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策略

合集下载

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数学课标》指出:在数学学习中,要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空间观念是在空间知觉的基础上形成起来的,是几何形体的大小、形状及其相互位置关系在人脑中的表象及想象。

儿童随着空间观念的积累,可以逐步形成空间想象力。

因此,重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又为今后进一步系统学习几何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下面就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谈点自己粗浅的体会。

一、利用实物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几何图形来自丰富的现实生活。

进行图形教学,首先要从小学生生活熟悉的实际事物引入。

例如:在一年级学生第一次认识三角形,老师拿着学生带的红领巾问:“这是什么形状?你们还见过哪些东西的形状也是三角形的?”唤起学生已有的经验。

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所说的,拿出实物进行观察,认识三角形的特征。

又如:在高年级学习“圆的认识”时,由于他们已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可以列举如钟面、方向盘、车轮……等实物。

教师可以通过车轮的转动,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帮助学生认识圆的要素——圆心、圆的半径、圆的直径。

二、联系生活经验和生活情境1、发展空间观念要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

学生的空间知识来自丰富的现实原型,与现实生活关系非常紧密,这是他们理解和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

我们在生活中接触到的都是物体,因此,孩子们刚入学,在学习“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的内容时,是先从认识物体,学习立体图形开始的,再学习平面图形,最后再进一步研究立体图形。

这就是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来安排教学内容。

在学习方向与位置时,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太阳从东方升起”,清早带学生到操场,让学生面向太阳升起的地方,这就是东方,背后就是西方,面向东,右侧就是南方,左侧就是北方。

利用生活经验,确定东方后,认识其它三个方向。

在教学图形的变换时,利用学生常见的生活现象,认识平移与旋转,如缆车的行进,升降旗等现象认识平移,风车的转动,直升飞机螺旋桨的转动都是旋转现象。

小学生空间观念培养的教学策略研究以“图形的认识”为例

小学生空间观念培养的教学策略研究以“图形的认识”为例

小学生空间观念培养的教学策略研究以“图形的认识”为例一、本文概述空间观念是人类对空间形态、大小、位置和方向等空间属性的直观感知和抽象思维能力。

在小学阶段,空间观念的培养对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生空间观念培养的教学策略,以“图形的认识”为例,分析当前小学空间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本文将概述空间观念培养的重要性,阐述在小学阶段进行空间观念培养的必要性。

通过文献综述和实地观察,分析当前小学生在“图形的认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如缺乏空间想象力、对图形的特征理解不足等。

接着,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教学策略的改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图形认知能力。

本文将提出一系列教学策略,包括利用直观教具、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创设生活情境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

本文还将强调教师在空间观念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提出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

本文将对所提出的教学策略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对比实验和数据分析,验证这些策略的有效性。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小学空间观念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促进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和发展。

二、文献综述在教育教学领域,空间观念的培养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之一。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于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策略研究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特别是在“图形的认识”这一教学内容中,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提升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点。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可以发现目前对于小学生空间观念培养的教学策略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策略的理论基础,如认知心理学、建构主义等理论为教学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理论支撑;二是教学策略的实践应用,如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教学实践来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三是教学策略的效果评估,如通过对比实验、问卷调查等方式来评估教学策略的实际效果。

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及其培养策略

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及其培养策略

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及其培养策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几何教学中培养的空间观念与能力,对其他领域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

空间观念是几何形体在学生头脑中的表象,是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空间观念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学生几何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影响着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发展水平。

发展小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及其特点,并结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的教学,谈谈如何落实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一)空间观念的定义。

所谓空间观念是指在空间知觉的基础上形成起来的,对物体的方向、距离、大小和形状的知觉,是客观世界空间形式在人脑中的表象。

[1]它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知觉过程,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和方位知觉。

(二)空间观念的结构。

1、形状知觉。

由于幼儿的形状知觉发展很快,一般在小班时就能辨别圆形、方形和三角形,中班时能把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把两个半圆拼成一个圆形;到大班时还能认识椭圆形、菱形、五角形、六角形和圆柱体等,并能把长方形纸片折成正方形,把正方形折成三角形。

但很难说出图形的特征。

低年级学生在知觉不熟悉的几何图形时往往把几何图形与具体事物相联系,如把正方形说成是“窗格子”,把三角形说成“红领巾”,把圆形说成“太阳”。

2、大小知觉。

对图形的大小判断的正确性,须依图形本身的形状而定。

幼儿在判断圆形、正方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大小时较容易,判断椭圆形、长方形、菱形和五角形的大小则比较困难。

