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高营养的护理常规
术后静脉高营养-----三升袋的配制
术后静脉高营养-----三升袋的配制静脉营养及三升袋的应用一、历史与进展:20世纪60年代末静脉高营养(gntravenous hyperalimentation)。
营养支持的概念不再是单独提供营养的方法,而是许多疾病必不可少的治疗措施,正在向组织特需营养(Tissue specific Nutrent)、代谢调理(Metabolic Intervention)、氨基酸药理学(Amino Acid Pharmacoloy)等方向进一步研究、发展。
1990年成立中华外科学营养支持学组,组长黎介寿。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肠外营养起步时,由于对输入的热量、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素的质和量及相互比例了解不够,其临床使用效果不佳;如果现在再用同样的营养底物,其临床营养支持效果就截然不同,所以不是临床医生知道了脂肪乳剂、氨基酸、葡萄糖就懂得所谓的肠外营养的。
二、应用全肠外营养(TPN)的准则:1、TPN作为常规治疗的一部分:①病人不能从胃肠道吸收营养;主要是小肠疾病,如SLE、硬皮病、肠外瘘、放射性肠炎、小肠切除>70%、顽固性呕吐(化疗等)、严重腹泻等。
②大剂量放化疗,骨髓移植病人,口腔溃疡,严重呕吐。
③中重度急性胰腺炎。
④胃肠功能障碍引起的营养不良。
⑤重度分解代谢病人,胃肠功能5~7天内不能恢复者,如>50%烧伤,复合伤,大手术,脓毒血症,肠道炎性疾病。
2、TPN对治疗有益:①大手术:7~10天内不能从胃肠道获得足够营养。
②中等度应激:7~10天内不能进食。
③肠外瘘。
④肠道炎性疾病。
⑤妊娠剧吐,超过5~7天。
⑥需行大手术,大剂量化疗的中度营养不良病人,在治疗前7~10天予TPN。
⑦在7~10天内不能从胃肠道获得足够营养的其他病人。
⑧炎性粘连性肠梗阻,改善营养2~4周等粘连松解后再决定是否手术。
⑨大剂量化疗病人。
3、应用TPN价值不大:①轻度应激或微创而营养不良,且胃肠功能10天内能恢复者,如轻度急性胰腺炎等。
静脉营养管理制度
静脉营养管理制度静脉营养管理制度对于医疗机构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治疗效果。
因此,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静脉营养管理制度,包括从静脉营养的适应症、操作程序、技术标准、药物选择、剂量控制以及不良反应处理等方面进行规范管理。
首先,静脉营养管理制度应明确静脉营养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静脉营养适用于无法正常进食、肠道功能障碍、大手术或创伤后需要长期卧床患者、严重消瘦或脂肪代谢异常患者等。
同时,禁忌症也需要清晰界定,如重度肝肾功能不全、严重低血容量、急性严重胰腺炎等,这些都是静脉营养的禁忌症。
其次,静脉营养管理制度需要规范静脉通路的选择和建立。
通常情况下,静脉血管通路主要包括外周静脉和中心静脉两种。
选择适当的静脉通路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医疗效果。
同时,对于不同类型的静脉通路,其操作程序和感染预防控制措施也有所不同,需要在制度中进行详细规定。
静脉营养管理制度还需要规范静脉营养药物的选择和使用。
静脉营养液主要包括氨基酸、葡萄糖、脂肪乳剂等成分,不同患者根据其具体的营养需要和病情特点,需要选择不同的配方和剂量。
同时,静脉营养药物的配置、输注速度和稀释方法也需要在制度中进行规范,以确保患者能够获得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
此外,静脉营养管理制度还应规范静脉营养的监测与评估。
对于接受静脉营养支持的患者,需要定期监测其营养素代谢、营养指标、电解质变化等情况,及时调整营养支持方案,以达到最佳的营养治疗效果。
同时,对于患者的并发症风险评估和监测也是静脉营养管理制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最后,静脉营养管理制度还需要规范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静脉营养支持是有一定风险的,包括感染、静脉通路相关并发症、电解质紊乱等。
医疗机构需要建立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案,并在制度中进行详细规定,以确保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类并发症,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
总之,静脉营养管理制度对于医疗机构来说非常重要,它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治疗效果。
护理常规
一般病人入院1.热情迎接新病人,安排床位,引导病人至床单元,进行入院介绍。
2.办公室护士办理入院手续,通知主管医师。
3.行卫生处置:剪指甲、剃胡须、清洁、更换病人服。
4.运用交流技巧主动与病人沟通,了解大小便情况、心理问题,观察其他临床症状、体征。
测量生命体征、体重等。
5.进行首次饮食宣教。
6.执行各项治疗,进行用药知识及有关疾病知识宣教。
7.遵医嘱安排各项常规检查,指导病人留取各项检验标本。
8.入院评估,当班护士为了完成病人入院护理评估单的书写。
9.根据收集的资料,确定护理问题,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并及时评价效果。
10.建立病人信息标记:包括床头卡、等级护理牌、饮食牌、药物过敏牌、放跌倒标识、腕带标识等。
