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四基”中基本活动经验的认识与思考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四基”落实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四基”落实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也在不断探索创新,积极引入新理念、新方法,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四基”教学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教学中需要重点落实的方面。
本文将从“四基”概念入手,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四基”落实,探讨如何更好地将“四基”理念融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中,以期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四基”概念的内涵及意义“四基”是指数学的“基本特征、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内容。
具体而言,其中的“基本特征”是指数学的普遍性、科学性、运算性和实用性;“基本原理”是指数学的数学事实、规律、原理等核心内容;“基本方法”是指数学的学习方法、探究方法、解题方法等;“基本技能”是指数学的计算技能、应用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这四者是数学学科的基础,也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四基”概念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进行整体规划和具体实施。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目标的明确。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以“四基”为目标,将培养学生的基本特征、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作为数学教学的核心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将学生的数学素养提升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的也能够形成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学方法的改进。
教学方法是实现“四基”落实的重要途径。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例如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协作式学习等,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和解题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课堂教学的实施。
在课堂教学中,应当贯彻“四基”理念,注重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基”“四能”的价值、定位与思考
“四基”“四能”的价值、定位与思考作者:李光杰来源:《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4年第04期根据十余年的课改实践,《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对数学“课程目标”做了一些修改。
这些修改当中,有两处引起大家很多的关注:一是从数学教育的“双基”目标拓展到“四基”目标;二是从问题解决中的“两能”增加到“四能”。
本文将以小学阶段为例,重点就“四基”产生的时代背景及价值内涵、如何有效落实“四基”目标、“四能”的价值内涵、“四能”的培养途径、“四基”与“四能”的定位与思考等五个方面进行梳理和探讨,希望能对数学“课程目标”这一“顶层设计”提供一个更全面的认识视角。
一、“四基”产生的时代背景及价值内涵1. “四基”产生的时代背景首先,“双基”教育值得我们正确地认识和评价。
我国的小学数学教育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以来,就特别注重使学生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两条目标后来被简称为“双基”。
对此,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都曾耳濡目染,深以为然。
当然,我们在肯定地评价“双基”目标的同时,也有必要对其进行一些反思。
第一,数学本质更多的在于它的思想,而不全在于它的结论。
“双基”一般而言是对结论性知识的反映,如数学定义、概念、公式、法则等。
正如日本著名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在所著的《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一书中所说:在学校学的数学知识,毕业后若没什么机会去用,一两年后,很快就忘掉了。
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工作,唯有深深铭刻在心中的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和看问题的着眼点等,却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终生受益。
因此,数学教育不应仅仅满足于教给学生一些数学方法结论,而应该给学生以更多的数学精神、数学思想的启迪和浸润。
第二,从“双基”到“四基”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比如,在小学阶段,一些传统的内容需要删减,如繁、难、偏、旧而又脱离实际的课程内容及习题等。
一些体现时代要求的内容需要增加,如统计、概率、数学综合与实践等。
“基本活动经验”的认识与实践.
数学活动经验: 检索抽取数学信息的经验 选择运用已有知识的经验 建立数学模的经验 应用数学符号进行表达的经验 抽象化和形式化的经验 选择不同数学模型的经验 预测结论的经验 对有关经验进行证明的经验 调整、加工、完善数学模型的经验 对所得结果进行解释和说明的经验 巩固、记忆、应用所得数学知识的经验等
地面楼层
问题解决能力
地下基础
基本技能 基础知识
(蔡金法教授的观点)
在基础和楼层之间需要找到一种平衡 ?%
基础的投入?
基础知识基本 技能?
地面楼层的投入?
问题解决能力?
总的资金投入是 定额的、有限的。
教与学的时间和精 力是有限的。
2.课程目标的修改
把“基本活动经验”作为“四基”之一,突出了新课
数学学习的直觉,学会运用数学的思
维方式进行思考。
学者张天孝(浙江省功勋级特级教师)
在《关注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一文中指
出了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三个要素,
数学的、经验的、活动的。
数学目标 感性认识 数学活动 思维活动
既包括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数学时的探究性学习活
动,也包括与数学课程相联系的学生实践活动;
二、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认识
1.概念的界定
对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概念的界定,国 内大部分研究者分别阐述什么是“活 动”、什么是“数学活动”、什么是 “数学活动经验”,什么是“数学基本 活动经验”。研究方法是一个逐步提炼、 逐渐缩小概念外延的过程。
(1)数学活动:是人类对待外部事物的一 种特殊的的方式,是人类进行数学抽象和数 学应用的实践过程。
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
形式化
经验化 数学活动
基础活动 经 验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四基”落实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四基”落实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小学数学教学也日益受到重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确保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而“四基”即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思想,被认为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通过对“四基”的落实,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数学基础,培养他们的数学兴趣和学习能力。
在当今社会,数学已经成为一种基本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至关重要。
如何有效地落实“四基”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结合相关理论和实践,深入探讨“四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及落实策略,以及“四基”落实的价值和未来展望。
中的内容。
2. 正文2.1 “四基”教学内容“四基”教学内容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核心内容之一,主要包括四则运算、整数、分数和小数。
四则运算是数学的基础,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是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
整数是数的一种形式,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和零,对于学生理解数字的正负概念非常重要。
分数是数的一种表示方法,包括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是学生学习比较大小和计算的重要知识点。
小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形式,有限小数和循环小数两种形式,是学生学习小数概念和运算的关键内容。
通过对四则运算、整数、分数和小数的系统学习和掌握,学生可以建立起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更高阶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四基”内容,拓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数学教学中的“四基”重要性数学教学中的“四基”即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思想。
这四个基本要素是构建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基础,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钥匙。
数学的基本概念是数学学习的基础,通过掌握数学概念,学生能够建立起对数学知识的认知框架,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把握好“四基”doc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把握好“四基”.doc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把握好“四基”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所谓的“四基”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方法,以及基本活动经验。
下面我将就这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基础知识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包括数字、运算、图形、几何等基本概念和知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基础知识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它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应用提供了基础。
因此,把握好基础知识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
如何把握好基础知识?1.重视知识引入:在引入新知识时,要注重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背景和含义。
2.强化知识理解: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内涵和本质,例如通过实际例子、生活中的实例来解释知识。
3.重视知识巩固:通过多种练习方式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例如计算练习、图形绘制等。
二、基本技能小学数学的基本技能包括运算、测量、数据处理等技能。
这些技能是学生在数学学习和应用中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
如何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1.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技能,例如测量、计算等。
