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翔历史沿革

合集下载

陕西凤翔古代发展史记

陕西凤翔古代发展史记

陕西凤翔古称雍,是成周兴王之地,嬴秦创霸之区,历代州、郡、府、路之治所,关中西部重镇。上古时代就有“黄帝郊雍上帝,宿三月。(《史记·封禅书》)”春秋战国时期凤翔为秦都长达294年,唐代时玄宗、肃宗、德宗、僖宗、昭宗等五位皇帝均西行幸驾凤翔,凤翔一度称“西京”、“西都”。凤翔境内古道纵横交错,大多为秦汉时期重要的官道和唐宋时期的丝绸之路。特别在我国以长安为国都的时期,凤翔是都城的西大门,是南通汉中、四川直至湖广的必经之路,西北通甘肃宁夏的主要道口,古丝绸之路重要驿站。古人以“南控褒斜,西达伊凉;岐雍高峙,千渭争流”来形容凤翔当时交通的便捷以及地理位置的重要。据考证,由于历史变迁,凤翔境内古丝绸之路共有五条,均在秦汉和唐宋时期承担了重要的交通运输

作用。

一、千渭谷道

汧河谷道又称汧水道,即利用水道与河谷并用的通道。因陇山山地路径陡险,相比之下,汧河河谷至渭河平原、渭北台原的通道比较平坦和便利,应为古人开辟最早的西行通道之一。从交通角度讲,以河谷作为交通要道是我们祖先的发明,因为沿河要比翻山容易,而且可随时取水捕鱼,补充给养。古代先民们进行交流迁徙,没有水是不行的。逐水而行,择水而栖,是人类活动的基本规律。

汧河谷道为水陆并用通道,具体路线走向为从长安溯渭河西行至汧河口,沿汧河河谷向西北行进,经今陕西凤翔境内的长青镇孙家南头村一带至千阳境内,北行至陇县,再西行经陇关到今甘肃境内。

汧河谷道的开辟与秦人东迁的历史背景息息相关。商周之际,秦人就在陇山以西先后为

商周王朝“在西戎,保西垂”,西周孝王时,非子被封召于汧渭之间为周王室牧马,这是秦人第一次越过陇山东行的记载。虽然秦人为周人创建并管理畜牧业基地,但当时秦文化的重心仍在西垂旧地。周宣王时,“以秦仲为大夫,诛西戎,西戎杀秦仲”,文献的记载也印证了此时秦人活动的主要地区在汧河上游及其以西的戎人聚居区[1]。年代当于公元前820年左右的不其簋就记载了西周末年,秦庄公昆弟五人与兵七千同西戎作战的事实。不其簋盖铭文曰:“惟九月初吉戊申,伯氏曰:‘不其,驭(朔)方严允广伐西俞(隅),王命我羞追于西。……弗以我车函(陷)于艰,汝多擒,折首执讯……”周王朝西部受到严允侵扰,周王命伯氏不其抗击,追至于西。西,当指“西垂”一带,秦汉时为陇西郡西县,地当今甘肃天水附近、礼县、西河等地。不其随伯氏对严允作战得胜,伯氏回朝献俘,命不其率兵车继续追击,博战之中,多有斩获。李学勤先生认为,“不其簋所记是周宣王时秦庄公破西戎的战役”,“簋铭的不其很可能便是文献里的秦庄公”,“不其弟兄追戎于西,而《本纪》云秦庄公任西垂大夫,从地理上看也是符合的”[2]。

【相册】凤翔县印象

【相册】凤翔县印象

【相册】凤翔县印象

时间:2021年11月12日

凤凰塑像,凤翔县的地标。凤翔县位于关中平原西部,现刚撤县设区,成为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还是愿意称它为凤翔县,因为,将它说成宝鸡的隶属区,感觉有点委屈它。自秦德公元年(前677年),凤翔一直就是关中西部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长期为州、郡、府、路的治所,延绵2500余年。在这2500余年里,凤翔一直管辖宝鸡。到了1941年2月,凤翔才开始被宝鸡管辖。

周家大院,为明末清初陕西西府第一大财东周家老宅,始建于明朝末年。现改造成类似民俗博物馆供游客参观。第一次参观,感觉挺好!疫情刚平稳,防疫管理严格,游人少。疫情搞得旅游也得找“窗口期”了。

周家大院院内一角。

周家大院内的酒铺模型。凤翔的西凤酒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周家大院内的花炮作坊模型。想起了凤翔花炮曾经也是赫赫有名。

周家大院内的明清时期凤翔县城模型。这个1:300的模型形象地展示了老凤翔城,令人遗憾的是,因有玻璃遮罩看起来很费劲,照相更不可能。

凤翔博物馆。第二次参观。此行主要为制作九集纪录片《陈仓道》第六集《力挽狂澜》寻找唐玄宗为避安史之乱入蜀经过凤翔的痕迹。此馆主要讲秦在凤翔成长的故事,剩下的事一带而过,所以,令人失望。实际上,很厉害的凤翔,不是只有秦人的故事。

石刻文物陈列,位于凤翔博物馆边。有不少好东西,推荐!

