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主疏泄论文情志疾病论文
肝主疏泄调畅情志的发病机制探究
本, 以气为用, 情志异常对机体 的影 响, 主要 表现为干扰正 常的气血运行 。中医所述情志异常属 于病理性心理 应 激反应 的范畴 , 肝 主疏 泄可调节心理应激反应, 因此 心理应激反应也成为研究肝主疏 泄、 调畅情志功能的 中 枢神 经生物 学机制的一个很好的切入 点。 现结合肝 主疏 泄调畅情志 的中医理论和现 代医学神 经 一内分泌 一免 疫调节和心理应激理论 , 对肝主疏泄调畅情志的发病机制进行探讨 。
me c ha n i s ms o fba s e d t he o y r o ft r ad i t i on a l Ch i ne s e Me d i c i n e a nd mo de r n me di c i ne ne r v e- - e nd o c r i n e- - i mmu ne r e g u- -
s i o n wh i c h s u g g e s t s t h a t t h e y h a v e t h e v i t a l l y c l o s e d r e l a t i o n. E mo t i o n s , o ig r i n a t e f r o m b l o o d , i f mc t i o n we l l wi h t q i mo v e me n t . An d a b n o r ma l e mo t i o n s ma i n l y a f e c t q i mo v e me n t a n d b l o o d c i r c u l a t i o n . Emo t i o n a l d i s t u r b a n c e i n TCM t h e o r y s e r v e s a s p a r t o f p a t h o l o g i c a l me n t a l s t r e s s t h e o r y , wh i c h i n d i c a t e s he t r e l a t i o n b e t we e n l i v e r g o v e r n i n g c o n v e y a n c e a n d d i s p e r s i o n a n d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 s re t s s r e ul g a t i o n. By a p p l y i n g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 s re t s s t o t h e s t u d y o n t h e c e n r t a l n e u r o b i o l o g i c a l me c h a n i s m o f l i v e r g o v e mi n g c o n v e y a n c e nd a d i s p e r s i o n , he t p a p e r a i ms a t e x p l o i r n g he t
论中医之肝主疏泄
论中医之肝主疏泄论中医之肝主疏泄疏泄含义,早见于《黄帝内经》,如《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篇》说:“木曰敷和……木曰发……敷和之纪,木德周行,阳舒阴布,五化宣平。
”因肝属木,木旺于春,喜条达,具有生发条达之性,木能达土,其气生发,能使脾土制化而调达。
此为肝主疏泄的理论依据。
朱丹溪《格致余论》提出:“司疏泄者肝也。
”之理论,一直被后世所沿用,且在临床实践中有所发展。
肝主疏泄,是肝的重要的生理功能之一,它具有疏通、条达人体气机,促进升降出入运动之作用。
本节扼要地探析肝主疏泄之生理作用及病理变化。
肝主疏泄之疏利胆气疏利胆气:肝胆眦邻,胆附于肝,经脉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关系,在生理上互相协作,同主疏泄,因此,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可促进胆的疏利功能活跃,以达到下列两个方面的作用:(1)疏利胆气,以主决断:肝主谋虑,胆主决断肝胆协同为用。
所谓胆主决断含义有二:一指精神意志方面的判断能力,其功能正常,可防御大恐卒惊之突然刺激。
二指勇于怯的功能作用,即《黄帝内经》所谓:“肝胆互济,勇敢乃成。
”临证对因肝胆气盛火旺而致之急躁愤怒,或因肝胆虚弱而致之惊恐虚怯、失眠多梦的神志异常变化,必须从肝胆论治。
(2)疏泄胆汁,以助运化:胆囊贮存精汁,是来自肝的疏泄,元代戴起宗《脉诀刊误》说:“胆之精气,则因肝之余气溢入于胆。
“因此肝气充盛,才能正常泌出胆汁。
肝气虚衰,则胆汁必泄出不足。
胆汁之有助于脾土运化作用,唐容川于《中西汇通医经精义》中说过:“西医谓肝生胆汁,入胃化谷,即《黄帝内经》木能疏土之义。
”若肝胆失于疏泄,必然导致胆汁之生成、贮存与排泄之功能发生障碍,而出现胸肋胀痛,口苦或呕吐苦水,不思饮食,腹胀,便结,以及胆汁溢出,而致溺黄、面目及全身发黄之病证。
治法则应用疏肝利胆法主疏泄之协调情志协调情志:人的精神情志活动是多方面的。
肝具有协调精神情志之作用。
如《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篇》谓:“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从肝主疏泄论其对脏腑功能的调节-陈利平
7第18卷 第4期 2016 年 4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8 No. 4 Apr .,2016从肝主疏泄论其对脏腑功能的调节陈利平,林明雄,臧倩(解放军总医院,北京 100853)摘 要:中医学以脏腑为中心,通过经络的联系,将人体构成有机整体。
中医认为肝脏有两大生理功能:主藏血、主疏泄;肝主疏泄是中医藏象理论中对于肝的疏通、畅达、宣泄功能的描述,这最早见于黄帝内经。
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调畅全身气机,推动机体的气、血和津液在人体正常运行的作用。
