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医之肝主疏泄

合集下载

【推荐】略谈肝主疏泄的整体调节功能

【推荐】略谈肝主疏泄的整体调节功能

【推荐】略谈肝主疏泄的整体调节功能疏泄词始见于《素问五常政论》:发生之纪,是谓启陈,土疏泄,苍气达里的土疏泄指木气条达,土得木制化而疏通。

朱丹溪首倡肝司疏泄,《格致余论。

阳有余阴不足论》有云: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

明。

薛立斋《内科摘要卷下》正式提出肝主疏泄。

自此以后,历代医家引述其肝主疏泄的功能。

古代医家以自然界树木生发特性来类比肝的疏泄作用,肝象春天的树木,条达疏畅,充满生机。

疏,即疏通;泄,即发越。

疏泄,即疏通畅达宣泄之意。

所谓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

肝主疏泄的功能,反映了肝脏主升、主动、主散的生理特点为,是调畅全身气机,推动血和津液运行的一重要环节。

兹从以下方面略谈肝主疏泄对人体的整体调节功能。

1 肝主疏泄与气、血、水1.1 对气机影响肝主疏泄,肝的生理特性是升、动、散。

其疏可使气的运行通而不滞;其泄,可使气散而不郁,这对于气机的疏通,畅达,升发是一重要的因素。

调畅气机是肝主疏泄的重要功能,也是肝主疏泄其他功能的基础。

如果肝失疏泄,则气的升发不足,气机的疏通和发散不力,因而气行郁滞,气机不畅,出现胸胁、少腹等胀痛不适,常称作肝气郁结。

此临证中颇为常见,治当疏肝解郁,可予四逆散、柴胡疏肝散。

1.2 对血液运行的影响气为血之帅,气能行血、摄血、生血。

肝之疏泄如常,气机调畅,肝血得藏,故能枢调全身血液。

《血证论》曰:肝主藏血,血生于心。

下行胞中是为血海。

凡周身之血,总视血海为治乱,血海不扰,则周身之血,无不随之而安。

肝经主其部分,故肝主藏血焉。

至其所能藏之故,则以肝属木,木气冲和条达,不致遏郁,则血脉得畅。

若肝失疏泄,则影响血液运行。

疏泄太过,肝气冲乱,则血横决,吐衄,错经,血病诸症作焉;疏泄不及,肝气郁结,血行滞涩,则可形成血瘀,而出现胸胁刺痛,或为症积。

唐容川主张:里者,和其肝气。

并用小柴胡加当归、赤芍、丹皮、桃仁等,治疗瘀血在经络脏腑间,周身上下疼痛。

中医学专业知识:中医基础理论之肝的主要生理功能

中医学专业知识:中医基础理论之肝的主要生理功能

中医学专业知识:中医基础理论之肝的主要生理功能【导读】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提供中医基础理论之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方面的专业知识,了解更多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考试题、医疗事业单位面试题请锁定中公事业单位。

一、肝的主要生理功能(一)主疏泄肝主疏泄,疏,即疏通;泄,即发泄、升发。

肝的疏泄功能反映了肝为刚脏,主升、主动的生理特点,是调畅全身气机,推动血和津液运行的一个重要环节。

(2)主藏血肝藏血是指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生理功能。

肝的藏血功能,主要体现于肝内必须贮存一定的血量,以制约肝的阳气升腾,勿使过亢,以维护肝的疏泄功能,使之冲和条达。

其次,肝的藏血,亦有防止出血的重要作用。

因此,肝不藏血,则不仅可出现肝血不足,阳气升泄太过等病变,而且还可导致出血。

二、肝的在志、在液、在体、在华和在窍(一)在志为怒肝在志为怒,怒是人们在情绪激动时的一种情志变化。

怒对于机体的生理活动来说,一般是属于一种不良的刺激,可使气血上逆,阳气升泄。

(二)在液为泪肝开窍于目,泪从目出。

泪有濡润眼睛,保护眼睛的功能。

在正常情况下,泪液的分泌,是濡润而不外溢,但在异物侵入目中时。

泪液即可大量分泌,起到清洁眼目和排除异物的作用。

(三)在体合筋,其华在爪筋即筋膜,附着于骨而聚于关节,是联结关节、肌肉的一种组织。

由于筋膜有赖于肝血的滋养,肝的血液充盈,才能养筋;筋得其所养,才能运动有力而灵活。

爪,指爪甲,包括指甲和趾甲。

爪乃筋之延续的部分,故称“爪为筋之余”。

爪甲依赖于肝血的滋养,肝血充足,则爪甲坚韧明亮,红润光泽。

(四)在窍为目目又称“精明”,是视觉器官。

肝的经脉上联于目系,目的视力,有赖于肝气之疏泄和肝血之营养。

热门推荐:医疗卫生专业知识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

从肝主疏泄理论探析卒中后抑郁

从肝主疏泄理论探析卒中后抑郁
-52-
病兼滞者,行而和之。张介宾结合朱丹溪“凡郁皆在中 焦”之说,对于气机失调引起内生痰浊、瘀血等,喜从中焦 入手,并结合脾胃与其他脏腑关系,常投陈皮、枳壳、厚朴 等。陈皮性辛温,擅理中焦之气,《本草备要》记载能“调中 快膈、导滞消痰”,广泛用于脾胃气滞之皖腹胀满、消化不良 等,现代研究表明,陈皮所含有右旋柠檬烯等挥发油可促进 消化液分泌,促进消化道蠕动,同时可疏肝理气;因肺主一身 之气,故枳壳上可开肺气之郁闭,中可理脾胃气滞,为合适 之药;胃肠之间存在“食下,则肠实而胃虚”的关系,厚朴 苦温而通肠,有利于斡旋中焦气机。三药合用,以中焦为主, 兼顾上焦及下焦,气行血畅,则诸病自愈。
调畅情志 《景岳全书•郁证》:“凡五气之郁则诸病皆有,此为因病
而郁也。”提出了 “因病致郁”理论。《素问•举痛论篇》提
出:"百病生于气也。”情志活动与脏腑功能相关,脏腑功能正 常与否有赖于气的升降出入,肝主疏泄,畅达全身气机,保 持气的运行平衡协调,因而使人心情舒畅。卒中发生后,气 机“结聚而不得发越也,当升者不升,当降者不降,当变化 者不得变化”,以致气郁。《王孟英医案》:"肝主身之气,七情 之病必由肝起。”说明肝与思维情绪活动联系密切。叶天士也 提及情志不畅与肝失疏泄的关系,“恼怒肝郁” “悒郁动肝致 病……疏泄失职”"气郁不舒,木不条达”等均为肝气郁结, 疏泄失职的表现。PSD患者出现情绪低落,兴趣缺失,郁郁 寡欢等情志异常表现,缘由肝失疏泄,气机郁结所致。情志 活动,是精神活动的重要部分,是指人的情感、情绪变化, 分属五脏,由心所主。但心主神志,缘由心主血脉,血脉正 常运行,有赖气机调畅,气机得以调畅,有赖肝主疏泄功能 正常。《明医杂著•医论》认为:“肝为心之母,肝气通,贝!J心 气和,肝气滞,则心气乏。”阐释了肝调畅气机,调畅情志的 重要性。肝主疏泄,气机调畅,气血和调,情志活动正常;肝 失疏泄,气机郁结,气血失调,则情志异常。卒中日久,脑 络受损,元神失主,致肝气不达,疏泄不足,弓I起多疑易惊、 低落怅然、悲忧善哭、抑郁不乐之七情郁症。 2.2肝主疏泄,主促进血液输布