东湖。以前逛过N次,但这个新建的大广场和这尊高大的苏轼塑像还是第一次见。

东湖内的北魏城墙遗址。以前逛东湖没留意,这次专访。岌岌可危。

唐城墙遗址。城墙为唐末岐王李茂贞所筑,现存此段,十分珍贵。围城墙转了几圈,觉得这段更具原貌。

宝鸡地区有趣的地名及故事

宝鸡地区有趣的地名及故事

宝鸡地区有趣的地名及故事

地名,是一个地区历史文化的载体,它凝聚了当地的人文、地理、民俗等多方面的信息。宝鸡,这座位于陕西省西部的城市,有着丰富的地名文化。在这片土地上,有许多有趣的地名,它们背后蕴含着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寻宝鸡地区那些有趣的地名及其背后的故事。

一、陈仓(今宝鸡市陈仓区)

陈仓,古称“暗渡陈仓”,因韩信“暗渡陈仓”的故事而闻名。相传,楚汉争霸时期,韩信为了避开敌人的视线,率领大军绕道陈仓,出其不意地攻占了关中。从此,陈仓成为了一个著名的地名,流传至今。

二、凤翔(今宝鸡市凤翔县)

凤翔,因“凤凰翔集”的传说而得名。相传,古代这里风景秀丽,凤凰曾在此翔集,故得名凤翔。凤翔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三、扶风(今宝鸡市扶风县)

扶风,古称“美阳”,因境内有扶风山而得名。据《元和郡县志》记载:“因境内有扶风山,故以为名。”扶风县历史悠久,是周、秦、汉、唐等朝代的古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四、眉县(今宝鸡市眉县)

眉县,因境内有眉坞山而得名。眉县地处秦岭北麓,是秦始皇的故里。这里山清水秀,风景优美,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五、太白山(位于宝鸡市眉县与太白县交界处)

太白山,是秦岭山脉的主峰,海拔3767米,因山顶终年积雪,被称为“太白积雪”。太白山有着许多美丽的传说,如“太白金星下凡”、“杨贵妃避暑”等,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探访。

六、青铜器博物馆(位于宝鸡市)

青铜器博物馆,位于宝鸡市区,是我国唯一一座以青铜器为主题的博物馆。这里收藏了大量的青铜器珍品,展示了宝鸡地区悠久的历史文化。

骇人听闻的凤翔大屠杀

骇人听闻的凤翔大屠杀

骇人听闻的凤翔大屠杀

民国16年(1927),冯玉祥部宋哲元任陕西省主席后,欲继续以武力统一陕境,在攻克东府大荔后,于1928年春亲率所部又围攻西府重镇凤翔城。至9月上旬城破后,曾下令将俘虏的党玉琨所部官兵全部杀尽。时人闻之,无不毛骨惊然,当时即受到了省内外舆论的责难。

这场骇人听闻的集体大屠杀,究竟杀了多少人?至今仍说法不一。1992年8月出版的新编《凤翔县志》,仅在《大事记》中记述“城破,全歼党毓琨(--作玉琨)部。”在《军事篇》中记述说:“攻城军”按部署先绕城墙实行大圈包围,再分途逐街巷捕杀败兵,先后共杀1600多人,党毓琨死于乱军中。”对此次大屠杀未能详载,殊觉遗憾。1992年12月新出版的《陕西民国战争史》中,对此事件是这样记述的;“1928年春,冯军宋哲元、张维玺两部,打开凤翔城,消灭了原陕军卫定一部的党玉琨混成旅,杀党玉琨、雷赤诚、曹耀南、杨云栋等多人,又将已缴械的官兵300余人,驱至纸坊村风女台畔,用机枪扫射,一律掩埋(内有未死的)。”文中虽已涉及大屠杀,但时间、地点以及屠杀的人数与史实有很大出入。倒是张宣武的回忆文章《宋哲元杀戮陕军俘虏五千人目击记》的记述较为详细。张当时曾先后任冯玉祥部十三军直属坑道营、手枪营代理营长,并且在这场大屠杀中“负责指挥行刑”。因此,他的“目击记”当属信史。

