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二)大气环境

合集下载

天目高级中学 李虹霞

天目高级中学 李虹霞

从2013年高考试题的分析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天目高级中学李虹霞今天有幸聆听了桐乡市教研室的马宏杰老师的讲座,收益匪浅。

马老师主要从选择题和综合题两部分分析了今年各地高考题的考查特点,其中选择题部分又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角度分析。

具体内容如下:一、自然地理的考查特点(一)地球运动1.三套全国卷1道不考;文综卷平均考1道。

(天津2、福建2、安徽2、北京1、广东1、浙江1、山东1、四川1);2.难度也不如过去大;3.从局部日照图到简单线条图,再到无图考图演变。

(二)大气环境1.全国卷Ⅰ、Ⅱ、安徽卷对大气单元的考查情有独钟,一半选择题与大气有关;2.文综卷选择题平均3道(全国Ⅰ6、全国Ⅱ5、安徽5、北京3、福建3、四川3、重庆2、天津2、广东2、浙江2、山东1、全国Ⅲ1);3.难度也不如过去大。

(三)水循环与洋流1.三套全国卷1道不考;2.文综卷选择题平均考1.3道。

(天津3、重庆3、浙江2、安徽2、四川2、山东2、广东1)。

二、人文地理的考查特点(一)人口与城市1.文综卷选择题平均考2.1道(重庆5、广东4、安徽3、全国卷Ⅰ2、全国卷Ⅱ2、浙江2、四川2、山东2、北京1、天津1);2.人口与城市相关试题75%考查统计图表判读。

(二)农业与工业1.文综卷选择题平均考1.8道(福建5、全国Ⅲ4、全国Ⅰ3、全国Ⅱ3、北京3、浙江2、广东1、四川1);2.选择题中没有考到的试卷,在综合中都有大量分数。

从中可以看出选择题中主干知识占了绝大部分。

而综合题以区域为背景,考查了常规知识。

总之。

2013年高考地理试卷有以下几个特点:1.试卷难度普遍下降;2.地球运动试题大幅减少;3.识记知识考查比重越来越少;4.新情景、新材料试题明显减少;5.综合题以中国或世界某区域为背景;6.广东、浙江的选择题出现单题化趋势。

这为明年的高考复习指明了方向。

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首先要提升能力要求,注重学科分析。

因为高考四大能力要求:①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②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③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④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大气环境”专题复习

“大气环境”专题复习
。∞


飘 蠹 篡 麓 鬻孽曩
篓 谶磐磐 簿 疆 熬
疑 黔 搿 豢
大气环境是贯 穿高 中地理 学习的一条 主要线索 ,是 高考 中的重 点和难点
内容 , 也是 出现频 率最 高 的考查 内容之 一 。 部 分主 要考 点有 : 大 气 的组 本 ① 成、 垂直分 层及各层 对人类 活动 的影 响 ; ②大气 的受热 过程 ; ③大 气垂直 运动 和水平运 动及 成因 ; 三 圈环 流与气 压带 、 ④ 风带 的形 成 ; 锋 面系统 、 压系 ⑤ 气
扩散 , 成近 地面污 染物越 积越 厚 , 造 烟尘 遮天 蔽 日, 加重 空气污 染 ; 温 的形 逆
成 有 利 于抑 制 沙 尘 暴 天 气 的 发 生 。 三 、 力环 流 与 大 气 的 水 平 运 动 热
1几种 常 见 的 热 力 环 流 : .
(P ) h a
陆 最
{ 兰 O l兰: O三叨 髻 三 = ; == : = {
( ) 阳 辐 射 、 面 辐 射 和 大气 逆 辐 射 。 1太 地
太 阳辐射 是短 波辐 射 , 是近 地 面大 气热 量 的根 本来 源 ; 面辐射 是 长波 地
辐 射 , 近地面 大气热 量 的直接来 源 ; 是 大气 逆辐 射是 长波辐 射 , 对地 面具 有保 温 作用 。 () 2 大气 的受热过 程及保 温作用 。 大气 的受 热过 程可 以概括 为 “ 阳暖 大地 , 太 大地 暖大 气 , 大气 返大地 ” 如 (
影 响愈大 , 以离 地面 愈近 , 温愈 多 , 所 降 离地 面愈远 , 降温愈 少 , 因而形成 了 自 地 面开始 的逆 温 。 随着 地面辐 射冷却 的加 剧 , 温逐 渐向上 扩展 , 明时 达最 逆 黎

大气环境培训资料

大气环境培训资料

大气环境培训资料一、引言大气环境是指大气层中的气体组成、气体浓度、气压、温度、湿度、风等因素的综合状况。

大气环境质量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有重要影响。

为了加强对大气环境的保护和管理,提升环保意识和技能,进行大气环境培训是非常必要的。

二、大气环境概述大气是地球围绕太阳运转时,地表和太空之间的气体层。

大气由各种气体组成,其中主要成分为氮气(约78%)、氧气(约21%)和微量的其他气体。

大气环境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大气污染及影响1. 大气污染来源大气污染源主要包括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建筑施工、焚烧等多种因素。

2. 大气污染物种类常见的大气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颗粒物等,这些物质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

四、大气环境保护1. 大气环境监测定期监测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和空气质量,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理。

2. 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包括固定源和移动源的治理措施。

五、大气环境培训内容1. 大气环境法律法规介绍大气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大气污染防治法》等,使学员了解相关法规要求。

2. 大气污染物种类及危害介绍常见大气污染物的种类、来源、危害以及监测方法。

3. 大气环境监测技术介绍大气环境监测技术原理、方法和应用,使学员掌握监测技能。

4. 大气环境治理技术介绍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包括净化设备、排放控制技术等,为环保从业人员提供技术支持。

