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高频考点解密19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含解析
2019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技巧
篇一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易混手法的区别表现手法是理解诗歌的一把钥匙,但有几种手法很相似,容易混用。
为了能更准确地理解并掌握这几种手法,下面对它们进行简单的区别。
对比和反衬这两种手法虽然都同时出现正反两个方面,但区别还是比较明显的。
反衬只突出一个方面(正),另一个方面(反)只是作为陪衬。
如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诗中尽管同时出现“噪”“鸣”和“静”“幽”,但作者主要表现的是“林静”和“山幽”,写“蝉噪”和“鸟鸣”的目的只是为了陪衬,因为蝉和鸟的声音听得越清楚,山林就越幽静。
对比则不同,正反两个方面都是作者所要表达的。
如梅尧臣的《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全诗句句对比,作者既要表达陶者的劳而不获,又要表达剥削者的不劳而获;既有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又有对剥削者的憎恶。
两相对照,鲜明而强烈。
烘托和渲染两种手法经常混用,其实二者并不是一回事。
烘托是一种侧面描写,即为了突出主要方面,作者从次要方面下笔,加以修饰和陪衬。
烘托又称烘云托月,为了突出月亮的美,而从云写起;或为了表现红花的美,反复地刻画绿叶。
所以烘托的“托”略带“衬托”的意思。
如《陌上桑》:“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作者对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种种描写,就是从侧面来烘托罗敷的美。
渲染则是为了营造某种气氛或创设一种意境,而对景物或声音进行描写。
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作者开头写寒蝉凄惨悲切的叫声,目的是为下文的离别渲染一种凄凉、伤感的气氛。
伏笔和铺垫这两种手法也经常混为一谈。
伏笔是为下文行文所作的准备,有时和照应结合起来使用。
有些诗歌开头的写景或叙事就是为下文抒情或议论埋下的伏笔。
如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歌开头写停泊的地方靠近酒家,就是为下文听商女唱《后庭花》埋下的伏笔。
专题06 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修辞方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解析版)
专题06 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修辞方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等)★★考点解读★★表达技巧既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结构技巧的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考查时,可以就其中的一个方面进行,也可以综合在一起进行。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高考的高频考点。
★★技巧点拨★★❖常见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
诗歌鉴赏通常涉及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此外还有记叙(多用于叙事诗)和议论(多用于点明诗歌主旨)等。
(2)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对偶、夸张、借代、设问、反问等,其特点和用法跟现代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大致相同。
(3)谋篇布局:主要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铺垫、层层渲染、先总后分、过渡、先景后情、卒章显志、伏笔、欲抑先扬或欲扬先抑等。
(4)其他常见表现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象征)、借事抒情、寓理于景、借古讽今、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对比、反衬(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白描等。
❖答题步骤第一步: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
第二步:结合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
第三步:指出运用该手法的作用(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传达了怎样的旨趣,产生了怎样的效果等。
)★★经典例题★★一、【2019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韩愈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9.本诗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9.“终年”与“寸诚”对比,表现了决心之坚;细石与大海对比,表现了抱负之大;任务重与性命轻对比,表现了命运之悲。
专题29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解析版)
专题29 规范作答——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一、真题速递1.【2019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8分)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唐)王建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
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兼一架书。
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
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
(1)诗题中“过”字的意思是__________。
首联中“_______”一词点出了李将的地位。
(2分)(2)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6分)【答案】(1).造访朱门(2)①通过环境描写,如“高树蝉声”“冷静似闲居”和“重装墨画”“香兼一架书”,分别写出了将军住处的清幽安静和书斋的素净雅致,表现了将军的文人趣味。
②运用衬托,用“侍儿知礼数”衬托将军的文化修养。