中医肝的功能

中医肝的功能

中医肝的功能
中医认为肝脏是人体的重要脏器之一,其功能不仅独立,还与其他脏器相互关联。

下面是关于中医对肝脏功能的解释:
1. 主疏泄功能:中医认为,肝脏是人体的主要疏泻脏器。

它能够调节血液的畅通运行,使气血流通顺畅。

如果肝气郁结,就容易导致气滞血瘀等疾病。

2. 储藏功能:肝脏在人体中起到了作为“藏血之海”的功能。

它能够储存和调节血液的供应和分配,保持机体的正常代谢和运作。

当身体需要时,肝脏能够释放血液,满足其他器官的需求。

3. 疏肝解郁:中医认为,肝脏与情绪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肝气郁结会影响情绪和情绪稳定性,引发情绪不稳定、易怒、焦虑等心理疾病。

4. 主筋络功能:肝脏对筋络的主导作用也是中医关注的一点。

筋络贯通全身,与气血运行紧密相连,保持身体各部分的正常生理功能。

肝脏功能异常会导致筋络不通,出现酸痛、僵硬等症状。

5. 肝主疏泄功能:中医认为肝脏也主管血液的调配和均衡。

它通过调节血液的供应和分配来满足各个器官的需求。

肝脏功能异常会导致血液紊乱,出现气滞血瘀、气血不足等疾病。

综上所述,中医对肝脏功能的认识包括主疏泄功能、储藏功能、
疏肝解郁功能、主筋络功能和调配血液功能。

保持肝脏的正常功能状态对于维持身体的健康非常重要。

中医基础医学理论:肝主疏泄

中医基础医学理论:肝主疏泄

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疏通、畅达全⾝⽓机作⽤,包括促进精⾎津液的运⾏输布、脾胃之⽓的升降、胆汁的分泌排泄以及情志的舒畅等功能。

(1)调畅精神情志:肝⽓的疏泄功能,能调畅⽓机,因⽽能使⼈⼼情舒畅,既⽆亢奋,也⽆抑郁。

情志活动,指⼈的情感、情绪变化,是精神活动的⼀部分。

情志活动分属五脏,由⼼所主,亦与肝的疏泄功能有关。

⼼所主神志的功能的物质基础是⾎液,⽽⾎的⽣成和运⾏,⼜要依赖于⽓机的调畅,因肝主疏泄,调畅⽓机,所以肝具有调畅情志的功能。

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机调畅,⽓⾎和调,⼼情舒畅,情志活动正常;若肝⽓的疏泄功能不及,肝⽓郁结,可见⼼情抑郁不乐,稍受刺激即抑郁难解,或悲忧善虑,患得患失;若肝⽓郁⽽化⽕,或⼤怒伤肝,“怒则⽓上”,肝⽓上逆,肝的升泄太过,可见烦躁易怒,亢奋激动的表现。

