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陕西凤翔泥塑

合集下载

凤翔泥塑的艺术文化特色

凤翔泥塑的艺术文化特色

凤翔泥塑的艺术文化特色陕西民俗文化源远流长,民族工艺品不仅有很强的艺术性、民间性,还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凤翔泥塑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本文通过对凤翔泥塑造型特点、色彩特征、纹样寓意等方面的论述,探究凤翔泥塑独具一格的民俗文化特征、艺术特色以及发展机遇。

一、凤翔泥塑概述凤翔位于关中平原西部,东邻岐山、西连千阳、南邻宝鸡、北接麟游,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

凤翔更是民间工艺美术之乡,彩绘泥塑更是陕西省宝鸡市民间工艺的首推代表,当地人把这种手工艺品称为“泥货”,历经选土、砸泥、擀泥片、上模、脱胎、拉粉、勾线、上光等十几道手工工序才能完成。

凤翔县境内两三千年前的古墓中出土的泥塑制陪葬陶俑,足以让人感叹其泥塑工艺历史源头之远。

凤翔泥塑制作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2006年,“凤翔泥塑”被国务院确定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更是把文化产业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如何更好地保护开发泥塑文化成为重要课题。

凤翔泥塑是至今我国保留最古老、最具民族特色的泥塑类手工制品。

凤翔泥塑借鉴了古代一些民间工艺品中的纹饰等特色,造型生动、色彩亮丽,让当地人爱不释手。

每逢过节和集会时,当地人就将泥塑作为礼品送出,寓意有祈子、护生、辟邪、镇宅、纳福,可见泥塑在当地人的文化传承与交流中有着独一无二的地位。

如今彩绘泥塑的聚集地凤翔县六营村的农户几乎都还在生产泥塑,凤翔泥塑的加工还会因为选择材料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方法。

例如,有的采用晾干定型,有的在制作过程中还要高温火烧,因此制作泥塑的泥土选择尤为重要。

黄土是凤翔的一个重要特色,由于各地水土、地理条件的不同,泥土的物理性质也不同,而凤翔就拥有这种先天的优越条件――当地有一种黄土,被称为“板板土”,几乎不含沙石,是凤翔泥塑制作不可或缺的因素。

二、凤翔泥塑的艺术文化特色凤翔泥塑的类型凤翔彩绘泥塑共有180多种花色品种,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类型,第一类是小孩喜欢的泥玩具,包括巨型蹲虎与方寸大的小狗、小狮等,基本借鉴动物造型,做的几乎都是十二生肖的形象;二是装饰挂片,有戏剧脸谱,虎、牛头等动物头像,还有富含寓意的麒麟送子、神话传说中八仙过海等浮雕式的挂片;三是立人,主要根据各种民间传说、历史事迹中的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进行刻画塑造。

凤翔泥塑民间艺术的产品设计传承

凤翔泥塑民间艺术的产品设计传承

凤翔泥塑民间艺术的产品设计传承1 凤翔泥塑民间艺术的背景在中华大地上,千姿百态的民间艺术和工艺美术令人流连忘返。

由于气候、地貌、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陕西人民有着自己独特的习惯和风俗,如“陕西八大怪”,即面条宽得像裤带、锅盔大得赛锅盖、油泼辣子一道菜、老碗似盆分不开、家家房子半边盖、有凳不坐蹲起来、妇女手帕头上戴、秦腔大戏吼起来。

民间传统艺术文化的复杂多样性导致其研究与开发过程总是缓慢的。

民间文化与广义文化的区别是:不同于书本上有形的知识,民间艺术是无形的传承,而机械化的工业文明冲击了民间艺术的传承重担。

廉价的工业化批量生产产品渐渐取代了经典的传统手工艺,民间艺术正逐渐沦为商业模式下的圈钱机器,泥塑等艺术形式的价值慢慢被人们遗忘。

现代设计吸收、借鉴传统民间艺术并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从中提取再设计元素,并以现代人的创新意识、审美观念和表现技法进行有文化底蕴的设计。

设计师应该从传统纹样中提取符号元素,提取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底蕴,而不是直接把传统文化中展现出的紋样、图案等照搬至设计当中。

所以,文化产品设计的最终目标是既满足消费者的使用需求即具有功能性,又能引起消费者的共鸣即具有情感性。

2 凤翔民间艺术的多样性阐述中国传统民间文化是凤翔彩绘泥塑诞生的土壤,其艺术风格、外观设计、配色方案等方面都保持着原汁原味的乡土味道。

凤翔泥塑主要有三大类型,即泥玩儿、挂片、立人,多以动物或神话人物为主,工艺历史悠久,拥有宝贵的借鉴价值。

无论是其文化底蕴还是现代商业化中的经济价值,都值得尊重和研究。

泥塑以原始的彩陶、周秦的青铜器、汉唐石刻、年画中的各种纹样为设计灵感来源,传承了其造型夸张、色彩绚烂的特点,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古装戏曲人物脸谱中的动物造型。

而民间艺术自身也有着不同的层次:仅仅在农闲时进行的装饰性、娱乐性民间艺术;被农民当作副业的交换性民间艺术;被专业的民间艺人当作生计的交换性民间艺术;农闲时走街串巷的交换性民间艺术;被民间艺人用以创作的审美性民间艺术等等。

“非遗”视角下的凤翔泥塑文化发展

“非遗”视角下的凤翔泥塑文化发展

“非遗”视角下的凤翔泥塑文化发展非遗”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传承价值、历史积淀、技艺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而凤翔泥塑作为中国的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凤翔泥塑以其精湛的工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以“非遗”的视角,探讨凤翔泥塑文化的发展历程、保护传承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前景。

一、凤翔泥塑的发展历程凤翔泥塑起源于唐代,具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陕西省凤翔县的一种传统手工艺品。

