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练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化学物质分离与提纯方法练习题

化学物质分离与提纯方法练习题

化学物质分离与提纯方法练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混合物可用过滤方法来分离的是()A 水和酒精B 铁粉和铜粉C 泥沙和食盐水D 白糖和食盐解析:过滤是将不溶性固体与液体分离的方法。

酒精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无法通过过滤分离,A 选项错误;铁粉和铜粉都是固体,且均不溶于水,不能用过滤分离,B 选项错误;泥沙不溶于水,食盐水是溶液,可用过滤将泥沙与食盐水分离,C 选项正确;白糖和食盐都能溶于水,不能用过滤分离,D 选项错误。

答案:C2、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蒸发操作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B 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C 分液操作时,先将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再将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D 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解析:蒸发操作时,当出现大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干,A 选项错误;蒸馏操作时,温度计水银球应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测量蒸气的温度,B 选项正确;分液操作时,先将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再将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C 选项正确;萃取剂的选择与密度无关,只要与原溶剂不互溶,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即可,D 选项错误。

答案:BC3、下列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正确的是()A 用蒸馏的方法制取蒸馏水B 用过滤的方法除去 NaCl 溶液中含有的少量淀粉胶体C 用溶解、过滤的方法提纯含有少量 BaSO₄的 BaCO₃D 用加热、蒸发的方法可以除去 CaCl₂、MgCl₂等杂质解析:制取蒸馏水可用蒸馏的方法,A 选项正确;淀粉胶体和 NaCl 溶液都能透过滤纸,不能用过滤的方法除去 NaCl 溶液中的淀粉胶体,B 选项错误;BaSO₄和 BaCO₃都不溶于水,不能用溶解、过滤的方法提纯,C 选项错误;CaCl₂、MgCl₂都易溶于水,加热、蒸发不能除去,D 选项错误。

答案:A4、现有三组溶液: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②39%的乙醇溶液③氯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A 分液、萃取、蒸馏B 萃取、蒸馏、分液C 分液、蒸馏、萃取D 蒸馏、萃取、分液解析:汽油和氯化钠溶液不互溶,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乙醇和水的沸点不同,可用蒸馏的方法分离 39%的乙醇溶液;单质溴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较大,可用萃取的方法分离氯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_《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典型例题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_《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典型例题

第二单元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典型例题例1. 下列仪器:①漏斗②容量瓶③蒸馏烧瓶④天平⑤分液漏斗⑥滴定管⑦燃烧匙,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是A. ①③④B. ①②⑥C. ①③⑤D. ③④⑦【解析】掌握常见仪器的分类依据和每种仪器的用途,并弄清其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①漏斗:用来过滤分离固液混合物;③蒸馏烧瓶:用于液体蒸馏,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液态混合物;⑤分液漏斗:萃取分离互不相溶的液态混合物。

【答案】C例2. 下列物质的分离方法不正确的是()A. 用过滤的方法除去食盐中泥沙B. 用蒸馏的方法将自来水制成蒸馏水C. 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D. 用水冲洗的方法从沙里淘金【解析】萃取剂的选择必须满足三个条件:①萃取剂与原溶剂不混溶、不反应②溶质在萃取剂中有较大的溶解度③溶质不与萃取剂发生任何反应;酒精与水互溶,所以酒精不能作萃取剂。

【答案】C例3. 现有下列仪器:烧杯、铁架台(带铁圈)、三角架、分液漏斗、酒精灯、玻璃棒、蒸发皿和蒸馏烧瓶,从缺少仪器的角度分析,不能进行的实验项目是()A. 过滤B. 蒸发C. 分液D. 萃取【解析】过滤需要的仪器:漏斗、滤纸、铁架台(带铁圈)、烧杯、玻璃棒;蒸发: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萃取(分液):分液漏斗,烧杯。

【答案】A例4.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A. 除去NaCl固体中混有的MgCl2:加入KOH试剂后过滤B. 实验室获取少量纯净的水:蒸馏自来水C. 提纯混有少量硝酸钾的氯化钾:将混合物溶于热水中,再冷却、结晶并过滤D. 提取碘水中的碘:加入适量乙醇,振荡、静置、分液【解析】除杂过程中,其中一个原则是不能带入新的杂质,所以A选项中应加入适量的NaOH;C选项提纯混有少量硝酸钾的氯化钾,正确的方法是加热蒸发至有大量固体析出,然后趁热过滤;D选项中酒精与水互溶,所以不做萃取剂。

【答案】B例5. 提纯含有少量硝酸钡杂质的硝酸钾溶液,可以使用的方法为A. 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B. 加入过量硫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C. 加入过量硫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D. 加入过量碳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解析】提纯的基本思路是除杂试剂在除去杂质的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物质的分离、提纯及相关工艺流程题(解析版)

物质的分离、提纯及相关工艺流程题(解析版)

物质的分离、提纯及相关工艺流程题1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氯化铵和氯化钠的固体混合物可用升华法分离B.将少量硫酸铵和熟石灰混合在研钵中进行研磨,可以闻到刺激性气味C.检验某白色固体是铵盐的方法是: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用湿润蓝色石蕊试纸在试管口检验,观察试纸是否变红D.所有铵盐都易溶于水,铵盐中的氮元素均为-3价【答案】B【解析】A项,氯化铵受热分解为氨气和氯化氢,但是氯化钠受热不分解,NH4Cl和NaCl的固体混合物可用加热法分离,不是升华法,错误;B项,硫酸铵属于铵态氮肥,与熟石灰在研钵中研磨,闻到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正确;C项,将白色固体放入试管加热,应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湿润红色石蕊试纸会变蓝色,证明产生的气体是氨气,证明该盐中含有铵根离子,错误;D项,铵盐都易溶于水,但铵盐中的氮元素不一定均为-3价,如NH4NO3中N元素为-3、+5价,错误。

2括号内物质为杂质,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A.乙醇(水):先加生石灰后蒸馏B.乙烯(二氧化硫):通过NaOH溶液洗气C.乙烷(乙烯):通过溴水洗气D.乙酸乙酯(乙酸):用NaOH溶液洗涤后分液【答案】D【解析】A.水与CaO反应后,增大与乙醇的沸点差异,然后蒸馏可分离,故A正确;B.二氧化硫与NaOH反应,乙烯不反应,洗气可分离,故B正确;C.乙烯与溴水反应,而乙烷不能,则溴水、洗气可分离,故C正确;D.二者均与NaOH反应,不能除杂,应选饱和碳酸钠溶液、分液,故D错误;故选D。

