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入学准备的研究进展
国外入学准备测评研究综述
国外入学准备测评研究综述摘要:学前儿童入学准备是目前国内外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且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开发了多个入学准备评估测验。
不同级别的学校应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评估工具,尽可能全面、真实的评估儿童的能力和发展水平,并据此改进教学,促进儿童的全面、协调发展,实现幼儿园到小学地顺利过渡。
关键词:入学准备;入学准备评估;测验入学准备(School Readiness)是指,学前儿童为了能够从即将开始的正规学校中受益所需要具备的各种关键特征或基础条件。
“准备”表明儿童具备了从结构化的学校经验中受益的能力。
而入学准备评估则是利用一个特殊的项目或课程,描述儿童当前技能、学业或前学业准备的水平,获得相关的准备状态。
根据这些信息小学可以调整教学,满足不同水平儿童的学习和社会性发展需要;幼儿园则根据幼的入学准备水平,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查找教学活动中的不足和漏洞,改进并优化幼儿园课程,为儿童的入学准备提供良好的物质和精神支持。
然而,国内对入学准备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成果还不是很多,因此有必要对近年来国外入学准备研究的新进展进行系统的总结,尤其是对入学准备的重要部分—入学准备评估的总结,为国内未来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入学准备测评的理论基础任何测验工具的编制都不是凭空的,它的背后一定有一个或几个理论支持。
入学准备测评工具的编制也不例外,不同的测评工具,其理论基础也存在差异。
1.理想主义(先天论)理想主义理论认为,入学准备是由儿童内部的成熟水平决定的。
代表人物是Gesell,他把发展看作是发生在可预测的阶段,该阶段通过儿童内在而调整。
环境输入对自然的展开影响很少。
然而,发展根据可预测的阶段进行,通过特殊的评价方式就可以测量儿童的相关发展。
根据该理论设计的格赛尔入学准备测验适用于4.5~10 岁儿童,施测时间为15 分钟,但只涉及到儿童精细动作技能的测量,其标准化、效度和信度均不符合美国心理协会的标准,还需要进行校准。
儿童入学准备研究与实践
儿童入学准备研究与实践
儿童入学准备研究与实践是指为了帮助儿童顺利适应学校生活和学习,提前进行的一系列准备工作。
这项研究主要关注的是入学前幼儿的学习和发展,以及幼儿家庭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所能扮演的角色。
首先,儿童入学准备需要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状况。
幼儿在学龄前阶段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需要在多个方面得到支持和帮助,如语言、认知、情感、社交和运动等方面。
因此,入学准备应该根据幼儿的自身特点和需要,提供相应的活动和支持,以促进幼儿的发展。
其次,儿童入学准备也需要注重家庭和教师的参与。
家庭是幼儿最早和最重要的教育环境,家长应该积极参与入学准备的过程,了解幼儿的需求和进展,并为幼儿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和支持。
而教师则应该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和需要,设计和提供恰当的入学准备活动,帮助幼儿逐渐适应学校的生活和学习。
最后,儿童入学准备的实践需要结合具体的教育环境和实际情况,进行科学而有效的实践。
入学准备活动应该能够真正符合幼儿的需求和特点,并且能够提高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
同时,入学准备的实践也需要加强家校合作,促进家庭和学校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合作,为幼儿的学习和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总之,儿童入学准备研究与实践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工作,需要全面考虑幼儿的发展需求和教育环境,加强家校合作,为幼儿的顺利入学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前儿童入学准备的评估工具研究——基于英国剑桥大学入学准备之早期技能与支持评估简表的分析
学前儿童入学准备的评估工具研究——基于英国剑桥大学入学准备之早期技能与支持评估简表的分析王菠;王萍【摘要】随着国际社会对入学准备状态的关注度逐渐提高,各种体现可持续发展性、人本性的入学准备评估工具也逐渐增多.本文介绍了英国剑桥大学家庭教育研究中心的《入学准备之早期技能与支持体系评估简表》(The Brief Early Skills and Support Index(BESSI)),以下简称BESSI),阐释了BEESI制订的背景,分析了具体的评估指标内容及特点.BEESI彰显生态化的编制理念,具有科学化与简洁化的评估工具,并将评估对象全纳化.梳理BEESI的背景与特点对我国的儿童入学准备评估工具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与借鉴价值.【期刊名称】《外国中小学教育》【年(卷),期】2017(000)006【总页数】6页(P26-31)【关键词】儿童;入学准备;评估【作者】王菠;王萍【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哈尔滨150086;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长春130024【正文语种】中文入学准备是指学龄前儿童在进入正规学校教育前所需要具备的各种关键特征或基础条件。
[1]进入21世纪,大量研究表明:儿童的入学准备程度直接关系到今后的学业成绩和职业成就。
[2]于是,学界、公众与政府一致达成了让“所有儿童在入学时都应做好学习的准备”的美好愿景。
而如何准确地辨识儿童在各种影响因素下的准备状态、如何评价及实施干预,就成为教育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各国政府及社会各界非常重视儿童入学准备问题,如何提高儿童入学准备水平、如何评估儿童入学准备状态以及如何对入学准备不足的儿童实施干预措施一直是各国政府及相关研究机构积极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自1990年,美国“国家教育目标委员会(National Education Goals Panel,NEGP)”把儿童“入学准备”纳入《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案》以来,入学准备研究受到了国际研究者们越来越多的重视。
入托入学查验工作总结1000字
入托入学查验工作总结1000字入托入学查验工作总结一、工作目标和任务入托入学查验工作是幼儿园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幼儿园入托入学儿童的情况进行查验,确保幼儿入园安全、方便,保障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
本次工作的任务是根据《幼儿园管理条例》等相关法规文件,全面、准确、认真地开展入托入学查验工作。
二、工作进展和完成情况1. 充分准备:提前召开会议,制定入托入学查验工作方案,明确工作内容和流程,合理规划时间和资源。
2. 初步筛查:依据相关法规要求,对申请入园的幼儿进行初步筛查,确定符合入园条件的幼儿名单,提高查验效率,减轻家长负担。
3. 落实查验责任及标准:组织专业人员对入园幼儿进行身体、智力、语言及社交能力等方面的全面查验,确保入园幼儿能够适应园内的学习、生活以及人际交往。
4. 积极沟通解答:与家长沟通交流,详细解答家长的问题,深入了解幼儿情况,安抚家长的疑虑和担心,提高家长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5. 登记整理档案:对符合入园条件的幼儿进行登记,整理入托入学档案,规范管理,提高档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综合来看,本次工作进展顺利,任务完成良好,查验工作严谨,工作流程具备可操作性、科学性和规范性,对入园幼儿的安全和身心健康保障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工作难点及问题1. 时间紧、任务重:入托入学查验工作时间紧迫,任务重,需要紧密协作、高效沟通,确保工作进展顺利。
2. 家长信任问题:由于幼儿出身等原因,家长对幼儿园的入托入学查验工作存在疑虑和担心,为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4. 个别幼儿入园困难:由于幼儿个别身体健康和智力发展等方面存在困难,幼儿入园困难,需要进一步分析研究,寻求合理解决方案。
四、工作质量和压力1. 工作质量:本次工作认真、有效地开展,各项工作流程严谨,查验标准明确,对入园幼儿的身体和智力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查,保障了入园幼儿的健康和安全。
2. 工作压力:本次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对组织者提出较高的工作要求,要求组织者具备有效的工作协调和管理能力,承受较大的工作压力。
