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王芬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壶口瀑布》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壶口瀑布》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导语】《壶⼝瀑布》是“部编版”教材第五单元的⼀篇⽂质兼美的游记散⽂,作者在⽂中不仅精细地描摹了壶⼝瀑布汹涌澎湃之景与壮丽开阔之境,更由黄河“博⼤宽厚,柔中有刚”、“挟⽽不服,压⽽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勇往直前”的特质联想到⼈的经历,想到中华民族的艰难历程,由对黄河的歌颂升华到对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强不息,勇往直前的精神的歌颂。

以下是为⼤家整理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部编版⼋年级下册语⽂第17课《壶⼝瀑布》课⽂原⽂ 壶⼝在晋陕两省的边境上,我曾两次到过那⾥。

第⼀次是⾬季,临出发时有⼈告诫:“这个时节看壶⼝最危险,千万不要到河滩⾥去,赶巧上游下⾬,⼀个洪峰下来,根本来不及上岸。

”果然,车还在半⼭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雾⽓弥漫,我们⼤着胆⼦下到滩⾥,那河就像⼀锅正沸着的⽔。

壶⼝瀑布不是从⾼处落下,让⼈们仰视垂空的⽔幕,⽽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跌去,⼈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流。

其时,正是⾬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的⽔还是⼀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浸沟岸,雾罩乱⽯,除了扑⾯⽽来的⽔汽,震⽿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个洪峰将我吞没。

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烟,⼼还在不住地跳…… 第⼆次看黄河,我专选了个枯⽔季节。

春寒刚过,⼭还未青,⾕底显得异常开阔。

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这时的黄河像是⼀张极⼤的⽯床,上⾯铺了⼀层软软的细沙,踏上去坚实⽽⼜松软。

我⼀直⾛到河⼼,原来河⼼还有⼀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条深沟,当地⼈叫“龙槽”,槽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

我倚在⼀块⼤⽯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正好形成⼀个丁字。

河⽔从五百⽶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雪。

⼭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的存在。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说课稿2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说课稿2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壶口瀑布》是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的一篇课文。

课文以作者游览壶口瀑布的见闻感受为线索,描绘了壶口瀑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民族精神的赞美。

在学习这篇课文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也可以体会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和自豪。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已经学习了一些文学作品,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但是,对于这篇课文中所描绘的壶口瀑布的景象,学生可能比较陌生,因此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形象的描绘和讲解。

同时,学生可能对于课文中的一些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还不够熟悉,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特点及作者的所见所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图片展示等方法,感受壶口瀑布的壮丽景象,体会作者的语言表达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赞美祖国的情感,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让学生熟记课文内容,掌握作者的语言表达技巧。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壶口瀑布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景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展示壶口瀑布的景象,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壶口瀑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美景,激发学习兴趣。

2.初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感受壶口瀑布的壮丽景象。

3.精讲细读: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

4.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5.情感体验: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体会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说课稿6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说课稿6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说课稿6一. 教材分析《壶口瀑布》是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的一篇课文。

课文描绘了壶口瀑布的壮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表达技巧,以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对于描写景物的文章有一定的认识。

但壶口瀑布作为一个特定的地理景观,学生可能对其不够熟悉,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壶口瀑布的相关背景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课文,学会分析描写景物的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壶口瀑布的壮丽景象,培养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的表达技巧,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壶口瀑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个特定的地理景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3.理解课文:学生默读课文,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理解课文内容。