(2)调节⽓⾎津液运⾏:⾎液的运⾏和津液的输布代谢,有赖于⽓机的调畅。

⽓能运⾎,⽓⾏则⾎⾏,故说肝⽓的疏泄作⽤能促进⾎液的运⾏;使之畅达⽽⽆瘀滞。

若⽓机郁结,则⾎⾏障碍,⾎运不畅,⾎液瘀滞停积⽽为瘀⾎,或为癥瘕,医|学教育搜集整理或为肿块,在⼥⼦可出现经⾏不畅、经迟、经闭等。

若肝⽓上逆,迫⾎上涌,⼜可使⾎不循经,出现呕⾎、咯⾎等出⾎,或⼥⼦⽉经过多、崩漏不⽌等症。

⽓能⾏津,⽓⾏则津布,故说肝的疏泄作⽤能促进津液的输布代谢,使之⽆聚湿成⽔⽣痰化饮之患。

若肝⽓疏泄功能失常,⽓机郁结,亦会导致津液的输布代谢障碍,形成⽔湿痰饮等病理产物,出现⽔肿、痰核等病症。

(3)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和胆汁分泌排泄:脾⽓以升为健,胃⽓以降为和。

脾胃的运化功能,体现在脾胃之⽓的升降相因,平衡协调,这与肝⽓的疏泄功能有密切的关系。

因为肝⽓疏泄,调畅⽓机,有助于脾胃之⽓的升降,从⽽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

另⼀⽅⾯,饮⾷物的消化吸收还要借助于胆汁的分泌和排泄,因为胆汁是参与饮⾷物消化和吸收的“精汁”。

胆汁乃肝之余⽓所化,其分泌和排泄受肝⽓疏泄功能的影响。

中医肝知识点归纳

中医肝知识点归纳

中医肝知识点归纳中医认为,肝是人体五脏之一,主要功能是储藏血液、调节血液循环、掌管人体的情绪和思维活动等。

下面是中医肝知识点的归纳:1.肝主疏泄:肝主疏泄,具有促进气血运行和调节禀性的作用。

中医认为,肝气是疏泄之气,正常时肝气能够顺畅运行,维持全身的正常生理功能。

但如果肝气郁结,就会导致气血不畅,出现各种病症。

2.肝主情志:中医认为,肝主情志,情志过激或长时间压抑会导致肝气郁结,从而引发不同的疾病。

例如,怒气过旺可以导致肝火旺盛,出现头痛、眩晕等症状;长期的忧思伤肝,可以引发情绪抑郁和肝郁血瘀等病症。

3.肝主疏泄水湿:肝主疏泄水湿,如果肝气郁结,就会导致水湿停滞不散,引发水湿肿胀、湿热病等。

例如,肝火上炎可以引发目赤、咽干、小便短赤等症状;湿热胆火上炎可以引发黄疸、尿黄等症状。

4.肝主疏泄气血:肝主疏泄气血,肝气郁结会影响气血的运行,导致气血不畅,进而引发各种疾病。

例如,肝郁血瘀可以导致月经不调、乳房胀痛等症状;肝气郁结还可以引发头痛、眩晕、胸闷等症状。

5.肝主储藏血液:中医认为,肝藏血,如果肝气不调,就会影响血液的生成和储存,导致血虚、血瘀等症状。

例如,肝血不足可以引发面色苍白、眩晕、视力模糊等症状;肝郁血瘀可以引发月经不调、经血颜色深红等症状。

6.肝主运动筋脉:中医认为,肝主运动筋脉,如果肝气郁结,就会导致筋脉失养,引发筋脉疼痛、关节僵硬等症状。

例如,肝气郁结可以引发头痛、颈项强痛等症状;肝郁血瘀还可以导致肌肉酸痛、经络阻滞等症状。

7.肝与其他脏腑的关系:中医认为,肝和其他脏腑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肝与脾相表里关联,所以肝气郁结可以导致脾气不运,引发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等症状;肝与肾相互依存,肝肾不和可以导致肝肾阴阳不和,引发腰膝酸软、阳痿、早泄等症状。

中医对肝的认识与理解

中医对肝的认识与理解

中医对肝的认识与理解
中医对肝的认识与理解是基于中医理论体系和经验总结的。

根据中医理论,肝属五脏之一,主司疏泄、藏血、调畅气机等功能。

以下是中医对肝的认识与理解的主要内容:
1. 肝主疏泄:中医认为肝主疏泄,掌管身体内各种物质的流通和代谢,包括气血、津液等。

如果肝失疏泄功能,就会导致气血不畅、湿气停滞、津液不足等问题,进而引起相关疾病。

2. 肝藏血:中医认为肝脏贮藏血液,并通过疏泄功能将血液在身体内运行。

因此,肝与血的关系紧密,肝血充足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体各个方面的生理功能。

3. 肝主调畅气机:中医认为肝主调畅气机,肝气疏畅则气血通畅,气机调和则身体健康。

肝气郁结或疏泄失调会引起气滞、血瘀等病理情况。

4. 肝与情绪的关系:中医强调肝与情绪的密切关系,认为情绪的波动会影响肝的功能。

因此,情绪不稳定、愤怒、抑郁等都会对肝脏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导致肝气郁结,引起一系列身体疾病。

总之,中医对肝的认识与理解强调肝脏在疏泄、藏血、调畅气机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通过调理肝脏,可以改善身体状况,促进健康。

中医哲学基础(九八)肝的生理功能肝主疏泄通调水道

中医哲学基础(九八)肝的生理功能肝主疏泄通调水道

中医哲学基础(九八)肝的生理功能肝主疏泄通调水道中医学中,肝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脏器,不仅在身体的生理功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还与情绪、情绪和思维等方面紧密相关。

在中医哲学中,肝被认为是疏泄通调水道的主要器官。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肝的生理功能。

在中医学中,肝主疏泄通调水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疏泄功能:肝是人体内最大的解毒器官之一。

它能够帮助排除体内的废物和毒素,保持我们的身体健康。

另外,肝脏还参与新陈代谢过程,将我们身体产生的废物和代谢产物进行排除。

2. 调节水道功能:肝脏可以调节体内的水液代谢。

它能够保持身体的水分平衡,防止水液潴留和水肿的发生。

在中医学中,肝与胆相表里,调节胆汁的分泌和排出,从而保证我们的消化系统正常运作。

3. 通达功能:肝脏的经络系统与全身的经络相连,起到了“疏而不聚”的作用。

它可以促进经络的通畅,防止血液和气血的滞留。

这也是中医学认为肝主疏泄通调水道的重要原因之一。

除了这些生理功能外,肝还与情绪和思维等方面密切相关。

在中医学中,情绪被称为“七情”,包括喜、怒、忧、思、悲、恐和惊。

其中,怒为肝火上升;喜为气和缓;忧为肝气郁结;思为脾气虚弱;悲为肺气受伤;恐为肾气失调;惊为心气失调。

这显示肝脏在情绪方面的重要作用。

当肝脏功能受损或失衡时,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症状和疾病。

例如,肝阴虚可能导致口干、咽干、眼干等症状;肝郁气滞可能导致口苦、胃脘疼痛等症状;肝阳上亢可能导致头晕、头痛、视物模糊等症状。

为了保持肝脏的健康,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注意饮食调理,保持饮食的均衡和多样化。

其次,保持情绪的稳定,避免过度的情绪波动。

另外,适当的运动也有助于促进肝脏的健康。

最后,避免滥用药物和酒精,有损肝脏的健康。

总而言之,肝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脏器,在中医哲学中被认为是疏泄通调水道的主要器官。

它不仅担负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如疏泄、通达和调节水道,还与情绪和思维等方面紧密相关。

保持肝脏的健康对于维持整个身体的健康非常重要,我们应该注意保护肝脏,避免肝脏功能的失衡和损伤。

肝主疏泄的意义及其临床应用

肝主疏泄的意义及其临床应用

肝主疏泄的意义及其临床应用作者:侯逸凤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版》 2013年第5期侯逸凤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妇幼保健所010010【摘要】本文从肝主疏泄的生理和病理临证治要作以简述。