2021年04月自考00401学前比较教育试题及答案
202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学前比较教育试卷(课程代码0040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比较教育学成为教育科学中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是在(C)A.史前时代B.借鉴时代C.因素分析时代D.社会科学方法时代2.《美国联邦政府干预学前教育的历史演进研究》属于(B)A.横向比较研究B.纵向比较研究C.综合比较研究D.平行比较研究3.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以达到某种调查研究目的的方法是(C)A.调查法B.比较法C.文献法D.分析法4.1868年,在美国创办第一所幼儿教师培训机构的是(A)A.伊丽莎白•皮博迪姐妹B.玛格丽特C.蒙台梭利D.德斯皮尔斯5.下列举措中不属于日本快速发展阶段的是(C)A.两次修订《幼儿园教育大纲》B.制定“天使计划”C.颁布教育基本法D.继续实施幼儿园教育振兴计划6.将认定儿童园制度相关内容列入的教育改革文件是(D)A.第一个幼儿园教育振兴计划B.第二个幼儿园教育振兴计划C.第三个幼儿园教育振兴计划D.幼儿教育振兴计划(2006-2010)7.日本设立认定儿童园是为了推行( A )A.幼保一元化B.家园协作C.国际化D.社会城市化8.日本于2000年实施的《教育职员许可法》将教师资格分为普通资格证书、临时资格证书和(D)A.优秀资格证书B.合格资格证书C.高级资格证书D.特别资格证书9.将“扩大幼儿教育”定为内阁将要实行的四项教育政策之一的是(D)A.《普洛登报告》B.《2006教育计划》C.《每个儿童都重要》D.《教育白皮书》10.在英国主要招收由社会救济部门送来的2-5岁以下的“高危儿童"和“中危儿童”的是(B)A.保育学校B.日间托儿所C.保育班D.独立学校11.下列属于英国监管幼儿教育机构服务质量的教育管理部门是( A )A.国家教育标准办公室B.国家督导处C.教育改革委员会D.文部省12.1912年,美国历史上第一所蒙台梭利学校的建立者是(C)A.蒙台梭利B.伊丽莎白•皮博迪姐妹C.安妮•乔治D.德斯皮尔斯13.美国以科学教育改革为核心,旨在加强早期教育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的教育改革是(D)A.保育学校运动B.“开端计划”C.儿童看护运动D.幼儿智力开发运动14.1987年,全美幼儿教育协会针对早期教育质量提升而颁布的文件是(B)A.《早期学习标准》B.《发展适宜性实践》C.《“开端计划”儿童发展结果框架》D.《经济机会法》15.俄罗斯对3-7岁儿童提供教育、兼具全日制和寄宿制为一体的学前教育机构是(C)A.家长管理中心B.托儿所-幼儿园联合体C.社会服务性学前班D.保育学校1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德国幼儿教师培养机构的是(C)A.大学B.技术学校C.师范学校D.培训学校17.新西兰规模最大的学前教育机构是(A)A.儿童保育中心B.幼儿园C.家庭日托中心D.游戏小组18.在瑞吉欧教育方案中,洛瑞斯·马拉古兹提出的教育理念是(C)A.“儿童是相互建构的”B.“有准备的导师”C.“儿童的一百种语言”D.“儿童是主动学习的”19.蒙台梭利所强调的教育目的主要分为(A)A.生物学目的和社会学目的B.社会学目的和神经学目的C.生态学目的和生物学目的D.社会学目的和生态学目的20.1837年,福禄培尔建立的幼儿教育体系,其主要活动是(C)A.“角色游戏”B.“创造性游戏”C.“恩物”D.“主动学习”21.在俄罗斯,培养学前教育机构领导者的机构是(A)A.中等师范学校B.师范专科学校C.师范学院D.母育学校22.日本提出国家应尽力对学前教育提供有效的帮助的计划是(C)A.第一个幼儿园教育振兴计划B.第二个幼儿园教育振兴计划C.第三个幼儿园教育振兴计划D.幼儿教育振兴计划(2006-2010)23.学前教师职前培养需要从认定的培养机构获得规定的学分数才能获得从教的资格证书的国家是(C)A.德国B.俄罗斯C.日本D.美国24.要求获得学士学位后,接受两年的教师教育培训,其中包括一年实习的国家是(C)A.德国B.美国C.俄罗斯D.法国25.下列国家中,其学前教育机构管理部门职权属于两个部门主管模式的是(C)A.美国B.英国C.日本D.法国26.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央主导管理模式优点的是(B)A.能够调动地方办教育的积极性B.能够集中全国力量实现教育机会均等C.能够给予各地更多的自主权D.有利于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2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首次提出了教育民主化的方案是(A)A.《朗之万-瓦隆教育改革方案》B.《教育改革法》C.《费舍教育法》D.《费里教育法》28.1881年,法国政府宣布,将日间看护中心等幼教机构统一改称为(B)A.保育学校B.母育学校C.编织学校D.幼托中心29.将教学原理应用于学前教育领域,并加以具体化的苏联学前教育理论家是(A)A.克鲁普斯卡娅B.乌索娃C.福辽莉娜D.阿尔金30.1771年,奥伯林在法国创办的编织学校,旨在培养儿童的(B)A.个性B.纪律性C.民主性D.全面性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现代特殊教育》2020年总目录
本刊2020年总目录(作者姓名后的数码是刊期和起始页码)【理论研究】特殊教育学校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特质研究李尚卫(8,3)我国民办聋人教育:历程、经验与展望高宇翔买合甫来提•坎吉(8,8)中国融合教育本土化发展与反思谢正立邓猛(22,3)【政策研究】广东省特殊教育发展需求的调查研究程国选吴武典郑剑虹(10,3)以''三个坚持”办好特殊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俞锋(14,3)发挥社会服务功能提高随班就读师资专业水平胡洪全沈剑辉谈秀菁(14,9)融合教育视域下资源教师专业化面临的双重困境及其应对华兴夏李拉(16,3)国际融合教育政策转变的价值导向与保障机制——基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策报告的文本分析杜媛孙颖朱振云(16,7)[学科与专业建设研究】《特殊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制定背景及内容分析顾定倩童琳郭志云(4,3)特殊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成果转化模式探索——以新疆师范大学为例胡梦娟刘晋宣努尔署瓦克•托列别克王春晖关文军(4,11)综合型大学特殊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建设——以济南大学特殊教育专业为例宿淑华陈建军胡金萍张婷(12,3)新时代高等专科学校特殊教育专业建设的实践探索—以阳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翟海珍(14,14)特殊教育“三型”师资培养模式的探索——西南大学“小班精英化嵌入式课程立体大课堂”培养模式的实践赵斌秦铭欢(16,13)岭南师范学院特殊教育专业发展与建设实践杨溢郑剑虹吴武典(18,3)校城融合全程实践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成都大学特殊教育专业及学科建设探索与实践彭韵潼卢悦莫春梅刘颖(22,9)高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探索与实践—一以“特殊儿童教育与康复”实验教学平台为例何侃(22,14)高等特殊教育院校国际化建设的思考——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为例顾辰月(22,20)【残疾人高等教育研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支持体系推进中国高等融合教育发展——残疾人高等融合教育试点工作总结会综述范莉莉(4,17)高等融合教育的思考与对策—长春大学髙等融合教育试点T.