2.多种练习方式:通过多种练习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技能,例如口头练习、书面练习等。
3.分析错误原因:分析学生错误的原因,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提高技能掌握的准确性。
三、基本思想和方法小学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包括数学抽象、数学模型、数学推理和数学方法等。
这些基本思想和方法是数学学习和应用的核心,对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如何培养学生的基本思想和方法?1.注重思维训练:通过多种方式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例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
2.强调方法指导:在教学中强调数学方法的应用,例如代数法、图解法等。
3.注重建模思想: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从而培养学生的建模思想。
四、基本活动经验小学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包括数学实验、数学游戏、数学调查等活动中获得的经验。
简述“四基”之间的关系,并就在课堂教学和考试评价中,如何贯彻“四基”谈谈自己的看法。
简述“四基”之间的关系,并就在课堂教学和考试评价中,如何贯彻“四基”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在《数学“四基”中“基本活动经验”的认识与思考》一文中对数学“四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四基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提出四基是因为四基更强调四能(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而从两基到四基、从两能到四能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四基、培养四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我们的追求。
下面就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落实四基谈谈。
新课程标准由原来的“两基”转变为现在的“四基”,增加了学生基本的数学思想和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增加的这两项是非常值得我们思考的。
如教学一年级上册《玩具》一课,本课的学习目标是能正确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写1—5各数;学习用操作、画图等方法,表示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知道1—5这5个数字的顺序;学习用数来描述生活中的物体数量,并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看来本课的目标并不难达到。
我们平时经常说:“钱要花在刀刃上”,对于我们的教学来说“时间要放在刀刃上”。
学生已经具有了这部分知识(基础知识)和解决这类知识的方法(基本技能),我想我们没有必要在这方面花费过多的时间,我们的重点应放在引领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获取基本的活动经验。
怎样去体现这两方面的要求?上位的基本思想有抽象思想、推理思想和模型思想,由这三种基本思想衍生出的下位思想有数形结合思想、符号化思想、分类思想等等。
教学本课时,我引领孩子再次经历“数出实物的数量—用图表示数量的多少—用数字表示数量的多少”的抽象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
当数出玩具的数量时,孩子们有的小棒表示数量,有的用圆片表示,有的伸出手指头表示……此时,我引导孩子们用图形表示,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由实物到图形之间,孩子们的思维是绽放的;紧接着引领孩子们用数字符号来表示物体的数量,从图形抽象出数字符号。
多角度表达事物数量的情景,孩子们学习了用不同方式表示数的逐步抽象过程,同时丰富了对数的理解。
谈谈对“四基”中“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的理解。
谈谈对“四基”中“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的理解。
《新课程标准》是把过去以双基为目标,变成现在以四基为目标,这是一个标志性的一个变化。
四基就是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除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之外,还应该关注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这些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所不能包括的。
应该算是对于课程的一个发展,也是一次成功的完善,使得能够对数学有了一个全面的把握。
也是数学教育获得良好数学教育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下面就谈谈本人对“四基”中“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的理解:《新课程标准》的“四基”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是把学生的数学素养体现在这四个方面。
也就是说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应该重视,是传统的数学教育,是基础教育非常重视的,也是学生打好基础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但只有知识技能可能不够,还要学生学会思考,还要学生去经历,还要学生有体验,而后边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是在知识技能这个基础上的一个发展,这个发展数学思想其实是让学生学会思考,思考的方式,学会数学的思考,这种数学思考,体现在什么地方,更多体现在基本思想上,这个基本思想包括抽象思想、推理,推理的思想和模型的思想。
数学思想有:从特殊到一般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转化思想、方程和方程组思想、分解和组合思想、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数学思想。
数学方法有:待定系数法、配方法、消元法、换元法等数学方法,对于数学思想方法,不管有多少种说法和多种多样的论述,关键是什么东西对数学的发展起了关键性作用?并且在数学发展中,自始至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恐怕这些应该是数学思想的基本体现;是什么东西是学数学和不学数学差异,学了数学就能掌握这些东西,不学数学,在这方面就有所缺憾。
所以这两个命题也成为的一个判定定理,是作为判定什么样的东西能够成为基本思想的一个基本标准。
一个就是抽象,另一个就是推理和模型。
包括通常所说的核心推理,或者叫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包括模型,可能这些都是符合刚才所要求的一些基本思想。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四基”落实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四基”落实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性阶段,在这个阶段,建立起数学基础是十分关键的。
而“四基”落实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数学基础的主要途径。
本文将从“四基”落实的概念、必要性、实现方法等角度展开谈论,以期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改进提供参考。
一、“四基”落实的概念“四基”是指小学数学教学中所要落实的四个基本教学原则,即数学基础、思想基础、方法基础和行为基础。
在教学中,要注重从这四个方面培养学生,让学生在小学数学阶段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和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数学基础:即数学的基本概念、命题、公式和定理等。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规律和道理,能够联系实际问题进行综合应用,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
思想基础:即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思考方式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方法基础:即培养学生运用各种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行为基础: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
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律自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勤奋好学、认真细心、耐心沉着等,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1.建立良好的数学基础小学数学是学生数学学习的起点,必须建立良好的数学基础,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2.提高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和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期,通过“四基”落实,可以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4.适应未来学习和生活的需要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四基”落实,可以帮助学生成为具有良好数学素养的人,更好地适应未来学习和生活的需要。
1. 教师注重基本知识点的讲解2. 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启发式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基本数学活动经验
了解理论重在实践——浅谈基本数学活动经验2001年,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一次明确地将“数学活动经验”列入义务教育教学课程的目标:“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又进一步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了“四基”,即:“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由此,数学活动经验不仅仅是数学知识的一部分,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
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感悟数学思想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经验并列成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教学的目标。
数学活动经验成为数学课程、教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一、数学活动经验的含义数学活动课标(2011版):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P2-3)课标解读(史宁中主编,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编写):数学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抽象概括、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数据处理、反思与建构等都是数学活动。
(P271)目前,我国有关数学活动经验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比较薄弱,数学活动经验的内涵一直难以界定,至今尚有未达成共识。
主要的观点有以下几种。
1.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知识的一部分“数学活动经验属于学生主观性数学知识的范畴”,数学知识不仅包括数学事实,也包括数学活动经验。
2.数学活动经验是一种认识,特别是感性认识。
数学活动经验是在数学目标指引下,通过对具体事物进行实际操作、考察和思考,从感性向理性飞跃时所形成的认识。
3.数学活动经验是体验,是经历数学活动经验是学生经历数学活动之后所留下的直接感受、体验和感悟。
4.数学活动经验既是知识,也是过程数学活动经验分为静态和动态两个层面。
从静态上看是知识,是学生对整个数学活动过程产生的认识,包括体验和感悟等;从动态上看是过程,是经历。
关于数学“四基“中”基本活动经验”的浅思
性成分 、 体验性成 分以及观念性成分 . 知识性 成分指 的是 在
活动过程 中所 获得的知识 积累 和人生感悟. 人们 能够 在活动
过程 中感悟 到知识和道理 , 直观把握 活动过程. 获得 的知识 是否合理 , 决定于所参与的活动过程是否有效 ; 体验性成 分
动” .
