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篇1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概念: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映。
反射:是有机体借助于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所作的有规律的反应。
观察法:是指在日常生活条件下,研究者通过观察在自然情境中被研究者的外部表现以判断其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
实验法:是创设一定条件从而引起某种心理现象以进行研究的方法。
心理学是一门即古老又年轻的科学。
正如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所说:“心理学有一个悠久的过去,但却只有一段短促的历史。
”说它古老是因为它的历史源远流长。
早在公元前五、六世纪,我国古代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一书中,对人和人之间的心理差异、学习中的心理问题、德育心理和教师心理等,作了很多有价值的论述。
稍后(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写的《灵魂论》可以说是人类文明史上较早的一部系统的心理学专著。
1590年,德国麻堡大学教授葛克尔率先用《心理学》表明自己的著作。
但此时心理学仍未成为独立的学科。
许多世纪以来,心理学都是包含在哲学之中的。
心理学问题大都由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来研究。
说它年轻,不仅因为它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仅有一百二十多年的历史,而且还因为它的一些理论和方法至今还不够成熟和完善。
德国心理学家冯特1879 年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从哲学的母体中分化出来。
然而,心理学诞生的一百二十年也是飞速发展的一百二十年,今天,心理学不仅已经形成了自身的庞大学科体系,而且在整个科学大厦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心理学的许多研究成果,已经应用和渗透到许多领域,从而进一步显示了心理学的真正价值和生命力。
那么,心理学究竟研究哪些问题呢?也就是说它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呢?这是我们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何一门科学都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和探索领域,它揭示自己探索领域内的事物或现象本身所固有的规律,从而达到为社会实践服务的目的.心理学也不例外。
第1章 绪 论
1.2.1 社会主义法的本质
社会主义法所体现的阶级意志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的意志, 是通过国家意志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这一意志既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 规律,也反映了广大劳动者的根本利益和要求。社会主义法具有鲜明 的阶级性和广泛的人民性,是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第一章 绪 论
1.2.2 我国社会主义法的特征
法律关系是指法律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2)旅游法律关系的特征
(1) 旅游法律关系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通过人们的意志和有意识 的活动形成和实现。 (2) 旅游法律关系是由旅游法律规范调整的社会关系。 (3) 旅游法律关系以旅游权利和义务为内容。 (4) 旅游法律关系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关系。
1.7.3 旅游法律责任的种类
1)行政责任 2)民事责任 3)刑事责任
第一章 绪 论
【本章小结 】 本章小结
本章包括法的基本知识、旅游法概述、旅游法律关系和旅游法 律责任等内容。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法的本质、旅游法的概念 和特征以及旅游法律关系、旅游法律责任等法律基本知识。
1)社会主义法的原则
(1)社会主义原则 (2)人民民主原则 (3)民族平等原则 (4)权利义务一致性原则
2)社会主义法的实施保障
第一章 绪 论
1.3 旅游法概述
1.3.1 旅游法的产生
1) 经济的发展是旅游法产生的基础 2) 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向立法提出了客观要求
1.3.2 旅游法的概念
广义的旅游法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用以调整旅游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狭义的旅游法指旅游基本法,而我国目前还没有旅游基本法。
第一章 绪 论
1.4 旅游业的法律调整
第一章:绪论
六要素论: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 管理因素、科技因素加教育
生产力=(科技+管理+教育)×(劳动者+劳动工具+劳 生产力=(科技+管理+教育) =(科技 劳动者+劳动工具+ 动对象) 动对象)
二、政经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生产关系 政经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生产关系
从广义来说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各个社会形态的 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从狭义上来说是研究现代社 会的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
(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
– 1、适应,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 2、不适应,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三)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是人 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四)两者的辩证统一构成了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
四、政治经济学要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的相互适应中来研究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形态内, 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 政治、法律的制度及其经济制度相适合 的社会意识形态,如:政治、哲学、道 德、观念等等。 两者的统一构成了一定的社会形态。
第二节: 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政经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的生产 物质资料的生产 政经学研究的出发点
1、人与自然发生相互关系的过程,其往往表现为生产力 生产力: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反映 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它包括
– 人的因素:劳动力/人的劳动。能动的主观因素,也是首要因素 – 物的因素:生产资料 即 劳动对象和劳动手段 ,是生产的客观因素,是生 产必备的物质条件
二、学习和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1、有利于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有利于正确认识资本主义,更好建设 社会主义; 3、为学习其他经济学科和有关学科打下 一定的基础。
第一章 绪论.