急诊病人入院常规1.立即安排床位,护送病人至床单元,必要时放置床栏。
2.立即通知值班医师。
3.监测生命体征、神志、皮肤粘膜、疼痛及排泄物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汇报。
4.更衣,做好体格检查准备。
危重病人的贵重物品交由家属妥善保管。
5.危重病人,做好急救准备,建立静脉通路,吸氧,备好急救药品、器材。
6.实施心理护理。
对神志清楚者,给予安慰解释,减轻恐惧、紧张情绪。
7.安置病人后,引导家属了解病区环境,做好入院介绍。
8.向病人或家属交代注意事项,如禁食、特殊治疗或手术等。
9.联系辅助科室做床边检查。
10.入院评估,当班完成病人入院护理评估单的书写。
11.根据收集的资料,确定护理问题,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并及时评价效果。
12.建立病人信息标记:包括床头卡、等级护理牌、饮食牌、药物过敏牌、防跌倒标示、腕带标示等。
13.疑有传染者,应按隔离原则处理,病情许可下,进行必要的卫生处置。
病人出院1.管床医师开出院医嘱,护士及时通知中心药房和结账科。
2.根据病情行出院指导(饮食、起居、活动、功能锻炼等以及用药情况、复诊时间等)。
3.交代病人或家属正确办理出院手续的方法。
4.告知家属准备必要的衣物、交通工具等。
危重症护理
第五章危重症护理一、危重症患者护理常规1.将患者安置于抢救室或监护室,病室环境干净整洁,温度、湿度适宜,每日通风换气至少2次,每次至少30分钟,开窗时避免患者受凉。
2.备好急救药品、物品和器械,及时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和治疗。
3.迅速建立两条或两条以上静脉通路,以便及时抢救和治疗。
4.根据病情给予适当卧位,使患者舒适,便于休息和治疗。
患者血压不稳时不能随意搬动。
5.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及气道内分泌物,避免误吸,防止舌后坠。
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
6.专人看护,及时监测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尿量,注意心电监护变化并详细记录,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7.保持各种管道通畅,妥善固定、防脱落、扭曲、堵塞,同时注意无菌技术操作,防逆行感染。
8.加强防护,躁动时给予床档或适当约束,避免坠床或碰伤;抽搐(惊厥)时用牙垫将上下牙隔开,避免舌咬伤。
对昏迷、神志不清的患者垫气垫床等保护性措施,定时为患者翻身、叩背,防止坠积性肺炎和压疮发生。
9.根据病情和医嘱给予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易消化吸收的饮食或遵医嘱补液,鼻饲患者做好胃肠营养管及鼻饲的护理。
10.建立《危重患者病情监测记录单》.详细记录出入量,注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11.每日为患者清洁口腔2次,清醒患者饭后协助其漱口,每日为患者梳理头发、洗脸及会阴护理等,保持皮肤清洁无异味。
12.眼睑不能闭合者,每日用抗生素眼药水(膏)点眼,用凡士林纱布覆盖。
13.观察排便情况,必要时可留置尿管,注意观察尿量、颜色、性质,便秘者使用缓泻剂或灌肠,观察大便的颜色和性状。
14.保持各肢体处于功能位,生命体征平稳后尽早开始功能锻炼。
15.心理护理:勤巡视,多于患者交流沟通,消除患者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以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二、ICU一般护理常规1.保持环境安静、舒适,空气清新、流通,调节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2.保持患者卧位舒适、肢体处于功能位,保持床单位整洁,预防压疮。
3.熟悉患者病情并做好基础、生活及心理护理。
全静脉营养护理常规
护理常规
1 做好心理护理,了解各种检验 的临床意义,以便掌握病情。 2 应用正确的混合顺序配置液体。 3 营养液配置必须在严格无菌条 件下混合,现配现用,如用PVC 输液袋,在4°C条件下,营养液 放置时间不宜超过24小时。 4 使用输液泵输注时,严防空气 输入,定期检测泵的性能。
护理常规
7监测血糖,防止并发症发营养过程中,注意观 察疗效及有无并发症: 1)定时测量并记录病人体重。 2)监测体温,如病人出现不明 原因的发热,应及时做细菌及霉 菌培养。 3)记录液体出入量,维持水, 电解质平衡。
护理常规
6 导管护理: 1)每天观察记录插管局部有无 红,肿,热,疼痛以及导管置入 长度,每周2次消毒局部穿刺部 位并更换敷料,如有渗液,渗血, 卷边及时更换敷料,一旦发生异 常及时拔除导管并做培养。 2)保持导管通畅。
护理常规
一、血液系统一般护理常规(一)病情观察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有无进行性贫血、出血、发热、感染等症状,及时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等情况变化,并经常了解有关检测项目,以结合临床判断病情严重程度,随时做好各种急救准备。
2、遵医嘱正确及时完成治疗,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医源性感染,预防和观察治疗副反应,确保医疗安全。
3、协助做好各种实验室检查,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合作,正确采集标本及时送检,确保检验的可靠性。
4、对患者和家属宣传疾病相关的自我保健护理知识,以及预防并发症,预防疾病复发等健康指导。
