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中考折叠问题
中考数学复习:专题7-2 中考折叠问题的归类解析
专题02 中考折叠问题的归类解析【专题综述】折叠问题在近年来各地的中考试卷中频频出现,解决这一类问题主要抓住两点:折叠前后重合的角相等,重合的边也相等.【方法解读】一、折叠与平行例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100°,∠C=70°.将△BMN沿MN翻折,得△FMN,若MF∥AD,FN∥DC,则∠B=___.【来源】2013-2014学年江苏省宜兴市和桥学区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带解析)【答案】95°在△BMN中,∠B=180°-(∠BMN+∠BNM)=180°-(50°+35°)=180°-85°=95°.考点:1.平行线的性质;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3.翻折变换(折叠问题).【解读】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求出∠BMF,∠BNF,再根据翻折的性质求出∠BMN和∠BNM,然后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列式计算即可得解.【举一反三】如图,将平行四边形ABCD沿对角线BD进行折叠,折叠后点C落在点F处,DF交AB于点E.(1)求证:EDB EBD∠=∠;(2)判断AF与BD是否平行,并说明理由.【来源】2015中考真题分项汇编第1期专题4 图形的变换【答案】【解析】试题解析:(1)由折叠可知:∠CDB =∠EDB∵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DC∥AB∴∠CDB =∠EBD∴∠EDB=∠EBD(2) ∵∠EDB=∠EBD∴DE=BE由折叠可知:DC=DF∵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DC=AB∴AE=EF∴∠EAF=∠EFA△BED中, ∠EDB+∠EBD+∠DEB=180°即2∠EDB+∠DEB=180°同理△AEF中,2∠EFA+∠AEF=180°∵∠DEB=∠AEF∴∠EDB= ∠EFA∴AF∥BD考点:折叠变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三角形的内角和二、折叠与全等例2:如图,在□ABCD中,点E,F分别在边DC,AB上,DE=BF,把平行四边形沿直线EF折叠,使得点B,C分别落在点B′,C′处,线段EC′与线段AF交于点G,连接DG,B′G。
中考数学八大题型集训:专题复习(5)图形的折叠问题含解析
专题复习(五) 图形的折叠问题折叠(翻折)问题常常出现在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平面几何问题中,其实质是轴对称性质的应用.解题的关键利用轴对称的性质找到折叠前后不变量与变量,运用三角形的全等、相似及方程等知识建立有关线段、角之间的联系.类型1 三角形中的折叠问题(·宜宾)如图,一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y 轴分别相交于点A 、B ,将△AOB 沿直线AB 翻折,得△ACB.若C(32,32),则该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________.【思路点拨】 利用翻折变换的性质结合锐角三角函数关系得出CO ,AO 的长,进而得出A 、B 两点的坐标,再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AB 的解析式.【解答】 连接OC ,过点C 作CD⊥x 轴于点D ,∵将△AOB 沿直线AB 翻折,得△ACB,C(32,32),∴AO =AC ,OD =32,DC =32,BO =BC ,则tan ∠COD =CD OD =33,故∠COD=30°,∠BOC =60°,∴△BOC 是等边三角形,且∠CAD=60°. 则sin60°=CD AC ,则AC =DCsin60°=1,故A(1,0),sin30°=CD CO =32CO =12.则CO =3,故BO =3,B 点坐标为(0,3),设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 =kx +3,把A(1,0)代入解析式可得k =- 3. ∴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 =-3x + 3.折叠(翻折)意味着轴对称,会生成相等的线段和角,这样便于将条件集中.如果题目中有直角,则通常将条件集中于较小的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解.1.(·绵阳)如图,D 是等边△ABC 边AB 上的一点,且AD∶DB=1∶2,现将△ABC 折叠,使点C 与D 重合,折痕为EF ,点E ,F 分别在AC 和BC 上,则CE∶CF=( )A.34B.45C.56D.672.(·德阳)如图,△ABC 中,∠A =60°,将△ABC 沿DE 翻折后,点A 落在BC 边上的点A′处.如果∠A′EC =70°,那么∠A′DE 的度数为________.3.(·宜宾)如图,在Rt△ABC 中,∠B =90°,AB =3,BC =4,将△ABC 折叠,使点B 恰好落在边AC 上,与点B′重合,AE 为折痕,则EB′=________.4.(·滨州)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矩形AOCD 沿直线AE 折叠(点E 在边DC 上),折叠后顶点D 恰好落在边OC 上的点F 处,若点D 的坐标为(10,8),则点E 的坐标为________.类型2 四边形及其他图形中的折叠问题(·南充)如图,在矩形纸片ABCD 中,将△AMP 和△BPQ 分别沿PM 和PQ 折叠(AP >AM),点A 和点B 都与点E 重合;再将△CQD 沿DQ 折叠,点C 落在线段EQ 上点F 处.(1)判断△AMP,△BPQ ,△CQD 和△FDM 中有哪几对相似三角形?(不需说明理由)(2)如果AM =1,sin ∠DMF =35,求AB 的长.【思路点拨】 (1)由矩形的性质得∠A =∠B =∠C =90°,由折叠的性质和等角的余角相等,可得∠BPQ =∠AMP =∠DQC ,所以△AMP∽△BPQ∽△CQD ;(2)设AP =x ,由折叠关系可得:BP =AP =EP =x ,AB =DC =2x ,AM =1,根据△AMP∽△BPQ 得:AMBP=AP BQ ,即BQ =x 2,根据△AMP∽△CQD 得:AP CD =AM CQ ,即CQ =2,从而得出AD =BC =BQ +CQ =x 2+2,MD =AD -AM =x 2+2-1=x 2+1,根据Rt △FDM 中∠DMF 的正弦值得出x 的值,从而求出AB 的值.【解答】 (1)有三对相似三角形,即△AMP∽△BPQ∽△CQD. 理由如下:∵四边形ABCD 是矩形, ∴∠A =∠B=∠C=90°.根据折叠可知:∠APM=∠EPM,∠EPQ =∠BPQ,∴∠APM +∠BPQ=∠EPM+∠EPQ=90°. ∵∠APM +∠AMP=90°,∴∠BPQ =∠AMP,∴△AMP ∽△BPQ , 同理:△BPQ∽△CQD. ∴△AMP ∽△BPQ ∽△CQD. (2)设AP =x ,∴由折叠关系,BP =AP =EP =x ,AB =DC =2x.由△AMP∽△BPQ 得,AM BP =AP BQ ,即1x =xBQ ,得BQ =x 2.由△AMP∽△CQD 得,AP CD =AM CQ ,即x 2x =1CQ ,得CQ =2.∴AD =BC =BQ +CQ =x 2+2.∴MD =AD -1=x 2+1.∵在Rt△FDM 中,sin ∠DMF =35,∴2x x 2+1=35.解得x 1=3,x 2=13(不合题意,舍去). 即AB =6.矩形中的一次折叠通常利用折叠性质和平行线性质求角的度数,或者利用折叠性质以及勾股定理求线段长度.矩形中的两次或多次折叠通常出现“一线三直角”的模型(如图),从而构造相似三角形,利用相似三角形求边或者角的度数.1.(·南充)如图,把矩形ABCD 沿EF 翻折,点B 恰好落在AD 边的B′处,若AE =2,DE =6,∠EFB =60°,则矩形ABCD 的面积是( )A .12B .24C .12 3D .16 32.(·泸州)如图,在△ABC 中,AB =AC ,BC =24,tanC =2,如果将△ABC 沿直线l 翻折后,点B 落在边AC 的中点E 处,直线l 与边BC 交于点D ,那么BD 的长为( )A.13 B.152C.272D.123.(·德阳)将抛物线y=-x2+2x+3在x轴上方的部分沿x轴翻折至x轴下方,图象的剩余部分不变,得到一个新的函数图象,那么直线y=x+b与此新图象的交点个数的情况有()A.6种 B.5种 C.4种 D.3种4.(·成都)如图,在□ABCD中,AB=13,AD=4,将ABCD沿AE翻折后,点B恰好与点C重合,则折痕AE的长为________.5.(·内江)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C=90°,E为CD上一点,分别以EA,EB为折痕将两个角(∠D,∠C)向内折叠,点C,D恰好落在AB边的点F处.若AD=2,BC=3,则EF的长为________.6.(·南充)如图,有一矩形纸片ABCD,AB=8,AD=17,将此矩形纸片折叠,使顶点A落在BC边的A′处,折痕所在直线同时经过边AB、AD(包括端点),设BA′=x,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7.(·绵阳)如图1,在矩形ABCD中,AB=4,AD=3,将矩形沿直线AC折叠,使点B落在点E处,AE交CD于点F,连接DE.(1)求证:△DEC≌△EDA;(2)求DF的值;(3)如图2,若P为线段EC上一动点,过点P作△AEC的内接矩形,使其顶点Q落在线段AE上,顶点M、N落在线段AC上,当线段PE的长为何值时,矩形PQMN的面积最大?并求出其最大值.参考答案类型1 三角形中的折叠问题1.B 提示:∵△ABC 为等边三角形,∴∠A =∠B=∠C=60°.又∵折叠△ABC,使得点C 恰好与边AB 上的点D 重合,折痕为EF ,∴∠EDF =∠C=60°,CE =DE ,CF =DF.∴∠ADE+∠FDB=120°.∴∠AED =∠FDB.∴△AED∽△BDF.∴AE BD =AD BF =DEFD .设等边△ABC 边长为6个单位,CE =x ,CF =y ,AE =6-x ,BC =6-y ,∴6-x 4=26-y =x y ,解得x =145,y =72.∴x ∶y =4∶5,故选择B.2.65°3.1.54.(10,3)类型2 四边形及其他图形中的折叠问题1.D 2.A3.B 提示:由题意,易知y =-x 2+2x +3与x 轴的两个交点坐标分别为(3,0)和(-1,0),顶点坐标为(1,4),顶点关于x 轴对称点的坐标为(1,-4).当直线y =x +b 过(-1,0)时,b =1,此时直线与新的函数图象只有一个交点;当b>1时,此时直线与新的函数图象无交点;当直线y =x +b 过(3,0)时,b =-3,此时直线与新的函数图象有三个交点;观察图象,易知:当-3<b<1时,此时直线与新的函数图象有三个交点;当直线y =x +b 过(1,-4)时,b =-5,此时直线与新的函数图象有三个交点;观察图象,易知:当-5≤b<-3时,此时直线与新的函数图象有四个交点;观察图象,易知:当b<-5时,此时直线与新的函数图象有二个交点;综上,直线y =x +b 与此新图象的交点的个数的情况有5种,故选B.4.35. 6 提示:作AH⊥BC 于H.∵分别以AE ,BE 为折痕将两个角(∠D,∠C)向内折叠,点C ,D 恰好落在AB 边的点F 处,∴DE =EF ,CE =EF ,AF =AD =2,BF =CB =3.∴DC=2EF ,AB =5.∵AD∥BC,∠C =90°, ∴四边形ADCH 为矩形,∴AH =DC =2EF ,HB =BC -CH =BC -AD =1.在Rt△ABH 中,AH =AB 2-BH 2=26,∴EF = 6. 6.2≤x≤87.(1)证明:由矩形的性质可知△ADC≌△CEA,∴AD =CE ,DC =EA ,∠ACD =∠CAE. 在△CED 与△ADE 中,⎩⎪⎨⎪⎧CE =AD ,DE =ED ,DC =EA ,∴△DEC ≌△EDA.(2)∵∠ACD=∠CAE,∴AF =CF.设DF =x ,则AF =CF =4-x ,在Rt△ADF 中,AD 2+DF 2=AF 2,即32+x 2=(4-x)2,解得x =78,即DF =78.(3)由矩形PQMN 的性质得PQ∥CA, ∴PE CE =PQCA. 又∵CE=3,AC =AB 2+BC 2=5.设PE =x(0<x <3),则x 3=PQ 5,即PQ =53x.过E 作EG⊥AC 于G ,则PN∥EG,∴CP CE =PN EG. 又∵在Rt△AEC 中,EG ·AC =AE·CE,解得EG =125.∴3-x 3=PN 125,即PN =45(3-x).设矩形PQMN 的面积为S ,则S =PQ·PN=-43x 2+4x =-43(x -32)2+3(0<x <3).∴当x =32,即PE =32时,矩形PQMN 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为3.。
几何中的折叠问题(解析版)--2024年中考数学压轴突破
几何中的折叠问题一、单选题1如图,在菱形ABCD中,AD=5,tan B=2,E是AB上一点,将菱形ABCD沿DE折叠,使B、C的对应点分别是B 、C ,当∠BEB =90°时,则点C 到BC的距离是()A.5+5B.25+2C.6D.35【答案】D【分析】过C作CH⊥AD于H,过C 作C F⊥AD于F,由菱形性质和正切定义求出HD=5,HC=25,再由折叠证明∠BED=∠B ED=135°,得到∠EDC=∠EDC =45°,从而得到△CHD≌△DFC ,则C F= HD=5,则问题可解.【详解】解:过C作CH⊥AD于H,过C 作C F⊥AD于F,由已知,AD=5,tan B=2,=2,∴CD=5,tan∠CDH=HCHD∴设HD=x,则HC=2x,∴在Rt△HDC中,HC2+HD2=CD2,2x2+x2=52,解得x=5,∴HD=5,HC=25,由折叠可知,∠BED=∠B ED,∠EDC=∠EDC ,CD=C D∵∠BEB =90°,∴∠BED=∠B ED=135°,∵AB∥DC,∴∠EDC=180°-∠BED=45°,∴∠EDC=∠EDC =45°∴∠CDC =90°∵∠CHD =∠C AD =90°,∴∠CDH +C DF =90°,∵∠CDH +∠HCD =90°,∴∠C DF =∠HCD ,∴△CHD ≌△DFC ,∴C F =HD =5,∴点C 到BC 的距离是C F +CH =5+25=35.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菱形的性质、图形的折叠以及正切定义的应用,解答关键是根据折叠的条件推出∠BED =∠B ED =135°.2如图,将△ABC 折叠,使AC 边落在AB 边上,展开后得到折痕l 与BC 交于点P ,且点P 到AB 的距离为3cm ,点Q 为AC 上任意一点,则PQ 的最小值为()A.2cmB.2.5cmC.3cmD.3.5cm【答案】C【分析】由折叠可得:PA 为∠BAC 的角平分线,根据垂线段最短即可解答.【详解】解:∵将△ABC 折叠,使AC 边落在AB 边上,∴PA 为∠BAC 的角平分线,∵点Q 为AC 上任意一点,∴PQ 的最小值等于点P 到AB 的距离3cm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折叠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等知识点,掌握角平分线上的点到两边距离相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如图,在▱ABCD 中,BC =8,AB =AC =45,点E 为BC 边上一点,BE =6,点F 是AB 边上的动点,将△BEF 沿直线EF 折叠得到△GEF ,点B 的对应点为点G ,连接DE ,有下列4个结论:①tan B =2;②DE =10;③当GE ⊥BC 时,EF =32;④若点G 恰好落在线段DE 上时,则AF BF=13.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D【分析】过点A 作AH ⊥BC 于点H ,利用三线和一以及正切的定义,求出tan B ,即可判断①;过点D 作DK ⊥BC 于点K ,利用勾股定理求出DE ,判断②;过点F 作FM ⊥BC 于点M ,证明△EM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设EM =FM =x ,三角函数求出BM 的长,利用BE =BM +EM ,求出x 的值,进而求出EF 的长,判断③;证明△AND ∽△CNE ,推出∠ENC =∠ECN ,根据折叠的性质,推出EF ∥CA ,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即可得出结论,判断④.【详解】解:①过点A 作AH ⊥BC 于点H ,∵BC =8,AB =AC =45,∴BH =12BC =4,∴AH =AB 2-BH 2=8,∴tan B =AH BH =2;故①正确;②过点D 作DK ⊥BC 于点K ,则:四边形AHKD 为矩形,∴DK =AH =8,HK =AD =BC =8,∵BE =6,∴CE =2,∵CH =12BC =4,∴CK =4,∴EK =CE +CK =6,∴DE =EK 2+DK 2=10;故②正确;③过点F 作FM ⊥BC 于点M ,∵GE ⊥BC ,∴∠BEG =90°,∵翻折,∴∠BEF =∠GEF =45°,∴∠EFM =∠BEF =45°,∴EM =FM ,设EM =FM =x ,∵tan B =FM BM =2,∴BM =12FM =12x ,∴BE =BM +EM =12x +x =6,∴x =4,∴EM =FM =4,∴EF =2EM =42;故③错误;④当点G 恰好落在线段DE 上时,如图:设AC 与DE 交于点N ,∵▱ABCD ,∴AD ∥BC ,∴△AND ∽△CNE ,∴EN DN =CE AD =28=14,∴EN DE =15,∴EN =15DE =2=CE ,∴∠ENC =∠ECN ,∴∠BEN =∠ENC +∠ECN =2∠ECN ,∵翻折,∴∠BEN =2∠BEF ,∴∠BEF =∠ECN ,∴EF ∥AC ,∴AF BF =CE BE=26=13;故④正确,综上:正确的是①②④;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折叠问题,同时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本题的综合性强,难度较大,是中考常见的压轴题,熟练掌握相关性质,添加合适的辅助线,构造特殊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4如图,AB 是⊙O 的直径,点C 是⊙O 上一点,将劣弧BC 沿弦BC 折叠交直径AB 于点D ,连接CD ,若∠ABC =α0°<α<45° ,则下列式子正确的是()A.sin α=BC AB B.sin α=CD AB C.cos α=AD BD D.cos α=CD BC 【答案】B【分析】连AC ,由AB 是⊙O 的直径,可知∠ACB =90°,由折叠,AC 和CD 所在的圆为等圆,可推得AC =CD ,再利用正弦定义求解即可.【详解】解:连AC ,∵AB 是⊙O 的直径,∴∠ACB =90°,由折叠,AC 和CD所在的圆为等圆,又∵∠CBD =∠ABC ,∴AC 和CD 所对的圆周角相等,∴AC =CD ,∴AC =CD ,在Rt △ACB 中,sin α=AC AB =CD AB,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圆周角定理和圆心角、弦、弧之间的关系以及正弦、余弦定义,解答关键是通过折叠找到公共的圆周角推出等弦.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A 在x 轴正半轴上,OC 在y 轴正半轴上,以OA ,OC 为边构造矩形OABC ,点B 的坐标为8,6 ,D ,E 分别为OA ,BC 的中点,将△ABE 沿AE 折叠,点B 的对应点F 恰好落在CD 上,则点F 的坐标为()A.3213,3013B.3013,3213C.3013,2013D.2013,3013【答案】A【分析】先求得直线CD 的解析式,过点F 作FM ⊥CE 于点M ,过点F 作FN ⊥OC 于点N ,设点F m ,-32m +6 ,在Rt △EMF 中,再利用勾股定理得到关于m 的方程,解方程即可.