其最早的创作手法是用泥巴捏制出各种形态的人物和动植物,经过干燥后再上彩,成为一种民间美术实物。

凤翔泥塑经历了宋、元、明、清各个时期的鼎盛时期,成为当地的主要产业。

凤翔泥塑在明清时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了凤翔地区民间工艺中的瑰宝。

在当时,凤翔泥塑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素有“泥塑杰出,千古绝艺”之称。

其作品以唐、宋、明、清历代名人真人肖像、历史典故为主题,镶嵌丝线砂花为装饰图案,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内涵。

凤翔泥塑艺人以其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想象力,创作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作品,被誉为“真人以上,泥塑以下”。

并在古城墙、宫殿、寺庙等建筑中进行了广泛的应用,成为了凤翔地区独具特色的文化景观。

而在20世纪初,凤翔泥塑遭遇了一段低谷,此时的社会变迁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使得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工艺走向式微。

近几年来,凤翔泥塑逐渐得到重视,重新回归人们的视野,得到了保护和传承,成为了当地的非遗项目之一。

二、凤翔泥塑的保护传承现状随着文化产业的兴起和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政策的实施,凤翔泥塑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2006年,凤翔泥塑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标志着凤翔泥塑的传统工艺得到了国家的认可和保护。

在保护传承过程中,凤翔泥塑的工艺技艺得到了传承人的悉心保存和发扬光大。

凤翔泥塑的传承人秉承着“匠心传承,创新发展”的理念,不断探索和创新,力求将这一传统技艺发展得更为精湛和深厚。

关于凤翔泥塑的作文

关于凤翔泥塑的作文

关于凤翔泥塑的作文篇一:《凤翔泥塑,家乡的味道》小时候最开心的事儿莫过于跟着爷爷去赶集了。

那时候的集市上可热闹了,吆喝声此起彼伏,各种小吃摊前挤满了人,但最吸引我的还是那个角落里的泥塑小摊。

那儿的老大爷,头发花白的,手里捏着一团泥巴,手指灵活得就像在弹钢琴一样,不一会儿就能变出个栩栩如生的小玩意儿。

我记得第一次看到的时候眼睛都直了,心想这得是多神奇的手艺啊!每次路过泥塑摊,爷爷都会停下来跟我讲凤翔泥塑的故事。

他说,这门手艺可是咱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呢,每一件作品都有自己的灵魂。

我听不懂什么灵魂不灵魂的,但看着那些色彩斑斓的小动物,小人物,心里就美滋滋的。

有一次,我央求爷爷给我买了一个小马驹,那可是我最喜欢的玩具了,天天抱着它睡觉,做梦都能梦见自己骑着它在草原上飞奔。

后来长大了,离开了家乡,每次回想起那个泥塑摊,心里总是暖暖的。

凤翔泥塑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对我来说,更是一份乡愁,一份记忆里的温暖。

偶尔在网上看到有人晒自己做的泥塑,虽然隔着屏幕,但我恍若能感受到那份传承的力量,就像爷爷当年跟我说的那样,每一件作品背后都有一个故事,都在诉说着过往的岁月。

篇二:《指尖上的艺术—凤翔泥塑》一次学校组织我们去参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刚进馆就被一个展台吸引了过去。

展台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小雕塑,有憨态可掬的小猪,有威风凛凛的武士,还有神气活现的十二生肖,五颜六色的,看着就让人喜欢。

讲解员告诉我们这些都是凤翔泥塑,是陕西省的传统民间艺术之一。

听完介绍后,我就对这个展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后来得知,制作凤翔泥塑的师傅们都是手艺人,他们用最普通的泥土,经过筛选、揉捏、雕刻、上色等一系列工序,才能完成一件作品。

看着那些展品,想象着师傅们是如何用心地塑造每一个细节,我就觉得特别敬佩。

他们不仅仅是在做一件工艺品,更像是在创造一个个有生命力的小世界。

那次展览之后,我对凤翔泥塑有了更深的认识。

它不仅仅是艺术,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每当我想起那些色彩鲜艳、形态各异的泥塑,就会觉得传统文化真的很有魅力,值得我们去了解和保护。

“非遗”视角下的凤翔泥塑文化发展

“非遗”视角下的凤翔泥塑文化发展

“非遗”视角下的凤翔泥塑文化发展凤翔泥塑是陕西省凤翔县的传统手工艺品,它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一直以来都是该地区的骄傲。

凤翔泥塑通过代代相传,生生不息,成为了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中国“非遗”保护的重要对象之一。

在“非遗”保护的视角下,凤翔泥塑文化正经历着新的发展和传承,不断走向国际舞台。

凤翔是陕西省咸阳市下辖的一个县,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地带,素有“东方雁门”之称。

凤翔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是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正因如此,这里的文化底蕴深厚,凤翔泥塑正是这座小县的一道亮丽景观。

凤翔泥塑制作精细,造型生动,色泽明丽,是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品种。

凤翔泥塑有着悠久的历史,据传说早在宋代就有人开始制作泥塑,而明代开始流传至今的泥塑技艺。

凤翔泥塑在技艺上分为彩绘泥塑和素绘泥塑两大类,其中以彩绘泥塑最为出名。

彩绘泥塑需要经过挖泥、制胚、塑型、烘烧、上彩、烧制等数十道工序,耗时较长,制作起来颇为复杂。

每一件泥塑作品都需要精雕细琢,精心打磨,方才得以呈现出完美的艺术表现。

凤翔泥塑的主要题材有古代人物、戏曲人物、民间故事等,其中以古代人物塑像最为出名。

这些古代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无论是神情、神韵还是服饰、器物都生动逼真,让人不禁为之赞叹。

