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相乳化法制备明胶微囊蛋氨酸的工艺初探

合集下载

微胶囊的制备与应用

微胶囊的制备与应用

《胶体与表面化学》课程期末论文论文题目:微胶囊的制备与应用班级:08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姓名: 李崴学号: 20080403B013课程老师:张萍完成日期:2011年6月27日微胶囊的制备与应用李崴20080403B013海南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海南海口(570228)摘要:综述了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应用。

重点介绍了化学法(原位聚合法、界面聚合法等)、物理化学法(复合凝聚法、复相乳液法等)、物理法(喷雾干燥法、溶剂蒸发法、静电喷雾法等)等制备微胶囊的常用方法及研究进展,分析了微胶囊的应用研究现状,并对微胶囊技术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微胶囊,制备,应用,展望0引言微胶囊技术是利用成膜材料包覆具有分散性的固体物质、液滴或气体而形成微粒的一种技术。

通常包覆膜是致密的由天然或合成高分子材料制成,称为壁材(囊壁);被包覆的物质称为芯材(囊芯)。

囊芯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含固体的微胶囊形状一般与固体相同,含液体或气体的微胶囊的形状一般为球形,大小一般在2~200μm范围内。

囊壁的厚度一般在0.15~150μm,0.15μm以下囊壁也可生产。

微胶囊由于具有独特的功能特性,已应用到医药、农业、计算机、化学品、食品加工、化妆品等工业中,并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科研工作者把对微胶囊的研究目光投向纳米微胶囊[1]。

应用微胶囊技术的目的主要有3点:1)改变液体的分散状态,降低其挥发性,克服液体与周围介质材料的热力学不兼容性;2)芯材与周围介质之间或芯材颗粒之间的绝缘;3)采用扩散或者壳体破坏的方法延缓被包裹物质向介质的释放。

采用微胶囊技术制得的产品有良好的功能性质和贮存稳定性,使用方便,可以解决传统工艺所不能解决的许多问题。

1制备与研究微胶囊的制备技术涉及到物理和胶体化学、高分子化学及物理化学、材料化学、分散和干燥技术等学科领域。

通常根据性质、囊壁形成的机制和成囊的条件分为物理法、物理化学法、化学法等3大类,其中以凝聚法、界面聚合法、原位聚合法应用最为广泛。

W_O_W复乳体系制备聚合物微胶囊的影响因素分析_李洪广

W_O_W复乳体系制备聚合物微胶囊的影响因素分析_李洪广
乳化速率和乳化时间对内水相的粒径分布和初乳的稳定 性影响很大。乳化速率较低、乳 化 时 间 较 短 时,乳 化 进 行 不 充
分,内相水在油 中 分 散 不 均 匀,形 成 的 油 水 界 面 不 稳 定,分 散 相的粒径较大;随 着 乳 化 速 率 的 提 高、乳 化 时 间 的 增 加,分 散 相的平均粒径 减 小,乳 状 液 的 稳 定 性 提 高;乳 化 速 率 过 高、分 散时间过长会引起乳状液稳定 性 的 降 低,一 方 面,乳 化 强 度 过 大使分散相液滴过分减小,导致 体 系 粘 度 过 分 升 高,高 粘 度 和 高剪切速率会使 体 系 因 摩 擦 温 度 升 高,乳 化 时 间 的 延 长 往 往 加快分散相的 絮 凝、聚 结 速 度,使 分 散 相 的 粒 径 增 大;另 一 方 面,乳状液油相在乳化的过程中 存 在 挥 发,乳 化 速 率 越 大 挥 发 越快,乳化时间越长挥发量越大,长 时 间 的 乳 化 造 成 的 挥 发 会 影响乳状液的稳定性。所以,对 于 不 同 的 体 系,要 制 备 稳 定 的 乳 状 液 ,需 要 选 择 合 适 的 乳 化 速 率 和 乳 化 时 间 。 [13,23]
关键词 微胶囊,W/O/W 复乳液,溶剂蒸发,化学交联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n preparation of polymer microcapsules by W/O/W multiple emulsion system
Li Hongguang Yan Jun Du Shiguo Qin Hao
2 W/O/W 复乳体系制备微胶囊的影响因素
影响 W/O/W 复乳体系制备微胶囊的因素主要有:W/O 初 乳 的 稳 定 性 、壁 材 、外 水 相 、复 乳 乳 化 条 件 、囊 壁 固 化 条 件 等 。

低鱼粉饲料中添加微胶囊蛋氨酸或晶体蛋氨酸对军曹鱼和凡纳滨对虾(精)

低鱼粉饲料中添加微胶囊蛋氨酸或晶体蛋氨酸对军曹鱼和凡纳滨对虾(精)

低鱼粉饲料中添加微胶囊蛋氨酸或晶体蛋氨酸对军曹鱼和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的影响本文比较研究了低鱼粉饲料中添加微胶囊蛋氨酸或晶体蛋氨酸对军曹鱼和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的影响,揭示军曹鱼和凡纳滨对虾在摄食低鱼粉饲料的条件下对不同形式的蛋氨酸的利用效果。

实验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1)微胶囊蛋氨酸制备技术相关工艺参数的筛选及性能检测;2)微胶囊或晶体蛋氨酸在军曹鱼低鱼粉饲料中应用效果;3)微胶囊或晶体蛋氨酸在凡纳滨对虾低鱼粉饲料中的应用效果。

实验结果如下:1)应用化学复相乳化法和物理流化床法对蛋氨酸进行微胶囊工艺参数的筛选和制备。

经均匀设计实验表明,复相乳化法制备的明胶微胶囊蛋氨酸粒径较大,最高载药量为46.94%;流化床法中以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CAP)、棕榈酸三酰甘油酯(TPA)和丙烯酸树脂(RES)为主要壁材,分别进行微胶囊蛋氨酸的制备,通过对进出风温度、蠕动泵流速、包被时间和雾化压力等指标的调整控制,得出载药量在60-70%之间、颗粒大小均匀、外表光滑的微胶囊产品。

以载药量为依据,选取流化床法制备的微胶囊进行产品溶失性能的评估。

配制五组等氮等能饲料,蛋氨酸的添加形式分别为:晶体蛋氨酸(MET)、羟基蛋氨酸(MHA)、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微胶囊蛋氨酸(CAP)、树脂微胶囊蛋氨酸(RES)和棕榈酸甘油酯微胶囊蛋氨酸(TPA)。

将各处理的饲料投入海水后,分别于10min、20min、30min、60min及90min测定饲料蛋氨酸的溶失率和海水pH值的变化。

结果表明,饲料中蛋氨酸的溶失率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RES 组的溶失率显著低于MET组,海水pH值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呈下降趋势,CAP和RES组下降缓慢,蛋氨酸溶失率与海水pH值直接呈明显的负相关。

