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名著推荐与阅读〈朝花夕拾〉》教案2

合集下载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鲁迅先生的经典名著《朝花夕拾》。

具体章节内容为:《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朝花夕拾》的基本内容,理解鲁迅先生童年时代的生活背景。

2. 通过分析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培养学生对鲁迅先生作品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阅读更多名著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鲁迅先生的批判精神,以及对封建礼教的批判。

重点:分析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学习鲁迅先生的文学表达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朝花夕拾》原著、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鲁迅先生的画像,简要介绍其生平事迹,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作品背景介绍:讲解《朝花夕拾》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

3. 章节内容梳理:逐章讲解作品内容,分析人物形象,解读鲁迅先生的批判精神。

4.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章节,进行深入剖析,引导学生理解作品内涵。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作品的理解程度。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作品中的难点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六、板书设计1. 《朝花夕拾》2. 主要内容:章节概括人物形象分析鲁迅先生的批判精神3. 重点、难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概括《朝花夕拾》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特点。

分析鲁迅先生在作品中是如何批判封建礼教的。

选取一个你认为最具代表性的章节,谈谈你的理解。

2. 答案:人物形象及其特点:阿长、藤野先生、范爱农等,特点见教材。

鲁迅先生批判封建礼教的方式:讽刺、对比、揭露等。

学生自由发挥,言之成理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鲁迅先生的其它作品,深入了解其文学成就。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篇目。

通过阅读《狗·猫·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篇目,使学生了解鲁迅童年时代的生活,体会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时,引导学生学习鲁迅先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精神,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能够运用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能够主动思考,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阅读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与课文相关的歌曲或短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 分享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悟,互相交流学习。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阅读中的疑问,进行讲解和解答,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实例分析:教师通过讲解课文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学习鲁迅先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

6. 随堂练习:教师设计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8. 布置作业:布置阅读拓展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思考。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朝花夕拾》内容:童年生活、怀念、向往主题:独立思考、批判精神方法:自主阅读、分组讨论、实例分析七、作业设计作业设计要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可以布置如下作业:1. 阅读《朝花夕拾》中的其他篇目,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悟。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童年时代的怀念和向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要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苏教九下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3篇

苏教九下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3篇

名著推荐与阅读《朝花夕拾》教案1作者: 加入日期:10-01-10名著推荐与阅读——《朝花夕拾》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用浏览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内容,欣赏精彩片段;2、引导学生了解《朝花夕拾》产生的时代背景,鲁迅的写作动机,激发学生的阅读。

教学重点:1、了解全书内容,提高学生理解水平;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预习要求: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搜集有关资料;课时:一教时教学过程一、鲁迅其人与时代背景1、指名学生介绍鲁迅,教师视情况补充。

2、指名学生介绍《朝花夕拾》,教师视情况补充。

(鲁迅,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

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典型的江南水乡——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

1881——1936,先后在南京、日本、北京、厦门等地学习、教书;1927年10月到上海,直到逝世。

肺病,55岁。

几十万人自发为其送葬。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朝花夕拾》是鲁迅惟一的一本回忆性散文集。

一共10篇。

后来又加了“小引”和“后记”。

基本写于1926年。

当时鲁迅在北京工作,北洋军阀政府镇压进步学生,发生三·一八惨案,鲁迅支持学生,受到通缉,四处躲藏,后来到厦门大学任教,备受保守势力的排挤。

苦闷,愤懑,正如《小引》中所说:“浪迹天涯,虽生之日,犹死之年。

”于是便想起了往事。

)二、《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1、童年的温馨,充满趣味的童心世界①《小引》§4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无限的趣味……”③《狗·猫·鼠》§9(喜欢小动物)④《无常》对民间艺术、地方习俗充满兴趣。

对连环画、花纸、民间故事、迎神赛会和目连戏等,都有着浓烈的兴趣与爱好。

2、童年的压抑与伤害①《五猖会》中“背书”一段(父母不懂孩子心理,自以为教育得法,却严重地伤害了孩子的心灵。

)3、青年时代冲破家庭束缚,探求、抉择人生道路①《琐记》学地学、矿物学(金石学)、赫胥黎《天演论》②《藤野先生》到东京学医,后来又弃医从文。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名著推荐与阅读《朝花夕拾》评课稿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名著推荐与阅读《朝花夕拾》评课稿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名著推荐与阅读《朝花夕拾》评课稿一、引言《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散文集,被誉为中国现代散文的开山之作。

