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第四课时

合集下载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第四课《空气有质量吗》共两套说课稿 附反思含板书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第四课《空气有质量吗》共两套说课稿 附反思含板书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空气第四课《空气有质量吗》一、教材分析《空气有质量吗》是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空气的第四课。

本课主要内容是我们每天都生活在空气中,但学生很少能直接感受到空气的质量。

学生根据飘在空中的气球,或者可以上升的氢气球,可能会认为空气没有质量或者无法判断。

上节课探讨了空气与水的异同,很多学生会提到两者的质量不一样,或者说空气没有质量。

并且学生还用小圆圈表征空气颗粒,那么质量作为物质的本质属性之一,对空气是否有质量这个问题进行研究就势在必行了。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通过《认识一袋空气》一课观察过空气的基本特征,知道空气是无色透明、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的气体,对于空气有没有质量(学生常说重量)并没有认真思考过,但是根据生活经验会有他自己的想法,要给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

三、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能说出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但是质量很轻。

2.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知道质量是空气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通过一定的方式可以被测量。

【科学探究目标】:1.学生通过思考并运用科学的方法、选用恰当的工具来测量空气的质量。

2.学生通过经历称量过程,了解并思考某些因素会影响称量结果,产生误差,应合理看待实验的数据。

【科学态度目标】:1.学生通过探究“空气有质量吗”这一活动,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2.学生通过探究“空气有质量吗”意识到应该尊重事实、实事求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学生通过探究质量问题的活动了解到不同的测量方法影响测量物体轻重的准确程度。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思考提出判断空气是否有质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去判断后加入的空气是否有质量去得出空气有质量的结论。

五、说教法和学法从新课标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来看,记住几个知识点并不难,难就难在如何通过学习过程,来真正激发学生的个体意识,并通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解决问题,加强个体自我的心态调适,真正达到知识与情感的和谐统一。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4课《水遇冷以后》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4课《水遇冷以后》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4课《水遇冷以后》教学设计【课标落实】1.本节课通过一系列观察、设计、探究、记录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描述物体的特征和材料的性能;了解不同形式的能量。

科学探究:在教师引导下,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在教师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

在教师引导下,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在教师引导下,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

科学态度: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

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样方法完成科学探究,体会创新乐趣。

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乐于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了解并意识到人类对产品不断改进以适应自己不断增加的需求;了解人类的需求是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

2.本课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物质科学领域”的中年段要求。

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

1.1物体具有质量、体积等特征。

能够使用简单的仪器测量物体的温度等常见特征,并使用恰当的计量单位进行记录。

1.3物质一般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知道固体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液体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液体的表面在静止时一般会保持水平;气体有确定的质量,但没有确定的形状和体积。

1.5物体在变化时,构成物体的物质可能改变,也可能不改变。

知道有些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了变化,构成物体的物质没有改变。

2.水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单一物质。

2.1水在自然状态下有三种存在状态。

知道冰、水、水蒸气在形状和体积等方面的区别。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 小册子 第4 课时 电能和磁能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  小册子 第4 课时 电能和磁能

第4 课时电能和磁能一、知识解读1. 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作电磁铁,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

2. 生活中的大部分磁能都可以由电能转换而来。

3. 用电磁铁搬运物体时,电能转换成了磁能。

4. 在利用电磁铁搬运大头针的过程中,磁能会产生、转换、转移和消失。

5. 我们制作铁钉电磁铁所用的导线较短,连接在电池上有点像短路连接,耗电大,电池容易发热,所以不能把它长时间连接在电池上。

6. 电磁铁与磁铁的相同点:都有磁性,都有南、北极。

7. 电磁铁与磁铁的不同点:(1)磁铁是具有磁性的石头,电磁铁是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

