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帝——康熙

合集下载

历史趣谈:千古一帝康熙到底是怎么死的 雍正弑父?

历史趣谈:千古一帝康熙到底是怎么死的 雍正弑父?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千古一帝康熙到底是怎么死的雍正弑父?
导语:我国有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在这么悠久的历史中,一共出现了83个王朝,一共有559个帝王,包括397个“帝”和162个“王”。

我们有过很多出
我国有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在这么悠久的历史中,一共出现了83个王朝,一共有559个帝王,包括397个“帝”和162个“王”。

我们有过很多出名的明君,有秦皇汉武,唐宗宋组,也有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也有我们今天的主人翁——千古一帝康熙帝!
康熙在历史上有很多功绩,为历史做了很多的贡献,他也是我国所有皇帝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从8岁登基到1722年12月20日去世,享年68岁,在位61年。

对于康熙的死,在历史上有很多的争议,他是因病去世的,也有说他是被雍正下毒毒死的,也有说他是吃丹药死的,也有说他是纵欲而死的,更有人说康熙是死于雾霾的......
那康熙到底是怎么死的呢?今天野史君就和大家一起聊一聊康熙的去世之谜。

清朝的官方记载《清圣祖实录》中对于康熙的死因,是这样说的,康熙久病缠身,后来因感冒引起其他症状所以死了。

也就是说,康熙是正常死亡的。

当然,民间也有传闻说,康熙其实是被他的儿子雍正害死的,通过下毒的方式。

后来又曾静的供词:“圣祖皇帝畅春园病重,皇上进一碗人参汤,圣祖就驾崩了。

”而著名清史专家孟森则认为,康熙那个时候的病情并不重,突然死亡,不能不使人生疑。

而曾身临其境的意大利人马国贤记载:“驾崩之夕,号呼之声,不安之状,即无鸩毒之事,亦必突然大变,可断言也。


生活常识分享。

康熙简介

康熙简介
位 皇帝。年号“康熙”,通 称康熙皇帝。康熙帝8岁 登基,在位61年,是中国 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 主。他奠下了清朝兴盛的 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 大局面,是一位英明的君 主、伟大的政治家。
康乾盛世指的是清朝从康熙帝平 定三藩之乱起,到嘉庆元年,白莲教 起义爆发时止。其时间跨度110多年, 是清朝统治的最高峰,但只是中国封 建社会的回光返照。即使如此,中国 大陆、台湾等地的史学界及教科书中, 仍然将康、雍、乾时期称为康乾盛世 或康雍乾盛世。
康熙是清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 帝。他文武双全,既精通传统文化,又 涉猎西方科学;既能上马左右开弓,御 驾亲征击退噶尔丹,又能治国安邦善于 管理。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坐镇北 京取得了对三藩,沙俄的战争胜利,收 复台湾,显示了康熙卓越的军事指挥才 能。
而且清朝的皇帝御门听政从康熙一直到光绪坚持下来,以上这时 康熙勤政的“勤”,康熙第二个就是“慎”,康熙这个人在处理军 国大事的时候非常的谨慎,可以说慎之又慎,不是脑门一热一排板 就这么办了。比如说治河这件事,康熙早年在他宫廷的柱子上写了 三藩,河务,漕运三件大事。康熙亲自派侍卫逆黄河而上一直到黄 河源头星宿海往返行程两万里,绘制了黄河全图这是中国历史上第 一次,经过实际踏勘绘制成的黄河图,把黄河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了, 他任用了两个重要官员,一个叫靳辅,一个叫陈潢,他任用靳辅做 河道总督,靳辅每天给康熙上八个奏章,陈述自己对治河的意见。
治河当时发生了意见分歧,主要有两个问题,第一治了黄河以后就 多出了一些土地,靳辅的意见就是把这些土地屯田,收入的钱再续 继治河。多出的土地给当时的豪坤。第二黄河的河口部分水流入海 不畅,靳辅的意见是把河堤加高,让河水冲沙,泥河冲入海中,他 的对立一面,于成龙不同意,说要是把黄河入海中那里挖深,沙子 不就流下去了吗。康熙没有办法,开朝廷会议时,两人各抒已见, 都各说各的道理,但康熙还是不能决定,他没有支持一方,反对一 方的集思广益。下令在京的大臣,每人要写一个意见或者看法,上 奏于康熙,康熙看了各个方面的意见后就支持于成龙的意见,免去 了靳辅河道总督的职位。

真实的“千古一帝”康熙是怎样的!

真实的“千古一帝”康熙是怎样的!

真实的“千古一帝”康熙是怎样的!来源头条号:骠骑尉满清的康熙,历来奴才史家们对他的生平事功、历史地位都有很高的评价。

特别是“百家讲坛”的老包衣阎崇年更是对其大肆吹嘘!康熙本人也仿佛以理想的儒家帝王而自我标榜,然而最近的研究发现:真实情形却并非如此。

满清本是国外通古斯的野蛮种族,入关前尚处于奴隶社会的晚期,风俗野蛮并未开化。

康熙处于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当然不可能成为文明人。

比如满清的虏首们都有祭神吃生肉和跳萨满的习俗。

又如大家在电视剧里认识到的苏麻喇姑--就是一个92年不曾洗过澡的脏女人,苏麻喇姑活了九十二岁左右。

按照我们现在的观念来说,那就是不讲卫生,而且是一位女同志不讲卫生。

然后,康熙还和这样一个脏女人苟且。

其本人的生活习性,那就可想而知了!说到好色,所谓的“千古一帝”康熙也是不用说的。

他的后妃是满清虏酋中最多的一位,而且连洗衣局的宫女也不放过。

在满清时,整个满族的姑娘,都要满清虏酋先选过才能出嫁。

如此贪婪好色,可谓是旷绝古今!这位“千古一帝”康熙,便是这满清虏酋的色中饿鬼!《清代外史》中记载,康熙年间有位格格是他爷爷黄台吉的幼女,父亲顺治的妹妹,从辈分上讲算是康熙的姑母。

