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第1篇】一、定向(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3.体会生动优美的语言,感受作者对济南的热爱之情。

二、导学(一)创设情景,导入教学,明确学习目标。

(二)介绍有关作者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

(三)解决生字词。

(四)诵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

1.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得出的?明确:温晴。

作者通过与其他三地进行对比得出的。

2.文章写了济南冬天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远山、水(可爱、暖和)(秀气、娇美)(淡雅)(清亮、空灵)3.作者花这么多笔墨来描绘济南的冬天,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三、检测(赏析)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句子或段落,你最喜欢哪些?说说理由。

四、小结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五、拓展写一段描绘自己家乡冬天景色的话,是当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六、教学反思《济南的冬天》是老舍的散文名篇,篇幅短小,构思精巧,语言优美。

学习这样的美文,既能让学生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得到审美的陶冶。

在课堂中,我还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了一些问题,如“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得出的?文章写了济南冬天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等等,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去深入探究作品的语言美、意境美。

不足之处:1.课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在展现美上我做的不好,没有适当地运用多媒体作辅。

2.读书是阅读教学的最重要一环,在反复朗读中学生既可以领略济南冬天的景色之美,也可以领略老舍作品的语言之美,而我却在课堂中把这环节省去了,这是以后上课需要注意的。

3.没能完成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是本节课最大的败笔,主要原因是对时间的把握不够,在分析景物及景物特征的时候花费太多时间了。

4.在课堂中,我讲的太多,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太少。

这在日后需要慢慢改善,还给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权利。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导学案第1篇】◇教材分析◇《济南的冬天》是文学大师老舍的一篇写景散文。

文章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使笔下的山、水、城、人跟这“温晴”的天气紧密联系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温暖晴朗的济南冬天图景。

而作者感情的抒发也非常别致,他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露痕迹地依附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因此显得格外真挚自然,富有感染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重音和停连的要领。

2.引导学生揣摩重点词句,分析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

3.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及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1.在反复朗读中,理解、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之处,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2.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理解文章并掌握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济南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自然景色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重点:①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②把握文章中济南的冬天的主要特点。

2.难点:学习课文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

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

一年四季皆有美景,其中冬景别有一番风味。

同学们,北国的寒冬朔风怒号,江南的冬天温柔可人,那么地处中原的济南呢它的冬天又有怎样别致的特征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济南的冬天》,去领略中原冬天的风光吧。

〔板书课题及作者〕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1.作者简介与写作背景。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

老舍一生著作丰富,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和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他的作品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济南的冬天》导学案(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济南的冬天》导学案(含答案)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理解并积累生字、生词。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

难点:学习作者的语言艺术,明白作者对济南的冬天所寄予的深情。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自主学习一、佳句积累春天阳光明媚、百花齐放,给人生机和希望,那么文人笔下的冬天又是怎样的呢?请你补充下列古诗词中关于冬天的描写。

1、,。

孤舟蓑笠翁,。

2、墙角数枝梅,。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二、了解作者及作品1、走近作者: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市人。

1912年入北京师范学校,爱上了文学。

1924年应聘去英国伦敦东方学院教中文。

1930年回国,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任教。

1937年,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这是一首‚旧时代的葬歌‛,小说被译成十几种外国文字,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

老舍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从1950年至1965年,仅剧本就写了十多部,其中影响最大的如《龙须沟》(1951)、《茶馆》(1957)。

1951年1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2、写作背景老舍1924年只身应聘去英国伦敦东方学院教中文。

他身居异国,饱尝了寄人篱下的孤独之苦,他在另一篇文章中写过这样的话:‚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

‛(《想北平》)为了结束这‚没有家‛的寂苦生活,他终于在1929年夏动身回国,但因路费不足,又在新加坡留了半年,直到1930年春才回到上海,同年夏应邀到山东济南齐鲁大学任文学院副教授,并编辑《齐鲁月刊》。

由于这样的经历,老舍回到祖国,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便抑制不住强烈的爱国之情,写下了《济南的冬天》。

三、基础积累将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生词抄在下面,并注音(读不准的字音,必须查字典,以确保注音准确)。

第2课《济南的冬天》导学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2课《济南的冬天》导学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2.济南的冬天老舍学习重点:1.继续训练朗读,掌握重音和停连的要领。

2.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体会景物描写中融入的作者的感情。

3.品味精美的语言。

4.学习比喻和比拟的修辞方法。

课前预学初步感知【查一查】1.查找相关资料,并填空。

填空题《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________原名____________,字________,现代著名作家。

