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灯会元》校点疏失类举
《五灯会元》卷九之二
《五灯会元》卷九之二(0683~0730)【0683 径山洪諲禅师】 杭州径山洪諲禅师,吴兴人也。
僧问:“掩息如灰时如何?” 师曰:“犹是时人功干。
” 曰:“干后如何?” 师曰:“耕人田不种。
” 曰:“毕竟如何?” 师曰:“禾熟不临场。
” 问:“龙门不假风雷势便透得者如何?” 师曰:“犹是一品二品。
” 曰:“此既是阶级,向上事如何?” 师曰:“吾不知有汝龙门。
” 问:“如霜如雪时如何?” 师曰:“犹是污染。
” 曰:“不污染时如何?” 师曰:“不同色。
” 许州全明上座先问石霜:“一毫穿众穴时如何?” 霜曰:“直须万年去。
” 曰:“万年后如何?” 霜曰:“登科任汝登科,拔萃任汝拔萃。
” 后问师曰:“一毫穿众穴时如何?” 师曰:“光靴任汝光靴,结果任汝结果。
” 问:“如何是长?” 师曰:“千圣不能量。
” 曰:“如何是短?” 师曰:“蟭螟眼里着不满。
” 其僧不肯,便去举似石霜。
霜曰:“只为太近实头。
” 僧却问霜:“如何是长?” 霜曰:“不屈曲。
” 曰:“如何是短?” 霜曰:“双陆盘中不喝彩。
” 佛日长老访师。
师问:“伏承长老独化一方,何以荐游峰顶?” 日曰:“朗月当空挂,冰霜不自寒。
” 师曰:“莫是长老家风也无?” 日曰:“峭峙万重关,于中含宝月。
” 师曰:“此犹是文言,作么生是长老家风?” 日曰:“今日赖遇佛日,却问隐密全真,时人知有道不得,太省无辜,时人知有道得。
于此二途,犹是时人升降处。
未审和尚亲道自道如何道?” 师曰:“我家道处无可道。
” 日曰:“如来路上无私曲,便请玄音和一场。
” 师曰:“任汝二轮更互照,碧潭云外不相关。
” 日曰:“为报白头无限客,此回年少莫归乡。
” 师曰:“老少同轮无向背,我家玄路勿参差。
” 日曰:“一言定天下,四句为谁宣。
” 师曰:“汝言有三四,我道其中一也无。
” 师因有偈曰:东西不相顾, 南北与谁留。
汝言有三四, 我道一也无。
光化四年九月二十八日,白众而化。
【0684 定山神英禅师】 滁州定山神英禅师。
《五灯会元》卷四之一
《五灯会元》卷四之一(0184~0210)南岳下三世百丈海禅师法嗣【0184 黄檗希运禅师】 洪州黄檗希运禅师,闽人也。
幼于本州黄檗山出家。
额间隆起如珠,音辞朗润,志意冲澹。
后游天台逢一僧,与之言笑,如旧相识,熟视之,目光射人,乃偕行。
属涧水暴涨,捐笠植杖而止。
其僧率师同渡,师曰:“兄要渡自渡。
” 彼即褰衣蹑波,若屐平地,回顾曰:“渡来!渡来!” 师曰:“咄!这自了汉。
吾早知当斫汝胫。
” 其僧叹曰:“真大乘法器,我所不及。
” 言讫不见。
师后游京师,因人启发,乃往参百丈。
丈问:“巍巍堂堂,从何方来?” 师曰:“巍巍堂堂,从岭南来。
” 丈曰:“巍巍堂堂,当为何事?” 师曰:“巍巍堂堂,不为别事。
” 便礼拜。
问曰:“从上宗乘如何指示?” 丈良久。
师曰:“不可教后人断绝去也。
” 丈曰:“将谓汝是个人。
” 乃起,入方丈。
师随后入,曰:“某甲特来。
” 丈曰:“若尔,则他后不得孤负吾。
” 丈一日问师:“什么处去来?” 曰:“大雄山下采菌子来。
” 丈曰:“还见大虫么?” 师便作虎声。
丈拈斧作斫势。
师即打丈一掴。
丈吟吟而笑,便归。
上堂曰:“大雄山下有一大虫,汝等诸人也须好看。
百丈老汉今日亲遭一口。
” 师在南泉普请择菜次。
泉问:“什么处去?” 曰:“择菜去。
” 泉曰:“将什么择?” 师竖起刀,泉曰:“只解作宾,不解作主。
” 师以刀点三下。
泉曰:“大家择菜去。
” 泉一日曰:“老僧有牧牛歌请长老和。
” 师曰:“某甲自有师在。
” 师辞南泉,泉门送,提起师笠,曰:“长老身材没量大,笠子太小生?” 师曰:“虽然如此,大千世界总在里许。
” 泉曰:“王老师!” 师戴笠便行。
师在盐官殿上礼佛次,时唐宣宗为沙弥。
问曰:“不着佛求,不着法求,不着僧求,长老礼拜,当何所求?” 师曰:“不着佛求,不着法求,不着僧求,常礼如是事。
” 弥曰:“用礼何为?” 师便掌。
弥曰:“太生!” 师曰:“这里是什么所在?说说细。
2024届高考语文备考专题:《红楼梦》文化常识精编
2024届高考冲刺专题:《红楼梦》文化常识精编1须眉:代指男子。
2裙衩:代指女子。
3瓦灶绳床:瓦灶为土坯烧成的简陋的灶,俗称行灶。
绳床亦名胡床、交床,为一种简易的坐具。
《演繁露》:“今之交床,本自虏来,始名胡床…唐穆宗时又名绳床。
”4簪缨:贵者的冠饰,这里代指作官。
簪:一种横插髻上或连接冠与髻的长针。
缨:帽带。
5空:“空”与下文的“色”、“情”,均佛教用语。
佛教认为“空”乃天地万物的本体,一切终属空虚。
“色”乃万物本体(空)的瞬息生灭的假象;“情”乃对此等假象(色)所产生的种种感情,如爱、憎等等。
这里是借用,已注入了作家的人生体验。
6冤家:原为佛教用语。
《五灯会元》:“佛教慈悲,冤亲平等。
”后既作“仇人”、“对头”解,也用作对所爱之人的昵称,即爱极的反语。
7三生:指前生、今生和来生,这是佛教转世投胎的说法。
8度脱:佛家用语,超度解脱。
9过会:旧时遇节庆,随地聚演百戏杂耍、笙乐鼓吹之类,观者如潮。
10大比、春闱:明清科举制,考试分为三级。
第一级是院试,考府县的童生,考取的为“生员”(秀才);第二级是乡试,考一省的生员,考取的为“举人”;第三级是会试,考全国的举人,考取的为“贡士”(再经殿试赐进士出身)。
乡试、会试均三年一科,也称“大比”。
乡试在秋天,称为“秋闱”;会试在春天,称为“春闱”。
11黄道黑道:为我国古代天文学的专名,黄道指日,黑道指月。
《汉书·天文志》:“日有中道”,“中道者黄道,一曰光道。
”又云:“月有九行者,黑道二。
”后星占者将每日的干支阴阳分为“黄道”和“黑道”,黄道主吉,黑道主凶。
12社火花灯:这里指元宵节灯火。
社:社日。
祭祀土神之日,分春秋两祭,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立秋后第五个戊日为秋社。
社火:社日扮演的各种杂戏。
花灯:正月十五元宵节有放花灯的习俗。
13笏:一名“手板”。
封建时代臣僚上朝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象牙或木、竹片制成,可作临时记事之用。
14进士、班:进士分为三甲(三等),除一甲三名外,其馀进士再经“朝考”,录取的称庶吉士;没有录取的,经过候选的程序,分发各部或外省听候委用。
再说_举似_
古汉语研究2011年第2期(总第91期)再说“举似”*汪维辉(浙江大学 汉语史研究中心,浙江 杭州 310028)[摘 要]“举似”的“似”为何有“与”义?本文从语音和文字的角度论证了“似=以=与”,演变途径是:与(同音)→以(增旁)→似。
与“词义渗透”无关。
文章还进一步论证了“举似”的惯用语化和文体特征问题。
[关键词]举似;与、以、似;字词关系;近代汉语[中图分类号] H1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5442(2011)02-0009-08贾岛《剑客》诗:“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似君,谁为不平事?”其中的“似”义同“与”,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似(一)”条已列举大量例子证成之,二十多年前,江蓝生先生作《“举似”补说》,[2]又从“似”前的动词类型、“V似”的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以及“似”字何以能释为“与也,向也”等方面对张说作了补充。
应该说,“似”有“与”义已成定论,但是“‘似’字何以会有‘与’义”则还有继续讨论的必要。
笔者不揣浅陋,试陈鄙见,以求教于江先生及学界同好。
江文开头有一段话说得很扼要,先引在这里:在唐宋诗词、禅宗语录、宋儒语录里,常见动词后加“似”构成一短语的现象,如“举似、说似、指似、呈似、把似、送似、寄似、分似”等等。
其中,“举似、说似”最为多见,因此本文以“举似”代称此类用法。
[2]本文的讨论对象同江文。
“似”除个别单用作动词的例子之外(见下),文献中实际所见的“V似”组合有:举似、说似、指似、呈似、把似、送似、寄似、分似、委似、话似、见似、逞似。
“似”为什么会有“与”义?江先生[2]认为这是一种“词义渗透”现象:孙雍长先生曾用词义渗透的理论来解释这类问题,甚中肯綮。
他说:“如果甲词与乙词核心意义相同或相近,那么,甲词(或乙词)的某一其它意义就有可能渗透到乙词(或甲词)的涵义范围,从而使乙词(或甲词)也具有这一意义。
”由于“似”有“如”义,“与”也有“如”义(《广雅•释诂》:与,如也),所以“与”的“给与”义就渗透给了“似”,这是因义同而发生的词义渗透现象(见《中国语文》1985年第3期)。
《五灯会元》俗谚例释
关键词 :《 五灯会元》 ;俗 谚;考释
