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数学二年级上册导学案第4课时 线段导学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套)第一课时:长度单位班级:------姓名------评价-------周培养目标:学会观察研究目标:1、亲身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测量、比较。
3、锻炼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体验研究带来的乐趣。
一、自主研究1、仿照课本第1页,请你用不同的物体量量书的宽,并记录下来。
书的宽大约有()个( )长。
书的宽大约有()个( )长。
书的宽大约有()个( )长。
书的宽大约有()个( )长。
……2、仿照课本第1页,请你自由测量:用不同的物体量你喜欢的东西(如文具盒、桌子、凳子等),并记录下来。
()大约有()个( )长。
()大约有()个( )长。
()大约有()个( )长。
()大约有()个( )长。
……3、我想问、我想说:()。
(以上各题第二天给全班同砚展现展现你的佳构,可请你家长协助,表演给你家长看一看)二、合作探究(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互评交流,展示。
)1、小组间相互说说你的丈量结果并展现展现你的量法。
2、说说你的设法主意。
(三、过关检测:第二课时:长度单位班级:------姓名------评判-------周培养目标:学会观察研究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实际感知1厘米。
2、感触感染用尺子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锻炼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体验研究带来的乐趣。
一、自主研究1、准备一把尺子并观察尺子,说说你知道什么。
2、自学课本第3页,认识1厘米。
3、亲身感知1厘米,测量身边1厘米长的物体。
()的长大约是1厘米。
()的长大约是1厘米。
()的长大约是1厘米。
……4、看我的,我会量(以上各题第二天给全班同学展示展示你的杰作,可请你家长帮忙,表演给你家长看一看)二、合作探究(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互评交流,展示。
)三、过关检测。
第三课时:长度单位班级:------姓名------评判-------周培养目标:学会观察研究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米”,实际感知1米。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导学案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学计划聚焦问题2:要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1. 生独立思考2.组内交流,相互补充3.分组汇报结论:选用同样的工具(也就是统一长度单位,),就会得到相同的结果。
验证结论:统一标准后得到的结果真的相同吗?1.生分组完成测量2.汇报结果。
3.最后结论:测量的标准相同,就会得到相同的结果2.小结结论。
因为测量工具不同,所以得到的结果不同.师:要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1.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2.小结结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我们需要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
揭示课题:统一长度单位下面请大家都用正方形去量一量数学书的宽度,看看结果如何?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小结:测量的标准相同,就会得到相同的结果。
三、我会应用1.基础:第一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综合:第二题,独立完成,小组汇报。
3.拓展:第三题,独立完成后,组内交流,汇报,说说想法。
五、独立练习,巩固提升1.课件出示带方格的蔬菜,看看蔬菜有几个方格那么长?2.用铅笔量一量桌子的长和高。
3. 先估计所测物品大约有几个立方体长,再用上一题的方法,在脑子里量。
四、我会反思1.认知反思:我学会了,我的学习效果是:2.行为反思:我的学习态度是:☆☆☆☆☆3.学到这里,老师我还想问:六、总结评价,质疑解惑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对自己的学习态度满意吗?还有什么要质疑的?板书设计:统一长度单位测量工具不同,结果就不同。
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会得到相同的结果。
教学反思:1.分组测量,记录好数据。
2.展示交流。
3.说说你是怎么测量的?学生4人一小组,一人口述测量结果,一人演示测量方法,一人记录数据,一人提问:你们还有什么要问的吗?2.你们有什么疑惑?聚焦问题:(1)直尺上都有些什么?1厘米在直尺上怎么表示?身边那些物体大约是1厘米?(2)能用直尺测量其他长度的物体吗?怎么测量?四、展示交流,反思讨论。
初二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直线射线与线段导学案新人教
4.2直线、射线、线段 2德育目标:培养学生抽象思考能力,提高抽象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能力。
学习目标:1、用尺规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会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理解线段等分点的意义,2、理解两点间距离的意义,借助现实的情境,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线段性质。
学习重点: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线段的等分点(中点)学习难点::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尺规作图方法,正确比较两条线段长短,线段的性质。
学习过程: 一、课堂引入:问题:有一根长木棒,如何从它上面截下一段,•使截下的木棒等于另一根木棒的长?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探索方法,总结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尺规作图 。
线段中点 两点的距离 二、自学课本 课本P126---127 P129思考课本P128思考:从中得出数学问题:如何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探索比较两条线段长短的方法: 学生活动:小组交流,总结出比较方法。
1、用刻度尺量出已知线段长,•在画出的射线(或直线)上量出相同长度的一条线段。
2、用尺规截取.(按课本P127所讲方法)三、自学例题1、问题:已知线段a ,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a 。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动手画图,小组讨论交流,总结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师活动:参与学生小组讨论,指导学生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
(1)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出它们的长度进行比较。
