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窦炎医案解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鼻窦炎156例疗效观察
09 .%氯化钠注射液 10mL替硝唑注射液 10m , 5 , 0 L 环丙沙星注
菌、 流感嗜血杆菌等均有杀灭作用1 庆大霉素为氨基糖苷类广 5 1 。 谱抗生素 , 对多种细菌均有作用 。 环丙沙星抗菌谱广 , 对多种革
兰阳性及 阴性菌 均有 强大 的抑 菌作用 。据文献报道 , 成人上颌 窦炎的细菌学表现多 为细 菌混合感染 , 窦腔内多种致病 菌对环 丙沙星与庆大霉素敏感度分别为 9 . 58 %和 8 .% 局部冲洗未 67 ,
鼻 甲充血 、 大 5 , 肥 8例 中鼻道 、 嗅裂有脓性分 泌物 9 。全部 8例
病 例经 X线摄片或鼻窦 C T检查 , 中全组鼻 窦炎 4 其 6例 , 上颌 窦炎及筛窦炎 15例 , 0 额窦炎 5例。 x线或 C T检查有上颌窦炎 者经上颌窦诊断性穿刺 , 冲洗出脓性分泌物及黏液性分泌物者
1 诊 断标 准 . 2
参考《 耳鼻咽喉科诊 断学》 , 啪 全部病例均
有持续性鼻塞 、 流脓涕或黏液性鼻涕、 闭塞性鼻音 , 部分患者有
耳 鸣 、 闷等咽鼓管功能 障碍症状 , 耳 嗅觉可减退 ; 常伴 头 昏胀 、
失 眠、 精神萎靡 等症状 。鼻镜检查 : 鼻黏膜慢性充血肿胀 , 双侧
全部病例经 1 个疗程 ~ 3个疗程治疗后 ,观察疗效 。本组
16 , 5 例 痊愈 5 例 , 3 . 显效 7 , 4 . 有效 1 9 占 78 %; 2例 占 6 %; 2 8例,
占 1.%; 1 5 无效 7例 , .%, 占45 总有效率为 9 . 55 %。
3 讨论
性鼻窦炎患者作为观察治疗 对象 。 其中男 8 , 7 2例 女 4例 , 年龄
8 2例 16 。 4侧
慢性鼻窦炎的病案解析!黄某,女,32岁她说:已患鼻窦炎五年多了
慢性鼻窦炎的病案解析!黄某,女,32岁她说:已患鼻窦炎五
年多了
慢性鼻窦炎的病案解析!
黄某,女,32岁。
她说:已患鼻窦炎五年多了,鼻塞,流脓鼻涕比较多,期间伴有头痛,最近一个月这些症状,突然变得很严重,遇风遇冷症状明显,双眼有些许疼痛,睡眠不好,经常感觉口干。
检查:脉象:细弱。
舌淡苔薄白。
鼻部鼻甲肿胀明显,前额压痛。
辩证:肺气虚弱,外邪滞留鼻窦。
治疗原则以:温补肺气,除湿祛邪通窍为主。
组方:
野黄芪,炒白术,防风,苍耳子,白芷,辛夷花,菊花,鱼腥草,土茯苓,天丁,木通,甘草等。
每日1剂。
患者服药后,鼻塞,流脓鼻涕症状都相继减轻,头痛明显减轻,口干。
舌淡,苔白,脉象:细,弦。
综上所述,加天花粉,除去鱼腥草。
叮嘱患者日常生活中,注意生活方式,保持正常作息,远离过敏源,之后随访得知,患者生活如常,无复发!。
治疗3年鼻窦炎案,经方时方合用经典代表
治疗3年鼻窦炎案,经方时方合用经典代表今天是我写日记的1524天。
女性,5岁。
主诉:反复鼻塞流涕3年,加重2天于2022年05月28日就诊。
现病史:患儿家属诉3年前因感冒后出现鼻塞流涕,服用西药后症状缓解,时有反复,刻下:晨起欲呕,喉咙痛,鼻塞流黄脓涕,舌红,点刺舌,苔黄腻,脉弦细。
中医辨证:少阳太阴合病,水饮上逆,食积郁而热。
拟方:小柴胡汤保和丸加减。
北柴胡10g,黄芩片6g,党参6g,姜半夏10g,桔梗6g,前胡6g,大枣6g,建曲10g,净山楂6g,麦芽10g,陈皮10g,白术10g,连翘6g,茯苓10g,薏苡仁10g,中药3付,每天一剂,水煎,口服。
05.30上症,喉咙不痛,刻下;晨起流黄脓涕,鼻塞,双手脚背出现小颗粒汗疱疹,舌红苔白腻,脉浮数。
冰片5g后下,黄柏10g,黄芩片10g,连翘10g,蒲公英15g,忍冬藤10g,水杨梅30g,火炭母30g,地肤子15g,白鲜皮15g,中药2付,每天一剂,水煎,外洗。
北柴胡10g,黄芩片6g,党参6g,姜半夏10g,桔梗6g,前胡6g,大枣6g,建曲10g,净山楂6g,麦芽10g,陈皮10g,白术10g,连翘6g,茯苓10g,薏苡仁10g,白芷6g,辛夷6g,中药3付,每天一剂,水煎,口服。
06.20上症已。
按语:此案例是我治疗好的一个患者的女儿,她的病例如下:反复运用抗生素不效,咽干咽痛3个月,中医治疗显神威治疗好了她的疾病后,她就成为了我的粉丝,家里人生病都是来找我,也都解决了,还介绍了她很多身边的朋友来看,我们成为了很好的朋友。
此案例为鼻窦炎案例,反复的发作,考虑为水饮,食积为核心因素,在治疗过程中始终以小柴胡汤保和丸为主。
这是我运用经方与时方结合经典代表,小柴胡汤保和丸都是传世名方,这段时间我运用在小儿上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保和丸出自《丹溪心法》载:保和丸:治一切食积。
山楂六两,神曲二两,半夏、茯苓各三两,陈皮、连翘、萝卜子各一两。
上为末,炊饼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食远白汤下。
慢性鼻炎中医各家医案3
慢性鼻炎中医各家医案3李凡成验案(2)妙法解析:以上两例均属肺虚寒滞鼻窍。
前例全身证候不太明显,治以温肺止流丹温肺散寒为主,兼温补脾肾,取培土生金与金水相生之意。
方中用荆芥、细辛温肺散寒,黄芪、党参、菟丝子益肺补脾温肾;白芷、川芎、苍耳子散邪,通利鼻窍;桔梗肃肺,诃子敛肺止涕,甘草调和诸药。
取得明显疗效后,仅稍有鼻塞,改用补中益气汤为主,仍用桔梗肃肺、葛根宣散阳明,以遵鼻属肺窍,其经络专属阳明之理;加川芎、防风辛散,祛风通窍以利鼻息。
后例素易感冒,则营卫不调之机明矣,故用参、术、芪益气固表,助以荆芥、细辛祛风散寒,合桂枝、白芍药、生姜、甘草调和营卫;川芎、辛夷、白芷、石菖蒲之类通利鼻窍。
两例相较,既有同病同治之理,又有同病异治之玄。
两例均配伍应用呋麻液滴鼻以快一时,补内治之不及。
4.脾虚邪滞,鼻窍不利蔡福养验案(1)病历摘要:某女,患鼻塞6载,屡治不效。
伴倦怠懒言,体弱,鼻塞渐甚,持续不通,嗅觉失灵,涕痰白粘量多,鼻粘膜淡红肿厚,鼻甲肿实,语声嗡嗡,舌淡苔白稍腻,脉缓无力。
证属肺脾两虚,湿滞鼻窍。
