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丘 礼记 经解

合集下载

孔丘 礼记 内则

孔丘 礼记 内则
男女未冠笄者.鸡初鸣.咸盥漱.栉.縰.拂髦.总角.衿缨.皆佩容臭.昧爽而朝.问何食饮矣.若已食则退.若未食.则佐长者视具.
凡内外.鸡初鸣.咸盥漱.衣服.敛枕簟.洒扫室堂.及庭.布席.各从其事.
孺子蚤寝晏起.唯所欲.食无时.
由命士以上.父子皆异宫.昧爽而朝.慈以旨甘.日出而退.各从其事.日入而夕.慈以旨甘.
凡男拜.尚左手.
女子十年不出.姆教婉娩听从.执麻枲.治丝茧.织纴组紃.学女事.以共衣服.观于祭祀.纳酒浆笾豆菹醢.礼相助奠.十有五年而笄.二十而嫁.有故.二十三年而嫁.聘则为妻.奔则为妾.凡女拜.尚右手.
国君世子生.告于君.接以大牢.宰掌具.三日.卜士负之.吉者宿齐.朝服寝门外.诗负之.射人以桑弧蓬矢六.射天地四方.保受乃负之.宰醴负子.赐之束帛.卜士之妻.大夫之妾.使食子.
凡接子择日.冢子则大牢.庶人特豚.士特豕.大夫少牢.国君世子大牢.其非冢子.则皆降一等.
异为孺子.室于宫中.择于诸母与可者.必求其宽裕.慈惠.温良.恭敬.慎而寡言者.使为子师.其次为慈母.其次为保母.皆居子室.他人无事不往.三月之末.择日.翦发为鬌.男角女羁.否则男左女右.是日也.妻以子见于父.贵人则为衣服.由命士以下皆漱澣.男女夙兴.沐浴衣服.具视朔食.夫人门.升自阼阶.立于阼.西乡.妻抱子出自房.当楣立.东面.姆先相.曰.母某敢用时日.只见孺子.夫对曰.钦有帅.父执子之右手.咳而名之.妻对曰.记有成.遂左还授师.子师辩告诸妇诸母名.妻遂适寝.夫告宰名.宰辩告诸男名.书曰.某年某月某日某生.而藏之.宰告闾史.闾史书为二.其一藏诸闾府.其一献诸州史.州史献诸州伯.州伯命藏诸州府.夫入.食如养礼.
父母舅姑将坐.奉席请何乡.将衽.长者奉席请何趾.少者执床与坐.御者举几.敛席与簟.县衾.箧枕.敛簟而襡之.

《礼记》文言文翻译

《礼记》文言文翻译

《礼记·曲礼上》:子曰:“礼仪者,所以正身也。

无礼则不正,无仪则不敬。

夫礼者,敬人也。

敬人者,人恒敬之。

”译文:孔子说:“礼仪,是用来端正自己的。

没有礼仪,就不能端正;没有仪节,就不能尊敬。

礼仪,是用来尊敬别人的。

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会常常尊敬他。

”《礼记·中庸》:子曰:“中庸之道,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译文:孔子说:“中庸之道,是最高的境界啊!人们已经很少能长时间坚持中庸之道了。

”《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译文:古代那些想要在天下显扬光明品德的人,首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国家的人,首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的人,首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的人,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态;想要端正自己的心态的人,首先要真诚自己的意愿;想要真诚自己的意愿的人,首先要达到真正的智慧;达到真正的智慧在于推究事物的本质。

《礼记·礼运》: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译文:孔子说:“大道的实施,天下为公。

选拔贤能,讲究诚信,修养和睦。

因此,人们不仅仅亲近自己的亲人,也不仅仅抚养自己的子女。

让老年人有所终老,壮年人有所贡献,幼年人有所成长,使孤寡、孤独、残疾的人都能得到照顾。

男子有分内的事,女子有归宿。

人们憎恶把财物扔在地上,但并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憎恶自己的力量不发挥出来,但并不一定要为自己谋取利益。

