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西南联大》观后感

合集下载

《西南联大》纪录片观后感

《西南联大》纪录片观后感

《西南联大》纪录片观后感《<西南联大>纪录片观后感》最近看了一部纪录片——《西南联大》,这片子真的让我感触颇深。

说起西南联大,可能很多人并不太了解那段历史。

但对于我们这些渴望知识、追寻真理的人来说,西南联大就像是一座神圣的学术殿堂。

纪录片里,那一幕幕的场景仿佛把我拉回到了那个动荡却又充满激情的年代。

在战火纷飞中,师生们带着对知识的渴望,辗转多地,坚持办学。

那时候,条件艰苦得超乎想象。

没有宽敞明亮的教室,没有先进的教学设备,甚至连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成问题。

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西南联大培养出了一大批杰出的人才。

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有一位教授在漏雨的教室里授课。

外面下着大雨,教室里也滴滴答答地漏着水。

教授全然不顾,依然激情澎湃地讲解着知识,学生们也听得聚精会神,没有一个人因为环境的恶劣而分心。

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求,仿佛外界的一切艰难困苦都与他们无关。

还有那些学生们,他们住着简陋的宿舍,几个人挤在一张小小的床上。

每天的伙食也只是简单的粗茶淡饭,但他们的脸上却总是洋溢着乐观的笑容。

他们会在课后热烈地讨论问题,为了一个学术观点争得面红耳赤;他们会在夜晚借着微弱的灯光刻苦读书,哪怕眼睛已经酸涩不堪。

记得有一个场景,一位学生为了买到一本珍贵的参考书,省吃俭用了好几个月。

当他终于拿到那本书时,脸上露出的那种满足和喜悦,真的让人动容。

他如获至宝般地把书紧紧抱在怀里,仿佛那是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

回到宿舍后,他立刻就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当时的联大,老师们也是倾尽全力地教导学生。

他们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有一位老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一个复杂的理论,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准备了各种生动有趣的案例和实验。

他的耐心和用心,让每一个学生都深受感动。

在那个特殊的时期,西南联大的师生们面临着战争的威胁、生活的困苦,但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对知识的追求,没有放弃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

学生观看《西南联大》观后感范文锦集五篇

学生观看《西南联大》观后感范文锦集五篇

学生观看《西南联大》观后感范文锦集五篇纵使会被千刀万剐,也要傲然伫立于废墟之间。

虽然沧海一粟,却无法让忘怀,也许这就是西南联大的精神!下面是作者为您推荐学生观看《西南联大》观后感内容锦集五篇。

在当时,日本军队的全面进攻,早已将北京吞噬,许多学校也被迫撤出了所在地。

在西南联大,老师和学生如同中国的一寸火苗,燃起熊熊的希望;如同夜空中的北斗七星,指引中国人前进的方向;又如同一堵高墙,用生命用尽全力地阻挡日本人思想的掠夺。

日本人一次又一次地试图击垮中国人内心的顽强,但又一次一次被中国人的毅力所屈服。

当时条件如此简陋,无时无刻都心惊胆战,尽管图书馆被日军炸出一道又一道的裂缝,学生们却依旧打着雨伞,前去借书。

他们对知识的热衷,如同野草般“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虽然当时中国经济条件落后,但是,我们坚持不懈的毅力如同一根韧劲十足的绳子。

有时可能会被无情的蹂躏扭曲,但是只要拉紧两端的绳子,它又再一次回到了属于它原来那个坚定不移信念的样子。

钱学森曾说:“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终究会有成果的。

”抗日胜利的真谛,细细品味,便能悟出其中的道理,妙哉!当我观看这个系列的纪录片所描绘的,在那个山河破碎、战火硝烟的年代,有这么一群读书人不畏枪林弹雨,不惧条件艰苦,凭借一身风骨,守护着国家的重要文脉。

是他们,书写了那波澜壮阔的一段精彩历史,担当着民族的栋梁。

他们每个人生命中都曾有一半的日子在天天躲避日寇飞机的轰炸,师生几乎都在半饥半饱的状态下寒窗苦读。

今天的我们早已不再拥挤在破败不堪的屋子里学习,不用再忍饥挨饿。

然而现在又有多少人学会了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美好时光呢?联想到过去的他们因为一场浩劫四处分散,命运不一,再想想如今我们学习的氛围和状态,是不是应该自省和反思?在最和平的年代却浪费了最好的资源。

黑格尔曾说过:“一个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才会有希望。

”正是因为祖国有着像闻一多、蒋梦麟、汪曾祺等头脑清醒的人士,中国才逐渐强大了起来,繁华了起来。

《西南联大》纪录片观后感

《西南联大》纪录片观后感

《西南联大》纪录片观后感《<西南联大>纪录片观后感》在观看完《西南联大》这部纪录片后,我的内心像是被投入了一块巨石,激起了层层的波澜,久久无法平静。

这部纪录片仿佛是一台时光机,带着我穿越回了那个战火纷飞却又激情燃烧的岁月。

西南联大,这几个字承载着太多的故事、太多的坚韧、太多的梦想。

在纪录片中,我看到了那破旧的校舍。

想象一下,那简陋的教室,雨天可能会漏雨,风大的时候也许会灌风。

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老师们激情澎湃地授课,学生们如饥似渴地学习。

他们没有因为条件的艰苦而有丝毫的懈怠,反而是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那些木质的桌椅,可能已经磨损得不成样子,但每一道划痕都像是在诉说着曾经的坚持和努力。