2 数学“ 基 本活 动经 验 ”
1 . 1 数学活动 的内在含义
人类活动创造 了数学 ,数学是人类对空 间形 式经验 以 及现实社会 的数量关 系概括 的结果 . 而数学 活动 , 是 人类对 外外部世界 的特殊方式 ,也是人类进行抽象数学模 拟和应
用数学 的实践过程 . 数学发展有两 个历史渊源 , 一个 是古 中
我 国的数学 教育 中的双基 教学 立 足 于中 国的本 土文 化, 有着鲜 明的中国特色. 它源于传统 中国数学教 育. 时代 的 发展促进 了数学 双基 教学的发展 ,双基教学 的理念也层次 . 史宁 中教授 在双基教 学 的基础上 提出了“ 数学 教学 的四基” , 即数学 的基本技 能 、
式. 归 纳活动 出现于提 出情景问题 、 转变相关概念 、 选择解 决 问题 方法的过程. 演绎活动 出现 于整理 结论 、 解答问题 和应 用实践 过程中. 在 日常的数学教学 中 , 数学 活动形式多种 多
围内, “ 数学 思想方法” 和“ 双基 ” 理念 已经成为 了共识 , 但对 于如何界定 “ 基本活 动经验 ” 意义 以及怎样才 能将 其实践于
学的活动. 数 学教 学 中, 数 学活动 有多种多样的形式 , 其 中最基 本的活动为“ 归纳活动” 和“ 演绎活动” . 数学活动 中会摸 索出一 些过程性知识 , 这就被称之为数 学活动 经验. 数学活动经验 的构成 因素有 情绪体验 、 感性知识 以及应 用意识这 三部 分. 而在许 许 多多的数 学活动经验 中, 最基本 的属 于演绎 活动 经验 和归纳活动经验. 数 学 中的基 本活动经验和“ 数 学基本 思想” 、 数 学“ 双
关于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几点思考
关于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几点思考作者:吴永琼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4年第17期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中把数学教学中的“双基”扩充为“四基”,即除了“基本数学知识”和“基本数学技能”以外,还增加了“数学基本思想”和“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从而引发了很多数学教师对“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及其内涵的解读,研究人士也对“数学基本活动经验”进行了阐述,但其准确的定义及应用尚待深入探究。
本文对“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内涵以及如何帮助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等相关内容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认识(一)数学活动“活动”一词的英文为“activity”,它源与拉丁文“act”,其基本含义为“doing”,在《新华字典》的解释为“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行动”。
前苏联数学家斯托里亚尔曾这样定义:“数学活动是可以看作是按下述模式进行的思维活动:①经验材料的数学组织化;②数学材料(第一阶段活动的结果中积累的)的逻辑组织化;③数学理论(第二阶段活动的结果中建立的)的运用”。
认为数学活动有数学研究活动、数学认识活动、数学实践活动。
数学是人类几千年的活动产物,是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对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经验概括的结果,数学的产生、形成及应用的过程是人类对社会的一项实践活动。
(二)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经验”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由实践得来的知识与技能;二是指经历。
孙宏安教授认为:“经验指的就是个人所获得的感性知识,及在感性知识的基础上,经过自己系统整理和由实践反复检验了的科学知识,以及个人经历对个人身心发展产生的影响。
”所以经验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是课程生成的中介和条件,也是课程发展的结果,是数学活动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知识和感受,这种知识与感受可以帮助你再认识和学习新的东西,如果没有经验,尽管活动实践了,也是徒劳无功,更谈不上获得新的知识。
如何评价学生的四基即如何评价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基本数学活动经验
如何评价学生的四基,即如何评价学生的根本知识和根本技能,根本数学思想、根本数学活动经历正确理解和把握四基,对于实现数学教学目的,表达数学课程理念至关重要。
“四基〞是在传统的我国数学教学的“双基〞的根底上开展而来。
是数学教学应追求的目的。
要把“四基“很好地表达在几个领域的教学中,必须首先正确理解四基的含意。
“双基〞虽然大家非常熟悉的,但在新时期对双基也有新的理解,赋予新的含意。
以往对“双基〞的理解多指,数学的根本概念、根本公式、根本运算、根本性质、根本法那么等等。
而随着数学知识和技能理解的扩展,双基也会有新的开展。
如估算、算法、数感、符号感、搜集和处理数据等内容也应当列入“双基〞的范畴。
数学根本思想,主要是指理解掌握数学最重要的东西,主要有抽象的思想、推理的思想和模型的思想。
这些思想不仅是学习数学不可缺少的,也是一个是否具有数学素养的标志。
活动经历是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积累起来的,是深化理解的掌握数学,灵敏地运用数学解决问题不可缺少的。
数学教学中应当把“四基〞作为一个整体,作为贯穿于教学始终的线索,表达在教学各个环节之中。
1. “根底知识〞重在理解和掌握。
“课标〞中说:“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不能依赖死记硬背,而应以理解为根底,并在知识的应用中不断稳固和深化。
〞这就是说,数学根底知识的教学应该注重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数学的概念、定理和公式都是有背景的,有来龙去脉的,与其他的数学知识之间是有联络的,与其他的学科知识之间是有关联的,与学生日常生活、社会生活有联络。
只有让学生理解这些背景及来龙去脉,并且理清所学数学知识与相关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络,学生才能理解这些数学概念、定理和公式的必要性、重要性,真正理解它们的表述,而不是仅仅记住这些表述。
只有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定理、公式与其他的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络,与其他的学科知识的关联,与实际之间的联络,学生在需要的时候才可以运用这些概念、定理、公式,去解决数学中的问题,去解决其他学科中的问题,去解决理论中的问题,这才表达出学生掌握了这些概念、定理、公式,才表达出学生掌握了这些数学知识。
“四基”中“基本活动经验”的思考
“四基”中“基本活动经验”的思考摘要:数学“四基”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数学教学本质上,是师生共同实行数学活动的教学,在活动中获得知识的,所以,学生获得相关的活动经验是数学课程的目标。
在传统教学中,数学注重知识的教学,而忽略了数学知识和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为了分数而学,而不是为了应用知识而学,所以现今在教学中要面对生活实践,学习了知识要结合生活经验,应用到平常生活,解决实际问题,获得基本活动经验。
关键字:四基;教学活动;经验一、四基的理解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双基”教学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持续丰富完善,并成为我国中小学教育的特色,是中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
“双基”教学重视基础知识的记忆理解、基本技能的掌握使用,以使学生获得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和较高的学科素养水平。
现今科学经济的发展,地球村的建立,知识文化的更新交融,对新一代的需求持续提升。
“双基”教学的局限性则逐渐出现,所以在知识经济时代仅有“双基”已经缺乏以让我国的基础教育更进一步的发展,也不能满足我国经济文化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所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把以往的“双基”修订为“四基”,明确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合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基本思想新课标要求教师应以“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立足教学,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促动学生的发展为主,在教学中不单纯的教导数学知识,还要领悟其中的数学思想。
首先,数学思想是抽象化的,很难用语言表述出来,而且数学思想不是单独存有的,而是融于知识、技能和方法之中的。
数学思想的获得是经过不同的数学内容,在教学中通过理解、提炼、总结、应用等循环的过程中收获的。
学生只有经历这样的过程,才能逐步“悟”出数学知识、技能中蕴涵的数学思想。
从推理出数学公式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学生往往会因为喜悦而对这个过程有较深印象,也许不记得这个思想,但是获得思想的方式和过程对于他们今后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
培养“四基”和“四能”的教学实践与思考——对《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的教学评析
生4利用向量AB和CD共线和垂直来判断两 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
师:此时,能利用斜率来判断吗? 生3:不能. 结论:空间中,可以利用向量的位置关系来判断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师:既然可以利用向量的位置关系来判断直 线的位置关系,我们就需要对向量进行更规范的 定义. 设计意图:从平面内到空间中,辨析问题背景 变化后,两个类似问题解决方式的差别与联系,引 发学生对于用向量法判断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 思考. 3. 2. 2数学理论的建立与辨析 (1)直线的方向向量概念 师:(图2)看是直线AA的 方向向量,想一想,直线AB还有 其它方向向量吗? 生4:阪. 师:还有吗? 生:在直线4B上的或者平行 于AB的向量都是,因为这些向量和直线.的倾斜 方向一致.
