历年高考哲学典型客观题集锦

合集下载

历年高考试题(哲学)汇总

历年高考试题(哲学)汇总

历年高考试题(哲学)汇总1999-2006年高考哲学选择题精选2010-9-251999年广东高考单选:19.据专家介绍消费4000张贺卡就等于毁掉一棵大树,为了保护环境,今年元旦前后,一些大中小学开展了“减卡救树”活动,倡议“少寄一张贺卡,多留一片绿色”。

这件事情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B.科学的预见离不开对客观规律的认识C.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不断深化和提高的D.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认识的根本任务 20.在1998年的抗洪抢险斗争中,我国人民发扬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精神取得了抗洪斗争的胜利。

这种精神被称为伟大的抗洪精神。

从哲学上看这一材料表明A.意识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B.世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C.社会的进步取决于人门的认识水平D.正确的思想意识是我们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幅漫画是在批评卖辣椒者 21.A.片面地看问题B.没有抓住主要矛盾C.没有从本质上看问题D.不实事求是22.“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这句活在哲学上启示我们A.思想要适应变化了的情况B.认识是由浅入深的过程C.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事实为依据D.对具体问题要作具体分析23.假如一只水桶的桶边由长短不一的多块木板拼合而成,其容量只能取决于最低的那块木板。

若要增加水桶的容量,首先必须加高最低的那块木板。

这说明A.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B.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C.全局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局部是矛盾的次要方面D.全局和局部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 24.人的头脑不是一间装知识的仓库,而是一座生产知识的工厂,从哲学上看,这一说法强调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B.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能动的C.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D.主观同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不定选:31.80年代以来。

随着经济的发展,太湖水污染日趋严重。

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国家环保总局统一部署实施太湖流域污水达标排放的“零点行动”,至1999年元旦零点,顺利完成太湖水污染治理第一战役的任务。

哲学知识点高考真题及答案

哲学知识点高考真题及答案

哲学知识点高考真题及答案作为一门学科,哲学包含了广泛而深刻的思考和探讨。

通过学习哲学,我们可以了解人类思想的发展历程,并且探索个人和社会意义的核心问题。

对于需要准备哲学高考的学生来说,了解一些典型题目和相应的答案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一些常见的哲学知识点高考真题,并为您提供相应的答案。

1. “人是自由的存在”,这是哪位哲学家的观点?自由意志是一个哲学上的重要概念,其中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是康德。

康德主张人类拥有自主意识和自主选择的能力,认为人的行动是基于自由意志而不是外在因素的结果。

2. “人的本性是善良的”,这个观点是哪位哲学家的理论?这个观点是孟子的理论。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每个人都有良知,可以通过修养和道德实践来发展自己的善良本性。

3. “存在就是被感知的”,这个观点是哪位哲学家的观点?唯心主义哲学家伯克利提出了这个观点。

他认为物体的存在依赖于人的感知,否认了物体的独立存在。

4. "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任",这个观点是哪位哲学家的思想?西方哲学家尼采提出了这个观点。

他鼓励人们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追寻个人的意义和价值,并抵抗社会和道德约束。

5. “哲学关注的是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这个观点是哪位哲学家的观点?西方哲学家海德格尔提出了这个观点。

他认为哲学应该关注存在本身,并寻找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6. “真理是相对的”,这个观点是哪位哲学家的观点?相对主义哲学家尼采提出了这个观点。

他认为真理是主观的,取决于个体的观点和经验。

通过回答以上真题,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哲学观点和思想家对于一系列问题的看法。

理解这些观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哲学的核心概念和思想。

同时,在高考中,对于这些观点的理解和运用也是获得高分的关键。

然而,仅仅了解这些观点并且死记硬背并不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哲学的学习需要我们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

我们应该掌握哲学的基本概念和思想,并且能够灵活地运用这些概念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007-2010年政治哲学高考题(主客观,含答案)

2007-2010年政治哲学高考题(主客观,含答案)

(2007年高考)某村党支部书记坚信“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才叫富”。

他利用自行研制的冬暖式大棚技术,带领全村致富后又无偿向全国300多个县市推广,许多农民因此走上致富之路。

17.该村党支部书记的做法体现了共产党员在实践中A.落实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B.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C.发挥先锋模范作用D.坚持了辩证的否定观C18.上述材料中“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才叫富”的观点,体现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是A.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B.自觉遵循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C.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D.在劳动中创造价值A22.一个男人在社会上可能扮演父亲、儿子、学生、教师、管理者、被管理者等不同角色。