作总结张洪杰(4,20)以学生发展为本推动高等融合教育发展—北京联合大学高等融合教育试点工作总结齐再前李爱国滕祥东(4,23)进一步完善听障大学生的高等融合教育——郑州工程技术学院高等融合教育试点丁作总结甘勇(4,27)把握四个要诀扎实推进残疾人高等融合教育——四川大学高等融合教育试点工作总结卢希芬(6,3)构建“五位一体”布局开展高等融合教育丁•作——武汉理工大学高等融合教育试点工作总结韩同远(6,6)创新模式促进改革做亮融合教育——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高等融合教育试点工作总结华兴夏范莉莉杨枫陈禧琴(6,8)融合教育背景下聋人大学生职业期望调查—■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为例胡蓉薛饪楠熊琪(8.25)语用学视角下的国家通用手语推广刘永萍(8,32)听障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现状及影响因素马红霞(14,40)高等融合教育背景下辅导员丁作的挑战、机遇及应对李霞妹(14,47) 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听障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张环王晶杨萍(16,39)聋生高等教育课堂手语翻译省略策略探析—一以摄影专业为例周改丽(16,46)“融分结合”精准分层提高视障大学生计算机学科素养——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为例张居晓(20,31)77自我污名对听障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自我效能感和自尊的链式 中介作用刘莎门瑞雪范志光(20,3刀听障大学生信息素养的调查研究齐红段玉敏(20,42)残障大学生入学准备服务发展历程的叙事研究王蒙蒙 张悦歆 刘建会 赵博雅(22,24)肢体残疾大学生的歧视知觉对焦虑的影响:感恩的中介作用王艺霖张会平(22,30)听障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李国敏符昱叶(24,53)【特殊儿童发展研究】神经印象策略与视觉提示策略对阅读障碍儿童阅读流畅性干预效果的比较研究陈建军 刘鑫宇 单盛楠 黄雪雯(10,11)学习障碍儿童家长心理弹性结构及提升策略的个案研究董思雨朱宗顺(10,17)特殊儿童家庭功能的研究进展孙涛申仁洪(18,41)我国数学学习困难干预研究的现状韩丽莹赵微(20.48)基于眼动追踪技术的智力障碍青少年注意品质测试及注意特点研究刘纯敬李世明宫炜男髙丽丽翟佳丽刘世玉(20,55) 近十年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在自闭症矫治中的应用及展望周森(20,63)融合体育游戏活动对智障儿童运动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金梅穆莹郭晓艳俞梅(22,35)增强或虚拟技术在智障儿童社会交往能力培养中的应用研究微(22,48)张兰香(22,42)我国数学学习障碍学生执行功能研究热点与前瞻朱星星赵 绘本教学对智障学生功能性词汇学习成效的个案研究余丽(24,15)黄珊儿童阅读影响因素的新模型探讨——阅读成分模型 张乐乐微(24,21)赵听障儿童英语语音发音干预的个案研究徐琴芳宗刘琦锤【发展性障碍研究】成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潘威赵楠 特殊儿童父母亲职压力与婚姻质量关系研究蒋娜娜【教师教育研究】普通小学教师对学习障碍的认知情况的调查研究王玉玲张旭马立梅王莉萍教师赋权增能视角下融合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刘宝超 武子璇(24,27)蒋盈(2,43)李海军(2,50)尹宝霞(2,17)任春雷(2,22)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教助理教师培养的实践探索王红霞(6,12)普通教育教师实施融合教育效能感的调査研究陈光华张锤梅金雪松(6,17)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融合教育素养调查王玉玲(8,14)河南省特殊教育师资队伍现状与参训需求的调査研究齐红李玉向(8,21)北京市学前教育师范生实施融合教育自我效能感的调査研究吴俊毅罗丽(12,7)高师特殊教育专业应届毕业生职业素质准备现状的研究——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为例胡佩王辉(12,15)特殊教育教师情绪劳动和职业幸福感的关系----理资本的中介作用文英张树东(14,19)特殊教育康复教师专业素养现状与提升对策冉娜娜王辉阳泽(14,26)特殊教育专业师范生的学习投人对专业认同的影响:自我效能感 和自尊的链式中介效应胡义秋刘茜冯倩胡建郭余丽(14,33)实施课程思政在特殊教育专业教育见习目标中落实师德教育张阿妮(18,7)重大疫情期间四川省特殊教育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査研究段玄锋李燕王M (18,12)21世纪以来我国特殊教育教师研究热点分析—基于CNKI 期刊文献的可视化分析刘茜冯倩(18.18)职业人格:新时代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新维度申承林郝文武(20,3)特殊教育学校新手体育教师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分析王伟杰邵华徐敏(20,9)荷泽市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调査与策略韩玉亭毛丕显(20,19)培智学校教师对校本课程态度的调查研究李良秀贾婵娟林云强蒲蔚芳(20.25)“特殊教育学校校长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培训实践探索王婷婷(24,33)疫情防控期间广州市特殊教育教师在线专业活动调查分析高珂娟党凯琳(24.38)英国高校特殊教育专业硕士层次人才培养现状研究刘邦丽李尚卫(24,47)【课程与教学研究】定向行走课程与教学专业能力研究杞昭安(2,26)听障大学生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探索—以《信息技术基础(听障)》为例张艳琼葛修娟朱锐王锤莹(2,38)78论融合课堂中的合作教学及其实施肖竟张树东(4,34)翻转课堂在针灸推拿专业视障研究生课程中的应用张琳吴凡刘东明(4,40)学前融合教育中的内隐学习徐莉(6,22)指向核心素养的聋校语文教学目标制定刘琴(6,28)培智学校新课程标准实施现状的调查研究董俊花蔺红春邓欢(6,33)培智学校教师课堂教学中信息媒介的使用现状研究刘全礼周旭讷蕾蕾张晓成张阿妮(12,23)智力障碍儿童理财教育课程开展现状的调査研究——以上海市四所特殊教育学校为例邓靓坍郭文斌(12,32)聋校数学教师对数学课程标准理念的认同度与实施度现状的调查研究田寅生田兆丰(16,19)培智学校教师实施新课标现状的调査研究——基于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23名培智学校教师的调査韩婷婷马岳勇(16,29)澳门普通学校教师特殊教育专业知能量表的编制董志文(16,34)我国盲校汉语盲文分词连写规则教学情况的调査研究磅四化徐琴张居晓孙敏(18,24)江苏省特殊教育学校言语语言康复“医教结合”现状的调查研究许海燕王琴(18,30)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聋校语文学业评价的设计刘琴王振洲(18,35)“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课程建设为例石晓辉汪斯斯(24,3)聋人汉语分级阅读测试的方法与建构付平(24,8)【残疾人发展研究】《残疾人蓝皮书: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报告(2019)>内容解读孙友然凌亢白先春(2,55)我国智力障碍者职业教育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郭文斌杨艳赖振爱(2,60)后疫情时代农村残疾人就业帮扶困境及其应对策略涂平荣(22,54)我国台湾地区身心障碍者职业辅导评量经验及本土化策略周姊毓(22,61)【比较研究】阅读辅助犬在干预学生阅读中的应用及启示王娇娇高利朱楠(6,40)盲聋人触觉记忆研究的进展及启示马红霞雷江华(6,46)美国普通学校智力障碍学生功能性课程的发展经验与启示黄汝倩(6,51)融合教育背景下日本残障大学生支援与支持保障研究曹卫红(10,58)应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检测自闭症者脑功能的研究进展王智田朱紫桥(10,64)澳大利亚促进残疾人就业的举措及启示美国残疾人定制化就业的发展及启示雷梦杨福义(10,73)潘威林真平(14,52)国外孤独症谱系障碍成人违法犯罪问题研究综述于松梅(14,58)【融合教育专题研究】江苏推进融合教育的实践、经验及其启示T勇(2,3)澳大利亚高等融合教育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张悦歆杜建慧陈梅浩肖非(2,10)融合教育中视障大学生替代性课程设置的实践研究磅四化徐琴(4,44)我国台湾地区学前巡回指导的实践模式与启示秦铭欢赵斌张燕诊(4,49)近十年融合教育领域研究热点及前沿可视化分析赵楠潘威(10,26)融合教育背景下资源教室建设与运作的现状分析—以广西南宁市为例黄钟河钱小龙黄丽辉汤璐璐苏夏唐建荣(10,32)我国残疾学生融合体育教育研究现状与展望潘红玲(20,70)特殊教育教师指导下的自闭症谱系障碍学生融合支持服务效果研究黄丹彭晓玲(20,75)【自闭症专题研究】自闭症儿童情境情绪理解的研究综述李慧邵伟婷徐胜(2,68)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入学准备研究综述王露(2,75)孤独症谱系障碍者目光接触障碍的研究进展王静罗佳琦荆伟(8,39)课堂中教师非言语行为与学前期自闭症儿童主动沟通的相关研究吴宏宇李欢(8,46)互动游戏促进自闭症儿童人际交往能力的个案研究程秀琳李潇王滔(8,52)同伴介入法在自闭症儿童学前融合教育中的应用石灿胡青兰(8,60)自闭症儿童青少年情绪认知的神经电生理及影像学研究进展李金花姚瑞王和平(10,38)理解自闭症谱系障碍:来自神经多样性的视角及反思闫竹青林云强朱慧敏(10,44)79教育戏剧对自闭症儿童情绪理解能力的教学成效研究金京李闻戈黎辛舒李秋玲刘桂彩麦泳仪曾丹英(10,51)国外自闭症谱系障碍学生就业转衔的相关研究及启示徐添喜张春宇丁艳丽(12,39)关键反应训练联合干预自闭症儿童沟通技能的研究李丹龙嘉张志敏(12,46)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家长的亲职压力评估魏予昕王志丹(12,51)录像示范法干预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