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语文鲁教版(五四制)小学四年级下册《古诗两首》吕岩介绍

合集下载

鲁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必背篇目

鲁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必背篇目

四年级必背篇目: 必背古诗:
必背课文:
四 年 级 下册
第一单元:3 《走遍天下书为侣》第七自然段
回顾·拓展一:日积月累
第二单元:回顾·拓展二:日积月累
第三单元:10 《慈母情深》课后阅读链接《纸船---寄母亲》
11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第十七自然段 回顾·拓展三:日积月累
第四单元:13 《圆明园的毁灭》第三、四自然段
14 《狼牙山五壮士》第六---九自然段
第五单元:《综合性学习:傲游汉字王国》歇后语 第六单元:17 《草原》第一、二自然段
19 《白杨》第十二、十三自然段,课后阅读链接《帐篷》 回顾·拓展六:日积月累
第七单元:21 《古诗二首》《牧童》《舟过安仁》
22 《冬阳·童年·骆驼队》第四自然段 回顾·拓展七:日积月累
第八单元:27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第八——十一自然段
回顾·拓展八:日积月累
四 年 级 下 学 期。

推荐精品语文鲁教版(五四制)小学一年级下册《古诗两首》优质课教案1

推荐精品语文鲁教版(五四制)小学一年级下册《古诗两首》优质课教案1

《古诗两首》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所、牧”等12个生字。

会写“诗、林”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二、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兴趣,阅读能力,激发对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多形式的诵读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

教学重点在多形式的诵读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阅读兴趣,阅读能力。

教学方法1.每个学生自做一份本课生字小卡片。

2.课文插图、《春江花月夜》古筝、绘画材料。

3.搜集整理以前读、背过的古诗。

课前准备生字小卡片,课件、音乐、本课挂图。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课文插图:图中画了谁?他在干什么?他想干什么?(指名说)清代有一位诗人为这写了一首诗,你想读读吗?板书课题,指导读准平舌音“所”。

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1.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对读,检查字音。

3.再自由读,说说古诗写了画中的哪些景物。

4.指名说。

二、新课学习1.出示挂图,师指“牛与牧童”图,问:这是什么?(牧童骑黄牛)牧童高兴地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么样?(歌声振林越)2.多美的一首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1)齐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2)读诗想画面3.师配乐读古诗,学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4.教师引导根据画面练习背诵。

(引背、同桌对背、齐背)(1)读一读,想一想(2)从“林直”、“鸣蝉”可以知道这首古诗是写哪个季节的?5.指导书写(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认读。

(2)指导学生观察生字的占格位置。

(3)教师范写,同时讲解。

(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5)评价。

5.图文对照,再读感悟(1)1.看图:池塘是怎样的?诗中是怎样写的?(引出: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引导学生理解“泉眼”和“晴柔”。

(2)图上还有什么?诗人是怎样写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全班齐读。

6.指导朗读(1)个别读。

(2)评读。

新编文档-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21古诗二首_鲁教版 (共27张PPT)-精品文档

新编文档-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21古诗二首_鲁教版 (共27张PPT)-精品文档
• 这里有作者的所见:一叶小渔船上, 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 船桨。
• 也有作者的所悟:哦,怪不得没下雨 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 而是想利用风让船前进啊!
写法点拨
反衬——以动衬静
• 月出惊山鸟 • 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随堂练习
反复默诵《牧童》,然后将诗 中描述的景致、故事情节等用 自己的话说一说。
图解结构
舟过安仁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拓展提升
《宿新市徐公店》
• 篱落/疏疏/一径深, • 树头/花落/未成荫。 • 儿童/急走/追黄蝶, • 飞入/菜花/无处寻。
心灵感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此诗写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所见到的 情景。这首诗语言浅白如话,充满情趣, 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 的行为和行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 思妙想。
课件PPT
谢谢观看
END
帮忙,促使船向前行驶。
课文详解
•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 一叶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 • 他们收起了撑船的竹竿,停下了船桨,坐
在船中。 •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 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 • 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
风让船前进。
课文详解 朗读指导
课文详解 朗读指导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 黄昏时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 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 月。
课文详解
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 恬淡的水墨画,使我们的心灵感到宁静。 《牧童》一诗,不仅让我们感到了“日 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与恬 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羁 无绊,自然放松。白天有牛和牧笛为友, 晚上有清风明月相伴,真如世外桃源的 生活。当然,透过诗,我们也看到作者 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 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推荐精品语文鲁教版(五四制)小学一年级下册《古诗二首》作品鉴赏