肝作为主疏泄、调畅人体气机的脏器,在五脏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肝通过对气机的疏导、畅达与调节作用来调畅血液运行,进而影响情志的变化,促进胆汁的分泌,维持脾胃的升降功能,助三焦疏利水道、调畅月经等,来发挥诸多的作用。
该文试从肝主疏泄的角度,来论述肝对其他脏腑功能的调节作用。
关键词:肝藏血;肝主疏泄;生理功能;调节中图分类号:R25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16) 04- 0007- 03收稿日期:2015-10-01基金项目:军队十二五后勤科研计划项目(CWS12J129);海南省医学科研课题(YX130A106);解放军总医院百病秘诀项目(MJ201455)作者简介:陈利平(1964-),男,湖北仙桃人,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中医治疗心、脑血管系统疾病。
Analysis of Liver Governing Smooth Flow of Qi and Regulating Organs ActivitiesCHEN Liping,LIN Mingxiong,ZANG Qian (PLA General Hospital,Beijing 100853,China)Abstract:TCM zang-fu organs as the center,through the meridians of the contact,will form a unified organic whole human body. The liver has two physiological functions:the storing blood and governing the smooth flow of qi. The theory of “liver governing the smooth flow of qi”first found in Internal Canon was an essential concept in Zangxiang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t highly summarized the 两组比较,各访视点除治疗前外,均P <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运用中医“肝主疏泄”理论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护理
3 讨 论
通 过 调 查得 出慢 性 乙 型 肝 炎 患 者存 在 不 同特 征 及 程
度 的 虑恐惧是心理紧张和不愉快 的期待心理 ,这种消极 的情 绪 ,来 自于本 身疾病久治不愈的心理体验 ,是一种预感
肝气 郁结 型患者 慢性
3 例 ,3 例 患者有 焦 虑与恐 惧 易怒心 理 ,占 8.%:肝 阳 亢型患 者 3 例 ,其 中 2 患者 有 自卑消 极悲观 敏 感心理 , 占 7 . 7 l 38 3 5例 56 %。结论
乙型 肝炎 患者存 在 明显情 志 改变 ,并与 中医辨 证分 型具 有相关 性 ,在治 疗 时不可 忽视 情志疗 法 。 关键 词:肝 主疏 泄 :慢性肝 炎 ;心理 护理 ; 中医心 理学
到威胁性刺激而无法应对 的痛苦反应 。多数表现为过于 烦躁不安 ,情绪不稳定 ,遇事 易激动 ,急切盼望亲友 、
同事探望 ,精神紧张 。② 自卑消极悲观敏感心理 ,绝大
现 ,运用 “ 肝主疏泄 ”理论 阐述肝 炎患者情绪异 常的规
律性 ,为不 同类型患者针对性心理干预护理治疗提供依
据。
践也 证实 从 中医肝 的角度 来 治理西 医学确 诊 的肝脏疾 病也能取 得很好 的疗效 【。疏泄功 能正常则气机 调畅 , 2 】
气 血调 和 。若肝 在疏 泄功 能 失常则 可表现 为如 下两方
进 行辨 证分型,分为肝 气郁结及肝 阳上 亢两型。同时在 院期间的仔细观 察,真 诚与患者语 言交流 ,倾 听患者与 他人 的谈话 ,综合 患者对周 围环境有关 的人 、事及家属 的反应 ,了解各型患者 的心理活动 ,分类 、归纳 、总结 出不 同证型患者不 同心理特点 。
理 , 占 总 比重 的 7 .%。 56
肝主疏泄论文情志疾病论文
肝主疏泄论文情志疾病论文肝主疏泄论文情志疾病论文肝主疏泄论文情志疾病论文以肝主疏泄理论为核心预防情志疾病的探讨【摘要】目的:探究以肝主疏泄理论为核心预防情志疾病,观察肝主疏泄对患者机体的临床作用。
方法:通过观察肝主疏泄与情志的变化,做好心理预防、辩证疏导调理情志、治养同步预防、对悲伤情绪占主导患者进行肝主疏泄指导。
结果:通过以肝主疏泄理论为核心预防情志疾病,可以起到使患者机体气息理顺的作用。
结论:肝主疏泄可以有效调整情志变化,同时还可以有效的平稳顺和患者机体气血平衡,使之更好地协调肝脏功能。
【关键词】肝主疏泄;情志疾病;预防元·朱丹溪在《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中首次提出肝主疏泄的理论,其文载道: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
肝主疏泄可以起到使患者机体气息理顺的作用,由此预防情志疾病是肝主疏泄的重要表现,由此本文以肝主疏泄理论为核心预防情志疾病进行探讨,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1肝主疏泄与心理治疗的关系心理活动是与人体七情六欲及周围环境息息相关,由于精神上得刺激和不良的环境的相互影响,会引起各种疾病的发生。
不同形式的消极心理,均会影响患者正常的气血运行,而引起各种疾病。
消极的心理活动在中医治疗中属于一种异常情志范畴,肝主疏泄可以调节人体机体的血气平衡,调理和顺情志。
临床治疗表明,肝主疏泄与情志调节密切相关,肝脏是患者心理调节的重点,肝脏能否正常功能运转,取之于肝之疏泄调达。
中医理念中,肝气通,则心气和;肝气滞,则心气乏。
由此肝主疏泄可以影响患者的心理情志变化,以此促进血液运行,气血平衡,最终达到通过肝主疏泄理论来预防情志疾病。
2肝主疏泄与情志的变化肝主疏泄主要表现为维持气血运行;促进消化吸收、调节精神状态[1]。
患者机体气机失调就会郁闷、急躁易怒而引起胸部气胀、月经不调、头晕目眩、失眠多梦、腹痛腹泻、呃逆嗳气等临床症状。
正常的情志表现,主要是依据正常的气血运行,如果情志异常就会导致血气运行紊乱,引起气机失调,肝郁不畅,而诱发多种相关疾病。
肝主疏泄与人体生理病理的关系
肝主疏泄与人体生理病理的关系中医五行认为肝属木,故以木性之升发、柔和、条达来阐述肝的疏通、升发的生理。
