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女性主义翻译观视角浅谈译者的主体性

合集下载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和译者主体性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和译者主体性

2009年12月第12卷·第6期宿州教育学院学报一、引言:女性主义女性主义最先发源于18世纪的自由女性主义(liberalfeminism ),起初的核心内容是反抗男权。

到了20世纪80年代,女性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一次新的浪潮。

它借鉴法国解构主义思潮的理论,试图颠覆父权文化,消解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化主张,以提高女性的社会及政治地位[1]。

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女性主义以传统女性主义为基础,对后现代主义思想加以吸收和融合,采取一个新的视角考虑男女不平等关系问题。

二、女性主义翻译理论1.形成原因20世纪80年代初翻译研究“文化转向”大潮中兴起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女性主义者认为:“女性必须获得语言的解放,女性的解放必须从语言着手。

”由于受后殖民主义、解构主义等思潮的影响,女性主义拓展为反对一切文化霸权,重新定位政治、文化、语言等各个领域的价值体系,这种理论上的思索最终被应用于翻译研究中。

另外,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形成还是由翻译的地位引发的。

传统上,女性地位低下,同样,翻译的地位也很低下。

长期以来,翻译被视为从属、派生、歪曲、不真实的模仿。

女性被认为是有缺陷的,而翻译也总是有缺陷的,因此翻译是女性的。

译者也一样,它和女性一样在传统的等级秩序中历来居于弱势地位:译者是作者的侍女,女性则从属于男性;原作对于译本所具有的等级上的权威与男性和女性的意象联系在了一起,原作是强壮而具有生产力的男性,译本则是低弱而派生的女性[3]。

2.主要观点女性主义翻译观的主要观点有:1.消除翻译研究和翻译实践中对女性的歧视;2.重新界定译作和原作的关系,译文和原文应享有同等的关系;3.翻译不单是具体的语言“技巧”问题,还应包括文化意识形态等诸多问题[4]。

目标就是要识别和批评那些既将女性又将翻译贬入社会和文学底层的观念、概念,探讨翻译被女性化的过程、原因和负面影响,并最终动摇那些歧视女性,歧视翻译的深层结构。

首先,女权主义者认为,在传统的翻译实践中存在着严重的“性别歧视”。

从女性主义翻译观看译者主体性

从女性主义翻译观看译者主体性
收稿 日期 :20 0 8—1 — 9 1 0 作者简介 :陈雪晴 (9 4一 18
42
) ,女 ,江苏南通人 ,南京农业大学外国语学 院 20 0 6级硕士 。
讨 翻译 被 ‘ 女性化 ’的过程 ,并且 试 图动摇 维 持 异 等方 面的重 新理 解上 。 这 种联 系 的权 威 结构 ” 。为 实 现 这 一 目标 ,女 J ( ) 强调 原作 和译作 的平 等地位 一 性 主义 译 者 因 此 做 了 大 量 的 理 论 研 究 和 翻译 实 结 构 主义 认 为 ,原 作 是 一个 积 极 的 创 造 过
性 争取 政治话 语权 的争 斗 之场 。 而翻 译是 一 种 以 们把 这一概 念 和父权 制联 系 在一 起 ,原作 被 视 为
语 言为 转 换 媒 介 的 活 动 ,与 语 言 密 不 可 分 ,因 强壮 而有生 产力 的男 性 ,译 作 却是 低 劣 和派 生 的
践 。女 性主 义者认 为社 会 中的性 别 歧 视 不仅 是 意 程 ,译 作 的产 生 是 随 后 的一 个 消极 的 传输 过程 ,
识 形态 的 问题 ,也 是语 言 问题 ,因此 极力 提 倡 以 因此原 作是 原创 性 的 ,占主 导地 位 ,而译 作 则是
女性 的立场 为基础 对语 言进 行 改 造 。语 言成 为 女 派生 的 ,所 以原 作对 译作 具 有 等级 上 的权 威 。人
翻译 开辟 了新 的视角 ,翻译 活动 被放 置 于一个 广 是加 拿大著名 学者兼 翻译 理 论 家弗 洛 图 ( .yn L o 阔的文化语境 之 中 ,翻译理 论家 关注 的不 再 是文 Fo w 和 西 蒙 ( . Sm n) 另 外 斯 皮 瓦 克 lt ) o S io 。 本 内部 的因素 ,诸如语 言 的转换 机 制 、语 言层 面 ( .S i k 、钱 伯 伦 ( .C a b r i) G pv ) a L hm el n 、戈 达 a B o ad S o n e— b ̄ 的对等 、翻 译 单 位 等 ,而 是 转 向 了文 本 外 的 因 尔德 ( .G dr ) 以及 阿 伍 德 ( .L ti r

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看译者的主体性

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看译者的主体性
质 疑 传 统 译 论 中将 译 本 的地 位 等 同于 女 性 的从 属 地 位 的
建女性角 色的强有力 的政治工具 。女性主义译者对语言 和女性问题 的认识可分为改革 派和激进派 , 前者认 为传 统语 言是 社会 的表征 , 是社会孕育 了这种语言 , 只要出于 美好 、 良的意愿 , 善 现实 语言 习惯 可 以改革 , 以便 达到 中

增 加新 的中性词 , 以期减少 语言上的性别歧视 ; 后者则认 为传 统的语言是妇 女受压迫 的重要 根源 , 故而不顾语言 自身 的内在规律与结构 , 意创造 自己的语言规范 。 任 与此 同时 , 翻译 作为语 际转换 的媒 介又 与语 言有着

女 性 主 义 与 翻 译 的契 合
翻译史上独树一帜 , 我们 深入 思考传统译论 中的不合理性 , 我们的翻译研究具有 有益 的启示 。但 与此 让 对
同时 , 女性 主义翻译有 时对译者主体 性过分 张扬 , 因此在 翻译研究 中应该摒弃 其过 于激 进 的一面 , 过发 通
挥译者 自身的主体性 , 为重新构建 女性 的主体性及译者 的文化身份而努力 。
地 位 和作 用 被 遮 蔽 而 长 期 处 于 文 化 的 边 缘 地 带 。 随 着
2 0世纪 8 0年代 翻译 研究 中文化转 向的 出现 , 翻译 研究
领 域 已涉 及 到 影 响 翻译 的诸 多 因素 。女 性 主 义 作 为 其 中
因素 之一对翻译研究 , 尤其 是其 中关 于译 者主体性 问题 的探讨产生 了深远 的影 响。“ 译者 主体性 ” 是女性 主义 翻译理论 的基础 , 将“ 它 性别 角色 ” 引入 到 翻译研 究 中,
领域 , 而且 在文 化 中也 有 深 深 的烙 印 。在 男 权 社 会 中 , 男 性 被 认 为 是 社 会 的建 构 者 , 握 着 创 造 语 言 的 权 力 。 语 掌

女性视角下看翻译主体性

女性视角下看翻译主体性

女性视角下看翻译主体性西方的女性主义产生于18 世纪法国大革命,自此之后逐步演变成为一个庞大多元的体系。

女性主义在理论界中被广泛重视起来,女性的主体意识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认识。

翻译界的文化转向为翻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提供了一个平台,为研究翻译打开了一扇不同以往视角的新窗。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就是在这一“文化转向”的大潮中兴起的一派译论。