推荐精品语文鲁教版(五四制)小学一年级下册《古诗二首》作品鉴赏

作品鉴赏
诗人首先是写儿童放牛时候的轻松心态,骑在黄牛背上一边走一边歌唱,心情何等得畅快,嘹亮的歌声在树阴间回荡,这是一幅悠闲的景象。

后诗人笔锋一转,写儿童不知为何突然想捕捉知了,可能是回家玩耍,也可能是为别人捕捉的,总之为了不惊动树上鸣叫的知了,儿童小心翼翼地停止了歌唱,俨然一副认真的模样,这与前面边放牛边歌唱的样子截然相反。

诗中只是写了儿童从动到静的变化这一事实,可是并没有点明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这反而留给读者遐思的空间。

诗作多通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描写,直接抒发生活的感受,诗看似闲情逸致,实则寄托情思。

袁枚的作品不顾及格律,活泼自由,语言浅显明了,形象自然生动。

《所见》一诗描写了作者偶然所见的一件小事。

全诗用叙述的方式,通过叙述牧童的动作,形象的刻画出了放牛娃天真活泼和率真的神态,充满生活情趣。

读诗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1。

推荐精品语文鲁教版(五四制)小学二年级下册《古诗两首》优质课教案1

推荐精品语文鲁教版(五四制)小学二年级下册《古诗两首》优质课教案1

《古诗两首》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会认“庐”等9个生字,会写“吴”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

4.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二、过程与方法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领悟“诗人借景抒情,对大自然神奇、伟大的赞颁,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句,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

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

教学难点深刻理解诗文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话讲出诗文的内容。

教学方法1.情境导入,理解诗题2.图文对照,理解诗意3.活动激趣,记诵诗句课前准备1.课文插图的实物投影。

2.课件。

(瀑布映衬青山、飞流直下的情景)3.生字卡片。

图、投影片。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检查“预习”,作者简介2.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是唐诗。

3.预习中哪些诗句读懂了,哪些还没读懂,并划下来。

4.读《望庐山瀑布》把下面的字音读准:庐、紫、川。

二、新课学习1.出示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理解诗意提问:这首唐诗是谁写的?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知诗人。

“望庐山瀑布”是什么意思?查字典“望”当什么讲?“望”与“看”的区别是什么?“望庐山瀑布”就是远看庐山的瀑布。

分别查出“庐山”和“瀑布”的意思。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他在游庐山时观赏了瀑布,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二步:解诗题。

读一读古诗,弄懂诗句的意思。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三步:明诗意。

逐词逐句理解全诗,指导看图。

日照香炉生紫烟“日”、“香炉”、“紫烟”各指什么?“生”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加以理解。

日:太阳。

香炉:香炉峰。

紫烟:紫色的烟云。

生:升腾起(变成了)。

太阳照射在香炉峰,高高的香炉峰上升腾起紫色的烟云。

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一词说明作者站在哪儿观察瀑布?离瀑布较远。

推荐精品语文鲁教版(五四制)小学二年级下册《古诗二首》《绝句》诗意

推荐精品语文鲁教版(五四制)小学二年级下册《古诗二首》《绝句》诗意

《绝句》译文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成对的黄鹂在新绿的柳枝上鸣叫,一行白鹭在青天上自由飞翔。