这种现象从哲学上说反映了A.联系的多样性 B.联系的客观性c.联系的主观性 D.联系的普遍性A23.“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与“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共同蕴涵的哲理是A抓住时机,促成质变B.要重视量的积累c.量变是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D.要重视事物的质变B24.2006年12月,科学家通过比较火星探测飞船在过去7年中对火星表面相同地点拍摄的照片,提出一个大胆的推断火星上现在就可能存在生命所必需的液态水。

这一科学探索活动表明A.人类能够在实践中认识自然B.自然界的变化不可能受人类的影响C.人类能够在实践中改造自然D.自然界随人类意识变化而蛮化A25.“人生譬如滑雪,只有知道如何停止的人才知道如何加快速度。

”这句格言说明事物是A.相互依存 B.相互转化c.相反相成 D.相互渗透C26.歌德的一首小诗:“少年,我爱你的美貌;壮年,我爱你的言谈;老年,我爱你的德行。

”这首诗蕴涵的哲理是A.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B.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各有特点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统一的D.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D(多项)33.赤潮作为一种自然现象虽然自古就有,但是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水体污染日益加重,赤潮也日趋严重。

高考政治哲学大题经典例题

高考政治哲学大题经典例题

高考政治哲学大题经典例题一、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 物质(答案)B. 意识C. 精神D. 观念二、下列哪项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的基本观点?A.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答案)B. 意识决定物质C. 认识是主观自生的D. 认识是先天具有的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A. 社会意识(答案)B. 社会制度C. 社会形态D. 社会变革但注意,实际上社会存在决定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社会制度、社会形态等,但在此题的语境下,最直接的答案是A,因为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直接反映。

四、下列哪项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A. 实践性B. 科学性C. 革命性D. 主观性(答案)注意: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客观的,不是主观的。

五、辩证法的核心是:A. 对立统一规律(答案)B. 质量互变规律C. 否定之否定规律D. 联系的观点六、下列哪项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A.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B.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答案)C. 世界是可知的D. 世界是统一的七、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A. 历史的创造者(答案)B. 历史的旁观者C. 历史的推动者(此选项虽接近但不够准确,因为“创造者”更为全面)D. 历史的阻碍者八、下列哪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唯物主义的主要区别?A. 是否承认世界的物质性B. 是否承认意识的能动性C. 是否承认实践的作用(答案)D. 是否承认世界的可知性九、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A. 直观反映B. 能动反映(答案)C. 被动反映D. 主观臆造十、下列哪项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的含义?A. 生产斗争B. 阶级斗争C. 科学实验D. 主观想象(答案)。

近5年全国文综哲学高考真题集锦

近5年全国文综哲学高考真题集锦

近5年全国各地文科综合有关哲学模块高考真题集锦一、2008年全国各地文科综合哲学试题:【08年北京文综38.】(33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回答下列问题。

三十年来,实践上的每一次创造,理论上的每一次突破,事业上的每一次进步,无不闪耀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光辉。

(1)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0分)【答案】①真理是人们对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主观认识是否同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

②主观认识本身无法证明自身是否正确,认识对象不能“自言其明”,二者都不能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③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联结主客观的桥梁,人们可以用实践的客观结果来检验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

④如果不坚持实践标准,就会陷入主观主义错误。

【08年北京文综40(2)】奥运火炬完成了在广东、福建的传递之后进入江西。

在这段路线上,也不断在发生另一种“传递”:许多企业从广东和福建迁移到江西。

有人把市场经济形象地称为“候鸟经济”,资本总是“飞向”成本低、收益高的地区。

毗邻广东的江西某地,在调查中发现:本地的工业电价低于珠三角地区30%、水价至少低0.5元/m3,具有综合成本优势。

当地政府通过对企业迁移现象的分析,预见到广东企业会向周边地区辐射。

于是,该地有计划地出台一系列措施,比如以“一站式”服务提高行政效率,并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使很多广东企业到本地安家落户。