【详解】解:∵点B 的坐标为8,6 ,四边形OABC 是矩形,D ,E 分别为OA ,BC 的中点,∴C 0,6 ,D 4,0 ,E 4,6 ,由折叠的性质可得:EF =BE =4,设直线CD 的解析式为y =kx +b ,则6=b 4k +b =0 ,解得:k =-32b =6 ,∴直线CD 的解析式为y =-32x +6,过点F 作FM ⊥CE 于点M ,过点F 作FN ⊥OC 于点N ,设点F m,-32m+6,则MF=CN=6--32m+6=32m,EM=4-m,在Rt△EMF中,EM2+MF2=EF2,∴4-m2+32m2=42,解得:m=3213或m=0(不合题意,舍去),当m=3213时,y=-32×3213+6=3013,∴点F的坐标为3213,30 13,故选:A.【点睛】本题是一次函数与几何综合题,考查了求一次函数解析式,勾股定理,翻折的性质,矩形的性质,中点的性质,熟练掌握知识点并灵活运用是解题的关键.6综合与实践课上,李老师让同学们以矩形纸片的折叠为主题开展数学活动.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对折,折痕为EF,再把点A折叠在折痕EF上,其对应点为A ,折痕为DP,连接A B,若AB=2,BC =3,则tan∠A BF的值为()A.33B.3 C.32D.12【答案】A【分析】先证明EF=AB=CD=2,CF=BF=DE=32,∠DEA=90°,∠A FB=90°,AD=A D=3,可得A E=A D2-DE2=32,AF=2-32=12,再利用正切的定义求解即可.【详解】解:∵矩形纸片ABCD对折,折痕为EF,AB=2,BC=3,∴EF=AB=CD=2,CF=BF=DE=32,∠DEA=90°,∠A FB=90°,由折叠可得:AD=A D=3,∴A E=A D2-DE2=32,∴A F=2-32=12,∴tan ∠A BF =1232=33.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轴对称的性质,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求解锐角的正切,熟记轴对称的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7如图,矩形ABCD 中,AB =2,BC =3,P 是边BC 中点,将顶点D 折叠至线段AP 上一点D ,折痕为EF ,此时,点C 折叠至点C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cos ∠BAP =45B.当AE =53时,D E ⊥AP C.当AE =18-65时,△AD E 是等腰三角形D.sin ∠DAP =45【答案】C 【分析】根据矩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函数,勾股定理,折叠的性质计算判断即可.【详解】∵矩形ABCD 中,AB =2,BC =3,P 是边BC 中点,∴BP =12BC =32,∠B =90°,∴AP =AB 2+BP 2=22+32 2=52,∴cos ∠BAP =AB AP =252=45,故A 正确;∵矩形ABCD ,∴AD ∥BC ,∴∠DAP =∠APB ,∴sin ∠DAP =sin ∠APB =cos ∠BAP =45,故D 正确;设DE =D E =x ,根据题意,得AE =AD -DE =3-x ,sin ∠DAP =45,∵D E ⊥AP ,∴sin ∠DAP =D E AE =x 3-x =45,解得x =43,∴AE =AD -DE =3-x =53,故B 正确;当D E =AE 时,∴x =3-x ,解得x =32;此时D ,A 重合,三角形不存在,不符合题意;当D E =AD 时,过点D 作D N ⊥AD 于点N ,则AN =NE ;∵矩形ABCD ,∴AD ∥BC ,∴∠DAP =∠APB ,∴cos ∠DAP =cos ∠APB =3252=35,设DE =D E =x ,根据题意,得AE =AD -DE =3-x ,D E =AD =x ,∴AN AD =AN x =35,解得AN =35x ;∴AE =AD -DE =3-x =2AN =65x ,解得x =1511;∴AE =65×1511=1811;当AE =AD 时,过点D 作D H ⊥AD 于点H ,设DE =D E =x ,根据题意,得AE =AD =AD -DE =3-x ,∴D H =AD sin ∠DAP =453-x ,AH =AD cos ∠DAP =353-x ,∴HE =AE -AH =3-x -353-x =253-x ,根据勾股定理,得HE 2+D H 2=D E 2,∴253-x 2+453-x2=x 2解得x =65-12;∴AE =3-x =15-65;综上所述,AE =15-65或AE =1811,故C 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函数,勾股定理,折叠的性质,熟练掌握三角函数,勾股定理,矩形的性质,折叠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8如图,AB 为半圆O 的直径,点O 为圆心,点C 是弧上的一点,沿CB 为折痕折叠BC 交AB 于点M ,连接CM ,若点M 为AB 的黄金分割点(BM >AM ),则sin ∠BCM 的值为()A.5-12B.5+12C.5-14D.12【答案】A【分析】过点M作MD⊥CB,垂足为D,延长MD交半⊙O于点M′,连接CM ,BM′,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CMB=∠CM′B,BC⊥MM′,从而可得∠BDM=90°,再根据黄金分割的定义可得BMAB =5-12,然后利用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可得∠ACB=90°,从而证明A字模型相似三角形△DBM∽△CBA,进而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DMAC=BMAB=5-12,最后根据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以及平角定义定义可得:∠A=∠AMC,从而可得CA=CM,再在Rt△CDM中,利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详解】解:过点M作MD⊥CB,垂足为D,延长MD交半⊙O于点M′,连接CM ,BM′,由折叠得:∠CMB=∠CM′B,BC⊥MM′,∴∠BDM=90°,∵点M为AB的黄金分割点(BM>AM),∴BMAB =5-12,∵AB为半圆O的直径,∴∠ACB=90°,∴∠ACB=∠MDB,∵∠DBM=∠CBA,∴△DBM∽△CBA,∴DMAC =BMAB=5-12,∵四边形ACM′B是半⊙O的内接四边形,∴∠A+∠CM′B=180°,∵∠AMC+∠CMB=180°,∠CMB=∠CM′B,∴∠A=∠AMC,∴CA=CM,在Rt△CDM中,sin∠BCM=DMCM=DMAC=5-12.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黄金分割,解直角三角形,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圆周角定理,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并结合图形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9如图,将一张矩形纸片ABCD折叠,折痕为EF,折叠后,EC的对应边EH经过点A,CD的对应边HG交BA的延长线于点P.若PA=PG,AH=BE,CD=3,则BC的长为.【答案】43【分析】本题考查了矩形与折叠问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连接PF ,设BC =2x ,AH =BE=a ,证明Rt △PAF ≌Rt △PGF HL ,求得FA =FG =FD =x ,由折叠的性质求得BE =12x ,在Rt △ABE 中,利用勾股定理列式计算,即可求解.【详解】解:连接PF ,设BC =2x ,AH =BE =a ,由矩形的性质和折叠的性质知FG =FD ,∠G =∠FAP =90°,AB =CD =3,AD =BC ,∵PA =PG ,PF =PF ,∴Rt △PAF ≌Rt △PGF HL ,∴FA =FG =FD =12AD =12BC =x ,由矩形的性质知:AD ∥BC∴∠AFE =∠FEC ,折叠的性质知:∠FEA =∠FEC ,∴∠FEA =∠AFE ,∴AE =FA =x ,由折叠的性质知EC =EH =AE +AH =x +a ,∴BC =BE +EC =a +x +a =2x ,∴a =12x ,即BE =12x ,在Rt △ABE 中,AB 2+BE 2=AE 2,即32+12x2=x 2,解得x =23,∴BC =2x =43,故答案为:4310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3,AD =6,M 为AD 的中点,N 为BC 边上一动点,把矩形沿MN 折叠,点A ,B 的对应点分别为A ,B ,连接AA '并延长交射线CD 于点P ,交MN 于点O ,当N 恰好运动到BC 的三等分点处时,CP 的长为.【答案】1或5【分析】分两种情况:①当CN =2BN 时.过点N 作NG ⊥AD 于点G ,则四边形ABNG 为矩形;②当BN =2CN 时,过点N 作NG ⊥AD 于点G ,则四边形ABNG 为矩形,根据矩形的性质得GM =AM -AG =1.再由折叠的性质可得∠AOM =90°,然后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可得答案.【详解】解:①当CN =2BN 时.如图1,过点N 作NG ⊥AD 于点G ,则四边形ABNG 为矩形,∴NG =AB =3,AG =BN =2.∵M 为AD 的中点,∴AM =3,∴GM =AM -AG =1.由折叠A 与A 对应,∴∠AOM =90°,∵∠MAO +∠APD =90°,∠MAO +∠AMO =90°,∴∠AMO =∠APD ,即∠GMN =∠APD .又∵∠NGM =∠ADP =90°,∴△ADP ∽△NGM ,∴NG AD=GM DP =12,解得DP =2,∴CP =CD -DP =1.②当BN =2CN 时,如图2,过点N 作NG ⊥AD 于点G ,则四边形ABNG 为矩形,∴NG =AB =3,AG =BN =4.∵M 为AD 的中点,∴AM =3,∴GM =AG -AM =1.由折叠A 与A 对应,∴∠AOM =90°∠MAO +∠AMO =90°,∠MAO +∠APD =90°,∴∠AMO =∠APD ,即∠GMN =∠APD .又∠ADP =∠NGM =90°,∴△ADP ∽△NGM ,∴NG AD=GM DP =12,解得DP =2,∴CP =CD +DP =5.综上,CP 的长为1或5.故答案为:1或5.【点睛】此题考查的是翻折变换-折叠问题、矩形的性质,正确作出辅助线是解决此题的关键.11如图,DE 平分等边△ABC 的面积,折叠△BDE 得到△FDE ,AC 分别与DF ,EF 相交于G ,H 两点.若DG =m ,EH =n ,用含m ,n 的式子表示GH 的长是.【答案】m 2+n 2【分析】先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S △BDE =S △FDE ,∠F =∠B =60°,从而可得S △FHG =S △ADG +S △CHE ,再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可证△ADG ∽△FHG ,△CHE ∽△FHG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S △ADG S △FHG =DG GH2=m 2GH 2,S △CHE S △FHG =EH GH 2=n 2GH 2,然后将两个等式相加即可得.【详解】解:∵△ABC 是等边三角形,∴∠A =∠B =∠C =60°,∵折叠△BDE 得到△FDE ,∴△BDE ≌△FDE ,∴S △BDE =S △FDE ,∠F =∠B =60°=∠A =∠C ,∵DE 平分等边△ABC 的面积,∴S 梯形ACED =S △BDE =S △FDE ,∴S △FHG =S △ADG +S △CHE ,又∵∠AGD =∠FGH ,∠CHE =∠FHG ,∴△ADG ∽△FHG ,△CHE ∽△FHG ,∴S △ADG S △FHG =DG GH 2=m 2GH 2,S △CHE S △FHG =EH GH 2=n 2GH 2,∴S △ADG S △FHG +S △CHE S △FHG =m 2+n 2GH 2=S △ADG +S △CHE S △FHG =1,∴GH 2=m 2+n 2,解得GH =m 2+n 2或GH =-m 2+n 2(不符合题意,舍去),故答案为:m 2+n 2.【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折叠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点,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关键.12在矩形ABCD 中,点E 为AD 边上一点(不与端点重合),连接BE ,将矩形ABCD 沿BE 折叠,折叠后点A 与点F 重合,连接并延长EF ,BF 分别交BC ,CD 于G ,H 两点.若BA =6,BC =8,FH =CH ,则AE 的长为.【答案】92【分析】连接GH ,证明Rt △FHG ≅Rt △CHG (HL ),可得FG =CG ,设FG =CG =x ,在Rt △BFG 中,有62+x 2=(8-x )2,可解得CG =FG =74,知BG =254,由矩形ABCD 沿BE 折叠,折叠后点A 与点F 重合,得∠AEB =∠FEB ,可得∠FEB =∠EBG ,EG =BG =254,故EF =EG -FG =92,从而得到AE =92.【详解】连接GH ,如图:∵四边形ABCD 是矩形,∴∠A =∠C =90°,∵将矩形ABCD 沿BE 折叠,折叠后点A 与点F 重合,∴BF =AB =6,AE =EF ,∠BFE =∠A =90°,∴∠GFH =90°=∠C ,∵GH =GH ,FH =CH ,∴Rt △FHG ≅Rt △CHG (HL ),∴FG =CG ,设FG =CG =x ,则BG =BC -CG =8-x在Rt △BFG 中,BF 2+FG 2=BG 2∴62+x 2=(8-x )2,解得:x =74,∴CG =FG =74,∴BG =8-x =25x,∵将矩形ABCD 沿BE 折叠,折叠后点A 与点F 重合,∴∠AEB =∠FEB ,∵AD ⎳BC ,∴∠AEB =∠EBG ,∴∠FEB =∠EBG ,∴EG =BG =254,∴AE =92,故答案为:92.【点睛】本题考查矩形中的翻折变换,涉及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及应用,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13如图,在矩形ABCD 中,AD =23,CD =6,E 是AB 的中点,F 是线段BC 上的一点,连接EF ,把△BEF 沿EF 折叠,使点B 落在点G 处,连接DG ,BG 的延长线交线段CD 于点H .给出下列判断:①∠BAC =30°;②△EBF ∽△BCH ;③当∠EGD =90°时,DG 的长度是23 ④线段DG 长度的最小值是21-3;⑤当点G 落在矩形ABCD 的对角线上,BG 的长度是3或33;其中正确的是.(写出所有正确判断的序号)【答案】①②③【分析】利用正切函数的定义即可判断①正确;利用同角的余角相等推出∠HBC =∠BEF ,可判断②正确;推出点D 、G 、F 三点共线,证明Rt △EAD ≌Rt △EGD HL ,可判断③正确;当点D 、G 、E 三点共线,线段DG 长度的最小值是21-3,由于F 是线段BC 上的一点,不存在D 、G 、E 三点共线,可判断④不正确;证明△BGE 是等边三角形,可判断⑤.【详解】解:连接AC ,∵矩形ABCD 中,AD =23,CD =6,∴tan ∠ACD =AD CD=236=33,∴∠ACD =30°,∴∠BAC =30°,故①正确;由折叠的性质知EF 是BG 的垂直平分线,∴∠HBC +∠BFE =90°=∠BEF +∠BFE ,∴∠HBC =∠BEF ,∴△EBF ∽△BCH ,故②正确;由折叠的性质知∠EGF =∠ABC =90°,∵∠EGD =90°,∴点D 、G 、F 三点共线,连接DE ,在Rt △EAD 和Rt △EGD 中,AE =BE =EG ,DE =DE ,∴Rt △EAD ≌Rt △EGD HL ,∴DG =AD =23,故③正确;∵AE =BE =EG ,∴点A 、G 、B 都在以E 为圆心,3为半径的圆上,DE =23 2+32=21,∴当点D 、G 、E 三点共线,线段DG 长度的最小值是21-3,但F 是线段BC 上的一点,∴D 、G 、E 三点不可能共线,故④不正确;当点G 落在矩形ABCD 的对角线AC 上时,由折叠的性质知BE =EG ,∵E 是AB 的中点,由①知∠BAC =30°,∴BE =EG =EA ,∠BAC =∠EGA =30°,∴∠BEG =∠BAC +∠EGA =60°,∴△BGE 是等边三角形,∴BG 的长度是3;由于F 是线段BC 上的一点,则点G 不会落在矩形ABCD 的对角线BD 上,故⑤不正确;综上,①②③说法正确,故答案为:①②③.【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与折叠问题,正切函数,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勾股定理等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14如图,将矩形ABCD沿BE折叠,点A与点A 重合,连接EA 并延长分别交BD、BC于点G、F,且BG=BF.(1)若∠AEB=55°,则∠GBF=;(2)若AB=3,BC=4,则ED=.【答案】40°/40度5-10/-10+5【分析】(1)先证明∠DEF=180°-2×55°=70°,∠BFG=∠DEF=70°,利用BG=BF,可得答案;(2)如图,过F作FQ⊥AD于Q,可得CF=DQ,FQ=CD=3,同理可得:∠BGF=∠BFG,∠DEG=∠BFG,而∠DGE=∠BGF,则∠DEG=∠DGE,设DE=DG=x,而BD=32+42=5,则BG=BF=5-x,CF=4-5-x=1,再求解EF=12+32=10,由折叠可得:A E=AE=4 =x-1,EQ=x-x-1-x,AF=10-4+x,利用cos∠BFA=cos∠FEQ,再建立方程求解即可.【详解】解:(1)∵∠AEB=55°,结合折叠可得:∠AEB=∠A EB=55°,∴∠DEF=180°-2×55°=70°,∵矩形ABCD,∴AD∥BC,∴∠BFG=∠DEF=70°,∵BG=BF,∴∠BGF=∠BFG=70°;∴∠GBF=180°-2×70°=40°;故答案为:40°.(2)如图,过F作FQ⊥AD于Q,∴四边形FCDQ是矩形,则CF=DQ,FQ=CD=3,同理可得:∠BGF=∠BFG,∠DEG=∠BFG,而∠DGE=∠BGF,∴∠DEG=∠DGE,∴设DE=DG=x,∵矩形ABCD,AB=3,BC=4,∴BD=32+42=5,∴BG=BF=5-x,∴CF=4-5-x=x-1,∴EQ=x-x-1=1,∴EF=12+32=10,由折叠可得:A E=AE=4-x,∴AF =10-4+x,∵∠QEF=∠BFA ,∴cos∠BFA =cos∠FEQ,∴EQEF=A FBF,∴110=10-4+x5-x,解得:x=5-10,经检验符合题意;∴DE=5-10.故答案为:5-10.【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轴对称的性质,矩形的性质与判定,勾股定理的应用,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的利用以上知识解题是关键.三、解答题15综合与实践课上,老师让同学们以“正方形的折叠”为主题开展实践活动.(1)操作判断操作一:如图(1),正方形纸片ABCD,点E是BC边上(点E不与点B,C重合)任意一点,沿AE折叠△ABE到△AFE,如图(2)所示;操作二:将图(2)沿过点F的直线折叠,使点E的对称点G落在AE上,得到折痕MN,点C的对称点记为H,如图(3)所示;操作三:将纸片展平,连接BM,如图(4)所示.