凭窗望去,西山千秋雪景好像是嵌在其中的一幅画,门外停泊着来自东吴,畅行万里的船只.
比较全面的:
白鹭――一种水羽毛鸟,羽毛白色,腿很长,捕食鱼虾。

西岭――指岷山,在成都西面。

东吴――指现在江苏省一带地方,古代是吴国所在地。

黄鹂有两只,各自占据一株青青杨柳的梢头,你一句,我一句,甜蜜舌,嫩声泣语,比唱歌还要动听。

水边上的沙滩那里,正有一行白鹭展翅起飞,向高高的蓝天忘记翩翩而去,它们雪白的身影映着碧蓝的晴空,显得十分潇洒,优美。

1。

鲁教版五四制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21课《牧童》课件

鲁教版五四制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21课《牧童》课件


明诗意--咬文嚼字

吕 岩(唐)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明诗意--咬文嚼字
我们来看看这个牧童在干什么?
吹笛 骑牛 休息
笛弄晚风三四声 牧童归来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不脱蓑衣卧月明
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碧草 横野 晚风 明月
草铺/横野/六七里,
明诗意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 黄昏之后了,你看他连蓑衣都 没脱,就躺在月夜里的草地上 了。是累了,想躺下来好好舒 展一下身子吧,还是喜欢这宁 静的夜晚,正好好地欣赏明月 呢?你看,月亮的清辉正照在 他身上,多么悠闲自在啊!也 或许他正在想什么呢。
草铺横野六七里,
明诗意
放眼望去,广 阔的原野,绿草如 茵,让人感觉那么 平缓,那么舒服。 侧耳倾听,晚风中 牧笛声声,悠扬悦 耳,时续时断,随 风飘扬,大概是牧 童正在晚风中吹笛 嬉戏吧。晚风徐徐, 笛声点点,这乡村 的傍晚多么宁静美 好啊!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视、听相合
明诗意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舟过安仁
(宋) 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舟 过 安 仁
宋 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字(词)意
• • • • • • • 舟:船 安仁:县名 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 棹:船桨 怪生:怪不得 张伞:张开了伞 使风:诗中指两个小孩用伞当帆,让风来 帮忙,促使船向前行驶。
古诗二首
牧童

推荐精品语文鲁教版(五四制)小学四年级下册《古诗两首》吕岩介绍

推荐精品语文鲁教版(五四制)小学四年级下册《古诗两首》吕岩介绍

吕岩介绍
(713~741)一名岩客,字洞宾(即吕洞宾),河中永乐(一云蒲坂)人。

(唐才子传作京兆人。

此从全唐诗)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僖宗乾符初前后在世。

咸通初中第,两调县令。

值黄巢之乱,遂携家归终南,放迹江湖间,世称吕祖或纯阳祖师。

相传他后来在长安酒肆,遇到仙人钟离权,遂得道,不知所终。

生平
他大约生于唐末,卒于宋初,与陈抟为同时代人。

至于后人将他的生活时代上推至唐开元(713~741)中,则是附会唐人沈既济《枕中记》所记道者吕翁事。

此外尚有颇多传说,纷纭不一。

比较可信是《国史》的记载:吕洞宾本儒生,因科场不利,而转学道,遇五代隐士钟离权授以内丹道要,隐居终南山。

评价
相传吕洞宾传有钟离权所授《灵宝毕法》十二科,为钟吕金丹道教典。

自著《九真玉书》一卷(《宋史•艺文志》著录,即《道枢》卷二十六之一篇)、《肘后三成篇》一卷(《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即《道枢》卷二十五之一篇。

《直斋录》又著录《纯阳真人金丹诀》一卷,谓即此篇,略有不同)。

1。

2018-2019年鲁教版四年级下册《古诗两首-牧童 1》WORD版教案

2018-2019年鲁教版四年级下册《古诗两首-牧童 1》WORD版教案

牧童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2.理解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词的意思。

3.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

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

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

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

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

(注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4.学生反馈并质疑。

(师适时板书并回答学生的质疑)铺:铺开。

弄:逗弄。

饱饭:吃饱了饭。

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

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三、再读古诗,交流学习1.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进行“小组学习”。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2.反馈:你读懂了什么?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反馈,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5.全班交流所体会到的思想感情,教师加以引导:(诗人向往宁静淡泊,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

