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三国鼎立》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的第16课,主要讲述了东汉末年三国鼎立的历史局面。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形成等。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主要事件和人物,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国时期的历史,学生可能局限于电视剧、小说等表面的了解,对于历史事实的细节和内在联系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历史,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国鼎立的历史背景、主要事件和人物,掌握三国时期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学研究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客观评价能力,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国鼎立的历史背景、主要事件和人物。

2.教学难点:对于三国鼎立时期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在联系和影响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教师讲解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培养学生的史学研究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历史资料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三国时期的历史场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三国时期的电视剧、小说等作品,引发学生对三国时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历史资料等,了解三国鼎立的历史背景、主要事件和人物。

3.合作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三国鼎立时期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在联系和影响。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教师进行讲解,总结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特点和影响。

七年级历史上册三国鼎立

七年级历史上册三国鼎立

三国的治理与开发
曹魏重视农耕
翻车
屯田
魏国修建许多 水利工程,北 方的生产明显 恢复和发展起 来, “家家丰
足,仓库盈 溢” 。
蜀国的治理与开发
蜀国的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
孙吴开发江南
吴国船只
吴-青瓷羊
吴国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 吴国的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 地区的联系。
比较一下战前袁绍与曹操各方 面的实力,再分析一下战争过程 中两人的所作所为,你能找出曹 操胜利和袁绍失败的原因吗?
《龟虽寿》
——曹操
自学看书第二目《赤壁之战》, 完成下列表格:
赤壁 之 战
时间 公元208年
交战双方 曹操和孙刘联军
战争特点 以少胜多
结果 曹操失败 作用 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学习要求:
(2)组织兵士耕田
2.《官渡之战》的交战双方?时 间?兵力?战争特点?结果?
学习要求:
1.独立阅读课本第 一目以及历史案 (3分钟)
3.代表展示
4.评价
官渡之战
时间 交战双方
公元200年 袁绍和曹操
战争特点 结果 作用
以少胜多 曹操胜利
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第16 课
三国鼎立
一、官渡之战 1、背景: 东汉末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农民起义 军阀混战
●曹操,字孟德。杰出的政治家、 军事家、文学家。在农民起义 中势力壮大起来。
●袁绍,字本初,出身“四世三公”, 是当时最大的军阀。
发散思维
你认为三国鼎立 局面的形成是历史 的进步还是倒退?
( 张飞 )穿针-------大眼瞪小眼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 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6课笔记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6课笔记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6课《三国鼎立》笔记
一、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1. 官渡之战:200年,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奠定了曹操基本统一北方的基础。

2. 赤壁之战:208年,孙权、刘备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3. 三国鼎立的形成:220年,曹操之子曹丕建立魏国;221年,刘备建立蜀国;229年,孙权建立吴国。

二、三国时期经济的发展
1. 农业:南北方都注重兴修水利,北方出现芍陂、青龙渠等,南方出现�吴国的灌溉
工程,如永安渠等。

2. 手工业:蜀国的丝织业、吴国的造船业、魏国的制瓷业都很发达。

3. 商业:三国的统治者都采取措施限制商业发展,但官私贸易仍很活跃。

三、三国时期的民族关系
1. 北方的匈奴、鲜卑、羯、氐等族与中原王朝的矛盾一直存在,但与汉族的矛盾逐渐
上升。

2. 曹操对北方少数民族采取“征讨”与“和亲”的策略;诸葛亮采取“和夷、抚贵”
政策;孙权派兵支援辽东半岛的公孙渊。

3. 三国时期对少数民族的征讨和“和亲”政策,促进了民族融合。

四、三国时期的对外关系
1. 与东亚、东南亚:孙权派兵支援辽东半岛的公孙渊;蜀国的诸葛亮南征,与当地少
数民族首领孟获结为朋友;吴国的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台湾)。