③通过“吟哦”“任狂疏”“爱读英雄传”等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李将军的豪放和志趣。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借助诗歌的词、句理解诗句大意,然后才能准确作答。
题目的意思是,早秋时节去到龙武李将军书斋去拜访他,“过”的意思为“拜访”。
首联的意思是,蝉声从树梢传来,深巷中的红漆大门前如此的冷清,好像主人在闲居之中。
“朱门”指贵族豪富之家,这一词点出了李将军的地位。
(2)本题考查鉴赏作品文学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解答此题,应先明确人物描写手法——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然后结合相关诗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
诗歌前两联属于环境描写,首联描写了李将军宅院的外部环境,“蝉声”“秋巷”“冷静”渲染了清幽宁谧的氛围,从而烘托出宅院主人的闲适高雅;颔联描写室内家居布置,“数茎竹”“一架书”表现了室主人的高雅意趣;而颈联第一句描写有礼节的侍从,是为了衬托李将军的知礼有涵养。
这些诗句都属于侧面描写。
最后三句则是对李将军的直接描写,“吟哦”“任狂疏”这些动作描写写出了李将军的洒脱豪放,“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写出了李将军的远大理想和追求。
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要点十讲:专题11 诗歌题型技巧(3)鉴赏技巧及答案解析
借景抒情
间接抒情
托物言志
对比 情感:怀人伤己、怀古讽今、理性思考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抒情方式。 虚实结合: 实写、 虚写景物之特征 表 达 方 式
描绘某种情境 (2)结合诗句阐释借什么景抒什么情或托什么物言什么志 渲染某种情感 或借怎样的古讽怎样的今。 动静结合:有动词和表声响的词语 (3)明确表达效果,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视角变换:方位名词、时间概念 画面+情感 辨析视角 明确方法
4、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 王 维
暮持筇竹杖,相待虎谿头。催客闻山响,归房逐水流。 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夜坐空林寂,松风直似秋。 诗歌后两联主要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4
【答案】 ①动静结合。颈联上句为静景, 丛丛盛放的野花,特别好看;下句为动景,山谷中鸟儿不时传来婉转的鸣 叫声,更衬托出环境的清幽。动静结合,使景物的描写更具画面感。②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诗人夜晚静 坐于空灵的山林,赏花听鸟鸣,感受清风在松林 中穿梭。作者借寂静清幽的山林之景,表达了对感化寺景 色的喜爱,对闲适、恬淡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5、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描写手法 表 衬托、对比、渲染、烘托、象征、比兴、用典、联想和想象 现 手 法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何效果,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结 开门见山、铺垫、逐层拓展、环环相扣、点面结合、卒章显志、 构 画龙点睛、首尾圆合、伏笔照应等小中见大、以景结情、欲扬先抑 特 点 二、典例练习 1、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酒楼秋望 华岳① 西风吹客上阑干,万里无云宇宙宽。
2
秋水碧连天一片,暮霞红映日三竿。 花摇舞帽枝尤软,酒入诗肠句不寒。 古往今来恨多少,一时收拾付杯盘。 [注]①华岳,南宋著名爱国诗人。 (1)这首诗颔联写景精妙,请分三点简要分析。 (2)与《过零丁洋》尾联相比,本诗尾联抒情方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
2019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秘籍 .doc
- 1 -目录一、题材类写景诗即事抒怀山水诗边塞诗送别思乡怀人咏物诗节令诗题画闺怨诗咏史诗二、答题模式类.炼字型分析意境型意境意象情感分析句意型分析主旨型人物形象性鉴赏景物意象型观点不同型二、技巧类修辞的作用拟人、借代、比喻、夸张、设问、反问、双关、用典、衬托、2 对比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手法多种感官一字统领型一句铺垫型承上启下型以景结情型层层递进型卒章显志型题材类一. 写景诗一.新晴野望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案1答分别是“明”和“出”(步骤一)无手法因此步骤二省去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鄰鄰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 3 -“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步骤三。
表现作者对新晴后的美丽风光的喜爱之情步骤四。
分析考查方向炼字。
答题步骤选字+手法+字的含义形象化的描述分析+效果情感+手法效果2答尾联写了农忙时节步骤一时间农人全家在农田里步骤二地点忙步骤三特点于耕作的景象。
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步骤一结构因为“新晴”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
给前面所绘的一幅表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幅画面活了起来步骤二内容。
分析第一问是写景诗经常考查的内容。
答题步骤时间+地点+事件有时是意象+特点第二问问好处实际上就是画面的作用。
答题步骤结构+内容二. 夜归周密夜深归客依筇行冷燐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注]筇此代指竹杖。
1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2“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
4 答案1本诗写景扣住“夜”字写情扣住“归”字。
(步骤一) 首句直接点明“夜深”刻画出“归客”拄杖而行的疲惫之态。
2019诗歌鉴赏高考真题汇编语文(解析版)
专题05:诗歌鉴赏【2019年高考】一、【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答案】14.C15.“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
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对这幅画高度赞美,称赞画之精妙。