鲁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古诗两首 PPT课件

鲁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古诗两首 PPT课件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牧童 【唐】吕岩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草铺 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稚子弄冰 稚子金盆脱晓冰,采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桑茶坑道中 晴明风日雨干时, 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 一牛吃过柳阴西。
闲居初夏午睡起 梅子留酸软齿牙, 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 闲看儿童捉柳花。
作业超市
一、熟读老师推荐的三首古诗
二、从本课中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 诗,改写成一篇短文。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弄归来饱饭黄昏,不脱蓑衣卧月明。 卧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唐】

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唐】

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唐】

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

pū pù
牧童 【唐】吕岩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棹坐 船中。 收篙 篙停棹
gāo zhà o
铺 横野六七里, 草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蓑 不脱蓑衣卧月明。
suō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最新鲁教版(五四制)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古诗两首》优秀教案2(精品)

最新鲁教版(五四制)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古诗两首》优秀教案2(精品)

《古诗两首》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会认“庐”等9个生字,会写“吴”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二、过程与方法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描述的情景。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

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描述的情景。

教学难点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方法1.情境导入,理解诗题2.图文对照,理解诗意3.活动激趣,记诵诗句课前准备1.课文插图的实物投影。

2.课件。

(瀑布映衬青山、飞流直下的情景)3.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投影展示插图)老师以优美的导语,把学生带进诗的意境。

同时随机讲解“香炉”“庐山”等词语。

2.理解诗题,认读生字“庐”“瀑”。

(注意“瀑”的读音)3.齐读诗题。

二、新课学习(一)自由诵读,提出疑问1.自由吟读,用笔圈出生字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自己读完以后再读给同桌同学听。

2.结合插图思考:诗人站在哪里?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物?3.伙伴之间交流,老师随机点拨。

4.组织交流或提出不懂的问题,老师进行指导,结合课件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紫烟”“遥看”“飞流直下”等词语。

5.老师小结:诗人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看着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产生了一种想象──这飞流直下的瀑布,真好像是银河从天上落下来一样!(学生齐读后两行诗句)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二)图文对照,熟读成诵1.让学生看图读文,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感情。

2.练习背诵,可同桌之间互相背。

3.出示下列要求会写的字:炉、银、烟、流。

4.启发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方法,记忆字形,老师点拨。

5.重点指导“流”字。

(提示:“流”右边的上半部分与“云”的区别,右下部分三笔之间的间距要匀称)(三)自读课文,初步感知1.自由朗读,借助生字表的拼音读准字音,再读正确、读通这首诗。

鲁教版四下古诗

鲁教版四下古诗

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

(陈子昂)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

(桓宽)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孝敬》)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轻诺必寡信。

(《老子》)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

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

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浪淘沙刘禹锡(唐代)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牧童吕岩(唐代)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舟过仁安杨万里(宋)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

《传家宝》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满江红》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偶成》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循环。

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生活也是这样。

假如你发现走这条路不能到达目的地的话,就可以走另一条路试试!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凉州词王之涣(唐)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它们像两鼓风不断地向我吹来。

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任何一股风刮倒。

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

(陈寿)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陈寿)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推荐精品语文鲁教版(五四制)小学四年级下册《古诗两首》优质课学案2

推荐精品语文鲁教版(五四制)小学四年级下册《古诗两首》优质课学案2

《古诗两首》学案一、学习目标1.认识古诗生字,指导书写“蓑”,准确,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并能背诵2.通过注释,边读边想象的方法,感知诗歌大意。

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诗歌大意。

3.通过对诗歌的感受、体验诗歌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感悟诗人的心。

二、学习重点能通过读、想象,体验诗歌的境界三、学习难点是人的心理,并能正确,有感情的朗读。

四、导学问题(一)、自主学习1.了解诗人的生平,搜集与诗歌的有关的信息。

2.练习诵读诗歌,边读边画出诗歌的节奏。

3.借助工具书、注释,初步理解诗歌大意。

4.背诵古诗。

(二)、合作探究1.组内抽背古诗、说出诗词大意2. 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牧童?请同学们想象一下,牧童会是怎样归来呢?3.想象一下,如果你就是牧童,你会在月光下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而诗人又想借这个小牧童表达什么呢?4如此悠闲、自在、轻松的牧童,谁能将他读出来?诵读古诗,感受5.“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读了这两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看到这样的一幕,假如此时你也和杨万里立于船上,心中会发出怎样的疑问?6.“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理解诗句意思,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怪生”一词,说明了诗人___________,原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说一说,这两个小男孩留给你怎样的印象?诗人喜欢他们吗?你喜欢他们吗?为什么?8.带着自己的体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两个小童张伞使风的样子。