在九年级语文课程中,对于学生来说,深入了解和阅读这本名著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评课稿的形式,介绍《朝花夕拾》的阅读推荐和教学策略,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

二、名著推荐2.1 名著背景《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于1928年至1935年间陆续创作的散文集,共分为三辑。

它通过鲁迅先生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观察,描绘了晚清以来社会变迁的种种情形,充分展现了鲁迅先生的思想观点和文学才华。

2.2 名著亮点《朝花夕拾》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深刻的反思被广泛认可。

其中的散文作品包含了丰富的主题,涵盖了社会、人生、艺术等多个层面。

通过对于人性的观察和思考,鲁迅先生展示了他对于社会现实的犀利剖析和深沉思考。

2.3 阅读推荐《朝花夕拾》应作为九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的重点名著之一推荐给学生。

在阅读这本名著时,学生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2.3.1 社会问题观察通过阅读《朝花夕拾》,学生可以观察和思考作品中揭示的社会问题。

例如,鲁迅先生在其中提及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社会的不公平现象。

学生可以通过分析作品中的细节和事件,深入思考这些问题对于当时社会的影响以及与现今社会的对比。

2.3.2 文学风格欣赏《朝花夕拾》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闻名。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和欣赏鲁迅先生的散文,体会他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例如,他善于运用夸张和讽刺的手法,通过凝练的语言揭示社会问题。

学生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段落进行分析,进一步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风格。

2.3.3 文学思想理解阅读《朝花夕拾》还有助于学生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思想。

他以独特的角度看待社会和人性,并通过作品中的细节和形象表达了自己的思考。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思考鲁迅先生想要传达的主题和观点,并与现实生活进行对比。

三、教学策略3.1 前期准备在开展《朝花夕拾》阅读教学之前,教师需要进行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准备工作。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阅读鲁迅先生的经典名著《朝花夕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朝花夕拾》的精选篇章,具体包括《狗·猫·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等章节。

我们将详细探讨这些篇章中的精彩描写、人物形象、语言特色以及鲁迅先生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朝花夕拾》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理解鲁迅先生的创作背景和意图。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学会分析文本中的精彩语句和人物形象。

3. 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感悟生活,思考人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鲁迅先生的文学语言和作品内涵的理解。

教学重点:分析《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形象、语言特色以及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朝花夕拾》原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鲁迅先生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对名著的兴趣。

2. 讲解:分析《朝花夕拾》的篇章内容,讲解作品背景、人物关系及主题思想。

3. 例题讲解:挑选经典语句进行分析,指导学生如何鉴赏文本。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进行文本分析练习。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作品中的难点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1. 作品背景及作者简介2. 精选篇章及主要内容3. 人物形象及语言特色4. 作品主题及启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狗·猫·鼠》中的人物形象,谈谈你对鲁迅先生所表达的人性思考。

(2)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选择一句你喜欢的语句,阐述其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3)结合《社戏》,谈谈你对当时社会现象的认识。

2. 答案:(1)示例:在《狗·猫·鼠》中,鲁迅先生通过描绘猫的虚伪、阴险、凶残等形象,暗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

同时,通过对狗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忠诚、善良品质的向往。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学设计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围绕《朝花夕拾》展开,主要以“创新与思考”为主旨,旨在了解散文的创新思维和技巧,探索人性的深度,通过思考挖掘内涵,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和知识技能。

教学目标:1)理解散文中真实和虚幻的表现形式,探究思维和语言方面的技巧2)感知不同的个体记忆和经验对文化和社会的贡献,并了解文化价值和意义3)培养创新思维和良好的.人文素质,提升综合素质和文化品位。

教学步骤:1)导入:老师让学生了解散文的写作背景和基本特征,解读散文的创新思维和语言表达2)也及读入:通过阅读鲁迅名著《朝花夕拾》,让学生感受散文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3)思维训练:让学生完成一些列的思维训练和思考的小游戏,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

