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6新教材七年级上 赤壁
苏教版七年级上诗词三首《次北固山下》《赤壁》《浣溪沙》表格式导学案
劫匪庆幸自己从商人那里抢得了火把,劫匪借着火把的亮光在洞中行走。劫匪能看清脚下的石块和周围的石壁,他不会碰壁,不会被石块绊倒。但是,劫匪走来走去,就是走不出山洞,最终力竭而死。
商人失去了火把,在黑暗中摸索着,走得十分艰苦,不时碰壁或绊倒,跌得鼻青脸肿。但是,正因为他置身于一片黑暗中,他的眼睛能够敏锐地感受洞口透进的微光,迎着微光摸索爬行,最终商人逃离了山洞。
学习过程
说明
预习板块
1、填空:《次北固山下》作者,体裁,(朝代)诗人。次:。《赤壁》作者,体裁,(朝代)诗人。《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作者,体裁,(朝代)诗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豪放派词人代表。泰戈尔,(国籍),主要作品有《》《》《》和长篇小说《》等。
答:。
4.本文通过故事所揭示的道理是什么?对你有什么启发?
答:
。
学后反思
盱眙县第三中学有效教学目标导学案(学生用)
学习内容
第一单元:诵读欣赏(第2课时)
课型学科
语文
学习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感情。2、学会初步赏析诗歌的佳句妙语。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诗文和世界文学经典文章的情感。
⑥终于去读了,竟然觉得无比自由。一周回家一次,带够一周吃的馒头。冬天还好,馒头不馊。夏天,有时馒头馊了,她舍不得扔,还要吃掉。吃到拉肚子,一趟趟跑厕所,可她从来不哭。整整三年,她始终是全年级里的第一名。
⑦高考成绩下来,她是市状元,去北大读书,整个县城都轰动了。所有人都说,看人家,吃了三年干馒头,照样上北大。
(1)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奥运冠军胜利凯旋。修改:。
(2)今天,市里不少领导来我校莅临指导。改法:。
七年级上册古诗赤壁的原文
七年级上册古诗赤壁的原文七年级上册古诗赤壁的原文赤壁杜牧(唐)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七年级上册古诗赤壁的翻译一只古老的断戟沉落江底,流逝的岁月也未使它销蚀,拿起磨出洗净的断戟,我认出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
(那历史形势将整个改观)那美丽的大乔、小乔,就只有永远锁在铜雀台里了。
七年级上册古诗赤壁的赏析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即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
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
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
诗篇开头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
在那一次大战中遗留下来的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经过了六百多年,还没有被时光销蚀掉,现在被人发现了。
经过自己一番磨洗,鉴定了它的确是赤壁战役的遗物,不禁引起了“怀古之幽情”。
由这件小小的东西,诗人想到了汉末那个分裂动乱的时代,想到那次重大意义的战役,想到那一次生死搏斗中的主要人物。
这前两句是写其兴感之由。
后两句是议论。
在赤壁战役中,周瑜主要是用火攻战胜了数量上远远超过己方的敌人,而其能用火攻则是因为在决战的时刻,恰好刮起了强劲的东风,所以诗人评论这次战争成败的原因,只选择当时的胜利者—周郎和他倚以致胜的因素—东风来写,而且因为这次胜利的关键,最后不能不归到东风,所以又将东风放在更主要的地位上。
但他并不从正面来描摹东风如何帮助周郎取得了胜利,却从反面落笔: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郎以方便,那么,胜败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
因此,接着就写出假想中曹军胜利,孙、刘失败之后的局面。
但又不直接铺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而只间接地描绘两个东吴著名美女将要承受的命运。
如果曹操成了胜利者,那么,大乔和小乔就必然要被抢去,关在铜雀台上,以供他享受了。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赤壁》《浣溪沙》等诗词三首_教案(DOC)
《次北固山下》教案教学内容《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重点1,背诵两首诗歌2,分析诗歌中所包含的生活哲理3,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并熟练背诵两首诗歌2,理解诗歌的内容,领悟名句所包含的生活哲理3,把握诗歌的意境,并体会诗人在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小学时候学过李白的《静夜思》,大家还记得吧?(请同学齐声背诵该诗)诗歌体现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感情呢?(思乡之情)古时候通讯、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思乡之情。
许多诗人将这种思乡的感情倾泻于笔端,留下了许许多多流传千古的佳句,而乡愁也成为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两首关于乡愁的诗词。
二,学习《次北固山下》(一)简单介绍作者王湾,唐代诗人,字号不详。
洛阳(今属河南)人。
玄宗先天年间(712~713)进士及第,授荥阳县主簿。
王湾“词翰早著”,《全唐诗》存诗十首,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次北固山下》。
