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三章 微专题十五 文言语句翻译训练案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一 文言语段翻译
第三章特色题型精练专题一文言语段翻译(一)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张衡,字建平,河内人也,幼怀志尚,有骨鲠之风。
及晋王广为扬州,衡拜扬州总管掾,王甚亲任之。
衡亦竭虑尽诚事之,夺宗之计,多衡所建也。
俄而敕衡督役江都宫。
有人诣衡讼宫监者,衡不为理,还以讼书付监,其人大为监所困。
(节选自《隋书·张衡传》) (1)衡亦竭虑尽诚事之,夺宗之计,多衡所建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诣衡讼宫监者,衡不为理,还以讼书付监,其人大为监所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张衡也尽忠竭力侍奉他,夺取太子之位的计谋,大多是张衡所提出的。
(得分点:“事”“夺”“建”,判断句,句意正确。
)(2)有人到张衡那里告修江都宫的宫监,张衡不为他处理,回去以后(却)把状纸交给那个宫监,那个告状的人更被宫监刁难了。
(得分点:“诣”“以”“困”“为……所”。
)参考译文张衡,字建平,是河内人,小的时候就怀有远大的志向,有刚直的风骨。
等到晋王杨广镇守扬州时,张衡被授予扬州总管掾的官职,晋王很亲近信任他。
张衡也尽忠竭力侍奉他,夺取太子之位的计谋,大多是张衡所提出的。
不久(皇帝)命令张衡监督修建江都宫的劳役。
有人到张衡那里告修江都宫的宫监,张衡不为他处理,回去以后(却)把状纸交给那个宫监,那个告状的人更被宫监刁难了。
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高崇文,字崇文。
其先自渤海徙幽州,七世不异居。
大将阿跌光颜与崇文约,后期,惧罪,请深入自赎,乃军鹿头西,断贼粮道。
邢泚已降而贰,斩于军,衣冠胁污者诣衙请命,崇文为条上全活之。
诏令刻石记功于鹿头山。
(节选自《新唐书·高崇文传》,有删改) (1)后期,惧罪,请深入自赎,乃军鹿头西,断贼粮道。
完整版)高三文言文翻译二轮复习教案
完整版)高三文言文翻译二轮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和技巧的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
2.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
教学设想:1.高考的文言文阅读是源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的。
作为高考的第二轮复,要遵循由“已知”推出“未知”的认知规律,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以课内文段阅读为材料进行复。
通过“积累——迁移——巩固”的复原则,逐一落实考点内容。
2.在学生掌握了“信、达、雅”三字翻译目标和“六字翻译法”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在文言翻译中的盲点,力图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解决翻译疑难的技巧。
并通过训练验证这些技巧的可操作性,使学生能举一反三,从而增强文言文翻译的信心。
3.为调动学生的研究兴趣,发动学生积极参与。
在教学中,让学生变换角色。
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完成教学内容。
提高课堂复效率。
课堂导入:1.明确本课研究目标。
2.知识重温——翻译的原则与技巧。
1)提问: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目的出发,文言文翻译要严格遵循的两个原则是什么?第一:忠于原文,力求做到字字落实。
第二:字字落实包括:实词翻译要准确,虚词翻译明白,句式翻译要恰当,语气翻译要妥帖。
2)提问:文言文翻译的“六字法”是什么?①留:人名、地名、年号、国号、庙号、谥号、书名、物名都保留不译;与现代汉语表达一致的词语可保留。
②补:省略的部分;词语活用相应的部分;代词所指的内容;使上下文衔接连贯的内容等。
③删:一些没有实在意义的虚词,如表敬副词、发语词、部分结构助词等;同义复用的实词或虚词中的一个和偏义复词中陪衬的词应删去。
④换:把古词换成现代汉语。
基本模式是把单音词变为双音词。
⑤调:把文言文中倒装的句子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惯。
⑥选:根据文意选,选用文言词恰当的意项。
(江苏专用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三 翻译文言句子教案
训练三翻译文言句子练前提醒1.准确判断得分点,做到“点点落实”。
翻译得分点,从基础知识角度,主要是实词(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活用词),虚词(其、之、以、乃、因、为等),特殊句式(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等)。
从词性看,主要是句中的动词、形容词等,特殊句式主要看标志词。
在找出得分点后,关键要译到位,如依据语境确定多义实词,句式要翻译出其特征,用好必要的标志词等。
千万不可因得分点未落实到位而丢分。
2.依据语境,合理推断疑难词语。
(1)联系句子“语境”,进行合理推断,这里的“语境”,一是从句子的整体出发,二是关注该句前后句子表达的意思,甚至关注上下文相关的内容。
(2)依据知识积累,尤其是课本知识、成语知识,甚至文字学知识,合理推断。
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0分)章叟讳文,字简甫,后以字行。