(2)分析上述材料,说明该地是怎样发挥主观能动性发展经济的。

(10分)【答案】①积极认识规律,以对规律作用的认识指导本地经济发展。

②努力发挥认识的预见性、创造性、目的性和计划性特点,制定相关措施,促进本地经济发展。

③尊重客观规律,利用综合成本优势等有利条件,创造“一站式”服务等新的条件,推动本地经济发展。

【08年上海卷35(3)】温家宝问题说:一个舰队决定它速度快慢的不是那个航行最快的船只,而那个最慢的船只。

06-07年高考政治哲学常识试题汇编 唯物论专题

06-07年高考政治哲学常识试题汇编 唯物论专题

06-07年高考政治哲学常识试题汇编唯物论专题考点分布(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物质(3)自然界、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是客观的(4)人们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5)意识(6)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反作用(7)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8)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9)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0)了解国情,立足国情(1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2)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13)从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2007年高考文综山东卷)24.“几十年的经验使我深刻体会到,学点哲学的确可以使人事情少犯错误,做研究少走弯路。

”下列观点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振声的上述感悟相一致的是(D )A .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B .哲学是人类对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C .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 .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二).物质(三).意识2、(200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28)2007年年初,台湾省南部海域地震造成海底光缆大范围严重损坏,中国电信部门在第一时间启动了海缆故障应急预案,使用机器人潜入海底排除故障,通讯得以恢复正常。

使用机器人排除海缆故障的事例说明:①机器人能延伸人的某些肢体功能 ②机器人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人工制造物 ③人有不可克服的局限性,机器人有更好的环境适应性 ④机器人可在某些功能上超越人类(B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3、(200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Ⅱ28)图 6 中的画师借助于哈哈镜观察创作对象,把现实中的“瘦子”画成了“胖子”。

图中画师完成的作品(C )A .忠实再现原型又不拘泥于原型B .完全是该画师丰富想象力的产物C .摆脱原型的制约,实现了主体的创作意图D .实现了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事实的统一4、(200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Ⅱ29)图 6 中的画师借助于哈哈镜观察创作对象,把现实中的“瘦子”画成了“胖子”。

高中哲学原理归纳及高考例题表

高中哲学原理归纳及高考例题表
(全国Ⅰ2008-39)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国家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
整体与部分是客观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形式。在我国,国家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整体与部分不可分割,相互依存,各民族自治地方是国家不可分割的部分,在国家整体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整体与部分相互影响,国家作为整体在矛盾统一体中处于主导地位,国家强大了,民族自治地方将获得快速发展,作为部分的民族自治地方发展了,国家整体将更强大。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与自然处于联系之中。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其状况影响粮食生产与社会发展。人的活动受自然规律的制约,无视人与自然界联系的客观性、条件性,对自然改造不当,也会影响粮食生产和社会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促进粮食生产和社会发展问题的解决。
(四川2008-39)联系材料,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说明应该如何理解和处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③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四川2007-38)古人说,有恒产者有恒心。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唯物论的基本原理,分析制定《物权法》制定的必要性。
规律客观性原理
①事物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人们不能创造、消灭或改变规律,但是能够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②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
(高考模拟题)用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说明,为什么中国要发展,就要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
①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全球化反映了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要发展,就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抗拒这一进程。②客观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中国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趋利避害,促进自身发展。

哲学的考试题目及答案

哲学的考试题目及答案

哲学的考试题目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以下哪位哲学家不属于唯物主义阵营?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马克思D. 恩格斯答案:A2. “存在即合理”是哪位哲学家的观点?A. 尼采B. 康德C. 黑格尔D. 休谟答案:C3. “我思故我在”是哪位哲学家的名言?A. 笛卡尔B. 斯宾诺莎C. 莱布尼茨D. 洛克答案:A4. 以下哪个概念不属于现象学?A. 意向性B. 生活世界C. 存在论D. 形而上学答案:D5. “道法自然”是哪位哲学家的思想?A. 孔子B. 老子C. 庄子D. 孟子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些是康德的著作?A. 《纯粹理性批判》B. 《道德形而上学》C.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D. 《人类理解研究》答案:A、B2. 以下哪些是存在主义哲学的特点?A. 强调个人自由B. 强调历史决定论C. 强调存在先于本质D. 强调理性至上答案:A、C3. 以下哪些是庄子的哲学思想?A. 天人合一B. 无为而治C. 逍遥游D. 性善论答案:B、C4. 以下哪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A. 物质决定意识B. 意识反作用于物质C.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D.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答案:A、B、C、D5. 以下哪些是现象学的研究方法?A. 直观B. 反思C. 演绎D. 归纳答案:A、B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柏拉图的理念论。

