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五:第1单元 第2课《装在套子里的人》 第3课时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第2课《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第2课《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教学目的一、正确认识别里科夫的人物笼统及其时代意义,看法沙皇民主统治的革命与黑暗。
二、学习体会作品中幽默挖苦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
重难点一、正确认识别里科夫的人物笼统及其时代意义,看法沙皇民主统治的革命与黑暗。
二、学习体会作品中幽默挖苦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
教学想象一、在讲课时,必需讲清时代前景,让先生真正了解人物笼统的时代意义。
有条件的课余引见一些俄国同时代作家的相关作品来使先生进一步了解和思索。
二、要引导先生从别里科夫这个可笑怪诞的外表逐渐深化看法其可憎的内心,透过可笑的行为举止看法人物所代表的保守腐朽思想。
从〝笑──思──悟〞的进程来引导。
切不可停留在外表浅薄的笑上。
教学时数二教时教学进程第一教时导入新课提问:初中时我们学过俄国作家契诃夫的什么小说?明白:契诃夫的小说«变色龙»,其主人公奥楚蔑洛夫是个见机行事的警官,他一定给同窗们留下了深入的印象。
明天,我们再学一篇契诃夫的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
布置预习1.查词典完成以下词语解释辖制:〔管束〕孤僻:〔孤独怪僻〕恶毒:〔阴险狠毒〕讥诮〔冷言冷语嘲讽〕平安无事:〔平安,没有什么缺点和事故〕周济:〔给穷困的人以物质上的协助〕2.先生自读〝预习提示〞和〝注释①〞,圈点勾勒,思索:①契诃夫创作小说的时代背景;②别里科夫的特点及其社会意义;③契诃夫小说的总特点和本文写作特点。
研习新课1.提出教学目的。
〔见前〕2.解题和引见创作背景。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指生活和思想上都有某种框框,不敢越雷池一步的人,小说中的主人公就是这样一团体物,他是沙皇民主主义的产物。
如今,别里科夫已成为顽猛攻旧,惧怕革新,阻碍社会开展的人的代名词。
我们学习这篇课文,必需掌握创作的时代背景:19世纪末期的俄国正是农奴制度解体、资本主义迅速开展、沙皇民主极端革命和无产阶级革命逐渐兴起的时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2课 装在套子里的人 教案
装在套子里的人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时代背景,分析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把握小说主题。
过程与方法:
阅读小说,交流心得,学习塑造及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领悟到因循守旧的危害性,探讨“套子”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重点
分析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把握小说主题。
(三)教学难点
理解别里科夫的典型形象与时代背景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大家见过毛毛虫吗?它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丑陋、恶心……)但它每天都在为了努力挣脱套子而活。
然而,这世上偏偏有一类人,一辈子对“套子”“情有独钟”。
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俄国著名短篇小说家契诃夫,来结识一位把自己“装在套子里的人”(展示课题)
整体感知
在别里科夫身上发生了哪些故事?
(自由作答,总结展示)
结婚事件、漫画事件、骑自行车事件
小剧场
骑自行车事件
合作探究一
通过刚刚小剧场的精彩演绎,从骑自行车事件中,你能看出来别里科夫是个什么样的人?(那么,他在其他的事件中又有怎样的表现?)
(小组讨论,分享答案)
总结:孤僻、保守、胆小、多疑
套己套人
合作探究二
别里科夫这个人物形象是如何塑造的?
(自由作答,总结展示)
方法指导:
正面描写: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
侧面描写:“我”的介绍、周围人的表现及评价、与其他人物的对比
主旨探究
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样一个人物?
