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价的检验方法

合集下载

酸价的检测方法国标

酸价的检测方法国标

酸价的检测方法国标【原创版4篇】目录(篇1)1.酸价检测方法的概述2.酸价检测方法的国标3.酸价检测方法的应用实例4.酸价检测方法的注意事项正文(篇1)一、酸价检测方法的概述酸价是指油脂中游离脂肪酸含量的指标,是衡量油脂质量和新鲜程度的重要参数。

酸价检测方法是通过对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与氢氧化钾(KOH)反应,然后通过滴定测定其含量。

酸价越高,说明油脂的质量越差,新鲜程度越低。

二、酸价检测方法的国标在我国,关于酸价检测方法的国家标准为 GB5009.229。

该标准规定了酸价检测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包括样品的制备、滴定过程、计算方法等。

根据国家标准,酸价检测应使用 0.02mol/l 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进行滴定。

三、酸价检测方法的应用实例酸价检测方法广泛应用于食用油、饲料油脂、食品等各个领域。

例如,在食用油行业中,酸价检测可用于判断油脂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是否为劣质油或地沟油等。

在饲料行业中,酸价检测可用于评估饲料油脂的质量,以确保饲料的安全和营养。

四、酸价检测方法的注意事项在进行酸价检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样品制备要准确,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其次,滴定过程中要控制好滴定速度,避免滴定剂过量或不足;最后,计算结果时要准确无误,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目录(篇2)1.酸价检测方法的背景和意义2.酸价检测方法的定义和原理3.酸价检测方法的实施步骤4.酸价检测方法的注意事项5.酸价检测方法的实际应用正文(篇2)一、酸价检测方法的背景和意义酸价是衡量油脂酸败程度的重要指标,过高的酸价会导致油脂食用安全性降低,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危害。

因此,对油脂酸价进行检测是保障食品安全、维护消费者利益的重要措施。

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有关酸价检测的方法标准,为油脂酸价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持。

二、酸价检测方法的定义和原理酸价检测方法是通过测定油脂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判断油脂酸败程度的一种方法。

常用的酸价检测方法有滴定法、比色法、气相色谱法等。

植物油中酸价的测定及结果分析

植物油中酸价的测定及结果分析

植物油中的酸价越高,说明油脂发生了劣变,其营养价值也就 越低,在食用后对人体的正常消化功能可能造成一定的影响,严重 劣变的植物油还会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不仅影响到了食品的口 感,也对人体健康产生的一定危害。 所以,酸价能有效反应出油脂的 品质及卫生指标。 植物油中酸价测定的方法有很多,本文采用滴定 法对植物油中的酸价指标进行测定分析。
1 设备与材料
本次测定试验采用食用植物油样品为市面上出售的植物油,测 定试验中所用的试剂如下:氢氧化钾标准水溶液0.0998mol/L;氢氧 化钾标准乙醇溶液0.00998mol/L,将上述0.0998mol/L氢氧化钾标 准水溶液,以无水乙醇进行10倍稀释;酚酞指示液:10g/L乙醇溶液; 中性乙醚-乙醇混合液:按照2:1的比例将乙醚和乙醇混合,并使用 氢氧化钾标准水溶液将其中和,直到其呈现中性为止。
生物技术 世界
检验检测与微生物技术
植物油中酸价的测定及结果分析
程玲
(广西省崇左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广西崇左 532200)
摘要: 植物油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油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饮食口感和身体健康。 生活中常见的植物油有大豆油、 花生油、 菜籽油等, 其中酸价指标是植物油各项指标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卫生指标,通过植物油中酸价大小的测定,可以分析出植物油品质的好坏。 关键词:植物油 酸价 指标 测定 分析 中图分类号:TS2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060(2015)03-0003-01
项目 c(KOH) -1 (mol·L ) m/g V/mL -1 X(/mg·g ) X (/mg·g ) 相对偏差/%
-1
6 试验中的注意事项
(1)确保试验仪器清洁干燥,避免器皿携带的水分对测定结果造 成影响。 (2)滴定试验中所采用的氢氧化钾标准溶液的浓度应保持在 0.1mL/L上下,避免其浓度过高或过低对试验结果产生影响。 (3)在试验中加入酚酞指示剂之后,应再加入10-20mL的中性饱 和食盐水,同时确保在摇晃均匀后再进行滴定试验。 (4)在酸价测定过程中,为了观察测定终点,可以将酚酞指示剂 改为2%碱性蓝6B乙醇溶液或者是1%麝香草酚酞乙醇溶液进行滴定 试验,由于碱性蓝6B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是PH9.5-14,所以在其遇到 酸性时会呈蓝色,中性时呈紫色,所以可以判断当滴定从无色变为 蓝色时,试验结束。

酸价的检验方法

酸价的检验方法

酸价的检验方法
酸价:指中和1克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所需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单位:mg Koh/g油)
酸价的检验方法:乙醚,乙醇1;1中性混合溶剂
仪器与试剂:锥形瓶(250毫升)、碱式滴定管、分析天平、量筒(50ml、100ml)1%酚酞指示剂,0.1N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乙醚、乙醇1:1中性混合溶液。

步骤:1、锥形瓶称取3-5克待测油样。

2、取100ml的定量筒,向其倒入另一锥形瓶中,加2滴酚酞,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恰好变红(不计其数)。