这首诗是诗人中进士次年出游吴地(今苏州一带)时,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江苏镇江北固山下时所作。
当时正值冬尽春来,旭日初升,诗人面对江南景色,置身水路孤舟,感受时光流逝,油然而生思乡愁绪。
(二)听名家诵读,感受语言之美并正音,注意朗读节奏。
(三)学生自由朗诵诗歌(四)理解诗题“次北固山下”的意思提示:次,停泊的意思,诗题即停泊在北固山下,点明诗歌的内容是写人在旅途中,诗歌是作者在旅途中所作。
(五)理解诗歌主题,品味诗歌语言(该环节由老师边读诗边讲解,并与学生互动学习)1,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作者乘着一叶扁舟在绿水中前进,他要驶向青山,而思绪已飘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
在这里,诗人为什么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提示:“客路”即驿道,在青山之外,表明船到镇江后,诗人还要乘驿车到其他地方去,暗含旅途奔波之意,章法上引出尾联“乡书何处达”,表达自己羁旅思乡的感情。
两句诗表现了诗人一种迫切的行舟心情。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奇思妙想 诵读欣赏(二)古诗二首 杜牧《赤壁》阅读及翻译赏析 苏教版
杜牧《赤壁》阅读及翻译赏析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二乔:即大乔、小乔,她们分别是东吴前国主孙策和军事统帅周瑜的夫人。
阅读训练及答案(1)此诗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2)作者用形象思维,用假设语气提出的议论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东风”指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诗中写到的历史事件是:赤壁之战(4)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的诗句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5)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6)诗人借物起兴来对前朝人物和事迹慨叹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7)试从“即小见大”的角度进行赏析杜牧的《赤壁》。
[答]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
这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了,但这大内容、大主题却是通过“小物”“小事”来显示的。
诗的开头两句由一个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折戟”,想到汉末分裂动乱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的风云人物。
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王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
8、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既指自然界的东风,又指促人成功的机遇,诗中的周郎指周瑜。
9、这首诗是咏史诗,前两句写兴感之由,后两句议论感慨。
10、请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锅二乔”: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的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此句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以小见大,深刻警醒。
也表达了这样的感慨: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
11、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答: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表达了自身感慨: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同时也抒发了自己胸怀大志而不被重用的抑郁不平之气。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诵读欣赏《次北固山下》《赤壁》《浣溪沙》课件
参考答案:1.寂静。
2.示例:下片采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
法,通过写孤鸿惊恐不安,心怀幽恨, 拣尽寒枝,不愿栖息,宁愿忍受寂寞 和寒冷,表现了自己被贬后内心的幽 愤寂苦之情。
与你共勉
好诗不厌百回读.也许 我们不能成为诗人,但 我们完全可以成为爱诗 的人!
展示1,读准字音与节奏 1、个人自由读
2、小组展示读
展示2,借助注释解诗意
(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首词 上阕所表达的画面。
1、小组讨论、交流 2、小组展示
明确1:山下碧绿的兰草芽
尖,浅浅地浸入潺潺流淌的 清澈小溪中,涛涛松林间蜿 蜒这一条沙石小路,雨中没 有一点泥泞,仿佛一尘不染。 暮色苍茫,细雨霏霏,传来 杜鹃鸟一声声凄厉的哀鸣。
次北固山下
唐 王湾
展示1,读准字音与节奏
1、个人自由读 2、小组展示读
(提示:五言律诗一般是一句三顿,二二 一或二一二句式) 小组展示方式选择: 推选代表 集体诵读 一人一句
展示2,借助注释解诗意
了解这首诗的大意,再说说诗中表 达的思想感情。
1、讨论交流(可向老师提问) 2、小组展示
3、补充质疑
拓展训练
卜算子 苏轼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你能设置怎样的问题?