根据以上操作,回答下列问题:①B,M,N三点(填“在”或“不在”)一条直线上;②AE和BN的位置关系是,数量关系是;③如图(5),连接AN,改变点E在BC上的位置,(填“存在”或“不存在”)点E,使AN平分∠DAE.(2)迁移探究苏钰同学将正方形纸片换成矩形纸片ABCD,AB=4,BC=6,按照(1)中的方式操作,得到图(6)或图(7).请完成下列探究:①当点N在CD上时,如图(6),BE和CN有何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②当DN的长为1时,请直接写出BE的长.【答案】(1)①在,②AE⊥BN,相等;③不存在;(2)①BECN =23,理由见解析;②BE=2或165.【分析】(1)①E的对称点为E ,BF⊥EE ,MF⊥EE ,即可判断;②由①AE⊥BN,由同角的余角相等得∠BAE=∠CBN,由AAS可判定△ABE≌△BCN,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证;③由AAS可判定△DAN≌△MAN,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AM=AD,等量代换得AB=AM,与AB>AM矛盾,即可得证;(2)①由(1)中的②可判定△ABE∽△BCN,由三角形相似的性质即可求解;②当N在CD上时,△ABE∽△BCN,由三角形相似的性质即可求解;当N在AD上时,同理可判定△ABE∽△NAB,由三角形相似的性质即可求解.【详解】(1)解:①E的对称点为E ,∴BF⊥EE ,MF⊥EE ,∴B、F、M共线,故答案为:在;②由①知:B、F、M共线,N在FM上,∴AE⊥BN,∴∠AMB=90°,∴∠ABM+∠BAE=90°,∵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C=∠BCN=90°,AB=BC,∴∠CBN+∠ABM=90°,∴∠BAE=∠CBN,在△ABE和△BCN中,∠BAE=∠CBN ∠ABC=∠BCN AB=BC,∴△ABE≌△BCN(AAS),∴AE=BN,故答案为:相等;③不存在,理由如下:假如存在,∵AN平分∠DAE,∴∠DAN=∠MAN,∵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M⊥BN,∴∠D=∠AMN=90°,在△DAN和△MAN中,∠D=∠AMN∠DAN=∠MAN AN=ANN∴△DAN≌△MAN(AAS),∴AM=AD,∵AD=AB,∴AB=AM,∵AB是Rt△ABM的斜边,∴AB>AM,∴AB =AM 与AB >AM 矛盾,故假设不成立,所以答案为:不存在;(2)解:①BE CN=23,理由如下:由(1)中的②得:∠BAE =∠CBN ,∠ABE =∠C =90°,∴△ABE ∽△BCN ,∴BE CN =AB BC=23;②当N 在CD 上时,CN =CD -DN =3,由①知:△ABE ∽△BCN ,∴BE CN =AB BC =23,∴BE =23CN =2,当N 在AD 上时,AN =AD -DN =5,∵∠BAE =∠CBN =∠ANB ,∠ABE =∠BAN =90°,∴△ABE ∽△NAB ,∴BE AB =AB AN ,∴BE 4=45,∴BE =165,综上所述:BE =2或165.【点睛】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矩形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及性质,掌握相关的判定方法及性质,“十字架”典型问题的解法是解题的关键.16在矩形ABCD 中,AD =2AB =8,点P 是边CD 上的一个动点,将△BPC 沿直线BP 折叠得到△BPC .(1)如图1,当点P 与点D 重合时,BC ′与AD 交于点E ,求BE 的长度;(2)当点P 为CD 的三等分点时,直线BC ′与直线AD 相交于点E ,求DE 的长度;(3)如图2,取AB 中点F ,连接DF ,若点C ′恰好落在DF 边上时,试判断四边形BFDP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答案】(1)BE 的长度为5;(2)DE 的长度为113或83;(3)四边形BFDP 是平行四边形(理由见解析)【分析】本题利用了折叠的知识(折叠后的两个图形全等)以及矩形的性质(矩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以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有关知识.(1)利用矩形性质和折叠的性质可推出BE=DE,设BE=x,则DE=x,AE=8-x,利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求解即可得出答案;(2)设DE=m,则AE=m+8,设BE交CD于G,可证得△AEB∽△CBG,得出CGAB =BCAE,即CG4=8m+8,求得CG=32m+8,分两种情况:当PC=13CD=43时,当PC=23CD=83时,分别添加辅助线构造相似三角形,利用相似三角形性质建立方程求解即可得出答案;(3)由中点定义可得AF=BF,过点C 作C M∥AD交AB于点M,过点F作FN⊥BC 于点N,由矩形性质和翻折的性质可得∠C BP=∠CBP=12∠C BC,可证得△FC M∽△FDA,得出FMAF=C MAD,再证得△BFN∽△BC M,进而推出FM=FN,利用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可得∠BC F=∠MC F=12∠BC M推出∠BC F=∠C BP,再由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可得DF∥BP,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即可证得四边形BFDP是平行四边形.【点睛】点睛片段【详解】(1)解:∵AD=2AB=8,∴AB=4,∵四边形ABCD是矩形,∴∠A=90°,AD∥BC,∴∠ADB=∠DBC,由折叠得:∠DBC=∠DBC ,∴∠ADB=∠DBC ,即∠EDB=∠EBD,∴BE=DE,设BE=x,则DE=x,AE=8-x,在Rt△ABE中,AE2+AB2=BE2,∴(8-x)2+42=x2,解得:x=5,∴BE的长度为5;(2)设DE=m,则AE=m+8,设BE交CD于G,∵四边形ABCD是矩形,∴BC=AD=8,CD=AB=4,AD∥BC,∠A=∠BCG=90°,∴∠AEB=∠CBG,∴△AEB∽△CBG,∴CG AB =BCAE,即CG4=8m+8,∴CG=32m+8,当PC=13CD=43时,BP=BC2+PC2=82+432=4373,连接CC ,过点C 作C H⊥CD于点H,如图,∵将△BPC沿直线BP折叠得到△BPC ,∴CC ⊥BP,△BPC ≌△BPC,∴S四边形BCPC =2S△BPC,∴1BP⋅CC =2×1BC⋅PC,即12×4373CC =2×12×8×43,∴CC =163737,∵∠C CH +∠BPC =90°,∠PBC +∠BPC =90°,∴∠C CH =∠PBC ,∵∠CHC =∠BCP =90°,∴△CC H ∽△BPC ,∴C H PC =CH BC =CC BP ,即CH 43=CH 8=1637374373,∴C H =1637,CH =9637,∵∠C HG =∠EDG =90°,∴C H ∥AE ,∴∠GC ′H =∠AEB ,∴△C GH ∽△EBA ,∴GH AB =C H AE ,即GH 4=1637m +8,∴GH =6437(m +8),∵CH +GH =CG ,∴9637+6437(m +8)=32m +8,解得:m =113,经检验,m =113是该方程的解,∴DE =113;当PC =23CD =83时,BP =BC 2+PC 2=82+83 2=8103,连接CC ,过点C 作C H ⊥CD 交CD 的延长线于点H ,作C G ⊥AD 于点G ,如图,同理可得:CC =8105,同理△CC H ∽△BPC ,∴C H PC =CH BC =CC BP ,即CH 83=CH 8=81058103,∴C H =85,CH =245,∴DH =CH -CD =245-4=45,∵∠HDG =∠H =∠C GD =90°,∴四边形DGC H 是矩形,∴C G =DH =45,DG =C H =85,∵∠C GE =∠A =90°,∠C EG =∠BEA ,∴△C EG ∽△BEA ,∴EG AE =C G AB =454=15,∴AE =5EG ,∵AE +EG =AG =AD -DG =8-85=325,∴5EG +EG =325,∴EG =1615,∴DE =DG +EG =85+1615=83,综上所述,DE 的长度为113或83;(3)四边形BFDP 是平行四边形,理由如下:∵点F 是AB 的中点,∴AF =BF ,过点C 作C M ∥AD 交AB 于点M ,过点F 作FN ⊥BC 于点N ,如图,则∠FC M =∠ADF ,∵四边形ABCD 是矩形,∴AD ∥BC ,AB ∥CD ,∴C M ∥BC ,∴∠BC M =∠C BC ,由翻折得:∠C BP =∠CBP =12∠C BC ,BC =BC =8,∵C M ∥AD ,∴△FC M ∽△FDA ,∴FM AF =C M AD ,∴FM BF =C MBC ,∵∠BNF =∠BMC =90°,∠FBN =∠C BM ,∴△BFN ∼△BC M∴FN BF =C MBC ,∴FM BF =FN BF ,∴FM =FN ,又∵FM ⊥C M ,FN ⊥C B ,∴∠BC F =∠MC F =12∠BC M ,∴∠BC F =∠C BP ,∴DF ∥BP ,∴四边形BFDP 是平行四边形.17矩形ABCD 中,AB =6,AD =8,点E 为对角线AC 上一点,过点E 作EF ⊥AD 于点F ,EG ⊥AC 交边BC 于点G ,将△AEF 沿AC 折叠得△AEH ,连接HG .(1)如图1,若点H 落在边BC 上,求证:AH =CH ;(2)如图2,若A ,H ,G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求HG 的长;(3)若△EHG 是以EG 为腰的等腰三角形,求EF 的长.【答案】(1)见解析(2)HG =94(3)EF =103或4【分析】(1)根据矩形的性质和翻折的性质证明∠ACH =∠HAC ,即可解决问题;(2)结合(1)的方法AG =CG ,解Rt △AEG ,Rt △HEG 分别求得EG ,HG ;(3)当△EHG 是以EG 为腰的等腰三角形时,分两种情况:①当EG =EH ,②当EG =HG ,结合(2)的方法,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即可解决问题.【详解】(1)∵四边形ABCD 是矩形,∴AD ∥BC .∴∠DAE =∠ACH .∵△AHE 由△AFE 折叠得到,∴∠HAC =∠DAE ,∴∠HAC =∠ACH ,∴AH =CH ;(2)∵矩形ABCD 中,AB =6,AD =8.∴AC =10.当A ,H ,G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时,∠EHG =90°.同(1)可得AG =CG .又∵EG ⊥AC ,∴AE =12AC =5.∵∠AEH +∠HEG =90°,∠AEH +∠HAE =90°,∴∠HEG =∠HAC =∠CAD .∵在Rt △AEG 中,tan ∠EAG =EG AE =34,∴EG =34AE =154.∵在Rt △HEG 中,sin ∠HEG =HG EG =35,∴HG =35EG =94.(3)①若EH =EG ,如图3①设EF =EH =EG =x ,∵EF ⊥AD ,∴EF ∥CD ,∴△AEF ∽△ACD ,∴AE AC =AF AD =EF CD ∴AE 10=AF 8=x 6∴AE =53x ,AF =43x ,∴AH =AF =43x ,∵∠AHE =∠CEG =90°,∠HAE =∠GCE ,EH =EH ,∴△AHE ≌△CGE AAS ,∴AH =CE ,∴43x =10-53x ,∴x =103∴EF =103.②若HG =GE ,如图3②.(图3②)过点G 作GM ⊥HE ,设EF =a ,∵EC =10-53a ,∵∠AHE =∠CEG =90°,∠HAE =∠GCE ,∴△AHE ∽△CGE ,∴EG =34EC =3410-53a =152-54a ,∵∠GME =∠EHA ,∠MGE =90°-∠MEG =∠HAE ,∴△MGE ∽△HEA ,∴ME AH =EG AE ,∵AH AE =AD AC =45,∴AH =45AE ,∴ME =45EG =45152-54a =6-a ,∴HE =2ME =12-2a =EF ,∴12-2a =a ,∴a =4,∴EF =4,综上,EF =103或4.【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翻折的性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综合运用以上知识.18综合与实践【问题情境】数学活动课上,老师准备了若干张正方形纸片ABCD,组织同学们进行折纸探究活动.【初步尝试】把正方形对折,折痕为EF,然后展开,沿过点A与点E所在的直线折叠,点B落在点B 处,连接 B C,如图1,请直接写出∠AEB 与∠ECB 的数量关系.【能力提升】把正方形对折,折痕为EF,然后展开,沿过点A与BE上的点G所在的直线折叠,使点B落在EF上的点P处,连接PD,如图2,猜想∠APD的度数,并说明理由.【拓展延伸】在图2的条件下,作点A关于直线CP的对称点A ,连接PA ,BA ,AC,如图3,求∠PA B的度数.【答案】初步尝试:∠AEB =∠ECB ;能力提升:猜想:∠APD=60°,理由见解析;拓展延伸:∠PA B=15°【分析】初步尝试:连接BB ,由折叠的性质可知,BE=CE,BE=BE ,∠AEB=∠AEB ,BB ⊥AE,根据等边对等角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BB C=90°,推出AE∥CB ,即可得出答案;能力提升: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和折叠的性质,易证△AFP≌△DFP SAS,从而证明△APD是等边三角形,即可得到答案;拓展延伸:连接A C、AA ,由(2)得△APD是等边三角形,进而得出∠PDC=30°,再结合等边对等角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得∠PAC=15°,∠ACP=30°,由对称性质得:AC=A C,∠ACP=∠A CP=30°,证明△AA B≌△CA B SSS,得到∠CA B=30°,再由∠CA P=∠CAP=15°,即可求出∠PA B的度数.【详解】解:初步尝试:∠AEB =∠ECB ,理由如下:如图,连接BB ,由折叠的性质可知,BE=CE,BE=BE ,∠AEB=∠AEB ,BB ⊥AE,∴BE=CE=BE ,∴∠EBB =∠EB B,∠ECB =∠EB C,∵∠EBB +∠EB B+∠EB C+∠ECB =2∠EB B+∠EB C=180°,∴∠BB C=90°,即BB ⊥CB ,∴AE∥CB ,∴∠AEB=∠ECB ,∴∠AEB =∠ECB ;解:能力提升:猜想:∠APD=60°,理由如下:理由:∵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AD,∠ADC=90°,由折叠性质可得:AF =DF ,EF ⊥AD ,AB =AP ,在△AFP 和△DFP 中,AF =DF∠AFP =∠DFP =90°FP =FP,∴△AFP ≌△DFP SAS ,∴AP =PD ,∴AP =AD =PD ,∴△APD 是等边三角形,∴∠APD =60°;解:拓展延伸:如图,连接A C 、AA ,由(2)得△APD 是等边三角形,∴∠PAD =∠PDA =∠APD =60°,AP =DP =AD ,∵∠ADC =90°,∴∠PDC =30°,又∵PD =AD =DC ,∴∠DPC =∠DCP =12×180°-30° =75°,∠DAC =∠DCA =45°,∴∠PAC =∠PAD -∠DAC =60°-45°=15°,∠ACP =∠DCP -∠DCA =75°-45°=30°,由对称性质得:AC =A C ,∠ACP =∠A CP =30°,∴∠ACA =60°,∴△ACA 是等边三角形,在△AA B 与△CA B 中,A A =A CA B =A B AB =BC,∴△AA B ≌△CA B SSS ,∴∠AA B =∠CA B =12∠AA C =30°,又∵∠CA P =∠CAP =15°,∴∠PA B =∠CA B -∠CA P =15°.【点睛】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作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题关键.19综合与实践数学活动课上,数学老师以“矩形纸片的折叠”为课题开展数学活动:将矩形纸片ABCD 对折,使得点A ,D 重合,点B ,C 重合,折痕为EF ,展开后沿过点B 的直线再次折叠纸片,点A 的对应点为点N ,折痕为BM . (1)如图(1)若AB =BC ,则当点N 落在EF 上时,BF 和BN 的数量关系是,∠NBF 的度数为.思考探究:(2)在AB=BC的条件下进一步进行探究,将△BMN沿BN所在的直线折叠,点M的对应点为点M .当点M 落在CD上时,如图(2),设BN,BM 分别交EF于点J,K.若DM =4,请求出三角形BJK的面积.开放拓展:(3)如图(3),在矩形纸片ABCD中,AB=2,AD=4,将纸片沿过点B的直线折叠,折痕为BM,点A的对应点为点N,展开后再将四边形ABNM沿BN所在的直线折叠,点A的对应点为点P,点M的对应点为点M ,连接CP,DP,若PC=PD,请直接写出AM的长.(温馨提示:12+3=2-3,12+1=2-1)【答案】(1)BF=12BN,60°(2)2+2(3)4-23【分析】(1)根据折叠的性质得:AB=BN,BF=CF=12BC,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NF=30°,由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可得结论;(2)由折叠得:BM=BM ,证明Rt△ABM≌Rt△CBM (HL),可知AM=CM ,∠ABM=∠CBM ,得△BFJ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再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分别计算BF=FJ=12BC=2+2,JK=2,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结论;(3)如图(3),过点P作PG⊥BC于G,PH⊥CD于H,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可得DH=CH=12CD=12AB=1,由折叠的性质和矩形的性质可得PG=CH=1,BN=BP=AB=2,∠NBP=∠ABN,设PL=x,则M L=2x,M P=3x,根据NL=233=NM +M L,列方程可解答.【详解】(1)解:由折叠得:AB=BN,BF=CF,∠BFN=90°,∵AB=BC,∴BF=12BN,∴∠BNF=30°,∴∠NBF=90°-30°=60°,故答案为:BF=12BN,60°;(2)由折叠得:BM=BM ,∵四边形ABCD是矩形,∴∠A=∠C=90°,∵AB=BC,∴Rt△ABM≌Rt△CBM (HL),∴AM=CM ,∠ABM=∠CBM ,∴∠ABM=∠MBN=∠NBM =∠CBM ,∴∠FBJ=45°,∴△BFJ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四边形ABCD是矩形,AB=BC,∴矩形ABCD是正方形,∴AD=CD,∠D=90°,∴DM=DM =4,∴MM =42,∵AM=MN=M N=CM ,∴CM =22,∴BC =CD =4+22,∴BF =FC =2+2,∵FK ∥CM ,∴BK =KM ,∴FK =12CM =2,∵△BFJ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F =FJ =12BC =2+2,∴JK =2+2-2=2,∴S △BJK =12⋅JK ⋅BF =12×2×(2+2)=2+2;(3)如图,过点P 作PG ⊥BC 于G ,PH ⊥CD 于H ,∵PC =PD ,∴DH =CH =12CD =12AB =1,∵∠PGC =∠PHC =∠BCH =90°,∵四边形PGCH 是矩形,∴PG =CH =1,由折叠得:BN =BP =AB =2,∠NBP =∠ABN ,Rt △BPG 中,∠PBG =30°,∴∠ABN =∠NBP =90°-30°2=30°,延长NM ,BP 交于L ,Rt △BNL 中,BN =2,∠NBL =30°,∴NL =2×33=233,Rt △M PL 中,∠M LP =90°-30°=60°,∴∠PM L =30°,设PL =x ,则M L =2x ,M P =3x ,∵NL =233=NM +M L ,∴3x +2x =233,∴x =433-2,∴AM =3x =3×433-2 =4-23.【点睛】本题是四边形的综合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和判定,正方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函数等知识,掌握折叠的性质和正确作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题目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比较新颖.20综合与实践综合与实践课上,老师带领同学们以“矩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折叠”为主题开展数学活动.(1)操作判断如图1,先用对折的方式确定矩形ABCD 的边AB 的中点E ,再沿DE 折叠,点A 落在点F 处,把纸片展平,延长DF ,与BC 交点为G .。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折叠题含答案解析