一、党玉琨作恶多端

1926年冬,冯玉祥率国民军解西安之围,不久守城陕军接受冯的改编,相继随冯出关东征,陕西军政大权遂由冯部宋哲元主持。“徐州会议”后,冯玉祥追随蒋介石,并进行“清党”。为反对地主、军阀的反动统治,1928年5月,中共陕西省委发动了著名的“渭华起义”、其时未哲元曾派三个师的兵力,向渭南起义军进攻,致使起义失败。宋不仅镇压各地的革命斗争,又鉴于留在省内的部分陕军拒不接受改编,便多次亲率所部往各地征剿。因此,从1 927至1928两年中,陕西境内三原、泾阳、高陵、白水、韩城、蒲城、大荔等地曾先后发生过十多次攻守城池之战。其中,攻守战最为惨烈,死伤最多当属凤翔战役。凤翔守军党玉琨,绰号党拐子,原为陕军郭坚旧部。1918年7月,郭任陕西靖国军第一路司令时,党玉琨任第八支队司令。曾随郭转战各地,参加过“反段倒陈”诸战役。1921年郭坚在西安被冯玉祥诱杀,郭部下李夺、党玉琨等拒不接受直系冯玉祥改编。郭死后其旧部大多分化,另找出路,一部分则由党率领驻在凤翔,后编为陕军卫定一部混成旅,由党玉琨任旅长,兵力约7000人左右。

凤翔唱响全域旅游奏鸣曲

凤翔唱响全域旅游奏鸣曲

11

新西部 NEW WEST 2020年11月合刊

翔县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古称雍,唐代因“凤鸣于岐,翔于雍”的传说,更名为凤翔。在1179平

方公里的版图中,有着诸多的历史遗迹和鲜活的民俗文化。

凤翔是文化部命名的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之乡——泥塑之乡、木版年画之乡,是省政府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经过多年建设开发,如今凤翔有国家重点文护物保单位4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个,国家3A级景区2个,特色旅游商品30余种,直接和间接从事旅游产业人数近5万人。2019年,全年接待游客873.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1.1亿元。随着《凤翔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工作实施方案》发布,凤翔县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县建设的步伐全面加速。

秦雍城遗址保护与利用

公元前677年至公元前350年的三百二十七年间,东周时代的秦国国都定都于雍,为秦国定都时间最久的都城,二十位秦国国君曾在此执政。

历经两千多年风雨,古雍城地上风貌荡然无存,但留下了城址区、雍城秦公陵园、国人墓葬区、雍山血池秦汉

祭祀遗址等十分丰富的地下文物遗存。

1976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在凤翔县城南5公里处发现春秋时期秦国国君秦景公的墓葬,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发掘的最大古墓,对我国考古学界意义非凡。其中出土的大量玉器、青铜器,颠覆了“秦国生产力落后”“秦国奴隶制统治薄弱”等观点,为学术界重新认识秦国历史,提供了极为关键的依据。

根据数十年的考古调查与部分试掘,考古人员发现秦国的雍城遗址分为城址区、秦公陵园区和国人墓葬区。城址区位于凤翔县城南,雍水河之北。平面呈不规则的方形,东西长3300米,南北宽3200米,面积约10.56平方公里。目前已发现的建筑基址有20多处,其中宗庙、朝廷等建筑遗址非常重要,宗庙建筑遗址已经发掘,布局结构清楚。

凤翔老巷的故事

凤翔老巷的故事

凤翔老巷的故事

凤翔在线

在凤翔爱上凤翔在线

作为历史上西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凤翔县城至今仍保留着许多独特的城市设计,有“四街十八巷”之称的凤翔老巷便是其中代表。

其实,凤翔的老巷绝不止 18条,仅贯穿县城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就有文昌巷、毡匠巷、当铺巷、儒林巷、县前巷、府庙巷、军仓巷等近 20条老巷。另外,加上其他街道周边的巷子,总共有 40余条。

大多数凤翔老巷的历史,都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通过一条条老巷的名称我们不难想象,凤翔县城在过去是何等昌盛繁荣。日前,记者拜访了凤翔几位文史学者,听他们讲述这些凤翔老巷里的故事。

儒林巷

八州县童生来此考秀才

儒林巷是与县城南大街连接的一条东西走向的巷子。据凤翔县政协文史委特聘委员魏德善介绍,明清时期,这里曾有凤翔府考院,所辖凤翔、岐山、扶风、宝鸡、千阳、麟游、眉县及陇州的童生,都要来这里参加儒学考试,考中者即称为秀才。

当时,考秀才是进入士大夫阶层的最低门槛,成为秀才就代表有了“功名”,在地方上能得到一定的尊重和特权,比如免除徭役、见官时不用下跪、知县不可随意对其用刑、遇公事可禀见知县等等。因此,考秀才也成为许多贫穷家庭的人获得功名的唯一途径,来凤翔府考院考试的童生越来越多,这条巷子便因此得名儒林巷。

如今,在这条巷子的尽头,有一所儒林小学,它是凤翔县历史最悠久的学校。据凤翔县志记载,清雍正四年 (1726年 )十月,凤翔知府罗经(祖籍四川,清进士)创建“凤鸣书院”于城内儒林巷。乾隆三十

二年( 1767年),凤翔知府罗鳌“拓新模于旧基,构精庐于隙地”,在准提庵废址上建起“凤起书院”,有镜史轩、锄经堂及斋、台、楼、阁等57间房屋。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变法后,废科举、兴学校,1906年凤翔知县彭毓嵩将其改建为高等小学堂,这就是儒林小学的前身。