(2)磁铁的磁性自然存在,电磁铁只有通电时才有磁性。

(3)磁铁的南、北极不会改变,而电磁铁的南、北极可以改变。

8. 在“制作铁钉电磁铁”的实验中,如果铁钉的钉帽能吸引指南针的南极,可以判断钉帽是北极,钉尖是南极。

9. 钉尖和钉帽指南北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有关。

在不改变接线方式的情况下,按不同的方向绕线圈,得到的方向结果不同。

二、实验重现实验:做一个电磁铁并搬运大头针1. 实验目的:了解电磁铁的结构,能组装一个电磁铁,并用它搬运大头针。

2. 实验器材:有绝缘皮的导线1.2 米左右(两端剥线)、大铁钉、电池盒、电池、大头针、指南针等。

3. 实验步骤:(1)用有绝缘皮的导线在大铁钉上缠绕50~100 圈,两头留出10~15 厘米做连接线。

固定连接线与线圈,避免线圈松开。

用砂纸把接线头打磨光亮。

(2)给线圈通上电流,测试铁钉能否吸起大头针。

断开电流呢? 这样重复几次,看看现象是否相同。

(3)利用电流的通断来控制磁性的有无,用电磁铁将大头针搬运到指定位置。

(4)分别用钉尖和钉帽靠近指南针,测试电磁铁的钉尖和钉帽各是什么极。

(5)改变电池的正负极接法、改变线圈的缠绕方向,研究钉尖和钉帽的磁极是否发生改变。

4. 实验现象:(1)接通电流,铁钉能吸起大头针,断开电流,铁钉不能吸起大头针。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地球的运动》单元第4课《谁先迎来黎明》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地球的运动》单元第4课《谁先迎来黎明》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地球的运动》单元第4课《谁先迎来黎明》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地球的运动》单元第4课《谁先迎来黎明》。

下面,我将从本课的教材、学生、教学法及教学过程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地球的运动》单元第4课《谁先迎来黎明》。

下面,我将从本课的教材、学生、教学法及教学过程等方面来说说我对本课的认识和处理。

一、说教材1.说教材简析《谁先迎来黎明》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地球的运动》单元第四课时内容。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昼夜交替现象的基础上,对地球自转方向和时区的探究。

其中,地球自转方向是本课的探究重点。

教材共分为三部分内容:一、谁先迎来黎明。

利用地球仪和一个模拟实验确定要研究不同地球谁先迎来黎明的两个先决条件是:确定不同地区的地理位置关系和确定地球自转方向。

二、确认地球自转方向。

借助生活中的经验来认识相对运动,并根据地球以外的参照物确认地球自转的方向。

确定了地球自转方向后,对于不同地区谁会先迎来黎明就会有正确的判断。

三、时区及时差。

这部分内容实际上是对地球自转方向和地球自转周期的综合认识。

让学生根据时区图来计算不同地区的时差。

2.说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

2、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

3、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4、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

过程与方法:1、通过生活经验和体验活动,理解相对运动,并用来解释太阳等天体的视运动。

.2、根据天体视运动的方向推导地球自转的方向。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知道因参照物的不同,对物体的运动需要从多角度去认识。

在活动中培养小组合作精神。

3.说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通过模拟实验、生活经验和体验活动,确认地球自转方向。

难点: 理解相对运动,并用来解释太阳等天体的视运动。

2022-2023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4

2022-2023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4
2.讨论: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
板书:(1)这是什么东西?(2)它有什么性质?
(3)与另一种物质混合起来会怎样呢?(4)它可以变成另一种物质吗?
3.讲述:同学们可真厉害,有这么多的想法和疑问,其实你们刚才提的这些问题,也是化学家们经常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4.提问:现在老师告诉大家,这两样物品分别是白醋和小苏打,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知道白醋和小苏打混合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那二氧化碳气体又有什么性质呢?
10.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实验模仿了化学家研究物质的性质和成分,通过阅读和视频了解了化学家的发明和发现。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能够多像化学家一样思考和研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你们也一定会有所发现和发明。
11.延伸: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找资料,了解化学家更多的发现和发明。比如油漆、塑料、不粘锅……
视频:合成橡胶
3.讲述:化学家分别研究了什么物质的性质和成分,才发明出了合成橡胶?
学生回答
4.讲述:因为天然橡胶产量不能满足人们发展的需求,化学家分析出天然橡胶的主要成分,并用人工的方法制造出了合成橡胶,解决了橡胶制品原材料不足的问题。
5.讲述:而为了减轻人们的痛苦,化学分析出了柳树皮的主要成分水杨酸,后来通过合成方法制造出了镇痛药—阿司匹林。
视频:空气的组成
提问:现在谁来说说空气的组成。
学生回答
8.讲述:不光光是我们空气,我们人体内也有很多营养元素从古至今一直在维持人类身体的运行,我们一起来看看化学家发现的元素和这些元素的作用。
9.小结:正因为这些营养元素的存在,才维持了我们身体机能的正常运行,但是这些营养元素分部在不同的食物中,所以为了身体健康,我们一定要均衡饮食。
6.讲述:同时,实验中还有一些注意点请同学们注意。

