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部位感染控制方案

合集下载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技术指南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技术指南

02
03
切口护理
保持切口清洁干燥,定期 更换敷料,避免污染和感 染。
并发症预防
密切观察切口愈合情况, 及时发现并处理切口感染 、裂开、出血等并发症。
疼痛管理
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合理 使用镇痛药物,提高患者 舒适度。
营养支持促进伤口愈合
营养评估
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制 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计划 。
蛋白质补充
避免不必要或过度使用抗菌药物
严格掌握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 指征,避免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

根据手术部位和可能的致病菌种 类,选择针对性强的窄谱抗菌药
物,避免使用广谱抗菌药物。
严格控制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 疗程,避免长时间使用导致耐药
菌的产生。
05
患者术后管理与随访评估
切口护理及并发症预防措施
01
患者教育
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解释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预防措施和注意事项,提高患 者自我防护意识。
手术区域皮肤准备
皮肤清洁
术前应对手术区域皮肤进行彻底 清洁,去除污垢、油脂和细菌, 降低感染风险。
毛发处理
根据手术需要,对手术区域毛发 进行适当处理,如剃除或修剪, 以减少细菌滋生。
抗菌药物使用规范
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避免滥用抗菌药物
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情况,合理选用 预防性抗菌药物,降低手术部位感染 风险。
避免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减少耐 药菌的产生和传播。
用药时机与剂量
严格遵循抗菌药物使用指南,选择合 适的用药时机和剂量,确保药物发挥 最佳预防效果。
02
手术室环境与设备要求
手术室空气净化与消毒
空气净化
采用高效空气过滤器,对手术室 空气中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进 行过滤,确保空气质量符合手术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预防与控制技术指 南
目录
•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概述 •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措施 •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控制技术 •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案例分析
01
CATALOGUE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是指发生在切 口或手术部位,包括切口部位深 部组织的感染。
案例一:心脏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
总结词
严格的无菌操作、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是关键
详细描述
心脏外科手术通常具有极高的感染风险,因为手术部位血管密集且血液循环丰富 。预防措施包括对手术室、手术器械和医护人员严格消毒,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 前评估和抗菌治疗,以及术后定期检查和及时处理感染症状。
案例二:骨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
保障患者安全
预防与控制外科手术部位 感染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 要措施,能够减少患者的 痛苦和经济负担。
维护医疗质量
预防与控制外科手术部位 感染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 ,提升医院的整体形象。
02
CATALOGUE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措施
术前准备
评估患者情况
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包括 营养状况、免疫功能、是否存在 感染等,以便制定合适的手术计
保持手术室环境清洁
定期对手术室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手术环境无菌。
术后护理
定期换药
手术后定期对手术部位进 行换药,以保持伤口清洁 。
观察感染征象
密切观察手术部位是否有 红肿、疼痛、渗出等感染 征象,及时发现并处理。
抗生素治疗
对于高危人群或已经出现 感染的患者,给予适当的 抗生素治疗,以控制感染 。
03
CATALOGUE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控制技术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管理技术指南(试行)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管理技术指南(试行)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管理技术指南(试行)背景外科手术部位感染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会导致患者健康状况恶化和延长住院时间。

为了减少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制定本技术指南旨在提供预防和管理该类感染的有效措施。

预防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技术指南1. 术前准备:- 确保手术环境整洁,排除可能引起感染的因素。

- 对手术部位进行适当的清洁和消毒,使用适宜的抗菌药物。

2. 手术操作过程中的控制措施:- 手术人员应佩戴洁净的手术衣、手套和口罩。

- 使用无菌巾覆盖手术部位,避免环境污染。

- 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感染风险。

3. 患者术后管理:- 定期更换伤口敷料,保持伤口干燥和清洁。

- 给予适当的抗生素预防,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手术类型决定使用方式和剂量。

4. 医疗团队培训和管理:- 对医疗团队进行规范的培训,提高其识别和处理手术部位感染的能力。

- 建立严格的感染控制措施和监测系统。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管理技术指南1. 感染监测和诊断:- 设立感染监测机制,及早识别手术部位感染。

- 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如细菌培养和荧光显微镜检查,以明确感染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2. 感染治疗:- 根据感染类型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适当的抗生素。

- 给予患者适当的支持治疗,如伤口引流和局部伤口护理。

3. 术后康复:- 鼓励患者进行合理的伤口护理和自我管理。

- 指导患者注意营养和充足的休息,以促进伤口愈合。

4. 感染控制:- 全面消毒手术室和相关设备,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 定期评估感染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对异常情况进行必要调整。

请注意,本技术指南仅供参考,具体的预防和管理措施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和医疗机构的要求进行调整和执行。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是指在围手术期发生在切口或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

