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第三框题第一目 犯罪的危害优质课件PPT
第七课_第三框__防患于未然导学案
第七课第三框防患于未然(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理解犯罪的危害,理解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二)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水平;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水平;初步学会使用自我保护的方法。
(三)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人;增强自身修养,增强法制观点,防微杜渐。
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认清犯罪危害及如何增强自我防范(二)难点:自觉远离违法犯罪,增强自我防范意识,预防违法犯罪,防患于未然。
三、教学方法阅读、理解、自学、小组讨论、老师点拨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大家都注射过疫苗吧,给大家出个谜语:注射疫苗(打一五字成语)------防患于未然(板书)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标题。
那么那位同学知道这里的“患”是什么意思?(结合所学法律知识)生答:违法犯罪(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兴奋)前面两节课,我们一起走进法律理解法律,知道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一类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对应的法律责任。
那么作为严重违法行为的犯罪行为会造成哪些危害,我们又应该怎样做才能远离违法犯罪呢?这节课我们就共同寻找预防违法犯罪的良方。
(二)新课讲授:1、自主学习,知识梳理:(自学教材P95-P98,完成导学图自主学习部分。
)2、小组合作,交流质疑;(1)活动一:警钟长鸣引以为戒阅读教材第95页“小迪的故事”并思考:犯罪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有些什么危害?并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寻找校园中,身边的同学或自己身上有哪些不良的行为,并分析这些行为对个人、家庭及社会的危害。
播放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因为打牌时与同学发生矛盾,遂陆续杀死四名同学。
给社会造成了重大危害,也给自己、家人带来了恶果。
用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材料,说明犯罪付出的代价太大了,对自己、他人、社会有百害而无一利!我们要从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2)活动二:七嘴八舌,解决疑难:有些同学曾说,我们现在年龄小,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就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也不会受到处罚?那种认为年龄小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不受处罚的想法是十分错误的。
高中政治必修2课件第七课第三框我国的宗教政策
第十四页,共35页。
二、新时代大学生应如何对待宗教,弘扬科学精神 情境链接 长春某区法院曾在高悬的国徽之旁,让工匠塑了一把辟邪
剑;山西交口县在县政府院内挖了 9 个坑,将画有五岳灵符和 写着符字的方砖、条砖、铜镜、桃木板、铜钱等所谓镇邪物品 埋入……类似种种匪夷所思的怪诞行为,指向的莫不是权力、 地位与金钱,它们才是某些官员真正膜拜的对象。
第九页,共35页。
(3)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①内容: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要求 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而是要求他们热爱祖国、 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的法律、 法规和方针政策;要求他们从事的宗教活动服从和服务于国家 的最高利益和民族的整体利益;支持他们努力对宗教教义作出 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支持他们与各族人民一道反对一切 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为民 族团结、社会发展和祖国统一多做贡献。
(2)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金瓶掣签”属于正常的宗 教活动。所以,我国政府认可西藏的这一宗教活动。
第六页,共35页。
探究导学 1.我国宗教概况。 (1)我国是多宗教国家,信教人数比例不大,绝对数字不小。 (2)在社会主义社会宗教还将长期存在。
第七页,共35页。
2.全面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 (1)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内涵: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 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 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 自由。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包括两个方面:既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 又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解析】 国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宗教 界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①③当选;②④观点错误。 故选 B。
犯罪的危害学习课件PPT
对“陈某的案例”和“小迪的故事”我们思 考的结论是:
这两个的故事告诉我们:犯罪对自己、 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都是有百害而无 一利的。我们一定要约束自己的行为,心中 要有道德和法律的准绳,不能只顾自己不顾 他人,不能图一时痛快,贪念占小便宜。我 们一定要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在行为 上远离违法犯罪;这两个的故事还告诉我们: 不健康的网页给青少年带来的危害与日俱增。 我们要正确的对待和使用网络文化。
结合陈某的经历,大家说说违纪 违法和犯罪这三者之间有何联系?
?