答案:柏拉图的理念论认为,理念(或形式)是真实存在的,它们是永恒不变的,而我们所感知的物质世界只是理念的不完美复制。

理念世界是完美无缺的,而物质世界是不完美且易变的。

2. 请解释尼采的超人哲学。

答案:尼采的超人哲学认为,超人是超越了传统道德和价值观的存在,是一种理想的人类形象。

超人不受传统道德束缚,具有创造力和意志力,能够为自己设定价值,并且能够实现自我超越。

3. 阐述庄子的“道法自然”思想。

答案:庄子的“道法自然”思想强调顺应自然规律,不违背自然本性。

哲学认识论近年高考题汇集

哲学认识论近年高考题汇集

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近年高考题汇集一、选择题1.(2014上海卷)周恩来总理曾说:“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

真理是人们()A.对客观实际的反映B.对客观世界的直观反映C.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D.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2014海南卷)以往台湾改良水果注重提高甜度,水果以甜而多汁著称。

为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台湾的科研人员目前正在研究如何使水果回到合理的“糖酸比”,使菠萝、释迦、葡萄等当地优质水果带有一定酸味,以扩大销路。

这表明()①认识总是来源于实践并能够指导实践②认识决定于实践并始终落后于实践③认识始终受人们的实践能力和认识能力的制约④实践的需要始终是认识正确与否的检验标准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2014海南卷)“天之亡我,我何渡为?”项羽说完这句话后在乌江边自刎而亡。

唐朝诗人杜牧为此蹉叹:“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宋朝政治家王安石则认为:“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可见()①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具有主动性和选择性②主体对客体的认识的真理性取决于主体本身③不同主体对同一客体的认识具有同样的真理性④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受主体的知识、情感和价值观的影响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2014海南卷)3D打印是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以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黏合材料为原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生产各种形状的产品的技术;3D打印不用模具,无需机构加工,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

3D 打印技术的发明应用表明()①观念的存在不通过实践也能转化为现实的存在②观念的存在与现实的存在没有本质的区别③生产实践活动的具体形式是不断发展的④实践是主观与客观的交汇点和联接纽带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2014北京卷)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讲,就是要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

某地在实践中对这“两座山”关系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一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二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保住绿水青山;三是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

近十年全国各地的高考真题按考点分类哲学常识部分

近十年全国各地的高考真题按考点分类哲学常识部分

近十年全国各地的高考真题按考点分类哲学常识部分专题一:辩证的唯物论常考考点:人们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1、(2004年江苏卷)“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 A )A. 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C.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2、(2004年湘鄂川渝卷)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范围扩大和程度的加深,一些原来只在动物中传播的疾病威胁到人类的健康。

这提醒我们:( B )A.人类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改变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B.利用和改造自然必须以认识和保护自然为前提C.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失去了客观性D.改造自然必然以牺牲自然为代价3、(2004年两广卷)为了发展生产、改善生活,人们常常引进一些外来物种,但有些外来物种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造成严重的生态灾难。

这表明( B )①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②事物的性质是不确定的③利用和改造自然必须以认识和保护自然为前提④改造自然必须以牺牲自然为代价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4、(06·江苏政治卷·26)人们能够创造出自然界里本来没有的东西,如计算机、电冰箱、宇宙飞船等。

这表明 BA.人们能够创造自然物B.人们能够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C.人工化的自然物不再具有客观性D.人们已经全面把握自然规律(04·广东政治卷·17)为了发展生产、改善生活,人们常常引进一些外来物种,但有些外来物种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造成严重的生态灾难。

这表明B①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②事物的性质是不确定的③利用和改造自然必须以认识和保护自然为前提④改造自然必须以牺牲自然为代价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盆景艺术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巧妙结合。

它以特有的艺术魅力美化人的生活,陶冶人的情操,给人以美的感受。

(05·天津卷34.)盆景的制作不是一蹴而就的。

高中哲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中哲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中哲学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是()。

A. 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B.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统一C.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统一D.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答案:A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它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而辩证法是关于世界运动变化的科学。

2.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

A. 静止不变的B. 绝对运动的C. 绝对静止的D. 既运动又静止的答案:D解析: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既运动又静止的,即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但这种运动是有规律的,不是无序的。

二、简答题1. 简述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答案: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认为事物内部的对立面既相互斗争又相互依存,推动事物的发展;质量互变规律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质变的过程;否定之否定规律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经过两次否定,即否定和否定之否定,最终达到新的发展阶段。