中图分类号 :H 0 3 4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1 — 1 3 5 1( 2 0 1 3 )O l 一 0 1 1 9 一 o 6
《 五灯会元》是 中国佛教禅宗史 书 ,二十卷 , 宋释普济撰 。u 《 五灯会元》是研究禅宗 的重要 资 料 ,也是研究近代汉语 白话俗语的重要资料 ,其中 有许多歇后语及俗谚 , 值得我们认 真分析研究 。笔 者曾在拙文 《( 五灯会元 )中的歇后语》一文中略 论了 《 五灯会元》中的歇后语极其特点。本文主要
1 1 9
年》 :“ 充 国日 :‘ 百 闻不如一见 。兵难遥度 ,臣愿
驰 至金 城 ,图上方 略 。羌戎小 夷 ,逆 天背 畔 ,灭 亡 不 久 ,愿 陛下 以属 老 臣 ,勿 以为忧 ! ’’ ,I 此 语流传
楔子作 “ 见面胜似闻名” :“[ 正旦云]妾身姓杜 , 小字蕊娘 。( 韩辅 臣云 ]原来见面胜似 闻名 。 ”0 9 ] 《 水浒传 》三 回作 “ 闻名不 如见 面 ,见面胜似 闻 名” :“ 鲁 提 辖道 :‘ 阿哥 ,你 莫 不是 史 家村 甚 么 九 纹龙史大 郎? ’史进拜道 :‘ 小人便是 。 ’鲁提辖连 忙 还 礼 ,说 道 : ‘ 闻 名不 如 见 面 ,见 面胜 似 闻名 。 你 要寻 王教 头 ,莫 不是 在东 京 恶了高 太 尉 的王 进? ’”t 2 0 1 《 荡寇志》一一 九回作 :“ 闻名 不如见
自 观察 的重要性,具有朴素的唯物论成分。 1 . 千 闻不 如一 见 卷一五 :明州雪窦重显禅师。复有一僧出 ,礼
拜起 日:“ 请师答 话 。 ”师 日 :“ 两重公 案 。 ”日:
佛学视角下的《五灯会元》词语训诂举隅
佛学视角下的《五灯会元》词语训诂举隅作者:邱震强来源:《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05期摘要:《五灯会元》中的“知有”有人释为“知晓、知道”,我们认为当训释为“知道圆成实性(妙有)”;“不惜眉毛”有人释为“不惜花费心思”,我们认为当释为“不惜承受恶报”;“惜取眉毛”有人释为“省点精神”、“少费点口舌”,我们认为当释为“不敢造恶”;“眉须堕落”有人释为“思考错误、言行未当”,笔者认为当释为“承受恶报”;“出队”有人释为“出行列”或“出队列”,我们认为当释为“住持有事远出”。
关键词:佛学;《五灯会元》;词语;训释中图分类号:H1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68(2015)05014005《五灯会元》是我国一部著名的佛教著作,记录了两千多位来自国内各地的禅师的言语,较全面地反映了唐宋白话的面貌,是唐宋白话的重要语料。
但是我们对其词语的研究,却出现了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没有从佛学角度训释词语是一个重要原因。
本文略举三例,试图说明从佛学角度释读禅宗语录的必要性,不当之处,敬祁专家教正。
本文所举《五灯会元》例证,均出自中华书局1992年苏渊雷先生点校版。
一、例一:知有“知有”在《五灯会元》中用例甚多,如:1.须知各各当人分上事,作么生是诸上座分上事?知有底,对众吐露个消息,以表平生行脚,参善知识,具烁迦罗目,不被人谩,岂不快哉!还有么?(卷十五《庐山护国和尚》)2.上堂:“天宽地大,风清月白。
此是海宇清平底时节。
衲僧家等闲问著,十个有五双知有。
只如夜半华严池吞却杨子江,开明桥撞倒平山塔,是汝诸人还知么?若也知去,试向非非想天道将一句来。
”(卷二十《保安可封禅师》)3.汝须知有此事。
若不知有,啼哭有日在。
(卷六《涌泉景欣禅师》)4.上堂:“满口道得底,为甚么不知有?十分知有底,为甚么满口道不得?且道誵讹在甚么处?若也知得,许你照用同时,明得俱了。
其或未然,道得道不得,知有不知有。
五灯会元[整理版]
五灯会元《五灯会元》卷第一《五灯会元》卷第二《五灯会元》卷第三《五灯会元》卷第四《五灯会元》卷第五《五灯会元》卷第六《五灯会元》卷第七《五灯会元》卷第八《五灯会元》卷第九《五灯会元》卷第十《五灯会元》卷第十一《五灯会元》卷第十二《五灯会元》卷第十三《五灯会元》卷第十四《五灯会元》卷第十六《五灯会元》卷第十七《五灯会元》卷第十八《五灯会元》卷第十九《五灯会元》卷第二十《五灯会元》卷第一七佛古佛应世,绵历无穷,不可以周知而悉数也。
近故谭贤劫有千如来。
暨于释迦,但纪七佛。
按长阿含经云:“七佛精进力,放光灭暗冥。
各各坐树下,于中成正觉。
”又曼殊室利为七佛祖师,金华善慧大士登松山顶行道,感七佛引前,维摩接后。
今之撰述,断自七佛而下。
毗婆尸佛毗婆尸佛。
﹝过去庄严劫,第九百九十八尊。
﹞偈曰:“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象。
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
”长阿含经云:“人寿八万岁时,此佛出世。
种刹利,姓拘利若。
父槃头,母槃头婆提。
居般头婆提城。
坐波波罗树下,说法三会,度人三十四万八千。
”神足二:一名骞茶,二名提舍。
侍者无忧子方膺。
尸弃佛尸弃佛。
﹝庄严劫,第九百九十九尊。
﹞偈曰:“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
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长阿含经云:“人寿七万岁时,此佛出世。
”种刹利,姓拘利若。
父明相,母光耀。
居光相城。
坐分陀利树下,说法三会,度人二十五万。
神足二:一名阿毗浮,二名婆婆。
侍者忍行子无量。
毗舍浮佛毗舍浮佛。
﹝庄严劫,第一千尊。
﹞偈曰:“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长阿含经云:“人寿六万岁时,此佛出世。
”种刹利,姓拘利若。
父善灯,母称戒。
居无喻城。
坐婆罗树下,说法二会,度人一十三万。
神足二:一扶游,二郁多摩。
侍者寂灭子妙觉。
拘留孙佛拘留孙佛。
﹝见在贤劫,第一尊。
﹞偈曰:“见身无实是佛身,了心如幻是佛幻。
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长阿含经云:“人寿四万岁时,此佛出世。
家庭必藏书目
中国部分一、文学艺术1、诗歌《诗经》——诗经选余冠英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楚辞》人民文学出版社《先秦汉魏南北朝诗》中华书局《汉魏六朝诗选》中华书局《魏武帝集》中华书局《曹子建集》人民文学出版社《阮嗣宗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嵇康集》鲁迅校文学古籍刊行社《陶渊明集》人民文学出版社《乐府诗集》中华书局《古谣谚》中华书局《玉台新咏》中华书局《敦煌曲子词集》上海商务印书馆《敦煌歌辞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陈子昂集》中华书局徐鹏校点本《孟浩然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徐鹏校注《王右丞集》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李太白全集》中华书局《杜工部集笺注》(《钱注杜诗》)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高适诗集编年笺注》中华书局刘开扬《岑参诗集编年笺注》巴蜀书社《昌黎先生集》古典文学出版社《白居易集》中华书局顾学颉整理《三家评注李长吉歌诗》上海古籍出版社《李义山诗集》上海古籍出版社《樊川文集》(杜牧)上海古籍出版社《唐诗三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唐诗别裁》(沈德潜)上海古籍出版社《唐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全唐诗》中华书局《唐宋诗举要》上海古籍出版社《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花间集校》(李一氓)人民文学出版社《全唐五代词》中华书局《李璟李煜词》(詹安泰编注)人民文学出版社《乐章集》(薛瑞生校注)中华书局《东坡诗集》中华书局《东坡乐府》上海古籍出版社《淮海集》(秦观)中华书局徐培均笺注《清真集》中华书局吴则虞点校《漱玉集注》(李清照)山东人民出版社王延梯注《陆游集》点校本中华书局《稼轩长短句》(邓广铭笺注修订本)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文山集》——《四部丛书刊》影印明刊本《宋词三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绝妙好词》——《四部备要》重印本中华书局《全宋词》中华书局《千家诗》东海文艺出版社《宋诗别裁集》上海古籍出版社蒋天枢点