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结课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结课方法
作者:胡克盛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2015年第05期
[摘要]探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总结方法与艺术,从总结式、悬念式、升华式、延伸式、练习式五个方面进行阐述,并通过教学实践加以例证。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总结方法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30091
课堂教学中的总结,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思想品德教师要想使教学充满艺术性,不但要注重导入、教学过程等各个环节的艺术,在结课时同样要讲究艺术。那么,在思想品德课堂中有哪些好的结课方法呢?笔者在十余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种。
一、总结式结课
总结式结课是教学艺术中比较常用的结课方法,即一堂课结束时,教师用准确简练的语言,把整堂课的主要内容加以总结概括归纳,给学生以系统、完整的印象,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总结归纳的方式,可视具体情况灵活变化。可以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复述知识要点,强调应掌握的重要概念和原理;可通过图示表格归纳新知识,帮助学生比较分析,理解概括所学知识。这种方法直观性强,既便于学生系统总结知识,又便于学生记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上七年级下册第七课第二框《法不可违》时,笔者利用上课时所列的图示(如下)进行总结。
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即犯罪)基本特征严重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刑罚当罚性法律后果刑罚主刑附加刑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
二、悬念式结课
悬念式结课即课堂结尾时,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不做解答,以造成悬念,预示新课,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样此课的“尾”就成了彼课的“头”,使新旧课堂之间有衔接,把一次次课堂教学连贯起来。教育家叶圣陶曾说:“结尾是文章完了的地方,但结尾最忌的却是真的完了。”所以优秀的教师在结课时常常使用悬念的方法,使学生在“欲知后事如何”时戛然而止,从而使学生产生迫切知道“下回分解”的欲望。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每一课、每一框之间联系紧密,用悬念式结课效果较好。“疑”是激发思维的起点,“疑”是激发思维的动力。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去探究、思考、解决问题,从而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例如笔者在七年级上册第九课《遭遇险情有对策》时是这样结课的: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在我们的身边可能存在的种种侵害。那么我们在面对险情与侵害时怎样采取有效办法保护自己呢?防范侵害,保护自己都有哪些方法?我们下一节课再来共同探
讨。这样的结尾往往能起到课断思不断的作用,通过留下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课后主动学习。
三、升华式结课
升华式结课就是运用课本知识、观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课堂教学实践中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例如笔者在上八年级上册中《我与父母交朋友》时,针对“代沟和逆反心理”这个难点,在课堂结尾时,顺势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去体会,从而使双边活动进入了高潮。最后笔者针对学生的讨论,作概括性总结。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又使学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效化解代沟和逆反心理很有帮助。利用升华式结课时,还可以使用“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学到了什么?今后打算怎样做?”等问题模式让学生进行总结,从而顺利地实现该节课的教学目的。
四、延伸式结课
延伸式结课即把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密切而课堂上又不能完全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在课堂结课时引导学生的思维向课外延伸,从而达到拓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目的。如在上《难报三春晖》这个框题时,笔者说道:“孝敬父母是我们的天职,对我们来说,孝敬父母表现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同学们,你们都做到了吗?生活中你们是怎样与父母相处的?”然后要求学生课后讨论。这样就把学生思维延伸到课外,并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五、练习式结课
掌握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在课堂教学最后几分钟,让学生思考教师精心设计的练习题对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重大意义。例如笔者在上九年级《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时就让四位学生分别从方式(人民当家作主的方式)、关系(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职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法治(依法治国的意义与要求)四个关键词来简要概括本节课的知识点。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总之,一节好的思想品德课应当有一个耐人寻味、引人深思的结束语。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根据具体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努力探索最佳的结尾方法,最终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责任编辑袁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