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考复习专项练习之数列的题型与方法[1]1
数列题型及解题方法
数列题型及解题方法题型1:等差数列解题方法:首先确定数列的首项和公差,然后使用递推公式an = a1 + (n-1)d,其中an表示数列的第n项,a1表示首项,d表示公差。
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可以求得所求的项或者公式中的未知数。
题型2:等比数列解题方法:首先确定数列的首项和公比,然后使用递推公式an = a1 * r^(n-1),其中an表示数列的第n项,a1表示首项,r表示公比。
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可以求得所求的项或者公式中的未知数。
题型3:斐波那契数列解题方法:斐波那契数列是指后一项等于前两项之和的数列,即an = an-1 + an-2。
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可以使用递归或循环的方式计算斐波那契数列的第n项。
题型4:数列求和解题方法:对于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可以使用求和公式直接计算数列的和。
等差数列的和用Sn = (n/2)(a1 + an)表示,等比数列的和用Sn = a1(1 - r^n)/(1 - r)表示。
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代入公式计算即可得到所求的和。
题型5:数列拓展解题方法:有时候题目需要在基本的数列模型上进行拓展,可以根据数列的特点和题目的要求进行分析和解答。
可以使用递推公式或者递推关系式进行推导,并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计算所求的项或和。
题型6:递推关系式解题方法:有时候数列无法使用基本的递推公式进行求解,需要根据数列的特点建立递推关系式。
递推关系式是指数列的每一项与前面的若干项之间存在某种关系,通过这个关系可以递推求解数列的项或和。
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建立递推关系式,并根据初始条件求解所求的项或和。
高考数学数列题求解题技巧
高考数学数列题求解题技巧数学数列题是高考数学中常见的题型之一,也是考查学生对数列概念和性质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下面将给出一些解题技巧,帮助你在高考中更好地解答数列题。
1. 确定数列类型在解答数列题时,首先要明确数列的类型。
常见的数列类型包括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斐波那契数列等。
通过观察数列的通项公式、公式中的递推关系或者数列中的规律,确定数列的类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答问题。
2. 求解等差数列对于等差数列,我们通常可以使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求解:(1)已知前n项和:当已知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Sn 时,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求解等差数列的的首项a1和公差d:Sn = (n/2)(a1 + an)Sn = (n/2)(2a1 + (n-1)d)其中n为项数,a1为首项,an为第n项,d为公差。
(2)已知前n项和的两倍:如果我们知道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Sn的两倍为2Sn,则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求解首项a1:2Sn = n(2a1 + (n-1)d)(3)已知前n项和的平方:如果我们知道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Sn的平方为Sn²,则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求解公差d:Sn² = n(2a1 + (n-1)d)²/43. 求解等比数列对于等比数列,我们通常可以使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求解:(1)已知前n项和:当已知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Sn 时,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求解等比数列的的首项a1和公比q:Sn = a1(1 - qⁿ)/(1 - q)其中n为项数,a1为首项,q为公比。
(2)已知前n项积:若已知等比数列的前n项积为Pn,则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求解首项a1和公比q: Sn = a1(1 - qⁿ)/(1 - q)4. 拆分序列有时,在解答数列题时,我们可以将给定的数列拆分为两个或多个较为简单的数列进行求解。
例如,当我们遇到递推关系较为复杂的数列时,可以考虑将数列拆分为两个或多个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然后分别求解。
高中数学数列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分析
高中数学数列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分析数列是高中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经常出现的考点。
掌握数列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技巧对于高中数学的学习和应试都非常重要。
本文将针对数列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进行分析,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数列知识。
一、数列的基本概念数列是指按一定规律排列的一组数。
数列中每一个数叫做项,第一个数叫做首项,第二个数叫做公差,第n个数叫做第n项,数列中相邻两项之间的差值叫做公差。
数列中的规律可以用通项公式或递推公式来表示。
二、数列题的解题方法1. 求首项和公差在解决数列问题的时候,首先要确定数列的首项和公差。
如果已知前几项的值,可以利用数列中相邻两项之间的差值求出公差;如果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或递推公式,可以通过代入数值得到首项和公差。
2. 寻找数列的规律数列题的解题关键是要寻找数列的规律。
有些数列的规律比较简单,可以通过观察数列的前几项得出;有些数列的规律比较复杂,需要通过构造新的数列或转化数列来寻找规律。
3. 求和求和是数列题中的一个常见问题。
如果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或递推公式,可以通过换元、分离、合并等方法将求和问题转化为求等比数列的和或利用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得出求和结果。
4. 求极限当数列的通项公式或递推公式已知,可以通过求通项公式或递推公式的极限来求整个数列的极限。
当数列中的每一项都是正数时,可以利用数列的重要极限定理来求整个数列的极限。