(二)对症护理贫血的护理1、严重时要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避免突然改变体位后发生晕厥,注意安全。
2、贫血伴心悸气促时应给予吸氧。
3、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类食物,如猪肝、豆类、新鲜蔬菜等,注意色、香、味烹调,促进食欲。
4、观察贫血症状如面色、眼结膜、口唇苍白程度,注意有无头昏眼花、耳鸣、困倦等中枢缺氧症状,注意有无心悸气促、心前区疼痛等贫血性心脏病的症状。
5、输血时的护理认真做好查对工作,严密观察输血反应,给重度贫血者输血时速度宜缓慢,以免诱发心力衰竭。
出血护理1、做好心理护理,减轻紧张焦虑情绪。
2、明显出血时卧床休息,待出血停止后逐渐增加活动同,对易出血患者要注意安全,避免活动过度及外伤。
3、严密观察出血部位、出血量,注意有无皮肤粘膜淤点、淤斑、牙龈出血、鼻出血、呕血、便血、血尿,女性患者月经是否过多,特别要观察有无头痛、呕吐、视力模糊、意识障碍等颅内出血等症状,若有重要脏器出血及有出血休克是应给予急救处理。
4、按医嘱给予止血药或输血治疗。
5、各种操作应动作轻柔、防治组织损伤引起出血。
避免手术,避免或减少肌内注射,施行必要穿刺后压迫局部或加压包扎止血。
6、应避免刺激性食物、过敏性食物以及粗、硬食物,有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禁食,出血停止后给予冷、温流质,以后给予半流质、软食、普食。
感染的预防1、病室环境清洁卫生,定期空气消毒,限制探视,防治交叉感染,白细胞过低时进行保护性隔离。
营养不良患儿护理常规
营养不良患儿护理常规一、概述营养不良是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症,是因喂养不当及慢性疾病引起热量和(或)蛋白质减少所致的全身性疾病。
多见于婴幼儿。
【临床表现】体重减轻、消瘦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出现全身各器官功能低下及生长发育停顿。
【治疗要点】及时处理腹泻、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各种紧急情况,控制继发感染,调整饮食及补充营养物质,去除病因,促进消化功能的改善。
二、护理诊断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营养物质长期供应不足,喂养方法不当及疾病的影响有关。
2、有感染的危险与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3、潜在并发症:低血糖、干眼病、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三、护理措施1、病情观察重症患儿全身衰竭,反应低下,因此应注意观察生命征、意识等情况,给予持续心电监护。
治疗开始后应每天了解并记录进食情况,对食物的耐受程度,定期测量体重、身长及皮下脂肪的厚度。
详细记录24h出入量,每天测量体重。
2、营养支持根据病情轻重和消化功能调整饮食的量及种类,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循序渐进。
必要时给予鼻饲喂养,病情严重者可给予静脉高营养,如脂肪乳、氨基酸、血浆等。
同时注意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3、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勤换衣服,勤换尿布,勤晒被褥,重症患儿特别是伴水肿者,应防止皮肤破损继发感染。
长期卧床患儿局部皮肤受压,血液循环差,弹性降低及长期受潮湿、摩擦等刺激易发生压疮,且发生压疮后愈合缓慢,故应经常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床铺要平整、无碎屑,衣被要柔软,常协助患儿翻身,必要时垫以气圈或海绵,间歇性解除局部压迫,防止皮肤压伤发生。
4、口腔护理患儿抵抗力低,易发生口腔炎,应每天清洁口腔2~3次,必要时局部涂药。
5、用药护理保持有效静脉通道:中、重度营养不良患儿一般需要静脉高营养,长期输液要注意保护血管。
留置套管针时应注意观察局部血管情况,防止针头脱出、液体外渗、肿胀、感染等发生。
6、健康教育教给患儿家长营养不良发生的原因及喂养知识,掌握饮食卫生知识和科学喂养方法(牛奶的喂养及配制、哺喂法、添加辅食的方法),并给予示教。
静脉治疗护理实践标准
静脉治疗护理实践标准
静脉治疗是临床护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过程起着
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制定和执行静脉治疗护理实践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护理人员在进行静脉治疗时,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
在更换输液瓶、输液管等操作时,必须做到洗手、戴手套、穿无菌衣物,保证操作环境的无菌状态,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其次,护理人员需要准确评估患者的血管情况,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
对于需
要长期静脉输液的患者,应优先选择肱静脉或锁骨下静脉,避免选择手部静脉或浅表静脉,以免造成静脉炎或其他并发症。
此外,护理人员在进行静脉穿刺时,需要熟练掌握穿刺技巧,减少患者的疼痛
和不适感。
在穿刺后,需要及时固定静脉针头,避免针头脱落或移位,造成漏液或渗血,影响治疗效果。
另外,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静脉输液情况,及时调整输液速度和剂量,避免发生输液过快或过慢的情况,造成不良反应或治疗效果不佳。