顺治遁入空门时,这位格格因为年幼,尚未出嫁。

康熙即位后,此女也一直留在宫中。

后来,有大臣请求为之遣嫁。

康熙听后,生气地说:“现在还谈什么嫁不嫁的,我早已纳为妃了。

”臣属们闻言大惊,说:“宫闱之类乃王化所基,伦常不能紊乱。

今公主于皇上乃是父亲一辈,皇上怎么能娶自己的同姓之姑为妃呢?”康熙颇不以为然的说:“未必。

所谓同姓不婚,指的是母与姊妹及自己所生之子女,若是姑母辈,既非我母,又非我女,也不是我同生的姊妹,就算纳之为妃,也没什么。

”大臣盟听后极为惶恐,力谏不可,但康熙却终究不听。

《清代外史》中说,康熙年间,名臣张廷玉的弟弟张某在京为官,张某的老婆姚氏,当时号称国色天香。

张廷玉嘛,就是帮着满虏编《明史》的那位狗奴才!不料,有一年太后祝寿,诏令汉官命妇、满人官命妇一同进宫叩祝。

康熙中国历史上的明君

康熙中国历史上的明君

康熙中国历史上的明君康熙:中国历史上的明君一、引言在中国历史上,康熙皇帝(1654年-1722年在位)被誉为一位杰出的君主,被称为明君。

康熙皇帝执政时期是清朝强盛的时期,他不仅扩大了国土,统一了中国,还实行了一系列有益于人民的政策。

本文将重点阐述康熙在中国历史上被誉为明君的原因。

二、康熙的治国理念康熙作为一位明君,他首先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治国理念。

他相信只有通过保持和谐的社会关系、恪守道德价值观和充分发挥人民智慧,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与稳定。

因此,康熙采取了多元的决策机制,鼓励各地方官员提供建议,并根据人民的需要制定政策。

三、加强国家统治康熙明君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加强国家统治。

他实行了一系列举措,以巩固清朝的统治地位。

首先,他对汉人进行了宽容和融合政策,允许汉族人进入政府和军队,以促进民族和睦。

其次,他对明朝的后裔实行宽恕政策,减少了统治中的分歧和不稳定因素。

此外,康熙还将满族传统与汉族文化相结合,以扩大统治的合法性和影响力。

四、促进经济繁荣作为一位明君,康熙十分重视国家的经济发展。

他实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并积极鼓励农业和商业的发展。

康熙改革了土地制度,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农田的产量。

他还建立了广泛的市场网络和商业机构,促进了商品的流通和贸易的发展。

这些措施极大地刺激了经济的繁荣,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五、关怀民生康熙明君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关怀民生。

他在位期间,出台了许多有利于人民的政策。

首先,他实施了减税政策,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其次,他推行了普及教育的政策,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让人民接受教育。

他还关注灾民的福祉,采取了积极的救灾措施,确保人民的安全和福祉。

六、保护文化遗产康熙明君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也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对文化艺术的发展极为重视,并鼓励文人墨客的活动。

他扶持了许多艺术家和学者,提供了许多机会让他们展示才华。

同时,他对历史文物进行了广泛的保护和修复,确保了历史和文化的延续。

七、康熙的影响康熙明君的治理理念和政策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历史趣谈:探秘千古一帝康熙的宽与仁 终出一代盛世!

历史趣谈:探秘千古一帝康熙的宽与仁 终出一代盛世!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探秘千古一帝康熙的宽与仁终出一代盛世!导语:康熙皇帝可谓千古一帝,名垂千古。

同时康熙活着的时候就很重视自己的名声,始终推行宽仁,在文献上面是有详细记载的。

比如他常说:“天下当康熙皇帝可谓千古一帝,名垂千古。

同时康熙活着的时候就很重视自己的名声,始终推行宽仁,在文献上面是有详细记载的。

比如他常说:“天下当以仁感,不可徒以威服。

”康熙三十年(1691年),他更是下诏阐述自己的治国理念,表示将“与中外臣民共适于宽大和平之治”。

意思就是说他要以宽仁的态度治理天下。

在康熙当政的61年里,他也确实做到了。

从父亲顺治手里接过江山之后,康熙想得最多的是如何将它一点不少地交到下一辈手里。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他下达这样一道圣旨:“今海宇承平日久,户口日繁,若按现在人丁加增钱粮,实有不可。

人丁虽增,地亩并未加广,应…永为定额,嗣后所生人丁,不必征收钱粮。

岂特有益于民,亦一盛事也。

”意思就是说:将当前的征税人数固定下来,以后再生人丁,免征银粮,这就是后人概括的“永不加赋”原则。

康熙认为作为君也得给做臣子的留面子,曾说:“朕于大臣官员务留颜面,若不然,则诸臣何能堪?”,意思就是说我要是不给大家留面子,大家多难堪啊。

比如他有时宴请大臣,为了避免大家的拘谨,并不亲自参加,还传旨让大家多喝点酒。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他甚至邀请大臣到中南海钓鱼,并嘱咐他们将所钓的鱼带回去,让家里人尝尝。