本文阐释肝主疏泄的功能与机体生理、病理之关联,探讨肝主疏泄,气机的疏通、畅达、升发对机体的重要作用及影响。
通过深入了解肝的疏泄功能与人体生理病理的联系,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思路,从而对临床案例及日常养生等方面起到开拓思路的作用,无论在疾病的治疗还是养生之道方面,适当运用肝主疏泄的功能,使机体气机通畅,可以达到病体早愈,身体健康的状态。
标签:肝主疏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气机“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1],《素问·灵兰秘典论》。
肝在五行属木,其特性是主升主动,喜条达恶抑郁,被称为人体的刚脏。
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主藏血和调节血量。
肝与胆除生理上本身直接相连,另有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互络属与肝胆之间,使二者相为表里。
本文讨论的是肝的疏泄功能与人体机体的生理病理关系。
1?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肝主疏泄条达,是调畅全身气机、促进消化、推动血和津液运行的极其重要环节。
肝喜条达恶抑郁可以调节精神情志。
1.1?调畅全身气机即调节全身气机的升降出入。
机体的脏腑、经络、器官等的活动,全依赖于气的升降出入。
人体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把六腑、五官、五体、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组织器官联系成有机整体,通过精、气、血、津液的作用,完成机体统一的机能活动。
肝的生理特点是主升、主动,这对气机的疏通、畅达是一个重要因素。
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的升降出入平衡协调则营养物质,精、血、津液等能正常输布,经络畅通,脏腑功能正常维系。
1.2?促进脾的运化功能脾主升清,胃主降浊。
只有二者达到平衡则消化功能正常,水谷精微正常运化,五行之中,肝属木,脾属土,五行相克为“木克土”。
所谓“相克”在五行学说中认为是一种自然界的正常现象,即是指“肝木”对“脾土”的生长和功能具有抑制和制约的作用。
对人体生理来说也是属于正常生理现象。
《类经·图翼》说“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2]。
浅述“肝主疏泄”的临床意义
浅述“肝主疏泄”的临床意义摘要】从中医基础理论着手,浅析了“肝主疏泄”的内涵,物质基础以及其与脏腑的关系。
研究“肝主疏泄的理论,目的在于指导临床实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肝主疏泄临床意义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是肝腑,主体是五脏,而肝是这个主体中的重要脏器,有主疏泄,藏血、主筋、开窍于目的重要生理功能。
其疏泄功能尤为突出,在生理上关系到精神情志活动,饮食消化和气血、水液运行;病理上涉及范围更广。
滋就肝主疏泄的生理和病理的临床意义作下试述。
1 情志经云:“心藏神”,“肝藏魂”、“主谋虑”。
人的精神情志活动由心主管,与肝紧密相关。
蔬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精神愉悦,如肝气不调,疏泄失常,则情志病变而抑郁或亢奋,出现郁闷不乐,多疑多虑,愁哭太息,或暴躁易怒,失眠,眩晕等。
导致肝失疏泄的原因主要是情志刺激,。
“思则气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均言忧思,悲恐等精神刺激,易致肝蔬泄不及而生抑郁。
“暴怒伤肝”,“怒则气上”,等激奋恼怒易使蔬泄太过而亢奋。
抑郁与亢奋为多见之症。
笔者据肝主蔬泄而辨证施治,临床疗效较好,现举验案报告如下。
张某某,女性,46岁,停经3月,自疑有孕,失眠多梦,不欲饮食,急躁不安,至诊排除孕身,仍疑病缠身,月余后出现时哭时笑,心悸易惊,诊时舌红脉细数,此疑虑致肝气抑郁、蔬泄失常而损及心脾,仿《金匾要略》百合地黄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减味:炙甘草10克、小麦20克、大枣15克、百合30克、生地15 克、酸枣仁15克、茯神10克,每日一剂,水煎口服,治疗半月余而康复。
李某某,女,44岁,禀性喜怒无常,沉郁寡欢,一日因与邻居口角乃至斗殴,遂起恶寒不适,纳差、夜不安眠,数日后精神失常,游走街市,歌哭频作、打人骂人,其夫强架求诊,其面目红赤,脉弦细、胎薄黄。
此肝气郁滞而气逆神乱,立解邪镇惊之法,予仲景之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化裁。
药用:柴胡15克、姜半夏、黄芩、党参、桂枝、大黄、大枣各10克,龙骨、牡蛎、茯神、酸枣仁各30克,连服15剂后狂躁得安,续以越鞠丸(香附12克、苍术、川芎、神曲、栀子各10克)加白术15克、郁金10克,疏肝健脾月余而收效。
“肝主疏泄”浅析
2.2肝火鼻衄案(疏泄太过)患者,女,35岁,2014年11月18日,因鼻衄不止前来就诊。患者鼻衄反复发作,每发则出血不止,必用冷水渍其后项方可止。自有此症以来,心烦易怒,夜寐不安;面色青黄,舌质绛红,苔黄,脉弦数。治以清肝泻火,用药:焦栀子15g、青黛10g、牡丹皮10g、枳壳10g、青蒿15g。
参考文献[1]王洪图.黄帝内经素问白话解。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472.[2]朱丹溪《.格致余论》.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56.[3]唐容川.血证论[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 9.[4]孙广仁.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87.[5]于峥,张婉瑜,邢晓彤.肝之藏血与疏泄[J].现代中医药,2010,30(4):59.
