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观后感
《西南联大》纪录片观后感
《西南联大》纪录片观后感《<西南联大>纪录片观后感》最近看了一部纪录片——《西南联大》,这片子真的让我感触颇深。
说起西南联大,可能很多人并不太了解那段历史。
但对于我们这些渴望知识、追寻真理的人来说,西南联大就像是一座神圣的学术殿堂。
纪录片里,那一幕幕的场景仿佛把我拉回到了那个动荡却又充满激情的年代。
在战火纷飞中,师生们带着对知识的渴望,辗转多地,坚持办学。
那时候,条件艰苦得超乎想象。
没有宽敞明亮的教室,没有先进的教学设备,甚至连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成问题。
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西南联大培养出了一大批杰出的人才。
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有一位教授在漏雨的教室里授课。
外面下着大雨,教室里也滴滴答答地漏着水。
教授全然不顾,依然激情澎湃地讲解着知识,学生们也听得聚精会神,没有一个人因为环境的恶劣而分心。
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求,仿佛外界的一切艰难困苦都与他们无关。
还有那些学生们,他们住着简陋的宿舍,几个人挤在一张小小的床上。
每天的伙食也只是简单的粗茶淡饭,但他们的脸上却总是洋溢着乐观的笑容。
他们会在课后热烈地讨论问题,为了一个学术观点争得面红耳赤;他们会在夜晚借着微弱的灯光刻苦读书,哪怕眼睛已经酸涩不堪。
记得有一个场景,一位学生为了买到一本珍贵的参考书,省吃俭用了好几个月。
当他终于拿到那本书时,脸上露出的那种满足和喜悦,真的让人动容。
他如获至宝般地把书紧紧抱在怀里,仿佛那是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
回到宿舍后,他立刻就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当时的联大,老师们也是倾尽全力地教导学生。
他们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有一位老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一个复杂的理论,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准备了各种生动有趣的案例和实验。
他的耐心和用心,让每一个学生都深受感动。
在那个特殊的时期,西南联大的师生们面临着战争的威胁、生活的困苦,但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对知识的追求,没有放弃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
《西南联大》观后感700字
《西南联大》观后感700字看完《西南联大》这部纪录片,我简直是热血沸腾,心情激动得就像是在火锅里涮了十八遍的毛肚,那个弹跳力,简直了!这部片子,不仅仅是讲述了西南联大的历史,更是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历史课,让我这个现代小青年对那个时代的大学精神佩服得五体投地。
首先得说,西南联大那个年代的学生,简直就是学霸中的战斗机,智慧与勇气的完美结合。
你想想,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们不仅能逃过敌人的炮火,还能在简陋的教室里研究学问,这学习劲头,比我玩游戏冲级还猛。
片子里的老师们,一个个都是文武双全的大神级人物。
比如那个陈寅恪,他的学问深不可测,讲课风格独特,我看着他在讲台上挥洒自如,心里直呼:“这哪里是教书,分明是在演绎一场知识的盛宴!”还有那个梅贻琦校长,他的领导力简直是一绝,把一群才华横溢的教授和学生团结在一起,就像是个超级英雄团队,共同抵御外敌,守护学术的自由。
梅校长,您要是活在今天,绝对是管理学界的网红大咖!纪录片里那些艰苦的学习条件,幽默得让我哭笑不得。
学生们在茅草屋里听课,蚊子比老师的声音还大,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的学习热情。
我看着他们,心想,要是换了我,估计早就拿着蚊帐去上课了。
更夸张的是,西南联大的学生们不仅学习好,体育也不差。
篮球打得那叫一个风生水起,我看着他们在球场上奔跑,心里想:“这哪里是打球,分明是在用篮球传递抗日精神!”总之,《西南联大》这部纪录片,看得我是心潮澎湃,眼泪汪汪。
它让我这个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年轻人,深刻体会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坚韧和毅力。
下次要是有人问我为什么这么崇拜老一辈的知识分子,我肯定会说:看了《西南联大》,你会明白,真正的学霸,是在任何环境下都能发光发热的!这不,我现在都想去图书馆啃几本书,感受一下西南联大的学习氛围了呢!。
213 西南联大观后感
西南联大观后感
《西南联大》是一部关于西南联合大学历史的纪录片,该片通过讲述一群知识分子在战争年代里求知的艰辛历程,以及他们在困境中为国家发展做出的努力和贡献,表达了对知识的崇高敬意和对优秀人才的赞美。
观看完这部纪录片,可以得出以下几点观后感:
1. 艰难求知的历程:纪录片中展现了西南联大在战争年代中的艰难求知的历程,包括学校设施的简陋、物资的匮乏、战争的威胁等等。
这些困难并没有阻挡学生们追求知识的脚步,反而更加坚定了他们追求真理的决心。
2. 知识的力量:在纪录片中,可以看到知识分子们在困境中为国家发展做出的努力和贡献。
他们用知识和智慧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展示了知识的力量和价值。
3. 敬仰优秀人才:西南联大的历史也展现了对于优秀人才的敬仰和推崇。
纪录片中讲述了许多杰出的人物,如学术界的泰斗、战地记者、医生等,他们用自己的才华和智慧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些优秀的人才在纪录片中被高度赞扬和敬仰。