【解析】14.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
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错误,作者表达的是万里江山浓缩在尺牍之间的画作里。
故C错误。
15.此题考查把握诗歌句子含意、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结合诗歌题目、作者、注释、诗句,整体理解诗歌内容,重点分析指定句子,组织答案。
诗歌翻译:画作望去,满眼都是长江水,山体苍翠。
万里江山,如今都在尺牍之间。
白云飘荡在傍晚的树木上空。
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
结合苏轼说过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即这幅画包含着丰富的诗意,只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从而表达对画家画的高度赞美之情。
2019年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32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含解析)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古代诗歌鉴赏常常涉及的内容。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就是考查考生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分析其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的能力。
综观近年的高考语文试卷可知,高考对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考查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考查形式。
以主观表述题为主,仅极个别地区采用客观题的形式。
2.考查内容。
主要有:(1)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辨析,如2017年高考课标全国Ⅱ卷第14题;(2)考查辨析诗歌所运用的表达方式;(3)考查诗歌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效果;(4)考查结构上的谋篇布局。
考生在备考时,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审视整首诗歌的内容,分析诗歌的表达方式;其次,从诗歌的结构入手,理清诗歌的思路,辨析其表现手法;最后,纵览全篇,多角度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即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等多方面去综合分析。
预计2019年高考仍会侧重于综合考查表达技巧,因此,考生不可掉以轻心。
考向一抒情方式1.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菊花【明】唐寅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
感遇【唐】李白可叹东篱菊,茎疏叶且微。
虽言异兰蕙,亦自有芳菲。
未泛盈樽酒,徒沾清露辉。
当荣君不采,飘落欲何依。
两首诗都刻画了“菊”的形象,但在表达情感时二者的作用却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唐诗借景抒情,通过遥想故园菊花的开放,感知秋天的临,从而触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菊花是情感的触发点。
李诗托物言志,以菊自喻,通过写菊的“茎疏叶且微”,虽“自有芳菲”却“徒沾清露辉”,正当盛时却无人采摘,象征自己不得赏识的际遇。
2.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
【越调】平湖乐王恽采菱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①。
入手②风光莫流转,共留连。
画船一笑春风面③。
江山信美,终非吾土④,问何日是归年。
【注】①练:白色的绢。
②入手:到手。
③春风面:比喻女子姣美的面容。
④吾土:故乡。
高考语文之高频考点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解析版)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2019年2018年2017年课标全国Ⅱ卷14,用典,5分北京卷16,写作手法,3分山东卷天津卷14(3),艺术手法,3分江苏卷6,对比手法,6分11,表达效果,5分浙江卷20,手法,6分20,点染手法,6分20,叙述+对比,6分【调研1】(2019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题目。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韩愈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本读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终年”与“寸诚”对比,表现了决心之坚;细石与大海对比,表现了抱负之大;任务重与性命轻对比,表现了命运之悲。
【解析】本题考査考生对诗歌表达技巧的把握能力。
这类题目,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的把握能力,内容涉及对诗歌的表达技技巧的鉴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并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思考诗歌中运用的表现手法,最后有条理的按照题目要求整理出答案即可。
本题要求简要分析诗歌前六句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
已经明确了手法是对比手法,只需要找出对比手法,并且分析对比手法怎样勾勒精卫形象即可。
诗歌中“山石细”和“海波平”两词形成对比,嘴里衔着山上的细石,决心把滔滔的海浪填平,从中表现“精卫”的雄心壮志和坚强的意志;“抱寸诚”的决心“衔细石”的举动与“海波平”的宏图大愿形成巨大反差,在对比中充分表现精卫的心诚志坚。
【调研2】(2018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送王昌龄李颀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
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
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
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
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
夜来莲花界①,梦里金陵城。
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