其先赵宋时,已负善书名,兼工镌刻,至叟则益著。
叟生而美须眉,善谈笑,动止标举有儒者风。
宁庶人①国豫章,慕叟能而罗致邸中,与故知名士唐伯虎、谢思忠偕。
伯虎觉其意,佯清狂不慧以免。
而庶人卒谋反,挟叟与思忠从行,谋脱身不得,至中道乃尽出所赐金帛予守者,宵行乱军中,几死者数矣。
裸袒二千里,而归谒其父,相抱哭。
分宜②相欲登肃帝所赐制书,札谕于石,而聘变往,留相邸四岁而后归。
分宜败,邸客无得免者,于叟略不濡。
人谓叟善为客,往客宁庶人不死,今客分宜相复不濡。
叟笑曰:“吾向者以智免,今者以廉免,虽然,去待诏(指文徵明)与孔嘉远矣。
待诏故辞宁庶人聘者也,孔嘉则辞分宜相聘者也。
”(选自《弇州山人续稿》,有删节)注①宁庶人:宁献王。
②分宜:严嵩别号。
(1)谋脱身不得,至中道乃尽出所赐金帛予守者,宵行乱军中,几死者数矣。
(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向者以智免,今者以廉免,虽然,去待诏与孔嘉远矣。
(浙江专用)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精准提分练 第三章 特色题型精练 专题一 文言语段翻译
第三章特色题型精练专题一文言语段翻译(一)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不佞少以绘名,性好搜奇,最喜关仝、荆浩笔意,每宗之。
游燕及楚,中岁归吴,择居润州。
环润皆佳山水,润之好事者,取石巧者置竹木间为假山;予偶观之,为发一笑。
或问曰:“何笑?”予曰:“世所闻有真斯有假,胡不假真山形,而假迎勾芒者之拳磊乎?”或曰:“君能之乎?”遂偶为成“壁”,睹观者俱称:“俨然佳山也。
”遂播闻于远近。
时汪士衡中翰,延予銮江①西筑,似为合志,与又予公所构,并骋南北江焉。
暇草式所制,名《园牧》②尔。
(节选自明·计成《〈园治〉自序》)注①銮江:今江苏仪征县。
②《园牧》后改名为“园治”。
(1)世所闻有真斯有假,胡不假真山形,而假迎勾芒者之拳磊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延予銮江西筑,似为合志,与又予公所构,并骋南北江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听说世上有真的就有假的,为什么不借鉴真山的形象,而要借助迎春神时用拳头大的石块堆积而成的石堆呢?(2)邀我在江苏仪征县的銮江之西为他主持建造园林,(园林建成后)好像很合我们的志趣,它同我为吴又予公主持建造的园林一起闻名于大江南北。
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湖府经历[注]叶君伯旼,世居永嘉城中。
结庐蜃江之北,茅檐竹扉,仅蔽风日,名之曰水北山居。
间与二三友携酒壶,出由白鹿城,登华盖名山,持杯浩歌,声振林木;或棹短艇,具笭箵,垂纶于江水中;或呼小奚奴相随,行吟梦草堂上,诗句不逼古人不欲休。
当其适意时,乾坤空阔,竟不知荣辱之代迁,而寒暑之往来也。
人皆曰:“贤哉,吾伯旼!高情逸韵,皦皦霞外,迹虽朝市而心实山林,其近于古之君子哉!”然予窃有疑焉:使伯旼为布衣时,假此以洗心涤虑,庶几可也。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2.3文言翻译课件
客曰:“太尉不能耶?”曰:“非也,以礼让客耳。” 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迁步军都虞候。金 师南下,悉出禁旅付梁方平守黎阳。靖康元年正月二日,次 滑州,方平南奔,灌亦望风迎溃。黄河南岸无一人御敌,金 师遂直叩京城。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背城 拒战凡三日,被创,没于阵,年六十二。
诏运粟三十万石于并塞三州,灌言:“水浅不胜舟,陆 当用车八千乘,沿边方登麦,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奏上, 报可。未几,知岷州,引邈川水溉闲田千顷,湟人号广利渠。 徙河州,复守岷,提举熙河兰湟弓箭手。入言:“若先葺渠 引水,使田不病旱,则人乐应募,而射士之额足矣。”从之。 甫半岁,得善田二万六千顷,募士七千四百人,为他路最。 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再发则否。
过了没多久,何灌又被任命为岷州知州,他引邈川水灌 溉闲置的田地上千顷,河湟一带的百姓把它叫做广利渠。后 来,何灌调到河州,不久又防守岷州,并担任提举熙河兰湟 弓箭手一职。何灌向朝廷进言:“如果先修缮水渠引水,使 百姓不担心耕地干旱,则百姓就乐于参加招募,而所需的弓 箭手也就能招够了。”朝廷听从了何灌的建议。才半年,就 改善良田二万六千顷,招募弓箭手七千四百人,是当时西北 几路中最成功的。何灌陪辽国使者在玉津园射箭,一发命中, 第二次射就没有射中。
参考译文: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何灌因为武选 登第,任河东从事。当时的河东经略使韩缜对他说:“你是 个奇才,将来总有一天会坐上我今天的位子。”后来何灌担 任府州、火山军巡检。辽国人经常越过边境来取水,何灌亲 自申明划定边界,不许他们前来取水,辽国人愤怒地发兵犯 境。何灌面对敌阵向高处山崖射箭,每射必中山石,有的箭 头都射到山崖的石头里面去了,辽军吃惊地把他当成是神人, 迟疑徘徊着整兵离开了。
1.(2011·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统考版)2023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课时作业(十)文言文语句的翻译
课时作业(十) 文言文语句的翻译精准对练一关注单音节文言文实词的翻译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安乐令吴汉、护军盖延、狐奴令王梁亦劝彭宠从秀,宠以为然。
而官属皆欲附王郎,宠不能夺。
汉出止外亭,遇一儒生,召而食之,问以所闻。
生言:“大司马刘公,所过为郡县所称,邯郸举尊号者,实非刘氏。