手术部位感染不仅影响患者的康复,还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

据统计,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病率为2%~5%,而感染患者相对于未感染患者的死亡风险高出2~11倍。

此外,手术部位感染也是医院感染中最常见且经济花费最高的感染类型。

然而,高达60%的手术部位感染可以通过循证医学指南操作进行避免。

为了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病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医护人员应采取一系列预防控制措施。

一、手术前的预防控制措施1. 缩短手术前住院时间:住院时间越长,患者体内定植的医院内致病菌越多,感染风险越大。

因此,合理安排手术,尽量缩短患者手术前住院时间,有助于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

2. 做好手术前准备工作: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控制糖尿病、改善营养不良状况、治疗原有感染等,使患者处于最佳状态,提高手术耐受力。

3. 正确准备手术部位皮肤:术前应彻底清洁和消毒手术部位皮肤,避免使用剃刀剃毛,可采用剪毛或电动剃须刀去毛。

对于必须使用剃刀剃毛的手术,应在手术开始前在手术室即时剃毛。

二、手术过程中的预防控制措施1. 严格控制手术区域的污染:手术过程中应将手术部位暴露出来,并采取措施防止手术区域污染。

例如,切口周围铺无菌单,只显露切口部位。

2. 保持手术部位持续湿润:湿润的手术部位有利于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因此,在手术过程中应保持手术部位持续湿润,以降低感染风险。

3. 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以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病率。

抗生素的应用应遵循医嘱,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剂量和给药时间。

三、手术后的预防控制措施1. 观察手术部位伤口:术后密切观察手术部位伤口的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如红肿、渗液、疼痛等,以便及时处理。

2. 及时更换敷料:术后定期更换手术部位的敷料,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如发现敷料潮湿、污染等情况,应及时更换。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一、目的为了预防和控制手术部位感染(SSI),确保患者手术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院手术科室。

三、组织架构1. 成立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领导小组,由医院领导、医务科、感染管理科、手术室、临床科室等相关人员组成。

2. 领导小组负责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3. 感染管理科负责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具体实施和业务指导。

4. 手术室、临床科室等相关部门负责本部门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实施。

四、预防与控制措施1. 术前准备(1)尽量缩短患者术前住院时间,减少医院内感染机会。

(2)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手术耐受力。

(3)正确准备手术部位皮肤,避免使用刀片刮除毛发,减少皮肤损伤。

(4)手术部位皮肤消毒采用碘伏棉球或其他替代品,消毒范围覆盖手术野及其周围15cm区域。

(5)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执行。

(6)医务人员参加手术前,确保无明显皮肤感染或呼吸道感染。

(7)手术人员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确保手部消毒合格。

2. 术中操作(1)保持手术室环境清洁,严格控制参观人员。

(2)手术器械严格灭菌,确保无菌操作。

(3)手术过程中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减少手术野暴露时间。

(4)纠正患者水电解质不平衡、贫血、低蛋白血症等,提高患者抵抗力。

3. 术后管理(1)术后密切观察患者切口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定期更换敷料,保持切口干燥、清洁。

(3)合理使用抗生素,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4)加强对患者的教育,指导术后康复和切口护理。

五、培训与教育1. 定期组织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培训,提高医务人员认识。

2. 制定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操作手册,方便医务人员查阅。

3. 加强临床科室与感染管理科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提高手术安全性。

手术部位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度

手术部位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度

手术部位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度一、目的为了预防和控制手术部位感染,提高医疗质量和保障患者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卫生规范,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的手术部位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三、组织管理1. 医疗机构应当成立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监督和评估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

2. 手术科室应当设立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小组,负责具体实施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3. 医疗机构应当将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纳入医院感染管理考核体系,定期对手术科室进行考核和评估。

四、防控措施1. 患者准备(1)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应当详细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既往病史、手术史、药物过敏史等,以便制定合适的手术方案。

(2)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确保患者能够耐受手术。

(3)对患者进行术前教育,告知患者手术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配合度。

2. 手术室环境(1)手术室应当保持清洁、安静、舒适,定期进行空气和物体表面的消毒。

(2)手术室应当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和器械,确保器械的清洁、消毒和灭菌。

(3)手术室应当实行严格的进出管理制度,限制无关人员进入手术室。

3. 手术人员(1)手术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和经验,熟练掌握手术操作技巧。

(2)手术人员应当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3)手术人员应当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手术操作技能和感染预防意识。

4. 手术器械(1)手术器械应当进行严格的清洗、消毒和灭菌,确保器械的灭菌效果。

(2)手术器械应当定期进行质量检测,确保器械的性能和安全性。

(3)手术器械应当进行妥善的保管和维护,避免器械的损坏和污染。

5. 术后管理(1)术后对患者进行密切的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手术部位的异常情况。