1951年北京人民政府授予他_______ 称号。

代表作有小说___ _____、___ _____,戏剧___ _____、___ _____。

【读一读】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发jì()肌fū( ) 宽chǎng ( )狭zhǎi()害xiū ( ) xiāng ( )边着.( )落澄.( )清贮.( )蓄水藻.( ) 济.( )南空灵.()3.根据上下文,理解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一理】4.本文采用了怎样的结构?抓住了济南冬天怎样的特点?又是通过哪些景物来表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一问】5.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你一定产生了一些疑问,挑你认为有价值的写下来。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第【1】篇〗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描绘的景物及其特征,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2.能找出文中选用的准确生动的词语及形象贴切的比喻、拟人句,并分析它们的精妙之处。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课前学习活动1.摘录文中的生字词,借助工具书,结合课文,读准字音,理解它们在文中的意思;2.借助图书馆、网络等,查阅有关老舍的资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和描绘冬天的诗文或名句;3.反复朗读课文,能读出感情并体会语言的精妙。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一提起北国的`冬天,同学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怎样的画面呢(学生畅所欲言:总会让人想起“大雪纷飞”、“寒冬凛冽”等萧条景象)。

然而在冰雪皑皑的北国之冬中,有一个地方的景色与众不同:它的水在冬天“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这个地方就是济南。

这节课,我们就在老舍先生的引导下,一起去领略济南冬天的奇景。

二、整体感知1、学生听老师配乐朗读(也可放录音),并在听读中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并思考问题:①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什么这个特点能从哪些景物上感受得到②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③作者写景是按照一定顺序的,你能理清写景的层次吗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思考后在小组内讨论解决)三、研读赏析整体感知后,对文章内容有了基本了解,学生可合作探究,进一步深入理解赏析文章,品味语言准确生动的特色。

学生深入研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赏析,教师提供示例。

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出示以下句子,让学生还原到课文中,反复朗读,体会语言的妙处:(一)揣摩下列语句,说说划线的词语好在哪里。

1.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老城”本是无情物,作者却说它们“睡着”,还能被春风“唤醒”,赋予老城以人的灵性,把这一个老城写活了。

济南的冬天导学设计(优秀10篇)

济南的冬天导学设计(优秀10篇)

济南的冬天导学设计(优秀10篇)《济南的冬天》导学案篇一《济南的冬天》教学实录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济南在哪里吗?学生:山东省。

老师:在我国的北方还是南方?学生:北方。

老师:通常,“冬天”给人的感觉是寒冷的。

北方的冬天呢,更冷。

一提起北方的冬天,我们就会想到毛泽东的诗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那么,“济南”的冬天呢?济南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有“泉城”的美称,清人刘鄂称济南“家家泉水,户户垂柳”;清人刘凤浩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诗句。

可见,济南的冬天也肯定与北国的冬天有所不同。

今天,我们就跟随我国语言大师老舍先生,一起去感受济南冬天的与众不同。

(板书“济南的冬天”。

放录音。

)老师:听完录音了,谁愿意有感情地把这篇文章朗读给大家听?(不少学生举手。

老师叫了四位学生分别朗读课文的第1、2、3、4文段。

)老师:读得很好。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第一段,看看济南的冬天与其他地方比有什么不同?(很快有同学举手)学生:济南的冬天没有风声,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老师:好,没有风声,说明风小。

“响晴”指?学生:晴朗无云。

老师:很好。

还可以用其他的词语来概括济南冬天的不同吗?学生:有温晴的天气。

老师:好,谁能说说“温晴”的含义?学生:“温晴”就是温暖、晴朗的意思。

老师:对。

风小就是指济南的冬天不冷,温暖;响晴就是指天气晴朗。

那么,大家想想,“风小”“响晴”“温晴”这三个词来概括济南的冬天的话,哪个最合适?学生(全体大声说):温晴。

老师:很好。

(板书“温晴”)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课文是哪几方面体现这一特点的?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讨论。