(讨论作答)
总结展示社会背景,揭示主旨
拓展延伸
我们周围是否也有这样那样的“套子”?如果有,你如何看待这些“装在套子里的人”?。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第2课《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本单元是高中阶段必修教材中的第二个小说单元。
和必修3中的小说单元侧重学习体裁特点、鉴赏人物形象不同,本单元侧重理解小说的主旨,以及品读小说刻画人物的艺术特色。
因此,从教材的编写意图出发,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应以引导学生把握小说的主题为最终目标,并穿插对艺术特色的鉴赏。
2.《装在套子里的人》是契诃夫最杰出的短篇小说之一。
作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他的小说的总特点是:运用幽默讽刺的手法和各种细节描写,塑造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揭露那个社会的各种病态,抨击沙皇专制制度,热烈地向往新生活的到来。
本篇也不例外,契诃夫用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塑造了一个保守、反动、扼杀一切新思想的“装在套子里的人”的典型形象,揭露了沙皇专制的反动腐朽。
作品问世以来,别里科夫便成为那些害怕新生事物,维护旧事物,反对变革,阻碍社会发展的这一类人的代名词。
因此,由课文本身的特点可知,本课的教学可以以剖析人物形象为主线,围绕着别里科夫的生活历程做纵向的分析,联系别里科夫所处的环境及与之有关系的人做横向的分析,以此自然引出对教学重难点的分析。
二、教学目标1.了解契诃夫及本文的写作特点。
2.理解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
3.正确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反动与黑暗,认识别里科夫的典型形象,以及“装在套子里的人”超越时代和国界的典型意义。
4.学习领会作品中的幽默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
三、教学重难点1.理解别里科夫的典型形象。
2.深入把握小说主题。
3.赏析契诃夫的讽刺艺术。
四、教学对象分析及教学策略高二学生在系统学习了必修3中小说单元的基础上,对小说的体裁特点以及相关鉴赏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具有较活跃的思维能力和接受新知的能力;但是另一方面,受人生阅历和思想深度的局限,他们往往只能看到人和事的外在表现,而不能就人物的本质和作品的主旨作更深入地思考和理解。
一节小说鉴赏课,既不能热热闹闹没内容,又应力避追求深度而失之于死板的弊病。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第一单元第2课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系列一)
章节:第一单元第三课 :3 备课人: 二次备课人:
课题名称
装在套子里的人
三维目标
1、了解作者及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景。
2、熟读课文,分析结构。
3、了解别里克科夫形象,体会文章主题。
4、学习文章抓住外貌、语言、动作刻画任务的方法。
重点目标
1、理清层次并准确概括层意。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主题。
难点目标
学习文章抓住典型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布置作业
阅读课文,并找出描写别里科夫动作、神态和语言的代表性语句。
第二
学做思一:分析人物形象
1.导学:谈谈你眼中的别里克科夫?
他是沙皇制度下的忠实良民、忠心拥护者、卫道士,他守旧、落后、严守规矩,害怕出乱子,害怕变革现有的一切,而他的所作所为在客观上起着为沙皇助纣为虐的作用。他用僵化的思想模式,道德规范辖制着大家,他既是受害者又是害人者。他是一个受沙皇专制制度毒害的可怜又可悲,可憎又可恨的人。
2、导思:别里克科夫最后的结局怎样?
他死了。最终死在自己的套子里了。
3、导做:小说通过怎样的矛盾冲突来展示他的悲剧?
恋爱。通过恋爱时间来展示“套子”的危害。
学生阅读第二部分,讨论别里科夫结婚的原因?
①别人撮合,华连卡表示好感。
②华连卡长得不坏,招人喜欢,出生较高有田产。
③华连卡是第一个待他诚恳而亲热的人。
学做思二:分析课文
1.导学:全城的人又为什么都怕这个胆小如鼠弱不经风的人呢?为什么他能管制全城呢?
