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寒吐
小儿推拿手法与常见病治疗
小儿推拿与常见病的治疗小儿推拿手法是与成人推拿手法相对而言的,实际上,大多数的手法是既可应用于成人,也可应用于小儿。
其实,由于小儿的生理和病理特点,在手法应用上各有侧重而已。
小儿推拿的手法特别强调轻快柔和,平稳着实,根据病情的轻重和患儿的年龄的大小,在手法操作次数或时间上有明显的区别,一般说,年龄大病情重者,操作次数多时间长,年龄小病情轻的,操作次数少时间短。
小儿推拿是以小儿疾病为治疗范围,并有独特的诊查手段、穴位及操作方法,除了在阐述病因病机时注意生命特点,在应用四诊时注意望诊,在辩证中以五脏辩证为主外,小儿推拿的特点有这样几个方面:在经学方面,提出五指经学通联的观点,有特定穴位,这些穴位大多集中在头面及上肢部,并且穴位不仅是点状,也有线状、面状,如前臂的三关和六腑穴都是线状,而面部的脾土、肺金、心火、肝木、肾水诸穴均为面状穴,特定穴位的点、线、面状分布的特点更能反映推拿与手法制定为主的特点。
诊断中发展了四诊法,治疗上更重视追根施治和五行生克等基本法则。
1.上肢部1)脾土位置:拇指螺纹面,拇指桡侧缘。
主治:消化不良、泄泻、呕吐、疳积等。
临床应用:补脾经能健脾胃、补气血,常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引起的食欲不振、形体消瘦、消化不良等;清脾经能清热祛湿,常用于恶心呕吐、湿热腹泻等。
小儿脾胃虚弱不易攻伐太过,故在一般情况下,脾经穴多用补法,脾壮挟持者当用清法。
补脾土法:拇指螺纹面贴在小儿拇指螺纹面上做旋转推法,或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
清脾经法: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补法300~400次,清法100~200次。
2)肝木位置:食指螺纹面。
主治:因风抽搐、烦躁不宁、目赤等。
临床应用:肝经宜清不宜补,若虚证需用补法时,则应补后加清,或以补肾经代之,称为补肾养肝法,清肝经能平肝泻火,熄风镇惊,解郁除烦,常与退六腑,清心火等配伍,治疗惊风抽搐、烦躁不安、五心烦热以及目赤等症。
补:100~200次,清:200~400次。
小儿推拿补脾手法图解小儿补脾胃推拿手法
小儿推拿补脾手法图解小儿补脾胃推拿手法小儿脾胃娇弱,外感或内伤都容易使脾胃功能紊乱,出现食欲不振,泄泻,消瘦等病症,还易发生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疾病,通过中医推拿法可有效保护小儿脾胃,下面就来看看小儿推拿补脾手法。
揉脐(神阙)
定位:肚脐。
推拿手法:用食指端或掌根置脐部依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揉之,称揉脐;以食指,中指,无名指端摩或以掌心摩均称摩神阙,用拇指和食指,中指抓住肚脐抖揉,亦称揉脐,揉100-300次,摩五分钟。
功效:揉脐,摩脐能健脾和胃,温阳散寒,补益气血。
多用于腹痛,腹胀,吐泻,食积,便秘,肠鸣。
揉按中脘
定位: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上4寸。
推拿手法:用手掌按揉中脘100-20次,以局部皮肤发热为度。
功效:揉,摩中脘能健脾和胃,消食和中;临床常用于泄泻,呕吐,腹胀,腹痛,食欲不振等病患。
摩腹
定位:腹部。
推拿手法:以双手拇指沿肋弓角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称为推阴阳。
用掌或四肢摩,称摩腹。
功效:摩腹,分推腹阴阳能健脾和胃,理气消食,对于小儿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厌食,消化不良有缓解作用。
揉按脾俞
定位:位于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推拿手法:用拇指指腹以顺时针方向揉按脾俞50-100次,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功效:揉脾俞能健脾和胃,助运化,消水湿。