(学生之间进行积极、热烈的讨论。

几分钟后,有不少人举起了手。

)学生:从济南的山可以看出来。

老师:对。

你能把描写济南的山的句子读出来吗?(学生清晰准确地把句子读了出来。

)老师:很好。

文中把济南的山比作什么?学生(全体):摇篮。

老师:比喻为“竹篮”好吗?学生们笑:不好。

老师:为什么?学生:虽然外形相似,但“摇篮”暖和。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通用12篇)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通用12篇)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济南的冬天导学案(通用12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济南的冬天导学案,欢迎大家分享。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篇1【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2、品味精妙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习重点】品味精妙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学习难点】品味精妙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自主预习案】1、文章里面有你不熟悉的字词吧,通过努力,你能掌握吗?赶快动笔吧,亲爱的孩子!水zǎo( ) chéng( )清宽chǎng ( ) 水藻( )狭窄 ( ) 宽敞 ( ) 贮蓄( ) 澄清( ) 济南( ) 镶上 ( ) 髻 ( ) 看护妇( )2、解释下列词语响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安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空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能选出下面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吗?( )A、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B、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C、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

D、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4、《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________,原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代作家。

代表作有小说________________,话剧________________。

【课内探究案】一.创设情境,激情投入,明确目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导学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通过朗读的方式,学生能够把握文章情感基调。

通过朗诵,小组讨论的方式,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温晴”。

3.感受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体会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文章的感情基调,学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及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三、教学方法朗诵法(集体朗诵、指定学生朗诵);讨论法;教师导读法。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运用谈话法进行导入:“同学们,在你们的印象中冬天是什么样的呢老师听到有的同学说时白雪皑皑、寒风呼啸的。

对啊,北方的冬天总是给人一种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印象。

但是有这样一个地方,它的冬天是不一样的,没有呼啸的寒风,没有皑皑的白雪,那里有着无限的温暖,同学们想知道这是哪里吗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济南的冬天》”。

(二)初读课文,感知诗歌情感基调1.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注意:朗读的语速、感情等)。

2.学生了解文章大概内容。

(明确:从课文中能够感受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体会作者所表达对的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及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三)品析语句,合作交流。

1.学生再次读课文,提问:济南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作者通过哪些景物呈现了济南冬天的特点明确:济南冬天总的特点是“温晴”。

作者通过对济南山、雪、水等景物的描写来体现济南冬天的特点。

2.作者是如何对冬天景物进行描写的明确:第三自然段中,作者对济南的小山进行了描写“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在这句话中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将小山周围的地理环境比喻成了“小摇篮”,将四周的小山比喻成“看护者”。

通过比喻手法的运用加上作者所感受到的温暖等一系列的描写,写出了周围的一圈小山特别可爱。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导学案合集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导学案合集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导学案合集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导学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1.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地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济南的冬天课堂教学设计Ⅱ。

2.继续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描写景物的方法。

3.了解本文首尾呼应的特点。

二、难点、重点分析(同“课堂教学设计Ⅰ”)三、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

自然界中美的事物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朱自清先生绚丽多彩的春景图使人感受到春的勃勃生机,老舍先生描绘的冬天也一样具有可爱之处。

(二)引导学生阅读“自读提示”第二段,以此作为阅读思考、圈点批注的主要依据。

(三)自读课文,圈点批注。

教师提出导读题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题目事先写好,以小黑板或投影片形式展示。

1.本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你能用第一段的一个词语说明它的总体特征吗?2.作者运用哪些修辞方法对景物进行描绘,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3.全文的结束语和课文标题有怎样的联系,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学生圈点批注时,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肯定和表扬批注好的,对欠妥的给予指导。

学生发表意见后由教师明确:1.天气的温晴;老城的暖和安适;阳光朗照下山的可爱,小雪点染下山的秀美;雪后村庄的秀丽典雅;水的暖绿明净。

总特点——温晴。

2.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山景绘水色,全力表现济南冬天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特点,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济南的冬天课堂教学设计Ⅱ》。

如把环卫济南的山比作“小摇篮”,把卧雪的山庄比作“小水墨画”,把整个冬天的济南比作“蓝水晶”;拟人的手法把没有生命、没有感情的山水写得脉脉含情,景与情紧密结合,以景感人,以情动人,产生很强的感染力。

3.结尾“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与开头的“宝地”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美好景象的由衷赞美之情,有力地总结了全文。

(四)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思路,划分课文的结构,教师补充强调。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及答案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及答案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1】【学习目标】①了解老舍的生平、著作,识记并理解文中重要字词。

②理解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③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景物描述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发。

【资料助读】友情提示:把你认为重要的地方摘录到课文里。

1、关于作者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

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

2、主题解读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

文章紧紧围绕“温情”这一特点,描绘济南的山、水、天,呈献给读者一幅山清水秀的动人冬景图,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无限热爱之情。