参考示例:1.上片开头两句写出了寓
居环境的____________。 2.下片采用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 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走近作者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
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 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苏轼二十一岁中进士,神宗时期曾在凤翔、 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 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 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 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 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 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 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儋州。大赦北 还,途中病死在常州,葬于河南郏县,追 谥文忠公。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1、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思乡.2、赤壁杜牧唐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以美女命运象征国家的命运.3、浣溪沙苏轼北宋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反用白居易的诗句“听唱黄鸡与百日”,热爱生活,旷达乐观.4、十五夜望月王建唐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思乡.5、水调歌头苏轼北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哲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美好祝愿.6、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唐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春景.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7、西江月辛弃疾南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夏景.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8、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景.9、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10、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层次美、曲折美.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11、雪梅卢梅坡宋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12、霜月李商隐唐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13、故人庄孟浩然唐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14、游山西村陆游南宋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淳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哲理.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15、一剪梅李清照南宋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16、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17、三峡郦道元北魏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早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8、《论语》八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19、《狼》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20、物华天宝,人杰地灵.21、绝句志南和尚南宋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1、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初一语文上册《赤壁》课件苏教版
•
▪ 苏轼,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 ”,世人称其为 “苏东坡”。北 宋著名文学家 、书画家、诗 人,美食家, 豪放派词人代 表。中国文学 史上少有的全 才之一。
•
苏轼赤壁赋
•
苏轼洞庭春色赋
•
苏轼的枯木怪石图
•
竹石图
•
•
• “我可以说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 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 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 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 主义的人,一个瑜珈修行者,佛教徒,巨儒 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 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 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 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一提到苏东坡,中 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这个结论 也许最能表现他的特质。”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
• 念奴娇·赤壁怀古
•
•赤壁 •杜牧 (唐)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
赋的文体
▪ 汉代大赋:铺张扬厉 ▪ 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 ▪ 六朝律赋:注重对仗工整 ▪ 宋代文赋:介乎诗和文之间,整散结合,灵
10、酾酒(•shī ) 11、横槊(•shu ) 12、渔樵(ò•qiá ) 13、扁舟(o•piān) 14、匏樽(•pá ) 15、蜉蝣(o•fúyóu) 16、无尽藏(•zàng) 17、狼籍(•jí ) 18、枕藉(•jiè )
•
• (二)、指出下列各字的通假字
•1、属——•嘱 2、冯——•凭 •3、缪——•缭 4、狼籍—— •藉
苏教版2016新教材七年级上 赤壁
赤壁之战
从曹操南征到引军败走近半年的时间,而赤壁之 战持续则一个多月,这次战役周瑜以三万精锐大 败曹操十余万大军,创造了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 的经典战例。这次战役也是对三国历史影响最大 的战役。
赤壁地理位置
杜牧 七绝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全诗最精彩的句子是哪两句, 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 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 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 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 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①以小见大,言近旨远
2.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又体现 了诗人怎样的哲理思考呢?(历史观) 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不过是借助 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 就会有相反的结果。
任何英雄人物都不能凭空地创造历史, 都是要受着客观条件的制约。人和事 业的成功是离不开条件,离不开机遇 的。
3.“二乔”在诗歌中指代什么?这样写 有什么意义?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过华清宫绝句》其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首诗是咏史诗。特点是咏史抒怀 或借史实抒发作者情感。作者经过赤壁 (即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 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 成败而写下的。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 怀古咏史之作。这是诗人杜牧对历史上 兴亡成败的关键问题发表自己的议论, 是一首明显带有史论特色的咏史作品。
铜雀:铜雀台,曹操暮年享乐之地。 春深:春色浓。 二乔:三国时东吴美女,大乔乃孙策妻,小乔 乃周瑜之妻。
苏教版七上诗词赏析 赤壁 教学用书原文
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书下简评】
此诗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教学用书赏析】
诗人来到赤壁,偶然发现一支沉埋江底中的断戟,磨洗之后,确认是古战场的遗物。
于是触物生情,抒发感慨:当年周瑜抗曹,假如不刮东南风,战争的结局又会怎样呢?也许连二乔都会被曹操掳去关在铜雀台中吧?