全城的人怕他,向他妥协,(课文第4段的原句用了八个“不敢”,“全城人战战兢生活了10年到15年” ,让学生咀嚼体味)是因为他的言行与思想都是与沙皇专制制度一致的,他自觉维护着旧制度旧思想。周围的人还没有勇气敢与他斗,所以都怕他,受他辖制。别里科夫的可恨在于,他不但要把自己装在"套子"里,而且还想把周围的一切也装进“套子”里。这两种“怕”表面上是矛盾的,但只要我们结合当时的情况想一想,就会发现总根源都是沙皇专制制度。别里科夫所依附的沙皇统治,一方面是极力加强反动统治,在全国造成了沉重压抑的气氛;另一方面又是行将灭亡,摇摇欲坠。革命的风暴还未到来,大多数人还感到迷茫,不敢起来斗争,所以别里科夫还能“辖制”全城。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
1
一、导入
在沙皇专制统治下的俄国,发生了一起命案,有一个装在套子中的人,离奇去世,现在,由大家化身为侦探,找出他死亡的真正原因,请同学们完成这个《死者档案资料调查表》
二、分析课文内容
1、作者及背景介绍
《装在套子里的人》写于1898年,是俄国著名作家契河夫的代表作之一。
当时,白色恐怖笼罩着整个俄罗斯,沙皇政府实行专制统治,这种专制主义,剥夺控制了人们的自由,而且到处都有耳目,稍有越轨,就会遭到无情的迫害;但是,在当时,民主和自由已越来越成为人们的普遍要求。
别里科夫这个形象是作家以故乡塔于洛格初级学校的一个教员兼学监狄河诺夫为原型塑造的。
契诃夫对黑暗的沙皇专制制度下的知识界做了长期的、深入细致的观察,把知识分子中的“狄河诺夫”们的思想性格和习惯集中起来进行艺术概括,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塑造了别里科夫这个世界文学史上少见的
2
3
5。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教材分析】《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必修五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的一篇短篇名著小说《套中人》的大部分谈话节选内容。
文中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胆小怕事、反对一切社会变革的保守分子别里科夫的形象。
在教学中,应该先要了解作者相关情况,才能“知人论世”,更准确深入解读作品。
由于本文属于小说,故在分析作品过程中还是要紧扣小说的几大要素,在把握情节的基础上,能够深入分析人物形象,挖掘其主题。
【学情分析】高二的学生接触过比较多小说,具备一定的小说鉴赏能力,能够自主地、较为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而对于主题的探究向来是学生鉴赏小说的难点。
本文是俄国19世纪的一篇批判现实主义作品,要准确深入把握必须要较好地结合时代背景,而大部分同学对那个时期的俄国社会状况是比较模糊甚至基本不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须注重相关背景知识的讲解与对学生的引导。
【教学目标】1、了解契诃夫及其作品。
2、分析人物形象,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及其社会典型性,提高学生的筛选概括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3、在与别里科夫的对比中分析华连卡姐弟的作用在诵读品味的过程里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4、理解领悟以讽刺手法来刻画揭露丑恶事物的表现手法,品味语言的讽刺意味,探究小说主题。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探究小说主题。
【教学难点】品味语言的讽刺意味,探究小说主题。
【}教学方法】总结归纳法,诵读品味法,点拨法,自主探究法【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看“人”字字形变化发展的图片猜字。
问“什么是人?”“你认为人应该怎样活着?”请同学谈谈看法,引出课题《装在套子里的人》,看看本文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
二、了解作者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1860~1904):是19世纪末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杰出的短篇小说家和戏剧家。
与欧·亨利、莫泊桑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代表作品有中篇小说《第六病室》,短篇小说《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凡卡》《带阁楼的房子》《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樱桃园》等。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2课《装在套子里的人》说课稿及教学设计
《装在套子里的人》说课稿1.说教材《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人教版必修五第一单元第二篇课文,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体裁是小说。
本单元作为高中必修课小说教学的结束单元,对学生阅读鉴赏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
在本单元第一篇课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虽然学生对小说的三要素已经有了充分的了解,但这篇小说和前一篇又有明显的不同,教学时需关注文本本身的特点。
2.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文在教材体系中所处地位和单元提示中的要求,我确立目标如下:(1)梳理故事情节,理解作品中呈现的三类人物形象,深刻把握小说主题。