★课前预习1、给加点字注音。

济南()镶()水藻()贮蓄()澄清()着落()看护()发髻()2、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义响晴:设若:秀气:贮蓄:澄清:空灵:3、快速阅读课文,标记段落序号,了解大意感受文章要点,并给文章划分段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朗读课文,驰骋你丰富的想象去感受一下济南冬天的美。

想想,济南的冬天给你的总体印象如何?你能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出来吗?★课堂导学第一课时一、初步感知1、济南冬天的特点是什么?课文是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一特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作者描绘了哪些景物来表现济南冬天这一特点的呢?这些景物又各有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品读全文,用心感悟1、你能从中提炼出四幅画来吗?请给这四幅画各拟一个小标题。

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02《济南的冬天》(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02《济南的冬天》(含答案)

2《济南的冬天》老舍主备李万彬审核语文组班级:姓名:小组:第1课时【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继续培养边读书边思考边圈点批注的习惯。

【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原名,字,生于北京,满族人,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

代表作小说被译成十几国文字,产生较大影响。

此外,他还著有小说,话剧、等。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济南冬天美好的风光。

2.导语:老舍对济南的山山水水一往情深,在他眼中,冬天的济南一切都是美的,一切都是可爱的,真是一方宝地,一个理想的境界。

当我们探究课文时,当一幅幅画面浮现在我们的脑海里时,我们将进入那片美的天地。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品读《济南的冬天》。

二、自主学习1.请按描写的不同景物,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

2.济南为何“真得算个宝地”?3.作者所描绘的这些美景可归纳为几幅画面?请你为这几幅画面拟写一个标题。

4.作者通过描绘这几幅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三、合作学习1.济南的冬天美吗?美在哪儿呢?请你用“济南冬天美,美在”的句式说一段话。

2.全班齐声朗读第四段并思考下列问题。

(1)全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2)该段中的动词用得好,请举例说明。

3.山尖全白了,为什么会像“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4.全段写“小雪”之美妙,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5.雪后山景“妙”在哪些地方?四、达标检测1.根据解释写出对应的词语。

(天空)晴朗无云。

()本课指天气极为晴朗、明亮、温和。

()安静而舒适。

()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或围在另一物体的边缘。

()清秀、小巧玲珑。

()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情况。

()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

()存放、积存。

()本课指清亮、透明。

()美妙无穷而不可捉摸。

()在头顶或脑后挽束起来的头发。

()特别、不寻常。

()指纯用水墨不着彩色的国画。

()形容蓝得发亮。

()【课后反思】2《济南的冬天》老舍主备李万彬审核语文组班级:姓名:小组:第2课时【学习目标】1.品味文章语言,学习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的方法。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第【1】篇〗一、学情分析通过对《春》的学习,学生对比喻、拟人、远近结合等写作手法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和了解。

《济南的冬天》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的运用上颇具特色。

所以,本课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分析修辞手法,让学生敢于并且能够分析修辞句,了解一类阅读题型。

二、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结构,明白“温晴”是济南冬天最大的特点,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

2、学生自主分析文本语言,体会文章的语言美,从而更深层次感受文章的情感。

3、通过“换”的办法,让学生体会比喻与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并能对修辞语句进行规范的分析。

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美,能够自主规范的分析比喻句和拟人句的表达效果,克服小学时期用“生动”“形象”“具体”等简单概括的习惯问题。

四、教学难点让学生清楚“济南的冬天”不能更名为“冬天的济南”的原因。

五、教学课时三课时六、教学工具PPT多媒体教学七、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探究法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同学们,一说起冬天,我们就会想到厚厚的棉衣、暖手袋、暖气等一大堆御寒的物品;我们就会想起“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样的极尽寒冷与孤独的诗句。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感受了朱自清先生笔下春的妩媚,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近老舍,去领略他笔下的济南的冬天,一起去探究一下作者笔下济南的冬天是什么模样。

2、作者介绍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

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

3、正字音,识生字词(1)学生齐读课后读读写写,读准字音,教师强调易写错的字词。

(2)完成同步上的字词练习。

4、文章结构分析(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中最能概括济南冬天特点的一个词,找出之后展示在黑板上。

(2)教师根据学生写在黑板上的词,逐一与学生一起辨别,排除掉除“温晴”以外的其他词语,并让学生笔记济南冬天最大的特点是“温晴”。

《济南的冬天》学案【精选9篇】

《济南的冬天》学案【精选9篇】

《济南的冬天》学案【精选9篇】《济南的冬天》导学案篇一设计者:湖北宜昌夷陵区:黄丽萍○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3、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步骤:一、设景导入我们盼望万紫千红的春,我们迷恋果实飘香的秋,可那白雪翩飞的冬,虽然寒风凛冽,可那树尖上顶着一朵白花的美丽又怎么不令人神往呢?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就充满了无限的魅力,它给人留下的不再是萧瑟,不再是寒气袭人,它那里充满了温情。