在浓烈的地方特色的影响下,凤翔泥塑不仅展现了历史的厚重感,更是呈现出了浓厚的地方文化氛围。

在当地居民的传承下,凤翔泥塑得以延续发展至今,并逐渐形成了以此为生的民间手工艺人群体。

他们在凤翔泥塑这一艺术形式上不断进行创新,使得凤翔泥塑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面貌。

一些手工艺人向现代技术靠拢,开始尝试用3D打印技术进行泥塑制作,这为传统手工艺注入了新的活力。

“非遗”保护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项重要工作,它的出现对于凤翔泥塑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凭借“非遗”保护的政策和支持,凤翔泥塑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认可,也为泥塑艺人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通过非遗保护的传承,一些老手艺人和新生代手工艺人得以交流和学习,传承技艺。

“非遗”视角下的凤翔泥塑文化发展

“非遗”视角下的凤翔泥塑文化发展

“非遗”视角下的凤翔泥塑文化发展【摘要】凤翔泥塑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代表之一,在非遗保护与传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从凤翔泥塑的制作工艺、艺术价值和在非遗保护中的地位入手,探讨了其传承与创新以及在当代的发展现状。

凤翔泥塑文化在非遗保护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未来,凤翔泥塑将继续在非遗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凤翔泥塑、非遗保护、传承、制作工艺、艺术价值、地位、创新、发展现状、作用、未来发展前景1. 引言1.1 非遗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代代相传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持续发展的文化表现形式。

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在当今社会,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很多传统技艺和文化形式逐渐失传,非遗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可以让后人了解和体会传统的文化,使这些珍贵的文化资源得以继续传承,不至于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消失。

凤翔泥塑作为中国传统的手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国独特的文化遗产。

在当代社会中,凤翔泥塑面临着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挑战,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也遇到了困难。

非遗保护与传承变得尤为重要。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学术界、社会机构以及广大民众都应该加入到保护与传承的行列中来。

只有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使其在当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机。

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持之以恒,不断探索新的保护与传承方式,使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发展。

1.2 凤翔泥塑的历史意义凤翔泥塑是中国陕西省凤翔县的传统手工艺品,具有深厚的历史意义。

凤翔泥塑起源于唐代,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

在唐宋时期,凤翔泥塑曾被视为宫廷贡品,被赋予了神圣的象征意义。

随着时间的流逝,凤翔泥塑逐渐演变成了民间艺术,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装饰品和礼物。

凤翔泥塑在非遗保护与传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代表着凤翔县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

关于凤翔泥塑的小故事

关于凤翔泥塑的小故事

关于凤翔泥塑的小故事《神奇的凤翔泥塑》咱今儿个来讲讲凤翔泥塑这神奇的玩意儿。

我第一次知道凤翔泥塑还是在一次去乡下亲戚家的时候。

那时候,我就像个啥都不懂的愣头青,对这玩意儿充满了好奇。

到了亲戚家,就看见他们堂屋里摆着几个色彩鲜艳、模样可爱的小玩意儿,嘿,走近一瞧,不就是几个小泥人儿嘛,可我越看越有意思。

亲戚笑着给我介绍说,这可是他们这儿的宝贝——凤翔泥塑。

据说啊,凤翔泥塑有着好长好长的历史啦,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那蕴含的可都是智慧呀!这凤翔泥塑的制作过程可不简单,得先去挖土,可不是随随便便什么土都能用的哈,得找那种有黏性的好土。

然后就跟揉面团似的,把那土揉啊揉,揉得软软乎乎的。

再然后,就靠着那些手艺人的一双巧手,捏出各种各样的形状。

我当时就想,这得多厉害啊,光靠一双手就能捏出这么传神的玩意儿。

亲戚还说,这还不算完呢,还得给它们上色。

那颜色可鲜艳了,红的、绿的、蓝的,啥都有。

上了色之后的凤翔泥塑,那才叫一个漂亮,一个个都跟活了似的。

有一次,我还闹了个笑话。

我看到一个凤翔泥塑的老虎,就跟亲戚打趣说,这老虎也太可爱了,一点都不凶嘛。

亲戚听了哈哈大笑,说这凤翔泥塑的老虎就是这样,又凶又萌的,这才有特色呢。

可不是嘛,后来我越看越觉得那老虎可爱中还带着点儿霸气,真不愧是凤翔泥塑的代表作。

凤翔泥塑不仅仅是个小玩意儿,它还代表着一种文化,一种传承。

每一个成型的泥塑背后,都有着手艺人的心血和汗水。

它是咱老百姓生活的一部分,也是咱国家的宝贝。

我就希望啊,这凤翔泥塑能一直流传下去,让更多的人能看到它、了解它、喜欢上它。

可千万别让这么好的东西给弄丢咯!咱得好好地守护着它,让它一直绽放着独特的光彩。

怎么样,听了我的小故事,你是不是也对凤翔泥塑感兴趣了呀?。

浅析凤翔泥塑艺术语言中的吉祥寓意

浅析凤翔泥塑艺术语言中的吉祥寓意

浅析凤翔泥塑艺术语言中的吉祥寓意一个国家的民间艺术语言诉说着在不同的地域中,各个民族经过劳动与智慧创新,流传下来的历史、信念、神话、民俗等文化,聚集了一个地域祖祖辈辈、薪火传承的风气与习俗。

在创作物品时,艺人注入的浓厚本土精神和地域特色,让观赏者或使用者产生认可的态度,久而久之,民间艺术在物质和精神层次上成为百姓离不开的本土文化,也是全人类美好的精神归属地。

凤翔泥塑艺术是中国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具有长期的民间传承历史,鲜明的风格和独特的技法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群众审美价值。

一、色彩的吉祥寓意陕西凤翔泥塑色彩善于原色的运用,凤翔艺人在彩绘作品上一般使用五行正色:黑、白、红、青、黄。

在基于“五色”观的传统色彩体系中,五色各有其特定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青色代表着万物生长的颜色,赤色代表着太阳的颜色,黄色代表着日光的颜色,白色如同冰化水的颜色,黑色则如同昏暗的颜色。