4本节课的设计思考
本课围绕着“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 量”两个基本知识的概念和应用展开,通过七个问 题的探究,由平面问题到空间问题,由公理体系到向 量体系,逐渐感受怎样的向量能够“表示直线或平 面的方向”,形成求直线方向向量和平面法向量的 一般方法;感受如何从“向量的角度刻画空间线与 面的位置关系” 总结利用向量研究空间线面关系 的一般思想,并将总结出的思想方法应用于具体问 题的解决之中.
思考: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你可以求出 平面xcq的一个法向量吗?
----------- 71
点评: 4、求一个平面法向量的方法是待定系数法.
2、一个平面的法向量有无数条,它们都共线.
图5
解决线面平行与垂直问题的方法拓展,也是对向量
能够表示平面方向的思维提升. 在法向量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讨论法,呈现
师:如果一个平面确定了,它的方向应该是确 定的•而这些向量彼此的方向都不相同,如果用它们 表示平面的方向,那么这个平面的方向也变得不确 定了.
数学“四基”中基本活动经验的认识与思考
数学“四基”中“基本活动经验”的认识与思考王新民1,王富英2,王亚雄3(1,3.内江师范学院数学系,四川内江641112;2.成都市龙泉驿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四川成都610100)摘要: 数学活动是人类对待外部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是人类进行数学抽象与数学应用的实践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活动的形式或过程多种多样,但最基本的是“演绎活动”与“归纳活动”。
数学活动经验是一种过程性知识,是在数学活动中所形成的一种“活动图式”,主要由感性知识、情绪体验和应用意识三种成分构成.在众多的数学活动经验中,最为基本的是归纳活动经验和演绎活动经验。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与数学“双基”和“数学基本思想”相互依存,共同构成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
关键词: 数学活动;经验;基本活动经验;数学“四基”中国数学的双基教学是植根于中国本土的教学理念,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中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学双基教学的理念又不断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制定组组长、东北师大校长史宁中教授在2006-2007年数学高研班澳门、宁波会上的发言中提出了“数学教学的四基”,引起了数学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数学“四基”是指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1].在数学教学中,强调数学“双基”和“数学思想方法”已成为共识,但对“基本活动经验”意义的界定和在教学中如何实施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就“基本活动经验”的含义以及与数学“双基”和“基本思想”的关系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1数学活动1.1 活动“活动”一词的英文为“activity”,它源于拉丁文“act”,其基本含义为“doing”,即“做”.在西方哲学史上,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最早提出“活动”这一概念.它把活动划分为理论活动、制作活动、实践活动.此后,黑格尔、费尔巴哈等均对活动进行了论述,但他们都是从主观方面来抽象的理解“活动”的.马克思把他们的活动理论进行了合理的扬弃,提出了科学的活动观.马克思认为,活动是“人对于外部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对待方式.”[2]马克思把人的活动理解为感性的、能动的社会实践.因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就是实践的”.而人的活动表现为多种多样,按人对外部世界作用的方式可分为认识活动、实践活动、交往活动.人对事物的认识是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产生初步的感知,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抽象、归纳、概括等认识活动再上升到理性的认识以揭示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因此,活动的最初形式是在实践过程中的感知活动,在此基础上再形成理性的认识活动(经验概括活动).1.2 数学活动数学本身是人类活动的产物,是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对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经验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立项项目)教育科学科研重点项目(CJF013)作者简介:王新民(1962—),男,汉族,甘肃敦煌人,内江师范学院数学系副教授,教育硕士,主要从事数学教育与数学文化研究.概括的结果.数学的产生、形成与应用的过程是人类的一项实践活动.因此,数学活动是人类对待外部世界的一种特殊的方式,是人类进行数学抽象与数学应用的实践过程.从数学发展来看,数学作为人类的一项活动,有两大历史渊源:一是以古希腊数学为代表的演绎体系;二是以古代中国数学为代表的归纳体系.前者以形式化的论证为其主要特征,而后者以经验性的算法为其主要特征.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二者的相互促进与相互融合,使得数学活动具有了鲜明的二重性——活动内容的形式性和活动过程的经验性,正如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指出的:“数学具有两个面,……以欧几里得方式表现出来的数学看上去是一种系统的演绎科学;但在形成过程中的数学看上去却是一种实验性的归纳科学.”[3]从数学活动的观点来看,数学具有静止状态和活动状态两种形态.作为静止状态的数学是把数学作为一个对象性的数学,它是指数学经验概括活动的结果,即活动结果的数学,表现形式为逻辑整理有序的、封闭的、静止的状态;作为活动状态的数学注重的是数学活动的过程性,是指从现实生活出发的数学化过程,是人类活动的数学,即活动过程的数学.表现形式为动态的、开放的活动状态.而作为学生学习的数学不应是静止状态的数学而应该是活动状态的数学.正如弗赖登塔尔指出的:“学生所要学习的不是作为一个封闭系统的数学,而是作为一项人类活动的数学,即从现实生活出发的数学化过程.如果需要也可以包括从数学本身出发的数学化过程.”[4]因此,“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5].1.3 数学活动的层次从活动的内容角度,前苏联数学教育家A·A·斯托利亚尔将数学活动分为三个阶段(层次):“经验材料的数学组织化,数学材料的逻辑组织和数学理论的应用,这三个阶段构成了数学学习者的学习活动的完整过程.”[5]从数学学习的角度,数学活动体现为数学化的过程,可分为先后两个层次:水平数学化,指把情景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垂直数学化,指建立数学问题与数学形式系统之间关系的过程[4].而从认识论的角度,苏格兰数学家波塞尔概述道:“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最重要的活动.它不只是一种游戏,尽管我们喜欢玩它;它不只是一种艺术,尽管有时它是至高无上的艺术;它并不像哲学家所想象的是无聊的一小步、一小步推理组成的长链.数学活动是包容了从‘粗俗’的手工劳作到‘高雅’的理性发现的系统活动.”[6]1.4 基本数学活动“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活动是由“情景问题”驱动的,“问题解决”是其主要的活动形式.在提出问题、形成相关概念、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的时候主要以归纳活动为主,而在整理结论、表述问题解答过程以及进行形式化训练的时候则以演绎活动为主.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活动的形式或过程是多种多样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强调了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强调的数学思维活动过程有: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空间想象、抽象概括、符号标示、运算求解、数据处理、演绎证明、反思与建构等,并且强调应将数学探究、数学建模和数学文化等三大数学活动贯穿整个高中教学始终.但其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数学活动是以逻辑为特征的演绎论证活动和以经验为特征的归纳发现活动,其它的数学活动都是围绕这两种活动而展开的,或者是一种拓展,或者是一种延伸,或者是一种组合.这里的“归纳”是指“从特殊到范围更广的推理”,就方法而言,包括枚举法、归纳法、类比法、统计推断、因果分析、以及观察试验、比较分类、综合分析等[7].因此,数学学习中的基本数学活动是“演绎活动”与“归纳活动”.2数学基本活动经验2.1 经验的含义及其构成“经验”向来是教育学、哲学、学习心理学等领域中所讨论的重要课题,无论是杜威所倡导的经验课程,还是拉卡托斯关于数学的“拟经验”观点以及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经验”均是其中的核心概念.但经验的含义到底是什么呢? 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经验”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由实践得来的知识与技能;二是经历.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曾对“经验”给出过如下解释:“经验包含一个主动的因素和被动的因素,这两个因素以特有形式结合着;在主动的方面,经验就是尝试,在被动的方面,经验就是承受结果”[8].孙宏安教授在概括了关于经验各方面的解释后给出如下定义:“经验指的就是个人所获得的感性知识,及在感性知识基础上,经过自己系统整理和由实践反复检验了的科学知识,以及个人经历对个人身心发展产生的影响.”[9]我们认为,经验是一种过程性知识,是在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一种“活动图式”.