(2)通过变换叙述视角,领会作品中幽默讽刺手法的运用。
3.说学情《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语言浅易,情节简单,人物关系单纯,学生拿到教材就浏览一遍后,作为新授课再学时,已觉得兴味索然,但对于小说的内容及主题,却并不能准确深入地了解和把握,故本文的教学重难点为:理解别里科夫形象。
深刻把握小说主题。
4.说教法新大纲要求“要重视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和心灵沟通。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努力形成教学个性”,根据学情我采用了问答式教学、比较法教学和分角色朗读法。
在采用问答法教学时,注重面向全体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组织分角色朗读,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直观地感知了人物性格特征。
5.说学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变换视角讲故事、分角色朗读等方法,让学生充分感知小说幽默讽刺手法的运用,理解人物形象。
6.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由初中学过的契科夫的小说导入,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衔接。
(2)梳理情节:梳理故事情节,理清小说结构,让学生熟悉文本,为进一步感知别里科夫形象打下坚实基础。
(3)变换叙述视角讲故事:学生在变换叙述视角讲故事的过程中,注意措辞,在对不同的措辞的对比揣摩中感知布尔金对别里科夫讥讽的态度,并且初步感知别里科夫形象。
(4)研读别里科夫的恋爱,通过朗读感知华连卡姐弟姐弟和别里科夫的尖锐对立,理解他们是不同的两类人。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2课《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
第2课《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发生的时代背景。
2、把握别里科夫的形象特征。
核心素养与价值观:1、训练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
2、通过对阻碍社会发展原因分析,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爱憎分明的感情。
教学重点:1、分析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特点。
2、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1、认识社会环境与别里科夫人物形象之间的必然联系。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进而把握文章主题。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法、讨论探究法教具:多媒体、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导语库克雷尼克塞是苏联非常著名的一个漫画家,请大家看一幅图。
观赏图片的特点,通过影子和其他人的衣着,能看出晴空万里,但是图片中的人却穿着雨鞋、带着雨伞、黑色大衣,并且把衣领高高竖起,这个人就是别里科夫,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别里科夫的世界。
二、重难点介绍教学重点:1、分析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特点。
2、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1、认识社会环境与别里科夫人物形象之间的必然联系。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进而把握文章主题。
三、赏析析以下段落,并且分析人物形象,及作者塑造人物形象时所用的手法。
(采用iPad 教学,学生分组拍照上传,分析学生上传的答案,并进行总结)1、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上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
他总是把雨伞装在套子里,把表放在一个灰色的鹿皮套子里;就连削铅笔的小刀也是装在一个小套子里的。
他的脸也好像蒙着套子,因为他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
他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
他一坐上马车,总要叫马车夫支起车篷。
总之,这人总想把自己包在壳子里,仿佛要为自己制造一个套子,好隔绝人世,不受外界影响。
他没精打采,脸色苍白。
(怀疑卧室里有声,通宵做恶梦的第二天)他脸色发青。
(看到自己的漫画后)别里科夫脸色从发青到发白.(看到柯瓦连科和华连卡骑自行车后)小结:外貌、神态描写。
写出别里科夫胆小多疑、守旧、拒绝新事物、古板。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第2课《装在套子里的人》优秀教案(4页)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主讲人:张艳芳教学目的: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2.深入了解主要人物形象。
3.思考并揭示文章主题。
教学重难点:深入了解主要人物形象并揭示文章主题。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与质疑相结合。
2、合作探究与教师点拨相结合。