治以补益肺脾,化湿通窍:黄芪20g,白术15g,茯苓20g,党参15g,升麻6g,辛夷10g,细辛3g,川芎、防风各12g,僵蚕12g,白芷、地龙、菖蒲各15g,炙甘草6g,葱白1根,姜、枣为引。
另以鼻炎灵滴鼻。
上方调治1周后症减,两旬告愈,续以补中益气汤善后。
(王永钦,《辽宁中医杂志》1987;7:2-3)(2)妙法解析:本例证属肺脾两虚,湿滞鼻窍,故治以补益肺脾,化湿通窍。
药用四君子汤加黄芪益气健脾,治本为君;配伍升麻升发清阳为佐;辛夷、细辛、川芎、防风、僵蚕、白芷,祛风通窍,治标为臣;配伍地龙活血通络,菖蒲芳香通窍为佐;葱白、姜、枣外发风邪,内安脾胃以为使。
综观全方。
立法平稳,标本兼治,攻补得宜,主次有序,其效槌鼓相应。
李凡成验案(1)病历摘要:贺某,男,27岁,工人。
患者交替性鼻塞3-4年,近来鼻塞夜甚,少许粘白涕。
中医医案——鼻窦炎(二)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辛通清热为主治愈鼻渊病案:游某,男,45岁。
主诉及病史:头常晕痛,鼻塞,涕多浓稠有异味,嗅觉不敏,已有年余之久,眠食二便均正常。
诊查:舌苔薄白,脉浮数。
辨证:鼻为肺之窍,肺气流通,鼻始为用。
肺胃积热,郁蒸上腾于鼻,以致浊涕如渊,窒塞不通,嗅觉不敏。
治法:宜辛通清热为主。
处方:辛夷花6g 香白芷5g 南薄荷5g 杭菊花10g 酒川芎5g 明藁本5g 北细辛3g 酒生地10g 青连翘10g 节菖蒲5g 酒条芩10g 炒防风5g二诊:服药5剂,浊涕渐减,异味亦轻,鼻塞基本通畅,嗅觉稍好。
效不更方,嘱将原方多服至愈为度。
按语鼻渊之证,类似西医学之鼻窦炎,初起多由内有蕴热、外受风寒,若治疗不当或治不及时,则日久不愈,浊涕长流,源源不断,嗅觉失灵。
施师常用辛夷散加减,取川芎、防风、辛夷、细辛、藁本、白芷、菖蒲以辛通,黄芩、菊花、连翘、生地以清热;肺胃清和,鼻1窍通利,则浊涕自止,而香臭能辨矣。
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2集,P232,施今墨医案。
施今墨(1881-1969),浙江萧山人,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是一位中医革新家和教育家。
施氏13岁得舅父河南安阳名中医李可亭亲授,发奋习医。
1932年独资创建华北国医学院,兼任院长。
1941年任上海复兴中医专科学校董事长。
解放前在京、津、沪、宁等地悬壶,曾任中央国医馆副馆长。
新中国成立后,任北京医院中医顾问,中医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当选为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西医交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三、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施氏临床辨证精确,善理气血,调脾胃,精于组方配伍,师古而多创新,守法而贵灵活,治病独具风格。
为继承其宝贵经验,经门人整理,已出版《施今墨临床经验集》、《施今墨对药临床经验集》等书。
2。
鼻窦炎患者的临床病例分析
鼻窦炎患者的临床病例分析鼻窦炎是一种常见的鼻腔疾病,主要表现为鼻腔及鼻窦黏膜的炎症,并常伴有鼻塞、鼻涕、头痛等症状。
本文将介绍一位鼻窦炎患者的临床病例,以加深对该疾病的了解。
病例概述:该患者为一名男性,年龄为40岁。
患者主诉鼻塞、流鼻涕及头痛等症状已持续3个月。
经过详细询问和检查,得出以下结果:病例详述:患者首次出现鼻塞、流鼻涕及头痛症状时,自行服用感冒药物进行治疗,但症状并未缓解。
随后,患者就诊于耳鼻喉科门诊。
医生详细询问了患者的病史,并进行了鼻腔内窥镜检查,发现患者鼻腔黏膜充血、黏液分泌增多,鼻腔通气受限。
为了进一步了解患者的病情,医生给予患者鼻窦CT检查。
CT结果显示,患者的额窦、筛窦及蝶窦处有明显的黏膜增厚和分泌物堆积,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为慢性鼻窦炎。
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病情以及疼痛程度,医生选择了以下治疗方案:1. 鼻洗:患者每日使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进行鼻腔清洗,以清除鼻腔内的炎症分泌物,缓解鼻塞和流鼻涕症状;2. 抗生素治疗:考虑到患者的病情已经持续较长时间,并且鼻窦CT结果显示黏膜增厚,医生开具了抗生素进行治疗,以减轻鼻窦炎症状;3. 局部鼻用激素喷雾剂:患者使用鼻用激素喷雾剂,以减轻鼻腔黏膜充血和炎症反应;4. 避免过敏原:鼻窦炎患者常常伴有过敏反应,因此医生建议患者避免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
治疗效果:患者按照医生的治疗方案进行了治疗。
经过2周的治疗后,患者的鼻塞、流鼻涕和头痛症状明显减轻。
鼻腔内窥镜检查显示,患者鼻腔黏膜充血减轻,分泌物明显减少。
鼻窦CT也显示黏膜增厚情况有所改善。
总结:该病例是一例典型的慢性鼻窦炎患者,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医生能够明确诊断并制定治疗方案。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措施,并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鼻洗、抗生素治疗、局部鼻用激素喷雾剂等联合应用,多角度治疗,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症状。
对于其他患有鼻窦炎的患者,了解这一病例的分析及治疗方案,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张重华医案慢性鼻窦炎鼻渊头痛鼻出...