儿童估计物体大小的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小学生往往不能准确地判断远处的物体。

如:看到山顶上一个移动的小白点,成人会根据生活经验,将其放大一定的倍数,认为实物的大小大概有一辆公共汽车那么大,而儿童则不会按一定比例将所看到的物体放大,那是由于他们尚没有这样的生活经验,所以,他们只会认为就是一个小白点。

3、深度知觉。

深度知觉即立体知觉,是对立体物体或两个物体前后相对距离的知觉。

试述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

试述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

试述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德安县蒲塘小学谢荷花新课标强调“空间与图形”教学的核心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初步的,主要是使学生获得线、角、简单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形象,建立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概念,能够对不太远的物体间的方位、距离和大小作正确的估计,以及从复杂的图形中辨别具有各种特征的图形。

如何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呢?我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重视生活经验,培养空间观念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数学学习中,联系得越紧密,越是记得牢,学得快。

”空间感的形成源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空间知识来自丰富的现实原型,与现实生活关系非常密切。

我们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把生活中对图形的感受与空间存在的几何图形建立联系。

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我创设了一个这样的情景,现在生活好了,私家车越来越多,停车难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如果你是设计师,在有限的场地里,你打算把停车位设计成什么样子?大多数学生首先想到的是设计成长方形的停车位,也有部分学生想到是设计成平行四边形的停车位。

通过学习讨论后,学生发现设计平行四边形的停车位是最佳方案,即可以合理使用场地,还方便停放。

这样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确实就在我们的身边,学数学不是单纯学数学,而是要会应用数学,并且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重视表象积累,培养空间观念空间观念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正确而丰富的表象积累。

数学表象以感知为基础,所以我们要拓宽渠道,强化感知。

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视觉、听觉、触觉多种感官的协同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强化感知、建立表象。

表象体现为两种水平:较低水平为识别再现,较高水平为意义建构。

一个是在举例内化中建立表象。

如,我们在教学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有多大时,学生通过测量计算后发现, 1立方厘米相当于我们的食指指头那么大,1立方分米相当于我们的粉笔盒那么大,1立方米相当于两张桌子拼起来那么大。

小学生数学培养空间观念的教学策略探究

小学生数学培养空间观念的教学策略探究

小学生数学培养空间观念的教学策略探究小学数学教育一直被认为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之一。

空间观念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日常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成为了数学教学中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小学生数学教学中培养空间观念的教学策略,并尝试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小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特点1. 发展阶段性:在小学阶段,学生的空间观念呈现出逐渐发展的特点。

一年级的学生对于空间的认知程度和能力明显低于六年级的学生。

教学策略需要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来调整。

2. 渐进性:小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应该是渐进性的,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

通过不同难度和层次的学习任务,逐步引导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3. 与感知经验结合:小学生的空间观念是通过感知经验来建立的,教学策略需要充分结合学生的感知经验,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和感知来理解空间概念。

二、教学策略探究1. 利用具体物体引导学生建立空间概念小学生对于抽象的空间概念往往比较难以理解,教学中可以通过使用具体的物体来引导学生建立空间概念。

教师可以利用积木、纸片等教具,帮助学生理解位置关系、大小关系、方向关系等空间概念。

在数学教学中,图形图像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图形图像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空间概念。

通过展示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等,让学生理解平面与立体的关系、图形的旋转、平移等。

3. 利用日常生活场景引导学生感知空间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空间,并引导学生通过描述、量词等方式来表达空间概念。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描述教室中物品的位置关系、大小关系,让学生通过观察、描述来感知空间。

教学中可以设计各种具有趣味性的游戏活动,来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空间。

通过搭积木、拼图等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物体的位置变化、方向变化等,从而加深对空间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策略实施建议1. 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设置渐进的学习任务,不断引导学生建立、发展空间观念。

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策略

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策略

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策略
要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首先要深入了解孩子的感官特征,熟悉孩子的学习和社会发展阶段,以便针对性地实施培养策略。

其次,根据孩子的发展阶段,结合教师自身的特点,针对性地设计空间观念教育任务。

孩子在3岁以前是一个十分脆弱的心理阶段,因此具有一定程度的活力和求知欲。

此时,我们应采用多种形式的实物材料,让孩子在生活中直观地体验空间结构与关系的变化。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激发孩子的认知发展,比如玩具建筑模型、色彩拼图等。