(2)用把一条线段移到另一条线段上,端点对齐的方法进行比较。
线段长短的比较结果。
如图:(1)AB<CD (2)AB>CD (3)AB=CD(D)(C)BABA(D)(C)A2、线段的等分点。
(1)线段的中点:教师活动:取线段AB 上一点M ,移动线段AM 到线段MB 上,当AM•与MB 完全重合时,线段AM=MB ,此时点M 就叫做线段AB 的中点。
AM=MB=12AB(2)线段的等分点: 通过类比线段的中点,可得出线段的三等分点、四等分点.N MBAN MPBAAM=MN=NB=13 AB AM=MN=NP=PB=14AB3、线段的性质 (1)完成课本P128思考 由这个思考题,你能得出线段的性质? 小组讨论,得出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人教版数学二上《认识线段》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上《认识线段》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线段的定义,了解线段的性质,能够进行线段的测量,掌握线段的图示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分析和推理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和耐心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1.掌握线段的定义和性质。
2.能够测量给定线段的长度。
3.熟练运用线段的图示方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线段的抽象概念。
2.掌握线段长度的测量方法。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授课计划、教学反思及备课记录。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真实生活中的线段图像,引导学生认识线段的概念。
2.讲授–介绍线段的定义及性质,引导学生理解线段的基本特征。
–演示线段长度的测量方法,让学生掌握测量线段长度的技巧。
3.实践操作–给学生自主探究线段性质的任务,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加深理解。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线段长度的测量练习,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
4.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测量结果,展示不同测量方法的异同点。
5.概括总结–总结学习内容,强化学生对线段认识的掌握。
六、课堂延伸1.鼓励学生探究更多线段的性质,并尝试解决相关问题。
2.提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线段并记录下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七、课后作业1.回顾今日学习内容,复习线段的定义和性质。
2.完成《认识线段》相关练习册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以上就是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思考,勇于探究,掌握线段的相关知识。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4课时 认识线段和画线段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4课时认识线段和画线段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有两个端点,理解线段的含义,学会画线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严谨、合作、交流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会画线段。
2. 教学难点:线段的含义及画线段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让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知识,如点、直线、射线等,引入新课。
然后让学生观察线段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探究新知(1)认识线段让学生分组讨论,观察线段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出线段有两个端点,有限长,可以度量。
(2)画线段教师先示范如何画线段,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
在学生画线段的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3. 巩固练习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线段的含义及画线段的方法。
5.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线段的特点,并尝试画一些线段。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线段的含义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巩固。
同时,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确保他们都能掌握所学知识。
五、板书设计认识线段和画线段1. 线段的特点:有两个端点,有限长,可以度量。
2. 画线段的方法:(1)画出一个点A;(2)画出另一个点B;(3)用直尺连接点A和点B,得到线段AB。
六、课后拓展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线段的实例,如尺子、书本边缘等,进一步巩固线段的概念。
注:本教案根据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编写,适用于第1单元第4课时,认识线段和画线段的教学。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画线段的方法”。
画线段的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也是学生掌握线段概念的关键。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第2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4课时 退位减
第4课时退位减
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19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学习目标:
1、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2、、会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式计算,并会自己检验对错.
3、、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带来的学习乐趣.
学习重点:
正确进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
学习难点:
理解计算方法,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计算并说说是怎么计算的.
47-33 75-36
2、看教材19页主题图,读懂图意,并提出数学然后列式计算.