(2)术后对患者进行合理的营养支持和免疫调节,提高患者的抵抗力。

(3)术后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促进患者的恢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医院手术部(室)医院感染控制规范

医院手术部(室)医院感染控制规范

医院感染
清洁手术
清洁-污染手术
污染手术
具备麻醉、手术和患者 复苏等功能的专用房间 。
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 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 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 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 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 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 潜伏期的感染。
指手术野无污染,不需 要进行抗生素预防用药 的手术,例如甲状腺大 部切除术、全子宫切除 术等。
《医院手术部(室)医院感染控制规 范》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范围与定义 • 医院感染控制规范 •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 消毒剂与卫生用品管理 • 检查与监督 • 相关文件与记录
01
范围与定义
范围
• 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各类医院手术部(室)的医院感染控制工 作。
定义
手术部(室)
监督与处罚
监督机构
由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负责监督检查,确保手术部(室)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符合规范 要求。
处罚措施
对于未按照规范要求开展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手术部(室),将视情节轻重,采取 责令整改、通报批评、取消评优评先等处罚措施。同时,对于因医院感染控制工 作不力导致医疗事故的,将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指手术部位存在污染或 潜在污染,需要进行抗 生素预防用药的手术, 例如胃大部切除术、胆 囊切除术等。
指手术部位已经污染, 需要进行抗生素预防和/ 或治疗性用药的手术, 例如肠梗阻坏死肠管切 除手术、消化道穿孔修 补手术等。
02
医院感染控制规范
组织与人员
1 2
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委员会应由多学科组成,包括医疗、护理、微 生物学、感染防控部门等,负责制定和监督实 施医院感染控制政策。
设立感染防控小组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管控措施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管控措施
手术部位感染是指发生在切口或 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包 括在术后30天内发生的与手术有 关或由手术引起的感染。
危害
手术部位感染可导致患者死亡、 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 同时也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 严重损害。
感染的分类及发生率
分类
根据感染发生的时间和原因,手术部位感染可分为两类:一 类是在术后30天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或由手术引起的感染; 另一类是在术后30天以后发生的感染,但与手术有关或由手 术引起的感染。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 管控措施
汇报人:
日期:
CATALOGUE
目 录
•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概述 • 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措施 • 手术部位感染的控制措施 • 手术部位感染的监测和报告 • 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的
建议和展望
01
CATALOGUE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概述
定义及危害
定义
减少医疗成本Leabharlann 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可以减少患者 的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同时也可以 避免因感染造成的医疗纠纷和赔偿。
02
CATALOGUE
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措施
术前准备
术前评估
对所有手术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 评估,包括病史、体征、实验室 检查等,以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
和手术风险。
皮肤准备
术前进行皮肤清洁和消毒,去除手 术区域的毛发和污垢,以减少细菌 数量。
抗生素预防
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情况,合理使 用抗生素进行预防性抗菌治疗。
术中预防
01
02
03
手术室消毒
确保手术室环境达到标准 消毒水平,减少手术过程 中细菌的传播。
无菌操作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防止手术过程中的交叉感 染。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
每年更换,发现污染和堵塞及时更换。
0.4个/30min·φ90皿 (10个/m3)
100级
1000级

标准洁净手术室
0.75个/30min·φ90皿 (25个/m3)
1.5个/30min·φ90皿 (50个/m3)
1000级
10000级
Ⅲ 一般洁净手术室
2个/30min·φ90皿 (75个/m3)
4个/30min·φ90皿 (150个/m3)
5级 6级 7级 8级 8.5级
GB 50333—2013
每点最小采样量 m3(L)
1(1000) 0.3(300) 0.2(200) 0.1(100) 0.1(100)
洁净手术室的日常监测——含尘浓度
➢含尘浓度:主要用于检测静态洁净度的级别,定点定位检测≥0.5μm 尘粒数和≥5μm的尘粒数。采用尘埃离子计算仪。
5级

周边区
6级
手术区
6级

周边区
7级
手术区
7级

周边区
8级

8.5级
13
5
13
21
4
8
8(每边内2点)
4
3
4(四角布点)
10
3
6
6(长边内2点,短边内1点)
3
3
3(单对角线布点)
9
2
6
6(长边内2点,短边内1点)
测点数= 面积平米数
2
测点数= 面积平米数
(至少3点,避开送风口正下方)
洁净手术室的日常监测——悬浮菌浓度
手术部位感染预 防与控制
规范性文件ຫໍສະໝຸດ CONTENT目录
01 日常监测 02 人员管理 03 物品管理 04 消毒清洁 05 手术部位感染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一、术前准备1.术前评估患者的体质、营养状况、患病情况等,确保患者适合手术,并将有关信息与手术团队共享。

