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集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人教版(优秀教案)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中学】
年月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领会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的有关概念.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过程,能在全等三角形中正确找出对应边、对应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观察、操作、分析能力,体会全等三角形的应用价值.
重、难点与关键
.重点:会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难点:掌握找对应边、对应角的方法.
.关键:找对应边、对应角有下面两种方法:()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教具准备
四张大小一样的纸片、直尺、剪刀.
教学方法
采用“直观──感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举出形状、大小相同的实例,加深认识.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导入课题
.先在其中一张纸上画出任意一个多边形,再用剪刀剪下,•思考得到的图形有何特点?
.重新在一张纸板上画出任意一个三角形,再用剪刀剪下,•思考得到的图形有何特点?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用脑思考、与同伴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用剪刀剪出重叠的两个多边形和三角形.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事先在纸上画出三角形,然后固定重叠的两张纸,注意整个过程要细心.
【互动交流】剪出的多边形和三角形,可以看出:形状、大小相同,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用“≌”表示.
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教师活动】在纸版上任意剪下一个三角形,要求学生手拿一个三角形,做如下运动:平移、翻折、旋转,观察其运动前后的三角形会全等吗?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名师教案(6篇)_1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名师教案(6篇)新人教版八班级数学上册名师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经受数据离散程度的探究过程
2、了解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三个量度极差、标准差和方差,能借助计算器求出相应的数值。
教学重点:
会计算某些数据的极差、标准差和方差。
教学难点:
理解数据离散程度与三个差之间的关系。
教学预备:
计算器,投影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投影课本P138引例。
(通过对问题串的解决,使同学直观地估量从甲、乙两厂抽取的20只鸡腿的平均质量,同时让同学初步体会平均水平相近时,两者的离散程度未必相同,从而顺理成章地引入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一个量度极差)
2、极差:是指一组数据中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
极差是用来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一个统计量。
二、活动与探究
假如丙厂也参与了竞争,从该厂抽样调查了20只鸡腿,数据如图(投影课本159页图)
问题:1、丙厂这20只鸡腿质量的平均数和极差是多少?
2、如何刻画丙厂这20只鸡腿质量与其平均数的差距?分别求出甲、丙两厂的20只鸡腿质量与对应平均数的差距。
3、在甲、丙两厂中,你认为哪个厂鸡腿质量更符合要求?为什么?
(在上面的情境中,同学很简单比较甲、乙两厂被抽取鸡腿质量的极差,即可得出结论。这里增加一个丙厂,其平均质量和极差与甲厂相同,此时导致同学思想熟悉上的冲突,为引出另两个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量度标准差和方差作铺垫。
三、讲解概念:
方差:各个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的平均数,记作s2 设有一组数据:x1, x2, x3,,xn,其平均数为
则s2= ,
而s= 称为该数据的标准差(既方差的算术平方根)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新人教版)
第一章:勾股定理
1.1 勾股定理的发现
【学习目标】
1. 了解勾股定理的背景和意义。
2. 掌握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
3. 能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1. 引入直角三角形的概念,让学生观察和分析直角三角形的特点。
2.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测量和计算,发现勾股定理。
3. 讲解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如几何画图法和代数证明法。
【课堂活动】
1. 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测量和计算,验证勾股定理。
2. 学生展示自己的测量结果,讨论和分析其中的规律。
3.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并进行讲解和示例。【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勾股定理的应用。
2. 选择一道有关的实际问题,运用勾股定理进行解决。
1.2 勾股定理的应用
【学习目标】
1. 掌握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的应用。
2. 学会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1. 讲解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的应用,如求直角三角形的边长和面积。
2. 引导学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高度、计算距离等。【课堂活动】
1. 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测量和计算,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直角三角形的问题。
2. 学生展示自己的测量结果和解决方案,进行交流和讨论。
【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勾股定理的应用。
第二章:二次根式
2.1 二次根式的定义和性质
【学习目标】
1. 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和运算规律。
【教学内容】
1. 引入二次根式的概念,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二次根式的特点。
2. 讲解二次根式的性质,如平方根、立方根等。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三角形高线、中线及角平分线的概念、几何语言表达及它们的画法.