据记载,周朝对赤色颇为崇尚,视赤色为吉利之色。

范文澜在《中国通史》中曾写道:“凡遵守周礼尚赤的人和族称为华人。

”对红色讲究重视的传统观念在今天的华夏广阔领域里仍在流传着,在传统的文化中,中国人推崇祥瑞、平和安宁、万事大吉的思想观念。

陕西凤翔泥塑色彩表现出的尚红是与中国传统的吉祥观念相符的,其作品在表达美好寓意上除了利用纹样的绘制外,最直观的就是用色,民间艺人在凤翔泥塑上绘制大面积的红色,那喜气的氛围表达了百姓祈祷吉祥幸福的美好愿意。

六营村人在艺术实践中有着自己对五色的理解:红色是“心”,正如那画里的钟馗,他一身正气、代表着正义;黑色是“力”,它给人一种重量感,代表着一股力量,如画里面的石头;白是“大”的意思,它给人一种无穷无尽的空间感,任由你想象,如画中的天与地;绿是“生”的意思,如画中的花草与树木,生机盎然;黄是“熟”的意思,如画里面的硕果累累,黄色也有连接的作用。

显而易见,表达的所有含义都折射出大自然界里生生不息的定律和人类褒善贬恶、祈愿美好生活的意望。

凤翔泥塑手工艺产业发展的思考

凤翔泥塑手工艺产业发展的思考

凤翔泥塑手工艺产业发展的思考凤翔泥塑是中国陕西凤翔特有的一项传统手工艺,经历了千年岁月沧桑的洗礼和沉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独特的民俗风情。

泥塑手工艺是凤翔传统文化综合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凤翔人民智慧和勤劳的结晶,也是凤翔文化的重要代表。

在现代社会,泥塑手工艺不仅是一种文化遗产,更重要的是是一种产业、一种非常有前景和特色的产业。

凤翔泥塑手工艺以其独特的造型、形体、姿态和色彩,展现着深厚的工艺技巧和文化底蕴,成为了凤翔品牌的一部分,并且在市场上也受益于文化热潮和旅游热潮的带动而日趋火爆。

凤翔泥塑作为一种具有非常好的历史和传统背景的文化艺术,其发展在当今社会也具有重要意义。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凤翔泥塑手工艺产业需要发挥文化与传统的优势,在不断传承中进行科学深化和创新,提高其对当代文化的适应性。

如今,市场上的泥塑产品形态多种多样,泥塑创意设计的新颖性、美术构思的独特性、制作工艺的完善性等成为发展的关键。

在传承中注入现代思想和艺术想象,更好地展现泥塑的艺术内涵。

从营销角度来看,凤翔泥塑手工艺产业需要寻找多元化的营销模式,创造出有吸引力和影响力的品牌形象,对外宣传凤翔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吸引更广泛的消费市场,推动泥塑产业的发展。

另外,以科技手段推动泥塑产业的发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3D打印技术和数字化技术,提高泥塑制作的效率和精度。

除此之外,加强市场调查、研究市场趋势,仔细分析市场需求,优化产品结构,提高消费者对泥塑产品的认可和接受度,为泥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未来的发展路线中,凤翔泥塑手工艺产业应该以产业化经营和规范化管理为契机,加大培训和人才引进工作,提高从业人员技术水平和专业素质,让泥塑产业真正成为凤翔当地的民族品牌和对外的文化名片。

同时,加强对产业发展的扶持,为泥塑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法律和市场环境,有力地推动泥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凤翔泥塑手工艺产业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潜力。

浅析陕西凤翔民间泥塑玩具的艺术特色

浅析陕西凤翔民间泥塑玩具的艺术特色
民 间 艺术研 究
浅析 陕西凤翔 民间泥塑玩具 的艺术特色
刘淑芳 ( 南濮阳 中原 油田文化体育活动管理 中心 47 0 ) 河 5 0 1
格 ,大 致可 以分为 四类 。第 一 类是 大 型 泥 兽玩 具 ,包 括 大 坐 虎 ( 1 图 )、 大坐 狮 、素 白坐虎 等 ,平均 高 度约 为 6 厘米 。第 二类 是 小型 泥 兽玩 具 ,如 0 花 马、 花兔 、 泥牛 、泥 狗 以及 十二 生 肖属相 等 ,大 小 在 3 1 厘 米 之 间 。 至 5 第 三 类 是 神 仙 人 物 形 象 类 玩 具 , 如 八仙 人物 、西游 记 人物 等 。与 其他 地 区泥 塑 艺术 相 比 ,凤翔 泥玩 具 中人 物 题材 比较 少 。第 四类 是 挂 片类 ,这 是 种 浮雕 式 的单 片泥 塑 ,可 以挂在 墙 面上 。包 括 有送 子挂 片 、哪 吒 挂片 、 钟馗 挂 片 、寿 星挂 片等 ,有各 种 规格