2. 什么是实践?答案: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础。

实践具有客观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三、论述题1. 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认为,实践是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基础,是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途径。

实践具有客观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

实践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推动力,人们通过实践不断地改造自然和社会,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

2. 论述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

答案: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对世界运动变化的认识。

辩证法认为世界是运动变化的,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对立统一、量变到质变、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实现的。

而形而上学则认为世界是静止不变的,事物的发展是线性的、单一的。

高中哲学经典试题汇总及答案

高中哲学经典试题汇总及答案

高中哲学经典试题汇总及答案【试题一】题目:请简述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答案: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并且能够被人的意识所反映。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试题二】题目:如何理解辩证法的三大规律?答案: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内部矛盾的普遍性,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矛盾的统一体。

质量互变规律阐述了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否定之否定规律则说明了事物发展的螺旋式上升和前进性。

【试题三】题目:请解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答案: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过程。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由于真理具有客观性,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检验自己的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从而确定认识的真理性。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动力和目的,也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试题四】题目:简述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答案: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动力。

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无数个人意志和行动的合力作用的结果。

【试题五】题目:请阐述认识论中的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区别。

答案: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随着实践的深入,人对世界的认识可以不断深化和完善。

不可知论则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无法被认识的,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有些事物的真相永远无法被人类所知晓。

结束语:以上是高中哲学经典试题的汇总及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哲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

哲学是一门深奥的学科,需要我们不断地思考和实践,才能更深刻地领会其内涵。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学习哲学,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为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高中哲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中哲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中哲学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B. 存在与本质的关系问题C. 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D. 形式与内容的关系问题答案:A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贯穿于哲学的整个发展过程,是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键。

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质是:A. 精神的B. 物质的C. 形式的D. 观念的答案:B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这一观点是唯物主义哲学的核心。

二、简答题1. 简述辩证法的三大规律是什么?答案: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包括: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内部矛盾的普遍性;量变质变规律阐述了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否定之否定规律则表明事物发展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

2. 什么是实践?实践在认识论中的地位是什么?答案: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

在认识论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三、论述题1. 论述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

答案: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对世界本质和发展规律的认识上。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物质的、联系的、发展的,强调事物的内在矛盾和对立统一;而形而上学则认为世界是静止的、孤立的,忽视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发展变化。

唯物辩证法主张全面、发展、联系的观点,形而上学则主张片面、静止、孤立的观点。

结束语:通过本试题的练习,同学们可以加深对哲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哲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思考世界和生活的方式。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学习哲学的过程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高中哲学经典试题及答案

高中哲学经典试题及答案

高中哲学经典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以下哪项观点与此相符?A. 世界是神创造的B. 物质是意识的反映C. 物质是客观存在的D. 意识决定物质答案:C2. 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以下哪项观点体现了这一原理?A. 事物的发展是一成不变的B. 事物的发展是跳跃式的C. 事物的发展是渐进的D. 事物的发展是循环往复的答案:C二、填空题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唯物主义、辩证法、实践性4.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______。

答案:反映三、简答题5. 简述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答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

通过实践,人们能够直接接触客观事物,获得感性认识;同时,实践也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在实践中,人们不断积累经验,发展和深化认识,从而推动认识向更高层次发展。

四、论述题6. 论述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答案: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认为,事物内部存在着矛盾,这些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变化。

质量互变规律指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

否定之否定规律则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螺旋上升过程,即事物的发展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否定中包含着肯定,通过否定实现自身的发展。

结束语:通过上述试题及答案,我们可以看到高中哲学课程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论,旨在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深入理解这些哲学原理,并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以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哲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高中哲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高中哲学试题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存在与思维的关系问题B.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C. 物质与精神的关系问题D.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2. 辩证法的三大规律是:A. 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B. 因果律、必然律、偶然律C. 矛盾律、因果律、必然律D. 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因果律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A. 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 认识的目的和归宿C. 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础D. 人与自然相互联系的桥梁4.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A. 直线上升的B. 螺旋式上升的C. 波浪式前进的D. 循环往复的5.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A.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B. 自由意志的体现C. 理性思维的体现D. 个体自我实现的过程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7. 阐述辩证否定观的主要内容。

8. 描述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9. 论述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10. 分析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答案:A. 存在与思维的关系问题2. 答案:A. 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3. 答案:C. 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础4. 答案:C. 波浪式前进的5. 答案:A.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二、简答题6.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同时,意识具有能动性,能够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7. 辩证否定观的主要内容是: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