张重华医案慢性鼻窦炎鼻渊头痛鼻出...(一)鼻渊(慢性鼻窦炎)1、周××男 17岁初诊:1993年7月15日。
双鼻塞、流脓涕3年,冬天尤甚,伴头额胀痛,嗅觉减退。
检查发现双鼻腔粘膜慢性充血,双鼻中道后端有积脓。
舌苔根黄腻,脉细。
证属肺胃蕴热,痰湿内生,壅塞鼻窍。
治拟清肺和胃,利湿化痰。
处方:藿香9g 陈皮9g 丹皮9g 丹参9g 米仁30g 白芷9g 天花粉12g 生黄芪12g 皂角刺9g 蚤休9g 桔梗4。
5g 生甘草3g。
7剂。
复诊:药后鼻涕减少,鼻通气改善,但晚间仍有鼻塞,大便欠实。
舌根黄腻,脉细。
上方去皂角刺,加川芎6g 路路通9g 炒白术9g。
七剂。
三诊:鼻塞好转,稍有涕,色偏黄。
检查示右中道少许黄涕。
拟清肺化痰,利湿排脓。
上方加黄芩9g 败酱草12g。
14剂。
四诊:药后鼻已不塞,涕少,大便次数增多。
苔根稍腻,脉细。
上方去败酱草,加防风9g 炒白芍9g 茯苓12g。
14剂。
按:本例鼻渊涕脓,鼻塞重,头额胀痛,辨证属肺胃湿热内蕴,壅塞鼻窍,故以藿香、陈皮、米仁、白芷等和胃理气化湿通窍为主,黄芪、皂角刺托毒排脓,丹皮、丹参活血消瘀,疏通鼻络,二诊又加入川芎、路路通,以增强活血通窍作用。
2、吴××,男,20岁。
初诊:1993年12月4日。
双鼻塞、流黄脓涕8~9年,伴头胀、头痛,嗅觉减退。
检查发现双鼻腔粘膜充血,下鼻甲肿大,中甲肿,中道洁。
舌苔薄黄,脉带弦。
证属肺热内蕴,聚湿生痰,鼻窍不利。
治拟清肺化浊,利湿排脓,通鼻窍。
处方:藿香9g 陈皮9g 辛夷9g 前胡9g 蚤休9g 黄芩9g 天花粉12g 桑白皮12g 皂角刺9g 白芷9g 桔梗4。
5g 生甘草3g。
7剂。
复诊:鼻流脓涕减少,时有粘涕,交替性鼻塞,自觉记忆力减退。
苔薄黄腻,脉细弦。
上方加丹皮9g。
14剂。
三诊:仍交替性鼻塞,鼻内有气味,涕少。
检查示下鼻甲表面薄痂,右中甲肿,鼻道洁。
证属脾运不健,痰湿滞留。
慢性鼻炎各家医案解析_
慢性鼻炎各家医案解析_(录自:李凡成、肖国仕主编《耳鼻咽喉科临床妙法绝招解析》,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第四节慢性鼻炎一、概述本节所指慢性鼻炎包括慢性单纯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药物性鼻炎。
慢性单纯性鼻炎是鼻腔粘膜和粘膜下层的慢性炎症,临床上以鼻粘膜肿胀,鼻塞,分泌物增多为特点。
肥厚性鼻炎是鼻腔粘膜、粘膜下甚至骨质的局限性或弥漫性肥厚为病理特点的慢性鼻病,临床上以持续性鼻塞和鼻甲肥厚,或伴头痛等为特点。
中医称本病为鼻窒。
其病因病机,一是肺与阳明经郁热,气血不畅,邪滞鼻窍;二是肺脾肾虚,气阳不足,驱邪无力,邪滞鼻窍;三是久病多瘀,气血瘀滞,脉络痹阻,鼻窍失利。
二、妙法绝招解析1.郁热上干,鼻窍不利吴少怀验案(1)病历摘要:岳某,女,12岁。
鼻塞声重2-3年,屡治未愈。
头两侧痛,大便秘结,数日一行,胃纳尚可,夜眠亦佳。
经检查为慢性鼻炎。
舌苔薄白,脉沉细弦数。
鼻属肺窍,经络所循专属阳明。
其证当属肺胃郁热上干,致鼻窍不利。
拟清热降气为法:辛夷、黄芩各3g,连翘、浙贝母、杏仁、赤芍药、火麻仁各9g,栀子、薄荷、竹叶、枳壳各4.5g,知母6g。
服3剂好转,再服3剂而痊。
(《吴少怀医案》第364-365页)(2)妙法解析:本例证属肺胃郁热上干,故治以清热降气,用黄芩、连翘、薄荷清泻肺热,配浙贝母、杏仁肃肺,则肺气清顺;知母、栀子清胃,火麻仁利肠通便,则胃火得降;助以枳壳行气,疏理肺胃之气;辛夷芳香通鼻,引药直达病所;赤芍药凉血活血,则鼻窍郁热难稽;淡竹叶利小便,与火麻仁以利下窍,下窍利则上窍通。
全方合用,共奏清泻肺胃,通利鼻窍之功。
孙一民验案(1)病历摘要:董某,女,成人。
数月前因感冒后致时常鼻塞,流浊涕,嗅觉不灵,张口呼吸,口咽干燥感,头胀痛。
近来鼻塞较甚,需完全张口呼吸,日夜如此,深以为苦。
苔薄黄,脉细数。
证属郁热上干鼻窍。
处方:辛夷、细辛、白芷、川芎、升麻、僵蚕、石菖薄、甘草、龙胆草、黄连各15g,薄荷、生地黄、连翘、金银花、菊花、桔梗、山慈菇、石决明、白芍药、白蒺藜各30g,蜜丸,每丸9g,早中晚各服1丸,1料而愈。
施今墨医案——鼻窦炎
施今墨医案——鼻窦炎病案1郭某,女,26岁。
鼻塞,频流黄涕,气味难闻,饮食一切如常,是为颌窦发炎症。
辨证:肺开窍于鼻。
肺素蕴热于内,外受风寒,或风热之邪侵袭,内外合邪,搏结鼻塞,是以热胜则肿,鼻塞流涕发黄,热胜肉腐,其味难闻也。
治法:疏风清热,利窍解毒。
处方:辛夷3g,大生地10g(细辛1g同捣),酒川芎5g,炒芥穗5g,藁本3g,北防风5g,金银花10g,苦桔梗5g,白芷3g,青连翘10g,鲜菖蒲10g(后入),苍耳子5g,枯芩10g,黄菊花6g,蝉蜕衣5g,夏枯草6g,薄荷5g。
[祝按]是病之治,施师方内以“通”字为主要,如细辛、苍耳、藳本、川芎、荆芥、防风、菖蒲、白芷、薄荷皆辛通之药;苦桔梗、连翘、银花、菊花、蝉衣、夏枯草、枯芩清热,兼消颌窦炎肿。
病人持此方服三四剂后,脓涕渐减,乃嘱照方再服,至好为度。
服至十四五剂,脓涕即完全消失矣。
[今按]本案系一鼻窦炎者,中医属于鼻渊范畴。
《素问·气厥论》云:“胆移热于脑,则辛鼻渊。
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传为衄。
”“浊涕下不止也”作为鼻渊之主要特征。
《医宗金鉴》曾云此病“久淋血水污而腥”,即流涕气味难闻也。
一般认为本病其与六淫之风寒、风热之邪犯及鼻窍,与肺热相搏结为病;或邪热侵犯,内伤于胆,胆热上蒸灼鼻窍为病;或湿热之邪困遏脾胃,使升降失和,湿热搏及阳明胃经而为病。
本案即属六淫之风寒、风热与肺热搏结于鼻窍为病者,故施师据病情用苍耳子散、银翘散二方化裁治之。
意在以苍耳子散加藳本、防风、川芎、荆芥、细辛、菖蒲、蝉衣辛通散风,通窍醒神;用银翘散加黄芩、菊花、夏枯草等清解热毒以消除肿疡;桔梗开提,排脓外出。
病案2游某,男,45岁,病历号1953.8.126。
头常晕痛,鼻塞,涕多脓稠有异味,嗅觉不敏,已有年余之久,眠食二便均正常。
舌苔薄白,脉浮数。
辨证:鼻为肺之窍,肺气流通,鼻始为用。
肺胃积热,郁蒸上腾于鼻,以致浊涕如渊,窒塞不通,嗅觉不敏。
治法:辛通清热。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鼻窦炎162例分析
当代医学 2 0 年 1 09 月第 l 卷第 2 5 期总第 1 7 5 期 C n e p r r e i i e a . 2 0 , o . 5N . s u o 1 7 o t m o a y M d c n ,J n 09 V 1 i o2 I s e N . 5
2 治疗 方法
现代医学认为慢性鼻窦炎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包括 鼻道复合体畸形、微循环障碍等因素r。因病因较为复杂,目前 5 ] 尚无特效疗法,一般给予抗生素、激素及血管舒缩剂治疗。但本 病病程一般较长,且反复发作,病人往往难以坚持系统有效的治 疗 ,致使病变迁延不愈,给病人带来痛苦。 祖国医学认为慢性鼻窦炎属 “ 鼻渊”范畴,多因邪毒内困, 久治不愈,正气耗伤,外卫力弱,肺气失宣,脾丧运化,津液清 化不利,邪毒湿浊,停聚窦窍所致。病在鼻,脏在肺,与脾胃亦