摘要 :陕西风翔 民间泥塑玩具是 中国 民间玩具 中的一种 ,以泥 土 为主要 制作材料 ,是地域 分布最广 、历史最为悠 久的 民间玩 具品 种。 民间泥塑玩具具有造型拙朴、雕琢粗 犷、色彩 强烈 、线条 简练的 特点 ,如何透过 这些表层的现 象去分析它的艺术规律和特性 ,认知它 的内在 深度和 力量 ,从而探 寻 出它的 审美和价值观 念 ,是本 文的重
点。
关键词:泥塑玩具 ;造型;色彩 ;艺术特 色
民间泥 塑玩 具 是 中 国 民 间玩 具 中 的 一种 ,是 以泥 土 为主 要 制作 材 料的 一种 民间 艺术形 式 ,也 是分布 最广 历史 最悠 久 的民 间 玩具 品种 。一般 是将选 好 的泥土 和好 捣匀 后 ,用手 工捏 制成 形或 用模 子压 印成 形 ,经过 晾干 或烧 制后 ,再 施加 彩绘 。包 括泥 人 、 泥娃 娃 、泥 鸟兽 、泥 哨、兔 儿爷 、皮 老虎 以及 各种 用泥 土制 作 的 玩具 种类 。 自 石 器 时代之 后 ,中 国泥塑 艺术 一直 没有 间断 ,发 新 展到 汉代 已成 为重 要 的艺术 品种 。考 古工 作者 从两 汉墓 葬 中发掘 了大 量 的文物 ,其 中有 为数 众多 的 陶俑 、陶兽 、陶 马车 、陶 船等 等 。 其 中有 手 捏 的 ,也 有 模 制 的 。汉 代 先 民认 为 亡 灵 如 人生 在 世 , 同样 有 物 质 生活 的需 求 。 因此 丧 葬 习俗 中需 要 大 量 的陪 葬 品 ,这在 客观 上为 泥塑 的发 展和 演变起 了推动 作用 。两 汉 以后 , 随着 道教 的兴 起和 佛教 的传 入 ,以及 多神化 的奉祀 活动 ,社会 上 的道 观 、佛寺 、庙 堂兴 起 ,直接 促进 了泥 塑偶 像 的需求 和泥 塑艺 术 的发展 。到 了唐 代 ,泥塑 艺术 达到 了顶 峰 。泥塑 艺术 发展 到宋 代 ,不但 宗教 题材 的大 型佛 像继 续繁 荣 ,小型 泥塑 玩具 也发 展起 来 。有许 多人 专 门从事 泥人 制作 ,作 为商 品 出售 。北宋 时东 京著 名 的泥玩 具 “ 磨喝 乐 ”在每 年 的七 月七 日前 后 出售 ,不 仅平 民百 姓买 回去 “ 巧 ”,达 官贵 人也 要在 七夕 期 间买 回去供奉 玩耍 。 乞 元代 之后 ,历 经 明、清 、 民国 ,泥塑 艺术 品在 社会 上仍然 流传 不 衰 ,尤其 是 小型泥 塑 ,既 可观 赏陈 设 ,又可 让儿 童玩 耍 。 几 乎 全 国各地 都有 生产 ,其 中著 名的产 地有 北京 泥 人 、河 北泥 玩 具 、 陕西 泥玩 具 、河南 泥玩 具 、山东 泥玩 具 、以及 无锡 惠 山泥 人等 。 中 国玩具 历经汉 唐 宋元 明清 ,直 至近现 代 ,长 足的进 步 与发展 , 品种 之 多,制作 之 玲珑 与美 ,融社 会 生产 生活 于一 体 ,体 现 了社 会发 展 的 阶 段性 的水 平 。通 过 对 各 地 民 间泥 玩 具 的 调查 结果 显 示 :现 存 的著名 泥玩 具产 区 ,多数 是形 成于 明清 时 期 。比如著 名 的 山东高 密聂家 庄 的泥 塑开始 于清 代早 期 ,陕 西风翔 泥塑 也大 约

凤翔泥塑艺术造型特点

凤翔泥塑艺术造型特点

天工|2024年第1期[摘 要]凤翔泥塑作为关中地区的民间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以独特的魅力,深受当地人的喜爱。

它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凤翔泥塑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装饰性很强,大气、富贵、饱满、神秘,富有感染力。

它的造型应用了大量抽象性语言,具有很高的美学研究价值。

[关键词]凤翔泥塑;造型;形体;抽象;图案;对称性[中图分类号]J31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4)1-0018-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张韬.凤翔泥塑艺术造型特点[J].天工,2024(1):18-20.张 韬 陕西省宝鸡教育学院凤翔泥塑艺术造型特点作者简介:张韬(1983—),男,汉族,陕西宝鸡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美术学。

一、凤翔泥塑的起源凤翔泥塑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凝聚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期盼。

凤翔泥塑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地有着悠久的历史。

关于它的起源有着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说它产生于先秦时代,这是依据出土的秦代墓葬中的陪葬品中有大量的土质陶俑,和凤翔泥塑的图案有着联系。

另一种说法是说凤翔泥塑始于明初,开国皇帝朱元璋派李文兵在凤翔一带“兵屯”,后撤销了屯兵制。

兵屯的第六营士兵未走,就在当地安家落户,开荒种地,逐渐形成村落——六营村。

其士兵多来自江西景德镇,他们擅长陶瓷手艺,使用黏土制作泥玩具,或送人或出售,久而成俗。

这些士兵用泥塑来祈福、辟邪,受到了当地人的喜欢,很快在当地得到了认可和推广,在群众中得到了传承和发展。

由于历史久远,又缺少明确的记载,让凤翔泥塑的源头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在当地人眼里,凤翔泥塑具有纳降的作用。

这里的民众世代以耕读传家,朴实善良,面朝黄土背朝天,过着艰辛的生活,但并没有因此而消沉。

生存的不易和大西北的严寒,让他们拥有了坚强刚毅、豪爽乐观、豁达开朗的人生观。

他们热爱生活,爱吼秦腔,凤翔泥塑的大红大绿,那种向阳而生的美学追求和他们的生命融为一体。

传统文化典型示例

传统文化典型示例

传统文化典型示例:1、凤翔彩绘泥塑继承凤翔彩绘泥塑是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的一种传统民间艺术,当地人俗称泥货。