好可爱、好可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份温情吧。

(利用多媒体投示出课题及学习目标,背景选择白雪覆盖的小山,白雪映着红日,营造一个温暖响晴的冬天之景。

)二、师生共赏1、师生同读①放师读录音(播放朗读录音,多媒体投示背景,动感播放课文字幕)②生分成两组比赛朗读③师生读自己最喜欢的语段,在旁边批注喜欢这一段的理由。

④完成课后思考题一(生小声读课文理出文章脉络)生:讨论交流③④。

师归纳文章脉络:开头写济南冬天的天气(对比)——写济南的山(阳光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远山)水(清澈、透明)2、师生同赏找出文中的比喻、拟人句子填在下表中,并说说用上它们的好处。

(开放性题,答案不求一致,重在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情能力。

)比喻句:好处:拟人句:好处:3、师生同议①分小组交流自己找出的句子和理由。

②全班交流③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三、写作尝试⑴分小组讲述自己家乡冬天的景象⑴借鉴本文的写作方法将家乡最有特点的景物描写出来⑴评价提高分组评价,选择最优美的文章在全班交流。

四、友情链接课后在网上查阅老舍的生平及他的重点作品,把它摘下来。

查阅描写冬景的文章,每人选择一篇下节课全班交流。

附:老舍(1899~1966)现、当代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课《济南的冬天》导学案(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课《济南的冬天》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统编版语文第2课《济南的冬天》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

2、掌握“髻、贮蓄、澄、镶”等词语的读音及书写。

3、学习课文中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

学习重难点1、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济南的冬天之美。

2、学习课文清晰的层次、合理的布局以及情景交融的写法。

3、体会文章情景交融的写法,培养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练习1、下列加点字注意全对的一项是()A.贮.( chǔ)蓄转圈.( quān ) 奇迹.(jì)B. 水藻.(cǎo) 地毯.( tǎn 矮.( ǎi )松C. 慈.( cí)善) 救济.( jí) 狭.( xiá)窄D.发髻.( jí) 镶.( xiāng )嵌宽敞.( chang)2、下列各组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A.贮蓄簿雪晌晴唤醒着落B.肌肤慈善摇蓝暖和不知不觉C.秀气邪射缺口安适理想境界D.害羞绿萍奇迹地毯蓝汪汪3、选出下面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A.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B.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C.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

D.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阳光和煦,不冷不热,气候温暖宜人。

)B、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了。

(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意思是小巧而清秀。

)C.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

(照应前文“暖和安适地瞅着”,写出了山村和雪的神态。

)D.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

(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水的多情,到了冬天还充满春意。

)5、描写景物时由于观察的立足点不同,往往采用不同的描写角度。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

济南的冬天的导学案及答案

济南的冬天的导学案及答案

济南的冬天的导学案及答案【篇一:济南的冬天导学案2份附答案】lass=txt>班级姓名组名组号学科导学案编号:1.积累字词,了解作者;2.理清思路,了解课文怎样抓住“温晴”这一特征来描写济南冬天的景物;3.揣摩课文语言,领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

教学重难点1、学习作者从不同的角度细致观察景物,抓住主要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2、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对描绘景物、抒发情感所起的作用。

一、课前预习:1、资料链接济南的冬天作者,原名,字,满族人,现代著名作家,语言大师。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等。

2、自主学习(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贮蓄()着落()薄雪()济南()....(2)说说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响晴:温晴:安适:空灵:透明。

3.指出下面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2)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3)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4)山坡山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二、活动探究1、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文章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束,有什么深刻的含义?2、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什么? 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济南冬天的这种特点是源于什么样的地形特点?3、文中共描绘了四幅景物图,阳光朗照图、雪后初晴图、雪后远山图和空灵水晶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4.老舍先生是语言大师,他笔下的济南冬天温暖如春、秀丽如画、清亮如水晶。

作者为了让我们对济南“温晴”的冬天有个具体可感的印象,在描写景物时,发挥想象,用了不少满含温情的优美而生动形象的语言。

选出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大声朗读,并与小组成员交流赏析。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通用4篇)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通用4篇)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通用4篇)济南的冬天导学案篇1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独特感受,从整体上感知济南的冬天之美。