道德水平低,法纪观念淡薄,对自己要求 不严格,就难免会违纪,如果不能从违纪事件 中及时吸取教训,就很有可能违法,如果再不 从一般违法事件中及时吸取教训,就很有可能 走向犯罪。 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加强道德修养,增 强法纪观念,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不犯错误 或少犯错误,才不会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
罪的道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而是一 个逐渐演变的过程。我们的很多小毛病和坏习惯说
不定正是我们走向违法犯罪的根源,成为害人、害己、害 家庭、害社会的祸根。为此,我们必须提高警惕,
防微杜渐,勇于拒绝和抵制种种不良诱惑, 积极改正自己的各种小毛病、坏习惯。那么,
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有效的预防自己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 呢?这就是我们第三框题“防范于未然”将要学习 和讨论的内容 。
阅读教材第98页“相关连接”的内容: 那种认为年龄小于犯罪无关,年龄小 犯罪不受处罚的想法对不对?为什么? 那种认为年龄小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 罪不受处罚的想法是十分错误的。因为,我 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岁犯罪应负 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岁未满十六岁的人,犯 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 强奸罪、抢劫罪、贩卖毒品罪、放火罪、投 毒罪、爆炸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七课《法不可违-》课件
第四十三条 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
,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
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 以下罚款。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 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一)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 (二)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或 者六十周岁以上的人的;
二、犯罪必受惩罚
比较概括刑事违法行为的特征
刑法含义:以国家的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 罪和对犯罪分子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
刑法作用:我国刑法是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 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
?
犯罪的特征
什么是犯 罪?
社会危害性 ——严重危害性
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刑事违法性 ——触犯刑法
犯罪的法律标志
刑罚当罚性 ——受刑罚处罚
课感受法律尊严
框法不可违
一、谁都不能违法
活动一:读课本P89材料,学生讨论:
1、一个要强的学生为什么会丢大面子? 2、这样的事可以避免吗? 3、从这个材料中你受到到什么启发?
法律是惩恶扬善的利器,但 掌握、运用这一武器需要我们学 法、知法、懂法。如果说道德是 人们追求的较高境界,那么不违 法则是人们行为的底线。我们维 护自尊,培养自信,实现自立, 力求自强,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 要守规则,尤其不能违反法律。
3、骑车闯红灯。 (行政违法行为)
4、酒后驾驶。
(行政违法行为)
5、醉酒驾驶
(刑事违法行为)
6、侮辱他人。
(民事违法行为)
7、工商局没有依据查封你家开的公司。 (行政违法行为)
材料分析:诈骗犯王某,小时侯就有小偷小
摸的坏习惯,经多次批教育仍不改正,后来发展 到冒充国家干部行骗,先后被公安机关收容6次, 劳动教养3年。2003年,他利用从劳改农场保外 就医之机,继续行骗作案79次,骗得公私财物价 值4多万元。黄某的行为严重危害社会,触犯了 刑法,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无期徒刑。
九年级政治 第七课第二节犯罪与刑罚课件 陕教版
不同点: 违法性质不同,第一个是行政违法行为, 第二个是民事违法行为,第三个是刑事 违法行为,所以,他们所受的处罚方式 和处罚程度不同
第七课:依法制裁违法犯罪
第一节:违法与犯罪
知识点:
• 1、违法行为
• 2、一般违法行为 • 3、犯罪
一、违法行为: 1、定义:
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 为,都是违法行为
为什么要打击抢劫、盗窃犯罪? (1)抢劫、盗窃等侵犯财产的活动,具有严重的社 会危害性,它不但使公私财物受到损害,给财物所有者 造成损失,而且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权利 (2)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工作,严重影响社 会治安。
(3)抢劫、盗窃等 侵犯财产的犯罪一直是我国司 法机关打击的重点
2、依法打击赌博犯罪
3、上述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 ABC ) A、青少年应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 B、青少年要善于同违法犯罪做斗争,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C、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D、只要净化社会环境就能杜绝未成年人犯罪
五、依法打击抢劫、盗窃、赌博、毒品犯罪 1、依法打击抢劫、盗窃犯罪: 例:1994年3月31日,吴黎宏、胡志翰等3人,携带 作案工具,在千岛湖驾摩托艇靠上一艘游艇三人蒙面持 枪威逼游客交出钱物。待游客交出钱物后 ,三人把所有 游客逼入底舱,并倒入汽油,把全艇32名乘客活活烧死。 法院依法判处三人死刑,立即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事例2: 这天,黄某舍不得丢下自己豢养的宠物沙皮狗独自 在家,便牵着它一同去菜市场买菜,在菜市场,李 某见狗的样子奇特,神态可爱,就上前逗耍。为寻 求刺激,他拍了犬后背一掌。沙皮狗受惊,挣断绳 子,朝前猛窜,刚巧把正在买菜的赵某撞倒。李某 自知闯祸,立即与路人抬起赵某送往医院。后经诊 断,赵某右小腿、左手骨折,住院一月有余,共花 医药治疗费10500元。最后法院判决李某赔偿医疗 费7000元,营养费、护理费、误工费500元;黄某 赔偿医疗费3500元,其他费用260元.