凤翔县位于关中平原西部,境内出土的春秋战国及汉唐墓葬中均有泥塑的陪葬陶俑,可见其泥塑工艺历史之久。

当地老乡购泥塑置于家中,用以祈子、护生、辟邪、镇宅、纳福。

六营村的脱胎彩绘泥偶由此出名,并代代相传,成为中国民间美术中独具特色的精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凤翔泥塑汲取了古代石刻、年画、剪纸和刺绣中的纹饰,造型夸张,色彩鲜艳,深受人们喜爱。

过去逢年过节或赶庙会,当地人以泥塑为礼品,加孩子满月,长辈要送坐虎。

陕西凤翔彩绘泥塑以创作毛稿制模、翻坯、粘合成型,经精抛、彩绘、勾线、装色、上光等数十道工序精制而成。

其形态逼真、粗犷夸张、简练概括、色彩大红大绿或素描。

其种类主要是座虎、挂虎、五毒、卧牛、十二属相、豆豆鼓、金瓜、吉虎、鹿羔、鹦鹉等玩具类,八仙、三国、西游记等神话民俗类。

2、木版年画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

到了清代中晚期,民间年画达到了鼎盛阶段。

在中国民间,年画就是年的象征,不贴年画就不算过年。

年画已不仅是节日的装饰品,它所具有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使它成为反映中国民间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木版年画有大大小小几十个产地,其中著名的有:重庆梁平、天津杨柳青、河北武强、山东潍坊、苏州桃花坞、河南朱仙镇、四川绵竹等地。

其中以河南朱仙镇的木板年画最为著名。

清末民初年间,年画的使用地区覆盖了除西藏以外的全国各地,包括台湾在内。

2006年5月20日,朱仙镇木版年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8年6月7日,木版年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灯盏头碗碗腔皮影戏一种陕西省的传统民间戏剧形式。

属板腔体戏曲声腔体系。

其板式有大板、二板、带板、尖板、滚板等五种板式。

除滚板无欢音外其余各板均有欢苦音之分。

音乐基本特点是清越出雅、细婉柔润。

欢音轻松欢快、喜悦,苦音哀婉雅绵、如泣如诉。

“非遗”视角下的凤翔泥塑文化发展

“非遗”视角下的凤翔泥塑文化发展

“非遗”视角下的凤翔泥塑文化发展1. 引言1.1 凤翔泥塑的概述凤翔泥塑主要以泥土为主要原料,结合水、胶、石膏等辅助材料,经过挖泥、和泥、塑形、干燥、彩绘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

其制作工艺繁琐复杂,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训练才能掌握。

凤翔泥塑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凤翔县丰富的文化历史和人文精神。

非遗保护对于凤翔泥塑的传承和发展至关重要,只有通过努力保护和传承,才能让这一传统手工艺得到有效的传承和发展。

凤翔泥塑作为凤翔县的地方特色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民族意义,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1.2 非遗保护意义非遗保护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凤翔泥塑这一传统文化,还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民众的文化自信。

通过传承和创新,可以使凤翔泥塑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成为人们生活美好的一部分。

非遗保护还可以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带动当地经济的繁荣。

非遗保护对于凤翔泥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保护和传承,才能让凤翔泥塑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永久保存,并走向更广阔的舞台,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做出贡献。

2. 正文2.1 凤翔泥塑的历史渊源凤翔泥塑是中国陕西省凤翔县的一种传统手工艺品,历史悠久,可以追溯至唐代。

据史料记载,唐代时期就有凤翔地区的民间艺人以泥塑为生,技艺传承至今。

在宋、元、明、清各个朝代,凤翔泥塑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为当地民间生活增添了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

凤翔泥塑的历史渊源深厚,传承至今,不仅体现了凤翔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与传承,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凤翔泥塑的历史渊源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和研究,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2.2 凤翔泥塑的制作工艺凤翔泥塑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原料准备、造型、雕刻、烧制等多个工序。

首先是选材,凤翔泥塑的原料主要有泥土、黄土、河沙等,这些对于塑型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次是造型,这是整个制作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环。

制作人员需要根据设计图纸或者自己的想象,将泥土打成坯子,然后再进行雕刻细节。

“非遗”视角下的凤翔泥塑文化发展

“非遗”视角下的凤翔泥塑文化发展

“非遗”视角下的凤翔泥塑文化发展凤翔泥塑是中国陕西省凤翔县的一种传统手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凤翔泥塑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工艺技术而闻名,被誉为“中国泥塑之乡”,并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历史文化的重新关注,凤翔泥塑文化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本文将从“非遗”视角出发,探讨凤翔泥塑文化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一传统文化遗产。

一、凤翔泥塑的历史渊源凤翔泥塑起源于汉代,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据史书记载,汉代的凤翔县就以泥塑而著称,当时甚至有“泥塑半壁”之说,可见其在当时的重要地位。

凤翔泥塑在隋唐时期达到了鼎盛,成为了全国著名的泥塑产地。

特别是在唐代,因为凤翔地处唐都长安东南,交通便利,这为凤翔泥塑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泥塑大寺庙、宫殿、城墙和贵族家庭的装饰品,成为当时的时髦之物,也成为凤翔的代表之一。

至明清时期,凤翔泥塑更是一度风靡全国,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传统工艺品。

二、凤翔泥塑的艺术特色凤翔泥塑的独特之处在于其造型生动、色彩鲜明、形象生动、富有生活气息。

凤翔泥塑作品,无论是人物、动物还是风景,都以形神兼备、浑然一体为特点,在艺术表现和工艺技术上都有着较高的水准。

从造型上看,凤翔泥塑的形象生动传神,栩栩如生;从制作工艺上看,凤翔泥塑采用粘土制作、晒干、素烧、上釉、施彩、烧制等工艺,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经过精湛的技艺和细心的功夫。

三、凤翔泥塑的现状与面临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凤翔泥塑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是传统工艺的失传。

由于制作凤翔泥塑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练习,而如今的年轻人更倾向于选择现代生活和工作方式,传统的凤翔泥塑技艺已经失传了很多。