2. 与中亚、欧洲:曹魏的张骞出使西域,与中亚各国及欧洲的大秦(罗马帝国)进行
贸易。

以上是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6课《三国鼎立》的笔记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 (共31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 (共31张PPT)
①组成联军,战略得当②采用火攻,战术得当 ③利用气候、地理条件 曹操战败的原因 ①客观:官兵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 ②主观:因实力强大而骄傲自满;松懈、轻敌; 战术失误 我们要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谦虚谨慎,骄傲必败;重视利用自然条件;培 养观察思考的习惯;团结可以战胜强大敌人等。
三国鼎立的形成
官渡之战前袁绍、曹操力量对比
袁绍优势
袁绍出身名门望族,其家族有“四世三公”之称。 在汉末群雄割据的过程中,袁绍先占据冀州,又先后 夺青、并二州,并于建安四年击败了割据幽州的军阀 公孙瓒,占有幽青并冀四州,势力极大。
曹操优势
当时东汉的皇帝是汉献帝,是封建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曹 操知道只要把汉献帝控制在自己手里,就可以用他的名义来发号 施令。于是曹操把汉献帝劫持到许昌,取得了政治上的优势。
赤 壁 之 战
时间 交战双方 地点
公元208年 曹军和孙刘联军 赤壁 曹操失败,孙刘联军胜。 以少胜多
结果
战争特点
影响:赤壁为之战三国鼎立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曹操
刘备
孙权
小结:
战争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意义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曹军 200年 和袁 军 曹军和 208年 孙刘联 军
以少 胜多
三第 国 16 鼎课 立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国演义》开卷词
• 东汉后期各帝即位年龄表
皇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恒帝 灵帝
即位 年龄
10岁
1岁
13岁
以少 胜多
曹操 战胜 袁绍 孙刘 战胜 曹操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4.16三国鼎立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4.16三国鼎立

新课讲解
知识点一 官渡之战
像曹 操
曹曹操操率取胜, 军率约军3-向4 北 万追驻击扎 于官渡
2袁00绍年战,败,
袁向绍北率方撤退
10万大
官渡之 战形势 图
军南下
曹操率5 千骑兵偷 袭乌巢
1、背景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曹操势力逐渐强大
2、交战时间
200
3、交战双方: 袁军和曹军
4、交战地点:
官渡
5、特点:
本课小结 ①一种局面: 三国鼎立
②两大战役: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③三国鼎立: 魏蜀吴
④四个人物: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 ⑤五个时间:200年、208年、220年、
221年、 222年
随堂即练
D 1、下列人物不属于三国的是( )
A.刘备
B.诸葛亮
C.孙权
D.曹操
B 2、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战役是( )
结果 特点
影响
曹操获胜 以少胜多
为北方统一奠定 了基础
孙刘联军获胜
以少胜多
为三国鼎立局 面的形成奠定 了基础
合作探究一
这一次战争,曹操没有延续“以少 胜多”的战例辉煌,反而“以多败少”。 追忆历史,我们不禁要问:
1、孙刘联军为什么能取得战争的 胜利?(曹操为什么战败?)
赤壁之战孙刘联军胜利而曹操失败的 原因有四个方面: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 立与民族交融
第16课 三国鼎立
学习目标 新课引入 新课讲解 本课小结 随堂训练
学习目标
1.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基本史实,思考两场战役曹 操一胜一败的原因,初步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2. 了解战争过程,分析两场战役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识 读《三国鼎立形势图》,学习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方法。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

许攸见袁绍骄傲轻敌,注定失败,就去 投奔曹操。曹操听说许攸来了,高兴得连 鞋都来不及穿,就光着脚跑出来迎接。
曹操:您远道而来,我的大事一定可以成功了。 请先生教我破绍良策。
许攸:我有一个计策,不出三日,就可以使袁绍 百万之众,不战自破。
曹操:愿闻良策。
许攸:袁绍军粮全部屯积在乌巢。您可选精兵假 扮成袁绍的部下要护送粮食,乘机烧其粮 草辎重,这样一来袁绍的军队不出三日, 将不战自乱。
袁绍:我筹策已定,你休操心!
这时,另一谋士许攸拿着搜获来的曹操催粮书信, 径直来见袁绍.
许攸:袁将军,曹操主力屯兵官渡,与我相持已久, 后方必定空虚。现在,若分一军,星夜偷袭许 昌,不但可把许昌连根拔起,而且还可生擒曹 操。如今,曹操粮草已尽,正可乘此机会,两 路击之。
袁绍:曹操诡计极多,此书乃诱敌之计也。 许攸:忠言逆耳,竖子不足与谋!
孙刘联军 以少胜多 刘备

