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教学设计的勾连往复看数学本质的回归

合集下载

让数学课堂回归本真

让数学课堂回归本真

让数学课堂回归本真在让数学课堂回归本真的过程中,我们要关注教学内容的质量。

传统的数学课堂往往只强调计算和公式的应用,却忽略了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探索。

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们只能机械地记忆公式和进行计算,而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却往往只是流于表面。

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计算的层面上。

数学教育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数学本质上是一门逻辑严密的学科,它要求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问题,运用逻辑推理和数学方法来解决问题。

现在的数学教育往往只注重数学公式和计算方法的传授,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数学课堂需要更多地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让他们能够独立地解决问题,而不是死记硬背一些公式和算法。

数学教育也需要更多地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自信心。

许多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厌恶源于他们对数学的恐惧和不自信。

在传统的数学教育中,许多学生由于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不足和计算能力的不足而感到沮丧,从而导致他们对数学失去兴趣和信心。

数学教育需要更多地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的乐趣和美妙之处,让他们从内心热爱数学,并且相信自己可以掌握数学知识和方法。

教育者需要发掘数学背后的美丽,打破刻板印象,让学生从心灵深处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

让我们重新发现数学的本质,不要让数学只停留在这堆公式和算术运算之中,更要让数学变得有趣、活泼,开拓学生们的思维和想象。

为了让数学课堂回归本真,我们需要进行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改革。

教师们需要更加注重数学概念的讲解和引导,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数学的本质和内涵。

教师们需要更多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训练,让他们能够运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们也需要更多地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自信心,鼓励他们尝试各种问题,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热爱和信心。

教师们需要更多地将数学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能够看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热爱数学。

让数学课堂教学回归数学本质

让数学课堂教学回归数学本质

让数学课堂教学回归数学本质作者:吴友梅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7年第17期当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时,教育战线上呈现了一派“喜人”的景象:老师们激情满怀地倾心演绎新理念、追求诗意新课堂。

但是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由于理念把握上的偏差、行为诠释上的失当而导致了形式化、极端化,致使很多的数学课中出现了这样的现象:肢体的活跃甚于思维的活跃,形式的热闹掩盖了数学的本质。

因此我们倡导:让数学教学回归数学的本质,回归教学的自然状态,回归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

那么小学数学课怎样才能回归数学的本质,上出“数学味”呢?下面就《圆的周长》一课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几点认识。

一、潜心研究教材,提炼教材蕴含的“数学味”《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明确提出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观念,提倡教师依据课程标准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这一新的理念在新课改的长河中已经愈来愈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教材是教学的材料,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工具,是教学的重要资源。

我们首先要深入地研究教材,才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深入钻研教材首先要认识教材提供的素材是什么,每课时教学的主要知识点和隐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是什么,提供的思路和教学方法是什么。

然后根据学生不同层次的认知水平,充分利用好教材的每一个素材,或适当改变教材,成为教材的主人,让教材“为我所用”,把知识学习过程中显性的和隐性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恰当的方式内化为学生自身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建构。

例如,《圆的周长》一课,以往教学本节课时,有的老师往往只是把重点放在计算圆周长的大量题型练习上,即使是经过大量的实践操作练习活动,但学生在圆周长公式的运用上仍然存在很大的困难。

究其原因,学生对圆的周长与直径或半径之间的关系是一知半解的。

也就是学生对有些数学知识的本质并没有深入的理解,很多时候是处在记忆知识、训练技能的层面,而对数学方法、数学思想的理解还只是浮在表面。

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认为本节课的载体是圆周率,圆周率的产生,凝聚着人类对圆的周长公式推导及计算圆周长知识建构的思考,蕴含了许多的数学思想与方法;而获得圆周长公式的过程,会积淀下不少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数学的思考。

论小学数学课堂本质的回归

论小学数学课堂本质的回归

论小学数学课堂本质的回归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变化。

但是我们也会发现很多的数学课中出现了这样的现象:肢体的活跃甚于思维的活跃,形式的热闹掩盖了数学的本质。

总之,数学课堂的“数学的味儿”淡了。

如果一堂数学课没有“数学味”,数学课将失去数学教育的功能,数学知识的教学将无法达到目的。

小学数学课怎样才能回归数学的本质,上出“数学味”呢?下面就《角的度量》一课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几点认识。

一、研究教材,挖掘教材蕴含的“数学味”“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这一新的理念在新课改的长河中已经愈来愈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教材不是我们教学的唯一资源,但它是教学的重要资源。

我们首先要深入地研究教材,才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深入钻研教材首先要认识教材提供的素材是什么,主要的知识点和隐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是什么,提供的思路和教学方法是什么。

然后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充分利用好教材的每一个素材,或适当改变教材,让教材“为我所用”,把知识学习过程中显性的和隐性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恰当的方式内化为学生自身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建构。

例如,《角的度量》一课,以往教学本节课时,有的老师往往只是把重点放在训练学生角的测量方法上,即使是经过大量的训练,但学生在测量的技能上和读刻度时仍然存在很大的困难。