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乳食内伤,消化不良等症。
小儿推拿处方
小儿推拿处方一.腹泻治疗(1)寒湿泻:补脾经、推三关、补大肠、揉外劳、揉脐、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按揉足三里。
【另】肠鸣腹痛重者加揉一窝风、拿肚角;体虚加捏脊;警惕不安加清肝经、掐揉五指节。
(2)湿热泻:清脾胃、清大肠、清小肠、退六腑、揉中枢、揉龟尾。
(3)伤食泻:补脾经、清大肠、揉板门、运内八卦、揉中脘、摩腹、揉天枢、揉龟尾。
(4)脾虚泻:补脾经、补大肠、推三关、摩腹、揉脐、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捏脊。
【另】肾阳虚者加补肾经、揉外劳。
腹胀加运内八卦;久泻不止者加按揉百会。
二.痢疾治疗(1)湿热痢:清胃经、清大肠、清小肠、退六腑、清天河水、推下七节骨、分阴阳、运内八卦、清肺经、揉天枢。
【另】腹痛甚者加拿肚角。
(2)寒湿痢:补脾经、补大肠、揉外劳、推三关、分阴阳、摩腹、按揉足三里。
三.呕吐治疗(1)寒吐:补脾经、横纹推向板门、揉外劳、推三关、推天柱骨、揉中脘。
(2)热吐:清脾胃、清大肠、退六腑、运内八卦、横位推向板门、推天柱骨、推下七节骨。
(3)伤食吐:补脾经、揉板门、横纹推向板门、运内八卦、揉中脘、分腹阴阳、按揉足三里。
四.腹痛治疗(1)寒痛:补脾经、揉外劳、推三关、摩腹、掐揉一窝风、拿肚角。
(2)伤食痛:补脾经、清大肠、揉板门、运内八卦、揉中脘、揉天枢、分腹阴阳、拿肚角。
【另】呕吐者加推天柱骨、横纹推向板门;发热者加退六腑、清天河水。
(3)虫痛:揉一窝风、揉外劳、推三关、摩腹、揉脐。
【另】腹痛甚者加按揉脾俞或背俞部压痛点。
(4)虚寒腹痛:补脾经、补肾经、推三关、揉外劳、揉中脘、揉脐、按揉足三里。
五.疳积治疗(1)积滞伤脾:补脾经、揉板门、推四横纹、运内八卦、揉中脘、分腹阴阳、揉天枢、按揉足三里。
(2)气血两亏:补脾经、推三关、揉外劳、运内八卦、掐揉四横纹、按揉足三里、揉中脘、捏脊。
【另】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光剥,阴液不足者,宜去推三关、揉外劳,加清肝经、补肾经、揉上马、运内劳宫;烦躁不安加掐揉五指节、清肝经;口舌生疮加掐揉小横纹;目赤多泪,隐涩难睁者加清肝经、揉肾纹;若兼见咳嗽痰喘,加推肺经、推揉膻中、肺俞;便溏加补大肠;便秘加清大肠、推下七节骨。
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处方
1、感冒平肝清肺10 天河水15 掐五指节3遍发热重:+推六腑15 提捏大椎10次鼻塞重:+揉阳池10呕吐:+清胃10(运八卦)咳、痰:+运八卦10 痰盛+清补脾10伴惊风:平肝30 清肺15推天河水30惊觉角弓反张目上翻+下捣小天心2分钟斜视相反方向捣夹滞:+运八卦15 清脾(胃)10便有食:+清大肠102、寒热往来分阴阳10推大四横纹10揉外劳宫153、急性支气管炎运八卦15 平肝清肺10 清胃10 天河水10发热超+推六腑10喘重改为逆八卦喘重湿罗音+小横纹10喘重干罗音+大四横纹10慢性支气管炎按急性操作两次后改用补法揉二马10 补脾10 平肝清肺10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方法一:逆运八卦10 揉二马10推大四横纹10清胃5推六腑15方法二:揉二马10 补脾10 清肺10天河水104、肺炎逆运八卦10平肝清肺10揉小横纹10推六腑10高热惊厥+捣小天心2头痛鼻塞+揉阳池10体温下降症状减轻改运八卦10平肝清肺10推大四横纹10天河水105、顿咳(百日咳)逆运八卦15揉小横纹15清胃10天河水或推六腑10+-痉挛期,咳嗽痰稠,咳吐不利。
改用逆运八卦10揉小横纹10推六腑10捣小天心5病久,气血亏损,体弱消瘦,咳嗽不典型,治宜清肺养阴。