4.分析表达技巧:学生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教师进行总结和指导。

5.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6.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7.布置作业:学生回家后,写一篇关于壶口瀑布的短文,锻炼写作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课文标题《壶口瀑布》、课文结构、描写手法等,通过板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2017部编版)第17课《壶口瀑布》教案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2017部编版)第17课《壶口瀑布》教案
5.实践与创新: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写作中,发挥想象,创作具有个性的描绘自然景观的短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壶口瀑布》中对瀑布壮丽景观的描绘,以及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掌握生字词: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如“澎湃”、“巍峨”、“磅礴”、“咆哮”等,以及它们的用法和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4.课文内容:
(1)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瀑布的壮丽景观及象征意义;
Hale Waihona Puke (3)作者对壶口瀑布的赞美之情。5.课后作业:
(1)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思考壶口瀑布的象征意义;
(3)仿写一篇描绘自然景观的短文。
二、核心素养目标
1.阅读与鉴赏:通过学习《壶口瀑布》,提升学生对散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审美鉴赏力,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
-难点三:将课文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表达能力。
-学生在学习课文后,难以将所学的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举例:
-为了突破难点一,教师可以通过展示黄河壶口瀑布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直观感受瀑布的壮观,进而理解其象征意义。
-对于难点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不同段落情感表达的差异,从而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
2.教学难点
-难点一:理解课文中抽象的概念和深层次的比喻意义。
-如理解“壶口瀑布就像一部黄河的史册,记录着黄河的奔腾和咆哮”的深层含义,需要联系黄河的历史文化背景。
-难点二: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和情感表达方式。
-分析作者从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到抒发爱国情怀的情感转变,理解作者如何通过具体描写来表现抽象情感。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7课《壶口瀑布》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7课《壶口瀑布》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17 壶口瀑布教材分析:《壶口瀑布》是八年级下期第五单元第一篇课文,本单元所选的四篇课文都是游记,通过描摹山水风光,抒发作者情思。

《壶口瀑布》主要描写了作者两次到壶口看到的景象,感受了壶口瀑布雨季和枯水季不同的美,表现出黄河之水博大宽厚、柔中有刚的性格特点及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

同时由黄河的性格想到中华民族宁折不弯,坚忍刚强,勇往直前的精神,抒发了对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赞美之情。

设计本课,我以游记的特点入手,切入课文,以学生为本,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通过读把握作者的游踪,通过小组合作感受作者的写景角度、方法和赏析文章的语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壶口瀑布的美。

过程与方法:抓住关键句,品味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从声响、形状、态势等不同角度来描写壶口瀑布的特点的方法。

4.领会文章蕴含的深刻意义——无坚不摧、坚韧刚强的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抓住关键句,品味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特点。

(重点)2、学习作者从声响、形状、态势等不同角度来描写壶口瀑布的特点的方法。

(重点)3、理解黄河壶口瀑布特点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联系。

(难点)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讨论法、品读法。

教学手段:PPT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PPT出示图片)同学们请看!这是哪儿?黄河当它流到了壶口,又是另外一番奇妙的景象(PPT播放壶口瀑布的视频)看到这激流,听这涛声,你想说什么?水流汹涌澎湃声音十分巨大震耳欲聋这里的黄河吸引了多少中外游客慕名而来,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来领略这“天下黄河一壶收”的壶口瀑布。

(板书)二、初识壶口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课文读读写写上的字词。

1、读了这篇课文,你能不能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主要写了作者两次观赏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色,引发了作者澎湃的激情。

2、读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感受到了壶口瀑布的雄伟与壮观3、作者曾两次到过壶口瀑布,初次相识,壶口瀑布给他又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带着问题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7课《壶口瀑布》教案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7课《壶口瀑布》教案
最后,关于教学方法的改进,我意识到单一的讲授式教学可能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尝试采用更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翻转课堂等,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首先,关于修辞手法的运用,虽然我在课堂上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举例,但仍有部分学生在实际写作中难以自然地运用这些手法。我意识到,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修辞手法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并运用这些表达技巧。
其次,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不太感兴趣或者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以后的课堂中,尝试引入更多与实际生活相关的讨论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加强引导,帮助他们学会如何进行有效讨论。
此外,实践活动中的观看视频资料环节,虽然能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壶口瀑布的壮丽景色,但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想象力。今后,我考虑在实践活动环节加入更多的创意元素,如让学生尝试用绘画、音乐等形式来表达对自然景观的感受,从而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在课程总结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点的掌握不够牢固,可能需要在课后加强复习和巩固。因此,我计划在课后布置一些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描绘自然景观”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分析修辞手法的作用和效果,并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7《壶口瀑布》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7《壶口瀑布》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其次,在写作练习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的表达能力有待提高。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可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多地开展写作训练,鼓励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最后,在课堂小结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对课文的主旨理解不够深刻。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我可以在今后的教学中,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的主旨,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学具准备
Xxx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教学方法
- 互动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分享感受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 情景模拟: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壶口瀑布的实景视频或图片,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瀑布的壮观,增强他们的直观感受力。
在我国广袤的大地上,有着许多美丽的瀑布,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黄果树瀑布。
黄果树瀑布位于贵州省安顺市,是我国最大的瀑布之一。第一次见到它时,我仿佛置身于一幅壮丽的画卷之中。瀑布从山涧倾泻而下,如同一道银河从天而降,水花四溅,气势磅礴。站在瀑布面前,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雄伟壮观,心中涌起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1)在绘制壶口瀑布的想象图时,部分同学对瀑布的形状、水流等描绘不够准确,建议这部分同学在绘制时,多观察图片,加深对瀑布形象的记忆。
(2)在写读后感时,部分同学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深,导致读后感写作较为表面,建议这部分同学在阅读文章时,注意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从而更好地进行写作。
(3)在写关于瀑布的作文时,部分同学对瀑布的描绘过于简单,缺乏具体的形象描写,建议这部分同学在写作时,注意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刻画出瀑布的景象,以使作文更具表现力。
黄果树瀑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让我明白了自然的伟大和美丽。每当我回想起那壮观的瀑布景象,心中都充满了喜悦和自豪。我真爱这片美丽的土地,爱这美丽的瀑布,更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统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优质教案