3在实验室里,某学习小组设计了下列制取纯净干燥氨气的方案,其中简易、可行的是A.加热浓氨水,产生的气体通过浓硫酸B.加热氯化铵固体,产生的气体通过无水氯化钙C.在生石灰中加入浓氨水,产生的气体通过碱石灰D.氮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通过铁触媒,并加热至500℃,再通过碱石灰【答案】C【解析】A项,浓硫酸能吸收氨气,不能得到纯净干燥氨气,不符合题意;B项,加热氯化铵固体,产生的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在试管口又生成氯化铵固体,氨气也不能用无水氯化钙干燥,不能得到纯净干燥氨气,不符合题意;C项,在生石灰中加入浓氨水,得到氨气,产生的气体通过碱石灰得到干燥,能制取纯净干燥氨气,符合题意;D项,氮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通过铁触媒,并加热至500℃,可得到氨气,但操作复杂,消耗能量高,实验室里不具有简易和可行性,不符合题意。

2019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22物质的分离提纯练习(有答案)

2019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22物质的分离提纯练习(有答案)

专题22 物质的分离、提纯1.下列仪器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是()A.①③⑤B.②③⑤C.②④⑤D.①②⑥【答案】B【解析】①试管常用于物质的制备、发生装置;②普通漏斗常用于过滤,可用来分离固液混合物;③分液漏斗常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④托盘天平常用于称量固体的质量;⑤蒸馏烧瓶常用于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⑥研钵常用于固体药品的研磨,不能用来分离。

所以用来分离的仪器有②③⑤。

2.为达到下列实验目的,所采用的方法正确的是( )A.分离饱和食盐水和沙子的混合物——过滤B.分离水和汽油的混合物——蒸馏C.从硝酸钾和氯化钾混合液中获取硝酸钾——蒸发D.从溴水中提取溴——分液【答案】A其中连接顺序合理的是( )A.a—a′→d′—d→e B.c—c′→d—d′→gC.b—b′→d—d′→g D.d—d′→c—c′→f【答案】B【解析】盐酸和大理石制得的CO2气体含有氯化氢和水蒸气,除氯化氢用饱和NaHCO3溶液,除水蒸气用浓硫酸,CO2比空气密度大,所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气体。

4.仅用下表提供的玻璃仪器(非玻璃仪器任选)或实验装置就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盐酸配制Na【答案】C【解析】A项,MnO2难溶于水,KCl易溶于水,故采用过滤法,应该用普通漏斗而不是分液漏斗,错误;B项,缺少量取盐酸的仪器,如酸式滴定管或移液管等,错误;D项,SO2和乙烯均能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故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错误。

5.实验室提纯含少量氯化钠杂质的硝酸钾的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操作Ⅰ是过滤,将固体分离除去B.操作Ⅱ是加热浓缩,趁热过滤,除去杂质氯化钠C.操作Ⅲ是过滤、洗涤,将硝酸钾晶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D.操作Ⅰ~Ⅲ总共需两次过滤【答案】C6.下表是Fe2+、Fe3+、Zn2+被OH-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

某硫酸锌酸性溶液中含有少量Fe2+、Fe3+杂质,为制得纯净的ZnSO4,应加入的试剂是( )金属离子Fe2+Fe3+Zn2+完全沉淀时的pH 7.7 4.5 6.5A.H2O2、Z nOC.KMnO4、ZnCO3D.NaOH溶液【答案】A【解析】要使Fe2+和Fe3+全部除去,由题给信息可知,需将Fe2+全部氧化成Fe3+,再调节溶液pH范围为4.5≤pH<6.5,即可将Fe3+完全转化为Fe(OH)3沉淀,且保证Zn2+不沉淀。

2020高考化学: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练习含答案

2020高考化学: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练习含答案

2020高考化学: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练习含答案专题: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一、选择题1、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 火柴梗上滴少量的浓硫酸;火柴梗变黑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B 含锈的铁浸泡在NH4Cl溶液里;铁锈逐渐溶解NH4Cl溶液显酸性C Ba(NO3)2溶液中通入SO2气体;产生白色沉淀BaSO3难溶D 某无色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气体;有白色沉淀一定含有AlO-2【参考答案】B解析:火柴梗变黑,利用浓硫酸的脱水性,故A错误;NH4Cl 属于强酸弱碱盐,NH+4+H2O NH3·H2O+H+,其溶液显酸性,Fe2O3+6H+===2Fe3++3H2O,故B正确;NO-3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能把SO2-3氧化成SO2-4,沉淀是BaSO4,故C错误;此溶液可能是Na2SiO3,故D错误。

2、下列各组混合物中,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的是()A.酒精和水B.碘和四氯化碳C.水和四氯化碳D.汽油和乙醇【分析】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的物质应互不相溶,结合常见物质的水溶性解答该题.【解答】解:酒精和水、汽油和乙醇、碘和四氯化碳都混溶,溶液不分层,而水和四氯化碳分层,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故选:C。

3、某白色粉末由两种物质组成,为鉴别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①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水仍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固体全部溶解;②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振荡后仍有固体存在。

该白色粉末可能为()。

A.NaHCO3、Al(OH)3B.AgCl、NaHCO3C.Na2SO3、BaCO3D.Na2CO3、CuSO4【解析】NaHCO3、Al(OH)3中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无固体存在,A项错误;AgCl不溶于酸,加入稀盐酸固体不能全部溶解,B项错误;BaCO3不溶于水,加入稀盐酸,固体全部溶解,再将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中,稀硫酸和BaCO3反应生成BaSO4沉淀,C项正确;Na2CO3、CuSO4中加入足量稀硫酸,振荡后无固体存在,D 项错误。

2024年中考化学常考点专项08 物质的检验和鉴别、分离和提纯30题(全国通用)(解析版)

2024年中考化学常考点专项08 物质的检验和鉴别、分离和提纯30题(全国通用)(解析版)

专项08物质的检验和鉴别、分离和提纯1.下列依据实验目的进行的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除去炭粉中的铁粉用磁铁吸引B鉴别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灼烧,闻气味C检验自来水是否为硬水加入肥皂水,振荡,观察现象D检验NaOH溶液是否混有Na2CO3滴入少量的酚酞溶液,观察现象A.A B.B C.C D.D【答案】D【详解】A、铁能被磁铁吸引,该选项设计合理;B、羊毛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合成纤维灼烧有刺激性气味,则能鉴别,该选项设计合理;C、肥皂水可鉴别硬水和软水,其中产生较少泡沫或较多浮渣的为硬水,该选项设计合理;D、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均显碱性,都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则不能检验氢氧化钠溶液中是否含有碳酸钠,该选项设计不合理。