3、碱式滴定管读数。

4、把乙醚、乙醇中性混和剂加入到带油的锥形瓶中。

5、加2滴酚酞,摇动,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标定到恰如变红,记录氢氧化钠的用量。

6、计算:酸值:mg氢氧化钾/g油=
MV×56.1
W
其中式: M=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浓度
V=滴定NaoH的体积(ml)
W=油重g
56.1:每毫克摩尔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植物油脂检验--酸价测定法

植物油脂检验--酸价测定法

植物油脂检验--酸价测定法植物油脂检验--酸价测定法本标准适用于商品植物油脂酸价的测定。

酸价指中和1g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所需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1 仪器和用具1.1滴定管;1.2锥形瓶:250ml;1.3试剂瓶;1.4容量瓶、移液管、称量瓶等;1.5天平:感量0.001g。

2 试剂2.1 0.1N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标准溶液;2.2 中性乙醚-乙醇(2:1)混合溶剂:临用前用0.1N碱液滴定至中性。

2.3指示剂:1%酚酞乙醇溶液。

3 操作方法称取均匀试样3~5g (W)注入锥形瓶中,加入混合溶剂50ml,摇动使试样溶解,再加三滴酚酞指示剂,用0.1N碱液滴定至出现微红色在30s不消失,记下消耗的碱液毫升数(V)。

4 结果计算油脂酸价按下列公式计算:酸价(mgKOH/g油) = V × N × 56.1/W式中:V——滴定消耗的氢氧化钾溶液体积,ml;N——氢氧化钾溶液当量浓度;56.1——氢氧化钾的毫克当量;W——试样重量,g。

双试验结果允许差不超过0.2mg KOH/g油,求其平均数,即为测定结果,测定结果取小数点后第一位。

注:①测定深色油的酸价,可减少试样用量,或适当增加混合溶剂的用量,以酚酞为指示剂,终点变色明显。

②测定蓖麻油的酸价时,只用中性乙醇不用混合溶剂。

半自动油脂酸价测定仪酸价又名酸值,是表示油脂等物质含酸量的一种形式,是中和一克油脂等物质中游离脂肪酸所需氢氧化钾的毫克数.新鲜的或精制品中,酸价都较低,储藏或处理不当,酸价会增高.因此酸价既是油脂的质量指标,也是其卫生指标.YUS-3加强型酸价快速测定仪专用于菜籽,花生油,豆油,玉米油,芝麻油,米糠油,桐油,棉油,动物油,石油,蜡类及肥皂等酸价的测定.测定中不需配制标准碱溶液,辅助试剂,无毒且耗量少,操作简便快速易掌握,在几分钟内直接数显出测定结果,准确度与现行国标法(GB5530-85)相同?本仪器可供粮油收购,储存.调拨,加工,商贸,教学及科研等部门快速测定各种油脂酸价之用.经专项调试后也可应用于大米、面粉、牛奶等酸度及酒类,酱油等总酸度的测定。

两种测定油脂酸价、过氧化值方法的比较分析

两种测定油脂酸价、过氧化值方法的比较分析
1.加强宣传,引导消费 不仅要坚持做好一年一度的“世界牛奶日”、 “乳制品宣传周”的宣传活动。更重要的是,要常 年不断地进行牛奶营养价值的宣传活动,以培养 人民的奶产品消费习惯。可动员营养专家、健康 机构、企业家共同参与,成立专门的宣传小组,选 择若干报纸、电视、网络,设立“牛奶与营养健 康”等固定栏目,坚持不懈地开展奶类消费与营 养健康和民族体质增强、奶类生产与经济增长息 息相关的宣传,使“牛奶是最接近完善的食品”、 “补钙的最好方法是每天喝牛奶”等基本观念深入 人心。这种公益性的宣传活动必须由政府出面组 织,并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2000年底,中国政 府正式启动了“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此举对黑 龙江省以及全国乳业的发展,增加乳制品消费,培 养国人从小就养成喝奶的习惯和带动更多的人喝 奶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2.开发农村市场,引导农民消费 农民乳制品消费量很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如何提高农民乳制品消费水平,对黑龙江省乳业 今后长期稳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针对农村很 多家庭都愿为孩子和老人订奶,却普遍买不到鲜 奶的状况,乳制品企业应看准这一商机,研究制约 农民鲜奶及乳制品消费的相关因素,生产出适合 农民消费的乳制品,同时在开拓农村鲜奶销售渠
(3)提高农民的生活消费水平,一是按照人口 比例,在建设市场时要解决好农民与市场的关系 问题。二是要加强农村市场的管理,打击欺行霸市 行为,防止假冒劣质商品流入农村市场。三是要加 强农村市场仓储、通信、金融设施的配套建设。
(4)在农村社会保障的各项制度建设中,应重 点加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和医疗 保险制度的建设, 以此来保护和调动农民劳动生 产积极性,增加收入。
[3】沈丹平主编.《油脂化学》[M】.中国财政经济出 版社.1998.09.
责任编辑:涧丘
万方数据