游戏能力的研究综述王娇娇张春宇(14,65)师范生对孤独症儿童认知度的调查与建议胡志全兰继军(14,73)近十年图片交换沟通系统干预自闭症人士的国际研究综述何淑娟李闻戈(16,50)早期丹佛干预模式对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于预效果的元分析王智田殖朱紫桥(16,58)绘本剧在孤独症青少年社交技能团体十预中的应用李莎陈光华(16,67)孤独症儿童心理理论教学研究述评马永强胡晓毅(18,47)运用虚拟游戏提升自闭症儿童人际H动能力的策略研究汪辰郑权(18.54)自闭症谱系障碍青少年自我就业模式探讨——以武汉市“M私厨”为例杨慧宋快(18,59)孤独症儿童在正、负性情境中的情绪识别特点兰继军片永玲(22,68)图形组织者在自闭症儿童教学中的运用研究综述12-马李金花王和平(22,75)入户式母婴互动策略教育对自闭症谱系障碍婴幼儿母亲亲职压力和育儿效能感的干预研究杨溢李素贤(24,59) iPad应用软件对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数学运算能力的干预研究唐静杨柳(24,67)【手语专题研究】语用学视角下的国家通用手语推广刘永萍(8,32)成人手语能力评估内容研究综述任媛媛赵晓驰(16.75)【无障碍专题研究】视障大学生网络学习中的信息无障碍现状研究蔡聪(12,58)人工智能时代听障生无障碍学习路径研究杨会良黄璐娅(12,67)江苏奢校园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现状研究白先春李越(12,72)【诊断评估专题研究】表达性词汇测验的演变及其在特殊儿童评估中的应用赵鑫鑫肖悦希内学习能力测验(H-NTLA)的发展及应用王芬萍周凯燕阅读障碍诊断的成分模型与差异模型的比较研究苏林阳严晓芬伍德科克-约翰逊成就测验的发展演变与临床应用王露Conners量表的版本演变及临床应用付锦霞自闭症谱系量表的理论研究与临床应用简单于孙玲源赵微(4,55)王庭照(4,64)卢海丹(4,72)冯建新(6,56)荆伟(6,64)王庭照(6,72)赵微(8,64)马芳陈静瑞文推理测验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及挑战翟珊珊闫娟国Achenbach行为量表的版本演变及其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李绍汀聂景饪王庭照(8,72)【研究方法专题】让叙事研究丰富特殊教育的话语体系邓猛(18,64)特殊教育需要“叙事”的声音赵勇帅(18,66)叙事研究对残疾群体的作用冯秋涵(18,69)叙事研究——特殊教育教师身份研究的必然之路汪甜甜(18,3)掩蔽视觉分析在单一被试实验研究中的应用刘晓玲雷江华(18,76)【学术动态】“疫情’大考’与特殊教育高峰论坛”会议综述李永康(10,79)“十四五”期间特殊教育规划和重大问题在线专家研讨会综述张悦歆王雁(12,77)聚焦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共话未来教育发展方向——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高峰论坛综述康丽(24,73)促进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特殊教育学科与历史研究的融合——“学科建设与特教史研究”高层论坛综述杨克瑞郭永(24,75)【新书评介】全纳理念在基础教育质量评估中的体现——评《全纳视域中的基础教育质量评价》刘全礼(4,78)总结昨天把握今天推进明天把握现状发现问题推进发展——评《残疾人蓝皮书: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报告(2019)》吕世明(8,80)80。
小学一年级学生入学适应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小学一年级学生入学适应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小学一年级学生入学适应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入学适应是小学生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重要阶段,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了解一年级学生的入学适应情况,分析影响其适应的因素,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通过文献综述、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揭示小学一年级学生入学适应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研究内容包括学生入学适应的具体表现、影响因素的类型及其作用机制等。
通过深入分析这些因素,本研究旨在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本研究也期望为学术界提供有关小学一年级学生入学适应的丰富资料和理论支持,推动相关研究的深入发展。
通过综合考量学生的个体特征、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等多方面因素,本研究力求为改善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入学适应状况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文献综述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入学适应问题一直是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多个领域研究的热点。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环境的快速变化,一年级新生的入学适应问题愈发凸显,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入学适应的现状、影响因素以及相关对策三个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综述。
在入学适应现状方面,已有研究表明,一年级新生在入学初期普遍面临适应困难。
这些困难主要表现在学习适应、社会适应、心理适应和行为适应等多个方面。
学习适应方面,新生需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要求,如课程内容的难度增加、学习方式的转变等。
社会适应方面,新生需要融入新的社交圈子,与同伴建立友谊,同时适应师生关系的转变。
心理适应方面,新生需要面对新的环境压力和心理挑战,如学业压力、分离焦虑等。
行为适应方面,新生需要遵守新的行为规范,如课堂纪律、作业要求等。
在影响因素方面,已有研究认为,影响一年级新生入学适应的因素主要包括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和学校因素。
国外近10年幼小衔接理论研究综述
国外近10年幼小衔接理论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本综述旨在全面梳理和深入剖析近十年来国外幼小衔接理论研究的发展脉络、主要成果及未来趋势。
幼小衔接,指的是幼儿园与小学两个阶段教育之间的过渡与连接,对于儿童的身心发展、学习适应和社会融入具有关键性影响。
近年来,随着全球教育改革的推进和儿童发展研究的深入,幼小衔接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本文将首先回顾幼小衔接理论的历史演变,阐述其重要性及研究背景。
随后,将重点分析近十年来的理论研究成果,包括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研究现状、主要理论观点、实践模式及其实施效果。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探讨幼小衔接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综述,我们期望能够为教育工作者、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提供一个清晰、全面的视角,以深入理解幼小衔接理论的核心要义和实践价值,推动国内外幼小衔接工作的深入发展。
二、国外幼小衔接理论的发展历程在过去的十年中,国外对于幼小衔接理论的研究已经经历了显著的发展与深化。
这一理论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几个关键阶段。
第一阶段,研究主要集中在幼小衔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上。
学者们普遍认为,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顺畅过渡对于儿童的身心发展至关重要。
在这一阶段,研究者们主要关注的是如何减少两个阶段之间的断层,使儿童能够顺利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随着研究的深入,第二阶段的研究开始关注幼小衔接的具体实施策略。
学者们开始探讨如何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环境等方面进行有效的衔接。
例如,一些研究提出了在幼儿教育中引入更多的小学元素,或者在小学教育中注重儿童的个性化需求等策略。
第三阶段,研究开始转向幼小衔接的多元视角。