最后,护理人员在进行静脉治疗时,需要与医生、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
和协调,及时反馈患者的治疗情况,保障患者的安全和舒适感。
总之,静脉治疗护理实践标准对于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具有
非常重要的意义。
护理人员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准确评估患者情况,熟练掌握操作技巧,密切观察患者情况,有效沟通和协调,全面提高静脉治疗护理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外科护理常规
外科护理常规常规护理流程一、一般护理常规一)患者入院后,应热情接待并安置好,详细介绍环境、医生、护士等信息,并填写必要的表格,及时通知医生。
二)按时提供饮食和分级护理。
急诊手术患者在没有医嘱的情况下,不得进食。
三)入院患者在正常情况下,每日测量体温、脉搏、呼吸2次;如果体温超过37.5℃,则每日测量4次;如果超过39℃,则每4小时测量1次。
连续3天无发热者,改为每日测量1次。
四)新入院患者应测量体重1次,并每日记录大便情况。
五)病重、体弱、长期卧床患者应定时翻身,以防止压疮和并发症的发生。
六)危重、禁食、鼻饲及大手术后患者应每日进行口腔护理1-2次。
七)急腹症患者在未确诊前,不得随意使用热水袋,禁用止痛药物如吗啡、哌替啶等。
八)有伤口的患者应及时更换敷料,并妥善包扎。
如有管道外引流者,应接上无菌引流袋,妥善固定,保持引流通畅,引流袋按引流类型每日或隔日更换一次。
九)按医嘱给药,采集血液、大、小便标本等。
十)密切观察病情,遇有病情变化时,即时报告主管医师或值班医生。
十一)进行健康教育,根据病情做好入院指导,征求患者意见。
二、手术前护理常规一)按照一般护理常规。
二)了解病情和患者的思想情绪,说明手术目的及术前、术中、术后的注意事项,做好患者心理护理,消除恐惧和疑虑,以取得合作。
三)手术前1天:1、测量体温、脉搏、呼吸4次。
2、按医嘱进行青霉素、普鲁卡因过敏实验,并记录。
3、准备手术的皮肤,做好卫生处理。
4、按医嘱抽血验血型、血交叉配血。
5、饮食:普通手术患者,术前12小时禁食,4小时禁水;肠道手术患者,术前3天进流质饮食,前一天禁食;幽门梗阻患者,按医嘱术前3天禁食。
6、按医嘱进行清洁肠。
7、睡前按医嘱给予镇定安眠药物,观察睡眠情况,停止术前医嘱。
8、注重观察病情,如有感冒、发热、咳嗽、皮肤感染、女患者月经来潮等,应及时告知医生。
四)手术当天:1、女患者应将头发梳理好,长发者编成2条小辫。
2、胃肠道及上腹部手术患者,术前应插入胃管。
危重病人护理常规
危重病人护理常规危重病人护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以下是危重病人护理常规的介绍:一、危重病人基础护理常规1.热情接待病人,将病人安置于抢救室或重症病房,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
同时,进行入院宣教,让病人和家属了解治疗情况。
2.及时评估病情,包括基本情况、主要症状、皮肤情况,阳性辅助检查,各种管道,药物治疗情况等。
3.采取急救措施,包括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吸氧,心电监护,留置导尿等。
必要时进行术前准备。
4.根据病情采取合适的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昏迷病人应及时吸出口鼻及气管内分泌物,予以氧气吸入。
对于牙关紧闭、抽搐的病人,可使用牙垫、开口器,防止舌咬伤、舌后缀。
对于高热、昏迷、谵妄、烦躁不安、年老体弱及婴幼儿,应加用护栏,必要时给予约束带,防止坠床,确保病人安全。
同时,备齐一切抢救用物、药品和器械,室内各种抢救设置备用状态。
5.严密观察病情,对病人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出血情况、SpO2、CVP、末梢循环及大小便等情况进行动态观察,配合医生积极进行抢救,做好护理记录。
6.遵医嘱给药,实行口头医嘱时,需复述无误方可使用。
7.保持各种管道通畅,妥善固定,安全放置,防止脱落、扭曲、堵塞;严格无菌技术,防止逆行感染。
8.保持大小便通畅,有尿潴留者采取诱导方法以助排尿;必要时导尿;便秘者视病情予以灌肠。
9.视病情予以饮食护理,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及满足机体对营养的基本需求。
禁食病人可予以外周静脉营养。
10.进行基础护理,包括三短九洁、五到床头。
同时,进行晨、晚间护理每日2次;尿道口护理每日2次;气管切开护理每日2次;注意眼的保护。
保持肢体功能,加强肢体被动活动或协助主动活动。
以上就是危重病人基础护理常规的介绍。
⑴严密观察生命体征(T、P、R、BP)、意识状态、皮肤颜色、湿度、温度、毛细血管充盈情况等。
⑵评估休克程度,及时报告医生。
观察患者心率、呼吸、血压、尿量等,记录24h出入量,为指导补液提供依据。
⑶观察患者水、电解质的平衡,及时纠正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等。
临床使用静脉高营养液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开始剂量为 0.5g/kg.d ,
如能耐受每天增加
0.25~0.5g/kg.d,直至 2~3 g/kg.d;
开始剂量为1.0g/kg.d,
以 后 每 天 增 加 0.5~1.0g/kg.d ,至
新生儿 ≤1000g
3g/kg.d
魏克伦,新生儿急救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M],2012,2:25.