上述研究表明,RES微胶囊蛋氨酸能够有效减缓蛋氨酸的溶失。

2)将鱼粉组和低鱼粉后蛋氨酸缺乏组分别设为正、负对照组,试验组饲料在负对照组的基础上分别添加晶体蛋氨酸(MET)、羟基蛋氨酸(MHA)、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微胶囊蛋氨酸(CAP)、丙烯酸树脂微胶囊蛋氨酸(RES)和棕榈酸甘油酯微胶囊蛋氨酸(TPA),共七组等氮等能饲料,比较研究军曹鱼幼鱼对微胶囊蛋氨酸和晶体蛋氨酸的利用效率。

乳化复合液体维生素制备工艺的初步研究

乳化复合液体维生素制备工艺的初步研究
wa o sg iia tc a g n c lra d a p a a c idiai g t a i to alb d p e rma s p d cin. s n in fc h n e i oo p e r n e,n c tn tt sme d c l e a o td f s r u to n n h h h o o Ke r s: i u d vtmi Mir y wo d L q i ia n; c o—e lin; e a ain p o e u e mu so Pr p r to rc d r
中图分类号 : 7 . P 72 O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37 5 (00 0 40 4 ) 10 — 0 2 1 )2 ) 4 9 2 2
S u n pr p r to o e r o m p u t t dy o e a a i n pr c du e f r Co o nd Vi ami s So u i n n l to
5 。 d te e li i g tmp rt r a O .n t i c n i o ,h rp r t n w ss b e a 4 —2  ̄ 0 y a . e e % a mu sf n n h y e e au ew s ℃ I s o d t n t e p e aa i a t l t 6 h i o a 5 C fr e rT r 1 h
摘 要: 对维生素 口服溶液剂制备工艺条件进行 了筛选 , 并对所用乳化 剂种类 , 助乳化剂用量和乳化温度进行考察 。 结果表 明: 对处方量的维生素采用 1.% 的乳化剂 O 一 05 25 P 1, %的稳定 剂, 乳化温度 6℃ , o 所制备 的液体多维在 4~ 5C 2a 下 l 个月 内无沉淀析 出, 2 外观颜色无明显改变 , 表明本制剂所制定的工艺路线可行 , 适合大批量生产。 关键词 : 液体维生素 ; 微乳 ; 素 , 为维 生素 和必需 1 作 氨基 酸的营养补 充剂 , 医 临床 主要 用 于维 持 家禽 正 兽 常生理 机能和增 进新 陈代 谢等 。 目前应用 的制 剂主要 是传统 电解多维 , 即俗 称 的速 溶 多维 , 为粉 末状 制 剂 , 是多 种水溶性维 生素 的混合体 , 过饮水使 用 , 该制 通 但 剂溶解后 易发生 沉淀 , 饮水器 , 堵 而本产 品通过微 乳技 术克服 了 以上 问题 , 大 改善 了维生 素在 水 中的溶 解 极 性和 分散性 , 尤其 解决 了脂 溶性维 生素 的溶水 、 吸收 问 题, 已有报道 … 证 明油 溶性 维生 素 经 过 水 性 化 后 , 能 提高吸收率, 因而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价值 , 前已经 目 实现产业 化 。 1 仪器 与试 剂 H 一 A多头磁 力加热搅 拌器 ,I0 N电子天平 , J 6 S_ 2 3 T1 G 6台式高速离 心机 , WD—A药物 稳定性 检 查仪 ; 水 溶性维生素原料药( 青岛六和药业提供) V , A醋酸酯 油 20万 I/ , D 油 40万 I/ ( 料 级 厦 门 金 0 U gV 0 U g饲 达威 维生 素股份 有 限公 司 ) V 油 9 % ( 江 新 和 成 ,E 3 浙 股份 有 限公 司) 乳化 剂 , 定 剂 , , 稳 硫脲 , 甲酸钠 、 苯 乙 二胺 四乙酸二钠等 。 2 方 法与结 果 2 1 制剂处方及 制备 工艺 . 2 1 1 处方 : A油 1 0 .. V 0万 I V , 4 0万 I V 5 U, D 油 0 U, E 油 40 0 gVK 10 0 g Vc50 0 ,V l 0 mg 0 r , 3 0 m , 0 mg B 30 0 , a V 2 0 m , a 2 0 0 g 泛 酸 钙 50 0 g 蛋 氨 酸 B 2 00 g V 6 0 m , 0 m , 1 0 g 赖氨 酸 1 0 r 0m , 0 0 g等 。 0 a 2 12 制 备工艺 避光 条 件下 , .. 将苯 甲酸钠 0 2 , .g硫 脲 0 1 和 E T N 2 .5 分散于适量注射用水中, .g D A— a 00 g 于磁力搅 拌器上保 温至 5 6 ℃ , O~ o 加入 水 溶性 维生 素 和赖氨 酸 、 蛋氨酸溶 解 ; 溶性维 生素与乳 化剂混 合加 油 热 完全溶 解后 , 倒人 上述 水溶 性维 生素 中搅拌 1mn 0 i, 加 入稳定剂 】搅拌 混匀 , , 冷却 后定 容 至 lO , 纸 OmL 滤 过 滤后装瓶 。 2 2 处方筛选 及工艺 优化 。 . 22 1 乳 化剂 的筛选 分 别精 确 量取 一 定 量 的乳 化 ..

膜乳化技术-复乳法制备载药微囊的研究

膜乳化技术-复乳法制备载药微囊的研究
乳化技术 , 以有效的缓 解载药微囊的突释现象 , 个月 内的累计释放量可以达到 8 %以上。 可 】 0
关键 词 : 膜乳化; 生物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解; 药物控释
P e a ain o co a slsb o iigS iauP r u as S G)Me rn rp rt f o Mircp ue yC mbnn hrs oo sGls( P mb a e

8・ 2
广州化工
2 1 年 3 卷第 3 00 8 期
膜 乳化 技 术 一复 乳法 制 备载 药微 囊 的研 究
王超宝 , 蔡 静, 郑业灿
长春 10 1) 30 2
( 长春 工业大 学合 成树 脂与特 种纤 维教 育部 工程研 究 中心 ,吉林
摘 要 : 以乙交酯和丙交酯的无规共聚物(L A 做为包埋材料, PG ) 采用膜乳化技术结合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 B A载药微囊。 S
( nier gR sac et f y te cR s n p c l ie, nsyo d ct n E g e n eerhC ne o nht ei adS ei br Miir f u a o , n i r S i n aF t E i
C a gh n U i r t o eh o g , inC a gh n10 1 , hn ) hn cu nv s y f cn l y J i h n cu 30 2 C i e i T o l a Abtat S lae ircpue eepe ae ycm iigS i s o u l s S G)me baee us — s c:B A— od dm coa sls r rprdb o bnn hr uP r s a ( P r w a o G s m rn m lf i i ct nt h i eadm lpee us n—sl n eaoai to i oy 1 t —c —g cl cd ( L A)a e a o cnq n ut l m lo i e u i i ov t vp rt nme dwt p l(a i o l oi ai) P G e o h h cc y c s h t

