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3第2课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课时卷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教版必修3
课时作业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训练点1从“无为”到“有为”1.汉代政策从“无为”转变到“有为”的原因是( C )A.“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B.“约法省禁”“废除烦苛”“减田租,十五税一”C.“汉兴七十余年间,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D.“诸侯惟得衣食租税,不与政事”“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解析:汉初,经历了战争的破坏,经济残破,需要休养生息,所以实行“无为”的政策;汉武帝时期,社会发展,经济繁荣,西汉面临加强中央集权的任务,所以从“无为”转变到“有为”。
2.西汉初年,奉行黄老之道,无为而治,后来汉朝“外儒内法,而济之以道”。
这种统治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 B )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需要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解析: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无论是汉初的“无为而治”,还是汉武帝时的“外儒内法”都是为了维护统治,加强皇权。
训练点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3.《汉书·董仲舒传》中有“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 B )A.强调“春秋大一统” B.糅合了多个学派的思想C.趋向“三教合一” D.背离了先秦的传统儒学解析:本题考查董仲舒的思想。
由关键信息“道”“教化”“正法度”可知,董仲舒新儒学糅合了道家、法家等思想,B项正确;A项是董仲舒的思想主张,但题干并没有反映;C 项说法错误,三教合一是指儒、道、释三家;D项说法错误,董仲舒是在传统儒家的基础上,吸收道、法、阴阳五行家的学说加以改造的。
4.“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
”这里的“臣”“陛下”分别指( C )A.李斯秦始皇B.萧何汉高祖C.董仲舒汉武帝D.魏征唐太宗解析:“太学”“养天下之士”反映的是董仲舒建议汉武帝设立太学,用儒家经典教育天下之士。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课时作业: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
)1、“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制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一论断评价的是( )A、孟子“仁政”学说B、荀子礼法并施主张C。
韩非子的法家思想 D、董仲舒的“新儒学”2、《后汉书》记载,明帝幸辟雍(太学),初行养老礼。
以李躬为三老,桓荣为五更、礼毕,引桓荣及弟子升堂。
上自为辩说,诸儒执经问难于前,冠带捂绅之人,圜桥门而观听者,盖亿万计。
这种现象( )A、标志着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B。
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C。
促进了社会好学风气的形成 D、反映了汉代选官制度的改变3、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因此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以下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C。
建议以礼人法,以礼人俗ﻩD、认为民性本善,君权天授4、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认为“道之大原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主张“屈民而伸君, 屈君而伸天。
”以下对董仲舒新儒学的最佳理解是( )A、宣扬“君权神授”否定了王位世袭传统B、融合道家、法家和佛教思想丰富儒学C、强化君主集权的同时也主张限制君权过度膨胀D、新儒学从根本上脱离“为政以德”的仁政思想5、“公元前124年,建立了一种帝国大学,招收的学生是专为国家政府部门培养的,学校不断扩大,到公元一世纪下半叶,学生总数达3000人,在汉代结束前,学生总数已达30000人。
”下列对以上现象理解不正确的是( )A、该学校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四书五经"B、政府的支持是学生数量增加的重要原因C。
“帝国大学”初建是在汉武帝时代D、帝国大学毕业生可不经察举而直截了当做官6、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说:“王者配天,谓其道。
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
”这句话反映的是( )A、“大一统"理论B、“罢黜百家”C、“天人感应"D、“仁政”思想7、西汉时期,太学开设并讲解《易经》《诗经》《尚书》《礼记》《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周官》《尔雅》等课程、这反映出儒学教育( )A、课程设置多样化 B、由精英化走向世俗化C。
高中历史必修3课时作业15: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练习题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基础巩固1.黄老思想作为政治上的指导思想,在社会上居于支配地位的历史时期是()A.从汉高祖到汉武帝即位B.从西汉建立之前到汉武帝即位C.从汉高祖到汉武帝以后D.从西汉建立之前到汉武帝以后2.汉武帝时,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开始产生,当时面临的社会问题不包括()A.王国威胁B.边境不宁C.土地兼并D.儒学正统地位动摇3.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里的“儒术”指()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B.正统的孔孟学说C.融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D.儒家学说与权术4.汉武帝问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的对策()A.指出了汉武帝的弱点B.违背了汉武帝的初衷C.触犯了汉武帝的忌讳D.迎合了汉武帝的意愿5.电视连续剧《走西口》中田耀祖将田家大院赌输给夏三之后,淑贞将家中祖传的乾隆御赐的“仁义礼智信”牌匾摘下来带走。
历史上最早将“仁、义、礼、智、信”作为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的是()A.孔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6.中国历史上,儒家思想曾长期居于正统地位。