1. 利用差分法寻找规律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数列,可以利用差分法来寻找规律。
差分法是指对数列进行多次求差,得到的数列就是原数列的差分数列,通过观察差分数列的规律可以推出原数列规律。
2. 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结论数学归纳法是一种证明数学命题真实性的基本方法,对于一些需要证明的数列结论,可以采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特殊情况成立,并推广到一般情况,最终得到结论的证明。
3. 利用递推公式解题递推公式是又前面的数推出后面的数的公式,对于一些数列题目,可以利用已知的递推公式求出所需答案。
高二数列题型及解题方法
高二数学数列题型及解题方法
一、数列的概念和分类
数列是指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一组数,其中每一个数称为这个数列的项。
按照项之间的关系,数列可以分为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斐波那契数列等。
二、等差数列
等差数列是指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之差相等的数列。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an=a1+(n-1)d,其中 a1 是首项,d 是公差,n 是项数。
解题方法:
1. 根据题意,确定等差数列的首项和公差。
2. 利用通项公式求出第 n 项。
3. 根据题意,求出数列的前 n 项和。
三、等比数列
等比数列是指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之比相等的数列。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an=a1*r^(n-1),其中 a1 是首项,r 是公比,n 是项数。
解题方法:
1. 根据题意,确定等比数列的首项和公比。
2. 利用通项公式求出第 n 项。
3. 根据题意,求出数列的前 n 项和。
四、斐波那契数列
斐波那契数列是指每一项都等于前两项之和的数列。
斐波那契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an=a1+(n-1)*(a1+a2)/2,其中 a1 是首项,a2 是
第二项。
解题方法:
1. 根据题意,确定斐波那契数列的首项和第二项。
2. 利用通项公式求出第 n 项。
3. 根据题意,求出数列的前 n 项和。
五、解题技巧
1. 认真审题,确定数列类型和题目要求。
2. 利用通项公式和前 n 项和公式求解。
3. 注意数列的性质,如公比为 1 的等比数列就是等差数列。
4. 熟练运用数学公式和技巧,提高解题效率。
(完整版)高中数学数列复习-题型归纳-解题方法整理,推荐文档
{an}为G P
an1 q(常数) an
an = a1 +(n-1)d= ak +(n-k)
an a1q n1 ak q nk
d=dn+ a1 -d
求和 公式
sn
n(a1 an ) 2
na1
n(n 1) d 2
d 2
n2
(a1
d )n 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sn
na1 a1 (1
q
n
)
1 q
a1 an q 1 q
2)若数列an是等比数列,且 an 0 ,则数列loga an是等差数列,公差为 loga q ,其中 a 是常数 且 a 0, a 1 , q 是an的公比。
3)若{an} 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则{an} 是非零常数数列。
3.等差与等比数列的比较
定义
通项 公式
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
{an}为A P an1 an d (常数)
小结与拓展:数列an是等差数列,则数列{a an }是等比数列,公比为 a d ,其中 a 是常数, d 是 an的公差。(a>0 且 a≠1).
【题型 2】 与“前 n 项和 Sn 与通项 an”、常用求通项公式的结合
例 2 已知数列{an}的前三项与数列{bn}的前三项对应相同,且 a1+2a2+22a3+…+2n-1an=8n 对任意
法二(累加法)
即 bn-bn-1=2n-8, bn-1-bn-2=2n-10,
…
b3-b2=-2,
b2-b1=-4,
b1=8,
相加得 bn=8+(-4)+(-2)+…+(2n-8)
(n-1)(-4+2n-8)
高考数学复习之数列的题型及解题方法
高考数学复习之数列的题型及解题方法作者:数列问题的题型与方法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又是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
高考对本章的考查比较全面,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考查每年都不会遗漏。
有关数列的试题经常是综合题,经常把数列知识和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不等式的知识综合起来,试题也常把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求极限和数学归纳法综合在一起。
探索性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常在数列解答题中出现。
本章中还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在主观题中着重考查函数与方程、转化与化归、分类讨论等重要思想,以及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等基本数学方法。
近几年来,高考关于数列方面的命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数列本身的有关知识,其中有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概念、性质、通项公式及求和公式。
(2)数列与其它知识的结合,其中有数列与函数、方程、不等式、三角、几何的结合。
(3)数列的应用问题,其中主要是以增长率问题为主。
试题的难度有三个层次,小题大都以基础题为主,解答题大都以基础题和中档题为主,只有个别地方用数列与几何的综合与函数、不等式的综合作为最后一题难度较大。
知识整合1。
在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定义、性质、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的基础上,系统掌握解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综合题的规律,深化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实践中的指导作用,灵活地运用数列知识和方法解决数学和实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2。
在解决综合题和探索性问题实践中加深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沟通各类知识的联系,形成更完整的知识网络,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善于分析题意,富于联想,以适应新的背景,新的设问方式,提高学生用函数的思想、方程的思想研究数列问题的自觉性、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科学理性的思维方法。