4)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选择一篇感兴趣的文章,以小组的形式组织讨论,并使用思维导图和报告方式总结,推动思想和观念的分享5)个性写作: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文章的情感,完成一篇散文,表达自己对散文的理解和思考,培养创新思维和良好的文学品味。

6)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开展本节课的目的和意义。

教学工具:1.多媒体设备:投影设备、播放器2. 演讲设备:音响、麦克风3.制作思维导图工具教学反馈:通过对学生的作文和表现的评价和反馈,多级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和纠正自己在阅读文学作品、思考和表达方面的不足,提高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增强自信心和文化意识,培养综合素质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的同时,还能够感受散文的创新思维和语言表达。

通过阅读鲁迅名著《朝花夕拾》,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散文的表现形式和特点。

在思维训练和小组讨论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最后,学生自主完成一篇散文,表达自己对散文的理解和思考,发现和纠正自己在阅读文学作品、思考和表达方面的不足,提高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增强自信心和文化意识,培养综合素质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学设计2《朝花夕拾》是一篇由鲁迅先生所写的优秀散文集,其中包括了多篇精彩动人的散文,如《我的母亲》,《故乡》,《春,花,秋,月,夏,日,冬,雪》,《一件小事》等等。

[学习资料]江苏省九年级语文下册名著推荐与阅读朝花夕拾第1课时学案苏教版

[学习资料]江苏省九年级语文下册名著推荐与阅读朝花夕拾第1课时学案苏教版

《朝花夕拾》
结合《朝花夕拾》和我们读过的鲁迅作品,说说鲁迅有着怎样的童年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并能够对重要的作品作深入的了解。

大凡好文章都追求一种含蓄美──借物以抒情,即事以明理;情不显
的审美评价。

这样的往事如果很有意思,很有趣味,或者刻骨铭心,刺动
每篇作品的主要内容)
可以多样化,可以辩论,可表演,可对话,可复述等)
名称。

《藤野先生》中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
《琐记》一文中写了几件事,表达了对衍太太的不满(
《朝花夕拾》中,阿长的性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列哪一
B
《朝花夕拾》第 1 教时
课前预习
3、虽然环境和条件不同,但童心是相通的,都渴望爱,渴望关怀,也关怀别人,探求新鲜的事物(东西)……达成:拉近我们(学生)和鲁迅的距离。

4、重在说明:鲁迅珍惜童年的生活→对美的向往→曲折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

语文名著阅读《朝花夕拾》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

语文名著阅读《朝花夕拾》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

语文名著阅读《朝花夕拾》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语文名著阅读《朝花夕拾》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九年级下册)1语文名著阅读《朝花夕拾》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九年级下册) 一、教材背景《朝花夕拾》是一部由鲁迅先生所编的散文集,它是一部具有浓厚时代色彩和社会现实意义的名著。

本教库采用《语文》九年级下册中的《朝花夕拾》作为教学资料,旨在让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华民族文化和历史背景,增强对语言文字的认识和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注重语文阅读和表达能力的提升,同时也会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1.了解《朝花夕拾》的文学价值和历史背景,深入理解鲁迅的思想和艺术追求。

2.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和创造精神。

3.塑造学生成长健康的心理和审美取向,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三、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1.教学内容1)分析鲁迅的文学思想和艺术追求,解释他在时代变革中的自觉性和文学态度。

2)阅读选取的《朝花夕拾》中部分文章,例如《故乡》、《阿Q正传》、《显示品位的东西》、《华盖集》等。

3)讲解一些经典的语言技巧,如比喻、联想、排比等,解析它们在鲁迅散文中的具体运用。

4)讨论鲁迅的文学艺术和思想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

2. 课时安排1)第一节课:介绍鲁迅的生平和文学思想,对鲁迅的人生价值和历史地位进行简单概括和分析。

2)第二节课:阅读《故乡》一文,解析文本中所用的一些语言技巧和修辞方法,讨论对象的文化价值和艺术特色。

3)第三节课:阅读《阿Q正传》一文,分析文本中所用的比喻和联想等语言特点,在此基础上进行文学讨论和思考。

4)第四节课:阅读《华盖集》一文,学习文本中的排比和反问等语言技巧,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敏感度。