食品中酸价测定的原始记录

食品中酸价测定的原始记录
酚酞指示剂:称取1g的酚酞,加入100mL的95%乙醇并搅拌至完全溶解;
百里香酚酞指示剂:称取2g百里香酚酞,加入100mL的95%乙醇并搅拌至完全溶解。
检验过程
固态油脂:取固态油脂试样,置于50℃的水浴锅内,加热完全熔化固态油脂试样。精密称取完全熔化后混匀的试样,置于250ml具塞锥形瓶中,加入50 mL中和乙醚-异丙醇混合液,使样品完全溶解,加入百里香酚酞指示剂4滴,以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液滴定,滴定时,当颜色变为蓝色且15s内无明显褪色为滴定终点,记录样品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液体积。(操作步骤避免强光直射)
检验时间:_____年月日
含油脂样品:取样品可食部分,将样品充分粉碎混匀后,取约200g置于具塞锥形瓶中,加入2~3倍样品体积的石油醚(沸程:30℃~60℃),摇匀,充分混匀后避光静置浸提12h以上,经装有无水硫酸钠的漏斗过滤,取滤液,在38℃的水浴中,用旋转蒸发仪减压蒸干石油醚,残留物即为待测试样。精密称取上述残留物,置于250ml具塞锥形瓶中,加入50 mL中和乙醚-异丙醇混合液,使样品完全溶解,加入百里香酚酞指示剂4滴,以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液滴定,滴定时,当颜色变为蓝色且15s内无明显褪色为滴定终点,记录样品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液体积。(操作步骤避免强光直射)
液态油脂:取样品充分摇匀,静置,待气泡消失后精密称取样品,置于250ml具塞锥形瓶中,加入100mL中和乙醚-异丙醇混合液,使样品完全溶解,加入百里香酚酞指示剂4滴,以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液滴定,滴定时,当颜色变为蓝色且15s内无明显褪色为滴定终点,记录样品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液体积。(操作步骤避免强光直射)
空白试验:除不称取样品,其余操作同样品。
检验结果
油脂质量m(g)
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液浓度C(mol/L)

酸价的测定方法国标

酸价的测定方法国标

酸价的测定方法国标酸价是指油脂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它是评价油脂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酸价的测定方法国标是指在国家标准中规定的测定酸价的方法和要求。

目前,我国油脂行业采用的是GB/T 5530-2005《食用油脂酸价的测定》国家标准,该标准规定了食用油脂中酸价的测定方法和技术要求。

首先,酸价的测定方法国标要求使用乙醇酸钾溶液作为滴定液。

在实际操作中,首先需要准备好乙醇酸钾溶液,并进行标定。

然后将待测样品溶解于乙醇-乙醚混合溶剂中,加入几滴指示剂(酚酞或溴甲酚绿),然后用乙醇酸钾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红色变为蓝色,记录消耗的滴定液体积V1。

接着,再加入少量水,用酚酞指示剂继续滴定至溶液由蓝色变为红色,记录消耗的滴定液体积V2。

其次,根据酸价的定义,酸价(mgKOH/g)=(V1-V2)×N×56.1/m,其中V1为滴定到第一个终点的乙醇酸钾溶液的体积(mL),V2为滴定到第二个终点的乙醇酸钾溶液的体积(mL),N为乙醇酸钾溶液的标准度(mol/L),56.1为乙醇酸钾溶液1mL相当于KOH的质量(mg),m为样品的质量(g)。

通过这个公式可以计算出待测样品的酸价。

此外,酸价的测定方法国标还规定了实验室环境条件、仪器设备、试剂材料的要求,以及实验操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在进行酸价测定时,操作人员需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的要求进行操作,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的来说,酸价的测定方法国标是油脂行业的重要标准之一,它规定了酸价测定的方法和要求,对于评价油脂品质、指导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油脂生产企业和检测机构都应严格遵守国家标准,确保酸价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促进油脂行业的健康发展。

3实验三--食用油脂的卫生检验

3实验三--食用油脂的卫生检验

实验三食用油脂的卫生检验1.实验目的 熟悉油脂的卫生标准,掌握反映油脂酸败的指标。

2.实验原理通过查询文献,制定食品油脂的卫生检验测定方案。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烧杯、恒温水浴锅、试管、载玻片、压舌板。

4.掌握要点注意检验方案的设计。

5.实验内容1)酸价(SN/T 0801.19-1999 进出口动植物油脂 游离脂肪酸和酸价检验方法)(1) 原理:植物油中的游离脂肪酸用氢氧化钾标准溶液滴定,每克植物油消耗氢氧化钾的毫升数,称为酸价。

(2) 试剂:①乙醚—乙醇混合液:按乙醚—乙醇(2:1)混合。

用氢氧化钾溶液(3g /L)中和至酚酞指示剂呈中性。

②氢氧化钾标准滴定溶液[c(KOH)=0.05mol/L]。

③酚酞指示剂:10g/L 乙醇溶液。

(3) 分析步骤:准确称取3.00~5.00g 样本,置于锥形瓶中,加入50ml 中性乙醚—乙醇混合液,振摇使油溶解,必要时可量热水中,温热促其溶解。

冷至室温,加入酚酞指示剂2~3滴,以氢氧化钾标准滴定溶液(0.05mol/L),滴定至初现微红色,且0.5min 内不褪色为终点。

(4)计算:X 1=11111.56m C V ⨯⨯式中 X 1:样品的酸价;V 1:样品消耗氢氧化钾标准滴定溶液体积,m1;C 1:氢氧化钾标准滴定的实际浓度,mol/L ;m 1:样品质量,g ;56.11:与1.0m1氢氧化钾标准滴定溶液[c(KOH)=1.000mo1/L]相当的氢氧化钾毫克数。

2)过氧化值(1) 原理:油脂氧化过程中产生过氧化物,与碘化钾作用,生成游离碘,以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计算含量。