1.6调节水液代谢水液的运行是肺、脾、肾、三焦以及膀胱共同活动的结果,但也离不开肝的疏泄功能。因水之运行,全赖于气,气行则水行,气滞则水停。肝主疏泄是气机升降的重要环节。气机畅则津液输布也随之畅通无阻。肝失疏泄,水液不能正常代谢,出现小便不利、水肿、痰饮、臌胀等。正如《素问·大奇论》“肝满、肾满、肺满,皆实为肿,又肝壅两满不得小便。”2伍炳彩教授“肝失疏泄”典型案例2.1肝郁便秘案(疏泄不及)患者,女,56岁,214年10月15日前来就诊。数年来,大便或三五日一行,或五六日一行,但便质不燥,条细而涩,排出不畅,口苦咽干不思饮,两眼胀涩。因家事烦扰,平日多心情郁闷,每生气则食欲立减,且胁下胀闷走窜,喜叹息。舌红苔薄黄板滞,六脉细而弦。治以疏肝行气,方以小柴胡汤化裁,用药:柴胡5g、川芎5g、黄芩3g、法半夏5g、大枣3枚、党参10g、生姜5片、青皮5g、佛手10g、藿香15g、炙甘草5g、桔梗10g。服上方七剂,大便即畅,稍有复发。小柴胡汤升降相因,寒温同用,补泻兼施,最能升发三焦郁闭之气,启肝疏泄之机,助膜腠行津液,故能气郁之便秘。
“肝主疏泻”探析
第24卷第3期瑚I 9月云南中医学院学报如I∞ ytmm n婶 Tradifiot~la血堕竺V .24 0.39 2[I】1“肝主疏泄’’探析曾金铭(云南省曲靖市中医医院.云南曲靖6550呻)播要:从理论源流、实质、范围、病理表现等方面论述肝的疏泄功能,认为肝主疏泄对五脏六腑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有较密切的关系,临床上须注意肝的这一特殊功能,应用这一理论指导临床治疗多种疾病具有实际意义。
美■词:中医基础理论;脏象;肝;肝主疏泄中圈分类号:R22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细号:1000-'-2723(2001)~ -'-03主疏泄是肝的重要生理功能之一.其理论源于《内经》,后世医家沿其论述,至金元以后方臻于完善和发展,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指导治疗多种疾病,愈来愈被广大医家所重视。
在此,就自己的临床体会和对有关资料的学习,对其理论作一探讨。
1 源流演变《素问·宝命全形论》云:“土得木而达。
”《素问·五运行大论》云:“东方生风,风生木⋯⋯在藏为肝,其性为喧,其德为和.其用为动.其色为苍,其化为荣,其政为散,其令宣发。
”《素问·气交变大论》云:“东方生风,风生木。
其德敷和.其化生荣,其政舒启,其令风。
”《素问·五常政大渤云:“木日敷和⋯⋯木日发生⋯⋯敷和之纪,木德周行,阳舒阴布,五化宣平。
其气端,其性随,其用曲直,其化生荣,其类草木,其政发散,其候温和,其令风.其藏肝。
”又日:“发生之纪,是谓启陈。
土疏泄,苍气达,阳和布化,阴气乃随,生气淳化,万物以荣。
其化生,其气美.其政散,其令条舒。
”从以上条文的描述可以看出,《内经》中对肝的“疏泄”作用已有载述,以取类比象之法,用术之舒展条达,升发宣散的特性来形容肝的疏泄功能。
而将“疏泄”作为肝之生理功能直接提出者则始白金元朱丹溪。
朱氏在《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中提出“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的理论.明确指出了“疏泄”是肝的生理特性。
以“肝主疏泄”论治相关性疾病临证探析
以“肝主疏泄”论治相关性疾病临证探析作者:周晓卫施兴黔周立明来源:《健康周刊》2018年第20期【摘 ;要】分析郁证的病因病机特点,以“肝主疏泄”理论为指导,对临床典型疾病进行分析,诊疗。
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关键词】肝主疏泄;相关性疾病;探析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易伴情绪问题,久之形成郁证。
临床多表现为胸闷,月经失调,失眠,胃痛等,祖国医学认为,治疗此类疾病,应疏调气机,调理脏腑功能。
元·朱丹溪【1】及刘涛[1]均认为,肝脏出现异常是导致郁证的根本原因。
清黄元御的一气周流学说认为,肝主疏泄,若疏泄失常,则气血郁滞,是导致胸闷、失眠、胃痛、惊恐的主要原因。
总之,中医认为七情郁结最伤肝,肝失疏泄,致使气机升降失调,疾病乃发。
清代《续名医类案》提出,“肝为万病之贼”,“治病不离肝木”。
恢复肝之疏泄,运用于相关疾病的诊疗,临床价值很高。
1 验案举例1.1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中医认为,甲状腺位于肝经循行部位,其生理病理变化必受肝的影响,将其归于“瘿病”范畴。
隋·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 ·瘿候》明确提出”瘿病”的病因与情志有关,指明甲状腺疾病与情志的密切联系。
患者周某,女,30岁,2013年8月甲状腺功能检查示:THS:10.7m UL。
FT3:3pmol/L,T3:1.67nmol/L,FT4:9.7pmol/L,T4:108 nmol/L ,TGAB:<10U/ml,TMAB:20 U/ml。
确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自述1年余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神疲乏力,情绪低落,烦躁易怒伴脱发,口干苦、痰多,黏腻不爽,便黏臭,尿偏黄。
舌红苔薄白,边有齿痕。
脉细弦。
中医证属:肝郁化热,痰湿内滞;治以疏肝除湿,化痰除湿,处方:茵陈、茯苓各20g,法半夏、苍术、炒白术各15g,北柴胡12 g,党参、夏枯草、陈皮、藿香各10g,炒黄芩8g,青皮6g,炙甘草5g。
辨证加减, 1月余,症状改善。
从神经内分泌角度探讨肝主疏泄调畅情志的现代理论内涵
从神经内分泌角度探讨肝主疏泄调畅情志的现代理论内涵张和韡;马淑然;田甜;肖遥;王雪娇;邸莎;成西;王海舻;黄晓楠;李婷【摘要】肝在情志活动变化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肝是中枢系统调节下多器官、多靶点的自适应调节系统,肝主疏泄的中枢神经生物学机制是在整体上与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axis,HPA)轴及下丘脑-垂体-甲状腺(hypothalamic-pituitary-thyroid,HPT)轴相关.体内激素稳态水平的微变化负反馈于下丘脑,通过大脑皮层整合表现为情志变化,是肝主疏泄调畅情志的实质.正确理解肝主疏泄调畅情志的内涵对情感活动障碍性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与预防养生,都具有指导意义.