5)第五节课:阅读《显示品位的东西》一文,了解鲁迅的文学寓意和思想内涵,让学生对文化名流的价值观有更深入的认识。

6)第六节课:进行课堂小结和文学评价,回顾所有已学内容,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估和总结。

【精品】九年级语文下册名著推荐与阅读朝花夕拾第2课时学案苏教版

【精品】九年级语文下册名著推荐与阅读朝花夕拾第2课时学案苏教版

《朝花夕拾小引》学习内容《朝花夕拾小引》阅读交流第 2学时学习目标1.序言的作用;2.《朝花夕拾》十篇文章的概要和关系;3.《朝花夕拾》的语言特色——比喻和正话反说;4.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5.鲁迅怎样看待自己的作品;学习重难点1.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2.鲁迅怎样看待自己的作品;导学过程自主空间一、课前自习(一)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运用一周时间再次阅读《朝花夕拾》,精读精彩片段,写出自己的感受。

(二)填空1.作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

2.《五猖会》中,父亲让我背,让我感到痛苦。

3.鲁迅小时侯最喜欢在玩耍。

4.鲁迅在仙台学医时发生了件重大的事。

5.“赛神会”中“我”和许多人喜欢看。

(三)根据自身阅读体验,及时记录下自己的困惑,表述要简洁规范。

二、预习展示1.教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或组内互查)。

2.学生交流预习中疑难问题,师生共同研讨。

三、课堂自学、交流展示:1.小组讨论:鲁迅为什么在极其险恶的环境下写《朝花夕拾》?(本题可以多角度讨论,意在启发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附:散文介绍:“朝花夕拾”——鲁迅在小引中说:“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

”早晨的花,到晚上才拾起来,这是指作者到中年以后回忆青少年时代的往事的意思。

鲁迅在小引中又说:“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

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

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唯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留存。

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

”鲁迅先生打的是一个比方。

过去吃过的东西后来重吃,味道并不见得有多大的变化,为什么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值得“使我时时反顾”呢?就是因为当年品味着蔬果的时候,总与一定的人、一定的事联系着,这就不能不渗透着一定的感情,不能不体现出一定的审美评价。

这样的往事如果很有意思,很有趣味,或者刻骨铭心,刺动着某种神经,那么就可能“时时反顾”。

九年级语文下册著推荐与阅读——朝花夕拾学案无解答新版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著推荐与阅读——朝花夕拾学案无解答新版苏教版

名著推荐与阅读一一《朝花夕拾》,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用浏览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内容,欣赏精彩片段:2. 了解《朝花夕拾》产生的时代背景,鲁迅的写作动机。

学习重点、难点:学习目标1、2•学法指导:先独立训练,再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学习过程:导入一、自主学习知人明事,止近作者。

1、作者:2、了解写作背景。

二、合作交流赏析情节,精研细读。

请大家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研读.课文。

1. 《朝花夕拾》中的10篇分别是:2. I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几类?三. 质疑展示精彩情节,重点.研读。

1. 《朝花夕拾》的小引的作用:2. 《小引》与一般序言的不同。

3. 《阿长与山海经》的记叙线索是什么?4•为什么文题是“阿长与《山海经r ,而文中却写了几件似和《•山海经》无直接联系的事?四. 训练巩固1. 《朝花夕拾》全书篇文章,外加一篇《》,一篇《》,是鲁迅惟一一本集:是鲁迅回忆、和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是,是回忆性。

2. 我们已学过该集中的文章有《》、《》等:在初中阶段,痕们还将学.到《》一文。

3. 给下列粗体字注音。

阿长()疮疤()诘问()惧惮()農惊()粗拙()憎恶()絮说()惶急()4.选词填空。

①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冷淡、淡薄、冷漠)起来,但完全(消失、消火、消亡), 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

那时「就极严重地(询问、审问、话问),而且当而叫她阿长。

②这(就、也、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减慢、而且)不能做的事,她(却、也、还)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基本、全部、完全)消火了。

5.刻画人物形象,常用的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指出下列各旬施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①她生得黄胖而矮。

(•.)②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舜.尖。

()③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而,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髙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二哼经’,我给你买来了!”()五、拓展提升1.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名著推荐与阅读—《朝花夕拾》