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折叠题1.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E是AD的中点,∠EBC的平分线交CD于点F,将∠DEF 沿EF折叠,点D恰好落在BE上M点处,延长BC、EF交于点N.有下列四个结论:①DF=CF;②BF∠EN;③∠BEN是等边三角形;④S∠BEF=3S∠DEF.其中,将正确结论的序号全部选对的是()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D=∠BCD=90°,DF=MF,由折叠的性质可得:∠EMF=∠D=90°,即FM∠BE,CF∠BC,∠BF平分∠EBC,∠CF=MF,∠DF=CF;故①正确;∠∠BFM=90°﹣∠EBF,∠BFC=90°﹣∠CBF,∠∠BFM=∠BFC,∠∠MFE=∠DFE=∠CFN,∠∠BFE=∠BFN,∠∠BFE+∠BFN=180°,∠∠BFE=90°,即BF∠EN,故②正确;∠在∠DEF和∠CNF中,,∠∠DEF∠∠CNF(ASA),∠EF=FN,∠BE=BN,但无法求得∠BEN各角的度数,∠∠BEN不一定是等边三角形;故③错误;∠∠BFM=∠BFC,BM∠FM,BC∠CF,∠BM=BC=AD=2DE=2EM,∠BE=3EM,∠S∠BEF=3S∠EMF=3S∠DEF;故④正确.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矩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2.如图,将矩形ABCD的一个角翻折,使得点D恰好落在BC边上的点G处,折痕为EF,若EB为∠AEG的平分线,EF和BC的延长线交于点H.下列结论中:①∠BEF=90°;②DE=CH;③BE=EF;④∠BEG和∠HEG的面积相等;⑤若,则.A.2个B.3个C.4个D.5个解答:解:①由折叠的性质可知∠DEF=∠GEF,∠EB为∠AEG的平分线,∠∠AEB=∠GEB,∠∠AED=180°,∠∠BEF=90°,故正确;②可证∠EDF∠∠HCF,DF>CF,故DE≠CH,故错误;③只可证∠EDF∠∠BAE,无法证明BE=EF,故错误;④可证∠GEB,∠GEH是等腰三角形,则G是BH边的中线,∠∠BEG和∠HEG的面积相等,故正确;⑤过E点作EK∠BC,垂足为K.设BK=x,AB=y,则有y2+(2y﹣2x)2=(2y﹣x)2,解得x1=y(不合题意舍去),x2=y.则,故正确.故正确的有3个.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解答过程中涉及了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属于综合性题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得出对应角、对应边分别相等,然后分别判断每个结论,难度较大,注意细心判断.3.如图,矩形ABCD中,E是AD的中点,将∠ABE沿BE折叠后得到∠GBE,延长BG交CD于F点,若CF=1,FD=2,则BC的长为()A.3B.2C.2D.2解答:解:过点E作EM∠BC于M,交BF于N,∠四边形ABCD是矩形,∠∠A=∠ABC=90°,AD=BC,∠∠EMB=90°,∠四边形ABME是矩形,∠AE=BM,由折叠的性质得:AE=GE,∠EGN=∠A=90°,∠EG=BM,∠∠ENG=∠BNM,∠∠ENG∠∠BNM(AAS),∠NG=NM,∠CM=DE,∠E是AD的中点,∠AE=ED=BM=CM,∠EM∠CD,∠BN:NF=BM:CM,∠BN=NF,∠NM=CF=,∠NG=,∠BG=AB=CD=CF+DF=3,∠BN=BG﹣NG=3﹣=,∠BF=2BN=5,∠BC===2.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矩形的判定与性质、折叠的性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此题难度适中,注意辅助线的作法,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4.如图,两个正方形ABCD和AEFG共顶点A,连BE,DG,CF,AE,BG,K,M分别为DG和CF的中点,KA的延长线交BE于H,MN∠BE于N.则下列结论:①BG=DE 且BG∠DE;②∠ADG和∠ABE的面积相等;③BN=EN,④四边形AKMN为平行四边形.其中正确的是()A.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解答:解:由两个正方形的性质易证∠AED∠∠AGB,∠BG=DE,∠ADE=∠ABG,∠可得BG与DE相交的角为90°,∠BG∠DE.①正确;如图,延长AK,使AK=KQ,连接DQ、QG,∠四边形ADQG是平行四边形;作CW∠BE于点W,FJ∠BE于点J,∠四边形CWJF是直角梯形;∠AB=DA,AE=DQ,∠BAE=∠ADQ,∠∠ABE∠∠DAQ,∠∠ABE=∠DAQ,∠∠ABE+∠BAH=∠DAQ+∠BAH=90°.∠∠ABH是直角三角形.易证:∠CWB∠∠BHA,∠EJF∠∠AHE;∠WB=AH,AH=EJ,∠WB=EJ,又WN=NJ,∠WN﹣WB=NJ﹣EJ,∠BN=NE,③正确;∠MN是梯形WGFC的中位线,WB=BE=BH+HE,∠MN=(CW+FJ)=WC=(BH+HE)=BE;易证:∠ABE∠∠DAQ(SAS),∠AK=AQ=BE,∠MN∠AK且MN=AK;四边形AKMN为平行四边形,④正确.S∠ABE=S∠ADQ=S∠ADG=S∠ADQG,②正确.所以,①②③④都正确;故选D.点评:当出现两个正方形时,一般应出现全等三角形.图形较复杂,选项较多时,应用排除法求解.5.如图,在∠ABC中,∠C=90°,将∠ABC沿直线MN翻折后,顶点C恰好落在AB边上的点D处,已知MN∠AB,MC=6,NC=,则四边形MABN的面积是()A.B.C.D.解答:解:连接CD,交MN于E,∠将∠ABC沿直线MN翻折后,顶点C恰好落在AB边上的点D处,∠MN∠CD,且CE=DE,∠CD=2CE,∠MN∠AB,∠CD∠AB,∠∠CMN∠∠CAB,∠,∠在∠CMN中,∠C=90°,MC=6,NC=,∠S∠CMN=CM•CN=×6×2=6,∠S∠CAB=4S∠CMN=4×6=24,∠S四边形MABN=S∠CAB﹣S∠CMN=24﹣6=18.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此题难度适中,解此题的关键是注意折叠中的对应关系,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6.如图,D是∠ABC的AC边上一点,AB=AC,BD=BC,将∠BCD沿BD折叠,顶点C 恰好落在AB边的C′处,则∠A′的大小是()A.40°B.36°C.32°D.30°解答:解:连接C'D,∠AB=AC,BD=BC,∠∠ABC=∠ACB=∠BDC,∠∠BCD沿BD折叠,顶点C恰好落在AB边的C′处,∠∠BCD=∠BC'D,∠∠ABC=∠BCD=∠BDC=∠BDC'=∠BC'D,∠四边形BCDC'的内角和为360°,∠∠ABC=∠BCD=∠BDC=∠BDC'=∠BC'D==72°,∠∠A=180°﹣∠ABC﹣∠ACB=36°.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翻折前后的对应角相等,注意本题的突破口在于得出∠ABC=∠BCD=∠BDC=∠BDC'=∠BC'D,根据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求出每个角的度数.7.如图,已知∠ABC中,∠CAB=∠B=30°,AB=2,点D在BC边上,把∠ABC沿AD翻折使AB与AC重合,得∠AB′D,则∠ABC与∠AB′D重叠部分的面积为()A.B.C.3﹣D.解答:解:过点D作DE∠AB′于点E,过点C作CF∠AB,∠∠ABC中,∠CAB=∠B=30°,AB=2,∠AC=BC,∠AF=AB=,∠AC===2,由折叠的性质得:AB′=AB=2,∠B′=∠B=30°,∠∠B′CD=∠CAB+∠B=60°,∠∠CDB′=90°,∠B′C=AB′﹣AC=2﹣2,∠CD=B′C=﹣1,B′D=B′C•cos∠B′=(2﹣2)×=3﹣,∠DE===,∠S阴影=AC•DE=×2×=.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特殊角的三角函数问题.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掌握辅助线的作法,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注意掌握折叠前后图形的对应关系.8.如图,已知∠ABC中,∠CAB=∠B=30°,AB=,点D在BC边上,把∠ABC沿AD翻折,使AB与AC重合,得∠AED,则BD的长度为()A.B.C.D.解答:解:作CF∠AB于点F.∠∠CA B=∠B∠AC=BC,∠BF=AB=,在直角∠BCF中,BC==2,在∠CD E中,∠E=∠B=30°,∠ECD=∠CAB+∠B=60°,DE=BD,∠∠CDE=90°,设BD=x,则CD=DE=2﹣x,在直角∠CDE中,tanE===tan30°=,解得:x=3﹣.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图形的折叠,以及三线合一定理、三角函数,正确理解折叠的性质,找出图形中相等的线段、相等的角是关键.9.如图,在Rt∠ABC中,∠C=90°,AC=,BC=1,D在AC上,将∠ADB沿直线BD翻折后,点A落在点E处,如果AD∠ED,那么∠ABE的面积是()A.1B.C.D.解答:解:∠∠C=90°,AC=,BC=1,∠AB==2,∠∠BAC=30°∠∠ADB沿直线BD翻折后,点A落在点E处,∠BE=BA=2,∠BED=∠BAD=30°,DA=DE,∠AD∠ED,∠BC∠DE,∠∠CBF=∠BED=30°,在Rt∠BCF中,CF==,BF=2CF=,∠EF=2﹣,在Rt∠DEF中,FD=EF=1﹣,ED=FD=﹣1,∠S∠ABE=S∠ABD+S∠BED+S∠ADE=2S∠ABD+S∠ADE=2×BC•AD+AD•ED=2××1×(﹣1)+×(﹣1)(﹣1)=1.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折叠问题:折叠前后两图形全等,即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也考查了勾股定理和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中考数学中的折叠问题
专题:漫谈折叠问题(二)一、折叠问题小技巧A 要注意折叠前后线段、角的变化,全等图形的构造;B 通常要设求知数;C 利用勾股定理构造方程。
二、折叠问题常见考察点(一)求角的度数1.如图,在折纸活动中,小明制作了一张△ABC纸片,点D、E分别是边AB、AC上,将△ABC 沿着DE折叠压平,A与A′重合,若∠A=75°,则∠1+∠2=【】A.150°B.210°C.105°D.75°【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2.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70°,将平行四边形折叠,使点D、C分别落在点F、E处(点F、E都在AB所在的直线上),折痕为MN,则∠AMF等于【】A.70° B.40° C.30° D.20°3. 如图,在等腰△ABC中,AB=AC,∠BAC=50°.∠BAC的平分线与AB的中垂线交于点O,点C沿EF折叠后与点O重合,则∠CEF的度数是__________.【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和性质。
4. 如图,将正方形ABCD沿BE对折,使点A落在对角线BD上的A′处,连接A′C,则∠BA′C=__________度.5.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 ∠B=50°º.现将△ADE沿DE折叠,点A 落在三角形所在平面内的点为A1,则∠BDA1的度数为__________°.【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折叠对称的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平行的性质。
(二)求线段长度1.如图,正方形纸片ABCD的边长为3,点E、F分别在边BC、CD上,将AB、AD分别和AE、AF折叠,点B、D恰好都将在点G处,已知BE=1,则EF的长为【】A.32 B.52 C.94 D.3【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正方形的性质,折叠的性质,勾股定理。
中考数学中的折叠问题精选全文
精选全中考数学中的折叠问题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近年来,在各地中考数学命题时,十分重视对图形语言、文字语音、符号语言的理解运用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相互之间的转化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的考查。
这样,图形的折叠问题就成为一个亮点,有关翻折的考题日趋增加。
翻折问题的解决方法,抓住翻折后与翻折的图形是以折痕为轴的轴对称图形这一关键,并运用代数方程,一般均可求得。
下面我们以中考题为例,谈谈翻折问题的几例类型及解法,供大家参考。
一、以矩形为母体的翻折这种类型最多,以折痕的不同位置又可分下面几种:1、沿对角线翻折例1、(2000年山西省)已知:如图1,将矩形ABCD沿直线BD折叠,使点C 落在C’处,BC’交AD于E,AD=8,AB=4,求△BED的面积。
分析:因为BD是对称轴,∴∠CBD=∠C’BD,又AD∥BC,∴∠CBD=∠ADB,得:∠C’BD=∠ADB,∴ED=EB设ED=x,∴AD=8-x在Rt△ABE中,AB2+AE2=BE2,即42+(8-x)2=x2,∴x=5,∴ED=EB=5又BD=∴S△BED==10方法2:过E作EF⊥BD,垂足F,在得到BE=5,BD=4后,在Rt△BEF中,EF=,得S△BED=BD×EF=×4×=10方法3:∵Rt△BEF∽Rt△BDC’,∴EF:DC’=BF:BC’,得EF==(以下略)2、沿一直线翻折,使一顶点落在对边上例2、(2000年山东省)已知矩形ABCD的两边AB与BC的比为4:5,E是AB 上一点,沿CE将△EBC向上翻折,若B点恰好落在边AD上的F点,如图2,则tg∠DCF=______。
A、B、C、D、分析:因为CF=CB,∴CF:CD=5:4,得CD:DF=4:3,∴tg∠DCF==,应选(A)。
例3、(1998年台州市)如图3,矩形ABCD的长、宽分别为5和3,将顶点C 折过来,使它落在AB上的C’点(DE为折痕),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
中考数学二轮专题复习图形变换——折叠问题【含答案】
二轮复习:图形变换(一)—折叠图形变换历来是中考必考点之一。
考试大纲要求:会运用图形变换的相关知识进行简单的作图与计算,并能解决相关动态需求数学问题,并能进行图案设计。
图形变换一般包括,折叠、平移、旋转、对称、位似和图形的探究。
在图形变换的考题中,最多题型是折叠、旋转。
在解决折叠问题时,应注意折叠前后相对应的边相等、角相等。
下面着重从三个方面进行讲述:三角形折折叠、特殊平行四边形折叠和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图形折叠三大类进行。
(一)三角形的折叠:题型1、一般三角形的折叠:1、如图,将一张三角形纸片ABC的一角折叠,使点A落在△ABC外的A'处,折痕为DE.如果∠A=α,∠CEA′=β,∠BDA'=γ,那么下列式子中正确的是A.γ=2α+βB.γ=α+2βC.γ=α+βD.γ=180°﹣α﹣β2、(2019•江西)如图,在△ABC中,点D是BC上的点,∠BAD=∠ABC=40°,将△ABD沿着AD翻折得到△AED,则∠CDE=°.3、如图,在△ABC中,AB=10,∠B=60°,点D、E分别在AB、BC上,且BD=BE=4,将△BDE沿DE所在直线折叠得到△B′DE(点B′在四边形ADEC内),连接AB′,则AB′的长为___.题型2、等腰或等边三角形的折叠:4、如图,在△ABC 中,AB =AC ,BC =24,tanC =2,如果将△ABC 沿直线l 翻折后,点B 落在边AC 的中点E 处,直线l 与边BC 交于点D ,那么BD 的长为_____.5、如图,D 是等边△ABC 边AB 上的点,AD=2,DB=4.现将△ABC 折叠,使得点C 与点D 重合,折痕为EF ,且点E 、F 分别在边AC 和BC 上,则CF CE=_______.(利用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AED 相似△DBF)题型3、直角三角形的折叠:6、如图,在Rt △ABC 中,∠ACB=90°,BC=6,CD 是斜边AB 上的中线,将△BCD 沿直线CD 翻折至△ECD 的位置,连接AE .若DE ∥AC ,计算AE 的长度等于.7、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C=90°,D为BC的中点,将△ABC折叠,使点A与点D重合,EF为折痕,则sin∠BED的值是(二)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折叠:题型1、矩形折叠:1、(求角).如图,将矩形沿对角线折叠,点落在处,交于点,已知,则的度为A. B. C. D.2、(求三角函数值)如图,将矩形ABCD沿AE折叠,点D恰好落在BC边上的点F处,如果AB:AD=2:3,那么tan∠EFC值是.3、(求边长)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BC=6,点E为BC的中点,将△ABE沿AE 折叠,使点B落在矩形内点F处,连接CF,则CF的长为4、(求折痕长)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折叠,使点A与点C重合,折痕为EF,若AB=4,BC=2,那么线段EF的长为5、(求边的比)如下图,在矩形ABCD中,点E,F分别在BC,CD上,将△ABE沿AE折叠,使点B落在AC上的点B′处,又将△CEF沿EF折叠,使点C落在EB′与AD的交点C′处.则BC:AB的值为。
解析版初中数学中的折叠问题讲解
初中数学中的折叠问题监利县第一初级中学刘光杰折叠问题(对称问题)是近几年来中考出现频率较高的一类题型,学生往往由于对折叠的实质理解不够透彻,导致对这类中档问题失分严重。
本文试图通过对在初中数学中经常涉及到的几种折叠的典型问题的剖析,从中抽象出基本图形的基本规律,找到解决这类问题的常规方法。