【注】①莲花界:佛寺,诗中指洛阳白马寺。
2019高考语文知识点解析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及表现手法例析
2021 高考语文知识点解析: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和表现手法例析高考文知点解析:古表达技巧和表手法例析表达技巧 ( 也称表手法 ) 包括三个方面,即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和表手法。
注意表达技巧起到的作用,表达的内容和到达的效果。
( 一) 表达方式及其作用1.抒情: ( 同是天涯落人,相逢何必曾相 ) 直接 ( 即景抒、直抒胸臆 ) 、接 (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古己 );2.描写: ( 明月松照,清泉石上流 ) 直接 ( 正面 ) 、接 ( 面 );3.咏物 ( 表达:待到山花漫,她在中笑 );4.( 往往与抒情合一起。
“生当作人杰,死亦鬼雄〞 ) 。
( 二) 修辞手法及作用描 ( 作用:生形象 ) :比 ( 生形象地表达 [ 描 ] 了⋯⋯内涵[形 ]) 、夸 ( 生地突出了⋯特征 ) 、比 ( 生神地突出了⋯形象或抒了作者⋯感情 ) 、借代、通感 ;构 ( 作用:和音韵、突出、充分感情 ) :排比、偶、反复、 ;气 ( 作用:增气、化感情、引思考) :、反。
1.比,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明、暗、借。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里一青螺〞 ( 刘禹 ?望洞庭? ) 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下的山比做里的青螺,色淡雅,山水然一体。
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局部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使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 李清照?如梦令? )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水准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 愁生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4.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2019高中高考语文学习知识点解析:古诗词优选鉴赏表达技巧及表现手法例析.doc
2019 高考语文知识点解析: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和表现手法例析高考文知点解析:古表达技巧和表手法例析表达技巧 ( 也称表手法 ) 包括三个方面,即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和表手法。
注意表达技巧起到的作用,表达的内容和达到的效果。
( 一) 表达方式及其作用1.抒情: ( 同是天涯落人,相逢何必曾相 ) 直接 ( 即景抒、直抒胸臆 ) 、接 (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古己 );2.描写: ( 明月松照,清泉石上流 ) 直接 ( 正面 ) 、接 ( 面 );3.咏物 ( 叙述:待到山花漫,她在中笑 );4.( 往往与抒情合一起。
“生当作人杰,死亦鬼雄” ) 。
( 二) 修辞手法及作用描 ( 作用:生形象 ) :比 ( 生形象地表达 [ 描 ] 了⋯⋯内涵[形 ]) 、夸 ( 生地突出了⋯特征 ) 、比 ( 生神地突出了⋯形象或抒了作者⋯感情 ) 、借代、通感 ;构 ( 作用:和音韵、突出、充沛感情 ) :排比、偶、反复、 ;气 ( 作用:增气、化感情、引思考) :、反。
1.比,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明、暗、借。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里一青螺” ( 刘禹《望洞庭》 ) 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下的山比做里的青螺,色淡雅,山水然一体。
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使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 李清照《如梦令》 )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水准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 愁生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4.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2019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实用word文档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表现手法。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表达技巧的种类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方式。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简单说包括各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写作手法)的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方式。
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抒情可分为直抒胸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手法常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二)表现手法:联想、想象、类比、象征、渲染、烘托、悬念、对比、反衬、托物言志、赋比兴、虚实结合、动静相衬、景情理合一等。
(三)行文结构:承上启下、起承转合、衔接、铺垫、照应等。
(四)材料取舍:主次、详略、繁简等。
材料是构成文章的血肉,材料的详略取舍往往体现了作者的用意。
(五)修辞手法:比喻、排比、对比、反复、拟人、夸张、反问、设问、对偶、用典、互文等。
在实际的运用中,多种修辞又往往是一起连用的。
下列几组概念的区分非常重要。
(一)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芭蕉残荷、梧桐细雨、飞蓬浮萍、鸿雁闲鹤、大漠古道、长亭短亭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这些景物也就不再是纯粹的自然之物了,而是承载传递了人们极为丰富复杂的思想情感。
2019届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带解析)