凤翔的传说

凤翔的传说

凤翔的得名缘于凤凰。据记载,唐安史之乱时,唐明皇李隆基被迫逃至雍城(今凤翔),但雍城因年久失修,城墙坍塌,守城太守动员全城百姓筑以新城进行防御,无奈新城筑起就塌无法筑成。这一夜,天降瑞雪,皑皑一片。一只凤凰驾着祥云悄然落在雍城,在城西北角的三眼清泉边,引颈品饮清冽甘爽的清泉水,之后踏雪绕城行走数里,一声长鸣,振翅而去。有人将此事禀报太守,太守忙率人前往察看,果然有凤足印迹绕城一周。太守大喜,认为这才是新城理想的选址,忙组织人力筑之。新筑城果然一牢永固,不再倒塌。安史之乱平定之后,唐肃宗继位,公元677年,为纪念凤凰栖落之地,遂将雍城改名凤翔,沿用至今。凤翔还流传着许多有关凤凰的传说和故事。据载,周文王时期,在陕西凤翔、岐山一带,就有“凤凰集于岐山,飞鸣过雍”,自此周朝遂兴的传说。汉代刘项《列仙传》载,春秋时,有一个善吹箫的隐士叫萧史,能以箫作鸾凤声。偶遇秦穆公之女弄玉,恰好弄玉也十分喜爱吹箫,知音相遇,喜结伉俪,住在凤台(现在凤翔箫史宫村),每日由箫史教弄玉吹凤鸣之声,终于引来凤凰一群,箫史和弄玉双双乘鸾跨凤,升天而去。从此萧史弄玉吹箫引凤的故事世代相传,成为摆脱封建制度束缚追求自由爱情和夫妻美满婚姻的象征。凤翔的许多地名也与凤凰有关,现有凤凰泉、凤凰头村、饮凤池等……

陕西凤翔府志

陕西凤翔府志

陕西凤翔府志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今四川眉山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词人、诗人,是豪放派的代表,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与其父苏洵、胞弟苏辙并称三苏。苏轼与凤翔有一段历史渊源。凤翔古称雍州,唐代改为凤翔府。宋仁宗嘉佑六年著名文学家苏轼任凤翔府签书通判,相当于现在的政府秘书长。他在任时间虽不长,但留下的诗文和政绩不少。位于凤翔县城东关的东湖,就是由他倡导修建的。东湖古称“饮凤池”。相传周文王元年,瑞凤飞鸣过雍,在此饮水而得名。他建议府台扩建饮凤池,植细柳,栽莲藕,修筑君子亭、宛古亭、喜雨亭等亭台楼榭,美化环境,休闲娱乐,留下千古历史文化遗产。苏轼在凤翔的散文创作,就题材内容而言,大致可分为亭台楼记、政议奏启、青词祝文、书札题跋四类,计30余篇,其中以“三记”及《思治论》成就最高。(一)亭台楼记

以《喜雨亭记》、《凌墟台记》、《凤鸣驿记》最为著名,被收入《古文观止》,《喜雨亭记》,还被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第二册《课外阅读》中。

苏轼在凤翔任上,自然灾害一直比较严重,上任之初,时值关中大旱,数月不雨,“自去岁九月不雨,徂各及春,农民拱手,以待饥馑,粒食将绝,盗贼且兴”(《代宋选奏启封太白山神状》)。嘉祐七年,苏轼在凤翔府公堂北面建了一座亭子,作为休憩之所。这年春天久旱不雨,到了三月才开始下小雨,最初雨小,“民以为未足”,接着就下了三天大雨,于是“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喜雨亭记》)。为庆贺天雨,他将亭子起名为“喜雨亭”,“亭以雨名,志喜也”,并写下了著名的《喜雨亭记》。

畅游·凤翔

畅游·凤翔

畅游·凤翔

凤翔旅游简介

凤翔是一个神奇的地方,传说神鸟凤凰曾在此飞翔,给这里带来了祥瑞。周王朝在此筑城,先秦在此建都,19位王公在这方土地上苦心经营294年,成就了春秋五霸的伟业,为秦嬴政建都咸阳、统一中国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凤翔是一个美妙的地方,传说秦穆公的女儿弄玉吹箫引凤,谱写了中国爱情史的千古绝唱;汉武帝13次到雍祭五畤;“穆公礼贤”、“泛舟之役”、“伯乐相马”、“始皇加冕”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勾勒出了先秦由游牧民族到成就霸业的壮丽画卷,谱写了先秦诸公开拓进取、勇于创业的秦人精神。

悠久的历史为凤翔留下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秦都雍城、周城水沟遗址位于境内;苏东坡疏浚倡修的东湖与杭州西湖并称姊妹湖;佛教圣地灵山名扬天下;凤翔民间工艺驰名中外,被文化部命名的木版年画之乡、民间工艺美术之乡。“秦人寻根”,“拜谒苏公”,“灵山祈福”,“体验民俗”,是游客来凤旅游的首选之地。