赤壁之战是我们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此战对三国鼎立局面的确立,起了决定性作用。
诗人题咏这一历史上的重大题材,却从一件沉埋在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写起,这是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
更妙的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议论,思路非常奇特。
在赤壁战役中,东吴大将周瑜主要是用火攻击败曹操的。
决战时,恰好挂起了猛烈的东南风,烈火把曹军的战船和长江以北的营寨全部烧毁。
但诗人并未从正面去评论这次战争胜败的原因,而是提出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
不刮东风,就不能纵火,周瑜就有可能战败。
对于这种可能出现的结局,诗人又没有直说,而是别出心裁地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这种构思也非常巧妙。
二乔不是普通的女子,大乔是东吴前国主孙策的夫人,小乔是军事统帅周瑜的夫人,如果连她们都被曹操掳走,东吴的命运就可想而知了。
【作者】
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文学家,作品有《樊川文集》。
他的主要成就是诗,尤工绝句。
为区别李白、杜甫,李商隐与他合称“小李杜”。
苏教版语文七上《赤壁》
点评
• 诗的前两句借折戟这一历史遗物 • 引发对前朝人物的和事件的慨叹 • ,这是交代兴感之由。 后两句议论,提出假使不是 “东风”帮了周瑜的忙,那么胜败双方就要 易位,历史形式将完全改观。 诗人在感叹历史上英雄成名机遇的同时, 也在慨叹自己生不逢时,政治抱负不能施 展。
诗作主题
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见解独到, 不以成败论英雄,把赤壁之战的 胜利归于东风的帮助,把周瑜的 成功归为偶然机遇,其观点不同与史家的 评论,其用意在于自负知兵,借史事吐露 心中不被重用的抑郁不平之气。
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 西省西安市属县)人。他喜欢 兵法,注释过《孙子》,他的 诗文亦受兵法影响,意气纵横,抑扬跌宕。 其诗与李商隐齐名,人称“小李杜”。以 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 为后世传诵。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咏史诗,不仅是对历史沧桑的 歌咏,更包孕了作者的认识和 感情,即所谓名为咏史,实为 咏怀。在这首诗中,赤壁之战已不是作者 关注的重点,历史兴亡之感才是本诗所要 表达的情感,只是表现得形象含蓄而已。
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 的地方,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 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 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 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 大影响。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 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
兴 折戟沉沙铁未销, 感 自将磨洗认前朝。 之 由
东风不与周郎便, 议 论 铜雀春深锁二乔。 感
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折断的铁戟沉在江底积沙中还没有锈蚀,拿来 磨光洗净还能认出他属于过去的朝代。
苏教版语文七上《次北固山下》《浣溪沙》《赤壁》word学案
《诵读欣赏》第一课时学案编制人:李振仁审核:费正和李兴时间:20XX年9月12日完成所需时间:40分钟姓名:班级:小组:一.学习目标1.能理解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
2.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
3.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能理解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
2.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难点: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情趣。
三.知识链接:㈠.试试看,你掌握这些字词的读法了吗?折戟()浣()溪沙蕲()水苏轼()㈡.同学们,看一看你预习得好吗?1.《次北固山下》作者______,____人,___代诗人,他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一路行走,当舟次北固山下时,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
题目中“次”是________的意思,本诗属____言____(律诗/绝句)诗。
2.“乡书何处达”中的“书”是指3.《赤壁》作者字,人,代文学家,他和李商隐被并称为“”,作品有《》。
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时的名将。
4.《浣溪沙》作者,字,号,人,代文学家、书画家,他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为,作品有《》,《》。
四.学习内容:孩子们,首先让我们自由、有感情去诵读这三首诗词,要知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哦!《次北固山下》a) 镇江的北固山在作者的笔下是格外的美丽,于是诗人乘舟来到北固山下,展现在眼前的是山青水碧。