它主要由三种成分组成,一是知识性成分,是指在活动过程中所建构的关于活动主客体的个人意义,包括操作的直观感知、建立的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对活动过程的感悟等,是人们在活动过程中所悟出的道理,是对活动过程的直观把握,其合理性主要由活动的有效性来保证,如“老马识途”;二是体验性成分,是指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情绪体验,包括成就感与失败感、自我调节心态的体会等,如“大赛经验”;三是观念性成分,是指活动过程所形成的意识和信念,如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做事的信心与信念等等.2.2 经验与活动的关系杜威指出:“经验即所做(doing)的事情、动作和感受(或经历)的密切关系就形成我们所谓经验”[10];“经验就是人和自己所创造的环境的‘交涉’”.因此,经验是活动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经验与活动(做事)是紧密相连的.经验在活动中产生,又在活动中体现,并且只体现在需要这种经验的活动之中.经验是活动的过程和结果,活动是经验的源泉,而经验又是为人们的活动服务的,没有亲历的实践活动就根本谈不上什么经验,活动与经验的关系是“皮”与“毛”的关系.2.3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活动的一个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思考的过程、抽象的过程、预测的过程、推理的过程以及反思的过程等,获取丰富的过程性知识,最终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结合前面对“经验”三种成分的分析,我们可以给出数学活动经验的如下理解:数学活动经验是指学习者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感性知识、情绪体验和应用意识.感性知识是指具有学生个人意义的过程性知识,也包括学生大脑中那些未经训练的、不那么严格的数学知识;情绪体验是指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的成功体验、对数学严谨性与数学结果确定性的感受以及对数学美的感受与欣赏等;应用意识包括“数学有用”的信念、应用数学知识的信心、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与思考问题的意识以及拓展数学知识应用领域的创新意识,而且应用意识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核心成分,正如朱德全教授指出的:“应用意识的生成便是知识经验形成的标志”[11].基于对数学基本活动的认识,我们认为可以把演绎活动经验和归纳活动经验称之为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建立在人们的感觉基础上的,又是在活动过程中具体体现的,与形式化的数学知识相比,它没有明确的逻辑起点,也没有明显的逻辑结构,是动态的、隐性的和个人化的.它可以是米三国藏眼中的使人受益终生的深深铭刻在头脑中的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甚至经历的挫折等;也可以是克莱因笔下的从整体意义上对数学活动的领悟[6].在数学学习中,要使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感悟数学的理性精神,形成创新能力,就应该让学生积累丰富而有效的数学活动经验,这些经验包括检索、抽取数学信息的经验,选择和运用已有知识的经验、建立数学模型的经验,应用数学符号进行表达的经验,抽象化、形式化的经验,选择不同数学模型的经验,预测结论的经验,对有关结论进行证明的经验,调整、加工、完善数学模型的经验,对所得结果进行解释和说明的经验,巩固、记忆、应用所得知识的经验等等.这些经验的最基本的成分是演绎活动经验与归纳活动经验.3 数学“四基”之间的关系关于数学“双基”的涵义非常丰富,可以有知识形态、教学形态与个体形态等三种表现形式[12].从教学的角度,邵光华教授与顾泠沅先生指出:“双基教学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讲究精讲多练,主张‘练中学’,相信‘熟能生巧’,追求基础知识的记忆和掌握、基本技能的操演和熟练,以使学生获得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和较高的学科能力为其主要的教学目标.”[13]其中的“精讲多练”、“练中学”、“熟能生巧”等主要是围绕“演绎活动”而展开的,其目的是让学生获得形式化的结果知识——用数学术语或数学公式所表述的系统知识.基本活动经验则主要是指在数学基本活动中形成和积累的过程知识.由于在我国的数学教学中过分强调“演绎活动”而削弱甚至忽视了“归纳活动”,因此,基本活动经验更加强调关于归纳活动的经验.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双基”与基本活动经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在二者的不断融合、多次的实际应用中,通过反思提炼而形成的一种具有奠基作用和普遍指导意义的知识经验便是数学基本思想.由此,我们可以给出数学“四基”的如下关系结构:从知识的角度来看,“双基”是一种理性的、形式化的结果性知识,而基本活动经验则是一种感性的、情景化的过程性知识,它们各强调了数学知识的一个侧面,前者形成的是一种知识系统,而后者形成的是一种经验系统,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就方法而言,“双基”主要以演绎法为主,演绎法只是一种依据固定的前提(定义、公理、定理等),利用相对固定的推理程序(三段论),得出固定结论的方法,而结论的预测与发现,推理思路的探索与调整以及知识的实际应用等,靠演绎法是推不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儿童不可能通过演绎法学会新的数学知识!”[4]关于“双基”的学习需要有一个意义建构的过程,此过程是以原有经验为基础的,又是从操作性的经验开始的,并且所建构的意义最终是以经验的形态储存学生的大脑当中的,就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作的关于人获得知识过程的嫁接树枝的比喻:“我们要有自己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才能接得上去,别人的知识方才成为我们知识的一个有机体部分.”[14]因此,“双基”只有通过经验化才能真正成长为学生的数学素养.相对于“双基”而言,“基本活动经验”是比较模糊的、不太严谨的,缺乏明晰的结构体系,尤其是那些没有经过加工的“原始经验”,含有许多主观的、片面的非本质因素,就像数学家克里斯戈尔所描述那样:“数学活动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总是不够精确的和片面的,其整体结构好像一片原始森林,或者说是交相缠绕的树枝.”[6]因此,要使“基本活动经验”更加确切、合理而有效,就需要经历一个概念化与形式化的过程,虽然,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某些经验本身就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和实用价值,但毕竟数学知识本质上是追求严谨性与确定性的.经过概念化与形式化,“基本活动经验”就可以转化或融入到“双基”之中,不但使“基本活动经验”得到了升华,也使“双基”因为充满了学生的感受而获得了某种生命的活力.史宁中教授指出:“‘基本思想’主要是指演绎和归纳,这应当是整个数学教学的主线,是最上位的思想.”[7]关于数学基本思想,在以往的文献中有诸多论述.胡炯涛先生认为:“最高层次的基本数学思想是数学教材的基础与起点,整个中学数学的内容均循着基本数学思想的轨迹而展开.……‘符号化与变换思想’,‘集合与对应思想’以及‘公理化与结构思想’,它们构成了最高层次的基本数学思想.”[15]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影响比较大的是任子朝先生提出的四种基本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化归的思想[16].然而,在众多的数学思想中起着奠基性、引领性作用的还应该是归纳思想与演绎思想.如“化归思想”,在探索化归的方向、发现问题的结论、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时,主要运用的是归纳思想;在链接“中间问题”、整理和表述化归结果时,则需运用演绎思想,而且化归的主要策略——“一般化”与“特殊化”本身就是归纳思想与演绎思想的具体体现.从形成过程来看,演绎思想主要是在“双基”的形式化训练中练就的,而归纳思想则主要是在“基本活动经验”的不断积累中逐步孕育的.归纳思想与演绎思想是数学思想体系的两翼,二者的协同发展,才能使数学知识健康、和谐地成长为学生的智慧.总之,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活动经验与基本思想既是数学学习活动的核心内容与主要目标,也是学生数学素养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共同构筑了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参考文献:[1] 巩子坤等.2006—2007数学教育高级研讨班纪要[J].数学教育学报,2007,16(3):99-102.[2] 冯契.哲学大辞典(马克思主义哲学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3] G·波利亚.怎样解题[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4] 孙晓天.数学课程发展的国际视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5] 张静.数学新课程与数学活动的教学[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6,17(6):115-116.[6] 涂荣豹,宁连华.论数学活动的过程性知识[J].数学教育学报,2002,11(2):9-13.[7] 史宁中.数学课程标准的若干思考[J].数学通报,2007,46(5):1-5.[8] 杜威.哲学的改造[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9]孙宏安.课程概念的一个阐释[J].教育研究,2000,3:44-47.[10]杜威.经验与自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0.[11]朱德全.知识经验获取的心理机制与反思型教学[J].高等教育研究,2005,26(5):76-79.[12]王新民,马岷兴.关于“数学双基”存在形态的分析[J].数学通报,2006,45(8):10-12.[13]邵光华,顾泠沅.中国双基教学的理论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26(2):48-52.