故选D。

2选项实验目的操作方法A鉴别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振荡B鉴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气体闻气味C鉴别纯碱溶液和烧碱溶液加酚酞溶液D鉴别氯化钠和硝酸铵固体加水溶解,比较温度变化A.A B.B C.C D.D【答案】B【详解】A、鉴别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振荡,若泡沫少、浮渣多则为硬水,若泡沫多、浮渣少则为软水,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B 、鉴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气体: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均为无色无味的气体,闻气味无法鉴别,符合题意;C 、鉴别纯碱(碳酸钠)溶液和烧碱(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均呈碱性,加酚酞溶液,溶液都会变为红色,现象相同,无法鉴别,不符合题意;D 、鉴别氯化钠和硝酸铵固体:氯化钠溶于水温度不变,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现象不同,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3.设计实验方案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

以下实验方案设计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用燃着的木条鉴别2N 和2CO B .用稀盐酸鉴别铁粉和氧化铜粉末C .用 2Ba OH 溶液鉴别 442NH SO 和43NH NO 溶液D .用水鉴别NaOH 固体和NaCl 固体【答案】A【详解】A 、氮气和二氧化碳均不可燃也不助燃,都会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不能鉴别,该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 、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能鉴别,该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C 、氢氧化钡和硫酸铵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氨气、水,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并产生白色沉淀,氢氧化钡和硝酸铵反应生成硝酸钡、氨气和水,只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能鉴别,该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D 、氢氧化钠溶解放热,温度升高,氯化钠溶解时溶液温度几乎不变,能鉴别,该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高三化学有机化学实验物质的分离提纯练习含答案

高三化学有机化学实验物质的分离提纯练习含答案

有机实验一.选择题1.下列残留物的洗涤方法错误的是( )A .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甲醛:在盛有2mL 10%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滴加10%的氢氧化钠溶液0.5mL ,混合均匀,滴入待检液后煮沸B .实验室制取硝基苯:先加入苯,再加浓硫酸,最后滴入浓硝酸C .制取溴苯:将铁屑、溴水和苯混合后共热D .提取溶解在水中的碘:加入CCl 4振荡、静置、分层后取出有机层再蒸馏 3.有关分子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除苯环以外的其余碳原子有可能都在一条直线上B .除苯环以外的其余碳原子在一条直线上C .12个碳原子不可能都在同一平面上D .12个碳原子有可能都在同一平面上 4.下列有关操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唐诗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得金”的诗句,此处用到的操作是过滤B .《本草纲目》记载了烧酒的制作工艺:“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此处用到的操作是蒸馏C .《肘后备急方》一书中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其汁”,此处用到的操作是溶解D .《本草经集注》记载了鉴别硝石(KNO 3)和朴消(Na 2SO 4)的方法:“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此处运用了物质升华的性质 5下列有关有机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溴乙烷与氢氧化钠醇溶液共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褪色,则可证明有乙烯产生B .乙醇与钠的反应可以用启普发生器的简易装置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实验室制乙炔 则不能使用该装置C .检验淀粉在酸性条件下是否水解及水解的程度且只取一次水解液,可以先碱化水解 液,再加入银氨溶液并水浴加热,最后加入碘溶液D .检验 3﹣氯丙炔中的氯原子,可以将其与氢氧化钠醇溶液共热后,加入足量稀硝酸酸化 后,再加入硝酸银溶液6.一些不法商贩利用有毒的荧光黄和塑化剂添加到面粉中制造“有毒馒头”,这些不法商贩受到了严厉打击。

荧光黄和塑化剂的合成路线如下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X 分子中所有原子可以处于同一平面上B .Y 可命名为邻苯二甲酸二乙酯C .1 mol 荧光黄最多可与含3 mol NaOH 的溶液完全反应D .荧光黄中只含有两种官能团7.下列除杂方法(括号中为除杂试剂和分离方法)可行的是( )A. 苯中的苯酚(溴水,过滤)B. 乙酸乙酯中的乙酸(烧碱,分液)C. 溴乙烷中的乙醇(水,分液)D.乙烷中的乙烯(酸性高锰酸钾,分液)8.一种从含Br -废水中提取Br 2的过程,包括过滤、氧化、正十二烷萃取及蒸馏等步骤。

高中化学物质分离提纯练习题(附答案)

高中化学物质分离提纯练习题(附答案)

高中化学物质分离提纯练习题一、单选题1.下列物质提纯方法中属于重结晶法的是( )A.除去工业酒精中含有的少量水B.粗苯甲酸的提纯C.从碘水中提纯碘D.除去硝基苯中含有的少量Br22.下列关于重结晶的说法,错误的是( )A.被重结晶提纯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B.溶解度很小的杂质留在了热滤的滤渣里C.重结晶的步骤:加热溶解、冷却过滤、结晶D.重结晶的首要工作是选择适当的溶剂3.丙酮是一种常用的有机溶剂,可与水以任意体积比互溶,其密度小于1g·crn-3,沸点约55℃ ,分离水和丙酮最合理的方法是( )A.蒸发B.分液C.蒸馏D.过滤4.下列各组混合物中,可以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 )A.溴苯和水B.乙醇和乙酸C.酒精和水D.溴苯和苯5.能用来鉴别乙醇、己烷、己烯的试剂是( )A.金属钠B.溴水C.水D.氢氧化钠溶液6.下列分离或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A.用分液法分离水和酒精B.用蒸馏法分离苯和溴苯C.用燃烧的方法除去CH4中混有的少量H2D.用催化加氢的方法除去乙烷中混有的少量乙烯7.在盛有溴水的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苯、四氯化碳和酒精,振荡后静置,出现如图所示现象,则加入的试剂分别是( )A.①是CCl4,②是苯,③是酒精B.①是酒精,②是CCl4,③是苯C.①是苯,②是CCl4,③是酒精D.①是苯,②是酒精,③是CCl48.某同学拟用重结晶的方法除去某产品中的杂质,为此需要选用合适的溶剂。

具有下列特点的溶剂中,不可取的溶剂是( )A.产品在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迅速增大B.在溶剂中产品比杂质更难溶解C.杂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在高温或低温时都很大D.室温时产品在溶剂中很易溶解9.用括号中的试剂除去各组物质中的杂质,可选试剂不正确的是 ( )A.乙醇中的水(新制CaO)B.乙烷中乙烯(溴水)C.苯中的甲苯(溴水)Na CO溶液)D.乙酸乙酯中的乙酸(饱和2310.将下列液体分别和溴水混合并振荡,静置后会分为两层,溴水层几乎呈无色的是( )A.氯水B.乙烯C.乙醇D.碘化钾溶液11.下列所采取的分离方法正确的是( )A.由于碘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大,所以可用酒精将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B.水的沸点是100℃,酒精的沸点是78.5℃,所以可用直接加热蒸馏法使含水酒精变为无水酒精C.苯甲酸中含有少量氯化钠,可用重结晶的方法提纯得到苯甲酸D.乙炔气体中混有少量硫化氢气体,可以通过足量溴水洗气除去12.下列命名的有机物实际上不可能存在的是( )A.2,2-二甲基丁烷B.2-甲基-4-乙基-1 -己烯C.3-甲基-2-戊烯D.3,3-二甲基-2-戊烯二、实验题13.实验室用下列仪器组装一套蒸馏石油的装置,并进行蒸馏得到汽油和煤油。