当时的学生们,背着破旧的书包,里面装着珍贵的书本和笔记。

他们每天早早起床,走很长的路去上课。

有时候,甚至要饿着肚子,但他们的眼神中始终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

我记得有一个镜头,一位学生在昏暗的灯光下,借着微弱的光线看书,眼睛都快贴到书本上了,可他依然专注得仿佛整个世界都只有他和那本书。

老师们也是让人敬佩不已。

他们有的穿着打了补丁的衣服,却站在讲台上,口若悬河,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有一位教授,在讲到关键的知识点时,激动得手舞足蹈,完全忘记了自己身上那件已经洗得发白的长衫。

还有一位老师,因为没有黑板擦,就用自己的袖子去擦黑板,弄得一身粉笔灰,可他毫不在意,继续讲着课。

西南联大的校园里,充满了浓厚的学术氛围。

学生们经常自发地组织讨论小组,大家围坐在一起,各抒己见。

有时候会为了一个学术观点争得面红耳赤,但争论过后,又会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这种纯粹的学术交流,没有功利,没有算计,只有对真理的追求。

纪录片中还提到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

尽管生活艰苦,但他们依然充满了活力和乐观。

一场简单的篮球赛,就能让整个校园沸腾起来。

大家欢呼雀跃,为自己的同学加油助威。

还有那小小的文艺演出,没有华丽的舞台和服装,却有着最真挚的情感和最动人的表演。

西南联大精神对大学生启示

西南联大精神对大学生启示

西南联大精神对大学生启示西南联大精神对大学生启示「篇一」熔西南联大之精神,铸当代大学之脊梁我想大家对于西南联大也许并不陌生,在略读了《联大八年》、《西南联大行思录》、《未央歌》等书籍之后,对于联大精神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感悟。

溯既往,七十余年前的中国大地倭寇横行、暴力肆虐,尸骨遍野,欲致我民族于亡国灭种之境地。

时清华、北大、南开三校之精英乃辗转长沙,最终会集西南重镇——昆明。

以挥汗如雨,联袂为云之志建成“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这是一所真正的大学,存在前后不过九年,却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

建校于抗战之时,校外风雨如晦,战乱频仍;校内经费奇缺,条件恶劣。

联大的校舍出奇的简陋,除图书馆是瓦顶,教室是铁皮层顶外,宿舍则用茅草覆顶。

学生的穿着就更简单了,多数是褪了色的黄制服,天气冷了就加一件黑棉大衣,遮住了补了又补,缀着一层层各色补丁破褂子。

然而联大师生弦歌不断,笔耕不辍,治学不止。

当物质条件极其贫乏时,正是精神的光辉滋养着奋斗不息的心志,激励着联大人在最艰苦的环境下培养出对国家和民族作出卓越贡献的杨振宁、李政道、朱光亚、邓稼先等约8000人。

七十年弹指而过,历史已翻开新的一页,而联大精魂永存。

在中华民族踏上科学发展的新征程之时,在当代高等教育面临新机遇与新挑战之时,在时代发展对现代大学生寄予了更高期望之时,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难道不该继民族发展为己任吗?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创业发展的时期,正是国家发展的机遇时期。

所以,把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联系起来,共同发展,便是一种责任。

有了这份责任感和使命感,方能成就小我,成就大家,成就一个国。

我们所就读的淮北师范大学位于国家园林城市,国家能源基地——安徽淮北市。

这里师资力量雄厚,学风浓厚。

也许你会说,这只是一所普通的二本类院校,远比不上清华、北大那样的一流大学。

可是我想说,自习室里奋笔疾书的身影,我看到了;思源广场早晨朗朗的读书声,我听到了;课堂上老师的博学多才,我领略到了。

纪录片西南联大观后感范文

纪录片西南联大观后感范文

纪录片西南联大观后感范文纪录片《西南联大》观后感纪录片《西南联大》是我最近观看的一部引人深思的纪录片。

该片以西南联合大学为背景,生动地展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知识分子们的奋斗和牺牲。

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我对那段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当时的西南联大师生们心存敬佩和敬意。

首先,该片生动地再现了西南联大师生们的艰辛努力和无私奉献精神。

西南联大成立于抗日战争时期,面临着极其困难的条件。

然而,这并没有阻挡住那些年轻人的追求知识的热情和对祖国的热爱。

他们放弃了舒适的生活环境,毅然选择到偏远的西南地区学习和工作。

在那里,他们艰苦学习,勤奋钻研,立志报效国家。

他们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在艰苦的环境下砥砺前行,为中国的发展和抗战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其次,片中所描述的西南联大师生们的牺牲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每一个选择留在联大的师生都面临着生命的危险。