【关键词】肝;疏泄肝主疏泄是肝脏最主要的生理功能之一。

肝在人类体内承担藏血和调节体内血液分布,疏通全身气机,与其它脏器共同维持正常,这些都与肝的疏泄功能有紧密联系。

笔者在此结合工作中的临床心得,将肝主疏泄的生理病理、临证治要作以简述。

1 肝主疏泄的含义肝主疏泄是指肝脏具有调节精神、情志活动,疏通气血,化导瘀阻,宣泄清浊的功能。

因此,肝主疏泄主要与以下有关:气血运行;情志活动;脾胃的升降;胆汁分泌与排泄;月经、精液的分泌与排泄;水液代谢。

肝的疏泄功能如果被破坏,肝气失于条达,就会引发疾病。

肝主疏泄是医家从长期实践中总结的,不少学者认为祖国医学所指的肝脏还可能包括神经、心血管、内分泌、血管、生殖系统的部分生理功能。

张震《从‘肝病’患者之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对其实质进行了临床研究。

认定“肝失疏泄”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有一定联系;“肝主疏泄”实质上已包括了植物神经系统的部分功能。

因此,明确这一概念,对于研究肝脏的实质意义重大。

2 肝主疏泄的生理病理肝的生理以气血表现为主,气血运行正常更重要的是由于肝主疏泄功能。

肝主疏泄的原因是它含有清阳之气,即肝气。

气失于条达或升发太过,都会诱发病变,导致抑郁或亢奋性病症。

现就肝主疏泄的生理病理简述如下:2.1 调情志,畅气血肝气功能运行是否规律跟人本身精神情志有关,调节情志,畅通气血,都是由肝本身内在性的自调或相关药物的调节,进而促使人体维持规律的生理活动。

2.2 藏血液,畅输布俗语云“肝藏血”,可见肝脏是藏血以及调节血量参与体内血液分布的重要器官。

肝贮血和畅输布主要是通过“体阴而用阳”来实现的,即肝贮的血(阴),是肝阳(气)进行调摄与布散的,这跟肝主疏泄有关。

肝气对血液的畅输布作用将血液输送到各组织,如果肝气郁结或不足,血瘀,调血功能障碍,常见症状有胸胁胀满,筋肉拘挛,经期量少或闭经,症瘕痞块等。

论肝主疏泄

论肝主疏泄
肝主 疏泄的理论源于 《 内经》 。在 《 素问 ・ 五 常政 大 论 》 中载 有 “ 土疏 泄,苍气达 ” 。意 即木 气 ( 生 气 )上 达 ,土 体 得 以疏 通 。元 .朱 丹 溪 在 《 格致余论 ・ 阳 有 余 阴 不 足 论 》中 谈 到 了肝 司 疏 泄 ,但 主 要 是 指 肝 对 精 液 的 疏 泄 作 用 。其 实 肝 主 疏 泄 的作 用 不 只是 令 精 液 走 泄 ,更 重 要 的 是 保 持 全 身 气 机 的 流 疏 泄 ,首 先 表 现 为肝 脏 和 肝 经 的气 血 不 畅 , 出现 胸 胁 、乳 房 、 少 腹 胀 痛 , 妇 女 或见 痛 经 、 闭经 等 。郁 结 过 甚 , 则影 响他 脏 。 而 对 脾 胃的 影 响 最大 。肝 失疏 泄 ,引 起 脾 失健 运 ,称 为 肝 脾 不
陈 志安 吴 芳
( 湖 北省 红安 县 中 医 院 ,湖 北 红安 ,4 3 8 4 0 0 )
中图分类号:R 3 2 2 . 4 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1 6 7 4 . 7 8 6 0( 2 0 1 3 )0 6 . 0 0 5 6 . 0 1
【 摘
要 】 笔 者 根 据 中 医典 籍 对肝 主疏 泄 的记 载 ,论 述 了肝 主 疏 泄 的理 论 起 源、 功 能 表 现 、 病 因等 。
肝病 也。 ”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主要是保持全身气机的通畅。气机调 畅,人的情志也舒 畅。脏腑升、降、出、入正常,脾能升清则
健 运 , 胃能 降浊 则和 调 ,胆 的 分泌 与排 泄 亦 畅 。反 之 ,肝 的 疏 泄 功 能 不 足 ,称 为 肝 失 疏 泄 ,则会 造 成 气 机 不 畅 。气 郁 则 脏 腑 升、 、 出 、入 紊 乱 ,脾 不 升 清 则 失健 运 , 胃不 降 浊 则 失 和 调 , 胆 的分 泌 排 泄 亦 可 能 障碍 。但 是 , 既有 疏 泄 不 足 ,会 不 会 有 疏