九年级化学化学除杂分离和提纯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九年级化学化学除杂分离和提纯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故用过量的活性炭吸附、过滤,可以除去色素,不符合题意;
C、混合固体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盐酸具有挥发性,蒸发、结晶可除去杂质得到氯化钠,无需过滤,符合题意;
D、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高温煅烧至质量不再改变,可以除去杂质碳酸钙,不符合题意。
除杂选择试剂的原则是:不增(不引入新的杂质)、不减(不能将原物质反应掉)、不繁(整个过程不繁琐)。
6.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A.N2(O2)——通过灼热的铜网
B.Fe(Fe2O3)——过量稀盐酸、过滤
C.H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的洗气瓶
D.NaOH溶液(Na2CO3)——适量Ca(OH)2溶液,过滤
C、二氧化碳中含有少量的一氧化碳不能点燃,且通入氧气引入新杂质,故错误;
D、氯化钾易溶于水,而二氧化锰难溶于水,故可以溶解过滤,除去二氧化锰,再蒸发获得氯化钾,故正确。故选D。
5.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O2(CO)
点燃
B
FeCl2(CuCl2)
加水溶解、加入过量铁粉、过滤
故选C。
【点睛】
除杂选择试剂的原则是:不增(不引入新的杂质)、不减(不能将原物质反应掉)、不繁(整个过程不繁琐)。
8.下列实验目的对应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铁粉、木炭粉、氧化铜粉末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B
鉴别碳酸铵、硫酸铵、硝酸铵三种氮肥
用氢氧化钡溶液
C
除去CO中少量H2O和CO2

202化学复习29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验含解析

202化学复习29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验含解析

课时作业29 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验时间:45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20·广西桂林、贺州、崇左调研)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C)A.用加热方法分离NaCl(s)和I2(s)的混合物B.将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硝酸的玻璃棒靠近,有白烟产生C.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中,用待滴定溶液润洗锥形瓶以减小实验误差D.用饱和氯化钠溶液可以洗涤除去氯化钠固体表面的少量氯化钾杂质解析:碘加热易升华,NaCl加热后仍然为固体形式,因此可通过加热法进行分离,A正确;二者反应生成硝酸铵固体,因此会产生白烟,B正确;用待滴定溶液润洗锥形瓶,导致消耗标准溶液体积偏大,会增大实验误差,不能用待滴定溶液润洗锥形瓶,C 错误;饱和氯化钠溶液可抑制NaCl溶解,而KCl易溶于水,用饱和氯化钠溶液可除去氯化钠固体表面的少量氯化钾杂质,D正确.2.(2020·广东广州调研)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D)解析:胶体粒子可以通过滤纸,但不能通过半透膜,所以分离胶体与溶液的方法是渗析,A错误;乙醇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致使碘、水、乙醇三者混溶,不能用乙醇进行萃取,B错误;用MgCl2溶液制备无水MgCl2固体,要先升温蒸发,然后降温结晶获得六水合氯化镁,最后在干燥氯化氢气氛中加热得到MgCl2,C错误;丁醇和乙醚的沸点相差较大且互溶,可以用蒸馏的方法分离,D正确。

3.(2020·吉林田家炳中学调研)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分离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B)解析:苯酚与溴水反应生成三溴苯酚,三溴苯酚、苯与溴水能互溶在一起,过滤无法分离开,应选用NaOH溶液,再进行分液,A错误;甲醛溶于水,甲烷不溶于水,可选用水洗气后再用浓硫酸干燥即可分离,B正确;乙酸乙酯和乙酸均会与NaOH 溶液反应,应选用饱和Na2CO3溶液,然后分液分离,C错误;氯化钠溶液可透过半透膜,而淀粉胶体不能,应选择渗析法分离,D错误.4.(2020·湖北恩施州质检)我国明代《本草纲目》中收载药物1 892种,其中“烧酒"条目下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指蒸锅),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

初三化学化学除杂分离和提纯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初三化学化学除杂分离和提纯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初三化学化学除杂分离和提纯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一、中考化学除杂分离和提纯
1.为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下列操作方法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物质(杂质)
操作方法
A
CuO(Cu)
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B
CO2(H2O)
将气体通过装生石灰的干燥管
C
NaCl(Na2SO4)
加入适量硝酸钡溶液后过滤
C、加入足量的水,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过滤,除去了碳酸钙,但是也除去了原物质,符合题意;
D、氯化钾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除去二氧化锰,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钾,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除杂选择试剂的原则是:不增(不引入新的杂质)、不减(不能将原物质反应掉)、不繁(整个过程不繁琐)。
D、C粉在氧气流中加热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A。
10.欲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及方法错误的是
序号
混合物
除杂试剂与方法
A
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B
氧化钙中混有少量碳酸钙
加水溶解,过滤
C
氧气中混有少量水蒸气
通过浓硫酸干燥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也能与氨气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KClO3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锰,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Mg能与过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07 物质的鉴别、分离与提纯(测试)(解析版)

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07 物质的鉴别、分离与提纯(测试)(解析版)

专题07 物质的鉴别、分离与提纯(测试)一、选择题1.下列除杂所选试剂错误的是()选项物质杂质除杂试剂A O2H2O 浓硫酸B CO2CO 灼热铜粉C HCl H2SO4BaCl2溶液D CaCO3CaCl2水A.A B.B C.C D.D【答案】B【解答】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氧气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选试剂正确。

B、灼热铜粉不能与一氧化碳反应,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选试剂错误。

C、H2SO4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选试剂正确。

D、氯化钙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选试剂正确。

故选:B。

2.下列实验操作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答案】A【解析】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氢气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B、Na2SO4能与过量Ba(OH)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钡(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白酒和白醋均为无色液体,用观察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实验室中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实验室里不能用品尝味道的方法鉴别食盐水和蔗糖水,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A。