有 一定 关系 。本病 多 以虚损病 例 为主 ,故 治疗 原则为扶 正祛 邪 , 补 脾益气 ,宣肺 开窍 ,清 热解毒 。方中黄 芪补脾益 气; 白芷散 风 通 窍 :金银花 、鱼 腥草清 热解毒 ;川芎 祛风止痛 ;苍耳子 、辛 夷
停药 6 个月内无复发;好转: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鼻腔检查见粘 全身免役力低下、机体变态反应性增高、局部致病菌感染及窦口
2 1 单 纯中医 治疗 组 基 本方药 组成 黄 芪 2 g 白芷 l g . 0, O,
金银花 3 g 0 ,鱼腥草 2 g I 1 g 0 ,J芎 O ,苍耳子 1 g l 0 ,辛夷 1 g O ,藁 本 1g O ,薄荷 1 g O ,细辛 3 ,黄芩 1 g 白术 1 g g O, O ,藿香 1 g O ,桔 梗 1g O ,甘草 6 。每 日-3 ,分 2 g 0 次水煎服,连续用药 2 。本 周 方为基本方,可随征加减。小儿药物剂量可根据年龄、体质,适
慢性鼻窦炎医案解析
慢性鼻窦炎医案解析全网发布:2011-06-23 20:35 发表者:李凡成10095人已访问一、概述本病是鼻窦粘膜的慢性化脓性炎症,多继发于急性鼻窦炎。
以鼻塞、脓涕、嗅觉障碍,或伴头痛等为主要临床特点。
中医称为慢鼻渊。
慢性化脓性鼻窦炎有实有虚,实证多属肝胆或肺胃郁热熏蒸,虚证则多属肺脾肾虚,驱邪不力,以致正虚邪滞,寒、热、湿浊滞留鼻窍。
二、妙法绝招解析1.六淫内郁,邪壅鼻窍(张梦农验案)(1)病历摘要:万某,男,30岁。
鼻塞不闻香臭,涕出如脓,色黄气腥,头痛以巅顶为剧,经年不愈。
脉弦滑,舌苔薄白。
处以加味辛夷散:辛夷、藁本、黄芪、菊花、苦丁茶、防风、川芎、羌活、独活、僵蚕、升麻、薄荷、甘草、荆芥各30g,苍耳子、蔓荆子各60g,细辛5g。
上方研末,每次服10g,临睡前以滚开水冲泡,取汗服;药渣于次日临睡前再冲泡1次。
1剂未完,病已痊愈。
(《临证会要》第24页)(2)妙法解析:本例患者病机从风寒湿热内郁,肺失宣降,邪滞鼻窍认识。
方中羌活、独活、藁本、防风、川芎、荆芥、细辛辛温宣散,疏风通窍,使邪从表解;菊花、苦丁茶、僵蚕、蔓荆子、升麻、薄荷、甘草苦辛凉散,疏风散邪,清利头目;黄芪益气固表以扶正;辛夷、苍耳子通窍除涕。
全方合用,共奏疏风通窍,化浊除涕,清利头目之功。
2.肺经郁热,邪滞鼻窍刘康平验案(1)病历摘要:杨某,女,24岁。
反复流腥臭黄浊涕3年余,每遇感冒时鼻塞流涕发作,多次反复,以致双鼻常年流涕不断,量时多时少,始则无臭,渐而发出腥臭气味,尤以感冒时黄稠鼻涕更多,腥臭气味更浓。
西医治疗未效。
诊见鼻塞流黄浊涕,气味腥臭,头重而痛。
查见鼻甲粘膜暗红,增厚粗糙,表面光滑,双上颌窦区压痛,照片示双上颌窦密度增高。
舌淡红苔薄黄,脉细滑。
处方:芦根30g,薏苡仁、冬瓜仁各15g,苍耳子、辛夷、路路通、桃仁各10g。
上方连服12剂而愈。
(刘康平,《浙江中医杂志》1993;5:213)(2)妙法解析:本例患者病机当属肺经郁热熏蒸,痰浊久滞鼻窍。
王幸福:“慢性鼻窦炎”验方验案一则
王幸福:“慢性鼻窦炎”验方验案一则简介:王幸福,大学文化,中医世家,祖籍河南,飘零豫陕,落叶西安。
16岁起随祖父习医,诵读岐黄,18岁从西安知青下乡,悬壶农村,独自行医,中途泛览诸子百家,研治各种病症,亦医亦官,晚年摒弃其他爱好,专心治学于中医。
具有40多年临床经验,注重临床疗效,崇尚大道至简,效法仲景,鄙视装神弄鬼,故弄玄虚。
一生无可炫耀之光环,但怀一颗治病救人之心,治过数十万例病者,深受患者信任和赞扬,借古文卖油翁一言自我评价:“无他,但手熟尓”。
出版临床心悟文集五部《杏林薪传》《医灯续传》《杏林求真》《用药创奇》《临证创奇》,多次印刷,销售一空,为广大中医同道喜爱,粉丝数十万,是一名临床中医,擅长治疗各种疑难重症。
接上文:王幸福:治疗牛皮癣的一味要药(上)王幸福:治疗牛皮癣的一味要药(下)一、慢性鼻窦炎是什么慢性鼻窦炎是发生于鼻窦黏膜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中国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的发病率为2.2%~8%。
一般患者有鼻塞、流黏性鼻涕等症状,病程超过12周,称为慢性鼻窦炎。
患者可出现鼻窦区域压迫感或闷胀感,部分患者伴有头痛。
慢性鼻窦炎患者需进行鼻腔局部检查,观察鼻窦区域有无炎性表现、黏膜是否水肿、有无分泌物,部分患者会出现鼻息肉。
必要时做鼻窦CT扫描,观察鼻窦是否受累以及受累程度。
慢性鼻窦炎需结合病史、临床检查以及辅助检查,方能做出正确诊断。
慢性鼻窦炎分为不伴鼻息肉的慢性鼻窦炎和伴鼻息肉的慢性鼻窦炎两大类型,皆主要依靠药物和手术两种方式来治疗,但越来越多研究显示,两者在免疫病理学特征、治疗、预后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
慢性鼻窦炎的病因非常复杂,传统的观点认为感染、变态反应、鼻腔鼻窦解剖学异常是三大主要致病因素,这些致病因素经常交叉在一起。
同时环境因素、遗传因素、骨炎、胃食管反流、呼吸道纤毛系统疾病、全身免疫功能低下等,也可成为诱因。
二、鼻窦炎验方验案——《张根源方药妙用》验方、验案笔者十几年前因患慢性鼻窦炎,终日头痛鼻塞,服药罔效,又行上颌穿刺,针锤并举,苦不堪言,却均未获效,几欲辍学。
2关于患者xxx左侧慢性鼻窦炎
xxx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医疗服务投诉案件专家初步认定意见书一、事由与初步认定操作方法xxx卫计委医政科接到廖女士投诉认为“在武汉蓝天医院耳鼻喉科所做的鼻部手术”上当受骗。
要求区质控中心请专家对该医院的诊疗方法与过程进行初步认定,于2016年4月28日下午,邀请xx医院和xxx医院各1名耳鼻喉科专家,根据患方提供的有关资料进行讨论与分析。
二、患者张建民提供的有关病历资料(一)患者张xx在xxxx医院耳鼻喉科就诊门诊病历复印件1份(时间为2016年3月28日);(二)患者张xx在xxxx医院电子鼻镜影像检查报告单复印件1份是(时间为2016年3月28日);(三)患者张XX在xxxx医院手术同意书复印件1份(时间为2016年3月28日);(四)患者XX在xxxx医学检验所病理诊断报告单复印件1份(报告时间:2016年3月30日)。
三、患者病史与诊疗情况(一)病史摘要患者张XX,女,59岁,于2016年3月28日因双耳鸣、鼻塞、脓涕多十多年,近期上述症状逐渐加重,到xxxx医院耳鼻喉科就诊。
体检发现,左侧钩突肥大,双耳鼓膜混浊内陷与中耳粘连。
(二)特殊检查1、电子鼻镜影像检查报告:左侧钩突肥大,左侧中鼻道有脓性分泌物,双侧下鼻甲肥大,鼻中隔向右偏曲双侧鼓膜混浊内陷与中耳粘连。
诊断意见为,(1)左侧慢性鼻窦炎;(2)鼻中隔偏曲;(3)中耳粘连。
2、病理诊断报告:(鼻咽部)送检粘膜组织呈慢性炎症改变。
(三)临床诊断左侧鼻窦炎(钩突肥大),中耳粘连,神经性耳鸣。
(四)治疗措施与方法1、在局麻、表麻下行基侧钩突切除,左筛窦、上颌窦开放,双侧鼻甲等离子消融。