另外,教师们可以利用自然景观,将孩子引入自然界,让孩子学习植物、动物在自然环境中的行为特征,进而引导孩子探索空间环境与事物之间的关系。

小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相比幼儿,学习的范围大范围性更强。

也就是说,教师们可以通过抽象的提出方式来实施。

观察操作 想象推理 表达交流——小学生空间观念培养策略

观察操作 想象推理 表达交流——小学生空间观念培养策略
间表象的过程中,
使思维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晓天 . 空间观念的内容及意义与培养[J]. 数学教育
学报,
2002(2):
50-53.
[2]陈天晶 . 想象·描述·画图 :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渐进
途径[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0(6):
85.
[3]圣丙飞 . 基于放手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有效策略 :以
把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
引发思考:
测量②、③号长方形的面积,
一定要铺满面
的直线延长后相交与不相交的两种情况进行比较,

生 1:②号长方形,我只摆一行 4 个小正方形,不
保持不变。学生感悟:
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要么相
积单位吗?学生独立思考后,
动手操作,
小组交流。
步明晰、完善平行线的本质特征——两条线间的距离
教学时 ,在学生原认知的基础上 ,让学生在格点图上
积单位铺满①号长方形 ,并数出面积。通过观察、操
将一系列作品分为两类——平行与相交。如何判断
作 ,学生已经形成一定的空间知觉和空间表象 ,教师
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在问题驱动下,
学生展开热烈讨
及时引导学生利用获得的经验进行想象,
并借助问题
论。通过交流、判断、辨析,
三、提升:交流表达,呈现本质特征
“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图”一课为例[J]. 基础教育参考 ,2019
语言是空间观念的一种表现形式,
也是促进学生
(13):
50.
空间观念提升的重要手段之一。这种语言包括数学
[4]曹培英 . 跨越断层,走出误区 :
“数学课程标准”核心词
符号语言、文字语言和图形语言等。在某种意义上 , 的解读与实践研究[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32,47.

小学数学中空间观念的培养

小学数学中空间观念的培养

小学数学中空间观念的培养摘要:空间观念是指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距离、方向等形象在人脑中的表象。

在小学阶段强化儿童空间观念的培养,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思维和空间想象力,有助于他们今后学习立体几何知识。

同时,很重要的一点是儿童生活在现实空间,帮助他们了解、探索、把握空间,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生存、活动和成长。

本文重点从“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形成空间观念”,“在实践应用中,发展空间观念”等方面阐述了培养小学生空间观念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空间观念培养“空间与图形”是《数学课程标准》安排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其核心目的是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所谓空间观念是指对物体和几何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化的直觉,它是人们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空间观念主要表现在…能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图形或画出图形;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来进行思考。

‟”不难看出,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是促使小学生能更好地认识、理解生活的空间,更好地生存与发展。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对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的途径作了初步探索。

一再现生活经验。

培养空间观念,学生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他们具有较多的关于形状的感知方面的早期经验,这些现实生活中丰富的原型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

学生在学习几何知识时,首先是联系生活中熟悉的实际事物。

例如,在学习“圆的认识”时,由于学生已经有了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学生才能列举出钟面、方向盘、车轮、圆桌面、硬币面、碗口、太阳、纽扣等圆形物体,对他们认识圆有很大帮助。

再如,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上课伊始教师谈话:“同学们,我国射击运动员杜丽夺得了第28届雅典奥运会首枚金牌,为祖国争得了荣誉,使得我们的五星红旗在赛场上空升起,你知道红旗是什么形状的吗?再看小朋友常用的手帕是什么形状?”(生回答师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师接着提问:“联系实际,说说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

如何帮助小学生形成空间观念

如何帮助小学生形成空间观念
并说 说 为什 么这样 分 。接 着 ,通
师道 ・ 教研 21 0 2年第 1 期
图形 的认识 ,让学生体会到面在体 上 ,面构成体 ,然后抽象 出 图形 ,
从 而认识长方形 、正方形、圆形 和 三角形 。由于从具体事物的感知 出
作 , 观地 、充分地 了解 、体验 到 直
各 种图形 的特征 。为其表象的形成 做好 了准备 。
1 实物观察 .揭示概念 .
观察是思维 的 “ 角 ” 触 .是 一
以被 动 听讲 和练 习为 主 的方 式 ,是难 以形成空间观念 的。培养 空间观念需要大量的实践 活动 .学 生要有 充分 的时 间和空间观察 、动 手操作 .对周 围环境和实物产生直
种有 目的、有顺序 、持久的视觉活 动 ,它是小学生获得初步空 间观念 的主要途径之一 。在教学 《 认识物
3 抽 象图形 .形成表 象 . 在学生充分观察 、操作 ,初 步
感 知各种 图形的一般形状 特征后 。 说 出它 的形状是长方体 。然后抽象 出长方体 图形 。用同样的方 法出示
铅 笔 等各 种形 状 的实 物 ,让学 生
“ 魔方” “ 茶叶桶 ” “ 足球”等实物
先本 位观 察 、再换 位 观察 .最 后 全面 观察 桌上 的实物 ,并 在小 组
里说说 看 到 的实 物是 怎样 的 。在
图, 抽象 出正方体 、圆柱 、和球 的
图形 。教学平面图形时 .利用立体
( ,长方体) 如 ,说一说这个立体 图
形的表 面是什么 图形 .然后 ,让学
生利用手头 的立体图形学具 .照教 科 书上 的样子 ,从各种不同的角度
沿着表 面的边缘画出图形。平时还 可 以指 导学 生拼 一 拼 ( 即拼 图 练