复相乳液法制备聚乳酸_胰岛素缓释微胶囊

复相乳液法制备聚乳酸_胰岛素缓释微胶囊

文章编号: 167329965(2009)042341204复相乳液法制备聚乳酸/胰岛素缓释微胶囊3马爱洁1,张玉祥2,陈卫星1(1.西安工业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西安710032;2.西安ABB 电力电容器有限公司,西安710029)摘 要: 探讨复相乳液法制备聚乳酸(PLA )/胰岛素缓释微胶囊的制备工艺.以聚乳酸为包裹载体,胰岛素为模型药物,通过复相乳液法制备出胰岛素缓释微胶囊,通过考察稳定剂、超声时间及功率、搅拌速度、聚乳酸分子量等条件对粒径大小及其分布、表面形态的影响,初步探讨了聚乳酸包裹胰岛素微胶囊的制备工艺.经粒度分析仪、扫描电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制备的微胶囊表面光滑圆整,平均粒径在4μm 左右.复相乳液法制备载药微球工艺简单,乳液稳定性好,可以负载具有生物活性的药物.关键词: 微胶囊;缓释;聚乳酸;复相乳液法中图号: TB34 文献标志码: A 微胶囊技术是用成膜材料把固体或液体包覆形成微小粒子的技术,可以保护芯材物质免受环境影响[122].囊壁可以屏蔽囊心的颜色、气味,改变物质质量、体积、状态或表面性能,隔离活性成分,降低挥发性,减少毒副作用[3].通过控制制备条件和壁材的化学组成等控制芯材物质的缓慢释放的微胶囊,已经在医学、农业、涂料工业、食品、日用化学品、生物制品化工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426].药物微胶囊的制备大多使用界面聚合或原位聚合等化学方法[728],这些方法在制备过程中药物容易发生反应,且壁材薄而多孔,包覆的小分子药物会很快渗透,较难达到缓释或控制释放的目的[9210].实验采用复相乳液法,将壁材聚乳酸溶液和胰岛素水溶液形成的初乳化体系以微滴状态分散到水介质中,然后通过加热和溶剂萃取使壁材中的溶剂逐渐去除,溶质聚乳酸析出并将形成壁囊.此方法优点在于溶剂挥发时,聚乳酸层夹在两水相之间,阻碍内水相中药物的渗透.较同一材料采用其它方法制备的微球,初乳稳定性高,具有更高的载药量和包封率.而且聚乳酸可降解为能被人体吸收和代谢的乳酸,无毒害作用.1 实验部分1.1 试剂及仪器聚乳酸(PL A ,济南岱罡生物科技公司),胰岛素(江苏万邦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聚乙烯醇(PVA ,山西三维集团),二氯甲烷(天津天力化学试剂公司),异丙醇(天津海晶化学试剂厂),吐温(Tween )(天津福晨化学试剂公司),蒸馏水(自制).AM ER Y 21000B 型扫描电子显微镜(美国AM ER Y 公司),FJ 3002S 型高速分散均质机(上海标本模具厂),E400POL 型偏光光学显微镜(尼康Nikon ),Leica SP5型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瑞士徕卡公司),J Y 292Ⅱ型超声波细胞粉碎机(宁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EPICS XL 型流式细胞仪(美国Counter 公司).1.2 微胶囊的制备配制一定量的聚乳酸的二氯甲烷溶液,加入表面活性剂,搅拌制备初乳液.配制胰岛素水溶液,注入初乳液中,超声乳化.在搅拌条件下倾入含有Tween 的聚乙烯醇(PVA )水溶液中,再将其倾入第29卷第4期 西 安 工 业 大 学 学 报 Vol.29No.42009年08月 Journal of Xi ’an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Aug.20093收稿日期:2009204208基金资助:陕西省教育厅重点科学研究计划(08J K308)作者简介:马爱洁(19802),女,西安工业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E 2mail :ajma0213@.4%的异丙醇水溶液中.在磁力搅拌器上持续搅拌2~5h ,使溶剂完全蒸发,然后离心分离并用蒸馏水洗涤产物,最终得到聚乳酸微胶囊.1.3 结构表征及测试将少量微胶囊溶液均匀滴在金属片上晾干,然后在扫描电镜观察下先进行微胶囊表面形态观察;选择尼罗红为聚乳酸的荧光染料,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微胶囊内部形态;微胶囊粒径及其分布采用贝克曼L S13320粒度分析仪进行分析计算;将超声制备好的W/O 初乳装入离心试管中,2500r/min 下离心5min 后取出,测量分离出的水量,初乳稳定性为S =V W/O -V DV W/O×100%式中:S 为初乳稳定性;V (W/O )为初乳W/O 的体积(mL );V D 为分离出的水体积(mL ).2 结果与讨论2.1 微胶囊表面形态表面活性剂Tween 的加入可保持乳化体系稳定,防止发生逆向转化使囊心释放.改变Tween 的种类,其对微胶囊表面形态的影响,如图1所示.图1 不同表面活性剂制备的微胶囊SEM 图Fig.1 SEM images of microcapsules prepared with different surfactants图1(a )为添加Tween20表面活性剂制备的微胶囊,可以看到有团聚现象,且微球被破坏较多,分散性较差;图1(b )为添加Tween60制备的微胶囊,形态规整、分散性较好;图1(c )为添加Tween80制备的微胶囊,可以看出微球粒径分布较宽,均匀性差.这是由于Tween60的亲油性较另外两种好,且Tween60的硬脂酸基团与聚乳酸分子结构最为接近、亲和性和相容性较好,易于油水界面吸附,有利于保持W/O 乳液在分散水相的稳定,使得制备的微球更易分散,粒径更均匀.成膜材料聚乳酸本身的性质也会对微泡的成球性产生影响.实验中选用了分子量分别为3.0×104和1.0×105的聚乳酸制备微泡,其扫描电镜照片如图2所示.实验结果表明:相对分子质量小的聚乳酸制备的微泡(图2a )粒径分布相对集中,而相对分子质量较大聚乳酸制备的微泡(图2b )粒径分布较宽,且有许多大于10μm 的粒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PL A 相对分子质量越高,油相的粘度就越大,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致使乳化过程的分散程度降低,增加了溶剂挥发过程中乳液液滴碰撞发生聚集的可能性,从而产生一些粒径较大的微球.图2 不同分子量聚乳酸制备的微胶囊SEM 图Fig.2 SEM images of microcap sule prepared with different molecular weight polylactide2.2 微胶囊内部形态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微胶囊的内部形态,如图3所示,图3a ,3b 分别为超声功率为100W ,300W 下制备的微胶囊.可以看到复相乳液法制备的微球壁厚均匀,大多具有内部中空结构(空心红色圆环),但也有3b 图中所示的部分实心PL A 微球(实心红色球状).分析影响微泡内部形态结构的原因发现,随着超声功率的增大,出现实心结构的微球增多.这是因为超声功率的增大使得有更多的水分被PL A 囊壁所包裹,在成膜阶段,聚乳酸更易从二氯甲烷相中析出,内水相没有充足的时间分开,易形成实心球;另外,超声功率的增大使胰岛素溶液分散成更小的液滴,表面积大大增加,使其凝并在一起的几率增加,这时容易得到多腔结构的微胶囊.但内水243 西 安 工 业 大 学 学 报 第29卷相体积也不宜过小,否则PLA 浓度较大,在高速搅拌时容易聚集形成较多的实心PLA 微粒.图3 微胶囊内部形态激光共聚焦图Fig.3 CL MS images of the innerstructures of microcapsules2.3 微胶囊粒径及其分布理想的缓释微胶囊应囊壁厚薄一致,连续均匀成一体,这样囊心在释放过程中可以保持尺寸大小均匀的圆球形状,有利于药品的稳定释放.经粒度分析仪测定微胶囊的粒径及其分布,结果如图4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到,复相乳液法制备的微胶囊的平均粒径为3.71μm ,粒径比较均匀,分布较窄,大部分直径在3~5μm 之间,能够较好地满足药物缓释要求.图4 微胶囊粒径分布图Fig.4 The size distribution of the microcapsules2.4 复相乳液体系的稳定性复相乳液法在水浴干燥时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W/O/W 复相乳液体系的稳定,而复相乳液的稳定关键在于保持W/O 乳液在分散相水中的稳定,即囊心胰岛素水溶液的含量及稳定性.