浙教版科学 第1节 空气与氧气-第4课时

浙教版科学 第1节 空气与氧气-第4课时

日期周次课时 / 课题 3.1空气和氧气-第四课时-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研究实验教材解读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过氧化氢分解和高锰酸钾加热分解)。

2.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仪器名称、装置的连接、检查气密性的方法、收集方法和检验氧气的方法。

3.了解工业制取氧气的方法。

4.了解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类型。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讨论,理解根据不同反应原理选择发生装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重点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发生装置及收集装置。

2.催化剂、工业制取氧气的方法。

3.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难点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学情教学准备课件,教案环节师生活动占用时间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1、氧气的实验室制法2、氧气收集方法(1)排水法(2)向上排空气法3、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1)手捂(加热)法(2)液差(注水)法二、实验过程: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研究1、【实验目标】1. 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氧气装置的装配、连接方法和气密性检查。

2. 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初步学会粉状固体试剂的使用方法。

3.学习研究氧气性质的方法。

2、【实验器材】大试管、单孔橡皮塞、橡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带铁夹)、坩埚钳、酒精灯、玻璃片、木条、火柴、粗铁丝、木炭、铝箔、棉花、澄清石灰水、高锰酸钾。

3、【实验过程】1.组装试管导气管大试管、单孔橡皮塞、橡皮管、玻璃导管装配在一起。

(试管内的导管不能太长,刚出塞即可,以便于气体导出)2.气密性检查将导管的出口浸入水中,手握试管等容器,如果有气泡从导管口逸出,放手后导管末端回流一段水柱,表明装置不漏气。

3.装药品在检查过气密性的试管中,装入约 7克高锰酸钾,(平铺管底),并把一团棉花放在试管口,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管口。

4.组装装置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或距管口1/3处)。

使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2023-2024学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_1-4 植物的一生 第4课时

2023-2024学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_1-4 植物的一生 第4课时

《植物的一生》(第4课时)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第一章第4节一、设计说明本节的重点在于学习种子植物类型中的被子植物,探究被子植物的一生历程,以此作为学生探究现代植物学习的启蒙,也为下面各章节知识的学习进行铺垫。

通过本节内容学习,要让学生深入探究生物生命活动中一些有意义的问题,了解一株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从种子到种子的生长周期和一株植物的6种器官,从而在头脑中建立一个认识植物的“模型”,并运用这个“模型”去认识周围其他的植物,获得对植物生长变化过程的科学的了解。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植物的一生,从中产生珍爱生命和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及体验收获的快乐。

解剖花是本节的难点。

无论是桃花还是白菜花,对学生来说都太小了,操作时难免弄丢或弄断,教师要加强指导,提醒学生解剖时由外至里,一层一层用镊子取下来,放在固定的位置,进行观察和制作。

二、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目标探究花的结构2.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花的结构。

(2)知道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大致情况。

(3)能根据植物的一生,描述植物的生命周期。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花的主要结构,初步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辩证观点。

三、教学重点(1)花的结构。

(2)植物的生命周期。

四、教学难点解剖花的操作、花的主要结构与果实种子间的关系。

五、教学准备花的结构课件、被子植物的花(学生实验用)、放大镜、小刀、白纸、胶水六、教学过程[引入]:当植物生长到一定时期就要开花、结果和产生种子。

你知道花是怎样变成果实并产生种子的吗?(出示PPT)第四节植物的一生(四)一、花的基本结构[(出示PPT)]:向学生展示或描述自然界中各种植物的花千姿百态、万紫千红、争鲜斗艳的美丽景色。

