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层收购:背景、困境与信托的引入

合集下载

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收购成为了一种常见的商业活动。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将重点探讨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应对的对策。

问题一:信息不对称在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过程中,信息不对称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

管理层通常有更多的信息和资源,而普通股东则常常处于信息的弱势地位。

这种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操纵市场、不公平交易等问题。

对策一:增加透明度加强信息披露工作,提高公司内外部信息的透明度。

管理层应当按照法规要求,及时披露相关信息,预防潜在的内幕交易和利益输送。

同时,应鼓励股东积极参与和监督公司经营,确保对公司决策和运营有清晰、准确的了解。

对策二:加强监管加强对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行为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对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和惩罚,维护市场秩序。

监管机构应加大执法力度,对垄断行为、操纵市场等行为进行严查,净化市场环境。

问题二:利益冲突与代理问题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也容易引发利益冲突和代理问题。

管理层可能会因为个人利益而偏向于自己的决策,而不是为公司股东创造最大化的利益。

这种行为可能损害公司的长期发展和股东的权益。

对策一:完善制度建立健全的公司治理制度,明确管理层和股东的权益、义务和责任。

加强对管理层的监督,设置独立董事并提升其权威性,有效避免利益冲突和代理问题的发生。

此外,适时进行公司财务审计,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对策二:建立长效激励机制激励管理层根据公司整体利益行事,建立合理的激励制度。

通过股权激励和绩效考核等方式,使管理层的个人利益与公司长期稳定发展紧密相连。

同时,对于犯罪行为严重的管理层个人,应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问题三:融资困难在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中,融资问题一直是一个难题。

管理层购买股权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融资渠道有限、成本较高是制约因素之一,这给管理层收购增加了一定难度。

管理层收购的难点及对策研究

管理层收购的难点及对策研究

管理层收购的难点及对策研究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难点及对策研究一、管理层收购的含义及特点1.管理层收购的含义。

管理层收购(MBO)又称“经理层融资收购”,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层通过高负债融资购买该公司的股份,获得经营和财务控制权,以达到重组该目标公司,并从中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财务型收购方式。

实践证明,国外的管理层收购在激励内部人积极性、降低代理成本、改善企业经营状况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而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2.管理层收购的特点。

(1)收购方为上市公司经理层。

MBO的收购主体一般是目标公司管理层所控制的“虚壳公司”。

MBO的实施对收购方有很高的要求,公司管理层不但要有很强的融资能力,而且还要有强大的管理能力,使目标公司收购后能顺利完成业务流程重整。

(2)收购方式为杠杆收购。

MBO的资金来源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内部经理层的自有资金;二是外部债权融资。

一般情况下,目标公司的股权或资产的价格往往远远超过收购方(经理层)的支付能力,因而在收购中,经理层自身提供的资金只能占总收购价格中的很少一部分,大部分还要依靠以目标公司的股权为抵押的债务融资。

(3)收购结果为经理层完全控制目标公司。

MBO完成后,目标公司的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结构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相对集中的股权结构使对经营者长期激励成为可能,但目标公司内部人控制,即管理层利用控股地位侵占公司资产,在缺乏有效监管的前提下,将变得更为便利。

(4)收购的目的大多为了明晰产权或是激励高级管理人员。

国外上市公司一般在分拆业务、剥离资产、反收购、母公司需要筹集现金避免财务危机等情况下实施管理层收购的,其完全是一种市场行为。

而我国目前行政性安排在管理层收购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而与国外管理层收购的产生背景与出发点截然不同。

二、我国上市公司实施MBO的难点问题1.股票来源制度的障碍。

我国的管理层收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

我国的管理层收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
2 .1 MB O 主 体 法 律 问题
设立独立董事进行监督 ,同时还要让监事会一起监督 。另外 ,我们要让 社会来监督政府是否依法 执行 ,迫使政 府保护社会 的利益 ,让 M B O活 动能够在公平公正的条件下进行 ; 3 . 3科 学 的 定 价机 制 的建 立 为了解决 M B O定价 的公 平性 问题 ,就 要用 资本 市场来 决定 价格 , 这样我们所担心的公正公允 、国有 资产 流失等 问题都会 随之 消失 。但 是 现阶段理想状态还实现不了 ,所以只能依靠市场发挥它 自 有 的功能 ,将 管理层收购 的信息全部公开 , 使信 息透 明,让收购竞争 者加 人。在这种 情况下 ,如果还要私下进行不正规 的合作 ,就会大大增加交易的成本 。
我 国现在 的 M B O的 资金来 源分 为外部 融资 和 内部融 资。近年来 , 我国资本市场有 了进一步 的发展 ,但从整体上来说 ,我国的证券市场 还 并不 成熟 。在 中国的资本市场的规模不大 ,品种稀少的环境下 。管理 层 筹集 资金是很有难度 的,所 以,管理层只能通过企业内部融资来获得 资 金。内部融资筹集到 的资金也是有限的 ,所以企业需要通过其他 的渠 道
2 .3我 国上 市公 司 MB O 定 价机 制 的缺 陷
( 1 ) 通过个人信用及 自有资金 :只有少数企业能 够通过 自有资 金完 成管理层收购 。因为这种方式所筹集 到的资金相 当有 限,所 以不建议 大 规模公 司采取这种方式。 ( 2 ) 通过信托 资金 :管理层可以向信托公司进行信 贷 , 这 也成 为了
2 . 4我 国上 市 公 司 MB O 融 资 困境 的 分析
MB O提供 的机制 ,加 大了企业 的控制 权和 收益 ,同时也 加大 了风 险。然 而,作为一种新的企业并购模式 , 我 国的市场环境 、法律环境 以 及其它 的许多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 。 目前在管理层收购造成 国有资产 流 失的问题上有很大的争论 ,但实践 表明 ,如果在制度成 熟的条件下 ,可 以避免 国有资产流失。管理层收购需要我们每个参与者一 起努力 ,在相 应 的法律法规相对完善的情况下 ,让信息公开透 明、资 金来 源合法 、收 购定价合理 、监管严明 ,只有这样 ,我 国的管理层收购才会 走上健康 发 展之路 。( 作者单位 :天津财经大学 )