究其原因,学生对测量的实质、计量单位、量角器的了解是一知半解的。

也就是学生对有些数学知识的本质并没有深入的理解,很多时候是处在记忆知识、训练技能的层面,而对数学方法、数学思想的理解还只是浮在表面。

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认为本节课的载体是量角,角的度量单位及测量工具的产生,凝聚着人类对度量及度量单位知识建构的思考,蕴含了许多的数学思想与方法;而获得量角方法的过程,会积淀下不少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数学的思考。

因此,只有对教材研究的“深入”,才有可能找到蕴藏着“数学味”的知识载体;只有挖掘到教材内容背后所承载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才会有课堂教学数学味的“浓郁芬芳”。

简约、有效:数学课堂的本色回归

简约、有效:数学课堂的本色回归
■豳 匮 关注 g u a n z h u
简约 、有效 :数学课 堂的本色 回归
福安 师 范学校 附属 小学 叶菲菲 陈寿章
中 国 当代 教 育 家 薛 法 根 说 : “ 简 约就 是 以简 驭 繁 ,返 璞 归 真 ,追 求 的是 一 种 真 、 纯 、 实 、 活 的 教
是 公 平 的 。 在 这 简 单 的 教 学 过 程 中 , 让 学 生 体 会 到
个 红 黄 相 间 、顺 次 标 有 数 字 1 ~ 6的 六 等 分 转 盘 。 游 戏 规 则 为 :男 女 生 各 转 3次 , 转 到 数 字 几 ,就 从 这 个 数字 的位 置 顺 时 针往 前 数 几 ( 比 如 转 到 2,就 从
性》 一 课 来 浅 述 关 于 简 约 、 有 效 课 堂 的 些 许 体 会 。


新课引入简要到位
然 不 知 所 措 、忙 碌 而 无所 作 为 ” 。 简约 、有 效 的 课 堂 追 求 的 是 :学 习 过 程 科 学 、 顺 畅 , 符 合 学 生 的 学
习 需 要 和 学 习 规 律 。 环 节 预 设 ,不 在 于 多 , 而 在 于
条件 下 才 能 获得 最 大 限 度 的 表 现 和 发 展 !这 一 环
就 算 女 生 赢 ;如 果 是 红 色 的 , 就 算 男 生 赢 。 学 生 在
边 玩边 想 的过 程 中发现 这样 的游戏 规 则 其 实是 不公
节 ,正 因 为 给 了 学 生 轻 松 自 由 的 空 间 , 才 有 了 学 生
多 角 度 的 思 考 !其 中 既 有 辨 析 , 又 有 设 计 ,尤 为 重
底 收 获 了什 么 ? 看 似 热 闹 的 活 动 ,却 显 得 那 么 单 薄 !我 们 追 求 简 约 高 效 的 课 堂 ,应 该 不 仅 仅 是 形 式 上 的 简 单 明 了 ,更 应 该 体 现 内容 与 方 法 上 的 丰 富 与

回归本真——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漫谈

回归本真——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漫谈
下 的,我们最迟要 在几 点前将他们救出来呢 ?”笔者接着 拼 等方式 ,做 出一 个属 于 自己 的三角形 。做 完 三角形 笔 问,学生着急要算 ,一下子又算不出来 ,笔者 笑着 说 : “ 我 者 让学 生进行 交 流 ,通 过探讨 分享 自己 “ 做 ” 三角形 过 们这次课 就来 学习怎么算好不好?”学生都答好 ,兴致勃 程 中 的体 会 ,逐渐 形成 对 三角形组 成 的初 步认识 : 有 三 勃 。像这样 ,利用 学生 喜欢 的动画片进行教学设计 ,贴近 个 顶 点 、三条 边 、三个 角 ,两 条边 要分 别相 连 ,之后 笔 他们 的情感体验 ,将课 程知识变为童真 的探索 ,有利 于学 者 进 行具 体 、系 统 的课 堂教 学 ,学 生有 实 践 学 习基 础 ,
此 ,在 日常教学实践 中 ,笔 者有 意识 地依托新课程改革平 你们身上没 有钱 的时候 ,我们是不是可 以说你们 的财产是 台,就如何让小学数学 教学设计 立足学生们的年龄心理特 0呢? ”学 生答是 ,笔者继 续 : “ 那 当你们 爸妈 给你们 1 0 征 ,注重知识 的过程性 ,体 现探 究的实践性与活动性 ,使 块钱 的时候 ,你 们的财产是不是变成 1 0了?”学生点头 , 得教学 回归本真 ,提出如下浅见。
叙事 ‘ 案例
繇  ̄ t A OX U E A N[ l 教 学案例
回 归本真——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漫谈
◆ 赤峰 市喀喇 沁旗 西桥 镇二道 小 学 赵 才
在新课程改革 的号 召下 ,小 学数 学教学设计可谓焕然

例如在教学小学数 学 《 认 识负数 》这部分 内容 时 ,我
数 意义 ,再进行 教学设计 ,而不是单纯 围绕 “ 小 于 0的数
岩石 底下 吗?”学生 回答 : “ 记 得。 ”“ 那 我们知 道 ,人被 压在岩石底下 不吃不喝是不能支撑太久 的,对吧 ?”笔者