这一地位确立于()A.春秋B.战国C.秦朝D.汉朝7.战国秦汉时期,思想界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所反映的根本问题是()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B.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C.商品经济有了很大发展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8.太学是中国古代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汉代太学中教学的主要内容有() ①《诗》②《书》③《庄子》④《春秋》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9.汉初“反秦之弊,与民休息”,采用“无为而治”的统治思想。
这种统治思想源于() A.法家思想B.儒家思想C.墨家思想D.道家思想10.有人说:“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学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
”董仲舒倡导的下列观点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A.“春秋大一统”B.“天人感应”“君权神授”C.“三纲五常”D.设立太学11.在当今,能成为博士,是众多莘莘学子的追求,也是一个人学识学力的证明,但汉代的“博士”含义却和今天不一样,它是指()A.汉武帝设立的专事研究、传播五经的教官B.儒家学派的弟子C.有很高的学问并博闻广记的士人D.泛称有高深学问,帮助皇帝出谋划策的官员能力提升12.董仲舒在论证“人性与教化”的关系时写道:“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时作业(人教版必修3)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时作业(人教版必修3)一、选择题1.西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在此背景下,西汉政府立国的指导思想是()A.墨家思想B.法家思想C.道家思想D.儒家思想解析:西汉初年,由于经济遭到破坏,统治者为了恢复经济和安定人心,吸取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答案: C2.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中国文化发展经历了一个由“百家争鸣”到法家独尊,再到“独尊儒术”的过程。
上述转变过程体现了()①由群雄割据到国家统一并不断巩固②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③思想控制的日益加强④儒家以外学术派别的消亡A.②③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现象的分析能力。
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应,作为一种政治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之所以被接受是因为它顺应了中央集权强化的需要,体现了统治者对思想的控制,更体现了大一统的社会现实。
答案: B3.奶奶不断唠叨:“老天爷爷,你怎么不睁眼,这雨没完没了地下,你还叫我们穷人活不活。
”以上是某一文学作品中的片断,“奶奶”的话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天”的敬重,这与中国古代哪一学派有关()A.道家学派B.法家学派C.儒家学派D.墨家学派解析:儒家“天人感应”思想认为“天”是万物的主宰,是有意识的,通过灾异来表达自己的意见。
答案: C4.《二十四孝图》为我们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埋儿奉母》是其中之一,讲述了古人郭巨为供养母亲而准备活埋亲儿、巧得黄金的故事。
下列评述不正确的是()A.说明三纲五常压抑、扼杀人性B.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应全部抛弃C.是对人性善良的一个误导D.反映了传统文化中的糟粕解析:这个故事是对人性的扼杀和对人性善良的误导,反映了传统文化中的糟粕。
但我们不能因为这个故事就全面否定了传统文化中的“孝道”。
答案: B5.(2011·广东深圳检测)“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测试卷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0.新儒学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思想是() ①春秋大一统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③君权神授④仁政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11.(2012·苏州高二检测)汉武帝对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做出了贡献,在他统治时期()①教育为儒家所垄断②兴办太学拓宽了人才选拔渠道③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④私学兴盛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12.汉代儒学与“孔孟学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A.关注民生B.强调教化作用C.主张爱惜民力D.神化儒学13.(2012·杭州学业水平检测)太学是中国古代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汉代太学中教学的主要内容有() ①《诗》②《书》③《墨子》④《春秋》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4.(2012·盐城高二检测)汉武帝时期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
下列与此相关事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B.大一统的文化体制形成C.民间私人办学蔚然成风D.选官方式和程序排斥民意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1小题,第15题23分,共45分)1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发挥,他宣扬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天的儿子,即天子,代表天统治人民。
因此,全国人民都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诸侯王也要听命于皇帝。
这叫做“大一统”。
材料二请回答:(1)据材料一,董仲舒核心思想是什么?(6分)(2)据材料二,图一中所指“五经”的具体内容是什么?(5分)(3)综合分析材料二中两幅图所反映出的汉代教育的历史信息。
(6分)(4)材料一和材料二是什么关系?(6分)课时作业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答案1、解析:西汉初年,由于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统治者为了恢复经济和安定人心,吸取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了与民休息的政策。