它以鲜明的女性主义政治诉求在繁多的翻译理论中显得格外醒目。

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20 世纪70 年代女性主义与翻译理论相互吸收,相互借鉴的结果,由此译者的主体性被凸显出来,同时,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也变得更加丰富。

1回顾之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与翻译主体性纵观中西方翻译史,女人和译者同时被归入话语的低等地位。

译文被冠以“情妇”、“小女人”、“媒婆”、“不忠的美人”、“潘多拉”之喻等称呼,这些称谓无不表明了译文是从属于原文,是次要、派生以及被动的,如同女人从属于男人那样。

以西方女性为例,16 世纪欧洲,女性不能够畅所欲言,不能自由得展示自己的才能,她们的言说与行为受到各方面严格的限制。

在当时,女性只能被允许翻译工作,翻译的题材也只陷于宗教文本,而对于自主创作是得不到鼓励和支持的。

在这种情况下,女性要想发表自己对社会、婚姻生活、政治上的见解,就必须通过翻译这个途径才可以实现,通过翻译加入个人的宣言,表达自己的诉求。

18 世界的法国大革命浪潮使得自由平等的思想贯穿了整个欧洲,西方妇女解放运动正式拉开了帷幕。

三次妇女运动的浪潮,带动了女性主义对父权中心制更为深刻和激烈的批判意识。

西方女性主义者从解构主义、后殖民主义中吸取养分,将女性视角引入翻译理论与实践之中,并且提出“女性的解放必须从语言开始”。

关于翻译译文与女性的地位长期的从属地位,Simon 批评道:无论被肯定还是遭谴责,翻译的女性气质是一个经久不衰的历史比喻。

原作对于再生产的译本所具有的等级上的权威与阳性和阴性的意象连接在了一起,原作被视为强壮而具有生产力的男性,而译本则是低弱的派生的女性。

女性主义翻译视角下译者的主体性分析

女性主义翻译视角下译者的主体性分析

女性主义翻译视角下译者的主体性分析发布时间:2021-06-02T12:15:33.40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月第5期作者:孙怡晨1 杨林2[导读] 在西方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下,翻译研究发生了文化转向,伴随着西方女权主义的发展,女性主义翻译观在翻译研究领域逐渐形成。

孙怡晨1 杨林2东北大学外国语学院摘要:在西方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下,翻译研究发生了文化转向,伴随着西方女权主义的发展,女性主义翻译观在翻译研究领域逐渐形成。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下,译者的主体性得到凸显,而且翻译中对文本的理解以及翻译方式等都能够体现出译者的主体性作用。

本文主要对女性主义翻译视角下译者的主体性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女性主义翻译视角;译者;主体性对于翻译工作来说,译者是翻译工作的主体。

翻译过程本身是一种文化重构的过程,在翻译中会融入民族文化内容,而这些民族文化影响着翻译主体对文本的理解,同时也对翻译实践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但是,传统翻译中并没有意识到译者主体地位,随着翻译研究向文化的转型,女性主义翻译观逐渐形成,并将源文本与目的文本置于同等的关注水平,实现对忠实观的正确认知,与此同时,在翻译中强调女性译者的视角,译者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提升。

一、女性主义翻译译者主体性在文本选择方面的体现女性主义译者在翻译中非常注重文本的选择,体现出译者的主体性态度。

女性翻译者翻译中受性别的影响比较大,这往往从译文的序、文字中体现出来。

女性主义译者选择文本时更有意愿选择一些小众化的,容易被文坛忽视的女性作品,体现出女性对女权主义的维护,认为女性作品不应该被忽视。

不同性别译者的差异性导致男性在翻译女性作品时容易融入男权的权威,同时也导致作品的本来意义被改变。

翻译中会受译者的心理、宗教信仰、文化水平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影响都会表现在翻译中。

除此之外,性别的因素也是影响译本产出的重要因素。

女性主义译者表示,男性译者在翻译中翻译策略、语言等方面都可以体现出男权主义思想,有悖于女性作者的创作思想。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视角下的译者的主体性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视角下的译者的主体性
关 键 词 : 体 性 ; 性 主 义翻 译 理 论 ; 实 与叛 逆 主 女 忠
中 图 分 类 号 : 3 59 H 1.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 8 7 7 (0 20 — 0 0 — 0 10 h 942 1)7 17 4
收 稿 日期 : 0 2 o 一 l 21一 5 6


译者 主体 性和 女性 主义 翻译 理论
l起 源 。2 _ 0世 纪六 七 十年 代 后 期 . 二 次 女 性 主 义 自 由 第
视 线 转 移 到 了 翻译 和译 者身 上 。 她 们 勇 敢 的 质 疑 传 统 的 “ 忠
实 与 叛 逆 ” 试 图改 造 传 统 观 念 , 倡 翻译 中积 极 的 干 预 。女 , 提
性 译 者 的 目的是 想 让 世 界 听 到 女 性 的 呼 声 , 她 们 理 想 的 自 让 由与 平 等 得 以 实 现 , 翻 男 性 的 统 治 , 女 性 获 得 真 正 的 自 推 让 由之 身 。 言之 , 文 旨在通 过 分 析 女 性 翻 译 , 括 其 理 论 和 换 本 包 方 法 . 阐 明 译 者 的 主 体 性 , 在 中 国 的译 者 身 上 探 求 中 国 来 并 女 性 译 者 翻 译 过 程 中 的 一 些 特 殊 的 品质 。
原 作 者 。 更 需 要 忠 实 于 读 者 , 为 他 们 才 是 对 译 文 做 出评 但 因 价 的 权 威 。因此 , 者 的个 性 在 很 长 一 段 时 间 内都 被 忽 视 了 , 译
V n t则 认 为 , 者 是 生 活 在 原 作 者 的 掌 控 之 下 , 原 文 所 e了 自身 的 主 体 性 , 得 变
第 3 3卷第 7期