考察油相溶液的浓度、超声时间及功率对初乳稳定性的影响,见表1~3.从表1可看到,随着聚乳酸浓度的增加,油水相不易分开,有利于对胰岛素的包裹,增加乳稳定性.但如果PLA 溶液粘度过高,乳粒不易分散,容易破裂,使得内水相溢出,降低初乳稳定性.表1 聚乳酸浓度的影响Tab.1 Effect of PL A concentrationPL A 浓度/(mg/mL )初乳稳定性/%胰岛素溶液含量(v/v )/%2094.80.504096.40.918098.9 1.3210097.70.88 以浓度为80mg/mL 聚乳酸(分子量3.0×104)为囊壁,浓度为1.32%(v/v )的胰岛素溶液为囊心,改变初乳超声功率及超声时间长短,考察超声功率和超声时间对初乳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见表2~3.表2 超声功率的影响Tab.2 Effect of ultrasonic power超声功率/W 初乳稳定性/%胰岛素溶液含量(v/v )/%10094.80.5020097.70.8830098.6 1.2540098.91.32表3 超声时间的影响Tab.3 Effect of ultrasonic time超声时间/s 初乳稳定性/%胰岛素溶液含量(v/v )/%5094.80.5010096.70.9015097.8 1.2520098.91.32 从表1~3中可以看到,应用复相乳液法制备的初乳液稳定性都很高,基本都在94.8%以上.随着超声功率的增加,或超声时间的延长,乳化越充分,W/O 初乳越稳定,囊心胰岛素溶液含量也越高.但超声功率过高,容易生成实心PLA 微球,使得囊心包覆率降低.综上所述,控制PLA 浓度在80mg/ml 左右,超声功率在400W ,超声时间为200s ,可得到较理想的微胶囊.3 结论实验以生物降解高分子聚乳酸(PL A )为成膜材料,通过复相乳液法,制备包裹胰岛素水溶液的PL A 微胶囊.对影响聚乳酸微泡外部形态、粒径、内部形态及稳定性的各个因素进行了探讨,得到以下结论:1)以Tween60为表面活性剂,以浓度为80mg/mL 、分子量为3.0×104左右的聚乳酸溶液进行包覆,控制超声功率为400W ,超声时间为200343 第4期 马爱洁等:复相乳液法制备聚乳酸/胰岛素缓释微胶囊s,可得到表面光滑圆整、粒径大小均匀及分布可控的PL A/胰岛素药物缓释微胶囊.2)相比较一般的化学法,复相乳液法乳液稳定性好,基本都在94.8%以上,制备的药物缓释微胶囊包覆率较高,有利于长期保存.参考文献:[1] Jalil R,Nixon J R.Biodegradable Poly(lactic acid)and Poly(lactide2co2glycolide)Microcapsules:Prob2lems Associated with Preparative Techniques and Re2lease Properties[J].Microencap Sulation,1990,7(3):297.[2] Sah H,Chen Y W.Effects of H+Liberated fromHydrolytic Cleavage of Polyester Microcap Sules onTheir Permeability and Degradability[J].Pharm Sci,1995,84(1):1353[3] Chang T M.Recent and Future Developments inModified Hemoglobin and Microencap Sulated He2moglobin as RedBlood Cell Substitutes[J].CellsBlood Substit,1997,25(1):1.[4] Heller J.Biodegradable Polymers in Controlled DrugDelivery[J].Crit Rev Therap Drug Carrier System,1984,1(1):39.[5] Peppas L.Recent Advances on the Use of Biodegrad2able Microparticles and Nano2particles in ControlledDrug Delivery[J].Int J Pharm,1995,116:1[6] J amshidi K,Hyon S H,Ikada Y.Thermal Character2ization of Polylactides[J].Polymer,1988,29(12):2229.[7] Feinstein S B,Cate F J T,Zwehl W,et al.Two Di2mensional Contrast Echocardiography.I.In VitroDevelopment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Echo Con2trast Agents[J].J Am Coll Cardial,1984,3(1):14. [8] 梁治齐.微胶囊技术及应用[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L IAN G Zhi2qi.The Technique and Application of Mi2 crocap sules[M].Beijing:China Light Industry Press,1999.(in Chinese)[9] Dongb Y C,Feng C C.Methoxy Poly(ethylene gly2col)2poly(lactide)(MPEG2PL A)Nano2particles forControlled Delivery of Anticancer Drugs[J].Bioma2terials,2003,9(15):2.[10] G iannavola C,Bucolo C,Maltese A,et al.Influenceof Preparation Conditions on Acyclovir2Loaded Po2ly2d,l2Lactic Acid Nanospheres and Effect of PEGCoating on Ocular Drug Bioavail2Ability[J].Phar2maceutical Research,2003,20(4):584Preparation of Poly(lactide)/Insulin Sustained2releaseMicrocapsules with Diphase Emulsion MethodM A A i2j ie1,Z H A N G Yu2x i an g2,C H EN W ei2x i n g1(1.School of Materials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Xi’an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Xi’an710032,China2.ABB Xi’an Power Capacitor Company Ltd.,Xi’an710029,China)Abstract: Preparation of polylactide/Insulin Sustained2release Microcap sules wit h dip hase emulsion met hod was st udied.Microcap sules were prepared using polylactide as carrier and insulin as model drug.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 he particle sizes,surface topograp hy and preparation technology such as stabilizer,ult rasonic time,ult rasonic power,and mixing rate were discussed.The surface of t he particles was smoot h,t he average size was about4μm.The p reparation techniques of drug2loading system are simple and t he emulsion is stable.This met hod can be used to prepare t he bioactive drugs carrier.K ey w ords: microcap sule;sustained2release;poly(lactide);dip hase emulsion met hod(责任编辑、校对 张立新) 443 西 安 工 业 大 学 学 报 第29卷。