校《宋诗钞》中华书局《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钱钟书选注《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宋元明诗三百首》浙江文艺出版社《唐宋名家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唐宋词选释》人民文学出版社《金元明清词选》人民文学出版社《全元散曲》中华书局《元诗别裁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元人小令集》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阳春白雪》中华书局隋树森校订《太平乐府》中华书局隋树森校订《明诗别裁》中华书局《纳兰词》古典文学出版社《龚自珍诗选》浙江人民出版社《清诗别裁》中华书局《人境庐诗草》(黄遵宪)古典文学出版社钱仲联笺注《近代诗钞》商务印书馆《近代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历代诗歌选》人民文学出版社《辽金元诗选》古典文学出版社《元散曲选注》北京出版社《元明清诗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女神》人民文学出版社《尝试集》人民文学出版社《红烛》新世纪出版社《春水》中国文联出版社《志摩的诗》作家出版社《为幸福而歌》(李金发)四川文艺出版社《死水》解放军文艺出版社《我底记忆》(戴望舒)中国青年出版社《烙印》(臧克家)人民文学出版社《大堰河——我的保姆》人民文学出版社《汉园集》(何其芳)上海书店《给战斗者》(田间)中国青年出版社《马凡陀的山歌》(袁水拍)人民文学出版社《穆旦诗集》人民文学出版社《毛主席诗词》人民文学出版社《王贵与李香香》人民文学出版社《天山牧歌》(闻捷)作家出版社《老水手的歌》(曾卓)黑龙江人民出版社《阿诗玛》人民文学出版社《郭小川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贺敬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温泉》(牛汉)上海文艺出版社《仙人掌》(公刘)四川人民出版社《在远方》(邵燕祥)花城出版社《曾经有过那种时候》(黄永玉)江苏人民出版社《流沙河诗集》上海文艺出版社《李瑛诗选》四川人民出版社《张志民诗选》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归来的歌》(艾青)四川人民出版社《双桅船》(舒婷)上海文艺出版社《白色花》(七月派诗人)人民文学出版社《九叶集》江苏人民出版社《人之诗》(绿原)人民文学出版社《朦胧诗选》春风文艺出版社《女人》(翟永明)漓江出版社《于坚的诗》人民文学出版社《蔡其矫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激情年编雷抒雁诗选》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太阳和他的反光》(江河)人民文学出版社《洛夫诗选》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命运之书》(昌耀)青海人民出版社《诗人与死》(郑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海子诗全编》上海三联书店《骆一禾诗全编》上海三联书店《透过词语的玻璃:欧阳江河诗歌选》改革出版社《子夜的哀歌》(王家新)贵州人民出版社《西川的诗》人民文学出版社《余光中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礼魂》(杨炼)上海文艺出版社《黑眼睛》人民文学出版社二、历史、地理1、历史《春秋三传》上海古籍出版社《春秋左传集解》上海人民出版社《公羊传》(文白对照)天津古籍出版社《春秋谷梁传注疏》北京大学出版社《国语》上海古籍出版社《战国策》上海古籍出版社《史记》中华书局《汉书》中华书局《后汉书》中华书局《三国志》中华书局《唐鉴》上海古籍出版社《大事记》上海古籍出版社《二十四史》中华书局《资治通鉴》中华书局《续资治通鉴长编》中华书局《资治通鉴纲目》齐鲁书社《续资治通鉴》中华书局《国榷》中华书局《明通鉴》上海古籍出版社《通鉴辑览》上海文明书局《纲鉴易知录》中华书局《东华录》中华书局《光绪朝东华录》1909年清朱寿朋编校本《史通通释》上海古籍出版社《廿二史札记》中国书店《文史通义》中华书局《读通鉴论》中华书局《章氏遗书》(章学诚)文物出版社《观堂集林》河北教育出版社《金明馆丛稿初编》(陈寅恪)上海古籍出版社《古史辨》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史纲要》(翦伯赞)人民出版社《中国通史纲要》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国通史》(范文谰等)人民出版社《奴隶制时代》(郭沫若)人民出版社《上下五千年》少年儿童出版社《二十史朔闰表附西历回历》(陈垣)中华书局《中国历史纪年表》上海辞书出版社《中外历史年表》(翦伯赞)中华书局《两千年中西历对照表》三联书店《中国文化史》东方出版中心《中国文化史导论》上海三联书店《中华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国风俗史》东方出版社《中国民俗学》辽宁大学出版社《历代社会风俗事物考》岳麓书社《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人民出版社《中国古代书院发展史》天津大学出版社2、地理《水经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大唐西域记古本三种》中华书局《元和郡县志》中华书局《太平寰宇记》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元丰九域志》中华书局《大明一统志》商务印书馆《大清一统志》商务印书馆《读史方舆纪要》上海古籍出版社《历代舆地图》杨守敬编、观海堂1851年课本《天下郡国利病书》上海商务印书馆《历代地理志韵编今释》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历代地理沿革表》来广书局翻刻本、广雅书局1895年课本、1935年影印本《中国地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集地名索引》地图出版社《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商务印书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1987)》测绘出版社《中国历史地图集》地图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集》地图出版社《中国地方志综录》商务印书馆《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中华书局2、军事《孙子兵法》花城出版社《司马兵法》北京九洲图书出版社《吴子》北京九洲图书出版社《孙膑兵法》解放军出版社《尉缭子》国防大学出版社《六韬》国防大学出版社《三略》北京九洲图书出版社《诸葛亮兵法》北京九洲图书出版社《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国防大学出版社《武经总要》台湾商务印书馆《百战奇略》北京九洲图书出版社《练兵实纪》北京军事出版社《三十六计白话通释》中州古籍出版社《曾胡治兵语录》吉林人民出版社《毛泽东军事文选》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历代名将治军方略》山东人民出版社《中华军事五千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100次战争》广西人民出版社《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100次战争》北京师大出版社《中国兵书通览》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外国兵法精要》解放军文艺出版社三、哲学宗教1、哲学《周易》——《周易古经今注》中华书局、《周易集解》中华书局《老子》中华书局《论语》中华书局《公孙龙子》中华书局《鬼谷子》中国书店《管子》上海古籍出版社《韩非子》上海古籍出版社《吕氏春秋》上海古籍出版社《孟子》中华书局《墨子》中华书局《商君书》上海古籍出版社《慎子》浙江古籍出版社《庄子》上海古籍出版社《孝经》上海古籍出版社《列子集解》(杨伯峻)中华书局《大学》华东师