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政府管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假设: (1)企业进入和退出市场(产业)是完全自由的,新进入者和现 有经营者之间处于平等而对称的地位。 (2)潜在进入者能够根据现有企业的价格水平评价进入市场的 盈利性。 (3)进入和退出市场的成本为零,潜在进入者能够采取“打了 就跑" (hit and run)的策略。
规制博弈理论
李立威(1ee,1980) 提出该理论。 他认为:规制的产生可以是一个增值的博弈。 在这个博弈中,各方都是赢家。
自然垄断产业规制的工具
进入规制 主要实行ຫໍສະໝຸດ 可制、注册制和申报制,但程度不一。 价格规制 采用了平均成本定价法解决了定价矛盾,主要形 式是公平报酬率规制。 公平报酬率=(负债资本/资本总量)*负债资本率 +(自有资本/资本总量)*自有资本的合理利润率 质量规制
规制失灵与规制改革
规制失灵 主要表现在: • 企业内部低效率的产生 • 规制滞后使企业蒙受损失
利益集团理论 贝克尔(Gary Becker,1983)提出该理论。 认为政客政党和选民无非是传递各利益集团的 压力,而规制理论的根本所在无非是规制被用 来增加最有影响力利益集团的福利。 理论假定:政治家受到的激励是赢得选举。
可竞争市场理论
鲍莫尔(Baumol, 1982)首先提出。他认为:可竞争市场中,长 期均衡要求任何潜在进入者的进入以及任何现有厂商的退出 是无利可图的。可竞争性市场的均衡价格等于平均成本,此 时可竞争市场既无厂商进入也无厂商退出。
规制俘获理论 建立在三个假设基础之上: 一是所有相关的利益各方都是纯粹的经济人,都是收入最大化 的追求者; 二是所有相关的利益各方都具有理性的预期; 三是规制是没有成本的。 该理论认为促使政府进行规制的仅代表社会的某一特殊利 益集团,规制的整个过程最终将变成是为被规制的产业服务, 规制者被规制的对象所俘获,是一种极端的推断。
• 政府规制的类别 • 经济性规制 • 直接规制 • 社会性规制 • • 间接规制
政府规制的目标
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
企业财务状况稳定 确保企业内部效率 避免收入的再分配
政府规制的执行机构 规制机构的职责: 首先,规制机构存在与否取决于政府的法令,因 此其组织具有时效性。
其次,规制机构是根据某项法规执行某些特殊领 域的任务而存在,它的职能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局限性。 再次,规制机构只拥有政府赋予的部分权利,规 制力度取决于规制范围,因此它具有很强的伸缩性。
高新技术产业的规制
高新技术产业规制的原因 高新技术产业规制政策 • 信息不对称的规制 • 风险性的规制 • 外部性的规制
社会性规制
社会性规制的目的
外部性 信息不对称 非价值物品
社会性规制的方式
直接规制
具体手段包括禁止特定行为、限制经营性活动、 资格制度、检查与鉴定制度、基准与认证制度等 。 行政手段 经济手段 分为“诱导型规制”和“诱因型规制”两种类 型 信息提供与公开
该理论意味着由政府来监督私营法人之间的 合同的执行给它们能节省非常多的成本。
第二节、政府规制的类别、目标及执行机构
政府规制的涵义
现今经济学中的规制(Regulation)的含义已逐步 演变为政府利用法规对其统治下的社会经济主体的活 动和行为进行影响、干预及限制的综合表达,即政府 规制。 卡恩 、施蒂格勒、植草益、张帆
• 规制的目的和结果不一致
激励性规制
采用的主要方法有: • 区域间竞争
• 特许投标制
• 价格上限规制
• 社会契约制
放松规制
克拉克提出的有效竞争理论和鲍莫尔等人发 展的“可竞争市场”理论都认为应当放松管制。 对于某一个具体的自然垄断产业是实行规制 还是放松规制,采取何种规制方式,应该视具 体产业而定,并且最终取决于规制的成本—收 益分析。
规制需求理论
施蒂格勒(George J. Stigler)于1971年提出该理论。 他认为规制的存在是社会对规制有需求和供给,在这种 关于是否规制的经济中,各个利益集团要求政府做出符合 它们各自利益的结果,被规制的垄断企业与消费者集团争 夺对政府的影响。 佩尔兹曼提出了施蒂格勒——佩尔兹曼模型,该模型可 以用来预测哪个产业会受到规制。