2019届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带解析)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阅读预热专题3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1.对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手法,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抒发诗人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2.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在高考题中往往综合考查,很少单独命题。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4方面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设问、反问等表达方式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 描写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白描、细节描写)、正侧结合表现手法对比、衬托、渲染、用典、比兴、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视听结合、联想、想象等结构技巧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抑扬、铺垫等说明:如果题目中直接问到表达技巧时,考生要从多角度思考。
虽然表达技巧分为4大类,每大类又分多种技巧,但从高考及解题实际看,其解题步骤是一样的,均需采用“3步骤”:步骤一:明技巧品读诗歌,明确诗意,结合诗中相关信息,明确所运用的表达技巧。
步骤二:释运用结合具体诗句,说明如何运用表达技巧。
步骤三:析作用分析表达技巧在形象、意境、结构、情感等方面的作用。
说明:①如题干已明确表达技巧,“步骤一”可省略;②作答时“步骤二、步骤三”也可以合并,也可调换顺序。
题型一:修辞手法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为两个层面:一是辨认修辞格,二是说明修辞格的表达效果。
此类题型所涉及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顶真、设问、反问等,其中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是考查重点。
典例一: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
水仙子•舟中孙周卿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
推开篷雪满天。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
一笑琅然。
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答案】①比拟、排比。
(明技巧)②“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用“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释运用)把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
2019版高考总复习语文: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含解析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1.诗歌中常有的修辞手法
修辞
含义及作用例句及剖析
手法
用一种事物或情形来比作另一
韦庄的《菩萨蛮》“垆边人种事物或情形。
可分为明喻、暗
比喻似月,皓腕凝霜雪”,写尽喻、借喻。
有突失事物特点、把
了江南女子的漂亮与温柔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把物看作人来描绘叫拟人,把人
看作物来描绘或把甲物看作乙
比较物来描绘叫拟物。
比较有促进读者产生联想,使描绘的人、物、
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借用有关的事物来取代所要表达
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
借代体,详细取代抽象,用特点取代本体。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精
练、委婉“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 (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纳拟人的手法。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深,它还将来得及飞下,就急不可待地先偷看梅花几
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的喜欢之情夸张到极点“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李清照《如梦令》 ) 词顶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取代叶和花,写叶的旺盛和花的凋落。
2019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诗歌鉴赏考点分析
2019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诗歌鉴赏考点分析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本考点总体要求是“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同时做出两点具体要求:(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水平层级为D,属于“鉴赏评价”范畴。
1.从诗歌的体裁来看:以律诗和绝句为主,其次是词。
2.从诗歌的朝代来看:选材侧重于唐宋诗词,偶有古体诗及元曲。
3.从命题角度看:“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是古代诗歌鉴赏中的考查重点。
其中,对“形象”的考查集中在意象和意境上,对“语言”的考查集中在诗眼和炼字上,对“表达技巧”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常见表达技巧上。
4.从题量看:仍以两个小题为主,分值固定为8分。
【高考预测】2017年的古代诗歌鉴赏试题,有以下几个趋势:1.鉴赏范围应以唐诗宋词为主,兼顾元明清时代的诗歌。
2.考查内容仍以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为主,对诗歌的形象把握以及观点评价也会偶尔出现在试卷中。
3.单首诗歌考查形式仍将是主流,比较阅读不失为一大热点。
4.答案长度将进一步增加。
近几年,诗歌鉴赏命题更重视整体理解,各考点综合考查。
为适合这个考查动向,小论文性质的答案预计将在未来的考试中应运而生。
这样的答案能够很好地体现考生诗歌阅读的审美素养,字数可能在100字左右。