2.内容解析
本节内容概念较多,有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和重心等有关概念;需要学生动手的频率也较高,要掌握任意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的画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解决问题的才能;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几何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性,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勇于探究的思想感情。
理解三角形高、角平分线及中线概念到用几何语言准确表述,这是学生在几何学习上的一个深化.学习了这一课,对于学生增长几何知识,运用几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也是学习三角形的角、边的延续以及三角形全等、相似等后继知识一个准备.
本节的重点是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及角平分线概念的同时还要掌握它们的画法,难点是钝角三角形的高的画法及不同类型的三角形高线的位置关系.
二、目的和目的解析
1.教学目的
(1)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等概念;
(2)会用工具画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
2.教学目的解析
(1)经历画图理论过程,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等概念.
(2)可以纯熟用几何语言表达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的性质.
(3)掌握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的画法.
(4)理解三角形的三条高、三条中线与三条角平分线分别相交于一点.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p
三角形的高线的理解:三角形的高是线段,不是直线,它的一个端点是三角形的顶点,另一个端点在这个顶点的对边或对边所在的直线上.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优秀8篇】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优秀8篇】
篇一: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一
一、教学目标:
1、加深对加权平均数的理解
2、会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从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会用计算器求加权平均数的值
二、重点、难点和难点的突破方法:
1、重点: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
2、难点: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
3、难点的突破方法:
首先应先复习组中值的定义,在七年级下教材P72中已经介绍过组中值定义。因为在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近似值过程中要用到组中值去代替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的值,所以有必要在这里复习组中值定义。
应给学生介绍为什么可以利用组中值代替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的值,以及这样代替的好处、不妨举一个例子,在一组中如果数据分布较为均匀时,比如教材P140探究问题的表格中的第三组数据,它的范围是41≤X≤61,共有20个数据,若分布较为平均,41、42、43、44…60个出
现1次,那么这组数据的和为41+42+…+60=1010。而用组中值51去乘以频数20恰好为1020≈1010,即当数据分布较为平均时组中值恰好近似等于它的平均数。所以利用组中值X频数去代替这组数据的和还是比较合理的,而且这样做的好处是简化了计算量。
为了更好的理解这种近似计算的方法和合理性,可以让学生去读统计表,体会表格的实际意义。
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
1、教材P140探究栏目的意图。
(1)、主要是想引出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近似值的计算方法。(2)、加深了对“权”意义的理解:当利用组中值近似取代替一组数据中的平均值时,频数恰好反映这组数据的轻重程度,即权。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通用10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通用10篇)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领会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的方法,发展推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的过程,感受逆向思维的意义,掌握因式分解的基本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良好的推理能力,体会“化归”与“换元”的思想方法,形成灵活的应用能力。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理解完全平方公式因式分解,并学会应用。
2.难点:灵活地应用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
3.关键:应用“化归”、“换元”的思想方法,把问题进行形式上的转化,•达到能应用公式法分解因式的目的`。
教学方法
采用“自主探究”教学方法,在教师适当指导下完成本节课内容。
教学过程
一、回顾交流,导入新知
【问题牵引】
1.分解因式:
(1)-9x2+4y2;(2)(x+3y)2-(x-3y)2;
(3)x2-0.01y2.