高中数学数列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分析
高中数学数列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分析高中数学中,数列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和内容,对于数列的理解和解题能力是数学学习的基础。
以下是解题方法与技巧的分析。
一、数列的定义和特征数列是一组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数的集合。
数列可以分为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组合等多种类型。
在解题过程中,首先要明确数列的类型和特征,确定数列的通项公式和通项求和公式,从而找到解题的方法和步骤。
二、数列的性质和常见结论数列有很多性质和常见结论,掌握这些性质和结论,能够快速分析和解题。
常见的数列性质包括: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与项数的关系、等差数列的前n项差的和等于其首项与末项之差、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与差的关系等。
三、数列的求和公式数列的求和是数列问题中常见的一类问题。
求和公式是求解这类问题的关键。
常见的数列求和公式包括: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等差数列求和的性质等。
四、数列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1. 理解问题:要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和要求,理解问题所涉及的数列类型和特征,确定解题的方向和步骤。
2. 寻找规律:通过观察数列的项与项之间的关系,寻找数列的规律。
可以通过找到数列的通项公式或者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来解题。
3. 列方程:根据数列的规律,列出相应的方程,求解方程,得到题目要求的结果。
4. 转化问题:将数列问题转化为其他数学问题进行求解,如几何问题、代数问题等。
5. 利用性质和结论:在解题过程中,灵活运用数列的性质和常见结论,加快解题速度。
6. 注意特殊情况:注意题目中可能存在的特殊情况,对于这些情况要进行单独考虑。
五、解题思路解题的思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在解数列问题时,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思路:1. 直接法: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和要求,直接根据数列的定义、性质、公式等进行求解。
2. 类比法:将所给的数列问题与已经熟悉的数列问题进行比较,找到相似之处,借鉴已有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高中数学数列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分析
高中数学数列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分析
高中数学数列试题是高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掌握数列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是提高数学素养的关键之一。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数列试题解题方法和技巧。
一、等差数列解题方法和技巧:
等差数列是指一个数列中,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面的一项之间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d(称为公差)。
解等差数列试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求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通常用a_n表示第n项,a_1表示第一项,d表示公差。
如果已知首项a_1和公差d,则通项公式为:a_n = a_1 + (n-1)d。
2. 判断一个数列是否是等差数列,可以计算相邻两项的差,如果差值相等,则说明数列是等差数列。
3. 在求和问题中,可以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n个等差数列的和等于首项和末项的和乘以项数的一半。
总结:解高中数学数列试题的方法和技巧需要掌握数列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熟练掌握通项公式、公式的应用以及特殊数列的特点。
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分析题目的要求,灵活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技巧,多加练习和思考,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提高解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数列的题型及解题技巧
数列的题型及解题技巧
数列题型很多,常见的有等差数列、等比数列、递推数列等。
解题技巧也因数列的类型而异,下面以常见的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为例,介绍解题技巧。
1. 等差数列:
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间的差值都相等的数列。
解题技巧包括:
- 求第n项数值:根据首项a1、公差d和项数n的关系,可以
得到公式an = a1 + (n-1)d,其中an为第n项的值。
- 求前n项和:根据首项a1、公差d和项数n的关系,可以得
到公式Sn = (a1+an)n/2,其中Sn为前n项的和。
2. 等比数列:
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间的比值都相等的数列。
解题技巧包括:
- 求第n项数值:根据首项a1、公比r和项数n的关系,可以
得到公式an = a1 * r^(n-1),其中an为第n项的值。
- 求前n项和:当公比r不等于1时,可以利用等比数列的性
质推导出求和公式Sn = a1(1-r^n)/(1-r),其中Sn为前n项的和。
除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还有一些特殊的数列解题技巧,例如斐波那契数列、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混合数列等。
对于这些数列,需要根据具体的问题特点,选择适当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另外,数列题的解题思路也常与数学归纳法、逻辑推理等相关,需要通过多做题、经验积累和思维拓展来提高解题能力。
高考数列题型及解题方法总结
高考数列题型及解题方法总结高考数列是一种考查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方式,它不但考查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还考查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综合能力。