绪论
社会保障的内涵和外延
社会保障的学科属性与理论框架
内容
社会保障的目标与功能 社会保障的特征和原则 社会保障的特征和原则 社会保障与其他分配范畴的关系
社会保障目标
维护秩序 控制社会
非正式制度 [ 总体目标 ]
“通过保障和改善国民生活、增进国民福利来实现整个 社会的和谐发展。”
大棒加 胡萝卜
社会公平 与正义
案例2:改革该何去何从?
A和B都是某市下属建筑公司工人,在一次事故中,A 和B都被砸伤了腿。结果A获得公司所有的医药费以及 伤残补贴等共计6万元,伤情一样的B只是得到60%的 医疗报销以及5000元的补助。原因就是A是公司的正 式员工,而B是公司的临时工。 中国的什么体制导致“同人不同命”,针对这种情况, 改革改何去何从?
正式制度
分目标
分目标
帮助国民摆脱 生存危机。 满足国民的生活 保障需求。
分目标
实现整个社会的 和谐发展。
社会保障功能
“安全网”、“减震器” 收入分配平等化,再分 配 调节功能
稳定功能
补偿功能 社会救助、社会保险 “集众多的力量,分担 个别意外的损失” 互助机制
促进经济和 社会发展的功能 解除后顾之忧,生产积 极性提高。
内容
社会保障的目标与功能 社会保障的特征和原则 社会保障与其他分配范畴的关系
社会保障的特征
公平性
法制规范性
社会化
特征
多样性
福利性
刚性发展
社会保障的原则
公平原则 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原则
原则
责任分担原则 普遍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的原则 其他原则
社会保障的公平性
1、保障范围的公平性 2、保障待遇的公平性
第01章 绪论
二、科学的心理观
思考题:印度狼孩卡玛拉的事件说明了什么?
心理主要受遗传的影响? 心理主要受环境的影响?
三、心理学的教学任务
• 揭示教育和教学活动的心理学规律,提高教学效率 • 树立教育和教学的心理学观念,促进教学改革 • 培养解决教育和教学问题的心理学技能,搞好教育工作 • 学会运用心理学规律进行自我教育,促进自我发展
第二节 科学的心理观
一、两种心理观的争论
• 唯心主义心理观 – 唯心主义认为心理现象是与身体无关的“心”的活动, 是“宇宙精神”的表现,是不依赖于物质而存在的灵魂 活动的结果,即心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第一章 绪论
报告人 报告日期
学习目标
• 掌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 领会科学的心理观
本章知识框架
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其规律 的科学。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 (一)心理过程
– 心理过程(mental process)是人的心理现象产生和发 展的动态活动过程,由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 程构成。 • 认识过程(cognitive process):也称认知过程,是 指个体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或对信息进行加工处 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 言语等。 • 情感过程 • 意志过程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 (三)心理状态
– 心理状态(mental state)是个体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心理 活动所表现出的稳定的特点。 • 注意状态 • 灵感状态 • 激情状态 • 犹豫状态 • ……
教案—第1章 绪论(简)
产出可储存
顾客与生产系统极少接触
产出不可储存
顾客与服务系统接触频繁
响应顾客需求周期较长
可服务于地区、全国乃至国际市场 设施规模较大
响应顾客需求周期很短
主要服务于有限区域范围内 设施规模较小
质量易于度量(客观)
质量不易度量(主观)
13
生产计划
产品生产计划
产品中长期发展规划 产品年度生产计划 主生产计划(季、月……)
(5)
产品质量Q(Quality)、交货期D(Delivery)和成本C(Cost)简称QDC, 是互相关联、相互冲突的。因此,必须从整个生产与运作管理系统出发,运用 组织、计划、控制的职能,把投入生产系统中的各种生产要素有效地结合起来, 使生产过程中物质流和信息流有机地融为一体,按照最经济的方式,创造出使 社会和企业都满意的产品或服务。
预测对本企业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确定产品品种与产量 设置产品交货期
编制产品出产计划
产品装配计划
14
独立需求计划(配件计划) 物料需求计划
零部件采购需求计划 零部件外协需求计划 零件部生产进度计划(厂级计划) 毛坯需求计划(铸锻、下料) 原材料需求计划
车间作业计划 采购计划(标准件、原材料、毛坯) 外协计划(零部件外协、工艺外协)
7
1、组织职能