浅谈女性主义翻译观照下的译者主体性

浅谈女性主义翻译观照下的译者主体性
译 的结合 , 以及译者的身份 和地位等 问题都是这次转向 中突出并 受到关注的 问题。 女性主 义翻译观是流行于西方的一 派新理论 , 它强调译者主 体性. 尤其是女性主义译者的主体性 。对译者主体性研 究发展进行 了梳理并探讨 了女性主义翻译 对该主题 的独到主张与贡献。 【 关键词 】 女性主义 ; 译者主体性 翻译是生产 , 而不是再生产” 。在解构 主义关照下 , 坚持 女性 主义 翻译 理论 的译者认 同了西蒙 ( e yS o ) “ S r i n 忠实 ” hr m 对 的定义 : 忠实既不是对 F mii e ns m译为 “ 女性主义 ” 也译 为“ . 女权 主义 ” 。王政博 士认为 作者也 不是对 读者 ,而是 对作 者与译 者都 参 与 的写作 方案 ( in ,tg  ̄ i w f is e n m译为“ m i 女权主义” 女性主义” 或“ 都不确切 因为 f ii e ns m m是有 p0 c 而言的。 r et j ) 解构 了“ 忠实” 也就解构了翻译标准 。 , 女性主义翻译者 别 于其它各种主义中的一种 主义。因没有更好 的译名 。 国内研究者选 认 为. 翻译绝不仅仅是文本之间的转译 。也不仅仅是两种 文化之 间的 用“ 女权主义 ” 女性主义” 或“ 完全取决 于自己。 西方女性主义思潮源 于 交 流. 更乃是一种政治行为 , 目的是反抗原文 的男性 中心和女性歧视 . 美 国. 经历 了两大高潮 第一次高潮 是从 1 世纪 中期到 2 世纪 2 年 9 O O 使语言替女性说话 解构了翻译标准 . 也就解构 了原作者 和原文本 的 代 。其主要 目标是争取选举权 、 财产权及受教育权 。第二次高潮始于 中心地位 . 译者和译文 的地 位得 到提高 , 译者 的主体性也得到 十足的 2 世 纪 7 年代 .以 自由主义为 主体的女性 主义理论关 注从 性别平 0 0 体现。 等、 别中立转向性别差异和女性 的独特性 , 吁用 女性主义话语来 性 呼 第二 . 译者与作者地位平等 . 强调译者主体. 胜 言说女性 的特殊性 、 差异性 。让这个话语构建 的世界拥有女性 自己的 1 世纪初法 国作家蒙 田作 品的英译者弗 洛里欧f h l i 说过 7 J nF r ) o oo 声 音并努力使女性获得与男 人精神上平等的地位 9 年代后 . 主 0 女性 “ 译者是原作者 的侍女” 这句话道破 了译作 和女性 “ . 同是天 涯沦落 人” 义拓展为反对一切文化霸权 。女性主义者从解构主义 、 后殖 民主义和 的处境 . 都是 因为 以“ 这 忠实 ” 为基础 的传 统翻译遮 蔽 了译者 的主体 文化学等现代理论中汲取了不少养料 。力图解构或颠覆 . 或至少重新 性 . 于强调译者的“ 过 隐形”ivs it) ( ibly。基于这种理念 . n ii 女性主义翻译 评价政治 、 宗教 、 文化 、 言和艺术等诸多领域里 的传统价值体 系。于 语 观认为 , 作者与读者 、 者与译 者是彼此构成对方 , 此生成对方 , 作 彼 彼 是. 女性主义 翻译这个新的名词开始出现 了 此都不 是独立 的主体 . 只在相互对视中彼此 滑人对方 . 并成就彼此 作 者与译 者地位是平等 的 女性主义翻译 流派 的一个 主要观 点是“ 译者 2 女性 主 义 翻 译 理 论 主体性 ” 和译者对文本有意识的干预 . 为翻译是 “ 认 写作 的高级形 式” . 翻译是一项历史悠久的文化活动。可 以说 , 翻译 活动始终伴 随着 是译者与作者通过文本进行的共谋与合作 . 两者共 同参 与的对 话 是 人类文 明的发展 。 然而 , 在女性主义思潮 的影 响到来之前 , 翻译实践 和 女性主义译者坦率 的宣称 翻译就是“ 重写 ”必 要时修改原文 . . 在译文 翻译理论似乎都是“ 无性的” 无论 翻译是被看做信息在不同语言间的 中融人个人的“ 。 主观创作 ” 运用种种手段 凸显 女性 在文本 中的地位 , . 转换. 还是一定社会文化语境 中的产物 无论译者 是被看做机械 的搬 让女性在语言 中“ 可见” 以实现“ . 在译 文中让女性 的身影尽量 被看 到 . 运工 . 还是起能动作用 的阐释者和再创造者 . 与翻译似乎毫不相 女性的声音尽量被听到 ” 性别 因此女性主义译者 的翻译决不仅仅是翻译 . 干。 然而 , 事实并非 如此 性别与翻译 一直 以来就有千丝万缕的联 系 更是一种拥有话语权 的主体写作 . 作者与译 者之 间也变成 一种合 作关 但 是直 到 2 世纪 7 年代末女性主义第二次浪潮蓬勃发展 时. 0 0 翻译 中 系。“ 译者 主体性 ” 的论点彻底颠覆了传统译论 中的“ 忠实 ” 准 . 标 张扬 的性别 才引起人们的关注 了译者的主体性 。 女性 主义 翻译理论起源于加拿 大女性主义者 的翻译实践 . 代表人 第三. 译文与原文享有 同等的地位 物有谢莉 ・ 西蒙( e y i o)路易斯 ・ S r mn、 h rS 福露 窦( u F t )以及 巴 L i 1o . o s ow “ 翻译是文化介入和文化协调 , 既然是有 意识 、 目的的社会 翻译 有 巴拉 . 戈达尔德fa a o a ) B r r G dr 等 她们把女性主义 的概念及相关理 活动 , ba d 是重写 , 那么 , 忠实 就不再是翻译绝对 的标准和终极 的目的 , 原 论引入翻译研 究 . 首先考察 了女性与翻译 的渊源 . 指出长久 以来 翻译 文也不再是 、 也不可能是至高无上的权威 ” 女性 主义 翻译理论否定了 。 研 究中存 在着明显带性别歧视 的隐喻 , 即把译者 、 译作 和女性置于各 传统论断 . 认为译文 与原 文都是人们思想智慧 的结 晶 . 应享有 同等的 自等级 中的底层 . 从女性 主义 角度强调译者和作者 、 作和原文 的地 价值 地位 著 名 的女性 主义 翻译 理论 的代 表 人物 苏 珊 ・ 译 巴斯 奈 特 位平等 ; 翻译为政治行为 . 视 把翻译作 为争取译者和女性地位 的工具 : f s as t指 出: S a B s e) un nt 当代 的翻译研究是文化 系统充分结合 的动 态活 为了消除翻译研究 中的性别 歧视 .她们提 出了新 的女性主义 翻译策 动 。 这样 . 译文就不再是译者以“ 无己” 之我去处 理原 著的再 现行为 , 而 略一 增补 、 加写前言和脚注 、 持 , 劫 对翻译过程进行 文化介入 , 操纵 是在译 者主体性 的指导下 的翻译实践 . 是一种 重写和创作 . 具有 区别 译本 . 并在翻译实践 中身体力行 , “ 创作 ” 出大量女性主义译本 与原文本特有 的价值 女性 主义 翻译理论的重要意义为 : 3 译 者 主体 性 第一. 对传统 翻译观的颠覆与重写 长久 以来 . 翻译 的处境与“ 女性 ” 在社会 中的地位有着 明显 的相 似 译 者主体 的发现得益于翻译研究的文化转 向 . 同时也构成了文化 之处 先是地位的低下 翻译一直处于受歧视 的地位 . 传统的翻译观设 转 向的重要分支 译者 主体 的发现 . 一方面来 自翻译家 自我意识的觉 想了一个积极 的原作和消极的译本 : 创造在先 。 被动 的传递在后。 论 醒 . 无 另一方面来 自翻译 理论的发展 , 如后殖民翻译理论对 翻译活动 例 译者的译文多么努力接近原文 . 但其与原文 “ 同” 等 仍然是一种理想 . 中权利政治关系研究 . 女性主义 翻译理论对性 别身份 的强调 等 . 都极 译作的地位也一直处于第二等。这就好像男人与女人 的关 系一样 , 长 力彰显了译者的主体作用 。 期以来 , 在社会政治生活 、 经济生活乃至家庭 生活中男人居 支配地位 . 女性主义 翻译理论探讨 了翻译被“ 女性化” 的过程 . 质疑长期以来 妇女一直是受歧视 、 受压迫 的对象 . 女人 的从属 地位一直被 固定在 历 把翻译置于性别 化的低等位置 的隐喻 . 主张通过翻译构建女性独特的 朝历代 的教义 中 身份诗学 , 强调翻译 的意识形态和政治立场 . 颠覆传统的“ 忠实观” 打 , 女性 主义者从解构 主义 、 后殖 民主义 、 文化 学等理论 中汲取 了不 破原文作者权威 的神话 . 翻译和译者从原文和作者的桎梏 中解放 出 将 少养料 , 图解构或重新评价政治 、 力 宗教、 文化 、 言 、 语 艺术等诸 多领域 来 。她们强调意义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 批判传统 的原文作者