答案:C2、解析:本题考查汉朝由“无为”到“有为”的背景。
当时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都威胁着西汉政治和社会的稳定。
历史: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时训练(人教版必修三)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选择题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皇帝下令烧毁所有《诗》《书》等诸子百家书,并且坑杀大批儒生的事件。
回答与这一现象相关的1-2题1.这一事件表明儒家学派受到了来自政府的沉重打击,这一事件应该发生在A.春秋B.战国C.秦朝D.西汉2.这一事件发生以后可能产生的后果中,不正确的是A.中国文化遭受一场浩劫B.儒家学说重新创立C.文化史家批判这一现象D.儒学发展因此而进入低潮3.以下历史现象是促使汉武帝接受董仲舒思想主张最直接的原因A.西汉初年实行无为而治B.西汉经历了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C.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D.土地兼并剧烈,农民起义不断4.董仲舒是通过汉朝哪种选官途径进入官员行列的A.经太学考试合格后B.“举贤良对策”C.依家族势力和声望而入官D.科举考试中进士以后5.下列哪部著作是董仲舒的作品A B C D6.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材料表达不出的历史信息是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当时阶级矛盾比较尖锐C.要实行大一统D.汉初各家学派仍很活跃7.董仲舒的上列言论是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时的对策,他A.批评了汉武帝的错误B.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C.表达了自己的雄心壮志D.迎合了汉武帝的意愿8.董仲舒的上列言论产生了如下结果①儒学处于独尊地位②“三纲五常”的提出③巩固君主的权力④百家指意趋同A.①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④9.西汉中期,有一位书生来长安投考太学,他作考试准备时所必学的内容不包括A.《诗经》B.《春秋》C.《韩非子》D.《礼记》10.今天的博士,是众多莘莘学子追求的高学位,但最初的博士是指A.专事研究和传播“五经”的教官B.儒家学派的弟子C.博闻广记、学问高深的士人D.帮助皇帝出谋划策的的官员11.以下有关太学的叙述正确的是A.公元前124年,由汉高祖创立B.太学中的博士弟子不须考试就可直接做官C.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的重要标志D.与官员的选拔任用无关12.历史上开始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的目的是A.推行儒家教育B.促进学术繁荣C.与科学制度配套D.推行义务教育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丞相李斯曰:“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
高中历史必修3课时作业28: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练习题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选择题1.有学者指出,儒家思想不仅重视“忠君”,也在一定程度上强调“限君”。
下列儒家思想主张中有“限君”意图的是()A.天行有常B.天人感应C.君权神授D.三纲五常2.儒学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与创新的过程。
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是() A.强调制度与秩序B.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C.重视道德与人伦D.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3.汉初儒生叔孙通曾向刘邦建议:“礼者,因时世人情为之节文者也。
故夏、殷、周礼所因损益可知者,谓不相复也。
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
”由此可知其()A.支持郡国并行B.建议恢复周礼C.倡导独尊儒术D.主张儒法融合4.西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在此背景下,西汉政府立国的指导思想是()A.墨家思想B.法家思想C.道家思想D.儒家思想5.“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这一学说()A.反映了国家衰败在所难免B.成为皇权神化的理论依据C.对君权有一定的限制作用D.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6.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这里的“儒术”指()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B.正统的孔孟学说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D.儒家学说与权术7.《史记儒林列传》记载,儒生辕固生公然认为《老子》一书是“此是家人言耳。
”崇信黄老之学的窦太后勃然大怒,随后惩罚辕固生“入圈刺豕(猪)”。
汉景帝派人往猪圈里递进一把刀让辕固生得以杀猪自存。
“太后默然,无以复罪,罢之”。
这反映了汉景帝时期() A.采用儒家思想治国B.放弃休养生息政策C.维持无为而治思想D.存在无为、有为之争8.王莽建立新朝取代西汉,仅遭到朝野人士的零星反对;东汉末年既有割据一方的豪强,更有权势滔天的权臣,却大都不敢称帝。
东汉末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权臣豪强对中央集权的畏惧B.当时社会对君权神授的尊崇C.儒学忠君思想进一步理论化D.儒家“经世致用”思想的恢复9.据《汉书》载,汉武帝之孙刘贺,幼年继承王位,不久因种种劣迹、不学无术被废黜,封为海昏侯。
高中历史第0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练)新人教版必修3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选择题1•《韩非子?显学》:“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 迁官袭级,则官职大而愈治。
夫爵禄大而官职治,王之道也。
”该思想强调A.官员和将领的选用应遵从宗法血缘关系B.选用人才应随时代发展进行适当的调整C.认为治国的关键在于选拔德才兼备之人D.文臣武将的选拔应该注重基层工作经验【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紺辜相必起于tl悟必涯将必岌于卒伍必有功着塾當,则壽禄厚而魁劝”中可以看出,難E子认为国君应该从基层选拔官吏』根据功劳来决走官员的爵位,故D项正确」A项不符合韩非的选言标准,排略从材料中不龍得出时代发展、人才选用的变化』材料只反映了此时的选抜标准,故日项不符合題意j匚项属于西汉时期的选官制度,排除。