六、总结通过大气环境培训,可以提升环保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意识,加强大气环境保护工作,推动环境可持续发展。

大气环境培训资料的编制和传播对于环保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是关于大气环境培训资料的概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祝学习顺利!。

高一地理期末专题复习:地球上的大气(黑白)

高一地理期末专题复习:地球上的大气(黑白)

高一地理期末专题复习:地球上的大气【单元框架】【典型例题】晴朗的天空,喷气式飞机在高空飞行时,飞机发动机排出来的高温高湿的废气与周围环境空气混合后,水汽凝结而成的特殊云系,称为飞机尾迹。

通常只有当环境温度在-41℃~-60℃时,才有可能出现飞机尾迹。

飞机尾迹出现的频率和高度有一定的季节差异。

下图为太原市的航迹云景观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月份,在太原市上空出现的飞机尾迹最可能位于A.对流层B.平流层C.电离层D.散逸层2.太原市飞机尾迹下限高度最高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图在对流层中,气温垂直分布一般为"上冷下热",但有时会出现"上热下冷"的现象,我们称逆温。

下图为某地某时刻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状况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关于图中①②③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③层空气稀薄,无云雨现象B.②层因臭氧吸收紫外线,出现逆温现象C.③层中有电离层可反射无线电波D.①层海拔越高受地面影响越小,气温越低4.对流层出现逆温时,空气中污染物不易扩散的主要原因是A.人类排放污染物增多B.阻挡了②层空气的垂直运动C.增强了③层空气对流上升D.抑制了①层空气的对流上升(2021·浙江)飞机飞过暖锋前缘晴朗的天空时,其排出的水汽常凝结成白色云带。

这种云带能较长时间存在,人们常以此来预报暖锋的到来。

下图为某时刻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

完成下面小题。

5.飞机尾部凝结的云带能较长时间存在的主要原因是A.受强紫外线照射B.处在逆温层之中C.处在强烈对流中D.受冷锋云系挤压(2022·浙江·高一期末)下图表示不同纬度在30Km高度范围内大气温度垂直变化示意图,图中曲线拐点表示对流层顶所在高度。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下列排序体现气温从赤道到极地方向变化的是A.甲→乙→丙B.乙→甲→丙C.丙→乙→甲D.乙→丙→甲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地太阳辐射经过的大气层路程短,近地面温度低B.甲地对流运动强度大于乙和丙地,对流层顶高度低C.丙地单位面积接收太阳辐射能多,近地面气温较高D.丙地对流运动强度低于甲和乙地,对流层顶高度大8.(2020·浙江)茶树是一种喜温好湿、耐阴性较强、多年生的经济作物。

会考专题复习--大气环境(同课异构)

会考专题复习--大气环境(同课异构)

2012年会考专题复习系列 2012年会考专题复习系列
下图是某市近地面某日的气温水平分布示意图, 下图是某市近地面某日的气温水平分布示意图,读图回 答问题。(浙江省2008年会考真题) 。(浙江省2008年会考真题 答问题。(浙江省2008年会考真题) (1)造成图中气温分布差异的 主要原因有( 主要原因有( B ) 市区人口集中; ①市区人口集中;②郊区工业 发达; 市区建筑物密集; 发达;③市区建筑物密集;④ 郊区汽车数量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图中的气温分布差异会导致( D ) 图中的气温分布差异会导致( 市区空气上升, A、市区空气上升,降水减少 市区空气下沉, B、市区空气下沉,云雾增多 C、高空空气由郊区流向市区 D、近地面空气由郊区流向市区
2012年会考专题复习系列 2012年会考专题复习系列
夏至日-秋分日
90° ° 极地高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60° °
66.5ºN
移 动 规 律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 °
23.5ºN
赤道低气压带
0° 0°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 °
23.5ºS
副极地低气压带
60° °
90° °
2012年会考专题复习系列 2012年会考专题复习系列
2012年会考专题复习系列 2012年会考专题复习系列
石门洞
2012年会考专题复习系列 2012年会考专题复习系列
希腊民居
2012年会考专题复习系列 2012年会考专题复习系列
水稻
2012年会考专题复习系列 2012年会考专题复习系列
小麦
2012年会考专题复习系列 2012年会考专题复习系列 樟树

高三专题复习:大气环境

高三专题复习:大气环境

大气专题一、大气的组成1、干洁空气地组成及每种成分地作用2、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地影响(1)温室效应(常见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氟氯烃化合物和一氧化二氮;近百年来气温升高约0.4—0.8℃)①成因:<1>(人为原因)A 化石(矿物)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增多 B 森林减少(尤其热带雨林)破坏,导致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减弱 <2>(自然原因)目前地球气候处在间冰期...②危害:<1>海面上升(10—20㎝)(冰川融化,海水受热膨胀),沿海及岛屿受到被淹没的威胁<2>中纬地区因蒸发强而变干旱形成草原,高纬地区变得湿润,而影响各国的经济结构。

<3>北大西洋暖流减弱,欧洲和北美东部冬季变冷(2008年广东卷)<4>全球台风发生频率增加③防治:A采用新能源、清洁能源 B 提高能源利用率 C 保护、恢复植被D开展国际合作(《京都议定书》《维也纳公约》《蒙特利尔协定》)(2)臭氧层破坏(目前已下降3%)①分布:南极上空(9—11月份,春季明显)、北极上空和青藏高原上空②成因:(制冷剂)氟氯烃化合物通过光化学反应......,消耗臭氧③危害:过量的紫外线到达地球,直接危害人体健康(皮肤癌),破坏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生产(鱼类白内障)④防治:A 国际合作逐步减少并禁止氟氯烃等物质的排放《维也纳公约》《蒙特利尔协定》B 积极研制新型制冷系统(3)酸雨(ph小于5.6,小于4.5为重酸雨)①成因:酸性气体(硫酸型和硝酸型)浓度(排放、扩散)和空气中的水汽结合。