改用揉二马10清补脾10揉小横纹10天河水106、厌食运八卦10清胃10天河水10推大四横纹10脾胃虚弱去清胃改用清补脾10+捏脊5-7遍7、鼻炎寒症:平肝清肺10揉一窝蜂10揉外劳宫5热症:天河水10平肝清肺10揉阳池108、鼻窦炎平肝清肺20推六腑15揉阳池109、扁桃体炎平肝清肺10清胃10天河水20热重+推六腑20-3010、口腔炎发热者:清胃10天河水20推六腑10不发热:去推六腑11、口疮选择一:清胃15天河水15推大四横纹10选择二:清脾15清胃15天河水10发热+推六腑20流口水+揉小横纹10烦躁惊悸+捣小天心2分钟外用西瓜霜、冰硼散12、哮喘寒性:逆运八卦15揉外劳宫10推大四横纹10清肺5热性:逆运八卦15推天河水10推大四横纹10缓解期:揉二马15清补脾15运八卦10热重:+推六腑1513、脘腹痛气郁腹痛:平肝15运八卦15推大四横纹10揉板门10食积腹痛:平肝10清胃10清脾10运八卦15揉板门15清大肠15寒性腹痛:揉一窝蜂10揉外劳宫10揉板门15运八卦15推天河水10如有形寒积+清补大肠10热性腹痛:平肝10清胃10推天河水10揉板门15肠套叠腹痛:揉外劳宫(手法加重)20清脾10清胃10清大肠15推大四横纹15肠套叠开后用清补脾善后10蛔虫腹痛:第一次揉外劳宫15平肝15第二次15清胃10清大肠10淤血腹痛:推大四横纹10揉外劳宫10揉板门15天河水10虚寒腹痛:揉外劳宫15清补脾10揉板门15推大四横纹1014、呕吐伤食呕吐:揉板门15运八卦15清胃10清补脾10胃热呕吐:清胃15平肝10推天河水10运八卦15腹痛+揉板门15便秘+清大肠10阴虚呕吐:揉二人上马10揉板门15清胃10运八卦15清补脾15夹惊呕吐:平肝10清胃10运八卦15揉板门15天河水10揉外劳宫10胃寒呕吐:揉外劳宫15揉板门15平肝10清胃10运八卦15外中寒邪兼腹痛+揉一窝风15有形寒积+清大肠15寒伤脾胃+清补脾10兼冷泻亦同15、呃逆实证有热者:运八卦10清胃10推六腑15虚证有寒者:运八卦10揉外劳宫10清补脾1516、疳积揉二马15补脾15平肝5腹胀重+推大四横纹10有痰者+运八卦10腹痛明显者改用揉外劳宫15补脾15平肝5以上疗法加刺四缝穴,隔日针一次,对疳积有特效17、自汗盗汗自汗:揉二马15清补脾10运八卦10清肺5盗汗:运八卦10揉二马10天河水10平肝518、遗尿揉二马20清补脾10揉外劳宫10注:尿频小便频数多属虚证或气虚或阴虚治疗可参考遗尿小便少色黄、急躁、手足心热去揉外劳宫加平肝5、推天河水1019、脱肛补脾15揉外劳宫10清补大肠10大便干+运水入土10脾肾不足便溏+揉二马1020、便秘选择一:清补脾10清大肠15运水入土10平肝5选择二:独揉神阙15略带热像:运水入土10清大肠15平肝清肺10天河水5腹胀+推大四横纹1021、腹泻伤食泻重症(十余次,有脱水现象)运八卦10清胃15天河水15利小便10+-腹痛重者+揉外劳宫10-15轻症(5-6次)运八卦10清胃15天河水15日久邪实兼体虚者,消化不良、便黄、脉滑无力者。
小儿推拿呵护孩子健康成长(五十一)——孩子呕吐不用怕
随 上 逆 而 致 呕 吐 ,或 因 跌 仆 惊 恐 , 以致
气 机 逆乱 ,横逆 犯 胃而 发呕 吐 。正 如 《幼
幼集 成 ·呕 吐证 治 》中说 :“盖 小 儿 呕 吐 有 寒 有 热 有 伤 食 ,然 寒 吐 热 吐 ,未 有 不 因于 伤食 者 ,其 病 总属 于 胃。”
//, 、J,
乳 食 残 渣 , 无 酸 臭 味 ,伴 面 色 苍 白 ,精 祛 寒 止 呕 ,配 横 纹 推 向板 门 善 止 一 切 呕
吐 ;揉 外 劳 、 推 三 关 温 阳散 寒 以加 强
主 证 :食 入 即 吐 ,呕吐 酸 臭 , 口渴 多 饮 ,身 热 烦 躁 ,唇 干 面 赤 ,大 便 臭 秽 或 秘 结 ,小 便 黄 赤 ,舌红 苔 黄腻 ,脉 滑 数 , 指纹 紫滞 。
儿推拿 201 8年 1 0月第 1 0期
小 JLnlg:吐是指 乳 食 由胃中上 逆 经 口而 肋 间肌 、 腹 肌 以 及 胃 和 食 管 ,通 过 一
出 的 病 证 。 古 人 谓 有 声 有 物 谓 之 呕 ,有 列 复杂 而 协 调 的 神 经 肌 肉活 动 引起 呕 吐
物 无 声 谓 之 吐 。有 声 无 物 谓 之 哕 。 由于 呕 吐 可 见 于 多 种 疾 病 ,如 消 化 道 功 能 紊
它 接 受 来 自消 化 道 及 其 他 躯 体 器 官 如 大 或过 食 辛辣 之 品 ,或 感 受暑 湿 、温热 时邪 ,
脑 皮 质 、 前 庭 器 官 以 及 化 学 感 受 器 触 发 蕴 伏 肠 胃 , 胃 热 气 逆 ,食 而 反 出 ,发
带 的 传 入 冲 动 ,再 发 出 传 出 冲 动 ,主 要 呕 吐 ;或 乳 食不 节 ,积滞 胃脘 ,损 伤 脾 胃 .