适应症与禁忌症 一、适应症:
1、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外科手术治疗前后;
2、短肠综合征; 3、NEC内科保守治疗患者;
4、严重RDS,频发呼吸暂停需用呼吸机而不能鼻饲者;
5、顽固性腹泻; 6、无法从胃肠道喂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及早产儿;
7、严重营养不良者。
二、禁忌症:
1、患严重败血症、NEC等症新生儿在应用抗生素使病情稳 定之前不用;
张楠.全静脉营养液的安全配制与临床护理应用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 践,2011,24(19):2383-2384.
毛絮、尘埃微粒
纤维微粒 塑料微粒
经穿刺橡胶塞表面形成多条裂隙,成为橡胶微粒、污染的 来源
玻璃屑的来源
目前国内临床使用小容 量注射液采用的只有玻 璃安瓿包装
由于玻璃的脆性, 导致在开启时产生 大量碎屑
TPN相容性
静脉营养液的输入—合并症
高血糖症 低血糖症 高脂血症 电解质紊乱
静脉营养液的输入途径
优点: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低; 缺点:可引起导管相关的感染、血栓、血率失常等; 注意事项:导管专人管理,不能由导管抽血,冲管Q8h. 优点:置管时间长,可输入高渗液体; 缺点:可引起导管有关的败血症、血管损 伤、血栓等; 注意事项:导管专人管理 优点:操 作简 单 ,并发症 少而轻; 缺点:使用时间< 2 周,长 期使用会引起静脉炎; 注意事项:糖浓度<12.5%
静脉治疗护理知识点
静脉治疗护理知识点一、密闭式静脉输液 (2011版临床护理指南知识)〔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病情、年龄、意识、心肺功能、自理能力、合作程度、药物性质、过敏史等。
2.评估穿刺点皮肤、血管的状况。
〔二〕指导要点1.告知患者操作目的、方法及配合要点。
2.告知患者或家属不可随意调节滴速。
3.告知患者穿刺部位的肢体防止用力过度或剧烈活动。
4.出现异常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三〕注意事项。
1.选择粗直、弹性好、易于固定的静脉,避开关节和静脉瓣,下肢静脉不应作为成年人穿刺血管的常规部位。
2.在满足治疗前提下选用最小型号、最短的留置针。
3.输注2种以上药液时,注意药物间的配伍禁忌。
4.不应在输液侧肢体上端使用血压袖带和止血带。
5.定期换药,如果患者出汗多,或局部有出血或渗血,可选用纱布敷料。
6.敷料、无针接头或肝素帽的更换及固定均应以不影响观察为基础。
7.发生留置针相关并发症,应拔管重新穿刺,留置针保留时间根据产品使用说明书而定。
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一〕PICC的维护:〔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标准〕1、经PICC输注药物前宜通过回抽血液来确定导管在静脉内。
2、PICC的冲管和封管应使用10 mL及以上注射器或一次性专用冲洗装置。
3、给药前后宜用生理盐水脉冲式冲洗导管,如果遇到阻力或者抽吸无回血,应进一步确定导管的通畅性,不应强行冲洗导管。
4、输液完毕应用导管容积加延长管容积2倍的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正压封管。
5、肝素盐水的浓度: PICC可用O~10U/mL。
6、PICC导管在治疗间歇期间应至少每周维护一次。
7、应每日观察穿刺点及周围皮肤的完整性。
8、无菌透明敷料应至少每7 d更换一次,无菌纱布敷料应至少每2 d更换一次;假设穿刺部位发生渗液、渗血时应及时更换敷料;穿刺部位的敷料发生松动、污染等完整性受损时应立即更换。
三、相关知识点〔基础护理学第5版〕〔一〕静脉输液常用溶液1、晶体溶液(crystalloid solution):分子量小,在血管内存留时间短,对维持细胞内外水分的相对平衡具有重要作用,可有效纠正体液及电解质平衡失调。
管路医嘱
4.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高营养治疗(必要时)
1.CVC术后护理常规
2.CVC换药每周**(一周两次)
3. 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 1000IU 封管用 取3-5ml
4.静脉高营养治疗(必要时)
1.留置胸腔引流管2.更换引流装置每周*
3.胸腔闭式引流护理
4.胸水引流量每日小于*ML
临
时
医
嘱
留置胃管
留置尿管
1.PICC穿刺置管术
2.胸片
1.CVC穿刺置管术2.胸片
1.胸腔闭式引流术
2.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0.4g 局部麻醉用
3.需化验项目
管路
胃管
尿管
PICC
CVC
胸腔引流管
长
期
医
嘱
1.留置胃管
2.鼻饲饮食
3.流食