2•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表中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主流思想的变更B.制度的变革与创新C.小农经济的不断发展D.文化下移趋势增强【答案】B【解析】【详解】从题中表格中的数据看,曹魏' 西晋、东昔『寒门子弟入仕比例逐年下降‘这是九品中正制造成的有利于士庶地主、不利于荊H弟的局面』陽唐、北宋,瘵门子弟入ft比例逐年上卅这是实施科輪1倔果, 故B项正鳳西霞以来封建社会主遷思盘一直是儒家思想」没有菽变,故A I页错误,小农经济炭展与材料中选官制度变化没有直接关系」故C顷错误亍文化下移超势不符合表格中数字变化表现』故"页错误。
3•《春秋决狱比》中有一典型案例:父亲和别人因口角发生斗殴,对方用刀刺父亲,儿子拿棍子相救,结果误伤了父亲。
官府认为儿子犯了殴打父亲的重罪,要按律处死。
但董仲舒根据孔子的观点,认为儿子的动机不是打父亲,所以应免罪。
对材料解读错误的是A.孝治天下、儒家独尊B.原心定罪、以礼入法C.德主刑辅、以人为本D.纲常为主、刑法为辅【答案】A【解析】本题属于逆向型选择题,据材料“官府认为儿子犯了殴打父亲的重罪,要按律处死。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高考真题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高考真题第一篇: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高考真题园地原创严禁转载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选择题:2011年题组(无)2010年题组1.(2010〃北京文综13)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
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荀子、董仲舒B.荀子、孟子C.商鞅、孟子D.韩非子、董仲舒1.D 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主流思想的理解。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先秦法家理论家是韩非子,而汉朝时使儒家成为统治思想的新儒学代表是董仲舒,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2.(2010〃天津文综2)《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
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
该材料主要表明()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2.D 此题可将问题表征为“‘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的原因是()”。
“天下学士”跟的是什么“风”?对于没有文言文障/ 3 碍的同园地原创严禁转载学而言,答案不难从材料的前后文得出:效仿公孙弘研习儒学经典。
为什么效仿?公孙弘的成功,对于具有政治敏感“天下学士”而言,不难把握“儒学地位正在提高”这一新的政治动向。
2009年题组1.(2009〃海南历史3)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其思想基础源于对一部儒家经典的新阐释,该经典是()A.《春秋》 B.《论语》 C.《孟子》 D.《易经》1.A 董仲舒的主要主张是“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要著作是《春秋繁露》等,可见他的思想基础是源自《春秋》。
2.(2009〃安徽文综13)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高中历史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含解析)
(时间:25分钟分值:30分)A组(基础题)1.西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在此背景下,西汉政府立国的指导思想是 ( )。
A.墨家思想 B.法家思想C.道家思想 D.儒家思想解析西汉初年,由于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统治者为了恢复经济和安定人心,吸取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了与民休息的政策。
答案 C2.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主张中,体现儒家的“仁政”思想的是 (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C.“三纲五常”D.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解析汉初由于经济衰退,为适应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采用黄老思想治理国家。
而材料就体现了黄老思想的“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简化事情,不用权谋。
答案 D3.西汉中期,统治者对救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
导致这一现象的思想因素是 ( )。
A.墨子“兼爱”思想B.孟子“性善论”C.老子“无为”思想D.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解析根据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理论,如果统治者“失德”,老天爷就会降灾害以示惩诫,这导致西汉统治者对救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故选D项。
答案 D4.“仁政”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应”继承了这一思想的表现是( )。
A.“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B.“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C.“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此天下之常道也”D.“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解析A项体现了董仲舒“罢黜百家”思想,B项体现了董仲舒“君权神授”思想,C 项体现了董仲舒“三纲”思想,D项体现了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应”思想。
答案 D5.西汉时期,儒学逐渐发展为封建正统思想的主要原因是 ( )。
A.儒学汲取了佛、道的有益内容B.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C.“四书”“五经”被定为教科书D.影响远及东亚、东南亚和欧洲解析本题考查了对西汉儒学发展为封建正统思想的原因的理解,A、C选项不符史实,D是影响。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单元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同步训练) Word版含答案.doc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单元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带解析)一、选择题(共10个小题)1. 儒学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始于哪一时期 1. ( )A、战国B、秦朝C、汉高祖D、汉武帝2. 《剑桥插图中国史》中有这样的叙述:“汉代儒学的胜利并不排斥其他思想流派。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2. ( ) A、汉代儒学排斥异派取得独尊地位 B、汉代儒学融合了佛教、道教思想C、汉代儒学吸取了阴阳家等流派的思想D、儒学在汉代成为正统思想3. 江都(今扬州)王刘非是汉武帝的同父异母兄,骄横好胜,不太听命于中央。