文学翻译中的女性译者主体性阐释

文学翻译中的女性译者主体性阐释
层的一团概念 ” 。 通过识别 和批判那些压制 了女性和译 者的概念 ,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必然会导致译者地位 的提升 。但是 ,女性主义 翻译理论 与一般性 的译者主体 性研究也有 区别 , 它不仅仅满足于
西蒙娜 ・ 德 ・ 波伏娃在 《 第二性 》中指明妇女解放运动 的重要性 和前瞻 陛,提 出了女人不受摆布 ,是天生的个体的言论 ,引起了 轰动 ,这个理论对女性文学翻译产生 了深远 的影响。
“ 忠实”意 味着女性地位的低 下和性别歧视 。因此 ,在翻译中 ,
m a n ”为核心 ,比如 “ f i r e ma n ”, “ s p o r t s m a n ”, “ c h a i r ma n ”
等等 。在女性名 字的涵义上也有 区别 ,比如 “ V a n e s s a ”这个英文
1 . 强调颠覆 ,反对 “ 忠实”
语 中许 多 既可 以指代 男 性 又可 以指代 女 性 的语词 往 往都 要 以

翻译文本最根本 、 最核心的原则 就是要如实 的传达原文的内
容和风格 ,译作要严格 “ 忠实”于原作 ,突出原作 的神圣不可更 改性。原作 的作者不 可侵犯 ,译 者必须遵从原作 ,做原作 的 “ 奴 仆 ”。以女性为主体的译 者完全摒弃这种文学翻译 理论 ,对原作
译 ,将文学翻译与女性做 同类 比较 。有人将原作 比喻成健壮的男
性, 把译作比喻成虚弱的女性。 男权主义思想将男尊女卑的不合
理理论应用在了文学 翻译 中 , 但也误 打误撞地将女性概念与文学
翻 译 研 究 密 不 可 分 的绑 在 了一 起 。
系的模 式 , 崇 尚原作和译作的共存亡 。译作是原作生命的延续 ,
但在 中西方传统翻译 理论对 翻译 的种种 隐喻性称谓 中, 我们发现

女性主义观照下的译者主体性_简_爱_汉译案例分析

女性主义观照下的译者主体性_简_爱_汉译案例分析

一、引言译者在翻译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是译者架起了连接两种文化的桥梁,并确保原作即使在几百年后仍能存活的可能性。

但是,纵观译者地位的历史变化可发现,人们对译者在翻译中的重要性的认识经历了很长时间。

近来,国内外学者开始关注译者的主体性,并采取不同的方法对其进行研究。

然而很少有人从性别的角度来进行分析。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流行于西方的一派新理论,对翻译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该理论强调译者主体性,尤其是女性主义译者的主体性,因此值得人们的关注。

在中国,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及其实践的研究尚不多见。

据此,本文尝试从女性主义翻译观的角度,通过回顾其理论与实践来研究译者的主体性。

同时,文章通过从语言表达和审美标准两个方面对比分析《简・爱》的译本,旨在揭示男女译者在操控语言和翻译策略选择上所体现出的译者主体性女性主义观照下的译者主体性——《简・爱》汉译案例分析何明明 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 252059不同程度的发挥,从而倡导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中国的引入和实际运用。

二、女性主义观照下的译者主体性翻译过程中最积极、最主动的因素就是译者的主体性。

其主体性也就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自觉的人格意识和创造意识。

正如查明建、田雨为译者主体性所作的界定:“译者主体性是指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在尊重翻译对象的前提下,为实现翻译目的而在翻译活动中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其基本特征是翻译主体自觉的文化意识、人文品格和文化、审美创造性。

”译者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是客观存在的,译者主体性是否正确发挥是文学翻译成败的关键。

著名翻译理论家杨武能先生曾说过:“在文学翻译这一特殊的艺术创造过程中,翻译家处于中心的、最积极最能动的位置,没有译家全身心地投入,只有机械地操作,就没有艺术。

”但是在翻译理论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译者在翻译活动中的身份和地位并不是一开始就得到认可和重视的,而是随着人们对翻译活动的认识不断深入,经历了一个从边缘化到主体地位彰显的转变过程。

从女性主义角度看译者主体性的显现——以《简·爱》两个中译本为例

从女性主义角度看译者主体性的显现——以《简·爱》两个中译本为例
评 价 , 侧 重 于 分 析 译 者 性 别 身 份 对 其 翻 而 译 的 影 响 , 图从 女 性 主 义 的 角 度 来 发 现 试 女 性 主 3 . 者 和 非 4- 主 义 译 者 在 选 择 翻 z 译 z性
引 言
传 统 译 论 只 强 i 原 文 s 原 作 者 , 忽 N e l 却
夏 洛 蒂 成 功 地 塑 造 了 自尊 自爱 、 于 敢

言 与 脚 注 、 持 等 翻 译 策 略 对 原 文 进 行 女 劫 义 色 彩 的 原 文 加 以 发 扬 光 大 , 贬 低 女 性 对 的 原 文 给 予 纠 i , 没 有 4- 主 义 元 素 的 E 给 z性 原 文 赋 予 女 性 主 义 色 彩 , 女 性 主 义 在 她 使 们 的 译 作 中得 以彰 显 。虽 然 西 方 激 进 的女 性 翻译 策 略 中把 原 文 的 风 格 或 主题 完 全 篡
[ 收稿 日期 ]0 0—1 2 1 0—1 6 [ 作者简介] 曾素芳 ( 96一) 女 , 17 , 江西泰 和人 , 江西农业大学外 国语学院副教授 , 硕士 , 主要从事外 国文学与教学 法研究 付 香 平(9 4一), , 17 女 江西萍 乡人 , 江西农业大学外 国语学院副教授 , 硕士 , 主要从事外 国文 学与教学法研 究。李丽 华 (9 8 , , 17 一)女 江西进 贤人 , 江西农业大学外 国语学院讲师 , 硕士 , 主要从事外国文学与翻译研究。
鸣 , 在 中 国 , 些 具 有 反 男 权 文 化 意 识 倾 但 有 向 的 女 性 翻 译 家 在 翻 译 中 用 一 种 较 为 “温
和 ”的 方 式 对 原 文 进 行 女 性 主 义 的 干 预 。 1土 . 曾卒卜

在女性的名义下“重写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对译者主体性研究的意义

在女性的名义下“重写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对译者主体性研究的意义

在女性的名义下“重写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对译者主体性研究的意义一、本文概述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翻译作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流活动,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传统的翻译理论往往忽视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体性,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翻译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特别是在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视角下,译者的主体性更是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对译者主体性研究的意义,从而揭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推动翻译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首先将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进行简要介绍,阐述其核心观点和理论基础。