预习知识链接:1、作者介绍契诃夫(1860-1904)是十九世纪末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举世闻名的短篇小说巨匠和剧作家,是欧美三大短篇小说家之一。
其作品的艺术特点,在于以简炼的手法,幽默的笔调,从平凡的日常生活事件里反映出重大的社会问题。
一生创作了3470多篇小说,著有《小公务员之死》、《第六病室》、《带阁楼的房子》《套中人》、《姚内奇》。
剧本《万尼亚舅舅》《樱桃园》。
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俄)契诃夫、(法)莫泊桑、(美)欧·亨利。
2、写作背景:19世纪末,俄国正处在无产阶级革命前夜,工人运动逐渐展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身亡,三世即位后加强了恐怖统治,警察和暗探密布俄罗斯,大批革命者被流放,进步报刊被查封,政府对舆论钳制日益加深,告密之风日益盛行,许多要求自由的人惨死于政治迫害,在这种禁锢的比罐头还严密的专制制度下,沙皇政府的忠实卫道者,也极力维护沙皇的反动统治,他们死守着旧有的阵地,仇视和反对一切新鲜事物,这种人不但出现在官场上,而且出现在知识界,契诃夫的《套中人》描述的就是这样一个人物的代表。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人,(扮演者上场),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个人和我们普通人有什么不同(自由发言),可是这样的一个人两个月前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他究竟为什么会离开人世?请大家把我们的课本翻到第9页,我们一起走进契诃夫的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去揭开他的去世之谜?二、课堂探究:1、快速浏览文章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自由发言:教师点拨:1、介绍别里科夫的外表、生活习性和思想性格(第1~5段)。
2、别里科夫与华连卡恋爱以及最后失败(第6~第37段)。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2课《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2021年最新整理)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2课《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新人教版必修5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2课《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新人教版必修5)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2课《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新人教版必修5的全部内容。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目的】1.知识与能力:了解别里科夫这一人物的典型意义。
学习领会作品中幽默讽刺手法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训练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认识别里科夫这个套中人的社会意义,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反动与黑暗。
【教学重点】了解别里科夫是怎样一个人及这个人物的典型意义.【教学难点】领会作品用幽默讽刺手法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方法.【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你见过这样的人吗?“哪使在最晴朗的日子里,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他的用具:伞、表、小刀都装在套子里;他的脸也蒙着套子,耳朵也堵上棉花;坐马车支起车篷”。
总之是“把自己包在壳子里……造一个套子”.这就是契诃夫笔下的套中人—-别里科夫的形象。
俄国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正是俄国历史上反动的、黑暗的“停滞的十年”。
沙皇制作的形形色色的“套子"套在人民身上,被压抑得喘不过气来。
契诃夫站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立场上,写了大量作品反对暴虐、反对黑暗、反对丑恶,《装在套子里的人》即其中的一篇。
作品问世以来,别里科夫已经成为那些害怕新事物、维护旧事物、反对变革、阻碍社会发展的人的代名词。
可见这一典型形象的塑造是十分成功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分析这一人物形象。
《装在套子里的人》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共3篇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共3篇《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1《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课程背景本次教学的课文为人教版高二必修五《装在套子里的人》,属于科幻小说。
本篇小说中采用了类比手法,将人与机器做了一个类比,表达了人的意识逐渐由机器代替的隐喻。
教学目标1.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深入探讨科学思想。
2.掌握分析科幻小说的方法,分析科幻思想。
3.理解作者使用类比手法表达科幻思想的用意。