试论肝主疏泄与气机升降

试论肝主疏泄与气机升降

经验交流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2007年第5卷第3期96试论肝主疏泄与气机升降陈立兵作者单位湖北省十堰市郧县柳陂卫生院4425001气机升降是人体生命的物质基础中医学认为气是一种极微小的物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它在体内处于不停的运行状态其运行的基本形式是升降出入是脏腑经络阴阳气血矛盾运动的基本过程人体脏腑经络脏腑经络的功能活动以及气血阴阳的相互关系无不依赖于气机的升降出入而保持正常气的正常运行靠五脏六腑的共同作用完成其中肺主一身之气肾为气之根本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扭均是后世医家在内经的气化理论启发下不断完善的肝脏在气的升降出入发挥的作用也受到历代医家重视2肝主疏泄条畅气机肝为刚脏以血为体以气为用体阴而用阳体是指肝的本体肝脏属阴其藏阴血是疏泄的物质基础用是指肝脏的功能活动体和用的关系是器官与功能的关系性喜条达主疏泄是其主要功能肝主疏泄泛指肝脏具有舒展畅达宣散流通排泄之综合功能肝的疏泄全赖血的濡养作用血的濡养作用又赖肝之功能正常才能发挥所以肝的疏泄与藏血功能之间有着密切关系生理上肝主疏泄气机调畅则血能正常的归藏和调节血液的运行不仅需要心肺之气的推动和脾气的统摄而且还需肝气的调节才能保证气机调畅使血行不致瘀滞就肝之藏血对疏泄而言血能养肝使肝阳勿亢保正肝主疏泄的功能正常在病理上肝主疏泄失常可以影响血液的归藏和运行首见于素问五常政大论指肝具有生发畅达的作用并使脾土疏通气的运动变化是脏腑功能活动的表现人体是一有机整体时刻都进行着各种复杂的物质代谢而一切代谢转化均是气机的升降出入过程完成的肝主疏泄条畅气机使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正常则对肝脏本身和其他脏腑器官的功能活动以及气血水的正常运行发挥重要调节作用3协调脾胃的气机枢纽作用脾与胃同居中焦脾属脏主运化宜升则健胃属腑宜降则和脾升胃降饮食物的消化才能正常脾气主升可使消化生成的精微物质得以上升布散胃气和降则使饮事物下行移于肠道进行更完善的消化吸收但是脾胃正常升降不仅和脾胃本身的生理活动正常有关而且还和肝主疏泄的功能活动密切联系肝主疏泄调畅气机维持了脾胃气机的升降正常脾升胃降消化功能才能旺盛故内经有土疏泄苍气达就是指肝气条达才能保证脾胃的疏泄通畅土得木疏水谷及化而言可见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是脾胃正常升降维持消化机能旺盛的一个重要条件反之肝的疏泄功能失职气机不畅气的运行障碍可出现气滞不行的病理变化多见胸胁胀痛乳房发胀肢体肿胀若肝气郁结脏腑经络气机雍塞不通又可引起腹部胀满肠道鼓胀叩之如鼓同时肝主疏泄的功能失职则不但影响到胆汁的生成和排泄而且还会导致脾胃的升降紊乱对此常常采用舒肝理气调和脾胃的方法治疗以使肝脏恢复疏泄功能则脾升胃降消化功能恢复正常4维持气血运行肝脏疏泄能直接影响气机的调畅只有气机调畅才能充分发挥心主血脉肺助心行血脾统摄血液的作用从而保证气血的正常运行所以肝气舒畅条达血液才得以随之运行藏泄有度血之源头在于气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若肝失疏泄气机不畅必然影响到气血的运行5协助水液的代谢水液代谢的调节主要是肺脾肾共同完成的肝主疏泄能调畅三焦的气机促进肺脾肾的机能协助体内水液代谢6调理冲任二脉妇女经带胎产等特殊的生理活动关系到许多脏腑功能其中肝脏的作用甚为重要肝可调节冲任二脉的生理活动肝的疏泄功能正常足厥阴经之气调畅冲任二脉得其帮助则任脉通利太冲脉盛月经应时而下带下分泌正常妊娠孕育分娩顺利总之肝的疏泄功能对全身各脏腑组织的气机升降出入之间的平衡协调起着重要的作用凡脏腑十二经之气化皆必籍肝胆之气化以鼓舞之始能通畅不病。

肝主疏泄的名词解释

肝主疏泄的名词解释

肝主疏泄的名词解释肝主疏泄是一种重要的中医诊断,是指肝脏失去控制胆汁分泌、胆汁循环不畅,导致肝脏功能受损,机体内胆汁无法有效排出。

肝主疏泄可以造成肝脏疾病、胆道疾病、消化道疾病等病症,潜在危害严重。

肝主疏泄的发病机制和发病因素有关。

它可能是由于肝脏本身的异常或者外界因素及其他病因导致的。

肝主疏泄的典型病因有:①病毒性肝炎:一般是由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的,这种病毒可以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肝脏,导致肝细胞病变,影响胆汁分泌;②炎症:免疫性疾病和慢性炎症可导致肝细胞及胆管壁病变,影响胆汁排出;③肝脏实质损伤:病毒、毒素、酒精或药物副作用等可导致肝脏实质损伤;④外科手术:肝脏手术或其他外科手术,可能会破坏肝胆管系统的通畅,导致胆汁流量受限,引起肝主疏泄;⑤胆道狭窄:肝胆道狭窄等可导致胆汁排出受阻;⑥其他疾病:如胆囊炎、胆石症等也可能引起肝脏疏泄。

肝主疏泄的临床表现是复杂的,因人而异,主要有疲乏、食欲不振、恶心、腹泻、腹痛等,这些表现有可能是由于胆汁累积引起的。

此外,还有某些典型的诊断指标可以用来确诊肝主疏泄,其中包括血清胆红素和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升高,胆汁酸钠尿联合检查等。

肝主疏泄的治疗原则是改善肝脏功能,改善胆道流通,病因治疗,合理饮食,中药治疗,生活习惯改变,合理运动等。

首先,针对病因进行科学治疗,对于慢性病应服药控制病情,并减少病因的影响;其次,通过理疗调整身体机能,增强肝脏的功能;再者,进行抗感染治疗,以防止病因的反复发作。

同时,患者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采用适当的中药方剂,如茯苓、乌梅、肉桂、淫羊藿、熟地等,调理肝脏、清肝热、疏散毒气等作用,帮助患者改善肝脏功能。

另外,正确的饮食习惯也会对肝主疏泄的治疗有很大的帮助。

有些食物如肥肉、动物内脏、海鲜以及大量油炸食物等,会增加肝内热毒,负担更多的肝脏,反而使肝脏功能日益受损。

可以多选择清淡,营养丰富的食物,例如低脂牛奶、瘦肉、绿叶蔬菜、新鲜水果等,多喝水,保持肝脏湿润,提高肝脏功能,有助于疏散毒素。

肝的功能中医

肝的功能中医

肝的功能中医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内脏器官,重要的是其多种生物化学功能。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具有疏肝理气、藏血、主疏泄、决断、主筋络等功能。

首先,肝主疏泄,可以调节气血的运行。

肝气疏泄不畅,则会出现气郁血瘀的情况,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例如,肝气郁结可以导致情绪不稳定、抑郁症等精神疾病;肝血不足可以引发月经不调、经痛等妇科疾病。

因此,中医在治疗这些疾病时通常会重点调理肝脏功能。

其次,肝脏是血液的储藏器官,具有藏血的功能。

肝主藏血,经血在肝脏积存并保持正常的循环运行。

肝血充盈则月经正常,肝脏还能够提供血液滋养全身各个器官组织。

然而,如果肝脏功能不好,肝血不足或瘀滞,则会导致月经不调、经血过多或过少等妇科疾病的发生。

此外,肝脏还具有主疏泄的功能。

肝主疏泄,有助于促进体内废物的排泄和新陈代谢物的正常运行。

肝脏的功能受到损害或阻滞时,会导致毒素堆积和体内废物排泄不畅。

这些废物积累在体内会导致多种身体不适,如口苦、头晕、皮肤暗黄等,因此,保持肝脏功能正常对于维护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另外,肝脏还具有决断的功能,能够控制体内血液的供应和流动。

