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凤翔木版年画与彩绘泥塑考察
陕西凤翔木版年画的艺术特色
![陕西凤翔木版年画的艺术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48c1af9d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59.png)
黄河黄土黄种人2023.09(下)艺术Art陕西凤翔木版年画概述陕西凤翔木版年画是中国传统年画之一,其以精美的木刻版画和鲜艳的色彩而闻名,被誉为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之一。
据《凤翔县志》记载,明正德二年(1507年),南小里村邰氏家族中有8户人家从事木版年画,至明末清初,该村有10多户人家开办作坊印制年画,至今传承延续了20代。
陕西凤翔木版年画已被列入宝鸡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根植于西北秦陇文化的陕西凤翔木版年画表现出强烈的区域特色,既与文人画同源,也通过不同的题材、不同的内容反映西北一带独特的民间文化理念及审美情感。
中国著名书画家邓福星先生曾指出,“年画从本质上来讲属于观念性绘画”,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及对灾祸危难的趋避,陕西凤翔木版年画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及丰富的民俗理念。
也正是各种各样的民俗理念推动着年画的诞生与发展,并且使其呈现出题材丰富、内涵深厚的艺术特色。
因题材的不同,业内倾向于将陕西凤翔木版年画分为门画、十美图、风俗画、戏剧故事、窗花、家宅六神6大类,也有很多专家学家认为“十美图”隶属于风俗画范畴,故将其分为门画、风俗画、戏剧故事、窗花、家宅六神5大类。
一是门画,也被称作门神、门判,是最具代表性、最早的年画。
按尺寸规格的不同,可细分为全开的四对八张大门神(比如花脸的方弼,净脸的方相等)、三开的门神(比如《坐虎秦琼》《坐虎敬德》和《骑马秦琼》等)、小门神(比如《吉祥如意》《加官进禄》等)。
这些门画有吉祥和福气的寓意,因此,门画多被用来表达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期许。
此外,门画继承了陕西凤翔地区的传统审美,其彩绘和纹饰反映了陕西地区独特的民间艺术和工艺技法。
二是风俗画,其种类比较丰富,据考证,种类超过了百种,比如《耕读渔樵》《男十忙》《女十忙》《吉庆有余》《招财进宝》《婆孙戏、祖孙乐》《大吉利》等。
风俗画描绘了凤翔地区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其主题多以庙会、婚礼场景、生活场景为主,既通过细腻的线条和明快的色彩表达了喜庆祥和的氛围,也以生动的形象和细腻的细节展现了凤翔地区的乡土文化和民阴王延旭陕西凤翔木版年画的艺术特色作为西北地区民间传统风俗的一种艺术表达形式,陕西凤翔木版年画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其以精湛的雕刻技术和独特的绘画风格而著称。
凤翔泥塑的艺术文化特色
![凤翔泥塑的艺术文化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a4ce657877232f60ddcca1d4.png)
凤翔泥塑的艺术文化特色陕西民俗文化源远流长,民族工艺品不仅有很强的艺术性、民间性,还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凤翔泥塑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本文通过对凤翔泥塑造型特点、色彩特征、纹样寓意等方面的论述,探究凤翔泥塑独具一格的民俗文化特征、艺术特色以及发展机遇。
一、凤翔泥塑概述凤翔位于关中平原西部,东邻岐山、西连千阳、南邻宝鸡、北接麟游,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
凤翔更是民间工艺美术之乡,彩绘泥塑更是陕西省宝鸡市民间工艺的首推代表,当地人把这种手工艺品称为“泥货”,历经选土、砸泥、擀泥片、上模、脱胎、拉粉、勾线、上光等十几道手工工序才能完成。
凤翔县境内两三千年前的古墓中出土的泥塑制陪葬陶俑,足以让人感叹其泥塑工艺历史源头之远。
凤翔泥塑制作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2006年,“凤翔泥塑”被国务院确定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更是把文化产业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如何更好地保护开发泥塑文化成为重要课题。
凤翔泥塑是至今我国保留最古老、最具民族特色的泥塑类手工制品。
凤翔泥塑借鉴了古代一些民间工艺品中的纹饰等特色,造型生动、色彩亮丽,让当地人爱不释手。
每逢过节和集会时,当地人就将泥塑作为礼品送出,寓意有祈子、护生、辟邪、镇宅、纳福,可见泥塑在当地人的文化传承与交流中有着独一无二的地位。
如今彩绘泥塑的聚集地凤翔县六营村的农户几乎都还在生产泥塑,凤翔泥塑的加工还会因为选择材料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方法。
例如,有的采用晾干定型,有的在制作过程中还要高温火烧,因此制作泥塑的泥土选择尤为重要。
黄土是凤翔的一个重要特色,由于各地水土、地理条件的不同,泥土的物理性质也不同,而凤翔就拥有这种先天的优越条件――当地有一种黄土,被称为“板板土”,几乎不含沙石,是凤翔泥塑制作不可或缺的因素。
二、凤翔泥塑的艺术文化特色凤翔泥塑的类型凤翔彩绘泥塑共有180多种花色品种,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类型,第一类是小孩喜欢的泥玩具,包括巨型蹲虎与方寸大的小狗、小狮等,基本借鉴动物造型,做的几乎都是十二生肖的形象;二是装饰挂片,有戏剧脸谱,虎、牛头等动物头像,还有富含寓意的麒麟送子、神话传说中八仙过海等浮雕式的挂片;三是立人,主要根据各种民间传说、历史事迹中的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进行刻画塑造。
陕西凤翔泥塑艺术研究
![陕西凤翔泥塑艺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390599158fafab068dc028b.png)
天工|2021年第9期[摘 要]我国地域辽阔,历史发展悠久,在不同地域、不同时期和不同民族的发展背景下,形成了多元化且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艺术形式,尤其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传统民间艺术种类丰富多样,无不体现着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陕西凤翔泥塑艺术作为最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极具陕西乡土气息,其在历史长河的发展过程中依旧能够占据一席之地,这不仅体现出其旺盛的生命力,更彰显出其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特色和美学价值。
通过简析陕西凤翔泥塑,分析陕西凤翔泥塑的艺术特色,研究陕西凤翔泥塑的美学特征,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这一民间艺术。