本文主要就高考数列题型及相应解题方法总结如下,以期为学生带来帮助。
一、高考数列题型总结1.数列的通项公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掌握数列的规律,理解其发展规律,分析出等比数列或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2.数列的前n项和: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掌握等比数列和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熟练的后推法。
3.等比数列的首项和公比: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掌握等比数列的定义,理解概念,根据题目提供的已知条件写出等比数列的三角形公式,解出其首项和公比。
4.别数列: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掌握分别数列的定义,理解概念,根据题目提供的已知条件能分析出其结构,逐个解出分别数列的项数和某一项的值。
二、解题方法总结1.系题意:本步骤的作用是理解题目的文字,把握题意,明确题目要求的是什么,本题要求什么,分析题干中给出的条件是什么,根据要求,确定所求数列是等比数列还是等差数列。
2.规律:本步骤的作用是把握数列的规律,在把握等比数列或等差数列的规律时,要求学生理解数列的发展规律,如果把等比数列视为关于期数的函数,或者把等差数列视为关于期数的线性函数,则可以迅速获得等比数列或等差数列的三角形公式,从而得出通项公式。
3.积法:本步骤的作用是求数列的前n项和,常用的方法就是累积法,学生需要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和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根据已知条件计算出数列的前n项和,从而得出结论。
4.用公式:本步骤的作用是求等比数列的首项和公比。
学生需要掌握等比数列定义,熟悉其三角形公式,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计算出首项和公比的值。
5.找规律:本步骤的作用是求分别数列的项数和某一项的值。
学生需要掌握分别数列的定义,根据给出的条件,先把分别数列分解成多个等差数列,逐个列出各部分的公式,再根据题目要求计算出每部分的项数或某一项的值。
以上就是关于高考数列题型及解题方法总结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数学数列题型及解题方法
高中数学数列题型及解题方法一、基本概念在高中数学中,数列是一个数的有序集合,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
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该数列的项,通常用字母表示。
数列中的项的位置或顺序称为项数。
数列一般通过通项公式或递推式来表示。
通项公式直接给出数列中第n个项与n之间的关系,递推式则通过前一项得出后一项,常见的数列有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二、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的差是一个常数的数列。
若一个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可递推出通项公式,即第n项的表达式。
解题方法1.根据已知条件列出等差数列的性质2.利用通项公式或递推式解决问题3.注意区分公差和项数的不同,避免混淆三、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的比是一个常数的数列。
等比数列也有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的性质。
解题方法1.确定数列是等比数列2.利用通项公式或递推式解决问题,计算项之间的比3.注意等比数列的比值,及时列出通项公式或递推式四、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1. 求等差数列第n项或前n项和•要求:已知等差数列的公差和首项,求第n项或前n项和•解题方法:利用通项公式或递推式计算第n项或前n项和2. 求等比数列第n项或前n项和•要求:已知等比数列的比和首项,求第n项或前n项和•解题方法:利用通项公式或递推式计算第n项或前n项和3. 求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的一些特殊性质•要求:已知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的相关条件,求解一些特殊的性质•解题方法:根据数列的性质列出条件,运用相关知识推导出需要的结果以上是高中数学数列题型及解题方法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对学习数列有所帮助。
如果想深入了解更多数列知识,可以继续深入学习相关内容。
高中高考复习专项练习之数列的题型与方法
专题二:数列的题型与方法一、 考点回顾1.数列的概念,数列的通项公式与递推关系式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概念、有关公式和性质. 2.判断和证明数列是等差(等比)数列常用三种方法:(1)定义法:对于n≥2的任意自然数,验证11()nn n n a a a a ---为同一常数。
(2)通项公式法:①若1(1)()n k a a n d a n k d =+-=+-,则{}n a 为等差数列; ②若,则{}n a 为等比数列。
③中项公式法:验证都成立。
3.在等差数列{}n a 中,有关S n 的最值问题——常用邻项变号法求解: (1)当10a >,d <0时,满足的项数m 使得m S 取最大值. (2)当10a <,d >0时,满足的项数m 使得m S 取最小值。
在解含绝对值的数列最值问题时,注意转化思想的应用。
4.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公式法、裂项相消法、错位相减法、倒序相加法、分组求和法、累加累积法、归纳猜想证明法等。
5.数列的综合应用:⑴函数思想、方程思想、分类讨论等思想在解决数列综合问题时常常用到。
⑵数列与函数、数列与不等式的综合、用数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内容。
6.注意事项:⑴证明数列{}n a 是等差或等比数列常用定义法,即通过证明11-+-=-n n n n a a a a 或11-+=n n n n a aa a 而得。
⑵在解决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的相关问题时,“基本量法”是常用的方法,但有时灵活地运用性质,可使运算简便。
⑶对于一般数列的问题常转化为等差、等比数列求解。
⑷注意一些特殊数列的求和方法。
⑸注意n s 与n a 之间关系的转化。