微胶囊技术的研究进展

微胶囊技术的研究进展

微胶囊技术的研究进展1曲健健1,但卫华1,林海1,陈驰1,米贞健2,舒展21.四川大学 皮革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0065;2.成都佰乐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41E-mail: dajian_1981@摘 要:本文介绍了微胶囊的结构及其制备方法,综述了微胶囊性能的评价方法和微胶囊技术的新进展,其中,纳米技术、膜乳化技术的运用及环境感应型微胶囊的提出使微胶囊的应用更加广泛。

此外,还指出了现阶段微胶囊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 微胶囊;制备方法;性能评价;新进展1.引言微胶囊技术是一种用成膜材料把某种物质包覆并使之形成微小粒子的技术,得到的微小粒子叫微胶囊(microcapsule)。

微胶囊技术的研究大约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在50年代取得重大成果,在70年代中期得到迅猛发展。

微胶囊具有改善和提高物质表观及其性质的能力,能够储存微细物质,延缓和控制释放,并具有保护芯材料免受环境影响、降低毒性、屏蔽气味等作用。

由于物质微胶囊化后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能,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因而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

如今,微胶囊技术已从最初的压敏复写纸扩展到医药、食品、农药、饲料、涂料、化妆品、添加剂、纺织、阻燃剂、生物固定化等多个领域,发展前景十分乐观。

2.微胶囊的结构微胶囊由内外两部分构成,内部的物质称为芯材,外部的包覆膜称为壁材。

其中芯材可以由一种或多种物质组成,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壁材也可分为单层和多层。

形成微胶囊时,芯材被包覆而与外界环境隔离,在适当条件下,随着壁材的破坏而释放出来。

如果选用的壁材具有半透性,则芯材可以通过溶解、渗透、扩散的过程,透过膜壁而释放出来[1]。

微胶囊常用壁材主要有天然、半合成及合成的高分子材料。

天然高分子材料如明胶、阿拉伯胶、海藻酸盐、壳聚糖等,它们具有无毒、免疫原性低、成膜成球性好等特点,常用于医药、食品等领域。

半合成高分子材料主要是纤维素衍生物,如羧甲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等,其特点是毒性小、粘度大、成盐后溶解度增大。

简述复凝聚法明胶阿拉伯胶微囊的制备

简述复凝聚法明胶阿拉伯胶微囊的制备

简述复凝聚法明胶阿拉伯胶微囊的制备复凝聚法是一种常用的制备明胶阿拉伯胶微囊的方法。

它是通过离子交联明胶和阿拉伯胶来形成微囊结构。

首先,明胶和阿拉伯胶需要分别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

明胶主要由动物皮肤和骨骼中提取得到,常见的溶剂有水和酢酸等。

阿拉伯胶则来自阿拉伯树的乳液,它是一种天然胶质,水是其常用的溶剂。

接下来,明胶和阿拉伯胶的溶液需要分别加热至适当温度,以促使它们溶解。

常见的加热温度为50°C到70°C之间。

当明胶和阿拉伯胶均溶解后,将两者的溶液混合在一起。

在混合的过程中,需要保持温度和搅拌速度的稳定,以确保溶液的均匀混合。

在溶液混合的同时,需要添加一种交联剂。

常用的交联剂有硬化剂如硬化酚醛树脂或硬化醛等。

交联剂的添加量需要根据具体的制备需求来确定。

接下来,溶液需要继续搅拌一段时间,以确保交联剂充分分散在整个溶液中。

随后,将溶液滴入一个表面活性剂溶液中。

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是形成液滴,并保持液滴的形状。

液滴的大小可以通过调节滴液速度、搅拌速度和表面活性剂浓度来控制。

液滴形成后,需要保持一定的时间(通常为几小时到一天),以使交联反应发生。

交联反应的时间会影响微囊的结构和性质。

最后,将得到的微囊通过过滤和洗涤的方式进行分离和纯化。

过滤可以去除大颗粒的杂质,而洗涤则可以去除一部分多余的交联剂和表面活性剂。

最终,通过干燥或其他手段,可以得到纯净的明胶阿拉伯胶微囊。

复凝聚法制备的明胶阿拉伯胶微囊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控释性能。

由于明胶和阿拉伯胶都是天然的材料,所以这种方法具有较好的可持续性和生物相容性。

因此,它被广泛应用于药物传输、微胶囊包埋等领域。

微囊的制备实验报告思考题

微囊的制备实验报告思考题

微囊的制备实验报告思考题微囊的制备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究微囊的制备方法,了解微囊的结构和性质,并通过实验验证微囊的稳定性和载药能力。

二、实验原理微囊是一种由壳层包裹着内部物质的小型球形结构,通常用于药物传递和保护。

制备微囊的方法有许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油水乳化法。

该方法将药物溶于油相中,然后将其与水相混合,并加入表面活性剂以形成乳液。

通过控制温度和搅拌速度等条件,可使油滴均匀分散在水相中,并逐渐形成壳层包裹着油滴的微囊。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 磷脂酰胆碱(PC)2. 磷脂酰乙醇胺(PEA)3. 甘油三酯(TG)4. 高压均质器5. 超声波清洗机6. 恒温振荡器四、实验步骤1. 将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和甘油三酯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制备出油相。

2. 将油相与水相混合,并加入表面活性剂,形成乳液。

3. 使用高压均质器对乳液进行均质处理,使油滴尽可能细小且均匀分散在水相中。

4. 将均质后的乳液转移至恒温振荡器中,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振荡和干燥,使微囊形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过程中需要控制的条件有温度、搅拌速度、均质时间等。

这些条件的不同组合会对微囊的制备效果产生影响,因此需要进行多组实验并比较结果,找出最佳的制备条件。

2. 制备出的微囊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和结构。

可以发现微囊呈球形结构,壳层包裹着内部物质(即油滴)。

3. 通过测量微囊的粒径和稳定性等指标,可以评估其质量和性能。

粒径越小、稳定性越好,则说明微囊的制备效果越好。

六、思考题1. 为什么要采用油水乳化法制备微囊?有没有其他制备方法?答:油水乳化法制备微囊的优点是简单易行、成本低廉,并且可以控制微囊的大小和壳层厚度等参数。

此外,该方法适用于多种药物,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除了油水乳化法,还有其他制备微囊的方法,如溶剂挥发法、凝胶颗粒法等。

2. 微囊的壳层材料对其性能有何影响?如何选择合适的壳层材料?答:微囊的壳层材料对其稳定性、载药能力和生物相容性等方面都会产生影响。

简述复凝聚法明胶阿拉伯胶微囊的制备

简述复凝聚法明胶阿拉伯胶微囊的制备

简述复凝聚法明胶阿拉伯胶微囊的制备复凝聚法明胶阿拉伯胶微囊是一种常见的微胶囊制备方法,该方法可在药物输送、食品添加剂、化妆品和其他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从微胶囊的概念和应用角度出发,重点介绍复凝聚法制备明胶阿拉伯胶微囊的原理、步骤、影响因素及应用前景。

一、微胶囊的概念和应用微胶囊是一种将固体、液体或气体包裹在稳定的壳层内的微小颗粒,通常具有均匀的尺寸和形状。

微胶囊可用于各种领域,如医药学、食品科学、化妆品等。

在药物输送领域,微胶囊可以用于控释药物,改善药物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降低毒性和副作用。