通过诵读你认为写景的诗句是哪几句呢?那么抒情的诗句又是什么呢?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呢?2.你认为“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两句写得好吗?想一想为什么呢?3.古人写诗都非常注意锤炼字句,有人认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就是一个典范,你以为呢?《赤壁》1.你知道“赤壁之战”吗?你能绘声绘色地描述这个故事吗?你一定行!2.作者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地慨叹,可谓是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你认为作者用两个美女的命运象征国家的命运诗句是哪两句呢?《浣溪沙》1.找找看,词的上阕作者向我们描绘了哪些美丽而又幽静的景物呢?2.你知道吗?好的作品都能以景传情,情景交融。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苏教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苏教古诗词选入七年级语文教材,历史特别悠久,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编的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苏教,大家快来看看吧。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苏教版1【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2【赤壁】(杜牧·唐)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浣溪沙】(苏轼·北宋)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4【十五夜望月】(王建·唐)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5【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漫长,千里共婵娟。
6【对联六副】1.湖南岳阳楼对联——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2.杭州岳坟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3.林那么徐书两广总督府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那么刚。
4.山海关孟姜女庙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5.积句联——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6.__卧房联——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园栽四物:青松、翠竹、白梅兰。
7【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唐)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8【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南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9【秋词】(刘禹锡· 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诗资料汇编
《次北固山下》、《赤壁》、《浣溪沙》助学资料《次北固山下》一、作者情况王湾, 代诗人,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省)人。
二、诗意梳理弯曲的小路伸展到青山之外,小船在山前绿波上行驶。
潮水上涨,两岸江面无比宽阔,顺风前进白帆高高悬挂。
海上的太阳在残夜里升起,江上的新春在旧年未尽时已至。
我的家信该怎样寄回乡,北飞的鸿雁啊给我带到洛阳。
三、中心本诗表达了诗人,的感情。
四、理解性填空1.《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示呢时序的交替,蕴含自然理趣的是,。
2.大景与小景互相映衬,以“小景传大景之神”颇有妙处的句子是,。
3.表达作者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4.富有哲理的句子是,。
《赤壁》一、作者情况杜牧,字牧之,今陕西西安人,代文学家,作品有《樊川文集》。
世人为区别于杜甫,将杜牧称之为“小杜”。
他与诗人李商隐合称为“小李杜”。
二、诗意梳理断戟沉埋在泥沙中还未烂掉,我捡起来磨洗认清它出自前朝。
倘若不是东风给予周郎方便,春色幽深的铜雀台早就锁着二乔。
三、中心此诗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感慨,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真可谓,别出心裁。
四、理解性填空1.以一件古物引发的议论句是,。
2.诗中含有兵器的句子是,。
3.诗中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命运的句子是,。
《浣溪沙》一、作者情况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之一。
作品有《赤壁赋》、《饮湖上初晴后雨》、《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注:浣溪沙,词牌名。
二、诗意梳理山下碧绿的兰草芽尖,浅浅地侵入潺潺流淌的澄澈小溪中,涛涛松林间蜿蜒着一条黄澄澄泥沙石小路,遇雨没有一点烂泥。
暮色苍茫,细雨霏霏,这里传来杜鹃鸟一声声凄厉的哀鸣。
谁说人老了,不可能重又青春年少?门前兰溪流淌的河水还能从东向西倒流呢。
因此,根本就用不着为自己的白发苍颜而叹气、伤感,说什么岁月无情,时光不再,仅听听黄鸡的叫声就可以了。
三、中心这首词体现出作者,的性格。
苏教版(必修一)赤壁赋原文对照翻译.doc
苏教版(必修一)赤壁赋原文对照翻译《赤壁赋》苏轼一、课文翻译壬(rAn)戌(xU)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既望:农历十六日;于:在;泛:使,”,漂浮;徐:慢慢地;兴:兴起;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轼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