除了传统的教育学视角外,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者也开始关注幼小衔接问题。
这些研究不仅关注儿童的学习适应,还关注儿童的心理适应、社会适应等方面。
在这一阶段,研究者们开始尝试构建综合性的幼小衔接理论框架。
进入第四阶段,研究开始注重幼小衔接的实证研究。
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指导内容
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指导内容1. 入学前准备在孩子即将上小学的时候,家长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以确保孩子能够顺利适应新环境。
以下是入学前的准备事项:- 购买必要的研究用品:包括书包、文具、课本等。
- 给孩子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时间。
- 培养良好的卫生惯:教导孩子洗手、刷牙等基本卫生惯。
- 培养独立能力:让孩子学会自己穿衣、整理书包等基本动作。
- 带孩子熟悉校园环境:参观学校、找到教室和卫生间等重要地点。
2. 适应新环境小学一年级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环境,以下是一些帮助孩子适应新环境的建议:- 与老师和同学建立良好的关系:鼓励孩子主动与新同学交流,与老师保持互动。
- 培养自理能力:鼓励孩子独立完成作业、整理物品等。
- 遵守班规和校规:教导孩子遵守纪律,尊重老师和同学。
- 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鼓励孩子积极回答问题、参与讨论。
- 培养良好的研究惯:帮助孩子制定研究计划,养成课后完成作业的惯。
3. 家庭支持与鼓励孩子在小学一年级的研究过程中,家庭的支持和鼓励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家庭提供支持的建议:- 和孩子共同制定目标:与孩子商量研究目标,鼓励他们为目标努力。
- 每天关注孩子的研究进展:与孩子交流研究内容,帮助他们解决研究问题。
- 多与孩子互动:除了研究,还要关心孩子的生活和情绪状态。
- 提供丰富的研究资源:给孩子提供适合年龄的读物、游戏、互动研究软件等。
- 鼓励孩子参加课外活动:让孩子有机会参加体育、艺术、音乐等各种活动。
以上是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指导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和孩子顺利度过这个重要的阶段。
幼儿入学准备的有效策略
幼儿入学准备的有效策略
幼儿入学准备的有效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在入园前,尽量让孩子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早睡早起,有助于调整孩子的生物钟,适应幼儿园的作息时间。
2.培养独立自理能力:在入园前,可以逐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如穿脱衣物、整理书包等。
这将有助于孩子适应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并减轻老师的负担。
3.社交技能培养:帮助宝宝培养良好的社交技能。
鼓励他们与其他孩子互动、分享和合作。
可以组织一些小型的游戏活动或安排宝宝与其他孩子一起玩耍,以促进社交交流和友谊的建立。
4.温和的分离过程:在入学的第一天,确保与宝宝的分离过程温和顺利。
给予他们安全感和信任,并向他们保证会回来接他们。
尽量避免过长的分离时间,逐渐延长分离的时间长度,让宝宝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5.鼓励表达情感:鼓励宝宝表达他们的情感和感受。
如果宝宝感到不安或焦虑,给予他们安慰和理解。
尽量与老师保持沟通,了解宝宝在幼儿园的表现和适应情况。
6.关注宝宝的情绪和需求:入学后,持续关注宝宝的情绪和需求。
给予他们充分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适应新环境和生活。
以上策略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前儿童入学准备: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的视角
学前儿童入学准备: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的视角作者:李晓巍黄洁琼来源:《中国教师》2013年第11期一、问题提出入学准备指学前儿童为了能够从即将开始的正规学校教育中受益所需要具备的各种关键特征或基础条件[1]。
1990年,美国国家教育目标委员会(National Education Goals Panel,NEGP)将做好学前儿童入学准备作为8个教育目标之首,提出“到2000年,所有儿童在入学时都应做好学习的准备”。
NEGP还提出了儿童入学准备的五领域模型,包括身体健康和运动发展、社会性和情绪发展、学习方式、言语发展、认知发展与一般知识。
此后,该领域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重视。
在促进学前儿童入学准备这一问题上,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他们对入学准备的看法不但反映了他们对儿童入学前应具备的性格、习惯、能力和知识等方面的教育期望,而且这种看法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其自身的教育行为。
Nelson[2]通过对学前班教师的调查发现,几乎所有教师都认为以游戏为主的发展适宜性活动比传统教学活动更能促进幼儿入学准备,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教师们更愿意使用前者。
国内关于入学准备的实证研究较少,张向葵等[3]对幼儿园大班教师和小学一年级教师的调查发现,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对入学准备的看法比较接近,最重视儿童社会性和学习品质领域的准备,而容易忽视健康领域的准备;小学教师认为自理能力、学习技能和同伴交往等方面是学前教育的薄弱环节。
杨阿丽等[4]研究发现,幼儿园教师更重视儿童抗挫折能力、亲子关系、学习态度、自我控制、身体健康等方面;小学教师相对重视儿童服从权威、文明礼貌和表达能力等方面。
总体而言,我国在儿童入学准备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表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已发表的文章大多是对国外相关问题及研究进展的综述,这可以使国内学者了解学前儿童入学准备的研究进展,但国外的最新研究成果难以直接运用于我国学前儿童,所以相关研究不能仅限于对国外研究成果的介绍。
华东师大《特殊教育概论》期末考试复习整理资料1
一、概论与法规1、人们对特殊儿童的态度已由拒绝、歧视到同情怜悯,再进而成为积极的接纳与协助。
2、我国最早的特殊学校是C瞽叟通文馆〔1874年〕即现在的盲人学校启音学校〔1887年〕即现在的某某市聋哑中心学校是我国第一所聋校。
某某市盲童学校始建于〔C、1912年〕3、我国第一部有关残疾人教育的专项法规是1994年国务院颁布的C 《残疾人教育条例》4、特殊教育康复指导中心的职责是:〔1〕指导本地区随班就读工作的开展;〔2〕特殊儿童的鉴定;〔3〕提出特殊教育资源合理利用和调配的建议;〔4〕为基层学校提供巡回指导以与提供局部师资培训、情报信息、家长学校指导等服务。
5、1994年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A、“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6、某某市教委有关文件规定随班就读对象为〔C 八类〕p537、贯彻“正常化〞原如此中的“正常化〞的涵义是〔B 教育环境正常化〕8、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认为造成儿童特殊性的原因主要是A、生理条件9、如下首次提出全纳性教育的文件是A、《特殊需要教育行动纲领》10、教育应当满足所有儿童的需要,这就是A、全纳性教育1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特殊教育作为工作计划的重要组成局部的时间是〔B、1966〕12、特殊教育:特殊教育是指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设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展旨在达到一般和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
13、简述我国具有特色的特殊教育机构。
答:我国在特殊教育事业开展过程中,已逐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特殊教育机构,这就是教育系统、民政系统、卫生系统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系统的公立教育机构以与集体和个人开办的民办特殊教育机构。
教育部主管全国的特殊教育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特殊教育工作。
县级以上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协调教育、民政、卫生和残联等部门有关特殊教育方面的工作。