如:n a =,,11--n n s s s 21≥=n n ,n a =∑=--+nk k ka aa 211)(.⑹数列极限的综合题形式多样,解题思路灵活,但万变不离其宗,就是离不开数列极限的概念和性质,离不开数学思想方法,只要能把握这两方面,就会迅速打通解题思路.⑺解综合题的成败在于审清题目,弄懂来龙去脉,透过给定信息的表象,抓住问题的本质,揭示问题的内在联系和隐含条件,明确解题方向,形成解题策略.⑻通过解题后的反思,找准自己的问题,总结成功的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增强解综合题的信心和勇气,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7.知识网络111111(2)(2)(1)(1)()22()n n n n n n m p q n n n n a q n a a a qa a d n a a n d n n n S a a na d a a a a m n p q --=≥=⎧⎪←⎨⎪⎩-=≥⎧⎪=+-⎪⎪-⎨=+=+⎪⎪+=++=+⎪⎩两个基等比数列的定义本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等比数列数列数列的分类数列数列的通项公式函数角度理解的概念数列的递推关系等差数列的定义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数列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等差数列的性质1111(1)(1)11(1)()n n n n m p q a a q a q q q q S na q a a a a m n p q ---=≠--===+=+⎧⎪⎪⎪⎪⎪⎧⎪⎪⎪⎪⎪⎪⎪⎪⎪⎪⎪⎪⎪⎪⎪⎪⎧⎪⎨⎪⎪⎪⎪⎪⎪⎪⎪⎪⎪⎧⎪⎪⎨⎪⎨⎪⎪⎨⎪⎪⎪⎪⎪⎩⎪⎪⎪⎪⎪⎪⎩⎩⎪⎧⎪⎪⎪⎪⎪⎪⎪⎪⎨⎪⎪⎪⎪⎩⎧⎨⎩⎩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等比数列的性质公式法分组求和错位相减求和数列裂项求和求和倒序相加求和累加累积归纳猜想证明分期付款数列的应用其他⎪⎪⎪⎪⎪⎪⎪⎪⎪ 二、经典例题剖析考点一:等差、等比数列的概念与性质例题1. (2007年5月上海市十一所实验示范校)(1)数列{a n }和{b n }满足)(121n n b b b na +++= (n=1,2,3…), (1)求证{b n }为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a n }为等差数列。
高中数列题型及解题方法
高中数列题型及解题方法
在高中数学中,数列是一个常见的题型。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数列题型及解题方法:
1. 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指一个数列中,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之差都相等。
解题方法包括:
- 判断是否为等差数列,计算公差;
- 求解通项公式;
- 求和公式。
2. 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指一个数列中,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之比都相等。
解题方法包括:
- 判断是否为等比数列,计算公比;
- 求解通项公式;
- 求和公式。
3. 递推数列:递推数列是指一个数列中,每一项都是前几项的某种运算规律得到的。
解题方法包括:
- 观察数列的规律,找到递推关系式;
- 求解通项公式;
- 求和公式。
4. 斐波那契数列:斐波那契数列是指一个数列中,每一项都是前两项之和。
解题方法包括:
- 观察数列的规律,找到递推关系式;
- 求解通项公式;
- 求和公式。
5. 其他特殊数列:除了上述常见的数列类型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数列,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等于等差数列的后n项和,等差数列的平方和等等。
对于这些特殊的数列,需要特定的解题方法。
在解决数列题目时,一定要注意观察数列的规律,并运用适当的解题方法进行计算。
熟练掌握数列的性质和公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题。
高考数列题型及解题方法
高考数列题型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 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这类题目主要考察对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性质、通项公式、求和公式等基本知识的掌握。
2. 通项公式的求解:这类题目要求求解数列的通项公式,通常可以通过观察数列的规律、使用递推关系或利用已知条件来推导。
3. 求和公式的应用:这类题目要求计算数列的和,包括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以及其他一些特殊数列的和。
4. 数列的极限:这类题目考察数列极限的概念,包括求解数列的极限、判断数列的收敛或发散等。
5. 不完全归纳法:这类题目要求通过观察数列的前几项来猜测数列的规律,并用不完全归纳法进行证明。
解题方法:1. 熟悉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性质、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
2. 学会观察数列的规律,找到数列之间的关系。
3. 熟练运用递推关系求解数列的通项公式。
4. 利用已知条件求解数列的通项公式或求和。
5. 掌握不完全归纳法的解题方法,通过观察数列的前几项来猜测数列的规律,并进行证明。
案例:1. 等差数列题目:已知数列{an}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且a1=1,求a10。
解:根据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代入已知条件,得到a10=1+(10-1)×2=19。
2. 通项公式题目:已知数列{an}满足an=2an-1+1,a1=1,求an。
解:根据递推关系,得到an+1=2(an-1+1),即an+1=2an,所以数列{an}是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因此,an=2^(n-1)。
3. 求和公式题目:求等差数列1,4,7,10,...的前n项和。
解:根据等差数列求和公式Sn=n/2×(a1+an),代入已知条件,得到Sn=n/2×(1+3n/2)=3n^2/4+n/4。
通过对高考数列题型的分类和解题方法的总结,可以更好地应对高考数列题目,提高解题能力。
高考数学题型归纳:数列的题型及解题方法题型归纳
高考数学题型归纳:数列的题型及解题方法题型归纳高考数学题型归纳:数列的题型及解题方法数列问题的题型与方法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又是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
高考对本章的考查比较全面,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考查每年都不会遗漏。
有关数列的试题经常是综合题,经常把数列知识和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不等式的知识综合起来,试题也常把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求极限和数学归纳法综合在一起。
探索性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常在数列解答题中出现。
本章中还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在主观题中着重考查函数与方程、转化与化归、分类讨论等重要思想,以及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等基本数学方法。