随后,将深入探讨译者主体性的内涵及其在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中的体现。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分析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对译者主体性研究的启示和影响,包括如何提升译者的地位、如何促进译者的自我认同以及如何发挥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创造性等方面。

本文将总结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对译者主体性研究的贡献,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论述,我们期望能够深化对译者主体性的认识,推动翻译研究的多元化发展,并为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我们也期望通过这一研究,能够激发更多学者对译者主体性问题的关注和研究,共同推动翻译学科的繁荣和发展。

二、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核心观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核心观点在于重新审视和改写传统翻译理论中的权力关系,强调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以及在翻译实践中实现性别平等的重要性。

该理论认为,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一种文化的传递和权力的重构。

在传统的翻译理论中,译者常常被视为隐形的、被动的角色,而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则挑战了这种观念,认为译者应该成为翻译过程中的主体,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对原文进行重写和再创造。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核心观点之一是“重写”(Rewriting)。

这一概念指的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语言的转换,还要考虑到文化、社会、历史等因素的影响,对原文进行重写和再创造。

浅谈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下的译者主体性

浅谈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下的译者主体性
21 0 2年
第2 3期
S IN E&T C O OG F R T O CE C E HN L YI O MA I N N
o本刊重稿 0
科技信息
浅谈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下的译者主体性
贾 嫉 ( 木斯 大 学公 共外语 教 研部 黑 龙江 佳
佳 木斯 1 4 0战传统翻译理论 中译者随从原文作者的思想 , 努力彰显译者的主体性 , 是翻译研 究的进 步。 它通过 开辟全新 的研 究思路 , 发现传统译论 中的不合理 因素 , 旨在译 出更加 高质量的译文。 当然 , 我们也要 防止译者主体性的过度张扬所带来的翻译走 向极 端 的不良影 响。 【 关键词 】 女性 主义; 翻译理论 ; 译者主体性
1 女 性 主 义 翻 译 理 论 概 述
女性和翻译均处于弱势地位 . 这是二者能够结合起来 的基础 男 权社会处处充满 了对女性 的歧视 。 作为男权统治 工具 的语言更加体现 了女性低下 的社会地位 。同样 . 为语 际转换媒介 的翻译必须服从原 f n f g  ̄ 作 o o n) 及劫持( j k g  ̄ i t ha i ) i c n 。第一 .增 补” 指对源语与 目的语之 间 “ , 著 . 以来 一直处 于受歧视 的文化地位 。 长期 的差异进行补充 . 者基 于 自己的性别立 场及理解对文本进行创造 性 译 2 0世纪 7 0年代末 8 O年代初 是翻译研究 经历文 化转型 时期 , 女 改写 , 译者观念由此深入译 文。第 二 , 加写“ 言” 脚注 ”该策 略常 前 和“ , 性 主义翻译 理论 由此兴起 . 明的女性 主义政治诉 求成为 区别于其 被女性主义译者用来解释原作主 旨. 明 自己选材及翻译 目的等 第 其鲜 说 他 翻译 理论 的显 著特征 : 随后该 理论逐渐流 行于北美乃 至全球 , 主要 三 。劫持” 亦称“ “ ( 挪用” , ) 这是较具 争议的翻译策略 . 指女性 主义译 者 的代表人物有 L F t S e y i o ,. h m e a 等。学者们在借 根据女性主义世界观及个人喜好等主观意图 . . l o h r m nL C a b r i o w. r S ln 对文本进行较 大程 度改 鉴了解 构主义 、 者反映 、 历史主义等理论 的基础之上 , 读 新 把女性 主义 写 . 她们甚至会创造新词 , 将原有的阳性词语变成 阴性表达 。显 然 . 这 和翻译活动有机 结合 . 揭示 了翻译女性化过 程 : 极力争 取女性 的中心 些均体现了译者( 眭) 女l 的主体性 。 话语权 . 提出. . . 性别译者” 的概念 , 确立了译 者与作者 同等 的文化地位 。 主要理论观点有 :1作为文化与社会意识形态的载体 , () 翻译不仅是 简 4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下译者主体性研 究的意义及局 限性 单机械的语码转换活动 , 还应作为基于相关语言的政治行为。 2努力 () 41 意 义 . 消除翻译研究对女性的歧视 。通过对原文本进行解构处理 。 主张对 翻 首先 . 在女性主义视域下 . 译者通过延伸和拓展原文 意义 . 给原文 译女性化进行 以语言为 中心的革命 。 3 重新界定译作与原作的关系。 () 提供新 的生存空间 。原文和译文之间不再是空间对立 . 而是构成 了一 反对传统 的原文与译文 的主仆差异 .主张建立二者平等互 补的关 系 . 个统一 的连续体 。其次 ,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消除译者 同原作 者之间 的 并且还强调译者劳动和译文具有创造性 地位差异 . 倡导平等 。 让女性从边缘走向 中心 . 极大地 提高 了译者的地 位。 再次 。 受解构主义 的影响 。 女性主义翻译观主张翻译是政治性 的言 2 译者主体性 内涵界定 语行为 . 以争取女性 的尊严 和平等为 目 . 标 力求 克服翻译研究 和社会 译者 的主体性是翻译过程 中最为积极 的因素 . 体现 为译 者在翻译 观念 中的性别歧视 译者作为积极主动 的创造者 . 通过其努力实现 “ 在 过程 中的自觉人格意识和创造意识 。 曾有学者查 明建 、 田雨等为“ 译者 译文 中让女性 的身影尽量被看到 . 女性 的声音尽量被听到” 主体性 ” 内涵作 出过相关界定 :译者主体性是指作为 翻译 主体的译者 42 局 限性 “ . 在尊重 翻译对象 的前提下 . 为实现 翻译 目的而在 翻译 活动中表现出的 女性 主义翻译理论及 研究拓宽 了翻译研究 的领域 .但其 流派众 主观能 动性 . 其基本特 征是翻译 主体 自觉的文化 意识 、 人文 品格和文 多 . 在强 调女性意识形 态时有 的过 于激进 . 图颠覆 以结构 主义为 基 试 化、 审美创 造性。 此外 , 总结相关研究 , 以从如下几个角度深 础的传统翻译理论 : 的过于强调 翻译 中译 者对语言 的干预 , ” 我们 还可 有 以女 性 入 理解 这一概念 : 首先 , 考查译者 与原文 文本 、 通过 原文作者和译文读 标准审视男性文化 . 斥男性 : 的则 因缺 乏理论依据把性 别歧视 单 排 有 者的关 系可以确定译 者主体性 的属性 。原 文文本 、 原文作者和译文读 纯归因于语 言 , 这些都是其局 限性所在 。 而且 . 张扬译 者的女性 意 过度 者是译 者主体性得以发挥的基础 . 正是在对上述三者的适应与选 识还会 侵犯读 者阅读 的权利 。翻译 的 目的是让读 者看懂 , 译者 如果译 者不 择活动中体现出其主观能动的特性 。 其次 , 译者本 身的存在 、 活动 以及 考虑读者的感受 . 仅是为了张扬女 性主义 . 造一些难 以理解 的词 汇 创 对外部世界的反应是译 者主体性的实质 . 者的存在决定 了其主体 和语 法 . 人为地为阅读增加语言难度 , 即译 就会 甚至会 磨灭 原作的意义 性的体现。 不论译者 采纳什么样 的翻译观 .译者 的主体地位都 是客观存在 5 结 语 的。 但是在传统认识 中。 翻译只被看做是语言层 面的转换 . 者则作 为 译 综上所述 . 女性主义翻译 观从性别 视角为翻译研究提供 了新 的方 语言转换 的“ 术工人 ”根本 无从顾及其 主体作用 . 技 . 导致其文化地位 向, 突破了传统的二元对立思想 , 女性 主义角度对翻译进行 了重写 。 从 的边缘化 2 世纪 7 年代末西方翻译“ O O 文化转向” 使翻译 开始摆脱译 这一理论下的译者主体性 研究不仅 在理论 上独树一帜 . 实践中也具 在 作与原作的二元对立的封闭体系 . 译者文化地位及其主体性 随即成 为 有深远 的影 响 值 得注意 的是 , 我们在学 习该理论 、 鉴其研究 方法 借 重要 的研究课题 时. 注意适度张扬译者主体性 , 避免研究 走 向极端 . 促进 翻译 的健康和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
1 9 7 1
3 8
近年来 ,随着翻译 学研 究的发展 ,越 来越 多的学 宅 意识到译者主 体性是客观存 在的 ,越来越 多的学者开 女 f 关 注 译 者 主 体 性 的研 究 。 2 O世 纪 7 0年 代 随 着 女 权 运 动 兴 起 ,女 性 发 出 了 自 己 的呼 声 : “ 女 性 必 须 获 得 语 言 的解 放 ,女 性 的解 放 必 须 从 语 言 着 手 。 ” ( S i m o n , 1 9 9 6 : 8 )在 性 主 义 者 看 来 , 译 者 主 体 性 研 究 已经 取 得 了 较 丰 硕 的 鸡 论 成 果 ,但 从 性 别角 度 对 译 者 主 体 性 的探 讨 还 远 远 不 够 因此 ,本 文从 女性主义视 角出发 ,结合 女性主义翻译 玛 论和实践 ,探 究翻译 中涉 及到的性别 问题,为翻译研 芽 提 高 一 个 新 的平 台 。
[ 1 1 Ap t e r , Ro n n i e . Di g g i n g f o r t h e T r e a s u r e :T r a n s l a t i o n a f t e r P o u n d [ M] . N e wY o r k , 1 9 8 7 . 『 2 】 Hu g h , K e n n e r T h e P o nd u E z r a [ M] . Un i v e r s i t y o f C a l i f o ni r a P r e s s ,
越 来 越 高 。在 此 背 景 下 ,本 文 从 女 性 主义 视 角 出发 , 合 女 性 主 义 翻 译 理 论 和 实 践 ,探 究翻 译 中译 者 主 体 性 题 ,为 翻译 研 究提 高 一个 新 的平 台。 【 关 键 词】 译 者 的主 体 性 ;女 性 主义 ;女 性 主义 翻 译 理 论 【 中 图 分 类 号】 H 3 1 5 . 9 f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9 . 6 1 6 7 ( 2 0 1 3 ) 1 1 - 0 0 3 8 — 0 2