其次是市场需求的下降。

由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娱乐方式的多样化,人们对传统手工艺品的需求不断下降,凤翔泥塑的市场愈发狭窄。

最后是缺乏保护和传承的机制,由于长期以来对凤翔泥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不够重视,导致了这一非遗的濒临失传。

凤翔泥塑十二生肖的艺术特征

凤翔泥塑十二生肖的艺术特征

凤翔泥塑十二生肖的艺术特征引言陕西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文化发展悠久而深邃,并且有着许多优秀的民间艺术。

随着时间的推移,非物质文化渐渐地淡出人们的视线,国家为了让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得以传承与发展,发现并保护这些几近失传的民间艺术,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并制定“国家+省+市+县”共四级保护体系。

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了解和接触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

同时也吸引了大批学者对此进行研究,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1 文化内涵陕西凤翔泥塑作为首批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民间艺术,其产生与发展的条件深受相关学者的重视。

相传凤翔泥塑产生之初是作为军队士兵在休息时消磨时间而做出来的把玩的物件。

但随着时间推移,渐渐的这门手艺成为在战争结束后被留守在当地的士兵在农闲时制作的作为补贴家用而出售的物件。

但由于多在庙会出售,越来越多的人将这样一个小小的物件作为情感的宣泄与寄托。

而中国传统文化的运用也成为凤翔泥塑取材的首选。

十二生肖的取材也成为凤翔泥塑制作中的一大特色。

十二生肖作为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民俗文化,它依赖于神话、传说等民间故事,其产生与发展与人们的信仰、追求有着极大的关系。

可以说十二生肖的产生与发展有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和风格,它寓意吉祥安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情感的表达与宣泄。

十二生肖在取材上选用的有神话故事中的龙,现实环境中的禽类、猛兽等十二种形象。

通过创造,设计出符合人们审美的艺术形象。

陕西凤翔县地处陕西关中地区八百里秦川的西部,地域特色明显,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泥塑的发展历史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发厚重。

十二生肖作为中国传统的民俗文化,其所代表的寓意与凤翔泥塑有着相似的联系,这也是凤翔泥塑在发展的过程中选择十二生肖的艺术形态作为泥塑取材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同时,生活在这个地方的人们,性格豪迈、朴实,乡土气息浓厚,泥塑在创作上所表现的艺术风格与当地的文化传统紧密联系,这在凤翔泥塑的作品性格上体现的十分明显。

凤翔泥塑调研报告

凤翔泥塑调研报告

凤翔泥塑调研报告凤翔泥塑是中国陕西省凤翔县的一项传统工艺,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凤翔泥塑的制作材料主要是泥土,通过一系列的手工操作和艺术加工,制作出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泥塑作品。

凤翔泥塑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

本文将从历史、制作技艺和市场发展等方面对凤翔泥塑进行调研。

凤翔泥塑有着悠久的历史。

据记载,早在唐朝时期,凤翔泥塑就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

在长期的制作实践中,凤翔泥塑不断发展和创新,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凤翔泥塑的制作技艺世代相传,至今仍然保留了不少古老的制作方法和技巧,让每一件泥塑作品都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凤翔泥塑的制作过程非常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

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泥土,通过多次的过筛、揉和晾晒,将其制作成柔软、韧性强的黏土。

然后,艺人们利用手工和木模具将泥土塑造成各种形状,如人物、动物、花鸟等。

最后,将塑好的泥塑经过干燥和上色等工艺,最终形成一件完整的凤翔泥塑作品。

凤翔泥塑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而受到了广泛的认可。

其作品造型逼真,神态生动,富有传统文化的瑰丽和独特之处。

凤翔泥塑所表现的人物形象多为历史名人、民间故事中的英雄人物,以及神话传说中的神仙、妖魔鬼怪等。

无论是儿童玩具还是艺术品,凤翔泥塑都能够让观者感受到其独特的魅力。

近年来,凤翔泥塑市场发展迅速。

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保护,凤翔泥塑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旅游业的推动下,凤翔泥塑已经成为凤翔县的一张知名文化名片,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艺术爱好者到来参观和购买。

同时,凤翔泥塑的市场也开始向外拓展,已经进入到了国内外的市场,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总的来说,凤翔泥塑作为一项传统工艺,无论是在历史、制作技艺还是市场发展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凤翔泥塑是一个充满魅力和潜力的行业,值得我们更加重视和支持。

希望通过对凤翔泥塑的保护和传承,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一独特的传统工艺,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做出贡献。

初中语文非遗课程资源凤翔泥塑的开发探究

初中语文非遗课程资源凤翔泥塑的开发探究

初中语文非遗课程资源凤翔泥塑的开发探究【摘要】凤翔泥塑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

在初中语文非遗课程中,凤翔泥塑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

通过开发凤翔泥塑课程资源,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在初中语文课程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凤翔泥塑还能够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初中语文非遗课程资源凤翔泥塑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它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可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升他们的审美水平。

未来,应继续探索凤翔泥塑在教育中的价值,不断完善相关课程,推动凤翔泥塑在初中语文课程中的应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凤翔泥塑,非遗课程资源,初中语文,历史渊源,地位,课程资源开发,应用,学生综合素质,重要性,积极影响,发展方向1. 引言1.1 初中语文非遗课程资源凤翔泥塑的开发探究凤翔泥塑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起源于陕西凤翔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在当今社会,随着非遗文化的重视和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凤翔泥塑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备受关注。

在初中语文课程中,注重非遗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而凤翔泥塑作为具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之一,自然成为重点推广对象。

通过对凤翔泥塑的深入探究与研究,可以为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提供更多的元素和资源,丰富学生的文化体验和认知。