许多人不幸牺牲,但他们的牺牲并没有让他们的故事,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黯然失色。

相反,他们的精神被铭记在广大中国人民的心中,成为了后人学习和崇拜的榜样。

他们用生命书写了中国英雄的篇章,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纪念。

与此同时,我也深深感受到了中国的教育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重要性。

西南联大对中国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它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他们成为了中国社会各个领域的中坚力量。

在纪录片中,我看到那些年轻人在西南联大接受的教育是如此全面和深入,他们不仅学习了专业知识,还注重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和国家意识。

这种教育理念和办学模式使他们在今后的人生中能够成为贡献社会、服务国家的栋梁之才。

纪录片《西南联大》触动了我内心深处对于历史和教育的思考。

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我更加意识到每一个人的奋斗和付出都可以为国家做出巨大的贡献。

同时,我也看到了中国教育的伟大潜能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我们应该在现代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成为有担当、有智慧、有情怀的中国人。

《西南联大》观后感

《西南联大》观后感

《西南联大》观后感《西南联大》观后感(精选10篇)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观后感。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西南联大》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西南联大》观后感篇1昨天用了较长时间把中央电视台记录片频道播放的《西南联大》五集看了一遍,有许多感慨。

“回首抗战岁月,中国的大地上,由东向西,真是一场史诗般波澜壮阔的大迁徙,这其中有无数读书人高昂着头颅、挺直着腰板在行走。

世界上有哪个国家有过如此大规模的文化大转移?世界上有哪个民族遭受过这等苦难?世界上又哪有过这么一群读书人,把大学当作捍卫国家荣誉与民族精神的第二战场”?这就是西南联大带给我们的震撼。

西南联大全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抗战开始后1937年11月1日,由清华、北大、南开三所大学在长沙组建成立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在长沙开学。

由于长沙连遭日机轰炸,1938年2月中旬,经中华民国教育部批准,长沙临时大学分三路西迁昆明。

1938年4月,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西南联大在中国教育史上只存在了8年,但因其英才辈出,又产生了无数故事与传奇,成为了中国大学史上独一无二的奇迹。

它存在于中国教育史上的特殊时期,所以那里的师生、那里的精神都很特殊。

感慨一身处逆境而正义必胜的信念。

在谈论西南联大,大家一定会想起从那儿走出来的一批优秀中华儿子,如:闻一多、吴大猷、李政道、邓稼先、钱钟书、费孝通……很多很多,那都是有形的,而最最可贵的是在国家危亡时刻、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所凸显现的中国知识分子高贵精神气质,是硝烟弥漫的战火中,众多师生弦歌不辍,坚持到底,稳定人心的力量。

感慨二精忠报国、为国献身的精神。

一大批联大师生在抗战的艰苦环境下,克服了许多无法想象的困难,坚持教学育人。

1100名学生直接参战,他们有的在前线作战,有的服务保障。

记得有一幕,为了战场需要,一批翻译人员参加了中国远征军,好多就死在了胡康河谷。

更多的人则在后方支援抗战,用科技支援前线,开展学术研究和应用研究,取得了很大成果。

纪录片《西南联大》观后感

纪录片《西南联大》观后感

纪录片《西南联大》观后感
《西南联大》是一部展示西南联大历史的纪录片,通过讲述西南联大的创建背景、发展历程和影响等内容,向观众展示了这所重要学府的独特价值和影响力。

在观看这部纪录片后,我深切感受到西南联大作为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厚文化底蕴的学府,对中国现代教育和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纪录片中展示了西南联大师生们为抵抗外来侵略和维护国家利益而团结一致的场面,让我感受到了这所学校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定的理想信念。

同时,纪录片还展示了西南联大的教育理念和学术传统,让我深刻认识到这所学府在培养人才、传承文化、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通过这部纪录片,我对西南联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对这所学府的发展历程和所取得的成就感到由衷的敬佩。

同时,我也意识到要继承和发扬西南联大的优秀传统,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希望通过这样的纪录片,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和珍惜西南联大这一宝贵的历史遗产。

西南联大纪录片观后感

西南联大纪录片观后感

西南联大纪录片观后感作为一名观众,观看了纪录片《西南联大》后,我深刻体会到了“革命先驱”的艰辛和青年学生的勇敢和坚定。

《西南联大》是一部讲述中国近代历史的纪录片,讲述了上世纪初中国困境的时代背景和西南联大的创建历程。

这部纪录片主要由历史资料和个人回忆录拼接而成,讲述了一群有远大理想和家国情怀的年轻人如何在动荡的时代环境中成长、学习和奋斗。

电影的内容涵盖了上世纪初的中国历史背景,包括英国侵华,八国联军和辛亥革命等。

与此同时,电影重点讲述了创办西南联大的故事。

西南联大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所非常重要的高等教育机构,它将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青年聚集在一起,给予他们优质的教育和坚定的信仰,以便他们能够成为中国的“革命先驱”。

从电影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时中国的愁苦和国家的落后,以及西南联大这所学校的价值和重要性。