通过朗读把两个小童天真、淘气的样子表现出来。

(三)、达标检测1.牧童一诗的作者是(),字()。

2 .读《牧童》、《品牧童》3.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篙:_____________ 棹:________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联系《舟过安仁》一诗填空。

诗中有作者的所见——这所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荐精品语文鲁教版(五四制)小学四年级下册《古诗两首》优质课教案2

推荐精品语文鲁教版(五四制)小学四年级下册《古诗两首》优质课教案2

第21课《古诗两首》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认识古诗生字,指导书写“蓑”,准确,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并能背诵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注释,边读边想象的方法,感知诗歌大意。

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诗歌大意。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诗歌的感受、体验诗歌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感悟诗人的心。

.教学重点能通过读、想象,体验诗歌的境界。

教学难点是人的心理,并能正确,有感情的朗读。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课前准备:1.课件。

2.搜集诗人吕岩、杨万里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入: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两位诗人(板书:吕岩、杨万里)。

吕岩,我们对他很陌生;杨万里呢?(引导背诵杨万里的小诗)。

看来大家很熟悉它们了。

但是老师要说,看似陌生的诗人,其实我们早已耳闻他的大名;看似熟悉的杨万里,但我们并未真正走进他的内心。

相信吗?不信,等我们认真学完它们的古诗,你一定会恍然大悟。

2.你们说,怎么学?(读准-〉读懂-〉读出感受)。

请同学们慢慢地,认真、仔细地将这两首诗读三遍以上。

(老师板书课题)3.谁有勇气单独为大家朗读这两首诗。

(评价、正音。

指导书写“蓑”字)4.故事读正确,读通了,我们还应该争取把诗歌——(读懂)。

请大家借助注释,理解故事的大意。

同学们可以单独思考,也可以前后左右相互提醒学习,还可以询问老师。

5.学生说故事大意,老师纠正。

6.从刚才同学对故事的理解,你能发现这两首诗有很多共同点吗?(1)都是些孩童的故事。

(2)都是海蜇一种愉快的心情。

(3)都表达了诗人向往孩童生的闲适。

(学生如果说不全:老师相信同学们学完他们的两首古诗,一定还会有更多地发现)二、新课学习1.让我们先来认识第一位孩童,他是一位——(牧童),大家爱阿在电视动画片中看过牧童吗?你一向中的牧童是怎样的?2.让我们认真地读,满看度,细细体会,你一定会从诗句中找到牧童的形象。

3.大家说你从古诗的哪些字句中看到了牧童?[预设一]:归来报贩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鲁教版五四学制四年级下册《课外古诗两首》自我原创

鲁教版五四学制四年级下册《课外古诗两首》自我原创

杨万里觉得很奇怪,心想:他 们在干吗呢?这时,他发现一 个小孩撑起了一把伞,但是天 气晴朗,并没有雨啊,这让杨 万里很纳闷:不知道他们想干 啥呢?百思不得其解。
杨万里禁不住问他们:“你们张 伞在做什么呀?”小孩回答: “我们想省点力气,让风带着船 儿向前走,在利用风力呢,风吹 了伞,就能带着船儿走啦,嘻 嘻!” 杨万里这时才恍然大悟,叹 道:这两个小孩真聪明呀!
《舟过安仁》 改写二
春天来了,一个阳光明媚的日 子,宋代诗人杨万里乘船去那 里游玩。来到安仁,杨万里马 上喜欢上这个了地方,这里万 物复苏,鸟语花香,湖光山色, 美呀! 在这迷人的景色里, 杨万里听到小孩的欢声笑语, 不禁向四周张望,
发现在不远的河面上的一叶渔船 上,坐着两个很可爱的小孩,一 个穿红肚兜,机灵鬼怪;另一个 稍大一点的小孩,穿着短衣短裤, 在撑着船儿慢慢地前进。过了一 会儿,船儿徐徐地停了下来,大 一点的小孩收起竹篙,又停了船 浆,船不动了。
童年是一幅画 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 童年是一首诗 诗里有我们的幸福和快乐
第七组课文 童年生活
21.古诗二首
牧 童
吕岩,字洞宾, 唐代京兆人。 咸通举进士, 曾两为县令。 值黄巢起义, 携家入终南山 学道,不知所 终。是传说中 的逍遥大仙。
诗人简介:
牧 童 [唐] 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牧童放牧归来, 黄昏时分吃饱了晚饭,
不脱蓑衣卧月明。
蓑衣:棕或草编织的 外衣,用来遮风避雨。
不脱蓑衣卧月明。
卧月明: 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不脱蓑衣卧月明。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 愉快地躺在草地上欣 赏天空中的明月。
调皮 可爱 这是一个( )的 疲倦 牧童。