本文将深入分析凤翔泥塑的历史渊源、在非遗课程中的地位、课程资源的开发、在初中语文课程中的应用以及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等方面展开探讨,旨在探讨凤翔泥塑在初中语文非遗课程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这一研究,希望能够推动凤翔泥塑在初中语文教育中的更好应用,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2. 正文2.1 凤翔泥塑的历史渊源凤翔泥塑起源于中国陕西省凤翔县,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据史书记载,凤翔泥塑始于汉代,盛于唐代,兴于宋、明、清,是中国陕北地区泥塑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凤翔泥塑的制作工艺

凤翔泥塑的制作工艺

凤翔泥塑的制作工艺嘿,朋友们!今天咱得好好唠唠凤翔泥塑这神奇的玩意儿。

凤翔泥塑啊,那制作工艺就像是一场魔法秀。

首先得找那土,这土可不是普通的土,那是土中的“贵族”。

就像选秀一样,得从众多土里挑出最细腻、最听话的土,仿佛是在挑选超级明星的苗子。

选好土之后呢,就开始和泥啦。

这和泥就像在调一杯超级独特的鸡尾酒,要把水和土按照神秘的比例混合。

不能太干,干了就像倔脾气的老头,根本捏不动;也不能太湿,湿了就像一滩扶不起的烂泥,完全没有形状可言。

要把泥和得恰到好处,就像找到那生活中的最佳平衡点。

然后就是捏造型啦。

工匠们的手就像拥有神奇魔力的魔杖,在泥团上轻轻一捏,一个形状就出来了。

他们能把泥捏成各种模样,有的像圆滚滚的小猪,那小猪胖得就像一个装满了棉花的气球,仿佛轻轻一戳就要飞起来似的;还有的像威风凛凛的老虎,那老虎的眼睛大得像铜铃,仿佛能射出激光来。

接下来就是刻画细节啦。

这一步就像是给泥娃娃们化妆。

工匠们用小工具在泥上精雕细琢,那细致程度就像给蚂蚁画眉毛一样。

每一道纹路都像是被施了魔法的线条,让整个泥塑一下子就鲜活起来。

等刻画完细节,就要上色啦。

这颜色就像一场绚丽的派对。

那些鲜艳的色彩被涂抹在泥塑上,红的像燃烧的火焰,仿佛要把整个世界都点燃;绿的像春天里最鲜嫩的树叶,感觉都能滴出水来;蓝的像深邃的海洋,似乎能把人吸进去。

凤翔泥塑的制作工艺还有一道神秘的工序,那就是烧制。

这烧制就像把泥塑送进一个魔法熔炉,经过高温的洗礼,泥塑就像凤凰涅槃一样,变得更加坚固,仿佛从一个柔弱的小婴儿变成了一个强壮的战士。

最后啊,这些制作好的凤翔泥塑就像一群从泥土里蹦出来的奇妙精灵。

它们带着泥土的气息,又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每一个凤翔泥塑都像是一个小小的世界,里面充满了工匠们的智慧和心血。

它们站在那里,就像在跟你说:“嗨,朋友,快来看看我的奇妙旅程。

”无论是摆在架子上还是拿在手里把玩,都能给人带来无尽的欢乐和惊喜呢。

这凤翔泥塑的制作工艺,真的是太有趣啦!。

凤翔民间泥塑中吉祥纹样寓意

凤翔民间泥塑中吉祥纹样寓意

凤翔民间泥塑中的吉祥纹样寓意初探摘要凤翔泥塑是陕西乃至全国的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凤翔泥塑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就凤翔民间艺术中的众多吉祥纹样进行搜集,深入剖析它的各种丰富寓意。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一论断在视觉传达的新时期又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

凤翔泥塑纹样除了有着表面寓意之外,还有着更为深刻的涵义。

本文旨在揭示凤翔泥塑吉祥纹饰当中纷繁复杂的吉祥寓意。

关键词:凤翔泥塑吉祥纹样寓意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一凤翔泥塑的发展情况凤翔彩绘泥塑历史悠久,是中国目前保留古老的、最具民族特色的泥塑类手工艺制品。

凤翔泥塑造型生动夸张,色彩艳丽夺目,富有生活气息。

我国2006年确定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凤翔泥塑与天津泥人张、惠山泥人、浚县泥咕咕等入选泥塑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凤翔泥塑诞生在宝鸡的凤翔县,由于交通上的不便,使得这里保留了相对独立的民间艺术因子;漫长的冬天使农民在耕作之余有着大量的空闲时间来从事民间泥塑的制作,进而为黄土高原成为中国民间艺术的宝库提供了可能。

可以这样说,正是通过民间艺术的辗转流传,才使得黄土高原上这些中国最为久远的民间艺术发扬光大。

3000多年来,这里所沉积的传统文化,通过各种民间艺术得到了展示。

尤其是凤翔泥塑艺术,其彩绘纹饰以民族图腾、哲学符号、花鸟鱼虫、祥鸟瑞兽为主的意象造型,是中国古代图腾崇拜、生殖崇拜、神灵崇拜的遗存,反映出图腾时代的文化特征。

凤翔泥塑的产地集中在城关镇(原纸房乡)六营村,代表人物有胡深、胡永兴、胡新明、杜银等人。

胡深已近八十岁高龄,坚持泥塑创作一生。

他的作品继承当地优良传统,保持浓郁的地方特色,手艺娴熟,精益求精。

2002年,胡深先生的素胎泥马入选生肖邮票,凤翔泥塑也因此再次振兴。

凤翔泥塑制作取村东万泉沟之粘土,经晾晒、粉碎加纸筋棉絮搅和,再套模翻坯、对合成型。

万泉沟的土质轻,易凝结,不裂,且光滑。

干固后,用白土泥浆灌粉涂面(艺人叫粉洗),使其表面光滑洁亮,再勾墨线、染彩、修整、上光即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