典型制造企业的三项基本职能:生产、营销和财务
不同功能和独立的运作方式,相互联系、 形成循环。
共同的目标:谋求利润和持续发展 通常一个组织的成功不仅依赖于某个职能 发挥得如何,而且还依赖于这些职能相互 的协调程度。
8
制造企业组织流图
1第一章绪论
在调动经销商工作积极性方面,既要运用经济手段去吸引, 还要运用心理策略去激励,效果才会更好;
另外,在品牌设计、包装装潢、广告促销等方面,也应注 意借鉴和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技能,才能使营销策略在整体上 更具有竞争力,从而争得实效,更好地开拓市场。
其研究方法是内省法,也称为自我观察法,主要研究神经传 导速度、感觉阀限、简单记忆过程,做感知觉实验。
13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概述
三、心理学的主要学派
(三)行为学派 出现在美国,代表人物主要有华生(1878—1958)和斯金纳
(1904—1990)。 二十世纪初,自然科学飞速发展,以华生和斯金纳为代表的
31
第三节、医药营销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和方法 (一)研究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 3.整体性原则 4.科学性原则 5.联系性原则
32
(二)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实验法 3.调查法 4.心理测验法
33
第四节、学习意义
一、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助于医药企业更好地开拓市场 市场“细分”过程中,既要考虑社会经济形态的标准,也
12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概述
三、心理学的主要学派
(二)构造派 德国,代表人物是哲学家、生理学家冯特。 1879年,莱比锡大学,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从此,
心理学脱离了哲学的范畴,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当时,化学界化合物的概念刚刚兴起,冯特代表的构造派也
认为整体的心理现象也是由一个个的心理元素组成,于是,这个 派别被称为构造派。
(三)药品营销心理学的酝酿和起步
11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概述
三、心理学的主要学派
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中国医药学发展概况第二节中医学的基本特点第二章阴阳五行学说第一节阴阳五行学说第二节五行学说第三节怎样认识阴阳五行学说第三章四诊八纲第一节四诊第二节八纲第四章病因学说及辨证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病因及辩证第五章脏象及脏腑证治第一节气、血、精、津液第二节心与小肠第三节肝与胆第四节脾与胃第五节肺与大肠第六节肾与膀胱第六章卫气营血辩证第一节卫分证治第二节气分证治第三节营分证治第四节血分证治第七章治则第一节治疗原则第二节治法第八章中药和方剂第一节方药概论第二节常用中药及方剂一、解表药和方剂二清热药和方剂三温里药和方剂四祛风温药和方剂五泻下药和方剂六止咳化痰平喘药及方剂七消导药和方剂八祛湿药和方剂九理气药和方剂十理血药和方剂十一补益药和方剂十二镇潜、熄风药和方剂十三固涩药和方剂十四开窍药和方剂十五驱虫药和方剂第九章常见病的辩证论治第一节冠心病第二节慢性肝炎第三节溃疡病第四节大叶性肺炎第五节肿瘤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中国医药学发展概况一、中国医药学的起源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和繁衍,在猎取食物的过程中,在同自然灾害、猛兽、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已经开始了医疗和保健活动。
例如人们在寻找和识别食物的过程中,误食了一些有毒的药草,在毒性反应过后,却治好了某些病痛,而发明了能治病的药草,这就是传说中的神农尝百草。
我国第一部药物学“神农本草经”,就是后人为了纪念原始社会人们的贡献,托名神农而写的。
在使用石器的过程中,逐步发明了石针来治病,所谓砭石这是针灸疗法的起源。
殷商时期,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有了显著的发展,青铜器的广泛应用,促使发明了银针、金针医疗工具。
二、中国医药学的形成约在公元前5-3世纪,即战国时期,直到秦汉时代完成,产生了我国医学最早的一部医书――“内经”。
“内经”包括《灵枢》、《素问》两部书,共18卷,162篇,它总结了秦汉以前的治疗经验和理论知识,它是无数医家共同创造的结晶,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总结。
民法第一章绪论