②危害:A 土壤酸化(危害农、林生长) B 水体酸化(危害渔业)C 腐蚀建筑、古迹D 危害人体健康(伦敦烟雾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③防治:A调整能源结构,采用新能源及清洁能源,减少酸性气体排放 B 开展综合利用,化害为利C区域国际合作。

④酸雨在我国的分布及成因(试从酸性气体浓度,降雨多少加以说明)活动:试分析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区为什么酸雨问题严重?二、大气的分层1、对流层:①在对流层..每.上升1000m,气温下降6℃(思考为什么气温随高度的...,平均升高而降低?)②计算:某高度气温(即理论气温)=近地面气温-高度差*0.006③逆温:1、形成:当某高度实际气温高于理论气温时,空气上升受阻。

2020年领军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2.2气压带和风带(练习)含解析

2020年领军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2.2气压带和风带(练习)含解析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2讲气压带和风带一、选择题。

【2019年1月《浙江省新高考创新卷》地理卷(三)】考艾岛(位于太平洋中)上的怀厄莱阿莱山海拔1548米,山上某地年平均降水量11430 mm。

完成下列1-2题。

1.甲乙丙丁四个方向,降水最多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2.年降水最多的地方,其带来降水的盛行风风向为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南风 D.东北风【答案】1.D 2.D【解析】1.结合图示纬度,向北增大,位于东北信风带,甲乙丙丁四个方向,丁位于东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最多的是丁,D对。

甲、乙、丙降水较少,A、B、C错。

2.该地位于东北信风带,年降水最多的地方,常年受东北信风影响,其带来降水的盛行风风向为东北风,D对。

A、B、C错。

“圣安娜风”是加州南部山谷中的季节性强风,来源于内陆大盆地,吹向西部沿海地区,它以助长所处地区的林区野火而闻名。

下图示意洛杉矶地形和圣安娜风风向。

据此完成下列3-5题。

3.圣安娜风A.风力较小B.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地形的影响C.温暖湿润D.夏秋季节势力最为强盛4.南加州地区秋冬季节多山火,其主要原因是A.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B.气温较高,蒸发旺盛,空气干燥C.沿岸寒流强盛,空气湿度小D.林区积累的枯枝落叶等易燃物多5.在遭受同等程度的森林火灾后,图示地区过火林地的水土流失程度A.夏季比冬季严重B.内陆比沿海严重C.西坡比东坡严重D.南部比北都严重【答案】3.B 4.D 5.C【解析】3.圣安娜风的形成原因是大盆地秋冬季节高气压强盛,西部沿海地区气压较低,气压差异显著,气流从内陆地区吹向沿海地区,寒冷干燥;经过一些山口,狭管效应使风力增强,越过山脉气流下沉,风速增大,因此圣安娜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地形的影响大。

由题干可知,圣安娜风是季节性强风,由内陆吹向海洋,故排除A、C选项。

4.南加州地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秋冬季节南加州地区气温较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树木落叶较多,故秋冬季节林区积累了大量的枯枝落叶等易燃物。

2024高考地理复习大气环流与气候好题精练

2024高考地理复习大气环流与气候好题精练

2024高考地理复习大气环流与气候好题精练1.(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下图为广东某丹霞地貌景观图,该地貌主要发育于白垩纪的红色地层。

该地质时期,当地主要受信风、副高控制。

完成该红色地层形成时期的气候特征为()A.冷湿B.暖湿C.冷干D.暖干(2023·河北沧州·泊头市第一中学统考二模)非洲大陆受季风影响的地区有非洲中部、几内亚沿岸地区。

非洲季风强度在不同年份会相差40%,而印度洋季风强度只有10%的变化。

近40年来,非洲季风强度大为减弱,导致生态环境的改变。

下图为非洲季风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2.非洲季风强度年际变化大的可能原因是()A.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北移动B.几内亚湾上升流强弱多变C.大气悬浮颗粒季节变率大D.热力环流势力年际变化小3.近40年来,非洲季风强度大为减弱,受其影响非洲西部()A.旱涝灾害频发B.谷物种植面积增大C.河湖水量增加D.沙漠化面积扩大(2023·江西赣州·统考模拟预测)图甲、图乙示意某地理兴趣小组收集绘制的南京和北京风频,其中虚线,实线表示1月份或7月份,但因图例去失,城市和月份均没有标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推测可知()A.甲为北京,实线表示1月份B.甲为南京,实线表示1月份C.乙为北京,虚线表示7月份D.乙为南京,实线表示7月份5.虚线所示月份南京和北京风频差异明显,主要的影响因素有()①地转偏向力②纬度位置③植被覆盖率④海陆位置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6.与①风频形成密切相关的是()A.西南季风B.湖陆风C.副热带高压D.台风频繁登陆(2023·湖北·统考高考真题)图示意我国四个国家气象观测站测得的2018~2022年地面站点各月平均气压状况。