名著推荐与阅读—《朝花夕拾》

衍太太——给鲁迅看不健康的画,唆使鲁 迅偷母亲的首饰变卖。而衍太太自己的孩子顽皮 弄脏了自己的衣服,衍太太却是要打骂的。鲁迅 表面上赞扬她,实际心中却是鄙视衍太太的,因 为这是个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欢使坏的妇人。
篇目的内容简介
《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 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 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 却时而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交配时嗥叫,令 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 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 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 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 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1927年7月,鲁迅 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 记》,1928年9月结集时改名为《朝花夕拾》。 于1928年9月由北京未名社出版,列为作者所编 的《未名新集》之一。1929年2月再版。1932年 9月第三版改由上海北新书局重排出版。书的封 面为陶元庆所绘。
பைடு நூலகம்
《朝花夕拾》共收入10篇作品。包括:对猫 的厌恶和仇恨的《狗·猫·鼠》;怀念长妈妈又哀 其不幸,怒其不争的《阿长与<山海经>》;批判 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的《二十四孝图》;表现 封建家长制阴影的《五猖会》;描绘迷信传说中 的勾魂使者《无常》;写童年之事的《从百草园 到三味书屋》;揭露庸医误人的《父亲的病》; 描写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的 《琐记》;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藤野先 生》;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范爱农》。《朝花 夕拾》将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生活紧密地结合起 来,充分显示了作者关注人生、关注社会改革的 巨大热情。
1881年9月25日,鲁迅先生诞生在浙江绍兴。 周家是一个大家族,到鲁迅祖父一辈,已日渐衰 败。鲁迅的父亲是个秀才,在仕途上终生不得意 一直没有考上举人。12岁那年,祖父因科场案入 狱,父亲受此打击日渐病重,在他15岁那年病逝。 这段时间里,作为家中的长子,鲁迅计划每天出 入于当铺和药店之间,深深地感到事态的炎凉。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任务群学习教案(2课时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任务群学习教案(2课时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任务群学习教案(2课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朝花夕拾》这本名著。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关于《朝花夕拾》的章节,详细内容涵盖作品背景、作者简介、主要人物、故事情节、文学价值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朝花夕拾》的创作背景,掌握作者鲁迅的生平事迹。

2. 通过阅读《朝花夕拾》,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理解故事情节,感受鲁迅的文学艺术。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形象,理解鲁迅的文学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感悟鲁迅的文学艺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朝花夕拾》原著、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鲁迅的照片和简介,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朝花夕拾》。

2. 讲解:详细介绍《朝花夕拾》的背景、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故事情节,分析其中的一个人物形象,并分享讨论成果。

4. 例题讲解:以《阿Q正传》为例,讲解如何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朝花夕拾》中的一个故事情节,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并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六、板书设计1. 《朝花夕拾》2. 主要内容:作品背景、作者简介、主要人物、故事情节、文学价值。

3. 重点:鲁迅的文学艺术、人物形象分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选取《朝花夕拾》中的一个故事情节,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并联系现实生活谈谈自己的感悟。

2. 答案示例: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分析阿长这一人物形象,体会鲁迅对封建教育的批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朝花夕拾》的基本内容,是否能够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深入了解鲁迅的文学思想,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讲解;2.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的逻辑结构;6. 作业设计的深度和广度;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

初中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第四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初中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第四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初中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省级名师教案】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朝花夕拾》产生的时代背景,鲁迅的创作思想,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学生能够掌握名著阅读的方法如泛读和精读结合法、勾画圈点法。

2学情分析我们已经学过其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两篇,对鲁迅的写作背景和语言风格有初步认识,教学时要多结合学生已掌握的以上两部作品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自学,促进学生讨论,积累阅读方法,并进行较为深层次的思考,培养写作能力。

3重点难点1. 分析《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形象及作者对其的情感。

2. 赏析《朝花夕拾》中的写作特色。

3.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新设计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朗读《野草》的吟诵中,一片片野草被大火燃烧……同学们,巨星的陨落,却带给我们永恒的光辉。