[关键词]陕西凤翔;泥塑艺术;美学特征;艺术特色;民间艺术[中图分类号]J529 [文章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1)9-0030-02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王立文.陕西凤翔泥塑艺术研究[J].天工,2021(9):30-31.陕西凤翔泥塑艺术研究王立文 西安美术学院作者简介:王立文(1989—),男,汉族,陕西西安人,助教,设计学硕士,研究方向:手工艺设计理论与实践。
民间艺术是劳动人民在日常生产生活过程中,通过观察大自然、了解神话故事以及结合自身生活实践而创作出来的,其艺术作品具有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泥塑艺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快速优化和创新发展,并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个性的泥塑产品,如陕西凤翔泥塑、天津“泥人张”、山东高密泥塑,其中陕西凤翔泥塑凭借自身逼真的形态、粗犷夸张的表现手法以及鲜明的色彩而闻名于世[1]。
一、简析陕西凤翔泥塑陕西凤翔泥塑是一种传统民间艺术,发展时间较长。
凤翔泥塑是人们在参考石刻、剪纸、年画等传统民间艺术纹饰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事物、大自然万物,结合神话故事传说,经由数十道工序将其蕴含的意义凸显出来,以用来祈福、镇宅、护生的作品,具有造型逼真夸张、色彩对比强烈的特点。
论凤翔泥塑之美
![论凤翔泥塑之美](https://img.taocdn.com/s3/m/6b8604896bec0975f465e2e4.png)
· 90 ·《长江丛刊·理论研究》2016.11【摘 要】凤翔泥塑是我国最具地方特色的民间泥塑之一,曾经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作为周秦文化的代表,凤翔泥塑有着自身独特的美感,主要体现在其造型美、色彩美和内涵美三个方面。
凤翔泥塑的造型“粗狂夸张”,色彩依附于其造型体现出或质朴或奔放的韵味,二者结合在一起共同体现出深刻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凤翔泥塑 造型美 色彩美 内涵美论凤翔泥塑之美孟 妍一、前言凤翔泥塑诞生于陕西省宝鸡市的凤翔县六营村,因为凤翔当地盛产一种黏性极大的“板板土”,非常适合用来制作泥塑。
当地人便利用农闲时间,就地取材并辅以纸浆制成泥料,经过制模翻胚,晾干后修饰,绘制,上光,制成泥货售卖以贴补家用[1]。
凤翔泥塑是我国最具地方特色的民间泥塑之一,作为周秦文化的代表曾经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凤翔泥塑有着自身独特的美感,主要体现在其造型美、色彩美和内涵美三个方面。
二、凤翔泥塑的造型美凤翔泥塑包括泥用具、挂件、座件、玩具、神造像等[2]。
凤翔泥塑的题材包括十二生肖、戏剧脸谱、历史故事等,它所选用的题材无一不反映出民间的审美观和价值观,透过泥塑作品更是可以感受到当地普通百姓对自然万物的敬畏、崇拜与寄托。
在传承祖先原始思维的基础上,当地制作泥塑的手工艺人不断创新,在作品中融入了现代的审美取向,使得凤翔泥塑的造型越来越多样化。
和剪纸、年画等其他民间手工艺作品相比,凤翔泥塑突破了二维平面,在三维空间中来构造和传递美的概念。
尤其是它最具代表性的十二生肖座件中,泥塑羊、泥塑猴、泥塑鸡、泥塑狗和泥塑猪等都曾经荣登国家邮政总局发行的邮票或明信片。
这使得凤翔泥塑成为了三秦文化的重要代表,不仅被许多中国人所熟知,甚至在国际上也享有一定的知名度。
挂虎造型是凤翔泥塑中较为典型的一种。
如果说座件是对三维形态在空间中的真实还原,那么泥挂虎就是把三维形态表现在经过折叠的空间中。
陕西凤翔泥塑图案的色彩特征及文化内涵研究
![陕西凤翔泥塑图案的色彩特征及文化内涵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d1205ee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11.png)
陕西凤翔泥塑图案的色彩特征及文化内涵研究The Color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Patterns of Fengxiang Clay Sculpture in Shaanxi陈莉西安汽车职业大学710000摘要:凤翔泥塑是最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民间美术作品之一,凤翔泥塑题材多样、造型浑厚朴拙、形象夸张,图案繁复且充满变化,色彩鲜明对比强烈,具有独特的艺术美感,本文通过对凤翔泥塑图案的研究探讨其色彩特征及文化内涵。
Abstract:Fengxiang clay sculpture is one of the most distinctive folk-art works.They are diverse in themes,simple and vigorous in shape,exaggerated in figure,complex and full of changes in patterns,sharp contrasts in colors,and possess unique artistic beauty.This thesis explores the color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Fengxiang clay sculpture via the research of their patterns.关键词:凤翔泥塑;图案;色彩特征Key words:Fengxiang lay sculpture;pattern;Color characteristics陕西凤翔民间美术作品品种繁多,木版年画、泥塑、马勺脸谱、草编、剪纸、罩金漆器等,享有"民间美术之乡”之美誉,凤翔泥塑更是被列为陕西和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最具鲜明地域特色的民间美术作品之一。
从凤翔民间艺术的现状看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发展
![从凤翔民间艺术的现状看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20f00817a8956bec0975e35b.png)
从凤翔民间艺术的现状看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发展作者:李强来源:《电影评介》2008年第23期摘要凤翔民间艺术丰富多彩以木版年画与彩绘泥塑最具特色。
它们具有丰厚的民间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民间艺术样式,现代社会的发展打破了稳定的乡村社会结构和文化环境,凤翔的很多民间美术品类面临着生存的危机,彩绘泥塑却独树一帜的生产繁荣。
如何使丰富的民间艺术得以生存与发展是需要实际解决的问题。
借鉴彩绘泥术的发展经验,对传承人加以扶持是其中的核心问题。
关键词凤翔民间艺术木版年画彩绘泥塑保护传承宝鸡地区的凤翔县有着丰厚的文化传统和深厚的历史积淀,姜炎文化与周秦文明在这片土地上发源,历史上很多文人墨客都曾到此留迹。
这片土地孕育了中华文明也滋养了丰富的民间文化。
在凤翔的乡俗文化活动中包含着多种多样的民间美术形式,它们有:木版年画、彩绘泥塑、剪纸、皮影、草编、刺绣等。
其中最具地域特色的就要属木版年画与彩绘泥塑。
“凤翔木版年画的确切渊源尚待考证。
明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陕西凤翔肖里村邰氏家族已有八户从事年画副业生产,它的起源应比这一时间早,至今也有五百多年的历史”。
凤翔木版年画在清末民初之际最为兴盛,当时木版年画的主产地凤翔县南肖里村画局林立。
凤翔年画的题材内容充分贴近乡村风俗活动的需求,同时它又具备质优价廉的品质,鼎盛时的年画生产与销售都十分火热。