其实对于折叠问题,我们要明白:1、折叠问题(翻折变换)实质上就是轴对称变换.2、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对称轴是对应点的连线的垂直平分线,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3、对于折叠较为复杂的问题可以实际操作图形的折叠,在画图时,画出折叠前后的图形,这样便于找到图形之间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4、在矩形(纸片)折叠问题中,重合部分一般会是一个以折痕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5、利用折叠所得到的直角和相等的边或角,设要求的线段长为x,然后根据轴对称的性质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其他线段的长度,选择适当的直角三角形,运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求解.一、矩形中的折叠1.将一张长方形纸片按如图的方式折叠,其中BC,BD为折痕,折叠后BG和BH在同一条直线上,∠CBD= 度.BC、BD是折痕,所以有∠ABC = ∠GBC,∠EBD = ∠HBD则∠CBD = 90°折叠前后的对应角相等2.如图所示,一张矩形纸片沿BC折叠,顶点A落在点A′处,再过点A′折叠使折痕DE∥BC,若AB=4,AC=3,则△ADE的面积是.沿BC折叠,顶点落在点A’处,根据对称的性质得到BC垂直平分AA’,即AF = 12AA’,又DE∥BC,得到△ABC ∽△ADE,再根据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即可求出三角形ADE的面积= 24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点的连线3.如图,矩形纸片ABCD 中,AB=4,AD=3,折叠纸片使AD 边与对角线BD 重合,得折痕DG ,求AG 的长.由勾股定理可得BD = 5,由对称的性质得△ADG ≌ △A ’DG ,由A ’D = AD = 3,AG ’ = AG ,则A ’B = 5 – 3 = 2,在Rt △A ’BG 中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可以求出AG 的值根据对称的性质得到相等的对应边和对应角,再在直角三角形中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即可4.把矩形纸片ABCD 沿BE 折叠,使得BA 边与BC 重合,然后再沿着BF 折叠,使得折痕BE 也与BC 边重合,展开后如图所示,则∠DFB 等于( )根据对称的性质得到∠ABE=∠CBE ,∠EBF=∠CBF ,据此即可求出∠FBC 的度数,又知道∠C=90°,根据三角形外角的定义即可求出∠DFB = 112.5°注意折叠前后角的对应关系5.如图,沿矩形ABCD 的对角线BD 折叠,点C 落在点E 的位置,已知BC=8cm ,AB=6cm ,求折叠后重合部分的面积. ∵点C 与点E 关于直线BD 对称,∴∠1 = ∠2 ∵AD ∥BC ,∴∠1 = ∠3∴∠2 = ∠3 ∴FB = FD设FD = x ,则FB = x ,FA = 8 – x在Rt △BAF 中,BA 2 + AF 2 = BF 2∴62 + (8 - x)2 = x 2 解得x = 254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S △FBD = 12 FD ×AB = 12 ×254 ×6 = 754cm2重合部分是以折痕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6.将一张矩形纸条ABCD 按如图所示折叠,若折叠角∠FEC=64°,则∠1= 度;△EFG 的形状 三角形.∵四边形CDFE 与四边形C ’D ’FE 关于直线EF 对称∴∠2 = ∠3 = 64°321F E D C B A1G D‘FC‘DAGA'CA B D∴∠4 = 180°- 2 ×64°= 52°∵AD∥BC∴∠1 = ∠4 = 52°∠2 = ∠5又∵∠2 = ∠3∴∠3 = ∠5∴GE = GF∴△EFG是等腰三角形对折前后图形的位置变化,但形状、大小不变,注意一般情况下要画出对折前后的图形,便于寻找对折前后图形之间的关系,注意以折痕为底边的等腰△GEF7.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按如下的顺序进行折叠:对折,展平,得折痕EF(如图①);延CG折叠,使点B落在EF上的点B′处,(如图②);展平,得折痕GC(如图③);沿GH折叠,使点C落在DH上的点C′处,(如图④);沿GC′折叠(如图⑤);展平,得折痕GC′,GH(如图⑥).(1)求图②中∠BCB′的大小;(2)图⑥中的△GCC′是正三角形吗?请说明理由.(1)由对称的性质可知:B’C=BC,然后在Rt△B′FC中,求得cos∠B’CF= 12,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的知识即可求得∠BCB’= 60°;(2)首先根据题意得:GC平分∠BCB’,即可求得∠GCC’= 60°,然后由对称的性质知:GH是线段CC’的对称轴,可得GC’= GC,即可得△GCC’是正三角形.理清在每一个折叠过程中的变与不变8.如图,正方形纸片ABCD的边长为8,将其沿EF折叠,则图中①②③④四个三角形的周长之和为四边形BCFE与四边形B′C′FE关于直线EF对称,则①②③④这四个三角形的周长之和等于正方形ABCD的周长折叠前后对应边相等9.如图,将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沿着折痕EF折叠,使点B落在边AD的中点G处,求四边形BCFE的面积设AE = x,则BE = GE = 4 - x,在Rt△AEG中,根据勾股定理有:AE2 + AG2 = GE2即:x2 + 4 = (4 - x)2解得x = 1.5,BE = EG = 4 – 1.5 = 2.5∵∠1 + ∠2 = 90°,∠2 + ∠3 = 90°∴∠1 = ∠3又∵∠A = ∠D = 90°∴△AEG ∽△DGP∴AEDG=EGGP,则1.52=2.5GP,解得GP =103PH = GH – GP = 4 - 103=23∵∠3 = ∠4,tan∠3 = tan∠1 = 3 4∴tan∠4 = 34,FHPH=34,FH =34×PH =34×23=12∴CF = FH = 1 2∴S梯形BCFE = 12(12+52)×4 = 6注意折叠过程中的变与不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对应边与对应角相等10.如图,将一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纸片ABCD折叠,使点B落在边AD上不与A、D 重合.MN为折痕,折叠后B’C’与DN交于P.(1)连接BB’,那么BB’与MN的长度相等吗?为什么?(2)设BM=y,AB’=x,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3)猜想当B点落在什么位置上时,折叠起来的梯形MNC’B’面积最小?并验证你的猜想.(1)BB’ = MN过点N作NH∥BC交AB于点H),证△ABB’≌△HNM(2)MB’ = MB = y,AM = 1 – y,AB’ = x在Rt△ABB’中BB’ = AB2 + AB'2= 1 + x2因为点B与点B’关于MN对称,所以BQ = B’Q,则BQ = 12 1 + x2由△BMQ∽△BB’A得BM×BA = BQ×BB’∴y = 12 1 + x2× 1 + x2=12(1 + x2)(3) 梯形MNC′B′的面积与梯形MNCB的面积相等PC'NB CA DMB'QPA DMB'由(1)可知,HM = AB’ = x,BH = BM – HM = y – x,则CN = y - x ∴梯形MNCB的面积为:12(y – x + y) ×1 = 12(2y - x)= 12(2×12(1 + x2) – x)= 12(x -12)2 +38当x = 12时,即B点落在AD的中点时,梯形MNC’B’的面积有最小值,且最小值是38二、纸片中的折叠11.如图,有一条直的宽纸带,按图折叠,则∠α的度数等于()∵∠α= ∠1,∠2 = ∠1∴∠α= ∠2∴2∠α+∠ABE=180°,即2∠α+30°=180°,解得∠α=75°.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性质,同位角相等,及对称的性质,折叠的角与其对应角相等,和平角为180度的性质,注意△EAB是以折痕AB为底的等腰三角形12.如图,将一宽为2cm的纸条,沿BC,使∠CAB=45°,则后重合部分的面积为作CD⊥AB,∵CE∥AB,∴∠1=∠2,根据翻折不变性,∠1=∠BCA,故∠2=∠BCA.∴AB=AC.又∵∠CAB=45°,∴在Rt△ADC中,AC = 2 2 ,AB = 2 2S△ABC=12AB×CD = 2 2a2130°BEFACD在折叠问题中,一般要注意折叠前后图形之间的联系,将图形补充完整,对于矩形(纸片)折叠,折叠后会形成“平行线+角平分线”的基本结构,即重叠部分是一个以折痕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ABC13.将宽2cm 的长方形纸条成如图所示的形状,那么折痕PQ 的长是如图,作QH ⊥PA ,垂足为H ,则QH=2cm , 由平行线的性质,得∠DPA=∠PAQ=60° 由折叠的性质,得∠DPA =∠PAQ , ∴∠APQ=60°,又∵∠PAQ=∠APQ=60°, ∴△APQ 为等边三角形, 在Rt △PQH 中,sin ∠HPQ = HQPQ∴32 = 2PQ ,则PQ = 433注意掌握折叠前后图形的对应关系.在矩形(纸片)折叠问题中,会出现“平行线+角平分线”的基本结构图形,即有以折痕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APQ14.如图a 是长方形纸带,∠DEF=20°,将纸带沿EF 折叠成图b ,再沿BF 折叠成图c ,则图c 中的∠CFE 的度数是( )图c 图b图aCDGFEAC GDFEAFDBCAEBB∵AD ∥BC ,∴∠DEF=∠EFB=20°,在图b 中,GE = GF ,∠GFC=180°-2∠EFG=140°, 在图c 中∠CFE=∠GFC-∠EFG=120°,本题考查图形的翻折变换,解题过程中应注意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由题意知∠DEF=∠EFB=20°图b ∠GFC=140°,图c 中的∠CFE=∠GFC-∠EFG15.将一张长为70 cm 的长方形纸片ABCD ,沿对称轴EF 折叠成如图的形状,若折叠后,AB 与CD 间的距离为60cm ,则原纸片的宽AB 是( )设AB=xcm .右图中,AF = CE = 35,EF = x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得AE=CF=35-x (cm ). 则有2(35-x )+x=60, x=10.16.一根30cm 、宽3cm 的长方形纸条,将其按照图示的过程折叠(阴影部分表示纸条的反面),为了美观,希望折叠完成后纸条两端超出点P 的长度相等,则最初折叠时,求MA 的长将折叠这条展开如图,根据折叠的性质可知,两个梯形的上底等于纸条宽,即3cm , 下底等于纸条宽的2倍,即6cm , 两个三角形都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斜边为纸条宽的2倍,即6cm ,故超出点P 的长度为(30-15)÷2=7.5, AM=7.5+6=13.5GEFD AE FD B C A B C 60cm三、三角形中的折叠17.如图,把Rt △ABC (∠C=90°),使A ,B 两点重合,得到折痕ED ,再沿BE 折叠,C 点恰好与D 点重合,则CE :AE=18.在△ABC 中,已知AB=2a ,∠A=30°,CD 是AB 边的中线,若将△ABC 沿CD 对折起来,折叠后两个小△ACD 与△BCD 重叠部分的面积恰好等于折叠前△ABC 的面积的14 .(1)当中线CD 等于a 时,重叠部分的面积等于 ;(2)有如下结论(不在“CD 等于a ”的限制条件下):①AC 边的长可以等于a ;②折叠前的△ABC 的面积可以等于32a 2;③折叠后,以A 、B 为端点的线段AB 与中线CD 平行且相等.其中, 结论正确(把你认为正确结论的代号都填上,若认为都不正确填“无”). (1)∵CD = 12 AB∴∠ACB = 90°∵AB = 2a ,BC = a ,∴AC = 3a ∴S △ABC = 12 ×AC ×BC = 32a 2∴重叠部分的面积为:14×32a 2 = 38a 2(2)若AC = a ,如右图∵AD = a ,∴∠2 = 180°- 30°2 = 75°∠BDC = 180°- 75°= 105° ∴∠B'DC = 105°∴∠3 = 105°- 75°= 30° ∴∠1 = ∠3 ∴AC ∥B'D∴四边形AB'DC 是平行四边形∴重叠部分△CDE 的面积等于△ABC的面积的14若折叠前△ABC 的面积等于32a 2 过点C 作CH ⊥AB 于点H ,则 12 ×AB ×CH = 32a 2 B'CDAB231EB'CDBACH =32a 又tan ∠1 =CH AH∴AH = 32a∴BH = 12a则tan ∠B =CHBH,得∠B = 60° ∴△CBD 是等边三角形 ∴∠2 = ∠4∴∠3 = ∠4,AD ∥CB 2又CB 2 = BC = BD = a ,∴CB 2 = AD ∴四边形ADCB 2是平行四边形则重叠部分△CDE 的面积是△ABC 面积的14(3)如右图,由对称的性质得,∠3 = ∠4,DA = DB 3 ∴∠1 = ∠2又∵∠3 + ∠4 = ∠1 +∠2 ∴∠4 = ∠1 ∴AB 3∥CD注意“角平分线+等腰三角形”的基本构图,折叠前后图形之间的对比,找出相等的对应角和对应边19.在△ABC 中,已知∠A=80°,∠C=30°,现把△CDE 沿DE 进行不同的折叠得△C ′DE ,对折叠后产生的夹角进行探究:(1)如图(1)把△CDE 沿DE 折叠在四边形ADEB 内,则求∠1+∠2的和; (2)如图(2)把△CDE 沿DE 折叠覆盖∠A ,则求∠1+∠2的和;(3)如图(3)把△CDE 沿DE 斜向上折叠,探求∠1、∠2、∠C 的关系.(1)根据折叠前后的图象全等可知,∠1=180°-2∠CDE ,∠2=180°-2∠CED ,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比可求出答案;(2)连接DG ,将∠ADG+∠AGD 作为一个整体,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来求;3241EHB 2DABC3412B 3DA BC(3)将∠2看作180°-2∠CED ,∠1看作2∠CDE-180°,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来求. 解:(1)如图(1)∠1+∠2=180°- 2∠CDE +180°- 2∠CED =360°- 2(∠CDE+∠CED ) =360°-2(180°- ∠C ) =2∠C =60°;(2)如图(2) 连接DG ,∠1+∠2=180°- ∠C ′-(∠ADG +∠AGD ) =180°-30°-(180°-80°) =50°;(3)如图(3)∠2-∠1=180°- 2∠CED -(2∠CDE - 180°) =360°- 2(∠CDE + ∠CED ) =360°- 2(180°- ∠C ) =2∠C所以:∠2 - ∠1=2∠C .由于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所以在折叠三角形时常常会出现等腰三角形20.观察与发现:将三角形纸片ABC (AB >AC )沿过点A 的直线折叠,使得AC 落在AB 边上,折痕为AD ,展开纸片(如图①);在第一次折叠的基础上第二次折叠该三角形纸片,使点A 和点D 重合,折痕为EF ,展平纸片后得到△AEF (如图②).小明认为△AEF 是等腰三角形,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实践与运用:(1)将矩形纸片ABCD 沿过点B 的直线折叠,使点A 落在BC 边上的点F 处,折痕为BE (如图③);再沿过点E 的直线折叠,使点D 落在BE 上的点D ’处,折痕为EG (如图④);再展平纸片(如图⑤).求图⑤中∠α的大小.21图(1)C'ACBD E12图(3)C'ABCDE21图(2)GC'A BCDE在第一次折叠中可得到∠EAD = ∠FAD在第二次折叠中可得到EF是AD的垂直平分线,则AD⊥EF∴∠AEF = ∠AFE∴△AEF是等腰三角形(1)由折叠可知∠AEB = ∠FEB,∠DEG = ∠BEG而∠BEG = 45°+ ∠α因为∠AEB + ∠BEG + ∠DEG = 180°所以 45°+ 2(45°+∠α)= 180°∠α = 22.5°由于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角的对称轴,所以在三角形中的折叠通常都与角平分线有关。
中考数学 折叠问题涉及6种题型梳理
折叠问题涉及6种题型梳理一、问题导读折叠型问题是近年中考的热点问题,通常是把某个图形按照给定的条件折叠,通过折叠前后图形变换的相互关系来命题。
折叠型问题立意新颖,变幻巧妙,对培养识图能力及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有效。
这类问题的解法思路,常常会困扰同学们,同样是翻折类题目,条件不一样,问题不一样,用到的知识和方法也不尽相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遇到这类题目,如何找到突破口,如何用我们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方法来解答,继而发现这类问题特有的解题思维模式。
二、典例精析类型1直角三角形的翻折或翻折后产生直角三角形的问题例1.(2018秋昌平区期末)如图,Rt△ABC中,AB=9,BC=6,∠B=90°,将△ABC 折叠,使点A与BC的中点D重合,折痕为MN,则线段BN的长为()【分析】设BN=x,则由折叠的性质可得DN=AN=9﹣x,根据中点的定义可得BD=3,在Rt△BND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关于x的方程,解方程即可求解.【解答】设BN=x,由折叠的性质可得DN=AN=9﹣x,∵D是BC的中点,∴BD=3,在Rt△NBD中,x+3=(9﹣x),解得x=4.即BN=4.故选:A.例1变式1.(2018秋平度市期中)如图,在Rt△ABC中,直角边AC=6,BC=8,将△ABC按如图方式折叠,使点B与点A重合,折痕为DE,则CD的长为()A.25/4B.22/3C.7/4D.5/3【解析】由题意得DB=AD;设CD=x,则AD=DB=(8﹣x),∵∠C=90°,∴AD﹣CD=AC,(8﹣x)﹣x=36,解得x=7/4;即CD=7/4.故选:C.例1变式2.(2018秋瑞安市期末)如图,矩形ABCD中,AB=4,AD=6,点E为BC 上一点,将△ABE沿AE折叠得到△AEF,点H为CD上一点,将△CEH沿EH折叠得到△EH G,且F落在线段E G上,当G F=G H时,则BE的长为_____.【解析】由折叠可得∠AEH=1/2∠BEC=90°,进而得出Rt△AEH中,AE+EH2=AH,设BE=x,则EF=x,CE=6﹣x=E G,再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到方程x+4+(6﹣x)+(6﹣2x)=(2x﹣2)+6,解该一元二次方程,即可得到BE的长.BE的长为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翻折的性质、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以及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综合运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连接AH构造直角三角形AEH,这种折叠问题常设要求的线段长为x,然后根据折叠和轴对称的性质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其他线段的长度,选择适当的直角三角形,运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求出答案.方法策略模式:在折叠后产生的直角三角形中,把某条边设成未知数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