【期刊名称】《环球中医药》【年(卷),期】2018(011)006【总页数】4页(P850-853)【关键词】肝;情感活动障碍性疾病;内涵;疾病防治【作者】张和韡;马淑然;田甜;肖遥;王雪娇;邸莎;成西;王海舻;黄晓楠;李婷【作者单位】100029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100029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100029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肾病内分泌Ⅱ区;100029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100029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100029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100029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100029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100029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4全世界约5%的人罹患情感障碍性疾病,情绪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尤其是负面情绪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1]。
慢性应激是情感障碍性疾病的主要诱发因素[2],严重影响人类健康。
现代医学认为,机体应激的适应性反应系统主要由交感神经系统和边缘系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limbic-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LHPA)轴控制,慢性应激可引起机体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从而引起情感障碍性疾病。
从“气”论肝主疏泄与情志病之间的作用机理
气上,喜则 气 缓, 悲 则 气 消, 恐 则 气 下, 惊 则 气 乱,思则气结[14]。” 情志刺激对气机的作用也各有 其差异:气逆则头痛,眩晕,呕血,昏厥等;气陷 常见头晕眼 花, 脏 器 的 下 垂; 气 机 郁 滞 常 见 胸 胁 脘腹疼 满, 部 位 不 定, 随 情 绪 变 化 而 改 变, 嗳 气 太息;可见不同的情志的刺激会引起不同脏腑之 气改变,而产 生 不 同 的 症 状 表 现。 而 经 络 之 气 作 为其中介,对脏腑之气的改变自然也要经过经络 之气传导的。因此情志刺激通过改变经络之气的 通畅与否,从 而 改 变 脏 腑 之 气 的 盛 衰, 进 而 表 现 出不同的症状。又脏腑精气是产生各种情志活动 的内在生理 基 础, 脏 腑 之 经 化 生 脏 腑 之 气, 因 此 可认为脏腑之气生成情志,脏腑之气的盛衰和经 络之气是否通畅也能改变个人情志表达,两者相 互影响。
于气机的影响,是使气能在脏腑与经络间畅通无 阻的运行,并 且 保 持 气 机 升 降 出 入 的 平 衡。 由 此 可看出肝主疏泄,调畅气机的功能实质是对全身 脏腑之气和经络之气的直接或间接调节。因此在 肝失疏泄时, 畅 达 全 身 气 机 的 生 理 功 能 失 调, 则 脏腑之气和经络之气的运行发生改变。反之脏腑 之气和经络之气的升降出入发生改变,也会使肝 的疏泄功能太过或不及,引起肝脏的不适。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1年 6月第 30卷第 12期 ChineseJournalofEthnomedicineandEthnopharmacy,2021,Vol30,No12
·1·
理论研究
从 “气” 论肝主疏泄与情志病之间的作用机理
严 冬 张 丽
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0
从肝主疏泄理论探析卒中后抑郁
病兼滞者,行而和之。张介宾结合朱丹溪“凡郁皆在中 焦”之说,对于气机失调引起内生痰浊、瘀血等,喜从中焦 入手,并结合脾胃与其他脏腑关系,常投陈皮、枳壳、厚朴 等。陈皮性辛温,擅理中焦之气,《本草备要》记载能“调中 快膈、导滞消痰”,广泛用于脾胃气滞之皖腹胀满、消化不良 等,现代研究表明,陈皮所含有右旋柠檬烯等挥发油可促进 消化液分泌,促进消化道蠕动,同时可疏肝理气;因肺主一身 之气,故枳壳上可开肺气之郁闭,中可理脾胃气滞,为合适 之药;胃肠之间存在“食下,则肠实而胃虚”的关系,厚朴 苦温而通肠,有利于斡旋中焦气机。三药合用,以中焦为主, 兼顾上焦及下焦,气行血畅,则诸病自愈。
调畅情志 《景岳全书•郁证》:“凡五气之郁则诸病皆有,此为因病
而郁也。”提出了 “因病致郁”理论。《素问•举痛论篇》提
出:"百病生于气也。”情志活动与脏腑功能相关,脏腑功能正 常与否有赖于气的升降出入,肝主疏泄,畅达全身气机,保 持气的运行平衡协调,因而使人心情舒畅。卒中发生后,气 机“结聚而不得发越也,当升者不升,当降者不降,当变化 者不得变化”,以致气郁。《王孟英医案》:"肝主身之气,七情 之病必由肝起。”说明肝与思维情绪活动联系密切。叶天士也 提及情志不畅与肝失疏泄的关系,“恼怒肝郁” “悒郁动肝致 病……疏泄失职”"气郁不舒,木不条达”等均为肝气郁结, 疏泄失职的表现。PSD患者出现情绪低落,兴趣缺失,郁郁 寡欢等情志异常表现,缘由肝失疏泄,气机郁结所致。情志 活动,是精神活动的重要部分,是指人的情感、情绪变化, 分属五脏,由心所主。但心主神志,缘由心主血脉,血脉正 常运行,有赖气机调畅,气机得以调畅,有赖肝主疏泄功能 正常。《明医杂著•医论》认为:“肝为心之母,肝气通,贝!J心 气和,肝气滞,则心气乏。”阐释了肝调畅气机,调畅情志的 重要性。肝主疏泄,气机调畅,气血和调,情志活动正常;肝 失疏泄,气机郁结,气血失调,则情志异常。卒中日久,脑 络受损,元神失主,致肝气不达,疏泄不足,弓I起多疑易惊、 低落怅然、悲忧善哭、抑郁不乐之七情郁症。 2.2肝主疏泄,主促进血液输布
基于“肝应春,主疏泄,调节情志”研究四季对HPA轴-海马-受体的影响
秋季对HPA轴-海马-受体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稳定作用。
详细描述
秋季气温适宜,气候干燥,人体逐渐进入收官阶段,机体逐渐适应并稳定于一种新的体内平衡状态。此时肝脏能够有效地调节体内激素水平,稳定情绪和心理状态,对HPA轴-海马-受体的功能产生稳定作用。
秋季影响研究
总结词
冬季对HPA轴-海马-受体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保护作用。
详细描述
夏季影响研究
夏季对HPA轴-海马-受体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抑制作用。
总结词
夏季气温高,人体容易产生烦躁、焦虑等情绪,这会对HPA轴-海马-受体的功能产生负面影响。同时,夏季人体新陈代谢旺盛,容易导致机体过度兴奋,从而抑制免疫功能和激素分泌,对HPA轴-海马-受体的功能产生抑制作用。
详细描述
总结词
有助于推动中医学理论在现代医学领域的应用和发展,丰富和完善现代医学理论体系。
未来研究价值
THANKS
感谢观看