统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优质教案

统编初中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十七课《壶口瀑布》教案【教材分析】《壶口瀑布》是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细致的描绘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

赞美了中华民族无坚不摧,坚韧刚强的精神。

本单元学习目标就是了解游记的特点,把握作者游踪,写景的角度和方法,揣摩和品味语言,欣赏、积累精彩语句。

其次就是丰富见闻,增长知识开阔眼界。

本课作为重点讲读课,文章语言特别美,所以在讲解本课一点抓住重点,教会学会品析语言的方法,悟黄河伟大性格,达到一定的审美程度。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壶口瀑布的美。

2.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学习写景散文的赏析方法。

3.领会文中所写的黄河的伟大性格,激发热爱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学习写景散文的赏析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品味语言的方法,感悟黄河伟大的性格。

【情感目标】领会文中所写的黄河的伟大性格,激发热爱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情感。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曾徘徊于黄河上游的刘家峡水库,惊异于她如泊如镜的沉静;曾生活于河套平原,陶醉于她如虹如带的飘逸;也曾上溯龙门,感奋于她如狮如虎的豪壮。

但当我沿河上下求索而见壶口时,便如痴如狂。

今天我们学习梁衡的游记散文《壶口瀑布》,感受壶口瀑布磅礴的气势和伟大的力量。

板书课题二.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壶口瀑布的美。

2.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学习写景散文的赏析方法。

3.领会文中所写的黄河的伟大性格,激发热爱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情感。

三.作者简介:梁衡(1946—),山西霍县人。

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

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

散文集《夏感与秋思》《人杰鬼雄》等。

文体知识:游记是散文的一种,是作者叙写游览途中所见、所感、所闻、所想的文章。

游记三要素:所至:即作者的游踪。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17壶口瀑布》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17壶口瀑布》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17壶口瀑布》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17壶口瀑布》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课文以作者游览壶口瀑布的所见所感为线索,描绘了壶口瀑布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本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充满了感染力。

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体会课文的语言美,感受壶口瀑布的壮美,激发学生对祖国自然景观的热爱之情。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文之前,已经学习了一些写景状物的文章,对通过景物描写来抒发作者情感有一定的认识。

但本文在写景状物方面有独特之处,需要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作者独特的表达技巧。

此外,学生可能对壶口瀑布这一自然景观较为陌生,需要在教学中补充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读写“壶口、瀑布、浊流”等词语,了解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和评价自然景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壶口瀑布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难点:分析课文在写景状物方面的独特之处,以及如何通过景物描写抒发作者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进一步体会壶口瀑布的壮丽景色。

2.讨论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和评价壶口瀑布,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3.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2.壶口瀑布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3.课文注释和翻译4.学生作业本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随后,简要介绍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壶口瀑布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壶口瀑布的景色。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说课稿3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说课稿3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壶口瀑布》是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通过描绘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象,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欣赏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通过课文学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和写作基础,对散文的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欣赏课文的语言美和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方面仍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理解重点句子和段落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领悟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理解重点句子和段落的意思。