(2) 试剂:①饱和碘化钾溶液:称取14g碘化钾,加10ml水溶解,必要时微热使其溶解,冷却后贮于棕色瓶中。

②三氯甲烷—冰乙酸混合液:量取40m1三氯甲烷,加60ml冰乙酸,混匀。

③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c(Na2S2O3)=0.002mo1/L]。

④淀粉指示剂(10g/L):称取可溶性淀粉0.5g,加少许水,调成糊状,倒入50ml沸水中调匀,煮沸。

实验十三 食用植物油脂酸价、碘价的测定

实验十三  食用植物油脂酸价、碘价的测定

实验十三食用植物油脂酸价、碘价的测定1.实验目的掌握测定食品植物油脂的主要常规指标方法。

食用植物油脂的品质可由测定其酸价、碘价等理化特性来判断。

2.实验原理2.1酸价酸价(酸值)是指中和1.0g 油脂所含游离脂肪酸所需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R-COOH + KOH → R-COOK + H2酸价是反映油脂质量的主要技术指标之一,同一种植物油酸价越高,说明其质量越差越不新鲜。

测定酸价可以评定油脂品质的好坏和贮藏方法是否恰当。

2.2碘价碘价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与100g油脂起加成反应所需碘的克数。

测定碘价可以了解油脂脂肪酸的组成是否正常有无掺杂等。

最常用的是氯化碘—乙酸溶液法(韦氏法)。

其原理:在溶剂中溶解试样并加入韦氏碘液,氯化碘则与油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起加成反应:CH3…CH=CH…COOH + ICl → CH3…CHI-CHCl…COOH再加入过量的碘化钾与剩余的氯化碘作用,生成游离碘:KI + ICl → KCl + I2游离的碘可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I 2 + 2Na2S2O3→ Na2S4O6+ 2NaI同时做空白试验,空白与试样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之差,从而计算出被测样品所吸收的氯化碘(以碘计)的克数,求出碘价。

碘价大的油脂,说明其组成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或不饱和程度高。

3. 仪器及材料3.1仪器碘量瓶250mL;各种分析天平;碱式滴定管;锥形瓶250mL;常用玻璃仪器。

3.2试剂(1)酚酞指示剂(10g / L):溶解1g 酚酞于90 mL(95%)乙醇与10 mL 水中。

(2)氢氧化钾标准溶液[C(KOH)=0.05mol/L]。

(3)碘化钾溶液(150g/L):称取15.0g 碘化钾,加水溶解至100 mL,贮于棕色瓶中。

(4)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0.1mol / L):按GB601 配制与标定。

(5)韦氏碘液试剂:分别在两个烧杯内称入三氯化碘7.9g 和碘8.9g,加入冰醋酸,稍微加热,使其溶解,冷却后将两溶液充分混合,然后加冰醋酸并定容至1000mL。

油脂的酸价

油脂的酸价

油脂的酸价1.实验原理:酸价是中和一克油脂中游离脂肪酸所需的KOH的毫克数,酸价是反映油脂质量的主要技术指标之一,同一种植物油酸价越高,说明其质量越差越不新鲜。

测定酸价可以评定油脂质量的好坏和储藏方法是否得当。

2.试剂:中性乙醚—乙醇混合液:乙醚乙醇以体积比2:1混合,以酚酞为指示剂,用所配的KOH溶液中和至刚呈淡红色,且30秒不退色为止。

氢氧化钾标准溶液(0.005mol/L)3.试验步骤:称取3~5g混合均匀的试样至于锥形瓶中,加入50ml中性乙醚—乙醇混合液,振摇使油溶解,必要时可置于热水中,温热使其溶解。

冷至室温,加入酚酞试剂2~3滴,以氢氧化钾标准溶液滴定,至出现微红色,且30s不退色为终点。

4.结果记录试样质量(m)=3.35gKOH体积(V)=12.75-10.9=1.85mlX=V*C*56.11/m=2.76*10-6过氧化值的测定1.试验原理:检测油脂中是否存在过氧化物以及其含量的大小,即可判断油脂是否新鲜及酸败的程度。

油脂氧化过程中产生过氧化物,与碘化钾作用生成游离碘,以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计算含量。

2.实验试剂;三氯甲烷—冰醋酸混合液:量取40ml三氯甲烷,加60ml冰醋酸,混匀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0.01mol/l)碘化钾饱和溶液淀粉指示剂:称取可溶性淀粉0.5g,加少许水,调成糊状,倒入50ml沸水,煮沸至透明,冷却3.试验步骤称取2.00~3.00克混合试样(必要时过滤),置于250ml碘瓶中,加30ml三氯甲烷—冰醋酸混合液,使试样完全溶解。

加入1.00ml 饱和碘化钾溶液,紧密塞好瓶盖,并轻轻摇匀30秒,然后在暗处放置3min,取出加100ml水,摇匀后,立即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至淡黄色时,加1ml淀粉指示剂,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为终点,用相同量的三氯甲烷—冰醋酸,碘化钾,水,按同一方法做空白试验。