管理层收购

管理层收购

管理层收购管理层收购是一种企业重组的方式,通常是由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发起,并由管理层成员共同出资收购公司的股权。

收购旨在控制目标公司,并改变其经营策略和业务模式,以实现投资回报的最大化。

本文将探讨管理层收购的背景、动机以及执行过程。

一、背景管理层收购通常发生在私有公司或上市公司的情况下。

在某些情况下,公司的高级管理层可能对目标公司的业务方向和发展感到不满意,或者他们可能认为公司的市场估值低于其潜在价值。

此外,管理层成员可能希望通过收购来控制公司,扩大个体利益和权力。

这些因素促使了管理层收购的出现。

二、动机1. 控制权:管理层成员希望通过收购控制公司,从而获得更大的话语权和决策权。

他们认为自己比其他股东更能够有效地管理和推动公司的发展。

2. 利益最大化:通过收购,管理层成员可以分享公司的盈利,从而实现财务上的利益最大化。

此外,如果公司获得成功并增加其市值,管理层成员还可以通过股权增值以及自己的绩效奖励获得更高的回报。

3. 资本市场压力:在某些情况下,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可能感到市场对公司的估值和业绩要求过高。

他们可能认为目标公司的市场估值低于实际价值,因此决定通过收购来实现更好的回报并降低市场压力。

三、执行过程管理层收购的执行过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 确定目标公司:管理层成员首先需要确定他们希望收购的目标公司。

这可能是通过市场调研、业务评估和竞争分析等方式完成。

2. 筹措资金:管理层成员需要筹集足够的资金来购买目标公司的股权。

他们可能通过个人投资、银行贷款、风险投资等方式来融资。

3. 股权收购:一旦资金准备就绪,管理层成员可以与目标公司的现有股东进行谈判,并最终达成收购协议。

这可能涉及股权交易、价格协商和法律合规等过程。

4. 改革和整合:一旦收购完成,管理层成员通常会着手改革目标公司的战略、业务模式和运营方式。

他们可能会实施组织重建、人员调整和业务整合等措施,以实现效益和价值的最大化。

5. 监督和运营:管理层成员继续监督和管理被收购公司的运营,确保其发展方向符合预期。

管理层收购存在的问题与整合分析

管理层收购存在的问题与整合分析

管理层收购存在的问题与整合分析管理层收购在我国发展中遇到许多问题,我国是否应该进行管理层收购,政策面也不是很明确。

对我国实施管理层收购时遇到了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及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文章还进行了适合MBO的企业特征分析,并提出了MBO后的整合问题,从而促进管理层收购在我国的发展。

标签:管理层收购问题整合管理层收购,即MBO(Management Buy-Out的缩写),简单地说就是管理者利用自筹、借债方式所融的资本购买本公司股份,成为公司所有者的过程。

一、管理层收购的意义管理层收购作为调动企业经营管理者积极性的一种激励方式,近年来,一些地方、一些企业试行了管理层收购或经营者持股。

作为企业改制和分配方式改革的探索,对调动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活力发挥了一定作用。

但在实施管理层收购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有的自卖自买,暗箱操作,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有的以国有产权或实物资产作为其融资的担保,将收购风险和经营风险全部转嫁给金融机构和被收购企业;有的损害投资人和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引发了一些不稳定因素等。

为此2005年4月11日国资委出台《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一度要求暂缓实施MBO。

但MBO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企业经营者和所有者分离的局面,MBO在激励内部人积极性、降低代理成本、改善企业经营状况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应当看到,MBO对上市公司完善治理结构具有积极的意义,对解决国有企业“所有者缺位”及国有资本的退出渠道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在我国目前情况下,MBO确实亟待规范,但不能因为方法否定方向,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没有错,不能因为操作上的失误而否定全局。

要解决的问题是保证实施过程中的透明、公开、可控制、可监督;细化MBO的一些规范性要求,如国有产权转让要进入交易市场,对受让对象也应有限制范围,建立一个公开透明的监管体制。

2005年辽宁省出台《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政策意见》,规定“国有及国有控股大型企业,除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另有规定外,管理层可以增量持有本企业股权”。

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难点及对策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难点及对策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难点及对策研究引言在我国的企业经营中,收购一直被视为一种有效的发展策略之一。

尤其是对于上市公司来说,通过管理层收购可以进一步强化企业的竞争优势,并实现快速发展。

然而,管理层收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难点和挑战,同时需要制定适当的对策来应对。