不仅在当地占据市场还远销陕、甘、宁、青等西北地区,印刷量多达几十万张。
二十世纪以来的社会经济的急剧变化使很多传统民间技艺受到生存的冲击,至二十世纪中期凤翔木版年画开始走向衰落,文革时期已经停止生产。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凤翔木版年画世兴画局的传人邰怡开始恢复木版年画的生产。
随着政治环境的宽松,民间的一些乡俗活动开始恢复,宝鸡地区春节贴门神画、敬灶神等风俗活动在八十年代初很快恢复起来,巨大的乡村市场需求对木版年画的恢复产生一定影响,这一时期凤翔木版年画的主要产品就是门神画和风俗故事画。
凤翔木版年画作为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地方政府也认识到它的文化价值,并成为宣传地方特色的一张文化名片。
陕西凤翔彩绘泥塑虎的造型及装饰特点
![陕西凤翔彩绘泥塑虎的造型及装饰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59a5259ee45c3b3566ec8b9a.png)
陕西凤翔彩绘泥塑虎的造型及装饰特点本文系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研究项目《民间美术资源与高职手工课程建设整合研究》(批准号:SZJZD2004007)阶段性成果文章研究宝鸡凤翔彩绘泥塑虎。
阐述了造型由来,即由炎黄民族融合中产生的关中民族图腾;泥塑虎造型的夸张、变形、超时空性体现了它的艺术生命力;彩绘所用的红、绿、黑、白、黄五种颜色深受五行观念的影响;泥塑虎装饰图案主要采用与劳动人民生活相关的动、植物等自然界事物表达寓意。
所以凤翔泥塑虎被当地人视为镇宅、护子、增寿、辟邪的吉祥物,实质上这也反映出我们华夏子孙的一种心理归属。
标签:彩绘泥塑虎;造型;装饰凤翔位于陕西省西端,是周秦文化发源地,拥有悠久的历史。
在众多历史遗留中,让凤翔人引以自豪的还是当地民间艺术。
中国民间艺术的创造者是千万劳动人民,在中国几千年来以自然经济为主体的社会里,男性主要从事繁重的户外劳动,家务劳动及家庭的美化则主要由女性主持,所以许多农村妇女成为了民间艺术的创造者。
凤翔当地民间艺术种类不少,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泥塑。
泥塑是中国一种古老而常见的民间艺术。
作为陕西西府民间文化代表的凤翔泥塑,有着三千年的历史,它也是至今中国保留最古老、最具民族特色的泥塑造型。
凤翔彩绘泥塑有三种类型:一是泥玩具,以动物造型为主;二是挂片,造型有人物也有动物;三是立人,以民间传说及历史人物为塑造对象。
其中凤翔泥塑虎已它独特的造型和美好的寓意成为凤翔民间艺术的一张主要名片。
一、泥塑虎造型由来图腾崇拜是许多民族共有的文化现象,它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精神象征和文化符号。
当原始先民在进行艺术创造时,图腾崇拜观念无孔不入的渗透在艺术之中。
凤翔位于上古时代炎帝部落活动范围,《列子·黄帝》记载:“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帅熊、罴、狼、豹、貙、虎为前驱,雕、鶡、鹰、鸢为旗帜。
”这里并不是指帅动物而战,而是各部落图腾的名称,阪泉之战后炎黄两部落合并,随之虎成为了关中平原一带普遍的图腾。
探析陕西凤翔泥塑插画设计方案的创新性研究
![探析陕西凤翔泥塑插画设计方案的创新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660ef47b84ae45c3b358c9a.png)
探析陕西凤翔泥塑插画设计的创新性研究-旅游管理探析陕西凤翔泥塑插画设计的创新性研究韩滨阳刘思莹胡慧滢插画设计是平面设计传达给大众最直观最清晰的表现手法之一,也是运用最广泛的设计手法之一。
本文对陕西凤翔泥塑的图案、色彩、造型三方面元素分析研究其特点,分析总结凤翔泥塑元素与插画设计的可行性研究,研究其元素如何变形、夸张、组合形成一系列赋有特点的插画设计,从而将凤翔县地域性文化回馈社会,促进经济和文化发展作者简介:韩滨阳(1990-),女,陕西,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与研究。
一、凤翔泥塑元素特征凤翔泥塑其造型、色彩、图形的变化十分广泛。
造型有各种形态的动物、人物、陶俑,色彩可以分为四色泥塑、单色泥塑以及素面泥塑,图案也是以四季花为最主要的代表装饰泥塑本身。
其最主要的造型特点是夸张,粗犷的夸张,简练的概括,外观造型保留其原有汉代石刻和陶俑的造型基础;传统的是以四色搭配黑白为典型的代表,装饰性极强并且浓厚强烈的视觉效果。
凤翔泥塑其造型、色彩、图形三个基本特征活灵活现的表现了当地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崇高的精神状态,其造型夸张,形态各异,并且都具有自己独特的设计风格和表现手法。
这些鲜艳富有生命力的色彩,造型富有现代活力。
二、插画设计研究意义中国插画主要源于唐代具有代表性的《金刚经扉页》,是人类最早印刷的插画。
随着插画应用发展不仅仅用于宗教书籍,而是扩展到自然学科、文学艺术等众多领域,大都运用一些平面广告、海报、封面设计等。
凤翔泥塑的民间艺术价值和美学研究价值深受瞩目,在商业环境和多种文化冲击的影响下,进行创新性插画设计对于推广凤翔县历史文化发展、增强人们传统文化意识有及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以插画设计为创作手法,结合其造型、色彩、图案设计也是船沉和发展这一历史文化的一种手段,从而丰富中国现代插画设计地域风格的理论体系,弘扬和宣传凤翔县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
三、凤翔泥塑创新插画设计构想用凤翔泥塑元素进行创新性插画设计,表达传播现代设计内涵和传承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而创造力和想象力对于插画设计来说是比较具有挑战性的。
凤翔彩绘泥塑的渊源及其发展
![凤翔彩绘泥塑的渊源及其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82157fe7e009581b6bd9eb5a.png)
凤翔彩绘泥塑的渊源及其发展作者:孙建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3年第10期【摘要】本文以凤翔彩绘泥塑“虎挂脸”为例从地缘文化、形态以及功能方面论证了其与西周青铜艺术的饕餮纹的渊源,认为其当下丰富的形式是以“虎挂脸”为主线与其它艺术形式相结合并在功能需要的变更下通过各个历史时期不断衍生和丰富的结果。
其次,从造型艺术基本因素形、色两方面分析、论证了其雕塑艺术与平面装饰艺术相结合的综合性艺术形式与发展历程。
【关键词】饕餮纹;形态;泥塑;“虎挂脸”;发展凤翔彩绘泥塑的生产地主要在今天凤翔县城东关纸坊镇的六营村。
其生产方式主要是以家庭作坊的形式存在,没有专门的生产场地,院子、屋子、炕头就是作坊。
其中尤以“虎挂脸”最为著名且具有代表性其只所以被称为“虎挂脸”是因为其样子像虎,是挂在墙上供人们欣赏和镇宅辟邪的以浮雕形式呈现的泥塑形式。
任何艺术形态的成熟和完善都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孵化、生长、衍生的过程;任何艺术形式的诞生都有其必然的历史传承、偶然的发现以及其功能因为人们的需要而逐步改进的过程。
那么,凤翔彩绘泥塑是如何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呢?那所谓的“虎挂脸”的形象是不是虎呢?凤翔彩绘泥塑“虎挂脸”的基本特征是:夸张的突起的双眼和眉毛在其整体造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其造型的最基本的特征。
这一点和青铜器上的饕餮纹比较相似,基本特征也是眼、眉的造型。