大臣李光第生病,康熙嘱咐他去泡温泉,还要注意少吃人参,不食生冷之物,多吃羊牛鸡鸭肉,以增加营养。

故因宽仁,终出盛世。

生活常识分享。

千古圣君康熙大帝

千古圣君康熙大帝

千古圣君康熙大帝绪论清圣主康熙帝,原名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他是顺治帝第三子,清军入关后的第二个皇帝。

他的出身与众不同:他身上有满洲,蒙古和汉人的三种血缘。

他8岁登基,在位61年,功劳极大。

康熙通七国语言,上知天文,下识地理,诗词歌赋不需多说,且其能算数学,又习武术,医学,工程技术,书法音律都有所研究,可谓神人!他智擒鳌拜,平定三藩,北灭葛尔丹,南收台湾岛,驱逐了沙皇势力,平息蒙藏地区动乱,加强了多名族国家的统一。

在经济建设上,发展农业,兴修水利,积极治理国家,六下江南,体察民情,体现了一代明君的风范。

其功绩之伟大,足可比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正可谓是千古一帝!康熙是中国历史上在位年数最长的皇帝,创下了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

那么,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处于封建社会的没落时代,康熙为什么能成为一代明君呢?从康熙身上我们又能发现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位帝王呢?他究竟做了哪些惊天动地的大事,让五千年的中国历史有一个圆满的结局,让世界人民都知道还有这么一个泱泱大国的存在?关键词:康熙平三藩收台湾乱起萧墙一、夺宫初政显神威康熙的童年异常悲惨,即位是因为皇父仙逝(实是出家为僧),在其十岁时,生母也病故了,小玄烨昼夜守灵,擗踊哀号,水浆不御,哭无停声,宫廷近侍,皇室近亲,耳闻目睹,无不感动,可见其何等种孝!然而,在不幸面前,玄烨没有怯馁、退缩、消沉、颓废;而是变不幸为有幸,勤奋学习,磨练意志,培养了自信、自立、自强、自励的精神,成为康熙帝成长中的宝贵动力。

后来机缘巧合,拜师于伍次友,论做文章诗词,畅谈国家大事。

康熙在他那学得很多东西,伍次友先生也可谓是康熙的忘年交,深得康熙信赖和喜欢。

伍先生曾为康熙订过这样的治国方针:先除鳌拜,再平三藩,南收台湾,后定北疆!果然,这位年少的君主在其祖母的帮助与支持下很快就把日益跋扈的鳌拜扳倒了,康熙念其曾经劳苦功高,并未处以死刑,而是终身监禁,并且只惩治鳌拜死党,没有扩大化。

康乾盛世的开创者——康熙_课件1

康乾盛世的开创者——康熙_课件1

1.读图:
请回答: 《尼布楚条约》规定的中国领土边界是什么?有何意义?
答案 边界:以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及外兴安岭至海为 界,岭、河以南属于中国。 意义:从法律和国际条约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都 是中国的领土,为边境人民嬴得了一个长期相对安宁的环境。
评价康熙帝
【角度】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评价康熙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提示 (1)综观康熙的一生,他平定叛乱,抵御外敌,统一 台湾,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同时高度重视发展国内 社会经济。他派人治理黄河水患,并六次南巡,视察河工; 改革赋制,减免赋税,厉行节俭;重视文教,进用文士, 并组织编写具有很大影响的《康熙字典》。康熙一生,文 治武功,臻于极至,开启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最后一个繁盛 时代——康乾盛世。
【自我测评】 结合康熙在平叛乱、御外敌、定边疆等方面的主要事例, 谈谈你对他的评价。 答案提示 平叛乱主要是指康熙二十年(1681)平定三藩叛 乱,统一西南各省;御外敌主要是指康熙二十八年(1689), 经过雅克萨战争后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东 部边界;定边疆主要是指康熙二十二年(1683)降服郑克塽, 统一台湾地区,并驻兵屯守,以防西方殖民者侵略;二十 九至三十六年(1690~1697),三败噶尔丹,统一漠北地区;
4.长城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到康熙时有什么变化? 答案提示 课文中引述的康熙的话,说明随着历史的变迁, 长城功能发生了变化。实际上,长城作为防御性工程,它 的作用与新建王朝的稳固与否、对边疆少数民族的政策等 息息相关。 清军入关是吴三桂守军没有抵抗主动放进来的,而此前满 族多年用兵攻打都没有成功,可见冷兵器时代,长城确实 有抵御外敌入侵的作用。 康熙时期长城失去了防御外敌入侵的功能。长城主要是防 御来自北方的草原民族的进攻,而清朝本身就是北方的满 族建立,蒙古族又通过和亲、盟旗制度等和清朝统治者有 密切联系,长城修不修已没有必要。

历史趣谈:历史上康熙真的是因为一场病而坐上皇位吗?