小学生空间观念构建的策略

小学生空间观念构建的策略

机、 电脑 等立体 物品 ) , 初步形成物体表象
特征 , 建 立 初 步 的概 念 , 然 后 让 学 生 进 行
实践和体验—— 让学生拿 出 自己制作 或
准备 好的 图形 , 数 出其 中有几个 面 、 几条 棱和几个对边 ,并根据观察进行思考 : 哪 个面是相等 的, 棱长有什 么区别等 。再让 学生 动手测量 , 验证 自己的猜测 , 藉 此建 立从 三维到二维 ,再从二 维到三维 的反 复转换 , 形成空 间概念 。 如在进行“ 圆锥体 的高” 教学 时, 学生
想应 用什 么方法进行计算 。 学生根据生活实际发现 , 做一个长方 体油箱 , 要用多少铁皮 就要求 出六个面 的 面积 ; 计算粉刷教室四周和顶部 的面积需 要扣 除门窗的面积 ; 计算粉刷烟 囱的面积 应求 四个 面的面积等 。在 学习 了长 方体 的体积后 , 让学生 明确求油箱里油的体积 和游泳池里水 的体积都是长 、 宽、 高 的积 。 通过 实际应用 , 大大提高 了学生应用几何
角, 引导 学 生 猜 想 可 能 是 什 么 三 角形 。在
表征 也有 了认识 , 接下来 笔者就改变等腰
三角形 的位 置 、 形 状等 , 让学生 观察和 比
较, 加深学生对基本条件的认识和巩固。
被遮盖后 的三角形中 , 其 中的直角和钝角 很容易判别出 , 但只显示一个锐角的三角
三、 重视 实际应 用 。 促 进 空间观 念发 展
对“ 任意一个 三角形都有 锐角 , 并且至少
有两个” 的空 间观念有 了更深刻的理解 。
总 之 ,对 于小 学 生 空 间 观 念 的 培 养 , 教 师 一 定 要 从 学 生 的认 知规 律 出发 , 通过

空间观念的内容及意义与培养

空间观念的内容及意义与培养

空间观念的内容及意义与培养一、本文概述空间观念是人类对周围环境及宇宙空间的基本认知方式,它涉及对物体大小、形状、距离、方向、运动等空间特性的感知和理解。

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空间观念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空间观念的培养和应用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旨在探讨空间观念的内容及其意义,以及如何在教育实践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文章首先界定空间观念的基本内涵,分析其构成要素和特征;接着探讨空间观念在认知世界、解决实际问题以及个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结合教育实践,提出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具体策略和方法,以期为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空间观念的内容空间观念是指个体对物体的形状、大小、距离、方向等空间属性的主观认知和理解。

它涉及到对空间形态的感知、想象、分析和表达等多个方面。

空间观念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空间形态的感知:空间观念的基础是对空间形态的感知,即个体能够感知到物体的形状、大小、距离和方向等空间属性。

这种感知能力是通过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实现的,它使得个体能够准确地识别和理解空间中的物体和场景。

空间想象的能力:空间观念不仅包括对现实空间的感知,还包括对虚拟空间的想象。

个体需要能够在脑海中构建出空间模型,对空间中的物体进行旋转、平移、缩放等操作,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空间问题。

这种空间想象能力对于解决空间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空间分析的技能:空间观念还包括对空间问题的分析能力。

个体需要能够运用数学、几何等工具对空间问题进行分析和推理,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空间分析技能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都有广泛应用,如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地理信息系统等。

空间表达的能力:空间观念最终需要通过语言、图形等方式表达出来。

个体需要能够准确地描述空间中的物体和场景,使用专业的术语和符号进行空间表达。

这种空间表达能力有助于个体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空间问题。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必须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几何形体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灵活运用,在运用中逐步形成、加深、提高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是创新精神所需的基本要素,没有空间观念,几乎谈不上任何创造发明。