4. 坚韧不拔的精神:在战争年代中,西南联大的师生们表现出了坚韧不拔的精神。
他们面对战争的威胁和困境,仍然坚持学习和研究,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总的来说,《西南联大》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纪录片,它通过讲述西南联合大学的历史,展现了知识的力量和价值,表达了对知识的崇高敬
意和对优秀人才的赞美。
观看这部纪录片,不仅可以了解历史,还可以感受到坚韧不拔的精神和知识的力量。
学生观看《西南联大》观后感范文锦集五篇
学生观看《西南联大》观后感范文锦集五篇纵使会被千刀万剐,也要傲然伫立于废墟之间。
虽然沧海一粟,却无法让忘怀,也许这就是西南联大的精神!下面是作者为您推荐学生观看《西南联大》观后感内容锦集五篇。
在当时,日本军队的全面进攻,早已将北京吞噬,许多学校也被迫撤出了所在地。
在西南联大,老师和学生如同中国的一寸火苗,燃起熊熊的希望;如同夜空中的北斗七星,指引中国人前进的方向;又如同一堵高墙,用生命用尽全力地阻挡日本人思想的掠夺。
日本人一次又一次地试图击垮中国人内心的顽强,但又一次一次被中国人的毅力所屈服。
当时条件如此简陋,无时无刻都心惊胆战,尽管图书馆被日军炸出一道又一道的裂缝,学生们却依旧打着雨伞,前去借书。
他们对知识的热衷,如同野草般“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虽然当时中国经济条件落后,但是,我们坚持不懈的毅力如同一根韧劲十足的绳子。
有时可能会被无情的蹂躏扭曲,但是只要拉紧两端的绳子,它又再一次回到了属于它原来那个坚定不移信念的样子。
钱学森曾说:“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终究会有成果的。
”抗日胜利的真谛,细细品味,便能悟出其中的道理,妙哉!当我观看这个系列的纪录片所描绘的,在那个山河破碎、战火硝烟的年代,有这么一群读书人不畏枪林弹雨,不惧条件艰苦,凭借一身风骨,守护着国家的重要文脉。
是他们,书写了那波澜壮阔的一段精彩历史,担当着民族的栋梁。
他们每个人生命中都曾有一半的日子在天天躲避日寇飞机的轰炸,师生几乎都在半饥半饱的状态下寒窗苦读。
今天的我们早已不再拥挤在破败不堪的屋子里学习,不用再忍饥挨饿。
然而现在又有多少人学会了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美好时光呢?联想到过去的他们因为一场浩劫四处分散,命运不一,再想想如今我们学习的氛围和状态,是不是应该自省和反思?在最和平的年代却浪费了最好的资源。
黑格尔曾说过:“一个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才会有希望。
”正是因为祖国有着像闻一多、蒋梦麟、汪曾祺等头脑清醒的人士,中国才逐渐强大了起来,繁华了起来。
《西南联大》纪录片观后感
《西南联大》纪录片观后感《<西南联大>纪录片观后感》最近看了一部纪录片——《西南联大》,心里头那叫一个五味杂陈。
片子里展现的那个年代,战火纷飞,国难当头,可就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西南联大却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智慧与坚韧的光芒。
当时的条件,那叫一个艰苦。
学生们上课的教室,简陋得不能再简陋。
下雨天,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滴答滴答的雨水声和老师讲课的声音交织在一起。
可就算是这样,也没挡住大家求知的热情。
我就特别注意到片子里的一个细节,有个学生为了能听清老师讲课,不顾雨水打湿了衣裳,愣是站在靠近讲台没漏雨的地方,眼睛紧紧盯着黑板,手里的笔不停地记着笔记。
那专注的神情,仿佛世界上只剩下了老师的声音和他手中的笔。
还有啊,住宿条件也是差得让人咋舌。
几个人挤在一间小小的屋子里,床铺挨着床铺,翻身都得小心翼翼,生怕影响了旁边的同学。
冬天的时候,被子薄得像纸,晚上睡觉都得裹紧了身子,缩成一团。
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同学们晚上还会凑在一起,点着昏暗的油灯,讨论着白天学到的知识,为了一个学术问题争得面红耳赤。
再说吃的,那更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
糙米饭配着一点咸菜,就算是一顿饭。
可即便如此,大家也没有抱怨,反而把心思都放在了学习上。
我记得片子里有个镜头,一个学生端着饭碗,一边吃一边看着手中的书,不小心把饭粒掉到了书上,他赶紧捡起来放进嘴里,还自言自语地说:“这可都是粮食,不能浪费。
”西南联大的老师们,那也是个个令人敬佩。
他们有的放弃了国外优厚的待遇,毅然回国,投身到教育事业中。
在课堂上,他们倾囊相授,毫无保留。
记得有位教授,身患重病,还坚持站在讲台上授课。
讲着讲着,脸色苍白,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滚落,但他依然声音洪亮,思路清晰。
下课后,同学们都围上去,劝他休息,他却摆摆手说:“这点病算什么,只要能把知识传授给你们,我就心满意足了。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西南联大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
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西南联大观后感一千字
西南联大观后感一千字篇一西南联大观后感最近看了关于西南联大的一些资料和纪录片,真的是感触颇深啊!说起西南联大,那可真是一段传奇的历史。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这所学校居然能汇聚那么多的大师和优秀的学子,简直就是个奇迹!也许有人会说,不就是个学校嘛,有啥了不起的。
但你要是深入了解一下,就会发现,它真的太了不起了!当时的条件那叫一个艰苦,可能比我们能想象到的还要糟糕。
教室简陋得不行,宿舍也是破破烂烂的。