4.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和创新思考能力。
教学方式1.导入环节:通过让学生观看科幻电影《银翼杀手》中的情节,提高学生对科幻小说的兴趣和对人与机器关系的深刻认识。
2.多媒体课件展示:通过PPT展示有关《装在套子里的人》的背景、文学特点、主题等内容。
3.小组合作探究: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深入探讨小说中的科幻思想,并针对小组探究不足之处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调研,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考能力。
4.互动问答: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采取短时间内轮流回答问题、现场点评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以“写一篇科幻故事”的任务作为课堂结束的方式,让学生自由发挥,既体现了科幻小说的特点和主题,又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同时也是对本次教学的一个小结。
教学重点1、分析小说中的科幻思想。
2、理解作者使用类比手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1、理解小说中对人的意识的描写。
2、对人与机器关系的思考和探究。
教学效果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不仅学会了科幻小说的文学特点和分析科幻思想的方法,更是通过小组合作、互动问答等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考能力和文学素养,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科幻思想的内涵和人与机器关系的深刻表达。
总结本篇文章主要介绍了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中的《装在套子里的人》的教学方式及实现效果,从兴趣导入开始系统讲述教学过程,并重点强调了科幻小说类的分析方法、科幻思想的意义等方面的知识点。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五 装在套子里的人第三课时 教案
自主
学习
任务
1、朗读最后部分课文三次,回答如何看待“可是一个礼拜没过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同桌检查并签字)结合书下注释疏通大意,在文中标注理解上有难度的语句(要求有痕迹)。
)
2、怎样认识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
3分钟
让学生明确下课所学,有的放矢进行提前学习。
7板书
设计
装在套子里的人
契科夫
别里科夫被吓致死揭示主题套死
2研习第三部分
1、各组上台展示,课代表协助老师检查完成情况。
2、在书上划分文章描写别里科夫行为的语句。
3、小组或同桌讨论故事的高潮部分
验收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并加强记忆
5分钟
朗读课文
1、引导学生以各种形式朗读课文。
2、找出文中语段的重要信息,学生在书中标记。
3学生展示本文文本内容的解读方法
1、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是怎样有机结合的?
2、前两部分对表达主题有怎样的作用
训练学生朗读文言文,并在寻找韵脚的基础上初步背诵课文。
7分钟
3
做议讲评
环节
理清脉络,把握结构,研习第二部分
1、提问:为什么埋葬了别里科夫是一件大块人心的事情
1、讨论并写出答案
2、小组展示。
3、书上记录相关答案。
训练学生整合分析文本的能力。
5分钟
4
课堂
总结提升环节
1总结本课知识。
课题
装在套子里的人
课时
第三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
重点
1、了解作品传作时代背景,即19世纪末沙皇俄国的黑暗现实。
2、学习小说中幽默讽刺的手法。
依据:1、2017年高考大纲分析:能识记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
实验中学高中语文 第2课 装在套子里的人(第3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5
《装在套子里的人》
(授课人:授课日期:年月日星期班级)
3 课时
别里科夫这一形象的讽刺意义
幽默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
害而又为之效忠尽力的沙皇专制统治。
虽然,别里科夫一笑即死
翻,它就会作垂死挣扎,甚至于变本加厉地镇压革命,残酷地杀
害有进步思想的民众。
小说的结尾,使人触目惊心,发人深思,
启迪人们起来和反动势力做斗争。
.别里科夫这个世界文学史上著名的典型形象,至今还鲜活
顽固、保守,不仅仅是别里科夫反对新事物、反对进步的套
下比较舒适的生活,于是不再努力奋斗、不再积极进取,
辑。
如别里科夫将教师骑自行车与学生用脑袋走路联系起来,反制着全城,人们都战战兢兢,反过来他自己又是战战兢兢不能入
,比较其讽刺手法,摘录小说当中最具
的象征意义、现实意。
高中语文第1单元第2课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2新人教版必修5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目标:1.赏析别里科夫的形象,并理解别里科夫形象的时代意义。
2.理解小说的主题,认识沙皇的黑暗统治。
3.掌握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4.赏析本文幽默讽刺的艺术手法,及细节描写的运用。
教学重点:1.欣赏别里科夫形象,并理解别里科夫的时代意义。
2.赏析本文的艺术手法。
3.理解小说的主题。