《标准》描述了空间观念的主要表现:“能够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

这是一个包括观察、想象、比较、综合、抽象、分析,不断由低到高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是建立在对周围环境直观感知的基础上,理解空间与平面之间的关系。

那么,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呢?我有以下几点思考:一、利用生活实例,培养空间观念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课程标准不仅在“空间观念”的提法上加入了一些新的元素。

在三个学段都大大加强了与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有关内容,提出了一些新的具体目标,在展示方式上也作了相应的改革,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对原有知识的基础得到上升,形成有关理论基础。

例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课本没有给长方体下定义,所以我们在教学时先让学生观察,知道长方体由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所组成,展开成平面图(相对的面涂相同的颜色)演示,掌握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量一量发现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这样学生就对长方体在头脑中有了正确的表象,从而对长方体形成了深刻的理解。

二、在操作和实践中,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小学几何称作实验几何, 意味着实验操作在儿童形成空间观念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性。

因为操作能让儿童多种感觉器官参与探索活动, 也符合儿童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

儿童在对实物的操作中, 容易形成鲜明的形体表象, 发现几何体的特征; 多种形式的搭建、剪拼与折叠等活动, 有助于儿童学会探索; 儿童还在经历测量、作图等活动中加深对空间关系的认识。

几乎所有“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都可以让学生开展操作活动。

应该注意到, 教师的演示性实验不能代替学生个体的动手操作; 验证性操作不能替代探索性操作, 即不能只是让学生按教师的指令做“操作工”,否则,看上去热热闹闹, 实际上没有猜想与创造。

如何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空间感

如何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空间感

课程教育研究 教学方法 ·140· 教师要营造宽松、融洽的课堂气氛,用真诚和爱心感染每一名学生,肯定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地位。

教学中,教师要时刻面带微笑,用真诚的目光与学生交流。

学生从教师肯定的目光中读出了关心与爱护,更增添了一份学习的动力。

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都要与学生打成一片,多倾听他们的心声与感受,对学生积极的情感与学习态度要给予热情鼓励,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学习态度与情感态度,促进他们健康的学习和成长。

四、增加情感沟通,健全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要求语文教学过程重要是要融合情感沟通,初中语文教师的情感投入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刺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能够引导学生沿袭教师的思想学习知识,塑造品德,锻炼修养。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尤其重视与学生的情感沟通,特别强调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情感理解。

在讲述《背影》一文的时候,我先讲自己离家上学时背井离乡,父母相送的场景,诚恳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父母的“背影”或形象,然后择取其中比较感人的瞬间描述下来,一堂课下来,不仅加强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更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感恩的心理,以及对父母爱护之情的理解,同时深层次的体会了文章的思想。

在激发学生情感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

可以采用饱含情感的朗读刺激学生情感,体会文章的语言文字和中心思想,感受作者的细腻情感;可以通过情感饱满的写作抒发自身的情感,可以组织学生写日记,作文,随笔记述自身身边的情感迸发的时刻,将充沛的情感融合到作品中,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加强意志教育,提升心理素质坚强的意志是成功的关键,尤其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有强烈的自我约束的意志,才能够获得最终的成功。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随时会遇到一些难点,意志薄弱的学生会知难而退,而意志力强的学生就会迎难而上,攀登学习的高峰。

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意志品质的培养,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

教师可以选取教材中的中外名人的例子引导学生学习这些优秀人物的意志品质,以磨练自身的意志。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范本模板】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范本模板】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良好的空间观念,不仅对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能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几何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在教学中探索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就非常的有必要.因此,教师在几何知识教学中要注意促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结合生活经验,建立空间观念学生很早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如玩各种积木或玩具,已经积累了较多关于形状感知方面的生活经验,只不过他们还没有足够的机会、能力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这些发现.这些表象和经验正是学生理解和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在一定的情况下可以作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础。

心中明白了这一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就能更好地把握教学起点。

二、引导有序观察,培养空间观念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对空间与图形的认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直觉观察。

在教学中,我们应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和提供机会,引导学生参与实际观察,从而让他们积累感性的认识,逐步获得有关表象,从视觉上去感知空间观念。

例如,在《长方体的认识》教学中,我们可以展示学生带回来的长方体物品,并让小组学生在观察、交流中逐步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等,建立起“长方体”的概念。

我们在教学中应多引导学生参与实际观察,从而让他们积累感性的认识,逐步获得有关于几何形体的表象.在培养儿童观察力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不仅观察事物的表面现象,而且要透过现象,找出事物的本质。