本文将探讨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难点,并提出有效的对策。

难点分析1. 股权结构复杂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通常比较复杂,存在着大量的股东。

管理层收购需要面对这些股东的利益博弈,往往需要耗费时间和精力来进行谈判和协商。

2. 资金需求高管理层收购需要支付收购成本,包括股权购买价格和相关费用。

这对于大部分管理层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负担,尤其是对于小型上市公司来说可能更为困难。

同时,若未能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可能导致收购失败。

3. 管理层在收购方面的经验不足虽然管理层在企业管理方面具备丰富的经验,但在收购方面经验相对欠缺。

此外,管理层对于市场情况和法律法规的了解也可能不够全面,从而增加了收购的风险。

4. 监管和合规风险在我国,上市公司的收购活动受到多方的监管和合规要求,包括证监会的审批和规定等。

管理层收购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并进行规范的程序操作,以避免违规行为带来的风险。

对策研究1. 加强内部协调与沟通在管理层收购过程中,加强内部协调与沟通非常重要。

管理层应当与关键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方进行积极的沟通和协调,以争取他们的支持和合作。

此外,建立一个高效的决策机制,以便能够及时、准确地做出决策,消除内部不确定性。

2. 寻求外部资金支持为了解决资金需求的问题,管理层可以积极寻找外部投资者或合作伙伴的支持。

这可以包括私募股权投资、银行贷款、企业债券等多种途径。

通过引入外部资金,可以缓解管理层的财务压力,提高收购的成功率。

3. 增强专业能力与知识储备为了提高管理层在收购方面的能力,可以通过培训和学习来增强专业能力和知识储备。

建议管理层关注收购领域的最新发展,加强对于市场情况和法律法规的了解,同时可以聘请专业人士提供咨询和支持,帮助降低收购的风险。

浅议我国企业管理层收购的问题及对策

浅议我国企业管理层收购的问题及对策

浅议我国企业管理层收购的问题及对策摘要:管理层收购有助于加快我国企业改革的步伐,完善我国法人治理结构,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但是我国的管理层收购相对于欧美等国相比还有些许不足,文章便从分析管理层收购所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完善我国企业管理层收购的对策。

关键词:管理层收购;战略投资者;杠杆收购1管理层收购概述管理层收购,即MBO(Management Buyout),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英国,是由英国经济学家莱特于1980年率先提出的。

他指出:“管理层收购是指公司的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或股权交易收购本公司的行为。

”其最终结果即导致目标公司所有权结构的变化,这体现为公司的所有权全部或部分向管理层转移,导致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结合。

由于管理层收购具有明晰产权和股权激励的双重功能,尽管其在我国的应用和实施过程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却越来越受到理论界和实物界的重视与关注。

文章的目的即分析目前我国企业管理层收购存在的问题,并拟提出解决的措施,为完善管理层收购的理论体系贡献力量。

2我国企业管理层收购存在的问题由于我国管理层收购与国外管理层收购产生的背景和出发点有许多不同,因此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主要可以从法律环境、收购主体、收购价格、融资政策等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①从法律环境的角度分析。

目前,我国暂时还没有专门针对管理层收购所设立实施的法律制度体系,尽管个别法律条款会涉及到管理层收购的内容,但就整体来说仍显不足。

如2004~2005年期间,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先后颁布了《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和《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在对国有企业改制以及国有产权转让行为进行规范的同时,也对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进行了原则性规定;2006年,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实施意见》,对国有大型企业的管理层收购做出了明确的限制性规定;2006年9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施《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2008年4月29日,国家有关部门公布了对该办法第63条进行的修订;2008年8月1日起,《反垄断法》开始实施;2008年12月,《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正式颁布并实施。

信托机制在管理层收购中的应用

信托机制在管理层收购中的应用

信托机制在管理层收购中的应用在现代企业经营中,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t,简称MBO)是一种常见的简单而有效的企业重组手段。

它指的是公司的高级管理层,或包括管理层在内的一些投资者,通过购买公司的股权或资产,从而控制和经营这家公司。

管理层收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一些企业面临的问题,如缺乏灵活性、效率低下、管理团队士气不高等。

信托机制在管理层收购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将从信托机制的定义、优势以及在管理层收购中的应用三个方面进行探究。

首先,信托机制是指将财产或权益交由第三方独立的信托义务人托管,用于实现特定目标的一种法律制度和服务,由此衍生出了信托财产以及信托受益人等概念。

信托机制的应用在管理层收购中具有诸多优势。

其二,信托机制可以解决管理层收购中的利益冲突问题。

在管理层收购中,管理层往往既是买方又是卖方,因此容易出现利益冲突。

作为买方的同时,管理层又要为卖方争取最佳利益,这种双重角色容易导致利益冲突。

信托机制可以帮助管理层更好地处理利益冲突问题。

通过设立信托机构,管理层可以将股权或资产交由信托机构托管,由信托机构来决定和实施相关策略。

这样一来,管理层和卖方之间的利益冲突就可以有效地消除,有助于管理层更好地推动收购的进行。

其三,信托机制可以保护管理层的利益。

在管理层收购中,管理层通常需要承担较高的风险和责任,其对公司的贡献往往无法准确衡量和评估。

如果管理层能够成为信托受益人,那么他们的权益就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

信托机制可以确保管理层在公司经营中得到公正的回报,并且有权监督和参与决策。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管理层的积极性,也有助于稳定公司管理层队伍,进一步促进管理层收购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信托机制在管理层收购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信托机制,可以解决资金问题,降低财务风险;解决利益冲突,推动收购进程;保护管理层利益,维护企业稳定。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信托机制仅是一种手段,其应用需要与具体情况相结合,找到最适合的方式和模式。