历史趣谈:历史上康熙真的是因为一场病而坐上皇位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历史上康熙真的是因为一场病而坐上皇位吗?
导语:康熙被誉为“千古一帝”,他八岁登基,登基之时顺治驾崩,10岁丧母,后来他自言:幼年在“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

康熙八年也就是他登基
康熙被誉为“千古一帝”,他八岁登基,登基之时顺治驾崩,10岁丧母,后来他自言:幼年在“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

康熙八年也就是他登基的第八年擒鳌拜,稳定了朝局,孝庄开始让康熙执政。

康熙十二年下令“削藩”之后发布大量军中改革,任用汉人名将与书生与康熙十五年打败吴三桂。

康熙二十二年收复台湾,康熙二十四年平外患,签订《中俄尼布楚约》
康熙在位六十一年,在位广实德政,造就了“康乾盛世”这位千古一帝怎样登上皇位的呢?
清朝入关后,顺治在位后民间自然灾害频繁,当时的人科学意思不强,认为天降灾祸与天子不行德政,德行浅薄有关,顺治帝心中也深信不疑与自己有关,于是萌生退位的想法。

清朝当时正在流行天花这种疾病,这种疾病在当时无可救药,闹得朝野上下人心惶惶。

野史中说:顺治帝最爱的董鄂妃正染上这种疾病,后来药石无效去世。

顺治帝接受不了这个打击,因为思念爱妃而渐渐不理朝政,开始接受佛学的影响,后来一个和尚和顺治帝说:”你与我佛有缘“就这样这个想法便生出了芽,让顺治帝出家为僧,常伴听灯古佛。

言归正传,那康熙是如何坐上皇位的呢?
官方历史有言:顺治身染天花,身体日渐憔悴正在考虑皇位的继承生活常识分享。

(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政治家成长故事_千古一帝康熙

(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政治家成长故事_千古一帝康熙

顺治十一年(1654)三月十八日,爱新觉罗·玄烨生于紫禁城内景仁宫。

他的父亲顺治帝,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少年天子。

他的母亲佟氏是顺治皇帝的庶妃。

顺治帝为缓和民族矛盾,改变在蒙古贵族中选妃的旧俗,开始在汉军中选妃后,佟氏被选入宫。

但由于顺治帝独宠妃子董鄂氏,佟氏备受冷落。

由此及彼,顺治帝也少与玄烨相处。

也就是说,康熙并不是一个很受宠爱的皇子。

但是历史总是让人感到庆幸,玄烨的祖母孝庄皇太后对玄烨格外的疼爱,一心想将他培养成未来的君主。

她派顺治的乳母朴氏为保姆,照顾玄烨起居;派自己的侍女苏麻喇姑,教玄烨读书写字。

她还经常亲自对玄烨进行教诲,从各方面培养他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情操。

更值得庆幸的是,康熙的保姆和侍女都做的非常的不错,应该说是非常的称职。

尽管孝庄皇太后对玄烨用心良苦,但顺治却一心要让宠妃董鄂氏所生之子做太子。

谁曾想董鄂氏所生之子出生后3个月便因出天花夭折了。

从此改变了顺治对玄烨的态度。

其实玄烨也出了天花,但他并没有在天花中死去,因祸得福,他成了下一代天子的最佳人选。

康熙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了非凡的天子意识。

一天,6岁的玄烨和7岁的皇兄福全、3岁的皇弟常宁一起去向父皇请安。

看着三位满脸稚气的皇子,22岁的顺治十分高兴,向儿子们发问道:“你们长大以后,各自有何志向?”常宁太小,不能回答,只是胆怯地望着父皇。

少年老成的福全首先说:“我愿做一个贤士。

”接着,玄烨则高声说:“效法父皇,励精图治。

” 6岁幼童竟有此举,折射出培养者十分明确的施教方针。

顺治非常清楚这是太后的心意,从此便有了由玄烨继位的想法。

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顺治帝因痘疹去世。

由于孝庄皇后的极力坚持,顺治帝便在弥留之际遗诏令玄烨继位,并命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大臣辅政。

年仅8岁的玄烨在孝庄皇太后的亲自主持下,正式登基坐殿,并改次年为康熙元年。

历史从此翻开崭新的一页。

幼年登基的康熙,虽经从小就经祖母悉心培养,但担负国家的重任还为时过早。

千古一帝--爱新觉罗 玄烨

千古一帝--爱新觉罗  玄烨

清 圣 祖
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 玄烨(穆麟德:Hiowan Yei,蒙古人称为恩赫阿木古朗汗 , 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生于北京景仁宫,即康熙帝,清朝第四位 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康,安宁;熙,兴盛--取万 民康宁、天下熙盛的意思。蒙古人称为恩赫阿木古朗汗(Enkh Amgahan)或 阿木古朗汗(蒙语“平和宁静”之意,为汉语“康熙”的意译)。他8岁登基, 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是中国统一的多 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谥 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是清朝唯一有圣字 号庙宇的皇帝。 早期经历: 玄烨是顺治帝福临的第三子,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时为庶妃,顺治帝生前没 有册立太子。顺治十八年,顺治帝接受汤若望的建议,因玄烨出过天花具有 免疫力而把他选为继承人,以遗诏的形式册立玄烨为皇太子。顺治十八年正 月玄烨即位时只有6岁(虚岁八岁),次年正月(1662年2月)改元康熙。遗诏 同时指派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大臣辅政。 玄烨8岁丧父(存疑),10岁丧母。母亲重病时,玄烨“朝夕虔侍,亲尝汤药, 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病故后,玄烨昼夜守灵,水米不进,哀哭不停。 康熙后来回忆说,幼年在“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1]
圣祖功绩图
政治
康熙亲政不久后,便宣布停止圈地,放宽垦荒地的免税年限。他还着手整顿吏治,恢复了 京察、大计等考核制度。为了防止被臣下蒙蔽欺骗,康熙还亲自出京巡视,了解民情吏治。 其中最著名的是六次南巡,此外还有三次东巡、一次西巡,以及数百次巡查京畿和蒙古, 此举极大的促进了康熙对民情的了解,他还亲自巡视黄河河道,督察河工,并下令整修永 定河河道。[11] 康熙晚年倦勤,导致官吏贪污,吏治败坏。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御史参劾户部堂官 希福纳等侵贪户部内仓银六十四万余两,牵连的官吏多达一百一十二人。康熙说“朕反复 思之,终夜不寐,若将伊等审问,获罪之人甚多矣”[12] 。最后只把希福纳革职,其余官吏 则勒限赔款。