3、例2中,用减法解决的问题:
?列式:
竖式:
个位上:6-8不够,向(),个位上就是()-()得(),十位上就是()-( ).
4、我发现今天的算式也要注意列式时对齐,然后从()位开始计算.也就是()位计算完后又计算(). 5、在昨天的基础上:我还知道了:
.
二、做一做、想一想
42-13 81-62 80-15 92-77
你的收获是:
你解决不了的问题是:
过关检测:
1、我来改错.
87369596
-79-28-57-78
18124818
2、完成教材19页做一做.
3、45减去几个9以后得0?算算看.
4、减法从十位开始计算方便吗?先试试再谈谈.
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你想说的是:。
人教版数学二上导学案:第4课时 乘加和乘减
人教版数学二上导学案:第4课时乘加和乘减一、导学目标1.理解乘法和加法的关系,掌握乘法和加法的计算规则;2.学会将乘法和加法运算结合应用于算式的求解;3.提高解决复杂计算问题的能力。
二、导学内容1.乘法与加法的关系;2.乘法与减法的关系;3.乘法和加法的综合运用。
三、导学重点及难点1. 重点•掌握乘法和加法的计算规则;•理解乘法和加法的关系;•学会将乘法和加法运算结合应用于算式的求解。
2. 难点•解决复杂计算问题时的思考能力和应用能力。
四、导学内容1. 乘法与加法的关系•乘法与加法:在数学中,乘法和加法是两种基本的数学运算,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2. 乘法与减法的关系•乘法与减法:乘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同样重要,是数学运算中常见的组合形式。
3. 乘法和加法的综合运用•综合运用:将乘法和加法的规则灵活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和复杂的计算题目,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导学案例1. 问题描述小明一辆车共载了14箱水果,每箱水果有25斤,共产生了多少斤水果?如果小明又往车上添了6箱同样重量的水果,一共重多少斤?2. 解决思路•步骤1:计算车上第一次载的水果总重量;•步骤2:计算添加新水果后的总重量。
3. 计算过程•步骤1:14箱水果 × 25斤/箱 = 350斤;•步骤2:350斤 + 6箱水果 × 25斤/箱 = 500斤。
六、课后习题1.参考实际情景,编写一个与乘加和乘减有关的算术题目,并解答;2.计算:\[4 \times (8 + 12) - 6\]。
七、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深入理解了乘法与加法、乘法与减法的关系,掌握了乘法和加法的计算规则以及综合运用方法。
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够继续加强练习,提高计算能力,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以上为本节课的导学案内容,希服同学们认真学习,掌握重点,做好课后复习准备。
认识线段(导学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认识线段(导学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线段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识别线段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用直尺画出指定长度的线段。
教学重点1. 线段的定义和特点。
2. 线段的测量。
教学难点1. 线段与直线、射线的区别。
2. 准确测量线段长度。
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线段的特点。
2. 操作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如用直尺画出线段,加深对线段的理解。
3. 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线段的认识和测量方法。
教学准备1. 直尺、铅笔等绘图工具。
2. 线段、直线、射线的图片或实物。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线段的认识一、导入1. 利用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指出哪些是线段。
2. 引导学生总结线段的特点。
二、新课讲解1. 讲解线段的定义:线段是有两个端点的有限长线。
2. 通过图片和实物,区分线段与直线、射线的不同。
3. 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线段。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指出教室中的线段。
2. 让学生用直尺和铅笔画出线段。
四、总结与作业1. 总结线段的特点和定义。
2. 布置作业:让学生在家中寻找线段,并记录下来。
第二课时:线段的测量一、复习导入1. 复习线段的定义和特点。
2. 提问:如何测量线段的长度?二、新课讲解1. 讲解如何使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
2. 强调测量线段时,直尺要紧贴线段,且起点和终点要与线段的端点对齐。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分组,每组一张画有线段的纸,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
2. 让学生互相检查,确保测量方法正确。
四、总结与作业1. 总结线段的测量方法。