还原数学学习本质,回归朴实课堂探究

还原数学学习本质,回归朴实课堂探究

109神州教育还原数学学习本质,回归朴实课堂探究陈敏重庆市巴南区鱼洞南区学校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之中,提升日常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让学生的学习从单纯的行为参与转向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注重体验性、交互性和生成性将是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应当重点思考的内容。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探究;有效;朴实说起课堂探究,我们往往会与复杂的情景、丰富的材料、曲折的过程、深刻的思辨等联系起来。

公开课上课堂探究随处可见,家常课中,课堂探究则往往难觅踪迹,我们大多会以准备太烦,引导太难,效率太低为由,压缩、消除、甚至丢弃常态教学中的课堂探究。

而事实上,探究作为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我们无需追求形式的华丽,而更应该关注其内在隐含的力量。

无论公开课还是家常课,形式简约,内容真实丰富都应是我们数学课堂探究的价值追寻。

一、朴素自然的问题情景,让课堂探究事出有因。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创设一种和谐、生动、张弛有度的理想气氛,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只有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激发起来时,也就是学生思维最活跃的时候。

比如《按比例分配》教学片段有位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师:同学们,你们会分东西吗?生:会师:六三班体育老师要我把18根跳绳分给男、女两组同学进行练习,你们能帮老师分分吗?生:男同学9根,女同学9根。

生:我和他的分法一样。

师:大家分的一样多,这种分法叫“平均分”可以吗?(可以)大家都得9根跳绳,你们有没有意见?(没有学生表示有不同意见)真的没有意见?师:可是六三班的同学意见很大,因为六三班的男同学有28个,女生只有16个。

(学生开始躁动起来)生:这样太不合理,男同学人数多,但他们只分到9根,所以他们有意见。

生:我也认为这样不合理,应该按男女人数的多少来分,人数多的多分点,人数少的少分一点。

师:我赞成大家的意见,这里按人数的多少来分,也就是按人数的比来分,这样的确比较合理一点。

让课堂回归真实,让数学回归本质6

让课堂回归真实,让数学回归本质6

陶行知:凡做一事,要用最简单、最省力、 最省钱、最省时的法子去收获最大的效益。
教学目标的制定应简洁、明了、具体,有
可操作性和可测性,“洗”去那些大而空的、
不切合学生实际的、不能很好完成的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简约、恰当、充实,突
出重点、难点,“洗”去那些预习中学生能理 解掌握的或与本节课无关紧要的内容,等等;
生举一反三,掌握‚ 100 — 50 —20 ‛这个算式的抽象含义
了。
‚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 人教版 三年级下

我们的教学不仅仅是要把事件做正确,更重要的是首先要
把思考做正确的事。其实,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我们要 顺着学生学的路径去思考教的路径,让学习就像呼吸一样 自然。好为人师的我们往往会好心地做出一些费力不讨好 的事。 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 学生学。‛‚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做;教的
8
(二)教师教学性质
性质 目的任务 内容落实 方式方法 引导调控
正面
反面
目标明确;任务清楚 目标不明;任务不清 重点突出;难点化解 启发式;针对性 (少教多学)
重点不突出;难点没 化解
注入式;系统性 (多教少学)
价值引领;智慧调控 价值不清;调控不力
9
(三)实际教学效果 效果 正面 反面ຫໍສະໝຸດ 真实性学科性 生成性

自然的才是真的, 才是美的。
‚满十进一‛教学

开始教学‚数的认识‛时,教师介绍‚十进制‛的起源渗 透‚满十进一。有学生问:为什么要‚满十进一‛呢?老
师说:‚这是规定‛,仅仅是规定吗?

老师不防这样告诉学生:人类最初是用手指头来计数,而
人类的手指头不多不少刚好只有10个,所以他们数完1O

返朴归真,享受数学

返朴归真,享受数学

返朴归真,享受数学盐城市第二小学夏桂祥【摘要】有感于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困惑和苦恼,笔者提出让教育返朴归真,让学生享受数学的观点:一、回归学生的本性,享受数学的神秘。

二、回归数学的本质,享受数学的曲折。

三、探索自然的本真,享受数学的宁静。

四、走进数学的历史,享受数学的文化。

旨在让学生自觉学习,快乐学习!【关键词】返朴归真享受观看了2010年在南非举行的世界杯足球赛,使我想起了中国足球,愈加怀念当年曾任中国足球教练的米卢先生和他的“享受足球”的口号,正是在他的理念指引下,中国足球队那年享受了世界杯之旅。

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枯燥、困难的事,兴趣不浓、信心不足是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此,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功,应是我们数学教育的核心内容。