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看译者主体性

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看译者主体性

体 性受 到 了严 重 的遮蔽 和 限制 。基 于 这种理 念 , 美 国翻译 理论 家劳 伦 斯 ・ 韦努 蒂 Lwec eui曾 a rneV nt ) 用 “ 者 的 隐形 ” 一 术 语来 描 述传 统 翻译 理 论 中 译 这 译者 的这 种从 属边缘 的地 位 , 并且 呼 吁翻 译界在 翻
上个 世 纪末 兴 起 的女 性 主 义 翻译 理 论 起 源 于
加拿 大 女性 主义者 的 翻译 实 践 , 它产 生 于 西 方 “ 以 文化 为转 向 ” 的大 背 景下 , 它是 女 性 主 义思 潮 和 翻 译 相结 合形 成的一 种新兴 翻译 理 论 , 这一 翻译 理 论 大胆 创新 , 把性 别视 角带 入 翻译 , 立 足 于 “ 者 主 并 译
有 了一 系列相 应的 变化 。翻译 界一 场前 所 未有 的革命 由此展 开 了。
关键 词 :女性 主义 : 译 : 翻 译者 主体 性
中图 分类 号 : 3 5 H 1
文献 标识 0 0 1- 1 7 0 17— 56 2 1 )104 — 2
受 二元 对立 哲学 和结 构语 言学 的影 响 , 统 的 传 翻译理 论认 为 , 翻译是 以“ 忠实 ” 为标 准 的一种 语 言
到另一 种语 言信 息 的传 递 。一 方面 , 它赋 予 了原作 与原作 者神 圣不 可侵犯 的至高权 威 , 任何 的 翻译都 必须 以原作 为基 准 , 倡原作 中心论 ; 提 另一 方 面 , 传
译 中采用 异化 的手段 来让 译者 “ 现身 ” 。
二、 女性 主义翻 译理 论 下的译者
义、 文化 和翻译 研究正 式结 合起来 。 来 , 后 这本 书被 女性 主义 者奉为 女性 主义 翻译研 究 的“ 经 ” 圣 。

从女性主义的视角看译者主体性

从女性主义的视角看译者主体性

从女性主义的视角看译者主体性作者:范媛媛来源:《青年文学家》2010年第19期摘要:西方女性主义与翻译的结合给翻译研究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和全新的视角。

将性别差异引入翻译理论与实践,可以使翻译更具目的性,同时也对传统的“忠实”提出了质疑。

关键词:译者主体性女性主义传统译论研究中,译者的文化地位长久以来受到边缘化。

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 译者主体性研究逐步受到了应有的重视。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女性主义思潮与翻译研究的结合,产生了许多致力于改善译者和女性生存状况的女性翻译家。

在某种程度上,她们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对“译者主体性“做出了重新解读,发展了女性话语,让人们听到了她们的声音。

一、译者主体性多年来,翻译研究侧重于翻译的技巧,过多地追求译文与原文之间的“对等”,致力于解决“怎样翻”的问题。

然而,真正从事翻译的人——译者却一直未受到应得的尊重与重视。

在漫长的历史中,他们被称作“媒婆”、“带着镣铐的舞者”。

George Mountin 甚至称译文应该“像玻璃一样透明,读者甚至不能察觉到它的存在” (Alvarez,2007,作者译)。

尽管有人也承认翻译同样是一种创作的过程,但是这种创作过程的价值远不能与原作相比。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西方社会经历了一场文化转向,这为翻译研究带来了全新的角度和视角。

埃文-佐哈尔和图里的多元系统理论为面向译入语的翻译研究提供了理论框架。

以勒菲弗尔和巴斯内特为代表人物的操纵学派指出,翻译是对原文的文化改写。

译者作为原文的操纵者,毫无疑问是翻译活动的主体。

笔者认为,翻译的主体即是译者,原因有以下两点:首先,翻译活动始于译者对原文的阅读,这一过程必然涉及译者对原文本的解读,而这种解读是带有译者独特的视角和主观性的;其次,作为对文本的处理,翻译需要作出一系列的选择,如翻译策略、语言表达等,在作出这些选择时译者没有办法做到绝对中立和客观,因此,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译文的本质。