这样的日积月累,使空间形式在学生头脑中具体化、形象化,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学生即使离开了实物、模型,也能进行空间形式的思考。

三、加强操作感知,深化空间观念实践操作活动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具有直观形象,易于激发学生兴趣,便于构建概念表象,有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

因此在教学中不要错过每一次可以让学生动手的机会,以采用学生喜爱的“剪一剪、画一画、量一量”等实际操作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使他们的空间观念得到培养.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引导学生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为熟悉的图形,让学生动手剪一剪,拼一拼,加深理解。

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六篇】

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六篇】

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六篇】第一篇: 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一、空间观念的含义空间观念是指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距离、方向等形象在人脑中的表象。

我们所说的空间,主要是研究客观世界中物体的几何属性与变换,而空间观念则是人们在空间知觉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大脑表象,它包括对物体的方向、距离、大小和形状的知觉等,空间观念是创新精神的基本要素,它对于人们进一步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是非常重要的。

二、空间观念在小学数学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新课标》重点指出,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之一,空间图形是小学数学新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新课标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是:能由事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物体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能描述事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来进行思考。

实际上是一个包括观察、想象、比较、综合、抽象分析,不断由低到高向前发展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从能力方面看就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必要性在小学阶段如何促使学生获得空间观念的积累,逐步形成空间想象力,发展空间观念,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在空间与图形这个学习领域中一定要研究的问题。

在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因为学生的空间知识主要来自于丰富的现实原型,这是他们理解和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

我们在生活中接触到的都是物体,因此,在学习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的内容时,是从认识物体、学习立体图形开始的,然后学习近平面图形,最后再进一步研究立体图形,为今后进一步系统学习几何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策略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教学活动中注意做到以下几点,可以较大提高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和空间能力的培养。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下小学生空间观念培养策略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下小学生空间观念培养策略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下小学生空间观念培养策略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是非常重要的,既是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组成部分,更关系到学生的数学学习与整体发展。

目前,尽管新课程标准为数学教学指明了方向,但是空间观念的培养现状仍然不尽如人意。

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正在由单纯的“知识灌输”向“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过渡,其中,空间观念是指在数学学习中形成的一种数学思想素质和重要能力,可以满足个人发展和社会化发展需求。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空间观念的培养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基于此,本文探究核心素养下培养小学生空间观念的策略,旨在为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提供具体指导,促进教师更好地落实新课标的各项规定,以切实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持续改革。

一、小学生空间观念培养的重要性与挑战空间观念是人类认知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对形状、大小、位置、方向等空间属性的感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空间观念的培养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一环,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然而,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教育工作者深入研究。

首先,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有限。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还在发展阶段,理解一些抽象的空间观念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征采取适当的方式,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其次,一些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比较单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采用简单的示范、讲授等方式进行教学,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

要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师必须改进教学方法,以更生动、更有趣、更实用的形式引起学生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最后,教学资源和环境的不足也影响着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在一些地区和学校,由于条件有限,学生往往无法获得良好的学习条件和实践机会,不仅影响了培养效果,还可能阻碍学生对空间观念的深入理解。

因此,相关部门应当加大投入力度,改善教育环境,丰富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以提升学生空间观念培养质量。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空间观念的培养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空间观念的培养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空间观念的培养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越来越感受到数学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而空间观念在数学学习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水平成为当前教育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

通过本文的探讨和研究,希望能够为教师们提供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帮助他们更好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水平,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问题意义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对于学生的数学发展至关重要,其中包括了对空间观念的培养。

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对空间观念的培养能够帮助他们建立起对物体位置、形状、方向等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存在着对空间概念的认识不清晰、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这直接影响了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的表现和能力发展。

研究如何在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框架下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不仅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更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提高数学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而具有重要意义的任务。

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建立起正确的空间观念和思维方式,从而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牢固的基础。

对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空间观念的培养,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有效地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养成正确的空间观念和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进而有效提升其数学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2. 正文2.1 空间观念的定义空间观念是指人们对于空间的认知、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数学中,空间观念主要是指对于几何空间的认识和理解,包括点、线、面和体等几何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在空间中的位置、形状和运动等特征。

空间观念的形成是从婴幼儿期开始逐渐发展的,而小学阶段是培养和加强空间观念的重要时期。

空间观念的定义涉及到几何思维、空间想象和空间表达等方面。

如何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如何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如何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空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是物质存在的表现.空间观念是由长度、宽度、高度表现出来的客观事物在人脑里留下的概括的形象。