研究需要具备先进的实验设备和技术手段,对研究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实验技能要求较高。
研究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季节性因素的变化及其影响机制,对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有助于深入了解肝应春,主疏泄,调节情志与四季关系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有助于为预防和治疗与情绪、心理状态相关的疾病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详细描述
冬季气温低,人体处于一种保护性的自我封闭状态,此时肝脏能够有效地调节体内激素水平,保护机体免受寒冷刺激的影响。冬季的寒冷环境还会刺激机体产生一系列的应激反应,包括增加脂肪储备、增强免疫力等,对HPA轴-海马-受体的功能产生保护作用。
冬季影响研究
肝应春,主疏泄,调节情志与四季关系研究展望
04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四季变化对人体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具有显著影响,而HPA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在情绪调节和应激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从“肝主疏泄”治疗心系病症
可致 中风 、 痴呆 影响神 志。肝 刘 中勇 , 男, 教授 , 主任 医师 , 博士研 究生导师 , 国务 院特殊 津贴 专家 , 国 于脑 , 功能 。肝之 木 气类 风 , 疏 泄 太过 可 扰动 可致 心 中悸 动 , 血脉 气 血 逆乱
神 志 的 家优 秀中医临床人 才 。主要 从事 心血 管病 诊 疗 与基础 研究 。E—m a i l l z y o n g m a i l @ 之疏 泄太 过亦 能 影 响心 脉 、
・作者单位 1 . 江西 中 医药大学 研究 生 院 ( 3 3 0 0 0 4 ) ; 2 . 江西 中医药 大 学附 属医 院 导致 内风妄 动之象 , 母病 及子 , 心气
运用中医“肝主疏泄”理论探讨情志病的心理干预
运用中医“肝主疏泄”理论探讨情志病的心理干预摘要】运用“肝主疏泄”理论阐述情志病的不同类型,并针对性的为心理干预护理治疗提供依据。
对其进行辩证分型论治,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情志病肝主疏泄心理干预现代社会是竞争挑战的时代,人们为了生存不仅仅生活节奏加快,也加重了人们的心理压力,人们面临的心理问题已远大于生理疾患的困扰,同时某些生理疾患一样可以加重人们的心理压力,使个体持续保持着压力,大脑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久之诱发心理障碍,而引起情志病。
在临床上,常遇到因情志不畅所引起的各种疾患,而这些疾患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后,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但如辅以一定的心理干预和疏肝解郁药物,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现从以下4个方面加以讨论。
1 情志病的常见因素1.1 人际直接交往减少,情感联系淡化。
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借助各种通讯工具,造成感情交流越来越少,每个人周围都有许多“熟悉的陌生人”。
1.2 价值观的改变。
从单一走向多元的社会里,个人内部和人际间的价值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对其认知、体验和行动有重大影响,价值冲突必然造成心理困惑。
1.3 教育的日益片面化,忽视个性的和谐发展。
现代社会对教育的投入越来越大,个体受教育的时间越来越长,教育变成了职业教育、谋生教育,个性和谐发展越来越变成一句空话,结果使教育者产生大量的心理困惑,让受教育者以不健全的个性走向社会,很难适应社会。
1.4 家庭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
现代家庭结构向小型化、核心家庭发展,家庭破裂、重组的比例增加,稳定性下降,家庭支持、维护心理健康的作用在下降,但相反的作用在上升。
1.5 人口密度增加,人际冲突增加。
由于人口不断向都市集中,造成人口相对密度急剧增加,使得人际摩擦和冲突的几率大大增加了,使人们经常处于应激压力之下。
总之,现代社会正向个体的能力、经验、适应模式发出挑战,使个体持续保持着压力,个体经受的应激压力增加了,经常处于应激状态则是诱发心理障碍的一个基本原因,从而引起情志病,表现出一系列症状。
浅谈肝主疏泄的病理演变
浅谈肝主疏泄的病理演变【中图分类号】R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5)10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易动难静,性喜条达,气主生发,恶抑郁恼怒,这是肝的自然生性,肝主疏泄而条畅气机是其主要的生理功能。
在正常情况下,肝依其条达疏泄之性来保证其本身和其它脏腑的正常活动。
其疏泄功能体现在:一是调精神而出谋略。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肝者,将军之官,谋略出焉”,《室明五气论》也说:“肝藏魂”。
这些论述都反映了人的精神情志与肝脏的关系,肝疏泄正常,气机条达,则精神畅悦,疏泄失其常度则引起神志方面的改变,反过来,任何情志的刺激则都能导致肝气的郁结和逆乱,二者互为因果。
同时,由于气机郁滞,常可引起血性受阻,为瘀,或为气血逆乱。
二是其促进消化,帮助吸收,经云:“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消化吸收功能活动的正常进行需要脾胃之气的升降和胆汁的分泌,而脾胃升降和胆汁的分泌又必须依赖肝的正常疏泄,如果疏泄失调就会出现相应的消化系统症状,如食欲不振、脘闷腹胀或大便溏泄等。
肝主疏泄的病理演变首先从肝气易郁开始。
肝主疏泄,有周转气血的功能,生性刚悖,恶抑郁之变,任何情志的刺激都可造成肝气的郁而不畅,疏泄失常,轻则气郁,甚或气逆,而气郁气逆又可引起血瘀和血溢。
而肝郁的病理特点主要体现在气滞、气逆(肝气上逆和肝气横逆)及血瘀三方面。
气有余便是火,肝火易升,肝气郁久可以化热,同时,肝郁影响脾的健运,水湿不得运化而停聚,湿与热合则形成湿热,发为黄疸,小便黄赤,大便粘腻等症状。
肝郁热久化火,热极生风,可进一步表现为肢抽、项强,甚至角弓反张,神志昏糊等。
肝郁久而化热最易耗伤肝阴,引起肝阴亏虚,可见胁隐痛、双目干涩、耳鸣、多梦,烦热等,日久常累及肾阴,是肾水亏竭,形成肾阴虚的症状,如腰膝酸软、盗汗、舌红少苔,脉弦细等。
肝病对胆的影响:肝胆互为表里,肝病最容易影响胆,导致胆病的发生或肝胆同病。