旅游线路

1、一日游线路:由210省道或宝汉高速凤翔出口进入县城——东湖——周家大院——六营民艺村——豆腐村古建一条街——秦公一号大墓遗址博物馆

2、两日游线路:由210省道或宝汉高速凤翔出口进入县城——灵山——城墙遗址公园——周家大院——东湖——六营民艺村——五曲湾水利风景区——开元生态示范山庄——周家门前美食村

景点简介

北方园林典范——东湖

东湖,古称“饮凤池”,位于凤翔县城东南,是陕西历史悠久的风景区之一。宋代文学家苏轼在宋嘉祜七年(1062年)任凤翔府签书判官时,藉“饮凤池”,挖掘疏浚,扩池而成,因地处凤翔城东故取名东湖。东湖与杭州西湖南北遥望,皆因苏轼而名,人们称之为“姊妹湖”,有诗曰:“东湖暂让西湖美,西湖却知东湖先”。

凤翔雍州古镇简介

凤翔雍州古镇简介

凤翔雍州古镇位于中国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凤翔古称雍州,是古代中国的行政区划之一,历史上曾多次成为国都或州治所在地。古镇因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地方特色而闻名,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遗址之一。

凤翔古镇保留了许多古代建筑,如古城墙、城楼、寺庙和古民居等。其中最著名的是凤翔古城墙,虽然历经沧桑,但仍能看出当年的雄伟气势。古镇内还有许多传统手工艺作坊,如剪纸、刺绣、泥塑和陶艺等,这些手工艺品反映了当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间艺术传统。

凤翔古镇不仅是一个旅游观光的好去处,也是体验中国北方农村生活和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绝佳地点。每年,这里还会举办各种传统节日和文化活动,如春节期间的庙会、端午节的龙舟比赛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与和观赏。

总之,凤翔雍州古镇是一座充满魅力的历史文化名镇,它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成就,也为现代人提供了一个亲近历史、感受传统文化的平台。

陕西凤翔古城墙是如何毁掉的

陕西凤翔古城墙是如何毁掉的

陕西凤翔古城墙是如何毁掉的

凤翔县是我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夏、商为雍州之域,西周为王畿之地。秦德公元年至献公二年(公元前677-前383年),秦在此建都294年。历19公,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汉代属右扶风郡,延至隋代为雍州。唐至德二年(757年)八月升为凤翔府,后来一度称“西京”。这里曾经是唐肃宗平定“安史之乱”、收复长安的根据地。五代时李茂贞称“岐王”都凤翔18年。北宋嘉祐六年(1061年),苏轼出任凤翔府签书判官,助太守发展酿造,疏修东湖。历明、清一直到民国30年(1941年),虽屡遭战乱,但仍为陕西西府军事、政治、文化中心。

凤翔县古城墙位于今县城境之中心,古雍城之北,南城基在先秦古都雍城北城基旧址上。城墙为“凤凰展翅”形,又一说为逼土形,城周6.1公里,面积4.4平方公里。

据清乾隆三十三年(1767年)《凤翔县志》载:凤翔县城,唐末李茂贞所筑。明英宗正统、代宗景泰、武宗正德、神宗万历四修。高三丈,原称之,女墙砖砌,城垛四千二百有三。清乾隆十七年又重修。基线走向,北东呈曲线状,东西城门正面直开,南北城门均转向东,呈“凤凰展翅”状。城南内坡外陡,城壕长、宽各三丈,水深壕宽,俗称“卧牛城”,易守难攻。城西北角有凤凰泉,泉之分东西沿护城河流至东南角汇合,经凤尾桥流入雍水河。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驻凤翔的黄埔军校第七分校,借修房为名,拆搬城上女墙砖块,致其残缺,但城门仍保留。建国后,1969年10月凤翔县革命委员会号召

城郊社队农民挖城墙土为肥料,逐年挖掘城门、城墙拆除几尽。现凤翔城墙仅留陕西凤翔师范学校南端30余米和关中工具厂西北角凤凰楼一段。1982年凤翔县政府将此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浅析陕西省凤翔县文化产业

浅析陕西省凤翔县文化产业
浅析陕西省凤翔县文化产业
目 录
一.凤翔县简介 二.凤翔县的八大文化 三.凤翔县文化产业的 SWOT分析
凤 翔 县 简 介
人口:52万
面积:1,179平方公里 地理位置:陕西省宝鸡市东北 气候:大陆性暖温带季风气候 河流:雍水河、横水河等25条河流 矿藏:石灰石、煤、陶瓷粘土、石料等 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辣椒 凤翔三绝:东湖柳、西凤酒、姑娘手
凤翔县文化产业的SWOT分析
优势(S- Strengths)
凤翔为先秦古都、西凤酒之乡、民间工艺美术品
之乡、国家园林县城,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样。