大出版社《中庸》华东师大出版社《春秋繁录》中华书局《白虎通义》上海古籍出版社《法言》中华书局《淮南子》上海古籍出版社《礼记》上海古籍出版社《太玄》上海古籍出版社《新书》中华书局《论衡》中华书局《潜夫论》中华书局《抱朴子》上海古籍出版社《皇极经世》中州古籍出版社《正蒙》齐鲁书社《大学衍义》齐鲁书社《小学》中华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朱子语类》中华书局《雅述》齐鲁书社《传习录》上海古籍出版社《焚书》中华书局《明夷待访录》中华书局《日知录》上海古籍出版社《张子正蒙注》中华书局《无何集》中华书局《东西均》中华书局《孟子字义疏证》中华书局《潜书》四川人民出版社《资政新篇》——《太平天国资料汇编》中华书局《劝学篇》(张之洞)中州古籍出版社《仁学》中州古籍出版社《盛世危言》学苑出版社《大同书》学苑出版社《清代学术概论》上海古籍出版社《天演论》学苑出版社《心理建设》(又《孙文学说》)(孙中山)中州古籍出版社《四书道贯》(陈立夫)中华友谊出版公司《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梁启超)中华书局《青铜时代》(郭沫若)人民出版社《中国文化要义》(梁漱溟)学林出版社《十批判书》(郭沫若)东方出版社《中国伦理学史》(蔡元培)商务印书馆《魏晋玄学论稿》(汤用彤)上海古籍出版社《新唯识论》(熊十力)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三松堂全集》河南人民出版社《心体与性体》(牟宗三)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哲学史》(任继愈主编)人民出版社《中国思想通史》(侯外庐主编)人民出版社《中国思想史论》(李泽厚)安徽文艺出版社《中国哲学史》(冯友兰)华东师大出版社《中国哲学史大纲》(胡适)上海古籍出版社《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中国哲学史大纲》(张岱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宗教(含外国)《道藏》(《正统道藏》与《万历续道藏》合集,总计5485卷)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云笈七签》(36大部,编入《四部丛刊》)书目文献出版社《周易参同契》蓝天出版社《参同契》东方出版社《金刚经集注》(朱棣)上海古籍出版社《弘明集》(唐代《广弘明集》为其续编)出版社不详《坛经校释》(郭朋)中华书局《华严经》上海古籍出版社《古兰经》(马坚白话译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圣经》联合圣经公会《荒漠甘泉》(美国考门夫人著)民族出版社《印度佛学源流略讲》(吕漱)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国佛教史》(任继愈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道教史》(许地山)上海古籍出版社《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汤用彤)北京大学出版社《佛教与中国文化》中国佛教协会《道教》(日本福井康顺等监修)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民间信仰》(乌丙安)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国自然神与自然崇拜》(何星亮)上海三联出版社《图腾主义》(法国倍松)上海文艺出版社《中国古代神话》(袁珂)中华书局《巫与民间信仰》(宋兆麟)中国华侨出版公司《中国巫术史》(高国潘)上海三联出版社《高僧传》(汤用彤校注本)中华书局《续高僧传》中州古籍出版社《广弘明集》上海古籍出版社《法苑珠林》中国书店《宋高僧传》中华书局《五灯会元》中华书局《中国佛教史籍概论》(陈垣)中华书局四、教育军事1、教育《三字经》江西人民出版社《百家姓》江西人民出版社《千字文》江西人民出版社《幼学琼林》浙江古籍出版社《增广贤文》中国书店《颜氏家训集解》(王利器)中华书局《曾国藩家书、家训、日记》北京古籍出版社《朱子治家格言》新疆青少年出版社《陶行知文集》江苏人民出版社《潘光旦教育文存》人民教育出版社《傅雷家书》三联书店五、古代科技《周髀算经》上海古籍出版社《九章算术》辽宁教育出版社《黄帝内经》辽宁民族出版社《考工记》齐鲁书社《伤寒论》人民卫生出版社《齐民要术》蓝天出版社《备急千金要方》中医古籍出版社《茶经》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开元占经》中州古籍出版社《梦溪笔谈》北京燕山出版社《营造法式》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清式营造则例》(梁思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天工开物》上海古籍出版社《园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农书》农业出版社《农政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本草纲目》人民卫生出版社《医林改错》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四大发明》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史》科学出版社六、人物传记《毛泽东》(特里尔,美国)河北人民出版社《周恩来传》解放军出版社《刘少奇》(洛厄尔,美国)华夏出版社《伟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时代》三联书店《邓小平》(巴拉奇,匈牙利)解放军出版社《彭德怀自述》人民出版社《孙中山传》北京出版社《宋庆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人民出版社《蒋介石详传》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蒋经国传》(陶涵,美国)新华出版社《叶挺将军传》解放军出版社《我的前半生》群众出版社《末代皇帝的后半生》群众出版社、解放军出版社《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上海文艺出版社《解放军将领眨》(1—11集)解放军出版社《鲁迅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张居正全传》印刷工业出版社《苏东坡眨》京华出版社《王安石传》京华出版社《李鸿章传》人民出版社《孔子评传》齐鲁书社《林则徐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杨振宁评传》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钱学森》中国青年出版社七、文化休闲《音乐知识手册》中国青年出版社《好莱坞批判》中央编译出版社《对联知识手册》中国青年出版社《文艺养生》甘肃人民出版社《钓鱼技巧》延边人民出版社《网络入门》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棋类大全》中国青年出版社《旅游文化纵览》中国旅游出版社《酒文化中的中国人》河南人民出版社《插花技艺与鉴赏》延边人民出版社《风味小食品制作》延边人民出版社《娱乐养生》学林出版社《家庭医生小百科》文汇出版社《股票投资技巧》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书法知识千题》河南美术出版社《中国画基本知识》河北人民美术出版社《实用摄影学》中国摄影出版社《工艺美术概论》山东教育出版社《环境心理学与室内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文物鉴赏指南》上海书店出版社《怎样识五线谱》人民音乐出版社《新舞蹈艺术概论》中国戏剧出版社《京剧知识手册》天津教育出版社《美容保健食疗与宜忌手册》羊城晚报出版社《珠宝首饰购买指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3、散文《贾谊集校注》(王洲明、徐超)人民文学出版社《诸葛亮集》点校本中华书局《文选》中华书局《文苑英华》(1000卷)中华书局《古文观止》中华书局《古文辞类纂》上海古籍出版社《六朝文絜》中华书局《唐宋八大家文钞》上海古籍出版社《唐宋文举要》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历代赋汇》北京图书馆出版社《陶庵梦忆》江苏古籍出版社《小仓山房集》中华书局(1936年,上海)《饮冰室合集》中华书局《明人小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赤都心史》——瞿秋白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空山灵雨》河北教育出版社《华盖集》天津人民出版社《华盖集续编》天津人民出版社《坟》天津人民出版社《野草》人民文学出版社《而已集》天津人民出版社《西滢闲话》中国文联出版公司《背影》河北教育出版社《朝花夕拾》上海书店出版社《达夫散文集》浙江文艺出版社《缘缘堂随笔》河北教育出版社《准风月谈》天津人民出版社《南腔北调集》天津人民出版社《且介亭杂文》天津人民出版社《且介亭杂文二集》天津人民出版社《吾国与吾民》岳麓书社《萍踪寄语》(邹韬奋)上海三联书店《现代十六家小品》天津古籍出版社《画梦录》(何其芳)广东人民出版社《瓜豆集》(周作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苦竹杂记》河北教育出版社《中华散文珍藏本?