”汉大喜,即诈为秀书,移檄渔阳,使生赍以诣宠,令具以所闻说之。
会寇恂至,宠乃发步骑三千人,以吴汉行长史,与盖延、王梁将之,南攻蓟,杀王郎大将赵闳。
……秀乃悉召景丹等入,笑曰:“邯郸将帅数言我发渔阳、上谷兵,吾聊应言‘我亦发之’,何意二郡良为吾来!方与士大夫共此功名耳。
”乃以景丹、寇恂、耿弇、盖延、吴汉、王梁皆为偏将军,使还领其兵,加耿况、彭宠大将军;封况、宠、丹、延皆为列侯。
(节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生赍以诣宠,令具以所闻说之。
译文:(2)何意二郡良为吾来!方与士大夫共此功名耳。
译文: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濂性诚谨,未尝讦人过。
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
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
濂具以实对。
笑曰:“诚然,卿不朕欺。
”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
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
帝怒,问廷臣。
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
”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
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节选自《明史·宋濂传》)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笑曰:“诚然,卿不朕欺。
”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
译文:(2)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译文: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帝即位初,异姓王及带相印者不下数十人。
至是,用赵普谋,渐削其权,或因其卒,或因迁徙致仕,或因遥领他职,皆以文臣代之。
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精练十五【文言文断句】附答案解析
译文:
(2)绐景瑗计事,景瑗乘马出,始知其变也,自坠马下。
译文:
答案:(1)宣大总督王继谟晓谕大同总兵官姜瓖在黄河边据守,姜瓖偷偷地派人(与义军联络),归顺义军后返回。(2) 姜瓖欺骗景瑗议事,景瑗乘马而出,(目睹满街义军,)才知他已经叛变了,惊讶得从马上跌下来。
【参考译文】
卫景瑗,字仲玉,明韩城县人。天启五年进士,初任河南推官。崇祯四年授监察御史,弹劾首辅周延儒贪污受 贿徇私舞弊数件事,又劾吏部侍郎曾楚卿邪佞。皇帝不采纳。皇帝任命他为巡按,巡察真定各府。后遭父丧,未等 朝廷准假即归故里。服孝期满后,任御史。卫景瑗上疏朝廷营救给事中傅朝佑、李汝璨,此二人因弹劾温体仁触怒 皇帝而被交付司法官吏审讯。(卫景瑗替他们讼冤,)因而令皇帝恼怒,卫景瑗被贬为行人司正。后调尚宝局丞,又 调大理寺丞,晋升少卿。十五年春调景瑗任右佥都御史,巡抚大同。当时晋北一带遭灾,百姓饥寒交迫,疾病流行。 景瑗到任后,上疏朝廷请求赈济灾民。 厉兵秣马,铸造火器,打击豪强,政绩显著。十七年正月,李自成率义军渡 黄河进军山西,宣大总督王继谟晓谕大同总兵官姜瓖在黄河边据守,姜瓖偷偷地派人(与义军联络),归顺义军后返 回。景瑗不知其变,等到山西沦陷,景瑗邀姜瓖歃血盟誓共同守卫。 姜瓖在外告诉别人:“卫巡抚是陕西人,早已 与李自成暗中勾结,将要叛变投敌了。”代王对此有所怀疑,故不肯见景瑗。 加之永庆王射杀景瑗仆从。又适逢景 瑗患足疾,不能时常出外理事,于是大同军权被姜瓖独揽。姜瓖的哥哥姜瑄是原来昌平的总兵,劝说姜瓖投奔义军。 但是姜瓖又怕守城将士不依从,于是拿出库存银两犒赏将士,用言语激励守城将士,赢得了代王的信任。诸位郡王 分门守卫,姜瓖每门派遣二百人协助防守。三月初一,义军兵临城下,姜瓖立即将永庆王射杀,开门迎义军入城。 姜瓖骗景瑗议事,景瑗乘马而出,(目睹满街义军,)才知他已经叛变了,惊讶得从马上跌下来。义军活捉他见李自 成。李自成想给他封官。景瑗据地而坐,大呼皇帝而哭。义军认为他很讲忠义,说他是“忠臣”,不要杀他。景瑗 猛然起身,用头碰阶石,血流满面。义军拉他出去,他回头看见姜瓖,骂曰:“反贼,与我结盟却反叛变,神灵一 定不会赦免你的。”义军派景瑗母亲劝其投降。景瑗说:“母亲八十多岁了,应当替自己考虑。儿是国家的大臣, 不可以不为国而死。”母出,景瑗对别人说:“我不骂贼, 是为了保全母亲。”三月初六日,景瑗于僧寺自缢而死。 义军叹曰:“这是忠臣啊!”李自成把景瑗的家属迁移到官府的空房子里,告诫部下不要冒犯。福王(朱由崧)时, 赠景瑗兵部尚书,谥号“忠毅”。
江苏2020版高考语文第三章文言文阅读微专题翻译中最容易以今律古的25个实词讲义(含解析)
微专题翻译中最容易以今律古的25个实词[专题微语] 实词是文言翻译中最重要的得分点。
为了考查考生对重要实词的精准理解,命题者通常会选用那些最容易让考生以今律古的实词来翻译。
为此,考生千万不要先入为主,“今为古用”,应该紧紧结合语境确定其义。
该专题选择了出现频率较高又容易以今律古的25个实词译句,以提醒考生不可以今律古,要在语境中准确翻译其义。
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并准确填出词义。
1.扰故太子少师清献赵公,既薨之三年,其子屼除丧来告于朝曰:“先臣既葬,而墓隧之碑无名与文,无以昭示来世,敢以请。
”天子曰:“嘻,兹予先正,以惠术扰民如郑子产,以忠言摩士如晋叔向。
”乃以爱直名其碑,而又命臣轼为之文。
(节选自苏轼《赵清献公神道碑》)(1)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是所有的“扰”都是“干扰”意,如上文中的“扰”就是“________”意。