[14]陈佑清.不同素质发展中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J].上海教育研究,2002,11:27-29.[15]胡炯涛.数学教学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16]任子朝.1993年全国高考数学试卷评价报告[J].中学数学月刊,1994,2:1-4.Understanding and Thinking about the Experience of the FundamentalActions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WANG Xin-min1,WANG Fu-ying2,WANG Ya-xiong3(1,3.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Neijiang Teachers College, Neijiang Sichuan 641112, China2.The Staff Room of Bureau of Education at Longquanyi Borough in Chengdu,Sichuan Chengdu 610100, China)Abstract: Mathematical actions are a espial method which man treats the outside world. And it is also the process which man carry’s out the practice of the abstract Mathematics and the applied Mathematics. In mathematical teaching, its actions and its process are various. But what is the essential are the deductive method and the inductive method. The mathematical action experience is the knowledge of course which is formed an “action s chemata” in it. It is composed of perceptual knowledge, emotional experience and applied consciousness. Among all the mathematical actions, the deductive method and the inductive method are essential. The mathematical essential actions and the mathematical essential thought are interdependent which is composed of the students’ mathematical knowledge.Key Words: mathematical actions; experience; the Experience of the Fundamental Actions; “four basics”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四基的理解
对《新课程标准》中“四基”的认识
《新课程标准》在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础上,新提出使学生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目标,把“双基”扩展为“四基”。
这是数学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修订后的课程目标注重过程性目标和结果性目标相结合。
要求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过去的“双基”的教学,注重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因而侧重演绎推理的培养;
而“四基”的教学,除在注重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在培养学生演绎推理能力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归纳推理能力的培养。
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是数学课程教学中应当特别重视和加强的,是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
它们不仅是学生当前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更是学生未来学习和终身发展所必需的。
“四基”是对学生进行良好数学教育的集中体现,关系到学生的当前学习和长远发展。
因此,“四基”应当成为贯穿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一条主线。
在不同学段和不同领域的教学活动中都应当体现“四基”;教学活动的总体设计和具体方式的呈现都应当考虑如何突出“四基”。
加强“四基”的教学,让学生感悟到:从一些结果出发得到一般结果的过程。
从而帮助学生积累思维的经验,逐渐形成自己的、合理的思维方法。
对教师来讲既是一种挑战,也给广大数学教师提供了施展智慧和才能的舞台。
小学数学四基四能研讨培训心得
小学数学四基四能研讨培训心得只有全面落实“四基”教育的目标,才能实现新课标要求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将落实“四基”的目标放在首位,而在教学活动中,基本思想将是找准某一个基点,从小处入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小学数学,教育目标,四基为满足当前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新课标从人本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创新人才所需要的“四基”教学,即在原原有基本数学知识和数学学基本技能之外,增加数数学基本思想和数学基本本活动经验.在实际的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落落实“四基”教学目标的的途径有很多,本文将从从课堂天生、学科开发、、人文渗透和生活数学四四个角度谈一下如何落实实“四基”教学目标,实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1、课堂天生,落实基基本数学知识课堂教学学进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同发展的动态天生进程.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性来源于教师精心的预设设,而数学课堂教学的灵灵动性主要取决于教师对对课堂天生性资源的掌控控与应用.通太高效性和和灵动性的掌控,就可以以够落实基本数学知识.特别是在数学课堂中中,学生富有个性的语言言,独具一格的思惟方法法,经常可以引导课堂研研究的深入,拓展学生的的思惟,从而有效地把握握数学基本知识.2、、人文渗透,落实数学基基本思想数学是在人们们的不断探索与实践中发发展起来的,它反映了人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深入思思考,体现了人们渴望熟熟悉世界、寻求真理的美美好愿望.数学本身属于于自然科学,但数学的发发展历程又体现了丰富的的人文性,教师可以借此此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从而落实数学的基本思思想.人文渗透可以通过过对数学知识的产生背景景和重要的历史事件进行行先容,使学生对知识的的把握更全面,井调动学学生的情感因素,构成饱饱满的立体式的熟悉.3、生活数学,落实数学学基本活动经验数学是是对客观世界数目关系与与空间情势的描写,其直直接来源是现实生活,并并终究要应用到现实生活活中去.学生已有的知识识经验与生活背景是其理理解与应用数学知识的基基础.小学生以形象思惟惟为主,所学数学知识与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也更为为密切,教师要充分利用用社会生活为学生提供的的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源,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去去理解数学,实现数学学学习的生活化,同时引导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观观察生活,解决现实生活活题目,实现生活经验的的数学化. 数学在现实实生活中的应用相当广泛泛,生活中的很多事物都都能成为数学课程资源X X X版新课标把原来的“双基”变成“四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四基”中“基本活动经验”的认识与思考王新民1,王富英2,王亚雄3(1,3.内江师范学院数学系,四川内江641112;2.成都市龙泉驿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四川成都610100)摘要: 数学活动是人类对待外部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是人类进行数学抽象与数学应用的实践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活动的形式或过程多种多样,但最基本的是“演绎活动”与“归纳活动”。
数学活动经验是一种过程性知识,是在数学活动中所形成的一种“活动图式”,主要由感性知识、情绪体验和应用意识三种成分构成.在众多的数学活动经验中,最为基本的是归纳活动经验和演绎活动经验。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与数学“双基”和“数学基本思想”相互依存,共同构成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