刘备 孙刘联军 5万军队

208年 赤壁之战
孙 权
孙权
赤 壁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作用

208年

曹操(20万)和孙刘联军 (不足5万) 以少胜多 曹操失败 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思 考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我国古代以 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这两次战争的主角都是 曹操,却出现了不同的结局。那么赤壁之战 中军事上居于优势的曹操为什么会失败?
2.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 ( A ) A、赤壁之战 B、三顾茅庐 C、官渡之战 D、巨鹿之战
3、在下列人物中最先称帝的是 ( D ) A、刘备 B、孙权 C、曹操 D、曹丕
4、230年,孙权派卫温将军率万 人船队到达夷洲即今天的( B ) A、海南岛 B、台湾 C、澎湖列岛 D、辽东半岛

统编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6课三国鼎立

统编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6课三国鼎立

曹操败走华容道
《三国演义》的描述
诸葛亮智算华容 关云长义释曹操
《三国志》等记载
• 公船舰为备所 烧, 引军从华容道步归, 遇泥 泞,道不通, 天又大风,悉使羸 兵负草填之,骑乃 得过。
关羽刮骨疗伤
《三国演义》的描述
《三国志》等记载
曹冲208年病危时,曹 操悔不该杀华佗。而 关羽是在219年北伐攻 打樊城时受伤。
东汉末年 中原乱 边疆乱 官场乱 人心乱
乱世之殇 一批乱世枭雄横刀跃马
闯入了历史舞台…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6课 三国鼎立
第16课 三国鼎立
第四单元
1.官渡之战
(1)背景 (2)时间 200年 (3)交战双方 曹操和袁绍 (4)结果/影响
三 国
(1)背景 (2)时间 208年 2.赤壁之战 (2)交战双方 曹操和孙刘联军
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 ——《三国志》
第四单元
交战双方
参战方兵力
袁绍——约110000人 曹操——20000人
曹操赤脚迎许攸
伤亡情况
袁绍——约100000人 曹操——约8000人
第16课 三国鼎立
第四单元
官 渡之战
公元200年,袁绍率兵开到黎 阳,派大将颜良包围白马津。 曹操佯攻延津。袁绍中计,大 军西调堵曹。曹操却立即掉头 东进,解白马津之围,袁军大 败,颜良被杀。袁绍下令直扑 延津。曹军诱敌深入,主动退 到官渡,双方相持半年。袁绍 的谋士许攸投曹献计。曹操亲 率5000步骑兵,直插敌后方 的粮草重地乌巢,将袁军粮食 全部烧光。袁军闻讯大乱,曹 操全军出击,大获全胜,七万 多名袁军士兵投降,袁绍只带 着800多骑兵逃过黄河,从此 一蹶不振,两年后忧愤而死。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十六课《三国鼎立》ppt课件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十六课《三国鼎立》ppt课件

官渡之战中曹操为什么能以少胜多?
曹操 胜
(可以从战争双方去找原因)
①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 ②经济上:开荒屯田. ③用人上: 唯才是举,重用人才.
袁绍 败
骄傲轻敌,
听不进正确意见
赤壁之战中,曹操为什么战败?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
①组成联军,战略得当 ②采用火攻,战术得当 ③利用气候、地理条件
曹操 败 1、曹军来自北方,兵士疲惫 2、曹军水土不服,流行疾病 3、曹军不习水战 4、曹操的骄傲自满
结果
战争特点
影响
时间 地点 双方 结果 特点 影响
以少胜多
官渡
公元200年
袁 绍 十万人
夜袭乌巢, 烧毁袁军粮

乌巢
曹操
三四 万人
官渡之战
让他壮怀激烈的战役
官渡之战
时间
自 主 地点
探 交战双方 究
结果
公元200年 官渡(在今河南中牟) 曹军与袁军 曹军大败袁军
战争特点 以少胜多
影响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你从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一胜一败的不同结
局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让他壮心不已的局面
——三 国 鼎 立
影视资料
自 主 探 究 三 国 建 立 三 要 素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pī)
曹丕
220年
曹操死 三国始
自主 探究 三国 建立 的三 要素
刘备 221年