剂量+频次
4.温水
剂量+频次
5.TPF-T剂量+泵速温水泵营养液期间
6.肠内高营养治疗
1.留置尿导
2.更换引流装置 每周*
3.尿道口护理
2次/日
4.尿管间断夹闭(必要时)
1.PICC术后护理常规2.PICC换药
每周*(一周一次)
ICU护理常规(重症护理常规最新最全)
目录ICU常见护理常规一、ICU一般护理常规二、气管插管护理常规三、气管切开护理常规四、深静脉置管护理常规五、动脉置管护理常规六、PICC护理常规七、心跳呼吸骤停护理八、压疮护理九、疼痛护理十、脑室引流管护理十一、胸腔闭式引流管护理十二、CRRT护理十三、石膏固定护理十四、牵引护理十五、使用降温毯的护理常规十六、全身麻醉后护理十七、全身低温麻醉护理十八、机械通气的护理十九、胸部物理治疗二十、完全胃肠外营养二十一、发热护理二十二、休克护理二十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护理二十四、昏迷护理常规二十五、颅内压增高的护理二十六、急性脑疝护理二十七、截瘫护理二十八、癫痫护理常规ICU主要疾病护理常规一、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二、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护理三、呼吸衰竭护理四、高血压五、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六、心律失常护理七、急性左心衰竭护理八、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护理九、先天性心脏病护理十、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护理十一、上消化道出血护理十二、大肠癌术后护理十三、多发伤护理十四、脑挫裂伤护理十五、脑梗塞护理十六、动脉瘤、脑血管畸形护理十七、脑出血护理十八、糖尿病护理十九、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护理二十、非酮症高渗性糖尿病昏迷护理二十一、乳酸性酸中毒护理二十二、甲亢危象护理二十三、急性肾功能衰竭护理二十四、慢性肾功能衰竭护理二十五、全髋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护理二十六、MODS护理二十七、有机磷农药中毒二十八、溺水急救护理二十九、大面积烧伤护理三十、中暑三十一、CO中毒三十二、电击伤急救护理三十三、手足口病护理常规三十四、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护理常规ICU常见护理常规ICU一般护理常规1、根据病情,准备好所需物品和药品。
明确每个患者的责任护士。
2、妥当安置患者,采取适当体位,保证舒适安全。
3、持续心电监护,定时观察、记录神志、瞳孔、面色、心律及生命体征(呼吸、脉搏、体温、血压).4、保持气道通畅,及时吸除呼吸道分泌物,给予气道湿化和适当吸氧,持续监测氧饱和度。
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护理常规
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
▪ 新生儿肺炎分宫内感染性肺炎及出生后感染性肺炎。 (1)宫内感染肺炎是发生在宫内和分娩过程中胎儿吸入羊水、胎粪及致污 染的阴道分泌物所致。 (2)出生后感染性肺炎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所致。 1、按新生儿护理常规。 2、卧位:必要时半卧位,应以常更换体位,拍背,吃奶呛咳者应给予鼻 饲、防窒息。
一般护理常规
6、预防感染: (1)医护人员人室应更换鞋子,穿清洁工作假,操作时戴口罩、帽子、接 触病儿前后应洗手,若有腹泻、皮肤化脓性感染疾病,病儿应立即进行相 应的隔离(或进行床旁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2)病室每日用紫外线或三氧灭菌机消毒1—2次,每日定时通风换气十五分 钟,出院病儿的床单位,暖箱须进行终末消毒。 7、病儿出院时,由责任护士向家属介绍喂养知识和疾病恢复期的护理知 识等出院宣教。
4、密切观察病情,做好各项记录。 (1)生命体征:T.P.R.面色和出血情况。 (2)神志、前囱、眼神、瞳孔大小、对光反射、四肢肌张力、有无抽 搐、惊厥、脑性尖叫及呕吐等。 (3)观察局部输液情况,防止药液外渗。
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常规
5、保证液量及热卡供给,对吸吮困难者,可行鼻饲喂养,呕吐者, 可予生理盐水液洗胃或暂者给予禁食并保持呼吸通畅,防止窒息。 6、加强基础护理,防止红臀等。
新生儿常见 疾病的护理 常规
一般护理常规
▪ 新生儿是指从出生到生后28天的小儿。 1、按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2、热情接待家属及病儿,更衣、洗澡、剪指甲、测体温、磅体重,并在 患儿的手腕上戴上明显的标记,写上床号、姓名、性别,由责任护土向家 属做好人院宜教及探视制度,介绍主管医生。 3、保暖:室温保持在24—26℃,相对温度55%—65%,使病儿核心温度 维持在36.5—37.5℃。