冰心卷》人民文学出版社《可爱的中国》人民文学出版社《写在人生边上》福建人民出版社《谁是最可爱的人》人民文学出版社《燕山夜话》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秦牧散文精华》作家出版社《中华散文珍藏本?刘白羽卷》人民文学出版社《三家村札记》人民文学出版社《丁玲散文》广播电视出版社《中华散文珍藏本?杨朔卷》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华散文珍藏本?孙犁卷》人民文学出版社《吴伯箫散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榆下说书》(黄裳)三联书店《蛇与塔》(聂绀弩)三联书店《晦庵书话》(唐弢)《曹靖华散文选集》百花文艺出版社《乡村集》(菡子)人民文学出版社《袁鹰散文选集》百花文艺出版社《歌德巴赫猜想》人民文学出版社《干校六记》三联书店《张中行散文选集》百花文艺出版社《随想录》人民文学出版社《碧野散文》华夏出版社《蒲桥集》(汪曾祺)作家出版社《靳以散文选集》百花文艺出版社《文化苦旅》东方出版中心《滨海情》(陈残云)花城出版社4、戏剧《元曲选》中华书局《六十种曲》中华书局《关汉卿戏曲集》中国戏剧出版社《西厢记》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王季思校注《琵琶记》中华书局钱箕校注《牡丹亭》人民文学出版社《长生殿》人民文学出版社徐朔方校注《桃花扇》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上海文艺出版社《终身大事》北京大学出版社《五奎桥》中国戏剧出版社《雷雨》人民文学出版社《日出》四川文艺出版社《原野》台海出版社《田汉戏剧集》中国戏剧出版社《香稻米》——《洪深文集》中国戏剧出版社《上海屋檐下》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心防》——《夏衍剧作集》中国戏剧出版社《北京人》人民文学出版社《法西斯细菌》——《夏衍剧作集》中国戏剧出版社《家》上海文艺出版社《屈原》——《郭沫若剧作全集》中国戏剧出版社《海国英雄》(阿英)海峡文艺出版社《升官图》——《陈白尘剧作选》四川人民出版社《岁寒图》——《陈白尘剧作选》四川人民出版社《白毛女》中国青年出版社《西林独幕剧集》(丁西林)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群猴》——《宋之的剧作全集》中国戏剧出版社《龙须沟》大众出版社《茶馆》中国戏剧出版社《关汉卿》中国戏剧出版社《林家铺子》中国电影出版社《曹禺剧本选》解放军文艺出版社《陈毅市长》上海文艺出版社《高行健戏剧集》群众出版社《潘金莲》(川剧,魏明伦)北方文艺出版社5、游记、笔记《历代小说笔记选》上海书店《中国古代游记选》中国旅游出版社《历代游记选》湖南人民出版社《列女传》辽宁教育出版社刘晓东校点《风俗通义校释》(吴树平)天津人民出版社《洛阳伽蓝记》上海古籍出版社《酉阳杂俎》中华书局方南生点校《太平广记》(500卷)中华书局《容斋随笔》上海古籍出版社《夷坚志》(洪迈)中华书局《老学庵笔记》中华书局李剑雄、刘德权点校《东京梦华录》中华书局邓之诚校注《梦粱录》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武林旧事》浙江人民出版社《菜根谭》巴蜀书社袁庭栋校注《剪灯新话》上海古籍出版社《情史》春风文艺出版社《智谋大全》巴蜀书社《徐霞客游记》上海古籍出版社《阅微草堂笔记》上海古籍出版社《子不语》岳麓书社《夜雨秋灯录》岳麓书社《笔记文选读》上海古籍出版社6、文学理论《文赋集释》上海古籍出版社张少康《文心雕龙》人民文学出版社范文谰《钟嵘诗品校注》中华书局吕德申《杜甫戏为六绝句》人民文学出版社郭绍虞《文镜秘府论校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王利器《诗式校注》齐鲁书社李壮鹰《二十四诗品》北京出版社《苕溪渔隐丛话》人民文学出版社《岁寒堂诗话》巴蜀书社《沧浪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小笺》人民文学出版社《南濠诗话》中华书局《诗薮》(胡应麟)齐鲁书社《带经堂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五代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历代诗话》(吴景旭)京华出版社《历代诗话》(何文焕)中华书局《石洲诗话》(翁方纲)人民文学出版社《随园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闲情偶寄》上海古籍出版社《原诗》人民文学出版社《一瓢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艺概》上海古籍出版社《白雨斋词话》人民文学出版社《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人间词话》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古代小说论著选》江西人民出版社《宋元戏曲史》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中国戏剧出版社《饮冰室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诗论》(朱光潜)上海古籍出版社《谈艺录》中华书局《中国文学批评史》(郭绍虞)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历代文论选》(郭绍虞)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朱东润)上海古籍出版社《新美学》(蔡仪)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敏泽)吉林教育出版社《中国美学思想史》(敏泽)齐鲁书社《红楼梦研究》(俞平伯)人民文学出版社《美的历程》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美学概论》(王朝闻)人民文学出版社《文心雕龙创作论》(王元化)上海古籍出版社《文学沉思录》(王元化)上海文艺出版社《马克思主义论著选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插图本中国文学史》(郑振铎)北京出版社《中国小说史略》齐鲁书社《中国文学发展史》(刘大杰)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史》(唐弢、严家炎)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新文学史稿》(王瑶)上海文艺出版社《中国当代文学史稿》(郭志刚、董健等)人民文学出版社《性格组合论》(刘再复)安徽文艺出版社7、艺术理论《古画品录》北京古籍出版社《书谱》蓝天出版社《历代名画记》京华出版社《法书要录》上海书画出版社《琴史》上海古籍出版社《溪山琴况》(出版社不详)《林泉高致》(绘画理论书)——见《画论丛刊》(于安澜)中华书局香港分局《宣和画谱》人民美术出版社《宣和书谱》湖南美术出版社《益州名画录》四川人民出版社《唱论》——见中国戏曲研究室《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中国戏曲出版社《曲海总目提要》天津古籍书店《画鉴》人民美术出版社《图绘宝鉴》湖南美术出版社《画禅室随笔》上海远东出版社《四友斋书