归纳:虽然花的形态、大小、颜色各不相同,但它们的结构基本相同?花有什么结构?让我们来观察。

[实验]:观察花的外形(出示PPT):结合图片,指导学生参照课本上“花的结构图”,有步骤地观察以下内容:1.花柄:它的颜色、着生的部位。

第4课 《观察月相》教案(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

第4课  《观察月相》教案(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第4课《观察月相》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我们地球家园的邻居。

本课观察月球,从观察月相变化切入,从月相变化中,学生发现一些变化规律,提高对观察天体的兴趣。

月相的形成原因,不要求学生掌握。

教材的要求是哪些呢?一是实际观察月相,二是学会用图画等方式记录描述观察到的月相,三是通过分析观察到的月相,发现月相是逐渐变化的。

本节课的难点在于组织和督促学生进行连续地观察。

只有获得了月相观察记录的第一手事实材料,学生才更容易有所发现。

因此,教师要想办法调动学生持续观察记录的积极性,督促学生坚持观察、记录。

如果有的学生有几天漏记了,可以由教师或者其他同学提供一部分的月相。

指导观察记录的方法也很重要,因为学生没有观察和记录月相的经验,教师必须给予相应的指导。

【学情分析】学生对月相的认识有一定生活经验,知道月亮有时像小船,有时像圆盘,但是大部分学生无法确定月相变化的顺序,基本不知道不管出现什么月相,月球一直是个球体,只不过看不见月球的暗部。

大部分学生对月球的观察方法和知识有限。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月相是变化的,不同的夜晚月相可能不相同。

2.月相是逐渐发生变化的,有时月相亮面逐渐变大,有时逐渐变小。

科学探究目标1.能连续几天持续观察月相。

2.会记录和描述月相变化的过程。

3.能发现月相是逐渐变化的。

科学态度目标1.对观察记录月相等活动感兴趣。

2.能坚持客观及时的记录。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记录等方法知道月相是逐渐发生变化的。

【教学难点】坚持客观的观察、记录月相。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月相图、记录单、记号笔。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活动在课前至少提前一周布置观察月相的任务,并让学生在活动手册上记录观察到的月相。

讲解教材上记录月相的两种方法。

二、导入1.(PPT展示几幅不同地方拍摄的含有不同月相的景观照)同学们,你们看看老师展示的这几幅图有什么相同点呢?(学生会发现都有月球)2.这几幅图里的月球有什么不同?(学生会发现形状不同)3.教师小结:由于月球本身不能发光,它只是反射太阳的光,因此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是月球被照亮的部分,也就是月相。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2单元 小册子 第 4 课时 谁先迎来黎明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2单元 小册子 第 4 课时 谁先迎来黎明

第4 课时谁先迎来黎明一、知识解读1. 坐在前进的汽车上观察窗外的树木,树木的运动方向是向后的。

2. 坐在转动的转椅上观察,周围的景物转动的方向与转椅转动的方向相反。

3. 每天看到太阳和其他天体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

这也说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4. 地球的自转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地区早,西边地区迟。