2.术前检查手术部位,清除污染物,防止感染源进入手术部位。

3.术前患者洗澡或清洁手术部位,使用抗菌皂或洗剂,减少细菌的数量。

二、术中控制1.术中手术者和手术助手应穿戴清洁无菌服,佩戴口罩、帽子、护目镜和手套。

手术麻醉团队也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2.术中使用无菌手术器械和材料,防止感染源的引入。

3.术中尽可能减少手术时间,以减少术中感染的发生率。

三、术后处理1.术后及时更换手术创口敷料,保持创面清洁干燥,预防细菌滋生。

2.术后给予患者适当的抗生素治疗,根据手术部位、手术切口分类等因素进行个体化的选择。

3.术后加强创口护理,定期观察创口情况,及时处理感染迹象。

4.术后教育患者及其家属正确的创口护理方法,减少感染的发生。

四、其他措施1.建立健全的手卫生理政策,普及手卫生知识和技能。

2.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手卫生意识和操作技能。

3.加强手术室和手术器械的清洁和消毒工作,确保无菌操作环境。

4.建立感染监测与报告机制,及时掌握感染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以上就是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的主要内容。

这些指南的制定旨在通过规范化的操作和措施,减少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手术疗效。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指南并非静止不变的,应根据实际情况和最新研究成果进行更新和调整。

同时,要充分认识到预防控制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医院全体医护人员共同努力,形成合力,保障手术安全。

医院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医院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医院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一、目的为预防和控制手术部位感染,保障患者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根据《医疗技术消毒技术规范》、《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等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院手术科室。

三、依据1. 卫生部《医疗技术消毒技术规范》2012年。

2. 卫医政《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2010年。

3.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9〕480号)。

四、内容(一)手术前预防措施1. 尽量缩短患者术前住院时间,应少于3天。

择期手术患者尽可能待手术部位以外感染治愈后再手术。

2. 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3. 正确准备手术部位皮肤,术前备皮应在手术当日进行。

确需去除手术部位毛发时,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避免使用刀片刮除毛发。

4. 手术部位皮肤消毒前先清洁,再使用碘伏棉球或其他替代品局部擦拭2遍。

消毒范围应在手术野及其外扩展15cm,部位由内向外擦拭,作用2分钟。

5. 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在皮肤切开前30分钟至2小时内或麻醉诱导期。

6. 医务人员有明显皮肤感染或呼吸道感染疾病时,不应参加手术。

7. 手术人员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外科手消毒。

8. 纠正水电解质不平衡、贫血、低蛋白血症等,提高术前患者抵抗力。

(二)手术中预防措施1. 手术过程中保证手术间的门关闭,环境表面清洁,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流动。

2. 手术室空气质量符合规定,必要时使用空气消毒设备。

3. 手术器械严格灭菌,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4. 手术室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5. 手术室温度和湿度适宜,保持手术室整洁。

6. 手术室物品布局合理,标识清楚,避免交叉使用。

(三)手术后预防措施1.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手术部位情况,及时发现异常。

2. 合理使用抗生素,遵循抗生素使用指南。

3. 术后伤口护理,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手术部位感染是指在手术过程中或术后引起的手术切口或器官空洞的感染。

手术部位感染不仅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康复期,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

为了预防和控制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1.重视环境卫生管理。

手术室应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手术台、手术器械、手术切口等设备和物品应进行严格的清洗和消毒;手术室内应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风,确保手术区域的无菌环境。

2.术前准备与感染预防。

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了解其病史和感染风险因素,如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等。

术前患者应进行必要的准备,如洗手、剪指甲、脱毛等,以减少术后感染的风险。

3.术中无菌操作。

手术人员应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包括正确佩戴手套、面罩和无菌服;操作过程中要避免直接接触手术部位,尽量减少伤口的污染;术中采取必要的感染控制措施,如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4.手术切口处理。

手术切口应在无菌条件下处理,包括清洁、缝合或贴合等;对高风险切口,如中度或高度污染的切口,应根据严重程度和感染风险进行合理的处理和护理。

5.术后感染处理。

手术后及时有效地处理术后感染,包括对切口感染进行抗生素治疗、切口引流、切口再次清洁等,以防止感染扩散和加重。

6.医护人员培训与意识教育。

医护人员应接受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培训,了解感染的危害和预防措施,加强操作技能,提高对手术部位感染的意识和警惕性。

除了上述内容,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还应包括建立并落实手术部位感染报告制度和感染监测制度,定期进行感染数据的分析和评估,并定期开展相关的感染预防和控制研究,不断改进预防措施。