肝失决断,会导致气血不调,引起头痛、眩晕、胸胁疼痛等症状。

决断失常还与内脏功能紊乱有关,如湿热、气滞、瘀血等。

最后,肝脏还主管筋络。

筋络与肝经相互联系,筋络疏通与否与肝脏功能直接相关。

肝脏功能失调会影响气血循环,导致筋络阻塞,引起关节疼痛、麻木、活动受限等症状。

综上所述,肝脏在中医理论中具有疏泄、藏血、主疏泄、决断、主筋络等多种功能。

保持肝脏功能正常对于维护身体健康非常重要。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饮食卫生,适当运动,调节情绪,以促进肝脏的健康功能。

此外,应尽量避免熬夜、过度劳累、饮酒等对肝脏不利的行为,以保护肝脏的功能。

浅述“肝主疏泄”的临床意义

浅述“肝主疏泄”的临床意义

浅述“肝主疏泄”的临床意义摘要】从中医基础理论着手,浅析了“肝主疏泄”的内涵,物质基础以及其与脏腑的关系。

研究“肝主疏泄的理论,目的在于指导临床实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肝主疏泄临床意义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是肝腑,主体是五脏,而肝是这个主体中的重要脏器,有主疏泄,藏血、主筋、开窍于目的重要生理功能。

其疏泄功能尤为突出,在生理上关系到精神情志活动,饮食消化和气血、水液运行;病理上涉及范围更广。

滋就肝主疏泄的生理和病理的临床意义作下试述。

1 情志经云:“心藏神”,“肝藏魂”、“主谋虑”。

人的精神情志活动由心主管,与肝紧密相关。

蔬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精神愉悦,如肝气不调,疏泄失常,则情志病变而抑郁或亢奋,出现郁闷不乐,多疑多虑,愁哭太息,或暴躁易怒,失眠,眩晕等。

导致肝失疏泄的原因主要是情志刺激,。

“思则气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均言忧思,悲恐等精神刺激,易致肝蔬泄不及而生抑郁。

“暴怒伤肝”,“怒则气上”,等激奋恼怒易使蔬泄太过而亢奋。

抑郁与亢奋为多见之症。

笔者据肝主蔬泄而辨证施治,临床疗效较好,现举验案报告如下。

张某某,女性,46岁,停经3月,自疑有孕,失眠多梦,不欲饮食,急躁不安,至诊排除孕身,仍疑病缠身,月余后出现时哭时笑,心悸易惊,诊时舌红脉细数,此疑虑致肝气抑郁、蔬泄失常而损及心脾,仿《金匾要略》百合地黄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减味:炙甘草10克、小麦20克、大枣15克、百合30克、生地15 克、酸枣仁15克、茯神10克,每日一剂,水煎口服,治疗半月余而康复。

李某某,女,44岁,禀性喜怒无常,沉郁寡欢,一日因与邻居口角乃至斗殴,遂起恶寒不适,纳差、夜不安眠,数日后精神失常,游走街市,歌哭频作、打人骂人,其夫强架求诊,其面目红赤,脉弦细、胎薄黄。

此肝气郁滞而气逆神乱,立解邪镇惊之法,予仲景之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化裁。

药用:柴胡15克、姜半夏、黄芩、党参、桂枝、大黄、大枣各10克,龙骨、牡蛎、茯神、酸枣仁各30克,连服15剂后狂躁得安,续以越鞠丸(香附12克、苍术、川芎、神曲、栀子各10克)加白术15克、郁金10克,疏肝健脾月余而收效。

肝主疏泄——精选推荐

肝主疏泄——精选推荐

肝主疏泄肝主疏泄 1.肝的⽣理病理特点:肝为风⽊之脏,主疏泄⽽藏⾎,其⽓升发,喜条达⽽恶抑郁,主筋,开窍于⽬,与胆相表⾥,肝以⾎为体,以⽓为⽤,体阴⽽⽤阳,集阴阳⽓⾎于⼀⾝,成为阴阳统⼀之体。

故其病理变化复杂多端,每易形成肝⽓抑郁,郁久化⽕,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等肝⽓、肝⽕、肝阳、肝风之变,且肝之阴⾎⼜易于亏损。

因此,肝⽓、肝阳常有余,肝⾎、肝阴常不⾜就成为肝的重要病理特点。

肝为五脏之贼,故除本⾝病变外,且易牵涉和影响其他脏腑,形成⽐较复杂的病理变化。

2.肝的基本病理变化:肝病的病理变化有虚实两类,⽽⼜以实为多。

(1)肝⽓、肝阳失调:肝⽓、肝阳失调;,以肝⽓、肝⽕、肝阳的亢盛有余为多见。

肝阳上亢多为肝阴不⾜,阴虚阳亢所致,故放在肝阴、肝⾎失调之中阐述。

因此,肝⽓、肝阳失调的病机,主要表现在肝⽓郁结和肝⽕上炎等⽅⾯。

①肝⽓郁结:肝⽓郁结简称肝郁、肝⽓郁,是肝脏病理中最常见的病理变化。

精神刺激,情志抑郁不畅,或病久不愈⽽因病致郁,或他脏之病理影响于肝等,均可使肝失疏泄,⽓机不畅,形成肝⽓郁结之候,其轻者称为肝⽓不舒或肝⽓郁滞。

肝⽓郁结之病理特点是肝之疏泄功能受到抑制,⽓机不得条达舒畅,其滞或在形躯,或在脏腑。

因此,临床上以情绪抑郁、悒悒不乐,以及胁肋胀痛等⽓机郁滞之候为特征,且每当太息、嗳⽓之后略觉舒缓。

肝⽓郁结的病理发展趋势为:其⼀,⽓滞⾎瘀。

⽓有⼀息之不⾏,则⾎有⼀息之不⾏。

肝⽓郁结,⽓机阻滞,则⾎⾏不畅,必然导致⾎瘀,表现为胁肋刺痛、症积肿块、⾆青紫或瘀点瘀斑等。

影响冲任⼆脉,则冲任失调,可见妇⼥⽉经不调、痛经、闭经或经⾎有块等。

其⼆,痰⽓郁结。

⽓郁⽣痰,痰与⽓结,阻于咽喉,则为梅核⽓;积聚于颈部则为瘿瘤等。

其三,⽓郁化⽕。

⽓有余便是⽕,肝⽓郁结,久⽽化⽕,形成⽓⽕逆于上的肝⽕上炎之候。

其四,犯脾克胃。

肝⽓郁⽽不达,或⽓滞转化为横逆,均可影响脾胃之纳运,形成兼有呕吐、嗳⽓、脘胁胀痛等肝⽓犯胃和兼有腹胀肠鸣、腹痛泄泻、⼤便不爽等肝⽓犯脾之候。

中医学关于“肝主疏泄”的概述

中医学关于“肝主疏泄”的概述

中医学关于“肝主疏泄”的概述肝主疏泄,指肝具有维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生理功能。