2、赏析比喻、拟人的句子,体会本文情景交融的特点。

3、学习本文的语言风格,在写作时仿效借鉴。

学习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揣摩语言。

学习难点:学习作者的语言艺术,明白作者对济南的冬天所寄予的感情。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济南()镶()水藻()贮蓄()发髻()澄清()着落()看护()2、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义响晴:秀气:贮蓄:澄清:空灵:3、查找资料了解作者。

老舍(1899~1966),原名______,字______。

北京人,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现代著名作家。

是语言大师,被誉为“____________”。

著名作品小说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和戏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话剧《___________》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老舍于1929年离英回国,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

4、快速阅读课文,标记段落序号,了解大意感受文章要点。

5、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① 这篇文章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② 概述文章大致内容。

6、把你阅读时遇到的问题、疑惑写在下面,课堂上交流。

二、课堂学习(一)、情景导入:春天是昂扬向上的,她不仅带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还带来希望和力量。

冬天带给我们的则是刺骨的寒冷,满目萧索和生活上的不便……但冬天也有雪后的美景、无限的生机和令人向往的温暖。

今天,我们就来追随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迹,去感受“济南的冬天”。

(二)、自主合作学习:1、交流预习情况,展示预习成果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答案)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答案)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答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济南冬天的景物特点。

2.学习老舍先生的写景方法。

3.抓住特点写写家乡的景物。

4.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品质。

第一课时一、【课前自学】1、查资料,了解老舍的简介。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北京人,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著名作家。

是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著名作品有《骆驼祥子》《龙须沟》《茶馆》《四世同堂》等。

话剧《茶馆》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

1951年1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1966年8月24日,老舍被林彪、江青及反革命集团摧残迫害,不幸逝世,终年67岁。

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大学任教七年,对山东产生了深厚感情,他称山东为“第二故乡"。

2、注音济南()着落()宽敞()贮蓄()澄清()暖和()发髻()水藻()看护 ( ) 薄雪 ( )3、解释词语响亮——很明亮慈善——对人关怀,富有同情心.这里指温和,合乎人心意秀气—清秀,这里指美丽而柔弱响晴:(天空)晴朗无云。

设若:假若。

贮蓄:存放、储藏。

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

二、课文感知1、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作者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2、作者用什么样的方法写出济南冬天的总体特点?对比与北平相比-------------无风声温晴与伦敦相比-------------无重雾宝地与热带相比-------------无毒日喜爱3、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阳光朗照下的山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4、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喜爱赞美第二课时绿萍水水藻垂柳二、研读2—5节1、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好地方,文中写了三幅山光,又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阳光朗照下的山--------温暖山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城外的远山 ----------淡雅绿萍、绿水藻、绿柳(衬托水的绿)“绿”——冬水温暖多情,富于生机。

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

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

2济南的冬季导教案【导学目标】1.朗诵、赏识课文生动、形象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特色描绘光景的写法。

2.推测、品尝本文优美的语言,领会比喻、拟人在写景中的表达作用。

【学习要点】理解作者抓住特色描绘光景的写法,领会比喻、拟人在写景中的表达作用。

【课时计划】2课时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环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学生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有关参照资料,捕获课文中的要点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达成步骤二、三中的思虑题,准备展现沟通。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研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 1-2 名代表展现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余成员在小组长的一致安排下合作达成步骤三中的思虑题。

(2)同桌之间相互议论,有分歧不可以达成一致的,小组议论;小组内不可以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议论时沟通。

(3)全班议论时,教师不可以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想的火花充足碰撞后,再点拨指引,达到启迪思想的目的。

学法指导一:针对步骤二中的朗诵课文1.读准字音,读清句子,熟习课文内容,这是朗诵好的前提。

情形导入生成问题老舍以前说过:“上帝把夏季的艺术赏给了瑞士,把春季的赏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赏给了济南。

”的确,春季的西湖,烟雨蒙蒙,远山近水,尽在画中,闲步湖畔,划船湖上,令人如在画中游。

苏轼有诗为证:“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适宜。

”而到了夏季,世界有名的避暑胜地瑞士风景最美:绿色山林,环绕着浅蓝色的湖泊,映托着阿尔卑斯山头的皑皑白雪;绝壁上瀑布流泻,草地上鲜花绽放,无愧于“世界公园”的美称。