一、回归学生的本性,享受数学的神秘。

这里的本性是指学生的本能特征,心理特点及心理需要。

教育要尊重学生心理特点,回归学生本性,耐心呵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爱好。

数学教育过程中,要能让学生发挥自由想象,大胆猜想、验证,培养数学兴趣,满足并激励学生的好奇,从而乐意去揭开数学神秘的面纱,去享受数学的魅力。

张齐华老师在《因数和倍数》这一堂课是这样开始的:师:像0、1、2、3、4……为什么叫自然数呢?生1:这些数是自然形成的。

生2:我们一生下来,爸爸妈妈就教我们这些数。

师:自然数真的自然吗?生:可能开始是很自然的,以后就不怎么自然了。

张老师寥寥数语,大大缩短了学生与自然数概念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学生对自然数的认识,激起了学生对自然数的极大好奇与浓厚兴趣,学生又怎能不乐意去学习数学呢?华应龙老师在《神奇的带子》有这样的片段:师:如果沿着莫比乌斯圈(把一张长方形纸的一端翻转180度和另一端相粘便成)中间的一条线剪开,这个圈会成为几个?在日常生活中,根据经验从中间剪开会成为两个,但这里的情况会是一样吗?让学生大胆猜想,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神秘的冲动,非常开心地去研究这个问题,越是具有神秘性,学生越是想去挑战,数学还能学不好吗?让我们的教育回归学生的本性,让学生带着好奇去享受数学的神秘,推开数学神秘的门窗,那里的景色真的很美!那不是一件很开心的事吗?二、回归数学的本质,享受数学的曲折。

回归数学本质——小学高学段构建数学趣味课堂的策略探究

回归数学本质——小学高学段构建数学趣味课堂的策略探究

-044-2021年第18期(总第270期)课堂教学KETANG JIAOXUE引 言小学生自制力较弱,喜欢有趣的事物,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征,转变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

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借助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征,灵活地选择教学方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1]。

一、引入趣味元素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入学生感兴趣的元素丰富教学内容,还要在现代教育理念下,审视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不仅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还会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厌烦心理,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

小学生各方面能力尚处在发育成长阶段,所以教师应采用合理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知识[2]。

小学生好奇心较强,所以教师应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采用因势利导、由浅入深的方式引出教材知识,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通过有效问答的方式判断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3]。

新时代,使用多媒体构建生本课堂已成为大多数教师的首选方式。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引入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一方面,教师在课前准备阶段,应收集相应的资源,从教学角度出发设计教学方案,在营造生本教学环境的同时,关注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反应,通过问答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教材知识的吸收情况。

另一方面,教师必须按照学生认知规律设计教学内容,如果提出的问题难度与学生的认识能力不符,就难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教材知识。

因此,教师提出的问题应以阶梯式推进,逐渐增加难度,这也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方式。

教师对问题的设计尤为关键,所设问题不仅要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还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从而有效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此外,教师还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在多媒体等现代设备的支持下,创设生动的课堂环境,使用图片、短片等方式,带领学生从生活视角分析数学知识[4]。

关注数学思考 回归数学本质

关注数学思考 回归数学本质

关注数学思考回归数学本质作者:李淑琼来源:《新课程·上旬》2012年第07期随着新课改向纵深发展,教师越来越意识到培养学生数学思想的重要性,为此,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及时提出了培养学生的“四基”。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第六十二条中,专门谈到了思考对于学生的重要性。

他指出:“一个人到学校里来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的还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因此,他的主要的智慧努力就不应当用到记忆上,而应当用到思考上去。

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

”数学思考是数学课堂的灵魂,没有数学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

而数学思考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弥散于教学活动之中,融合于数学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如何将数学思考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回归数学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提出问题时关注数学思考“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设计适当的问题可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牵引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要提高提问的有效性,有效提问是课堂对话的开端,它能引起学生的思维、兴趣的激发。

”为此,提问一定要具备有效性,有一定的开放度、一定的深刻性,并注意对象的层次性,以达到让不同的学生都拥有思考的兴趣,思维的空间。

学生的“思”,最先源于老师的“问”。

所以课堂上老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将是发展学生数学思考能力的“模板”“拐杖”。

如:一位老师在教学“百分数的认识”时,教师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用“百分数”的例子,学生在食品的包装盒上、衣服的标签上、药品盒上、玩具的说明书上,发现了很多的百分数,教师适时地提出四个问题:(1)人们为什么喜欢用百分数?(2)通常在什么情况下用百分数?(3)百分数是什么意思?(4)和分数比较有什么不同?上述四个问题给我的感觉就是深刻,不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把握住学习的核心,即百分数引入的必要性、百分数的应用范围、百分数的含义、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

“问是深入的阶梯,是前进的桥梁,是触发的引信,是觉悟的契机。

初中数学教材回归分析教案

初中数学教材回归分析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初中数学教材中的基本概念、性质、定理和公式,提高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 通过回归分析,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1. 初中数学教材中的基本概念、性质、定理和公式的回归分析。

2. 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回归分析。

3. 实际问题中的回归分析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回归分析的兴趣和思考,让学生意识到回归分析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2. 基本概念、性质、定理和公式的回归分析:引导学生回顾和复习初中数学教材中的基本概念、性质、定理和公式,通过举例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和方法。

3. 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回归分析: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回归分析。

4. 实际问题中的回归分析应用:让学生运用回归分析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和拓展:通过对回归分析的总结和拓展,让学生进一步提高对回归分析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案例教学法:通过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回归分析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4. 练习法: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回归分析的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2. 练习和作业评价:评价学生对回归分析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际问题解决评价:评价学生运用回归分析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资源1. 初中数学教材。