答案(1)(他)像郑国的子产一样用仁爱的办法安抚百姓。
(“惠术”“扰”,语句通顺) (2)安抚参考译文亡故的太子少师赵清献公,去世三年后,他的儿子赵屼守孝期满来向朝廷报告说:“先父已经安葬,然而墓道上的碑还没有名称和碑文,没有什么可以用来显示给后人,(现在)冒昧地向朝廷请示。
”皇上说:“啊,这位是我先前的贤臣,(他)像郑国的子产一样用仁爱的办法安抚百姓,像晋国的叔向一样用忠厚的语言勉励士人。
”于是用“爱直”命名他的墓碑,接着又命令我为他写碑文。
2.方《双节堂庸训》者,龙庄居士教其子孙之所作也。
居士扃(关闭)门养疴,日读《颜氏家训》《袁氏世范》,与儿辈讲求持身涉世之方,或揭其理,或证以事。
(节选自汪辉祖《〈双节堂庸训〉自序》)(1)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是所有的“方”都是“方圆”“方正”意,如上文中的“方”就是“________”意。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检测:15 文言文阅读(概括分析题)
专题突破练15文言文阅读(概括分析题)(时间:45分钟满分:38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19分)李壁字季章。
父焘,典国史。
壁少英悟,日诵万余言,属辞精博。
孝宗..尝问焘:“卿.诸子孰可用?”焘以壁对。
召试,为正字。
宁宗即位徙著作佐郎时韩侂胄专国建议恢复用师意方锐壁言进取之机当重发而必至毋轻出而苟沮。
大臣或以沮兵议忤侂胄得罪贬,壁论待敌先发,然后应之。
侂胄意不怿。
壁度力不能回,乃入奏:“自秦桧首倡和议,使父兄百世之仇不复开于臣子之口。
愚以为宜亟贬秦桧,示天下以仇耻必复之志,则君臣上下奋励振作,拯溃民于残虐,湔祖宗之宿愤。
在今日举而措之,无难矣。
”疏奏,秦桧坐追王爵.。
议者谓壁言虽公,特以迎合侂胄用兵之私而已。
金遣使来,微示欲和意。
丘崈以闻,壁贻崈书,俾遣小使致书金帅求成。
金帅报书以用兵首谋指侂胄,侂胄大恚,不复以和为意。
壁言:“苟利社稷,固难执一。
”侂胄不听,用兵之意益急。
壁方与共政,或劝其速去,毋与侂胄分祸,壁曰:“嘻,国病矣,我去谁适谋此?”后侂胄被诛,御史叶时论壁反复诡谲,削三秩.,谪居抚州。
越四年,复除知遂宁府,未至,而溃兵张福入益昌,戕王人,至遂宁,壁传檄谕之,福等读檄泣下,约解甲降。
会官军至挑贼,贼忿,尽燔其城。
顾府治曰:“李公旦夕来居,此其勿毁。
”壁驰书大将张威,使调兵士来会战。
威夜遣人叩门,来言曰:“贼垒坚不可破,将选死士,梯而登,以火攻之。
”壁曰:“审尔,必多杀士卒,盍先断贼汲路与粮道,使不得食,即自成擒矣。
”以长围法授之,威用其谋,贼遂平。
壁嘉定..十五年六月卒,谥文懿。
壁嗜学如饥渴,群经百氏搜抉靡遗,于典章制度尤综练。
为文隽逸,所著有《雁湖集》一百卷、《涓尘录》三卷等。
(选自《宋史·李壁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宁宗即位/徙著作佐郎/时韩侂胄专国/建议恢复用师/意方锐壁/言/进取之机/当重发而必至/毋轻出而苟沮B.宁宗即位/徙著作佐郎/时韩侂胄专国/建议恢复/用师意方锐/壁言/进取之机/当重发而必至/毋轻出而苟沮C.宁宗即位/徙著作佐郎时/韩侂胄专国/建议恢复用师/意方锐/壁言/进取之机/当重发而必至毋轻出/而苟沮D.宁宗即位/徙著作佐郎时/韩侂胄专国/建议恢复/用师意方锐壁/言/进取之机/当重发而必至/毋轻出而苟沮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卿,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也可以是君对臣的称谓或夫妻、朋友间的爱称。
语文(苏教版)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翻译2.doc
古诗文阅读小练习二学案编写人:魏颖审核人:王苏梅温馨寄语文言语句翻译要审题,一审语句所处语境,二审句中得分点。
翻译既要保证得分点的落实,又要保证文意通顺。
翻译中可能会碰到难点,这些“难点”可以借助语境推断和课本知识积累破解。
翻译有时一字关乎一分,不可大意,要特别认真仔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舒芬,字国裳,进贤人。
正德十二年举进士第一,授修撰。
时武宗数微行,畋游无度。
其明年,孝贞皇后崩甫逾月,欲幸宣府。
托言往视山陵,罢沿道兵卫。
芬上言:“陛下三年之内当深居不出,虽释服之后,固俨然茕疚也。
且自古万乘之重,非奔窜逃匿,未有不严侍卫者。
”不听。
世宗即位,召复故官。
嘉靖①三年春,昭圣太后②寿旦,诏免诸命妇朝贺。
芬言:“前者兴国太后③令旦,命妇朝贺如仪。
今遇皇太后寿节,忽行传免,恐失轻重之宜。
乞收成命,以彰圣孝。
”帝怒,夺俸三月。
未几,复偕同官伏左顺门哭争。
帝怒,下狱廷杖。
旋遭母丧归,卒于家,年四十四。
世称“忠孝状元”。
芬丰神玉立,负气峻厉④。
端居竟日无倦容,夜则计过自讼,以倡明绝学为己任。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七》)注①嘉靖:明世宗朱厚熜的年号。
②昭圣太后:明世宗伯母,地位同兴国太后。
③兴国太后:明世宗生母的尊号。
④负气:恃其意气而不肯屈于人下。
峻厉:严正不徇情。
1.(1)时武宗数微行,畋游无度。
其明年,孝贞皇后崩甫逾月,欲幸宣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未几,复偕同官伏左顺门哭争。
帝怒,下狱廷杖。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端居竟日无倦容,夜则计过自讼,以倡明绝学为己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2020高考语文通用版大二轮复习讲义:复习任务群二 文言语句翻译+微任务+Word版含解析
微任务换一种角度学翻译任务情境文言语句翻译是一个综合考查文言文基础、语法知识、文化素养以及思辨能力的题型。