3.下列有关物质的鉴别除杂所用的操作方法错误的是()选项实验目的操作方法A 鉴别氯化钾和硝酸铵取样,加水溶解,触摸试管外壁B 鉴别纯棉纤维和羊毛线分别抽丝灼烧,闻气味C 除去铜粉中的铁粉用磁铁吸引D 除去氧化铜中的木炭粉加适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A.A B.B C.C D.D【答案】D【解答】解:A、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氯化钾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可以鉴别,故选项操作方法正确。

化学试验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训练题

化学试验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训练题

化学实验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训练题1 .(2017•全国卷I )《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 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 之。

”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A.蒸馏 B ・升华 C.干馏D.萃取解析:选B 蒸馏指根据液体沸点的不同分离两种或多种互溶的液体混合物;升华是指 固态物质受热直接变成气态物质,气态物质遇冷凝华为固态物质;干馏是指煤等在隔绝空气 的条件下加强热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的过程;萃取是指用萃取剂将一种物质从其溶液中提取 出来的过程;由题中所述操作及现象可知,该操作方法为升华。

2.(2016 •北京高考)下列中草药煎制步骤中,属于过滤操作的是()解析:选C 冷水浸泡中草药,使草药软化,便于熬制,不是过滤;加热煎制,主要是 使草药的成分析出,不是过滤;把药渣去除,保留液体,是过滤的操作;灌装保存,只是把 草药转移到容器中保存,不是过滤。

的是(普通漏斗用于过滤操作。

4 .(2018•全国卷I )在生成和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未涉及的是(3. 如图所示的分离混合物时常用的仪器, 从左至右,对应的混合物分离操作方法正确 A. C. 蒸馏、分液、蒸发、过滤 分液 蒸馏、过滤、蒸发、分液D. 蒸发、分液、蒸馏、 过滤解析:选A 蒸馏烧瓶用于蒸馏操作; 分液漏斗用于分液操作; 蒸发皿用于蒸发操作; 蒸发、过滤、蒸B.解析:选D A是生成乙酸乙酯的操作,B是收集乙酸乙酯的操作,C是分离乙酸乙酯的操作。

D是蒸发操作,在生成和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中未涉及。

解析:选B向FeCl3、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铁粉,FeCl3会和Fe反应生成FeCl2,A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r2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NaBr和NaBrO,充分振荡、静置、分液可以除去杂质Br2, B项能达到实验目的;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较大,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要提纯KNO3,将含有少量NaCl杂质的KNO3固体溶于水,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然后过滤即可得较纯净的KNO3, C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滤液中含有过量的NaOH溶液,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盐酸后会有NaCl生成,D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习题普通版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习题普通版
(1)分离饱和食盐水与泥沙的混合物 _____
(2)分离水和汽油的混合物 _____
(3)海水淡化 ______
(4)从碘水里提取碘 ______
(5)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混有的氯离子、钠离子 ______
39.(3分)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中,温度计应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蒸馏烧瓶中放沸石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冷凝管中冷凝水的流向应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下列提纯方法不正确的是
A.除去KNO3中的NaCl杂质-----------结晶.重结晶
B.除去食盐中的泥沙-----------过滤
C.除去KCl中的K2CO3------------加适量盐酸
D.除去碘水中的水-----------升华
41.某校化学课外小组用海带为原料制取少量碘水,现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并用分液漏斗分离两种溶液,其实验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
(3)分离石油中各不同沸点范围的成分
(4)分离水和CCl4的混合物
(5)除去KCl中少量KClO3
(6)CCl4与甲苯的混合物
(已知CCl4与甲苯互溶,沸点分别为76.75℃和110.6℃)
(7)提取NaCl和KNO3混合溶液中的KNO3
33.下图是中学化学中常用于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的装置,请根据装置回答问题:
A.过滤、蒸发、蒸馏、分液B.过滤、蒸馏、蒸发、分液
C.蒸发、蒸馏、过滤、分液D.分液、蒸馏、蒸发、过滤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32.(14分)可用于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有:①过滤②蒸馏③加热④分液⑤结晶法⑥蒸发⑦萃取(填序号)

新高考小题必练17物质的检验、分离与提纯教师版

新高考小题必练17物质的检验、分离与提纯教师版

物质的检验、分离与提纯主要考查物质的检验方法和原理、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方法、相关实验操作及其注意事项等。

1.【2020年全国卷2】某白色固体混合物由NaCl 、KCl 、MgSO 4、CaCO 3中的两种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①混合物溶于水,得到澄清透明溶液;②做焰色反应,通过钴玻璃可观察到紫色;③向溶液中加碱,产生白色沉淀。

根据实验现象可判断其组成为( ) A .KCl 、NaCl B .KCl 、MgSO 4 C .KCl 、CaCO 3 D .MgSO 4、NaCl【答案】B【解析】①混合物溶于水,得到澄清透明溶液,则不含CaCO 3,排除C 选项;②做焰色反应,通过钴玻璃可观察到紫色,可确定含有钾元素,即含有KCl ;③向溶液中加碱,产生白色沉淀,则应含有MgSO 4,综合以上分析,混合物由KCl 和MgSO 4两种物质组成,选B 。