近几年来,高考关于数列方面的命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数列本身的有关知识,其中有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概念、性质、通项公式及求和公式。
(2)数列与其它知识的结合,其中有数列与函数、方程、不等式、三角、几何的结合。
(3)数列的应用问题,其中主要是以增长率问题为主。
试题的难度有三个层次,小题大都以基础题为主,解答题大都以基础题和中档题为主,只有个别地方用数列与几何的综合与函数、不等式的综合作为最后一题难度较大。
知识整合1。
在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定义、性质、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的基础上,系统掌握解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综合题的规律,深化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实践中的指导作用,灵活地运用数列知识和方法解决数学和实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2。
在解决综合题和探索性问题实践中加深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沟通各类知识的联系,形成更完整的知识网络,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善于分析题意,富于联想,以适应新的背景,新的设问方式,提高学生用函数的思想、方程的思想研究数列问题的自觉性、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科学理性的思维方法。
高考数学复习之数列题型解题方法
高考数学复习之数列题型解题方法佚名高考数学之数列问题的题型与方法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又是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
高考对本章的考查比较全面,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考查每年都可不能遗漏。
有关数列的试题经常是综合题,经常把数列知识和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不等式的知识综合起来,试题也常把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求极限和数学归纳法综合在一起。
探干脆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常在数列解答题中显现。
本章中还包蕴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在主观题中着重考查函数与方程、转化与化归、分类讨论等重要思想,以及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等差不多数学方法。
近几年来,高考关于数列方面的命题要紧有以下三个方面;(1)数列本身的有关知识,其中有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概念、性质、通项公式及求和公式。
(2)数列与其它知识的结合,其中有数列与函数、方程、不等式、三角、几何的结合。
(3)数列的应用问题,其中要紧是以增长率问题为主。
试题的难度有三个层次,小题大都以基础题为主,解答题大都以基础题和中档题为主,只有个别地点用数列与几何的综合与函数、不等式的综合作为最后一题难度较大。
知识整合1.在把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定义、性质、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的基础上,系统把握解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综合题的规律,深化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实践中的指导作用,灵活地运用数列知识和方法解决数学和实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2.在解决综合题和探干脆问题实践中加深对基础知识、差不多技能和差不多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沟通各类知识的联系,形成更完整的知识网络,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明白得和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差不多上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许多名家名篇。
假如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杰出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许多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裂,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高三数学专题复习数列的题型与方法
数列的综合应用一、 知识简表:1、 数列与函数、方程、不等式、平面解几、平面向量及三角函数有机结合,互相渗透,已成为近年高考命题的热点,成为高考题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在数列的综合运用中,考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命题人及备考师生所共识,所关注。
2、 解答数列综合问题,重于疏通问题情景,一步一个脚印前进。
要知道,运用函数与方程思想、分类讨论与化归思想、数形结合与整体处理思想切入问题,是解题过程经常展现的思维方法。
3、 深化对观察—归纳—猜想—证明这一重要思维方式的理解和演练。
4、 关注探索性题型、综合性题型、应用性题型和综合求通项公式题型在数列中的考查。
从“注重数学思维方法,强化运算能力,重点知识重点训练”的角度做好充分准备。
对数列与解几综合题型更应充分重视。
三、题例分析问题1:等差、等比数列的综合问题“巧用性质、减少运算量”在等差、等比数列的计算中非常重要,但用“基本量法”并树立“目标意识”,“需要什么,就求什么”,既要充分合理地运用条件,又要时刻注意题的目标,往往能取得与“巧用性质”解题相同的效果例1:已知数列{}n a 中,n S 是其前n 项和,并且1142(1,2,),1n n S a n a +=+==,⑴设数列),2,1(21 =-=+n a a b n n n ,求证:数列{}n b 是等比数列;⑵设数列),2,1(,2 ==n a c nnn ,求证:数列{}n c 是等差数列; ⑶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及前n 项和。