小儿推拿全系列(附动态图)
⼩⼉推拿全系列(附动态图)⼀、⼩⼉推拿⼿法 1.清、补脾⼟ 部位:拇指指腹(即末节螺纹⾯)。
操作:顺时针旋推为补,名“补脾⼟”,中医功效等于吃⼈参、⽩术;从螺纹⾯根部推向指尖(即离⼼⽅向——编者注)的直推为清,名“清脾⼟”。
脾⼟多⽤补,⽽少⽤清。
2.清、推⼤肠 部位:⾷指外缘(即⾷指桡侧——编者注),⾃指尖⾄虎⼝成⼀直线。
操作:从⾷指端直推⾄虎⼝,名“推⼤肠”,为补,⽌泻;从虎⼝推向⾷指端,名“清⼤肠”,治便秘。
3.揉板门 部位:⼿掌⼤鱼际平⾯。
操作:⽤中指尖作揉法,名“揉板门”。
揉法为补,⾃掌根推向指根(即离⼼⽅向——编者注)为“清”,作⽤同清推⼤肠。
4.清肝⽊ 部位:⾷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肝⽊”。
注意:“肝⽊”宜清不宜补,补之恐动肝⽕。
5.清⼼⽕ 部位:中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
注意:“⼼⽕”也宜清不宜补,补后恐动⼼⽕。
清肝⽊与清⼼⽕有清⽕、降热功能。
6.清、补肺⾦ 部分:⽆名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肺⾦”;旋推为补,名“补肺⾦”。
“肺⾦”实热症⽤清法,虚症⽤补法。
7.补肾⽔部位:⼩指脂腹。
操作:肾⽔与肝⽊、⼼⽕、肺⾦的⼿法不同,直推为补,名“补肾⽔”。
注意:“⽔”宜补不宜清,补肾⽔相当吊盐⽔与葡萄糖,也有健体与降热作⽤。
8.揉外劳宫部位:第三掌⾻背侧,腕横纹⾄掌⾻⼩头连线之中点。
操作:⽤指尖作揉法,名“揉外劳宫”。
有清热、镇静、⽌痛作⽤。
9.推上三关部位:⼩臂前侧,⾃腕横纹⾄肘部成⼀直线。
操作:⽤拇指或⾷、中两指⾃下向上推,名“推上三关”或“推三关”,有发汗降热作⽤。
10.清天河⽔部位:⼩臂内侧,⾃腕横纹中点⾄肘横纹中点成⼀直线。
操作:⽤拇指侧推或⽤⾷、中指指腹向上直推,名“清天河⽔”,是退热重要⼿法,还有宁⼼与安眠作⽤。
11.退六腑 部位:⼩臂后侧,⾃腕横纹⾄肘部成⼀直线。
操作:⽤拇指或⾷、中两指指腹⾃肘部向前推向腕部,名“退六腑”。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推法在小儿推拿临床应用相当广泛。
有直推法、分推法、合推法和旋推法四种。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有其一定的特点,现主要介绍如下:【推法】推法在小儿推拿临床应用相当广泛。
有直推法、分推法、合推法和旋推法四种。
1.直推法(图196)医生用拇指桡侧缘,或用食、中两指指面附着于治疗部,做单方向的直线推动动作要轻快连续,一拂而过,如帚佛尘状,以推后皮肤不红为佳。
手法频率每分钟约250~300次。
推动时必须行直线,不可歪斜,以恐动别经而招患。
常用于推拿特定穴中的“线状穴位”和“五经”穴等。
功效:清热解表,止泻通便,除烦安神。
主治:外感发热、腹泻、便秘、惊惕烦躁等症。
2.分推法用双手拇指罗纹面以穴位为中心向两侧作分向的推动,称为分推法,又称为“分法”本法运用时,两手用力要均匀、柔和协调。
一般分推20~30次。
常用于额前、胸部、腹部、背部、腕掌部。
功效:分理气血,调和阴阳。
主治:发热、咳嗽、腹胀、便秘等症。
3.合推法合推法是与分推法相对而言,又称合法、和法动作要求同分推法,只是推动方向相反。
适用部位同分推法。
功效:和阴阳,理气血。
主治:发热、腹胀、便秘等症。
在临床上合推法常与分推法配合使用,一分一合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4.旋推法医生用拇指罗纹面轻附于治疗的穴位上,做顺时钟方向的环旋移动。
即:◎旋推法仅依拇指在皮肤表面作旋转推动,一般不带动皮下组织。
手法频率每分钟150~200次。
主要用于“五经”穴。
功效:健脾和胃,补肺益肾。
主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肺虚咳嗽等小儿虚证。
【运法】运是运转的意思,在治疗部位做弧形或环形推动(图197)称为运法。
亦有人称运推法.属推法的一种。
也是小儿推拿的常用手法之一。
医生以拇指罗纹面,或用中指罗纹面,附着于治疗穴位,做由此穴向彼穴的弧形推动。
或在穴周作周而复始的环形推动。
运法在操作时,一是宜轻不宜重,仅是皮肤表面摩擦,而不带动皮下组织。
二是宜缓不宜急,每分钟频率约80~100次。
小儿推拿 中医一绝
小儿推拿中医一绝小儿推拿疗法,亦称“小儿按摩术”,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根据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在其体表特定的穴位或部位施以手法,以防病治病或助长益智的一种外治疗法。