竞争性产业的政府规制
竞争性产业规制的原因
通过政府规制克服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市场失灵
政府规制可以保障广大消费者的生命安全
政府规制可以限制市场中的过度竞争
金融业的规制
金融业规制的目标 金融业规制最基本的目标在于保证金融机构乃至金融市 场健康的发展,从而保护存款人和投资人的利益,推动经 济发展。 主要分三类: • 美国。维持公众信心;建立一个有效的有竞争的金融系统; 保护消费者、存款人和投资者;允许金融体系适应经济变 化而变化。 • 加拿大、德国、法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和我国的台湾 省。其重点在于维护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转,从而促进国民 经济的发展 • 英国、新西兰和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规制目标,主要侧 重于对存款人的保护和金融的有效经营。
金融业规制的方式和手段
• 金融业规制的方式。主要有灵活性规制度和规 范化规制两种 • 金融业规制的手段 : 对金融机构报送的统计资料的监控和分析 现场稽查 外部审计 几种手段综合使用
金融业规制内容
• 市场准入与机构合并的规制
市场准入 合并 • 对金融业务范围的规制 • 风险控制 • 流动性要求 • 资本充足率与风险损失准备
自然垄断产业规制的内在必然性
传统的自然垄断理论认为,由于自然垄断产 业是成本递减行业,存在定价矛盾,从整个 社会的利益出发,政府有必要对自然垄断产 业进行规制。 现代自然垄断理论则认为 ,在平均生产成 本上升的产业中,定价矛盾不再成为必然, 在平均生产成本下降的产业,定价矛盾依然 存在,仍需政府进行价格规制。
佩尔兹曼对规制活动本质的认识。 (1)政府规制的实质,是将垄断利润的最终归属的决 定权授予政府规制当局。 (2)政府规制条件下,受规制者往往能够对规制结果 作出较为准确的预测,致使一个理性的产业显然会 花光所有的垄断利润而只保留政府认可的利润。 (3)在政府规制条件下,较之不加以规制而言,真正 发生明显变化的不是受规制产业的产量和价格,而 是收入在各相关利益集团之间的分配。
公共利益理论和规制俘获理论 公共利益理论 认为市场存在失灵,规制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公众的福利, 即弥补市场缺陷带来的效率损失,并得到更为社会认可的 收入分配状况。 一种规制的规范分析框架,包含着一个前提,即市场是 脆弱的 。政府规制是对社会的公正和效率需求所作出的无 代价、有效和仁慈的反应。 对该理论规范分析的最严厉批判来自现实世界的大量被 规制产业既不是自然垄断产业,也不具有外部性这一事实。
第三节
政府规制政策
自然垄断产业的政府规制 传统的自然垄断理论是用平均成本持续下降来定义自然垄断。 鲍莫尔、威利格和潘札提出现代自然垄断理论: 假设在某个产业中有m个企业,n种产品,C(Q)为成本函 数,其中任何一个企业可以生产任意种产品,同时每个企 业的产出向量分别是Q1,Q2,… Qm , i=1,2,…,m,且满足 Q1+Q2+…+Qm=Q,如果C(Q)< C(Q1)+C(Q2)+ …+C(Qm) 成立,则称该产业的成本是劣加性的,那么该产业也就应 当属于自然垄断产业。
第十四章
规制经济学
规制通常是产业自己争取来的,规制的设计 和实施主要是为受规制产业的利益服务的。 ——施蒂格勒
第一节 规制经济学的发展
规制(Regulation):指政府根据一定的法规对于市场活动所做的 限制或制约。
规制经济学(Economics of regulation) 是一门新兴的经济学分支。它主要研究在“市场失灵” 情况下政府的干预问题。 代表人物:卡恩 、施蒂格勒、配尔兹曼、贝利 、植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