汉武帝为教育、引导刘非,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
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学说主要是 3. ( )A、“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C、“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4. 董仲舒曾说:“是故王者上谨于承天意,以顺命也;下务明教化民,以成性也;正法度之宜,别上下之序,以防欲也;修此三者,而大本举矣。
”下列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4.()A、主张君权神授,民众应绝对服从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C、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主张王者承天命而教化人民5. “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
国家之失乃始萌芽,而天出灾害以谴告之;谴告之而不知变,乃见怪异以惊骇之;惊骇之尚不知畏恐,其殃咎乃至”。
引文的出处应为5.()A、《道德经》B、《论语》C、《韩非子》D、《春秋繁露》6. 秦始皇、汉武帝、唐玄宗等古代帝王都曾到泰山举行过封禅大典。
《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
”这表明,帝王泰山封禅的共同用意在于 6.()A、炫耀文治武功B、祭祀天地神祗C、宣扬君权神授D、报答天地之恩7.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主要表现在 7. ( )A、主张“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2课“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课时提升卷 新人教版必修3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0分钟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西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至汉武帝时“非遇水旱,则民家给人足”。
上述经济状况的变化为下列哪种思想的实施创造了条件( )A.墨家学说B.法家学说C.道家学说D.“大一统”思想2.(2013·揭阳高二检测)《汉书·董仲舒传》有“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 ) A.强调“春秋大一统” B.糅合了多学派思想C.趋向“三教合一”D.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3.(2013·郑州高二检测)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
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荀子、董仲舒B.荀子、孟子C.商鞅、孟子D.韩非子、董仲舒4.(2013·临沂高二检测)《春秋繁露》记载:“古之造文者,三画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人,而连其中,通其道也,谓之王。
”材料体现了( )A.天人感应思想B.君权神授C.阴阳五行学说D.封建等级思想5.夏曾佑指出:“中国之①,得孔子后而立。
中国之②,得秦皇而后行。
中国之③,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在标出的空格中正确的应是( ) A.①政、②教、③境 B.①教、②政、③境C.①教、②境、③政D.①政、②境、③教6.(2013·临沂模拟)冯天瑜《中华文化史》:“尊儒兴学,制度教化,将教育、考试和选官三者结合……自此以后作为正式文官制度确立起来。
”这种现象最早出现是在( )A.春秋战国B.汉朝C.隋朝D.唐朝7.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是因为( )A.它是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B.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C.它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D.它宣扬的仁政思想得到人民的拥护8.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中国思想界逐渐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其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 )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B.中国由分裂到统一C.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二、非选择题(18分)9.(2013·南京模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
高中历史 1.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Ⅰ卷一、选择题。
本卷共12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原创)汉初政策上用黄老思想,与民休息,但在政治法律制度上,“汉承秦制”,“其遗毒余烈,至今未灭”,民间陋俗犹存,卑劣嚣顽,好勇斗狠,欺上惘下,“法出而奸生,令下而诈起”。
这表明A.时代需要统治思想变革B.儒学的发展已趋于停滞C.汉初社会经济日益凋敝D.法家思想居于统治地位【答案】A【解析】材料表明汉初奉行黄老思想,但无法解决民间陋俗犹存的问题。
这说明时代需要汉朝统治者变革统治思想,变“无为”为“有为”,故选A项。
材料没有涉及儒学,经济状况,不选BC两项。
“法家思想居于统治地位”与史实不符,不选D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初社会状况【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2.(改编)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这一言论的意义在于A.论证天人感应学说 B.论证君权神授学说C.阐明思想统一的必要性 D.阐明加强刑罚的重要性【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淮阴中学高一下期末历史试卷【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故选C项。
材料未涉及天人感应学说、君权神授学说,不选AB两项。
加强刑罚,崇尚法治,属于法家思想,不选D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独尊儒术建议【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3.(名校)秦皇、汉武等古代帝王都曾到泰山举行过封禅大典。