鲁迅先生虽已离我们久远却留下很多宝贵的文学精品和思想精髓,今天老师就带领同学们去领略这位大家的一部文学作品《朝花夕拾》二、介绍作者,简介作品1.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作者生平。

2.老师给予评价和点评:鲁迅(1881—1936年),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出身于破落士大夫家庭。

鲁迅的一生,对中国的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和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进步的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莽原》、《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的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了大量古典文学,批判地继承了祖国古代文化遗产,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唐宋传奇。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名著《朝花夕拾》的背景和作者鲁迅的创作意图,了解小说的主要内容和主题,培养学生分析与解读文本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了解《朝花夕拾》的背景和作者鲁迅;2. 分析小说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三、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围绕《朝花夕拾》展开,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朝花夕拾》的背景和作者鲁迅首先,向学生简要介绍《朝花夕拾》的背景,这是鲁迅于1928年写的一部回忆性小说集,其中收录了他在北京、上海等地的生活见闻和对旧中国社会的描述。

然后,介绍鲁迅作为一位伟大的现代作家和思想家,对于中国文学和社会的影响。

2. 小说的主要内容针对小说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讲解:a. 小说的结构和成书背景:简要介绍小说的结构,分为上篇和下篇。

上篇以作者的个人经历和感悟为主线,下篇则以对旧文化的批判和反思为主题。

b. 上篇的故事梗概:通过讲述小说中几个重要的故事片段,如《一件小事》、《阿Q正传》等,让学生对上篇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c. 下篇的故事梗概:同样,通过讲述小说中几个重要的故事片段,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游戏》等,让学生对下篇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3. 小说的主题探讨小说的主题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

可以引导学生思考:a. 鲁迅通过《朝花夕拾》想要传达的哲学思考和对旧中国社会的批判;b. 小说中体现的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时代变革的思考。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1. 集体讨论:引导学生发表对《朝花夕拾》的看法和感悟;2.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彼此的理解和观点;3. 导读和解读:教师针对小说中的重要段落进行解读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主要内容和主题。

五、教学评估通过教学过程中的讨论和小组合作,教师可以评估学生对《朝花夕拾》的理解程度和对文本分析的能力。

同时,可以布置一些作业或小测验,以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江苏省仪征市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名著推荐与阅读 朝花夕拾教学案 苏教版

江苏省仪征市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名著推荐与阅读 朝花夕拾教学案 苏教版

《朝花夕拾》课题:《朝花夕拾》教学过程:二次备课学习目标:1.用浏览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内容,欣赏精彩片段;2.了解《朝花夕拾》产生的时代背景,鲁迅的写作动机。

学习重点、难点:学习目标1、2学法指导:先独立训练,再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学习过程:导入一、自主学习知人明事,走近作者。

1、作者:2、了解写作背景。

二、合作交流赏析情节,精研细读。

请大家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研读课文。

1. 《朝花夕拾》中的10篇分别是:2.《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几类?三、质疑展示精彩情节,重点研读。

1.《朝花夕拾》的小引的作用:2.《小引》与一般序言的不同。

3. 《阿长与山海经》的记叙线索是什么?4.为什么文题是“阿长与《山海经》”,而文中却写了几件似和《山海经》无直接联系的事?四、训练巩固1.《朝花夕拾》全书篇文章,外加一篇《》,一篇《》,是鲁迅惟一一本集;是鲁迅回忆、和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是,是回忆性。

2.我们已学过该集中的文章有《》、《》等;在初中阶段,我们还将学到《》一文。

3.给下列粗体字注音。

阿长()疮疤()诘问()惧惮()震惊()粗拙()憎恶()絮说()惶急()4.刻画人物形象,常用的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指出下列各旬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①她生得黄胖而矮。

()②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③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二哼经’,我给你买来了!”()五、拓展提升1、讨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教育。

②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苏教版九年级(下)语文教案第四单元名著推荐与阅读《朝花夕拾》

苏教版九年级(下)语文教案第四单元名著推荐与阅读《朝花夕拾》

苏教版九年级(下)语文教案第四单元名著推荐与阅读《朝花夕拾》鲁迅一、教学目标1、继续指导学生提高读整本书的能力;引导学生用粗读和细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的内容,熟悉精彩片断;2、了解作品诞生的文化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内容。