周代文化的显著特征就是青铜器的大量铸造,以及青铜铸造技术的高度发达以及纹饰的精美,且其铸造中心就在周原,也就是今天扶风和岐山的交接处,距离今天的凤翔泥塑产地不过四五十公里。
饕餮纹广泛的存在于宝鸡境内出土的青铜器上,其形象狞厉、威严。
《吕氏春秋·先识》中记载“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
可见周代的青铜器最具有代表性的纹饰是饕餮纹。
饕餮是传说中的贪餐猛兽,其审美功能或许是图腾或许是诅咒,但其具有一定的威慑作用应当是值得肯定的。
饕餮纹是雕刻在青铜器外壁的装饰性图案,其主要作用是装饰、辟邪、震慑以及某种祝愿,有人的主观意愿包含在其中。
中国民间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12——凤翔木版年画
![中国民间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12——凤翔木版年画](https://img.taocdn.com/s3/m/9935f647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29.png)
中国民间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12——凤翔木版年画凤翔木版年画是中国民间年画的一大流派,始于唐宋,盛于明清,被国外收藏家赞誉为“东方智慧的结晶”,在世界各著名博物馆皆有收藏。
凤翔木版年画,主要分为门画、十美画、风俗画、戏剧故事画、家宅六神画和窗花画六类;品种最多的时候有六百多种,现在经过木板年画的第二十代传人邰立平数十年的恢复、挖掘、整理和创新的有三百多种。
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
文化遗产名称:凤翔木版年画所属地区:陕西· 宝鸡· 凤翔县遗产编号:Ⅶ—3遗产类别:民间美术申报日期:2007年申报人/申报单位:宝鸡市凤翔县遗产级别:省凤翔木版年画是中国著名的木版年画之一。
主要产于田家庄镇南小里村、北小里村和陈村镇上营村一带。
据县文化馆收藏、艺人家藏古版和《凤翔县志》记载推断,凤翔木版年画始于宋代,兴于明清。
历经数百年研炼,其风格独特成熟,艺术品味极高,是中国内陆民间风俗特别是西北地区不可多得的民间风俗画卷。
在雕刻手法上,它继承了本地秦、汉、唐、宋石刻艺术和壁画艺术端庄、凝重、大方的特点,揉进了刺绣、剪纸的造型技巧,借鉴了秦腔的表演艺术,使画面粗犷、豪放,而又鲜活灵动。
在工艺制作上,它由初创时期的墨线画,逐步发展到以墨画线、线间染色的彩墨画,直至纯粹套色,不着墨痕的彩画。
其“墙画套银描金”工艺被世人誉为“金三裁”。
在取材内容上,有象征驱邪逐恶的“秦琼”、“敬德”,寄托美好祝愿的“吉祥如意”、“状元进宝”,富于生产、生活气息的“女十忙”、“四时报喜”,神话传说“天仙配”、“西游记”等,题材十分广泛,是中国近千年民俗民情的形象记录。
凤翔木版年画自始至今,一直以家族作坊传承为主。
南小里村“世兴画局”就是凤翔众多木版年画作坊中出类拔萃的一个。
著名木版年画艺术家、陕西省木版年画协会主席邰瑜先生便是“世兴画局”的第14代传人。
1964年,他的作品被送到德国、美国等国家展出,获得极高评价。
1987年,其作品参加全国评选,荣获首届“全国工艺品美术佳品奖”。
传统文化典型示例
![传统文化典型示例](https://img.taocdn.com/s3/m/ccd45ecf33d4b14e8524687c.png)
传统文化典型示例:1、凤翔彩绘泥塑继承凤翔彩绘泥塑是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的一种传统民间艺术,当地人俗称泥货。
凤翔县位于关中平原西部,境内出土的春秋战国及汉唐墓葬中均有泥塑的陪葬陶俑,可见其泥塑工艺历史之久。
当地老乡购泥塑置于家中,用以祈子、护生、辟邪、镇宅、纳福。
六营村的脱胎彩绘泥偶由此出名,并代代相传,成为中国民间美术中独具特色的精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凤翔泥塑汲取了古代石刻、年画、剪纸和刺绣中的纹饰,造型夸张,色彩鲜艳,深受人们喜爱。
过去逢年过节或赶庙会,当地人以泥塑为礼品,加孩子满月,长辈要送坐虎。
陕西凤翔彩绘泥塑以创作毛稿制模、翻坯、粘合成型,经精抛、彩绘、勾线、装色、上光等数十道工序精制而成。
其形态逼真、粗犷夸张、简练概括、色彩大红大绿或素描。
其种类主要是座虎、挂虎、五毒、卧牛、十二属相、豆豆鼓、金瓜、吉虎、鹿羔、鹦鹉等玩具类,八仙、三国、西游记等神话民俗类。
2、木版年画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
到了清代中晚期,民间年画达到了鼎盛阶段。
在中国民间,年画就是年的象征,不贴年画就不算过年。
年画已不仅是节日的装饰品,它所具有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使它成为反映中国民间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木版年画有大大小小几十个产地,其中著名的有:重庆梁平、天津杨柳青、河北武强、山东潍坊、苏州桃花坞、河南朱仙镇、四川绵竹等地。
其中以河南朱仙镇的木板年画最为著名。
清末民初年间,年画的使用地区覆盖了除西藏以外的全国各地,包括台湾在内。
2006年5月20日,朱仙镇木版年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8年6月7日,木版年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灯盏头碗碗腔皮影戏一种陕西省的传统民间戏剧形式。
属板腔体戏曲声腔体系。
其板式有大板、二板、带板、尖板、滚板等五种板式。
除滚板无欢音外其余各板均有欢苦音之分。
音乐基本特点是清越出雅、细婉柔润。
欢音轻松欢快、喜悦,苦音哀婉雅绵、如泣如诉。
关于凤翔泥塑的调查报告
![关于凤翔泥塑的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d49a0ce3186bceb19e8bba1.png)
关于凤翔泥塑的调查报告调查对象:凤翔泥塑调查方法:查找资料调查人:吴静宜一、前言调查目的:利用假期探究陕西凤翔泥塑的起源、传承方式、面临的问题,以及对这项文化保护、发展的设想。
二、正文凤翔彩绘泥塑是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的一种传统民间艺术,当地人俗称泥货。
凤翔县位于关中平原西部,境内出土的春秋战国及汉唐墓葬中均有泥塑的陪葬陶俑,可见其泥塑工艺历史之久。
当地老乡购泥塑置于家中,用以祈子、护生、辟邪、镇宅、纳福。
六营村的脱胎彩绘泥偶由此出名,并代代相传,成为中国民间美术中独具特色的精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凤翔泥塑汲取了古代石刻、年画、剪纸和刺绣中的纹饰,造型夸张,色彩鲜艳,深受人们喜爱。
过去逢年过节或赶庙会,当地人以泥塑为礼品,加孩子满月,长辈要送坐虎。
陕西凤翔彩绘泥塑以创作毛稿制模、翻坯、粘合成型,经精抛、彩绘、勾线、装色、上光等数十道工序精制而成。
其形态逼真、粗犷夸张、简练概括、色彩大红大绿或素描。
其种类主要是座虎、挂虎、五毒、卧牛、十二属相、豆豆鼓、金瓜、吉虎、鹿羔、鹦鹉等玩具类,八仙、三国、西游记等神话民俗类。
历史溯源凤翔彩绘泥塑主要分布在城关镇六营村及周边地区。
据说,明朝的时候,朱元璋军队一部中的第六营兵士屯扎于此,这个村便命名为"六营"。
这些来自江西的兵士有制陶手艺,闲暇无事,就和土为泥,捏制各种形态的泥活儿当做玩具,并且彩绘示人。
后军士转为地方居民,其中部分人重操入伍前的陶瓷制作手艺,利用当地粘性很强的板板土,和泥捏塑泥人,制模做偶彩绘,然后到各大庙会出售。
当地老乡购泥塑置于家中,用以祈子、护生、辟邪、镇宅、纳福。