画论》中华书局《方诸馆曲律》——见《王骥德曲律》(陈多、叶长海注释)湖南人民出版社《画语录》北京古籍出版社《国朝画征录》台北明文书局《国朝院画录》台北明文书局《芥舟学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佩文斋书画谱》上海古籍出版社《寒松阁谈艺琐录》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丁羲元校点《桐阴论画》台北明文书局《广艺舟双楫》——《康有为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舞蹈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中国舞蹈史》文化艺术出版社《中国戏曲通史》中国戏剧出版社8、语言学、目录学《尔雅》中华书局《广雅疏证》(王念孙)上海古籍出版社《说文解字》中华书局《经典释文》上海古籍出版社《广韵校本》(周祖谟)中华书局《集韵》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原音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恒言录》(钱大昕)江苏古籍出版社《经籍纂诂》(阮元)上海古籍出版社《康熙字典》上海文艺出版社《马氏文通》商务印书馆《修辞格》——《唐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修辞学发凡》——《陈望道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诗词曲语词汇释》北京语文出版社。
落叶知秋下一句是什么
落叶知秋下一句是什么
落叶知秋下一句是举一明三
出自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二十:“叶落知秋,举一明三”,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
叶落知秋,举一明三”的意思:指见到落地的黄叶,知道已经是秋天快到了。
通过迹象便可预测形势的发展变化。
知道其中这一,便可明白更多更深刻的事情。
比喻从一件事经过推理,触类旁通,就能够推断出其他事情的结论。
《五灯会元》与“五灯”相比,篇幅减少一半以上,虽无拈古、颂古等内容,但对宋末之前著名的禅师“机缘”语录,均加综缀,删削不多。
禅家之瞬目扬眉,擎拳举指;或行棒行喝,竖拂拈槌;或持叉张弓,辊球舞笏;或拽石搬土,打鼓吹毛;以及一问一答,一唱一提,一默一言,一吁一笑等等机用,莫不备载。
所以元明以来,好禅士流多藏其书,“五灯”单部遂少流通。
《五灯会元》的继作有明净柱《五灯会元续略》8卷;通容《五灯严统》25卷;文?《五灯会元补遗》1卷等。
中国又出版新的校勘本。
“五灯”系指五部禅宗灯录:①北宋法眼宗道原的《景德传灯录》;
②北宋临济宗李遵勖的《天圣广灯录》;③北宋云门宗惟白的《建中靖国续灯录》;④南宋临济宗悟明的《联灯会要》;⑤南宋云门宗正受的《嘉泰普灯录》。
先后于北宋景德元年(1004)至南宋嘉泰二年(1202)的近200年间分别成书。
五灯会元中的名句
1.秦淮河畔元夜时,万家灯火阑珊处。
火树银花映昼颜,豆蔻年华共时初。
公子佳人约白首,素指结角定百年。
狐狸不识人间事,化作公子夜游春。
2.华灯初上,烟霞隐耀,琼楼玉宇,弦歌鼓乐,尽展世间繁华。
3.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
月满冰轮,灯烧陆海,人踏春阳。
5.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6.杨柳岸边烟花扬,花灯烂漫乌衣巷。
且走且行且观赏,共享太平好时光。
黑瓦白墙巷悠长,隔墙梅花正飘香。
果盘点心吃汤圆,品酒论诗花芬芳。
元宵快乐!7.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米芾《中秋登楼望月》8.时际上元,玉烛长调千户乐;月当五夜,花灯遍照万家春玉树银花,万户当门观瑞雪;欢歌笑语,千家把酒赏花灯9.月圆人圆元宵夜,华灯照亮锦绣天。
10.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11.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12.正月十五闹花灯,万家灯火齐通明,明月生辉度佳节,烟花璀璨耀全城,五福齐天乐融融,团团圆圆享人生。
祝婶婶元宵佳节顺心顺意!13.龙腾虎跃花灯展,灯火相映望不穿。
美伦美幻栩栩生,骏马腾空吐璀璨。
蛟龙飞天火眼亮,火树银花歌声扬。
欢声笑语灯谜猜,迷进灯宫晕头转。
愿你元宵心欢笑,全家欢聚品元宵!14.万家灯火闹春桥,十里光相照。
舞凤翔鸾势绝妙,可怜宵,波间涌出蓬莱岛。
香烟乱飘,笙歌喧闹,飞上玉楼腰。
15.烟花为煤,抒继往之情,倾开来之意,把华夏儿女革故鼎新、复兴社稷的民族情怀刻画得入木三分。
16.灯火楼台处处新,笑携郎手御街行。
贪看鹤阵笙歌举,不觉鸳鸯失却群。
天表近,帝恩荣。
琼浆饮罢脸生春。
归来恐被儿夫怪,愿赐金杯作明证。
17.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鹭窠。
《五灯会元》第七卷青原派三(9)
《五灯会元》第七卷青原派三(9)《五灯会元》第七卷青原派三(9)六、青原下六世--雪峰存禅师法嗣(4)【08、报恩怀岳禅师】漳州报恩院怀岳禅师,泉州人也。
僧问:「十二时中如何行履?」师曰:「动即死。
」曰:「不动时如何?」师曰:「犹是守古冢鬼。
」问:「如何是学人出身处?」师曰:「有甚么缠缚汝?」曰:「争柰出身不得何!」师曰:「过在阿谁?」问:「如何是报恩一灵物?」师曰:「吃如许多酒糟作么?」曰:「还露脚手也无?」师曰:「这里是甚么处所?」问:「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师曰:「万里一片云。
」曰:「见后如何?」师曰:「廓落地。
」问:「黑云陡暗,谁当雨者?」师曰:「峻处先倾。
」问:「宗乘不却,如何举唱?」师曰:「山不自称,水无间断。
」问:「佛未出世时如何?」师曰:「汝争得知?」问:「拨尘见佛时如何?」师曰:「甚么年中得见来!」问:「师子在窟时如何?」师曰:「师子是甚么家具?」曰:「师子出窟时如何?」师曰:「师子在甚么处?」问:「如何是目前佛?」师曰:「快礼拜。
」临迁化,上堂:「山僧十二年来举扬宗教,诸人怪我甚么处?若要听三经五论,此去开元寺咫尺。
」言讫告寂。
【09、安国弘瑫禅师】福州安国院弘瑫明真禅师,泉州陈氏子。
参雪峰,峰问:「甚么处来?」曰:「江西来。
」峰曰:「甚么处见达磨?」曰:「分明向和尚道。
」峰曰:「道甚么?」曰:「甚么处去来?」一日,雪峰见师,忽搊住曰:「尽乾坤是个解脱门,把手拽伊不肯入。
」曰:「和尚怪弘瑫不得。
」峰拓开曰:「虽然如此,争柰背后许多师僧何!」师举国师碑文云:「得之于心,猗兰作旃檀之树,失之于旨,甘露乃蒺藜之园。
」问僧曰:「一语须具得失两意,汝作么生道?」僧举拳曰:「不可唤作拳头也。
」师不肯,亦举拳别云:「秪为唤这个作拳头,出世囷山。
」后闽帅命居安国,大阐玄风。
僧问:「如何是西来意?」师曰:「是即是,莫错会。
」问:「如何是第一句?」师曰:「问,问,问,学人上来,未尽其机,请师尽机。
《五灯会元》第八卷青原派四(7)青原下八世(2)
《五灯会元》第八卷青原派四(7)青原下八世(2)《五灯会元》第八卷青原派四(7)青原下八世(2)【四、天龙机禅师法嗣】【04-01、雪岳令光禅师】高丽雪岳令光禅师,僧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分明记取。
」问:「如何是诸法之根源?」师曰:「谢指示。
」【五、仙宗符禅师法嗣】【05-01、仙宗洞明禅师】福州仙宗洞明真觉禅师,僧问:「拏云不假风雷便,浚浪如何透得身?」师曰:「何得弃本逐末。
」【05-02、福清行钦禅师】泉州福清行钦广法禅师,上堂:「还有人鉴得么?若有人鉴得,是甚么湖里破草鞋?若也鉴不出,落地作金声。
」无事久立。
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诸上座大家道取。
」问:「如何是谈真逆俗?」师曰:「客作汉问甚么?」曰:「如何是顺俗违真?」师曰:「吃茶去。
」问:「如何是然灯前?」师曰:「然灯后。
」曰:「如何是然灯后?」师曰:「然灯前。
」曰:「如何是正然灯?」师曰:「吃茶去。
」问:「如何是第二月?」师曰:「汝问我答。
」【六、国泰瑫禅师法嗣】【06-01、齐云宝胜禅师】婺州齐云宝胜禅师,僧问:「如何是齐云水?」师曰:「龙潭常彻底,拟问即波澜。
」曰:「莫只这个便是么?」师曰:「古殿无香烟,谁人辨清浊。
」曰:「未审深深处如何?」师曰:「阇黎欲识深深处,直须脚下绝云生。
」【七、白龙希禅师法嗣】【07-01、广平玄旨禅师】福州广平玄旨禅师,上堂:「还有人证明么?若有人证明,亦免孤负上祖,埋没后来。