李冠仙说:“胆在肝叶之下,肝气上逆,必挟胆气而来”。
“肝应春,主疏泄、调节情志”理论与实验研究
对神经递质而言:摘除松果腺后,春季5-HT、NE降低;夏季DA升高; 秋季5-HT、DA降低;冬季DA、NE降低。春季摘除松果腺上调了 HPA轴活性(CRF、ACTH含量上调),下调了 5-HT、NE含量。
4结论4.1 HPA轴激素和海马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分泌具有一定 的季节节律性。4.2 HPA轴与海马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季节节律 性变化与松果腺-褪黑素密切相关。
同时,对现代神经内分泌理论进行研究,探讨中医“肝应春,主疏 泄、调节情志”的调控机制的现代生理学基础,为动物实验研究 提供可行的理论依据。2.2实验研究2.2.1实验设计本实验以二 分二至(春分、秋分、夏至、冬至)为时间点,选取5周龄SD雄性 大鼠,观察时令季节对不同状态下(生理组、手术组、伪手术组) 相关激素及单胺类神经递质—褪黑素(MT)、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释放因子(corticotropin-releasing factor,CRF)、肾上腺皮 质激素释放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皮质 酮(corticosterone,CORT)、5-羟色胺(serotonin,5-HT)、多巴 胺(dopamine,DA)、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的浓度 变化,探讨时令季节变化对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海马、
“肝应春,主疏泄、调节情志”理论 与实验研究
“肝应春,主疏泄、调节情志”是“五脏应时”理论的重要内容, 也是中医“天人相应”思想的重要体现。正确认识“肝主疏泄、 调节情志”内容的本质,了解其“应时而变”的时间共振调控机 制是“肝应春”理论内涵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充实和深化 肝藏象本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分别于二分二至当天傍晚将实验大鼠全部移至暗室内,于夜间 21:00以后取材。2.2.3指标检测四季血清MT、CRF、ACTH、CORT 水平,海马组织中5-HT、DA、NE水平。
“肝主疏泄”理论在肝硬化患者情志护理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肝主疏泄”理论在肝硬化患者情志护理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梅花;孙青;张雅丽
【期刊名称】《护士进修杂志》
【年(卷),期】2016(031)015
【总页数】3页(P1375-1377)
【作者】梅花;孙青;张雅丽
【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肝病科,上海20120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肝病科,上海20120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肝病科,上海2012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8.1;R575.2
【相关文献】
1.肝主疏泄在情志护理中的应用 [J], 毕怀梅
2.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中医情志护理联合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 [J], 高林
3.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中医情志护理联合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 [J], 高林
4.中医情志护理在改善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不良情绪和提高生活质量中的作用[J], 林丙丹; 苏毅琼
5.保胎贴穴位贴敷联合黄体酮结合情志护理在先兆流产患者中的应用与研究 [J], 廖洁芝;梁思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以肝主疏泄理论为核心防治情志疾病的理论基础探讨的开题报告
以肝主疏泄理论为核心防治情志疾病的理论基础探讨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情志疾病是指由于精神因素引起的各种疾病,例如抑郁症、焦虑症、心理性贫血等。
这些疾病常常造成患者情绪低落、精神萎靡等问题,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然而,传统医学中有一种以“肝主疏泄”为核心的理论,认为情志疾病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情绪失调而导致的肝气郁结。
因此,对于情志疾病的防治,应该立足于调理肝气,让肝气畅通,以达到疏泄的效果。
这一理论基础是传统医学防治情志疾病的重要思想,值得深入探讨。
二、研究目的本文旨在以肝主疏泄理论为核心,探讨其在防治情志疾病中的理论基础,从而更好地指导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如何对情志疾病进行防治。
三、研究方法本文将采用文献调查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相关传统医学文献和现代医学研究成果进行综合考察和分析。
同时,还将对防治情志疾病的相关病例进行分析,并总结出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来。
四、研究内容与重点研究内容:1.肝主疏泄理论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2.情志疾病的基本概念和流行病学特点。
3.以肝主疏泄理论为核心的防治情志疾病的临床实践。
4.基于案例分析的防治情志疾病实践经验总结。
重点问题:1.肝主疏泄理论对于情志疾病防治的意义。
2.肝主疏泄理论在情志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3.防治情志疾病的具体实践方案和经验总结。
五、预期研究成果本文的预期研究成果是:全面系统地探讨肝主疏泄理论在防治情志疾病中的理论基础,分析其应用实践和经验总结,并为医生在临床实践中防治情志疾病提供参考。
同时,本文也有望进一步推广传统医学防治情志疾病的理论和实践,有助于更好地服务人们的身体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主疏泄论文情志疾病论文肝主疏泄论文情志疾病论文肝主疏泄论文情志疾病论文