2.教学难点:欣赏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阅读教学法和写作教学法。

阅读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悟作者的情感。

写作教学法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此外,利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壶口瀑布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品词析句: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和思想感情。

4.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互相学习,提高表达能力。

5.写作练习: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以壶口瀑布为题材,写一篇作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6.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布置课后作业。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教案
此外,在课堂总结时,我发现有些学生对词汇、短语的运用仍不够熟练,这可能是因为课堂练习时间不足,导致学生没有充分消化吸收。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下一节课增加课堂练习时间,让学生有更多机会练习运用所学知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课堂互动,鼓励更多学生参与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2.注重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对壶口瀑布的描绘。这个案例展示了作者如何运用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法来表现自然景观,使我们仿佛身临其境。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词汇、短语的理解运用和修辞手法的识别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3.适时调整教学节奏,确保学生能够充分吸收和掌握所学知识。
4.创设更多实际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壶口瀑布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描绘方法。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词汇、短语理解和修辞手法运用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壶口瀑布》这一课。首先,通过提问导入新课,我发现学生的兴趣被成功激发,他们对于壮观的瀑布景象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在接下来的新课讲授中,我注重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在了解壶口瀑布基本概念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课文中的精彩描绘。
在讲授重点难点时,我注意到部分学生在理解词汇和修辞手法上还存在一定困难。为此,我通过案例分析、举例说明等方式,尽量让学生在直观感受中领会这些知识点。在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使得学生们积极参与,各小组展示的成果也展现出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说课稿5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说课稿5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说课稿5一. 教材分析《壶口瀑布》是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的第17课,作者通过生动的描绘,向我们展示了壶口瀑布的壮美景色。

这篇文章语言优美,富有诗意,通过对壶口瀑布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在教材中,这篇文章处于散文单元,旨在让学生感受散文的魅力,学会通过描绘景物来抒发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散文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于通过景物描写来抒发情感的技巧还不是很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通过细读文本,体会作者的情感,学习作者通过景物描写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细读文本,学会通过景物描写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

2.教学难点:学会通过景物描写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壶口瀑布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壶口瀑布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这篇课文。

然后,简要介绍作者和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题目。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

4.成果展示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5.教师点评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景物描写在散文中的作用。

7.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写一篇景物描写的短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课文内容的结构,另一部分是景物描写的方法。

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参与度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17 壶口瀑布》优质课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17 壶口瀑布》优质课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17 壶口瀑布》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壶口瀑布》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通过描绘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象,展现了黄河的伟大和中华民族的不屈精神。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将瀑布的动态美和静态美描绘得栩栩如生,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佳作。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和写作基础,对散文的特点和写作手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黄河的了解可能有限,对瀑布壮观景象的体验也不够直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课文描绘去感受瀑布的美丽,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河壶口瀑布的自然地理特征,理解课文中的专业术语。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和描绘瀑布壮观景象的文字。

2.突破方法:通过图片展示、视频播放、朗读感悟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瀑布的美丽,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情境教学、讨论互动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黄河壶口瀑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激发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感知瀑布的壮观景象。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和描绘瀑布的文字,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朗读感悟: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瀑布的美丽。

5.拓展延伸: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黄河壶口瀑布的认识。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瀑布的美丽和作者的情感。

7.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黄河壶口瀑布的作文,巩固所学知识。

第17课《壶口瀑布》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17课《壶口瀑布》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6.课后作业布置: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相关的阅读、写作和思考题,巩固所学知识。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豪。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分析课文内容,提高对文章主旨、情感、表达技巧的把握。
3.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激发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壶口瀑布的壮丽景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运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描绘自然景观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写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壶口瀑布》这篇课文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通过引导他们分析课文内容,我发现他们在理解瀑布景象的描绘上有着较高的领悟能力。然而,在修辞手法的运用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对此,我进行了以下反思:
首先,我觉得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是有效的。这个问题让同学们联系自己的实际经历,从而更容易投入到课文学习中。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采用这种贴近生活的导入方式。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壶口瀑布的基本概念。壶口瀑布是我国著名的自然景观,位于黄河中游的山西省与陕西省交界处。它以雄伟的气势、壮观的景象著称,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重要标志。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对壶口瀑布的具体描绘。这个案例展示了作者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文字,表达出对大自然壮丽景色的赞美。
-难点二:把握课文的主旨和情感。学生可能难以体会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深刻感悟,需要教师引导和启发。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说课稿4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说课稿4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壶口瀑布》是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作者通过对壶口瀑布的描绘,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课文以生动的描绘、细腻的情感、优美的文字,展现了壶口瀑布的壮丽景象,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对于写景抒情的文章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可能会对一些生僻词语和成语的含义产生疑惑,同时对于如何通过景物描写抒发作者情感的理解也还不够深入。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掌握生僻词语和成语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掌握写景抒情的写作手法,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掌握生僻词语和成语的含义。