若是寻言数句,大藏分明,若是祖宗门中,怪及甚么处,恁么道亦是傍瞥之辞。
」僧问:「如何是广平境?」师曰:「地负名山秀,溪连海水清。
」曰:「如何是境中人?」师曰:「汝问我答。
」问:「如何是法身体?」师曰:「廓落虚空绝玷瑕。
」曰:「如何是体中物?」师曰:「一轮明月散秋江。
」曰:「未审体与物分不分?」师曰:「适来道甚么?」曰:「恁么则不分也。
」师曰:「穿耳胡僧笑点头。
」【07-02、白龙清慕禅师】福州升山白龙清慕禅师,僧问:「如何是白龙密用一机?」师曰:「汝每日用甚么?」曰:「恁么则徒劳侧聆。
《五灯会元》第五卷青原派一(2)
《五灯会元》第五卷青原派一(2)《五灯会元》第五卷青原派一(2)二、青原下二世--石头迁禅师法嗣【01、药山惟俨禅师】澧州药山惟俨禅师,绛州韩氏子。
年十七,依潮阳西山慧照禅师出家,纳戒于衡岳希操律师。
博通经论,严持戒律。
一日,自叹曰:「大丈夫当离法自净,谁能屑屑事细行于布巾邪?」首造石头之室,便问:「三乘十二分教某甲粗知,尝闻南方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实未明了,伏望和尚慈悲指示。
」头曰:「恁么也不得,不恁么也不得,恁么不恁么总不得。
子作么生?」师罔措。
头曰:「子因缘不在此,且往马大师处去。
」师禀命恭礼马祖,仍伸前问。
祖曰:「我有时教伊扬眉瞬目,有时不教伊扬眉瞬目,有时扬眉瞬目者是,有时扬眉瞬目者不是。
子作么生?」师于言下契悟,便礼拜。
祖曰:「你见甚么道理便礼拜?」师曰:「某甲在石头处,如蚊子上铁牛。
」祖曰:「汝既如是,善自护持。
」侍奉三年。
一日,祖问:「子近日见处作么生?」师曰:「皮肤脱落尽,唯有一真实。
」祖曰:「子之所得,可谓协于心体,布于四肢。
既然如是,将三条篾束取肚皮,随处住山去。
」师曰:「某甲又是何人,敢言住山?」祖曰:「不然!未有常行而不住,未有常住而不行。
欲益无所益,欲为无所为。
宜作舟航,无久住此。
」师乃辞祖返石头。
一日在石上坐次,石头问曰:「汝在这里作么?」曰:「一物不为。
」头曰:「恁么即闲坐也。
」曰:「若闲坐即为也。
」头曰:「汝道不为,不为个甚么?」曰:「千圣亦不识。
」头以偈赞曰:「从来共住不知名,任运相将只么行。
自古上贤犹不识,造次凡流岂可明?」后石头垂语曰:「言语动用没交涉。
」师曰:「非言语动用亦没交涉。
」头曰:「我这里针札不入。
」师曰:「我这里如石上栽华。
」头然之。
后居澧州药山,海众云会。
师与道吾说苕溪上世为节察来。
吾曰:「和尚上世曾为甚么?」师曰:「我痿痿羸羸,且恁么过时。
」吾曰:「凭何如此?」师曰:「我不曾展他书卷。
」﹝石霜别云:「书卷不曾展。
」﹞院主报:「打钟也,请和尚上堂。
五灯会元白话文译文
五灯会元——六祖慧能大鉴禅师篇译文六祖慧能大鉴禅师六祖慧能大师者,俗姓卢氏,其先范阳人。
父行瑫,武德中左官于南海之新州,遂占籍焉。
三岁丧父,其母守志。
鞠养及长,家尤贫篓,师樵采以给。
一日负薪至市中,闻客读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有所感悟,而问客曰:“此何法也?得于何人?”客曰:“此名金刚经,得于黄梅忍大师。
”六祖慧能大鉴禅,东方第六佛祖慧能大师,俗姓卢,祖上是范阳人。
父亲叫行瑫,唐武德年间做了南海新州郡的属官,于是就占了新州户籍.慧能三岁死了父亲,母亲守节没改嫁。
慧能长大了,家里十分贫穷,他就打柴维持家用.一天,他把柴背到市上,听见一个外地人在读《金刚经》,读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有所感悟,就问那人:“这是什么法呀?从谁那儿得到的?”外地人说:“这叫《金刚经,从黄梅县弘忍大师那儿得到的.”祖遽告其母以为法寻师之意。
直抵韶州,遇高行士刘志略,结为交友。
尼无尽藏者,即志略之姑也。
常读槃经,师暂听之,即为解说其义,尼遂执卷问字。
祖曰:“字即不识,义即请问。
”尼曰:“字尚不识,曷能会义?”祖曰:“诸佛妙理,非关文字。
”尼惊异之,告乡里耆艾曰:“能是有道之人,宜请供养。
”于是居人竞来瞻礼。
近有宝林古寺旧地,众议营缉,俾祖居之。
四众雾集,俄成宝坊。
祖一日忽自念曰:“我求大法,岂可中道而止。
”明日遂行,至乐昌县西山石室间遇智远禅师。
祖遂请益。
远曰:“观子神姿爽拔,殆非常人。
吾闻西域菩提达磨传心印于黄梅,汝当往彼参决。
”祖辞去,直造黄梅之东山,即唐咸亨二年也。
慧能赶紧告诉他的母亲,他有了为法求师的念头.他径直赶到韶州,遇到志行高洁的士人刘志略,同他交上了朋友.有个尼姑叫无尽藏,是志略的姑姑,经常诵读《涅槃经》.慧能听了不多久,就为她解说经义.无尽藏就拿着书向他问字。
慧能说:“字是不识,意义可以问。
”无尽藏说:“字都不识,怎么能懂得意义?”慧能说:“诸佛的妙理,与文字无关."这位尼姑大为惊异,对乡里父老说:“慧能是个有道的人,请把他供养起来.”于是居民们争相来拜见他.附近有一座宝林古寺,人们常聚集在那里议事,让慧能住了进去.四方民众云集此地,不久这里就成了宝坊。
元宵节灯谜大全及解析(正月十五闹元宵)
元宵节灯谜大全及解析(正月十五闹元宵)三十的爆竹,十五的灯。
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元宵佳节,人们出门赏月、燃灯猜谜,其乐融融。
《武林旧事》等有载:“元宵佳节,帝城不夜。
春宵赏灯之会,百戏杂陈。
诗谜书于灯,映于烛,列于通衢,任人猜度。
”小小灯谜有着巨大的魔力,吸引着人们流连忘返。
彩灯盏盏,谜语琳琅,古往今来的才子们在灯下跃跃欲试大展身手。
人们或驻足沉思,或才思泉涌,或灵感迸发,奥妙诙谐的灯谜足以抒怀遣兴,启发性灵,欢声笑语间映衬着节日的五光十色。
灯谜结构灯谜的结构是由三个基本要素组成的,即“谜面”、“谜目”和“谜底”,这三个部分缺一不可。
“谜面”是告诉猜谜者的条件,也是猜谜者思考的依据。
而“谜目”是限定所猜的“事务”,也就是答案所属的范围。
“谜底”就是答案了。
举个例子,“书山有路勤为径”(猜学科的名称),答案是“应用力学”。
其中“书山有路勤为径”就是谜面,“学科名”就是谜目,“应用力学”就是谜底。
再比如“花褪残红青杏小”(猜一个科技术语),答案是“最新成果”。
其中“花褪残红青杏小”是谜面,“科技术语”是限定的谜目,而“最新成果”则是此谜的“谜底”了。
猜谜规则做诗有做诗的规则,它讲究押韵;做对联有做对联法门,它讲究平仄和对仗;猜灯谜也有两条约定俗成的规则:第一,单纯的词汇解释或知识问答,不能算是灯谜。
例如:人人皆知“桂林山水甲天下”,若以谜面“山水甲天下”猜中国地名“桂林”,这纯属一种文字解释,毫无谜味。
如果以“山水”合成“汕”字,“甲天下”会意为“头”字,而猜作“汕头”,则底、面两个毫不相干,却能互相搭配,趣味盎然。
第二,谜面上的字,一般情况下不能在谜底出现,否则叫“露春”。
例如:悬崖勒马(猜外国地名),答案是危地马拉,则“马”字露春,不合规范。
除非作者意在创新,故意冲规,猜灯谜时应避免露春。
谜体种类谜体是指灯谜内涵组合的类型和结构,俗称“法门”或“谜法”。
谜体是从灯谜制作实践中产生归纳而来,是一些有规律性的东西,便于人们理解、分析、推敲和运用灯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灯会元》校点疏失类举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冯国栋《五灯会元》是一部重要的禅宗灯录,一九八二年,七十二岁高龄的苏渊雷先生依影宋宝祐本将此书点校一过,交由中华书局出版。
此实乃有益后学,嘉惠士林之举。
然《五灯会元》卷帙颇大,内容丰富。
其中多涉佛教名相,近古白话,兼之禅语晦涩难明,故校点颇为不易。
一九八四年此书出版后,迭有学者驳正书中点校之失。
虽如此,一九九七年再版之《五灯会元》仍有若干疏失之处,今将其条列如下。
非为苛责点校者,实欲完善其书。
一、影宋本不误点校本转录致误例点校本以影宋宝祐本为底本,然有多处影宋本不误,而点校本误者,盖由转录不慎所致。
1、师问新到:“从甚处么处来?”曰:“江西来。
”师曰:“见马大师否?”曰:“见。
”师乃指一撅柴曰:“马师何似这个?”僧无对。
却回举似马祖,祖曰:“汝见撅柴大小。
”曰:“没量大。
”祖曰:“汝甚有力。
”僧曰:“何也?”祖曰:“汝从南岳负一撅柴来,岂不是有力?”(卷五,石头希迁,P256)按:自“却回举似马祖”以下,影宋本、续藏本、龙藏本皆作小字注文,此处混入正文,应据是正。
2、(注文)按唐正议大夫户部侍郎平章事荆南节度使丘玄素所撰《天王道悟禅师碑》云:首悟,渚宫人,姓崔氏,子玉之后胤也。
(卷七,天皇道悟,P369)按:“首悟”,影宋本、续藏本、龙藏本皆作“道悟”,点校本误,应据改。
3、僧再问,师露膊而坐。
问:僧礼拜。
师曰:“汝作么生会?”曰:“今日风起。
”(卷七,长庆慧稜,P403)按:此处混乱不可读。
查影宋本、龙藏本,知后一“问”字为衍文,当删除。
点为:“僧再问,师露膊而坐。
僧礼拜。
师曰:‘汝作么生会?’曰:‘今日风起。