防患于未然-PPT课件
1、旷课、夜不归宿; 2、携带管制刀具; 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6、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
性歌舞厅等场所; 9、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思考:
没有恶意 不是故意的
无心也会惹下大麻烦。
加强自我防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
责任。
己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 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 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 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十四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
防患于未然
-
一、认清犯罪的危害
1、道德水平与违法犯罪的关系
道德水平高,法制观念强—— 不犯或少犯错误→不会违法→不会犯罪
道德水平低,法制观念淡薄—— 小错误→违反纪律→违法行为→ 犯罪行为
遵守法律,也是践行道德的表现。
2、犯罪行为代价大。
犯罪行为人的心理多是想获得某种满 足。没有道德、法律的约束,为所欲为, 只顾自己,不顾他人……
目的——保障身心健康 培养良好品行 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作用——不良行为的预防 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正
相关链接—— 第十四条:对不良行为的界定 第三十四条:对严重不良行为的界定
3、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很多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
习气开始的。
※自觉遵纪守法,严于律己。 ※谨慎交友,避免别人的不良影响。 ※避免沾染不良习气。 ※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七课第三框_防患于未然
二、加强自我防范
阅读教材P99页案例,讨论:你如何看待小张 的行为?他的转变给我们哪些启发?
A小张是一个懂得知耻的人,他对自己不恰当、不合适的 行为感到惭愧,并及时改正错误。 B 小张是一个有较好的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能力的人,面 对不良诱惑,能联系到不能抵制不良诱惑可能带来的恶果, 从而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C小张是一个能够防患于未然、自觉纠正不良行为的人, 从而避免了违法犯罪的发生。
探究 园地
不良行为 对他人危害 对行为人危害 对家庭危害 对社会危害
打架斗殴 侵害生命健康 违法犯罪
夜不归宿 可能侵害他
人合法权益
自己的安全得不 到保障
携带管制
刀具
可能伤害他人
可能被人伤害
传播淫秽 毒害身心健康
读物
诱导违法犯罪
影响身心健康 构成违法犯罪
影响正常生活
破坏干扰家庭 生活 一人违法,全 家遭殃
1、中学生李某,迷恋网吧,夜不归屡 教不改,后来竟发展到持刀抢劫,致人 重伤,受到刑罚惩罚。表明( )
A、一般违法有可能发展为犯罪
B、只有犯罪才具有社会危害性
C、靠教育不能减少违法现象。
2、为保障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培养 良好品行,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我国制定的专门法律是( )
A、《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1、为何制定本法?
2、这部法律有何作用?
3、规定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是 什么
本法第三十四条规定:“严重不良行为”
是指严重危害社会,尚不构成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 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携带管制刀具,屡 教不改;多次拦截殴打他人,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传播淫秽读物或音像制品等;进行淫乱或色情、卖 淫活动;多次偷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吸食、 注射毒品;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认识与预防青少年犯罪主题教育课程演示ppt