六营村的脱胎彩绘泥偶由此出名,并代代相传,成为我国民间美术中独具特色的精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艺术特色凤翔彩绘泥塑有三大类型,一是泥玩具,以动物造型为主,多塑十二生肖形象;二是挂片,有脸谱、虎头、牛头、狮子头、麒麟送子、八仙过海等;三是立人,主要为中国民间传说及历史故事中的人物造像。
浅谈凤翔年画的美术特色(正式版)
![浅谈凤翔年画的美术特色(正式版)](https://img.taocdn.com/s3/m/b4837444a8956bec0975e384.png)
浅谈凤翔年画的艺术特色摘要:凤翔木板年画是一种古老的,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
它是当地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在漫长的岁月历史过程中,它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1]形成了特有的艺术风格,是一门十分丰富的艺术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和形象符号,对我国的民间艺术和中国美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百年来,它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美术特色。
此外,还对个人绘画产生深刻启发与影响。
凤翔年画作为一种民间美术,有自己特有的美,它是我国原始艺术的延续,直接继承了原始艺术使用与审美共存的性质,是人类劳动生活中最质朴的艺术思想和艺术语言的体现,在世界艺术宝库中光彩夺目。
关键词:凤翔年画;色彩定式;造型观;艺术特色;The painting art characteristics on Fengxiang Abstract:Fengxiang wood engraving new-year painting is a kind of old, unique folk art. It is the local native folk art, in a long long time history process, it shows a strong vitality and profound historical culture, formed a unique artistic style, Is a very rich artistic form, is the crystallization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image symbols of our country, the folk art and China fine arts have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e hundred years, it formed its own unique art characteristics. Besides, a profound personal painting inspired and influenced. Fengxiang pictures as a kind of folk art, have their own unique beauty, it is our country the continuation of primitive art, directly inherited the original art for use with the nature of the aesthetic coexist, is human labor in the life most simple art thought and artistic language expression of art in the world treasure in the glow.Key words:Fengxiang pictures; Colour set; Modelling view; Art characteristics;我的家乡在陕西凤翔,是个地方民间艺术很浓郁的地方。
凤翔泥塑传承的心得体会200字
![凤翔泥塑传承的心得体会2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f5cd4b3b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0a.png)
凤翔泥塑传承的心得体会200字
凤翔泥塑,泥塑虎以坐虎和挂虎居多。
坐虎前腿立后腿坐,造型威武可爱却不失虎的神气,面部紧凑,耳部夸张凸显其威严,通体饰之以莲花、牡丹纹饰,观赏性极强。
挂虎则抓住主要特征,省去次要的细枝末节,虎头爆额突睛,双眉为两条相对的鱼,可以从中依稀看到仰韶彩陶文化的影响,虎鼻为人祖,插着三根火红的辣椒,以此来渲染虎的厉害,而虎额的“王”字则以牡丹替代,既象征富贵亦显得温情了许多,其他纹饰多以花草、五谷和菜蔬为主,揭示了自然界中生生不息的规律。
其实这些泥塑艺人大多没有见过老虎,完全凭着自己丰富的想象,来创作出自己心中一个理想的老虎形象,虎的造型与与原型虽然差距极大,但无一不具备虎的神韵和气势。
这种程式化的规律被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约定成俗的被民族群体所公认。
凤翔彩绘泥塑在造型中形成了自己特定的套路,具有明显的“程式化”和“符号化”特征,在装饰上则没有蓄意雕琢的痕迹,显得质朴、淳厚,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历经沧桑,显示出她深厚的民间基础和不凡的生命力。
虎在民间习俗中是正义的化身,陕西民居中多以前门贴门神,后门悬挂虎来降魔驱邪,在孩子满月、百天、周岁等纪念性的日子,亲友们常以坐虎相赠,以表达对孩子美好的祝福,虎成为这种质朴感情的寄托。
凤翔民俗文化考察
![凤翔民俗文化考察](https://img.taocdn.com/s3/m/2e17a39d10a6f524cdbf8586.png)
凤翔民俗文化考察凤翔古称雍州,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西部,北枕千山,南带渭水,东望长安,西扼秦陇,曾是“成周兴王之地,嬴秦创霸之区”,因传说“凤鸣于岐,翔于雍”而得名。
现辖12镇,幅员1179平方公里,以“西凤酒乡”、“民间工艺美术之乡”、“苹果之乡”、“辣椒之乡”享誉南北,人称“西府明珠”。
近年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县域经济最具成长性百强县等34项国家级荣誉,荣获省级文明县城、省级教育强县等50项省级荣誉。
凤翔历史悠久,6000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氏族公社就有村落分布。
夏代为华夏九州之一的雍州之域。
商代谓之周国,开始有文字记事。
西周为王畿地。
春秋战国时为秦国都。
秦统一中国后的各个朝代,均为州、郡、府、路之治所。
唐代时是陪都和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
公元757年唐肃宗取“凤鸣于岐,翔于雍”的祥瑞之意改称凤翔至今。
陇海铁路开通前,一直是关中西部地区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历史人文资源,被授予全国文化先进县、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和省文物重点县等称号。
“东湖柳、西凤酒、姑娘手”是至今各界乐道的“凤翔三绝”。
凤翔在历史上军事、文化重镇的地位,形成了特殊的文化积淀,发轫孕育了雍州“八大文化”,使凤翔成为:民间文化荟萃地。
凤翔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之乡,彩绘泥塑、木版年画、草编剪纸、皮影刺绣、漆器工艺等民间工艺品源远流长,产品在美国、日本等多个国家展销。