2. 布置作业:让学生在家中测量不同长度的线段,并记录下来。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2. 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特别是线段的测量准确性。
3. 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线段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1.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作业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人教版】2024年二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第4课时 整理和复习
【人教版】2024年二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第4课时整理和复
习
一、本节课内容概述
本节课主要是对前几课时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巩固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本节课学习目标
1.复习加法和减法计算;
2.复习各种数字的认识和运用;
3.复习数字的排列和组合。
三、课前准备
1.确保学生已经掌握前几课时所学内容;
2.准备好复习资料,包括练习题、教具等。
四、教学过程
1. 复习加法和减法计算
•让学生做一些加法和减法口算题,加强他们对计算的熟练程度;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应用加法和减法计算。
2. 复习各种数字的认识和运用
•让学生观察一些数字,让他们写出这些数字代表的数量;
•给学生一些数字,让他们按大小顺序排列。
3. 复习数字的排列和组合
•给学生一些数字卡片,让他们自己排列组合,制定一定的规则;
•给学生一些排列组合的题目,让他们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题。
五、课堂互动
1.师生互动:老师提问,学生回答,互相讨论;
2.学生互动:学生之间合作完成任务,互相帮助。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整理和复习,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七、课后作业
1.完成课堂上未完成的练习题;
2.复习今天所学内容,准备好下节课的学习。
通过这堂整理和复习的课程,相信学生们对数学的基础知识有了更牢固的掌握,为未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希望学生们能够在课后认真复习,巩固所学内容。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线段》导学案设计
重点
难点
重点:认识线及通过线段的特征来判断个图形的线段和线段数量。
学习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环节
导学案
情境
导入
预习
检测
猜谜语,引入新课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师:老师让你们猜一个(课件出示谜面):“一条条,一根根,编制衣物少不了,有时直来有时弯,缝缝补补要用着。”
学生指名回答:毛线
师: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从毛线中去学习一些数学的知识和本领。
确立
目标
自主
学习
动手操作,初步认识线段
(1)变曲为直
教师出示毛线:看,毛线的形状是怎么样的?提问:你有什么好办法能使弯曲的毛线变直吗?让学生动手操作把毛线拉直并上台演示。
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线段(板书:认识线段)。
精读
点拨
深化
理解
谈话:小朋友们认识了线段,还找到了线段,折出了线段,还想不想自己动手画一条线段?那我们画线段用什么工具?
教师在黑板上演示画线段,展示几个学生的作品,进行评讲
提问:你还能用其他工具来画线段吗?
达标
测评
总结
提升
1、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按要求画一画
学生画好后,提问:连接这两点还能不能画出不同的线段吗?
指出:两接两点,只能画一条线段。(齐读)
课后链接
巩固今天所学的内容,预习下一节新课,明天我们课堂中再交流、质疑。
板书设计:
认识线段
线段有两个端点是直直的。
教学反思:
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和想像力,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第4课时 简单的路线图(导学案)
课题
简单的路线图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节课要求学生在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七个方向的基础上,学会用方位词描述行走的路线和经过的地方。教学例4时,分为三部分编排:第一部分是先让学生找方向标;第二部分是引导学生说出去同一景点的不同路线,培养学生解题策略多样化的意识;第三部分是从不同的路线中发现最节省时间的路线,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的能力。基于以上安排,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如下:
2.组织学生观察从大门去熊猫馆的不同行走路线。
3.组织学生对不同的行走路线进行比较:哪条路线经过的场馆少?
4.引导学生完成例4中的:小平要去看熊猫应该向什么方向走?文文要先去看狮子,再去猴山,应该怎么走呢?