辩证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辩证否定既不是简单的抛弃,也不是简单的保留,而是扬弃,即在否定中包含肯定,在肯定中包含否定。

8. 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借用别人的智慧来做事,因为你的智慧是有限的。”这 句话所强调的是 ( ) B ①做事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各种有利条件 ②做 事要考虑事物的联系,割断那些不利的联系 ③任何事物 都是矛盾统一体,人不可能没有缺憾 ④任何理性认识都 是正确有用的,要借用别人的认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本题以名言为背景。“借用别人的智慧来做事,因为你 的智慧是有限的”,这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是建立 了事物之间的联系,而不是割断了联系,因此排除②选①。任 何人都既有长处又有缺憾,这体现了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统一体 的观点,③符合题意。理性认识既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④ 表述错误,排除。本题属于四选二型的组合选择题,解答时可 采用排除法排除错误选项②④,
遍,其义自见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词蕴含的哲理的分析。“狂沙”
经“千淘万漉”可得“金”,“金石”因不舍地锲 刻而“可镂”,都体现了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 用,B不选;“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体现的是
意识的差异性,C不选;“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
能没马蹄”体现的是坚持适度原则,D不选。只有A 项两者都蕴含量变引起质变的哲理,故选A项。
1.下边的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C
)
A.要坚持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要坚持运动的观点 C.要坚持全面的观点 D.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 解析 漫画中的文字是漫画的点睛之笔,是准确理解漫画的关 键点和切入点。特别是标示漫画名称的文字更是对漫画意图和 主旨的直接点化。该漫画名为“顾上不顾下”,是典型的片面 看问题的观点。
B)
着的矛盾双方,只有在“中和”这种同一性即双方的
统一中,才能推动事物发展,说明了事物之间的对立 统一关系,故选B。C说法错误,A、D不符合题意。
5.与下面漫画体现的哲理完全一致的是

B

长这种果子的 树还不该锯掉 吗 ? A.打蛇打七寸,擒贼先擒王 B.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C.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D.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解析 漫画讽刺的是一种片面的观点。A项意指抓主要 矛盾,C项意指坚持全面的观点,D项意指矛盾的斗争性 和统一性,均与题意不符;B项蕴含的是片面的观点,与 题意相符合。故选B。
答案
A
20.《孙子兵法》曰:“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 这句话蕴涵的哲理是 A.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统一的 B.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统一的 C.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 (
B

D.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的
解析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处处防备,就处处兵 力薄弱。“处处防备”没有抓住重点,所以导致 “处处兵力薄弱”,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坚持两点论 和重点论相统一,故选B。
2.漫画《任务终于落实到人了》给我们的
哲学启示是


①必须反对“一刀切”的工作方法
好工作的前提 眼于整体 A.①② B.②③
②分工协作是做
③整体居于统率的地位,办事情要着 ④搞好局部,整体的功能才能得到最大发挥 C.①③ D.②④
解析 本题以漫画《任务终于落实到人了》为素材,考查
学生对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整体是由部 分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它不是各部分的简单相加。工作 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有其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它可以而 且应当通过分工合作的方式来完成。但漫画中所反映的 工作方式是把一项完整的工作机械地加以分割,表面上 看是把任务落实到人了,实际上是割裂了工作内部的有 机联系。②④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答案 C
梦境并非毫无原由的东西,梦境中的一切都来源于 现实生活,依然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正所谓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因此,③④说法符合漫 画寓意。故选C。
答案
C
14.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全 中国人民热切期盼的盛事。漫画《情有独钟》蕴 含的哲理是 ( )
①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②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③整体与部分 相互制约 ④内因通过外因起作用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 首先看漫画,注意观察漫画画面中的情景、人物神态、 画中或画外所标注文字,结合漫画的标题进行思索,理解其 主题,追索其寓意。漫画中的小朋友对奥运五环气球情有独 钟,购买什么样的气球是现象,这种现象是“奥运情”的体 现,①正确;画中的“情”是我国公民对奥运的真实反映, 符合客观实际,②正确。其次,审读选项,对照选项进行甄 别,排除迷惑选项,确定应选选项。整体与部分相互制约与 题意主旨无关;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④表述错误,舍去。 故选A。 答案
法思想。
11..古人云:“殷忧启圣,多难兴邦。”灾难使党经受考验, 更加伟大坚强;灾难使人民经受考验,更加团结爱国;灾