近代实验观察表明,抚摸是人体尤其是小儿不可缺少的良性刺激。
如对早产儿进行触摸,可使他们的生长明显增快,以后也可以少患疾病。
这种刺激方式与经络腧穴结合起来,更能发挥其特殊的效能。
小儿推拿疗法历史悠久,理论体系完备。
由于小儿推拿疗法具有方便易行、适应范围广泛、疗效奇特、无副作用、无痛苦等特点,而且不受设备、医疗条件的限制,患儿又可免除打针服药之痛苦,因此深受患儿及其家属的欢迎,成为中医儿科治疗的一个颇具特色的常规疗法。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具体表现在肌肤柔嫩、肠胃柔弱、筋骨不强、血脉不充、免疫能力低下。
生理上的稚弱决定了小儿对外界环境的被动适应性和依赖性。
小儿又为“纯阳之体”,生长发育最为旺盛,其代谢快、吸收快、排泄快、生长也快,极易受外界因素影响。
小儿推拿是一种良性的、有序的和具有双向调节性的物理刺激,易被小儿内脏或形体感知,从而产生功效。
小儿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其发病容易,传变迅速。
此外,易受风寒湿热等外邪所侵;在内,又易被乳食不节所伤。
导致感冒、咳嗽、哮喘等肺系病证及厌食、泄泻、便秘、腹痛等脾胃系病证。
有临床研究表明,推拿通过穴位补泻及脘腹部的直接操作,能调节胃肠蠕动,改善胃肠道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加速消化液分泌,促使炎症消散,利于组织恢复,尤其这种治疗方法不使用药物,又能够起到用药的作用,有时比用药起效还快、疗效还好,没有药物带来的副作用,还解决了小儿服药困难的难题。
中医讲究“不治已病治未病”,小儿推拿不但可以治病,还具有保健作用。
其一可保护小儿皮肤、五官、脏腑等组织器官,避免和减少发育中受到的损害;其二可促进与增强小儿组织器官功能;其三对出生后发现的各种畸形或素体的缺陷与偏差有一定矫正作用,如对矮身材的推拿研究,发现可明显促进小儿长高;对脑瘫的治疗,又证明推拿能健脑益智。
孩子风寒感冒了快用小儿推拿“四大手法”吧!(有图)
01四⼤⼿法部位: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揉⽿后⾼⾻功效:解表、发汗、疏风、安神操作次数:每个⽳位操作21次,以头部或额头微微有汗为最佳。
位置:在后头⾻之下,发际上凹陷中当顶肌之外陷中主治:本⽳发汗效果显著,往往⽴竿见影,若再配合推攒⽵、掐⼆扇门等,发汗效果更强。
多⽤于治疗感冒头疼,⽬⾚痛,⿐塞不通,发热⽆汗等表实证,虚者不宜掐风池。
按揉该⽳可以治疗项背强痛。
感冒伴有⿐塞的加揉迎⾹⽳03揉迎⾹部位:平⿐翼外缘,当⿐唇沟中取⽳,(操作20-30次)操作:⽤⾷中⼆指揉之。
功效:⿐塞不闻⾹臭时,按之可以通利⿐窍,使⾹臭得闻,所以命名为迎⾹。
感冒流涕不⽌的加揉黄蜂⼊洞04黄蜂⼊洞部位:在两⿐孔(操作10-20次)操作:医者以左⼿挟患⼉之头部,右⼿⾷中指轻⼊患⼉⿐孔揉之。
功效:发汗、通⽓、治疗感冒⿐塞流涕(⽆论风寒风热)感冒发热的(温度在38.5℃以下者)加清天河⽔05清天河⽔部位:在前臂正⾯,⾃总筋⾄肘横纹中间成⼀条直线。
操作:以⾷中⼆指⾃总筋向肘窝直线推之。
功效:本⽳性微凉,能解表、安神感冒伴有⾷积者加:清脾胃、运⼋卦清胃经:清胃能够治理肚腹胀满,积滞腹痛,恶⼼呕吐,纳呆等,也是清除⾷物为本。
清脾经:清脾⽳能消除积滞,消除胀满,解决⾷积不消化的内部问题。
逆运⼋卦:逆⼋卦主治胸腹⽓机不畅导致的咳嗽痰喘、胸闷、⾷积等。
注意是按逆时针转与图⽰相反。
纯外感风寒除⽤四⼤⼿法,加上以下三个⽳位,效果更好:⼀窝风:温阳解表发汗、治疗腹痛平肝以发散外邪清肺以清除肺热、解表。
小儿推拿技术操作规程
小儿推拿技术操作规程小儿推拿疗法,亦称“小儿按摩术”,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专门用于防治小儿疾病的自成体系的推拿治疗方法。
【操作方法】1、开天门:医者用两手大拇指指腹自眉心交互推至前发际,推24次,常作为每次推拿的第一个步骤。
有发汗解表、开窍醒神等作用。
可以治疗感冒、发热、头痛、惊风、神疲乏力等症。
2、推坎宫:用两手大拇指指腹沿眉毛上缘向两侧分推至眉梢,一般分推24次,常用作每次推拿的第二个步骤。
有发汗解表、开窍醒神等作用。
可治疗感冒、发热、头痛、目赤痛等症。
3、运太阳:用两手大拇指指腹分别按在两侧颞部太阳穴上,作轻柔缓慢的环形移动,向眼方向运为补,向耳方向运为泻。
—般运24次,每运3次后轻轻按一下,常用作每次推拿治疗的第三个步骤。