推荐精品语文鲁教版(五四制)小学四年级下册《古诗两首》优质课学案1

推荐精品语文鲁教版(五四制)小学四年级下册《古诗两首》优质课学案1

《古诗两首》学案一、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

3.凭借语言文字,想象诗歌所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二、学习重点想象诗中所描写的环境、心情,并反复吟诵、回味,理解诗人向往美好生活之情。

三、学习难点想象诗中所描写的环境、心情,并反复吟诵、回味,理解诗人向往美好生活之情。

四、导学问题1.收集有关吕岩、杨万里、辛弃疾的生平轶事资料。

2.我会读会组词:铺()篙()棹()媪()剥()蓑()醉()亡()乐()3.我会写:牧蓑遮醉媚锄剥4.我会理解:(1).看注释理解弄()蓑衣()安仁()篙()棹()怪生()清平乐()茅檐()吴音()相媚好()翁()媪()亡赖()(2).结合诗句理解:牧童()卧()舟过安仁()张伞()使风()5.我会朗读。

(至少要读三遍,做到正确通顺。

当然读得有感情更好。

)6.我会了解大意:(提示)什么人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当时周围是怎样的,有趣的是什么?还要注意看插图哟!五、参考资料1.参考教材鲁教版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三首》。

2.《牧童》是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诗,是这首七言古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续时断,随风飘扬。

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

白天有牛和牧笛为友,晚上有清风明月相伴,真如世外桃源的生活。

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我们的心灵感到宁静。

全诗以轻松、诙谐的笔调描绘出悠然自得、无忧无虑的牧童,凝练的诗句中充满了童真、童趣。

不仅让我们感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与恬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羁无绊,自然放松。

四年级下册语文 教案《21《古诗两首》》 鲁教版

四年级下册语文 教案《21《古诗两首》》 鲁教版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结合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

3、能依据古诗描写的意境,仿写一篇文包诗,能从文章字里行间感受到童年生活的情趣,体会到作者对儿童的赞赏、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意思,想象诗中意境,感受小童形象,体会诗中情感,有感情地诵读。

【教学难点】能依据古诗描写的意境,在平板上用“讯飞语记”软件,仿写一篇文包诗。

【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今天王老师给大家带来一篇文章。

二、明确文包诗的特点:出示《黄鹤楼送别》1、速读文章,你发现了什么?文末有一首古诗这篇文章是根据《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写的。

读了这篇文章不用老师讲也能知道诗的意思。

2、出示问题,自主学习。

(阅读《黄鹤楼送别》思考以下问题:)A李白和孟浩然什么关系?(兄长老师朋友)相差12岁(适当的背景)B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时间地点人物干什么)(古诗的诗意)C 从文中哪些词句可以感受到他们此时的心情?用“--”线划出;(用人物的动作体现“依依惜别”用人物的对话体现“依依惜别”用景色的描写体现“依依惜别”)(古诗的情感)D文中哪几处场景是古诗中没有写到的?(2 3 自然段)(合理的想象)3、回顾小结文包诗的特点:像这样将了解到的作品适当的背景,依据古诗的诗意、古诗的情感,展开合理的想象,文末再加上古诗,整合创作出来的文章,就叫“文包诗”。