一、肝主疏泄肝主疏泄的中心环节是调畅气机。

肝气疏通、畅达全身气机,使脏腑经络之气的运行通畅无阻,升降出入运动协调平衡,从而维持了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等功能活动的有序进行。

若肝的疏泄功能失常,气机失调,可导致五脏病变,故《四圣心源·六气解》称肝为“五脏之贼”二、肝失疏泄肝气的疏泄作用失常,称为肝失疏泄。

其病机主要有三个方面:一为肝气郁结,疏泄失职。

临床多见情志抑郁,善太息,胸胁、两乳或少腹等部位胀痛不舒等症状。

二是肝气亢逆,疏泄太过。

临床表现为情志急躁易怒,头痛头胀,面红目赤,胸胁、乳房走窜胀痛,或血随气逆而吐血、咯血,甚则突然昏厥,如《素问·调经论》说:“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则暴死,气复反(返)则生,不反则死。

”三是肝气虚弱,疏泄不及,升发无力,表现出一系列因虚而郁滞的临床表现,如情志抑郁、胆怯、懈怠乏力、头晕目眩、两胁虚闷、时常太息、脉弱等。

《灵枢·本神》说:“肝气虚则恐。

三、肝主疏泄、调畅气机的生理作用1.调畅精神情志情志活动是脏腑精气对外界刺激的应答,适度的情志活动以气机调畅、气血调和为重要条件。

《灵枢·平人绝谷》说:“血脉和利,精神乃居。

”肝主疏泄,畅达气机,和调气血,对情志活动发挥调节作用。

肝气疏泄,气机调畅,气血调和,则心情开朗,心境平和,情志活动适度。

若肝气郁结或亢逆,疏泄失职或太过,则可导致情志活动的异常。

前者常见情志抑郁、闷闷不乐;后者多见性情急躁、亢奋易怒等。

另一方面,情志异常也可影响肝气疏泄,造成肝气郁结或亢逆。

鉴于肝与情志的密切关系,故临床治疗情志病证多注重调肝。

2.协调脾升胃降肝气疏泄,畅达气机,促进和协调脾胃之气的升降运动,使脾气升、胃气降的运动稳定有序,为脾胃正常纳运创造条件,促进饮食物的消化、水谷精微的吸收和糟粕的排泄。

“肝主疏泻”探析

“肝主疏泻”探析

第24卷第3期瑚I 9月云南中医学院学报如I∞ ytmm n婶 Tradifiot~la血堕竺V .24 0.39 2[I】1“肝主疏泄’’探析曾金铭(云南省曲靖市中医医院.云南曲靖6550呻)播要:从理论源流、实质、范围、病理表现等方面论述肝的疏泄功能,认为肝主疏泄对五脏六腑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有较密切的关系,临床上须注意肝的这一特殊功能,应用这一理论指导临床治疗多种疾病具有实际意义。

美■词:中医基础理论;脏象;肝;肝主疏泄中圈分类号:R22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细号:1000-'-2723(2001)~ -'-03主疏泄是肝的重要生理功能之一.其理论源于《内经》,后世医家沿其论述,至金元以后方臻于完善和发展,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指导治疗多种疾病,愈来愈被广大医家所重视。

在此,就自己的临床体会和对有关资料的学习,对其理论作一探讨。

1 源流演变《素问·宝命全形论》云:“土得木而达。

”《素问·五运行大论》云:“东方生风,风生木⋯⋯在藏为肝,其性为喧,其德为和.其用为动.其色为苍,其化为荣,其政为散,其令宣发。

”《素问·气交变大论》云:“东方生风,风生木。

其德敷和.其化生荣,其政舒启,其令风。

”《素问·五常政大渤云:“木日敷和⋯⋯木日发生⋯⋯敷和之纪,木德周行,阳舒阴布,五化宣平。

其气端,其性随,其用曲直,其化生荣,其类草木,其政发散,其候温和,其令风.其藏肝。

”又日:“发生之纪,是谓启陈。

土疏泄,苍气达,阳和布化,阴气乃随,生气淳化,万物以荣。

其化生,其气美.其政散,其令条舒。

”从以上条文的描述可以看出,《内经》中对肝的“疏泄”作用已有载述,以取类比象之法,用术之舒展条达,升发宣散的特性来形容肝的疏泄功能。

而将“疏泄”作为肝之生理功能直接提出者则始白金元朱丹溪。

朱氏在《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中提出“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的理论.明确指出了“疏泄”是肝的生理特性。

第13章_足厥阴肝经2013年修正稿

第13章_足厥阴肝经2013年修正稿

调畅精神情志 维持气血运行
气血为精神的物质基础, 气血和调,则精神愉悦
气行则血行 协调脾胃气机 分泌和排泄胆汁
气行则水行
肝 主 疏 泄
促进脾胃消化 协助水液代谢
调理生殖机能
维持男子排精 女子排卵和月经
(3 )意义
不能调畅精神情志 气血运行失调
肝气郁结 肝气上逆
肝 失 疏 泄
气滞血瘀 血随气逆
肝气犯脾 肝气犯胃 胆汁分泌排泄异常
鱼肉类(如:牛肉、鲫鱼
等)。
肝的生理特性
1、肝体阴 藏血且位于膈下,故本体属阴
而用阳 疏泄气机,以升动为用故属阳
2、肝主升 肝应东方春季升发之气
3、肝主动 肝应风,主筋支配肢体运动
肝气具有木的冲和条达、伸展舒畅之能
4、肝 为刚脏
肝主疏泄,保持气的运动正常
肝内寄相火(阴中之阳脏),主升主动
肝之病症多有暴急猛烈特点
足背,
第一、二跖骨 结合部之前 凹陷中
太冲——原穴
盘腿端坐, 用左手拇指按 右脚太冲穴, 沿骨缝的间隙 按压并前后滑动, 做20次。 然后用右手 按压左脚大敦穴, 手法同前。
太冲——按摩原则
按揉太冲穴时 会很痛, 此时要反复按摩, 直到这个穴位 不再疼痛为止
太冲——按摩小技巧
用一只脚的脚跟 踩按另一只脚的 太冲至行间一线
春季养肝
• 《黄帝内经》春季养生原则:
“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 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
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
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实寒变,奉长者少”。
一日养肝
一日养肝
疏散冬日余寒
• 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如:

肝的中医知识点总结

肝的中医知识点总结

肝的中医知识点总结肝脏是人体五脏之一,中医学认为是藏血之所在,主管疏泄。

在中医理论中,肝脏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和病理意义。

对于肝脏的中医知识点的总结,涉及到肝脏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相关的调养和治疗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接下来,我们将对这些内容进行讨论。

一、肝脏的生理功能1. 主管疏泄肝脏在中医理论中被认为是主管疏泄的脏腑。

疏泄是指肝脏对气血的畅通和调节作用。

肝脏的疏泄功能与体内气血的运行有着密切的联系。

肝气疏泄的畅通与否,直接影响着气血的运行和脏腑功能的正常运作。

肝气郁结会导致气血不畅通,从而引起各种病症。

2. 储藏血液肝脏在中医理论中被认为是储藏血液的脏腑。

肝主藏血,血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也是人体的重要营养物质。

在人体生理活动中,肝脏有着重要的积聚调节作用。

肝脏能够根据机体的需要,调节血液的储存和释放,保持体内的血液平衡。

3. 疏泄于于情志肝脏在中医理论中还被认为是主管情志的脏腑。

情志是人体内部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

在情志方面,肝脏在中医理论中认为与愤怒、情感、意志和梦境等密切相关。

情志调节不当会导致肝气郁结,从而引起各种疾病。

4. 血的调养作用肝脏在中医理论中有着重要的血的调养作用。

在中医理论中认为,肝主疏泄,在气机畅达时,血液得以健康的生长发育。

疏泄调节不当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影响到体内气血的协调平衡。

5. 关联肌肉、筋脉、指甲肝主筋脉、关联于指甲,所以肝气郁结时会影响肌肉筋脉的舒张收缩,还会出现指甲发白、萎缩、脆裂、有横纹等现象。

二、肝脏的病理变化1. 肝气郁结在中医理论中,肝气郁结是肝脏的气机郁滞不畅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的一种病理状态。

肝气郁结的病症表现为情志不舒、胁胀疼痛、胁下痞块、妇女月经不调等。

肝气郁结是中医常见的一种证候类型。

2. 肝火上炎在中医理论中,肝火上炎是肝脏的阴阳失衡,肝火上炎的病症表现为头昏目眩、眼目赤肿、胁痛口苦、耳鸣失聪等。

肝火上炎是中医常见的一种证候类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医之肝主疏泄
论中医之肝主疏泄
疏泄含义,早见于《黄帝内经》,如《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篇》说:“木曰敷和……木曰发……敷和之纪,木德周行,阳舒阴布,五化宣平。

”因肝属木,木旺于春,喜条达,具有生发条达之性,木能达土,其气生发,能使脾土制化而调达。

此为肝主疏泄的理论依据。

朱丹溪《格致余论》提出:“司疏泄者肝也。

”之理论,一直被后世所沿用,且在临床实践中有所发展。

肝主疏泄,是肝的重要的生理功能之一,它具有疏通、条达人体气机,促进升降出入运动之作用。

本节扼要地探析肝主疏泄之生理作用及病理变化。

肝主疏泄之疏利胆气
疏利胆气:肝胆眦邻,胆附于肝,经脉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关系,在生理上互相协作,同主疏泄,因此,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可促进胆的疏利功能活跃,以达到下列两个方面的作用:
(1)疏利胆气,以主决断:肝主谋虑,胆主决断肝胆协同为用。

所谓胆主决断含义有二:一指精神意志方面的判断能力,其功能正常,可防御大恐卒惊之突然刺激。

二指勇于怯的功能作用,即《黄帝内经》所谓:“肝胆互济,勇敢乃成。

”临证对因肝胆气盛火旺而致之急躁愤怒,或因肝胆虚弱而致之惊恐虚怯、失眠多梦的神志异常变化,必须从肝胆论治。

(2)疏泄胆汁,以助运化:胆囊贮存精汁,是来自肝的疏泄,元代戴起宗《脉诀刊误》说:“胆之精气,则因肝之余气溢入于胆。

“因此肝气充盛,才能正常泌出胆汁。

肝气虚衰,则胆汁必泄出不足。

胆汁之有助于脾土运化作用,唐容川于《中西汇通医经精义》中说过:“西医谓肝生胆汁,入胃化谷,即《黄帝内经》木能疏土之义。

”若肝胆失于疏泄,必然导致胆汁之生成、贮存与排泄之功能发生障碍,而出现胸肋胀痛,口苦或呕吐苦水,不思饮食,腹胀,便结,以及胆
汁溢出,而致溺黄、面目及全身发黄之病证。

治法则应用疏肝利胆法主疏泄之协调情志
协调情志:人的精神情志活动是多方面的。

肝具有协调精神情志之作用。

如《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篇》谓:“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谓:“肝藏魂”。

《灵枢经·本神篇》谓:“随神往来谓之魂”,充分说明肝与精神情志的关系。

其机理主要在于疏泄调畅气机,使气血平和,神有所养,“血气着,人之神”。

情志不亢不郁,而发挥正常功能。

如肝气发生偏颇,可能发生以下两种结果:
(1)肝气郁结,疏泄不及:证见胸肋胀满疼痛,精神抑郁不快,沉默寡欢,嗳气叹息,或多疑善虑,或愁苦欲泣等症。

论治应疏肝解郁。

(2)肝气亢奋,疏泄太过:证见急躁易怒,失眠多梦,头晕头胀,目眩等症。

“气有余便是火”,肝气亢盛化火,证见口苦、面红目赤、头痛等肝阳上亢之症。

论治则宜平肝潜阳或清肝泻火。

肝的疏泄调节和情志活动,是互相影响的。

因此,对于情志有关的疾病治疗,除用药外,还要注意精神语言调节,二者相辅而行,才能取得预期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