总之,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对于提高手术质量、降低术后感染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医疗机构应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结合实际情况建立适合自己的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并监督执行,确保手术安全和患者的健康。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1. 简介手术部位感染是指在手术过程中或术后发生的一种细菌感染,是手术并发症中常见的一种。

为了减少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患者康复率,制定和执行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非常重要。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的主要内容和操作步骤。

2. 目的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的目的是:•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保证患者的康复率3.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执行手术的医疗机构,包括医院、诊所等。

所有参与手术工作的医务人员都应遵守本制度的相关要求。

4. 操作流程4.1 手术部位准备在手术开始之前,需要进行手术部位准备工作。

具体操作流程如下:•为每位患者分配专用手术室,并保证手术室内严格按照洁净区、污染区分隔•手术室内保持空气流通,定期清洗和消毒手术室设备和器械•手术室内的操作人员需穿戴干净的手术衣、手套和口罩,确保手术室的洁净度4.2 患者皮肤准备在患者手术前,需要对患者的手术部位进行准备。

具体操作流程如下:•患者应在手术前进行基本的卫生清洁•对手术部位进行适当的剃毛处理,避免术后感染•对手术部位进行皮肤消毒,使用有效的消毒剂,遵循正确的消毒步骤4.3 手术器械管理手术器械的管理是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的重要环节。

具体操作流程如下:•手术器械需经过专门的清洗和消毒处理,确保无菌状态•手术器械需要进行追溯管理,记录器械的使用情况和清洗消毒过程•手术器械的存放需遵循一定的标准和防护措施,确保无菌状态的持久性4.4 手术人员的培训和要求为了保证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有效性,对手术人员的培训和要求非常重要。

具体操作流程如下:•手术人员需要接受相关培训,了解手术部位感染的危害和预防控制的方法•手术人员需定期接受职业健康检查,确保自身健康状况良好•手术人员需遵守手卫生规范,包括正确洗手、佩戴手套等5. 监测与评估为了评估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效果,需要进行监测与评估工作。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手术部位感染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手术部位感染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手术部位感染1.在手术室环境中维持良好的卫生状况:-手术室应定期清洁、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手术室内的操作台、手术灯、手术器械、手术服等需要经过严格消毒和灭菌处理。

-使用无菌巾布覆盖手术器械和手术区域,避免污染。

2.医务人员个人卫生要求:-手术人员需要穿戴无菌手术服、帽子、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具,以减少菌群对患者的感染风险。

-手术人员应保持良好的手卫生,使用有效的洗手液进行反复擦洗,避免菌群的传播和交叉感染。

3.患者术前准备和术中护理:-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彻底的体检,了解患者的感染状况,并在必要时进行预防性抗生素治疗。

-对于患者术前有明显感染症状的,应推迟手术或优先进行抗感染治疗。

-在手术中,保证手术切口周围的清洁和无菌状态,随时观察切口情况,如有渗液、红肿等异常要及时处理。

4.合理用药和抗菌药物的应用:-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按照规定的剂量和疗程使用,避免药物滥用和抗药性的发生。

-尽量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创口操作次数,以降低感染风险。

5.定期进行手术部位感染监测和报告:-建立手术部位感染的监测系统,及时发现感染病例和感染高危因素,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对于高危患者或手术部位感染疑似患者,应及时报告相关部门,进行疫情调查和传染病防控工作。

6.辅助控制措施:-为患者提供良好的营养,提高患者免疫力,减少感染的机会。

-患者术后要遵守医疗人员的护理建议,保持创口清洁,避免感染源的接触。

总之,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和控制需要医务人员注意手术室环境的卫生状况,个人卫生的要求,患者术前准备和术中护理,合理用药和抗菌药物的应用,定期进行感染监测和报告,辅助控制措施的采取。

只有全面、细致地实施这些措施,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外科手术部位感染是指手术切口或术后切口周围组织中出现的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医院感染。

预防和控制手术部位感染对于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和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为此,制定并执行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是非常有必要的。

首先,需要制定明确的手术切口分类标准,根据手术切口的清洁程度和感染危险性进行分类。

常用的分类标准包括无细菌预期接触切口、无感染预期接触切口、感染预期接触切口等。

根据不同切口分类标准,选用合适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其次,应加强术前患者教育,对于手术前需要做好的准备以及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感染风险向患者进行全面解释和指导,提高患者的合作度和自我保护意识。