教学难点:1.赏析别里科夫的形象及时代意义。
2.赏析本文幽默讽刺的艺术手法。
教学方法:先学后教,研究探讨。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同学们,你们为什么一听到铃声就往教室跑呀,你们为什么不能在教室里大声喧哗呀,大家都知道这是制度纪律让你们必须这样做,你们的心中经常会被这些东西束缚住,不能违规。
这实际上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套子,这些套子我们必须得戴上。
我们曾经过嘲笑过孔乙己的迂腐,范进的可笑,同学们知道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令人好笑怪异的行为吗?现在我要告诉大家他们是被科举的套子束缚了。
人世间总有一种人把自己装在一个个套子里,他被这些象金箍一样的套子束缚了思想,束缚了手脚,结果成了人中另类。
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个俄国作家契诃夫笔下的装在套子里的人--别里科夫。
二、检查预习情况1.给下列生字注音隔绝gã juã胆怯dǎn qiâ祈祷qí dǎo 辖制xiá zhì滑稽huá jī战战兢兢zhàn zhàn jīng jīng 撮合cuō hã讥诮jī qiào 谗言chán yán2.完成下列词语解释辖制-管束。
孤僻-孤独怪僻。
歹毒-阴险狠毒。
讥诮-冷言冷语嘲讽。
安然无恙-平安,没有什么毛病和事故。
周济-给穷困的人以物质上的帮助。
三、老师补充说明作者及本课写作背景契诃夫,全名叫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he)夫,他生于沙皇统治的1860年1月29日,于1904年7月15日在对沙皇俄国的讽刺和控诉中是俄国的世界级短篇小说巨匠和俄国19世纪末期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与莫泊桑和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是一个有强烈幽默感的作家,他的小说紧凑精炼,言简意赅,给读者以独立思考的余地。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第2课《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第3课时)
《装在套子里的人》——合作探究课(3课时)第三课时【设定目标】学会概括小说的主题。
【课前预习】学生在前一天结合练习三完成课堂预习,初步弄清小说的主题。
【教学环节】一、目标引领(1)提出目标:根据总体安排,提出本节课的课堂目标,本节课的目标为学会概括小说的主题。
(2)提出问题:针对课堂目标,提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概括本文的主题。
二、知识回顾回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提炼出的方法:解:(1)从小说的形象和故事情节入手。
(2)从小说的标题入手。
(3)从时代背景和典型环境入手。
(4)从揭示主旨的重要句子(特别是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
(5)从小说的精巧构思入手。
注意“以小见大”、“升华”和“象征”手法。
答:(关键在于找对象或角度、找动词)小说通过描绘……(谁?干了什么?)故事情节,刻画了……形象,暗示了……,反映了……,揭示了……现状(反映了……的生存状况),歌颂、赞扬、张扬、向往(讽刺、批判、揭露、谴责)……(对什么持不满、保留、排斥态度,对什么现象的反思;揭示了什么道理)三、分组自学把全班同学分成五组,分别从以下方面入手概括主题:(1)从小说的形象和故事情节入手。
(2)从小说的标题入手。
(3)从时代背景和典型环境入手。
(4)从揭示主旨的重要句子(特别是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
(5)从小说的精巧构思入手。
注意“以小见大”、“升华”和“象征”手法。
四、成果展示各小组分别推选代表发言,解决各自的问题。
五、合作探究1、标题:装在套子里的人用套子套自己,套子,它实际上是指限制我们自由思想、行动的规矩、各种思想道德观念、法律及其各种规章制度和生活习惯。
别里科夫真是用“套子”把自己装了进去。
2、从小说的形象和故事情节入手。
具体的情节是“漫画事件”和“自行车事件”。
是“套子”下的思想、语言和行为毁了他的美好爱情,是“套子”的约束限制了他的发展,禁锢了他的思想,促成了他的毁灭,对“套子”的外延逐层拓展,串连起个性人物的悲剧人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朗诵小说精彩片段,体验人物的命运遭遇和内心世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深入领会作品内涵,品味作品的语言魅力。
三维目标
知识和能力:
1、了解作家作品及背景;
2、结合社会环境正确认识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及其意义;
3、探究文章细节描写的作用;
4、探究文章幽默讽刺手法的表达效果。
过程和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快速阅读抓住主要梗概,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探究别里科夫的“套子”特征及其人物形象;探究文章幽默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正确认识别里科夫这一人物形象,来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反动与黑暗。
课时目标
1、通过情节探讨别里科夫的形象;
2、探究别里科夫形象的意义。
提炼的课题
对比中外小说有什么不同,欣赏时应注意些什么。
教学手段运用
教学资源选择
PPT、课本
教学过程
环节
学生要解决的问题或任务
教师教与学生学
教师个性化修改
激情
导入
提起兴趣。
教师设置情境,带领学生走入新课。
自主
学习
1、第二部分有几个相关情节?