把握教材理念,回归数学本质——《从问题到方程》教学实践与思考

把握教材理念,回归数学本质——《从问题到方程》教学实践与思考

把握教材理念,回归数学本质—《从问题到方程》教学实践与思考张蕾萍(江苏省扬州市翠岗中学,225002)摘要:教学《从问题到方程》一课时,基于体现教材理念、整合教材内容、彰显数学 、突出学生主体的 ,设计“体会用 :述 关系的 性”“经历用 述 的关系的过程”“形成、巩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回顾总结”等环节。

关键词:教学设计 到 教材 数学最近,笔者参与了“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数字化助教资源建设项目”课题的研究工作,在 省教 董林伟主任#初中数学教材主编)等专家的指 ,录制上册1从问题到方程》一课的教学过程。

下面简要呈现这节课的教学过程,炎笔 者的教学思考。

一、教学过程(一)体会用方程描述相等关系的优越性 师在许多实际问题中通常 知的量和未知的量,这些量之间常常 系。

(教师出示问题1如图1,天平左盘中有两个相同的小球和一个1g的小球,天平右盘中有一个5g的砝码。

怎样描述天平平衡所表示的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图1师天平平衡意味着什么?生左边(质量)6右边(质量)师怎样描述这一 系?生左盘中3个小球的质量6右盘中砝码的量。

生左盘中两个相同小球的质量71g小球 的质量6右盘中5g砝码的质量。

生(兴奋,抢答)2尤+1=5。

师^哪来的?生设来的。

课堂回放!师(表示什么?生未知数。

生两个相同小球中的一个的质量。

师2(+165表示什么?生题中所要描述的相等关系。

师不错,设了未知数(原来用文字语言描述的相等关系就可用2(71=5这样的符号 描述。

哪种描述更简明?生方程。

[设计意图:创设用天平称小球的实际问 题,让学生从天平平衡的直观形象中直接获 得相等关系,同时感受方程是表达相等关系 的“天平”,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 升学生的理解程度。

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方 式描述天平平衡所表示的数量之间的相等关 系并作比较,体会方程的优越性。

](二)经历用方程描述实际问题中的相等 关系的1.寻找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体验 “从问题到方程”的。

课堂教学应回归数学的本质

课堂教学应回归数学的本质

课堂教学应回归数学的本质
李衡
【期刊名称】《天津教育》
【年(卷),期】2022()19
【摘要】随着教育的改革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理念日益更新,但是依然存在教师对学科知识的本质理解不透,教学方式依旧是教师灌输、学生接受的方式,出现很多“假思考”“假学习”的现象,导致学生的思维在浅层徘徊。

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回归到数学学习的本质。

数学本质从学科角度、学习角度、教育角度来看,是数学本身的学科知识,是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形成的数学思想,是数学教育的目标培养创新精神和理性精神。

所以,课堂教学需要关注数学知识背后的原理,关注学生学习的方式、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从而实现数学教学本质的回归。

【总页数】4页(P71-74)
【作者】李衡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清市瑞亭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回归数学本质,优化课堂教学——几则案例的教学思考
2.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回归数学本质
3.回归数学本质,优化课堂教学——几则案例的教学思考
4.回归数学
本质提升数学魅力——论如何提升数学课堂的“数学味道”5.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应回归本质——从教师课堂教学大赛说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如何回归数学教学的本质

浅谈如何回归数学教学的本质

浅谈如何回归数学教学的本质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推进,越来越多的专家呼吁数学教学需要回归到数学教学的本质。

所谓数学本质就是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采用最原始的知识点和数学概念,这也是帮助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常见思路。

虽然在数学学习和考试过程中有着不同的题型,但是这些题型都是对学生数学知识点掌握情况的考察。

因此,回归数学教学的本质是非常有必要的。

通过回归数学教学的本质,教师就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方式,让学生在学习和解题的过程中做到举一反三。

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总结出数学学习的本质。

本文就针对回归数学教学的本质展开讨论。

关键词:数学教学;教学本质;发散性思维一、认真分析数学问题,寻找数学教学本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回归数学教学的本质就需要对数学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发现同一个知识点可以用不同的题型来进行考察。

例如,许多数学知识可以从几何意义及代数意义二个层面上进行考察。

在具体题型讲解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让学生能够快速地透过数学问题的表面看到及考察的本质内容。

这就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在数学问题上的解决效率。

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需有意识地要用不同的题型去训练学生同一个数学知识点,让学生能够了解到数学知识的常见考察方法。

通过大量的题型练习寻找解决数学问题的本質。

例如,在进行勾股定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设置几何问题及数字计算问题,通过不同的题型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对勾股定理也有着全面的认识,从而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解题思路中总结出数学学习的本质。

二、反思过程,呈现本质教师的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教学过程进行认真的反思,从教学过程中总结出教学本质。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分析,教师自身也要对于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定期的反思和改进。

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过程来分析学习本质,从而避免在同类数学问题上再次出现错误,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增加数学学习的体验。