分析:由于{b n }和{c n }中的项都和{a n }中的项有关,{a n }中又有S 1n +=4a n +2,可由S 2n +-S 1n +作切入点探索解题的途径. 解:(1)由S 1n +=4a 2n +,S 2n +=4a 1n ++2,两式相减,得S 2n +-S 1n +=4(a 1n +-a n ),即a 2n +=4a 1n +-4a n .(根据b n 的构造,如何把该式表示成b 1n +与b n 的关系是证明的关键,注意加强恒等变形能力的训练)a 2n +-2a 1n +=2(a 1n +-2a n ),又b n =a 1n +-2a n ,所以b 1n +=2b n ① 已知S 2=4a 1+2,a 1=1,a 1+a 2=4a 1+2,解得a 2=5,b 1=a 2-2a 1=3 ② 由①和②得,数列{b n }是首项为3,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故b n =3·21n -.当n ≥2时,S n =4a 1n -+2=21n -(3n-4)+2;当n=1时,S 1=a 1=1也适合上式.综上可知,所求的求和公式为S n =21n -(3n-4)+2.说明:1.本例主要复习用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证明一个数列为等差,等比数列,求数列通项与前n 项和。
关于高考数学答题技巧之数列问题的题型与方法
关于高考数学答题技巧之数列问题的题型与方法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又是高等数学的根底。
高考对本章的考查比拟全面,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考查每年都不会遗漏。
有关数列的试题经常是综合题,经常把数列知识和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不等式的知识综合起来,试题也常把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求极限和数学归纳法综合在一起。
探索性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常在数列解答题中出现。
本章中还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在主观题中着重考查函数与方程、转化与化归、分类讨论等重要思想,以及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等根本数学方法。
近几年来,高考数列方面的命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数列本身的有关知识,其中有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概念、性质、通项公式及求和公式。
(2)数列与其它知识的结合,其中有数列与函数、方程、不等式、三角、几何的结合。
(3)数列的应用问题,其中主要是以增长率问题为主。
试题的难度有三个层次,小题大都以根底题为主,解答题大都以根底题和中档题为主,只有个别地方用数列与几何的综合与函数、不等式的综合作为最后一题难度较大。
知识整合1。
在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定义、性质、通项公式、前n 项和公式的根底上,系统掌握解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综合题的规律,深化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实践中的指导作用,灵活地运用数列知识和方法解决数学和实际中的有关问题;2。
在解决综合题和探索性问题实践中加深对根底知识、根本技能和根本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沟通各类知识的联系,形成更完整的知识网络,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善于分析题意,富于联想,以适应新的背景,新的设问方式,提高学生用函数的思想、方程的思想研究数列问题的自觉性、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科学理性的思维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二:数列的题型与方法一、 考点回顾1.数列的概念,数列的通项公式与递推关系式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概念、有关公式和性质. 2.判断和证明数列是等差(等比)数列常用三种方法:(1)定义法:对于n≥2的任意自然数,验证11()nn n n a a a a ---为同一常数。
(2)通项公式法:①若1(1)()n k a a n d a n k d =+-=+-,则{}n a 为等差数列; ②若,则{}n a 为等比数列。
③中项公式法:验证都成立。
3.在等差数列{}n a 中,有关S n 的最值问题——常用邻项变号法求解: (1)当10a >,d <0时,满足的项数m 使得m S 取最大值. (2)当10a <,d >0时,满足的项数m 使得m S 取最小值。
在解含绝对值的数列最值问题时,注意转化思想的应用。
4.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公式法、裂项相消法、错位相减法、倒序相加法、分组求和法、累加累积法、归纳猜想证明法等。
5.数列的综合应用:⑴函数思想、方程思想、分类讨论等思想在解决数列综合问题时常常用到。
⑵数列与函数、数列与不等式的综合、用数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内容。
6.注意事项:⑴证明数列{}n a 是等差或等比数列常用定义法,即通过证明11-+-=-n n n n a a a a 或11-+=n n n n a aa a 而得。
⑵在解决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的相关问题时,“基本量法”是常用的方法,但有时灵活地运用性质,可使运算简便。
⑶对于一般数列的问题常转化为等差、等比数列求解。
⑷注意一些特殊数列的求和方法。
⑸注意n s 与n a 之间关系的转化。
如:n a =,,11--n n s s s 21≥=n n ,n a =∑=--+nk k k a a a 211)(. ⑹数列极限的综合题形式多样,解题思路灵活,但万变不离其宗,就是离不开数列极限的概念和性质,离不开数学思想方法,只要能把握这两方面,就会迅速打通解题思路.⑺解综合题的成败在于审清题目,弄懂来龙去脉,透过给定信息的表象,抓住问题的本质,揭示问题的内在联系和隐含条件,明确解题方向,形成解题策略.⑻通过解题后的反思,找准自己的问题,总结成功的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增强解综合题的信心和勇气,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7.知识网络111111(2)(2)(1)(1)()22()n n n n n n m p q n n n n a q n a a a qa a d n a a n d n n n S a a na d a a a a m n p q --=≥=⎧⎪←⎨⎪⎩-=≥⎧⎪=+-⎪⎪-⎨=+=+⎪⎪+=++=+⎪⎩两个基等比数列的定义本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等比数列数列数列的分类数列数列的通项公式函数角度理解的概念数列的递推关系等差数列的定义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数列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等差数列的性质1111(1)(1)11(1)()n n n n m p q a a q a q q q q S na q a a a a m n p q ---=≠--===+=+⎧⎪⎪⎪⎪⎪⎧⎪⎪⎪⎪⎪⎪⎪⎪⎪⎪⎪⎪⎪⎪⎪⎪⎧⎪⎨⎪⎪⎪⎪⎪⎪⎪⎪⎪⎪⎧⎪⎪⎨⎪⎨⎪⎪⎨⎪⎪⎪⎪⎪⎩⎪⎪⎪⎪⎪⎪⎩⎩⎪⎧⎪⎪⎪⎪⎪⎪⎪⎪⎨⎪⎪⎪⎪⎩⎧⎨⎩⎩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等比数列的性质公式法分组求和错位相减求和数列裂项求和求和倒序相加求和累加累积归纳猜想证明分期付款数列的应用其他⎪⎪⎪⎪⎪⎪⎪⎪⎪ 二、经典例题剖析考点一:等差、等比数列的概念与性质例题1. (2007年5月上海市十一所实验示范校)(1)数列{a n }和{b n }满足)(121n n b b b na +++= (n=1,2,3…), (1)求证{b n }为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a n }为等差数列。