以肝主疏泄理论为核心预防情志疾病的探讨
【摘要】目的:探究以肝主疏泄理论为核心预防情志疾病,观察肝主疏泄对患者机体的临床作用。
方法:通过观察肝主疏泄与情志的变化,做好心理预防、辩证疏导调理情志、治养同步预防、对悲伤情绪占主导患者进行肝主疏泄指导。
结果:通过以肝主疏泄理论为核心预防情志疾病,可以起到使患者机体气息理顺的作用。
结论:肝主疏泄可以有效调整情志变化,同时还可以有效的平稳顺和患者机体气血平衡,使之更好地协调肝脏功能。
【关键词】肝主疏泄;情志疾病;预防
元·朱丹溪在《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中首次提出肝主疏泄的理论,其文载道: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
肝主疏泄可以起到使患者机体气息理顺的作用,由此预防情志疾病是肝主疏泄的重要表现,由此本文以肝主疏泄理论为核心预防情志疾病进行探讨,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1肝主疏泄与心理治疗的关系
心理活动是与人体七情六欲及周围环境息息相关,由于精神上得刺激和不良的环境的相互影响,会引起各种疾病的发生。
不同形式的消极心理,均会影响患者正常的气血运行,而引起各种疾病。
消极的心理活动在中医治疗中属于一种异常情志范畴,肝主疏泄可以调节人体机体的血气平衡,调理和顺情志。
临床治疗表明,肝主疏泄与情志调节密切相关,肝脏是患者心理调节的重点,肝脏能否正
常功能运转,取之于肝之疏泄调达。
中医理念中,肝气通,则心气和;肝气滞,则心气乏。
由此肝主疏泄可以影响患者的心理情志变化,以此促进血液运行,气血平衡,最终达到通过肝主疏泄理论来预防情志疾病。
2肝主疏泄与情志的变化
肝主疏泄主要表现为维持气血运行;促进消化吸收、调节精神状态[1]。
患者机体气机失调就会郁闷、急躁易怒而引起胸部气胀、月经不调、头晕目眩、失眠多梦、腹痛腹泻、呃逆嗳气等临床症状。
正常的情志表现,主要是依据正常的气血运行,如果情志异常就会导致血气运行紊乱,引起气机失调,肝郁不畅,而诱发多种相关疾病。
日常生活中,患者因工作压力大、学习紧张、竞争激烈等多种原因而引起的气郁、犹豫不决、心事重重等均会引起肝火气滞,气滞的部位不固定,表现为胀痛、攻痛、牵痛等,时轻时重,疼痛随肠鸣、矢气后而逐渐减轻[2]。
情志阻滞、气闷内伤所致的肝气郁结、血气受阻,在临床上经常表现为胸肋胀痛、乳房肿胀、胃脘胀闷、小腹胀痛、不定位置的关节和肌肉酸胀疼痛、舌苔薄白、舌部淡红、脉弦。
上述病情会引起患者在精神状态上愈加低落,表现为心情压抑,郁闷不言,急躁易怒。
3观察与预防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小世界,肝脏属木,喜条达,具有调节精神情志,对机体生理和病理活动起到重要的作用。
由此在对症治疗的
时候,要将临床常规治疗与预防情志疾病相互结合起来,以此从内到外的得以疏泄调理。
在进行观察预防的时,要通过以下项目以肝主疏泄理论为核心预防情志疾病。
3.1做好心理预防
患者愉悦的心理可以有效预防心理不良状态,增加患者信心,使之更好的配合治疗,对疾病的康复起到积极的康复作用[3]。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观察患者情志变化,从患者的情志及行为揣摩患者的心理活动。
影响肝主疏泄最大情绪就是怒和气郁。
针对急躁易怒的患者可以对其讲悲伤怜悯的事情,引起患者慈悲之心,理顺怒气,以“悲”缓解“怒伤肝”;针对气郁型患者,以鼓励、积极诱导为主。
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治疗。
注重肝主疏泄在治疗中的应用,有利于防止病情加重,对康复有积极的康复作用。
3.2辩证疏导调理情志
治疗疾病的时候,需要辩证的疏导患者情志。
若患者紧张的精神得不到有效缓解,会是病情反复发作,使得症状恶化,由此在临床中对由情志引起的内伤,需要辩证的疏导患者情志,通过调节情志,减轻情志异常进行治疗[4]。
据临床验证,对患者以积极的心态进行诱导,可以使患者大脑皮层产生良好的兴奋作用,刺激脑垂体分泌激素,从而使患者免疫力增强。
3.3治养同步预防
在对症治疗时,常规治疗与情志预防同步进行的时候,也要注意饮食调养的作用。
肝脏失调会影响脾胃的正常运转,引起患者腹胀
腹痛等症,而不思饮食。
为此在临床中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建立科学的营养饮食,给予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高蛋白、水分含量高的润肠饮食,以此缓解患者不愿饮食、面红目赤、口干便秘等症状。
3.4对悲伤情绪占主导患者进行肝主疏泄指导
临床治疗中,会有很多慢性病及疑难杂症需要长期治疗,有的患者就会对治疗及治疗效果产生悲观失望、自暴自弃等不安情绪,情志失常导致患者气血紊乱,从而加重病情,使之进入了恶性循环,不利于治疗。
由此对于情绪不稳定、悲观失望的患者,应该多给予关心照顾,开导患者,讲解病情的发展变化及治疗的必要性,以此宽慰患者不安的心情,促进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让患者了解到“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的疏泄道理,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预防情志疾病[5]。
4总结
综上所述,肝主疏泄可以有效调整情志变化,同时还可以有效的平稳顺和患者机体气血平衡,使之更好地协调肝脏功能。
情志变化有可能是某种疾病的致病主要因素,临床中采用常规治疗,并不能完全得以治愈,因此要根据具体情况观察患者的情志变化,以肝主疏泄理论为核心预防情志疾病。
通过重视肝主疏泄,关注患者精神活动,调节不利情绪及心理变化,再结合常规医疗措施给予施治。
以符合中医传统的治疗为原点,按照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模式,提高情志疾病的预防理念,在临床上给予有效预防和康复治
疗。
参考文献
[1] 李建平.以肝主疏泄理论为核心防治情志疾病的理论基础探讨[j].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03):248—249.
[2] 王宪龄,崔姗姗,张影,等.肝主疏泄理论的应用及其整体调节作用探析[j].中医研究,2010,23(9):146—147.
[3] 徐淑平.运用中医“肝主疏泄”理论探讨情志病的心理干预[j].中外健康文摘,2011(20):254.
[4] 吕珍凤.浅谈情志护理在整体护理中的作用[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3(2):285.
[5] 杨华,付强.运用中医“肝主疏泄”理论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20):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