信托在中国管理层收购中应用浅析

信托在中国管理层收购中应用浅析

式 的应 用 为 核 心 , 围绕 管 理 层 收购 的 一 些 相 关 问 题 进 行 阐 述 。 要 涉及 三 方 面 内 容 : 主 一是 管 理 层 收购 相
关 概 念 及 其 理 论 基 础 ;二是 浅谈 我 国 管理 层 收购 的 发 展 ;三 是 管 理 层 收购 主体 的创 新 —— 信 托 方 式 的
公 司 大 多进 行 了 多 种 形 式 的 投 资 活 动 , 加 的 风 险 参
企 业 作 为 一 种 能 够 有 效 降 低 交 易 成 本 的 组 织 形 态 , 有 效 性 建 立 的 基 础 是 企 业 所 有权 和 经 营 管 其 理 权 的 分 离 。 业 所 有 人 和 管 理 者 之 间 的 利 益 趋 向 企 的 不 一 致 , 定 了两 者 之 间利 益 冲 突 的 必 然 性 。 当 决
应用。
关 键 词 : 托 ; 理 层 收构 ; 业 管 理 信 管 企 中 图 分 类 号 :8 0 9 F 3 .

文 献 标 识 码 : B
文 章 编 号 :0 10—4 9 (0 8 0 —0 2 —0 3 22 0 ) 8 0 1 2

导 言
2O O 1年 发 布 的 研 究 报 告 表 明 , 实 施 管 理 层 收 购 的
回 报 。 要 管 理 层 收 购 后 企 业 能 够 产 生 出 相 对 收 购 只
分 离 状 态 必 然 无 法 继 续 维 系 进 而发 生 变 更 。 因此 , 企 业所 有权 与 经营 管理 权分 离状 态 下两 者之 间是 客 观 存 在 也 是 管 理 层 收 购 在 世 界 范 围 内 兴 起 的根
本 原 因。
( ) O的传统理论基பைடு நூலகம்础一代理 成本理论 一 MB

管理层收购问题探讨

管理层收购问题探讨
建立严格的审批制度:对管理层收购进行严格的审批,确保收购行为符合 法律法规和公司治理原则。
强化监管力度:加强对管理层收购的监管,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以 维护市场公平和秩序。
管理层收购的政策建议
完善法律法规:制 定专门针对管理层 收购的法律法规, 明确各方权利义务, 规范收购行为。
加强监管力度:对 管理层收购活动进 行全程监管,防止 利益输送和内幕交 易。
建立信息披露机制 :要求管理层收购 相关信息进行充分 披露,提高透明度 。
培育专业机构和人 才:支持专业机构 参与管理层收购, 提高收购活动的专 业性和规范性。
01
未来管理层收购的趋势和展望
管理层收购的发展趋势
未来管理层收 购将更加注重 长期价值创造, 减少短期套利
行为。
随着监管政策 的加强,管理 层收购将更加 规范和透明。
经营风险
收购资金筹措风 险
收购后企业经营 风险
收购后的整合风 险
反收购风险
法律风险
收购过程中可能涉及的法律法规 收购完成后可能面临的法律监管 收购方与目标公司之间的法律关系 收购方在收购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法律诉讼
整合风险
文化冲突与团队融合 业务整合与协同效应 财务风险与融资难题 法律合规与监管政策
转移的行为。
目的:改善公司 治理结构、提高 管理层激励、实 现股东价值最大
化等。
背景:管理层收 购起源于西方国 家,随着企业股 权分散和职业经 理人市场的兴起, 逐渐成为一种重 要的公司重组方
式。
特点:管理层收 购通常涉及较大 规模的融资和杠 杆收购,风险较 高,但也可能带 来较高的回报。
管理层收购的历史背景
结构
股权转让:管 理层通过何种 方式获得公司

管理层收购在中国的困境与出路(一)

管理层收购在中国的困境与出路(一)

管理层收购在中国的困境与出路(一)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过渡经济背景,决定了管理层收购(MBO)是转轨过程中正在进行的股东选择行动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但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先天缺乏明晰的国有产权界定制度和科学的国有产权定价体系,而存在着大量的财富转移机会。

这就使MBO 在中国的发展遇到了困境,那么如何解释和走出这个困境呢?股东筛选与财富转移:MBO 在中国的困境1.股东筛选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实际上是一个重新选择股东的过程。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论证,政府认识到自己不适合担当企业的股东,政府放弃国有产权的主体地位,退出企业,重新选择合格的股东进入企业,成为主导的投资主体。

但是,谁能够成为合格的股东,需具备哪些条件和需要哪些制度支持,以及如何培育合格的股东,都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并且,这个选择不是也不可能一步到位,只能是一个渐进的探索过程。

中国的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经过了艰苦探索,在国有中小企业产权改革上取得了突破。