(2)数列{a n }和{c n }满足*)(21N n a a c n n n ∈+=+,探究}{n a 为等差数列的充分必要条件。
[提示:设数列{b n }为)3,2,1(2 =-=+n a a b n n n分析:本题第(1)问的充要条件的解决可以分别设出等比、等差数列的通项;对探究问题我们通常采用的是先假设再论证。
证明:(1)必要性 若{b n }为等差数列,设首项b 1,公差d则d n b d n n nb n a n 21)2)1((111-+=-+=∵,21d a a n n =-+ ∴{a n }为是公差为2d的等差数列 充分性 若{a n }为等差数列,设首项a 1,公差d则n d a dn d n a n b b b n )(])1([12121-+=-+=+++)2()1)(()1(12121≥--+-=+++-n n d a n d b b b n∴)2()2(21≥-+=n d a dn b n当n=1时,b 1=a 1也适合∵b n+1-b n =2d , ∴{b n }是公差为2d 的等差数列(2)结论是:{a n }为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c n }为等差数列且b n =b n+1其中2+-=n n n a a b (n=1,2,3…)点评:本题考查了等差、等比数列的基本知识,但解决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同时还需要对问题进一步深入下去。
例题 2. (2007年5月上海市宝山区)已知数列{}n a 的首项121a a =+(a 是常数,且1a ≠-),24221+-+=-n n a a n n (2n ≥),数列{}n b 的首项1b a =,2n a b n n +=(2n ≥)。
(1)证明:{}n b 从第2项起是以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2)设n S 为数列{}n b 的前n 项和,且{}n S 是等比数列,求实数a 的值; (3)当a>0时,求数列{}n a 的最小项。
分析:第(1)问用定义证明,进一步第(2)问也可以求出,第(3)问由a 的不同而要分类讨论。
解:(1)∵2n a b n n +=∴22211)1(2)1(4)1(2)1(++++-++=++=++n n n a n a b n n n n n b n a 2222=+=(n ≥2)由121a a =+得24a a =,22444b a a =+=+, ∵1a ≠-,∴ 20b ≠,即{}n b 从第2项起是以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2)1(44)(21)34(22)221n n n a S a a a -+-=+=--++- 当n ≥2时,111(22)234342(22)234(1)234n n n n n S a a a S a a a a ---+--+==++--+--∵}{n S 是等比数列, ∴1-n n S S (n ≥2)是常数,∴3a+4=0,即43a =-。
(3)由(1)知当2n ≥时,2(44)2(1)2n n n b a a -=+=+,所以221(1)(1)2(2)n n a n a a n n +=⎧=⎨+-≥⎩, 所以数列{}n a 为2a+1,4a ,8a-1,16a ,32a+7,…… 显然最小项是前三项中的一项。
当1(0,)4a ∈时,最小项为8a-1;当14a =时,最小项为4a 或8a-1; 当11(,)42a ∈时,最小项为4a ;当12a =时,最小项为4a 或2a+1;当1(,)2a ∈+∞时,最小项为2a+1。
点评:本题考查了用定义证明等比数列,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有一定的综合性。
考点二:求数列的通项与求和例题3. (2007年5月湖北省十一校).已知数列{}n a 中各项为: 12、1122、111222、……、111n ⋅⋅⋅⋅⋅⋅ 个222n ⋅⋅⋅⋅⋅⋅个…… (1)证明这个数列中的每一项都是两个相邻整数的积. (2)求这个数列前n 项之和S n .分析:先要通过观察,找出所给的一列数的特征,求出数列的通项,进一步再求和。
解:(1)12(101)10(101)99n n n n a =-⋅+⋅- 1(101)(102)9n n=-⋅+101101()(1)33n n --=⋅+ 记:A =1013n - , 则A=333n⋅⋅⋅⋅⋅⋅ 为整数 ∴ na= A (A+1) , 得证个(2) 21121010999n n n a =+- 2422112(101010)(101010)999n nn S n =++⋅⋅⋅⋅⋅⋅++++⋅⋅⋅⋅⋅⋅-2211(101110198210)891n n n ++=+⋅-- 点评:本题难点在于求出数列的通项,再将这个通项“分成” 两个相邻正数的积,解决此题需要一定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例题4. (2007年5月深圳市) 已知数列{}n a 满足411=a ,()),2(2111N n n a a a n n n n ∈≥--=--. (Ⅰ)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n a ; (Ⅱ)设21nn a b =,求数列{}n b 的前n 项和n S ;(Ⅲ)设2)12(sin π-=n a c n n ,数列{}n c 的前n 项和为n T .求证:对任意的*∈N n ,74<n T .分析:本题所给的递推关系式是要分别“取倒”再转化成等比型的数列,对数列中不等式的证明通常是放缩通项以利于求和。
解:(Ⅰ)12)1(1---=n n n a a,])1(1)[2()1(111---+-=-+∴n n n n a a ,又3)1(11=-+a,∴数列()⎭⎬⎫⎩⎨⎧-+n n a 11是首项为3,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1)2(3)1(1--=-+n n n a , 即123)1(11+⋅-=--n n n a . (Ⅱ)12649)123(1121+⋅+⋅=+⋅=---n n n n b .9264321)21(1641)41(19-+⋅+⋅=+--⋅⋅+--⋅⋅=n n S n n n n n .(Ⅲ)1)1(2)12(sin--=-n n π, 1231)1()2(3)1(111+⋅=----=∴---n n n n n c . 当3≥n 时,则12311231123113112+⋅+++⋅++⋅++=-n n T <212211211321])(1[28112312312317141--+=⋅+⋅+⋅++--n n7484488447612811])21(1[6128112=<=+<-+=-n . 321T T T << , ∴对任意的*∈N n ,74<n T .点评:本题利用转化思想将递推关系式转化成我们熟悉的结构求得数列{}n a 的通项n a ,第三问不等式的证明要用到放缩的办法,这将到下一考点要重点讲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