民法第一章绪论民法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民法的概述一、民法的概念1、民法调整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
2、民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在内容上表现为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3、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我国《民法典》第二条明确规定,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民法典》的规定揭示了我国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的范围以及特点,划分了民法与其他法律部门的界限。
根据各国民事立法和民法理论,民法的划分为:第一,形式意义上的民法和实际意义上的民法。
形式意义上的民法指的是由立法机关系统编纂成《民法典》的民法规范体系。
实质意义上的民法指的是具备民法实质内容的民事法律规范体系,包括《民法典》和其它民事法律、法规。
在我国形式意义上的民法指的是《民法典》,实质意义上的民法除了《民法典》还包括了其他规定了民法实质内容的单行法律、法规。
第二,广义的民法和狭义的民法。
广义的民法指的是一切调整平等主体之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成文法和不成文法、民事基本法和民事特别法的总和,其外延包括民法典、其他民事法律法规以及传统的商务等。
狭义的民法仅指的是编纂成民法典的民事法律规范系统。
二、民法的性质1、民法是私法。
(关于公法和私法的划分有三种,一是利益说,二是意思说,三是主体说)民法的调整对象,调整的社会关系主要涉及私人利益,民事具体之间是平等的关系,减少国家干预提倡当事人意思自治决定了民法是私法。
2、民法是调整市场经济关系的基本法。
民法调整了财产关系,主要包括财产归属关系和财产流通关系。
从历史发展来看民法也始终和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的发展相联系。
3、民法是调整市民社会关系的基本法。
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相对存在,民法调整市民的社会关系,重在保护市民的私权,加大对个人自由权利的保障,以构建和谐的市民社会秩序。
4、民法是权利法。
民法的基本职能在于对民事权利的确认和保护。
5、民法是实体法。
民法规定民事主体相互间权利义务的实体内容。
第一章_绪论-小结(精选5篇)
第一章_绪论-小结(精选5篇)第一篇:第一章_绪论-小结第一章绪论—小结第一章绪论—小结一、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1.流体:气体和液体2.流体力学:是力学的一个分支,研究流体静止和运动的力学规律,及其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3.采用的单位: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m,s,kg;1kg=9.807N二、作用在流体上的力 1.质量力:1)质量力∞ m ;常见的质量力有重力、惯性力2)质量的表示:用单位质量力的轴向分力表示,即X,Y,ZρρFρρρf==Xi+Yj+Zkm2.表面力:∆P (Nm2)A∆T (Nm2)2)切力T//A;用压应力表示:τ=A1)压力P⊥A;用压应力表示:p=三、流体的主要力学性质1.流动性——流体不同于固体的基本特征。
流体静止时不能承受拉力和切力。
受到切力,发生不断变形的特性就是流动性。
2.抗压性——流体具有较大的抗压性。
压强等值传递的性质。
m (kgm3)V⌝水的密度ρ=1000kgm3;汞的密度ρ=13.6⨯103kgm3; 3.惯性——密度:ρ=⌝常温290K,1标准大气压强下空气密度ρ=1.2kgm3 4.重力特性——容重:γ=5.粘滞性(重点)牛顿的内摩擦定律:T=Aμ1)粘性系数:动力粘性系数μ(Pa⋅s):反映流体粘性大小;2运动粘性系数νms:反用流体流动性好坏。
G (Nm3);γ=ρg Vdudu (N)或τ=μ(Nm2) dydy()⌝粘性系数随温度变化情况;原因。
⌝粘滞性数之间的关系:μ=νρ2)速度梯度:dudθ=dydy6.压缩性和热胀性1)液体的压缩性和热胀性dρρdVV=-(1Pa) dpdpdρρdVV=(1K)热胀系数:α=-dTdT压缩系数:β=2)气体的压缩性和热胀性由于一般气体为空气,属于理想气体:pρ=RT共2页第1页第一章绪论—小结7.表面张力特性——毛细管现象。
测压管不要采用太细的管子。
四、流体的力学模型1.连续介质模型2.无粘性流体模型3.不可压缩流体模型为什么提出这三个模型,意义是什么?共2页第2页第二篇:如何写绪论最佳答案如何写好学术论文之「绪论」(一)关于学位论文之「绪论」,大致上有四个重点,必须先厘清,并好好掌握。
第一章绪论教案(最终版)