2024年中考数学考点必备方法必备09几何综合题的三类折叠问题(解析版)
方法必备09几何综合题的三类折叠问题题型一:翻折与几何基本图形题型二:翻折与隐形圆题型三:翻折与二次函数题型一:翻折与几何基本图形1.(2024·山东泰安·一模)如图,把平行四边形纸片ABCD 沿BD 折叠,点C 落在点C 处,BC 与AD 相交于点E .求证:EB ED 【答案】见详解【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折叠得性质证明ABE C DE ≌ ,即可证明结论成立.【详解】证明:∵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A C ,AB CD ,∵沿BD 折叠,点C 落在点C 处,∴C C A ,C D CD AB ,在ABE 和C DE 中AEB C ED A C AB C D∴ ABE C DE AAS ≌,∴EB ED .2.(2023·江苏泰州·二模)如图1,将 Rt 90ABC A 纸片按照下列图示方式折叠:①将ABD △沿BD 折叠,使得点A 落在BC 边上的点M 处,折痕为BD ;②将BEF △沿EF 折叠,使得点B 与点D 重合,折痕为EF ;③将DEF 沿DF 折叠,点E 落在点'E 处,展开后如图2,BD 、PF 、DF 、DP 为图1折叠过程中产生的折痕.(1)求证:DP BC ∥;(2)若'DE 落在DM 的右侧,求C 的范围;(3)是否存在C 使得DE 与MDC 的角平分线重合,如存在,请求C 的大小;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见解析;(2)030C ;(3)不存在,理由见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折叠的性质,菱形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熟练掌握折叠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由第二次翻折可得EF 垂直平分BD ,由第一次翻折可得EF EP ,证出四边形PBFD 是菱形,则可得出结论;(2)设ABD ,求出BDF ,902ADP FDM C ,当DE 落在DM 的右侧时,902 ,求出30a ,则可得出答案;(3)设ABD ,902ADP FDM C ,2MDC ,得出902 ,求出45 ,0C ,则可得出结论.【详解】(1)证明:由第二次翻折可得EF 垂直平分BD ,由第一次翻折可得EF EP ,PF 与BD 垂直且互相平分,四边形PBFD 是菱形,DP BC ∥;(2)解:设ABD ,∵四边形PBFD 是菱形,PB DF ∥,BDF ,902ADP FDM C ,当'DE 落在DM 的右侧时,902 ,30a ,90230 ,030C ;(3)解:不存在.若存在C 使得DE 与MDC 的角平分线重合,设ABD ,902ADP FDM C ,2MDC ,902 ,45 ,0C ,不存在C 使得DE 与MDC 的角平分线重合.3.(2023·吉林松原·三模)如图①,在Rt ABC △中,90ACB ,60A ,CD 是斜边AB 上的中线,点E 为射线CA 上一点,将ADE V 沿DE 折叠,点A 的对应点为点F .(1)若AB a =,直接写出CD 的长(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2)若点E 与点C 重合,连接BF ,如图②,判断四边形DBF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若DF AB ,直接写出CDE 的度数.【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折叠问题,菱形的判定,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灵活运用相关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4.(2023·广东茂名·二模)如图,正方形ABCD中,E是边BC的中点,将ABE沿AE折叠,得到AFE,延长EF 交边CD于点P.(1)求证:DP FP;AB ,求CP的长.(2)若6连接AP,∵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D AB,B D5.(2023·广西贵港·二模)综合与实践【问题情境】数学活动课上,老师准备了若干张正方形纸片ABCD ,组织同学们进行折纸探究活动.【初步尝试】把正方形对折,折痕为EF ,然后展开,沿过点A 与点E 所在的直线折叠,点B 落在点B 处,连接 B C ,如图1,请直接写出AEB 与ECB 的数量关系.【能力提升】把正方形对折,折痕为EF ,然后展开,沿过点A 与BE 上的点G 所在的直线折叠,使点B 落在EF 上的点P 处,连接PD ,如图2,猜想APD 的度数,并说明理由.【拓展延伸】在图2的条件下,作点A 关于直线CP 的对称点A ,连接PA ,BA ,AC ,如图3,求PA B 的度数.【答案】初步尝试:AEB ECB ;能力提升:猜想:60APD ,理由见解析;拓展延伸:15PA B【分析】初步尝试:连接BB ,由折叠的性质可知,BE CE ,BE BE ,AEB AEB ,BB AE ,根据等边对等角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90BB C ,推出AE CB ∥,即可得出答案;能力提升: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和折叠的性质,易证 SAS AFP DFP ≌,从而证明APD △是等边三角形,即可得到答案;拓展延伸:连接A C 、AA ,由(2)得APD △是等边三角形,进而得出30PDC ,再结合等边对等角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得15PAC ,30ACP ,由对称性质得:AC A C ,30ACP A CP ,证明 SSS AA B CA B ≌,得到30CA B ,再由15CA P CAP ,即可求出PA B 的度数.【详解】解:初步尝试:AEB ECB ,理由如下:如图,连接BB ,由折叠的性质可知,BE CE ,BE BE ,AEB AEB ,BB AE ,∴BE CE BE ,∴EBB EB B ,ECB EB C ,∵ 2180EBB EB B EB C ECB EB B EB C ,∴90BB C ,即BB CB ,∴AE CB ∥,∴AEB ECB ,∴AEB ECB ;解:能力提升:猜想:60APD ,理由如下:理由:∵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B AD ,90ADC ,由折叠性质可得:AF DF ,EF AD ,AB AP ,在AFP 和DFP △中,90AF DF AFP DFP FP FP,∴ SAS AFP DFP ≌,∴AP PD ,∴AP AD PD ,由(2)得APD △是等边三角形,∴PAD PDA APD ∵90ADC ,∴30PDC ,又∵PD AD DC ,∴12DPC DCP ∴PAC PAD DAC 由对称性质得:AC 6.(2023·吉林长春·模拟预测)如图1,平面上,四边形ABCD 中,4AB ,6CD ,BC 3DA ,90A ,点M 在AD 边上,且1DM .点P 沿折线AB BC 以1个单位速度向终点C 运动,点A 是点A 关于直线MP 的对称点,连接A P ,设点P 在该折线上运动的时间为 0t t .(1)直接写出线段BP的长;(2)如图2,连接BD.的度数,并直接写出当A 、M、A共线时t的值;①求CBD②若点P到BD的距离为1,求tan A MP 的值;t 时,请直接写出点A 到直线AD的距离(用含t的式子表示).(3)当04∵PM 平分A MA ,90PMA ,∴PM AB ∥,DNM DBA △∽△,DN DM MN ,3sin 5AD DBA BD,153sin 5PQ BP DBA ,90PQB CBD DAB ∵,90QPB PBQ DBA ,PQB BAD △∽△,,PQ QB PB 即,PQ QB PB 由A PE MA F ∽,7.(2023·河南周口·模拟预测)综合与实践课上,老师让同学们以“正方形的折叠”为主题开展实践活动.(1)操作判断操作一:如图(1),正方形纸片ABCD,点E是BC边上(点E不与点B,C重合)任意一点,沿AE折叠ABE到△,如图(2)所示;AFE操作二:将图(2)沿过点F的直线折叠,使点E的对称点G落在AE上,得到折痕MN,点C的对称点记为H,如图(3)所示;操作三:将纸片展平,连接BM,如图(4)所示.根据以上操作,回答下列问题:①B,M,N三点(填“在”或“不在”)一条直线上;②AE和BN的位置关系是,数量关系是;③如图(5),连接AN,改变点E在BC上的位置,(填“存在”或“不存在”)点E,使AN平分DAE.(2)迁移探究苏钰同学将正方形纸片换成矩形纸片ABCD,4BC ,按照(1)中的方式操作,得到图(6)或图(7).请AB ,6完成下列探究:①当点N在CD上时,如图(6),BE和CN有何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8.(2023·山东枣庄·中考真题)问题情境:如图1,在ABC 中,1730AB AC BC ,,AD 是BC 边上的中线.如图2,将ABC 的两个顶点B ,C 分别沿,EF GH 折叠后均与点D 重合,折痕分别交,,AB AC BC 于点E ,G ,F ,H .猜想证明:(1)如图2,试判断四边形AEDG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问题解决;(2)如图3,将图2中左侧折叠的三角形展开后,重新沿MN 折叠,使得顶点B 与点H 重合,折痕分别交,AB BC 于点M ,N ,BM 的对应线段交DG 于点K ,求四边形MKGA 的面积.∵1122CHG S CH HG ∴154302CG HE,9.(2023·内蒙古通辽·中考真题)综合与实践课上,老师让同学们以“正方形的折叠”为主题开展数学活动,有一位同学操作过程如下:操作一:对折正方形纸片ABCD ,使AD 与BC 重合,得到折痕EF ,把纸片展平;操作二:在AD 上选一点P ,沿BP 折叠,使点A 落在正方形内部点M 处,把纸片展平,连接PM 、BM ,延长PM 交CD 于点Q ,连接BQ .(1)如图1,当点M 在EF 上时,EMB ___________度;(2)改变点P 在AD 上的位置(点P 不与点A ,D 重合)如图2,判断MBQ 与CBQ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10.(2023·辽宁大连·中考真题)综合与实践问题情境:数学活动课上,王老师给同学们每人发了一张等腰三角形纸片探究折叠的性质.已知,90AB AC A ,点E 为AC 上一动点,将ABE 以BE 为对称轴翻折.同学们经过思考后进行如下探究:独立思考:小明:“当点D 落在BC 上时,2EDC ACB .”小红:“若点E 为AC 中点,给出AC 与DC 的长,就可求出BE 的长.”实践探究:奋进小组的同学们经过探究后提出问题1,请你回答:问题1:在等腰ABC 中,,90,AB AC A BDE △由ABE 翻折得到.(1)如图1,当点D 落在BC 上时,求证:2EDC ACB ;(2)如图2,若点E 为AC 中点,43AC CD ,,求BE 的长.问题解决:小明经过探究发现:若将问题1中的等腰三角形换成90A 的等腰三角形,可以将问题进一步拓展.问题2:如图3,在等腰ABC 中,90,4,2A AB AC BD D ABD .若1CD ,则求BC 的长.∵AB BD,∴AM MD,ABM ,∵2BDC ABD,∴BDC DBM∥,∴BM CD,∴CD AD又CG BM,∴四边形CGMD是矩形,则CD GM,在Rt ACD△中,1CD ,11.(2023·江苏无锡·中考真题)如图,四边形ABCD 是边长为4的菱形,60A ,点Q 为CD 的中点,P 为线段AB 上的动点,现将四边形PBCQ 沿PQ 翻折得到四边形PB C Q .(1)当45QPB 时,求四边形BB C C 的面积;(2)当点P 在线段AB 上移动时,设BP x ,四边形BB C C 的面积为S ,求S 关于x 的函数表达式.12.(2023·重庆·中考真题)在Rt ABC 中,90ACB ,=60B ,点D 为线段AB 上一动点,连接CD .(1)如图1,若9AC,BD ,求线段AD 的长.(2)如图2,以CD 为边在CD 上方作等边CDE ,点F 是DE 的中点,连接BF 并延长,交CD 的延长线于点G .若G BCE ,求证:GF BF BE .(3)在CD 取得最小值的条件下,以CD 为边在CD 右侧作等边CDE .点M 为CD 所在直线上一点,将BEM 沿BM 所在直线翻折至ABC 所在平面内得到BNM .连接AN ,点P 为AN 的中点,连接CP ,当CP 取最大值时,连接BP ,将BCP 沿BC 所在直线翻折至ABC 所在平面内得到BCQ ,请直接写出此时NQCP的值.∵F 是DE 的中点则DF FE ,FH FG , ∴ SAS GFD HFE ≌,∴H G ,∴EH GC ∥,在CD 取得最小值的条件下,即CD 设4AB a ,则2BC a ,23AC a∵S 是AB 的中点,60ABC∴SC SB BC ,∴BCS △是等边三角形,则60PCB ,∴30PCA ACB BCP ,∵2BC a ,4AB a ,∴PU AR ∥,P 是AN 的中点,∴1NU NP UR PA即PU 是ANR 的中位线,同理可得PT 是ANR ∴54NU UR PT a,12PU AR AT ∵BCS △是等边三角形,将BCP 沿BC 所在直线翻折至∴2120QCP BCP【点睛】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折叠的性质,圆外一点到圆上距离的最值问题,垂线段最短,矩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熟练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题型二:翻折与隐形圆一、单选题1.(湖北鄂州·中考真题)如图,菱形ABCD 的边AB =8,∠B =60°,P 是AB 上一点,BP =3,Q 是CD 边上一动点,将梯形APQD 沿直线PQ 折叠,A 的对应点A ′.当CA ′的长度最小时,CQ 的长为()A.5B.7C.8D.13 22.如图,菱形ABCD边长为4,∠A=60°,M是AD边的中点,N是AB边上一动点,将△AMN沿MN所在的直线翻折得到△A′MN,连接A′C,则A′C的最小值是()A .B C .2D .3【点睛】本题考查翻折变换、菱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问题,突破点是正确寻找点3.(22-23九年级上·浙江金华·期末)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点E 是正方形ABCD 内的动点,点P 是BC 边上的动点,且EAB EBC .连结AE ,BE ,PD ,PE ,则PD PE 的最小值为()A.2 B.2C.2D.2作正方形ABCD关于直线BC对称的正方形则点D的对应点是F,连接FO交BC于P,交半圆O于根据对称性有:PD PF,则有:PE PD PE PF,二、填空题4.(2022·广东汕头·一模)如图,在△ABC中,∠C=90°,AC=8,AB=10,D是AC上一点,且CD=3,E是BC 边上一点,将△DCE沿DE折叠,使点C落在点F处,连接BF,则BF的最小值为.【点睛】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圆的性质、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该题涉及的最值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5.△ABC 中,AB =AC =5,BC =6,D 是BC 的中点,E 为AB 上一动点,点B 关于DE 的对称点B 在△ABC 内(不含△ABC 的边上),则BE 长的范围为.②如图所示,当点B 恰好落在由题意,BD DB DC ,∴DBB DB B ,DB ∴DBB DCB DB22综上,BE长的范围为9 5故答案为:95 52BE.【点睛】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以及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等,能够根据题意准确分析出动点的运动6.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AD=6,E是AB边的中点,F是线段BC上的动点,将ΔEBF沿EF所在直线折叠得到ΔEB'F,连接B'D,则B'D的最小值是.故答案为210 2.【点睛】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B 'D 的值最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7.(22-23九年级下·江苏宿迁·阶段练习)如图,矩形ABCD ,4AB ,8BC ,E 为AB 中点,F 为直线BC 上动点,B 、G 关于EF 对称,连接AG ,点P 为平面上的动点,满足12APB AGB ,则DP 的最小值.【答案】21022【分析】由题意可知,90AGB 上,(要使DP 最小,则点P 要靠近蒂点∴90AGB ,∵12APB AGB ,即1452APB AGB ,8.如图,在矩形ABCD中,AB=6,AD=8,点E,F分别是边CD,BC上的动点,且∠AFE=90°(1)证明:△ABF∽△FCE;(2)当DE取何值时,∠AED最大.9.(2022·天津河东·二模)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个边长为6的正方形OABC,M为线段OC上的动点,将AOM沿直线AM对折,使O点落在O 处.(1)如图①,当30OAM 时,求点O 的坐标;(2)如图②,连接 CO ,当CO AM ∥时.①求点M 的坐标;②连接OB ,求AO M △与AOB 重叠部分的面积;(3)当点M 在线段OC (不包括端点)上运动时,请直接写出线段O C 的取值范围.由①得:tan AO AMO OM 设,CE x 则3,ME x O ¢=-()()222332,x x \=-+解得:6,5x =(不符合题意的根舍去)当,Q O ¢重合时, CO 取得最小值,此时226662,6,AC AQ AO =+===626,CO ¢\=-所以 CO 的取值范围为:626CO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正方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轴对称的性质,一次函数的几何应用,圆的基本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熟练的利用一次函数的性质解决几何图形面积问题,利用圆的基本性质求解线段长度的最小值是解本题的关键.10.(2022·重庆·三模)在ABC 中,90ACB ,CA =2CB .将线段CA 绕点C 旋转得到线段CD .(1)如图1,当点D 落在AB 的延长线上时,过点D 作DE AD 交AC 的延长线于点E ,若BC =2,求DE 的长;(2)如图2,当点D 落在CB 的延长线上时,连接AD ,过点C 作CF ⊥AB 于点F ,延长CF 交AD 于点E ,连接BE ,求证:AB CE BE ;(3)如图3,在(2)的条件下,将ACF △沿AC 翻折得到ACF △,M 为直线AD 上一个动点.连接BM ,将BDM 沿BM 翻折得到BMD △.当D F 最小时,直接写出F D FF 的值.由题意得,D ¢在以B 为圆心,BC 长为半径的圆上运动,当设1CB ,∵2CA CB ,∴2CA .∵90ACB ,1CB ,2CA ,∴225AB CA CB ,sin CAB ∵CF ⊥AB ,90ACB ,题型三:翻折与二次函数1.(21-22九年级下·湖南株洲·开学考试)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22y ax ax c 经过 2,0A , 0,4C 两点.(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点P 是第一象限抛物线上一动点,连接CP ,CP 的延长线与x 轴交于点Q ,过点P 作PE y 轴于点E ,以PE 为轴,翻折直线CP ,与抛物线相交于另一点R .