空间观念是创新精神所需的基本因素,没有空间观念,几乎谈不上任何发明创造,许多的发明创造都是以实物的形态呈现的,都是设计者先根据想象画出设计图,然后再做出模型,最后才完善成功的。

如何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策略一:帮助学生建立模型什么是模型?模型就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的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单化的描述。

要想建立模型,首先要考察实际问题的基本情形;然后分析、处理数据进行抽象和概括;最后进行推理和求解并得到结论,回到实际问题。

在教学中不能仅仅停留在操作性层面即实物模型,而忽视了猜想层面即思想模型的培养。

大量的探究性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中应予以充分重视。

如我在教学“正方形展开图”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就采用了这一策略,帮助学生提高空间能力。

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随便剪,要求学生将一个正方形纸盒表面的一些棱剪开,展开成平面图形,不对展开的图形形状提出要求。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1.如果把正方形纸盒展开需要剪开几条棱?2.同一个正方形,沿不同棱展开的图形是否一样呢?有了这些基础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根据要求展开正方形能得出下面的两个平面图形吗?要求学生将具体操作与思考结合起来:如何剪?这样剪行吗?下一步怎样剪?策略二: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源于学生的生活实践,而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空间知识来自生活中的丰富的实物模型。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一定要将视野拓展到生活空间中去。

如何联系生活实际,我采用的方法是使用我们祖先的发明――七巧板。

七巧板对数学教学有一定的价值,可以用它进行视图的训练,锻炼学生的识图能力。

让学生在课下亲手制作七巧板模型,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从图形的本质上了解了七巧板的构成,从而为七巧板的拼图打下了基础。

空间观念的形成是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初中生有了一定的空间和图形方面的知识,在教学中利用七巧板,可以使用先观察,再思考,最后分析的方式。

怎样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空间观念

怎样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空间观念

怎样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空间观念所谓空间观念是“能够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的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的几何形状,进行几何形状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

空间观念的形成和发展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

儿童时代是空间观念的重要发展阶段,在小学阶段学习一些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并在其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对于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及其他知识、形成空间想象力有积极的、重要的影响,因此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有着重要的价值。

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空间概念呢?一、从感性到理性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空间观念、发展空间想象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从具体感知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需以表象为桥梁,没有这个桥梁就不可能有抽象思维和理性认识,学生在从空间知觉到空间想象力的发展过程中,是以空间观念为表象的。

因此,采取一种有效的途径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便是发展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关键环节。

而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对几何图形的认识相当于人类早期认识几何的阶段,只是感性认识。

而空间观念的培养,也就是抽象思维的培养,应该从感性到理性。

因此,我们不应该让小学生过早接触纯学术性的几何系统知识,不妨引导小学生借助他们身边直观、可感的空间世界,主动地关注、认识周围的图形世界,在大量的操作和思考活动中丰富表象,提升数学思考,发展空间观念。

二、在生活实际中培养数学空间观念小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丰富的现实原型的直觉观察。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

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联系实际让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把学生生活中所熟悉的事例作为数学素材,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反映学生身边数学,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有趣,引发学习数学的欲望。

当学生掌握了数学知识后,应用于生活实际,体验到数学的乐趣。

例如在学习“圆的认识”时,可以让学生列举出实际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可以让学生列举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物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策略
作者:李星云
来源:《广西教育·A版》2008年第06期
空间观念是人脑中关于几何形体的大小、形状及其相互位置关系的表象,是在空间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观念,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以此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主要表现在:能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能从比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关系;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和表象来进行思考。

空间观念是形象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基本要素,是形成空间想象能力的前提,也是学生认识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更是学习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由于受传统观念与“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只重视计算教学,过分强调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忽视直观和表象的作用,以致于学生对几何图形表象的形成不够深刻和完整,空间观念淡薄。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生存和发展,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意从学生实际出发,多层次、多渠道地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引入生活经验,认识空间观念
生活是现实的、丰富的,数学是抽象的,如果不把两者联系起来,学生学习数学必然感到枯燥、乏味。

空间观念是从生活中获取大量感性材料之后所进行的一项较高级的思维活动。

学生的空间知识主要来自丰富的现实原型,这是他们理解和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

培养小学生空间观念要将视野拓宽到生活空间,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特征,丰富学生对空间与图形的经验,初步认识空间观念。

比如,在教学“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时,教师首先要唤起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忆,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心目中的长方形、正方形是什么样的。