第一章绪论教案(最终版)第一篇:第一章绪论教案(最终版)第一章食品添加剂概论[教学要求]1.了解食品添加剂定义、分类;2.了解对食品添加剂进行安全评估的模式和方法;3.掌握食品添加剂规范使用和监督管理方面的法规和标准要求;4.正确认识发展食品添加剂的积极意义以及建立法制管理机制的必要性。
[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应掌握食品添加剂的概念,在整体上了解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建立起学习各类食品添加剂的基础,具备在实际应用中把握食品添加剂的特点与正确发挥食品添加剂的功效的基本知识。
[教学重点]食品添加剂的整体功效 [教学难点]食品添加剂的评估与监督管理 [教学时数] 2学时[教学手段]:常规教学讲授方法和手段,有条件时辅助多媒体教学等手段。
[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引入]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食品添加剂与食品标签1、发展概况“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尽管提出不久,但人们实际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历史久远,中国传统点制豆腐所使用的凝固剂盐卤,在公元25年的东汉时期就已经应用,并一直流传至今;一、食品添加剂的早期使用色素:公元6世纪,农业科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记载了天然色素用于食品的方法。
香料:周朝时已使用肉桂增香。
加工:北魏时期的《食经》、《齐民要术》中有用盐卤、石膏凝固豆浆的记载;从南宋开始,一矾二碱三盐的油条配方就有了记载,是老百姓早餐桌上物美价廉的食品护色:在800年前的南宋时期亚硝酸盐被用于腊肉生产二、食品添加剂的现代应用民以食为天,食品在人们生活中占有很重要地位。
人们要求食品方便化、多样化、营养化、风味化。
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工业的重要支柱。
在食品中添加量通常仅为0.01%~0.1%,但对改善食品的色、香、味,调整食品营养结构,提高食品质量档次,改善食品加工条件,延长食品保存期,以及食品资源的综合利用等,有着极其重要作用。
(食品添加剂应用举例)三、食品添加剂基本功能① 有利于食品的保藏和运输,延长保质期食品除少数物质如食盐等外,几乎全部来自动、植物。
“课程与教学论教案”第一章绪论
“课程与教学论教案”第一章绪论第一篇:“课程与教学论教案”第一章绪论所用教材:王本陆,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专家审定,高等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教材)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一.明确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二.了解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历史三.理解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四.掌握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方法即是什么;为什么;学什么;怎么学。
一.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与任务课程与教学论是研究课程与教学的学问。
其研究对象是课程和教学。
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课程,什么是教学。
(一)课程与教学 1.课程课业及其进程。
(1)已有的定义研究教材P30。
值得注意的是,在每个人的心中实际上都隐藏着对课程的理解,即课程观,或是“教什么或学什么”的答案,区别在于有的人自觉,有的人不自觉而已。
从社会角度来理解课程的,就倾向于服从大众的要求和社会的需要来选择学习的内容;从儿童发展的角度来要求孩子的,就倾向于服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来选择学习的内容;还有既能服从社会要求又能照顾到儿童的兴趣需要的。
总之,在每个人的头脑中都隐藏着自己的课程定义。
理论家们给课程下的种种定义,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凭空捏造和想象的,而是基于人们对课程各种各样的理解抽象和概括出来的。
所以,任何一种对课程的界定都会有一群忠诚的追随者。
可以用语言把自己经过思考的对课程的理解表达出来,就是你自己的课程观。
(2)词源分析从词源上来追溯课程的内涵,有些寻根究底的意思、因为语言是对客观事物的抽象。
从语言最初的意义上,我们可以知道人们早期对课程内涵的认识,然后,把“课程”还原为最原始的状态来把握它的本质。
中国:教材p29.根据年龄而设的课程,《礼记,内则》记载:六年,教之数与方名。