【点睛】常用焰色反应来检验钠元素和钾元素。

2.【2020年山东卷】实验室分离Fe 3+和Al 3+的流程如下:知Fe 3+在浓盐酸中生成黄色配离子[FeCl 4]−,该配离子在乙醚(Et 2O ,沸点34.6℃)中生成缔合物+-24Et O H FeCl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萃取振荡时,分液漏斗下口应倾斜向下B .分液时,应先将下层液体由分液漏斗下口放出C .分液后水相为无色,说明已达到分离目的D .蒸馏时选用直形冷凝管【答案】A【解析】A .萃取振荡时,分液漏斗下口应倾斜向上,A 错误;B .分液时,密度大的液体在下层,密度小的液体在上层,下层液体由分液漏斗下口放出,下层液体放完后,密度小的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B正确;C.Fe3+在浓盐酸中生成黄色配离子,该离子在乙醚中生成缔合物,乙醚与水不互溶,故分液后水相为无色,则水相中不再含有Fe3+,说明已经达到分离目的,C正确;D.蒸馏时选用直形冷凝管,能使馏分全部转移到锥形瓶中,而不会残留在冷凝管中,D正确;答案选A。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练习题及答案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练习题及答案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一、选择题1.下列分离混合物的操作中,必须加热的是A.过滤B.分液C.结晶D.蒸馏2.用天然水制取纯度较高的水通常采用的方法是A煮沸并加入石灰纯碱B.加明矾搅拌C.进行多次过滤D蒸馏3.现有三组溶液: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②39%的乙醇溶液⑧氯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A.分液、萃取、蒸馏B.萃取、蒸馏、分液C.分液、蒸馏、萃取D.蒸馏、萃取、分液4下列从混合物中分离出其中的一种成分,所采取分离方法正确的是A.由于碘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大,所以,可用酒精把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B.水的沸点是100℃,酒精的沸点是℃,所以,可用加热蒸馏方法使含水酒精变成无水酒精;C.氯化钠的溶解度随着温度下降而减少,所以,用冷却法从热的含有少量氯化钾浓溶液中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晶体;D.在实验室中,通常采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方法制取氧气;我们可以用溶解、过滤的方法从反应产物中得到二氧化锰;5.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A.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B.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C.酒精灯着火时可用水扑灭D.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条件下慢慢加浓硫酸6.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蒸发时正确的操作是A.把浑浊的液体倒人蒸发皿内加热B.开始析出晶体后用玻璃棒搅拌C.蒸发时液体不超过蒸发皿容积的1/3D.蒸发皿中出现大量固体时即停止加热7、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①硫酸②氢氧化钠③氯化钠④蔗糖⑤铜⑥二氧化碳⑦醋酸CH3COOHA、①②③⑦B、④⑤⑥C、①②⑤⑦C、①⑥⑦8.在相同条件下,下列各组气体中,分子数一定相同的是和和4gH2和2LH2OO2和9.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含有NA个氦原子的氦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105Pa,64gS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3NAC.在常温常压下,含有的分子数为D.在标准状况下,含有的分子数为二、填空题10、的质量是_______g,含________个分子,含______mol氧原子,能和___molNaOH完全反应,该硫酸所含氢元素的质量与________molH3PO4或________gHCl中所含氢元素的质量相同.11.粗食盐中除含有钙离子、镁离子、硫酸根离子等可溶性杂质外,还含有泥砂等不溶性杂质;我们食用的精盐是用粗食盐提纯而得到的;通过教材中“粗盐的提纯”及你做过的该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进行NaCl溶液蒸发时,一般有以下操作过程①放置酒精灯;②固定铁圈位置;③放上蒸发皿蒸发皿中盛有NaCl溶液;④加热搅拌;⑤停止加热;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2如何运用最简方法检验溶液中有无SO42-离子;如果有,应该如何除去SO42-离子;3在粗盐经过溶解→过滤后的溶液中滴加饱和Na2CO3溶液,直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请问这步操作的目的是;4将经过操作3后的溶液过滤;请问这一操作能除掉哪些杂质;5实验室里将粗盐制成精盐的过程中,在溶解、过滤、蒸发三个步骤的操作中都要用到玻璃棒,分别说明在这三种情况下使用玻璃棒的目的:溶解时:;过滤时:;蒸发时:;12.就有关物质的分离回答下面的问题1分离沸点不同但又互溶的液体混合物,常用什么方法试举例说明;答:;2在分液漏斗中用一种有机溶剂提取水溶液里的某物质时,静置分层后,如果不知道哪一层液体是“水层”,试设计一种简便的判断方法;答:;13.现用CCl4从溶有碘的氯化钠溶液中萃取碘并用分液漏斗分离两种溶液;其实验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A.把盛有溶液的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中;B.把50mL混合溶液和15mLCCl4加入分液漏斗中,并盖好玻璃塞;C.检查分液漏斗活塞和上口的玻璃塞是否漏夜;D.倒转漏斗用力振荡,并不时旋开活塞放气,最后关闭活塞,把分液漏斗放正;E.旋开活塞,用烧杯接收溶液;F.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上层水溶液;G.将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H.静置,分层;就此实验,完成下列填空:⑴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用上述各操作的编号字母填写→→→A→G→E→F;⑵上述E步骤的操作中应注意;上述G步骤操作的目的是⑶能选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的原因是⑷已知碘在酒精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得多,能不能用酒精来萃取碘水中的碘填“能”或“不能”,其理由是14.用实验方法除去下列①~④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限从A~D提供的试剂及操作方法中进行选择,并将其序号填在相应的短线上;A.加适量的稀盐酸、搅拌、蒸发、结晶B.加适量的稀盐酸、搅拌、过滤、洗涤沉淀C.加适量水溶解、过滤、洗涤沉淀D.加适量水溶解、过滤、蒸发①CaCO3中含有少量杂质Na2CO3;②Cu粉中含有少量杂质Fe粉;③CaCl2中含有少量CaCO3;④NaCl中含有少量杂质MnO2;15.下列各物质都含有少量杂质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写出除去杂质的简要操作步骤和有关化学方程式;1CO2CO2Na2SO4溶液CuSO43NaCl溶液NaOH;4ZnSO4溶液CuSO416、下列物质哪些是电解质哪些是非电解质哪些能导电①金属铜②固态NaCl③O2④H2SO4⑤碳棒⑥酒精水溶液⑦KOH水溶液⑧熔融状态的KNO3⑨葡萄糖属于电解质的是;属于非电解质是;能导电的是17.标准状况下,CO2和CO的混合气体15g,体积为10.08L,则此混合气体中CO2和CO的物质的量各是多少答案一、选择题1.D2.D3.C4.D5.C6.D7.二、填空11.1①②③④⑤10、49,×1023,2,,2静止片刻在上层清液处,滴加一滴BaCl2溶液,如果出现白色浑浊或者沉淀,则溶液中有SO42-,不出现浑浊就说明SO42-已经除尽;除去SO42-的方法是在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 3除去Ca2+、Mg2+以及加入过量Ba2+4BaSO4、CaCO3、MgCO3、BaCO3等杂质5搅拌,加速溶解;使待滤液体沿玻璃棒流入漏斗,防止外洒;搅拌,防止因局部过热液滴或晶体飞溅;12.1蒸馏方法;如用海水制取蒸馏水,就是用蒸馏法除去海水中的离子;2取一支小试管,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慢慢放出少量液体,往其中加入少量水,如果加水后,试管中的液体不分层,说明分液漏斗中,下层是“水层”,反之,则上层是水层;13.⑴CBDH⑵应使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及时关闭活塞,不要让上层液体流出;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以保证分液时,漏斗里的液体能顺利流下;⑶CCl4与水互不相溶,且碘在CCl4中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的多;⑷不能酒精和水互溶,碘溶于酒精所形成的酒精溶液与水无法分液;。