3、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并能够对重要的作品作深入的了解。

4、在一系列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其语言综合素养。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1、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

2、教会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3、引导学生在对人物进行分析的同时引申到对社会、人生的深入思索;三、课时安排五课时(可根据教学情况自行调整)四、教学步骤让学生课余阅读《朝花夕拾》,了解本书的写作背景和全书内容。

(二)培养兴趣提高能力1.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读书方法和读书的感受。

2.教师点拨:读书三功:“诵”“疑”“评”。

3.掌握一些有关阅读散文的方法。

(三)走进鲁迅了解创作风格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等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制度进行猛烈,地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的工作,站在反帝反封的新文化运动的最前列,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

1918—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

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

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反动当局所通辑,南下到厦门大学任教。

1927年1月到当时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著推荐与阅读〈朝花夕拾〉》教案
【设计思想】
新课标认为:综合性学习应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发展,语言课程与其它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主动参与精神,特别要注重探索和参与过程,并且要提倡跨学科领域的学习
根据以上要求,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理念:主动参与、积极探究、感悟理解,互相合作、共同发展
【素材推荐】
《朝花夕拾》
【教学目标】
1、继续指导学生提高读整本书的能力;引导学生用粗读和细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的内容,熟悉精彩片断;
2、了解作品诞生的文化历史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内容;
3、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并能够对重要的作品作深入的了解;
4、在一系列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其语言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
2、教会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
3、引导学生在对人物进行分析的同时引申到对社会、人生的深入思索;
【课时安排】
三课时(可根据教学情况自行调整)
【教学步骤】
(一)教学准备阶段
1.师方面:搜集资料,编写课件脚本,制作课件,制作与课文有关的片段;从网上下载视频,帮助学生了解鲁迅。

2.生方面:布置预习课文,利用课外时间到阅览室读《朝花夕拾》这部书,了解本书的写作背景和全书内容。

(二)教学过程
一、培养兴趣提高能力
1.简洁的导入。

2.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自己的读书方法和读书的感受。

3.教师点拨:读书三功:“诵” “疑” “评”。

读书方法介绍:读书“三功”
大凡好文章都追求一种含蓄美──借物以抒情,即事以明理;情不显出,理不直指我们在阅读时如果只是一般地“看”一下,就不可能真正了解作品的内蕴要想穷通作品内蕴,必须下得三种功夫。

一曰“诵”文字是意象符号,单用眼看难以“意象全出”诵把死文字变成活音调,创造出一种进入佳境的氛围和契机诵把眼、口、耳、脑诸感官都调动起来,其感受自然比“看一下”更为深刻当我们诵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佳句时,仿佛看到了静谧的松林、斑驳的月影,听到了潺潺的泉声,嗅到了醉人的松香,进而就会感受到诗人那种远离尘世闲适自得的情趣诵读的过程,是一个细细品味、慢慢咀嚼、渐渐消化、默默吸收的过程在思而不得其解的时候,反复诵读几遍,其意便能了然于心对美文佳句低吟长咏,会觉齿颊留芳,久之,便潜移默化而为写作的灵气。

二曰“疑”读书是一种融进了自己的感知、想象和理解的能动性行为会读书者必会生疑有道是“于无疑处生疑,方是进矣”疑,可以消除误解,使真义得以从遮蔽中敞亮起来;疑,可以使思维触角深入“三昧”,从而逼近作者,产生共鸣在读到“在我家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棵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秋夜》)时,一旦用心,你必然会生疑:讲究精练的鲁迅为什么要用这单调重复的语言形式呢?这和《社戏》里写“我”早年看戏,感到索然寡味却又焦躁不安地等待小叫天出场的那一段类乎罗唆的描写,是否有异曲同工之妙?反复追问探究,你定能参悟作者利用“繁笔”的语言张力表达孤独、寂寥的情绪,并使欲赞颂的枣树形象鲜明突出的匠心所在读书是一种发现性活动只有透过表层文字,对文章的意义作深层次的开拓,才能见人所未见,感人所未感既“学以聚之”,又“问以辨之”,才能洞开增知获趣之门。

三曰“评”读书不是对文章原意的简单追索或还原,而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