设P 点横坐标为t ,R 点横坐标为s ,求出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不要求写出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3)在(2)的条件下,连接RC ,点G 在RP 上,且RG RC ,连接CG ,若45OCG ,求点Q 坐标.根据题意得:212EF CE t ∴2142OF OE EF t t ∵点R 的横坐标为s ,∴点R 的坐标为21,42s s s∵45OCG ,PE CE ,∴45EIC .∵45EIC GCP CPE ∴4545RCH GPE .∴RCH GPE .2.(2023·天津河西·三模)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214y x bx c 与x 轴交于 30A ,, 4,0B 两点,在y 轴正半轴上有一点C ,OC OB .点D ,E 分别是线段AC ,AB 上的动点,且均不与端点重合.(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2)如图①,连接BD ,将BCD △沿x 轴翻折得到BFG ,当点G 在抛物线上时,求点G 的坐标;(3)如图②,连接CE ,当CD AE 时,求BD CE 的最小值.∵BCD △与BFG 关于x 轴对称,∴DG AB ,DM GM ,∵3OA ,4OB OC ,∴4tan 3OC CAO OA ,设 0OM a a ,则3AM a ,DM GM AM 4连接EQ 、CQ ,∵AE CD ,∴AEQ CDB ≌,∴EQ BD ,当C ,E ,Q 三点共线时,过点C 作CH AQ ,垂足为H ∵OC OB ^,4OC OB ,∴45CBA ,42BC .∵180CAH CAB EAQ 2523.(2023·广西贵港·三模)抛物线222y x x c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且点A 在点B 的左侧,与y 轴交于点C ,点 32D ,为抛物线上一点,且直线CD x ∥轴,点M 是抛物线上的一动点.(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与A、B两点的坐标.,,,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求此时点M的坐标.(2)若点E的纵坐标为0,且以A E D M沿CM翻折,点N的对应点为N ,则是否存在点M,使点N (3)过点M作直线CD的垂线,垂足为N,若将CMN则恰好落在x轴上?若存在,求出此时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段理由.当AD 为边时,11AE M D Y ,此时1M 和点C 重合,23AM E D Y 时,点2M 的纵坐标和点D 的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即21322,22x x 341,2x 32341341,2,,2,22M M 由折叠知,CNM CN M ∵90NCN ,∴四边形CNMN 是矩形,∵CN CN 时,∴矩形CNMN 是正方形,∴CM 平分NCN ,。
初中数学中的折叠问题
初中数学中的折叠问题一、矩形中的折叠折叠后BG 和BH 在再过点A ′折叠使边与对角线BD 重形中根据勾股定合,然后再沿着则∠DFB 等于的位置,已知重合部分是以折痕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理清在每一个折叠过程中的变与不变8.如图,正方形纸片ABCD 的边长为8,将其沿EF 折叠,则图中①②③④四个三角形的周长之和为折叠前后对应边相等9.如图,将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 沿着折痕EF 折叠,使点B落在边AD 的中点G 处,求四边形BCFE 的面积注意折叠过程中的变与不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对应边与对应角相等 10.如图,将一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纸片ABCD 折叠,使点B 落在边AD 上 不与A 、D 重合.MN 为折痕,折叠后B ’C ’与DN 交于P .(1)连接BB ’,那么BB ’与MN 的长度相等吗?为什么?(2)设BM =y ,AB ’=x ,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3)猜想当B 点落在什么位置上时,折叠起来的梯形MNC ’B ’面积最小?并验证你的猜想. 二、纸片中的折叠11.如图,有一条直的宽纸带,按图折叠,则∠α的度数等于( )C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性质,同位角相等,及对称的性质,折叠的角与其对应角相等,和平角为180度的性质,注意△EAB是以折痕AB为底的等腰三角形12.如图,将一宽为2cm的纸条,沿BC,使∠CAB=45°,则后重合部分的面积为在折叠问题中,一般要注意折叠前后图形之间的联系,将图形补充完整,对于矩形(纸片)折叠,折叠后会形成“平行线+角平分线”的基本结构,即重叠部分是一个以折痕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ABC13.将宽2cm的长方形纸条成如图所示的形状,那么折痕PQ的长是注意掌握折叠前后图形的对应关系.在矩形(纸片)折叠问题中,会出现“平行线+角平分线”的基本结构图形,即有以折痕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APQ 14.如图a是长方形纸带,∠DEF=20°,将纸带沿EF折叠成图b,再沿BF折叠成图c,则图c中的∠CFE的度数是()本题考查图形的翻折变换,解题过程中应注意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由题意知∠DEF=∠EFB=20°图b∠GFC=140°,图c中的∠CFE=∠GFC-∠EFG15.将一张长为70 cm的长方形纸片ABCD,沿对称轴EF折叠成如图的形状,若折叠后,AB与CD间的距离为60cm,则原纸片的宽AB是()16.一根30cm、宽3cm的长方形纸条,将其按照图示的过程折叠(阴影部分表示纸条的反面),为了美观,希望折叠完成后纸条两端超出点P的长度相等,则最初折叠时,求MA的长三、三角形中的折叠实践与运用:(1)将矩形纸片ABCD沿过点B的直线折叠,使点A落在BC边上的点F处,折痕为BE(如图③);再沿过点E的直线折叠,使点D落在BE上的点D’处,折痕为EG(如图④);再展平纸片(如图⑤).求图⑤中∠α的大小.由于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角的对称轴,所以在三角形中的折叠通常都与角平分线有关。
中考数学折叠典型问题
中考数学折叠典型问题中考数学折叠典型问题一.解答题(共4小题)1.(2009•天津)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纸片OAB,其中∠AOB=90°,OA=2,OB=4.如图,将该纸片放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折叠该纸片,折痕与边OB交于点C,与边AB交于点D.(Ⅰ)若折叠后使点B与点A重合,求点C的坐标;(Ⅱ)若折叠后点B落在边OA上的点为B′,设OB′=x,OC=y,试写出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确定y的取值范围;(Ⅲ)若折叠后点B落在边OA上的点为B″,且使B″D∥OB,求此时点C的坐标.2.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AOB,其中∠AOB=90°,OA=2,OB=4.将该纸片放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折叠该纸片,折痕与边OB交于点C,与边AB交于点D.(1)如图1,若折叠后使点B与点O重合,则点D的坐标为_________;(2)如图2,若折叠后使点B与点A重合,求点C的坐标;(3)如图3,若折叠后点B落在边OA上的点为B′,设OB′=x,OC=y,试写出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3.(2009•恩施州)如图,在△ABC中,∠A=90°,BC=10,△ABC的面积为25,点D为AB边上的任意一点(D不与A、B重合),过点D作DE∥BC,交AC于点E.设DE=x,以DE为折线将△ADE翻折(使△ADE落在四边形DBCE所在的平面内),所得的△A'DE与梯形DBCE重叠部分的面积记为y.(1)用x表示△ADE的面积;(2)求出0<x≤5时y与x的函数关系式;(3)求出5<x<10时y与x的函数关系式;(4)当x取何值时,y的值最大,最大值是多少?4.(2009•长沙)如图,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相交于点C.连接AC、BC,A、C两点的坐标分别为A(﹣3,0)、C(0,),且当x=﹣4和x=2时二次函数的函数值y相等.(1)求实数a,b,c的值;(2)若点M、N同时从B点出发,均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分别沿BA、BC边运动,其中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当运动时间为t秒时,连接MN,将△BMN沿MN翻折,B点恰好落在AC边上的P处,求t的值及点P的坐标;(3)在(2)的条件下,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Q,使得以B,N,Q为项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如果存在,请求出点Q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中考数学折叠典型问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解答题(共4小题)1.(2009•天津)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纸片OAB,其中∠AOB=90°,OA=2,OB=4.如图,将该纸片放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折叠该纸片,折痕与边OB交于点C,与边AB交于点D.(Ⅰ)若折叠后使点B与点A重合,求点C的坐标;(Ⅱ)若折叠后点B落在边OA上的点为B′,设OB′=x,OC=y,试写出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确定y的取值范围;(Ⅲ)若折叠后点B落在边OA上的点为B″,且使B″D∥OB,求此时点C的坐标.分析:(Ⅰ)因为折叠后点B与点A重合,那么BC=AC,可先设出C点的坐标,然后表示出BC,AC,在直角三角形OCA中,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出C点的纵坐标,也就求出了C点的坐标;(Ⅱ)方法同(Ⅰ)用OC表示出BC,B′C然后在直角三角形OB′C中根据勾股定理得出x,y的关系式.由于B′在OA上,因此有0≤x≤2,由此可求出y的取值范围;(Ⅲ)根据(Ⅰ)(Ⅱ)的思路,应该先得出OB″,OC的关系,知道OA,OB的值,那么可以通过证Rt△COB″∽Rt△BOA来实现.∠B″CO和∠CB″D是平行线B″D,OB的内错角,又因为∠OBA=∠CB″D,因此∠B″CO=∠OBA,即CB″∥BA,由此可得出两三角形相似,得出OC,OB″的比例关系,然后根据(1)(2)的思路,在直角三角形OB″C中求出OC的值,也就求出C点的坐标了.解答:解:(Ⅰ)如图①,折叠后点B与点A重合,则△ACD≌△BCD.设点C的坐标为(0,m)(m>0),则BC=OB﹣OC=4﹣m.∴AC=BC=4﹣m.在Rt△AOC中,由勾股定理,AC2=OC2+OA2,即(4﹣m)2=m2+22,解得m=.∴点C的坐标为(0,);(Ⅱ)如图②,折叠后点B落在OA边上的点为B′,∴△B′CD≌△BCD.∵OB′=x,OC=y,∴B'C=BC=OB﹣OC=4﹣y,在Rt△B′OC中,由勾股定理,得B′C2=OC2+OB′2.∴(4﹣y)2=y2+x2,即y=﹣x2+2.由点B′在边OA上,有0≤x≤2,∴解析式y=﹣x2+2(0≤x≤2)为所求.∵当0≤x≤2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y的取值范围为≤y≤2;(Ⅲ)如图③,折叠后点B落在OA边上的点为B″,且B″D∥OC.∴∠OCB″=∠CB″D.又∵∠CBD=∠CB″D,∴∠OCB″=∠CBD,∵CB″∥BA.∴Rt△COB″∽Rt△BOA.∴,∴OC=2OB″.在Rt△B″OC中,设OB″=x0(x0>0),则OC=2x0.由(Ⅱ)的结论,得2x0=﹣x02+2,解得x0=﹣8±4.∵x0>0,∴x0=﹣8+4.∴点C的坐标为(0,8﹣16).2.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AOB,其中∠AOB=90°,OA=2,OB=4.将该纸片放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折叠该纸片,折痕与边OB交于点C,与边AB交于点D.(1)如图1,若折叠后使点B与点O重合,则点D的坐标为(1,2);(2)如图2,若折叠后使点B与点A重合,求点C的坐标;(3)如图3,若折叠后点B落在边OA上的点为B′,设OB′=x,OC=y,试写出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分析:(1)由CD为△OAB的中位线,可求D点坐标;(2)设OC=m,由折叠的性质可知,△ACD≌△BCD,则BC=AC=4﹣m,OA=2,在Rt△AOC中,利用勾股定理求m的值;(3)由折叠的性质可知,△B′CD≌△BCD,依题意设OB′=x,OC=y,则B′C=BC=OB﹣OC=4﹣y,在Rt△B′OC中,由勾股定理,建立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解答:解:(1)由折叠的性质可知,BC=OC,CD⊥OB,则CD为△OAB的中位线,所以D(1,2),故答案为:(1,2);(2)如图2,折叠后点B与点A重合,则△ACD≌△BCD,设C点坐标为(0,m)(m>0),则BC=OB﹣OC=4﹣m,于是AC=BC=4﹣m,在Rt△AOC中,由勾股定理,得AC2=OC2+OA2,即(4﹣m)2=m2+22,解得m=,所以C(0,);(3)如图3,折叠后点BB落在边OA上的点为B′,则△B′CD≌△BCD,依题意设OB′=x,OC=y,则B′C=BC=OB﹣OC=4﹣y,在Rt△B′OC中,由勾股定理,得B′C2=OC2+OB′2,即(4﹣y)2=y2+x2,即y=﹣x2+2,由点B′在边OA上,有0≤x≤2,所以,函数解析式为y=﹣x2+2(0≤x≤2).3.(2009•恩施州)如图,在△ABC中,∠A=90°,BC=10,△ABC的面积为25,点D为AB边上的任意一点(D不与A、B重合),过点D作DE∥BC,交AC于点E.设DE=x,以DE为折线将△ADE翻折(使△ADE落在四边形DBCE所在的平面内),所得的△A'DE与梯形DBCE重叠部分的面积记为y.(1)用x表示△ADE的面积;(2)求出0<x≤5时y与x的函数关系式;(3)求出5<x<10时y与x的函数关系式;(4)当x取何值时,y的值最大,最大值是多少?分析:(1)由于DE∥BC,可得出三角形ADE和ABC相似,那么可根据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用三角形ABC的面积表示出三角形ADE的面积.(2)由于DE在三角形ABC的中位线上方时,重合部分的面积就是三角形ADE的面积,而DE在三角形ABC中位线下方时,重合部分就变成了梯形,因此要先看0<x≤5时,DE的位置,根据BC的长可得出三角形的中位线是5,因此自变量这个范围的取值说明了A′的落点应该在三角形ABC之内,因此y就是(1)中求出的三角形ADE的面积.(3)根据(2)可知5<x<10时,A′的落点在三角形ABC外面,可连接AA1,交DE于H,交BC于F,那么AH就是三角形ADE的高,A′F就是三角形A′DE的高,A′F就是三角形A′MN的高,那么可先求出三角形A′MN的面积,然后用三角形ADE的面积减去三角形A′MN的面积就可得出重合部分的面积.求三角形A′MN的面积时,可参照(1)的方法进行求解.(4)根据(2)(3)两个不同自变量取值范围的函数关系式,分别得出各自的函数最大值以及对应的自变量的值,然后找出最大的y的值即可.解答:解:(1)∵DE∥BC,∴∠ADE=∠B,∠AED=∠C,∴△ADE∽△ABC,∴,即S△ADE=x2;(2)∵BC=10,∴BC边所对的三角形的中位线长为5,∴当0<x≤5时,y=S△ADE=x2;(3)5<x<10时,点A′落在三角形的外部,其重叠部分为梯形,∵S△A′DE=S△ADE=x2,∴DE边上的高AH=A'H=x,由已知求得AF=5,∴A′F=AA′﹣AF=x﹣5,由△A′MN∽△A′DE知=()2,S△A′MN=(x﹣5)2.∴y=x2﹣(x﹣5)2=﹣x2+10x﹣25.(4)在函数y=x2中,∵0<x≤5,∴当x=5时y最大为:,在函数y=﹣x2+10x﹣25中,当x=﹣=时y最大为:,∵<,∴当x=时,y最大为:.4.(2009•长沙)如图,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相交于点C.连接AC、BC,A、C两点的坐标分别为A(﹣3,0)、C(0,),且当x=﹣4和x=2时二次函数的函数值y相等.(1)求实数a,b,c的值;(2)若点M、N同时从B点出发,均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分别沿BA、BC边运动,其中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当运动时间为t秒时,连接MN,将△BMN沿MN翻折,B点恰好落在AC边上的P处,求t的值及点P的坐标;(3)在(2)的条件下,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Q,使得以B,N,Q为项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如果存在,请求出点Q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二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专题:压轴题.分析:(1)由题意和图形可求出函数的表达式;(2)结合抛物线内部几何关系和性质求出t值及P点坐标;(3)假设成立(1)若有△ACB∽△QNB则有∠ABC=∠QBN,寻找相似条件,判断是否满足.解答:解:(1)∵C(0,)在抛物线上∴代入得c=,∵x=﹣4和x=2时二次函数的函数值y相等,∴顶点横坐标x==﹣1,∴,又∵A(﹣3,0)在抛物线上,∴=0由以上二式得a=,b=,c=;(2)由(1)y==∴B(1,0),连接BP交MN于点O1,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01也为PB中点.设t秒后有M(1﹣t,0),N(1﹣,),O1)设P(x,y),B(1,0)∵O1为P、B的中点可得,,即P()∵A,C点坐标知lAC:y=,P点也在直线AC上代入得t=,即P();(3)假设成立;①若有△ACB∽△QNB,则有∠ABC=∠QBN,∴Q点在x轴上,AC∥QN但由题中A,C,Q,N坐标知直线的一次项系数为:则△ACB不与△QNB相似.②若有△ACB∽△QBN,则有 (1)设Q(﹣1,y),C(0,),A(﹣3,0),B(1,0),N()则CB=2,AB=4,AC=2代入(1)得y=2或.当y=2时有Q(﹣1,2)则QB=4⇒不满足相似舍去;当y=时有Q(﹣1,)则QB=⇒.∴存在点Q(﹣1,)使△ACB∽△QBN.综上可得:(﹣1,).。
中考数学中的折叠问题
中考数学中的折叠问题在中考数学中,折叠问题是一种常出现的问题,它主要考察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对几何图形的理解。
这种问题通常以一个二维图形经过折叠变为三维图形的方式出现,需要学生运用逻辑推理和空间想象能力来解答。