在食品科学领域,微胶囊可以用于添加食品香精、色素和营养素,改善食品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在化妆品领域,微胶囊可以用于固定香料、保湿剂和防晒剂,延长使用时间和增强效果。

因此,微胶囊在多个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二、复凝聚法明胶阿拉伯胶微囊的原理复凝聚法是一种常见的微胶囊制备方法,其原理主要是利用两种或多种互相不相溶的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将被包封物包封在壳层内,形成微胶囊。

复凝聚法制备明胶阿拉伯胶微囊的原理可以简要概括为以下几点:1.明胶和阿拉伯胶的选择明胶是一种由动物骨骼和皮肤中提取的胶原蛋白制备而成的胶体物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

而阿拉伯胶则是一种从阿拉伯树干或其他树木中提取的树脂物质,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成膜性。

选择明胶和阿拉伯胶作为微胶囊的壳层材料,可以保证微胶囊具有良好的壳层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

2.乳化剂的选择乳化剂是一种能够在两种或多种互不相溶的物质之间形成乳液的物质,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稳定性。

在复凝聚法中,乳化剂的选择对微胶囊的形成和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通常情况下,选择一种适合的乳化剂可以有效提高明胶和阿拉伯胶的乳化稳定性,促进微胶囊的形成。

3.聚合物的分散在复凝聚法中,聚合物的分散是微胶囊形成的关键步骤。

通过将明胶和阿拉伯胶溶解在乳化剂的作用下分散于搅拌剂中,形成均匀的乳液。

一种维生素A的二次乳化、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维生素A的二次乳化、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方法[发明专利]

(10)申请公布号 CN 101947214 A(43)申请公布日 2011.01.19C N 101947214 A*CN101947214A*(21)申请号 201010236185.8(22)申请日 2010.07.17A61K 9/52(2006.01)A61K 47/24(2006.01)A61K 47/42(2006.01)A61K 31/07(2006.01)A61J 3/07(2006.01)A61P 3/02(2006.01)(71)申请人郭善广地址510642 广东省广州天河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申请人杨宁蒋爱民(72)发明人郭善广 杨宁 蒋爱民 郭利平(54)发明名称一种维生素A 的二次乳化、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方法(57)摘要一种维生素A 的二次乳化、喷雾干燥法微胶囊包埋体系的制备方法,属于生物活性功能物质保护、控释的微胶囊化技术领域。

本发明以维生素A 为芯材,采用具有两性的卵磷脂作为直接乳化包埋芯材,同时再利用具有抗氧化性质的鱼皮明胶、阿拉伯胶和玉米蛋白进行二次乳化包埋。

最后利用热风喷雾干燥制得包埋率为90-93%的维生素A 微胶囊。

工艺采用二次乳化过程和抗氧化壁材,取得了很好的包封效果,抑制了维生素A 的氧化变质。

(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权 利 要 求 书CN 101947214 A1/1页1.一种维生素A的二次乳化包埋体系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芯材的内包埋和壁材的外包埋两次乳化过程,利用了包埋材料的抗氧化性减缓维生素A的氧化,同时利用了壁材的乳化性和肠溶性控制了维生素A的释放;制备步骤为:(1)制备以卵磷脂为连续相、维生素A为分散相的微乳液:将卵磷脂加热到65℃增加其流动性、降低粘度,加入维生素A进行混合,在混合物中维生素A的含量为25%(质量比),即维生素A与卵磷脂的质量比为1∶3;溶液采用高速匀浆机10000rpm快速分散30s,重复三次;其两次间隔间均采用插入式超声仪超声30s,超声功率80W;促使维生素A充分分散、乳化;(2)制备以维生素A、卵磷脂为分散相的二次微乳液:将步骤(1)制得的微乳液分散到含有鱼皮明胶、阿拉伯胶和玉米蛋白的40%(质量比)的水溶液中,其中鱼皮明胶、阿拉伯胶和玉米蛋白的质量比为3∶3∶4;总的固形物含量范围在40%-45%;将分散体系采用20000rpm快速分散30s,温度控制在65℃;然后加热温度至70-75℃在30-50MPa下高压均质,重复三次;(3)喷雾干燥制备二次乳化体系:将制备好的固形物含量为40%-45%二次乳化液进行喷雾干燥,进风温度为190-200℃,出风温度85-90℃,可以制得维生素A微胶囊体系。

一种微囊化包膜氨基酸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微囊化包膜氨基酸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微囊化包膜氨基酸的制备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李浙烽,占秀安,陈强,余荣
申请号:CN200810162306.1
申请日:20081201
公开号:CN101744110A
公开日:
20100623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产饲料微囊化包膜氨基酸的制备方法。

其组成为:淀粉10-30%,乙基纤维素1-5%,氨基酸粉末30-60%,硬脂酸10-30%,甘油酯10-30%。

本方法对动物主要必须性氨基酸进行微囊化包被处理,使包被后的晶体氨基酸处于包材中,不因环境而溶出损失;并可使包被微囊化中的氨基酸在动物肠道内缓慢释放,实现包被氨基酸与结合态氨基酸的同步吸收,提高水生动物对晶体氨基酸的生物利用率,降低饵料系数和成本,减少环境污染。

申请人:李浙烽,占秀安,余荣
地址:311107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高新农业示范中心银杏路2号
国籍:CN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简述复凝聚法制备微囊的原理及工艺流程

简述复凝聚法制备微囊的原理及工艺流程

简述复凝聚法制备微囊的原理及工艺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复凝聚法制备微囊的原理与工艺流程解析复凝聚法,作为一种常见的微囊制备技术,广泛应用于药物、食品添加剂、香料等微胶囊化产品的生产中。

简述复凝聚法明胶阿拉伯胶微囊的制备

简述复凝聚法明胶阿拉伯胶微囊的制备

简述复凝聚法明胶阿拉伯胶微囊的制备复凝聚法明胶阿拉伯胶微囊的制备是一种常用的微囊化技术,该方法能够将活性成分封装在聚合物微囊中,保护活性成分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并延缓释放。

本文将对复凝聚法明胶阿拉伯胶微囊的制备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原材料的选择、制备过程、影响因素等方面的内容。

一、原材料的选择1.明胶明胶是一种常用的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组织亲合性和生物相容性。