完成下面小题。

7.甲、乙、丙、丁四个站点分别位于()A.海口、武汉、乌鲁木齐、拉萨B.武汉、海口、拉萨、乌鲁木齐C.乌鲁木齐、武汉、拉萨、海口D.武汉、乌鲁木齐、海口、拉萨8.丙地气压夏季高于冬季的主要原因是()①夏季热,气流辐合②夏季热,气流辐散③冬季冷,气流辐合④冬季冷,气流辐散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9.影响四地气压年变化差异的主要因素有()①地理纬度②天气状况③海拔高度④海陆性质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023·陕西安康·校联考二模)美国西海岸经常受到源自太平洋大气河流的影响,1月是发生这种现象的常见月份。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专题2大气运动规律热点聚焦2沙尘暴教师用书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专题2大气运动规律热点聚焦2沙尘暴教师用书

热点聚焦2 沙尘暴热点链接截止2023年3月30日我国已出现6次较强沙尘天气,较常年同期偏多1次,比2022年偏多4次。

2023年首次沙尘天气过程发生在1月12日,较常年平均(2月14日)偏早33天。

其中,3月19日至23日沙尘过程达强沙尘暴级别,是今年以来强度最强、影响范围最广的过程,影响波及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积超过485万平方公里,最远“抵达”湖北、安徽、江苏、上海、浙江北部等地。

这些热点为考查天气系统、沙尘天气形成及影响提供了素材,关注环境变化,树立环境意识也是高考命题的重要指向。

1.沙尘暴的形成条件——自然因素(1)地面上的沙尘物质,它是形成沙尘暴的物质基础。

(2)大风,这是沙尘暴形成的动力基础,也是沙尘暴能够长距离输送的动力保证。

(3)不稳定的空气状态,这是重要的局地热力条件。

人为因素:人为过度放牧、滥伐森林植被,工矿交通建设尤其是人为过度垦荒破坏地面植被,扰动地面结构,形成大面积沙漠化土地,直接加速了沙尘暴的形成和发育。

2.沙尘暴带来的危害:环境污染;生产、生活受影响;生命财产损失;影响交通安全;危害人体健康;土地退化。

3.沙尘暴产生的有利影响(1)一定程度上使其经过地方的土壤更肥沃:沙尘暴在长途跋涉中会携带沿途的“特产”——包含矿物质和有机物的土壤,一路上不断施肥。

(2)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繁殖:富含营养物质的沙尘暴给沿途海洋生物带去了佳肴。

例如澳大利亚的赤色沙尘暴中携带大量铁质,飘浮到南极附近海洋成为浮游生物的可口食物,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繁殖。

海底淤泥中大约四成的营养物质来自沙尘暴的沉积。

(3)减缓温室效应:浮游生物的繁殖会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从而减缓温室效应。

(4)有效减缓酸雨影响:沙尘暴还能减缓酸雨的影响,因为它携带着丰富的碱性离子,能有效中和沿途的酸性土壤和酸雨。

(5)带来风能资源(但也可能损害风电设备)4.沙尘暴的防治(1)加强环境保护法治建设:把环境的保护提到法制的高度来,减少不合理人类活动。

2021年新课标新高考地理复习练习讲义:专题三第二讲 大气环流与气候

2021年新课标新高考地理复习练习讲义:专题三第二讲  大气环流与气候

第二讲大气环流与气候备考篇提纲挈领【考情探究】课标解读考情分析备考指导内容解读全球性大气环流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近5年本讲内容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是高频考点。

试题多以区域图附加气候要素信息的方式呈现,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及运用地理原理阐释自然现象的能力。

突出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的学科素养本讲内容为自然地理的核心知识,是高考知识点中的重点和难点。

备考复习时要突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理顺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多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是备考的关键气温与降水气候类型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真题探秘】基础篇固本夯基【基础集训】知识1全球性大气环流读全球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局部示意图,回答下面两题。

1.图中的M气压带为()A.赤道低气压带B.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C.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D.副极地低气压带答案B2.下列关于图中M、N两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与季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M表示3月份、春季B.N表示7月份、夏季C.M表示12月份、夏季D.N表示1月份、冬季答案B知识2 气温与降水下图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

读下图,完成下面两题。

1.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A.台风B.海陆分布C.地形D.大气环流答案C2.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低的是()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答案A知识3气候类型读四城市资料图,完成下面两题。

1.关于四城市气候的分析,正确的是()A.乙地气候海洋性最强B.甲地年降水量最大C.丁地气候一年分干湿两季D.丙地气候类型南北半球都有分布答案D2.关于四城市气候成因的判断,正确的是()A.丁地主要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B.甲地受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C.乙地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D.丙地终年受西风带的影响答案C知识4全球气候变化2016年上海沿海海平面比常年高102毫米,比2015年高45毫米,预计未来30年,上海沿海海平面将上升65~150毫米,读下图,完成下面两题。

2024浙江地理高考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三第二讲 大气环流与气候

2024浙江地理高考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三第二讲 大气环流与气候

专题三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讲大气环流与气候五年高考考点1大气环流(2022广东,9,3分)某研究统计了50°N 以北地区1979 —2016年发生的所有气旋,并将中心气压值最低的前5%的气旋定义为超强气旋。

下图示意该地区1979—2016年超强气旋总频数空间分布。

据此完成下题。

频数(次)=20~40 —40~80 —80~120 =120~160 —160~2001.影响图中北大西洋地区超强气旋生成的气压带、风带主要是( )①副极地低气压带②副热带高气压带③极地东风带④盛行西风带⑤东北信风带A.①③④B.①③⑤C.②③④D.②④⑤答案 A(202 1浙江 1 月选考,11—12, 4分)下图为非洲西部局部大气环流示意图。