3.结果记录X1=(V1-V2)*C*0.1269*100/mX2=X1*78.9X1~每百克试样的过氧化值,gX2~试样的过氧化值mmol/kgV1~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液的体积mlV2~空白试验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液的体积mlC~硫代硫酸钠的浓度mol/LM~试样质量g0.1269~与1.00ml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相当的碘的质量g78.8~换算因子实验失败,滴加淀粉指示剂溶液不变蓝色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原理:样品经沉淀蛋白质,除去脂肪后,在弱酸性条件下,亚硝酸盐于对氨基苯磺酸重氮化后,再与盐酸萘乙二氨耦和生成紫红色化合物,颜色深浅与亚硝酸盐含量成正比,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38nm,可测定吸光度并与标准样品比较定量。

油脂及油脂制品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油脂及油脂制品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油脂及油脂制品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油脂及油脂制品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引言:油脂及油脂制品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医药、工业等领域,对其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为了确保油脂及油脂制品的质量稳定和安全,制定了一系列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一、质量标准:1. 食用油脂的质量标准:在国内,食用油脂的质量标准主要参考国家标准GB2716-2018《食用油脂》。

该标准规定了主要的质量指标,包括外观、色泽、气味、味道、透明度、色差、酸价、过氧化值、酸价、游离脂肪酸、酸价、酯化价、分析性质等。

2. 工业级油脂的质量标准:工业级油脂的质量标准主要参考国家标准GB5211-2018《工业油脂》。

该标准规定了工业油脂的质量指标,如外观、气味、酸价、过氧化值、硫酸盐、凝点、闪点等。

二、检验方法:1. 外观检验:外观检验是油脂及油脂制品质量检验的第一道工序。

主要通过观察油脂的外观来判断质量是否合格。

外观检验包括颜色、气味、透明度等方面。

2. 酸价检验:酸价表示油脂中酸性物质的含量。

常用的酸价检验方法包括酸碱滴定法和电位滴定法。

酸碱滴定法是通过滴定溶液与油脂中的酸反应,改变溶液酸碱度,从而确定酸的含量。

电位滴定法是通过测量电位的变化来确定酸的含量。

3. 过氧化值检验:过氧化值是衡量油脂氧化程度的指标。

过氧化值检验的常用方法包括铁离子催化法、碘碧法和紫外光谱法。

4. 游离脂肪酸检验:游离脂肪酸表示油脂中未结合形式的脂肪酸。

游离脂肪酸的检测主要通过气相色谱法或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

5. 酯化价检验:酯化价是衡量油脂中脂肪酸酯化程度的指标。

常用的酯化价检验方法包括滴定法和红外光谱法。

6. 分析性质检验:分析性质检验是对油脂中各种化学成分进行检验。

常用的分析性质检验方法包括气相色谱法、核磁共振法、红外光谱法等。

结论:油脂及油脂制品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对确保油脂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外观、酸价、过氧化值、游离脂肪酸、酯化价、分析性质等指标的检验,可以对油脂及油脂制品的质量进行评估,确保其符合相关的质量标准。

过氧化值和酸价

过氧化值和酸价

过氧化值和酸价过氧化值和酸价都是常见的物理和化学指标,在食品、化工、制药和医疗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

两者的测定可以反映样品的质量、状况和稳定性等多方面信息,因此在工业和实验室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分别介绍过氧化值和酸价,并重点分析它们的测定方法、意义及应用领域。

一、过氧化值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 PV)是指单位样品中过氧化物数量的浓度。

它是指相对于脂质中不会导致化学变化的氧原子而言,可被储存在脂质中的游离过氧化物的含量。

PV是多种油脂、脂肪和食品中脂质品质和稳定性的重要指标,通常被用来反映脂质的氧化程度和稳定性。

PV值越高,说明样品中的过氧化物含量越多,脂质品质越差。

PV的测定方法通常使用的是分光光度法和电位滴定法。

在分光光度法中,样品与过量的碘化钾反应产生碘,再用碘与钾碘反应亚磷酸钠,得到碘化物。

最终通过紫外吸收光谱法测定反应完成后样品中碘化钾的浓度,从而计算出PV值。

在电位滴定法中,样品与过量的碘化钾反应,溶液中的碘化钾全部被过氧化物氧化,剩下未反应的碘化钾通过电位滴定方法进行测定。

再结合计算公式计算PV 值。

PV的意义在于反映样品中脂质的质量和稳定性。

在食品和制药行业中,往往需要测定样品中PV的值来确定产品质量和储存期限。

PV值越高,说明样品的品质越差,其在储存过程中出现了不良的化学反应。

因此,PV值越低,说明样品的质量越好,长期储存稳定性越高。

二、酸价酸价(acid value, AV)是指单位样品中由于游离脂肪酸而形成的游离酸的质量。

在同一油脂的不同样品中,酸价大小的差异可以反映样品的质量。

酸价的大小与样品中的游离脂肪酸含量直接相关。

AV的高低反映了油脂中游离脂肪酸和游离酸盐的含量。

酸价的测定通常使用中和滴定法、滴定后计算法和气相色谱法等。

其中,中和滴定法是测定油脂酸价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在中和滴定法中,样品与乙醇和苏打灰反应,样品中游离脂肪酸中的羧基与苏打灰中的氢氧化物完全中和,生成盐,并由盐化反应生成乙酸。