2.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如何通过景物描写抒发自己的情感,以及如何运用写景抒情的手法进行写作。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问答法和情境教学法相结合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引导学生朗读课文,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同时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壶口瀑布的壮丽景象。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壶口瀑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景象,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壶口瀑布》。

2.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的把握。

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停顿,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理解课文内容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主要描绘了壶口瀑布的哪些景象,同时要求学生解释生僻词语和成语的含义。

4.感悟作者情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景物描写,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景物描写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自己对某个景物的情感体验。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7壶口瀑布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7壶口瀑布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其次,在课文阅读与理解的环节,我给予学生的时间可能不够充分,导致部分学生可能没有完全消化课文内容。未来我可以考虑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堂上花更多时间进行讨论和提问,以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再者,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学生在讨论中往往倾向于表面化的交流,对于深层次的内容挖掘不足。以后我可以制定一些讨论指南,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比如可以从课文中的描写手法、修辞技巧等方面入手,让学生在讨论中提升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7.写作练习纸:准备一份写作练习纸,让学生尝试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抒发自己的情感。
8.评价量表:准备一份评价量表,用于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写作练习中的评价和反馈。
9.教师指南:准备一份教师指南,包含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策略等,帮助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
10.教学反思表:准备一份教学反思表,用于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改进。
4.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和品味课文,发展创新思维,形成独立的审美观点。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课文内容的理解:学生需要准确把握课文描绘的壶口瀑布的景象和作者的情感。
2.优美语句的鉴赏:学生需学会欣赏并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精彩语言。
难点:
1.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学生难以把握作者通过壶口瀑布所表达的爱国情怀。
3.语言运用能力: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和句式,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4.审美鉴赏能力: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对自然景观的审美鉴赏能力,感悟自然美的真谛。
5.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增强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具体知识点梳理如下:
1.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和特点:了解壶口瀑布的自然地理背景,理解其形成的地质过程,掌握其独特的瀑布特点。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17 壶口瀑布》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17 壶口瀑布》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17 壶口瀑布》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壶口瀑布》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描绘了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象和独特的地理环境,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形象地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此篇课文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增强对祖国的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过一些关于自然景观的课文,对课文中所描述的景观有一定的了解。

但八年级的学生在理解力和审美情趣方面有所提高,需要通过课文学习,进一步培养对自然景观的感悟能力。

此外,学生可能对地理知识感兴趣,可以借此机会拓展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和景观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课文中所描绘的壶口瀑布景象的理解和感悟。

2.重点: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难点:对课文中所展现的自然景观的想象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直观的学习氛围。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2.教学用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3.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壶口瀑布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壶口瀑布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象。

教师简要介绍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和形成原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中所描绘的壶口瀑布景象。

教师随机提问,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7壶口瀑布教案新人教版6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7壶口瀑布教案新人教版6

17 壶口瀑布课题壶口瀑布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抓住壶口瀑布的特点,掌握作者的游踪,体会文章布局的妙处.2.欣赏本文优美抒情的语言,学习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

过程与方法1。

识记并理解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

2。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黄河精神的象征意义,理解黄河精神在人生中的重要作用.写作背景本文选自《梁衡文集》卷一(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有改动。

瀑布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一道美丽的风景,历来受到文人画士的青睐,以之为歌咏的题材。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脍炙人口,千古流传。