创办西南联大对于整个中国的独立和强大意义非凡,西南与其他地区的联合,标志着全国人民团结一心、直面国家困境的决心和信念;同时,这所学校也为中国近代史上一段独特的历史增添了光彩。

作为一名年轻人,观看这部纪录片让我感到自豪和振奋。

这些年轻学生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和牺牲精神,他们的故事引起了我的思考和启示。

电影中的一句话——“不破不立,没有牺牲就没有胜利”深深地触动了我。

为了想要取得胜利,我们必须付出牺牲和努力。

本片在画面、音乐和气氛方面也充满了感染力。

无论是细腻的人物刻画还是广阔的场景,都让人印象深刻。

其中最让我感动的部分是在拉萨,当时的校长蒋南翔带领着一个小队奋斗在荒山前线。

那种在生命的边缘上与死神搏斗的经历让我们深刻意识到人类的生命之脆弱和珍贵。

音乐也给电影增色不少,旋律动听而节奏明快,让我们仿佛回到了那个时代,感受到了那时那一代中国青年人的革命血脉和精神。

最后,观看这部电影不仅可以增强我们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给我们年轻一代敲响了应该怎样立志、奋斗和成长的警钟。

我们应该始终保持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和责任感,牢牢把握时代的机遇,尽力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自己的贡献,让我们的历史和社会更加光辉和繁荣。

《西南联大》纪录片观后感

《西南联大》纪录片观后感

《西南联大》纪录片观后感最近在某视频平台上看到了一部纪录片叫做《西南联大》,这部纪录片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民族抗战时期的人民精神和民族气节。

这里所指的“西南联大”指的是中国在抗日战争期间设立的一个高等学府,那么,让我们逐步分析这部纪录片吧。

首先,这部纪录片很好地还原了那个时代的历史景象。

从建校初期的筹备到学校正式运作,整个过程紧张而又充满意志力。

当时,国共合作抗日,为了避免失去文化中心,国民政府特别在山区成立了这所学校,并聘请了众多左翼知识分子担任教师。

这些教师看到国家的危局,舍弃了自己的前途和家庭,来到了这个山区里,从事当时最艰苦的教育工作。

整个建校历程不仅展现了时代的压力和纷争,还表现了中国精英分子的自我牺牲精神。

其次,这部纪录片强调了西南联大师生的独特性格。

在学校里,“保卫西南联大”的口号随处可见,师生们的“爱国情怀”、“民主精神”、“自由思想”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除此之外,学校里的师生还有一种“知识斗争”的氛围,在这里,同学之间和教师之间都是平等的,大家的谈话都是很深挚的,甚至讨论起“未来的中国”也很投入。

这些精神不仅成就了学校的学术,也造就了那个时代的学生、教师,成为了历史的典范。

更为让人感动的是,这部纪录片深刻地反应了那个时代的民族气节。

当时中国正处于民族危机中,而西南联大学子在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却让一片百姓们对他们的赞誉备至。

学生们是革命的火苗,以勇敢和无畏精神在千里之外传递着爱国主义,这在一段时间后变成了一种传统。

不仅如此,学校里的教师们也自发地组织了一次为抗战献血活动,他们的行为不仅鼓起了学子的士气,也展示了民族气节的内涵。

最后,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西南联大”成为了中国的一座“文化堡垒”,为中国的抗战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看看学校的一些校友,他们一个个成为了德高望重的学者、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和企业家。

在我们眼里,他们是“国之栋梁”,是民族文化的“脊梁”,如何不让我们敬仰和怀念他们呢?总而言之,“西南联大”这部纪录片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西南联大》观后感心得体会

《西南联大》观后感心得体会

《西南联大》观后感心得体会
《西南联大》是一部极具震撼力的电影,让我对中国历史上的一段特殊时期有了更加
深入的了解。

影片以战争背景为背景,以西南联大的创办为线索,展现了一群年轻人
在动荡的年代中奋发向前的精神。

首先,这部电影让我对中国的抗战历史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在电影中,我看到了中
国人民在战争时期的艰难生活,以及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而奋发图强的精神。

西南联大作为一个重要的抗战产物,不仅培养了一批有志青年,也为中国在战争中保
持持久的抵抗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电影中所展现的西南联大精神令人敬佩。

这所大学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面临着
巨大的困难,但他们始终坚守初心,将教育的意义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

电影中的
一幕幕情节让我感受到了联大学子们对知识和学术追求的热情,以及他们对未来的美
好向往。

最后,电影中展现的友情和爱情也是触动人心的。

影片中的主人公们在战乱之中相互
扶持、互相帮助,展现了真正的友谊和团结。

同时,电影中也展现了一段动人的爱情
故事,让观众感受到了生活中的温暖和美好。

总的来说,《西南联大》是一部让人思考、感动的电影。

通过观看这部影片,我对中
国历史上的一段特殊时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增强了对国家和民族的自豪感。

这部电影不仅是一部用来娱乐的作品,更是一部让人思索、激励和感动的影片。

《西南联大》观后感

《西南联大》观后感

《西南联大》观后感《西南联大》观后感一、影片介绍《西南联大》是一部关于中国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题材电影,该电影讲述了西南联大师生在战火中坚定信念,保卫家园的故事。