同时,术前进行合理的皮肤准备,清洗手术部位,做好消毒工作,减少手术过程中细菌的进入。

手术过程中,要确保手术器械的无菌操作,必要时采取单次使用或经过高温高压灭菌的器械,以减少手术器械引起的感染风险。

手术器械使用前要进行清洗、消毒和灭菌处理,手术过程中要保持手术场的清洁,及时清除手术场中的污物,避免引起感染。

此外,手术室内空气质量的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

手术室内应有合适的温度、湿度和通风系统,确保手术室内空气的流动,减少细菌的沉积和传播。

同时,手术室内要做好日常清洁工作,保持手术室的整洁,并定期进行空气质量检测,确保手术室内的空气质量符合要求。

术后,要做好手术切口的观察和处理。

术后要对手术切口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感染症状,采取相应措施。

术后要给予患者正确的切口护理指导,避免切口二次感染,加快切口愈合。

同时,也应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其预防和控制手术部位感染的意识和知识水平。

医护人员要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进行操作,遵循规定的消毒和洗手要求,确保手术过程中的无菌操作。

综上所述,《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应包括明确的切口分类标准、术前患者教育、手术过程中的消毒和清洁措施、手术室环境要求、术后切口观察和处理等内容。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SOP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SOP
一、手术前
1、择期手术患者应尽可能待手术部位以外感染治愈后再进行手术。
2、充分控制糖尿病手术患者的血糖水平,尤其避免术前高血糖。
3、尽可能缩短术前住院时间。
4、若无禁忌症,术前应使用抗菌皂或皂液洗澡。
5、避免不必要的备皮,确需备皮应手术前即刻或在手术室进行,尽量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如剪毛。
6、需要做肠道准备的患者,术前一天分次口服非吸收性抗菌药物即可。
4、严格按照《消毒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术前皮肤消毒。
5、术中应保持患者正常体温。
6、术中野冲洗应使用37"C的无菌生理盐水。
三、手术后
1、接触切口及切口敷料前后必须做手卫生。
2、换药操作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3、除非必要,尽早拔除引流管。
7、有、手术中
1、有预防用药指征者,应切皮前30min或麻醉诱导期静脉给药。手术时间超过3h,或超过所用药物半衰期2倍以上,或失血量大(>15OOm1),术中应追加一剂。
2、严格遵循《医务人员外科手消毒SOP》。
3、手套穿孔率较高的手术,如部分骨科手术,应戴双层手套。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可编辑全文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可编辑全文
5. 物品、药品拆除外包装进行存放,设施、设备进行表面的清洁处理
6. 耐热耐湿物品首选高压蒸汽灭菌,刀、剪刀等避免使用化学消毒剂浸泡 7. 特殊污染(炭疽、破伤风、气性坏疽等)器械高水平消毒-清洗-灭菌
术中、术后预防措施
手 术 安 排 管 理
1. 手术前进行有关传染病的筛查,手术申请注明 2. 手术安排在相应级别的洁净环境中进行,传染病患者手术在隔离手术间
谢谢聆听
手 术 后 发 生 S S I 得 劲 几 率 约 为 1 % ~ 3 % , 占 全 部 医 院 感 染 的 1 5 % , 占 外 科患者医院感染的35%~40%;
定义
S S I 的 发 生 与 在 手 术 过 程 中 手 术 野 所 受 的 污 染 程 度 有 关
第二部分
切口感染的分类
切口感染分类
手 术 部 位 感 染 分 为 1.切口浅部组织感染 2.切口深部组织感染 3.器官/腔隙感染
大部分SSI发生在伤口周围组织的浅表层
切口感染
切 口 深 部 组 织 感 染 手 术 后 3 0 天 ( 有 植 入 物 术 后 1 年 ) 内 发 生 累 及 深 部 软 组织如筋膜和肌肉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推荐意见16:可考虑在关闭切口前使用聚维酮碘溶液冲洗切口,特别是清 洁切口和清洁-污染切口。不应以预防SSI为目的,在关闭切口前使用抗生 素溶液冲洗切口
2.使用聚维酮碘溶液冲洗切口有利于降低SSI
由于循证医学证据有限,本推荐意见只涉及切口冲洗,不包括腹腔灌洗和纵 隔灌洗;提倡局部用生理盐水冲洗创腔或伤口,有助于清除血块、异物碎屑 和残存细菌。但抗生素溶液冲洗创腔或伤口并无确切预防效果,不予提倡。
切口感染原因
手术因素 1.手术室的布局与环境 2.手术类型 3.手术人员外出 4.外科手时间的长短 5.术区皮肤准备 6.皮肤消毒

手术部医院感染防治规定(2019年)

手术部医院感染防治规定(2019年)

手术部医院感染防治规定(2019年)手术部医院感染防治规定(2019年)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手术部医院感染的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手术部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

二、组织管理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当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监督实施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政策、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