I. II.
劣势(W-Weaknesses)
旅游景点宣传力度不足,知名度不高。 西凤酒产业投资不够,宣传不足,在全国知名度、
市场占有率较低。
III.
唐宋,发展于明清,是我国目
前史料记载中最早的有名有姓
的酒种。 在历届全国评酒会上
被评为全国四大名酒之一。
凤翔八大文化之佛教文化
凤翔县城西部有座灵山,古
名九顶莲花山,以秦穆公狩猎
于此见灵鹫鸟而始名。山中名 景有梅子岭、舍身崖、看柏树、 牛犊泉与寺内铁佛、大锅、卧 佛像、老母亭共称八景,净慧
寺居灵山之颠,是方圆200公里
II.
陕西省旅游资源分布广泛,不集中。凤翔县城距西
安车程为3小时,距宝鸡市车程为1小时,距离稍远。

凤翔在关天经济区中率先发展的机遇与发展战略探索

凤翔在关天经济区中率先发展的机遇与发展战略探索

方公 里 。孕育 了人类 黄河 文明的重要分支 ,历史 悠
久 ,文化灿烂 。先秦 文化 、苏轼文化 、民间工艺文 化三颗 明珠熠熠生辉 ,秦公 一号大墓 、东 湖园林 、 剪 纸刺绣 、彩绘 泥塑 、木版年画 、草编制 品闻名海
; ; 冀sIAANXI 嚣冀冀 - t DEVEL OPMENT & REFORM
大 城 建 设 总 体 规 划 ,将 通 过 加 快 实 施 “ 扩 、南 东

移 、北 上 ”的 战略 ,拉伸 城市 骨架 ,拓 展城 市空
间 ,其 中 向东 重 点 建 设 蔡 家坡 城 市 副 中 心 ,向南 重


点建设秦岭北麓生态新城 区 ,向北重点建设蟠龙塬 新 区。宝鸡市建议 国家 和省上在制定规划落 实措施
县域经 济发展 的头号 工程来 抓 ,积极抢抓机遇争项 目,千 方百 计 引资金 ,全县 交通 基础 设施 显著 改 善 ,实 现了村 村通 油路 ( 水泥路 )的 目标 。去年 以 来 ,面 对 国家扩 内需 保增 长 调结 构 的重 大战 略机
遇 ,凤 翔 县 委 、县政 府 主 动 出击 ,带 着 项 目册 跑 省

体化发展。

是 总投 资6 . 76 元 ,南接 汉 中 、四川 ,途经 凤翔 乙 县 尹家 务 、陈村 、唐村 、柳 林等 乡镇 ,西接 千 阳 县 ,直 通 甘肃 平凉 的宝平 高速 公路 ;总投 资4 亿 8 元 ,起 于凤翔 县 ,经麟游县 、彬县连接合 阳县 的合

周秦发祥地 嬴秦创霸区 华夏九州之凤翔

周秦发祥地 嬴秦创霸区 华夏九州之凤翔

凤翔古称雍,是周秦发祥之地、嬴秦创霸之区、华夏九周

秦发祥地嬴秦创霸区

州之一,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先秦20位王公在此建都327

年,是始皇加冕、苏轼初仕之地。千年园林东湖誉满神州,

西府“三绝”驰名中外,被誉为西凤酒乡和民间工艺美术之

作为“古丝绸之路”重要驿站,自古就是南通巴蜀、西

达甘新的“旱码头”,宝中铁路、宝平高速纵贯南北,“四

高两铁一机场、十纵十横一环线”立体式交通骨架加速形

成。依托煤化工、电力能源、冶炼化工、白酒酿造和水泥建FENG

辰炉|XIANG 腭J 材五大产业,规划建设了“一区三园”,工业产值突破300亿;苹果产业强势推进,凤翔苹果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跻身全国苹果产业30强县。被确定为宝鸡百万人口大城市副中心。

荣获了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

宝鸡市首家省级高新区,三次荣获陕西"十强县”称号,连续十年荣获全国中小城市投资潜力百强县称号。

全国双拥模范县等多项国家级荣誉,成功创建全省第五家

我的家乡凤翔

我的家乡凤翔

我的家乡凤翔

【府名】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升凤翔郡为凤翔府。治所在天兴(今凤翔),唐时为长安西边重镇,曾建为西京。唐末辖境相当今陕西宝鸡、岐山、凤翔、麟游、扶风、眉县、周至等地。末年李茂贞据此称歧王。宦官韩全海曾劫唐昭宗至此。清代扩大,相当今麟游、扶风、眉县以西,秦岭以北地区。

【路名】金大定二十七年(1187年)置凤翔路。治所在凤翔府。凤翔路辖境相当今陕西秦岭以北,麟游、扶风、周至以西,甘肃葫芦河流域以东,崇信、平凉以西,和宁夏同心、海原以南地区。