泥塑、木版年画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泥塑马、泥塑羊2002年、2003年连续跃上国家生肖邮票,马勺脸谱、八达铜雕和泥塑鸡、泥塑狗相继登上中国邮票和邮政明信片,胡深、胡新明、邰立平三位民间艺人被国家文化部评为民间艺术研究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其中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泥塑,洋溢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生活气息,具有古汉陶、石雕之简、艳、神、美的艺术特点,祈福、纳祥、招财、避邪各具特色,获“中国民间艺术一绝”美誉,被联合国世界儿童组织誉为“给孩子们礼物中最好的一种”。
“非遗”视角下的凤翔泥塑文化发展
![“非遗”视角下的凤翔泥塑文化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a549d206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fd.png)
“非遗”视角下的凤翔泥塑文化发展凤翔泥塑是中国陕西省凤翔县的一种传统手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凤翔泥塑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工艺技术而闻名,被誉为“中国泥塑之乡”,并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历史文化的重新关注,凤翔泥塑文化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本文将从“非遗”视角出发,探讨凤翔泥塑文化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一传统文化遗产。
一、凤翔泥塑的历史渊源凤翔泥塑起源于汉代,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据史书记载,汉代的凤翔县就以泥塑而著称,当时甚至有“泥塑半壁”之说,可见其在当时的重要地位。
凤翔泥塑在隋唐时期达到了鼎盛,成为了全国著名的泥塑产地。
特别是在唐代,因为凤翔地处唐都长安东南,交通便利,这为凤翔泥塑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泥塑大寺庙、宫殿、城墙和贵族家庭的装饰品,成为当时的时髦之物,也成为凤翔的代表之一。
至明清时期,凤翔泥塑更是一度风靡全国,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传统工艺品。
二、凤翔泥塑的艺术特色凤翔泥塑的独特之处在于其造型生动、色彩鲜明、形象生动、富有生活气息。
凤翔泥塑作品,无论是人物、动物还是风景,都以形神兼备、浑然一体为特点,在艺术表现和工艺技术上都有着较高的水准。
从造型上看,凤翔泥塑的形象生动传神,栩栩如生;从制作工艺上看,凤翔泥塑采用粘土制作、晒干、素烧、上釉、施彩、烧制等工艺,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经过精湛的技艺和细心的功夫。
三、凤翔泥塑的现状与面临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凤翔泥塑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是传统工艺的失传。
由于制作凤翔泥塑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练习,而如今的年轻人更倾向于选择现代生活和工作方式,传统的凤翔泥塑技艺已经失传了很多。
其次是市场需求的下降。
由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娱乐方式的多样化,人们对传统手工艺品的需求不断下降,凤翔泥塑的市场愈发狭窄。
最后是缺乏保护和传承的机制,由于长期以来对凤翔泥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不够重视,导致了这一非遗的濒临失传。
关于凤翔泥塑产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凤翔泥塑产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社会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4cd117cba0d4a7302763aa8.png)
五、xx泥塑发展对策
1、扩大生产规模
只有进行产业化的规模生产,凤翔泥塑才能适应市场需求。事实上,它没动啊工序都简单、易行,适宜流水作业和大规模生产。它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主产地附近有充足的剩余劳动力。一方面,应强化分工与流水作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可通过雇佣工人、合并家庭作坊等方式,建立规模企业。两者结合可实现其产业化发展。
其他材料也都是成本低廉,容易获取,如:
白土、棉花等。其次,它的生产工序简单,适宜规模生产和流水作业,投入要求低。再次,其物理性能大大改善,被称为“摔不坏”的泥塑,更易运输、携带和保存。
(2)独具魅力的艺术特色
凤翔泥塑艺术风格质朴活泼,以憨厚敦实的动物形象为主,深得人们喜爱。其次,装饰性极强的造型特征和色彩表现,使其称为家居装饰理想之选。再次,丰富的黄土农耕文化内涵,使其称为外地游客首选旅游纪念品、艺术收藏品之一。
3、xx泥塑的现状
凤翔泥塑包括泥用具、挂件、座件、玩具、神造像等。泥塑从业者注重样式创新,并不断融入现代审美取向,以适应不同地区、消费人群的需求。目前,凤翔泥塑更加多样化、现代化,包括十二生肖、瓜果蔬菜、神话人物、卡通等形象,出品样式多达200多种。
目前,凤翔泥塑不仅作为工艺品、旅游产品行销国内,而且打开了海外市场,远销美国、德国等20多个国家。而六营村80%的村民从事泥塑制作,年销售泥塑产品50多万件,实现收入300多万元。凤翔泥塑的生产经营出具规模,出现了将农户纳入管理的公司,如:
生产的统筹安排、市场营销等,并及时调整生产经营策略以适应市场变化。其次,引进或培养营销人才,积极开拓市场。除了传统的上门订货、展览会等销售方式,主动拓展销售渠道,开发新的市场。
凤翔泥塑调研报告
![凤翔泥塑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cd32a30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3d.png)
凤翔泥塑调研报告凤翔泥塑是中国陕西省凤翔县的一项传统工艺,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凤翔泥塑的制作材料主要是泥土,通过一系列的手工操作和艺术加工,制作出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泥塑作品。
凤翔泥塑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
本文将从历史、制作技艺和市场发展等方面对凤翔泥塑进行调研。
凤翔泥塑有着悠久的历史。
据记载,早在唐朝时期,凤翔泥塑就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
在长期的制作实践中,凤翔泥塑不断发展和创新,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凤翔泥塑的制作技艺世代相传,至今仍然保留了不少古老的制作方法和技巧,让每一件泥塑作品都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凤翔泥塑的制作过程非常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