2、术后使用0.9%生理盐水250毫升加头孢哌酮4克,每天1次,共六天控制感染。
四、专家分析与意见1、根据资料提供患者张建民的病史和特殊检查报告,诊断左侧鼻窦炎(钩突肥大),中耳粘连,神经性耳鸣可以成立。
2、根据资料提供的治疗方法,选择在局麻、表麻下行左侧钩突切除、左筛窦、上颌窦开放、双侧鼻甲等离子消融是正确可行的。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鼻窦炎162例分析
2缝暴 2.1疗效标准治愈:症状消必,TCD复磷恢复正常;驻效; 症状明显减轻,TCD复凌示椎一基底动脉供血改善;有效:症状减 轻,虽能坚持工作,但生活及工作受影睫,TCD复查示椎一基底 动脉供盘稍改善;无效:疲状无鹱显减轻或加重,TCD复查承稚一 基底动脉供皿无改善。 2.2浓疗结果两组均治疗14天,治疗组82例,痊愈2l例, 显效26镶,有效3l绸,无效4镶,总有效率95.|2冁;对照缝配 例,痊愈5例,显效14例,有效23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66. 7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O.05)。 3体会 稚一蕊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属中医“眩晕”范畴。常觅 于中老年患者,多因脏腑功能减退。阴阳失调,气血津液运行障 碍,导致痰瘀内生,隰予脉络,脑失所养。中医认为眩是日廷花, 晕是头晕,二者鬻运时箨觅,敖统称为“簌晕”,本病的病因,早 在《素问》中就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的论述。目前认为本 病虚者居多,如阴虚则易肝风内动,血少则脑失所养,气虚则清 辍不翳,耩亏嬲髓海不懋,垮易导致骏晕,敖舂“笼虚不能绍骏”; 其次肝阳上亢,痰浊壅遇,或化火上蒙以可形成眩晕。从以上发 病机理可以肴出,眩晕瘸主要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密切相 关。肝阴不足,肝阳上找;脾虚痰瀑内生,蒙蔽漶阳;肾虚精亏、 髓海不是殇可导致眩晕。针对主要瘸杌,我{『j拟定以补肝臀,健 脾化痰,熄风通络为主的防眩汤,方中枸杞、酋乌、女真予补肝 髓肾;茯苓、自术、泽溺健脾祛湿化痰,泽泻舆有降低血压、降 低盘溥骚麓静静终雳;矮莓,秀参、灏麴养盘活纛,莹瘗逶终;自 芍、钩藤柔肝平肝熄风。葛根生津解癌。葛根中含有的葛根索及 葛根黄酮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同时配合西药血管扩张剂的治疗, 痰状改善较快,舞进一步提高了疗效,缩短了疗程。结果表暌孛 蹰医结合治疗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怒性眩晕疗效优子单纯性褥药 治疗。皿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鼻窦炎临床探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鼻窦炎临床探析【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鼻窦炎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5月慢性鼻窦炎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以同期采用单纯西医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6.67%,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鼻窦炎可有效控制患者局部炎症,避免手术治疗的创伤,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是慢性鼻窦炎临床治疗的理想方案。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慢性鼻窦炎临床探析慢性鼻窦炎是鼻窦黏膜慢性炎症,多由急性鼻窦炎转变而来,以鼻塞、流涕、头痛经久不愈为主要临床症状,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疾病。
慢性鼻窦炎属于中医学中“慢鼻渊”范畴,病情复杂、易反复发作,迁延不愈[1]。
西医治疗慢性鼻窦炎多以改善和恢复鼻窦引流为主,但却无法解决鼻腔与鼻窦内环境重建与功能恢复等问题,远期疗效较差。
中医治疗慢性鼻窦炎在鼻腔与鼻窦内环境重建与功能恢复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对于局部炎症的有效控制疗效并不明显。
为了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在常规西医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30例患者中医辨证施治,现将相关资料报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5月慢性鼻窦炎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女性,年龄,平均年龄。
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流脓涕、鼻塞、头痛、嗅觉下降;病史>3个月;局部检查可见鼻道、鼻腔或嗅裂中有脓性分泌物;经X线或CT检查证实鼻甲肥大,上额窦、蝶窦、筛窦密度增高或有积液症;上颌穿刺检查或鼻道嗅裂出分泌物涂片检查结果为阳性。
排除其他鼻窦疾病、重度心肺功能不全、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严重心率时常及精神疾病患者。
以通气确诊为慢性鼻窦炎并行单纯西医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病、病程、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从头风论治慢性鼻窦炎举隅
从头风论治慢性鼻窦炎举隅谭果林【期刊名称】《实用中医药杂志》【年(卷),期】2012(028)010【总页数】1页(P869-869)【作者】谭果林【作者单位】重庆市开县大进镇中心卫生院中医科,重庆,开县4054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9.7廖某,男,32岁。
有慢性鼻窦炎史5年,发作时以前额痛甚为主证。
发作频繁,甚则每日发作,痛时必服止痛剂方能缓解。
曾在本县人民医院行X线示额窦窦壁黏膜增厚、窦腔模糊、透亮度减轻,诊断为慢性额窦炎。
服中、西药,只能取效于一时,反复发作。
现头痛发作,双眉紧蹙,面容痛苦,前额有明显压痛,舌质淡红边有少量红色瘀点、苔薄白,脉弦。