高考数学 高考试题教学运用与探究 回归数学本质 力求道法自然素材 试题

高考数学 高考试题教学运用与探究 回归数学本质 力求道法自然素材 试题

智才艺州攀枝花市创界学校回归数学本质力求道法自然高考数学概率统计试题特点及指导意义HY理性思维数学素养新课程理念数学本质道法自然文章HY:新课程高考数学试题,特别是概率统计试题,注重数学本质的回归,力求道法自然,注重创新意识,稳中求新,新中求活,活中显才能.高考数学的复习教学中,如何感悟数学思想、提醒数学本质、培养数学理性思维及数学素养和潜能呢?根本方法是把时间是还给学生,老师有目的的设计问题情景,启发学生走数学化的过程;有效途径是剖析学生思维方式,老师进展对症下药,进展调理;检验HY是能否在才能立意的高考中游刃有余.一、“数学本质〞的内涵C·迪尔曼:“数学是现实中优于任何普通语言的最完美的语言……自然界彷佛用它说话,世界的创造者用它说话,世界的保护者仍在用它说话.〞什么是数学?数学就是用数来解释自然规律的学问.数学本质是一个数学哲学问题,张奠宙教授认为数学本质的内涵: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络、数学规律的形成过程、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与数学理性精神的体验.数学本质的内涵认识启示我们的数学教育应该注重应用与崇尚理性并重、过程教学与结果教学并重、教书与育人并重.二、新课程高考数学概率统计试题的特点新课程高考数学试题从整体看,贯彻了“总体保持稳定,深化才能立意,积极HY创新〞的指导思想,试卷内容上表达新课程理念,贴近数学教学,坚持对根底知识、根本技能以及数学思想方法的考察,反映了新课程的理念,注重认识才能的考察,特别是概率统计试题,注重数学本质的回归,力求道法自然,注重创新意识,稳中求新,新中求活,活中显才能.C R Rao说:“在抽象的意义下,一切科学都是数学;在理性的世界里,所有的判断都是统计学.〞著名统计学家..高考数学概率统计试题是考察应用与创新意识的很好的一个载体.例1:〔2021年理科〕某地有A B C D 、、、四人先后感染了甲型11H N 流感,其中只有A 到过疫区.B 肯定是受A 感染的.对于C ,因为难以断定他是受A 还是受B 感染的,于是假定他受A 和受B 感染的概率都是12.同样也假定D 受A B 、和C 感染的概率都是13.在这种假定之下,B C D 、、中直承受...A 感染的人数X 就是一个随机变量.写出X 的分布列(不要求写出计算过程),并求X 的均值〔即数学期望〕. 分析:此题以甲型11H N 流感为背景设计问题,主要考察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考察取有限个值的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和均值的概念,通过设置亲密贴近现实生活的情境,考察概率思想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表达数学的科学价值.此题运用树形图可列出B C D 、、三人中受感染一共有如下6种不同的可能情形,每种情形发生的概率都是16, DP 故,随机变量X 的分布列是:X 的均值为1233266EX =⨯+⨯+⨯=.该题在计算分布列时,不需要排列组合的计数公式和计数技巧,学生只需采用树形图或者列表将6种不同的可能情形逐一列出即可,注重数学本质的回归,很好地表达了理念,力求道法自然,稳中求新,新中求活,活中显才能.例2:〔2021年理科〕品酒师需要定期承受酒味鉴别功能测试.一种通常采用的测试方法如下:拿出n 瓶外观一样但品质不同的酒让其品味,要求其按品质优劣为它们排序;经过一段时间是,等其记忆淡忘之后,再让其品味这n 瓶酒,并重新按品质优劣为它们排序,这称为一轮测试.根据一轮测试中的两次排序的偏离程度的上下为其评分. 现设4n =,分别以1234,,,a a a a 表示第一次排序时被排为1,2,3,4的四种酒在第二次排序时的序号,并令12341234X a a a a =-+-+-+-,那么X 是对两次排序的偏离程度的一种描绘.(Ⅰ)写出X 的可能值集合.(Ⅱ)假设1234,,,a a a a 等可能地为1,2,3,4的各种排列,求X 的分布列.(Ⅲ)某品酒师在相继进展的三轮测试中,都有2X ≤.(i)试按(Ⅱ)中的结果,计算出现这种现象的概率〔假定各轮测试互相HY 〕. (ii)你认为该品酒师的酒味鉴别功能如何?说明理由.分析:此题取材于现实生活,文字长、数据多、字母多,有一定的容量,需要考生有较强的耐力、毅力与数据处理才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没有见过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挖掘学生在数学方面的潜能,对考生是否具备一定的数学素养,是否具有进人高校后继续学习的潜能作了甄别性的测试,满足不同的大学录取新生的区分要求.此题是一道真正的把数学建模、数学探究、数学文化融为一体的杰作,其设问“你认为该品酒师的酒味鉴别功能如何?说明理由.〞是“可以控制范围〞的开放性试题,尝试考察学生的创新意识.此题考察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考察在复杂场合下进展计数的才能.通过设置亲密贴近消费、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考察概率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考察抽象概括才能、应用与创新意识.此题运用树形图可列表将二十四种排列既无遗漏有无重复地逐一列出:故X 的可能取值集合为{}0,2,4,6,8,借助于列表或者树状图求解X 的分布列:第三问中,(2)(0)(2)24246P X P X P X ==+==+=,将三轮测试都有2X 的概率记作p ,由上述结果和HY 必假设,得:3116216p ==.由于152161000p =<是一个很小的概率,这说明假设仅凭随机猜测得到三轮测试都有2X 的结果的可能性很小,所以我们认为该品酒师确实有良好的味觉鉴别功能,不是靠随机猜测.该题在计算分布列时需要计数,但这里需要的是对计数过程的合理思维,不需要排列组合的计数公式和计数技巧,学生只要采用树形图或者列表将二十四种排列既无遗漏有无重复地逐一列出即可,突出了对思维的灵敏性和过程、方法的考察,很好地表达了理念.此题作为压轴题,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对整套试题具有较高区分度发挥了重大作用.三、高考数学概率统计试题的指导意义2021年HY 温家宝指出:“解放学生,不是不去管他们,让他们去玩,而是给他们留下理解社会的时间是,留下考虑的时间是,留下动手的时间是.我最近常考虑,从自己的经历感受到,有些东西单从老师那里是学不来的,就是人的思维、人的理想、人的创造精神、人的道德准那么.这些,给予的是启蒙教育,但更重要的要靠自己学习.学和思的结合,行和知的结合,对于学生来讲非常重要,人的理想和思维,老师是不能手把手教出来的,而恰恰理想和思维决定人的一生.〞著名数学教授张奠宙更是直言不讳:在中国数学教育界,常常有“数学=逻辑〞的观念。