有发汗、止汗、明目醒神等作用。
4、掐总筋:用大拇指轻轻按掐腕横纹中点,另一手握住患儿手指轻轻摇其腕关节,常用作每次推拿的第四个步骤。
有清心火、止惊搐、畅四肢等作用,也可用于口舌生疮、潮热、感冒鼻塞、四肢抽掣等症。
5、分推大横纹:用大拇指指腹自总筋向两侧分推,常用作每次推拿的第五个步骤。
有调和气血、止泻痢、除寒热、去腹胀、通二便等作用。
可治疗惊风、痫症、昏迷、抽搐、泄泻、痢疾、黄疸、咳嗽、痰喘等症。
6、拿肩井:一手捏拿小儿的肩井穴,另一手握住小儿食指和无名指,将上肢伸摇数次。
不论何种病症进行推拿治疗,都以本法作为结束手法,所以又名“总收法”(收诊法)。
拿肩井有畅通一身气血等作用。
7、推五经:五经指脾经、肝经、心经、肺经、肾经五个穴位,分别位于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远端指节的指腹上,在这些穴位上运用推法治疗,可以调整各脏功能,并治疗相关的疾病。
诸如:(1)消化不良、呕吐、腹泻、食谷不化、痢疾、便秘、疳积等多属脾经病变,治疗时推脾经,以旋推为补,直推为泻,一般多采用补法。
(2)惊风、抽搐、烦躁、气逆、胁痛、目赤等多属肝经病变,治疗时推肝经,以旋推为补,直推为泻(清)。
中医推拿考试重点
小题《五十二病方》摩法运用记载最多。
《黄帝岐伯按摩》十卷,我国最早的推拿学专著。
《金匮要略》张仲景首次提出“膏摩”一词. 《肘后备急方》最早的捏脊法。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唐代蔺道人,我国现存最早的骨伤科专著。
《儒门事亲》张从正首次提出了推拿具有发汗的作用。
《医门秘首》最早提及“推拿”一词的著作。
《小儿按摩经》是现存最早的小儿推拿专著。
《医宗金鉴》“正骨八法”——摸、接、端、提、按、摩、推、拿。
高血压病:诊断标准: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
冠心病诱因: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受寒、阴雨天气、急性循环衰竭等为常见诱因.冠心病放射部位:疼痛主要部位主要在胸骨体上段或中段之后,可波及心前区,常放射到左肩、左臂内侧达环指和小指等。
推拿常用诊断方法:头面部:(1)“虫斑"—-小儿蛔虫病,面上可出现灰白色圆形的“虫斑"。
(2)“方头"——多见于佝偻病患儿。
肩部:方肩——多提示肩关节脱位。
腕掌指部:桡骨远端骨折—-可见到银叉状畸形或枪刺状畸形。
正中神经损伤——拇指不能作对掌,外展动作,拇指和食指不能弯曲,亦不能过伸,大鱼际萎缩,呈猿手畸形。
指纹颜色-—指纹:浮露于食指掌面桡侧的脉络(浅表静脉),食指第一节为风关,第二节为气关,第三节为命关。
正常指纹,浅红,阴现于风关之内。
鲜红色多属外感风寒表证。
紫红色热证.青色惊风痛证。
淡色虚寒证.色滞暗者实证。
髋部:婴幼儿双侧臀皱襞不对称—-常提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提睾反射双侧反射消失——见于腰1-2神经节段病变;一侧反射减弱或者消失——见于锥体束损害。
膝部:首先观察膝部有无畸形。
正常膝关节仅有5度—10度的过伸,过伸超过5度—10度为后翻畸形(或膝反张).不能伸直为屈曲畸形.特殊检查法:(1)椎间孔挤压试验(叩顶试验,压顶试验或spurling's试验)阳性临床意义:如引起项痛或放射痛者为阳性,说明颈神经根受压,可见于颈椎间盘突出症或颈椎病。
小儿推拿穴位及手法
肺经
【位置】无名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方法】推法:用拇指在穴位上直推,向心方
向推称补肺经,离心方向推称清肺经。 【次数】100~300次。 【功用】宣肺解表,益气固表。 【主治】感冒发热,咳嗽,气喘,胸闷,虚汗等。 【临床应用】本法主要用于治疗呼吸系统诸病,常 与揉膻中,揉肺俞等合用
肾经
【位置】小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方法】推法:用拇指面在穴位上直推,离心
流涕等。
百会
【位置】头顶前后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交叉点 。 【操作方法】 1.按揉法:以拇指,或中指,或掌根按揉,称 按揉百会。 2.摩法:用全手掌或四指面摩,称摩百会。 【次数】100~300次。 【功用】镇静安神,升阳举陷。 【主治】昏厥,眩晕,头痛,惊风,惊
风池