可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师生们的学习热情却像燃烧的烈火一样,熊熊不灭。
我就在想,要是换做我在那种环境里,我能坚持得下来吗?也许我早就打退堂鼓了吧。
那些教授们,个个都是大牛啊!他们本来可以在更舒适的环境里搞研究、做学问,可却偏偏选择来到西南联大,为培养下一代而努力。
他们的那种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点赞吗?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师者风范!再看看那些学生,一个个也是拼了命地学习。
他们心里清楚,国家需要他们,他们得学好知识,将来才能为国家做贡献。
这让我不禁反问自己,我学习是为了啥?是为了应付考试,还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西南联大培养出了那么多优秀的人才,这难道仅仅是因为老师教得好吗?我觉得不是,更多的是学生们自己的努力和对知识的渴望。
他们知道,自己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不能有丝毫的懈怠。
想想我们现在的学习条件,那简直是好得不能再好了。
有宽敞明亮的教室,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可我们有时候还不珍惜,还在抱怨学习辛苦。
和西南联大的师生们比起来,我们难道不应该感到羞愧吗?这一路回顾西南联大的历史,我觉得自己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洗礼。
也许,我们都应该从西南联大的精神中汲取力量,努力前行。
你说呢?篇二西南联大观后感嘿,朋友!你知道西南联大吗?我最近看了关于它的一些东西,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啊!西南联大,这四个字一出来,就带着一种沉甸甸的历史感。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它就像一颗璀璨的星星,照亮了无数人的求学之路。
我一直在想,到底是什么让西南联大如此特别?是那些大名鼎鼎的教授?还是那些怀揣梦想的学生?可能都有吧。
《西南联大》纪录片观后感
《西南联大》纪录片观后感《<西南联大>纪录片观后感》在观看完《西南联大》这部纪录片后,我的内心像是被投入了一块巨石,激起了层层的波澜,久久无法平静。
这部纪录片仿佛是一台时光机,带着我穿越回了那个战火纷飞却又激情燃烧的岁月。
西南联大,这几个字承载着太多的故事、太多的坚韧、太多的梦想。
在纪录片中,我看到了那破旧的校舍。
想象一下,那简陋的教室,雨天可能会漏雨,风大的时候也许会灌风。
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老师们激情澎湃地授课,学生们如饥似渴地学习。
他们没有因为条件的艰苦而有丝毫的懈怠,反而是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那些木质的桌椅,可能已经磨损得不成样子,但每一道划痕都像是在诉说着曾经的坚持和努力。
当时的学生们,背着破旧的书包,里面装着珍贵的书本和笔记。
他们每天早早起床,走很长的路去上课。
有时候,甚至要饿着肚子,但他们的眼神中始终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
我记得有一个镜头,一位学生在昏暗的灯光下,借着微弱的光线看书,眼睛都快贴到书本上了,可他依然专注得仿佛整个世界都只有他和那本书。
老师们也是让人敬佩不已。
他们有的穿着打了补丁的衣服,却站在讲台上,口若悬河,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有一位教授,在讲到关键的知识点时,激动得手舞足蹈,完全忘记了自己身上那件已经洗得发白的长衫。
还有一位老师,因为没有黑板擦,就用自己的袖子去擦黑板,弄得一身粉笔灰,可他毫不在意,继续讲着课。
西南联大的校园里,充满了浓厚的学术氛围。
学生们经常自发地组织讨论小组,大家围坐在一起,各抒己见。
有时候会为了一个学术观点争得面红耳赤,但争论过后,又会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这种纯粹的学术交流,没有功利,没有算计,只有对真理的追求。
纪录片中还提到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
尽管生活艰苦,但他们依然充满了活力和乐观。
一场简单的篮球赛,就能让整个校园沸腾起来。
大家欢呼雀跃,为自己的同学加油助威。
还有那小小的文艺演出,没有华丽的舞台和服装,却有着最真挚的情感和最动人的表演。
《西南联大》观后感
《西南联大》观后感《西南联大》观后感(精选10篇)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观后感。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西南联大》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西南联大》观后感篇1昨天用了较长时间把中央电视台记录片频道播放的《西南联大》五集看了一遍,有许多感慨。
“回首抗战岁月,中国的大地上,由东向西,真是一场史诗般波澜壮阔的大迁徙,这其中有无数读书人高昂着头颅、挺直着腰板在行走。
世界上有哪个国家有过如此大规模的文化大转移?世界上有哪个民族遭受过这等苦难?世界上又哪有过这么一群读书人,把大学当作捍卫国家荣誉与民族精神的第二战场”?这就是西南联大带给我们的震撼。
西南联大全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抗战开始后1937年11月1日,由清华、北大、南开三所大学在长沙组建成立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在长沙开学。
由于长沙连遭日机轰炸,1938年2月中旬,经中华民国教育部批准,长沙临时大学分三路西迁昆明。
1938年4月,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西南联大在中国教育史上只存在了8年,但因其英才辈出,又产生了无数故事与传奇,成为了中国大学史上独一无二的奇迹。