食油酸价

食油酸价
2、原理
羰基化合物和2,4-二硝基苯肼的反应物,在碱性溶液 中形成褐红色或酒红色,在440nm下,测定吸光度,计算 羰基价。
闽北职业技术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系
食品安全检验技术 食用植物油酸价、过氧化值的测定 (理化部分)
3、试剂
① 精制乙醇
② 精制苯 ③ 2,4-二硝基苯肼溶液 ④ 三氯乙酸溶液 ⑤ 氢氧化钾-乙醇溶液:称取4g氢氧化钾,加100mL精 制乙醇使其溶解,臵冷暗处过夜,取上部澄清液使用。 溶液变黄褐色则应重新配制。
闽北职业技术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系
食品安全检验技术 食用植物油酸价、过氧化值的测定 (理化部分)
二、 过氧化值的测定 1、概念
油脂被氧化生成过氧化物的多少常以过氧化值来表示。 所谓“油脂的过氧化值”,是指100g油脂中所含的过氧化 物,在酸性环境下与碘化钾作用时析出碘的克数。
2、测定意义
过氧化值反映了油脂氧化酸败的程度。 油脂在败坏的过程中,不饱和脂肪酸的被氧化,形成活 性很强的过氧化物,进而聚合或分解,产生醛、酮和低分子 量的有机酸类。 过氧化物是油脂酸败的中间产物。因此常以过氧化物在 油脂中的产生,作为油脂开始败坏的标志。
闽北职业技术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系
食品安全检验技术 食用植物油酸价、过氧化值的测定 (理化部分) ④ 淀粉指示剂应是新配制的。最好在接近终点时加入, 即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碘至浅黄色时再加入淀粉。 否则碘和淀粉吸附太牢,到终点时颜色不易退去,致使终 点出现过迟,引起误差。 ⑤ 日光能促进硫代硫酸钠溶液分解,应装于棕色滴定管 中。 ⑥ 三氯甲烷不得含有光气等氧化物,否则应进行处理。
酸价(又叫酸值)是指中和1克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所需 要的氢氧化钾毫克数。它是脂肪分解程度的标志。

食品中酸价检测操作规程

食品中酸价检测操作规程

食品中酸价的测定操作规程1 目的对公司产品的酸价的测定制定标准操作规程,检验室操作人员按本规程操作,保证公司酸价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 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常温下能够被冷溶剂完全溶解成澄清溶液的食用油脂样品,适用范围包括食用植物油、食用动物油、食用氢化油、起酥油、人造奶油、植脂奶油、植物油料等。

3 依据GB 5009.229-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酸价的测定》4 实验原理用有机溶剂将油脂试样溶解成样品溶液,再用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中和滴定样品溶液中的游离脂肪酸,以指示剂相应的颜色变化来判定滴定终点,最后通过滴定终点消耗的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计算油脂试样的酸价。

5 仪器和设备10mL 微量滴定管:最小刻度为0.05mL 。

天平:感量0.001g 。

恒温水浴锅。

6 试剂乙醚-异丙醇混合液:乙醚+异丙醇=1+1,500mL的乙醚与500mL的异丙醇充分互溶混合,用时现配。

酚酞指示剂(10g/L):称取1.0g酚酞指示剂用少量的95%乙醇溶解并稀释至100mL。

百里香酚蓝指示剂(10g/L):取1g百里香酚蓝用少量的95%乙醇溶解并稀释至100mL。

百里香酚酞指示剂:取2g百里香酚蓝用少量的95%乙醇溶解并稀释至100mL。

氢氧化钾标准滴定水溶液:浓度为0.1mol/L或0.5mol/L,按照GB/T601标准要求配制和标定,也可购买市售商品化试剂。

碱性蓝6B指示剂:称取2g的碱性蓝6B,加100mL的95%乙醇并搅拌至完全溶解。

7实验步骤7.1 样品制备不需要石油醚提取可直接称取上层油脂。

其他样品需要用石油醚提取时,应将样品粉碎后置于广口瓶中,加入适量体积的石油醚,摇匀,充分混匀后静置提取12h以上,经装有无水硫酸钠的漏斗过滤(如图所示),取滤液,在30~45℃的水浴中,用旋转蒸发仪减压蒸干石油醚,或在30~60℃水浴中放置在通风厨内自然挥发,残留物即为待测试样。

图1、装有无水硫酸钠的漏斗过滤装置示意图根据制备试样的颜色和估计的酸价,按照表1规定称量试样。

食用植物油中酸价的两种测定方法对比分析

食用植物油中酸价的两种测定方法对比分析

油脂在空气中暴露一定时间,就会产生难闻的醛酮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对健康有危害性:会导致人体肠胃不适并明显损害肝脏[1]。

酸价是判断油脂变质程度的评价指标,通过对油脂中酸价的检测可以保证油脂的 安全[1]。

本文以市面上7种不同类别的植物食用油为研究对象,利用人工滴定法和自动电位滴定法两种酸价测定方法,对7种油脂的酸价进行研究,并对精密度进行比较,为实验室和检测机构等在油脂测定酸价时选择合适的方法提供一些参考。

1 主要材料与方法1.1 仪器Metrohm/916 Ti-Touch自动电位滴定仪、非水相酸碱滴定专用复合pH电极、碱式滴定管、锥形瓶、感量0.000 1 g 天平。

1.2 样品由于花生油、玉米油、大豆油、植物调和油、芝麻香油、菜籽油与葵花仁油7类油为日常生活中食用较多的植物油,因此以这7种油为研究 对象。

1.3 试剂氢氧化钾标准溶液(0.100 0 mol/L),试剂异丙醇、乙醚均为分析纯,酚酞指示剂,碱性兰6B指示剂。

1.4 方法1.4.1 人工滴定法依据GB/T 5009.22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酸价的测定方法进行测定。