’”4、师后于般若寺开堂说法十二会。
士堂:“毛吞巨海……”(卷十,天台德韶,P569)按:“士堂”,影宋本、续藏本、龙藏本皆作“上堂”,“上堂”指上法堂说法,而“士堂”则义不可解,应据改。
5、上堂:“山僧素寡知见,本期闲放,念经待死,岂谓今日大王勤重,苦勉公僧,效诸方宿德,施张法宴。
”(卷十,宝塔绍岩,P596)按:“苦勉公僧”甚费解。
查影宋本、续藏本皆作“苦勉山僧”,“山僧”为宝塔绍岩之谦称。
点校本误,应据改。
6、从漪上座到法度,句日,常自曰:“莫道会佛法人,觅个举话底人也无?”(卷十一,西院思明,P667)按:此句颇费解。
查影宋本、续藏本、龙藏本,“法度”皆作“法席”,“句日”皆作“旬日”,点校本因形近而误,当据是正。
另“自曰”后并非问句,不应用问号。
7、曰:“意百如何?”师曰:“身亡迹谢。
”(卷十一,风穴延沼,P676)按:“意百”,影宋本作“意旨”,“意旨”即“意义”,如《景德传灯录》卷十三“首山省念”章:“问:‘古人拈槌竖拂,意旨如何?’师曰:‘孤峰无宿客。
’”点校本转录致误,当改。
8、师曰:“真榆不博金。
”(卷十一,谷隐蕴聪,P692)按:影宋本、续藏本、龙藏本“榆”皆作“鍮”,当据改。
“鍮”或曰为黄铜,或曰为伴金石,乃是一种与金相似之稀有矿石。
禅家常用“真鍮不博金”譬喻自家宝藏不与人换。
《五灯会元》卷十三“金峰从志”章:“问僧:‘你还知金峰一句子么?’曰:‘知来久矣。
’师曰:‘作么生?’僧便喝,师良久。
僧曰:‘金峰一句,今日粉碎。
’师曰:‘老僧大曾问人,唯有阇黎门风峭峻。
’曰:‘不可须要人点检。
’师曰:‘真鍮不博金。
’”点校本录文误,应改正。
9、本是潇湘一钩客,自西自东自南北。
(卷十二,西余净端,P756)按:影宋本“钩”作“钓”,点校本误,当据改。
《禅林僧宝传》卷十九“西余端禪師”章也作“本是瀟湘一釣客”。
10、为山次日上堂(卷十三,疏山匡仁,P799)按:影宋本、续藏本、龙藏本“为山”皆作“沩山”,“沩山”即灵祐禅师。
点校本误。
11、曰:“客来如何祗待?”师曰:“瓦盌竹筋。
”(卷十五,延长山和尚,P963-964)按:“瓦盌竹筋。
”不可解。
查影宋本“筋”作“筯”,“筯”同“箸”,即“筷子”。
此句盖云:客来以瓦碗竹筷招待。
12、一日,泉(双泉雅禅师)向火次,师侍立……师拟举,泉拈火筋便(打-丁+慼),师豁然大悟。
(卷十五,云盖继鹏,P997)按:“火筋”意义不明,查影宋本,作“火筯”,豁然明朗,“火筯”,又作“火箸”,俗称火筷子,用来拨火夹碳的工具。
《新唐书·地理志一》:“邠州新平郡上贡剪刀、火箸、荜豆。
”《红楼梦》第五十回:“湘云听了,便拿了一支铜火箸击着手炉。
”唐陆羽《茶经·器》:“火筴,一名筯。
”13、水鸟树林,共谈斯要。
棲台殿阁,同演真乘。
(卷十六,崇福德基,P1055)按:“棲台殿阁”影宋本作“楼台殿阁”,盖点校本因形近而误,当改正。
14、尀耐雪峰老汉,却向虚空里钉撅。
辊三个木毯……(卷十七,泐潭文准,P1152)按:“辊三个木毯”意甚费解。
查影宋本“木毯”作“木毬”。
形近而误,当据改。
本书“雪峰义存”(384页)“师时三个木毬一时抛出。
”又“一日升座,众集定,师辊出木毬。
”正可佐证。
15、母梦吞麾尼宝珠,有孕。
(卷十八,圆通道旻,P1193)按:影宋本作“摩尼”,盖点校本因形近而误作“麾尼”,当改正。
16、得到恁么田地,夭魔外道,拱手归降。
(卷二十,能仁绍悟,P1326)按:“夭魔外道”,影宋本、续藏本皆作“天魔外道”,“天魔外道”指天魔与外道,皆是为害佛法者。
《宗镜录》卷一引南阳慧忠语云:“纵依师匠领受宗旨,若与了义教相应,即可依行。
若不了义教,互不相许。
譬如师子身中虫,自食师子身中肉,非天魔外道而能破灭佛法矣。
”17、筋笼不乱掺匙,老鼠不咬甑箄。
(卷二十,东林道颜,P1331)按:“筋笼”不明为何物,查影宋本作“筯笼”。
“筯笼”为古时用竹木做成插筷子的用具。
“筋笼不乱掺匙”盖谓“筯笼中不乱放匙子”。
点校本因形近而误。
二、未能以续藏本、龙藏本正影宋本之失例本书《点校凡例》云:“本书点校,以景宋宝祐本为底本,以清龙藏本(简称清藏本)、日本卍续藏经本(简称续藏本)为参校本。
”点校本以二藏本为参校本,然也有多处二藏本是,影宋本误,而点校本仍袭影宋本之误,未能以二藏本校改者。
1、及祖顺世,,迁每于静处端坐,寂若忘生。
第一座问曰:“没师已逝,空坐奚为?”(卷五,青原行思,P253)按:“没师已逝”,续藏本、龙藏本皆作“汝师已逝”,《景德传灯录》卷五亦作“汝师已逝”,当据改。
盖石头希迁初参六祖,后六祖圆寂,命其“寻思去”,意命其去找青原行思,石头不明六祖之意,故终日“寻思”,第一座才有此问。
2、师如是往来雪峰、玄沙二十年。
问:“坐破七个蒲团,不明此事。
一日卷帘,忽然大悟。
乃有颂曰:也大差,也大差,卷起帘来见天下,有人问我解何宗,拈起拂子劈口打。
”(卷七,长庆慧稜,P401-402)按:此一段颇费解,点断亦混乱。
查续藏本、龙藏本“问”皆作“间”,豁然大彻。
全段当点作:“师如是往来雪峰、玄沙。
二十年间,坐破七个蒲团,不明此事。
一日卷帘,忽然大悟。
乃有颂曰:‘也大差,也大差,卷起帘来见天下。
有人问我解何宗,拈起拂子劈口打。
’”3、天成三年秋,复届闽城旧止,遍游近城梵宇已,乃示寂。
(卷八,罗汉桂琛,P450)按:“旧止”续藏本作“旧址”,当据改。
4、问:“名假法假,人空法空。
向上诸缘,诸师直指。
”(卷十,天台德韶,P572)按:“诸师直指”续藏本、龙藏本皆作“请师直指”,续藏、龙藏是,当据是正。
5、上堂:“古佛道,我初成正觉,亲见大地众生悉成正觉。
后来又道,深固幽远,无人能到。
因没见识汉,好龙头蛇尾。
”(卷十四,宝峰惟照,P892)按:“因没见识汉,好龙头蛇尾”,颇费解。
查续藏本、龙藏本“因”皆作“(因-大+力)”。
“(因-大+力)”原指牵船时或出力时所发出的声音,或忽然发现某物时发出的声音,禅籍多用表示顿悟时或骂人时所发之声。
本书“长沙景岑”(P210)“师辟胸与一踏。
山曰:‘(因-大+力),直下似个大虫。
’”故当据改。
点断为:“(因-大+力),没见识汉,好龙头蛇尾。
”6、嘉州大像出关来,陕府铁井入西蜀。
(卷十六,兴教文庆,P1035)按:“陕府铁井入西蜀”语意不明。
续藏本、龙藏本“铁井”皆作“铁牛”,禅语多以“嘉州大像”与“陕府铁牛”对举。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二十一云:“嘉州大像吃黄连,陕府铁牛满口苦,苦不苦,分明觑见没可睹。
”7、首参法云秀和尚,从领旨于法真言下。
(卷十六,西竺尼法海,P1084)按:此句语意难明。
查续藏本、龙藏本“从(従)”皆作“后(後)”,形近而误,当据改。
8、大众,药山云岩顿置杀人,两父子弄一个师子,也弄不出。
(卷十七,泐潭文准,P1153)按:苏校云:“父子,原舛作‘子父’,今据该。
”龙藏本虽作“父子”,而续藏本、宝祐本皆作“子父”,作“子父”是。
《五灯会元》1151页“愿黄梅石女生儿,子母团圆。
”《武王伐纣平话》卷中“喜者自身无灾,悲者合注子父分离。
”《水浒传》第三回“那妇人道:‘官人不知,容奴告禀……子父二人流落在此生受。
’”由此可证,“子父”“子母”为古白话中习用之语,龙藏本不明此语,将“子父”误作“父子”,点校者不查,遂沿袭此误。
故当据续藏本乙正。
9、圆悟顺寂,师即东下,娄迁名刹。
(卷十九,灵隐慧远,P1287)按:“娄迁名刹”不词,查续藏本、龙藏本皆作“屡迁名刹”,二藏经本是,影宋本误,当据改。
三、不明句义点断致误例1、又山南温造尚书问:“悟理息妄之人,不结业一期寿尽之后,灵性何依?”(卷二圭峰宗密,P111)按:《百喻经·为二妇故丧两目喻》云:“造作结业,堕三恶道。
”结业,因烦恼而造业。
上句当点为:“悟理息妄之人,不结业,一期寿尽之后,灵性何依?”意谓悟理息妄之人,不造作恶业,一期生命结束之后,灵魂归向何处?下文“妄念若起,都不随之,即临命终时,自然业不能系,虽有中阴,所向自由。
”正是对此疑问的回答。
2、若了此意,乃可随时。
著衣喫饭,长养圣胎。
(卷二,马祖道一,P129)按:此句意甚不明,当点断为:“若了此意,乃可随时著衣喫饭,长养圣胎。
”“随时”乃一副词词组,故应与“著衣喫饭”此一动词词组相联属。
此句意谓:了达禅之真义,便可随顺自然。
3、自此雷音将震,檀信,请于洪州新吴界,住大雄山以居处。
岩峦峻极,故号百丈。
(卷二,百丈怀海,P131)按:“檀信”梵文Dāna的音译“檀”加汉语“信”组成的梵汉合成词,指施主。
而“住大雄山以居处”不词。
此句当点为:“自此雷音将震。
檀信请,于洪州新吴界住大雄山。
以居处岩峦峻极,故号百丈。
4、曰:“请和尚向上说。
”师曰:“‘闍黎眼瞎耳聋?”作么游山归,首座问:“和尚甚处来?”师曰:“游山来。
”(卷四,长沙景岑,P208)按:此段颇不明,显误。
“作么”乃“怎么”、“干什么”之意,虽多用于句中,然也用于句末表反问语气。
《景德传灯录》卷十八“玄沙师备”章:“僧问:‘寂寂无言时如何?”师曰:‘寱语作么?’曰:‘本分事请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