关键词: 数学活动;经验;基本活动经验;数学“四基”中国数学的双基教学是植根于中国本土的教学理念,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中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学双基教学的理念又不断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制定组组长、东北师大校长史宁中教授在2006-2007年数学高研班澳门、宁波会上的发言中提出了“数学教学的四基”,引起了数学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数学“四基”是指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1].在数学教学中,强调数学“双基”和“数学思想方法”已成为共识,但对“基本活动经验”意义的界定和在教学中如何实施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就“基本活动经验”的含义以及与数学“双基”和“基本思想”的关系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1数学活动1.1 活动“活动”一词的英文为“activity”,它源于拉丁文“act”,其基本含义为“doing”,即“做”.在西方哲学史上,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最早提出“活动”这一概念.它把活动划分为理论活动、制作活动、实践活动.此后,黑格尔、费尔巴哈等均对活动进行了论述,但他们都是从主观方面来抽象的理解“活动”的.马克思把他们的活动理论进行了合理的扬弃,提出了科学的活动观.马克思认为,活动是“人对于外部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对待方式.”[2]马克思把人的活动理解为感性的、能动的社会实践.因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就是实践的”.而人的活动表现为多种多样,按人对外部世界作用的方式可分为认识活动、实践活动、交往活动.人对事物的认识是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产生初步的感知,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抽象、归纳、概括等认识活动再上升到理性的认识以揭示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因此,活动的最初形式是在实践过程中的感知活动,在此基础上再形成理性的认识活动(经验概括活动).1.2 数学活动数学本身是人类活动的产物,是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对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经验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立项项目)教育科学科研重点项目(CJF013)作者简介:王新民(1962—),男,汉族,甘肃敦煌人,内江师范学院数学系副教授,教育硕士,主要从事数学教育与数学文化研究.概括的结果.数学的产生、形成与应用的过程是人类的一项实践活动.因此,数学活动是人类对待外部世界的一种特殊的方式,是人类进行数学抽象与数学应用的实践过程.从数学发展来看,数学作为人类的一项活动,有两大历史渊源:一是以古希腊数学为代表的演绎体系;二是以古代中国数学为代表的归纳体系.前者以形式化的论证为其主要特征,而后者以经验性的算法为其主要特征.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二者的相互促进与相互融合,使得数学活动具有了鲜明的二重性——活动内容的形式性和活动过程的经验性,正如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指出的:“数学具有两个面,……以欧几里得方式表现出来的数学看上去是一种系统的演绎科学;但在形成过程中的数学看上去却是一种实验性的归纳科学.”[3]从数学活动的观点来看,数学具有静止状态和活动状态两种形态.作为静止状态的数学是把数学作为一个对象性的数学,它是指数学经验概括活动的结果,即活动结果的数学,表现形式为逻辑整理有序的、封闭的、静止的状态;作为活动状态的数学注重的是数学活动的过程性,是指从现实生活出发的数学化过程,是人类活动的数学,即活动过程的数学.表现形式为动态的、开放的活动状态.而作为学生学习的数学不应是静止状态的数学而应该是活动状态的数学.正如弗赖登塔尔指出的:“学生所要学习的不是作为一个封闭系统的数学,而是作为一项人类活动的数学,即从现实生活出发的数学化过程.如果需要也可以包括从数学本身出发的数学化过程.”[4]因此,“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5].1.3 数学活动的层次从活动的内容角度,前苏联数学教育家A·A·斯托利亚尔将数学活动分为三个阶段(层次):“经验材料的数学组织化,数学材料的逻辑组织和数学理论的应用,这三个阶段构成了数学学习者的学习活动的完整过程.”[5]从数学学习的角度,数学活动体现为数学化的过程,可分为先后两个层次:水平数学化,指把情景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垂直数学化,指建立数学问题与数学形式系统之间关系的过程[4].而从认识论的角度,苏格兰数学家波塞尔概述道:“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最重要的活动.它不只是一种游戏,尽管我们喜欢玩它;它不只是一种艺术,尽管有时它是至高无上的艺术;它并不像哲学家所想象的是无聊的一小步、一小步推理组成的长链.数学活动是包容了从‘粗俗’的手工劳作到‘高雅’的理性发现的系统活动.”[6]1.4 基本数学活动“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活动是由“情景问题”驱动的,“问题解决”是其主要的活动形式.在提出问题、形成相关概念、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的时候主要以归纳活动为主,而在整理结论、表述问题解答过程以及进行形式化训练的时候则以演绎活动为主.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活动的形式或过程是多种多样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强调了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强调的数学思维活动过程有: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空间想象、抽象概括、符号标示、运算求解、数据处理、演绎证明、反思与建构等,并且强调应将数学探究、数学建模和数学文化等三大数学活动贯穿整个高中教学始终.但其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数学活动是以逻辑为特征的演绎论证活动和以经验为特征的归纳发现活动,其它的数学活动都是围绕这两种活动而展开的,或者是一种拓展,或者是一种延伸,或者是一种组合.这里的“归纳”是指“从特殊到范围更广的推理”,就方法而言,包括枚举法、归纳法、类比法、统计推断、因果分析、以及观察试验、比较分类、综合分析等[7].因此,数学学习中的基本数学活动是“演绎活动”与“归纳活动”.2数学基本活动经验2.1 经验的含义及其构成“经验”向来是教育学、哲学、学习心理学等领域中所讨论的重要课题,无论是杜威所倡导的经验课程,还是拉卡托斯关于数学的“拟经验”观点以及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经验”均是其中的核心概念.但经验的含义到底是什么呢? 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经验”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由实践得来的知识与技能;二是经历.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曾对“经验”给出过如下解释:“经验包含一个主动的因素和被动的因素,这两个因素以特有形式结合着;在主动的方面,经验就是尝试,在被动的方面,经验就是承受结果”[8].孙宏安教授在概括了关于经验各方面的解释后给出如下定义:“经验指的就是个人所获得的感性知识,及在感性知识基础上,经过自己系统整理和由实践反复检验了的科学知识,以及个人经历对个人身心发展产生的影响.”[9]我们认为,经验是一种过程性知识,是在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一种“活动图式”.它主要由三种成分组成,一是知识性成分,是指在活动过程中所建构的关于活动主客体的个人意义,包括操作的直观感知、建立的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对活动过程的感悟等,是人们在活动过程中所悟出的道理,是对活动过程的直观把握,其合理性主要由活动的有效性来保证,如“老马识途”;二是体验性成分,是指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情绪体验,包括成就感与失败感、自我调节心态的体会等,如“大赛经验”;三是观念性成分,是指活动过程所形成的意识和信念,如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做事的信心与信念等等.2.2 经验与活动的关系杜威指出:“经验即所做(doing)的事情、动作和感受(或经历)的密切关系就形成我们所谓经验”[10];“经验就是人和自己所创造的环境的‘交涉’”.因此,经验是活动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经验与活动(做事)是紧密相连的.经验在活动中产生,又在活动中体现,并且只体现在需要这种经验的活动之中.经验是活动的过程和结果,活动是经验的源泉,而经验又是为人们的活动服务的,没有亲历的实践活动就根本谈不上什么经验,活动与经验的关系是“皮”与“毛”的关系.2.3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活动的一个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思考的过程、抽象的过程、预测的过程、推理的过程以及反思的过程等,获取丰富的过程性知识,最终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结合前面对“经验”三种成分的分析,我们可以给出数学活动经验的如下理解:数学活动经验是指学习者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感性知识、情绪体验和应用意识.感性知识是指具有学生个人意义的过程性知识,也包括学生大脑中那些未经训练的、不那么严格的数学知识;情绪体验是指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的成功体验、对数学严谨性与数学结果确定性的感受以及对数学美的感受与欣赏等;应用意识包括“数学有用”的信念、应用数学知识的信心、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与思考问题的意识以及拓展数学知识应用领域的创新意识,而且应用意识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核心成分,正如朱德全教授指出的:“应用意识的生成便是知识经验形成的标志”[11].基于对数学基本活动的认识,我们认为可以把演绎活动经验和归纳活动经验称之为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建立在人们的感觉基础上的,又是在活动过程中具体体现的,与形式化的数学知识相比,它没有明确的逻辑起点,也没有明显的逻辑结构,是动态的、隐性的和个人化的.它可以是米三国藏眼中的使人受益终生的深深铭刻在头脑中的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甚至经历的挫折等;也可以是克莱因笔下的从整体意义上对数学活动的领悟[6].