《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
”这表明,帝王泰山封禅的主要用意在于A.炫耀文治武功 B.祭祀天地神祇C.神化君主统治 D.报答天地之恩【来源】2015-2016学年湖南株洲二中高二上第四次月考历史卷【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透过现象分析本质的能力。
高中历史必修3课时作业7: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练习题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基础巩固1.史书载:“汉初萧何、曹参为相,镇以无为,从民之欲而不扰乱。
”它反映汉初的统治思想是()A.法家思想B.道家思想C.儒家思想D.墨家思想2.宋代司马光诗:“邪说远去耳,圣言饱充腹。
发策登王庭,百家始消伏。
”该诗颂扬的人物应该是()A.孔子B.孟子C.董仲舒D.老子3.西汉宣帝年间发生过一次日食,当时汉宣帝下诏说:“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
”汉宣帝的认识和做法体现了下列哪种主张()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大一统C.天人感应D.君权神授4.有人认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
这一观点主要是看到了董仲舒()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5.“明明是流氓地痞、靠杀人放火、打家劫舍发迹的人,只要一登皇位,就自然而然戴上这样神圣的光环(即‘奉天承运’‘继天立极’)。
”下列为戴上“神圣的光环”提供相应理论基础的历史人物是()A.老子B.孔子C.韩非子D.董仲舒6.《后汉书》记载,汉明帝曾亲自到太学讲学,和儒生们一起研讨儒学经典。
下列文献,不可能列入他们研讨范围的是()A.《诗经》B.《春秋》C.《礼记》D.《道德经》能力提升7.董仲舒的新儒学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理论基础,主要是因为他提出了()A.“大一统”思想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天人感应”D.“三纲五常”8.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
”“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A.法家思想的衰微B.黄老之学被推崇C.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D.程朱理学的盛行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发挥,他宣扬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天的儿子,即天子,代表天统治人民。
高中历史必修3课时作业23: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练习题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时训练题组1从“无为”到“有为”1.(2017·广东学业水平测试)汉代初年推行“无为而治”的政策,主张“顺民之情,与民休息”。
其思想来源于()A.道家学说B.墨家学说C.法家学说D.儒家学说『答案』 A『解析』据材料“无为而治”“顺民之情,与民休息”可得黄老无为思想,来源于道家学说,故A项正确。
2.(2018·周口高二期末)西汉初年,奉行“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实行与民休息的宽松政策。
到汉武帝时期实行“独尊儒术”。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经济不断发展B.统治者对儒家思想的敬仰C.黄老之学已经过时D.董仲舒对儒学进行了改造『答案』 A『解析』汉武帝时期实行“独尊儒术”,主要原因是社会经济不断发展,需要积极有为的思想应对社会问题,故A项正确。
题组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3.《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
“故一则治,异则乱。
一则安,异则危”。
下列与材料观点相符的思想或主张是()A.百家争鸣,思想自由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天人合一,天人感应D.君权神授,君主专制『答案』 B『解析』材料主张通过思想的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的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材料主旨相符,故B项正确。
4.有学者指出,儒家思想不仅重视“忠君”,也在一定程度上强调“限君”。
下列儒家思想主张中有“限君”意图的是()A.天行有常B.天人感应C.君权神授D.格物致知『答案』 B『解析』天人感应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君主有过失,天将降灾异的思想,故B项正确。
5.(2018·南阳高二期中)董仲舒提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这一观点在当时的主要影响是()A.确立了儒学独尊的地位B.发展了“天人感应”理念C.为君主受命于天提供了理论保障D.使汉朝开始重视文化教育『答案』 C『解析』由材料“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可知君主是天用来引导民性的,故C项正确。
高中历史第0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时同步试题新人教版必修3
第0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单项选择题1.先秦时期,墨家学派与儒家学派并称“显学”。
秦汉之际,墨家急趋衰微,最终于西汉时期淡出历史舞台。
墨家学派淡出历史舞台的最可能因素是A.小生产者大规模减少B.墨家学派背离了传统思想C.“儒表法里,兼用黄老”的主流意识形态确立D.因秦始皇焚书而遭到断绝【答案】C2.有学者提出统治者需“顺天志”,新王朝建立时必须“更称号,改正朔,易服色”,这位学者是A.孔子B.韩非子C.董仲舒D.墨子【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代儒学的正统地位。
据材料“顺天志”体现了“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思想,汉代董仲舒的思想符合,故C项正确;孔子思想强调道德修养,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韩非子的思想没有涉及人与天的关系,故B项错误;墨子主张兼爱非攻,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3.董仲舒强调人君必须拥有“禁制”的权力,保持“能制”之势;并且君主要引导人们有所好恶,“然后可得而劝”,“然后可得而畏”,这样就“可得而制”。
由此可知,董仲舒A.汲取法家思想的精华B.告诫统治者必须要实施仁政C.宣扬“君权神授”观念D.强调建立君主专制的必要性【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董仲舒的新儒学。