称取适量的试样置于锥形瓶中,加入乙醚-异丙醇混合液(V乙醚∶ V异丙醇=1∶1,使用前用氢氧化钾溶液中和至呈中性)50~100 mL,充分摇匀,使油样完全溶解。

加入酚酞指示剂3~4滴,以KOH标准滴定液滴定至微红色,且15 s内不褪色即为终点。

对于深色的油脂样品,用碱性兰6B指示剂。

1.4.2 自动电位滴定法采用916Ti—Touch自动电位滴定仪,方法同人工滴定法,终点的判定是电极在测试中的电位突越。

1.5 计算结果按公式(1)计算:56.1AVV cXm××=(1)式(1)中:X AV——酸价,单位为毫克每克(mg/g);V—试样测定所消耗的氢氧化钾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c—氢氧化钾标准溶液的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m——油脂样品的质量,单位为克(g);56.1——氢氧化钾的摩尔质量,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

酸价检验标准书Microsoft Word 文件

酸价检验标准书Microsoft Word 文件

酸价检验标准书1适用范围:适用于成品检验与进料检验。

2 设备:自动滴定管附回流装置锥形瓶磁力搅拌器3 准备事项:3.1药品:3.1.1 0.1N KOH3.1.2 KHP3.1.3 稀释液3.1.4 酚酞指示剂3.2 药品配置3.2.1 0.1N KOH : 精称12.2克KOH试剂,置入2L容量瓶,加入纯净水至刻度,稀释溶解待用。

3.2.2 稀释液:乙酸乙酯:无水乙醇=1:13.2.3 酚酞指示剂:1g Phenolphthalein溶于100ml酒精中。

3.3 标定0.1N KOH3.3.1 精称4.3177g的KHP,置入100ML之容量瓶,加水稀释至刻度,溶解。

3.3.2 吸取25MLKHP至锥形瓶,加入酚酞指示剂2-3滴,进行滴定。

3.3.3 滴定至为微红色,维持15S即为滴定终点,记录数据。

3.4 计算方式(KHP 质量/204.23)/(100/1000)*25=KOH ml* KOH N4 检验步骤4.1 先取50ML稀释液置入锥形瓶做空白滴定。

4.2 依5.1取样置入锥形瓶中,加入50ML稀释液使之完全溶解,并加入2-3滴酚酞指示剂。

4.3以0.1N KOH 滴定,滴定至红色,并维持15S,即为滴定终点。

4.4 记录数据依公式计算结果。

4.5 计算公式酸价=滴定<(ML-空白ML)*56.1*KOH N >/称样量5 注意事项5.1 酸价不同取样酸价1一下取样约10g 酸价1-100之间取样约7-8g酸价100以上取样约3-5g 酸价250以上取样约0.1-0.3g5.2 KHP 称量需精称,其不易溶解可采用隔水加热方式处理。

丙二醇单甲醚 酸价

丙二醇单甲醚 酸价

丙二醇单甲醚酸价
丙二醇单甲醚的酸价是指每克样品中含有游离脂肪酸的毫克数。

它是一种衡量脂肪酸含量的指标,通常用于评估油脂的质量和新鲜度。

在油脂加工和储存过程中,酸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随着时间的推移,油脂中的脂肪酸会逐渐分解和氧化,导致酸价的升高。

高酸价的油脂不仅味道不好,而且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对油脂的酸价进行定期检测是非常必要的。

丙二醇单甲醚的酸价可以通过滴定法进行测定。

在这种方法中,将一定量的样品与氢氧化钾溶液混合,然后在滴定管中滴加已知浓度的盐酸标准溶液。

通过计算消耗的盐酸标准溶液的体积和浓度,可以得出样品的酸价。

除了滴定法,还有其他方法可以测定丙二醇单甲醚的酸价,如电位滴定法、比色法等。

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是相同的,都是通过测定样品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来计算酸价。

需要注意的是,丙二醇单甲醚的酸价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样品的新鲜度、储存条件、加工过程等。

因此,在评估丙二醇单甲醚的质量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而不能仅凭酸价一项指标做出判断。

食用植物油酸价、过氧化值的快速检测

食用植物油酸价、过氧化值的快速检测

附件11食用植物油酸价、过氧化值的快速检测(征求意见稿)1范围本方法规定了食用植物油、食用植物调和油和食品煎炸过程中的各种食用植物油的酸价、过氧化值的快速检测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常温下为液态的食用植物油、食用植物调和油和食品煎炸过程中的各种食用植物油的酸价、过氧化值的快速测定。

滴定法2酸价2.1原理食用植物油经异丙醇溶解后,游离脂肪酸与氢氧化钾碱性溶液反应,以每克植物油消耗氢氧化钾的毫克数,即为酸价的数值。

2.2试剂和材料除另有规定外,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B/T 6682规定的二级水。

2.2.1试剂2.2.1.1异丙醇(C3H80)。

2.2.1.2氢氧化钾(KOH)。

2.2.1.3酚酞(C20H l404)。

2.2.1.4氢氧化钾溶液:称取0.08g氢氧化钾,用水定容到100mL。

2.2.1.5酚酞溶液:称取1.0g酚酞,用95%乙醇定容到100mL。

2.2.1.6百里酚酞溶液:称取2.0g百里酚酞,用95%乙醇定容到100mL。

2.3仪器和设备2.3.1天平:感量为0.01 g o2.3.2环境条件:温度15 ℃〜35 ℃,湿度<80%。

2.4分析步骤2.4.1试样的提取称取1g食用植物油试样,置于锥形瓶中,加入5mL异丙醇,振摇使油溶解。

必要时可置于热水中,温热促其溶解,再冷却至室温。

2.4.2测定步骤在溶解油样的溶液中加入2-3滴酚酞溶液(深色油脂可加入百里酚酞溶液),食用植物油加入氢氧化钾溶液3.74mL,煎炸过程中的食用植物油加入氢氧化钾溶液6.23mL,振摇,观察颜色变化。