完成下面两题。

2.图中( ) 蔬甲垂真气流水平气流乙章jmA.甲风带的风向有明显季节变化B.乙气流因受动力因素影响而上升C.丙风向形成受地转偏向力影响D.丁风带为大陆西岸带来充足水汽答案 C3.图示季节,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A. 北印度洋的洋流呈逆时针流动B.黄河中游含沙量明显增加C. 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切断D.地中海沿岸地区温和多雨答案 B(2020 浙江1月选考,10,2分)下图为雅鲁藏布江流域示意图。

完成下题。

4.甲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但其南坡1100米以下分布着热带季雨林,原因是( )A.夏季受印度低压控制B.常年受盛行西风影响C.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D.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答案 C(2020浙江1月选考,25,3分)海陆间常常存在气温差异。

T1、T₂分别为亚欧大陆东、西海岸海陆间平均气温差(T1、T2取绝对值)。

下图分别为1月和7月△T 沿经向分布折线图(图中△T 为T₁与T₂差的绝对值)。

完成下题。

1月5.1 月亚欧大陆45°N 以北,△T 较大的主要原因是①亚洲低压与大洋副热带高压形成热力差异②北大西洋暖流增加西部海岸温度③大陆中部高原的存在缩小了东西沿岸温差④季风影响了东部陆地与海洋间温差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 C7月( )(2020 江苏单科,8,2 分)选择大洋航线时,应在确保航行安全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气象、海况条件和岛礁等 因素,尽可能沿地球表面大圆(以地心为圆心过地表两点的圆)航行。

“大气环境”专题复习

“大气环境”专题复习

气 候 类 型 热 带雨
过程 2 大地暖大气 :
【 考题透视】 此考点多出现在综合性题 目中, 是做题的关
键知识点 , 为隐性知识渗透 , 作 对解题起到支撑性作用 。
例 2 (0 8年 海 南 卷 ) 图 3为 某 平 原 地 区 土壤 表 层 解 冻 :2 0 起 始 日期 的 等值 线 图 。读 图 完成 1 ̄ 8题 。 71
辐童和 地 收 辐 射 射 I吸 温嘴 ’ 反散 面升 射 射 辐 射

图1
大气逆辐射补偿地面
过程 3: 气 还 大 地 大
【 考题透视】本考点多以某种天气或气候现象为载体, 考
查学生 分析问题 、 解决 问题 的能力 , 主要 内容涉及大气对太 阳
辐射 的削弱作用 、 对地 面保 温作用的形成机制 , 大气 的气 温 日 变化 、 年变化及水平分布规律的形成原因与特点。
【 考题透视】 考点, J 比 多结合等压线来考查学生看图读图以及
分析的能力 , , 因此 在高考复习过程中, 要结合等压线进行复习。
理轰, 21年 期 蕾 01 第9 .
零 曩 J 拔 } i i
√ 表2
考 点 6 气候 类 型 的 判 读 :
分 布 规 律 气候 特 点 主 要 成 因
凸起 的地方是高压 区, 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 低压区。地面受热
此 考点所涉及的 内容与物理联 系密切 , 高考复 习时 , 在 可
以尝试 跨学科教学 , 从物理 的角度 , 对水平气压梯度 力进行正
交 分解 , 分析影 响大气水平运动 的水平气 压梯度力 、 转偏 向 地 力、 摩擦力三者之间的关系 。
1 . 区域可能位 于 : 8图示

专题2大气运动的规律和气象灾害课堂自测

专题2大气运动的规律和气象灾害课堂自测

专题二大气运动的规律和气象灾害课堂自测考点一大气受热状况与气温[真题领悟]1.(2014·安徽文综,33)通过海面的热收支方式主要有辐射、蒸发和传导。

下图示意世界大洋海面年平均热收支随纬度的变化。

读图,完成下题。

图中表示海面热量总收支差额、辐射收支差额、蒸发耗热量、海-气热传导差额的曲线,依次是()A.Q4、Q1、Q3、Q2 B.Q3、Q4、Q2、Q1C.Q3、Q1、Q2、Q4 D.Q2、Q3、Q1、Q4解析就全球而言,海面热量总收支平衡,不同纬度地区海面热量总收支差额之和为零,故Q3为海面热量总收支差额曲线;一般而言,温度越高,热辐射越强,故辐射收支差额大致从低纬向高纬递减,Q1为辐射收支差额曲线;副热带海区受高压控制,晴天多,蒸发旺盛,蒸发耗热量由副热带海区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故Q2为蒸发耗热量曲线;海—气热传导差额受纬度因素影响不大,Q4为海—气热传导差额曲线。

答案 C2.(2013·北京文综)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大气中()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解析若臭氧层破坏,臭氧减少,大气吸收的紫外线太阳辐射应减少。

二氧化碳能吸收红外线长波辐射,若浓度降低,吸收的地面辐射会减少,温室效应减弱。

可吸入颗粒物增加可以消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减少。

雾霾增加大气逆辐射。

答案 B[预测演练]视角1大气热力作用原理的应用3.(2014·合肥质检)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害等几个方面。

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图(图甲)及华北某地地膜覆盖景观图(图乙),完成(1)~(2)题。

(1)华北平原的早春时节有时会出现霜冻,对越冬农作物造成危害。

霜冻的出现与图甲中的哪个箭头密切相关()A.①B.②C.③D.④(2)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A.减弱了②环节B.增强了③环节C.增强了①环节D.增强了④环节解析图甲中①表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表示地面辐射,③表示大气逆辐射,④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2023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专题测试(二) 地球上的大气、水、植被和土壤(含答案)

2023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专题测试(二) 地球上的大气、水、植被和土壤(含答案)

专题测试(二)地球上的大气、水、植被和土壤(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读大气热量交换过程图,完成1~3题。