5.同桌互相提问,并试着解答。
6.教师引导小结:我们在描述路线时,先弄清楚起点位置(即观测点),再明确方向,每走到一个位置都要这样做。
2.芳芳从家到公园要走多少米?写出她的行走路线。
答案:80+150+100+170=500(米)
答:芳芳从家到公园要走500米,芳芳从家向北走80米到超市,从超市向东北走150米到书城,从书城向东走100米到银行,从银行向东南走170米到公园。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20分钟)
1.(课件出示例4)引导学生观察动物园导游图,获取数学信息。
1.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自主探究。
在实际生活中学生都有游览的经验,也见过路线图。本节课就以去动物园游览的情境来引入例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探究、自由交流,从而解决教材中提出的问题。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会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切入教学。
让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去思考、合作、交流,体会知识产生的来龙去脉。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1单元第四课时 认识线段》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四课时:认识线段教学目标1.能认识线段的基本概念,明确线段的含义。
2.能够用直尺刻度尺测量线段的长度。
3.能够比较线段的长短。
教学重点1.理解线段的概念和特点。
2.能够正确使用直尺刻度尺测量线段的长度。
教学难点1.辨别线段的长短。
2.正确记录线段的长度。
教学准备1.板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
2.教学工具:直尺、刻度尺。
3.教具:线段模型、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1. 导入•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线段有哪些?请同学们说出一些例子。
•引导学生理解线段是两个端点之间的部分,没有宽度,只有长度。
2. 讲解•展示线段模型,让学生观察线段的特点。
•解释线段的概念,并通过示范让学生理解端点和长度的含义。
•教师用直尺刻度尺测量线段的长度,学生跟随操作。
•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线段的长度,让他们说出哪个线段更长、更短。
3. 操练•让学生用直尺刻度尺测量桌子、书柜等物体的线段长度,并记录下来。
•分组让学生相互比较线段长度,看谁的测量更准确。
4. 总结•回顾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强化线段的概念。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测量线段,加深对线段长度的认识。
课堂作业1.完成练习册中关于线段长度的作业。
2.测量家中和学校不同物体的线段长度。
教学反思本课时设计主要是让学生认识线段的概念和长度,通过实际操作让他们掌握测量线段的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线段的长短,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数学的乐趣。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线段》导学案
线段学法指导: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5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号题选做。
学习目标:1、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
2、会量线段、会画线段。
3、锻炼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学习带来的乐趣。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自学课本第5页,认识线段。
(1)下面这些都是线段,线段是可以()长度的。
*(2)线段都是()的,两边都有()。
(3)量出下面线段的长度。
()厘米()厘米()厘米2、自学课本第5页,画线段并说说你是怎么画的。
(1)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2)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
(以上各题第二天给全班同学展示展示你的杰作,可请你家长帮忙,表演给你家长看一看)二、合作探究(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互评交流,展示。
)三、过关检测:()()()()作者留言:非常感谢!您浏览到此文档。
为了提高文档质量,欢迎您点赞或留言告诉我文档的不足之处,以便于对该文档进行完善优化,在此本人深表感谢!祝您天天快乐!良好的学习态度能够更好的提高学习能力。
良好的学习态度应该包括:1、主动维持学习的兴趣,不断提升学习能力。
2、合理安排学习的时间。
3、诚挚尊重学习的对象,整合知识点。
4、信任自己的学习能力,制定学习复习计划。
5、做题的时候要学会反思、归类、整理出对应的解题思路。
因此,良好的学习态度的养成,应该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始。
无论是初学者,还是学有所成者,都应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态度,都应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 课时 认识线段
学习活动二:画线段
1、生用手势表示3厘米大约有多长。
2、尝试画3厘米长的线段,并说出画法。
3、学生演示怎样画线段,大家评价哪种方法好。
学生操作后汇报。
请方法好的学生再演示一遍,并边画边说。
4、出示断了3厘米多的断尺让学生讨论:怎样用这把断尺画出3厘米出的线段?
小组讨论,试画。
小组派代表汇报。
小结:刻度尺有不同的标记方法,只要掌握画法就能准确画出线段。
(三)、达标测评
课本第6页练习一7—10题。
第10题:同样长的两条线段,往往人们会觉得竖放比横放长,这是视觉的误会,同学们在生活中要注意这个问题。
(四)、加油站
1.画一条比4厘米长1厘米的线段。
2、想一想,下面是小明从家到学校路线图,你认为走哪条路最近?
3、数线段。
(五)质疑评学
1、你还有不懂的问题吗?如果有,请提出来,大家帮你解决。
2、评:
(1)这本节你学到了哪些新知识或者新方法?