它存在于中国教育史上的特殊时期,所以那里的师生、那里的精神都很特殊。
感慨一身处逆境而正义必胜的信念。
在谈论西南联大,大家一定会想起从那儿走出来的一批优秀中华儿子,如:闻一多、吴大猷、李政道、邓稼先、钱钟书、费孝通……很多很多,那都是有形的,而最最可贵的是在国家危亡时刻、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所凸显现的中国知识分子高贵精神气质,是硝烟弥漫的战火中,众多师生弦歌不辍,坚持到底,稳定人心的力量。
感慨二精忠报国、为国献身的精神。
一大批联大师生在抗战的艰苦环境下,克服了许多无法想象的困难,坚持教学育人。
1100名学生直接参战,他们有的在前线作战,有的服务保障。
记得有一幕,为了战场需要,一批翻译人员参加了中国远征军,好多就死在了胡康河谷。
更多的人则在后方支援抗战,用科技支援前线,开展学术研究和应用研究,取得了很大成果。
《西南联大》刚毅坚卓观后感
《西南联大》刚毅坚卓观后感《〈西南联大〉刚毅坚卓观后感》看《西南联大》这部纪录片,真的是一次非常独特且震撼心灵的体验。
刚毅坚卓,这四个字说起来容易,但西南联大师生所展现出来的这一精神内涵,确实是令我万分钦佩。
特别印象深刻的是看到那些师生们在简陋的校舍里上课的画面。
他们的教室,有的只不过是简单的茅草屋,窗户可能都是透风的,桌椅是那种最简易、甚至可以说是破旧的。
看到这里我感觉,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换做是如今衣食无忧、有着各种舒适教学设施的我们,可能很难想象当时求学的艰难。
而那时的学生们,却丝毫不为简陋的环境所影响,他们一个个眼神里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
当时还看到了他们遭遇日军轰炸的场景,那真是一片慌乱。
但即便如此,学校不辍弦歌。
联大师生在硝烟还未散尽的时候,在临时找的露天场地继续上课讲学。
那个场景让我深深感受到了这所学校的坚韧不拔。
当危险来临,知识的火种不能熄灭,教育的使命不能被打断。
这就像黑暗中的灯塔,无论遭受怎样的暴风雨侵袭,总是坚定地散发着光芒。
看完这些场景后我明白了,刚毅坚卓不是一句简单的校训,它体现在每一个老师的授课细节里,体现在学生们挑灯夜读的背影中。
我不禁联想到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小挫折,动不动就可能抱怨或者想放弃。
和西南联大的师生一比,真是羞愧难当。
另外,纪录片里还有那些联大师资的介绍也让我非常动容。
那么多大师如璀璨星辰汇聚在这里。
他们自身博学多才,但却甘愿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教书育人。
他们将自己的毕生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
这也是刚毅坚卓精神的一种体现吧,坚守自己的教育理念,坚守传承文化知识的使命。
这部纪录片不仅仅让我看到了历史上这么一所伟大的学校,更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一种伟大的精神,这种精神无论放在哪个时代都是难能可贵的,都值得我们去汲取并发扬。
西南联大纪录片观后感
西南联大纪录片观后感作为一名观众,观看了纪录片《西南联大》后,我深刻体会到了“革命先驱”的艰辛和青年学生的勇敢和坚定。
《西南联大》是一部讲述中国近代历史的纪录片,讲述了上世纪初中国困境的时代背景和西南联大的创建历程。
这部纪录片主要由历史资料和个人回忆录拼接而成,讲述了一群有远大理想和家国情怀的年轻人如何在动荡的时代环境中成长、学习和奋斗。
电影的内容涵盖了上世纪初的中国历史背景,包括英国侵华,八国联军和辛亥革命等。
与此同时,电影重点讲述了创办西南联大的故事。
西南联大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所非常重要的高等教育机构,它将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青年聚集在一起,给予他们优质的教育和坚定的信仰,以便他们能够成为中国的“革命先驱”。
从电影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时中国的愁苦和国家的落后,以及西南联大这所学校的价值和重要性。
创办西南联大对于整个中国的独立和强大意义非凡,西南与其他地区的联合,标志着全国人民团结一心、直面国家困境的决心和信念;同时,这所学校也为中国近代史上一段独特的历史增添了光彩。
作为一名年轻人,观看这部纪录片让我感到自豪和振奋。
这些年轻学生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和牺牲精神,他们的故事引起了我的思考和启示。
电影中的一句话——“不破不立,没有牺牲就没有胜利”深深地触动了我。
为了想要取得胜利,我们必须付出牺牲和努力。
本片在画面、音乐和气氛方面也充满了感染力。
无论是细腻的人物刻画还是广阔的场景,都让人印象深刻。
其中最让我感动的部分是在拉萨,当时的校长蒋南翔带领着一个小队奋斗在荒山前线。
那种在生命的边缘上与死神搏斗的经历让我们深刻意识到人类的生命之脆弱和珍贵。
音乐也给电影增色不少,旋律动听而节奏明快,让我们仿佛回到了那个时代,感受到了那时那一代中国青年人的革命血脉和精神。
最后,观看这部电影不仅可以增强我们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给我们年轻一代敲响了应该怎样立志、奋斗和成长的警钟。
我们应该始终保持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和责任感,牢牢把握时代的机遇,尽力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自己的贡献,让我们的历史和社会更加光辉和繁荣。
西南联大观旧址观后感
西南联大观旧址观后感你知道西南联大吗?要是不知道,那可就亏大啦。
我去了西南联大观旧址,那一趟下来,就像经历了一场超级奇妙又震撼心灵的穿越之旅。
刚到旧址那儿,感觉周围的空气都变得不一样了,好像充满了知识的味道,还夹杂着一种坚韧不拔的气息。