从政府持股、到职工持股、到管理层持股是中小企业改革的主线,经历了一个明显的股东筛选过程。

将职工作为国有(集体)产权的转让对象是启动中小企业改革的普遍选择。

经营者持大股,甚至控股,则是成为“二次改制”的普遍趋势。

但是与国有中小企业改革相比,大中型企业改革和国有产权代表体系的建设并不是十分成功。

在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的股份制企业中普遍出现了大股东“一股独大”和“内部人控制”并存的难题。

成熟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也一直没有建立起来。

可以预计中国的股东筛选还将进行下去,还会有更多的主体进入到更多的领域担当股东角色。

因此在这个背景下,借鉴中小企业的改革思路,在大中型股份制企业进行MBO,实现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是可行的,也是应当允许的。

并且,管理层也具有成为合格股东的一些重要潜质,其中最重要的是解决了困扰国有企业的一个关键问题——管理层的激励问题。

经营者持股较为有效地解决了企业经营决策中经营者和所有者的利益冲突问题。

我国管理层收购困境及解释

我国管理层收购困境及解释

我国管理层收购困境及解释摘要:本文以mbo的定价和融资困境为研究对象,对我国管理层收购的现状和困境进行分析,指出我国管理层收购困境的原因,并指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mbo;定价;融资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1一、相关概念1.杠杆收购所谓杠杆收购(leveraged buy-out, lbo),本质上说是指通过举债获取目标公司的产权,又用目标公司实现的现金流量偿还负债,它是一种高风险、高负债、高收益、高投机性的企业并购方式。

杠杆收购中,目标公司通常有一些相同的特点,即目标企业正处于由稳定现金流的盈利期,并且管理团队经验丰富且有极大提升管理效率的空间。

杠杆收购操作程序一般如下图所示:2.管理层收购管理者收购(mbo),起源并广泛应用于资本市场相对成熟的西方发达国家,我国资本市场中的管理者收购是在近些年才开始慢慢受到重视。

管理者收购是杠杆收购的一种。

通常情况下,专业并购公司以及专门从事并购业务的投资基金公司、对并购感兴趣的机构投资者、以及能通过举债融资收购目标企业的管理者这三类投资者会选择进行杠杆收购,而当且仅当杠杆收购主体是目标公司的管理层时,杠杆收购就演变成管理者收购。

二、管理层收购相关理论解释1.财富转移说财富转移说认为管理层收购并没有给企业带来什么实质性的变化,交易之后绩效上升,只不过是代表着财富从其他利害关系人—股东、债权人、职工、政府税收等,向管理层转移。

管理层收购所运用的手段只不过是转换企业的资本结构,通过高财务杠杆将企业中已经存在和即使不实行管理层收购也会产生的稳定现金流压榨出来,支付给新债权人、管理层收购投资者和管理层。

财富转移说主要有两个主张,即避税理论和管理机会主义说。

避税理论认为管理层收购的目的就是为充分利用企业的潜在避税空间,避税收益同时也是收购资金的来源。

管理者可以节约与债务有关的税收,如利息支出的上升可以降低所得税;也可以节约与债务无关的税收,如加速折旧导致的减税。

我国管理层收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吴勉

我国管理层收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吴勉

我国管理层收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摘要:近几年MBO也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

本文从管理层收购的定义及特点入手,通过介绍西方MBO所解决的问题,进而分析我国管理层收购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管理层收购 MBO 实施问题对策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我国企业改革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管理层收购应运而生。

管理层收购已经成为改革背景下的一个亮点,它是实施产权制度改革的一贴良方,是企业深化产权制度改革的理想选择,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最有效途径,是企业家价值的最佳实现通道,是企业留住高级人才的金手铐,是激励内部人员积极性、降低代理成本、改革企业经营状况和促进企业发展的内在原动力。

一、管理层收购(MBO)的定义及特点管理层收购在国外被称为MBO(Management Buy Out),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层主要通过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来收购自己所服务的企业的股份,以实现对公司的控股或参股,改变企业的所有权结构和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公司的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

这是欧美国家在上世纪80年代企业兼并浪潮中涌现出来的一种并购方式,其具有以下的特点:(1)收购主体即投资者由目标公司的管理层构成;(2)投资者所需要的收购资金大部分来自于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融资;(3)管理层收购会改变企业的所有权结构、相应的控制权格局以及资产结构。

二、西方MBO所解决的问题MBO在西方被视为减少公司代理成本和管理者机会风险成本的可行手段。

西方经典MBO的理论基础是委托—代理理论。

该理论认为,在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相互分离的情况下,由于经理人员个人私利和道德风险还客观存在,经理人员个人的目标和企业的目标就不可能完全一致,于是,经理人员就会利用制度设计中信息不对称这一缺陷去谋取个人私利,这就是所谓的机会主义行为。

在一般情况下,经理人员的这一机会主义行为和股东的利益是背道而驰的,或者说经理人员是在损害股东利益(公司价值)的基础上实现其个人福利的,股东利益的这种受损就是经济学家们常说的“代理成本”。