第四条手术部应当设立感染管理小组,负责手术部的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配备足够的感染管理专职人员,负责手术部的感染监测、培训、指导和考核工作。

三、感染预防与控制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规范,防止交叉感染。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手术室内的空气质量管理,确保手术室内空气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对手术器械进行严格消毒,并对一次性使用的医疗用品进行严格管理。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手术部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防范意识。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感染监测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事件。

四、培训与考核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防范能力。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感染管理专职人员进行考核,确保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熟练掌握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知识和技能。

五、监督管理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手术部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监督管理,确保各项措施的落实。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手术部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十五条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医疗机构手术部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监督管理,发现问题依法予以查处。

六、法律责任第十六条违反本规定的,由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依法予以查处。

第十七条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中取得成绩的,由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七、附则第十八条本规定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为了预防和控制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1.建立有效的感染控制政策和指南:医疗机构应该制定和更新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政策,包括手术部位消毒和穿刺部位准备的具体步骤,以及对手术部位感染的监测和报告机制。

2.培训医务人员:医院应该为医务人员提供关于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培训和教育,包括手术操作的正确流程和规范,消毒和无菌技术,个人卫生习惯等。

3.术前准备:术前准备是预防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重要环节。

术前应该进行合理的阴部和肠道消毒,患者应该洗澡并更换干净的手术服,手术器械等应该经过有效的灭菌和消毒处理。

4.手术部位消毒:在手术部位消毒前,应该首先对患者进行正确的皮肤消毒,常用的消毒剂包括酒精、碘酒、氯己定等。

消毒应该按照标准程序进行,液体的接触时间和浓度都应该符合标准要求。

5.外科手术感染预防药物应用:在特殊情况下,可能会采用预防性抗生素等药物来预防感染发生。

药物的选择和使用应该由医务人员根据具体情况和指南来决定,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

6.缝合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医务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缝合材料,并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缝合,避免因缝合不当导致感染发生。

7.术后护理和监测:手术后,患者应该得到适当的休息和护理,并进行定期的术后复查。

患者是否有寒战、发热、红肿、疼痛等情况应该及时记录和监测,一旦发现感染症状应该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

8.管理综合措施:医疗机构应该建立完善的医疗废物处理机制,医务人员应该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如手套、帽子、口罩等。

另外,还应该定期开展手卫生培训和消毒监测,确保医务人员的卫生习惯和操作规范。

总之,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是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和患者共同努力的结果。

制定和执行合理的感染控制政策、进行充分的培训和教育、正确执行术前准备和手术操作流程,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眉县中医医院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控制方案
各科室:
为了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落实医院感染管理措施,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根据卫生部?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结合当前我院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实际,现就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管理工作
通知如下:
一、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一)环境因素
1、一级特别洁净手术室适用于关节置换手术、器官移植手术、
脑外科、心脏外科、眼科等无菌手术。

我院手术室条件未达标。

2、戊二醛熏消机不能达到灭菌要求,硬式内镜、塑胶类等手术器械不能达到灭菌。

3、洁净屏滤网清洗不及时,存在安全隐患。

4、术中无保温设施,低体温容易引起伤口感染。

5、手术器械过多,放置不规范,
存在物品污染。

6、护理人员配备不足,各室间人员不能做到相对固定。

无铅屏风设施,防护不到位,工作人员反复进出,人员数量和流动无法限制,空气质量无法保证。

(二)人员因素
部分工作人员不能重视院内感染管理,各项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部分医务人员对消毒灭菌,医务人员手卫生、院内感染监测及报告制度执行不力,院内感染防控意识淡漠,防控知识欠缺,发生多起手术
切口感染病例后,有关医务人员反应迟钝,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并采取有效防控措施,具体表现在:1、个别手术人员不能严
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外科手消毒。

2、术中个别医务
人员不能严格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操作技巧欠缺,不能有效止血和减少组织损伤。

3、部分感染性手术通知单未注明。

手术部位无标识。

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4、手术部位清洁不到位。

5、有指征预防用抗菌药物患者用药时机不合理,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者失血量大
于1500毫升时,术中未对患者追加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