1.上图中的过程代表大气逆辐射的是()A.①B.②C.③D.④2.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较气温低的原因是()A.③变弱B.②变弱C.①变强D.④变强3.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会导致大气热量交换环节强弱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变强,②变强B.②变弱,③变弱C.③变强,④变强D.⑤变弱,④变强沙漠地区绿洲附近的风向具有明显的昼夜反向特点。

右图示意塔里木盆地某一绿洲附近的部分区域。

据此完成4~6题。

4.甲地昼夜风向存在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面状况B.降水量C.海陆位置D.气压差异5.图中甲地白天近地面的风向为()A.西南风B.东北风C.东南风D.西北风6.下图中能正确反映夜间甲地与绿洲间热力环流的是()读图,完成7~8题。

7.最可能代表海水密度变化的是()A.甲B.乙C.丙D.丁8.下列海区中,海水密度最小的是()A.几内亚湾B.日本海C.北海D.东海读沿130°W经线太平洋海水温度、盐度随纬度和深度变化剖面示意图,完成9~10题。

9.甲处的盐度可能是()A.34.3‰B.34.4‰C.34.5‰D.34.7‰10.图中乙、丙两处盐度产生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降水量D.蒸发量土壤中排放的二氧化碳主要来自生物残体分解和根系呼吸。

右图示意我国东北某山地不同植被群落8月份某时段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通量变化。

据此完成第11~12题。

11.影响不同植被群落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通量随时间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土壤水分B.土壤温度C.光照强度D.地下生物量12.图示时段红松阔叶林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通量峰值明显滞后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枯枝落叶少B.根系发达C.树冠茂盛D.树干高大赤潮是某些浮游生物爆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现象。

【专题复习】 高中地理大气环境知识点总结(附冷热岛效应)

【专题复习】 高中地理大气环境知识点总结(附冷热岛效应)

【专题复习】高中地理大气环境知识点总结(附冷热岛效应)一、大气垂直分层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氧、二氧化碳、臭氧等)、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2):大气的垂直分层二、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尘埃越多,反射作用越强。

例多云的白天温度不太高。

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

例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等。

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①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增温,产生地面长波辐射②大气中的C O2和水汽强烈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增温③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

3影响地面辐射大小(获得太阳辐射多少)的主要因素:纬度因素,太阳高度角的大小不同,导致地面受热面积和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的路程长短,是影响的主要因素,同时,它的大小受下垫面因素(反射率)和气象因素等的影响。

三、全球大气环流(一)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地面间冷热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水平气压差是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高空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近地面风:受摩擦力影响,风向斜交于等压线,指向低气压。

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在风向右侧,南半球在左侧),只改变风向,不影响风速。

摩擦力:与风向方向相反,既减小风速,又改变风向(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夹角越大)风力(风速):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风(力)速越大(三)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名称与位置,注意各风带的风向,气压带成因(热力或动力原因)。

(四)气压和风带的移动: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大致夏季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

2021届高考化学复习:专题二 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

2021届高考化学复习:专题二   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

专题二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交流讨论】情景:如图是德国的一座大理石雕像在六十年间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上述变化中的化学(或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3)为防治酸雨,降低煤燃烧时向大气排放的SO2,工业上将生石灰和含硫煤混合后使用。

请写出燃烧时,有关“固硫”(不使硫化合物进入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酸雨对雕像的腐蚀(2)SO2+H2O H2SO3,2H2SO3+O2===2H2SO4,3NO2+H2O===2HNO3+NO,2H++CaCO3===Ca2++H2O+CO2(3)CaO+SO2===CaSO3,2CaSO3+O2===2CaSO4【点拨提升】1.常见的环境污染2.SO2和氮的氧化物的吸收、转化(1)NaOH溶液吸收SO 2+2NaOH===Na 2SO 3+H 2O NO 2+NO +2NaOH===2NaNO 2+H 2O 2NO 2+2NaOH===NaNO 2+NaNO 3+H 2O (2)氨气吸收2NH 3+H 2O +SO 2===(NH 4)2SO 3 8NH 3+6NO 2=====一定条件7N 2+12H 2O 4NH 3+6NO =====一定条件5N 2+6H 2O (3)汽车尾气转换器 2CO +2NO =====催化剂2CO 2+N 2 (4)石灰吸收CaO +SO 2===CaSO 3、2CaSO 3+O 2===2CaSO 4特别提醒:(1)氮的氧化物是造成酸雨和臭氧层空洞的共同污染物。

(2)NO 在破坏臭氧层的过程中可发生如下反应: NO +O 3―→NO 2+O 2① NO 2+O ―→NO+O 2②总反应方程式为O 3+O===2O 2,从整个反应来看NO 作催化剂。

大气环境科学考试试题

大气环境科学考试试题

大气环境科学考试试题1. 什么是大气?大气是地球周围的气体层,由氮气、氧气、氩气等组成。

大气对地球的生物活动和气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请简要说明大气层的结构和组成。

大气层主要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

其主要气体成分有氮气占78%、氧气占21%、氩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3. 大气层中的臭氧和温室气体分别起着什么作用?臭氧层可以阻挡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

温室气体能够吸收地球表面辐射而使得地球表面温度升高。

4. 空气中的污染物有哪些?请简要说明其来源和危害。

空气污染物主要包括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和噪声。

工厂、汽车、焚烧等都是污染源,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严重危害。

5. 大气环境科学的意义是什么?大气环境科学通过研究大气的结构和成分,来了解大气对生物和气候的影响,从而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6. 大气环境科学中的观测技术有哪些?大气环境科学中的观测技术包括气象雷达、卫星遥感、大气探测器等多种现代高科技手段,能够准确监测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以及气候变化情况。