儿科分级护理细化标准
6)做好饮食护理,少食多餐,避免刺激食物。对高血压、心力衰竭患儿限制盐的摄入,
消化系统疾病
小儿腹泻伴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
消化系统疾病
1、根据医嘱正确补液,尽快纠正脱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
3、合理氧疗 青紫、呼吸困难者给予吸氧,早产儿避免长期或高浓度吸氧,防氧中毒。
4、维持正常体温,室温应保持在24-26ºC,湿度55%-65%,早产儿置于中性温度的暖箱中保温。
5、保证足够的营养,吸吮吞咽功能良好者,可选用配方乳,无吸吮和吞咽功能者予以鼻饲牛奶,必要时予静脉高营养。
6、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消毒隔离制度,接触新生儿前后要严格洗手或手消毒,严格探视制度,所用物品定期更换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2、卧床休息,保持合适的室内温湿度,空气新鲜,做好口腔、皮肤、护理,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嘱多饮水。
3、做好气道护理,观察痰液颜色、性状等并及时记录
4、高热惊厥者予以紧急退热、止惊处理,止惊常用地西泮0.3-0.5mg/kg缓慢静脉注射,速度按每分钟1mg,或10%水合氯醛0.5ml/kg保留灌肠。
6、加强皮肤护理,勤换尿布,保持肛周的清洁,防止臀红、尿布皮炎,腹胀者给予肛管排气。
7、病儿有心、肺、肾功能不全或补液后不能迅速纠正脱水或出现浮肿、心率增快、肝脏肿大等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
神经系统疾病
病毒性脑炎
神经系统疾病
1)卧床休息,取头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定时翻身拍背,防止坠积性肺炎和压疮,抬高床头20-30ºC,利于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
4、观察尿量、尿色,定期送检尿常规,每周1-2次。
中心静脉高营养支持的护理常规
中心静脉高营养支持的护理常规1.中心静脉置管(1)概述中心静脉置管术是监测中心静脉压及建立有效输液给药途径的方法。
穿刺置管途径目前多采用经皮穿刺的方法,放置导管到右心房或靠近右心房的上、下腔静脉,常选择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和股静脉穿刺。
其中锁骨下静脉在ICU使用最多。
(2)护理(1)置管前的护理1)心理护理:解释其置管的原因、方法、重要性,告知病人在置管时配合要点,消除病人的顾虑和恐惧。
2)环境准备:置管前应避免扫地和闲杂人员走动,减少环境空气污染。
如果在床边,应用屏风等将病人与外界隔开。
3)皮肤护理:置管区域的皮肤用肥皂,清水擦洗干净,能下床的病人沐浴。
必要时备皮、理发、洗发。
4)用物准备:静脉穿刺包(包括持针钳、1号缝线、弯盘、敷料等)一次性治疗巾、中心静脉穿刺包、局麻药(利多卡因)、10ml生理盐水一支、无菌手套、碘酒酒精、无菌棉签、胶布、敷贴、可来福接头(三通或者肝素帽)、肝素生理盐水、需要输注的液体一瓶、输液器一副、一次性5或10ml注射器。
(2)置管时的护理1)体位去枕平卧,头转向对侧,在两肩胛之间脊柱正中垫一软枕,使上腔静脉充盈易于穿刺成功。
2)置管时密切配合①协助病人摆好体位,暴露穿刺部位,消毒置管区域皮肤(上自下颌缘,下至乳头平面,外侧到颈后、肩峰和腋前线,内侧齐对侧锁骨中线)。
②协助术者抽吸局麻药和生理盐水,打开中心静脉穿刺包。
③穿刺时,护士应严密观察病人有无病情变化,必要时适当约束病人。
④准备液体及输液器,置管后接好输液器,穿刺部位再次消毒,待干后,敷贴固定。
⑤观察输液是否通畅,局部有无肿胀。
⑥整理床单位,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嘱病人翻身、活动时注意导管,防止扭曲、牵拉。
⑦清理用物,记录置管时间。
⑧必要时拍摄胸部X-ray片,或监测心内心电图,以确定导管位置及有无气胸等肺部并发症。
(3)导管的护理1)观察局部皮肤,尤其是穿刺点有无发红、肿胀、脓性分泌物、破溃。
有分泌物及时消毒穿刺点,更换敷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脉高营养的护理常规
1、肠外营养液的输注途径:包括周围静脉和中心静脉途径,其选择需视病情、营养支持时间、营养液组成、输液量及护理条件等而定。
当短期(<2周)、部分补充营养或中心静脉置管和护理有困难时,可经周围静脉输注;但当长期、全量补充时则以选择中心静脉途径为宜。
2、护理评估:
(1)局部:病人周围静脉显露是否良好,颈部和锁骨上区皮肤有无破损,有无气管切开或其他影响静脉穿刺(置管)的因素。