14、如何理解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力和教育的可能性?答:《世界人权宣言》〔1984年〕15、何谓生态学观点?答:社会生态学的观点在残疾或特殊性的归因上强调不能单从儿童本身的身心特征去认识,还应从儿童生长和学习的环境中去找原因,如:不良的教学方式、经验剥夺、经济条件差等。
幼儿入学准备问题探思
S小学科学cience2022.12幼小衔接指的是从幼儿园大班到小学入学的过渡阶段,通过园、校的相互接触与交流,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让幼儿通过了解、参观等方式,能够较快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环境,并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然而,目前幼儿园教学中存在着许多家长和教师过分关注幼儿智力发展的问题,特别是在知识和技巧方面,如拼音、汉字等,涉及大量的教学内容,其与幼儿的身体和心理发展都有冲突。
因此,必须对这些观念进行调整,才能让幼儿的身心得到更好的发展。
幼小衔接理应受到各方关注,要正确处理好幼儿的入学准备,为全面培养幼儿良好的综合素质奠定基础。
一、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入学准备的简要概述幼小在入校前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进入小学阶段后,应以良好的心态,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并逐渐建立起完善的知识系统。
幼儿经受的教育准备越充分,其认知能力发展越顺畅,学习习惯越良好,学习方式越得体,越能累积知识。
幼儿园要优化教学效果,切实做好幼儿教育工作,根据不同幼儿的不同情况,实施启发式、激励式的教育,引导幼儿健康成长,实现其个体的成熟发展。
从幼小衔接的角度来看,小学教育与教学活动是以生态理论为依据的,目的在于改善学生的学习状况及其不良情绪,使其能够更好地开展小学学习活动。
二、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入学准备的必要性在素质教育发展的大背景下,各阶段的教学工作都在不断地进行着调整,不断地进行着策略的创新。
幼儿园要强化与小学校的密切合作,使幼儿园与小学的知识更好地衔接起来。
从表面上看,幼小衔接就是指幼儿与小学之间的交流和联系,“幼”是指幼儿,“小”是指小学生,而完整的幼小衔接过程对于幼儿的学习和人生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首先,在这个阶段对幼儿进行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知识技能的培养,将直接关系到他们未来的成长。
幼儿的思维和认识能力还不强,也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如果幼儿园教师在这个时候实施相关的幼小衔接和统一的入学预备方案,可以帮助幼儿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缩短对新环境适应的时间。
国外幼小衔接的经验及其启示
国外幼小衔接的经历及其启示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受到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并作为当前世界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兴旺国家进展了大量研究,其目的就在于让幼儿在入学前承受一二年的预备教育,进步学前儿童的身心开展程度,掌握一局部知识和技能,减少幼小衔接的坡度,从而减轻他们入小学的负担。
本文欧美思教育就五国在幼小衔接上所做的实验研究和理论讨论作简单的介绍,以供我们在幼小衔接的理论和研究中参考。
前苏联为保证幼儿教育向初等教育的顺利过渡,搞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进展了长期广泛的实验和理论讨论。
前苏联心理学家认为,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是游戏,而小学生的主导活动是学习,儿童入学准备的根本问题不是知识和技能,而是形成学校学习活动的心理准备。
前苏联在小学开设预备班,预备班在教学过程中不是采取传统的学校上课形式,而是在游戏中加进一些特殊的作业和练习,并逐渐加大难度,这种教育形式是小学课堂教学的雏形,老师在教学中常采用游戏的形式,为预备班的儿童学习减少坡度,预备班的教学和生活组织既不同于小学一年级,又不完全同于幼儿园大班,因它附设在小学里,且有与幼儿园不同的条件和气氛。
但他们是学前儿童,他们的活动和幼儿园有许多一样之处,如每天上课时数不多,游戏和户外活动占有重要地位,教学中注重儿童的兴趣和情绪,强调当场掌握和稳固,不留家庭作业,不记成绩。
为使幼儿教育与小学低年级教育更好地衔接,幼儿园的教养员为确保儿童到达学校要求的程度,要理解小学低年级教育和教学工作的任务和特点,小学老师也要理解幼儿园教育和教学工作的目的、内容和方法,以便根据儿童已有的知识和经历施教,从而能帮助他们在此根底上建立起衔接关系。
美国的教育工作者也非常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注意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的研究。
美国幼儿园根本上附设在小学,接纳4~6岁儿童,作为“小学阶梯”。
对上小学一年级之前的5岁儿童限定进展为期一年的预备教育,主要是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开展,为入小学作好准备。
儿童发展心理学:儿童入学准备状态的理论模型与干预途径
1 引言到了规定的入学年龄,几乎所有适龄儿童都走进学校。
他们开始面临许多新的挑战,例如独立处理问题、与同伴相处、掌握与遵守规则、在较长的课堂时间内保持注意、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等。
但是,并非每个儿童都在各方面做好了适应学校生活的准备。
国外研究发现,大约16%~35%的适龄学前儿童尚未达到必要的准备状态。
由于起点上的差距,这部分儿童比其他人更可能发生学校适应问题。
入学准备状态是指学龄前儿童为了能够从即将开始的正规学校教育中受益所需要具备的各种关键特征或基础条件。
不具备这些条件的儿童被称作入学准备状态不足儿童。
当前国外关于儿童入学准备领域的研究内容包括:了解儿童学校适应结果的早期预测因素,建立学前儿童入学准备状态的测评体系、及早发现入学准备状态不足儿童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对不同干预途径的效果进行比较和评价等。
虽然国内早已出现对“幼小衔接”问题的探讨,但多属于理性思辨或教改尝试,其研究方法和理论视角尚未与国际研究现状接轨。
本文试图通过总结国外近20年来关于儿童“入学准备”研究的新进展,对我国未来的儿童“入学准备”研究提出建议。
2 儿童学校适应结果的早期预测因素儿童的学校适应结果是指儿童入学后在学业、情感和社会性各方面的发展状况。
Gilliam在一项元分析中进行了总结,发现目前研究中常用于评定儿童学校适应结果的指标包括:学业成绩、教师评定的学习技能、留级率、接受特殊教育服务的被提名率、辍学率、行为问题、自我知觉的能力或自我效能感、生理健康、出勤情况、认知能力和社会性的发展水平等。
一些研究者采用纵向追踪设计,以了解早期因素对儿童学校适应结果的预测作用。
以下几方面的早期预测作用受到了较多的肯定。
2.1 学前儿童认知和言语发展水平对未来学校适应结果的预测作用Tramontana通过元分析发现,多数研究都观察到早期IQ对后期学业成绩的显著预测作用。
但是,当控制了社会经济地位和种族等因素后,其相关程度有所下降。
儿童早期的注意力水平及活动水平也受到了较多重视,注意缺陷和活动过度的学前儿童更容易发生外化性(externalizing)的学校适应问题,而活动程度过低的儿童更容易发生内化性(internalizing)的问题。
社会经济地位不利儿童的入学准备
社会经济地位不利儿童的入学准备
盖笑松;刘坚
【期刊名称】《教育理论与实践》
【年(卷),期】2008(28)1
【摘要】入学准备状态是指学龄前儿童为了能够从即将开始的正规学校教育中受益所需要具备的各种关键特征或基础条件。
国外关于社会经济地位不利儿童入学准备状态研究的新进展是:(1)低社会经济地位儿童的入学准备状况;(2)影响低社会经济地位儿童入学准备的背景因素;(3)改善低社会经济地位儿童入学准备状况的干预措施。
【总页数】5页(P35-39)
【作者】盖笑松;刘坚
【作者单位】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东北师范大学心理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844
【相关文献】
1.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黎族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
2.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儿童入学准备的关系:家长参与的中介作用
3.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儿童入学准备的关系:家长参与的中介作用
4.不同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儿童的入学数学准备状况比较