看着那些老旧的建筑,虽然有些破旧,但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像是在无声地诉说着当年的故事。
你能想象吗?当年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西南联大就像一颗璀璨的星星,在教育的天空中闪闪发光。
教室里的桌椅看起来都很简陋,可就在这些桌椅之间,曾经坐满了热血沸腾、一心向学的师生。
他们没有因为战争的炮火、恶劣的环境而放弃求知。
我仿佛看到了那些大师们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授课,他们的眼神里充满了对知识的执着和对学生的期望;学生们呢,一个个眼睛发亮,如饥似渴地吸收着知识,哪怕头顶上时不时有敌机飞过,也不能阻挡他们对学习的热情。
而且啊,西南联大的师生关系肯定超有趣。
我猜他们不像现在有些师生之间那么拘谨,而是像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大家在艰苦的环境里互相扶持,一起探讨学问,一起憧憬未来。
那时候的学术氛围肯定浓得像化不开的糖浆,随便在校园里走走,都能听到激烈的学术讨论声。
在旧址里转着转着,我就特别感慨。
现在咱们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条件,跟当年比起来那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可有时候我们还会抱怨这个不好那个不好。
看看西南联大的先辈们,他们在战火纷飞中都能坚守教育的阵地,创造出那么辉煌的成就,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这次参观西南联大观旧址,就像是被打了一针超强的“鸡血”。
我觉得自己不能再浑浑噩噩地过日子了,得像西南联大的前辈们一样,对知识充满敬畏,对生活充满热情,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勇往直前。
这西南联大旧址啊,可真是个充满魔力的地方,去一次就像给灵魂做了一次深度清洁,让我整个人都变得积极向上起来了呢!。
《西南联大》纪录片观后感
《西南联大》纪录片观后感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时刻如璀璨星辰,照亮人类前行的道路;总有一些事迹如激昂乐章,奏响时代的最强音;总有一些精神如不朽丰碑,永远屹立在人们的心中。
西南联大,便是这样一座精神的灯塔,它在民族危亡之际,汇聚了无数知识精英,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坚守着教育的阵地,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杰出人才。
观看完《西南联大》纪录片,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仿佛穿越时空,亲身经历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
西南联大诞生于战火纷飞的年代,1937 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平津沦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被迫南迁,先迁至长沙,后又西迁昆明,组成了西南联合大学。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期,物质极度匮乏,教学条件异常艰苦。
然而,师生们却怀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国家的热爱,克服了重重困难。
片中,那简陋的校舍令人印象深刻。
教室是由茅草屋搭建而成,每逢下雨,屋内便滴滴答答地漏个不停。
学生们只能在这样的环境中认真听讲,做笔记。
宿舍也是拥挤不堪,几十个人挤在一间狭小的房间里,睡的是上下铺。
但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学生们依然充满了学习的热情。
他们清晨早早起床,在昏暗的灯光下读书;他们在课堂上积极思考,与老师展开激烈的讨论;他们课后还会自发组织学习小组,互相交流,共同进步。
这种对知识的执着追求,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西南联大的师资力量堪称豪华。
在纪录片中,我们看到了那些在学术领域有着卓越成就的大师们,如陈寅恪、朱自清、闻一多、沈从文等等。
他们不仅有着渊博的学识,更有着高尚的品德和强烈的爱国情怀。
陈寅恪先生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依然坚持授课,凭借着惊人的记忆力和深厚的学术功底,为学生传授知识。
朱自清先生,即使生活贫困,也不肯接受美国的救济粮,展现了文人的铮铮铁骨。
闻一多先生,在演讲中慷慨激昂,呼吁学生们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而奋斗。
沈从文先生,用细腻的文字,描绘着人性的美好和生活的希望。
这些大师们,用自己的言行,为学生们树立了榜样,激励着他们不断前行。
西南联大的观后感(通用10篇)
西南联大的观后感(通用10篇)西南联大的观后感(通用10篇)当品味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观后感了。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西南联大的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西南联大的观后感篇1看完《西南联大》纪录片后,感触颇深。
是抗日战争的烽火催生了这样一所优秀且特殊的学校——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它的诞生无疑是经历了许许多多的磨难的,清华、北大、南开大学在日本的炮火逼迫下不得不迁校,于是他们联合起来来到了长沙成立了临时大学,最后来到了云南昆明,虽然现在已不在,但这所大学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是无法抹去的,在云南师范大学里仍有西南联大的旧址与博物馆,供人们来回忆与纪念。