5.立足整体把握,从小处切入设题。
近年来,从具体的某一句、某一联入手考理解,从前后顺序或照应的角度考构思,从古人的评价或关于同一题材的不同作品考鉴赏的命题方式较为走俏。
【重点剖析】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它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三种。
因为诗歌作品的形象不但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更是含有作者“意”(情感)的形象,所以又称为“意象”。
意象是寄托诗人情感,构成诗歌意境的客观物象,是诗人为了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把客观的物象经过选择、提炼、重新组合后产生的一种含有特定意义的语言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频考点解密19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调研1】(2018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送王昌龄李颀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
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
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
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
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
夜来莲花界①,梦里金陵城。
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
【注】①莲花界:佛寺,诗中指洛阳白马寺。
这首诗与柳永《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
【答案】①“送君多暮情”句点出了伤别之情。
②“淹留野寺出”至“梦里金陵城”十句,层层铺写暮景,满篇幽淡惆怅,字字都是“暮情”,有力渲染烘托了离情。
③结尾“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悠悠江海行”表达对朋友孤身远去的不舍。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手法的把握。
考生首先要明确何为“点染手法”,再结合诗歌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诗歌标题点明该诗为离别诗,第一句“送君多暮情”点明伤别之情。
接下来详细地描写了景物,把暮景层层铺开,渲染了幽淡惆怅,烘托了离别之情。
诗歌最后“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表达了对朋友远去的依依不舍。
【调研2】(2017年高考课标全国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故事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诫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答案】BD【调研3】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小题。
除夜【唐】来鹄①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宋】王安石②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③。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①来鹄:唐朝诗人,豫章(今江西南昌市)人。
相传来鹄家宅在南昌东湖徐孺子亭边。
家贫,工诗,曾自称“乡校小臣”,隐居山泽。
师韩柳为文,举进士,屡试落第。
②王安石:宋代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作此诗时身为宰相,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
③屠苏:药酒名。
来诗的结句与王诗的承句都写到了“春风”,两句诗在处理景与情的关系时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相同点:这两句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
不同点:“又将憔悴见春风”是借乐景抒哀情,借新春之景,比如“和煦的春风”来抒发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春风送暖入屠苏”则是以乐景写乐情,通过写新年的第一天,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全家老小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的热闹场景,抒发了作者的自信和愉快之情。
【调研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南邻萧寺丞夜访别梅尧臣忆昨偶相亲,相亲如旧友。
虽言我巷殊,正住君家后。
壁里射灯光,篱根分井口。
来邀食有鱼,屡过贫无酒。
明日定徂征,聊兹酌升斗。
宵长莫惜醉,路远空回首。
诗歌在描写诗人与萧寺丞日常交往的情景时主要使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使用了对比手法。
萧寺丞有时邀请诗人到家里做客,有酒有肉,热情款待;但萧寺丞到诗人家做客时,诗人则常常因为家贫没有酒肴招待。
诗人通过对比,描写二人的日常交往,为下文描写诗人用“升斗”之酒招待朋友做铺垫,以此表达二人的深情厚谊。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解答此题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哪些诗句描写了诗人与萧寺丞日常交往的情景,二是描写这些情景时使用了什么手法。
诗歌的七、八句描写了二人之间的日常交往,从诗人到萧寺丞家“食有鱼”和萧寺丞到诗人家“贫无酒”可知,此处使用了对比的手法,表明两人的家境不同。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别房太尉墓①杜甫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
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
对棋陪谢傅②,把剑觅徐君③。
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注】①房太尉:房琯,玄宗幸蜀时拜相,为人比较正直。
至德二载,为肃宗所贬。
杜甫曾毅然上疏力谏,结果得罪肃宗,几遭刑戮。
②谢傅:指晋代谢安。
他在面对符坚率百万大军征讨时,还在与谢玄下围棋,从容击退了敌兵。
③徐君:典出《说苑》:春秋时吴季札聘晋,路过徐国,心知徐君爱其宝剑,及还,徐君已死,遂解剑挂在坟树上而去。
意即早已心许。