从女性主义翻译观视角浅谈译者的主体性

从女性主义翻译观视角浅谈译者的主体性
3 . 1重新定义 “ 翻译 和 “ 忠实”
女性主义译者认为 ,翻译是一种 “ 创造性叛逆 ”。为 了实现 自己 的政治 目的 ,以及 为 女性 争取权 益,译者 的主体性得 到 了有 力的张 扬 。另外 ,女性主义者 还颠 覆了传统译论的 “ 忠实 ” 概 念,提 出了 自己的忠实观 ,指 出 “ 女 性主义翻 译的忠实 既不是对 于作者 ,也不 是对于 读者 ,而是 对于一 项由作者和 译者共 同参与 的写作方案 而言 的 ”[ 2 ] 。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对传统忠实观的解 构和重新 阐释 ,意味 着已 经解 开了传 统忠实观对译者 的道德束缚 ,评判译作优劣的标准不 再仅仅是对原文 的忠实程度 ,译者的主体性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
主观能动性,其基本特征是翻译主体 自觉的文化 意识 、人文 品格和文 化、审美创造性。”[ 1 ] 。 2人们对译者主体性 的认识发展历程
2 . 1传 统译 论对 译者 主体 性 的认知
在传 统译论 中,译者 的主体性受到 了很大程度的限制 ,始终处于 原作者的光辉之下。在二十世纪五六 十年代 ,传统译论受结构主义语 言学和二元对 立哲学的影响,认为翻译 只是机械地从一种语言到另外 种语 言的转化 ,因而原 作和原作者 被赋予 了至高无上 的权威 。于 是,如尤 金 ・ 奈达 的 “ 对 等” ,严 复的 “ 信 、达 、雅 ”,钱钟 书的 “ 化境 说”等 ,成 了译者们追求 的理想衡量标准 。这些都限制了译者 创造性和主体性 的发挥。
3 . 4重 视翻 译 中性 别 因素
2 . 2 文化 转 向 中译论对 译 者主 体性 的认 知
随着翻译的文化转 向,译者的地位逐渐显现出来。2 O 世纪7 O 年代 以后 ,西方翻译理论率先将研 究拓展到翻译行为的外部,表现出高度 的跨学科性 ,如 以佐哈尔为代表的多元系统论,勒菲弗尔、巴斯奈特 和赫尔曼斯 的操纵学派等 ,他们都重新思考 了译者的身份。 自 此 人们

女性主义翻译观下的译者主体性-最新年文档

女性主义翻译观下的译者主体性-最新年文档

女性主义翻译观下的译者主体性:The identity and status of translatorareundervalued in traditional translation studies especiallythe identity of feminist translation theory. The feministtranslation theory is a school of translationtheoryprevalent in Western countries ,which put emphasis on the subjectivity of female translator in 1990s. This thesis isgoing to introduce the development of subjectivity brieflyand discuss the English version of Ashima intheperspective of subjectivity in order to reveal its feminist consciousness.i=r由于19 世纪80 年代翻译出现新的研究方向,加之女性主义运动在当时开展地如火如荼,二者相结合就产生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女性主义翻译在十九世纪末与二十世纪初的这段时间里提出了性别译者身份的概念,该理论为翻译理论界拓宽了其研究与发展的新领域,展开了一个翻译理论研究的新境界。

作为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中最具代表性的学者,雪莉?西蒙认为翻译应该重新界定译作和原作的关系(Simon,1996: 1 )。

为了消除语言上的歧视,女性主义者力求通过翻译这样的文化交流媒介来突破女性身份被边缘化和被忽视的现状。

本文选择《阿诗玛》的英译本作为研究对象,因为其译者是我国著名女性翻译家戴乃迭,她对中国汉译英领域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其译作也充满了女性主义意识。

从女性主义翻译视角看译者主体性--以《飘》的三个中译本为例的开题报告

从女性主义翻译视角看译者主体性--以《飘》的三个中译本为例的开题报告

从女性主义翻译视角看译者主体性--以《飘》的三个
中译本为例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随着文化交流的加强,翻译作为一种重要的跨文化交流方式,越来
越得到重视。

然而,随着翻译越发普及,有关翻译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目前,关于翻译的研究,大部分是从文学、语言学等角度进行,却缺乏
女性主义翻译视角的研究,因此在这个背景下,我们有必要从女性主义
翻译视角来研究译者主体性。

二、研究内容
本文将以《飘》的三个中译本为例,实证分析其中译者主体性的表
现形式。

通过对比三个中译本的翻译,看是否存在从女性主义翻译的角
度解读和编辑原则的实施,并对翻译中的性别因素加以分析,进而从女
性主义翻译的视角阐述译者主体性的表现和作用。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和实证研究法。

首先,通过查阅相关资料,
分析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相关概念及原则;其次,通过对《飘》的三个
中译本进行横向分析,分析译者的主体性是否得到充分表现,并阐述其
中的性别因素对译者行为的影响;最后,通过问卷调查等实证研究方式,分析不同性别译者对同一文本的翻译特点和表现的不同之处。

四、研究意义
通过从女性主义翻译视角来研究译者主体性,可以深入了解女性主
义翻译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同时,可以为探索译者主体性表现和影响的
规律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为翻译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对于实现翻
译质量的提高、促进文化交流和文化多元化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浅析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中译者主体性的凸显

浅析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中译者主体性的凸显

浅析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中译者主体性的凸显摘要: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将女性主义运动与翻译理论结合起来,该理论改变了传统翻译理论中译者身份被隐藏的现象,开始彰显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体身份,选择和翻译策略方面分析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中译者主体性的凸显,对翻译理论研究有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译者主体性在传统翻译理论中,作者中心论和原著中心论占据了绝对统治地位。

无论是严复的“信、达、雅”,还是纽马克的文本中心论,都主张以原作为权威,译文必须贴近原文,译者必须随从作者。

译者成为了转换语言的工具,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参与文本创造的主观能动作用被忽视,译者的主体地位无法得到确立,主体性自然也就被遮蔽。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作为一支具有鲜明政治色彩的翻译流派,将“性别角色”引入翻译中。

它颠覆了传统翻译理论中将译者的地位等同于女人的从属地位的理解,强调译者的主体意识,彰显了译者作为翻译主体身份。

一、译者的主体性翻译过程中最积极的因素就是译者的主体性,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体现出的自觉的人格意识和创造意识。

正如查明建、田雨为译者主体性所作的界定:“译者主体性是指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在尊重翻译对象的前提下,为实现翻译目的而在翻译活动中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其基本特征是翻译主体自觉的文化意识、人文品格和文化、审美创造性。

”[1]另外关于译者主体性比较合理的还有以下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从译者与文本、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的关系中规定译者主体性,认为译者主体性是译者在翻译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属性。

一方面认为文本、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是译者主体性的基础,另一方面突出译者在对文本、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的适应与选择活动中体现其特性。

第二种观点认为译者主体性包含两层涵义。

其一,译者主体性的本质是译者的存在、活动以及对世界和自身把握的方式。

离开了译者,就谈不上存在翻译活动,译者的存在决定其主体性。

其二,译者主体性是译者与文本、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的关系中体现出来的特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女性主义翻译观视角浅谈译者的主体性
作者:吕兵
来源:《卷宗》2015年第04期
摘要:在传统译论中,译者的身份和地位一直受到忽视,其文化地位被边缘化。