康熙帝的统治思想与治国策略

康熙帝的统治思想与治国策略

康熙帝的统治思想与治国策略康熙帝,是清朝开国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之一。

他统治期间,深入思考和实践治国之道,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统治思想和治国策略。

本文将从康熙帝的统治思想和治国策略两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康熙帝的统治思想1. 仁政思想康熙帝提倡仁政,他认为君主应该以仁义为本,以百姓利益为出发点,推行一系列有利于人民的政策。

他注重察言观色,亲自了解民生疾苦,努力解决社会问题,使国家和百姓都能够得到发展和进步。

2. 和平思想康熙帝主张和平统治,他推崇“以文治国”,通过引进西方文化和知识,促进国内外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他以文人为重要依托,注重培养人才,推行开明的文化政策,使得国家在经济、科技和文化等方面得到快速发展。

3. 国家利益至上思想康熙帝设立六部,建立起相对独立的官僚体系,从而实现了对各地的有效管理和控制。

他重视国家利益,以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为首要目标,努力达到国家的繁荣和富强。

二、康熙帝的治国策略1. 深化改革康熙帝深入体察国家的实际情况,将改革作为治国的核心策略。

他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包括农田水利、税赋制度、地方官制等方面的改革,促进了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 重视军事康熙帝十分重视军队建设,他加强了军队的训练和装备,提高了军队的素质和战斗力。

他倡导“攘外必先安内”,通过稳定国内局势,消除内外部不稳定因素,确保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3. 治理边疆康熙帝在治理边疆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他实行分地承包制,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鼓励移民开发边疆,增强了边疆地区的人口和经济实力;同时,他还推行了汉化政策,促进了边疆地区的文化融合。

4. 重视教育康熙帝十分注重教育事业的发展。

他实施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政策,建立了师范学校、书院等教育机构,培养了大批的人才。

他还亲自参与教育活动,撰写了许多教育著作,对于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康熙帝的统治思想和治国策略对于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千古一帝康熙犯下的三个历史大错、最后一个让中国落后至少一百年!

千古一帝康熙犯下的三个历史大错、最后一个让中国落后至少一百年!

千古一帝康熙犯下的三个历史大错、最后一个让中国落后至少一百年!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清圣祖康熙是被浓墨重彩刻画和书写的一位封建帝王。

他八岁继承满清大统,16岁便开始掌舵大清王朝,以61年的时间刷新了中国帝王任期的记录。

从力挫鳌拜到平定三藩;从收复台湾到征战葛尔丹,任何一项举措都是康熙帝治世之功、理国之才的体现,也正是这些举措让后世人对这个离我们很近的封建仁君敬仰万分。

那么这个被后世人称为千古一帝的清圣祖康熙除了这些卓勋的历史之功外,还留给历史了哪些过错呢?一点悦读认为有以下几个。

大兴文字狱文字狱作为古代封建统治者统治民众思想、统治社会文化的一项措施,在历朝历代中都有存在,但是这套制度到清朝时期达到了顶峰,尤其是在顺康雍乾时期。

可以说清朝文字狱已经对社会、对广大汉族知识分子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和剃发易服一样,清朝大兴文字狱也是为了能更好的对思想文化更进步的汉族人加以控制。

虽然到康熙一代,对汉人的态度有所改变,但是满汉之分仍然存在。

据史料记载,在康熙一朝就兴起过十几起文字狱,其中最为人们熟悉的就有《南山集》案、朱方旦案等,前前后后受文字狱牵连而被治罪的人多不可数。

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我们都知道《尼布楚条约》是康熙主宰的满清政府和沙皇俄国在1689年间签订的第一个条约,虽然康熙签订该条约时考虑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并且在该条约签订以后,中俄东部边境稳定有序,在短时期内有利于这一地区的发展。

但是从本质上来看,清政府在签订这一条约的时候做了很大程度的让步,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一个条约就把贝加尔湖以东,尼布楚一带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拱手让给了沙俄。

从这个角度来说的话,《尼布楚条约》是在康熙手中产生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不容置否这是康熙犯下的历史之过。

内迁禁海要说过错,颁布禁海令算得上是康熙手中为数不多的过错之一,同时也是他犯的最严重的错误,甚至我们可以用罪孽来形容一代明君康熙实施的这项国家政策。

明朝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也在实施禁海政策,但是明朝的海禁政策实施的比较柔和,他们只是对海上贸易和居民出海加以限制,并没有实施大规模的内迁。