孙权
洛阳
222年
成都
建业
蜀吴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A.赏罚分明化,挥霍一空
D.为官清廉,严于律己
回顾东汉末年以来的中国政局可以说 是:“诸侯雄起,文武相争,三分天下, 鼎局形成”。在历史的长河中,三国时期 只是短短的一瞬,但它却留给我们无限的 思考。三国彼此之间虽有纷争,但局部的 统一为之后西晋完成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是历史的进步。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三国鼎立》是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东汉末年群雄逐鹿、三国鼎立的局面。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等。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主要事件和人物,以及三国鼎立对后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东汉末年的历史背景,对一些重要人物如曹操、刘备、孙权等有所了解。

但学生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赤壁之战等具体事件的了解可能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史料分析、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三国鼎立的过程和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过程,掌握曹操、刘备、孙权等主要历史人物的事迹,认识三国鼎立对后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曹操、刘备、孙权等主要历史人物的事迹。

2.教学难点:对三国鼎立局面的深入理解,以及对历史事件的影响和意义的分析。

五. 教学方法1.史料教学法:通过展示史料,引导学生了解历史事实,培养学生的史证意识。

2.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3.讲授法:教师对关键知识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历史事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相关历史史料、图片、视频等资源。

3.课堂讨论材料和评价标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东汉末年的战乱图片,引发学生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曹操统一北方的过程,以及赤壁之战的场景。

引导学生关注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事件和人物。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历史史料,分析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过程,以及曹操、刘备、孙权等主要历史人物的事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 (共30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 (共30张PPT)

曹操 200年 和袁 绍 曹操和 208年 孙刘联 军
以 史 为 鉴
你从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 战一胜一败的不同结局中吸取 了什么经验教训呢?
谦虚谨慎,骄傲必败;重视利用自然条件; 培养观察思考的习惯;团结可以战胜强大敌 人等。
前事不忘后 事之师
根据搜集的资料向同学讲述蒋干盗书、草船借箭、 周瑜打黄盖的故事,并阅读教材76页问题思考,思 考并回答其中问题。
时间
公元208年
交战 双方
曹军VS孙刘联军
20万 5万
战争过程 阅读教材,观察教 材赤壁之战形势图 ,且根据自己搜集 的资料,复述赤壁 之战的经过。
结果
曹操失败,孙刘联军获胜
赤壁之战,孙权、刘备 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 )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 壁市西北)一带大破八十万 曹军 ,奠定三国三足鼎立 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的著名战役。这是中国历史 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著 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 “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 一场。
问题1
观察教材三 国鼎立形势 图,请说出 图中三国的 名称、建国 时间、建国 者和都城。 并在图中找 出来三国势 力范围,都 城所在地。
220年,曹 丕自称皇 帝,国号 魏,定都 洛阳。
221年,刘备 称帝,国号汉 229年,三国鼎 ,史称蜀汉, 吴 定都成都。 立局面最终形



222年,孙 权称王。 229年,孙 权称帝, 吴国建立 。定都建 业。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 不已。
--曹操《龟虽寿》
曹操
孙权
刘备
赤壁之战前形势图
从这个形势 图中你能看到什 么问题?
曹操势力最强大, 孙权次之,刘备最 弱。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6课三国鼎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6课三国鼎立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
东汉末年
材料:经“光武中兴”到105年,全国人口 达5300万,可东汉末年,只剩下760万。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铠甲生虮(jǐ)虱,百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 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 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hāo]里行》
吴国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
图示小结
东 汉 末 年
军 阀 混 战
曹操(官渡之战
统一北方)
魏 西 晋
刘备
赤壁之战 ( 208年)
联合抗曹


孙权
3 交战双方: 曹操PK袁绍
4. 时间、地点:公元200年,官渡
一、官渡之战
袁 绍
官 渡 之 战
官渡
十万人
经过: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 破的战术,偷袭袁军的屯粮,烧掉 全部军粮,迅速歼灭袁军主力。