在数学学习中,要使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感悟数学的理性精神,形成创新能力,就应该让学生积累丰富而有效的数学活动经验,这些经验包括检索、抽取数学信息的经验,选择和运用已有知识的经验、建立数学模型的经验,应用数学符号进行表达的经验,抽象化、形式化的经验,选择不同数学模型的经验,预测结论的经验,对有关结论进行证明的经验,调整、加工、完善数学模型的经验,对所得结果进行解释和说明的经验,巩固、记忆、应用所得知识的经验等等.这些经验的最基本的成分是演绎活动经验与归纳活动经验.3 数学“四基”之间的关系关于数学“双基”的涵义非常丰富,可以有知识形态、教学形态与个体形态等三种表现形式[12].从教学的角度,邵光华教授与顾泠沅先生指出:“双基教学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讲究精讲多练,主张‘练中学’,相信‘熟能生巧’,追求基础知识的记忆和掌握、基本技能的操演和熟练,以使学生获得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和较高的学科能力为其主要的教学目标.”[13]其中的“精讲多练”、“练中学”、“熟能生巧”等主要是围绕“演绎活动”而展开的,其目的是让学生获得形式化的结果知识——用数学术语或数学公式所表述的系统知识.基本活动经验则主要是指在数学基本活动中形成和积累的过程知识.由于在我国的数学教学中过分强调“演绎活动”而削弱甚至忽视了“归纳活动”,因此,基本活动经验更加强调关于归纳活动的经验.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双基”与基本活动经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在二者的不断融合、多次的实际应用中,通过反思提炼而形成的一种具有奠基作用和普遍指导意义的知识经验便是数学基本思想.由此,我们可以给出数学“四基”的如下关系结构:从知识的角度来看,“双基”是一种理性的、形式化的结果性知识,而基本活动经验则是一种感性的、情景化的过程性知识,它们各强调了数学知识的一个侧面,前者形成的是一种知识系统,而后者形成的是一种经验系统,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就方法而言,“双基”主要以演绎法为主,演绎法只是一种依据固定的前提(定义、公理、定理等),利用相对固定的推理程序(三段论),得出固定结论的方法,而结论的预测与发现,推理思路的探索与调整以及知识的实际应用等,靠演绎法是推不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儿童不可能通过演绎法学会新的数学知识!”[4]关于“双基”的学习需要有一个意义建构的过程,此过程是以原有经验为基础的,又是从操作性的经验开始的,并且所建构的意义最终是以经验的形态储存学生的大脑当中的,就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作的关于人获得知识过程的嫁接树枝的比喻:“我们要有自己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才能接得上去,别人的知识方才成为我们知识的一个有机体部分.”[14]因此,“双基”只有通过经验化才能真正成长为学生的数学素养.相对于“双基”而言,“基本活动经验”是比较模糊的、不太严谨的,缺乏明晰的结构体系,尤其是那些没有经过加工的“原始经验”,含有许多主观的、片面的非本质因素,就像数学家克里斯戈尔所描述那样:“数学活动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总是不够精确的和片面的,其整体结构好像一片原始森林,或者说是交相缠绕的树枝.”[6]因此,要使“基本活动经验”更加确切、合理而有效,就需要经历一个概念化与形式化的过程,虽然,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某些经验本身就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和实用价值,但毕竟数学知识本质上是追求严谨性与确定性的.经过概念化与形式化,“基本活动经验”就可以转化或融入到“双基”之中,不但使“基本活动经验”得到了升华,也使“双基”因为充满了学生的感受而获得了某种生命的活力.史宁中教授指出:“‘基本思想’主要是指演绎和归纳,这应当是整个数学教学的主线,是最上位的思想.”[7]关于数学基本思想,在以往的文献中有诸多论述.胡炯涛先生认为:“最高层次的基本数学思想是数学教材的基础与起点,整个中学数学的内容均循着基本数学思想的轨迹而展开.……‘符号化与变换思想’,‘集合与对应思想’以及‘公理化与结构思想’,它们构成了最高层次的基本数学思想.”[15]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影响比较大的是任子朝先生提出的四种基本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化归的思想[16].然而,在众多的数学思想中起着奠基性、引领性作用的还应该是归纳思想与演绎思想.如“化归思想”,在探索化归的方向、发现问题的结论、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时,主要运用的是归纳思想;在链接“中间问题”、整理和表述化归结果时,则需运用演绎思想,而且化归的主要策略——“一般化”与“特殊化”本身就是归纳思想与演绎思想的具体体现.从形成过程来看,演绎思想主要是在“双基”的形式化训练中练就的,而归纳思想则主要是在“基本活动经验”的不断积累中逐步孕育的.归纳思想与演绎思想是数学思想体系的两翼,二者的协同发展,才能使数学知识健康、和谐地成长为学生的智慧.总之,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活动经验与基本思想既是数学学习活动的核心内容与主要目标,也是学生数学素养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共同构筑了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参考文献:[1] 巩子坤等.2006—2007数学教育高级研讨班纪要[J].数学教育学报,2007,16(3):99-102.[2] 冯契.哲学大辞典(马克思主义哲学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3] G·波利亚.怎样解题[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4] 孙晓天.数学课程发展的国际视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5] 张静.数学新课程与数学活动的教学[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6,17(6):115-116.[6] 涂荣豹,宁连华.论数学活动的过程性知识[J].数学教育学报,2002,11(2):9-13.[7] 史宁中.数学课程标准的若干思考[J].数学通报,2007,46(5):1-5.[8] 杜威.哲学的改造[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9]孙宏安.课程概念的一个阐释[J].教育研究,2000,3:44-47.[10]杜威.经验与自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0.[11]朱德全.知识经验获取的心理机制与反思型教学[J].高等教育研究,2005,26(5):76-79.[12]王新民,马岷兴.关于“数学双基”存在形态的分析[J].数学通报,2006,45(8):10-12.[13]邵光华,顾泠沅.中国双基教学的理论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26(2):48-52.[14]陈佑清.不同素质发展中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J].上海教育研究,2002,11:27-29.[15]胡炯涛.数学教学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16]任子朝.1993年全国高考数学试卷评价报告[J].中学数学月刊,1994,2:1-4.Understanding and Thinking about the Experience of the FundamentalActions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WANG Xin-min1,WANG Fu-ying2,WANG Ya-xiong3(1,3.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Neijiang Teachers College, Neijiang Sichuan 641112, China2.The Staff Room of Bureau of Education at Longquanyi Borough in Chengdu,Sichuan Chengdu 610100, China)Abstract: Mathematical actions are a espial method which man treats the outside world. And it is also the process which man carry’s out the practice of the abstract Mathematics and the applied Mathematics. In mathematical teaching, its actions and its process are various. But what is the essential are the deductive method and the inductive method. The mathematical action experience is the knowledge of course which is formed an “action s chemata” in it. It is composed of perceptual knowledge, emotional experience and applied consciousness. Among all the mathematical actions, the deductive method and the inductive method are essential. The mathematical essential actions and the mathematical essential thought are interdependent which is composed of the students’ mathematical knowledge.Key Words: mathematical actions; experience; the Experience of the Fundamental Actions; “four basics”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