5.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儿童学习品质及入学认知准备之间的关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幼小衔接教研总结6篇
幼小衔接教研总结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述职报告、演讲发言、汇报材料、对照材料、心得体会、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job reports, speeches, presentation materials, reference materials, insigh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幼小衔接教研总结6篇很多人在写教研总结之前都会认真回顾教研的过程,一份适合自己的教研总结是可以让我们今后的教学任务更加顺利地展开的,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幼小衔接教研总结6篇,供大家参考。
科学做好入学准备
科学做好入学准备科学是一种探索自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它探究事物背后的原理和规律,通过实践和观察得出结论。
科学的发展对于促进社会进步,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进入高中或大学学习科学之前,我们应该做好一些准备工作,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科学知识。
下面是一些建议。
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科学是一门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学科,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
在入学前,我们应该了解各个学科的基本概念,物理学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力学,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和变化等。
理解这些基础概念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学习高级科学知识。
培养好的观察和实践能力。
科学是通过实践和观察得出结论的,所以在入学前,我们应该培养良好的观察和实践能力。
观察是指用我们的五感来感知周围的事物,如观察一只蜜蜂采花还是观察一块石头的形状和纹理。
实践是指通过实验和操作来验证假设和推测。
通过观察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科学理论,并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好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也是很重要的。
科学研究强调逻辑性和严谨性,因此我们应该培养好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逻辑思维是指根据严密的推理和论证得出结论的能力。
分析能力是指能够将问题分解成更小的部分,然后进行研究和分析的能力。
通过培养好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科学问题。
阅读和学习科学文献也是很重要的。
科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新的发现和理论不断涌现。
入学前,我们应该阅读一些科学文献,了解最新的科学进展和研究成果。
这不仅可以增加我们的科学知识,还可以让我们了解科学的前沿研究和趋势。
学习科学文献的阅读和分析方法也是很重要的,这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评估科学论文。
合理安排时间和学习计划。
学习科学是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的,所以我们应该合理安排时间和学习计划。
入学前,我们可以制定一个详细的学习计划,包括每天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还可以采取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如划重点、做笔记、做练习题等,以提高学习效果。
科学做好入学准备
科学做好入学准备科学是一门严谨而深奥的学科,它涉及到自然界和宇宙的方方面面。
如果想在科学领域取得好的成绩,就需要在入学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以下是一些科学入学准备的建议。
学好数学是科学学习的基础。
数学是科学的语言,几乎所有的科学都离不开数学的应用。
在入学之前,学生应该重视数学的学习,掌握好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例如代数、几何和概率统计等。
可以通过课外辅导或参加数学培训班来提高数学水平。
数学的学习不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更重要的是培养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培养好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是科学入学准备的关键。
科学并不是一味地死记硬背知识,而是要培养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科普读物、参加科学实验班或参观科学展览等方式,了解科学的最新进展和应用。
要培养科学思维,学会提问、观察、实验和推理,探索问题的本质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科学思维是培养创新和批判性思维的基础,对于科学研究和学习都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科学的基本知识和概念是入学准备的必要内容。
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基本理论和原理的支撑,而且不同科学领域之间也存在许多交叉和互补。
在入学之前,了解科学的基本知识和概念,能够掌握一门或几门专业的基础知识,有助于顺利开展科学学习和研究。
可以通过自学、参加科学夏令营或听取专家讲座等方式来扩展科学知识。
还可以参加一些科学竞赛和比赛,通过竞争和交流来提高科学水平。
积极参与课外科学活动和实践也是入学准备的重要环节。
理论学习只是科学学习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
学生可以参加学校或社区的科学实验室,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和观察,锻炼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还可以加入科学团队或俱乐部,与同样爱好科学的同学一起开展科学项目和研究,培养合作和沟通能力。
实践是科学学习的最好方式,通过实践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科学学习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
通过学好数学、培养好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了解科学的基本知识和概念,以及积极参与课外科学活动和实践,可以为科学入学做好准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赵蓓(19632),天津人,副主任医师,儿童发展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儿童早期发展,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儿童保健、家长健康教育等工作和研究。
文章编号:100826579(2010)0120063203=综述与讲座>儿童入学准备的研究进展赵蓓综述,李义民审校 (天津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天津 300070)中图分类号:R749.94 文献标识码:B摘 要: 儿童入学时在身体健康与运动能力、认知、语言、学习技能、及情绪和社会性发展方面是否达到一定水平以适应学校生活,关系到今后的学业成绩和职业成就。
对儿童的入学准备状况进行评估须持科学、谨慎态度。
家庭、社区和学前教育机构都应关注0岁开始的儿童早期发展,帮助儿童为入学做好准备,学校应为所有儿童提供多种条件与帮助。
关键词: 入学准备;入学准备评估;儿童早期发展儿童入学准备研究20世纪80年代始于美国,其初始的动因是发现很多达到入学年龄的儿童没有为学校的学习和生活做好准备,影响未来的学习效果和学业成绩。
1990年美国/国家教育目标委员会(National Education Goals Panel,NEGP)0发布的美国8个教育目标中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到2000年,所有儿童在入学时都应做好学习的准备0。
此后美国和其他国家地区的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和研究机构对入学准备的评估手段、评估结果和干预措施相继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使入学准备的概念有了很大扩展。