三四 万人

袁 绍
官 渡 之 战
公元200年
十万人
夜袭乌巢,烧 毁袁军粮草
乌巢
官渡

三四 万人

概况:孙刘联军针对曹军不习水战、船舰连接在一起的弱 点,周瑜采纳部下黄盖的建议,向曹操诈降并用火攻。
赤 壁 之 战
时间 地点 交战双方 公元208年 赤壁 曹操和孙刘联军 曹操失败 以少胜多 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结果
战争特点 影响
三、三国鼎立
政权名称 时间 创建者
(pī)
定都

蜀(汉)
220年 221年 222年
以少胜多
官 渡 之 战
时间 地点 交战双方 公元200年 官渡 袁绍和曹操 曹操胜利 以少胜多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6课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6课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6课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6课是《三国鼎立》。

本课主要讲述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建立晋朝、统一全国的过程。

其中,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是本课的重点。

官渡之战中曹操利用兵力优势,采用奇袭战术打败了袁绍,扩大了自己的势力范围;赤壁之战中孙权、刘备联合抗曹,巧用火攻大破曹军,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主要事件,认识三国鼎立的政治和军事形势,理解三国时期的经济和文化发展。

同时,本课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让学生认识到历史上的战争和政治斗争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影响,以及个人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共29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共29张PPT)
第16课
三国鼎立
一、官渡之战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曹操势力逐渐壮大
曹操势力日益壮大的原因:
材料一:曹操多谋善断,很有眼光。在人 们都为汉朝的命运担心时,曹操迎合人心 ,于196年去洛阳,迎献帝到许,用皇帝的 名义向其他军阀发号施令,“挟天子以令 诸侯”,占有政治优势。 材料二:三次发布求贤令 ,选拔和任用一 些有才能的人。他们辅佐曹操成就大业。 材料三:曹操在北方实行屯田招募农民垦 荒,组织兵士耕田,既保证了军粮又赢得 了民心,实力不断增强。
济势力无法调和,形成统一政府,最终成
为各个军阀割据的支持力量。魏、蜀、吴 三经济、军事实力势均力敌,缺乏统一全 国的经济基础。
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 退,分裂是不是历史的常态?
判断标准

是否有利于生产发展与社会进步 是否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安定、人民生 活水平提高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实现了较大范围的局部 统一,有利于社会的安定与发展,而且三国都注 重发展经济,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后来的统 一奠定了基础,因此是历史的进步,而统一是历 史的必然趋势和发展常态。
曹 操 像
一、官渡之战
时间:200年 交战双方:曹操、袁绍 结果:曹操以少胜多 影响:为曹操统一北方 奠定基础
官 渡 之 战
公元200年
袁绍
十万人
夜袭乌巢烧 乌巢毁袁军粮草
官渡
曹操
以少胜多
三四 万人
• 曹操能统一北方的原因
• “挟天子以令诸侯”
• 招揽各种人才
• 在镇压黄巾起义中,不断发展自己军事的力量
你眼里的曹操
评价历史人物一定要 站在历史的角度,客观公 正地评价,要看他一生的 主流,看他是否推动了社 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十六课三国鼎立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十六课三国鼎立
第四单元 16 三国鼎立
黄巾起义
黄巾起 义的沉 重打击
东汉王朝 名存实亡
地方豪强 并起
一、官渡之战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曹操
从诗中可以看出,曹操怀有雄心壮志,想要统一 天下。
曹操要统一天下,必先统一北方,为实现其远大 志向,曹操做了哪些准备? 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 侯”。 农业生产上,实行屯田,组织 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 产。
读下面《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形势图》
北方主要的军阀割据势力: 曹操和袁绍
读《官渡之战形势图》, 简述官渡之战的过程。 交战双方、结果及影响。)
(包括战争发生的时间、地点、
二、赤壁之战
官渡 之战 后的 天下 大势
曹操的主要对手: 刘备和孙权
上图中蕴含着哪一成语?
三顾茅庐
图中的关键人物是谁?刘备、关羽、张飞
208年
曹操
孙刘联军
三、三国鼎立
魏 220年
蜀 221年
吴 222年
三、三国鼎立
填写下表。 政权名称 魏国 蜀国 吴国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220年
221年 222年
曹丕
刘备 孙权
洛阳
成都 建业
读下图措施? 魏国: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吴国:开发江东,发展海外贸易。 蜀国:诸葛亮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 特点:因地制宜。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 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 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 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周瑜少年得志,是赤壁之战的关键人物。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