因此,阴谋诡计不会兴起,盗窃、混乱、凶恶的事情不会发生。

所以,大门可以不关,这就是大同世界。

孔丘 礼记 表记

孔丘 礼记 表记
子言之.事君先资其言.拜自献其身.以成其信.是故君有责于其臣.臣有死于其言.故其受禄不诬.其受罪益寡.
子曰.事君大言入则望大利.易曰.不家食吉.
子曰.事君不下达.不尚辞.非其人弗自.小雅曰.靖共尔位.正直是与.神之听之.式谷以女.
子曰.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先禄而后威.先赏而后罚.亲而不尊.其民之敝.惷而愚.乔而野.朴而不文.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先罚而后赏.尊而不亲.其民之敝.荡而不静.胜而无耻.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其赏罚用爵列.亲而不尊.其民之敝.利而巧.文而不惭.贼而蔽.
子曰.夏道未渎辞.不求备.不大望于民.民未厌其亲.殷人未渎礼.而求备于民.周人强民.未渎神.而赏爵刑罚穷矣.
子曰.虞夏之道.寡怨于民.殷周之道.不胜其敝.子曰.虞夏之质.殷周之文.至矣.虞夏之文.不胜其质.殷周之质.不胜其文.
子言之曰.后世虽有作者.虞帝弗可及也已矣.君天下.生无私.死不厚其子.子民如父母.有憯怛之爱.有忠利之教.亲而尊.安而敬.威而爱.富而有礼.惠而能散.其君子尊仁畏义.耻费轻实.忠而不犯.义而顺.文而静.宽而有辨.甫刑曰.德威惟威.德明惟明.非虞帝其孰能如此乎.
子言之.君子之所谓仁者.其难乎.诗云.凯弟君子.民之父母.凯以强教之.弟以说安之.乐而毋荒.有礼而亲.威庄而安.孝慈而敬.使民有父之尊.有母之亲.如此而后可以为民父母矣.非至德其孰能如此乎.今父之亲子也.亲贤而下无能.母之亲子也.贤则亲之.无能则怜之.母亲而不尊.父尊而不亲.水之于民也.亲而不尊.火尊而不亲.土之于民也.亲而不尊.天尊而不亲.命之于民也.亲而不尊.鬼尊而不亲.
子言之.君子之所谓义者.贵贱皆有事于天下.天子亲耕.粢盛秬鬯.以事上帝.故诸侯勤以辅事于天子.子曰.下之事上也.虽有庇民之大德.不敢有君民之心.仁之厚也.是故君子恭俭以求役仁.信让以求役礼.不自尚其事.不自尊其身.俭于位而寡于欲.让于贤.卑己而尊人.小心而畏义.求以事君.得之自是.不得自是.以听天命.诗云.莫莫葛藟.施于条枚.凯弟君子.求福不回.其舜.禹.文王.周公.之谓与.有君民之大德.有事君之小心.诗云.惟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厥德不回.以受方国.子曰.先王谥以尊名.节以壹惠.耻名之浮于行也.是故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以求处情.过行弗率.以求处厚.彰人之善而美人之功.以求下贤.是故君子虽自卑而民敬尊之.子曰.后稷天下之为烈也.岂一手一足哉.唯欲行之浮于名也.故自谓便人.