对康熙的评价论文1500字《康熙—千古一帝》

对康熙的评价论文1500字《康熙—千古一帝》

康乾盛世明君之——康熙康熙,中国历史上在位年数最长的皇帝,在位61年,一生励精图治治理国家,创下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

他在位期间,使国力昌盛,使中国一度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康熙8岁登基,在位61年,功劳极大。

生平主要事迹有:①平定三藩②收复台湾③驱逐沙俄势力。

在经济上,他六下江南,体察民情,发展农业,积极治理国家,体现了一代明君的风范。

在学术上,康熙还积极倡导学习西方自然科学,严格教导皇子们诵书背经,并且让他们努力练习骑马拉弓等武艺。

康熙在治理国家上的丰功伟绩,足以让他承受得起“千古一帝”这个光荣的称号。

接下来,就让我们根据康熙的事迹对他进行具体评说。

一、康熙是一个机智、勇敢、果断的帝王康熙在他十六岁时便除掉了鳌拜。

鳌拜满清第一勇士,当年曾为清军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在顺治帝逝世后被任命为四大辅政大臣之一。

但他后来日益猖獗,目无天子,少年康熙面对这样一个极具重量级的人物,他心中并没有表现出害怕,反而坚定了他除鳌拜的决心,鳌拜一日不除,就会给国家和朝廷带来危害。

考虑到鳌拜位高权重,势力众多,他首先想尽办法削除他身边的势力,直到他势力单薄。

此外,康熙又训练了一队青年相扑手,最后在朝廷上将其抓捕。

可是,康熙并没有将其立即杀死,鉴于鳌拜劳苦功高,并未处以死刑,只是将其终身监禁,并且只惩治鳌拜同党,并没有扩大范围。

康熙小小年纪凭着自己的智慧,便能做出这种惊天大事,不得不让无数英雄为之折服。

在除鳌拜的过程中,康熙表现得勇敢、果断、沉着机智,对整个事件出其不意,干净利落,部署周密,使鳌拜毫无防备,一举清楚鳌拜及其同党。

康熙对整个事件的处理,表现出一个满腹经纶的谋略家,一位博大胸怀、具有高明手段、仁爱态度的明君的风范。

二、康熙是一位坚定、镇定、淡定的帝王智擒鳌拜之后,康熙做的第二件大事就是削平三藩。

三藩藩王势力过大,且割据一方,不受朝廷管制,挥霍无度,康熙认为天下的大权应该统一。

“千古一帝”康熙的三大罪状

“千古一帝”康熙的三大罪状

[键入文字]
“千古一帝”康熙的三大罪状
康熙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期间为国家做出了很多巨大的贡献,例如平定三藩,平定准格尔,击退沙俄,收复台湾。

但是有些政策对后世留下了消极影响,下面就来历数一下这位康熙爷的罪状。

清朝是以少数民族统治中国,汉族人口占到了95%以上,满族人口不足2%,是明君都应该知道,只有采取宽柔的民族,重用汉人,不断的促进民族的融合才能长治久安,国富民强,然而康熙一朝在处理满汉问题上出现了三大错误,严重的激化了满汉之间的民族矛盾:
(1)禁止满汉通婚,导致满汉民族之间无法融合;
(2)禁示汉人进入关外
清朝把关外地区称为满族人的龙兴之地,康熙七年推行封禁政策,以致造成东北地区大量的无人区。

致使关外地广人稀,防务空虚,良田荒废,经济停止不前,结果19 世纪中叶,沙俄不废吹灰之力就占领了防务空虚的海参威以北上百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3)维护满族人的种种特权
满清一朝,满人是绝对的一等公民,汉人是不折不扣的二等公民,吃皇粮者满人占了大半,满人贵族的子孙往往不学无术,沦为纨绔子弟。

满人的整体素质也大为下降,大多数的政务和军事活动最后还是要依赖汉人,譬如康熙平三藩、雍正征青海,最后都是依靠汉人才得以成功。

tips:感谢大家的阅读,本文由我司收集整编。

仅供参阅!
1。

康熙皇帝为什么被称为千古一帝

康熙皇帝为什么被称为千古一帝

康熙皇帝为什么被称为千古一帝康熙皇帝在位时间六十一年,是历史上皇帝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个。