根据材料“董仲舒强调人君必须拥有‘禁制’的权力”可知,董仲舒主张确保君主的专制权力,这与法家思想如出一辙,故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B、C两项;君主专制早在秦朝就已经建立,故D项错误。
4.《董学特性新论》一书指出:“正如周桂钿先生所说,为统治者服务未必就是罪过,这主要取决于统治者的性质。
武帝时西汉王朝正处于上升时期,有一定进步性。
”在这里,作者引用周桂钿先生的说法,最有可能得出的结论是A.应该肯定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B.应彻底否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思想C.儒家学说只为统治阶级上升时期服务D.周桂钿先生说法用意是全面继承董仲舒新儒学【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汉代董仲舒的新儒学。
材料中该学者认为不应绝对否定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董仲舒的学说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因而具有进步性,表明其主张应肯定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故选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必修3第一单元课时卷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湖南省株洲市芦淞区董家塅南方中学(412000)李天德用户李天德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株洲)帐号2942 0699 8011 0228 527一.从“无为”到“有为”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
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
“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指的是A.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吸收B.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C.“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D.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7.C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奉为官方教义,形成了思想专制局面,这与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如出一辙。
2.《汉书·元帝纪》记载,西汉宣帝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这反映出西汉自汉武帝以来的统治特点主要是A.实行仁政 B.严刑苛法 C.清静无为 D.外儒内法2.D “霸王道”就是加强王权统治,是法家思想的运用,而当时的统治思想是儒家思想,因此答案选D。
3.西汉初年,奉行黄老之道,无为而治,后来汉朝“外儒内法,而剂之以道”。
这种统治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削彼长的残酷性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需要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3.B 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无论是汉初的“无为而治”,还是汉武帝“外儒内法”都是为了维护统治,加强皇权的需要。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4.有人认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
这是因为董仲舒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4.D 选项A、B不是董仲舒的思想内容,选项C属于董仲舒的观点,但没有体现“仁政”的内涵。
故正确选项是D。
5.“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
君命顺,则民有顺命;君命逆,则民有逆命。
”这段话A.突出君主权力的神圣性和决定性B.指出君主权力的合理性和公正性C.强调君主权力的不可怀疑性D.体现出对君主权力的无可奈何5.A 材料表达了君权来自上天的赐予,君主命运对国家、民众命运的决定性影响。
6.汉代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但与先秦儒学有很大的不同。
其中“发展”体现为①由以道德教化为主发展为外儒内法②由“民本”发展为“君本” ③由批判暴政发展为承认现存统治秩序④以维护当政者的统治为出发点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6.C ④是二者的共同点。
先秦儒学强调道德教化,强调“民本”,通过批判暴政来抑制暴政;汉代儒学则侧重于君主专制强权。
3.儒学对现代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右图是我国儒家思想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下列关于他的思想说法不正确的是A.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了新儒学B.促使儒家思想向前发展C.其倡导的儒学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D.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统治思想董仲舒A 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了新儒学发生在唐宋,故答案选A。
7.2009年7月22日中国长江流域出现了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奇观,创下日全食观测人口最多韵纪录。
而在公元前178年发生日食后,汉文帝为此下诏:“朕闻之:天生民,为之置君以养、治之。
人主不德,布政不均,则天示之灾以戒不治。
”汉文帝的认识和做法与下列哪一主张最为相似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B.天人合一,天人感应C.存天理,灭人欲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7.B 根据“人主不德,布政不均,则天示之灾以戒不治。
”可知是天人感应。
4.2009年7月22日,两千多年来时间最长的日全食横扫我国长江流域的苏州等地的。
历史上,西汉宣帝年间发生一次日食时,宣帝即刻下诏说:“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
”汉宣帝的认识和做法体现了哪种主张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大一统C.天人感应D.无为而治C 根据“皇天见异,以戒朕躬”可知是天人感应。
三.儒学成为正统8.在曲阜孔府大门前,看到两旁的明柱上,悬挂着一副蓝底金字对联:“与国成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那么,真正让儒家思想“与国咸休,同天并老”思想家是A.孔子的“仁” B.孟子的“民贵君轻”C.董仲舒的“君权神授” D.荀子的“仁义”和“王道”8.C 经过蕉仲舒对儒家思想的改造,儒家思想才成为了统治思想。