这部纪录片共有五集——八音合奏、刚毅坚卓、大学之大、火的洗礼、嘉荫长留,无一不在向我们讲述着西南联大的历史。
三校联合没有任何分歧,由“寡言君子”梅贻琦担任西南联大的校长,他以清华的教学体制来管理西南联大,成果也是显著的。
当然不少优秀的教授在其中的作用不可小觑,被称为“好教授”的韩咏华改变院系进入了社会科学院关注教育;国文老师沈从文教学吸引不少学生愿跨过整个昆明城来听一堂课;闻一多在抗日步行中不忘写生,采集素材;虽有助教但仍亲自批改学生作业的朱自清;吴宓,陈寅恪,郑天挺,吴大猷,华罗庚,杨振宁,邓稼先等一批爱国志士为了中国的.胜利在默默的付出。
那时候的西南联大并没有太多资金,学习环境也是非常艰苦,一间茅草房就是一间教室,一把羊椅就是书桌与凳子,40多个人一间宿舍,再看看我们现在的学习环境,教学楼,阶梯教室,四人宿舍,多么舒适的环境,可竟很难再出现像以前那样的教授,我们是否该深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而即使如此他们仍坚持着“刚毅坚卓,明德睿智”的校训,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从不懈怠。
在他们那个时代时刻都担心着日本人的突袭,只要警报器一响就拿着装满手稿的公文包到处躲避,而金岳霖在一次空袭中忘记跟着人群躲避,仍在教室里手握笔。
《西南联大》观后感心得体会
《西南联大》观后感心得体会
《西南联大》是一部极具震撼力的电影,让我对中国历史上的一段特殊时期有了更加
深入的了解。
影片以战争背景为背景,以西南联大的创办为线索,展现了一群年轻人
在动荡的年代中奋发向前的精神。
首先,这部电影让我对中国的抗战历史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在电影中,我看到了中
国人民在战争时期的艰难生活,以及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而奋发图强的精神。
西南联大作为一个重要的抗战产物,不仅培养了一批有志青年,也为中国在战争中保
持持久的抵抗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电影中所展现的西南联大精神令人敬佩。
这所大学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面临着
巨大的困难,但他们始终坚守初心,将教育的意义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
电影中的
一幕幕情节让我感受到了联大学子们对知识和学术追求的热情,以及他们对未来的美
好向往。
最后,电影中展现的友情和爱情也是触动人心的。
影片中的主人公们在战乱之中相互
扶持、互相帮助,展现了真正的友谊和团结。
同时,电影中也展现了一段动人的爱情
故事,让观众感受到了生活中的温暖和美好。
总的来说,《西南联大》是一部让人思考、感动的电影。
通过观看这部影片,我对中
国历史上的一段特殊时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增强了对国家和民族的自豪感。
这部电影不仅是一部用来娱乐的作品,更是一部让人思索、激励和感动的影片。
《西南联大》观后感
《西南联大》观后感《西南联大》观后感一、影片介绍《西南联大》是一部关于中国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题材电影,该电影讲述了西南联大师生在战火中坚定信念,保卫家园的故事。
该片是一部艺术与历史相结合的作品,通过深入刻画人物形象和生动展现历史背景,引人深思。
二、剧情概要本片以西南联大师生为主线,以历史背景为基础,展现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期间的命运和抗争历程。
故事从西南联大的建立开始,聚焦于一批优秀青年学子的成长与挚友情谊。
然而,战争的爆发打破了他们原本平静的校园生活,他们选择了坚守信仰、顶住压力并投身于抗战中。
经历了艰辛和牺牲,他们最终凭借着不屈的精神和坚定的信念战胜了敌人,谱写了壮丽的抗战篇章。
三、影片亮点1:真实还原历史背景:《西南联大》通过细致入微的布景和服装设计,真实还原了当时的历史背景。
观众可以感受到整个抗战时期的紧张气氛和群众生活。
2:人物形象鲜明:影片通过对主要人物的深入塑造,使得观众不仅能看到他们的英勇抗争和豪情壮志,同时还能感受到他们内心的脆弱和挣扎,使人物更加鲜活。
3:情节跌宕起伏:故事情节紧凑,跌宕起伏,既有紧张刺激的战斗场面,又有感人至深的友情、爱情和家庭情感。
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既能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又能感受到希望和力量的存在。
4:艺术与历史相结合:《西南联大》在表达历史的同时,还注重艺术的表现力。
影片运用了许多艺术手法,如想象、隐喻和符号等,使得影片更具艺术性,使观众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四、影片的启示《西南联大》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它更深层次展现了中国人民在抗战中的顽强精神和坚定信仰。
影片告诉我们,在生活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只有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精神才能驱使我们战胜困难,追求最终的胜利。
同时,影片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和平,珍惜现在的生活,不忘记历史的苦难和牺牲,时刻准备着面对未来可能的困境和挑战。
五、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1:《西南联大》观后感图片附件六、法律名词及注释1:抗日战争:指中国人民抵抗和反对军国主义的战争。
《西南联大》纪录片观后感