在制备微囊的过程中,明胶可以作为载体材料,将活性成分包裹在内部,形成稳定的微囊结构。

选择明胶时,需要考虑其溶解性、粘度、凝胶温度等性质,以及微囊的贮存稳定性和释放性能。

2.阿拉伯胶阿拉伯胶是一种天然植物胶,具有良好的黏附性和包裹性。

在制备微囊的过程中,阿拉伯胶可以增加微囊的稳定性和延缓释放效果。

选择阿拉伯胶时,需要考虑其粘度、溶解度、黏合力等性质,以及与明胶的相容性。

3.活性成分活性成分是指需要被微囊封装的功能性物质,可以是药物、保健品、食品添加剂等。

选择活性成分时,需要考虑其理化性质、溶解度、稳定性等因素。

二、制备过程1.明胶和阿拉伯胶的溶解首先,将一定比例的明胶和阿拉伯胶分别加入到适量的水中,搅拌均匀。

然后,加热至一定温度,使明胶和阿拉伯胶完全溶解,得到明胶阿拉伯胶溶液。

2.活性成分的添加将活性成分加入到明胶阿拉伯胶溶液中,搅拌均匀。

根据活性成分的性质,可以选择不同的添加方法,如溶解、分散、悬浮等。

3.微囊化将经过添加活性成分的明胶阿拉伯胶溶液滴入到一定体积的油相中,同时搅拌或者喷雾。

在油相中,明胶阿拉伯胶溶液会形成囊状结构,将活性成分包裹在内部。

4.固化将形成的微囊固化,可以通过冷冻干燥、热空气干燥、紫外光照射、化学交联等方法。

5.脱溶剂将固化后的微囊经过脱溶剂处理,去除多余的溶剂和不溶的物质。

6.收集最后,将得到的微囊进行分离、洗涤、干燥,得到成品。

三、影响因素1.明胶和阿拉伯胶的比例明胶和阿拉伯胶的比例会影响微囊的物理性质和释放性能。

过多的明胶会增加微囊的硬度,过多的阿拉伯胶会增加微囊的粘度。

维生素微胶囊技术的研究发展

维生素微胶囊技术的研究发展

维生素微胶囊技术的研究发展王曙;郝志敏;王龙;李晓刚【摘要】近年来,微胶囊技术在生物医药、化工、食品等行业得到了应用和发展.而维生素作为维持动物机体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类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当前动物维生素缺乏症却时有发生.因而本文拟介绍微胶囊化技术,探讨维生素微胶囊技术的发展状况以及维生素微胶囊化的加工工艺.【期刊名称】《广东饲料》【年(卷),期】2011(020)001【总页数】3页(P32-34)【关键词】维生素;微胶囊;加工工艺【作者】王曙;郝志敏;王龙;李晓刚【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扬州,225009;江苏省扬州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扬州,225009;江苏省扬州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扬州,225009;江苏省扬州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扬州,225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460.6由于微胶囊能保护物质免受环境影响,屏蔽味道、颜色、气味,改变物质重量、体积、状态或表面性能,隔离活性成分,降低挥发性和毒性,控制可持续释放等多种作用,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今,微胶囊已被广泛应用于医学、食品、农药、化妆品、金属切削、涂料、油墨、添加剂等多个领域。

当前微胶囊技术应用于维生素包被的研究少之又少,由于该技术可以减少维生素在瘤胃内的降解程度,因而在反刍动物的研究与应用开始引起人们普遍关注和重视。

1 微胶囊技术微胶囊技术,又称微胶囊造粒技术,是一项比较新颖、用途广泛,发展迅速的新技术。

微胶囊制备技术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并在70年代中期得到迅猛发展,在此期间出现了许多微胶囊化的产品和工艺。

无论在学术界,还是在工业领域,人们对于微胶囊的制备、性质和应用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微胶囊技术已经在医药、农业和化工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鉴于微胶囊化带来的巨大优越性,目前越来越多的科学工作者正把微胶囊技术应用于更为广泛的领域中。

微胶囊技术是利用成膜材料将固体、液体或气体囊于其中,形成直径几十微米至上千微米的微小容器的技术。

W_O_W复乳溶剂蒸发法制备微胶囊的影响因素及研究新进展_曹梅

W_O_W复乳溶剂蒸发法制备微胶囊的影响因素及研究新进展_曹梅

化学与生物工程2009,Vol.26No.9综述专论 Chemistry &Bioen gineering1收稿日期:2009-05-25作者简介:曹梅(1984-),女,山西运城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微胶囊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E -mail:caomei19840124@ 。

W/O/W 复乳溶剂蒸发法制备微胶囊的影响因素及研究新进展曹 梅,管 萍,胡小玲,陈晓佩(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应用化学系,陕西西安710129)摘 要:重点综述了W/O/W 复乳溶剂蒸发法制备微胶囊的过程及影响因素,并结合SPG 膜乳化法阐述了其最新研究进展。

关键词:W/O/W 复乳液;复乳溶剂蒸发法;微胶囊;SPG 膜乳化法中图分类号:T Q 3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425(2009)09-0001-06微胶囊是由成膜材料包覆液滴、微粒或气体而形成的微小胶体颗粒,其粒径一般在微米级范围内[1]。

微胶囊的相关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50年代取得重大成果。

90年代以来微胶囊技术的研究进展更快,其应用范围由无碳复写纸扩展到医药、食品、农药、饲料、油墨、涂料、化妆品、纺织和感光材料等各个行业。

微胶囊的制备按照成膜方法分为化学法、物理法、物理化学法。

化学法包括界面聚合法、原位聚合法、锐孔法。

物理法包括喷雾干燥法、空气悬浮法、真空蒸发沉积法、静电结合法、包结络合物法、挤压法。

物理化学法包括水相分离法、油相分离法、复相乳液法、熔化分散冷凝法、粉末床法[2]。

水溶性芯材微胶囊可采用界面聚合法、油相分离法、复相乳液法等制备,但前两者存在芯材需改性、难以获得干燥粉末产品等难题[3],而复相乳液法制备条件温和,无需相分离剂,工艺成熟,操作简单[4]。

W/O/W 复乳溶剂蒸发法是通过制备复相乳液,再挥发分散相溶剂以制备微胶囊的方法,1970年由Vrancken 和Claeys 获得专利[5],在医药、食品、化妆品和分离技术等领域已有广泛的应用[6]。

单凝聚法制备微囊的工艺流程

单凝聚法制备微囊的工艺流程

单凝聚法制备微囊的工艺流程微囊是一种具有封闭结构的微小颗粒,可以在内部包裹不同的物质,并具有控制释放的功能。

单凝聚法是一种常用的制备微囊的方法,其工艺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材料准备、内相制备、外相制备、乳化和凝聚、固化和收集。

第一步,材料准备。

制备微囊所需的材料包括内相、外相、乳化剂和固化剂。

内相是要包裹在微囊内部的物质,可以是药物、香料等。

外相是用来包裹内相的液体,通常是水或有机溶剂。

乳化剂是用来促进内相和外相混合的物质,可以是表面活性剂。

固化剂是用来使微囊固化的物质,常用的固化剂有硬脂酸、明胶等。

第二步,内相制备。

将内相物质溶解或悬浮在适当的溶剂中,并加入乳化剂进行混合。

在混合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调整温度、pH值等条件来控制内相的性质和稳定性。

第三步,外相制备。

将外相溶液制备好,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外相的性质,如溶剂的种类和浓度等。

外相的稳定性对微囊的形成和稳定性有重要影响。

第四步,乳化和凝聚。

将内相缓慢地加入外相中,并通过搅拌或超声波等方法进行乳化。

乳化的目的是使内相分散均匀地分布在外相中,形成乳液。

在乳化的过程中,乳化剂可以使内相和外相之间形成较小的界面张力,促进乳液的形成。

之后,通过调整温度、搅拌速度等条件,使乳液逐渐凝聚成微囊。

第五步,固化和收集。

将固化剂加入乳液中,使微囊固化。

固化的条件可以根据固化剂的性质和要求来调整,常见的固化方法有化学固化和物理固化。

固化完成后,可以通过离心、过滤等方法将微囊收集起来。

通过以上的工艺流程,可以制备出具有封闭结构的微囊,并实现对内相物质的控制释放。

单凝聚法制备微囊的优点是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并且可以制备出较为均匀的微囊。

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微囊的大小分布不均匀、内相物质的损失等,需要在实际操作中加以注意和改进。