【县名】凤翔县位于关中盆地和渭北黄土台塬西部。宝鸡市东北。相传秦穆公之女弄玉善于吹笛,引来善于吹簘的华山隐士簘史,知音相遇,终成眷属,后乘凤凰飞翔而去,唐时取此意更名凤翔。面积1179平方千米。凤翔县辖12个镇、5个乡:城关镇、虢王镇、彪角镇、横水镇、田家庄镇、糜杆桥镇、郭店镇、南指挥镇、陈村镇、长青镇、柳林镇、姚家沟镇、尹家务乡、唐村乡、董家河乡、范家寨乡、汉封乡,233个行政村,8个社区。人口51.5万人。

〖地理环境〗

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山地丘陵,地形起伏。沟谷发育,水土流失强烈。南部为黄土台塬,西北高、东南低。除西北部的平缓丘陵和西南部的千河谷地外,塬面完整开阔,地势起伏不大。

气候:属半湿润、半干旱暖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1.5℃,极端最高气温40.2℃。极端最底气温—1 9.2℃。年均降水量610毫米,无霜期207天,灾害性天气有干旱、霜冻和冰雹。

河流:境内有雍水河、横水河等25条河流,均属渭河水系。

矿藏:主要有石灰石、煤、陶瓷粘土、石料等。其中石灰石总储量为3.3亿吨,是我国少有的石灰石优质矿。

清代前期的凤翔社会

清代前期的凤翔社会

The community of Fengxiang in Early Qing Dynasty 作者: 余清娣 徐继海

作者机构: 宝鸡市相家庄中学,陕西宝鸡721007

出版物刊名: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101-105页

主题词: 清朝前期 凤翔社会 凋敝 繁荣 停滞

摘要:明至清所修五部凤翔府志反映了明清时期凤翔地区的社会状况:1.明末战乱使凤翔地

区人口锐减,土地荒芜.2.清初豁免地丁、兴修水利和道路,恢复了凤翔经济,又广泛任用汉人作官并旌表忠孝节烈,稳定了凤翔社会秩序.3.乾隆年间,凤翔地区人口耕地增加、市镇恢复、城池修葺、学校兴办,呈现盛世繁荣景象.4.生产力低下和剥削残酷使农民生活仍然贫困,政治体制的僵化和教育落后导致的民众观念的保守愚昧,使凤翔社会盛世局面的难于持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凤翔历史沿革

凤翔,在距今六千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就有氏族公社村落分布。夏代为九州之一的雍州之域。商代为太史周任之封国,称为周国。西周为王畿地,属召公奭采邑,称雍邑。周平王元年(公元前770),周室东迁后,封护驾有功的秦襄公为诸侯,赐为秦地。秦德公元年(公元前677)徙都雍城(今县城南),至秦献公二年(公元前383)迁都栎阳(今临潼县渭河北),先秦19公于此活动,历时294年,完成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商鞅变法中,秦孝公于公元前350年划全秦为三十一县,分为大、中、小三等,大县二万户,中县一万户,小县五千户。在雍城设雍县,定为大县。从此,雍城成为雍县的治所。

秦代实行郡县制,雍县属内史地(郡级,设于京畿)。

汉袭秦制,仍为郡领县。高祖二年(公元前205),雍县属中地郡。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内史分为左、右,雍县属右内史。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左内史改称左冯翊,右内史一分为二:东为京兆尹,西为右扶风,统称“三辅”。灵帝中平六年(189),雍县属汉安郡。

三国时期仍为郡领县。曹魏改右扶风为扶风郡,雍县属之。

西晋仍为郡(国)领县。初,雍县仍属扶风郡。武帝太康八年(287),改扶风郡为秦国,雍县属之。

十六国时期仍为郡领县。雍县仍属扶风郡。

南北朝时期,先行郡县制,后改州郡县三级制。北魏于太武帝太延三年(437)分扶风郡设平秦郡,治所雍县(今凤翔县城南)。太平真君十年(449),雍县东析置横水县。孝文帝太和十一年(487),置岐州,治所雍城镇(今县城东关,俗称“小城”)。岐州辖平秦、武都(今宝鸡市区及太白县西北)、武功三郡。平秦郡领雍县、横水县、周城县(在今岐山县东北及扶风县北)。西魏文帝大统四年(538),平秦郡改称岐山郡,治所仍设雍县,横水县并入雍县,雍县南分设洛邑县(归武都郡)。北周时岐州仍存,辖岐阳、武都二郡,岐阳郡领雍县、周城县、三龙县(今麟游县南)。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撤郡制,缩州域,实行州县制。改岐阳郡为岐州,雍县属之。炀帝大业三年(607),恢复郡县制。岐州、陇州并为扶风郡,治所雍县,辖雍县等十县(辖地相当于今宝鸡市及咸阳市西部)。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推行郡(州、府)县制。撤销扶风郡,分设岐州,治所雍县。太宗贞观元年(627),实行道、郡(州、府)、县三级制。雍县属关内道岐州。玄宗天宝元年(742),撤岐州,设扶风郡,治所雍县。“安史之乱”中肃宗于至德元年(756)改扶风郡为凤翔郡,分雍县东南地另设天兴县。二年八月驻跸时,取“凤鸣于岐,翔于雍”的祥瑞之意,升凤翔郡为凤翔府,称“西京” ,改雍县为