《西南联大》纪录片观后感《<西南联大>纪录片观后感》在观看了《西南联大》这部纪录片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那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那一群怀揣着梦想与热血的师生,仿佛穿越时空,向我走来,让我对教育、对国家、对民族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西南联大,这所在战火中诞生的大学,承载着太多的苦难与辉煌。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国土沦陷,硝烟弥漫,正常的教学秩序被打破,然而,就是在这样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西南联大却汇聚了当时中国最顶尖的学者和最有志向的青年学子。
他们不畏艰险,坚守着知识的殿堂,传承着文化的火种。
片中,那些教授们的身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们有的放弃了国外优越的条件,毅然回国,投身于祖国的教育事业;有的在颠沛流离中,仍然坚持着学术研究,不放弃对真理的追求。
闻一多先生在防空洞里给学生讲授《诗经》《楚辞》,朱自清先生饿着肚子写下《经典常谈》,陈寅恪先生在目盲的情况下口述完成了《柳如是别传》……他们不仅传授知识,更以身作则,教会了学生什么是坚守,什么是担当,什么是民族的脊梁。
西南联大的学生们同样令人敬佩。
他们在简陋的教室里,在昏暗的油灯下,刻苦学习,努力钻研。
他们深知,只有通过知识的力量,才能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
他们怀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各自的领域里发光发热。
有的投身于科研,为国家的科技发展贡献力量;有的奔赴前线,为保卫祖国英勇杀敌;有的深入基层,为民众的福祉奔走呼号。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刚毅坚卓”的校训。
在纪录片中,我还看到了西南联大师生之间深厚的情谊。
老师们对学生关爱有加,不仅在学业上悉心指导,更在生活上给予帮助和支持。
学生们对老师尊敬爱戴,虚心求教。
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让人感受到了教育的温度和力量。
在那个艰难的岁月里,他们相互扶持,共同前行,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西南联大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培养了一批杰出的人才,更在于它所孕育的精神。
这种精神是爱国精神,是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的担当;是科学精神,是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和探索;是团结精神,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携手共进的力量;是创新精神,是在艰苦条件下不断开拓进取的勇气。
西南联大记录篇观后感
西南联大记录篇观后感最近看了那部关于西南联大的纪录片,真叫一个震撼,感觉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热血又传奇的历史大门。
西南联大,这名字一听就很有范儿。
纪录片刚开始的时候,我还在想,不就一个学校嘛,能有多特别?结果,越看越觉得自己之前的想法简直太天真。
你能想象吗?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一群老师和学生,背着行囊,一路辗转,就为了找个能安心读书做学问的地儿。
他们就像一群执着的追光者,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愣是把西南联大办成了中国教育史上的一座高峰。
先说这学校的环境,那可真是简陋得不能再简陋了。
教室破破烂烂的,下雨的时候还漏雨,学生们就坐在湿漉漉的凳子上听课。
可就算这样,大家的眼神里都透着一股劲儿,对知识的渴望那是一点没打折。
我看着那些学生们,穿着补丁衣服,在昏暗的灯光下读书,突然就觉得自己现在的学习环境简直好到奢侈,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而且啊,西南联大的老师们那也是相当厉害。
各个都是学界的大拿,就像闻一多先生,他站在讲台上,那简直就是光芒万丈。
他讲的课肯定特别吸引人,从他的身上能看到对知识的热爱和对学生的认真。
还有朱自清先生,感觉他就是那种温文尔雅但又很有力量的老师。
这些老师们不仅在课堂上传道授业,在生活里也是学生们的榜样。
他们在那么艰苦的环境里,还坚持做学问,搞研究,这种精神就像火种一样,点燃了学生们内心的火焰。
西南联大的学生们也是超有趣的一群人。
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有着不同的背景,但都为了一个目标聚到了一起。
他们在课余时间搞社团活动,又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
看着他们在操场上热烈地讨论着各种话题,有关于学术的,也有关于国家未来的,感觉那就是一群充满希望的年轻人在为梦想奋斗。
而且他们的爱国情怀也是满满当当的。
在国家面临危机的时候,很多学生都想为抗战出一份力,有的去参军,有的在后方用自己的知识支援前线。
这种在国难面前挺身而出的精神,真的很让人钦佩。
看完这部纪录片,我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很是感慨。
西南联大就像一颗璀璨的星星,在那个黑暗的战争年代闪耀着智慧和希望的光芒。
西南联大记录篇观后感
西南联大记录篇观后感看了西南联大的纪录片,那可真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传奇世界的大门,满脑子都是对那个特殊时代的惊叹和敬意。
西南联大,就像是在战火纷飞的乱流里突然冒出来的一颗超级闪亮的星。