【知识迁移】
2.计算下列各式:
(1)(m-4n)2;(2)(m+4n)2;
(3)(a+b)2;(4)(a-b)2。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完成下面两道题,并运用数学“互逆”的思想,寻找因式分解的规律。
3.分解因式:
(1)m2-8mn+16n2(2)m2+8mn+16n2;
(3)a2+2ab+b2;(4)a2-2ab+b2。
【学生活动】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入手,很快得到下面答案:
解:
(1)m2-8mn+16n2=(m-4n)2;
(2)m2+8mn+16n2=(m+4n)2;
(3)a2+2ab+b2=(a+b)2;
(4)a2-2ab+b2=(a-b)2。
【归纳公式】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a±b)2。
八年级数学(上)全册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全册教案(新人教版)
第一章:一元一次方程
1.1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
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和形式
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1.2 解一元一次方程
学习使用代入法、加减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练习解不同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
1.3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
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列方程解应用题
第二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2.1 认识不等式
了解不等式的定义和性质
学会解不等式
2.2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练习解不同系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
2.3 不等式组
了解不等式组的概念和解法
学会解不等式组
第三章:整式的加减
3.1 同类项
理解同类项的定义和性质
学会合并同类项
3.2 整式的加减
学习整式的加减法则
练习整式的加减运算
3.3 乘法公式
掌握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学会应用乘法公式进行整式乘法第四章:函数及其图象
4.1 认识函数
了解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学会用图象表示函数
4.2 一次函数
学习一次函数的定义和图象
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和图象的变换4.3 一次函数的应用
运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列方程解应用题
第五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5.1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定义
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定义和构成
学会在坐标系中确定点的位置
5.2 坐标轴上的点
学习坐标轴上点的特点和表示方法
练习坐标轴上点的运算
5.3 象限内的点
掌握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
学会象限内点的坐标运算
第六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6.1 数据的收集
学习调查方法,掌握收集数据的方式
练习使用调查问卷、观察等方法收集数据
6.2 数据的整理
学习数据的整理方法,如分类、排序等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新人教版)
第一章:实数与代数式
1.1 实数
学习实数的概念,理解有理数和无理数的区别。
掌握实数的性质,如相反数、绝对值等。
1.2 代数式
学习代数式的概念,理解代数式的组成和表示方法。
掌握代数式的运算规则,如加减乘除、幂的运算等。
第二章:方程与不等式
2.1 线性方程
学习线性方程的概念,理解线性方程的解法。
掌握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2.2 不等式
学习不等式的概念,理解不等式的性质。
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第三章:函数
3.1 函数概念
学习函数的概念,理解函数的表示方法。
掌握函数的性质,如单调性、奇偶性等。
3.2 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
学习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概念,理解它们的图像和性质。掌握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图像绘制和解法。
第四章:几何基础
4.1 平面几何
学习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如点、线、面等。
掌握平面几何的基本性质和定理,如平行线、垂直线等。
4.2 三角形
学习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如三角形的分类和性质。
掌握三角形的解法,如三角形的边长、角度等。
第五章:三角形与圆
5.1 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学习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理解三角形的性质。
掌握三角形的证明和解法。
5.2 圆的基本性质
学习圆的基本性质,如圆的半径、直径、弧等。
掌握圆的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
第六章:统计与概率
6.1 统计
学习统计的基本概念,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
掌握统计的图表表示方法,如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
6.2 概率
学习概率的基本概念,如随机事件、必然事件等。
掌握概率的计算方法,如古典概率、条件概率等。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9篇)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9篇)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推导平方差公式,并且懂得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特殊形式的多项式乘法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和推理能力,使学生逐渐掌握平方差公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合作学习,体会在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平方差公式的推导和运用,以及对平方差公式的几何背景的了解。
难点:平方差公式的应用。
关键:对于平方差公式的推导,我们可以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总结、猜想,然后得出结论来突破;抓住平方差公式的本质特征,是正确应用公式来计算的关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故事引入
【情境设置】教师请一位学生讲一讲《狗熊掰棒子》的故事
【学生活动】1位学生有声有色地讲述着《狗熊掰棒子》的故事,其他学生认真听着,不时补充。
【教师归纳】听了这则故事之后,同学们应该懂得这么一个道理,学习千万不能像狗熊掰棒子一样,前面学,后面忘,那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呢?还记得吗?
【学生回答】多项式乘以多项式。
【教师激发】大家是不是已经掌握呢?还是早扔掉了呢?和小狗熊犯了同样的错误呢?下面我们就来做这几道题,看看你是否掌握了以前的知识。
【问题牵引】计算:
(1)(x+2)(x—2);(2)(1+3a)(1—3a);
(3)(x+5y)(x—5y);(4)(y+3z)(y—3z)。
做完之后,观察以上算式及运算结果,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再举两个例子验证你的发现。
【学生活动】分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获得以下结果: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
数论是数学的一个分支,研究整数的性质和关系,包括素数、因子分解和数的性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 通过生活中的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2. 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折一折,剪一剪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
3. 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简单的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1. 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 能正确判断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画出轴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
课件剪刀彩色卡纸平行四边形纸
一、情境导入
1. 谈话:看到同学们一张张可爱的笑脸,老师非常开心。
课件出示不对称“脸图”问:“这张脸可爱吗?”