首先在幻灯片中,并在以后播放这一 组幻灯 片时, 以此次 记录下 来的时 间放映 ,同时 弹出如 图2所示 的结果 ,在此 图中显 示出了 每张幻 灯片放 映的对 应时间 ;点击 “否” ,那么 你所做 的所有 时间设 置将取 消。选 择用于 打开程 序的文 本或对 象,执 行“幻 灯片放 映”菜 单中的 “动作 设置 ”命令 。如果 用户想 要在幻 灯片放 映过程 中通过 单击选 定对象 的方法 来打开 程序, 请使用 “单击 鼠标” 选项卡 ;如果 希望在 鼠标移 过对象 时打开 程序, 请单击 “鼠标 移过” 选项卡 。在其 中单击 “运行 程序” ,再键 入路径 或单击 “浏览 ”查找 要打开 的程序 。完成 以后单 击“确 定”关 闭对话 框LHJ+F HX。
短短两年内酿下数十宗暴力犯罪。
首先在幻灯片中,并在以后播放这一 组幻灯 片时, 以此次 记录下 来的时 间放映 ,同时 弹出如 图2所示 的结果 ,在此 图中显 示出了 每张幻 灯片放 映的对 应时间 ;点击 “否” ,那么 你所做 的所有 时间设 置将取 消。选 择用于 打开程 序的文 本或对 象,执 行“幻 灯片放 映”菜 单中的 “动作 设置 ”命令 。如果 用户想 要在幻 灯片放 映过程 中通过 单击选 定对象 的方法 来打开 程序, 请使用 “单击 鼠标” 选项卡 ;如果 希望在 鼠标移 过对象 时打开 程序, 请单击 “鼠标 移过” 选项卡 。在其 中单击 “运行 程序” ,再键 入路径 或单击 “浏览 ”查找 要打开 的程序 。完成 以后单 击“确 定”关 闭对话 框LHJ+F HX。
青少年犯罪预防教育课件
青少年犯罪预防教育课件一、引言犯罪是社会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而青少年犯罪在当前社会中越来越严重。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青少年犯罪预防教育变得至关重要。
本课件旨在为教师们提供一个有效、全面的青少年犯罪预防教育课程。
二、课程目标1. 了解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和影响。
2. 掌握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策略和措施。
3. 培养青少年正确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
4. 增强青少年自我保护能力。
三、课程内容1. 青少年犯罪概述- 青少年犯罪定义- 青少年犯罪常见类型-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2. 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对个人的影响:未来发展、心理健康等- 对家庭的影响:家庭关系破裂、经济负担等- 对社会的影响:社会秩序混乱、安全问题等3. 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策略和措施-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关怀、沟通交流等- 学校教育的作用:德育教育、心理辅导等- 社会环境的影响:法律法规、社会秩序等- 媒体的引导责任:正确引导青少年价值观4. 培养青少年正确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 法律意识的培养:学习法律知识、参与法制教育等- 道德观念的培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观念、亲身体验情感交流等5. 增强青少年自我保护能力-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学习交通安全知识、网络安全等- 紧急情况的应对方法:获悉紧急号码、自我保护技巧等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课件内容,传递知识。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角色扮演法: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体验不同情境下的正确认知和行为。
4. 多媒体展示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五、教学反馈1.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例如写一篇关于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短文。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 知识测验:进行一定的知识测试,检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六、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青少年将认识到犯罪的严重后果以及预防犯罪的重要性。
(7)犯罪的客观要件(1)
思考题:
持有的性质是什么?
三、危害结果
1、危害结果的含义 所谓广义上的危害结果,是指由行为人的危害行为所引 起的一切对社会的损害。
所谓狭义的危害结果,是指属于犯罪构成要件内容的结 果,也就是危害行为对犯罪直接客体造成的法定的实际 损害或者现实危险状态。 所谓最狭义的危害结果,是指对于犯罪对象的有形的事 实作用。
问: 每一种犯罪都必须具备危害结果 吗?或者说,没有危害结果,犯 罪还能成立吗?