应对此题,需要考生不断扩大积累、强化训练。
有时,如果我们换一种角度去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说不定效果会更好。
从命题者的角度,如果能熟悉试题命制的规律,进行命题训练,亲自体验题目从无到有的生成过程,从而更清楚地了解译句的选择、赋分点的设置、参考答案的拟写等,这对提升作答能力大有禆益。
再换一个角度,如果从批改者的角度,对一些现场答案批改、评分,从别人的问题答案中吸取丢分的教训,从别人的满分答案中学习增分的智慧,这何尝不是一条有益的途径呢?总之,多一两个观照的角度,知己知彼,眼界自然会高,思路也会更清晰。
下面就安排这两种活动,让我们换位体验吧!我来命题1.阅读下面的文段,请按照全国卷翻译题的命题特点命制两句翻译题。
俞通海,字碧泉,其先濠人也。
父廷玉徙巢。
元末,盗起汝、颍。
廷玉父子与赵普胜、廖永安等结寨巢湖,有水军千艘,数为庐州左君弼所窘,遣通海间道归太祖。
太祖方驻师和阳,谋渡江,无舟楫。
通海至,大喜曰:“天赞我也!”亲往抚其军。
通海为人沉毅。
治军严而有恩,士乐为用。
巢湖诸将皆长于水战,而通海为最。
从克宁国,下水阳,因以师略太湖,降张士诚守将于马迹山,舣舟胥口。
吕珍兵暴至,诸将欲退。
通海曰:“不可,彼众我寡,退则情见,不如击之。
”乃身先疾斗,矢下如雨,中右目,不能战,命帐下士被己甲督战。
敌以为通海也,不敢逼,徐解去。
由是一目遂眇。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二十一》,有删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分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分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1)太祖方驻师和阳,谋渡江,无舟楫。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对点强化训练 专题3 文言文阅读与翻译(二)
三文言文阅读与翻译(二)(时间50分钟分值:57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郑交泰,字协德。
平岚乡人。
少读书强记,屡试不售.,由例贡生就铨,拣发广西,补苍梧县知县。
丁内艰,起复,知安徽望江、阜阳县。
迁亳州、六安州知州,擢嘉兴府知府,授浙江督粮道。
交泰性英毅,善听断,能以片词析疑狱,当其平反,虽大吏盛气临之不能夺。
南陵知县陈科联者,潮州人也。
以赃钱六十千被论。
时交泰署怀宁县,抚军雅.闻其能,檄审之。
得其胥役及家人作奸情弊,陈坐失察。
以稿入复,抚军声色俱厉责曰:“而为同乡徇邪?”且掷其稿于地。
交泰俯拾其稿,徐对曰:“按牍载,勒赈者五人。
今五人欠缴谷六百余石,陈令果贪,岂索钱六十千而止?况陈令首捐米二百石,纵贪六十千之钱,何不少捐三十石之米,而作此周折乎?且察其事,与官无涉,何用徇为?大人原籍浙江,今隶属下者不下十余员,平居未尝异视,今乃以徇同乡罪审者,何也?”抚军默然。
旅见者六人,莫不咋舌,而交泰进退如度。
明日案定,从交泰议。
知亳州时,滁州有高永威者,与其党八人横劫。
旋获二人于定远县,据词,当.五人论斩,二人遣配,一人枷杖发落而已。
有司锻练周内之,以论斩七人题达。
寻获四人,其词与前二人如出一口。
抚军檄交泰至鞫之,执五人论斩之议,提刑怒,欲中以罪。
交泰抗言曰:“狱贵得情耳,以二命易一官,亦无所恨!”长揖而出。
后抚军廉其实,以交泰为然,提刑亦悔谢。
当是时,交泰治声闻于江南北,凡疑狱积年不能决,交泰一再鞫,必得其情.。
性勤敏,尝以旬日断释积囚四百余人,民免拖累苦,囹圄几空。
去后百姓皆思之,所至无不以争得好官为快。
初,谒阳春谢仲玩,谢故湖南循吏,语之曰:“谳狱而用刑,何以得情?惟平心静气,以情动之,以理折之,彼即倔强狡猾,第徐与之言,言多必有破败,从其破败追求之,则其情露矣。
既毕言其情,令少休,且饮食之,复问。
越日,又问。
如此,则为真情无疑。
君其慎之。
”交泰用其言,故历官州县二十年,而招解罪人,未尝翻一词云。
新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巧妙翻译文言文
一、解读高考
• 1.考查内容。
• 从考试角度看,常包括断句、文化常识、文言词句,以及筛选信息、分析概括 等。
• 从选材角度看,以传记文(包括人物传记和史传文)为主,除此之外,还会涉 及游记散文,而议论性文章涉及较少。
• 从命题角度看,断句、古代文化常识、筛选信息、分析概括等多以客观题的形 式出现;实词、虚词、文言句式多以翻译的形式出现。
• 2.借助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推断句间关系。 • 如《屈原列传》中的“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一句,“故”意 为“所以”,由此可知这一句与前面一句之间是因果关系,这样一来,前一句中的 “以”便不难理解了,应解释为“因为”。弄清了句子之间的关系,正确翻译全句 便不再是问题了。
• 3.借助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推断句式。 • 如上题(1)中的“法令所以导民也”一句,当考生确定“所以”是“用来……的” 的意思后,再来审视该句,“法令用来引导民众的”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 中间少了动词,由此断定这是一个判断句,应译为“法令是用来引导民众的”。
• 公仪休者,鲁博士也。以高弟为鲁相。奉法循理,无所变更,百官自正。使食 禄者不得与下民争利,受大者不得取小。
• 客有遗相鱼者,相不受。客曰:“闻君嗜鱼,遗君鱼,何故不受也?”相曰: “以嗜鱼,故不受也。今为相,能自给鱼;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吾故不受 也。”
• 食茹而美,拔其园葵而弃之。见其家织布好,而疾出其家妇,燔其机,云“欲 令农士工女安所雠其货乎”?