学生有的会说:“我心目中的长方形是长长的,正方形是方方的。

”也有的会说:“我心目中的长方形像毛巾一样,正方形像我的手帕。

”……然后,再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找出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鼓励学生动手把心目中的长方形、正方形摆出来、画下来,联系生活经验主动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促使学生把生活空间中的实际存在与其头脑中的表象建立联系,实现实物与概念的结合、具体的“物”与抽象的“形”的统一。

二、引导观察分析,形成空间观念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劳动的文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察在学生的智力发展中占有何种地位。

从观察中不仅可以汲取知识,而且知识在观察中可以活跃起来,知识借助观察而‘进入周期’,像工具在劳动中得到运用一样。

”数学学习中的观察是学生运用视觉捕获事物或问题的数学特征,运用思维辨认其形式、结构和数量关系,从而发现和掌握数学规律方法。

小学生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逐步向抽象过渡,他们对图形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主要依赖于直觉观察。

需要指出的是,小学生的注意有不稳定性、集中注意的时间短、持久性差及注意范围的局限性等特点。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按照儿童的认知特点,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运用感知规律使学生形成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鲜明表象,积累丰富几何图形的感性经验。

比如,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长方体学具的面,初步感知长方体,然后把长方体的六个面展开,标明它们分别是原来长方体的哪个面,让学生认识到长方体的表面积就是六个面的总和。

再让学生通过对长方体直观图、表面展开图的观察和摆放,以及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动态效果来展现长方体直观图与展开图之间的联系,在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来理解长方体每个面的长、宽与长方体长、宽、高的关系,在头脑中形成立体表象,认识、了解和把握了二维和三维之间相互转换的关系,在切身体验过程中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三、注重动手操作,建立空间观念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思维从动作开始,切断动作和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人的手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要解决数学知识抽象性和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就要更多地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动手“做数学”,而不仅仅是“听数学”和“记数学”。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对几何图形的认识主要依赖于观察和必要的动手操作,再通过心理活动的内化而形成表象,掌握几何图形的特征,形成空间观念。

心理学研究也证明:视觉、触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几何材料的操作,有利于空间观念的形成和巩固。

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动手制作等实践活动,感知具体事物,并把概念知识的掌握与空间观念的建立统一起来。

比如,在教学“认识立体图形”时,可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把立体图形进行分类,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

再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的特点。

接着指导学生动手,通过比一比、滚一滚、搭一搭等操作活动,使学生亲自体验、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各自的特征。

然后启发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其它形状的物体。

最后组织学生根据立体图形画出平面图形,从而让学生亲身经历、总结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及区别。

由此,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把想、看、做、说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操作、观察、比较等数学活动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与空间观念都得到了相应的表现和发展。

四、开展合作交流,强化空间观念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离不开合作交流。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合理分组进行交流,交流问题的解决,交流学习经验和心得,交流失败的教训,交流成功的喜悦。

比如,在教学“认识图形”后,可让学生用一张长方形的纸剪拼成平行四边形,有的学生因无此相关经验,一时难以完成这一探索性操作;有的学生仅能思考出一种方法;有的学生会想出多种不同的方法。

学生完成剪拼后,让他们在小组内逐一展示自己的作品,介绍自己独特的方法,使学生一方面能享受到探索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能对比别人的作品进行反思,从中体会图形的变换,感受图形之间的联系。

另外,教师要善于创设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进行交流。

可以运用数学阵地如黑板报、数学小博士信箱等为学生拓宽交流的渠道;还可以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如让学生参与社区绿化改造设计、绘制小区平面图等,为学生开创新的交流天地。

通过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型的合作与交流,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以更有效的强化。

五、加强实践应用,发展空间观念
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指出:“我们是按三条线索来研究学生的发展的,这就是: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这个做的过程,不仅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更是尝试、想像、推理、验证、反思的过程。

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学习方式是难以形成空间观念的,空间观念的培养需要大量的实践活动。

几何形体知识与实际生产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学生初步形成概
念、掌握计算的基础上,更要注重空间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亲自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从而进一步认识图形,完善几何形体的空间形象,深化学生的空间观念。

比如,在学生认识了圆柱的特征后,可结合“圆柱侧面展开图”安排“制作圆柱笔筒”的实践活动。

要求每一小组每人准备一张长方形硬纸,自己给笔筒配上一个底。

长方形硬纸与圆柱笔筒有什么联系?笔筒的底怎样配?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把外在的认识转化为内在的经验,更全面、清楚地认识了圆柱侧面与展开图之间的关系。

通过实践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也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小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断培养发展起来的,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按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多种途径,才能使学生积累丰富的空间图形经验,更好地形成空间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