梁衡的《壶口瀑布》所歌颂的并不仅仅是壶口瀑布,而是整个黄河。

黄河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在作者笔下,“蕴伟力而静持,遇强阻而必摧,绕山岳而顺柔,坦荡荡而存天地"的黄河,不就是华夏民族的象征吗?读准字音告诫.(jiè)雾罩.(zhào) 推搡..(tuī sǎnɡ)驰骋.(chěnɡ)旋涡.(wō)寒噤.(jìn) 雾霭.(ǎi)出轧.(zhá)乘隙.(xì)迂.回(yū)汩汩..(ɡǔ)潺潺..(chán)震.耳欲聋(zhèn)恕不可遏.(è)辨清字形理解词语推搡:使劲推;推抢。

驰骋:(骑马)奔驰。

寒噤:寒战。

出轧:(钢板)从轧钢机里出来.乘隙:利用空子,趁机会.汩汩:形容水流动的声音。

潺潺:形容雨声、水声等,潺潺流水。

从从容容:留有足够的时间,而且常常有余。

前呼后拥:前面有人吆喝开路,后面有人簇拥着护卫。

常用以形容旧时官吏出巡时的声势。

怒不可遏:愤怒得不到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第17课《壶口瀑布》一、知识点汇总:1.写景抒情散文知识2.字词积累3.梁衡生平及主要作品4.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5.多角度描绘景物的写法6.生动、优美、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特点二、知识点解读与训练1.抒情散文知识抒情散文以抒发主观情感为出发点,以空灵飘逸见长,着力点在于准确表达感情色彩的语言运用上。

最大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也叫“形散神聚”。

(1)请谈谈你对“形散神聚”的认识。

(2)抒情的类型有哪几种?(3)散文中线索的作用是什么?(4)散文的语言特点有哪些?2.字词积累字音、字形:熟练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和字形,能准确拼读和书写。

词义:理解文中重点词义,能准确解释并灵活运用。

(1)下列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1)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jìn)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吞没。

B.(1)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旋.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

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jīn)。

C.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chán)成溪。

D.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è)。

(2)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B.深不可测:深得无法测量。

形容极深驰骋:(骑马)奔驰C.前呼后拥:前面有人吆喝开道,后面有人簇拥护卫。

多形容随从多,排场大寒噤:寒战D.潺潺:形容溪水、泉水等流动的声音。

窟窟窍窍:形容洞很大3.梁衡生平及主要作品梁衡,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

(1)你还知道有关本文作者梁衡的哪些知识,请介绍给大家。

(2)《壶口瀑布》选自《》,是一篇散文,作者是当代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代表作有“新闻三部曲”:《》、《》、《》等。

散文集《》等。

4.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是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的修辞手法,比喻包括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用来做比喻的事物)、比喻词(连接本体和喻体的词)。

(1)请举例分析比喻修辞的分类。

(2)使用比喻修辞要注意什么?(3)结合本文分析比喻修辞的妙处。

5.多角度描绘景物的写法为了让景物描写更加生动,可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多角度、有层次地描写景物。

(1)常用的写景角度有哪些?(2)结合本文分析作者是怎样多角度描绘景物的。

6.生动、优美、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特点本文语言生动、优美、富有表现力,充分展示了作者散文的主要风格。

请结合课文具体语句,分析本文的语言特点。

三、能力提升1.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修辞的一项是()A.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腾的水。

B.只见那平坦如略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

C.从海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

D.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

2.对本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语言优美,情景交融。

B.本文旨在借壶口瀑布写人的性格、民族的精神。

C.本文详略得当,句式错落,很有韵味。

D.文章大量运用夸张修辞,使得文章富有气势。

3.作者对黄河的赞美特别融合了对中华民族哪些精神品质的赞美?()A.顽强拼搏,柔情似水B.前赴后继,勇往直前C.独立自主,自力更生D.谦虚谨慎,柔情似水4.对本文写作手法的特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借景抒情B.后照应C.托(烘托)D.托物言志四、拓展运用1.你,学育了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你,是中华民族摇篮。

无论多么壮丽的词汇,都无法表达你的峰回路转,你的豪迈磅礴;无论多么神奇的画笔,都无法描绘你的汹涌,澎湃你的造浩荡荡。

你,一条伟大的河流,流淌出一个不屈的民族:你,一位坚强的母亲,成就了一群勇往直前的中国人。

黄河,九曲黄河,让我们走进你璀璨的文化,去感受自豪与伟大吧!下面是一副关于黄河的对联,请你补充完整。

上联:万里长江潇潇细雨知春暖下联:千年黄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调动多种感官,运用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并运用一系列具有表现力的动词,结合自身的感受,描写了壶口瀑布惊心动魄的场面、雄浑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之水博大宽厚、柔中有刚的性格特点及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