• 2.关键虚词 • (1)必须译出的虚词——换 • ①有实词义项的则需译出实义,如“之”“其”等。 • ②现代汉语中有与之相对应的虚词可以进行替换的,如“之”“而”“以”等, 即便是语气词也可用相对的词替换。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精准提分练 第三章 特色题型精练 专题一 文言语段翻译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学习资料专题第三章特色题型精练专题一文言语段翻译(一)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不佞少以绘名,性好搜奇,最喜关仝、荆浩笔意,每宗之。
游燕及楚,中岁归吴,择居润州。
环润皆佳山水,润之好事者,取石巧者置竹木间为假山;予偶观之,为发一笑。
或问曰:“何笑?”予曰:“世所闻有真斯有假,胡不假真山形,而假迎勾芒者之拳磊乎?”或曰:“君能之乎?”遂偶为成“壁”,睹观者俱称:“俨然佳山也。
”遂播闻于远近。
时汪士衡中翰,延予銮江①西筑,似为合志,与又予公所构,并骋南北江焉。
暇草式所制,名《园牧》②尔。
(节选自明·计成《〈园治〉自序》)注①銮江:今江苏仪征县。
②《园牧》后改名为“园治”。
(1)世所闻有真斯有假,胡不假真山形,而假迎勾芒者之拳磊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延予銮江西筑,似为合志,与又予公所构,并骋南北江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听说世上有真的就有假的,为什么不借鉴真山的形象,而要借助迎春神时用拳头大的石块堆积而成的石堆呢?(2)邀我在江苏仪征县的銮江之西为他主持建造园林,(园林建成后)好像很合我们的志趣,它同我为吴又予公主持建造的园林一起闻名于大江南北。
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湖府经历[注]叶君伯旼,世居永嘉城中。
结庐蜃江之北,茅檐竹扉,仅蔽风日,名之曰水北山居。
间与二三友携酒壶,出由白鹿城,登华盖名山,持杯浩歌,声振林木;或棹短艇,具笭箵,垂纶于江水中;或呼小奚奴相随,行吟梦草堂上,诗句不逼古人不欲休。
当其适意时,乾坤空阔,竟不知荣辱之代迁,而寒暑之往来也。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三章文言文阅读微专题翻译中最容易以今律古的25个实词课件
4.访 元载当国久,益恣横。栖筠(指传主李栖筠)素方挺,无所屈。帝欲相栖筠,
惮载辄止。然有进用,皆密访焉,多所补助。栖筠见帝猗违不断,亦内忧愤。 (节选自《新唐书·李栖筠传》)
(1)译文:_皇__帝__想__任__命__李__栖__筠__为__相__,__但__因__为__惧__怕__元__载__就__此__作__罢__。__然__而__有__要__晋__升__任__ _用__的__人__,__皇__帝__都___暗__中__向__李__栖__筠__咨___询__,__李__栖__筠__的___意__见__也__多__有__补__助___。__(“___相__”__,_ _以__…__…__为__相__;__“__惮__”__,__害__怕__;__“__密__访__”__,__暗__中__咨__询__;__大__意__对__) _
(2)不是所有的“访”都是“访问”意,如上文中的“访”就是“_咨__询___”意。
5.币 抱真(指传主李抱真)沉断多智计,尝欲招致天下贤俊,闻人之善,必令持货
币数千里邀致之。至与语无可采者,渐退之。(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八十二》) (1)译文:__(_李__抱__真__)曾__经__想___招__纳__天__下__的__贤__达__俊__杰__,__听__到__别__人__的__好__,__一__定__命__人___拿__ _着__货__币__、__礼__物__从__数__千__里__之__外__把__他__邀__请__来__。___(“__招__致__”__;__“__货___”__,__货__币__;__“__币__”__, _礼__物__;__“__邀__致__”__;__大__意__对__) _
(2) 不 是 所 有 的 “ 方 ” 都 是 “ 方 圆 ”“ 方 正 ” 意 , 如 上 文 中 的 “ 方 ” 就 是 “__道_理___”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专题十 文言语句翻译 一、读一读 1.注意古今词义的变化。
如: 是女子不好……得更求好女。
“好”原指女子貌美,后指一切美好的事物、善良的品质。
特别要注意古今同形而异义的词语,如“妻子”“亲信”等词,必须拆开翻译。
2.注意词类活用的翻译方法。
如: ①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云、响、景(影)”是名词作状语,译时加“像……一样”。
②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固”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译为“坚固的地方”。