化学化学除杂分离和提纯练习题及答案

化学化学除杂分离和提纯练习题及答案

化学化学除杂分离和提纯练习题及答案一、中考化学除杂分离和提纯1.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的操作方法正确的是()A.A B.B C.C D.D【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将气体通过足量NaOH溶液,NaOH能与HCl反应生成NaCl和水,氢氧化钠也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虽然除去了杂质,也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题意;B、加入适量稀盐酸,氧化铜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碳不与稀盐酸反应,过滤、洗涤、干燥可得碳,不但没有除去杂质,反而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题意;C、加入适量K2CO3溶液,氯化钙能与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钾,过滤,除去碳酸钙,虽然除去了杂质,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钾,不符合题意;D、加入适量AgNO3溶液,氯化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氯化银,过滤,除去氯化银,可得硝酸铜,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除杂选择试剂的原则是:不增(不引入新的杂质)、不减(不能将原物质反应掉)、不繁(整个过程不繁琐)。

2.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A.A B.B C.C D.D【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B、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混合物加入水,会消耗主要物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二氧化碳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AgNO3能与适量的氯化钾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钾,能除去杂质且不引入了新的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B。

【点睛】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

加入试剂除杂时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主要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3.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A.A B.B C.C D.D【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高中化学有机物的分离与提纯专项训练(附答案)

高中化学有机物的分离与提纯专项训练(附答案)

高中化学有机物的分离与提纯专项训练一、单选题1.下列各组混合物中,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的是( )A.酒精和水B.碘和四氯化碳C.水和四氯化碳D.汽油和植物油2.既可以用来鉴别乙烷和乙烯,又可以用来除去乙烷中混有的少量乙烯的方法是( )A.混合气体通过盛水的洗气瓶B.混合气体通过装有过量溴水的洗气瓶C.混合气体和过量H2混合D.混合气体通过酸性KMnO4溶液3.除去下列物质中混入的少量杂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乙醇(水):加足量生石灰,蒸馏B. 苯酚(甲苯):加入足量的酸性KMnO4溶液,充分振荡、静置、分液C. 乙酸乙酯(乙酸):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充分振荡、静置、分液D. 苯(苯酚):加入足量的浓溴水,充分振荡、静置、过滤4.在实验室中,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硝基苯中混有的少量硫酸和硝酸,将其倒入盛有NaOH溶液的分液漏斗中,振荡,静置,分液B.乙烷中混有乙烯,通入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使乙烯转化为乙烷C.溴苯中混有溴,加入KI溶液,振荡,用汽油萃取出碘D.乙烯中混有SO2和CO2,将其通入溴水中洗气5.丙酮是一种常用的有机溶剂,可与水以任意体积比互溶,其密度小于1g/ml,沸点约55℃,分离水和丙酮最合理的方法是( )A.蒸发B.分液C.蒸馏D.过滤6.为了除去苯中混有的少量苯酚,下面的实验正确的是()A.在分液漏斗中,加入足量2mol·L-1 NaOH溶液,充分振荡后,分液分离B.在分液漏斗中,加入足量2mol·L-1 FeCl3溶液,充分振荡后,分液分离C.在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浓溴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分离D.在烧杯中,加入足量冷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分离7.现有三组混合液:(1)苯和食盐水;(2)乙醇和丁醇;(3)溴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A.分液、萃取、蒸馏B.萃取、分液、蒸馏C.萃取、蒸馏、分液D.分液、蒸馏、萃取8.分离下列物质时可用重结晶法的是( )A.蔗糖中含有泥沙B.汽油中含有水C.硫粉和铁粉D.氯化钠和硝酸钾混合物9.用括号内的试剂除去下列各物质中少量的杂质,正确的是( )A.溴苯中的溴(碘化钾溶液)B.硝基苯中溶有二氧化氮(水)C.环己烷中的苯(氢气)D.苯中的甲苯(溴水)10.将甲、乙两种有机物在常温常压下的混合物分离,已知它们的物理性质如下:物质密度(3/g cm) 沸点/℃水溶性溶解性甲0.7893 78.5 溶溶于乙乙 1.220 100.7 溶溶于甲则应采用的分离方法是( )A.分液B.蒸馏C.干馏D.萃取11.要从苯酚的乙醇溶液中回收苯酚,有下列操作;①蒸馏;②过滤;③静置分液;④加入足量金属钠;⑤通入过量CO2;⑥加入足量NaOH溶液;⑦加入足量FeCl3溶液;⑧加入乙酸与浓H2SO4混合加热,合理的步骤是( )A.④⑤③B.⑥①⑤③C.⑧①D.⑧②⑤③12.已知:CH3CH2CH2CH2OH CH3CH2CH2CHO利用如图装置用正丁醇合成正丁醛相关数据如表:物质沸点/℃ 密度/(g·cm-3) 水中溶解性正丁醇117.2 0.8109 微溶正丁醛75.7 0.8017 微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为防止产物进一步氧化,应将酸化的Na2Cr2O7溶液逐滴加入正丁醇中B.当温度计1示数为90~95℃,温度计2示数在76℃左右时,收集产物C.反应结束,将馏出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去水层,粗正丁醛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D.向获得的粗正丁醛中加入氢氧化钠后再蒸馏,可进一步除去粗产品中的正丁醇杂质二、填空题13.掌握仪器名称、组装及使用方法是中学化学实验的基础,下图为两套实验装置。

【化学】九年级化学化学除杂分离和提纯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化学】九年级化学化学除杂分离和提纯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化学】九年级化学化学除杂分离和提纯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一、中考化学除杂分离和提纯1.下列除去杂质的试剂和方法可行的是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除杂试剂和方法A Mg(NO3)2溶液(AgNO3)加入过量铁粉,过滤B NaCl溶液(Na2SO4)加入适量BaCl2溶液,过滤C CO2(CO)通过足量澄清石灰水D N2(O2)通过灼热的氧化铜A.A B.B C.C D.D【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铁粉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亚铁,引来新的杂质,错误;B、硫酸钠与适量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钠,正确;C、CO与澄清石灰水不发生反应,错误;D、氧化铜与氧气不发生化学反应,错误。

故选B考点:除杂质问题。

2.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方法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A C CuO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B NaCl Na2CO3加入足量稀硫酸,蒸发结晶C CO2CO点燃D MnO2KCl加水溶解、过滤、蒸发A.A B.B C.C D.D【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碳不与稀硫酸反应,氧化铜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待完全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可得碳,符合题意;B、加入足量稀硫酸,碳酸钠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氯化钠与稀硫酸不反应,虽然除去了碳酸钠,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钠,硫酸,不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无法点燃,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氯化钾溶于水,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可得二氧化锰,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除杂选择试剂的原则是:不增(不引入新的杂质)、不减(不能将原物质反应掉)、不繁(整个过程不繁琐)。