在北京比在乌鲁木齐先看到太阳。

5. 我国横跨五个时区,北京所在的东八区作为全国的标准时间,称为北京时间。

二、实验重现实验: 谁先迎来黎明的模拟实验1. 实验目的: 探究地球上不同的地区谁先迎来黎明。

2. 实验器材: 表示城市与太阳的纸片等。

3. 实验步骤:(1) 观察在地球仪或地图上北京和乌鲁木齐两个城市的地理位置。

(2) 一个小组的同学手拉手,面朝外围成一个圆圈,模拟地球。

其中一个同学身上贴上写有“北京”和“东”的纸片,代表“北京”。

(3) 在她右手边的一个同学身上贴上“乌鲁木齐”和“西”的纸片,代表“乌鲁木齐”。

(4) 再请一个同学站在圈外,举一个红色纸片,代表“太阳”。

(5) 大家按照由“西”向“东”的方向慢慢转动,看看“北京”和“乌鲁木齐”谁先见到“太阳”。

(6) 然后再按照由“东”向“西”的方向慢慢转动,看看又是谁先见到“太阳”。

4. 实验现象:5. 实验结论:(1) 按照由“西”向“东”的方向慢慢转动,北京先迎来黎明。

(2) 按照由“东”向“西”的方向慢慢转动,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

(3) 地球自转方向不同,北京和乌鲁木齐迎来黎明的先后也会不同。

指点迷津问题: 谁先迎来黎明和地球的自转方向有关系吗?有关系。

根据太阳和地球之间的相对运动,我们每天看见太阳东升西落,也就是从东边运动到西边,说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

所以在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过程中,东边的区域比西边的区域先迎来黎明。

科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

科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

科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累计____1____课时探索与研讨2.提问:你们发现耳有哪些结构?来说说看。

(预设:耳的结构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和听小骨,内耳包括耳蜗和听觉神经。

)3.讲解:耳郭形如喇叭,有收集声音的作用;鼓膜位于外耳道与中耳之间,是有弹性的椭圆形、淡灰色、半透明的薄膜,能接收声波并产生相应振动;听小骨是将声音传递到内耳的小型骨头,也是人体最小的骨头;耳蜗是内耳中主管听觉的装置,因形似蜗牛壳而得名;听觉神经是由内耳向大脑传递听觉的神经。

耳的这些结构都有各自的作用,它们是我们能听到声音的关键所在,缺一不可。

探索二:感受耳郭的作用1.出示:A4纸。

2.布置任务:引导学生通过用纸卷成的“喇叭”听声音,感受耳郭的作用。

3.研讨汇报。

集体汇报帮助卡主持人:请各小组代表依次汇报你们组在活动中的发现。

小组1:在探究活动中,我们发现借助“喇叭”听到的声音更清楚、更响亮。

根据这个现象,我们小组认为借助“喇叭”听声音,就是加大了耳郭,说明加大耳郭听到的声音更清晰。

主持人:其他小组还有需要补充的吗?小组2:此活动还能说明耳郭的作用是收集声音。

主持人:谢谢大家的发言,汇报活动结束。

4.小结:耳郭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收集声音。

探索与研讨探索三:模拟鼓膜的振动1.出示:塑料杯、大于塑料杯口的气球皮、橡皮筋、音叉(或锣等能发出声音的器具)、少量的细沙或碎纸屑等。

2.布置任务:引导学生分组实验,并完成实验帮助卡。

3.研讨汇报。

组内研讨帮助卡并以波的形式传播。

那么要研究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就得从认识我们的听觉器官——耳的结构和功能开始。

人耳的结构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

外耳的耳郭起到收集声音的作用,中耳的鼓膜可以产生振动,起到传导声波的作用,听小骨向内耳传递声音信号,内耳的耳蜗可以将声音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再传递给听觉神经,进而让大脑感知。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第四课时- 热在金属中的传递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第四课时- 热在金属中的传递

我的发现
热从边缘温度高的部分向 热从中心温度高的部分向 四周温度低的部分传递。 四周温度低的部分传递。
热量的传递有一定的方向性,通常热从温度高的部 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
1.金属条上的热是通过什么传递过去的? 金属。
科学 部编版 五年级 下册
科学 部编版 五年级 下册
2.热在金属条中是怎样传递的?在金属片中又是怎样传递的? 热在金属条中,是从从温度高的(热的)部分向温度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科学 部编版 五年级 下册
·在涂有蜡(或感温油墨)的金属 圆片边缘的一个点上加热,观 察蜡(或感温油墨)的变化情况 ,推测热在金属片中是怎样传 递的。
实验步骤
科学 部编版 五年级 下册
·在涂有蜡(或感温油墨)的金属 圆片的中心加热,观察蜡(或感 温油墨)的变化情况,推测热在 金属片中是怎样传递的。
热在金 属中的
传递
热在汤勺 中的传递
观察热在 金属条中 的传递
观察热在 金属片中 的传递
热传递
热汤-勺口-勺柄
科学 部编版 五年级 下册
说明温度的变化是先后的,也 间接说明了热的传递路径。
热传递是一个从热源中心向四 周各个方面逐渐扩散的过程。
三种方式:热对流、 热传导、热辐射
科学 部编版 五年级 下册
科学 部编版 五年级 下册
用示意图记录热在金属条中的传播路径
我的发现: 在金属条的一端和中间加热一样,热总 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
科学 部编版 五年级 下册
哪种实验方法,观察起来更直观形象?
观察感温油墨的变化更直观形象。
3 观察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
实验材料
科学 部编版 五年级 下册