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
八年,出入门户,及即席饮食,必后长者,始教之让。
九年,教之数日。
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学书计……十年有三,学乐、颂诗、舞勺,成童,舞象,学射御。
第一 绪论(共35张PPT)
非实证方法是用定性分析推导理论,阐述假设的合理性。
钝,味觉灵敏,无道德感,缺乏自制力,智 犯罪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状态同犯罪的关系的学科,特别注重研究犯罪者的动机、目的和犯罪行为的内在联系。
大陆法系
刑事法律分支
它承认人类学、生物学和心理学因素与犯罪的联系,但认为这些不是犯罪的主要原因。
▪ 1、社会调查法 根据他的结论,犯罪人在身体上或精神上都有异常特征,如前额平削,下巴过长,颊骨过大,多毛皱纹,痛觉迟钝,味觉灵敏,无道德感,缺
乏自制力,智力低下,性情暴烈,好显示自己等。 1、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4、研究预防、控制和消除犯罪现象的社会机制与社会途径 现代中国对犯罪社会学的研究,始自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是以翻译别国著作为主。 1、研究犯罪、犯罪现象的表现形态和反映形式
犯罪社会学不是犯罪学的下属学科,而是犯罪学知识的主要来源。
犯罪
刑罚
身体上或精神上都有异常特征,如前额平削 d、与社会变迁,社会文化存在联系
4、研究预防、控制和消除犯罪现象的社会机制与社会途径 它承认人类学、生物学和心理学因素与犯罪的联系,但认为这些不是犯罪的主要原因。
,下巴过长,颊骨过大,多毛皱纹,痛觉迟 犯罪社会学,单从犯罪现象一个角度出发,只研究犯罪这一种社会问题。
力低下,性情暴烈,好显示自己等。因此, 2、缺乏科学的原创性研究成果
三、研究犯罪社会学的意义
20世纪是西方犯罪社会学的大发展时期,此时的犯罪社会学研究中心由欧洲移向 。
他主张对这些犯罪人,预先采取隔离的保安 犯罪
刑罚
3、研究犯罪现象与社会现象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措施,从而预防犯罪发生。 1949年之后我国的犯罪学研究偏向于青少年犯罪研究,使得犯罪社会学研究面狭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理学总论General Principles of Pharmacology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
第三章药物代谢动力学*
第四章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及合理用药原则*
药理学教研室
Department of pharmacology
第一章绪论
一、药物
1、预防、治疗及诊断疾病的具有药理活性的物质;
2、在一定剂量范围,可以改善器官生理功能和/或细胞代谢的物质。
二、药物分类
(一)天然药物
1.纯天然品:植物、动物、矿物
2.提取物:吗啡、麻黄碱等
(二)化学合成药
1.人工全合成:磺胺药等
2.半人工合成:半合成青霉素等
(三)基因工程药物
1.基因诊断用药
2.基因治疗用药
三、毒物
指有毒、损害人体健康的化学物质,它在一定剂量下也可以影响机体的生理生化过程,使生理生化过程发生紊乱,从而导致疾病的产生。
药物与毒物的关系:使用剂量决定化学物质作用的性质。
量大
药物
毒物
用药原则:安全有效
四、药理学的基本概念
(一)药理学(pharmacology ):
1.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科学;
2.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基本理论。
(二)学科分类
(三)学科任务
1.阐明药物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2.为临床合理用药、发挥最佳疗效、防治不良反应提供理论依据;
3.为开发新药,改善药物质量,创新药物用途提供实验依据;
4.理论上⑴为药物化学探索构效关系的规律,⑵为生理生化及病理等学科作
分子探针,研究生命过程的基本规律。
(四)药理学的桥梁作用
1.医学间的桥梁作用
(1)以相关基础医学理论为基础
(2)以治疗疾病为最终目的
2.医学与药学间的桥梁作用
医学生深入了解药物作用的唯一学科
3.在方法学上的共通性——实验性的
即在严格控制条件下观察药物对机体或其组成部分作用规律,并分析其客观作用原理。
五、药理学的发展简史
(一)古代药理学的发展(本草阶段)
(二)现代药理学的发展
药理学的建立和发展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
在西方国家,有关药物的知识,起初也停留在药物学(materia medica)阶段。
十八世纪,意大利生理学家Fontana(1720~1805)通过动物实验对千余种药物进行了毒性测试,得出结论认为:天然药物都有其活性成分,并且选择性作用于机体某个部位而引