难也使民族性格得到磨砺,更加坚韧不拔。“多难兴邦”
表明 ( ) ①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贯通
B
②矛盾双方根据一定条
件向对立面转化
A.①②③ C.①③④ 解析
③量变是质变的必然结果
B.①②④ D.②③④
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故选A。
22..杜荀鹤诗云:“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 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这首 诗说明的哲理是 ( ) A.新事物的成长过程中,初期总是不能被人们接受 B.事物的发展总是经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不 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C.对有发展前途的人才要及早给予重视和培养,使 之早日成才 D.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反作用 解析 这首诗通过对小松不气馁,继续向上生长的 描述,说明了有因必有果,在积累“因”的过程 中,“果”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只是由于一时机缘 未到,“果”尚未被人发觉而已。解答本题关键是 要读懂诗的意思,联系所学的哲学原理进行分析, B项符合题意。

A.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想问题办事情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C.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D.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把事情做好 解析 漫画讽刺了有些家长对孩子拔苗助长的做法,
违背了孩子成长的规律,A、B、C三项与漫画蕴涵的
哲理是一致的,应选D项。
答案
D
18.
歌德的一首小诗:“少年, 我爱你的美貌;壮年,我爱你的言谈;老年,我 爱你的德行。”这首诗蕴涵的哲理是 ( ) A.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B.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各有特点 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统一的 D.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 解析 本题借助歌德的诗歌,考查学生对矛盾的 特殊性的理解。题中所示人在不同阶段的美好事 物,体现了矛盾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特点的道 理,D符合题意。A、B、C虽然表述正确,但不符 合题目要求。
安无事,而越是在一帆风顺的河流上行船,反而经
常发生翻船事故。这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 下相互转化。故选A。
8.“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
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这句古语
说明 ( )
D
A.主要矛盾决定着事物的发展进程 B.局部的变化会影响整体的性能状态 C.要解放思想,敢于开拓新境界 D.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C
16.下列表述与漫画中所体现的哲学道理相似的是 (
A

A.防微杜渐 B.因地制宜 C.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D.牵牛要牵牛鼻子 解析 “小漏洞惹大祸”,漫画的标题就表明了量 变引起质变的哲理。B、C、D分别体现的是具体问 题具体分析、一分为二和办事情抓重点的哲理。 故选A。
17.下列选项与漫画蕴涵的哲理不一致的是 (
6.“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是清代阮元 《吴兴杂诗》中的名句。这一名句给我们的哲学启 示是 A.要重视量的积累 (
D

B.要学会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C.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因果联系 D.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解析 此诗通过写江南水乡的优美风光说明了一个道 理:人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 按客观规律办事。故选D。
解析 任何事物都与周围事物存在联系,任何事物
都有其过去、现在、未来,木长与根、流远与源、 国安与德都有联系,故选D。
9.杜荀鹤诗云:“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 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这首诗说明的哲理 是 ( ) A.新事物的成长过程中,初期总是不能被人们接受 B.事物的发展总是经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不完善 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C.对有发展前途的人才要及早给予重视和培养,使之早 日成才 D.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反作用 解析 这首诗通过对小松不气馁,继续向上生长的描述, 说明了有因必有果,在积累“因”的过程中,“果”也 在悄然发生变化,只是由于一时机缘未到,“果”尚未 被人发觉而已。解答本题关键是要读懂诗的意思,联系 所学的哲学原理进行分析,B项符合题意。
B
10.下列观点中,不符合辩证法的是(
A.治大国如烹小鲜

C
B.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C.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D.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解析 A体现了坚持适度的原则,B体现了发展的观
点,D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A、B、 D都是辩证法的内容。C是唯心主义的观点,否认了 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形而上学的观点,不符合辩证
7.“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
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这首唐诗所包含的哲 学道理主要是 A.矛盾具有同一性 C.矛盾具有普遍性 (
A

B.矛盾具有斗争性 D.矛盾具有特殊性
解析 这是一道典型的古诗词型哲学选择题。做题
时尽量弄懂古诗词的寓意。本题的寓意是,越是在 石头遍布危险的小河上行船,由于人谨慎反而能平
B
23.“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 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这句古语 说明 A.主要矛盾决定着事物的发展进程 B.局部的变化会影响整体的性能状态 C.要解放思想,敢于开拓新境界 D.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解析 语出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意思是“要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