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泥土,通过多次的过筛、揉和晾晒,将其制作成柔软、韧性强的黏土。
然后,艺人们利用手工和木模具将泥土塑造成各种形状,如人物、动物、花鸟等。
最后,将塑好的泥塑经过干燥和上色等工艺,最终形成一件完整的凤翔泥塑作品。
凤翔泥塑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而受到了广泛的认可。
其作品造型逼真,神态生动,富有传统文化的瑰丽和独特之处。
凤翔泥塑所表现的人物形象多为历史名人、民间故事中的英雄人物,以及神话传说中的神仙、妖魔鬼怪等。
无论是儿童玩具还是艺术品,凤翔泥塑都能够让观者感受到其独特的魅力。
近年来,凤翔泥塑市场发展迅速。
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保护,凤翔泥塑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旅游业的推动下,凤翔泥塑已经成为凤翔县的一张知名文化名片,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艺术爱好者到来参观和购买。
同时,凤翔泥塑的市场也开始向外拓展,已经进入到了国内外的市场,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总的来说,凤翔泥塑作为一项传统工艺,无论是在历史、制作技艺还是市场发展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凤翔泥塑是一个充满魅力和潜力的行业,值得我们更加重视和支持。
希望通过对凤翔泥塑的保护和传承,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一独特的传统工艺,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做出贡献。
宝鸡民俗文化产业传承与发展研究——以凤翔木版年画与彩绘泥塑的手工生产为例
![宝鸡民俗文化产业传承与发展研究——以凤翔木版年画与彩绘泥塑的手工生产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f73adce40975f46527d3e1bd.png)
于半 专业 化 , 很 多 还 处 于业 余 、 与 自娱 阶 段 的 其 他 民 间 美 术 生 产 比较 , 在生 产 的规 模 和 文 化影 响 方 面都 较 大 。 它
( ) 翔 彩 绘 泥 塑 的 传 承 二 凤
凤 翔 彩 绘 泥 塑 的 生 产 以六 营 村 胡 姓 家 族 为 主 , 作 技 制
及 河 南 等 地 , 正 创 出 品牌 的 知 名 度 。 真
年 画 是 春 节 很 普 遍 的 一 种 民俗 消 费 品 ,在 丰 年 几 乎 家 家 张 贴 。 从 年 画 的 种 类 看 门 神 等 “ 神 画 ” 生 产 量 就 六 的 占到 一 半 以 上 , 也 是 为 了 适 应 民 俗 市 场 的 需 求 。 版 年 这 木
无论 题 材 内容 、 绘技 法 还 是 艺术 风 格 都 十 分 多样 , 式 刻 样 也 趋 于 定式 , 多 题 材 与 后 世 相 差 无 几 , 津 杨 柳 青 、 许 天 苏 州桃 花 坞 、 西 凤翔 的木 版 年 画均 是从 明代 开始 兴 起 的 。 陕
凤 翔 木 版 年 画 的 主 要 产 地 在 凤 翔 城 东 南 — — 南 肖里 村 . 中 邰姓 的 “ 案 ” 述 。 朝 正 德 年 间南 肖里 村 已有 村 祖 记 明 邰 姓 艺 人从 事 木 版年 画 的 生产 . 清代 的康 乾 时 期 。 产 在 生
的民 间艺术 品 。 末 民初 年间 , 版年 画 的生产 达 到繁盛 , 清 木
凤 翔 木版 年 画 与彩 绘 泥 塑是 陕 西 具有 代 表 性 民俗 文 化 特 征 的 民 间 美 术 品 , 它 们 通 过 民 俗 文 化 活 动 与 百 姓 的 生 活 和精 神 需要 紧 密 相连 。木 版年 画பைடு நூலகம் 彩 绘 泥塑 的生 产 历 史 可 以追 溯 到五 六 百 年 。近 些 年彩 绘 泥 塑 与木 版 年 画 成 为 国 家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保 护 项 目 , 曾 经 存 在 于 下 层 民 众 中 的 民 间 艺 术 得 到 政 府 的 支 持 与 资 助 。 民 间 艺 术 长 期 生 存 于 中 国 广 大 的 乡 村 这 片 文 化 土 壤 ,成 为 百 姓 生 活 的 重要 组 成部 分 , 至今 日。 直
凤翔民间泥塑中吉祥纹样寓意
![凤翔民间泥塑中吉祥纹样寓意](https://img.taocdn.com/s3/m/3b8614f204a1b0717fd5dd72.png)
凤翔民间泥塑中的吉祥纹样寓意初探摘要凤翔泥塑是陕西乃至全国的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凤翔泥塑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就凤翔民间艺术中的众多吉祥纹样进行搜集,深入剖析它的各种丰富寓意。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一论断在视觉传达的新时期又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
凤翔泥塑纹样除了有着表面寓意之外,还有着更为深刻的涵义。
本文旨在揭示凤翔泥塑吉祥纹饰当中纷繁复杂的吉祥寓意。
关键词:凤翔泥塑吉祥纹样寓意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一凤翔泥塑的发展情况凤翔彩绘泥塑历史悠久,是中国目前保留古老的、最具民族特色的泥塑类手工艺制品。
凤翔泥塑造型生动夸张,色彩艳丽夺目,富有生活气息。
我国2006年确定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凤翔泥塑与天津泥人张、惠山泥人、浚县泥咕咕等入选泥塑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凤翔泥塑诞生在宝鸡的凤翔县,由于交通上的不便,使得这里保留了相对独立的民间艺术因子;漫长的冬天使农民在耕作之余有着大量的空闲时间来从事民间泥塑的制作,进而为黄土高原成为中国民间艺术的宝库提供了可能。
可以这样说,正是通过民间艺术的辗转流传,才使得黄土高原上这些中国最为久远的民间艺术发扬光大。
3000多年来,这里所沉积的传统文化,通过各种民间艺术得到了展示。
尤其是凤翔泥塑艺术,其彩绘纹饰以民族图腾、哲学符号、花鸟鱼虫、祥鸟瑞兽为主的意象造型,是中国古代图腾崇拜、生殖崇拜、神灵崇拜的遗存,反映出图腾时代的文化特征。
凤翔泥塑的产地集中在城关镇(原纸房乡)六营村,代表人物有胡深、胡永兴、胡新明、杜银等人。
胡深已近八十岁高龄,坚持泥塑创作一生。
他的作品继承当地优良传统,保持浓郁的地方特色,手艺娴熟,精益求精。
2002年,胡深先生的素胎泥马入选生肖邮票,凤翔泥塑也因此再次振兴。
凤翔泥塑制作取村东万泉沟之粘土,经晾晒、粉碎加纸筋棉絮搅和,再套模翻坯、对合成型。
万泉沟的土质轻,易凝结,不裂,且光滑。
干固后,用白土泥浆灌粉涂面(艺人叫粉洗),使其表面光滑洁亮,再勾墨线、染彩、修整、上光即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凤翔木版年画与彩绘泥塑考察
发表时间:2010-04-28T19:48:15.403Z 来源:《大舞台》2010年第1期供稿作者:艾萍[导读] 在近期对凤翔民间美术的考察中,凤翔木版年画的生产和生存状态并不乐观【摘要】凤翔木版年画与彩绘泥塑具有丰厚的民间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民间艺术样式,现代社会的发展打破了稳定的乡村社会结构和文化环境,民间美术出现继承和发展的新问题,面临着生存的危机,如何使那些民俗文化特征浓厚的民间艺术得以生存与发展,从凤翔木版年画