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
举起酒属(zhti)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shao)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属:劝酒;少焉:不一会儿;于:从;之:的;于:在;杯向同伴劝酒,吟诵着与明月有关的文章,歌颂窈窕这一章。
不多时,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徘徊在斗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白露:白茫茫的雾气;横:横贯,弥漫;纵:任凭;一苇:喻指苇叶般的小舟;如:去,往;宿与牛宿之间。
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清泠泠的水光连着天际。
任凭小船在茫无边际的江上飘荡,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ping)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凌:越过;而:定语后置的标志;茫然:浩荡渺远的样子;如:像;冯:通“凭”;而:表转折;越过浩荡渺远的江面。
(我的情思)浩荡,就如同凭空乘风,却不知道在哪里停止,飘飘然如遗弃尘独立,羽化而登仙。
世,超然独立,成为神仙,进入仙境。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zhao)兮兰桨,于是:在这时;歌:唱歌;棹:船桨;兮:语气词;歌:歌词;这时候喝酒喝得高兴起来,用手叩击着船舷,应声高歌。
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呵香兰船桨,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空明:水月相交辉的江面;溯:逆流而上;流光:在水面上波动的月光;渺渺:悠远的样子;怀:心中的情思;美人:所思慕的人;桨划开澄明的江水,船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上。
我的心怀悠远,想望伊人在天涯那方”。
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hA)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倚:按着;歌:歌的曲调;而:表修饰;怨:怨恨;慕:思慕;泣:哭泣;诉:倾诉;洞箫的客人,按着曲调伴奏,洞箫呜呜作声: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余音袅袅(niao),不绝如缕。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教版)
【教学目的】1:了解词的一些常识。
2:了解诗人的生平和本词的写作背景。
【教学重难点】1:分析、对比、归纳、感悟豪放词的风格特点。
2:学习本文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同学:喜欢那好我们就先来猜个谜语。
看看谁最先猜出来。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峨嵋共比高。
请问: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是谁?(苏洵、苏轼、苏辙)好同学们真聪明,今天老师所要讲的内容就是他们其中最伟大的一位词人创作的。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髪,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先预习自学五分钟:要求:1、朗读全词,疏通文字。
2、补充注音:瑾jǐn樯qiáng3、补充注释:风流人物:此处指杰出的英雄人物。
念奴娇:词牌名。
后人还以《大江东去》、《大江东》、《酹江月》作为《念奴娇》的代名。
乱石:陡峭不平的石壁。
群山。
《释名》:“山体曰石”。
小乔:吴国乔玄有两个女儿,都美貌出众,人称“二乔”。
“大乔”嫁给孙权的哥哥孙策,“小乔”嫁给周瑜。
唐代诗人杜牧有“铜雀春深锁二乔”的诗句,指的曹操筑铜雀台,打算灭吴后将“二乔”掳为己有的典故。
初嫁了:就是刚嫁过去。
“了”字是衬词,填词时遇到文气不完整处,常加一、二字作衬,并没有实在意义。
樯橹:樯是船上的桅杆,橹是摇船的工具。
这里是以局部代全体的借代修辞方法,用樯橹代全部战船,再引申整个水军。
有的本子作“强虏”或“狂虏”,那就直指曹操的军队了;灰飞烟灭:被焚烧成灰或烟飞散消逝掉,形容曹操的军队遭火攻后的惨败。
江月:临照在大江之上的月亮。
2、二解题:(一)回顾上节课内容:1、文学常识:(2):词根据风格可以划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
苏轼和柳咏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本首诗是一首“咏诗抒怀诗“,那么 抒发的作者什么样的”怀“呢?
机遇
赢得了赤 壁之战的 伟大胜利 无法赢得 像赤壁之 战这样的 伟大胜利
周瑜:雄姿英发
东风
客观条件好
杜牧:英姿勃发
无东风
无机遇
思想感情:
一层意思: 现实情况是我具有周瑜一样的才华,却没有周瑜那 么好的客观条件,没有良好的机遇 表现了诗人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 平之气(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还有一层意思: 假如我有像周瑜那样的机遇,我也可以取得像周瑜 一样的成功,建立丰功伟绩。 ——表现了诗人豪迈的英雄气概。
2.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又体现 了诗人怎样的哲理思考呢?(历史观) 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不过是借助 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 就会有相反的结果。
任何英雄人物都不能凭空地创造历史, 都是要受着客观条件的制约。人和事 业的成功是离不开条件,离不开机遇 的。
3.“二乔”在诗歌中指代什么?这样写 有什么意义?