教科版六上科学第4课时 电能和磁能

教科版六上科学第4课时  电能和磁能

1.用电磁铁搬运物体,能量是怎样转移的?在这个过 程中,能量形式是怎样转换的?
2.如何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第四单元 能量
第4课时 电能和磁能
通电线圈产生的磁性能像磁铁那样吸引铁吗?
电磁起重机
电磁炉
什么样的装置可以将电能转换为 磁能呢?
磁悬浮列车
电磁铁吸引搬运大头针实验
实验前思考: ① 电磁铁是怎样搬运大头针的? ② 怎样控制大头针能让它掉落在指定的位置?
实验材料:大铁钉、导线、电池、大头针、电池盒、小块砂纸。
实验步骤:
1、把准备好的大铁钉与大头针接触,观察现象。 2、用有绝缘皮的导线在大铁钉上沿一个方向缠绕50~100圈, 导线两头留出10厘米~15厘米做引出线。固定导线两头,以 免松开。
注意:制作电磁铁时,导线要沿一个方向缠绕。
实验步骤:
3、将电池装入电池盒。将电磁铁两端的引出线与电 池盒连接。
4、接通电流把电磁铁与大头针接触,观察电磁铁能 否吸起大头针以及吸起大头针的数量。
实验步骤:
1、按照记录表中两种线圈的缠绕方法做两个电磁 铁。注意拿钉子的方向不变,拿钉子的左右手不 变,只是缠绕的方向相反。
2、分别用指南针测出钉尖和钉帽的磁极。
注意:实验时电池正负极连接方向不变。
我的记录表
线圈缠绕方向
实验现象
我的发现: 电磁铁是有南北极的,电磁铁的南北极和线圈的 缠绕方向有关。
5、断开电流,把电磁铁与大头针接触,观察现象。
实验步骤:
6、重复步骤4,把大头针从A处搬运到B处。
点击观看实验视频
我的记录表
实验过程
未接通电流时
实验现象 能否搬运到 指定位置
接通电流后 断开电流后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第一单元:物质变化课时安排:- 第一课:物质的变化- 第二课:水的变化- 第三课:空气的变化- 第四课:物质变化的实验第一课:物质的变化教学目标:- 了解物质的变化是常见现象之一- 掌握物质的变化有时是可以逆转的教学内容:- 物质的变化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变- 通过实例说明物质的变化是可以逆转的教学重点:- 理解物质的变化是常见现象之一教学难点:- 掌握物质的变化有时是可以逆转的第二课:水的变化教学目标:- 了解水的变化形式及其特点- 掌握水的蒸发和冷凝的过程教学内容:- 水的蒸发是液态水变为水蒸气的过程- 水的冷凝是水蒸气变为液态水的过程教学重点:- 理解水的蒸发和冷凝的过程教学难点:- 掌握水的蒸发和冷凝的过程第三课:空气的变化教学目标:- 了解空气的变化形式及其特点- 掌握空气的膨胀和挤压的过程教学内容:- 空气的膨胀是气体体积增大的过程- 空气的挤压是气体体积减小的过程教学重点:- 理解空气的膨胀和挤压的过程教学难点:- 掌握空气的膨胀和挤压的过程第四课:物质变化的实验教学目标:- 进行简单的物质变化实验- 归纳总结物质变化的规律教学内容:- 进行物质变化的实验,例如石头破碎、水的蒸发和冷凝等- 通过实验结果归纳总结物质变化的规律教学重点:- 进行简单的物质变化实验教学难点:- 归纳总结物质变化的规律以上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的完整内容。