浅谈管理层收购对企业发展的利弊分析

浅谈管理层收购对企业发展的利弊分析

浅谈管理层收购对企业发展的利弊分析引言管理层收购是指企业内部管理层通过购买现有股份或发行新的股份来控制公司的一种方式。

这种形式的收购一般发生在公司内部,并且管理层成员通常既是买家又是卖家。

此举可能会带来许多利益和挑战,本文将在浅谈的角度对管理层收购对企业发展的利弊进行分析。

利益分析1. 管理层熟悉企业内部管理层收购的一个明显优势是,管理层成员对企业的内部运营非常熟悉。

由于在公司内部工作了很长的时间,他们对企业的战略、运营模式和人员结构有着深入的理解。

因此,管理层收购有助于确保公司的顺利过渡,避免因新的股权结构而引起的管理混乱。

2. 提高效率和执行力管理层收购能够激励管理层成员更加努力工作,因为他们现在拥有了对公司的所有权。

这种所有权感可以提高管理层成员的效率和执行力,促使他们更加关注企业的长期发展。

此外,管理层通常对企业的利益更加了解,并且能够更好地与员工沟通和协作,提高整个组织的协调性和快速响应能力。

3. 长期战略规划由于管理层成员对企业有着深入的了解,他们能够制定更为明晰和可行的长期战略规划。

在管理层收购后,管理层更加有动力去考虑公司的长远利益,而不仅仅是短期利益。

这会为公司提供更好的发展方向和决策基础,有利于实现持续增长和长期竞争优势。

4. 中高层员工激励及留任管理层收购可以作为一种激励机制,激励中高层员工更加努力地工作和为公司创造价值。

管理层积极推动企业发展,提高了公司的整体竞争力,使得员工能够分享企业成功的回报。

此外,管理层收购还可以增强中高层员工的归属感,促使他们留在公司并为公司长期发展贡献自己的才能和经验。

弊端分析1. 高风险管理层收购带来高风险。

管理层成员购买股权后,他们个人的财务状况和未来的职业生涯都与公司的成功紧密相关。

如果管理层收购失败,他们可能面临经济损失和事业受挫的风险。

因此,管理层收购需要细致评估风险并做好决策前期准备。

2. 资金压力管理层收购通常需要大量的资金。

购买股权需要支付巨额的买卖款项,这对个人或团队来说是一项重要的经济压力。

管理层收购可行性理论概述(1)

管理层收购可行性理论概述(1)

管理层收购可行性理论概述(1)引言管理层收购是指公司内部的高级管理人员(包括董事会成员、高级经理和主要股东)通过购买公司的股权,以控制公司的管理和运作。

这种收购方式有助于提高公司的灵活性、增强内部控制力,并且可以激励管理层更好地运营企业。

本文将探讨管理层收购的可行性理论概述。

首先,我们将介绍管理层收购的定义和背景。

然后,我们将讨论管理层收购的影响因素。

最后,我们将讨论管理层收购的利与弊,并总结本文的主要内容。

管理层收购的定义和背景管理层收购是指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通过购买公司股权来控制和管理公司。

通常情况下,管理层收购会涉及到一些关键成员,如董事会成员、高级经理和主要股东。

这些人通过购买公司的股权,来实现对公司的控制,并发挥自己的管理才能。

管理层收购的背景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当时许多公司遭遇到经营危机和低效率的问题。

为了改变公司的命运,管理层决定通过收购公司的股权,以实现更好的管理和运营。

随着时间的推移,管理层收购越来越受到公司和投资者的认可和青睐。

管理层收购的影响因素管理层收购的可行性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财务状况、市场环境、股东关系等。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影响因素:1.公司财务状况:管理层收购的可行性与公司的财务状况密切相关。

如果公司的财务状况不佳,管理层可能会遇到资金短缺的问题,从而降低了管理层收购的可行性。

2.市场环境:市场环境的变化也会对管理层收购的可行性产生影响。

如果市场竞争激烈,可能会增加管理层收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3.股东关系:管理层与其他股东之间的关系也是影响可行性的重要因素。

如果管理层与其他股东的利益存在冲突,可能会阻碍管理层收购的进程。

除了上述因素外,政府政策、法规制度和行业特点等也会对管理层收购的可行性产生影响。

管理层收购的利与弊管理层收购的可行性具有一定的利与弊。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利与弊:利益:1.激励管理层:管理层收购可以激励高级管理人员更好地运营企业,从而提高企业绩效。

信托机制在管理层收购中的应用

信托机制在管理层收购中的应用

信托机制在管理层收购中的应用假定目标公司为一个有限责任公司,管理层欲对其进行收购并控股,即收购该公司51%勺股权。

参与该管理层收购计划的管理人员包括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等高层管理人员和其他中层管理人员50人。

高层管理人员计划持股比例较大,所需资金较多,因自有资金有限,故求助于信托投资公司。

信托投资公司向社会推出了针对目标公司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筹得20名高层管理人员收购所需资金的90%其余10%由这些高层管理人员自筹。

信托投资公司将这90%勺资金贷给高层管理人员,贷款利率为6%期限为5年, 高层管理人员以自己取得的股权作为贷款的质押担保。

50名中层管理人员所需资金由于数额不大,以其自有资金支付。

我国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不得超过50人。

为使收购合法,采取了以下方法,公司高层管理人员20人为直接持股人,余下50人将自筹资金委托给该信托投资公司,信托目的为收购目标公司的股权。

信托投资公司成为该目标公司的名义股东,代表这50人参加股东会,收取适当的信托管理费用。

这个案例似乎有些复杂,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其中的法律关系。

第一投资者参与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两者之间是信托法律关系,此时,信托投资公司是受托人,投资者为委托人,一般情况下也是受益人。