7. 请简要介绍大气环境科学的研究范围。

大气环境科学研究大气中的气体成分、污染物、温室气体以及气候变化等多方面内容,涉及大气物理、气象、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8. 大气环境科学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大气环境科学的发展经历了气象学、空气质量监测、气候变化研究等多个阶段,为人类认识大气环境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9. 大气环境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大气环境科学在气象预报、环境保护、气候变化应对等方面都有着广泛应用,对人类的生活和发展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总结:大气环境科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通过对大气层结构、成分和环境影响的研究,能够有效保护地球生态平衡,维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希望广大学生能够认真学习大气环境科学知识,为保护环境、改善空气质量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气环境”专题复习

“大气环境”专题复习

考点 1大 气组 成 和 垂直 分 层 .
灰在 天空 中大量飘散 , 有毒物 质进入 大气 层 。 山喷发 火 对全 球大气 环境产生 的影响 ,将 成为科 学界 更为关注 的研 究问题 。 岛的气候 , 冰 岩浆融化 冰盖引发 的洪水 以 及火 山灰对航 空运输 、火 山喷发 对气候 和人体 健康 的 影 响等也可 能成为新 的命 题热点 。
考 点 2大 气 热 力状 况和 大 气运 动 .
【 命题 角度 】 大气组成成分与人们生产 、 生活密切相 关, 大气成分变化会引起 自然环境变化 , 进而影 响人类生 产 和生活。 全球变暖 、 臭氧层空洞和酸雨现象是大气成分
变化 的结果 , 已成 为 全 球性 环 境 问题 , 并将 继续 成 为 高 考
构 变化
臭 氧 层 自然原 因: 太阳活动 : 直 接 危 害 人 类 健 强 国 际合 作 . 加 减

直接 原 因
直接 原 因

运 动
人 为 原 因 : 放 氟氯 康 : 生 态环 境 、 排 对 农 少 氟 氯 烃 排 放 . 研 的破 坏 烃 消耗 臭氧 林 牧 渔 业 造 成破 坏 制新 型 制 冷 剂

f 水平 气压梯 度 力—— 形成 风 的直接 原因 魅 栅 式
向 垂 直运 动
运 动
燃 烧 矿 物燃 料 . 排 使 河 、 、 湖 土壤 酸化 ; 减少酸性 气体排放 : 酸 雨 放 酸 性 气 体 腐 蚀 建筑物 、 害生 研 究 硫 的 综 合 利 危 物 生 长和人 体健 康 用 : 用清洁能 源 使
J 近 面成 r 地 形 在
开幕 。这是 继《 京都 议定书 》 后又一 具有划时 代意义 的 全球气候协 议 ,对地 球今后 的气候 变化走 向产生决 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复习(二)地球上的大气1、大气受热的过程:①.“太阳暖大地” ②.“大地暖大气” ③.“大气返大地”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和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① ② ③ ,多云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 ,入射的太阳辐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过程——大气吸收 辐射,并通过 把热量还给地面,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从而起到 作用。

多云夜晚,逸散到大气上界的 少,返回地面的 多,对近地面的保温作用明显。

3、温室效应——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很少,但可以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使近地面大气变暖的效应。

二、热力环流1、 形成:_____不均→ 运动→差异→水平运动 2、 等压线(面)弯曲特点:高压处等压线 ,低压处等压线 。

3.实例:①城市风: ②海陆风 ③ 山谷风受热 受热 冷却低 高 低1006高压1002低压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同一幅图中,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1004 北半球近地面风向 北半球高空风向关于近地面风向的画法: ①.先确定低压和高压②.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③.风向偏往该力左边或右边45°角 (南北球偏左,北半球偏右)四. 全球气压带、风带及其移动规律(1)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标注气压带:赤道热,热涨___升 赤道地面:形成___压 赤道高空:形成___压两极冷,冷缩___沉 两极地面:形成___压 两极高空:形成___压标注气压带、风带名称:A B C D E FG (北半球为 ,南半球为 ) H(2).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随着_________南北移动而移动, 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向_____移动,冬季向_____移动 夏至偏北,如图中赤道低压带全部移到赤道以 。

冬至偏南。

如图中赤道低压带全部移到赤道以 。

五、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2.影响降水的各种因素(1)空气的上升与下降:上升气流多雨、下降气流少雨。

(2)风向:从海上吹来,多雨;从陆地上吹来,少雨。

(3)地形:暖湿气流的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纬度:由低纬流向高纬(如西风带)多雨,由高纬流向低纬(如信风、极地东风)少雨。

(6)地表状况:水库、湖泊和森林有增湿作用。

(7)人类活动:兴修水利、人工造林可增加降水。

3、气候类型的判断:0 000六.北半球的冬、夏气压中心1.成因:由于 性质差异,大陆增温和冷却的速度比海洋____(快/慢)。

海陆冬夏季增温和冷却速度不同,导致原本呈带状的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__________气压中心。

1月份 气压带被陆地上冷高压切断,仅保留在海洋上。

7 月份 气压带被陆地上热低压切断,仅保留在海洋。

七、常见的天气系统1、锋的分类 (1)冷锋(2)暖锋(3)准静止锋2、区别冷暖锋的方法(1)看符号和小环流 (2)锋面坡度为冷锋,为暖锋,暖锋的冷气团一侧有小环流。

(3)看雨区范围和位置 (4)看过境前后气温、气压变化3.对以下现象的天气系统进行归类。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②“一场春雨一场暖” ③“一场秋雨一场寒” ④“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⑤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 ⑥冬春季节的沙尘暴 ⑦寒潮 ⑧贵阳冬半年“天无三日晴”冷锋____________ 暖锋____________ 准静止锋________由四周流向________。