用芬必得0.3g口服,以止痛。
细思一般额窦炎除有头晕头痛症状外,尚有鼻塞、流涕、嗅觉减退等症状,而患者却没有,其头痛剧烈、反复发作且不定时与头风证相似。
遂以瘀血阻络头风论治。
方用血府逐瘀汤化裁。
药用当归 12g,桃仁 12g,红花 12g,生地 15g,赤芍 15g,牛膝15g,川芎 15g,丹参 25g,郁金 15g,枳壳 15g,僵蚕 15g,地龙12g,土鳖虫15g,白芷 15g,防风 15g。
水煎服,1日 1 剂,日分3次服。
服5剂后头痛发作已不似先前频繁,且发作时症状亦较轻。
续服5剂后证无进退。
痛势急迫当急则治标,痛势减缓应缓则治本。
药用当归100g,丹参150g,三七100g,水蛭 120g,郁金 100g,赤芍 120g,土鳖虫 100g,川芎120g,枳壳80g,牛膝120g。
共为细末,每次取药末10g冲水服,1日2次。
服药后症状渐趋好转,药服完后诸症若失,随访数年未见复发。
体会:慢性鼻窦炎常见鼻塞、流浊涕、头痛头昏、嗅觉及记忆力减退,易感冒等症状。
反复感染还可引起窦壁骨破坏以及周围组织感染,久治不愈可造成窦腔内、鼻腔和窦腔内息肉、囊肿。
额窦炎常以前额闷胀疼痛为主证,往往兼见鼻部症状。
现今有中医诊断西医化的趋势,即中医诊断某一疾病,脱离中医固有思维而依附于西医。
中医大家刘渡舟治疗慢性鼻窦炎验案欣赏
中医大家刘渡舟治疗慢性鼻窦炎验案欣赏慢性鼻窦炎是一种以鼻塞、流脓涕、头昏、头痛、甚则嗅觉减退为主要表现一种疾病。
由于本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所以一旦患上此病,常出现数年或数十年的病程,给人带来长时间的痛苦,严重的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慢性鼻窦炎大多数是由于鼻窦内受多种细菌感染所致,而且患有慢性鼻窦炎的患者约为所有患鼻病人数的半数之多,而现代医学中除穿刺冲洗、手术疗法外,尚无理想的治疗措施。
在传统中医学里,人们常常把慢性鼻窦炎这一疾病归属到鼻渊当中,临床当中通过对患者的症状及舌脉的表现进行辩证施治,往往可以起到较好的疗效,中医大家刘渡舟老先生曾治疗一例慢性鼻窦炎患者,治疗效果颇佳,其诊断和用药思路值得我辈研习。
经典医案韩某,女,38岁。
吉林延边朝鲜自治州人。
患鼻塞流浊涕近20年,曾在当地多方求治不效而来京。
经某大医院诊断为慢性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给予滴鼻药物治疗,收效不显。
后劝其手术治疗,患者不允,来我处就诊。
刻下,鼻塞流浊涕、不闻香臭、头及目眶压痛,每于感冒后诸症加重。
夜卧则鼻塞不得息、张口代鼻呼吸,甚为难受,以致严重影响睡眠。
兼有咽喉不适、咳嗽吐黄痰。
舌苔白、脉浮弦。
诊断为风热上攻于脑,当疏散风热,通利鼻窍。
处方:川芎10g、荆芥6g、防风6g、细辛3g、白芷10g、薄荷2g(后下)、羌活5g、半夏12g、清茶10g(自加)、生石膏20g。
七剂。
二诊:药后疗效显著,鼻塞流浊涕已明显减轻,夜寐时已能用鼻自由呼吸,咳嗽吐痰已瘳。
守上方续服,荆芥、防风、羌活各增至10g,另加双花、连翘各10g。
三诊:诸症基本痊愈。
继以轻清疏散风热之方以资巩固。
后经随访,鼻渊已彻底治愈。
偶患感冒亦未诱发,嗅觉正常,而过去频繁感冒现象亦大有减少,夜寐时鼻息畅利。
患者面色红润光泽,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按语]鼻渊一证,始见于《内经》。
《素问·气厥论》云:“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
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
一例中医护理个案中的慢性鼻炎治疗方案
一例中医护理个案中的慢性鼻炎治疗方案慢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上呼吸道疾病,其特点是鼻黏膜受到长期的炎症刺激,导致鼻腔阻塞、鼻涕增多、鼻塞、流涕、嗅觉异常以及头痛等症状的出现。
中医护理在慢性鼻炎的治疗中扮演重要角色。
本文将介绍一例中医护理个案中的慢性鼻炎治疗方案,包括中药疗法、针灸、艾灸和保健指导等内容。
患者,女性,37岁,主诉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已有两年之久,经过西医治疗效果不佳,自行寻求中医治疗。
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患者被诊断为慢性鼻炎属于鼻病“腐涕阻鼻”类型。
治疗方案中的第一步是中药疗法。
根据患者的辨证情况,采用了中药汤剂的治疗方案。
处方包括:白芥子、桔梗、柴胡、黄柏、苍耳子、薄荷、郁李仁、黄芩、苏子、白芷等中药,配合适量的蜂蜜熬煮成药物。
患者每日服用两次,每次30ml。
此方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健脾开窍的作用,可以改善患者的鼻塞、流涕等症状,并减轻鼻黏膜的炎症程度。
第二步是针灸治疗。
针灸在中医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可以调节气血运行和阳气上升功能,改善慢性鼻炎的病情。
患者每周接受两次的针灸治疗,穴位包括印堂、迎香、承浆和足三里等。
针灸操作需要专业医护人员进行,通过调理经络,加强患者体内的阴阳平衡,提高自身免疫力,从而达到治疗慢性鼻炎的目的。
第三步是艾灸治疗。
艾灸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通过艾绒的燃烧产生的热量和草药的药性作用于特定穴位,以促进经络气血的运行。
患者每周接受一次艾灸治疗,穴位包括足三里、迎香和鼻翼等。
艾灸可以温通经络、散寒祛湿、活血化瘀,加速局部血液循环,增强机体的抵抗力,缓解慢性鼻炎带来的不适症状。
最后一步是保健指导。
医护人员向患者提供中医保健方面的指导,包括日常生活饮食习惯的调整和注意事项。
例如,饮食方面,建议患者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和油炸食物,多食用新鲜蔬果,增加维生素的摄入;生活方面,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劳累过度,保持精神状态良好,避免过度疲劳。
通过这些保健指导,可以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减少慢性鼻炎的发作。
《学习黄煌经方医案50例》四十九、慢性鼻窦炎
《学习黄煌经方医案50例》四十九、慢性鼻窦炎
李某某,男,38岁,河间市城关镇人。
2009年10月17日初诊。
形体结实,患鼻窦炎两年,感冒后加重,
刻下:鼻塞,头痛,头晕、鼻涕多而难出、鼻涕为白色,精神萎靡,服用鼻炎宁冲剂效果不好,曾用清热解毒之中药,也无明显变化。
舌苔白,脉象浮紧。
处方:葛根30麻黄6桂枝10白芍10辛夷20桔梗10细辛10甘草6七副水煎服。