一生武功杰出,文治也很善长。

在其执政期间,国土面积达到中国最大的时期,所以称他为千古一帝。

一、康熙年青时宏图大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1、平内乱,安人心。

十六岁铲除鳌拜,二十岁平定三藩,兴修水利。

2、抗外侮,求一统。

收复台湾,抵抗沙皇侵略,西征蒙古,扩大了清朝的版图,国土面积达1000多万平方公里,成为中华民族有史以来土地面积最大的时期。

3、少年老成,学有多长,会好几门外语,是一个聪慧的君主。

二、康熙既有无情的铁腕,又有侠骨柔情的心肠康熙对于大清江山的长治久安,是十分重视的,如果有谁影响到江山一统的时候,他是绝不留情的。

无论是外国的侵略还是内部的生变,他都会毫不留情地给予铲除和斗争。

但康熙又不是冷酷无情的铁石心肠,有很多时候他都表现出柔情一面。

1、既注重人才使用,更关心老百姓的生活。

康熙在位期间,用了不少的人才。

但他更关心百姓的生活,兴修了不少水利,为治理黄河,派人沿黄河溯源而上,找到黄河源头,并绘成图纸,形成了中国第一张有关黄河水情最完整的资料。

为鼓励增长人口,规定对新生的人口不纳入交税范围之内,极大地调动人老百姓生儿育女的积极性,人口由康熙初年到末年增长一倍多。

在古代农耕时代,人口即是生产力,一个家庭人口多劳动力就多,就能丰衣足食,中国现在13亿多人口,与当时康熙皇帝提倡生育是密不可分的。

2、尽量不杀人。

康熙在平定各方势力后,转而改为柔性管理,尤其后期执政,对大臣从来没有动过杀人念头,最严厉的处罚就是摘除官帽回家休息。

在九子夺嫡大戏中,尽管阿哥们闹得很凶,有的令他极度失望,但他也没有象雍正那样大开杀戒,而是以关进宗人府反省。

晚年在追缴国库亏空时,对一些早年有功于自己的身边人,还拿出自己和银子给大臣还债。

三、康熙对汉文化领悟较深,并把汉文化列为治国之基1、康熙深通多种文化。

他父亲是满人,祖父是蒙古人,母亲是汉人,他一身集三个民族的文化,所以康熙既能文,又能武。

爱新觉罗·玄烨

爱新觉罗·玄烨

爱新觉罗·玄烨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722年12月20日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清圣祖仁皇帝,年号康熙,即康熙帝。

出生于北京紫禁城景仁宫。

康熙帝是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

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少年时就挫败了权臣鳌拜,成年后先后平定三藩、收复郑氏台湾、亲征噶尔丹、驱逐沙俄侵略军保卫雅克萨,以尼布楚条约确保清王朝在黑龙江流域的领土控制,创立“多伦会盟”取代战争,联络蒙古各部,蒙古人称为恩赫阿木古朗汗或阿木古朗汗(蒙语“平和宁静”之意,为汉语“康熙”的意译)。

康熙帝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雍乾盛世的局面,被后世学者尊为“千古一帝”。

庙号圣祖,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葬于景陵。

《瀚海》四月天山路,今朝潮海行。

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

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

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

王若水点评:这首诗写在康熙皇帝平定噶尔丹叛乱而亲征之时。

诗的大意是:清圣祖康熙35年(1696年)四月,大清的士兵踏上了通往天山的道路,向着瀚海大漠进军。

绝域边塞唯有堆积的黄沙流动,落日的光辉照耀着连绵的兵营。

出兵作战是因为声讨罪人,大军驰骋沙漠是为了长久的和平。

为了保卫国家,皇帝也要敢与士兵同甘共苦,亲征戍敌。

康熙的一生中,经历过许多的战争:平定三藩、收复台湾、亲征噶尔丹、驱逐沙俄侵略军。

其中平定准噶尔的战争是最使他牵肠挂肚的。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为统一西北地区与准噶尔贵族进行了多次战争,平定准噶尔的战争,起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迄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迭经三朝,历时68年,终弭叛乱,取得了完全胜利。

大清王朝为什么要用兵平定准噶尔呢?我们先看看蒙古和西域(新疆)的历史吧。

约在公元7世纪前,蒙古族先民居住在额尔古纳河一带,后来逐渐西迁散布在今鄂嫩河(斡难河)、克鲁伦河、土拉河等三河的上游和肯特山以东一带,并分衍出乞颜、札答兰、泰赤乌等部落。

康熙原名是什么_康熙简介

康熙原名是什么_康熙简介

康熙原名是什么_康熙简介康熙本来的名字叫做爱新觉罗玄烨,清朝的第四位皇帝,也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位皇帝。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康熙原名是什么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康熙简介康熙帝名为爱新觉罗·玄烨,清朝的第四位皇帝,也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位皇帝。

康熙是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的三子,生母为佟佳氏,1654年5月4日出生于北京紫禁城景仁宫。

顺治帝因染上天花不治而亡,临死前将出过天花具有免疫力的玄烨以遗诏的形式立为皇太子,并令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人辅政。

顺治死后,玄烨继位,是为康熙帝,年仅六岁。

玄烨年幼失去父母,母亲病重时衣不解带地照顾,死后更是昼夜守灵,痛哭不止,可见其孝心。

公元1667年,索尼病逝,十四岁的玄烨开始亲政,但朝中的实权并不在他的掌控之中,而是落到了权臣鳌拜的手中。

于是玄烨设计诛杀了鳌拜及其党羽,夺回了朝政大权。

玄烨正式亲政后,平定了三藩,统一台湾,驱逐沙俄,大破准噶尔,为清朝的兴盛奠定了结实的基础,开创了康乾盛世的大局面。

公元1675年,玄烨将二阿哥胤礽立为皇太子,但太子骄纵蛮横又结党营私,引起了玄烨的极度不满,于是公元1703年宣布废黜太子。

此后众多阿哥对皇位有了觊觎,玄烨先后关押了大阿哥胤褆与八阿哥胤祀,后又将八阿哥释放。

公元1709年,玄烨恢复了胤礽的太子之位,1712年,胤礽又再次被废,此后形成了以胤禛为首的四爷党和以胤祀为首的八爷党两大势力争持不下。

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九子夺嫡。

公元1722年,玄烨在北京畅春园清溪书屋驾崩,时年六十九岁,在位六十一年零十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玄烨死之前留下遗诏立四子胤禛为帝,所以九子夺嫡最后的胜利者是四阿哥胤禛,也就是著名的雍正皇帝。