由________流向_____________ ________夏秋季东南沿海的台风 (带来冷锋天气) 夏季【巩固练习】下图是“白天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箭头中,代表大气逆辐射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2.与晴天相比,阴雨的白天,对图示箭头的描述正确的是( )A.①减弱 B.②减弱 C.③加强 D.④不变3.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法。

就此现象,叙述正确是A.天空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强B.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C.空气中水汽少,地表降温慢D.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读下图,回答4~5题。

4.下列判断正确的是①此图表示的是夜晚②此图表示的是白天③此时吹山风④此时吹谷风A.①③ B.①④ C.②③D.②④5.甲地的夜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该地( )A.夜晚的气温高于白天的气温,气流作上升运动B.夜晚的气温低于白天,气流作下沉运动C.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低,气流作下沉运动D.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高,气流作上升运动下图为“部分大气环流示意图”。

读图,完成6~7题。

6.P地对应的气压带是( )A.副热带高气压带B.副极地低气压带C.赤道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7.当北印度洋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时,下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 )8.当亚欧大陆被大陆高气压控制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被热低压切断 B.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冷高压切断 C.此时地球公转至远日点附近 D.此时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向北移动下图为“亚洲东部和南部某月气压与风向的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9.有关M、N地季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A.M、N季风形成原因主要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B.M、N季风形成原因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C.图中此时的N地季风能带来高温多雨的天气D.图中阴影所示气压中心为亚洲低压,是M地季风的源地读下表中甲、乙、丙三个地区的气候资料,据此完成10~12题。

A .热带雨林气候B .热带草原气候C .热带季风气候D .亚热带季风气候 11.乙地的气候成因是( )A .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B .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C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D .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 12.丙地的气候特征是( )A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B .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C .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D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读“常见天气系统(甲、乙)示意图”,完成13~14题。

13.关于甲、乙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图是暖锋示意图 B .甲天气系统产生的降水发生在锋前 C .乙图是南半球反气旋 D .乙天气系统的中心气流在垂直方向下沉 14.下列天气现象与其成因的组合中,正确的是( )A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甲B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秋季节的台风——甲C .重庆夏季的伏旱——乙D .我国北方地区夏季午后的暴雨——乙 读“北半球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百帕)”,完成15~16题。

15.a 、b 、c 、d 四箭头表示风向,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16.有关丙、丁两地大气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大气逆辐射,丙地强于丁地 B .气温日较差,丁地小于丙地 C .丙地,狂风暴雨 D .丁地,阴雨连绵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

读“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回答17~18题。

17.图中反映了该地近百年气候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寒冷—温暖—寒冷交替变化 B .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 C .暖干—暖湿—暖干交替变化 D .湿冷—干冷—湿冷交替变化 18.在M 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A .雪线上升B .暖冬频繁C .海平面下降D .河流水灾常年发生19.矿物能源的大量使用,会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提高;开发利用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是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途径。

下面甲、乙两图反映的是开发利用新能源的两种途径,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冬季晴天时,在未采用任何取暖设备的条件下,图甲所示“阳光居室”室内的最高温度可达22 ℃。

请分析“阳光居室”是如何达到这一保温效果的?(2)开发利用新能源,能够减缓全球变暖。

请根据“温室效应”的原理,解释其原因。

20.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因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导致在地球上出现了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独特的气候区域,如在图乙中大约10°N~20°N大陆西岸地区以及30°N~40°N大陆西岸地区均属这一情况。

图甲示意“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图乙示意“欧洲、非洲局部某时刻气压场分布”。

(1)若此刻气压形势在这一季节属于常态,请判断此刻北半球所处的季节,并说明判断理由。

(2)推测除文字材料中所述两个地区外,图中理论上还可能出现因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区,并加以具体说明。

(只需举一例进行说明即可)(3))N、P两地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请从所处位置及大气环流角度推测两地年降水量的异同并简要分析原因。

第7题,树木的生长与气温和降水有关,而树木生长的快慢通过树的年轮就能体现出来。

由图中可以看出,M时期树木生长缓慢,可能这一时期气候寒冷或降水稀少,而其前后气候却温暖或降水丰富。

第8题,M时期为寒冷的时期,世界上冰雪量会增加,由于大量海水结冰,海平面下降。

19答案(1)大部分太阳辐射能透过“阳光居室”的玻璃到达室内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并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室内大气;而地面长波辐射不能穿透玻璃,从而将热量保留在居室内。

同时,封闭的空间也隔绝了室内外热量的交换,增强了保温效果。

(2)开发利用新能源,可减少燃烧矿物燃料而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也会减少,大气逆辐射会变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减弱,使气温增高趋势减缓。

20、答案(1)冬季。

理由:北大西洋为低压区或亚欧大陆中部为高压区。

(2)北回归线附近及偏南地区(副热带高气压带中心控制区偏南)的大陆西部。

说明:夏半年受来自内陆的东北信风控制,降水稀少,冬半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稀少。

或:60°N附近(副极地低气压带偏南)的大陆西部。

说明:夏季受西风控制,降水较多,冬季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降水较多。

或:70°N附近(副极地低气压带偏北)的大陆西部。

说明:夏季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降水较多,冬季受极地东风带控制,降水较少。

(3)相同点:都位于为40°~60°大陆西岸,常年受西风控制,降水较多。

不同点:N地比P地纬度高,N地处于西风中心控制区,P地位于西风边缘控制区,N地西风强于P地,N地年降水量大于P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