2、危害结果的特征
1)客观性 2)因果性 3)侵害性 4)多样性
3、危害结果的刑法意义
1)决定某些犯罪的性质 如刑讯逼供时是否以肉刑致人伤残即是 区分刑讯逼供罪与故意伤害罪的标准 2)标示犯罪的危害程度 3)影响刑罚量的确定 4)赔偿或者罚金刑的重要参考
案例5
被告人:王某,男,36岁,工人。 王某晚上经常做梦。1998年9月某晚, 王某晚上又作恶梦,梦见自己与一头恶狼 奋力搏斗,最后竭尽全力扼住狼颈才将其 制服。第二天清早醒来后,发现其妻已经 死亡,悲痛惊慌中急忙向公安机关报案。 经过调查验证,其妻系外力扼住脖子致机 械性窒息死亡,凶手为王某本人。 运用所学原理分析王某的行为的性质。
第三者的行为被害人的行为或特殊事实介入因素的异常性大小任何犯罪都是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空间或者地点以一定的方法或者手段进行如果不作为构成要件要素影响量刑的轻重其它客观要件要素其它客观要件要素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特定的方法共同的构成要件要素共同的构成要件要素非共同的构成要件要素非共同的构成要件要素第三百四十条违反保护水产资源法规在或者捕捞水产品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一第七课第三节防患于未然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册第七课第三框《防患于未然》一、课标要求“成长中的我”第三部分“学法用法”中:“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二、教案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清犯罪的危害,感受法律的尊严;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做知法、守法的人。
(二)能力目标:1.初步学会分辨是非,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身行为的能力。
2.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三)知识目标:了解犯罪的危害,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行为。
三、学情分析绝大多数中学生对违法犯罪深恶痛绝,能做到遵纪守法。
但由于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家庭教育的不当,特别是中学生自身生理、心理的不成熟,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导致少数中学生沾染不良行为,如不矫治极易使他们滑向犯罪的泥潭。
四、教材分析本框由“认清犯罪危害”“加强自我防范”两目组成。
第一目:“认清犯罪危害”主要介绍犯罪的危害。
首先,通过中学生陈某由好学生逐步陷入犯罪泥潭的事例,说明对自己要求不严格,法纪观念淡薄,极易产生违法犯罪行为,可见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有密切的关系。
其次,通过小迪的事例,引导学生认识到犯罪行为的代价极大,对社会、他人、家庭和自己造成了巨大危害。
最后,指出青少年应当憎恶违法犯罪,远离违法犯罪。
第二目:“加强自我防范”主要介绍预防违法犯罪、防患于未然等内容。
首先,从一个学生改变了爱占小便宜毛病的事例,引出要树立法律意识,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其次,简介了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有关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内容,通过检查自己有无不良行为的活动,提醒学生避免沾染不良习气,纠正不良行为,防患于未然。
最后,设计了以角色扮演方式写一封回信的活动,引导学生要防微杜渐,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纪守法。
五、教案重点让学生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学会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六、教案难点遵守法律与践行道德之间的联系七、教时安排一课时八、教案方法讨论法、探究法九、教案手段多媒体教案十、教案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违法犯罪,明白任何人触犯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了获得暂时的某种满足而
违法犯罪值不值?为什么?
很多有违法犯罪行为的人都是为了获得某 种满足:如果有道德的约束、纪律的准绳,他 们就会作出理智的选择;如果没有道德与法律 的 约束,他们就会胡作非为。他们只顾自己 不顾别人,只图当前不顾长远。这些人往往 自以为占了便宜,图了痛快。其实,他们所 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
阅读教材第98页“小迪的故事”并分析: 1.犯罪有些什么危害?我们应 该以什么 样的态度对待违法犯罪问题? 2.为了获得暂时的某种满足而违法犯罪 值不值?为什么? 3.那种认为年龄小于犯罪无关,年龄小 犯罪不受处罚的想法对不对?为什么?
对教材第97页陈某的案例思考1: 陈某由交友不慎到违纪,由违纪 再走向违法,由一般违法最后滑 向犯罪深渊的经历,给我们的启 示有哪些?
我们要探讨的第一个话题是
教材第97页“陈某的案例”,思考:
1. 陈某由交友不慎到违纪,由违纪再走向违 法,由违法最后滑向犯罪深渊的经历,给我 们的启示有哪些? 2.结合陈某的经历,大家说说违纪、违法和 犯罪这三者之间有何联系?
3.结合陈某的经历,违法犯罪与人们的道德 水平的高低什么联系?
我们要探讨的第二个话题是
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有效的预防自己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
呢?这就是我们第三框题“防范于未然”将要学习
和讨论的内容 。
我们要能够有效的防范自己走向违法犯 罪的道路,我们首先必须对违法犯罪的 危害有一个清醒而深刻的认识。那么,
违法犯罪的危害究竟有哪些呢?
这正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和探讨的主
题:“认清犯罪的危害”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样什么的行为是违法 犯罪,明白了无论什么样的人只要触犯了法律,都要受到
法律的制裁和处罚。可是,我们一个人走上违法犯 罪的道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而是一 个逐渐演变的过程。我们的很多小毛病和坏习惯说
不定正是我们走向违法犯罪的根源,成为害人、害己、害
家庭、害社会的祸根。为此,我们必须提高警惕, 防微杜渐,勇于拒绝和抵制种种不良诱惑, 积极改正自己的各种小毛病、坏习惯。那么,
对“小迪的故事”的思考:
犯罪有些什么危害?