1 入学准备的概念从字面上理解,入学准备就是指儿童为上学做好准备,而上学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因此有些学者重点强调儿童是否为学习做好准备。
GR Gr edler [1]将入学准备定义为/儿童从正规教育中受益需要具备的各种关键特征和基础条件0。
这些关键特征和基础条件由NEGP 归纳为5个领域,即儿童的身体健康与运动技能、情绪和社会性发展、学习方法、语言能力、认知与常识。
经过多年实践,入学准备概念从强调儿童为上学做好准备扩展到学校是否为所有新入学的儿童做好了准备,课程和教学方式是否需要调整;家庭为儿童入学做了哪些积极的努力;社区为儿童早期发展提供了哪些资源和便利等。
1997年,NEGP 将入学准备的定义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2]:1.1 儿童的准备 1)身体健康和运动技能:健康状况、发育、运动协调能力、残疾带来的功能损害等;2)社会情感技能:轮流、合作、尊重、同情、帮助、表达自己的情绪等;3)学习技能:学习热情、好奇心、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等;4)语言发育:聆听、表达、词汇量、阅读、书写、对故事的感知等;5)常识和认知:字母和发音的联系、空间联系、数的概念等。
1.2 学校的准备或责任 1)帮助儿童实现从家庭到学校的顺利过渡;2)努力使早期教育与学校教育彼此衔接;3)采用高质量的教学和辅导、适当的进程、并理解学习是在人与人相互作用中获得的;4)意识到每个儿童的需要,帮助成功,尽量在普通课堂中满足儿童的特殊需求;5)尽力帮助每一位教师成功;6)积极推行促进儿童发展的教育方案,如父母参与、发育落后儿童的早期干预;7)不利于儿童的教学方案和方法要进行改革;8)为社区儿童服务;9)对教育结果承担责任;10)具备强大的领导力。
1.3 家庭和社区的准备 1)母亲接受优质的产前保健;儿童接受综合的保健服务、保障充足的营养和每日体育活动,使他们在入学时具备健康的身体和头脑;2)所有儿童应该有机会接受高质量的学前教育;3)作为儿童的第一任教师,父母每天都应拿出时间帮助子女学习;父母应该有充分机会和条件接受育儿教育与培训。
2 对入学准备进行研究的意义儿童在入学时是否做好了准备,与儿童接受教育的能力和未来学业成功密切相关。
儿童在认知、非认知和社会情感领域发展不足可以预示他们未来的学业和职业成就偏低,这些儿童成年后受教育水平较低,更容易涉嫌犯罪、发生精神问题等。
儿童的入学准备状态可以追溯到其学龄前家庭内外的早期经验,家庭环境与年幼儿童的各项能力发展关系更为密切。
虽然这些早期经验不一定直接决定一个人最终的发展结局,但却决定了儿童的发展轨迹,而这个轨迹随着时间的延续会越来越难以改变,特别是学校教育很难改变儿童的发展轨迹。
只是着眼于上学以后才开始对儿童进行教育是对脑科学发展成果的忽视[324]。
入学准备研究力图建立有效的方法尽早发现儿童发展上的不足、识别风险、进行干预,其最终的意义在于如何投资于儿童入学前的早期发展,力争使每个儿童在达到入学年龄时都能具备有效学习的能力。
而这样的投资将比后期的弥补性措施更有效,得到更多、更持久的回报。
3入学准备评估入学准备评估在入学准备研究中是一项重要议题。
据不完全统计,美国各州先后使用了至少40余种工具或方法评估儿童入学准备状态,获得了大量资料。
结果表明,对儿童自身的入学准备状态进行全面、准确的测量是非常困难的,几乎不可能。
没有一种评估工具能够满足所有需要,评估本身也存在许多弊端。
1998年,NEGP应美国国会要求发表了/早期儿童评估原则与建议0[5],对入学准备评估进行了相应的规范。
3.1NEGP的入学准备评估原则1)使儿童受益;2)评估应首先服务于特定目的,并可靠、有效。
评估的目的归纳为四大类:支持、改进教学与学习效果;发现儿童的特殊需要;项目或教学方案评估及监测儿童发展趋势;判断个体儿童是否具备相应学习能力或留级;3)设计中应当考虑到评估的信度与效度随儿童年龄增长而增加;4)内容和方法应适合儿童的年龄;5)采用适当的语言;6)家长应成为收集信息的来源,也应知道评估的结果。
3.2评估方法入学准备评估方法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法,又称非正式或真实法,由教师在自然状态下通过对儿童的观察,或根据他们完成的作业情况逐项进行评定,用于多种目的,如改进教学,评估项目或监测儿童发展趋势,其优点是可以集体进行,无须打断儿童日常活动,比较准确。
缺点是不能用于个体间的比较;不同教师间的理解可能不一致。
另一类为标准化测验,将每个儿童参照正常范围做出比较,实施过程遵循统一规则,可以在同龄儿童间进行比较。
这类评估通常用于评价个体儿童的特殊需要,对儿童的发展水平做出判断。
其优点是观察者之间的一致性好,偏倚较小,但评估只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机会只有一次,儿童对测验者通常不熟悉,因此不十分准确。
这类评估用于儿童个体,特别是用于对儿童做出是否留级的判定是受到严格限制的,NEGP规定不得用于小学三年级结束之前[6]。
对于大多数入学准备评估的目的来说,由教师实施的集体评定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被较大规模地开发与应用。
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早期发展工具0(early development instrument,ED I)就是一个基于人群的、由教师完成的儿童入学准备评估量表,用于评估一个地区或社区的儿童群体发展状况、监测其发展趋势、预测小学学业完成情况。
该量表的内容与NEGP的五大儿童发展领域基本一致,另外包括两个附加指标:特殊技能(如阅读、算术、音乐)和特殊问题(如疾病、学习问题、行为问题等),取得了较好的效度和信度[728],较好地反映了不同地区之间对儿童早期发展的投入和重视程度,为政府决策、社区付诸行动提供了有效信息[9]。
该量表不用于儿童个体入学准备评估。
对于儿童个体的评估应该谨慎,最可靠的方法应该是来自于多方面的信息、如教师的观察、家长的叙述和对学生本身的测评。
教师通常对儿童的社会技能与行为问题了解较好,家长能比较准确地反应儿童的健康状况和学习方法与习惯,个体测评有助于了解儿童的常识与交流技巧[6]。
究竟什么是好的评估工具没有固定的模式或标准,适用的才是好的。
N Judith等[10]于2001将正式出版的40余种儿童入学准备评估工具根据其目的、类型、适用年龄、评估领域、实施方法、在哪里可以买到等进行了表格式归纳,便于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和应用目的进行比较和选择。
3.3入学准备评估存在的误区评估结果带来的直接问题就是能力发展不足的儿童该怎么办。
很多学校和家长选择了推迟入学。
1988年,美国各州分别有10%~50%达到入学年龄的儿童因入学准备分数不达标而被拒之校门外;不少儿童因为测试被贴上了红色标签,带来了很多负面效应,于是引发了众多思考[11,13]。
关于入学准备概念广泛存在的六大误区是:1)学习只是儿童在学校里完成的任务;2)入学准备只是儿童自身应该具备的特定条件;3)可以容易地对入学准备状态进行测量和评估;4)入学准备是时间问题,有的儿童只是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能成熟;5)儿童只有能够安静地坐在课桌前听讲才具备学习的能力;6)没有做好入学准备的儿童不适于入学[12]。
这些错误概念的出发点是只强调儿童在特定年龄应该具备哪些技能,通过对技能的评估将儿童分类,将部分儿童贴上标签或拒之校门之外,这是不公平的。
入学准备评估的目的不是判断哪些儿童不适合学校的学习,而是根据儿童的特点由学校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教学方案与方法。
所以,美国很多州已制定政策限制使用个体标准化测试。
但是,用于其它目的测试结果也有可能被用来评判儿童个体,其影响是长期的。
因此各类评估数据的利用和解释应受到严格的监督和限制[13]。
4影响入学准备的因素儿童的入学准备状况与很多因素相关。
研究表明,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结构、儿童健康状况、父母健康状况、家长对儿童学习的投入与参与、儿童性别均对入学准备状态产生影响,其中家庭因素(低收入、单亲)、儿童和父母健康状况不良和儿童性别的影响最为重要。
家庭经济收入水平是儿童入学准备不足的非常主要的影响因素,其影响是巨大的、持续的,比母亲的教育水平更加重要。
而家庭结构(单亲家庭)与儿童五大领域的发展结果相关性比经济收入水平还略高,这可能是因为单亲通常与低收入以及父母健康状况不佳、与儿童的相互作用机会减少等多种因素有关。
如果儿童患有慢性疾病,如哮喘,由于特殊的身体状况和治疗需求,儿童常存在行为问题,明显影响其认和知社会性发展。
会造成远期的儿童发展迟缓,特别是行为和认知方面。
男童入学准备状态发展不足的危险性是女童的2.3倍,多项研究结果基本一致[14]。
5干预措施对于入学准备不足的儿童不少学校和家长选择了推迟一年入学,特别是那些生日偏小的儿童,理由是等到儿童各方面更为成熟后能更好地适应学校的学习。
跟踪研究表明,推迟入学没有使平均学习成绩提高,那些能力发展不足的儿童如果正常入学,无论是在数学还是阅读能力上比推迟一年入学的儿童进步更多[15];生日偏小但正常入学的儿童,到三年级时与一般儿童没有什么差别,说明长期来看推迟入学没有特别效果。
有研究显示推迟入学有利于提高儿童社会适应性,他们会变得更加自信。
也有研究得出相反结论,认为推迟入学对于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不利,由于缺乏交往的环境与机会,一年后这些儿童的自我概念和同伴接受能力没有改善,他们更容易对上学存有消极的态度、产生行为问题和留级[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