(2)全身:病人的生命体征是否平稳,有无脱水或休克等征象。
(3)辅助检查:根据病人的体重、血电解质、血生化和细胞免疫功能等检查结果,评估病人的营养状况及其对肠外营养支持的耐受程度。
(4)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病人及家属对肠外营养支持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知程度及对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对肠外营养支持费用的承受能力。
3、观察和预防并发症
(1)静脉穿刺置管时的并发症:
①气胸:当病人于静脉穿刺时或置管后出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同侧呼吸音减弱时,应疑及气胸的发生;应立即通知医师并协助处理。
②血管损伤: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易损伤血管,表现为局部出血或血肿形成等,应立即退针并压迫局部。
③胸导管损伤:多发生于左侧锁骨下静脉穿刺时。
穿刺时若见清亮的淋巴液渗出,应立即退针或拔除导管;④空气栓塞:大量空气进入可立即致死。
故锁骨下静脉穿刺时,应置病人于平卧位、屏气;置管成功后及时连接输液管道;牢固连接;输液结束应旋紧导管塞。
一旦疑及空气进入,立即置病人于左侧卧位,以防空气栓塞。
(2)静脉置管后输液期间的并发症:
①导管移位:临床表现为输液不畅或病人感觉颈、胸部酸胀不适、呼吸困难,X线透视可明确导管位置。
导管移位所致液体渗漏可使局部组织肿胀;一旦发生导管移位,应立即停止输液、拔管和作局部处理。
②感染:长期深静脉置管和禁食、TPN,易引起导管性和肠源性感染,须加强观察和预防。
③导管护理:每天清洁、消毒静脉穿刺部位、更换敷料,加强局部护理。
若用3M透明胶布贴封导管穿刺处者,胶布表面应标明更换日期并按时予以更换。
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痛、热等感染征象。
若病人发生不明原因的发热、寒战、反应淡漠或烦躁不安,应疑为导管性感染。
应及时通知医师,协助拔除导管并作微生物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
避免经导管抽血或输血;输液结束时,可用肝素稀释液封管,以防导管内血栓形成和保持导管通畅。
④营养液的配置和管理:营养液应在层流环境、按无菌操作技术配置;保证配置
的营养液在24小时内输完;⑤尽早经口饮食或肠内营养:当病人胃肠功能恢复或允许进食的情况下,鼓励病人经口饮食。
(3)代谢紊乱:①糖代谢紊乱:主要表现为血糖异常升高,严重者可出现渗透性利尿、脱水、电解质紊乱、神志改变,甚至昏迷。
对此,护士应立即报告医师并协助处理:停输葡萄糖溶液或含有大量糖的营养液;输入低渗或等渗氯化钠溶液,内加胰岛素,使血糖逐渐下降;另一种主要表现为脉搏加速、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和低血糖性休克;应立即协助医师积极处理,推注或输注葡萄糖溶液。
故肠外营养支持时,葡萄糖的输入速度应小于5mg/(kg·min),当发现病人出现糖代谢紊乱征象时,先抽血送检血糖值再根据结果予以相应处理。
②脂肪代谢紊乱:表现为发热、急性消化道溃疡、血小板减少、溶血、肝脾肿大、骨骼肌肉疼痛等。
一旦发现类似症状,应立即停输脂肪乳剂。
通常,20%的脂肪乳剂250ml约需输注4~5小时。
(4)血栓性浅静脉炎:多发生于经外周静脉输注营养液时。
可见输注部位的静脉呈条索状变硬、红肿、触痛,少有发热现象。
一般经局部湿热敷、更换输液部位或外涂可经皮吸收的具抗凝、消炎作用的软膏后可逐步消退。
5、促进病人舒适感:
(1)体位:在妥善固定静脉穿刺针或深静脉导管的前提下,协助病人选择舒适体位。
(2)控制输液速度:合理控制输液速度,以免快速输注时导致病人因脸部潮红、出汗、高热和心率加快等而感觉不舒适。
(3)高热病人的护理:营养液输注过程中出现的发热,多因输液过快引起;在输液结束后数小时、不经特殊处理可自行消退。
对部分高热疯人可根据医嘱予以物理降温或服用退热药。
(4)注意输注温度和保存时间:
①静脉营养液配制后若暂时不输注,应以4~C保存于冰箱内;在输注前0.5-1小时取出、置室温下复温后再输。
②应在配置后24小时内输完。
6、合理输液,维持病人体液平衡:
(1)合理安排输液种类和顺序:为适应人体代谢能力和使所输入的营养物质被充分利用,应慢速输注。
(2)加强观察和记录:观察病人有无发生水肿或皮肤弹性消失,尿量是否过多或过少,并予以记录,合理补液和控制输液速度。
7、健康教育:
(1)长期摄人不足或因慢性消耗性疾病致营养不良的病人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和治疗,以防严重营养不良和免疫防御能力下降。
(2)病人出院时,若营养不良尚未完全纠正,应继续增加饮食摄入,并定期到医院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