孔丘 礼记 坊记

孔丘 礼记 坊记
子云.礼.非祭.男女不交爵.以此坊民.阳侯犹杀缪侯.而窃其夫人.故大飨废夫人之礼.
子云.寡妇之子.不有见焉.则弗友也.君子以辟远也.故朋友之交.主人不在.不有大故.则不入其门.以此坊民.民犹以色厚于德.
子云.好德如好色.诸侯不下渔色.故君子远色以为民纪.故男女授受不亲.御妇人则进左手.姑姊妹女子子已嫁而反.男子不与同席而坐.寡妇不夜哭.妇人疾.问之.不问其疾.以此坊民.民犹淫泆而乱于族.
子云.孝以事君.弟以事长.示民不贰也.故君子有君不谋仕.唯卜之日称二君.丧父三年.丧君三年.示民不疑也.父母在不敢有其身.不敢私其财.示民有上下也.故天子四海之内.无客礼莫敢为主焉.故君适其臣.升自阼阶.即位于堂.示民不敢有其室也.父母在.馈献不及车马.示民不敢专也.以此坊民.民犹忘其亲而贰其君.
子云.君子辞贵不辞贱.辞富不辞贫.则乱益亡.故君子与其使食浮于人也.宁使人浮于食.
子云.觞酒豆肉.让而受恶.民犹犯齿.衽席之上.让而坐下.民犹犯贵.朝延之位.让而就贱.民犹犯君.诗云.民之无良.相怨一方.受爵不让.至于已斯亡.
子云.君子贵人而贱已.先人而后己.则民作让故称人之君曰君.自称其君曰寡君.
子云.礼之先币帛也.欲民之先事而后禄也.先财而后礼.则民利.无辞而行情.则民争.故君子于有馈者.弗能见.则不视其馈.易曰.不耕获.不菑畬.凶.以此坊民.民犹贵禄而贱行.
子云.君子不尽利以遗民.诗云.彼有遗秉.此有不敛穧.伊寡妇之利.故君子仕则不稼.田则不渔.食时不力珍.大夫不坐羊.士不坐犬.诗云.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德音莫违.及尔同死.以此坊民.民犹忘义而争偝.先亡者而后存者.则民可以托.诗云.先君之思.以畜寡人.以此坊民.民犹偝死而号无告.
子云.有国家者.贵人而贱禄.则民兴让.尚技而贱车.则民兴艺.故君子约言.小人先言.

礼记·经解

礼记·经解



經解
孔子
曰入其國其教可知也其爲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疏通知遠書教
也廣博易良樂教也絜靜精微易教也恭儉莊敬禮教也屬辭比事春秋教也故詩之失愚書之失誣樂之失奢易之失賊禮之失煩春秋之失亂其爲人也溫柔敦厚而不愚則深於詩者也疏通知遠而不誣則深於書者也廣博易良而不奢則深於樂者也絜靜精微而不賊則深於易者也恭儉莊敬而不煩則深於禮者也屬辭比事而不亂則深於春秋者也○天子者與天地參故德配天地兼利萬物與日月並明明照四海而不遺微小其在朝廷則道仁聖禮義之序燕處則聽雅頌之音行步則有環佩之聲升車則有鸞和之音居處有禮進退有度百官得其宜萬事得其序詩云淑人君子其儀不忒其儀不忒正是四國此之謂也發號出令而民說謂之和上下相親謂之仁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謂之信除去天地之害謂之義義與信和與仁霸王之器也有治民之意而無其器則不成○禮之於正國也猶衡之於輕重也繩墨之於曲直也規矩之於方圜也故衡誠縣不可欺以輕重繩墨誠陳不可欺以曲直規矩誠設不可欺以方圓君子審禮不可誣以奸詐是故隆禮由禮謂之有方之士不隆禮不由禮謂之無方之民敬讓之道也故以奉宗廟則敬以入朝廷則貴賤有位
以處室家則父子親兄弟和以處鄉里則長幼有序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於禮此之謂也○故朝覲之禮所以明君臣之義也聘問之禮所以使諸侯相尊敬也喪祭之禮所以明臣子之恩也鄉飲酒之禮所以明長幼
之序也昬姻之禮所以明男女之別也夫禮禁亂之所由生猶坊止水之
所自來也故以舊坊爲無所用而壞之者必有水敗以舊禮爲無所用而
去之者必有亂患○故昏姻之禮廢則夫婦之道苦而淫辟之罪多矣鄉
飲酒之禮廢則長幼之序失而爭鬭之獄繁矣喪祭之禮廢則臣子之恩
薄而倍死忘生者眾矣聘覲之禮廢則君臣之位失諸侯之行惡而倍畔
侵陵之敗起矣○故禮之教化也微其止邪也於未形使人日徙善遠罪
而不
自知也是以先王隆之也易曰君子愼始差若毫釐繆以千里此之謂也。