那么冬季的济南又美在哪里呢?今日,我们先来赏识济南冬季的美景。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生难字词(1) 注音济南(j ǐ)伦敦(dūn)..镶 (xi.āng)水藻 (z ǎo).贮蓄(zh ù)发髻 (j..ì)澄清.(ch éng)下落(zhu ó).看护(k ān).(2) 词义响晴:( 天空) 明朗无云。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合集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合集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合集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一、朗读课文,读出重音和勾连。

掌握课后生字词及课下注解,并能运用。

重点理解比拟手法及作用,兼顾品味运用对比、反复、设问、排比的语句。

能够区分实写与虚写的语句。

会写200字的家乡冬景,写出景物的特征。

二、借助解读富有感情色彩的关键词或关键句,理解蕴含句中的美好情感。

借助想象读懂文中的诗情画意的具体体现。

三、课前预习,课堂自主合作探究问题,教师点拨,课后阅读四季写景文。

【教学安排】两教时【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教时【教学要点】一、检查预习作业:1、学生诵读,能读出重音和勾连。

2、出示抄写本,备查。

检查关注学生的书写和标音。

教师点拨字形、字音和字意如何辨认并识记。

二、作者简介(略)【教学内容和步骤】一、检查预习作业:1、学生诵读,能读出重音和勾连。

2、出示抄写本,备查。

检查时关注学生的书写和标音。

教师点拨字形、字音和字意如何辨认并识记。

3、从文中找出运用比拟的句子,并说说它们对写景和抒情起到怎样的作用。

(教读过程中回答)二、作者简介(略)三、解读课文1、诵读全文,注意读出重音和勾连。

(完成积累拓展四)2、课文主要写了哪几种景物,反映了济南的冬天什么特点?(完成思考探究一)3、文中运用比拟等多种修辞手法,对描写景物和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分别起到什么作用?4、“理想的境界”蕴含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说冬天的济南是理想的境界。

(完成思考探究二)5、借鉴课文写家乡冬天的景物,不少于200字。

(完成积累拓展五)四、布置作业1、完成校本作业2、阅读辅助资料3、预习新课【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第2篇】教学目标:1. 有感情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 通过品读课文,掌握对比、比喻、拟人的手法。

3. 体会老舍对济南冬天的一往情深,提高审美情操。

设计理念:强调工具性,突出人文性;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
备课:金霞审核:七年级语文组
班级:小组:学生姓名:评价: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独特感受,从整体上感知济南的冬天之美。

2、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
2、品味精妙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奇迹.( ) 发髻.( ) 看.护( ) 贮.蓄( ) 镶.
边( )
xiá( )窄宽chǎng( ) 水zǎo( ) chéng( )清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
..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

响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
..,有了依靠。

着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
..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慈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
..的蓝水晶。

空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下面句子选择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_____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②山尖全白了,给蓝天_____上一道银边。

③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____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A.挂织照
B.披缝映
C.顶镶射
D.垂添照
4.文章标题“济南的冬天”,结尾却说“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什么?
文题“济南的冬天”,是指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环境的冬天,不是别处的冬天;而结尾却说“这就是冬天的济南”,因上文具体描绘了冬天山水特有的明丽色彩,此句用“冬天”来修饰济南,就反映出在冬天这个特定季节里,济南所具有的不同寻常的魅力。

这也与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遥相呼应,结构显得十分严谨。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全文分为几部分?试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2.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什么?作者对济南的总体感觉是怎样的?
探究点二:研读课文,回答问题。

3.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4.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冬天的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
5.文章写的三幅山景图之间有什么关系?
6.第3小节和第5小节写景顺序有什么不同之处?
7.文章写了四幅景物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以下面的格式来回答。

①我最喜________________,因为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最喜________________,因为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我最喜________________,因为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我最喜________________,因为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答案:1.第一部分(1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

第二部分(2段—6段)具体写济南冬天的山水景物。

2.温晴;“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

3.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冬天的水色。

4.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城外的远山—一淡雅。

水色——绿。

5.第一幅图是总写,第二、三幅图是具体写。

6.写山景:自上而下的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写水色: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7.①阳光朗照下的山暖和舒适②薄雪覆盖下的山娇美秀气③城外远山素淡雅致④济南的水澄清而多情
探究点三:表现手法,寻找美点。

8.《济南的冬天》无处不美。

那么,作者是如何运用艺术的笔法,来描写景物之美的呢?请大家根据提示从文中摘抄句子回答。

①修辞运用之美:第2节“这一圈小山——这儿准保暖和’”这一句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写出济南的冬天的舒适和暖和。