第二,信托投资公司将筹集到的资金贷给目标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两者之间签订了贷款合同,高层管理人员以自己取得的股权作为贷款的质押担保,此时,信托投资公司是债权人和质权人,高层管理人员是债务人和出质人。

第三,中层管理人员将资金委托给信托投资公司,此时,两者之间是信托法律关系。

中层管理人员是委托人和一般情况下的受益人,信托投资公司是受托人以上案例是笔者设计出来以说明信托在管理层收购中的作用的。

可以看出,信托在管理层收购中发挥的作用主要有二:其一是为管理层收购提供合法、通畅的融资渠道。

信托投资公司可以接受机构投资者的委托,为管理层收购融资。

这种情况下的信托投资公司比较被动。

管理层收购在中国实施的困难及可行性

管理层收购在中国实施的困难及可行性

作者: 周一
作者机构: 朗讯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北京100000
出版物刊名: 北方经济
页码: 32-33页
主题词: 管理层收购 外部环境 资本市场 障碍分析 法律条件 企业并购行为 收购主体 国外证券 可行性分析 融资压力
摘要:<正>管理层收购在国外与经济、政治、法律条件的变化密切相关,其发展也必须建立在高度发达的商品市场、金融市场基础之上,市场机制在其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管理层收购实施存在的困难分析其在中国实施的障碍,主要着重外部环境和企业实际操作两个方面来叙述。

一、外部环境障碍分析从外部环境来看,实施管理层收购必须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但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在政策准备、购并立法、融资渠道、资本市场、中介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都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模式五: ¡ 控制“黄金股” 来影响目标公司
国内MBO的模式
¡ 模式六: ¡ ¡ 股权激励式 ¡ -佛山塑料模 式
现有MBO在国内的操作流程
规划 资金来源 组建团队 组建收购 主体 提出申请
融资战略 投资者
公司评估 与收购定价
当地政府、主 管部门批准
签署股权 转让协议
当地国资局 批准
股权过户
洞庭水殖
胜利股份 永鼎光缆 强生控股
6.53
3.49 6.66 11.13
1.80
1.32 1.91 0.60
44.76
48.62 35.65 38.23
35.72
76.50 36.83 22.92
52
-46.93 -17.60 8.01
武昌鱼
特变电工
4.92
9.81
1.08
1.11
65.81
63.03
MBO在国外采取的主要方式


中国:分析目标企业的相关因素
一、收购上市公司
MBO在国外采取的主要方式
• 二、收购集团的子公司和分支 机构 • 三、公营部门私有化
MBO的主要流程
• 1.策划阶段 • 2.执行阶段 • 3.整合阶段
内 容
MBO基本情况介绍 国内MBO产生的背景 和面临的6万元由公司 自有资金,其他资金 拟通过金融机构融资
国内现有的MBO案例的概述(二)
深方大 董事长熊健明持 股85%的邦林公 司,注册资金 3000万,和其他 高管和技术骨干 组建的时利和公 司 2002年管理层以 自然人成立胜利 投资公司,注册 资本1.1亿元 2001年6月邦林以3.28元 持有4890万股,9月3.55 元收购1110万股,成为 第一大股东,6月时利和 以3.08元收购4711.2万股 1、分次收购,管 理层通过壳公司 控制公司 2、收购价格低于 每股净资产,收 购金额 2001年8月邦 林公司将持 有的法人股 向银行质押, 期限三年, 时利和公司 11月采用了 同样的方式 不详
国内MBO的模式
• 模式一: • 通过职工持股会 或工会造壳收购上 市公司
国内MBO的模式
¡ 模式二: ¡ 管理层自然人直 接出资设立主体收 购上市公司
国内MBO的模式
¡ 模式三: ¡ 设壳收购大股东, 实现间接控股
国内MBO的模式
¡ 模式四: ¡ 对公司优质资产 或子公司的局部 MBO
国内MBO的模式
90.00
24.24
-19.95
6.5
TCL通讯
62.39
1.38
67.98
12.62
1182.90
MBO上市公司的收益、派现等情况
股票名称 大众科创 大众交通 杉杉股份 粤美的 方大A 佛塑股份 宁波富邦 红豆股份 宇通客车 洞庭水殖 胜利股份 永鼎光缆 强生控股 武昌鱼 特变电工 TCL通讯 每股收 益 0.24 0.37 0.21 0.32 -0.58 0.31 0.26 0.37 0.76 0.39 0.08 0.23 0.36 0.12 0.34 1.47 上年每 股收益 0.27 0.35 0.30 0.52 0.12 0.26 0.003 0.31 0.72 0.26 0.14 0.31 0.34 0.20 0.32 0.12 派现(预案) 2000-2002年 派现 1.80 1.80 2.00 1.00 0.70 2.10 0.00 1.00 0.00 1.00 1.00 1.20 1.20 0.20 1.00 1.30 5.90 6.90 5.00 6.00 3.10 5.50 0.00 2.30 12.00 2.50 3.00 4.37 2.20 1.40 3.00 1.30 关联交 易 0 0 1 2 0 2 1 3 0 2 0 0 1 1 4 1 产业变化 产业转型 拓展物流经营领域 介入新材料、金融、生 物 介入基金业 拟建新材料科技园 产品有优势 跨入铝材料领域 介入房地产、化纤业 主业优势明显 介入置业 投资生物高科技 加强主业 介入传媒业 进军房地产业 主业有优势 主业优势明显
信托在MBO中的切入点
• 对信托参与MBO的看法(一)
管理层 管理层
法人(壳公司)
目标公司
信托公司
目标公司
信托在MBO中的切入点
• 对信托参与MBO的看法(二)
信托在MBO中的切入点
• 对信托参与MBO的看法(三)
胜利股 份
1、收购国家股, 山东胜利收购国家股 16410850股,收购价 收购价格等于每 2.27元,等于每股净资产, 股净资产 已获财政部批准 2、投资总额超过 了公司净资产的 50% 2001年11月,每股2.5元 1、转让价格低于 收购法人股412.6万元, 每股净资产 2002年9月收购1280万元,2、交易金额超过 每股3.1元,成为第二大 50% 股东
转移时间 1997.3 199.12 1998.11 2001.1.19 2001.9.29 2002.9.12 2002.11.4 2002.11.25
流通股比例 60.29% 23.77% 55.49% 60.13% 14.17% 31.17% 28.84% 27.85%
收购目标 母公司 母公司 母公司 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 母公司
宇通客车
洞庭水殖 胜利股份 永鼎光缆 强生控股 武昌鱼 特变电工 TCL通讯
2001.5.22
2002.9.24 2002.11.12 2002.4.5 2001.12.29 2002.7.27 2002.9.26 2002.4
68.55%
54.79% 60.19% 35.83% 53.51% 29.62% 50.26% 43.30%
母公司
母公司 上市公司 母公司 母公司 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 母公司
壳公司
17.19%
29.90%
壳公司 壳公司 持股会和个人 经营性实体公司 经营性实体公司 经营性实体公司
19.65% 49.86% 32.87% 29% 11.46% 40.65%
实施MBO后上市公司2002年主要财务指标
股票名称 净资产收益率(%) 流动比率(%) 资产负债率(%) 大众科创 大众交通 杉杉股份 粤美的 方大A 佛塑股份 宁波富邦 红豆股份 宇通客车 8.2 10.09 6.69 7.04 -21.05 10.04 12.69 10.59 10.86 1.02 0.41 1.71 1.07 1.82 1.01 0.46 1.56 1.62 42.88 51.64 55.41 64.52 34.01 50.42 65.67 42.40 44.70 市盈 率 30.83 23.51 25.95 21.25 —— 26.52 58.73 24.75 19.08 净利润增长率 (%) 2.19 5.24 3.69 -38.44 -579.65 16.88 8586.81 17.96 5.72
管理层收购:背景、困境与信托的引入
内 容
MBO基本情况介绍 国内MBO产生的背景 和面临的困境 信托在MBO中的切入点
MBO基本情况介绍
• 一、定义 • 二、特征 •
MBO在国外采取的主要方式