礼记儒行说解

礼记儒行说解

《礼记儒行说解》原文:鲁哀公问於孔子曰:“夫子之服(1),其儒服与(2)?”孔子对曰(3):“丘少居鲁(4),衣逢掖之衣(5);长居宋(6),冠章甫之冠(7)。

丘闻之也,君子之学也博,其服也乡(8)。

丘不知儒服。

”注释:(1)夫子:此是对孔子的敬称。

服:衣服。

(2)儒服:标志儒者身份的服饰。

与(yu2):同“欤”。

(3)对:回答。

(4)丘:孔子名讳。

少(shao4):成年之前。

(5)衣(yi4):穿。

逢(peng2)掖(ye4)之衣(yi1):从手腕到腋下的衣袖都很宽大的衣服。

逢:宽大的意思。

掖:同“腋(ye4)”。

(6)长(zhang3):长大后。

宋:指春秋时代的宋国,殷商的后裔被分封在此。

(7)冠(guan4):头上戴着。

章甫(fu3)之冠(guan1):殷商时期的一种礼帽。

(8)服:所穿戴的衣冠。

乡:顺应所居住的地方衣冠规定。

译文:鲁哀公向孔子询问说:“夫子的服饰,大概就是儒者的服饰吧?”孔子回答说:“丘未成年时居住在鲁国,身穿从手腕到腋下的衣袖都很宽大的衣服;年长以后居住在宋国,戴宋国所保留下来的殷商时期的礼帽。

丘听人说过,君子的学问广博,他所穿戴的衣冠入乡随俗。

丘不知道儒者有特定的服饰。

”说解:孔子从卫国返回鲁国,哀公来到孔子家中,见到孔子衣冠与众不同,怀疑是儒者的服饰,因此而询问儒者的服饰是什么样子。

但是,哀公的问话之中,含有对儒的不尊重之意,所以,孔子不说儒者的服饰,而强调儒者的德行。

本篇之中,孔子讲“儒行”的内容有十七条,其中前十五条讲贤人之儒,第十六条讲圣人之儒,第十七条是孔子自明其道。

孔子所穿的“逢掖之衣”是什么样子呢?“逢”字通“蓬”,是盛大的样子;“掖”字通“腋”,是衣袖宽大的样子。

“逢掖之衣”也叫做“大袂襌衣”。

鲁哀公为什么会对孔子的服饰产生疑问呢?因为按照礼服的规定,士以及庶人的衣袖宽度为二尺二寸,袖口一尺二寸;大夫以上官职的人,所穿的衣服为“侈袂”,衣袖长三尺三寸,袖口一尺八寸,朝祭时所穿的衣服有表有里而不能是单层。

礼记全集赏析与注解

礼记全集赏析与注解

礼记全集赏析与注解礼记全集赏析与注解《礼记》,儒学经典之一,所收文章是孔子的学生及战国时期儒家学者的作品,与《周礼》、《仪礼》合称“三礼”。

汉朝学者戴德将汉初刘向收集的130篇综合简化,共得85篇,称为《大戴礼记》,后来其侄戴圣又将《大戴礼记》简化删除,得46篇,再加上《月令》、《明堂位》和《乐记》,一共49篇,称为《小戴礼记》。

《大戴礼记》至隋、唐时期已散逸大半,现仅留传39篇,而《小戴礼记》则成为今日通行的《礼记》。

《礼记》内容丰富,涉及上古时代的礼制、哲学、伦理、道德,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它所形成的众多典故和汇集的对自然与社会的许多真知灼见,涵盖面十分广泛,极具警世意义。

它的内容广博,门类杂多,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礼记》全书用散文写成,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

有的用短小生动的故事阐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对于我们现今的生活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如教导我们如何学习的步骤:“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完善人格的八大步骤: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教育教学的九个原则:“教学相长、豫、时、孙、摩、长善救失、启发诱导、藏息相辅、因材施教”——《学记》,这些思想对于今天的教育事业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礼记》还结集了如《中庸》、《大学》、《礼运》等蕴涵深邃思想内容的学术论文,它们是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名作,影响极其深远,其中《大学》和《中庸》两章更位列“四书”,堪称经典中之经典。