自从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之后,人们才开始关注译者的主体性问题。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从性别研究的视角重新审视翻译、忠实及译者主体性问题,并肯定了女性主义译者在翻译研究中所起的作用。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突出译者主体性的发挥,视角新颖,对译者主体性研究具有独特的贡献。

关键词:传统译论;文化转向;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译者主体性
1 译者主体性的定义
在翻译研究中所提到的主体性,首先它是一个哲学概念。

查明建和田雨将译者主体性解释为:“译者主体性是指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在尊重翻译对象的前提下,为实现翻译目的而在翻译活动中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其基本特征是翻译主体自觉的文化意识、人文品格和文化、审美创造性。

”[1]。

2 人们对译者主体性的认识发展历程
2.1 传统译论对译者主体性的认知
在传统译论中,译者的主体性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始终处于原作者的光辉之下。

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传统译论受结构主义语言学和二元对立哲学的影响,认为翻译只是机械地从一种语言到另外一种语言的转化,因而原作和原作者被赋予了至高无上的权威。

于是,如尤金·奈达的“对等”,严复的“信、达、雅”,钱钟书的“化境说”等,成了译者们追求的理想衡量标准。

这些都限制了译者创造性和主体性的发挥。

2.2 文化转向中译论对译者主体性的认知
随着翻译的文化转向,译者的地位逐渐显现出来。

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翻译理论率先将研究拓展到翻译行为的外部,表现出高度的跨学科性,如以佐哈尔为代表的多元系统论,勒菲弗尔、巴斯奈特和赫尔曼斯的操纵学派等,他们都重新思考了译者的身份。

自此人们认识到翻译是所有系统中的一种特殊转化,有关原文与译文的对等之争不再是焦点。

3 女性主义译者的主体实践
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北美北美地区,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开始出现,它植根于女性主义运动,二者的结合基点都是以权力影响为共同目标。

女性主义翻译的最大特点就是“在意义生产
中尽量突出女性的主体性”或“在翻译中以女性意识驾驭文本[2]3。

在翻译实践中,操纵的女性主义译者代替了沉默谦逊的传统译者,“超越了传统对其隐形地位的限制”[3]21。

她们充分发挥其主体能动性,利用各种语言技巧来为女性说话,有时甚至采取一些粗暴干涉文本的方式,以实现“在译文中让女性的身影尽量被看到,女性的声音尽量被听到”。

女性主义译者的翻译策略为增补,加写前言,脚注,和劫持等方式,她们大体上关注以下四个方面:
3.1 重新定义“翻译”和“忠实”
女性主义译者认为,翻译是一种“创造性叛逆”。

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以及为女性争取权益,译者的主体性得到了有力的张扬。

另外,女性主义者还颠覆了传统译论的“忠实” 概念,提出了自己的忠实观,指出“女性主义翻译的忠实既不是对于作者,也不是对于读者,而是对于一项由作者和译者共同参与的写作方案而言的”[2]。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对传统忠实观的解构和重新阐释,意味着已经解开了传统忠实观对译者的道德束缚,评判译作优劣的标准不再仅仅是对原文的忠实程度,译者的主体性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

3.2 强调译作和原作、译者和作者的平等地位
女性主义通过一定的翻译策略强调女性身份及文化背景,强调译者的干预和协调。

译者不再是“舌人”,而是创作者;译文是翻译过的“新作品”,译者和原作者是该作品的共同作者。

女性主义还与解构主义走到一起,认为译作并没有损害原作的完整性,也没有背叛原作,而是延续原作的生命,并使它继续存在;译文的意义是对原文意义的补充和拓展,译文与原文一样,是一种意义生产行为,而不是仰原文鼻息的“意义再生长行为”。

女性主义翻译否定了原文的终极权威,主张译文享有与原文一样的平等地位。

3.3 强调意义的差异性与丰富性
传统译论要求译作对原作忠实,并首先预设了原作中有一个唯一正确的、确定的意义在里面,译者的任务只是忠实地将这个意义完好无损地转移到译文中。

女性主义译者认为原文并不存在“绝对的意义”,也无“毫无异议”的原创作品,否定传统观念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他们指出,翻译是研究和实践差异的场所,是差异之间相互交流的手段,译者具有的前知识在解读原文时会不断产生新的互文关系,文本就会像魔方一样产生无穷的意义。

女性主义翻译观对原文文本单一意义的绝对性提出了质疑,提倡女性主义译者以女性的方式翻译原作。

所以译作中呈现给读者的意义符合女性主义的意识形态。

3.4 重视翻译中性别因素
女性主义译者认为,女性的解放必须首先是语言的解放或者从语言中解放出来。

女性主义译者将长久以来遭受了有意无意的忽视的女性与翻译的事实性联系起来,呈现在人们眼前,引起人们对女性、女性译者以及译本的足够重视。

他们指出,译者的主体性研究,除了考虑译者的文化意识、人文品格和文化审美创造性等之外,还要考虑性别因素。

发挥译者主体性时,不
同性别也会产生差异。

因此,女性主义在要求消除翻译实践中存在的“性别歧视”的同时,也重视翻译实践中的性别因素以及由此带来的性别意识问题。

4 女性主义翻译的批判与修正
随着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中国的译介与诠释,对其理论与实践的批评和批判也接踵而至,国内学者在总结其局限性的基础上,有建设性的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加以改造和修正。

这也使中国情景下女性主义翻译研究的最新成果,见证了其本土化的健康发展。

2008年,陈梅霞提出,女性主义译论的问题有二:一是翻译中强调语言操纵和干预,夸大了译者的主体作用。

二是忽略了译文对接受者也就是女性读者的积极参与[4]171。

2009年罗丹提出翻译中的各个主客观因素的交互主体性有差异性,平等性,制约性和整体性四个特征,能对女性主义译论所暴露的政治性过强,观点激进和译者体性放纵的三个主要局限性起到很好的修正作用[5]67。

5 总结
译者个人身份问题在最近的译者主体性问题的研究中逐渐得到了重视,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则指出了目前译者身份研究所欠缺的一个重要视角——性别,因而从女性主义视角来探讨译者的主体性问题则具有极重要的现实意义,对翻译研究的拓展、译者身份问题的深入研究等都有一定的价值。

但是女性主义译者不能过分突出其在翻译中的主体性,否则其译作将难逃孤芳自赏的命运,女性主义翻译则会陷入批评责难的困境。

参考文献
[1] 查明建,田雨. 论译者主体性——从译者文化地位的边缘化谈起[J]中国翻译,2003(1).
[2] Simon, Sherry. Gender in Translation: Cultural Identity and the Politics of Transmission[ M]. London: Routledge, 1996.
[3] Flotow, Luise Von. Translation and Gender: Translating i n the ‘Era of Feminism’[M]. Manchester: St.Jerome Publishing,1997.
[4] 陈梅霞. 功能翻译理论在女性主义翻译批评中的应用[J]. 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5).
[5] 罗丹. 翻译的交互主体性研究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修正意义[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9(6).
作者简介
吕兵(1990—),男,安徽合肥人,四川外国语大学,职务: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