③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出、入”是动词活用为名词,译为“出产的东西、收入的财物”。
④且庸人尚羞之。
“羞”,意动用法,译为“以……为羞耻”。
⑤以愚黔首。
“愚”,使动用法,译为“使……愚昧”。
3.注意固定结构和固定句式的翻译方法。
如: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与”是固定结构,应译为“与……比,哪一个……”。
②无乃尔是过与?“无乃……与”是固定句式,应译为“恐怕……吧”。
4.注意文言句式的特点及翻译。
判断句——译出“是”,被动句——译出“被”,疑问句——译出疑问语气,省略句——补出省略成分,变式句——还原位置(例句略)。
5.注意文言句内、句间对称的特点,学会推断词义。
如: ①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根据“用”推断“以”的意思是“任用”。
②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根据“择”推断“简”的意思是“选拔”。
6.注意翻译字字落实、句句对应的特点。
如: 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译文:以蔺相如的功劳大,任命他为上卿。
②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译文:现在形势危急求你帮助,是我的过错。
以上两句翻译都未做到字字落实,①句的“以”字未翻译,②句的“是”字未翻译。
7.注意专用名词不译的原则。
8.注意译时句不离篇的原则。
9.注意译后语句通顺,无语病。
二、练一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舒芬,字国裳,进贤人。
正德十二年举进士第一,授修撰。
时武宗数微行,畋游无度。
其明年,孝贞皇后崩甫逾月,欲幸宣府。
托言往视山陵,罢沿道兵卫。
芬上言:“陛下三年之内当深居不出,虽释服之后,固俨然茕疚也。
且自古万乘之重,非奔窜逃匿,未有不严侍卫者。
”不听。
世宗即位,召复故官。
嘉靖①三年春,昭圣太后②寿旦,诏免诸命妇朝贺。
芬言:“前者兴国太后③令旦,命妇朝贺如仪。
今遇皇太后寿节,忽行传免,恐失轻重之宜。
乞收成命,以彰圣孝。
”帝怒,夺俸三月。
未几,复偕同官伏左顺门哭争。
帝怒,下狱廷杖。
旋遭母丧归,卒于家,年四十四。
世称“忠孝状元”。
芬丰神玉立,负气峻厉④。
端居竟日无倦容,夜则计过自讼,以倡明绝学为己任。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七》) 注 ①嘉靖:明世宗朱厚。
②昭圣太后:明世宗伯母,地位同兴国太后。
③兴国太后:明世宗生母的尊号。
④负气:恃其意气而不肯屈于人下。
峻厉:严正不徇情。
1.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时武宗数微行,畋游无度。
其明年,孝贞皇后崩甫逾月,欲幸宣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未几,复偕同官伏左顺门哭争。
帝怒,下狱廷杖。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端居竟日无倦容,夜则计过自讼,以倡明绝学为己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当时明武宗屡次微服出行,打猎游乐没有限度。
第二年,孝贞皇后去世刚刚一个月,武宗想要亲临宣府。
(句意、“畋”“甫”“幸”为关键点) (2)没有多久,(舒芬)又与官员们一起趴在左顺门哭着规劝。
皇帝大怒,把他关进牢里罚以杖刑。
(句意、“未几”“偕”“争”为关键点) (3)闲居时整天没有厌倦的样子,晚上就反思过失自责,把倡导和阐明成就独到的学说作为自己的责任。
(句意、“端居”“竟日”“以……为……”为关键点) 【参考译文】 舒芬,字国裳,进贤人。
正德十二年考取进士第一名,被授予翰林院修撰之职。
当时明武宗屡次微服出行,打猎游乐没有限度。
第二年,孝贞皇后去世刚刚一个月,武宗想要亲临宣府。
借口去视察皇后的陵墓,摒除沿路护卫的兵士。
舒芬进言说:“陛下三年之内应当深居简出,即使是脱去丧服之后,也本应当严肃庄重,因孤独而感到忧伤。
况且自古以来以皇帝的威仪,如果不是奔窜出逃的原因,没有不整饬侍卫的。
”(武宗)不听从(他的意见)。
明世宗即位,又召他回来仍担任原来的官职。
嘉靖三年的春天,昭圣太后寿诞,皇帝下诏取消众诰命夫人朝贺的礼仪。
舒芬进言说:“从前兴国太后寿诞,诰命夫人按照礼仪朝贺。
而今赶上皇太后庆寿之日,突然做出传命取消的事情,恐有失轻重的尺度。
乞求陛下收回成命,以彰显陛下的孝敬之意。
”皇帝震怒,罚扣他三个月的俸禄。
没有多久,(舒芬)又与官员们一起趴在左顺门哭着规劝。
皇帝大怒,把他关进牢里罚以杖刑。
(舒芬)不久遭遇母亲去世,回家后就在家里去世了,享年四十四岁。
世人称他为“忠孝状元”。
舒芬气度不凡,体貌修美,恃其意气而不肯屈于人下,严正不徇情。
闲居时整天没有厌倦的样子,晚上就反思过失自责,把倡导和阐明成就独到的学说作为自己的责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魏诚甫行状 归有光 诚甫讳希明,姓魏氏,世为苏州人。