诗歌的尾联是运用什么手法来抒发情感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2.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临江仙·梅李清照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
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
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本词除了运用设问的手法外,还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送樊侍御使丹阳便觐岑参卧病穷巷晚,忽惊骢马来。
知君京口去,借问几时回。
驿舫江风引,乡书海雁催。
慈亲应倍喜,爱子在霜台。
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颈联的妙处。
4.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蝶恋花·离情李清照暖雨晴风初破冻。
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
山枕①斜欹,枕损钗头凤。
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注】①山枕:枕头。
古代枕头多用木、瓷等制作,中凹,两端突起,其形如山,故名。
全词以“愁”字贯穿始终,请说说这首词的构思脉络。
5.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怨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春怨刘方平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两首诗均以“春怨”为题,但诗中都没有“怨”字,请分析这两首诗是如何表现“怨情”的。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小题。
送友人薛涛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结合诗歌内容,对这首诗运用的表现手法作简要赏析。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行香子秦观树绕村庄,水满陂塘。
倚东风、豪兴徜徉。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
飚青旗、流水桥旁。
偶然乘兴,步过东冈。
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这首词写景方面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举例并赏析。
1.①尾联以景结情或寓情于景。
②尾联描绘出幽静肃穆的景象。
只看见林花纷纷落下,只听见莺啼送客之声。
视觉与听觉相结合,引人联想:林花飘落似珠泪纷纷,莺啼送客似哀鸣阵阵。
③渲染出凄凉孤独的氛围,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哀伤。
2.①拟人。
“玉瘦檀轻无限恨”“浓香吹尽有谁知”两句中的“恨”“有谁知”均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梅花人的心态。
②借物抒情。
本词通过对梅花的描绘并以梅花的口吻表达自己的闺怨之情。
③衬托。
用杏花的“肥”衬托梅花的“瘦”,视觉形象鲜明。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根据题干可知,答题的关键词是“表现手法”和“分析”,因此,答题时首先点明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具体分析表达效果。
3.①本联采用拟人的手法,说“江风”牵引着“驿舫”前行,“海雁”催促着诗人早寄家书,使“风”“海雁”人格化,颇有情味;②又使用了借物抒怀或借景抒情的手法,借高大华美的“驿舫”、浩荡怡人的“江风”以及殷勤传书的“海雁”抒情达意,含蓄委婉而又形象生动;③表现了诗人希望友人一帆风顺早日抵达的美好祝愿,也隐约传达出对友人奉命出使、衣锦还乡、显亲扬名的羡慕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根据诗句内容,这两句是景物描写,诗人借景抒情来抒发对友人的祝愿。
句中的“引”和“催”赋予景物人的感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回答此题,要确定好艺术手法,结合诗句进行分析,并写出使用这种艺术手法的表达效果。
4.首先由春景落笔,引出愁情;接着通过几个典型的生活细节,多侧面刻画了主人公内心的孤寂愁情;最后直抒愁情,并在剪弄灯花的动作中结束全词。
5.金诗借事抒情:女主人公将枝头的黄莺赶走,因为它的啼叫声惊醒了自己的美梦,使她没能在梦中到辽西与丈夫相会,诗歌在对一个生活细节的记叙中,寄寓了一份闺“怨”。
刘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诗中借落日、空庭、满地落花等景物表现主人公孤独、落寞的心情。
一个女子置身于这样凄凉孤寂的环境中,注定要以泪洗面,充满愁怨。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金诗中,黄莺的啼叫声惊醒了女主人公思念丈夫的美梦,于是将其从枝头赶走,可以看出是借事抒情;刘诗,由落日、空庭、满地落花等景物可以得出是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考生要先准确界定抒情方式,然后做出具体分析。
6.①烘托。
前两句写送别地点的秋景,渲染了凄清的氛围,烘托了送别悲凉的心境,表达了惜别之情。
②运用叠词。
秋色“苍苍”,凄清苍茫,烘托出离别的悲凉心境,运用叠词,具有音韵之美。
③比喻。
离愁别绪有如千里关塞一样绵长,生动地表现了离别苦痛的深沉和对友人别后的思念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有哪些,再结合诗歌中的语句进行具体分析,重点把握诗歌的核心内容。
通读全诗可知,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前两句写的是凄清苍茫之景,更引发了作者因为友人的离去而产生的悲伤之情,这是烘托的写法;“离梦杳如关塞长”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离愁的深重;从用词角度看,“苍苍”二字运用叠词,一是增强诗歌的音韵美,二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烘托出友人远去、思而不见的怀恋,这种情绪正如眼前之景一样苍茫深广、无法摆脱。
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7.①动静结合。
上片侧重描述静态景物,时有化静为动,如“绕”“收”等字,游人缓步其中;下片侧重描绘动态景象,其中静景动景又互相映衬,写出了春天的盎然生机。
②白描手法。
写红色的桃花、白色的李花和黄色的菜花,据实写来,不事雕琢,却突出了绚丽的色彩,浓郁的香味,构成了春满小园的诱人图画;再如“正莺儿啼”三句,营造—幅莺啼燕舞、蝴蝶采蜜的画图。
③寓情于景。
整首词通篇写景,描绘了“小园”—带和“东冈”附近明媚的春光,明快的节奏中,自然流露出词人愉快的心境,字里行间贮满盎然的意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