从语言的艺术成就方面看,《礼记》中的议论文,如《礼运》、《乐记》等篇的部分章节,雍容大雅,气势沛然,结构严整。

记叙文如《玉藻》、《坊记》等篇的部分章节,文笔凝练,言简意赅。

尤其是《檀弓》、《仲尼燕居》等篇中的叙事小品,写得生动形象、意味隽永,都是较优秀的作品。

礼记儒行说解

礼记儒行说解

《礼记儒行说解》原文:鲁哀公问於孔子曰:“夫子之服(1),其儒服与(2)?”孔子对曰(3):“丘少居鲁(4),衣逢掖之衣(5);长居宋(6),冠章甫之冠(7)。

丘闻之也,君子之学也博,其服也乡(8)。

丘不知儒服。

”注释:(1)夫子:此是对孔子的敬称。

服:衣服。

(2)儒服:标志儒者身份的服饰。

与(yu2):同“欤”。

(3)对:回答。

(4)丘:孔子名讳。

少(shao4):成年之前。

(5)衣(yi4):穿。

逢(peng2)掖(ye4)之衣(yi1):从手腕到腋下的衣袖都很宽大的衣服。

逢:宽大的意思。

掖:同“腋(ye4)”。

(6)长(zhang3):长大后。

宋:指春秋时代的宋国,殷商的后裔被分封在此。

(7)冠(guan4):头上戴着。

章甫(fu3)之冠(guan1):殷商时期的一种礼帽。

(8)服:所穿戴的衣冠。

乡:顺应所居住的地方衣冠规定。

译文:鲁哀公向孔子询问说:“夫子的服饰,大概就是儒者的服饰吧?”孔子回答说:“丘未成年时居住在鲁国,身穿从手腕到腋下的衣袖都很宽大的衣服;年长以后居住在宋国,戴宋国所保留下来的殷商时期的礼帽。

丘听人说过,君子的学问广博,他所穿戴的衣冠入乡随俗。

丘不知道儒者有特定的服饰。

”说解:孔子从卫国返回鲁国,哀公来到孔子家中,见到孔子衣冠与众不同,怀疑是儒者的服饰,因此而询问儒者的服饰是什么样子。

但是,哀公的问话之中,含有对儒的不尊重之意,所以,孔子不说儒者的服饰,而强调儒者的德行。

本篇之中,孔子讲“儒行”的内容有十七条,其中前十五条讲贤人之儒,第十六条讲圣人之儒,第十七条是孔子自明其道。

孔子所穿的“逢掖之衣”是什么样子呢?“逢”字通“蓬”,是盛大的样子;“掖”字通“腋”,是衣袖宽大的样子。

“逢掖之衣”也叫做“大袂襌衣”。

鲁哀公为什么会对孔子的服饰产生疑问呢?因为按照礼服的规定,士以及庶人的衣袖宽度为二尺二寸,袖口一尺二寸;大夫以上官职的人,所穿的衣服为“侈袂”,衣袖长三尺三寸,袖口一尺八寸,朝祭时所穿的衣服有表有里而不能是单层。

孔丘原文_翻译及赏析

孔丘原文_翻译及赏析

孔丘原文_翻译及赏析孔丘即孔子,【公元前551年(庚戌)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即农历八月廿七~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

华夏族,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人,祖籍为宋国(今河南商丘市夏邑县)贵族。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文宣皇帝、文宣王,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主要思想主张:“仁”(孔子的思想核心)、“德”(以德教化人民)、“礼”(以礼治理国家)。

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世界各地都有孔庙祭祀孔子。

孔丘饮食主张孔子对饮食问题非常重视。

他的饮食观完整而自成系统,涉及到饮食原则、饮食礼仪、烹饪技术等方面,并为我国的古代饮食理论拓展了思维空间。

下面是孔子对于饮食的经典论述:孔子强调“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即在做饭时,要将谷米择拣得精一些,用牛、羊、鱼等腥味重的原料制脍时,要尽量切得薄而细小些。