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拓展,以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新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心脏与血管》教学设计附反思含板书及课后作业共两套

新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心脏与血管》教学设计附反思含板书及课后作业共两套

2023年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心和脑》第四课时《心脏与血管》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心和脑》第四课时《心脏和血管》。

主要内容是了解心脏和血管的结构和功能,举例说出保护心脏和血管的健康需要采取的主要措施。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从心脏和血管的结构、功能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能通过观察、查阅资料等方式获取心脏和血管的信息;初步学会保护心脏和血管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了解心脏和血管的结构和功能,举例说出保护心脏和血管的健康需要采取的主要措施。

2.能基于所学的知识,从心脏和血管的结构、功能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能通过观察、查阅资料等方式获取心脏和血管的信息;初步学会保护心脏和血管的方法。

3.表现出对心脏和血管的结构和功能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观点。

4.了解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人类的好奇和社会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医疗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福利。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心脏和血管的结构和功能,举例说出保护心脏和血管的健康需要采取的主要措施。

【教学难点】:能基于所学的知识,从心脏和血管的结构、功能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教学准备:心脏模型,课件,小黑板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我们的身体像一架精密的仪器在有条不素地运行着,心脏像发动机,血管像纵横交错的管线,它们的结构分别是怎样的?应该如何保护它们?你想知道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心脏和血管。

师生交流,导入新课,教师板书课题。

(二)、探究活动活动一:测一测我们的脉搏频率。

师:同学们,前几天老师生病了,就到中医院去看中医,你们有没有看过中医?生:看过。

师:那你们知道中医是怎样给病人诊断疾病的吗?生:把脉。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中医主要是靠把脉(切脉)来给病人查找病因的。

大家一起来做一做。

伸出左臂,掌心朝上平放在桌上,左手微微擦拳,右手中间3个手指并拢,用指腹压在左手手腕外侧。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第四课时- 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第四课时- 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

科学 部编版 四年级 下册
2 给采集到的岩石和矿物编号。
1 铁矿石
2 花岗岩
3 金矿石
4 云母石
5 方解石
科学 部编版 四年级 下册
3
观察每一块已编号的岩石和矿物,对照岩石 和矿物的标本图鉴,识别采集到的标本。
科学 部编版 四年级 下册
4 为岩石和矿物添加标签。
科学 部编版 四年级 下册
5 为岩石和矿物添加标签。
科学 部编版 四年级 下册
科学 部编版 四年级 下册
制作岩石 过 和矿物标 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科学 部编版 四年级 下册
采集 编号 识别 标签 存放 展示
科学 部编版 四年级 下册
1 需要准备的材料(见下图)。
要擦拭 干净呦!
毛巾、标签纸、不同 的岩石和矿物、放大镜、 纸盒。
科学 部编版 四年级 下册
2 给采集到的岩石和矿物编号。
视频演示
科学 部编版 四年级 下册
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
科学 部编版 四年级 下册
1.制作岩石、矿物标本的方法是怎样的?
(1)把岩石和矿物洗干净。 (2)给采集到的岩石和矿物编号。 (3)观察每一块已编号的岩石 ,对照岩石和矿物的标 本图鉴,识别采集到的标本。 (4)为岩石和矿物添加标签。 (5)将岩石和矿物按照编号顺序放置在小盒的格内, 标签对应放好。
科学 部编版 四年级 下册
2.通过制作标本,你对研究岩石和矿物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1)搜集岩石、矿物,把它们做成标本保存起来,可以丰富知 识、开阔眼界、给生活增加情趣,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2)在野外采集岩石、矿物时首先确定你要采集的岩石种类, 确定种类后最重要的是选择新鲜的岩石断面,不要选择风化严 重的。其他注意的就是要带上合适的锤子等工具,注意安全等。 (3)野外岩石标本采集后,需要制作标签,标签一般要填写岩 石的编号、名称、产地、采集人和采集日期。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集体备课 第四课时实验操作课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集体备课 第四课时实验操作课
生:“空气占据空间”
师:“怎么才能使水流下去呢?”
生:“可以晃动、可以将瓶盖扭开、可以插入一根管子”等答案。
结论:空气占据空间
2)下面各组学生开始进行分组实验。
A.先讲一讲做实验的基本要求
B.做实验
C.汇报实验结果:怎样才能让乒乓球听话
D.实验结论:让空气在右边,乒乓球就到了左边;空气在左边,乒乓球就到了右边。
3、实验总结:
空气占据空间