该片是一部艺术与历史相结合的作品,通过深入刻画人物形象和生动展现历史背景,引人深思。

二、剧情概要本片以西南联大师生为主线,以历史背景为基础,展现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期间的命运和抗争历程。

故事从西南联大的建立开始,聚焦于一批优秀青年学子的成长与挚友情谊。

然而,战争的爆发打破了他们原本平静的校园生活,他们选择了坚守信仰、顶住压力并投身于抗战中。

经历了艰辛和牺牲,他们最终凭借着不屈的精神和坚定的信念战胜了敌人,谱写了壮丽的抗战篇章。

三、影片亮点1:真实还原历史背景:《西南联大》通过细致入微的布景和服装设计,真实还原了当时的历史背景。

观众可以感受到整个抗战时期的紧张气氛和群众生活。

2:人物形象鲜明:影片通过对主要人物的深入塑造,使得观众不仅能看到他们的英勇抗争和豪情壮志,同时还能感受到他们内心的脆弱和挣扎,使人物更加鲜活。

3:情节跌宕起伏:故事情节紧凑,跌宕起伏,既有紧张刺激的战斗场面,又有感人至深的友情、爱情和家庭情感。

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既能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又能感受到希望和力量的存在。

4:艺术与历史相结合:《西南联大》在表达历史的同时,还注重艺术的表现力。

影片运用了许多艺术手法,如想象、隐喻和符号等,使得影片更具艺术性,使观众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四、影片的启示《西南联大》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它更深层次展现了中国人民在抗战中的顽强精神和坚定信仰。

影片告诉我们,在生活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只有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精神才能驱使我们战胜困难,追求最终的胜利。

同时,影片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和平,珍惜现在的生活,不忘记历史的苦难和牺牲,时刻准备着面对未来可能的困境和挑战。

五、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1:《西南联大》观后感图片附件六、法律名词及注释1:抗日战争:指中国人民抵抗和反对军国主义的战争。

西南联大观后感

西南联大观后感

西南联大观后感
近期,我有幸观看了由导演田壮壮执导的电影《西南联大》,影片将故事背景设定在了抗战时期的长沙。

作为一名观众,我深受其打动,也有很多话要说。

首先,影片讲述的是一段关于西南联大校园爱情和战争的故事。

从恋人之间的情感困境,到科学家们振奋人心的抗战情怀,影片不仅展现出了抗战历史的真实面貌,也体现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时的精神面貌。

影片通过精良的镜头技巧及剪辑手法,完美地展现出了抗战时期西南联大的学院风貌。

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应该是主人公的的勇气和坚韧,以及他们为了全国反抗日军而付出的鲜血和牺牲。

片中主人公不计个人得失,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前途,用自己的聪慧和智慧对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有效的反击。

电影中还出现了不少经典的台词,其中我最喜欢的一句是:“国家有难,不能远离天际。

民族何在,不顾成败?”这句话直
指中华民族的危亡时刻,也警醒我们自强自立、为民族复兴而不懈努力。

此外,电影还通过一些细腻的刻画让观众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热血精神,特别是结尾部分交响乐《向前冲》的悠扬旋律和慷慨激昂的气氛,更是深深嵌入观众的内心深处。

总之,我的看法是,《西南联大》是一部让人既感到光荣又热血的电影作品,是一部富有感染力和启迪性的作品,更是一部让人深刻领略到民族抗争历史的佳作。

通过这次观影,我深深地意识到:历史的存在必须吸取教训,才能够让自己健康成长。

当今社会,和平与发展是人民群众的需求,更是全球社会共同需要设置的重要时期,我们应当始终保持革命和奋斗的心态,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中去。

(字数:535字)。

《西南联大》纪录片观后感

《西南联大》纪录片观后感

《西南联大》纪录片观后感《<西南联大>纪录片观后感》在观看了《西南联大》这部纪录片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那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那一群怀揣着梦想与热血的师生,仿佛穿越时空,向我走来,让我对教育、对国家、对民族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西南联大,这所在战火中诞生的大学,承载着太多的苦难与辉煌。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国土沦陷,硝烟弥漫,正常的教学秩序被打破,然而,就是在这样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西南联大却汇聚了当时中国最顶尖的学者和最有志向的青年学子。

他们不畏艰险,坚守着知识的殿堂,传承着文化的火种。

片中,那些教授们的身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们有的放弃了国外优越的条件,毅然回国,投身于祖国的教育事业;有的在颠沛流离中,仍然坚持着学术研究,不放弃对真理的追求。

闻一多先生在防空洞里给学生讲授《诗经》《楚辞》,朱自清先生饿着肚子写下《经典常谈》,陈寅恪先生在目盲的情况下口述完成了《柳如是别传》……他们不仅传授知识,更以身作则,教会了学生什么是坚守,什么是担当,什么是民族的脊梁。