与彩绘泥塑考察中发现问题,并研究解决方法。
【关键词】凤翔木版年画彩绘泥塑保护传承
陕西凤翔地处陕西关中西部,古称“雍州”,它的历史文化久远,在这片孕育了周秦文明的土地上生活的普通民众,拥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生活,也创造了丰富的民间美术形式,它们有:木版年画、彩绘泥塑、剪纸、皮影、草编、刺绣等。
其中凤翔彩绘泥塑与木板年画是这一地区最具民俗文化特征的民间美术品,它们与老百姓生活和精神需要紧密相连。
木板年画与彩绘泥塑的生产历史可以追溯五、六百年,近些年木板年画与彩绘泥塑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得到政府的支持与资助。
民间艺术离不开乡土这片文化土壤,在快速发展的现代化中国,木板年画与彩绘泥塑的手工生产方式在当下的经济、文化环境中如何传承和发展,值得我们考察研究。
明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凤翔肖里村邰氏家族已有八户从事年画副业生产,它的起源应比这一时间早,至今也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在清末民初之际最为兴盛,年画的产地南肖里村画局(作坊)林立,生产与销售十分火热,不仅在当地占据市场还远销陕、甘、宁、青等地区,印刷量多达四百万张。
二十世纪以后凤翔木版年画逐渐开始走向衰落,文革期间已经停止生产。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春节贴门神画、敬灶神的民间乡俗活动渐渐恢复,老艺人邰怡带头恢复了木版年画的生产,他们成立了凤怡年画研究会对年画恢复起到积极的作用。
凤翔木版年画的品类丰富,主要有四、五大类,其中门神画最具特点,从上世纪八十年代邰怡与邰立平父子开始恢复年画生产,对传统样式进行整理挖掘。
以门神画为例就有文门神、武门神、神仙门神等多个种类、不同尺寸。
邰立平在木版年画的刻板工艺上技艺精湛,刻制的木版线稿线条流畅生动、富有节奏感,造型把握住了传统木版年画古拙、质朴的特点,再现了民间美术的魅力。
邰氏父子恢复生产,挖掘传统凤翔木版年画,这一做法对木版年画起到了积极的保护。
为更好的宣传凤翔木版年画,邰立平在专业美术院校举办展览,演示传统套色印刷技艺,扩大了知名度,影响了更多的人对民间文化的喜好。
原本为乡间民俗服务价格低廉的民间美术品已渐渐被人们所重视欣赏;带有浓重神祗崇拜作用和实用价值的民间美术品渐渐向以艺术欣赏、审美为主的艺术作品转化。
在近期对凤翔民间美术的考察中,凤翔木版年画的生产和生存状态并不乐观。
除邰立平在常年进行年画创作生产之外,南肖里村的其他家庭作坊基本处于停产的状态。
据调查目前农村对年画的需求还存在一个巨大的市场,但机器印刷年画的大批量生产对传统木版年画产生很大冲击,偶尔在宝鸡地区的农村年节市场上还可见到一些木版印制的六神年画,但质量已不能同木版年画的辉煌时期同日而语。
凤翔彩绘泥塑的生产历史约六百余年,当地人俗称“泥耍货”,是老人寿诞、孩童生日的礼物玩具。
过去它是农闲时生产,在市集或走街穿巷兜售的副业产品,凤翔城东的六营村是它的主要产地。
彩绘泥塑有三大种类,其中以传统座虎与挂虎最具特色和艺术价值。
彩绘泥塑造型古拙、用色艳丽。
虎是中国最古老的图腾,在民间传统文化与民俗中赋予了镇宅、驱魔的法力,民间美术作品中有大量虎的形象的表现,凤翔彩绘泥塑中虎的形象独具特色,它的表现不描摹虎的真实外型,在形象上以塑绘结合的方式夸张装饰,寓意吉祥、色彩线条装饰化强,虎的形象在威武中喻含有一种怪诞之美。
上世纪八十年代凤翔的许多民间美术恢复了生产。
木版年画、彩绘泥塑、草编、剪纸、皮影、面塑等展现出凤翔民间文化的深厚丰富。
民间美术的专家对凤翔的民间美术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但在一阵寻根文化热之后多数民间美术已经销声匿迹或生存困难。
社会的发展打破了稳定的乡村社会结构与文化环境,家庭式生产方式与经营方式已不能适应商品性的市场经济方式,人们对民间美术的认识也存有偏见,民间艺术面临继承和发展的新问题。
峰回路转,在新世纪之初“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又一次使彩绘泥塑的发展有了转机, 2002 年、2003 年中国邮政发行的壬午年、癸未年生肖邮票采用了凤翔彩绘泥塑马、泥塑羊的形象。
邮票的全国发行产生了巨大的广告效应使彩绘泥塑家喻户晓,原本农闲时间生产的“泥耍活”一变成为六营村的经济支柱家家经营。
最近的考察中,看到六营村泥塑生产兴旺,青年艺人胡新民是彩绘泥塑手艺的能工巧匠而且在经营思路敢于创新,他在六营村建成了民俗艺术博览园,展览陈列并销售自己的彩绘泥塑作品将民间艺术的经营方式带入集体化、产业化的发展时期。
工艺美术大师胡深是国家首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的作品中保持着彩绘泥塑的优秀传统,彩绘图案样式样古朴,表现的娴熟到位。
其作品质朴的造型、传统的勾画、浓艳的用色代表了老艺人对传统的坚守。
在他的口传心授之下其子女也从事彩绘泥塑的生产,家庭式的传统生产方式也同样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从传承发展的角度来看,民间艺人坚守生产,为某一门技艺的承传保护尽着自己最大的努力。
但邰立平的一枝独秀与南肖里村木版年画生产的整体萧条形成鲜明的对比,我们仍然为木版年画的未来担忧。
与木版年画不同,六营村的泥塑家家户户生产,在考察中民间艺人谈到目前彩绘泥塑的产品基本以生肖泥塑为主,老艺人胡深说“什么年(生肖)生产什么,什么需要生产什么”。
市场的需求决定了泥塑品种的生产,市场的需求也使一些民间艺术传统发生了微妙变化。
传统的泥塑挂虎最具凤翔彩绘泥塑的代表性,原本带有民俗文化符号的图案渐渐向简化、装饰化倾向发展,泥塑产品更加美化,但却少了乡土的味道。
民间艺术的传承,优秀的能工巧匠(传承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保护民间文化也不是将它放进博物馆里,而是需要一个活的生存环境。
因为非物质文化形态的鲜活性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生存的具体体现。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只是保存物质化的“遗产”或收藏遗产化的“文物”,其根本要旨是使传统文化形态能够“生活”在当代,成为当代社会生态系统的实际构成。
民间美术的保护,首先需要它生存下来,对于民间艺术的发展我们不仅要为凤翔彩绘泥塑的繁荣景象而欣喜,也要清醒的认识到民间艺术在传承上的还面临很多困难。
民间美术的传承发展是民间艺术在当代环境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我们应该引导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性的发掘传统的样式,挖掘民俗内涵,将民间艺术的文化之根真正的保留住并通过传艺带徒承传下去。
否则目前彩绘泥塑的一时辉煌也会因它缺少创造性和具有文化根基的传承人而衰落。
作为民间艺术的研究者更应该为其传承保护做些自己实际的工作。
参考文献:
[1]邰怡.我所经历的凤翔年画[A].& 西安:陕西民间美术研究,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 年。
[2] 彭迪.&建言民间美术的活态保护[J]&.&美术观察, 2007 年,第11 期。
课题来源:宝鸡文理学院院级重点
课题:宝鸡民间美术的美学价值与民俗特征研究项目编号:ZK0815 (作者单位:陕西宝鸡文理学院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