原因
1、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
2、曹操的骄傲自满情绪
3、孙刘联军正确的战术,优 势地理、气候环境 4、最根本的是当时统一的客 观条件尚未成熟(历史趋势)
我们要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谦虚谨慎,骄傲必败; 重视利用自然条件; 培养观察思考的习惯; 团结可以战胜强大敌人等。
讲练结合:
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重要战役是
官渡之战
时间 交战双方
公元200年 袁绍和曹操
战争特点
以少胜多
结果
曹操胜利
作用 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假如你是曹操 谈谈统一北方后的感想。
龟虽寿 ——曹操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孙权
刘备
三顾茅庐
一、三国之战争篇
赤壁之战
分析讨论
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居 于优势的曹操为何会 失败?
三、三国之人物篇
粉。历真白史的脸上就细的是眉曹一长操个目 在阴脸险谱疑中诈,的白奸色 象臣征吗阴?险疑诈 曹操
“我们讲到曹操, 很容易就联想起《三 国演义》,更而想起 戏台上那一位花面的 奸臣,但这不是观察 曹操的真正方法。……其实曹操是 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 雄。”
—— 鲁迅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曹操?
3.某剧组准备重新拍摄电视剧《三国》,
B 你认为在剧中有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 A.孙权遣使给刘备送去书法珍品《兰亭序 》,以示修好
B.曹操派使臣给孙权送去纸质书信,劝其 投降
C.袁绍军队粮草被曹军烧毁后,士兵只好 挖甘薯充饥
D.孙吴水师配备指南针后,战斗力大大增 强
4、第一手史料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
• 首先,一分为二,从其功、过两方面 去评价。要看他一生的主流是否推动 了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件:第16课 三国鼎立(共42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件:第16课   三国鼎立(共42张PPT)

隋 朝

必分。 南朝
统 一
部 统 一
统 一
——《三国演义》第一回
分裂
统 一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曹操?
▪ 首先,一分为二,从其功、过两方面去评价 。要看他一生的主流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和历史的发展。
界功 定过
是否有利于促进国家统一、维护民族团结。 是否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是否有利于文化的繁荣发展
肃鲁
瑜周
赤 壁 之 战
公元208年,曹 军南下。
刘备不敌,撤军南逃, 欲往存有物资的江陵。
曹刘军备在率长兵坂东追逃上, 刘败曹备退操。至前樊往口江。
陵。
最终曹军败退,孙 刘联军乘胜追击。
5万孙刘联军行至 赤壁,与正在渡江 刘备派诸葛亮 的曹操水军相遇。 前周往瑜联率合3万孙权。
兵马沿江西 进。
赤壁初战,曹操水军失 败,退至乌林,会合陆 军,隔江与孙刘联军对 峙。
为东其汉中镇末,压年“起,黄朝巾义廷起,腐义汉败”,规灵天模帝灾最允频大发许,各各州地起郡义自不行断…招… 募兵马……
2021/2/3
东汉袁末绍年出军身于阀世割家据大形族,势图
在军阀混战中,利用自己的
在地镇位压和黄势巾力起,成为当时最大 义的的军过阀程。中占,有今河北、山西 形和成山群东雄东并部起,兵多粮足,有 的局面,在10这万兵力 些割据势力的 连年征战中, 袁绍、曹操两 大集团逐步壮曹操在镇压黄巾 大起来。起 己义的中力,量不,断曹发操展占自据
赤壁之战以后,曹操转而经营关中, 扫平关中的割据势力,完成了北方的统 一;刘备得到两湖大部分地区,又占取 四川、云贵地区:孙权把他的统治范围 延伸到福建、广东、胡南、湖北。这样, 三个军阀的势力相当,但任何一方又都 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