诚甫为人,少而精悍,有所为,发于其心,不可挠。
其少时颇恣睢,莫能制也。
已而闻太常之训,忽焉有感,遂砥砺于学,以礼自匡饬。
是时诚甫为县学弟子员,与其辈四五人,晨趋学舍。
四五人者,常自为群,皆褒衣大带,规行矩步,端拱而立。
博士诸生咸目异之,或前戏侮,诚甫不为动。
每行市中,童儿夹道哗然,而诚甫端拱自若也。
诚甫生平无子弟之好,独购书数千卷,及古书法名画,苟欲得之,辄费不赀。
其乐善慕义,常忻忻焉。
以故郡中名士,多喜与诚甫交。
每之郡,从之游者,率文学儒雅之流也。
居家,犹日裒聚图史。
予时就诚甫宿,诚甫早起,移置纷然。
予卧视之,笑其不自闲。
诚甫亦顾予而笑,然莫能已也。
虽病,对人饮食言语如平时。
客至,出所藏翻阅,比罢去,未尝有倦容。
终已不改其所好。
至于生产聚畜,绝不膺于心。
固承其祖父,亦其性有以然也。
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博士诸生咸目异之,或前戏侮,诚甫不为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之郡,从之游者,率文学儒雅之流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至于生产聚畜,绝不膺于心。
固承其祖父,亦其性有以然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博士、众学生都看着他们,认为他们很奇怪,有的上前戏弄侮辱他们,诚甫不被他们动摇。
(2)(他)每次到郡中去,跟从他一起游玩的人,大多是文人雅士这类人。
(3)至于谋生之业储存积蓄等事,(他)完全不放在心上。
(他能够如此)固然是凭借继承祖上父辈(留下的产业的原因),也是他的本性中有这种品行才使他这样的。
【参考译文】 诚甫名希明,姓魏,世代是苏州人。
诚甫为人,年少时精明强悍,有所作为,凡是从他心里生出的意愿,就没人能阻挠。
他小时候很暴戾、狂妄,没有人能制止他。
不久得到伯父的教导,忽然有所感悟,就立志于学,用礼仪匡正自己的言行。
这时诚甫做县学秀才,和同辈的四五人,每天早上跑到学舍去。
四五人常常结为一群,都宽衣博带,规规矩矩地走路,端端正正地拱手站立。
博士、众学生都看着他们,认为他们很奇怪,有的上前戏弄侮辱他们,诚甫不被他们动摇。
每次行走市集中,孩童们站在市集两边吵闹喧哗,然而诚甫依然端端正正地拱手站立,神态自若。
诚甫生平没有纨绔子弟的嗜好,唯独购买几千卷书籍,以及古代书法名画,如果想得到它,就不计算费用多少。
他乐于行善仰慕正义,常常流露出愉悦的神情。
因此,郡中名士大都喜欢与诚甫交往。
(他)每次到郡中去,跟从他一起游玩的人,大多是文人雅士这类人。
他卧病在家,仍然每天收集图史典籍。
我常常前往诚甫家住宿,诚甫早晨起来,把书移动放置得很杂乱。
我躺在床上看他,笑他不让自己清闲。
诚甫也回过头来看着我笑,然而却不停止翻书。
虽然生病,和人吃喝说话也如平常一样。
有客人来,拿出所藏书籍给客人翻阅,等到客人翻看完离开,不曾有疲倦的脸色。
终其一生都没有改变他的爱好。
至于谋生之业储存积蓄等事,(他)完全不放在心上。
(他能够如此)固然是凭借继承祖上父辈(留下的产业的原因),也是他的本性中有这种品行才使他这样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济南知府庄君传 张惠言 庄君钧,字振和,自号曰学坡,先世自镇江之金坛徙武进。
其后子孙多显。
武进之言世族者推庄氏,以至君十世矣。
君少育于外王父刘文恪公于义。
乾隆初,刘公奉节巡修畿辅河道。
君年十九,随幕府,数为刘公言水利事,刘公甚奇之。
当是时,直隶总督高公某方举能任河工者,曰:“孰有才如庄某,而不早试之吏者乎?”即上其名,补霸州判。
丁父艰,服除授山东济南府,卒于官。
君既明习水利事,又长于治民,所在大府争欲任君以事。
其历州郡皆有殊绩,而君性谦谨,未尝自言。
及君之殁,而其子幼,无以知君之详,独得其卓卓称诵于人者四事。
其一事曰:磁州二漳水合于其西,夏秋之间,水潦至,决溢四漫,或数百里无陆虚。
濒河之吏,岁赋帑,筑堤而捍之。
溃,又增焉,以为常。
君至州,议曰:“水方悍而挠之以堤,是搏之也,请穿河引之。
”总督方公然之,疏于朝,报可。
如君所欲穿者,漳患大息。
其二事曰:漳之濒,有弃地数千顷,故民田也,为水败,独其赋存,吏以敲朴责之。
君请总督以闻,尽蠲之。
民祠君于漳水上。
其三事曰:汝州,旧有卫,卫有四屯。
卫之罢也,并于州,而诸屯距州二三百里,远徭役,以为病。
君为州,皆贳免,屯之民立石诵焉。
其四事曰:君始为大名府,岁大旱,君谒守道,请发粟赈。
道曰:“太守擅之乎?咎谁执?”君曰:“府去省千里,文移往返,必旬月。
饥民旦暮且死,何咎之云乎?知府请任。
”立檄大名元城,出谷四万石,与民。
既,总督周公奏之,有旨复与赈谷四万石,民无饿者。
是秋岁大稔。
张惠言曰:君之子轸与予交,轸言君在东安时,河水暴至,君乘小舟渡,及中流,舟覆,仆役皆溺。
有跃而呼者,曰:“此吾贤父母也!”遽入水负之出。
及其去大名,民号哭而走送者,百里不绝。
余以为世多言今之民情不如古,观于君,岂其然哉!惜乎君之未得尽其所设施,而其事又不得而尽传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