单凝聚法是一种常用的制备微囊的方法,其工艺流程包括材料准备、内相制备、外相制备、乳化和凝聚、固化和收集等步骤。

通过合理调控各个步骤的条件和参数,可以制备出具有封闭结构的微囊,并实现对内相物质的控制释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表 3可知 , 处理组 的包 封率 比较 理想 , 间 各 组
无显著性差 异(> . ) 理 4的 6 P 0 5; 0 处 0目筛下物所 占比
例最 大 , 5 . %, 达 74 3 除处 理 8外 , 显著 高于 其它 组 它
处 理 组 号
图 3 处 理 组 间 筛 分 比例 比较
(< . P O 5 o处 理 4的载 药量最 高 , 0 与处理 9 异不显 差 著 , 显著高于其他处 理组(<.5。 但 P 001
生产 ) 。


f : ; 化时 间 1~0rn W W)④乳 0 3 i。 a
将上述 4个 因素分成 9个水 平 ( 表 1 , 见 )通过 均
2 微 囊蛋氨酸 制备工艺
21 制备工 艺 .
匀实验设计 表 , 将表 1 的因素和水平 数值按照表 2安
每个 实验号做 3 重复 。实验 目的是观测 明 个 明胶 微胶囊 的制备 采用复相 乳化法 , 方法首先 排实验 , 此 由 T nk ( 9 3t提 出 , a aa 1 6 )q 操作参 考 K ret (9 3 _ ep r等 19 )l 胶 蛋氨酸微球 的外观特 征和测 出平 均载药量 。 l 1 中的制备流程 。制备 流程见 图 1 。
最 终 成 型
则形状 , 多数 呈现 凹凸不平或者 微球间相互粘 连成各 种形态 , 滑度一般 ; 光 微球 中央部 位不透光 , 黑色囊 呈
心物 , 边缘处 呈半透光 。小部分 出现聚集 , 连现象 。 粘
收 集
图 1 明胶 蛋 氨 酸微 球 制 备 流 程
组 内重复性样 品 间整体 形状与外 观基本一致 ; 同处 不 理组 问外观差 异性 随着 制备参数不 同呈现一 定差异 。
迟 淑艳 等 : 相 乳化 法制 备 明胶 微 囊 蛋氨 酸的 工 艺初 探 复

在 结 镜( io S0 , NknY 10 日本 )显微 镜专用 高清 晰数 字摄 像 蛋氨 酸为 芯材 , 完成 多次 预备实 验基 础上 , 合实 ; 确 ① 机 ( M10D ga cm r, 创 电子 ) 电热 炉 ( 津 际条件 , 定主要 实验 因素 及范 围 : 明胶 溶液 浓度 Y 3 i t a ea 易 il ; 天 市 泰 斯 特 仪 器 有 限公 司 生 产 ) ;数 显 鼓 风 干 燥 箱 3 % ( : ) % 7 W V; ②液体石蜡与( 油相+ 水相) 比例 1 : ( Z 一 20 E 上海 博迅实业 有 限公 司 医疗 设备 厂 1 G X 94MB , 3: V: )③ 蛋氨 酸 与 明胶 质 量 比 : 1 3: 1f V ; 1: ~ 1
水f 5 f oo  ̄ C 油相5 ℃ 0
表 1 因素 和 水 平
液 体 石
1) ( 3
冷却5 ℃
初 步脱水1 n 0 mi

异丙醇4 l 0m ,6 C o
1) ( 3 1) ( 3 25 () 25 () 2) 5 ( 37 () 37 ()
37 (】
鎏璺 迹
壑 釜 塑 鱼壁 塞 丝 茎 ; 塾 垒 塑丝 壁堕 兰塑


图 2 光 学显 微 镜 下 明胶 蛋 氨 酸 微 球 形 态 比较 fO l1 l× 0
的样 品微球 ;从 图 2中可 以看 出 ,光镜 下处 理组 4 同 , 过筛情 况来 看 , 3 示处 理组 1456 8 从 图 显 、、、、 过 微 球外 观较 好 , 基本 呈 圆形 , 面粗糙 程 度较 小 ; 表 处 筛率 分别 为 5 . %、7 3 5 . % 、1 7 5 . % . 3 3 5 . %、3 9 5. %、 3 2 4 0 0 52
图 2是 选 取 处 理 组 4 7明 胶 微 胶 囊 在 光 学 显 、
22 参数优化 .
微 镜 成 像 系统 放 大 1 x0倍 下 的形 态 比较 ;图 片 0l
本实验采用均匀实验设 计㈣, 以明胶 为包 被壁材 , A、 B为处 理 组 4的 样 品微球 , 图片 C D为处 理组 7 、
v 一
22: ( 33: ( Ⅲ 11: ( 33: ( 22: ( l1: ( 11: ( 22: (
r : 3


异 丙醇 洗 涤脱 水3 次
3 检测指标

乙醚 洗涤= Du od g D )%)微胶 囊含 蛋氨 酸 n 的质量 / 微胶囊质量 x0 。 0 l 样 品 中蛋 氨 酸含量 由广东 粤海 饲料集 团有 限公
表 3 明 胶 蛋氨 酸 微 球 制 备 效 果 分析 ( ) %
1. %、29%,表 明上述处 理组 微球 过筛率 较低 , 65 9 1. 5 粒径普遍 较大 , 体制备效果欠佳 。 总
注 : 中数 据 为 为平 均 值 ± 准 差 (= ) 同列 数 据 肩 标 字 母 不 同表 表 标 n 3, 示 有 显 著 差 异(< . )字 母 相 同 表示 差 异 不 显 著 ( > . ) P O0 , 5 P 00 。 5
司水 产 动 物 饲 料 工 程 技 术 研 究 开 发 中心 进 行测 定
叫 ∞
m—Ⅲ v
( get0 A in l0高效液 相色谱仪 ) l l 。
4 结果分析
41 明胶微球 外表 与形 状 . 实验 结果显示 ,各处理组样本 颜色均 为纯 白色 , 在显微镜 下观察微球 外表形状 , 发现外表一般 呈不规
理 组 7微 球 外 观 圆整 度 一 般 , 不 规则 形 , 明粗 表 明上述处 理组微球粒径 较小 ,总体 制备效果较好 ; 呈 表 糙程 度较大 。 而处 理 组 2379过 筛 率 分 别 为 :2 2 4 . % 、 、、、 2. %、21 3 8 42 明胶微囊 包封率 、 . 载药量 和粒径分 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