西南联大的学生们同样令人敬佩。

他们在简陋的教室里,在昏暗的油灯下,刻苦学习,努力钻研。

他们深知,只有通过知识的力量,才能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

他们怀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各自的领域里发光发热。

有的投身于科研,为国家的科技发展贡献力量;有的奔赴前线,为保卫祖国英勇杀敌;有的深入基层,为民众的福祉奔走呼号。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刚毅坚卓”的校训。

在纪录片中,我还看到了西南联大师生之间深厚的情谊。

老师们对学生关爱有加,不仅在学业上悉心指导,更在生活上给予帮助和支持。

学生们对老师尊敬爱戴,虚心求教。

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让人感受到了教育的温度和力量。

在那个艰难的岁月里,他们相互扶持,共同前行,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西南联大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培养了一批杰出的人才,更在于它所孕育的精神。

这种精神是爱国精神,是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的担当;是科学精神,是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和探索;是团结精神,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携手共进的力量;是创新精神,是在艰苦条件下不断开拓进取的勇气。

关于西南联大纪录片观后感

关于西南联大纪录片观后感

关于西南联大纪录片观后感西南联大纪录片观后感篇1 我们都在尽力奔腾,我们都是追梦人。

不知不觉转业后已工作三个月了,学习强国平台给了我很大的赞助,有三点体会与人人分享。

一、党性修养加倍有为。

通过平台的学习,自身素质有了进一步进步,党员先锋意识也更进一步加强,紧跟新时代方式,就要应用好平台,学习好,控制新知识,领悟新思想,担当新重任。

二、学习光阴加倍富裕。

学无尽头,平台给了我很好的学习机会,让我把一天光阴充分应用起来了,早起打开APP听新闻联播,工作之余读读党的立异理论,饭后之谈聊聊要闻评论,平台让我找到了学习措施,一天很充足,劳绩也颇多。

三、精神状态加倍昂扬。

通过平台学习,让本身在工作之余有了精神粮食,新思想让我晋升了觉悟。

各个栏目语言精粹,活跃接地气,也让本身在公牍写作上有了很好的学习借鉴,让本身有了深条理的思想启迪和悟性,精神状态也加倍昂扬,可以说,神器在手,工作好干,人也有底气!西南联大纪录片观后感篇2 假想一下,一所大学,如果由蒋梦麟、梅贻琦、张伯苓担任校长,由朱自清、闻一多、沈从文、陈寅恪、冯友兰、金岳霖、华罗庚等人担任老师,而周围的同学又尽是杨振宁、李政道、邓稼先、汪曾祺、穆旦等人,同时它的校舍又是由林徽因、梁思成亲自设计那么这样的学校,是不是可以堪称史上最豪华阵容当然,这一切绝不是空想,而是一段真实存在的历史,是一所真实存在的大学,它就是西南联大。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受战争时局影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校在长沙合并组成长沙临时大学。

1938年,长沙临时大学迁往昆明,正式成立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

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西南联大完成战争使命,于1946年宣布结束,北大、清华、南开三校重新迁回京津。

西南联大虽然只存在8年,但被称为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从这里走出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4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71位两院院士,以及100多位人文大师。

参观西南联大心得体会.doc

参观西南联大心得体会.doc

参观西南联大心得体会.doc参观西南联大心得体会篇一:观西南联大观后感参观了西南联大的遗址后让我感触良多,现在回想起来还觉得挺惭愧的,我们现在的条件多好啊。

可是还在抱怨学校这样差那样差,甚至以这些借口来逃避我们应该学的很多专业知识,我们是幸运的,我们处在和平年代,可以放心的在学校里汲取丰富多样的知识,却不懂得珍惜,还经常想尽各种办法来逃课“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要知道,当时联大的学生正处在水深火热的战争年代,依然是那么的渴望学习,甚至连生活都有点令人堪忧,但还是不能阻挡他们学习的决心。

他们在校舍被摧毁后没有就此放弃学习,而是抓住了每一个学习机会。

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依旧坚持学习,真的让人十分震撼!古有勾践卧薪尝胆、苏秦头悬梁锥刺股等故事都是发人深省的,至近代的联大学生同样在艰苦的时代,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抱负。

他们肩负着历史的使命,忍辱负重,敢于与恶势力斗争到底。

联大师资雄厚,尽管当时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他们依然坚守“刚毅坚卓”的校训,培养了不少人才,当时的就有朱自清、梅贻琦,闻一多、冯友兰等著名教授。

联大也因为有这些学富五车、爱国学士的存在,联大也因此蓬荜生辉,联大的莘莘学子也在他们的教导下学到了很多知识,有所成就,例如:邹承鲁、杨振宇、华罗庚等人才均出于此。

当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便是学校环境。

当时联大的办学理念是:“适应社会,培养通才;追求真理,学术自由;民主办学,教授治校;汇聚名师,培养精英”,正确的办学理念是西南联大办学成功的必要条件,宽松的学习环境和严峻的教学要求也是西南联大办学的一大特点;西南联大实行学分制、弹性学制以及淘汰制,重视基础,强盗课程要以基础为重心,这使得学校立德气氛十分浓厚。