4、接下来我们将学习两首古诗,然后我会请同学们将自己最感兴趣的那首古诗模仿《黄鹤楼送别》,写成属于自己的文包诗。

三、学习《牧童》《舟过安仁》按照“了解作品适当的背景、依据古诗的诗意、古诗的情感、展开合理的想象”这样的步骤学习两首古诗。

1、全班交流,学习《牧童》。

A、适当的背景吕岩,字洞宾,就是传说中八仙之一,早年中过秀才做过官,晚年隐居山中,人们不知其去向,于是大家都说吕岩得道成仙了。

你说,神仙一般的吕洞宾为什么偏偏为牧童赋诗一首?B、古诗的诗意:学生发言,重点指导“铺”“六七里”“弄”“三四声”师生共同归纳诗意:辽阔的草原像被铺在地上一样,四处都是草地。

五四学制四年级下册语文要背诵的课文,古诗都有哪些

五四学制四年级下册语文要背诵的课文,古诗都有哪些

五四学制四年级下册语文要背诵的课文,古诗都有哪些1.卜算子宋李之仪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注释1.长江头:指上游四川一带。

2.已:止。

译文我住长江源头,君住长江末尾。

天天思念你啊不见你,却共饮着一条长江水。

这条江水何时止,这份离恨何时息?只愿你心像我心,我定不会负你的相思意。

2.桃花溪张旭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注释:1.飞桥:高桥。

2.石矶:河流中露出的石堆。

3.洞:指《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找到的洞口。

译文:隐隐看见一座长桥,被野烟隔断;在石屿的西畔,借问打渔的小船。

桃花随着流水,终日地漂流不尽;桃花源洞口,在清溪的哪段哪边?3.塞上听吹笛唐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注释1.胡:在古代多指边境少数民族,这里指北方。

2.戍:防御的意思,戍楼指防御的建筑,一般指城墙类。

译文冰雪消融,胡地已是牧马的时节了。

傍晚时分,战士们赶着马群回来,明月洒下一片清辉。

在如此苍茫而又澄明的夜色中,从戍楼中传来熟悉的《梅花落》曲调。

风传笛曲,一夜之间传满了关山。

4.灞上秋居唐马戴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注释①郊扉:郊外住宅。

②致此身:出去为官,《论语·学而》:“事君能致其身。

(3)灞原:在灞水西高原上。

诗词解读灞原上秋风细雨初歇,傍晚看见雁群不停向南飞去。

他乡的树木纷纷落叶,寒夜的孤灯独照着我一个人。

空旷的园里白露滴落,孤零零的房屋只与野僧为邻。

在荒凉的郊外居住已久,何时才能为国家贡献力量?诗写客居霸上而悲秋,情景萧瑟。

表达怀才不遇,进身渺茫的悲愤。

本诗写景朴实无华,写情真切感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吕岩介绍
(713~741)一名岩客,字洞宾(即吕洞宾),河中永乐(一云蒲坂)人。

(唐才子传作京兆人。

此从全唐诗)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僖宗乾符初前后在世。

咸通初中第,两调县令。

值黄巢之乱,遂携家归终南,放迹江湖间,世称吕祖或纯阳祖师。

相传他后来在长安酒肆,遇到仙人钟离权,遂得道,不知所终。

生平
他大约生于唐末,卒于宋初,与陈抟为同时代人。

至于后人将他的生活时代上推至唐开元(713~741)中,则是附会唐人沈既济《枕中记》所记道者吕翁事。

此外尚有颇多传说,纷纭不一。

比较可信是《国史》的记载:吕洞宾本儒生,因科场不利,而转学道,遇五代隐士钟离权授以内丹道要,隐居终南山。

评价
相传吕洞宾传有钟离权所授《灵宝毕法》十二科,为钟吕金丹道教典。

自著《九真玉书》一卷(《宋史•艺文志》著录,即《道枢》卷二十六之一篇)、《肘后三成篇》一卷(《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即《道枢》卷二十五之一篇。

《直斋录》又著录《纯阳真人金丹诀》一卷,谓即此篇,略有不同)。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