凤翔县。代宗宝应元年(762),凤翔县并入天兴县,属凤翔府。敬宗宝历元年(825),凤翔府又称“西都”,不久废。凤翔府治天兴(今凤翔县南七里,遗址无从详考),领八县:天兴、宝鸡(今宝鸡市区)、麟游、普润(今麟游县西部)、眉县、虢县(607年撤洛邑县后置,在今宝鸡县境内)、岐山、扶风。

唐末开始,李茂贞割据凤翔,领四镇十五州。四镇为凤翔镇(今宝鸡市大部分及甘肃省清水一带)、兴元镇(今汉中市大部及四川省南充市部分地区)、洋州武定军(今陕西省洋县、西乡一带)、秦陇天雄军(今甘肃省天水市一带),十五州为陇州(今陕西省陇县、千阳及甘肃省清水一带)、凤州(今陕西省凤县一带)、兴州(今陕西省略阳一带)、洋州(今陕西省洋县一带)、文州(今甘肃省文县一带)、利州(今四川省广元一带)、集州(今四川省南江一带)、壁州(今四川省通江一带)、巴州(今四川省巴中一带)、阆州(今四川省阆中一带)、通州(今四川省达县市一带)、蓬州(位于通州西,无从详考)、果州(今四川省南充市一带)、渠州(今四川省渠县一带)。

五代时期仍为道郡(州、府)县三级制。天兴县属关西道凤翔府,府治天兴。凤翔府仍领八县。

北宋地方政权设路、府(州)、县。神宗熙宁五年(1072)置秦凤路(治所秦州,今甘肃省天水市),其提点刑狱(司法机构)在凤翔府,府治天兴,领九县:天兴、岐山、宝鸡、扶风、眉县、虢县、周至、麟游、普润。

金太祖初年,仍沿宋建置。熙宗皇统二年(1142),改秦凤路为熙秦路。三年,改天兴县为天兴军,不久又恢复天兴县。世宗大定十九年(1179),以“天兴县”与京都“衍庆殿”字音相近,更为凤翔县。二十七年(1187),分熙秦路增设凤翔路,治所凤翔,领二府四州。辖地相当于今周至、扶风以西,秦岭以北,甘肃省葫芦河流域以东,宁夏海原、同心县以南。不久升凤翔府为总管府,后又改称凤翔府。凤翔府治所及领县均同于宋代。

元代地方政权设省(道)、府(州)、县。初撤凤翔路,存凤翔府,直属陕西行中书省。成宗大德九年(1305),凤翔府更为散府,后复称凤翔府,归陕西汉中道肃政廉访司管辖。府治凤翔,领五县:凤翔、岐山、麟游(普润县并入)、宝鸡(虢县并入)、扶风。

明太祖洪武九年(1376),改陕西行中书省为陕西承宣布政使司,凤翔府直属,府治凤翔,领七县一州:凤翔、岐山、扶风、宝鸡、千阳、麟游、眉县及陇州(今陇县及宝鸡县西北部)。

清代地方政权为省、道、府、县(州)。凤翔县属陕西省凤邠道凤翔府,道治、府治均设凤翔县。凤翔府领七县一州:凤翔、岐山、扶风、宝鸡、千阳、麟游、眉县及陇州(今陇县及宝鸡县西北部)。

民国二年(1913),裁府留县设道。凤翔县属陕西省关中道。二十二年(1933),撤道,凤翔县直辖于陕西省。二十七年(1938)设陕西省凤翔专员公署,治所凤翔,

辖十二县:凤翔、岐山、扶风、武功、永寿、邠县、乾县、眉县、宝鸡、凤县、千阳、陇县。三十年(1941),专员公署迁宝鸡,改称陕西省第九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凤翔县。

1949年7月14日凤翔解放,凤翔县隶属陕甘宁边区宝鸡分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凤翔县于1950年1月改属陕西省宝鸡分区,10月分区更名专区。1956年10月专区撤销,凤翔县由陕西省直辖。1957年7月,凤翔县宁王乡划归宝鸡县管辖。1958年11月,撤销岐山、麟游县建置,将原岐山、麟游县及眉县渭河以北地域统归凤翔县,县人民政府设凤翔。1961年1月,凤翔县改属宝鸡市管辖。9月,三县分设,凤翔县改属宝鸡专区。1962年9月,凤翔县长青公社花园大队划归千阳县。1969年10月,凤翔县改属宝鸡专区更名的宝鸡地区管辖。1980年,凤翔县改属宝鸡地、市合一的宝鸡市管辖至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