你能想象吗?那时候到处都在打仗,炸弹可能随时就在头顶上爆炸,可这些老师和学生们呢,就像一群倔强的超级英雄。
他们从全国各地凑到一块儿,一路颠沛流离,带着书本和知识的火种,在云南那片土地上安营扎寨,建起了一个特别的大学。
纪录片里那些画面,看着就让人心里一阵阵地感动。
简陋的教室,破破烂烂的桌椅,可学生们的眼睛里都透着光。
老师在台上讲得那叫一个带劲,不管是讲文学、历史还是科学,每一句话都像是带着魔力,把学生们的魂儿都给勾住了。
我就想啊,这得多强大的信念才能在那样的环境里还这么专心地学习和教书呢?里面的那些大师们更是酷得不像话。
像闻一多先生,留着大胡子,讲起课来激情澎湃。
他讲的那些诗歌啊,就像是能从屏幕里蹦出来,钻进我的心里。
还有陈寅恪先生,那学识简直深不见底,戴着眼镜,坐在那儿讲那些高深的学问,学生们听得那叫一个入神。
这些大师们,就像是武林高手,各自带着独门绝技,把知识的宝藏一股脑儿地展示给学生们看。
而且西南联大的学生们也特别牛。
他们白天上课,晚上还得躲空袭警报。
警报一响,大家就得往防空洞跑,可就算是这样,他们还不忘把书本带着。
有个画面特别深刻,学生们在山洞里借着微弱的光线看书,那种对知识的渴望,简直比什么都强烈。
他们一边要忍受生活的艰苦,一边还要操心国家的命运,想着怎么用自己学到的东西去改变这个被战争搞得乱七八糟的世界。
看这部纪录片的时候,我就忍不住和自己现在的生活做对比。
我们现在有宽敞明亮的教室,有舒服的桌椅,各种学习资源多得数不过来。
可是呢,有时候还会因为一点小困难就不想学习了。
和西南联大的那些先辈们比起来,我们可真是太幸福又太容易满足了。
他们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创造出那么灿烂的学术成就,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西南联大就像是一座永远闪耀的灯塔,它告诉我们,不管环境有多恶劣,只要有信念,有对知识的热爱,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人类追求智慧和进步的脚步。
西南联大大学之大观后感
我在想,现在我们的条件这么好,是不是更应该努力,做出点成绩来呢?不然怎么对得起前辈们的付出呀!
篇二西南联大大学之大观后感
哎呀妈呀,看完西南联大的相关内容,我这小心肝儿那是被震撼得不要不要的!
西南联大就像是一颗璀璨的星星,在历史的天空中闪耀着。它时刻提醒着我们,别偷懒,别放弃,要勇往直前!
篇三西南联大大学之大观后感
说起西南联大,我这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啥滋味都有!
这西南联大,可真是个神奇的存在。在那样艰苦的岁月里,还能培养出那么多牛掰的人物,这不是奇迹是啥?我就一直在琢磨,到底是啥让它这么厉害?
西南联大的课堂也很有意思,老师们讲得生动有趣,学生们讨论得热火朝天。感觉在那里,学习不是一件枯燥的事儿,而是一种享受。
它的“大”,还体现在那种包容和创新上。不同的思想在这里碰撞,擦出了绚烂的火花。也许有人会说:“这有啥了不起的?”可我觉得,这就是了不起!在那个年代,能有这样的氛围,太难得了!
我觉得我们真应该好好向西南联大学习,学习那种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学习那呢?
当时的学习环境,那简直是差到极点。可能今天还在这上课,明天就得换地方,说不定还得躲炮弹。但是,他们怕了吗?没有!这让我不禁反问自己,如果我在那样的环境下,能坚持学习吗?
我看到那些老照片,简陋的教室,破旧的桌椅,心里真不是滋味。可就是在这样的地方,诞生了无数的学术成果和伟大的思想。这难道不是一种奇迹吗?
你说西南联大,咋就那么牛呢?在那战火纷飞、吃不好穿不暖的年代,居然能搞出那么大的动静!我就奇了怪了,这到底是咋做到的?
也许是因为那时候的人们心里有股子劲儿,一股不服输、不认命的劲儿!他们可能会想:“哼,小鬼子能挡住我们学习的路?门儿都没有!”就冲这股子劲儿,啥困难都能给它踩在脚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南联大观后感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不得不说,看完《西南联大》这部纪录片之后,我被它的气氛感染了。
西山苍苍,东海茫茫,文人言语之间,描绘出那令人憧憬的年代,还有时代文人可敬可叹的风骨。
所谓风骨者,置生死于度外,千金不改其志,万难不屈。
国难当头,又是“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各地爱国青年离开家乡,求学归来。
他们用先进的思想与出色的才华,挽救水深炽热中的中华民族。
他们在大学中传播西方先进文化,探索知识,冲击着旧中国的思想、文化、家庭与教育,同时还组织对抗着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日本发起全面侵华战争之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为躲避战乱,三所一流大学齐聚昆明。
“同无妨异,异不害同,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在梅贻琦、蒋梦麟、张伯苓等人的率领下,三校团结到了最后。
在面对外敌入侵的情况之下,我们不再是一盘散沙,在有多少困难,都要克制,最后要把它联合到底。
正是这些大师,正是这些民族脊梁,把西南联大办好,培养了一代代像杨振宁、李政道这样的,在学术上有相当成就的人才。
“但我们若着眼于文化的更可贵的一方面,则八年多的西南联大,始终都在雍容和睦的气氛中长成,这非特是我们教育史上的佳话,亦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有光芒的事情”。
这部纪录片,最终反映了西南联大为什么如此成功,同时也提现了我们作为大学生的使命。
西南联大与许多优秀的前辈体现出来的艰辛奋斗、敬业勤学的精神,现在尤其值得我们学习。
所以我认为现今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学者之谓也,应有学实也。
我们应该反省本身,坚决信仰,无畏无惧,忍辱负重,教书育人,著书立说,科研立国,为中华之崛起而奋力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