生:不可爱!
课件演示脸图由不对称变为对称,问:现在呢?
生:可爱!
师:看来,人人都喜欢美丽的东西。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美丽的图片,请欣赏。
2.图片欣赏(课件出示对称图形图片)
看完图片后师问:这些图片中的图形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
学生可能会说,它们两边完全一样。
教师归纳学生的回答后说明:它们都是对称图形(板书:对称图形)
二、探究新知
1.认识轴对称图形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事物都是对称的。
看,这是笑笑自己剪的一棵对称的小松树,你们想不想也动手剪一剪呢?(课件出示小松树的剪纸图形)
生:想!
师:老师和你们来一场比赛,看谁剪的又快又好,开始!
师生同时动手剪,完成后教师把自己剪的贴在黑板上。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名师教案大全5篇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名师教案大全5篇
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一个数学家越超脱越好。数学是锻炼思想的体操。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名师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名师教案【篇1】
一、学习目标:
1、会推导两数差的平方公式,会用式子表示及用文字语言叙述;
2、会运用两数差的平方公式进行计算。
二、学习过程: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第27—28页的内容,并完成下面的练习题:
(一)探索
1、计算: (a - b) =
方法一:方法二:
方法三:
2、两数差的平方用式子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文字语言叙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两数差的平方公式结构特征是什么?
(二)现学现用
利用两数差的平方公式计算:
1、(3 - a)
2、 (2a -1)
3、(3y-x)
4、(2x – 4y)
5、( 3a - )
(三)合作攻关
灵活运用两数差的平方公式计算:
1、(999)
2、( a – b – c )
3、(a + 1) -(a-1)
(四)达标训练
1、、选择:下列各式中,与(a - 2b)一定相等的是()
A、a -2ab + 4b
B、a -4b
C、a +4b
D、 a - 4ab +4b
2、填空:
(1)9x + + 16y = (4y - 3x )
(2) ( ) = m - 8m + 16
2、计算:
( a - b) ( x -2y )
3、有一边长为a米的正方形空地,现准备将这块空地四周均留出b米宽修筑围坝,中间修建喷泉水池,你能计算出喷泉水池的面积吗?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A 第1课时 全等三角形
教 学 目 标 1、理解全等三角形及相关概念,能够从图形中寻找全等三角形,探索并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能够利用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
2、在探索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过程中,体会研究问题的方法,感受图形变化途径.
3、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1、全等三角形以及相关概念. 2、探索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难点
不同情况下的三角形全等的图形归纳.
教 学 互 动 设 计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问题】观察思考:每组的两个图形有什么特点?
1、每组的两个图形形状大小都一样。
2、每组的两个图形都可以重合。 请列举出现实生活中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的例子?(如同底相片等) 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把每组的两个图形沿同一水平方向平移使每组中的两个图片叠放在一起。得到两个图形的特点。
二、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
如图,将△ABC 沿直线BC 平移得△DEF ;将△ABC 沿BC 翻折180°得到△DBC ;将△ABC 旋转180°得△AED .
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位置变化了,但形状、大小都没有改变,所以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在图⑴中,点A 与点D 重合.点B 与点E 重合.我们把这样互相重合的一对顶点叫做对应顶点;AB 边与DE 边重合,这样互相重合的边就叫做对应边;∠A 与∠D 重合,它们就是对应角.△ABC 与△DEF 全等,我们把它记作:“△ABC ≌△DEF ”.读作“△ABC 全等于△DEF ”. 注意:记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问题】你能找出图⑴中其他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和对应角吗?怎样表示图⑵⑶中的两个全等三角形,并找出对应顶点、对应边和对应角. 点C 与点F 是对应点,BC 边与EF 边是对应边,CA 边与FD 边也是对应边.∠B 与∠E 是对应角,∠C 与∠F 也是对应角. 【问题】图中的三角形为全等三解形。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有什么关系呢?对应角呢?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新人教版)
一、第一章:勾股定理
1.1 勾股定理的发现
引入:通过直角三角形模型,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勾股定理。
讲解:介绍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如几何画图、Pythagorean tree 等。
练习:让学生解答一些简单的勾股定理问题。
1.2 勾股定理的应用
引入:讲解勾股定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测量土地、建筑设计等。
讲解:介绍勾股定理在解决复杂几何问题中的应用。
练习:让学生解答一些应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二、第二章:相似三角形
2.1 相似三角形的定义
引入:通过实物模型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猜测相似三角形的特征。
讲解:介绍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如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等。
练习:让学生判断一些三角形是否相似,并解释原因。
2.2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引入:讲解相似三角形在解决几何问题中的应用,如求解未知边长或角度等。讲解:介绍相似三角形的比例关系,如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边长比的平方。练习:让学生解答一些应用相似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三、第三章:平行四边形
3.1 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性质
引入:通过实物模型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讲解:介绍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如对边平行、对角相等等。练习:让学生判断一些四边形是否为平行四边形,并解释原因。
3.2 平行四边形的应用
引入:讲解平行四边形在解决几何问题中的应用,如求解未知边长或角度等。讲解:介绍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性质,如对角线互相平分等。
练习:让学生解答一些应用平行四边形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四、第四章:一次函数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共52课时)
第一课时11.1 全等三角形
教学目标
1.领会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的有关概念.