初中数学教师培训课件:回归数学教育教学的本质共116页文档

初中数学教师培训课件:回归数学教育教学的本质共116页文档
初中数学教师培训课件:回归数学教育 教学的本质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60、人民的幸福是至高无个的法。— —西塞 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谢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教学设计的勾连往复看数学本质的回归
——听王亚权特级教师的课有感
案例背景
自2003年开始实施新课程以来,课改的理念、思想已进入多数教师的生活中,课堂教学的变化是十分明显的,可以看到大部分教师在教学目标设计时,均考虑到三维目标;在进行教学过程设计时,都考虑到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回顾和反思等。

但是,由于各地教师的发展、认识不一,也出现了一些极端化的倾向。

一方面,教师在追求新的理念,积极进行新的教学方式探索的同时,却对原来的传统教学设计中宝贵的经验盲目地加以拒绝、摈弃。

教学设计过份追求学生活动,知识发生过程,数学的应用,忽视了基本的练习与适度的训练。

另一方面,一些教师对课改理念的认识与落实出现极端化倾向。

表现为过份追求生活情境,忽视了数学情景,为了情景而情景的观象普遍出现。

这些追求热闹、趣味、稚化等现象,严重忽视了数学本质的揭示,出现了“学生喜欢上数学课而不喜欢数学”的怪现象。

第七届浙派名师暨长三角初中数学经典课堂教学艺术展在此背景下开展。

特级老师精湛的教学艺术和精深的教学思想,引领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主流和方向。

名师的主题演绎在保持经典课堂教学艺术的基础上,融合了新课程理念下有效的教学方式,使观摩者对以往“去数学,非数学”的倾向,进行了深入的反思,追求数学课的数学味,强调数学本质的回归成为热点。

下面举杭州文澜中学王亚权特级教师的一节课,从理想的课堂教学与教学设计,谈谈自己的感触。

案例情景描述:
一、问题的提出
数学离不开解题,当你拿到一道题目时,你一般是怎么去做的?(学生畅述想法)
(王老师在此处开门见山的提出了本节课的主题——问题解决,要学生围绕平时解决问题的经验来展开叙说,充分展示了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有效学习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体现了经验是有效学习的基础。


二、方法举例:
问题1:有一根20米长的绳子,第一天截去一半,第二天截去剩下的一半,如此截下去,第五天后还剩下多少米?
第一步:理解题意。

本题的题意是什么?
(已知绳子的总长,每一天怎么截?要求第五天后余下多少长?)
第二步:制订计划。

由于绳子的总长度已经知道,截的方法也已明确,所以只要一天一天去算就行了。

第三步:执行计划。

解:第一天截去一半是10m,剩下10m;第二剩下2.5m;第四天剩下1.25m;第五天剩下0.625m.
答:第五天后还剩下0.625米。

第四步:回顾。

许多同学觉得必须验算,这很对,但仅仅有验算还不够,如果你想有效地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那么你就再去做一件事——多问几个问题:比如:①解答有遗漏吗?②还有没有其它的解法?③这道题目的解答有没有独特之处?④有没有与这道题目相近或相似的题目?⑤通过这个问题的解答,我学到了什么?……
反思一:从这道例题的分析中,我们知道了问题解决的四个一般步骤;
反思二:还有没有其它的解答方法?
在截的次数比较少的情况下,用前面的方法解答并不复杂。

假设这样的截法一直可以进行下去,那么到第十天后还剩下多少米呢?问题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因此,我们可以尝试寻找规律。

列一张表如下:
依次填表,就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

反思三:对于一些有规律的问题,用字母表示往往比较简捷;
反思四: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借助于图表等工具,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思路,尽快找到问题解决的方向; 反思五:联系与这道题有关(或相近)的问题;
(有效学习就是激励学生勤于思考,提倡学生自主的思考。