请你选取生活中的一处景物,仔细观察,结合内心感受,写一个描写景物的片段。

不少于2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学西校区王芬)第五单元第17课《壶口瀑布》知识点训练参考答案二、1.(1)“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

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

“神聚”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文中的景或物是作者抒情的依托,作者往往将所要抒发的情感具象化,运用比兴、象征、拟人等手法,或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或托物咏志,有所寄托,以达到抒情的目的。

(2)大致可分为借景抒情、因物抒情和以事抒情三类。

(3)散文往往借助一定的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做到形散神不散。

散文中常见的线索有,以含有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的事物为线索;以作品中的“我”来作线索,写“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自由畅达,使读者觉得更加真实可信、亲切感人。

(4)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精神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

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

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

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

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2.(1)B【解析】旋改为漩;噤jīn改为jìn(2)D【解析】窟窟窍窍:形容很多洞3.梁衡生平及主要作品(1)梁衡,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当代作家。

山西霍州人,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

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

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问。

其代表作品《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等。

2018年12月,荣获第六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

(2)【解析】《梁衡理性散文》;借景抒情的游记;《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人杰鬼雄》。

4.(1)比喻分三种:明喻:明喻是本体,喻体,喻词都出现,且比喻词一般是"像""好像""好似"仿佛"等。

例如:他动也不动,仿佛如石像。

暗喻:暗喻是本体,喻体都出现,两者之间用"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比喻词连接的一种比喻。

例如: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暗喻: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

例如:天上张着灰色的幔。

(2)用比喻必须注意以下三点:第一喻体要贴切、准确。

一方面是指客体与主体之间确有共同点——或者某方面的外部特征、形态类似,或者某一内部特征相仿;另一方面是指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情味、色彩必须协调,反之,就是不恰当的比喻。

第二喻体要通俗、形象。

一般地说,总是用形象的事物来比喻生疏的事物,用具体的事物来比喻抽象的事物,用浅显的道理来比喻深奥的道理。

第三喻体要追求创新,让人回味。

那些招之即来的比喻,往往也是最缺乏光彩的。

只有那些生动贴切、想象新奇,发人所未发,给人以联想的比喻,才是成功的、有表现力的。

(3)例如:“-----脚下的石------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切出一道深沟。

”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河水坚强,遇强则抗,坚韧的特点。

“我突然陷入了沉思,眼前这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泉、雾所有水的形态------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作者看壶口瀑布,由黄河集纳了海、河、泉、雾所有水的形态,想到人的各种情感,想到了博大包容的胸怀。

这因为如此,在作者笔下黄河之水也被赋予人的情感,而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正是寄予在对黄河之水的描写之中。

“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作者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再次描写了惊心动魄的场面,雄浑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之水博大宽厚,柔中有刚的性格特点及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

同时有黄河的性格想到中华民族虽历经艰难,但宁折不弯,坚忍刚强,勇往直前的精神。

5.(1)写景的角度有:景物的形状、声音、色彩、味道等;远眺、近看,俯瞰、仰视,正面、侧面,静态、动态,整体、局部等;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

(2)在写雨季的壶口时,作者写“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这一感受是侧面描写,从“我”的感受出发,间接写出了在雨季瀑布令人畏惧的气势,使人感受较深,省略更是令人遐想无穷。

“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

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引用当地人讲的“猪毛被拔光”的事,侧面体现壶口瀑布的迅疾。

作者写脚下的石被水凿得窟窟窍窍,旋出光溜溜的大坑,侧面表现出河水遇强则抗,坚韧的特点,表明水的刚强和抗争精神。

会写景的作者,一般会调动多种感觉器官。

以雨季内容为例,作者调动了听觉器官“涛声隐隐如雷”,近处涛声“震耳欲聋”。

视觉角度:“河谷里雾气弥漫”“像一锅正沸着的水”“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

6.生动、优美、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主要表现在多种角度入手,多种修辞使用、多个用词、多种句式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