2.4.3质控试验每次测定应同时进行质控试验。

2.4.3.1质控试样的测定称取1g质控试样,按照2.4.1和2.4.2步骤与样品同法操作。

2.5结果判定观察样液的颜色,若液体颜色变为粉红色并于30秒内不褪色,说明样品中的酸价值低于标准值(阴性)。

若液体颜色不变色或粉红色在30秒内褪色,说明样品中的酸价值高于标准值(阳性)。

酸价过氧化值 质控样

酸价过氧化值 质控样

酸价过氧化值质控样1. 任务背景酸价过氧化值是一种常用的质量指标,用于评估食品、油脂、化妆品等产品中的酸度和氧化程度。

对于这些产品来说,酸价和过氧化值的测定结果直接关系到其品质和安全性。

在生产过程中,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需要进行质控样的测试。

质控样是一种已知浓度或含量的样品,用于检验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酸价测定原理酸价是指单位质量或体积物质中所含有的能与碱反应生成酸性物质的量。

常见的测定方法包括酸碱滴定法、电位滴定法和色谱法等。

以酸碱滴定法为例,其主要步骤如下:1.取一定量的样品,并将其溶解在适当溶剂中。

2.加入指示剂,常用的指示剂有苯酚蓝、溴甲蓝等。

3.用标准碱溶液(如0.1mol/L NaOH)进行滴定,滴定过程中观察指示剂的颜色变化。

4.当指示剂颜色由酸性到碱性转变时,记录所需滴定的碱溶液体积。

5.根据滴定体积和标准碱溶液浓度计算样品中的酸价。

3. 过氧化值测定原理过氧化值是指单位质量或体积物质中所含有的能与过氧化物反应生成氧化产物的量。

常见的测定方法包括碘标准法、亚硫酸铵滴定法和电位滴定法等。

以碘标准法为例,其主要步骤如下:1.取一定量的样品,并将其溶解在适当溶剂中。

2.加入过氧化钠溶液(如0.1mol/L Na2O2)和碘化钾溶液(如0.01mol/LKI),形成含有过氧化物和碘离子的体系。

3.反应一段时间后,加入稀盐酸停止反应,并加入淀粉溶液作为指示剂。

4.用标准亚硫酸钠溶液进行滴定,滴定过程中观察淀粉的颜色变化。

5.当淀粉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时,记录所需滴定的亚硫酸钠溶液体积。

6.根据滴定体积和标准亚硫酸钠溶液浓度计算样品中的过氧化值。

4. 质控样的制备质控样是用于检验分析方法准确性和可靠性的样品,其制备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样品来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品作为质控样,可以是市售产品中随机采购的样品,也可以是经过特殊处理得到的模拟样品。

2.样品制备:根据需要确定质控样中酸价和过氧化值的浓度范围,并按照一定比例将纯物质或已知浓度的标准物质加入到基质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酸价的检验方法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酸价测定的仪器、试剂、测定步骤、结果表示及试样用量。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树脂、油脂、油酸、脂肪酸的酸价测定。

2.引用标准
GB/T601-1988滴定分析(容量分析)用标准溶液的制备
3. 仪器
碱式滴定管;250mL锥形瓶;100mL烧杯;药物天平(最小分度值为0.2g);分析天平(感量为0.001g)
4. 试剂
4.1 0.05mol/L KOH标准溶液称取23g氢氧化钾(A·R级)溶100mL无水乙醇(A·R)中,过滤后稀释成5000mL乙醇溶液,然后按GB/T60 1-1988的规定进行标定。

本溶液应清彻透明,若混浊或有沉淀,必须过滤或重新配制。

4.2 1%(m/V)酚酞称取1g酚酞溶于100mL无水乙醇中。

4.3 中性甲苯-乙醇溶液量取700mL分析纯甲苯和300mL无水乙醇,混合后,加入5滴1%酚酞指示剂,用KOH标准溶液滴定至微红色。

5. 测定步聚
称取一定量的样品,置于250mL锥形瓶(或100mL烧杯)中,准确加入50mL甲苯-乙醇溶液溶解,以酚酞为指示剂,用0.05mol/L KOH标准溶液滴定至微红色并且30秒内不变色为终点,记下消耗氢氧化钾溶液的体积。

6. 结果表示
6.1 计算酸价AV(mgKOH/g)按式(1)计算
V×C×56.11
AV= ——————— (1)
m
式中:V——试样消耗KOH溶液的体积,mL
C——KOH溶液的浓度,mol/L
m——试样的质量,g
7. 试样用量
酸价值、试样用量与仪器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酸价值mgKOH/g试样用量(g)滴定容器称量天平≤202~4100mL烧杯药物天平
20~601~2250mL锥形瓶分析天平
60~1500.5~1250mL锥形瓶分析天平
≥1500.3~0.5250mL锥形瓶分析天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