6、备皮方式任然为剃毛,存在潜在皮肤破损,为细菌定植创造条件。

7、患者
营养不良、自身免疫力低下,存在潜在隐患。

(三)设备、器械因素
1、手术室设备陈旧,使用不便,造成手术时间延长,增加感染风险。

2、个别器械清洗不彻底,有污渍,管腔类器械干燥不充分。

3、无低温灭菌设备,腔镜及塑胶类器械不能达到灭菌要求。

4、现用清洗消毒机无消毒功能,清洗、消毒流程不合理。

5、外来器械清洗、
消毒、灭菌监管不力。

(四)术后切口护理
1 、换药碗未一人一用,手卫生执行不到位,换药时未带口
罩、帽子、无菌操作不严格。

2、换药室管理混乱,陪人不限制,卫
生不洁,物品混放,棉签、敷料未使用小包装,无菌储槽未注明打
开日期,超过24小时使用。

3、病房空气质量差,陪人多,加床过多,物品放置不规范,不具备换药条件。

4、病情观察不及时,术后对伤
口渗出,敷料有无松动、脱落、污染,患肢血运、引流情况等观察、记录不及时。

(五)其他方面
1、感染病例微生物标本送检不及时。

2、我院微生物室无厌氧
菌培养基。

血常规复查不到位,CRP复位不及时。

二、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控制
(一)针对感染危险因素实施有效防控
1 、更换和添置手术室设备,确保手术顺利进行,缩短手术时间,
减少手术部位感染。

2、手术中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循无菌技术原则和手卫生规范。

3、手术人员尽量轻柔地接触组织,保持有效地止血,最大限度地减少组织损伤,彻底去除手术部位的坏死组织,避免形成死腔。

4、正确准备手术部位皮肤,彻底清除手术切口部位和周围皮肤的污染。

术前备皮应当在手术当日进行,确需去除手术部位毛发时,应当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避免使用刀片刮除毛发。

5、预防用抗菌药物时,手术患者皮肤切开前30 分钟—2 小时内或麻醉诱导期给予合理种类和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

若手术时间超过3 小时,或者手术时间长于所用抗菌药物半衰期的,或者失血量大于1500 毫升的,手术中应当对患者追加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

6 、重视术前患者的抵抗力,纠正水电解质的不平衡、贫血、低蛋白血症等。

7、购置气枪、水枪等清洗设备,确保管腔类器械清洗质量合格。

8、加强对外来器械的清洗、消毒和灭菌,监管到位。

9、加强换药室和病
室管理,物表及时清洁,限制陪人,用物规范放置。

10 、使用小包装棉签、敷料,取消开放式贮槽,减少无菌物品污染。

11 、外科医师、护士要定时观察患者手术部位切口情况,出现分泌物时应当进行微生物培养,结合微生物报告及患者手术情况,对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及时诊断、治疗和监测。

12 、对于需要引流的手术切口,术中应当首选密闭负压引流,并尽量选择远离手术切口、位置合适的部位进行置管引流,确保引流充分。

13 、尽量缩短患者术前住院时间。

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14 、有明显皮肤感染或者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参加手术。

15 、保证手术室门关闭,尽量保持手术室正压通气,环境表面清洁,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数量和流动。

16 、保证使用的手术器械、器具及物品等达到灭菌水平。

17 、术中保持患者体温正常,防止低体温。

冲洗手术部位时,应当使用温度为37 C的无菌生理盐水等18、术后为患者更换切口敷料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及换药流程。

严格进行手卫生1 9 、术后保持引流通畅,根据病情尽早为患者拔除引流管。

(二)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组织管理
全院医务人员应当高度重视院内感染防控工作,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建立并落实医院感染管理责任制,强化责任意识,落实管理措施,提高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执行力,坚持“科学防控、规范管理、突出重点、强化落实”的原则,健全医院感染防控体系,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提升医院感染防控水平,最大限度降低医院感染发生,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多学科参与,建立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医务部门、护理部门、临床检验部门、药学部门、消毒供应室、手术室以及临床手术科室多个部门协作的合作机制,各部门间协调沟通,落实工作责任,形成合力推进医院感染各项防控措施的有效落实。

(三)落实重点环节医院感染控制管理
高度重视医院感染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区域、重点人员的监控和管理,将医院感染管理由全院综合性监测向关注过程的目标性监测转变。

对手术器械及物品的灭菌效果实施有效监测。

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手术室管理规范?、?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及?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等规定。

完善规章制度、细化工作流程、认真落实院内感染防控措施。

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等医院感染重点部门
及有关手术器械、内镜及其他侵入性诊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工作,必须符合有关技术标准要求,保证工作质量和效果,保障患者安全。

(四)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工作的认识
加强医务人员的院感知识培训,提高院内感染防控意识,提升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针对院内感染管理方面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加大排查整治力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督促院内感染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建立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机制,认真执行院感信息监测和信息报送制度,对可能导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时实施预防和控制措施。

(五)加大监督管理力度
将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纳入目标责任管理、医疗质量管理和医院感染管理的整体规划中,全面加强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监
督,切实做好医院感染监测、防控工作,定期开展督导检查,认真总结评估。

最大限度降低我院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率。

附: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
南(试行)》等三个技术文件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0〕187
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