康熙的主要功绩康熙在位长达61年,他也作出了很多的政绩,众多的功绩可以概括为以下的几点:1.康熙执政期间改革了户籍,因为他觉得已经有了很多赋税,就让户籍和赋税完全脱离,这样的举措成了历史上的一大转折。

康熙的庙号

康熙的庙号

康熙的庙号
康熙皇帝的庙号是圣祖。

康熙皇帝,即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1661年-1722年在位),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

年号康熙。

蒙古人称他为恩赫阿木古朗汗或阿木古朗汗(蒙语“平和宁静”之意,为汉语“康熙”的意译)。

西藏方面尊称为“文殊皇帝”。

顺治帝第三子,母亲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康熙帝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有学者尊之为“千古一帝”,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农历十一月十三日崩于畅春园,终年68岁。

庙号圣祖,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葬于景陵。

传位于第四子胤禛。

扩展资料
庙号:
庙号是东亚地区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

隋以前,并不是所有君王都有庙号,一般君王死后会建筑专属的家庙祭祀,但在几代之后就必须毁去原庙,而于太庙合并祭祀。

合于太庙祭祀称之为“祧”,“祧”这件事情有实际上的作用。

如果每个君王的庙都留下,数代之后为数众多的家庙会有祭祀上的困难。

而对国家有大功、值得子孙永世祭祀的先王,就会特别追上庙号,以示永远立庙祭祀之意。

另外,由于后世皇帝谥号字数膨胀,且几乎只要是后人接位的皇帝子孙都会给父祖上美谥,故谥号实际上无法显示皇帝评价,庙号反而取代了谥号起到盖棺定论的功用。

有的君主死后,会有多个庙号,庙号并不唯一,这是追尊、改谥等原因造成的。

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太祖、高祖、世祖、圣祖、太宗、高宗、显宗、肃宗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古一帝——康熙
康熙帝是清朝第四代皇帝,顺治之子,雍正之父。

他在位期间,曾经先后智擒权臣,平定三藩,收复台湾,打败帝俄;妥服蒙古,安定西藏,武功极盛一时,前朝无人能比。

他重视个人修养,好学习武,敬孝仁爱,克己修身。

他又能重视学术,弘扬文化,编纂图书,奖励学者,在文治上的成绩也很高。

他是历史上难得的皇帝,在文治和武功方面都有建树可言。

平定三藩
三藩是清朝的三个藩王,原为明降汉官,分别为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茂(仲明之子)。

吴三桂等在帮助清朝平定天下时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在封藩之后,却权势日张,拥兵自重,耗银巨大。

以顺治十七年为例,国家正赋收入2566万余两。

而云南一省就要耗银900多万两,所以说:“天下财赋,半耗于三藩。

”①到康熙朝时,三藩危害十分明显,所以康熙帝亲政后,首先考虑了解决三藩问题。

康熙十二年三月,尚可喜因家中矛盾,上书求回乡养老,将爵位交给其子之信承袭,康熙帝认为时机已到,顺水推舟,加以批准。

吴三桂和耿精忠(仲明孙、继茂子)也上书提出同样的请求,试探朝廷意向。

吴三桂和耿精忠的疏请引起朝廷争论,朝会上“云可撤者甚少,云不可撤者甚多”。

但年仅20岁的玄烨面临变局十分坚定,决议撤藩。

同年吴三桂杀死巡抚,起兵反叛,十二省迅速沦陷,但此时的康熙帝身处危局,十分镇定,不慌不忙地开始调兵遣将,下诏停撤耿尚两藩,孤立了吴三桂。

他重用汉军,主攻湖南,进取四川,终占云南,从而平定三藩之乱。

这次平定三藩,康熙帝所仅20岁,这突出了他个人的政治素质以及临危决断,统筹兼顾的能力,也为清政府铲除了一个沉重的“历史包袱”。

编纂图书
康熙帝喜欢写诗,现存诗1147首,更欣赏唐诗,喜读唐太宗和欧阳修的作
品。

他在《讲筵绪论》中说:“诗以吟咏性灵,唐太宗诸篇,未有不以天下黎民为念者,欧阳修《憎苍蝇赋》题虽小,喻谗人乱国,意极深长,每喜读之。

”②所以,康熙帝想编一部全唐诗。

康熙四十四年三月,康熙帝谕旨苏州织造曹寅刊刻《全唐诗》,曹寅—内务府满州正白旗包衣,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祖父,曹寅母亲孙氏为康熙幼年保姆,与康熙帝朝夕相处,关系特殊,这也是曹寅备受宠爱的原因。

编纂过程中取内府全唐诗集,又旁采残碑断碣,稗史杂书之所载,广为汇集,补苴所遗,到康熙四十五年十月全书告竣。

《全唐诗》凡得诗48900余首,作者2200余人③。

全书900卷,收诗较全,排版有序,做了补正,查找方便。

“雕镂甚精,胜于宋版”获康熙帝“刻得书甚好”之赞誉,被视为精品。

正因如此,它才具有了文学,历史,文献和版本价值。

虽然康熙帝晚年一些措施不利于国家发展,但他毕竟还是一位难得的皇帝,他统治时,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国力增强,开创了“康乾盛世”。

难怪清廷的西洋传教士们赞誉他是“人间无与伦比的帝王”。

参考文献:
(1)《圣武记》卷二
(2)《康熙政要》卷十七
(3)《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九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