2.经历探索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过程,能在全等三角形中正确找出对应边、对应角.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会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2.难点:掌握找对应边、对应角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导入课题
1.先在其中一张纸上画出任意一个多边形,再用剪刀剪下,•思考得到的图形有何特点? 2.重新在一张纸板上画出任意一个三角形,再用剪刀剪下,•思考得到的图形有何特点?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事先在纸上画出三角形,然后固定重叠的两张纸,注意整个过程要细心.
【互动交流】剪出的多边形和三角形,可以看出:形状、大小相同,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用“≌”表示.
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教师活动】在纸版上任意剪下一个三角形,要求学生手拿一个三角形,做如下运动:平移、翻折、旋转,观察其运动前后的三角形会全等吗?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实践感知,得出结论:两个三角形全等.
【教师活动】要求学生用字母表示出每个剪下的三角形,同时互相指出每个三角形的顶点、三个角、三条边、每条边的边角、每个角的对边.
【学生活动】把两个三角形按上述要求标上字母,并任意放置,与同桌交流:(1)何时能完全重在一起?(2)此时它们的顶点、边、角有何特点?
【交流讨论】通过同桌交流,实验得出下面结论:
1.任意放置时,并不一定完全重合,•只有当把相同的角旋转到一起时才能完全重合. 2.这时它们的三个顶点、三条边和三个内角分别重合了.
2024年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
2024年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
2023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教学知识点:能运用勾股定理及直角三角形的判别条件(即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训练要求:
1.学会观察图形,勇于探索图形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在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几何图形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通过有趣的问题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实用性,体现人人都学有用的数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发现给定事物中隐含的勾股定理及其逆及理,并用它们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难点:利用数学中的建模思想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勾股定理,你还记得它有什么作用吗?
例如:欲登12米高的建筑物,为安全需要,需使梯子底端离建筑物5米,至少需多长的梯子?