他要求饮 *** 细和精益求精,不断提高烹饪技术水平。

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他提出了“八不食”的饮食主张。

从饮食卫生、人体健康和烹饪技术要求来看,他的主张多数是正确的,只是他认为市场上买来的酒和肉脯,因未必清洁而不吃,则未免过分小心了。

孔子还有一些饮食主张,如“唯酒无量,不及乱”,饮酒虽然不必限制数量,但要适度。

另外,还有“食不语,寝不言”,“席不正不坐”等,讲究吃有吃相,坐有坐相,一切须合礼仪。

主要著作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虽说他“述而不作”,但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

后世并尊称他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认为他曾修《诗》、《书》,《礼》、《乐》,序《周易》(称《易经》十翼,或称易传),著《春秋》。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礼记》·《儒行第四十一》原文、注释和翻译

《礼记》·《儒行第四十一》原文、注释和翻译

《礼记》·《儒行第四十一》原文、注释和翻译【经文】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夫子之服,其儒服与?”孔子对曰:“丘少居鲁,衣逢掖之衣①;长居宋,冠章甫之冠②。

丘闻之也,君子之学也博,其服也乡,丘不知儒服。

”【今注】①逢掖:袖子从肘到腋下特别宽大。

或以为即深衣。

②章甫:冠名,本殷代遣制。

【今译】鲁哀公问孔子,说:“先生穿的衣服,是儒者特有的服饰吗?”孔子回答说:“我孔丘小时候住在鲁国,所以穿鲁国人常穿的大袖子的单衣;长大后曾经在宋国居住过,所以戴宋国人所戴的章甫冠。

我听到过这样的话,一个德行优异的君子应有广博的学识,而他的服饰则随所居地的习俗,我不知道有什么儒者特有的服装。

”【经文】哀公曰:“敢问儒行?”孔子对曰:“遽数之,不能终其物①;悉数之,乃留更仆②,未可终也。

”【今注】①遽:急。

物:事。

②留:久。

更:替换。

【今译】哀公又问:“请问儒者的行为准则?”孔子回答说:“急匆匆地数说,很难将这些事说完全;将儒行全部数说清楚,需很长时间,等到仆侍换班,还不能说完。

”【经文】哀公命席,孔子侍,曰:“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①,夙夜强学以待问,怀忠信以待举,力行以待取,其自立有如此者。

【今注】①席上之珍:古代祭祀时陈设国宝于祭席之上。

珍,指贵重的国宝。

【今译】哀公命人替孔子铺上坐席,孔子侍坐一旁,说:“儒者有的像席上的国宝等待人君的聘召;早晚加强学习,以等待别人垂问;心怀忠信,以等待别人推举;身体力行,以等待别人取用。

儒者修身自立有如上所说的。

【经文】“儒有衣冠中①,动作慎。

其大让如慢,小让如伪;大则如威②, 小则如愧。

其难进而易退也,粥粥若无能也③。

其容貌有如此者。

【今注】①中:正。

②威:畏惧。

③粥粥:卑谦貌。

一本作“鬻鬻”。

【今译】“儒者有的穿戴适中,不异于常人,举止十分谨慎。

对大事,在退让时,辞貌宽缓,似有傲慢之情;对小事,在退让时,却并非坚辞如假客气似的。

处理大事,则有畏惧之色;处理小事,似有惭愧,唯恐做不好。

礼记儒行释义

礼记儒行释义

礼记儒行释义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夫子之服,其儒服与?」孔子对曰:「丘少居鲁,衣逢掖之衣,长居宋,冠章甫之冠。

丘闻之也:君子之学也博,其服也乡;丘不知儒服。

」哀公曰:「敢问儒行。

」孔子对曰:「遽数之不能终其物,悉数之乃留,更仆未可终也。

」哀公命席。

孔子侍曰:「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强学以待问,怀忠信以待举,力行以待取,其自立有如此者。