教 学反 思
二次备课
教 学 过 程
一、准备材料:
(学生)分组:水槽、乒乓球、清水、没有封口的塑料瓶
(教师)演示:自制材料(空塑料瓶,将瓶盖钻孔,将塑料漏斗插在瓶盖上,用胶枪封严。)水槽、水、和塑料烧杯
2、实验;
1)、演示实验。用自制材料放置桌面上,从水槽里舀水倒入漏斗中,漏斗中的水不往下流。
师:“各位同学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集体备课
第四课时 空气占据空间
教学
内容
第一单元第四课时 空气怎样流动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进行实验操作:了解空气是否占据空间
过程与方法
(学生)分组操作:准备材料;课前准备;让学生动手操作
(教师)演示操作:自制材料(空塑料瓶,将瓶盖钻孔,将塑料漏斗插在瓶盖上,用胶枪封严。)演示空气占据空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待实验实事求是的态度,得出结论要以收集到的证据为依据;
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认识到进行信息、观念、思考的分享和相互启发的意义,获得交流合作的经验和能力。
教学
重点
通过实验操作了解空气占据空间
教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难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氩 Ar
氩气(Ar)为无色、无臭和无味的气体,化 学性极不活泼 氩气最主要的用处就是它的惰性,例如焊 接、切割不锈钢等金属合金时作为保护气
钾 K
钾是人体生长和发育所 必需的的常量元素,体 内所含钾的98%在细胞内, 用来调节生理平衡 金属钾是一种银白色的 软质金属,蜡状,可用 小刀切割
钙 Ca
钙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 属元素,也是常量元素, 99%的钙存在于骨骼和牙 齿中,使机体具有坚硬的 结构支架 金属钙是银白色的软质金 属,性质活泼,在空气中 能很快被氧气氧化(生成 氧化钙)
物质 金属钠 金属镁
化学式 Na Mg
元素 钠 镁
符号 Na Mg
金属铝
氧化铝
Al
Al2O3
第四课时
李新宇
铍 磷
氦 硼
氮 钠
氧 铝
碳 锂
镁 氖

Na He
N Be
B P
Li Al
Mg O Si
Ne C
硫 S
在火山和温泉附近存在天 然单质硫,又称做硫磺 硫是人和动植物必需的常 量元素,是氨基酸、蛋白 质、脂肪、核苷酸等的重 要组成元素 二氧化硫(SO2)是无色气 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 是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
氧65%、碳18%、氢10%、 氮3%、钙1.5%、磷1%、 钾0.35%、硫0.25%、 钠0.15%、氯0.15%、 镁0.05%等11种元素称 为人体常量元素
氯 Cl
氯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在 体内主要以氯化钠(NaCl)和 氯化钾(KCl)的形式存在, 用来调节生理平衡 氯气(Cl2)常温常压下为黄 绿色,是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有 毒气体,化学性质十分活泼。 少量吸入会引起咽喉和肺部不 适,大量吸入会窒息致死
总结与归纳
稀有气体元素? 主要分布在骨骼和牙齿中的元素? 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前三种元素?金属元素? 具有同素异形体的元素?分别叫什么? 人体中最丰富的金属元素? 宇宙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 最轻的金属元素? 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氧 铝
Al
O Al
二氧化硅
红磷 白磷
SiO2
P P4
氧 硅
磷 磷
O Siபைடு நூலகம்
P P
物质
化学式
元素
符号
硫/硫磺
二氧化硫 氯化钠 氯化钾 氯气 氩气 金属钾
S
SO2 NaCl KCl Cl2 Ar K

氧 硫 氯 钠 氯 钾 氯 氩 钾
S
O S Cl Na Cl K Cl Ar K
金属钙
Ca

Ca
总结与归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