9.有史学家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某一时期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
该时期应该是A.战国 B.秦朝 C.汉朝 D.魏晋南北朝9.C 根据“以儒学为正宗”可知,儒家学说已经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这始于汉武帝时期,C项符合题意。
10.冯天谕等人著的《中华文化史》认为:“董仲舒是自汉代以来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
”作者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①“克已复礼”主张②“独尊儒术”主张③“大一统”学说④“三纲五常”学说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0.B “克已复礼”是孔子的主张,故①要排除。
11.董仲舒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这里的“道”是指A.封建统治秩序B.封建统治原则C.自然规律D.道家思想11.B 董仲舒认为,道这个东西是由天派生出来的,道是社会制度、法则。
自然界不变化,则道德、伦理、纲常也不会变化,故答案选B。
12.在下图中,学生所学习的内容最有可能是A.法家学说B.儒家学说C.道家学说D.佛教学说12.B 汉代学说武帝时,儒家经典成为了国家规定的教科书,故答案选B。
6.(密码原创)《二十四孝图》为我们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埋儿奉母》是其中之一。
讲述了晋人郭巨为供养母亲而准备活埋亲儿、巧得黄金的故事。
下列评价不正确的是A.说明理学用三纲五常压抑、扼杀人性B.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应全部抛弃C.是对于人性善良的一个误导D.反映了传统文化的糟粕6.B 这个故事是对人性的扼杀和对人性善良的误导,反映了传统文化的糟粕。
但我们不能因为这个故事就全面否定了传统文化的孝道。
5.(密码原创)《中国文化概论》认为,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的二重性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伸向未来……。
对此的理解,正确的是①在春秋乱世,维护礼教纲常不被统治者所接受②“一手伸向过去”体现儒家学说的复古性、守旧性③“一手伸向未来”体现儒家学说维新、开明的特点④经过改造的儒家思想因适应统治者需要而成为正统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5.D解析:儒家思想初创时因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而体现出保守性,汉代时经董仲舒的改造而被汉武帝接受而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说明了儒家思想与时俱进而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材料二董仲舒说:孔子修《春秋》,把一统当作首要的大事,因为这是天地的常道,古今的通义。
现在学士们各持异说,朝廷无法一统,法制屡变,臣民不知所从。
请将不属于《六经》、不合于孔子的学说,一概废绝不用,专用儒术。
──范文澜《中国通史》(1)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并指出两种主张的不同结局及其原因。
(1)孔子主张“以德治民”,在当时诸侯争霸、兼并战争的背景下不可能实现;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大一统,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需要,被汉武帝采纳,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2)按照材料二之主张,汉武帝是怎样“专用儒术”?这一做法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并设立专事研究和传播五经的考官“博士”,兴办太学。
政府加强了对思想文化和教育的重视,促进了文教的发展;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材料三武帝即位时,从政治上和经济上进一步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成为封建统治者的迫切需要。
而儒家的春秋大一统思想、仁义思想和君臣伦理观念显然与武帝时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相适应。
董仲舒也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提出的适应政治上大一统的思想统治政策,很受武帝赏识。
──《中华五千年》(1)依据材料三,分析儒家思想对封建统治的作用。
28.【解题思路】第(1)问考查儒家思想在古代的作用和地位,注意理解春秋大一统思想、仁义思想和君臣伦理观念等的含义。
(1)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构成了官僚集团的行为规范;仁义思想促使统治者关注民生。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文化在某种意义上,可谓“孝的文化”。
孝在中国文化作用之大,地位之高,谈中国文化而忽视孝,即非于中国文化真有所知。
──谢幼伟《孝与中国文化》材料二就是把社会中的人各就其关系,排定其彼此名分地位,而指明相互间应有之情与义,要他们刊时顾名思义……伦理关系即表示一种义务关系,一个人似不为自己而存在,乃仿佛互为他人而存在者。
──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材料三在处于温饱与饥饿之间的农业社会里,生存是一个永恒的挑战,所以“家”的功能很难超出利益交易和保险互助,温情脉脉会过于奢侈,这种社会可能必须要有“刚性”的家庭结构,要阉割个性,否则“家”之内的经济交易就很难有确定性,这就是儒家以及任何传统农业文化的共性。
一旦强制性的经济责任不再存在于父子、兄弟之间,父亲没必要再以一副威严不可亲近的面孔出现在儿女面前,用不着强制儿女无条件地听自己的话并要求在父母讲话时儿女不能还嘴,而儿女则可从“孔家店”中解放出来。
父母与儿女间、兄弟姐妹间因经济利益关系引发的张力也就消失了,他们之间可以更平等地注重感情交流和心灵沟通,让亲情、友情成为家庭关系的主旋律。
──陈志武《对儒家文化与儒家“孝道”的反思》材料四然秦后两千年来,其政体为君主专制,养成大多奴颜婢膝之国民。
子弟受大家族之庇荫,依赖父母,久成习惯。
学术上既受文字束缚之苦,又标“受用”“默识”之旨,故缺少论理学之训练,而理智极不发达。
此乃吾族之受病处。
──《明日之中国文化》(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古代儒学的突出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的观点,说明农业文化的特点。
依据材料三,分析这一特点产生的原因。
(3)材料三认为家庭关系会出现怎样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4)材料四认为儒家思想的缺陷是什么?以上材料对儒家思想的总体认识是什么?26.解析: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特点及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