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下,西南联大培养了大批人才。

然而在看看当下的我们,上大学越来越颓废,当初的理想、抱负都抛之脑后,整天沉迷于游戏中无法自拔,早上睡到日晒三竿,无精打采、萎靡不振,明明每天都没干什么,却觉得很累,身体越来越弱!每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有时候我经常会这么问自己:“我们这是怎么了?”我们的确该反省反省,但我认为中国的教育制度也有不足之处,应试教育残害了多少人才,学生为了考试而读书,教师为了考试而猛灌知识,慢慢的导致很多学生讨厌读书,自己的兴趣爱好也被不断地消减至无。

《西南联大》纪录片观后感

《西南联大》纪录片观后感

《西南联大》纪录片观后感《<西南联大>纪录片观后感》最近看了一部纪录片——《西南联大》,心里头那叫一个五味杂陈。

片子里展现的那个年代,战火纷飞,国难当头,可就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西南联大却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智慧与坚韧的光芒。

当时的条件,那叫一个艰苦。

学生们上课的教室,简陋得不能再简陋。

下雨天,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滴答滴答的雨水声和老师讲课的声音交织在一起。

可就算是这样,也没挡住大家求知的热情。

我就特别注意到片子里的一个细节,有个学生为了能听清老师讲课,不顾雨水打湿了衣裳,愣是站在靠近讲台没漏雨的地方,眼睛紧紧盯着黑板,手里的笔不停地记着笔记。

那专注的神情,仿佛世界上只剩下了老师的声音和他手中的笔。

还有啊,住宿条件也是差得让人咋舌。

几个人挤在一间小小的屋子里,床铺挨着床铺,翻身都得小心翼翼,生怕影响了旁边的同学。

冬天的时候,被子薄得像纸,晚上睡觉都得裹紧了身子,缩成一团。

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同学们晚上还会凑在一起,点着昏暗的油灯,讨论着白天学到的知识,为了一个学术问题争得面红耳赤。

再说吃的,那更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

糙米饭配着一点咸菜,就算是一顿饭。

可即便如此,大家也没有抱怨,反而把心思都放在了学习上。

我记得片子里有个镜头,一个学生端着饭碗,一边吃一边看着手中的书,不小心把饭粒掉到了书上,他赶紧捡起来放进嘴里,还自言自语地说:“这可都是粮食,不能浪费。

”西南联大的老师们,那也是个个令人敬佩。

他们有的放弃了国外优厚的待遇,毅然回国,投身到教育事业中。

在课堂上,他们倾囊相授,毫无保留。

记得有位教授,身患重病,还坚持站在讲台上授课。

讲着讲着,脸色苍白,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滚落,但他依然声音洪亮,思路清晰。

下课后,同学们都围上去,劝他休息,他却摆摆手说:“这点病算什么,只要能把知识传授给你们,我就心满意足了。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西南联大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

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西南联大的观后感(精选10篇)

西南联大的观后感(精选10篇)

西南联大的观后感西南联大的观后感(精选10篇)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观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

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西南联大的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西南联大的观后感篇1近年来以传统文化、科技创新掀起了一番热潮,也因业务上的需要,寒假时间也特地观看了《西南联大》、《假如国宝会说话》、《书迷》、《创新中国》四部纪录片。

换做平时,我对这些枯燥无味的纪录片是不感兴趣的,因为我此刻正在惬意的享受着安逸的生活,无需忧虑,可仔细看看中国一路走来的艰苦历程,才能真切感受这种安逸的珍贵。

看完,我觉得我们是幸运的,我们有强大祖国的庇护,有稳定的生活和工作。

而当时的老师和学生为了中国的教育甚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不畏艰难,从北平、天津等地先后前往云南,为的就是保存号文化的种子,国家的明天。

西南联大之所以会出现,跟日本的侵略有直接关系。

她的成立当然也离不开那些为了中国教育事业而做出巨大贡献的联大教授。

梅贻琦、蒋梦麟、闻一多、朱自清、沈从文等等。

这些都是中国近代教育的肱骨,也培养了邓稼先、杨振宁等等一大批著名科学家和新中国的栋梁。

有时候我们总是说,设施条件不好,影响教和学。

西南联大当年却是以几间茅草屋、几支粉笔在日军狂轰滥炸之中培养出无数国之栋梁。

故,物质不是主要的,主要在于教育的理念是否先进,教育的信念是否坚定。

如果你把教书当做一份工作,那你在乎的就是工作条件和薪水;如果你把教书当做一种职业,你就会在乎你的工作成就,如果你把教书当做一种情怀,你便会用这种情怀去教育每一个孩子。

我想《西南联大》中的教师便是那个有情怀的老师吧。

西南联大的观后感篇2“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不得不说,看完《西南联大》这部纪录片之后,我被它的氛围感染了。

西山苍苍,东海茫茫,文人言语之间,描绘出那令人神往的年代,还有时代文人可敬可叹的风骨。

所谓风骨者,置生死于度外,千金不改其志,万难不屈。

最新纪录片《西南联大》观后感范文

最新纪录片《西南联大》观后感范文

刚毅坚卓,这四个字既是西南联大的校训,也是西南联大人独特精神品质的真实体现。

在民族存亡的紧急关头,救亡图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西南联大师生在日军轰炸的炮火中依然保持着刚毅坚卓。