(1)1804年,德国Serturner,从阿片中提取出吗啡,并用狗实验证明其有
镇痛作用;
(2)1819 ~1856,法国Magendi和Bernald,用青蛙做的经典实验,分
别确定了士的宁作用于脊髓,筒箭毒碱作用于神经肌肉接头,阐明了它们的药
理特点,为药理学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实验方法;
(3)德国R.Buchheim(1820-1879)建立第一个药理实验室,写出第一本
药理学教科书,也是世界上第一位药理学教授。
(4)1909年,德国人Ehrich发现胂凡纳明(606)能治疗锥虫病和梅毒,
从而开创了合成药物治疗传染病的新纪元;
(5)1935年,治疗感染性疾病药物百浪多息的发现。
(6)1928 ~1940,英国Florey在Fleming研究的基础上,从青霉菌培养液
中分离出青霉素,并开始将抗生素应用于临床,开辟了抗寄生虫病和细菌感染
的药物治疗,促进了化学治疗(chemotherapy)的发展。
(7)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迅猛发展,以及新技术在药理学中
的应用,药理学有了很大发展。
a)如对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已由原来的系统、器官水平,深入到细胞、亚细胞、受体、分子和量子水平;
b)已分离纯化得到多种受体(如N胆碱受体等);阐明了多种药物对钙;钠、钾离子通道的作用机制。
c)从中药中提出的镇痛药罗通定,解痉药山莨菪碱,强心式类药羊角拗甙、黄夹甙和铃兰毒甙,抗疟药青蒿素,抗癌药高三尖杉,喜树碱和紫衫醇等,均在临床有广泛应用。
(8)在药理学的深度和广度方面,出现了许多药理学的分支学科:
a)如生化药理学、分子药理学、量子药理学、神经药理学、免疫药理学、遗传药理学、时辰药理学等边缘学科,分别从不同方面研究药物作用的基本理论。
b)近来还开设了临床药理学,研究药物和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阐明药物的临床疗效、药物不良反应与监测,药物相互作用以及新药的临床评价等。
这些分支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大大充实与丰富了药理学的研究内容。
六、学习目的
(一)做到合理用药
1.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效应;
2.尽量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
3.正确、有效、安全地治疗疾病。
(二)为今后学习新药知识打下基础
1.新药的不断涌现合;
2.药理学知识的不断更新。
七、学习方法
1、联系基础医学理论;
2、注意药物的两重性;
3、掌握药物的共性与个性;
4、重视药理实验。
八、新药的研究
新药的药理学研究包括临床前药理研究和临床药理研究。
新药的来源无非包
括:
①对已知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
②合成新型结构的药物;
③从天然物质中提取、分离;
④应用生物技术和基因重组方法制备。
(一)临床前药理试验
临床前药理研究是新药能否进入临床试验的先决条件。
是在动物上进行的试
验,具体内容包括:
1.药效学研究是指与该新药防治作用有关的主要药理作用研究。
应根据该新药分类及药理作用特点进行。
新药的主要药效学作用应是针对临床主要适应证,而应用体内、体外两种以上的试验方法,以证明受试品的作用强度、特点以及与老药相比的优点等。
2.一般药理学研究是指对新药作用以外广泛的药理作用研究。
3.药代动力学研究
4.新药毒理学研究包括全身性用药的毒性试验、局部用药的毒性试验、特殊毒性试验和药物依赖性试验。
(二)临床药理试验
临床药理试验:包括Ⅰ、Ⅱ、Ⅲ、Ⅳ期临床试验(clinical trials)。
Ⅰ期临床试验对已通过临床前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的新药,在健康志愿者从安全的初始剂量开始逐步增加剂量,以观察人体对受试新药的耐受性,并进行人体的药动学研究,以便为Ⅱ期临床试验提供合理的治疗方案。
其受试人数一般在20~30人。
Ⅱ期临床试验在选定的适应证者,主要观察新药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
在Ⅱ期临床试验,除了使用受试新药外,通常还应有已知活性药物(阳性对照)和无药理活性的安慰剂(placebo)进行对比试验。
其病例数一般在200~300人。
Ⅲ期临床试验为新药上市前扩大的临床试验,其用药方法类似常规药物治疗学的方法,已进一步确定新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在国外,Ⅲ期临床试验是上市前研究,即申请新药生产所必须呈报的临床试验资料。
在我国,在Ⅱ期临床试验后即可申请新药生产,在批准试生产期间,再进行Ⅲ期临床试验。
Ⅳ期临床试验在新药批准上市后开始进行,通过对大量患者的实际应用,监测新药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