二诊,鼻塞无,头痛消失,鼻涕减少。
守方再进十副。
随访诸证尽消。
按:《伤寒论》第31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历代医家多用此方治疗外感疾病。
而黄师临床应用此方极为广泛,患者的体质特征为:体型充实,肌肉结实,皮肤黝黑或黄黯粗糙,恶寒喜热,易于着凉,着凉后肌肉多疼痛,无汗发热;小便少,口渴饮水不多。
身体沉重,反应不敏感。
咽喉不红,舌体胖,苔白而厚,脉浮有力。
黄师多用此方治疗鼻窦炎、痤疮、疲劳综合症、月经不调等证。
黄师把五官科许多病症出现的头痛、头晕,耳鸣等不适感看作是本方证项背强的延伸。
根据黄师经验此顽固性鼻窦炎运用了葛根汤,果然效果理想。
鼻窦炎病例分析报告
鼻窦炎病例分析报告鼻窦炎是鼻窦黏膜的炎症性疾病,可分为急性鼻窦炎和慢性鼻窦炎。
鼻窦炎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其症状多样,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了较大影响。
本文将对几例鼻窦炎病例进行详细分析,旨在加深对该疾病的认识,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病例一患者,男性,35 岁,因“鼻塞、流脓涕伴头痛 1 周”就诊。
患者 1 周前感冒后出现双侧鼻塞,流脓涕,鼻涕量多且黏稠,伴有前额部头痛,疼痛呈持续性钝痛,在低头时加重。
无发热、咳嗽等其他症状。
体格检查:体温 368℃,脉搏 72 次/分,呼吸 18 次/分,血压 120/80 mmHg。
神志清楚,精神尚可。
双侧鼻腔黏膜充血、肿胀,中鼻道可见脓性分泌物引流。
鼻窦压痛检查:额窦有明显压痛,上颌窦区轻度压痛。
辅助检查:鼻窦 CT 显示双侧上颌窦、筛窦黏膜增厚,窦腔内可见液平面。
诊断:急性鼻窦炎(上颌窦炎、筛窦炎)治疗:给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口服抗感染治疗,同时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喷鼻减轻鼻腔炎症,生理性海盐水冲洗鼻腔以清理鼻腔分泌物。
治疗 1 周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鼻塞、流涕减轻,头痛消失。
继续治疗 2 周后,症状完全缓解,复查鼻窦 CT 显示鼻窦炎症基本消退。
病例二患者,女性,48 岁,因“反复鼻塞、流脓涕 3 年,加重 1 个月”入院。
患者3 年来经常出现双侧鼻塞,流脓涕,鼻涕有臭味,伴有嗅觉减退。
近 1 个月症状加重,还出现了头痛、头晕、乏力等症状。
体格检查:体温 372℃,脉搏 80 次/分,呼吸 20 次/分,血压 130/85 mmHg。
面色稍苍白,双侧鼻腔黏膜慢性充血、肿胀,中鼻道可见大量脓性分泌物,部分呈干酪样。
鼻窦压痛检查:上颌窦、筛窦、额窦均有压痛。
辅助检查:鼻窦 CT 显示双侧上颌窦、筛窦、额窦内充满软组织密度影,窦壁骨质增厚。
鼻内镜检查可见中鼻道息肉样新生物。
诊断:慢性鼻窦炎(全组鼻窦炎)伴鼻息肉治疗:在全身麻醉下行鼻内镜鼻窦手术,切除鼻息肉,开放鼻窦窦口,清除鼻窦内病变组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鼻窦炎医案解析一、概述本病是鼻窦粘膜的慢性化脓性炎症,多继发于急性鼻窦炎。
以鼻塞、脓涕、嗅觉障碍,或伴头痛等为主要临床特点。
中医称为慢鼻渊。
慢性化脓性鼻窦炎有实有虚,实证多属肝胆或肺胃郁热熏蒸,虚证则多属肺脾肾虚,驱邪不力,以致正虚邪滞,寒、热、湿浊滞留鼻窍。
二、妙法绝招解析1.六淫内郁,邪壅鼻窍(张梦农验案)(1)病历摘要:万某,男,30岁。
鼻塞不闻香臭,涕出如脓,色黄气腥,头痛以巅顶为剧,经年不愈。
脉弦滑,舌苔薄白。
处以加味辛夷散:辛夷、藁本、黄芪、菊花、苦丁茶、防风、川芎、羌活、独活、僵蚕、升麻、薄荷、甘草、荆芥各30g,苍耳子、蔓荆子各60g,细辛5g。
上方研末,每次服10g,临睡前以滚开水冲泡,取汗服;药渣于次日临睡前再冲泡1次。
1剂未完,病已痊愈。
(《临证会要》第24页)(2)妙法解析:本例患者病机从风寒湿热内郁,肺失宣降,邪滞鼻窍认识。
方中羌活、独活、藁本、防风、川芎、荆芥、细辛辛温宣散,疏风通窍,使邪从表解;菊花、苦丁茶、僵蚕、蔓荆子、升麻、薄荷、甘草苦辛凉散,疏风散邪,清利头目;黄芪益气固表以扶正;辛夷、苍耳子通窍除涕。
全方合用,共奏疏风通窍,化浊除涕,清利头目之功。
2.肺经郁热,邪滞鼻窍刘康平验案(1)病历摘要:杨某,女,24岁。
反复流腥臭黄浊涕3年余,每遇感冒时鼻塞流涕发作,多次反复,以致双鼻常年流涕不断,量时多时少,始则无臭,渐而发出腥臭气味,尤以感冒时黄稠鼻涕更多,腥臭气味更浓。
西医治疗未效。
诊见鼻塞流黄浊涕,气味腥臭,头重而痛。
查见鼻甲粘膜暗红,增厚粗糙,表面光滑,双上颌窦区压痛,照片示双上颌窦密度增高。
舌淡红苔薄黄,脉细滑。
处方:芦根30g,薏苡仁、冬瓜仁各15g,苍耳子、辛夷、路路通、桃仁各10g。
上方连服12剂而愈。
(刘康平,《浙江中医杂志》1993;5:213)(2)妙法解析:本例患者病机当属肺经郁热熏蒸,痰浊久滞鼻窍。
以千金苇经汤合苍耳子散加减。
方中芦根清热生津;薏苡仁、冬瓜仁化痰除涕;苍耳子、辛夷通窍除涕;路路通通络,桃仁活血,以助通窍除涕。
全方合用,共奏清热化痰,通利鼻窍之功。
徐福刚案(1)病历摘要:李某,男,35岁。
鼻流黄涕,间断性头痛3年,近期发作两月。
西医诊为鼻窦炎。
口服千柏鼻炎片、消炎止痛片及滴鼻药治疗半月未效。
现症前额及眉棱骨处胀痛,晨起痛重,午后减轻,嗅觉迟钝,鼻塞,涕黄绿有臭味,稠浊量多,舌边尖红,苔微黄,脉滑数。
治以千金苇茎汤加减:桔梗、桃仁各10g,甘草15g,芦根20g,薏苡仁30g,冬瓜仁15g。
上方连服15剂而愈。
(徐福刚,《吉林中医药》1988;3:30)(2)妙法解析:本例患者病机从肺经郁热,痰浊壅滞鼻窍认识。
方中甘草、芦根清热解毒生津;桔梗升提化浊除涕;桃仁活血,以肋排脓祛涕;薏苡仁、冬瓜利湿化浊而排脓祛涕。
全方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排脓祛涕之功。
刘强验案(1)病历摘要:李某,女,38岁。
患慢性鼻窦炎20余年,伴头痛。
屡治未效。
证见头昏头痛,鼻塞不闻香臭,时流浊涕,胸闷食少,大便略干。
舌红胖,苔黄腻,脉弦滑。
证属肺热痰壅,治以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葶苈子30g,瓜蒌60g,半夏10g,黄芩、桑白皮各15g,地龙10g,连翘30g,钩藤30g。
上方连服10剂而愈.(刘强,《吉林中医药》1988;3:32)(2)妙法解析:本例患者病机从肺热痰壅认识。
方中葶苈子、黄芩、桑白皮、瓜蒌、连翘清热泻肺;半夏辛散,化浊除涕;地龙活血通络;钩藤平肝止头痛。
全方合用,共奏清热泻肺,活血通络,化痰除涕之功。
徐静验案(1)病历摘要:郭某,女,35岁。
经常鼻塞,流脓涕多,头昏痛感,嗅觉减退,病程10余年。