那么,到底何为刚毅坚卓?刚毅坚卓是西南联大八百多名学子从课堂走向战场的刚强勇敢,是查良镛先生忍受长达五个月的饥饿与疾病的折磨后活着走出野人谷的毅勇不拔,是金岳霖先生丢失七百余万字的《知识论》手稿后重新编写的坚定不屈,是西南联大在战火的洗礼中培育出的各领域人才的卓越不凡。

每一位西南联大学子都充满了爱国的激情,正如他们坚信的那样:“敌人摧残了我们的艺术城,破坏了我们的象牙塔,可摧灭不了我们三千年来的文化种子。

”在那段水深火热的岁月中,西南联大师生用他们的行动完美诠释了刚毅坚卓这四个字的深刻内涵。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学生,肩负着民族复兴的重任,应当将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做一个有理想,用毅力,有信念的青年人,如此,则中华之兴便可指日可待了!1:看到了记忆中的三官堂桥,普陀体育馆,燎原电影院……现在取而代之的是更为现代化,更为人民大众服务的设施,作为普陀人,幸福感、自豪感油然而生啊!2:我从小生活在曹杨新村,亲眼见证它翻天覆地的变化。

特别是从照片中发现了身边熟悉的人、熟悉的事、熟悉的地标,感受到普陀区日新月异的变化,也更期待我们普陀越来越美好的未来。

3:看到这些珍贵史料,我深深感受到普陀翻天覆地的变化。

40年的辉煌足迹,彰显了普陀的改革精神,描绘了普陀的时代变迁,我相信普陀一定能拥有更美好的明天!4:一楼展厅的图片史料展,生动地展现了四十年来普陀区各个方面的发展成就,三楼的美术作品展,展出了许多体现改革精神和时代内涵的美术作品。

让我们看到了普陀四十年来的改革历程、辉煌成就,以及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

5:改革开放四十载春华秋实,孕育普陀高速发展。

普陀百景,见证普陀日新月异,也见证普陀人民生活蒸蒸日上。

我为普陀点赞,希望普陀明天更美好!相关阅读: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观后感范文13篇1。

《西南联大》观后感700字

《西南联大》观后感700字

《西南联大》观后感700字看完《西南联大》这部纪录片,我简直是热血沸腾,心情激动得就像是在火锅里涮了十八遍的毛肚,那个弹跳力,简直了!这部片子,不仅仅是讲述了西南联大的历史,更是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历史课,让我这个现代小青年对那个时代的大学精神佩服得五体投地。

首先得说,西南联大那个年代的学生,简直就是学霸中的战斗机,智慧与勇气的完美结合。

你想想,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们不仅能逃过敌人的炮火,还能在简陋的教室里研究学问,这学习劲头,比我玩游戏冲级还猛。

片子里的老师们,一个个都是文武双全的大神级人物。

比如那个陈寅恪,他的学问深不可测,讲课风格独特,我看着他在讲台上挥洒自如,心里直呼:“这哪里是教书,分明是在演绎一场知识的盛宴!”还有那个梅贻琦校长,他的领导力简直是一绝,把一群才华横溢的教授和学生团结在一起,就像是个超级英雄团队,共同抵御外敌,守护学术的自由。

梅校长,您要是活在今天,绝对是管理学界的网红大咖!纪录片里那些艰苦的学习条件,幽默得让我哭笑不得。

学生们在茅草屋里听课,蚊子比老师的声音还大,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的学习热情。

我看着他们,心想,要是换了我,估计早就拿着蚊帐去上课了。

更夸张的是,西南联大的学生们不仅学习好,体育也不差。

篮球打得那叫一个风生水起,我看着他们在球场上奔跑,心里想:“这哪里是打球,分明是在用篮球传递抗日精神!”总之,《西南联大》这部纪录片,看得我是心潮澎湃,眼泪汪汪。

它让我这个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年轻人,深刻体会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坚韧和毅力。

下次要是有人问我为什么这么崇拜老一辈的知识分子,我肯定会说:看了《西南联大》,你会明白,真正的学霸,是在任何环境下都能发光发热的!这不,我现在都想去图书馆啃几本书,感受一下西南联大的学习氛围了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西南联大》观后感
刚毅坚卓是西南联大的精神。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西南联大人才辈出,例如朱自清先生,杨振宁教授等等,他们都生活简朴,住着简陋的楼房,吃着简单的食物,虽然物质生活清贫困苦,但是他们学识渊博,饱含对国家的热忱之情,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努力。

国家动荡不安,北大,清华,南开三所大学纷纷与日寇做着各种斗争,因而遭到报复,学校被炸,学生被抓,教授入狱。

尽管日本人残酷无情,但作为中国人,上至校长,下至学生,每个学校没有一个人屈服。

在战乱纷飞的年代,怀揣着甘为天下先的远大抱负,努力学习,奋发图强,丝毫不惧侵略者的杀戮,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刚毅坚卓的西南联大人!
相关阅读:西南联大纪录片观后感范文6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