思考是数学的核心问题,没有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王老师此处的设计突出的显示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是经历再创造的过程,而不是纯粹的模仿和纯粹的再教育 。


问题2:一杯饮料2升,第一次倒去一半,第二次去剩下的一半,如此下去,第五次后剩下的饮料是多少升?
问题3:面积为1m 2的长方形纸片,第一次截去一半,第二次截去剩下的一半,如此下去,
第六次后剩下的纸片面积是多少?
问题4:在数学活动中,小明为了求21+221+321+421+…+n 2
1的值。

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何图形(结果用n 表示)
(1)请你利用这个几何图形求
21+221+321+421+…+n 2
1的值为_____. (2)请你利用图(2)再设计一个能求1+21+321+421+…+n 2
1的值的几何图形。

图(1) (2)
问题5:传说在古代,有一位大臣为国王发明了一种象棋,国王大喜,要对大臣进行奖赏,就问大臣有什么要求。

大臣说:“在象棋棋盘上放一些米,第1格放1粒,第2格放2粒,第3格放4粒,第4格放8粒米,……一直放到64格。

”国王爽快地答应了。

请问国王总共要放多少粒米?
(王老师的教学设计处处围绕问题解决的过程来激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从而改善其认知结构,提高学生能力,虽然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学生在高中才学,但是学生由于已经有前面几题的经验,看出了规律:1+2=22-1;1+2+22=23-1;1+2+22+23=24-1;由此而得:1+2+22+23……263=264-1,再经过教师利用错位相减法的提示,对问题的理解更透彻,思维活动更有效。


问题6:有这样的两个数,它们的积与它们的相等,如:21+(-1)=2
1×(-1),还存在这样的两个数吗?如存在,把你想到的这样的两个数写出来(至少写出两组)。

案例反思:
整节课下来,特级老师的教学智慧体现地淋漓尽致,可以说是经典与时尚的完美融合,对听课老师来说,能从更高层次和更广阔的视野来思考课堂教学,多角度、全方位的引发观摩者的
“头脑风暴”,让教师真正听有所获,观有所思,研有所长。

一、教学设计决定教学成败
尽管现代教学强调教学过程的生成性,但没有合理的预设,教学生成只能是一句空话。

王老师的教学围绕紧密联系的两条主线进行:活动和问题。

而且他对活动的理解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不再简单地把活动理解为外在的“动手操作”,而是把整个教学过程都视为活动的过程,活动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如“看、听、做、想、猜、说”等,由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走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由被动接受知识为主的课堂走向以知识为载体,通过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维,学会运用,学会创新的课堂,数学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而在问题的设计上,王老师积极合理地吸收了传统教学设计中宝贵的精华,特别是在学生运用数学解决问题、巩固课堂总结反思等方面,吸收了我们过去的好的做法,由简单到复杂,辨别——变式练习——解决简单问题——解决复杂问题,逐步深入。

对传统教学中宝贵的经验与课改理念进行了有机地结合,尊重教学规律,教学设计趋于理性,这是对课改中出现的种种过头、过火倾向以及“去数学,非数学”的倾向一种无声的反击!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数学?什么是数学理解?怎样为学生的学习设计教学?什么是有效的教学?许多长期困扰教师的问题,在这节课中得到了很好的阐析,给观摩教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二、问题的勾连往复促使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思维始于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通过问题解决数学,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如对于问题4,利用几何图形求21+221+321+421+…+n 2
1的值,由于有前面数学设计的勾连往复,调整伏化,学生自己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并且多数学生还能自己设计不同的几何图形,进行求值,变式训练的有效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学生在数学课程中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从而达到数学知识、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同步增长的目的。

建构主义认为:“认识不是主体对客观现实的简单、被动的反应,而是主体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依托所进行的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

”情境、协作、交流、意义建构是组成学习过程的四大要素。

在王老师的课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是被动的积极接受者,而是主动的信息加工者,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不断地同化和顺应,从而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三、重视解题后的反思
平时我们总能听到部分教师道出这样的埋怨:“这道题刚刚讲过,学生又做得一塌糊涂。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一些老师只注重解题的数量,而忽视解题的质量。

这其中的关键恰恰在于只注重解题结果,而忽视解题的过程以及解题后的反思,因此,要提高学生解题的质量,就必须培养学生解题后的反思以及总结能力。

听王老师的课,反思贯穿始终。

包括对题意理解的反思、习题涉及知识点的反思、解题思维程序的反思、解题结果表述的反思、解题所用方法规律和技巧的反思以及解题失误的反思等。

这充分激起了学生求知、反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起到了自我教育的目的,同时也使学生养成全面思考,善于分析的习惯,更是一种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好办法——学生在反思中获得方法;在反思中升华思维;在反思中提高能力;在反思中重塑自我、超越自我。

听王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也让我对课堂有了更真切的理解,课堂的魅力究竟在哪里?它在教师随机的评价中;在教师充满智慧的教学设计中;更在教师超越课堂、无意识的数学方法渗透中。

参考文献:
1、《我国数学教学设计的探索与评析》李善良《中学数学教育》2007.9
2、《聚焦课堂》顾玲玲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
3、《有效教学及好课基本特征的研究综述》孙朝仁 《中学数学教育》 2007.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