一、收购上市公司
MBO在国外采取的主要方式


美国市场上MBO目标企业的主要条件
一、收购上市公司
财政部批准
资产重组 经营整合
壳公司的构建方式
方式A
自然人
方式B
自然人
方式C
自然人
方式D
自然人
法人
法人
母公司
母公司
目标公司
母公司
目标公司
新实体
目标公司
目标公司
MBO模式
• 中外MBO比较
MBO模式
• 现有MBO面临的问题(一)
MBO模式
• 现有MBO面临的问题(二)
MBO模式
• 现有MBO面临的问题(三)
宇通客 车
1、控制第一大股东, 不详,2001年公司 间接控制上市公司 推出了10派6元的分 2、收购金额1.2亿元, 红方案 超过50% 1、转让国家股,价格 高于净资产1分 2、对外投资比例超过 50% 不详
洞庭水 殖
佛塑股 份
1、转让价格2.95元/股 低于公司净资产3.187 元 2、投资超出净资产 50%
国内MBO产生的背景
• 中国MBO历史的 源头


——四通改
国内现有的MBO案例的概述(一)
公司名 称 粤美的 收购主体 粤美的工会、何 享健等22名股东 成立美托投资公 司,注册资本 1036.87万元,何 享健占25% 管理层成立上海 宇通创业投资公 司,注册资金1.2 亿 公司董事长罗祖 亮控制的公司是 泓鑫公司的第一 大股东,泓鑫公 司注册资金8000 万元 管理层成立佛山 富硕宏信公司 股权收购 2000年5月,受让法 人股3518.4万股,受 让价格2.95元/股, 12月受让7243万股, 价格3元,成为第一 大股东 2001年6月上海宇通 收购宇通客车第一大 股东宇通集团89.8% 的股份 2002年1月泓鑫公司 以5.75元/股收购常 德国资局持有的 1245.8万股,成为第 一大股东,2002年 获财政部同意 2002年富硕宏信收 购11002.44万股, 转让价格2.95元/股 操作特点 1、分次收购,管理层 通过壳公司成为第一 大股东间接控股上市 公司 2、受让价格低于净资 产,出资比例超过净 资产50% 资金安排 管理层将持有的法人 股向当地信用社进行 质押贷款获得
内 容
MBO基本情况介绍 国内MBO产生的背景 和面临的困境 信托在MBO中的切入点
信托的基本介绍
• • •

信托的定义 信托的特性
信托的基本介绍
¡ 信托和信托公司在MBO 中的 ¡ ¡ 特殊优势(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