【位置】颈后枕骨下缘,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 起始部中间凹陷中。 【操作方法】拿法:以一手拇指与食、中两指 分别放在两穴上拿之,称拿风池。 【次数】5~10次。 【功能】发汗解表,祛风散寒。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颈项强痛,眩晕 等。 【临床应用】本穴发汗作用较强,如再配掐二 扇门则发汗作用更强。
【主治】呕吐,胃脘疼痛,嗳气,食积。
腹
【位置】腹部。 【操作方法】 1.推法:①以两手大拇指沿两肋边缘向两旁分推,称 分推腹阴阳; ②以中脘至脐为中线,用两手拇指自上而下向 两旁作横向分推,也称分推腹阴阳。 2.摩法:用全手掌或四指面摩腹部称摩腹。 【次数】推法:100~300次,摩法:3~5分钟。 【功用】健脾和中,理气消食。
脐,称捏挤脐。 【次数】揉法:100~300次(抖揉50~100次); 摩法:3~5分钟;捏挤法3~5次
天枢
【位置】脐旁2寸。 【操作方法】 1.按揉法:用食、中或拇、食两指按揉本穴,
小儿推拿培训资料
小儿推拿培训资料小儿推拿是一种通过手法按摩小儿肢体的某些部位和穴位,以辨证论治为基础的调理方法。
它根据不同的体质确立相应的调理原则,选用适当的穴位和手法,以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作用,从而促进机体的自然抗病能力,防病治病的目的。
小儿推拿的作用特点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小儿推拿要考虑小儿的生理和病理特点。
小儿的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五脏两有余三不足,阴常不足、阳常有余。
小儿易于感触、易于传变,易寒易热、易虚易实,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其次,小儿推拿适用于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小儿保健。
小儿推拿可以治疗小儿感冒、发烧、咳嗽、肺炎、哮喘、急慢性咽炎、消化不良、厌食、腹痛、腹泻、呕吐、便秘、遗尿、惊吓、夜啼、斜颈等疾病,并能够增强体质提升智力,提高免疫力,使小儿健康聪明、活泼。
小儿推拿的手法原则主要有十种,包括推、拿、按、摩、揉、运、捣、掐、搓、捏。
手法的补泻原则主要与手法用力的轻重、操作速度和方向有关。
在推拿时,顺时针为补,逆时针为泄,手法轻为补,重为泄,慢为补,快为泄,推单数为补,双数为泄,向心推为补,离心推为泄。
另外,小儿推拿的频率以每分钟150-200次为宜,每个穴位需要推1000-3000次,大约需要5-15分钟。
手法应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渗透,轻快、柔和、平稳、着实。
推拿的顺序应先头面,次上肢,再胸腹、腰背,后下肢,可选推左手或右手,一般选一侧即可。
处方应包括手法、穴位和时间(操作次数),如揉太阳100次、捏脊10遍、摩腹2分钟。
小儿推拿的介质主要有清介质和药介质。
清介质包括滑石粉、爽身粉、水、酒精,而药介质包括生姜汁和葱白汁。
生姜汁具有发汗解表、温中健胃、助消化的功效,葱白汁则具有发汗解表、散寒通阳的功效。
需要注意的是,切勿使用油、膏等介质。
的手掌向上握紧,再放松,如同捞月一样反复进行。
功效】调理肝气,舒缓情绪,促进睡眠。
主治】易醒、易哭、失眠、多梦。
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处方(自己整理)
1、感冒风寒感冒:平肝清肺10、清天河水10、一窝风5、外劳宫3、揉迎香3揉阳池3风热感冒:平肝清肺10、退六腑10、清胃3、揉迎香3揉阳池3。
咳嗽加:运八卦、横推四横纹胃热、便秘、呕吐加:清大肠惊厥加:小天心2、发热风寒发热:平肝清肺10、清天河水10、一窝风5。
风热发热:平肝清肺10、清天河水5、退六腑10、清胃3,捏大椎、按揉曲池、合谷、外关。
头痛鼻塞加:揉阳池咳嗽加:运八卦、横推四横纹惊厥加:小天心伤食发热:清脾胃10,清大肠5,顺运内八卦5,退六腑10摩腹5 阴虚发热: 揉二马15、清天河水10、逆运八卦53、咳嗽风寒咳嗽:顺运八卦10、平肝清肺10、横推四横纹5风热咳嗽:顺运八卦10、平肝清肺10、清胃5、退六腑10痰湿咳嗽:清肺经15、清补脾10、顺运八卦5阴虚燥咳:清肺经10、清补脾10、揉二马105、呕吐脾胃寒吐:揉外劳宫10、揉板门5、平肝5、清胃5、顺运八卦5。
胃热呕吐:平肝5、清胃10、清天河水10、顺运八卦5。
伤食呕吐:揉板门5,顺运内八卦5,清胃10、清补脾10。
6、泄泻寒湿泻:揉一窝风5、揉外劳宫5、清补大肠15。