根据题意,(如图)ac是建筑物,则ac=12米,bc=5米,ab 是梯子的长度,所以在rt△abc中,ab2=ac2+bc2=122+52=132;ab=13米。
所以至少需13米长的梯子。
2、讲授新课:
①、蚂蚁怎么走最近。
出示问题:有一个圆柱,它的高等于12厘米,底面半径等于3厘米。在圆行柱的底面a点有一只蚂蚁,它想吃到上底面上与a 点相对的b点处的食物,需要爬行的的最短路程是多少?(π的值取3)。
(1)同学们可自己做一个圆柱,尝试从a点到b点沿圆柱的侧面画出几条路线,你觉得哪条路线最短呢?(小组讨论)(2)如图,将圆柱侧面剪开展开成一个长方形,从a点到b 点的最短路线是什么?你画对了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集
一、指导思想:
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初二(7)班和初二(18)班两班比较,初二(7)班学生单纯,优生稍多一些,后进面较小,只有少数学生不思上进,但初二(7)学生思维虽然非常活跃,但在学习上不思进取,大多数学生不求进步只图贪玩,有少数同学基础特差,问题较严重。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三、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主要介绍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条件。更多的注重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学生在直观认识和简单说明理由的基础上,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比较严格地证明全等三角形的一些性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十二章:《轴对称》立足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开始,从整体的角度直观认识并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通过逐步分析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等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引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概念。
第十三章:《实数》通过学习一种新的运算——开方,进而学习一种新数——无理数,即无限不循环小数,把数的范围从有理数扩大
到实数。在开方里面,重点是开平方和开立方,出现的无理数都是带根号的数,只要求会求一个非负数的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会求一个数的立方根,而不要求进行有关无理数的运算和化简。
第十四章:《一次函数》通过对变量的考察,体会函数的概念,并进一步研究其中最为简单的一种函数——一次函数。了解函数的有关性质和研究方法,并初步形成利用函数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在教材中,通过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概念、规律、应用与拓展”的模式,让学生从实际问题情境中抽象出函数以及一次函数的概念,并进行探索一次函数及其图象的性质,最后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解决有关现实问题;同时在教学顺序上,将正比例函数纳入一次函数的研究中去。教材注意新旧知识的比较与联系,如在教材中,加强了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组)、一次不等式的联系等。
第十五章:整式在形式上力求突出:整式及整式运算产生的实际背景——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符号化”的过程,发展符号感;有关运算法则的探索过程——为探索有关运算法则设置了归纳、类比等活动;对算理的理解和基本运算技能的掌握——设置恰当数量和难度的符号运算,同时要求学生说明运算的根据。
四、教学措施:
1、课堂内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扫除学习中的障碍点。
2、认真备课、精心授课,抓紧课堂四十五分钟,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3、抓住关键、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
4、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业务素养。
5、教学中注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五、教学安排:(见下页教学进度登记表)
教学进度及教案批阅登记表
§11.1 全等三角形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及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2.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能用符号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 3.能熟练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对应边. 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难点: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教学过程 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1、问题:你能发现这两个三角形有什么美妙的关系吗?这两个三角形是完全重合的.
2.学生自己动手(同桌两名同学配合) 取一张纸,将自己事先准备好的三角板按在纸上,画下图形,照图形裁下来,纸样与三角板形状、大小完全一样.
3.获取概念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对应顶点、对应角、对应边,以及有关的数学符号.
形状与大小都完全相同的两个图形就是全等形.
要是把两个图形放在一起,能够完全重合,•就可以说明这两个图形的形状、大小相同.
概括全等形的准确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请同学们类推得出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并理解对应顶点、对应角、对应边的含义.仔细阅读课本中“全等”符号表示的要求. Ⅱ.导入新课
利用投影片演示 将△ABC 沿直线BC 平移得△DEF ;将△ABC 沿BC 翻折180°得到△DBC ;将△ABC 旋转180°得△AED .
1
1
C
A
B
A 1
甲
D
C
A
B
F
E 乙
D
C
A
B
丙
D
C
A
B
E
议一议:各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不难得出: △ABC ≌△DEF ,△ABC ≌△DBC ,△ABC ≌△AED . (注意强调书写时对应顶点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启示: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位置变化了,•但形状、大小都没有改变,所以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这也是我们通过运动的方法寻求全等的一种策略. 观察与思考:
寻找甲图中两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它们的对应边有什么关系?对应角呢? (引导学生从全等三角形可以完全重合出发找等量关系)
得到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例1]如图,△OCA ≌△OBD ,C 和B ,A 和D 是对应顶点,•说出这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边和角.
问题:△OCA ≌△OBD ,说明这两个三角形可以重合,•思考通过怎样变换可以使两三角形重合?
将△OCA 翻折可以使△OCA 与△OBD 重合.因为C 和B 、A 和D 是对应顶点,•所以C 和B 重合,A 和D 重合.
∠C=∠B ;∠A=∠D ;∠AOC=∠DOB .AC=DB ;OA=OD ;OC=OB .
总结:两个全等的三角形经过一定的转换可以重合.一般是平移、翻转、旋转的方法.
[例2]如图,已知△ABE ≌△ACD ,∠ADE=∠AED ,∠B=∠C ,•指出其他的对应边和对应角.
分析:对应边和对应角只能从两个三角形中找,所以需将△ABE 和△ACD 从复杂的图形中分离出来.
D
C
A
B
O
D
C
A
B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