②俯瞰仰视之美:第2节“请闭上眼睛想——这是不是理想的境界?”这是俯瞰之美。

第5节“空中,——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写出了济南的美。

这是仰视。

由河水看到天上,视野阔大,整个济南都美。

③动静结合之美:第3节,“山坡上——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这是动静之美。

④景物映衬之美:“看吧——好像日本看护妇。

”矮松与白雪相互映衬,在白雪的映衬下,矮松越发的青黑。

这是色彩上的映衬。

“山尖全白了……。

”白雪与蓝天……。

“有的地方雪厚点……”,草的绿色和暗黄色相映衬,很美。

拓展阅读:
塞外怀古
[1]没有到过河西走廊的人总以为河西走廊这个地方怎样的荒凉,怎样的寒苦。

到了河西走廊之后,便知道所谓荒凉寒苦并不如传闻之甚。

但到了河西走廊靠近西域的酒泉[①]以后,景象有点两样了,黄沙白草,风日惨淡,始有塞外之感。

往北一望,荒野大漠,遥天无际。

南天可不同了,祁连山像一道高墙,自东而西,连绵不断;不分冬夏,顶上常是积雪皑皑。

人说西王母的家就在那里。

远远望去,也真像有琼楼玉宇在其中隐约闪现。

沿着公路的南边,可以看见无数的土堆子,有的延长好几里,有的是一个大墩子旁边连上几个小墩子。

这种土堆子沿着酒泉以北的额济纳河往南,跟着疏勒河向西,以至于敦煌的南湖和西湖,几乎随处都是。

这就是汉唐时代的边城和烽燧的遗址,有名的汉唐西部长城,就在这些地方。

[2]我最近旅行戈壁的时候,曾在酒泉一座破败的墩子上瞭望。

已经傍晚了。

太阳在西边的地平线上还有簸箕那么大。

血红带黄的光芒四面放射,周围的云彩都映成了橙黄色。

一个人在墩子上朝着西面和北面遥远的天际看着看着,就随人冥想[注②]中去了。

俨然如在汉唐当年,墩子下面那些土堆子都是一座一座的房子,也许是人家,也许是戍边将士的营房,房顶上正炊烟袅袅。

放在外边的马群和羊群先后回来了。

鸡鸣犬吠以及小儿喧笑的声音,嚷成一片。

那座墩子也楼柱完好,雉堞无恙;几个烽哨正在上面聚精会神的望着西边和北边,希望有平安消息到来。

一天一天的过去,一年一年的过去。

这些人从少年转到中年,老年,也许就死在那里,埋在附近。

但是他们从来不颓丧,也从来不堕入幻想。

只凭着他们的结实的身体,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同敌人和自然作生存的斗争。

敌人和自然败了,他们胜了,他们的西陲也固若金汤了。

两千年,一千年的历史,像电光石火般一转眼过去了。

这些人依然长埋地下,烽燧城堡也放弃了,荒废了;我也仍然清醒明白的站在废墩上面。

西边的太阳还有一半在地平线上。

但是这些废毁的烽燧城堡,照旧很英勇的迎着落日,放出黄色的光辉;西北
风呼呼的怒吼,而它们依然静默无言,屹立不动。

这就是我们民族的精神。

想到这里,我禁不住流下泪了。

注:①酒泉:与玉门、阳光、敦煌相邻,均在甘肃省的河西走廊一带。

②冥想:深沉的思考。

(1)第[2]段中,作者站在墩子上“看着看着,就堕入冥想中去了。

”作者“冥想”到了些什么?请用一两句话概括作者“冥想”的内容。

(2)作者在第[2]段文末说,“想到这里,我禁不住流下泪了。

”是什么引起作者如此深的感触而流下了眼泪?
(3)作者写作这篇文章运用到了象征手法,作者是怎样运用象征手法的?
答案:第(1)题:戍边将士在边关的生活;戍边的情景;他们与敌人和大自然作斗争的精神。

其实答案就在文中,只要加以分类概括即可。

第(2)题:是戍边将士在保卫边疆中同敌人和自然作生存斗争的坚强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引起作者深深的感触而流下了眼泪。

此题揭示的其实就是文章的中心,精髓。

设身处地、身临其境地站在作者的角度去考虑才能有所收获。

第(3)题:作者用西北的土墩子抗击风沙、屹立不动的特征来象征守边军士具有的坚强、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献身精神。

(大意)象征手法常常是用一种事物来象征某类人或某种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