从古到今,任何英雄人物都不 能凭空地创造历史,都是要受着时代 的制约的。人和事业的成功是离不 开条件,离不开机遇的。所以我们在 以后的道路上,要学会把握机遇, 争取成功。
铜雀:铜雀台,曹操暮年享乐之地。 春深:春色浓。 二乔:三国时东吴美女,大乔乃孙策妻,小乔 乃周。 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 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思考
1、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 为什 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东西写起,这样写 有何作用?
沉沙的折戟 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由折戟自然联想到赤 壁之战,这样也很自然的为后文诗人对历史的 咏叹做了铺垫。以小见大的手法
赤壁之战
从曹操南征到引军败走近半年的时间,而赤壁之 战持续则一个多月,这次战役周瑜以三万精锐大 败曹操十余万大军,创造了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 的经典战例。这次战役也是对三国历史影响最大 的战役。
赤壁地理位置
杜牧 七绝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翻译:折断的戟沉到泥 沙中,铁还没有完全销 蚀,我把它拿起来又磨 又洗,认出是三国时代 赤壁大战时的遗物。
销:销蚀。 将:拿起。 前朝:三国时期。
叙事:写诗人从前朝旧物睹物兴 感,不禁“发古思之幽情”,浮 想联翩,为下文铺垫。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翻译:假如不是东风给了周瑜方便,那么春色幽 深的铜雀台早就关押乔家两姐妹了。
赤壁
(唐) 杜牧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杜牧的文学常识。 2.“东风”二句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背诵并默写全诗。
作者简介
(803~852), 晚唐杰出的诗人。 字牧之。京兆万年 (今陕西西安)人。 世称“杜樊川”。 为人刚直,不逢迎 权贵,在仕途上不 很得意。
其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 成就,诗、赋、古文都足以 名家。尤长于七绝,人称 “小杜”,以别于杜甫。与 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 杜”。他的古体诗受杜甫、 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 力峭健。有《樊川文集》。
折戟 考 赤壁之战 英雄人物 国家命运 历史思
②议论入诗,立意新颖
观点新奇独特,议论生动形象,富有情 致
③咏诗抒怀:两种感情
两种感情
诗人面对着“折戟”,思绪万千, 由眼前想到过去,想到自己壮志难酬, 因而不但借凭吊古迹,抒发心中感慨 之情,而且表现出深刻的哲理思想— —任何英雄人物都不能凭空地创造历 史,都是要受着时代的制约的。人和 事业的成功是离不开条件,离不开机 遇的。
全诗最精彩的句子是哪两句, 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 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 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 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 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①以小见大,言近旨远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过华清宫绝句》其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首诗是咏史诗。特点是咏史抒怀 或借史实抒发作者情感。作者经过赤壁 (即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 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 成败而写下的。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 怀古咏史之作。这是诗人杜牧对历史上 兴亡成败的关键问题发表自己的议论, 是一首明显带有史论特色的咏史作品。
赤壁之战
与此同时,孙权的使者鲁肃与刘备取得联系,刘备 派诸葛亮为使前往孙吴,准备联合抗曹。诸葛亮以 高明的外交手段成功缔结了孙刘联盟,联合抗曹。 孙权派都督周瑜统率吴军精锐三万人,迎战曹操于 乌林、赤壁。
曹操为了方便训练水军,提高水军战斗力,将战船用 铁索相连,周瑜发现曹军弱点,设计施以火攻,火船乘 东风闯入曹军船阵,顿时一片火海,迅速延及岸边营屯。 联军乘势攻击,曹军伤亡惨重。曹军丢盔弃甲,败走华 容。 时周瑜年仅33岁!
赤壁之战
赤壁,地名,东汉献帝十三年(208年)周瑜大败曹 操处,现在湖北省赤壁西北长江南岸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扫平河北,北征三 郡乌桓,消灭袁氏残余。 建安十三年元月,曹操回到邺郡,训练水军,准备 南征,统一天下。 建安十三年秋七月,曹操率大军十余万南征刘表, 八月,刘表病死,九月,曹操兵不血刃取得荆州。 刘备败走长坂坡,被曹操派遣的精锐骑兵追上,刘 备军主力被歼灭,刘备侥幸逃到夏口,与关羽、刘 琦等汇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