折叠问题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折叠前后的形状变化问题,另一类是折叠后立体图形的三视图问题。
前者主要考察的是学生对于空间图形的变换和对称的理解,而后者则更注重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对立体图形的认知。
解决折叠问题,首先需要理解折痕的含义。
折痕是二维图形折叠成三维图形时的痕迹,也是三维图形展开为二维图形时的路径。
在解决折叠问题时,需要找出图形中的对称点、线段和角度,并理解它们在折叠后的变化。
对于三视图问题,则需要通过观察和分析立体图形的各个面,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例如,一个长方形纸片折叠后可以得到一个正方形纸片,这个过程可以通过平移和旋转来实现。
在这个问题中,学生需要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以及折叠过程中哪些元素发生了变化,哪些元素保持不变。
又比如,一个三角形纸片折叠后可以得到一个立体图形,这个过程中需要对三角形的一些基本性质进行深入的理解。
解决折叠问题时,首先需要明确问题的类型,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问题采取不同的解题策略。
对于形状变化问题,可以通过画图的方式帮助理解;对于三视图问题,可以通过将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的方式来寻找答案。
同时,建议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多进行一些类似题目的练习,以增强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中考数学中的折叠问题是一种考察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问题。
解决这类问题需要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性质有深入的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性质去解决问题。
也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感知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因此,建议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多进行练习,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折叠最值模型是指将一个平面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使得折叠后的图形在直线的一侧,并且使得折叠后的图形在直线两侧的部分对称。
初中数学中的折叠问题
初中数学中的折叠问题折叠问题(对称问题)是近几年来中考出现频率较高的一类题型,学生往往由于对折叠的实质理解不够透彻,导致对这类中档问题失分严重。
本文试图通过对在初中数学中经常涉及到的几种折叠的典型问题的剖析,从中抽象出基本图形的基本规律,找到解决这类问题的常规方法。
其实对于折叠问题,我们要明白:1、折叠问题(翻折变换)实质上就是轴对称变换.2、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对称轴是对应点的连线的垂直平分线,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3、对于折叠较为复杂的问题可以实际操作图形的折叠,在画图时,画出折叠前后的图形,这样便于找到图形之间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4、在矩形(纸片)折叠问题中,重合部分一般会是一个以折痕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5、利用折叠所得到的直角和相等的边或角,设要求的线段长为x ,然后根据轴对称的性质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其他线段的长度,选择适当的直角三角形,运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求解.一、矩形中的折叠1.将一张长方形纸片按如图的方式折叠,其中BC ,BD 为折痕,折叠后BG 和BH在同一条直线上,∠CBD= 度.2.如图所示,一张矩形纸片沿BC 折叠,顶点A 落在点A′处,再过点A ′折叠使折痕DE ∥BC ,若AB=4,AC=3,则△ADE 的面积是 .3.如图,矩形纸片ABCD 中,AB=4,AD=3,折叠纸片使AD 边与对角线BD 重合,得折痕DG ,求AG 的长.GCD4.把矩形纸片ABCD 沿BE 折叠,使得BA 边与BC 重合,然后再沿着BF 折叠,使得折痕BE 也与BC 边重合,展开后如图所示,则∠DFB 等于( )5.如图,沿矩形ABCD 的对角线BD 折叠,点C 落在点E 的位置,已知BC=8cm ,AB=6cm ,求折叠后重合部分的面积.7.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 按如下的顺序进行折叠:对折,展平,得折痕EF (如图①);延CG 折叠,使点B 落在EF 上的点B ′处,(如图②);展平,得折痕GC (如图③);沿GH 折叠,使点C 落在DH 上的点C ′处,(如图④);沿GC ′折叠(如图⑤);展平,得折痕GC ′,GH (如图 ⑥).(1)求图 ②中∠BCB ′的大小;(2)图⑥中的△GCC ′是正三角形吗?请说明理由.B AD‘DB C A E8.如图,正方形纸片ABCD 的边长为8,将其沿EF 折叠,则图中①②③④四个三角形的周长之和为9.如图,将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 沿着折痕EF 折叠,使点B 落在边AD 的中点G 处,求四边形BCFE 的面积C'AM B'13.将宽2cm的长方形纸条成如图所示的形状,那么折痕PQ的长是14.如图a是长方形纸带,∠DEF=20°,将纸带沿EF折叠成图b,再沿BF折叠成图c,则图c中的∠CFE的度数是()图aC FB C15.将一张长为70 cm的长方形纸片ABCD,沿对称轴EF折叠成如图的形状,若折叠后,AB与CD间的距离为60cm,则原纸片的宽AB是()三、三角形中的折叠17.如图,把Rt△ABC(∠C=90°),使A,B两点重合,得到折痕ED,再沿BE折叠,C点恰好与D点重合,则CE:AE=D(3)如图(3)把△CDE沿DE斜向上折叠,探求∠1、∠2、∠C的关系.20.观察与发现:将三角形纸片ABC(AB>AC)沿过点A的直线折叠,使得AC落在AB边上,折痕为AD,展开纸片(如图①);在第一次折叠的基础上第二次折叠该三角形纸片,使点A和点D重合,折痕为EF,展平纸片后得到△AEF(如图②).小明认为△AEF是等腰三角形,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实践与运用:(1)将矩形纸片ABCD沿过点B的直线折叠,使点A落在BC边上的点F处,折痕为BE(如图③);再沿过点E的直线折叠,使点D落在BE上的点D’处,折痕为EG(如图④);再展平纸片(如图⑤).求图⑤中∠α的大小.(2)将矩形纸片ABCD 按如下步骤操作:将纸片对折得折痕EF,折痕与AD边交于点E,与BC边交于点F;将矩形ABFE与矩形EFCD分别沿折痕MN和PQ折叠,使点A、点D都与点F重合,展开纸片,此时恰好有MP=MN=PQ(如图④),求∠MNF的大小.21.直角三角形纸片ABC中,∠ACB=90°,AC≤BC,如图,将纸片沿某条直线折叠,使点A落在直角边BC上,记落点为D,设折痕与AB、AC边分别交于点E、点F.探究:如果折叠后的△CDF与△BDE均为等腰三角形,那么纸片中∠B的度数是多少?写出你的计算过程,并画出符合条件的后的图形.22.下列图案给出了折叠一个直角边长为2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纸片(图1)的全过程:首先对折,如图2,折痕CD交AB于点D;打开后,过点D任意折叠,使折痕DE交BC于点E,如图3;打开后,如图4;再沿AE折叠,如图5;打开后,折痕如图6.则折痕DE和AE长度的和的最小值是()23.小华将一条1(如图1),沿它对称轴折叠1次后得到(如图),再将图沿它对称轴折叠后得到(如图3),则图3中一条腰长;同上操作,若小华连续将图1折叠n次后所得到(如图n+1)一条腰长为多少?.25.如图,直角三角形纸片ABC中,AB=3,AC=4,D为斜边BC中点,第1次将纸片折叠,使点A与点D重合,折痕与AD交于点P1;设P1D的中点为D1,第2次将纸片折叠,使点A与点D1重合,折痕与AD交于点P2;设P2D1的中点为D2,第3次将纸片折叠,使点A与点D2重合,折痕与AD交于点P3;…;设P n-1D n-2的中点为D n-1,第n次纸片折叠,使A与点D n-1重合,折痕与AD交于点P n(n>2),则AP6长()27.我们知道:任意的三角形纸片可通过如图①所示的方法折叠得到一个矩形.(1)实践:将图②中的正方形纸片通过适当的方法折叠成一个矩形(在图②中画图说明).(2)探究:任意的四边形纸片是否都能通过适当的方法折叠成一个矩形?若能,直接在图③中画图说明;若不能,则四边形至少应具备什么条件才行?并画图说明.(要求:画图应体现折叠过程,用虚线表示折痕,用箭头表示方向,后图形中既无缝隙又无重叠部分)29.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纸片OAB ,其中∠AOB=90°,OA=2,OB=4.如图,将该纸片放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折叠该纸片,折痕与边OB 交于点C ,与边AB 交于点D .(1)若折叠后使点B 与点A 重合,求点C 的坐标;(2)若折叠后点B 落在边OA 上的点为B ′,设OB ′=x ,OC=y ,试写出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确定y的取值范围;(3)若折叠后点B 落在边OA 上的点为B ″,且使B ″D ∥OB ,求此时点C 的坐标.。
专题33 中考几何折叠翻折类问题(解析版)
专题33 中考几何折叠翻折类问题1.轴对称(折痕)的性质:(1)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
(2)对称轴与连结“对应点的线段”垂直。
(3)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4)对应点的连线互相平行。
也就是不管是轴对称图形还是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对称轴都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对称的图形都全等.2.折叠或者翻折试题解决哪些问题(1)求角度大小;(2)求线段长度;(3)求面积;(4)其他综合问题。
3.解决折叠问题的思维方法(1)折叠后能够重合的线段相等,能够重合的角相等,能够重合的三角形全等,折叠前后的图形关于折痕对称,对应点到折痕的距离相等。
(2)折叠类问题中,如果翻折的直角,那么可以构造三垂直模型,利用三角形相似解决问题。
(3)折叠类问题中,如果有平行线,那么翻折后就可能有等腰三角形,或者角平分线。
这对解决问题有很大帮助。
(4)折叠类问题中,如果有新的直角三角形出现,可以设未知数,利用勾股定理构造方程解决。
(5)折叠类问题中,如果折痕经过某一个定点,往往用辅助圆解决问题。
一般试题考查点圆最值问题。
(6)折叠后的图形不明确,要分析可能出现的情况,一次分析验证可以利用纸片模型分析。
【例题1】(2020•哈尔滨)如图,在Rt△ABC中,∠BAC=90°,∠B=50°,AD⊥BC,垂足为D,△ADB与△ADB'关于直线AD对称,点B的对称点是点B',则∠CAB'的度数为()A.10°B.20°C.30°D.40°【答案】A【解析】由余角的性质可求∠C=40°,由轴对称的性质可得∠AB'B=∠B=50°,由外角性质可求解.∵∠BAC=90°,∠B=50°,∴∠C=40°,∵△ADB与△ADB'关于直线AD对称,点B的对称点是点B',∴∠AB'B=∠B=50°,∴∠CAB'=∠AB'B﹣∠C=10°。
中考折叠问题解题方法
中考折叠问题解题方法
在中考数学中,折叠问题通常涉及到图形的对称性、重合等概念。
解决折叠问题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理解问题:仔细阅读题目,理解图形的折叠方式,明确题目中的要求和条件。
观察图形:给定图形可能是一个平面图形,通过折叠后形成一个三维立体图形。
观察图形的对称性,找出可以重合的部分。
标记关键点:在图形的关键部位标记点,这有助于分析和计算折叠后的位置。
利用对称性:如果题目中提到折叠是对称的,可以利用对称性质,找到对应部分的重合点。
应用数学知识:有时需要应用一些几何知识,如角度、直线段长度等,计算折叠后的位置。
确定关系:找到折叠后各部分的关系,可以是平行、重合、相交等。
画图解题:在草稿纸上画出图形,通过手动折叠或模拟折叠的方式,帮助理清思路。
检查答案:完成计算后,要检查答案是否符合题目的要求,尤其是对称性和重合性。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折叠问题的解题示例:
题目:若正方形纸张上有一只小猫,如图所示。
问折叠后两只小猫是否重合?
(图示一只小猫)
解题步骤:
观察图形,确定折叠轴。
在小猫的关键点标记,如眼睛、鼻子等。
利用对称性,确定折叠后的位置。
画出折叠后的图形。
检查关键点,判断是否重合。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较为清晰地解决折叠问题。
在实际考试中,应保持冷静,有条理地分析,避免粗心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 Q P
D A
B C E F G E F
A'B O y x A C 解析中考折叠问题
贵州省平坝县红湖学校 张建刚
为了考查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和空间想象能力,近几年来中考中常出现折叠问题。
几何图形的折叠问题,实际是轴对称问题。
处理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搞清折叠前后哪些量变了,哪些量没变,折叠后有哪些条件可利用。
所以一定要注意折叠前后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即对应角相等,对应线段相等。
有时可能还会出现平分线段、平分角等条件。
这一类问题,把握住了关键点,并不难解决。
下面就近几年的几道中考题来谈谈这类问题的处理方法。
例1 (成都市中考题)把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EM 、FM 为折痕,折叠后的C 点落在'B M 或'B M 的延长线上,那么∠EMF 的度数是( )
A 、85°
B 、90°
C 、95°
D 、100°
分析与解答:本题考查了有关折叠的知识。
由题意可知: ∠BME=∠'EMC ,∠CMF=∠'FMC ,''180BMC CMC ∠+∠=°,
又'C M 与'B M 重合, 则∠EMF=∠'EMC +∠'FMC =
''11()18022BMC CMC ∠+∠=⨯°= 90。
故选B 。
例2 (吉林中考题)在矩形纸片ABCD 中,AB=33,BC=6,沿EF 折叠后,点C 落在AB 边上的点P 处,点D 落在点Q 处,AD 与PQ 相交于点H ,∠BPE=30º。
(1)求BE 、QF 的长; (2)求四边形PEFH 的面积。
分析与解答:(1)设BE=x ,在Rt △BPE 中,∠BPE =30º,∴PE=2x , PB=3x ,由题意得 EC=EP=2x ,∵BE+EC=BC, ∴36,x =2,x = 即BE=2, ∴EC=4, PB=23,∴PA=BA-PB=3323-3=。
在Rt △APH 中,∠APH =60º,∴AH=3,PH=23, ∴HQ=PQ-PH=33-233=。
在Rt △HQF 中,∠QHF =30º,∴QF=1。
(2)∵115(14)33322FECD S =
+⨯=梯形,131322HFQ S =⨯⨯=△, ∴151337322
HFQ HFQ PEFH PEFQ FECD S S S S S =-=-=-=△△梯形梯形梯形。
例3(河南省实验区中考题)如图,把矩形纸片OABC 放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使OA 、OC 分别落在x 轴、y 轴上,连结OB ,将纸片OABC 沿OB 折叠,使点A 落在点'A 的位置,
若OB=5,1tan 2BOC ∠=,则点'A 的坐标为 。
分析与解答:本题考查了结合坐标系求解矩形折叠 问题的能力。
由OB=5,1tan 2BOC ∠=
,得 OC=2,BC=1。
如图:'A B 与CO 交于点F ,过点'A 作'A E ⊥EO 于点E , 'A G ⊥CO 于点G ,设BF=x ,FC=y ,根据勾股定理得222BF CF BC =+,即221x y -=,
又因为∠COB=∠ABO ,∠'A BO=∠ABO ,所以∠COB=∠'A BO ,则BF=OF ,由此得2x y +=,D 'C 'B 'D A B C M E F
图1D A B
C E G
F 图2D A
G B F E C M N
O 解上面两个方程得54x =
,34
y = ,则''11[]22AOB S AG FO BC FO OA OB =⨯+⨯=⨯ ,解得'35AG EO ==,又因为'1OA =,则由勾股定理得 '45A E =,由此得'A 34(,)55
-。
例4(南京市年中考题)已知矩形纸片,AB=2,AD=1。
将纸片折叠后,使顶点A 与边CD 上的点E 重合。
(1) 如果折痕FG 分别与AD 、AB 交于点F 、G (如图1),AF=23
,求DE 的长; (2) 如果折痕FG 分别与CD 、AB 交于点F 、G (如图2),△AED 的外接圆与直线BC 相切,求折痕FG 的长。
分析与解答:(1)在矩形ABCD 中,AB=2,AD=1,AF=23
, ∠D=90°,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得EF=AF=23。
∴DF=AD-AF=13 ,在Rt △DEF 中,由勾股定理得 22213333DE ⎛⎫⎛⎫=-= ⎪ ⎪⎝⎭⎝⎭。
(2)设AE 与FG 的交点为O ,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得AO=EO , 取AD 的中点M ,连接MO ,则MO=12DE ,MO ∥DC 。
设DE x =, 则 12
MO x =,在矩形ABCD 中,∠C=∠D=90°,∴AE 为△AED 的外接圆的直径,O 为圆心。
延长MO 交BC 于点N ,则ON ∥CD ,∴∠CNM=180°-∠C=90°
∴ON ⊥BC ,四边形MNCD 是矩形。
∴MN=CD=AB=2,∴ON=MN-MO=122
x - △AED 的外接圆与BC 相切,∴ ON 是△AED 的外接圆的半径。
∴ OE=ON=122x -
,AE=2ON=4-x 。
在Rt △AED 中,222AD DE AE +=。
∴2221(4)x x +=- 解这个方程,得158
x =。
∴158DE =,1172216
OE x =-=。
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得AE ⊥FG ,∴ ∠FOE=∠D=90°。
又 ∵∠FEO=∠AED ,∴△FEO ∽△AED ,∴FO OE AD DE =, ∴OE FO AD DE =⨯ 可得1730
FO = 又AB ∥CD , ∴∠EFO=∠AGO ,∠FEO=∠GAO ∴△FEO ≌△GAO , ∴FO=GO ∴
17215FG FO ==, ∴折痕FG 的长是1715。
从这几年的中考题目来看,折叠问题的考查,受到了青睐。
从试题类型来看,有填空题、选择题,也综合性解答题。
这类问题主要是和矩形联系在一起,既考查了矩形的有关知识,也考查了轴对称的性质,还考查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值得我们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