3.如表中除去物质中少量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A.A B.B C.C D.D【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除杂质的原则:所加的物质只与杂质反应,不能引入新的杂质,A、除去氯化钙溶液中的稀盐酸,加入过量的碳酸钙,发生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然后再过滤,即可得到氯化钙溶液,正确,B、除去硫酸钾溶中的氢氧化钾,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发生反应:KOH+HCl==KCl+H2O,引入了新的杂质KCl,错误,C、除去二氧化碳中氯化氢,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两者都会发生反应,错误,D、除去二氧化锰中的氯化钾,根据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氯化钾溶于水,故加水溶解、过滤、洗涤、烘干即可,不需要蒸发、结晶,错误,故选A考点:物质的除杂4.下列实验操作不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A B.B C.C D.D【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氧化铜能与稀硫酸反应,木炭粉不与稀硫酸反应,故取样、加稀硫酸,能与稀硫酸反应的是氧化铜,可以用稀硫酸鉴别,不符合题意;B、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干燥,可得一氧化碳,不符合题意;C、氯化铵和硫酸铵都属于铵态氮肥,和熟石灰混合研磨,均能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无法用加熟石灰、研磨,鉴别,符合题意;D、加入过量的铁粉,铁能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过滤,除去过量的铁和铜,可得氯化铜,不符合题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单元课时1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补充习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分离混合物的操作中,必须加热的是()
A. 过滤 B •分液 C •结晶 D •蒸馏
2•用天然水制取纯度较高的水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A .煮沸并加入石灰纯碱 B.加明矶搅拌
C.进行多次过滤
D.蒸馏
3 •现有三组溶液: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②39%的乙醇溶液⑧氯化钠和
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A .分液、萃取、蒸馏 B.萃取、蒸馏、分液
C .分液、蒸馏、萃取 D.蒸馏、萃取、分液
4下列从混合物中分离出其中的一种成分,所采取分离方法正确的是(

A •由于碘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大,所以,可用酒精把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

B•水的沸点是100C,酒精的沸点是78.5C,所以,可用加热蒸馏方法使含水酒精变成无水酒精。

C•氯化钠的溶解度随着温度下降而减少,所以,用冷却法从热的含有少量氯化钾浓溶液中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晶体。

D •在实验室中,通常采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方法制取氧气。

我们可以用溶解、过滤的方法从反应产物中得到二氧化锰。

5. 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A .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B. 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
C. 酒精灯着火时可用水扑灭
D. 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条件下慢慢加浓硫酸
6. 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蒸发时正确的操作是
A •把浑浊的液体倒人蒸发皿内加热
B.开始析出晶体后用玻璃棒搅拌
C •蒸发时液体不超过蒸发皿容积的1/3
D •蒸发皿中出现大量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 7 •过滤后的食盐水仍含有可溶性的CaCb、MgCl2、Na2SO4等杂质,通过如下几个实验步骤,可制得纯净的食盐水:① 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②加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③加入稍过量的BaCb溶液;④滴入稀盐酸至无气泡产生;⑤过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
A •③②①⑤④
B •①②③⑤④
C •②③①④⑤
D •③⑤②①④
二、填空题
8 •粗食盐中除含有钙离子、镁离子、硫酸根离子等可溶性杂质外,还含有泥砂等不溶性杂质。

我们食用的精盐是用粗食盐提纯而得到的。

通过教材中“粗盐的提纯”及你做过的该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室进行NaCI溶液蒸发时,一般有以下操作过程①放置酒精灯;②固定铁圈位置;③放上蒸发皿(蒸发皿中盛有NaCI溶液);④加热搅拌;⑤停止加热。

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运用最简方法检验溶液中有无
SO42一离子? ______ 。

如果有,应该如何除去SO42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在粗盐经过溶解—过滤后的溶液中滴加饱和Na2CO3溶液,直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

请问这步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
(4)将经过操作(3)后的溶液过滤。

请问这一操作能除掉哪些杂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
(5)实验室里将粗盐制成精盐的过程中,在溶解、过滤、蒸发三个步骤的
操作中都要用到玻璃棒,分别说明在这三种情况下使用玻璃棒的目的:溶解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过滤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蒸发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
(1)分离沸点不同但又互溶的液体混合物,常用什么方法?试举例说明。

答:。

(2)在分液漏斗中用一种有机溶剂提取水溶液里的某物质时,静置分层后,如果不知道哪一层液体是“水层”,试设计一种简便的判断方法。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现用CCI4从溶有碘的氯化钠溶液中萃取碘并用分液漏斗分离两种溶液、其实验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
A •把盛有溶液的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中;
B .把50 mL混合溶液和15 mL CCI4加入分液漏斗中,并盖好玻璃塞;
C •检查分液漏斗活塞和上口的玻璃塞是否漏夜;
D .倒转漏斗用力振荡,并不时旋开活塞放气,最后关闭活塞,把分液漏斗放正;
E. 旋开活塞,用烧杯接收溶液;
F. 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上层水溶液;
G .将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
H.静置,分层。

就此实验,完成下列填空:
⑴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用上述各操作的编号字母填写)
- - -A > G Y _______ E ' F、
⑵ 上述E步骤的操作中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 ;上述G步骤操作的目的
是_____________
⑶能选用CCI4从碘水中萃取碘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已知碘在酒精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得多,能不能用酒精来萃取碘水中的碘_____________ (填“能”或“不能”),其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离沸点不同但又互溶的液体混合物,常用什么方法?试举例说明。

答:。

答案
一、选择题
1. D
2. D
3. C
4. D
5. C
6. D
7. A
二、填空
8. (1①②③④⑤
(2)静止片刻在上层清液处,滴加一滴BaCl2 溶液,如果出现白色浑浊或者沉淀,则溶液中有SO42-,不出现浑浊就说明SO42-已经除尽。

除去SO42-的方法是在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

(3)除去Ca2+、Mg2+以及加入过量Ba2+
(4)BaSC4、CaCO3、MgCO3、BaCQ等杂质
( 5)搅拌,加速溶解;使待滤液体沿玻璃棒流入漏斗,防止外洒;搅拌,防止因局部过热液滴或晶体飞溅。

9. (1)蒸馏方法。

如用海水制取蒸馏水,就是用蒸馏法除去海水中的离子。

(2)取一支小试管,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慢慢放出少量液体,往其中加入少量水,如果加水后,试管中的液体不分层,说明分液漏斗中,下层是“水层” ,反之,则上层是水层。

10. ⑴ C B D H
⑵ 应使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及时关闭活塞,不要让上层液体流出;
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以保证分液时,漏斗里的液体能顺利流下。

⑶CCl4与水互不相溶,且碘在CCl4中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的多。

⑷不能酒精和水互溶,碘溶于酒精所形成的酒精溶液与水无法分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