湿热泻:平肝经5、清胃5、清天河水10、清补大肠10伤食泻:清胃5、清天河水10、顺运八卦5、清补大肠10。
脾虚泻:清补大肠15、清补脾10、补脾经5。
7、便秘实秘:清大肠10,退六腑10、清胃5、平肝5。
虚秘:揉外劳宫10、清补脾5、清补大肠58、厌食脾失健运:清胃经5、清补脾经20、推四横纹5胃阴虚弱:清胃经5、清补脾经10、揉二马10脾胃气虚:平肝经5、清胃经5清补脾经20。
9、腹痛实热腹痛:平肝5、清胃5、退六腑10、揉板门5。
寒积腹痛:一窝风5、外劳宫5、揉板门5、顺运八卦5。
气滞腹痛:平肝15、顺运八卦5、揉板门5、推四横纹5。
食积腹痛:平肝5、清胃10、清大肠10、顺运八卦510、疳积疳气:平肝10、顺运八卦5、清补脾15疳积:平肝经5、清补脾15、揉二马10。
小儿推拿治咳嗽手法
小儿推拿治咳嗽手法小儿推拿治咳嗽手法小儿咳嗽是由于外感六淫,或内伤诸因造成肺失清肃,而引起的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病症。
咳嗽是小儿肺系疾患中常见证候,例如感冒、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等病都可引起咳嗽,临床上以外感咳嗽多见。
一般在感冒初起咳嗽时,我会建议大家按摩捏脊5-10遍,然后分推肩胛骨200-300遍。
揉肺俞穴3-5分钟后横擦肺俞以热透为度。
正面可以揉膻中穴1-2分钟,后分推膻中穴。
手上的操作为清肺经、补脾经各200-300次。
感冒中期,咳嗽有痰时,(有时候咳嗽有痰音会出现的非常快),中医认为脾虚则生痰,所以脾为生痰之器,而肺为储痰之器。
所以我们听到肺部咳嗽有痰音的时候,要想到这不光是肺系统的问题,脾系统也出现了问题,所以在治疗的方案上除了需要按摩上述讲的穴位以外,要加上运内八卦300次、揉掌小横纹300次,揉中脘穴2分钟。
丰隆穴1分钟。
如果宝宝绵绵不断的咳嗽了N久,这是在治疗的原则上,中医则认为久咳肺虚、脾虚、肾虚,还指肾不纳气,所以久咳不止。
在治疗的方法上,我会建议大家,补肺经、补脾经、补肾经各200-300次,揉膻中穴1-2分钟、揉关元300次,分推肩胛骨200次,捏脊5-10遍,三捏一提2-5遍,点按肾俞50次,按揉足三里1分钟。
小儿咳嗽怎么推拿1、外感风寒型:咳嗽,痰稀色白,鼻塞,流涕,咽痒,或头身痛,发热恶寒,无汗,苔薄白。
常用手法加①推三关300次。
②拿风池、合谷穴各10次。
③推太阳30次。
2、外感风热型:咳嗽,痰黄咯吐不畅,咽于咽痛,甚则胸痛,或有发热汗出,舌苔薄黄,常用手法加①清肺经、退六腑各300次。
②揉大椎30次。
③用拇指在肩井穴上作按揉法10次,最后用双手拇指与食、中二指提拿肩井5次。
3、痰湿咳嗽型:痰多而嗽,屡咳痰而不绝,痰白胸闷,恶心,纳呆,舌苔白腻。
常用手法加①补脾经300次,掐揉四横纹5次。
②运内八卦100次。
4、火热咳嗽型:干咳连声,少痰,或痰稠夹杂血丝,胸胁胀痛,烦躁口苦,面红目赤,舌边红,苔薄黄少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呕吐是小儿常见的一种证候,可见于多种疾病中,其中,因为感受外邪所致的呕吐中,寒邪致病居多。
宝宝受寒呕吐病因表现病因:宝宝先天禀赋不足,脾胃素虚,又受寒邪,亦可致使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而成呕吐。
临床表现:饮食稍多即吐,时作时止,吐物酸臭,面色苍白,四肢欠温,腹痛喜暖,大便溏薄,舌淡苔薄白,指纹色红。
宝宝寒吐推拿处方治则:温中散寒,和胃降逆。
推拿处方:补脾经,横纹推向板门,揉外劳宫,推三关,推天柱骨,揉中脘。
宝宝寒吐推拿手法补脾经:患儿侧卧,推拿者一手扶住患儿前臂,另一手以拇指螺纹面在患儿拇指末节螺纹面做顺时针方向旋转推动,反复操作100次。
横纹推向板门:患儿仰卧,推拿者站在患儿侧方,一手扶患儿前臂,另一手以拇指螺纹面按揉患儿手掌大鱼际,反复操作300次。
揉外劳宫:患儿仰卧,推拿者站于患儿侧方,用一手拇指端在患儿外劳宫(手背侧,第1,2掌骨之间,掌指关节后0.5寸处)环揉300次。
推三关:患儿仰卧,推拿者用拇指绕侧面或食指,中指指腹沿患儿前臂桡侧,从患儿腕部向肘部直推,反复操作200次。
推天柱骨:用拇指或食指,中指而致,自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做直推,推200次。
揉中脘:用指端或掌根按揉脐上四寸处,位于剑突与脐连线中点的中脘穴,反复操作300次。
宝宝寒吐推拿方解推天柱骨和胃降逆,祛寒止呕,配横纹推向板门善止一切呕吐,补脾经,揉中脘以健脾和胃,推三关,揉外劳宫温中散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