一节小说鉴赏课,既不能热热闹闹没内容,又应力避追求深度而失之于死板的弊病。因此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即以教师为主导,力求将学生引入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合作探究,以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深入研读文本为最终目标。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别里科夫人物形象及其时代意义;
难点:探究文章细节描写及幽默讽刺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师布置小组学习任务,巡视小组合作学习情况。
学生分组讨论,完成学习任务,形成成果。
展示
交流
交流小组学习成果。
教师组织各小组展示成果,予以点评、补充。
各小组派代表积极展示合作学习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课堂
检测
完成《新新学案》P10第4—5题。
课后
作业
A:完成《课时分层作业》P113第4—6题;
B: 同上; 《新新学案》P10“话题互动”;
C: 同上; 同上; 通过情节,分析《变色龙》中的主人公形象。
预习
内容
阅读《装在套子里的人》 ,赏析细节描写和讽刺手法。
科目:语文 主备人 教师 授课时间:第二周 星期五
单元(章节)课题
必修五 第一单元 中外小说
本课题
《装在套子里的人》 第三课时
课标要求
1、培养阅读古今中外各类小说的兴趣,从优秀的小说作品中汲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文学修养。
2、形成良好的文化心态,学会尊重、理解作品所体现的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流派风格的文化,正确理解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恰当的评价。
教材分析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新课标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是高中阶段必修教材中的第二个小说单元。和必修三中的小说单元侧重学习体裁特点、鉴赏人物形象不同,本单元侧重理解小说的主旨,以及品读小说刻画人物的艺术特色。本文是契诃夫最杰出的短篇小说之一。作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他的小说的总特点是:运用幽默讽刺的手法和各种细节描写,塑造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揭露那个社会的各种病态,抨击沙皇专制制度,热烈地向往新生活的到来。本篇也不例外,契诃夫用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塑造了一个保守、反动、扼杀一切新思想的“装在套子里的人”的典型形象,揭露了沙皇专制的反动腐朽。作品问世以来,别里科夫便成为那些害怕新生事物,维护旧事物,反对变革,阻碍社会发展的这一类人的代名词。
2、作者如何刻画别里科夫的?
教师布置自学任务,巡视学生自学情况。
学生自学,完成学习任务,形成成果。
展示
交流
交流自主学习成果。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
自学成果,并予以点评、
补充。
学生积极展示自主学习成果,其他同学补充。
合作
探究
1、华连卡姐弟在别里科夫的生命历程里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恋爱故事有什么深刻意义?
2、探究别里科夫的现实意义。
因此,由课文本身的特点可知,本课的教学可以以剖析人物形象为主线,围绕着别里科夫的生活历程做纵向的分析,联系别里科夫所处的环境及与之有关系的人做横向的分析,以此自然引出对教学重难点的分析。
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在系统学习了必修三中小说单元的基础上,对小说的体裁特点以及相关鉴赏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具有较活跃的思维能力和接受新知的能力;但是另一方面,受人生阅历和思想深度的局限,他们往往只能看到人和事的外在表现,而不能就人物的本质和作品的主旨作更深入地思考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