儒有衣冠中,动作慎,其大让如慢,小让如伪,大则如威,小则如愧,其难进而易退也,粥粥若无能也。

其容貌有如此者。

儒有居处齐难,其坐起恭敬,言必先信,行必中正,道涂不争险易之利,冬夏不争阴阳之和,爱其死以有待也,养其身以有为也。

其备豫有如此者。

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不祈土地,立义以为土地;不祈多积,多文以为富。

难得而易禄也,易禄而难畜也,非时不见,不亦难得乎?非义不合,不亦难畜乎?先劳而后禄,不亦易禄乎?其近人有如此者。

儒有委之以货财,淹之以乐好,见利不亏其义;劫之以众,沮之以兵,见死不更其守;鸷虫攫搏不程勇者,引重鼎不程其力;往者不悔,来者不豫;过言不再,流言不极;不断其威,不习其谋。

其特立有如此者。

「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

其居处不淫,其饮食不溽;其过失可微辨而不可面数也。

其刚毅有如此者。

儒有忠信以为甲胄,礼义以为干橹;戴仁而行,抱义而处,虽有暴政,不更其所。

其自立有如此者。

儒有一亩之宫,环堵之室,筚门圭窬,蓬户瓮牖;易衣而出,并日而食,上答之不敢以疑,上不答不敢以谄。

其仕有如此者。

「儒有今人与居,古人与稽;今世行之,后世以为楷;适弗逢世,上弗援,下弗推,谗谄之民有比党而危之者,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夺也,虽危起居,竟信其志,犹将不忘百姓之病也。

其忧思有如此者。

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幽居而不淫,上通而不困;礼之以和为贵,忠信之美,优游之法,举贤而容众,毁方而瓦合。

其宽裕有如此者。

「儒有内称不辟亲,外举不辟怨,程功积事,推贤而进达之,不望其报;君得其志,茍利国家,不求富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子者.与天地参.故德配天地.兼利万物.与日月并明.明照四海而不遗微小.其在朝廷.则道仁圣礼义之序.燕处.则听雅颂之音.行步.则有环佩之声.升车.则有鸾和之音.居处有礼.进退有度.百官得其宜.万事得其序.诗云.淑人君子.其仪不忒.其仪不忒.正是四国.此之谓也.发号出令而民说.谓之和.上下相亲.谓之仁.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谓之信.除去天地之害.谓之义.义与信.和与仁.霸王之器也.有治民之意.而无其器则不成.
经解
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絜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故诗之失愚.书之失诬.乐之失奢.易之失贼.礼之失烦.春秋之失乱.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疏通知远而不诬.则深于书者也.广博易良而不奢.则深于乐者也.絜静精微而不贼.则深于易者也.恭俭庄敬而不烦.则深于礼者也.属辞比事而不乱.则深于春秋者也.
故礼之教化也微.其止邪也于未形.使人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是以先王隆之也.易曰.于正国也.犹衡之于轻重也.绳墨之于曲直也.规矩之于方圜也.故衡诚县.不可欺以轻重.绳墨诚陈.不可欺以曲直.规矩诚设.不可欺以方圜.君子审礼.不可诬以奸诈.是故隆礼由礼.谓之有方之士.不隆礼.不由礼.谓之无方之民.敬让之道也.故以奉宗庙则敬.以入朝廷.则贵贱有位.以处室家.则父子亲.兄弟和.以处乡里.则长幼有序.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此之谓也.
故朝觐之礼.所以明君臣之义也.聘问之礼.所以使诸侯相尊敬也.丧祭之礼.所以明臣子之恩也.乡饮酒之礼.所以明长幼之序也.昏姻之礼.所以明男女之别也.夫礼.禁乱之所由生.犹坊止水之所自来也.故以旧坊为无所用而坏之者.必有水败.以旧礼为无所用而去之者.必有乱患.
故昏姻之礼废.则夫妇之道苦.而淫辟之罪多矣.乡饮酒之礼废.则长幼之序失.而争斗之狱繁矣.丧祭之礼废.则臣子之恩薄.而倍死忘生者众矣.聘觐之礼废.则君臣之位失.诸侯之行恶.而倍畔侵陵之败起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