反复发作,此次发作已1个月余,经治未愈。
查见双鼻中下甲红肿,前组窦区压痛。
舌红,苔薄,脉平。
证属肺经郁热,清窍失利。
治以清肺泻热,通利鼻窍:桑叶、菊花、苍耳子、葛根、鱼腥草各10g,白芷、辛夷、桔梗各6g,薄荷5g,芦根30g,甘草3g。
上方连服10剂而愈。
(徐静,《中医函授通讯》1992;4:45)(2)妙法解析:此例患者当属慢性化脓性鼻窦炎呈亚急性发作。
病机从肺经郁热,清窍失利认识。
治以清肺泻热,通利鼻窍。
方中桑叶、葛根、薄荷辛凉宣散祛邪;菊花、鱼腥草、芦根、甘草清肺解毒祛邪;桔梗升提排脓,助苍耳子、白芷、辛夷通窍除涕。
3.肝胆郁热,熏蒸鼻窍谭敬书验案(1)病历摘要:邹某某,男,15岁。
诉鼻塞,流涕年余,近半月加重,涕黄浊量多,前额眉棱骨处疼痛较重,纳可,二便调。
检查见双中鼻甲水肿变性,中鼻道有脓(+++),脉弦缓。
根据鼻为肺窍,眉棱属肝胆,从肺与胆经郁热论治,治拟清热化浊,通经止痛,仿小柴胡汤加减。
处方:鱼腥草、生黄芪各20g,黄芩、当归尾各15g,龙胆草、藿香、苍耳子、法夏、苍术、甘草各10g,川乌6g,5剂;外用麻黄、桂枝、苍术、乌梅各10g,黄芩15g,细辛5g,麻油煎炸去渣,滴鼻,日3-4次。
二诊:头痛止,中鼻甲仍肿胀,右中鼻脓性分泌物(+),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缓。
药中病机,处方:原方去川乌,加白芷、桃仁、木通各10g,鼻内点药同前。
连服20剂,鼻渊病愈,未再发。
(李凡成,《新中医》1990;9:7-9)(2)妙法解析:《针灸聚英》说:“足少阳经又自完骨外折,循本神,过曲差,下至阳白,会睛明,复从睛明上行。
”睛明穴夹山根,在眉棱内侧,与鼻近。
又王冰注《脏气法时论》亦云:“肝厥阴脉,自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
故本例患者病机从肺与胆经郁热熏蒸鼻窍认识。
治拟清热化浊,通经止痛。
方中鱼腥草、黄芩、龙胆草、甘草清解肺与肝胆热恋邪;生黄芪益气扶正以排脓除涕;藿香芳香化浊除涕;当归尾活血以利通窍;法夏、苍术燥湿健脾化浊以助除涕;苍耳子解毒除涕;川乌温经止痛,对鼻渊头痛无论何证,均有止痛佳效。
白芷化浊除涕;桃仁活血,以助通窍除涕;木通通经行水,以助利窍止涕。
外治以麻黄、桂枝、苍术、乌梅、黄芩、细辛麻油煎炸滴鼻,以辛温通窍,化浊止涕。
李文学验案(1)病历摘要:邱某,男,18岁。
患鼻渊4年,长期脓涕不止,前额胀痛,头晕脑胀,西医诊为鼻窦炎,屡治未效。
刻下脓涕多,前额胀痛,头晕眠差,舌淡红,苔薄黄微腻,脉沉微滑。
处以温胆汤加减:陈皮、竹茹、半夏、茯苓各12g,甘草、枳实、胆南星、黄芩、瓜蒌、川芎、菖蒲各10g,白芷15g。
上方6剂而愈。
(李文学,《四川中医》1989;6:48)(2)妙法解析:本例患者病机从痰热内蕴,熏蒸鼻窍认识。
方中陈皮、甘草、半夏、茯苓为二陈汤,燥湿除痰;枳实行气,助二陈汤与胆南星、瓜蒌清热除痰;黄芩清胆热;竹茹清胆和胃;川芎、菖蒲、白芷辛温,芳香通窍除涕。
全方合用,共奏清热除痰,通窍除涕之功。
徐静验案(1)病历摘要:周某,男,10岁。
鼻流黄脓涕,量多而有腥味,晨起头痛重,注意力不集中,咽干口苦3个月余。
查见双侧鼻中甲红肿,中鼻道脓涕积滞。
舌红,苔黄,脉弦。
证属胆热移脑。
治以清胆泻热,醒脑利窍:龙胆草、甘草各3g,薄荷5g,黄芩、桔梗各6g,菊花、桑叶、苦丁茶、鱼腥草、鹅不食草各10g,芦根30g。
上方5剂而诸症减,原方去苦丁茶续服3剂而愈。
(徐静,《中医函授通讯》1992;4:45)(2)妙法解析:本例患者病机从胆热移脑,熏蒸鼻窍认识。
治以清胆泻热,醒脑利窍。
方中龙胆草、黄芩、苦丁茶、薄荷清泄肝胆热恋邪;菊花、桑叶、鱼腥草、芦根清泄肺经热邪;甘草解毒,调和诸药。
鹅不食草辛温,通利鼻窍;桔梗肃肺止涕。
4.脾胃湿热,熏蒸鼻窍(徐静验案)(1)病历摘要:黄某,男,38岁。
鼻流黄浊涕量多,持续性鼻塞,失嗅,头重昏痛,精神倦怠,纳谷欠佳,病程两月余。
查见双侧鼻中下甲粘膜充血肿胀,少许粘涕附着,照片示双上颌窦炎。
舌偏红,苔腻微黄,脉濡。
证属脾胃湿热上蒸鼻窍。
治以清脾泻热,化浊利窍:藿香、茯苓、葛根、焦山楂、神曲各10g,木通、菖蒲各3g,白芷、辛夷、川芎各6g,薄荷5g,六一散12g。
上方10剂而愈。
(徐静,《中医函授通讯》1992;4:45)(2)妙法解析:本例患者病机从脾胃湿热上蒸鼻窍认识。
治以清脾泻热,化浊利窍。
方中六一散、茯苓、木通利湿清热;藿香、菖蒲芳香化浊,通利鼻窍;焦山楂、神曲健脾;薄荷宣肺,葛根清疏阳明,助白芷、辛夷、川芎通窍除涕。
5.肺胃郁热,熏蒸鼻窍(聂印验案)(1)病历摘要:李某,女,35岁。
诉半年来反复感冒,头痛鼻塞,流浊涕,如脓如髓,腥臭难闻,嗅觉减退。
经医院诊为慢性鼻窦炎。
刻下除上症外,并见大便干结,小便黄,舌淡红,苔微黄腻,两寸脉浮数。
证属郁热内蕴。
治以凉膈散加味:大黄、芒硝、薄荷各9g,栀子、黄芩各12g,连翘15g,甘草6g,竹叶3g,菊花、荆芥穗各10g。
3剂后症状显著减轻,续以上方加减共服12剂而愈。
(聂印,《山西中医》1986;5:34)(2)妙法解析:本例患者病机从脾胃蕴热熏蒸鼻窍认识。
治以清泄肺胃,疏风通窍。
方中大黄、芒硝、栀子、黄芩清泄肺胃热邪;荆芥穗、薄荷、连翘、菊花疏风清热,清利头目;竹叶利尿清热;甘草清热,调和诸药。
6.气虚不足,郁热熏鼻干祖望验案(1)病历摘要:鲍某,女,12岁。
患儿自4-5岁起即脓涕奇多,夏轻冬甚,平时易感冒。
查见两侧鼻甲不肿大,鼻粘膜充血,中下鼻道有脓性分泌物。
舌淡胖有齿痕,脉小弦。
证属胆腑郁热,肺气虚弱。
处方:龙胆草3g,栀子、白芷、苍耳子各10g,辛夷、薄荷各6g,芦根30g。
上方5剂即效,脓涕由黄转白,质由稠转稀,舌象同前,脉平。
再以苍耳子散加党参、淮山药等,隔日1剂,连服10剂收功。
(项楠,《中医杂志》1987;2:13-14)(2)妙法解析:本例患者从胆腑郁热,肺气虚弱,邪毒久滞鼻窍认识。
先以治标为主。
方中龙胆草、栀子清利肝胆邪;白芷、苍耳子、辛夷、薄荷为苍耳子散,祛风通窍除涕;芦根清肺除涕。
二诊时,热恋邪渐解,正气不足,当以扶正祛邪为主,药用苍耳子散加党参、山药益气健脾,扶正祛邪。
谭敬书验案(1)病历摘要:丁某,男25岁。
常年性脓涕不干,鼻塞4年。
头昏重,易出汗,易感冒,询知其近来涕黄粘,查其左侧中鼻道少许脓涕,鼻粘膜色红,舌红,苔薄白脉略数,证属肺虚郁热,处方:党参、黄芩、苍耳子、桑白皮、熟地黄、地肤子、紫菀各10g,炙黄芪20g,鱼腥草15g,辛夷、白芷各6g。
上方进4剂后,涕转白粘而少,郁热渐解。
去黄芩、地肤子、鱼腥草,加茯苓10g,续调治16剂而愈。
(徐绍勤,《新中医》1987;8:4-6)(2)妙法解析:本例患者病机从肺气亏虚,郁热久蕴,邪滞鼻窍认识。
方中党参、炙黄芪益气固表;黄芩、桑白皮、鱼腥草清泄肺热;以其舌红脉数,当兼阴虚,故用熟地黄滋阴扶正;紫菀肃肺,地肤子利湿化浊,助苍耳子、辛夷、白芷通鼻除涕。
全方合用,共奏益气固表,清肺除涕之功。
叶益丰验案(1)病历摘要:魏某,男,42岁。
诉头痛鼻塞流浊涕,反复发作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