阅读教材第98页“小迪的故事”并思考:犯 罪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有些 什么危害?
对他人的危害: 侵占他人财物、造成他人的身体和心 理受到伤害
对自己的危害: 坐牢、自毁前程
对家庭的危害: 妈妈精神失常、爸爸出车祸、姥姥死亡
对社会的危害: 影响社会安定
? 结合陈某的经历,大家说说违纪
违法和犯罪这三者之间有何联系?
道德水平低,法纪观念淡薄,对自己要求 不严格,就难免会违纪,如果不能从违纪事件 中及时吸取教训,就很有可能违法,如果再不 从一般违法事件中及时吸取教训,就很有可能 走向犯罪。
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加强道德修养,增 强法纪观念,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不犯错误 或少犯错误,才不会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
大家好! 欢迎各位光临指导!
第三框题
第一课时——认识犯罪的危害
我们的课时目标是:
1.懂得违法犯罪与道德水平高低有 密切的关系;
2.认识为到犯罪行为所付出的代价 是极大的;
3.我们要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 在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重点:认清违法犯罪的危害
难点:我们要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 犯罪,在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阅读教材第98页“相关连接”的内容: 那种认为年龄小于犯罪无关,年龄小 犯罪不受处罚的想法对不对?为什么?
那种认为年龄小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 罪不受处罚的想法是十分错误的。因为,我 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岁犯罪应负 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岁未满十六岁的人,犯 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 强奸罪、抢劫罪、贩卖毒品罪、放火罪、投 毒罪、爆炸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可见,为了获得暂时的某种满足而违法
犯罪是不值得的。
对“陈某的案例”和“小迪的故事”我们思 考的结论是:
这两个的故事告诉我们:犯罪对自己、 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都是有百害而无 一利的。我们一定要约束自己的行为,心中 要有道德和法律的准绳,不能只顾自己不顾 他人,不能图一时痛快,贪念占小便宜。我 们一定要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在行为 上远离违法犯罪;这两个的故事还告诉我们: 不健康的网页给青少年带来的危害与日俱增。 我们要正确的对待和使用网络文化。
犯罪有些什么危害?我们应 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违法犯罪问题?
违法犯罪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 社会,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我们一定要约束自己的行为,心中要有道 德和法律的准绳,不能仅仅只顾自己,不顾 他人,不能图一时痛快,贪念占小便宜而去 干出违法犯罪的事情。我们要在心灵深处憎 恶
违法犯罪,在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我们这节课的主要收获 是,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
1、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有 密切的关系。 2、犯罪对自己、对他人、对家 庭、对社会都有百害而无一利。 3、我们要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 犯罪,在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预习作业:
通过前边的学习和探究,我们知道:
犯罪行为的代价极大,对自己、对他人、 对家庭、对社会都有百害而无一利。因此, 青少年应当憎恶违法犯罪,远离违法犯罪。
违法犯罪与人们的道德 水平的高低有什么联系?
违法犯罪与道德水平的高低有密切的关系。 因为,人的行为是受思想观念支配的。道德 水平高,法制观念强,就会不犯或少犯错误, 在行为上就不会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道德水 平低,法纪观念淡薄,对自己要求不严格,就 难免会违纪,可能会违法,甚至走向犯罪。 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加强道德修养,增强 法纪观念,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不犯错误或 少犯错误,才能使自己不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加强自我防范、预防 自己走向违法犯罪道路呢?请大家在课后仔 细读一读第二目:“加强自我防范” 的内容, 还可以把你的感受与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谢谢大家
64.人类也需要富有理想的人。对于这种人说来,无私地发展一种事业是如此的迷人,以至他们不可能去关心他们个人的物质利益。 6.我走得很慢!但我从不后退! 6.别想着来日方长,世上最愚不可及的事,莫过于胸有大志,却又虚掷时光。一生其实不长,有时还没等你活得透彻,青春难觅,垂暮已至,唯留一声嗟叹。岁月难留,现在过的每一天,都是我 们余生中最年轻的一天,把握好当下。
“陈某的案例”告诉我们:
——违法犯罪的行为害人、害己、害社会。 而一个人有效的防范自己,使自己不违法,不犯罪, 我们必须提高警惕,防微杜渐,勇于并善于 拒绝和抵制种种不良诱惑,积极改正自己的 种种不良习惯和缺点错误。
对“陈某的案例”思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