(2)你最佩服谁(或者哪个小组),为什么?
【素材积累】
阿达尔切夫说过:“生活如同一根燃烧的火柴,当你四处巡视以确定自己的位置时,它已经燃完了。”有选择就会有错误,有错误就会有遗恨,但即使第一步错了,只要及时地发现并纠正,未必步步都错下去。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路断尘埃的时候,自己给自己一双翅膀;厄运突降的时候,自己给自己一个微笑;雨雪连绵的时候,自己给自己一份责任和梦想。天下路都是相连的,沿着心中的路坚定地走下去,同样能抵达你想要的地方峰组长
题
第4 课时 《认识线段》导学案
学
习
目
标
1、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线段》精彩导学案教学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线段》精彩导学案教学案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导学案设计课题认识线段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1.让学生成为探究新知的发现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中应该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空间,让他们在探究、交流中发现知识。
线段的特点是通过学生活动、观察,由他们自己发现的。
这样做不仅让学生学到新知,学会解决问题,而且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成为生活大课堂的验证者。
数学于生活,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用数学,在日常生活中有大量能触发学生探究思维的问题。
通过让学生找生活中的线段,关注“身边事”“身边物”,激发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去主动学习新知。
3.让学生成为成功的体验者。
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学生的发展,问题的挑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用正方形纸创造了线段,用线段设计了有趣的图形,成功和喜悦之情油然而生,同时他们的创造能力得到了发展。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细线学生准备:细线学生尺正方形纸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引导学生活动:拿出课前准备的细线,同桌相互比一比两根线的长短。
2.组织学生交流是如何比的。
3.明确线段,导入新课:这根拉直的线就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
1.动手操作,比出长短,小组内交流结果。
2.交流明确:先把细线的一端对齐,然后把线拉直,再看另一端。
3.倾听教师的描述,明确学习内容。
1.比一比,哪根长?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在操作中感知线段的特点。
引导学生操作:把一条线拉成各种形状,然后观察、感知是不是线段,并说明原因。
形状一:形状二:形状三:2.动手尝试画线段。
引导学生尝试在纸上画出线段。
组织学生画线段时你发现了什么?3.举例说明线段。
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线段。
组织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哪些物体可以看成是线段。
4.教学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组织学生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组织学生画一条和已知线段等长的线段。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导学案
三、交流展示
1、提高练习
课件出示第2题,学生读题审题,根据题意填空
反馈
讨论:多多少根,就增加多少?减少多少?
比较(1)和(2)
提问:(1)这一题中为什么不能把多的部分再移多补少?
引导孩子比较得出结论:多的双数可以移多补少,单数不能。
课件出示第3 4题
教学反思
教具:
课件
难点
移多补少
教学环节与内容(预习展示反馈)
方法指导与拓展评价
一、出示学习目标
用不同方法解决使两个数量同样多的实际问题。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让学生说一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根据题中的条件能提出什么问题?
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芳芳和小军穿的两串彩珠相差4个,
苏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
课题
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
总第4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使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使两个数量同样多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的乐趣点
增加和减少及移多补少的方法.
让学生自己读题审题,独立思考,在书上做好。
四、质疑拓展
五、检测反馈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读题审题,根据题中每一问摆小棒,填空
反馈讨论:多多少根,就增加多少?减少多少?就要把多出来的怎样移多补少
学生读题审题
引导学生用圆片代替彩珠摆一摆,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
组织学生对三种方法回顾和反思,整理思考方法
师巡查,反馈。让学生自己说出理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线段
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5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号题选做。
学习目标:
1、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
2、会量线段、会画线段。
3、锻炼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学习带来的乐趣。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自学课本第5页,认识线段。
(1)下面这些都是线段,线段是可以()长度的。
*(2)线段都是()的,两边都有()。
(3)量出下面线段的长度。
()厘米()厘米()厘米
2、自学课本第5页,画线段并说说你是怎么画的。
(1)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2)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
(以上各题第二天给全班同学展示展示你的杰作,可请你家长帮忙,表演给你家长看一看)
二、合作探究
(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互评交流,展示。
)
三、过关检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