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克抗《教育技术学》课后习题(第1~5章)【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章节题库(教学系统开发)【圣才出品】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章节题库(教学系统开发)【圣才出品】

第6章教学系统开发一、填空题虚拟现实系统的基本特征分别是_、和_ ,有时人们用三个“I”来对它进行描述。

[河北大学2010年研]答:沉浸、交互、想象二、名词解释1.专家系统[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研]答:专家系统是一个智能计算机程序系统,其内部含有大量的某个领域专家水平的知识与经验,能够利用人类专家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处理该领域问题。

也就是说,专家系统是一个具有大量的专门知识与经验的程序系统,它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根据某领域一个或多个专家提供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推理和判断,模拟人类专家的决策过程,以便解决那些需要人类专家处理的复杂问题,简而言之,专家系统是一种模拟人类专家解决领域问题的计算机程序系统。

2.网络课程[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研]答:网络课程就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是信息时代条件下课程新的表现形式。

它包括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其中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

网络课程具有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协作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征。

3.绩效技术[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研]答:绩效技术(Performance Technology,简称PT)又称为人类绩效技术(Human Performance Technology,简称HPT)。

“绩效”一词是英语performance汉译,指有目的,有预定结果的行为倾向,是一企业组织所期望的,符合企业总目标的业绩。

企业中影响绩效的因素有多个方面:首先是员工自身的因素,如自身的态度、工作技能、掌握的知识、智商、情商等;其次是企业具体的工作环境,包括企业的文化氛围、工作环境,以及自然环境;最后是公司的管理体制,包括绩效的评估体制、领导的管理能力、绩效提升后的激励措施等。

4.虚拟现实技术[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研]答:虚拟现实技术是指通过多媒体技术与仿真技术相结合生成逼真的视、听、触觉一体化的虚拟环境,使用户以自然的方式感知虚拟环境中的客体并进行体验和交互作用,从而产生身临其境感受的一种技术。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章节题库(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圣才出品】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章节题库(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圣才出品】

第2章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一、填空题1.多媒体、数字化、是信息化教育内容在呈现、存储和传递方式上体现的显著特征,它改变了以往单一的教学内容呈现、存储和传递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习内容。

[河北大学2011年研]答:网络化2.现代教育技术在研究、设计学习过程时,着重利用了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

[中山大学2011年研]答:系统方法二、简答题1.简述信息化教育的特征。

[河北大学2011年研]答:信息化教育相对于传统教育表现出以下鲜明的特点:(1)信息化教育的特点首先体现在终身学习目标的确定。

20世纪60年代以前,人们在大学里学到的知识可以使用20年,20世纪80年代以后知识的平均寿命已经缩短到13年。

因此,持续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成为新世纪教育中至关重要的问题。

(2)信息化教育强调的是学生的学习效果,注重学习者学习之后能够做什么,能够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即学习效果导向问题。

效果导向是指把改善学习效果放在首要地位,内容是可以改变的。

因此,在教学中引入科学的效果导向才有可能打破传统的教学体系,吸收新鲜的教学内容,执行少而精的教学原则。

(3)信息化教育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向导和辅导员,教师的作用是及时而有效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帮助。

学生所需要的帮助不只是简单的传递和获得信息,而是要把所获得的信息转化为自己能够运用的知识和能力。

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使得学生与教师能够同时获得多种最新的教学信息。

教师的主要任务除了要研究如何传输自己掌握的知识外,更多的是要持续更新和扩展自己的知识,分析和研究学习者可能发生的种种学习困难,思考和设计出有助于学习者学习的系统科学方法。

(4)传统教育偏重于记忆和考试,信息化教育更多的强调思考、理解和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获得知识。

(5)教育的整体结构将越来越不强调层次,而会越来越强调交叉和网络。

比如学校和社区的结合、不同背景学校的结合、乡村和城市的结合、社区与社区的结合等。

2.什么是信息素养,它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河北大学2011年研]答:信息素养是指能够清楚意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能确定、评价、有效利用信息以及利用各种形式交流信息的能力。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课后习题(教学系统设计)【圣才出品】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课后习题(教学系统设计)【圣才出品】

第5章教学系统设计1.试谈谈你对教学系统设计含义的理解。

答:目前教学系统设计的定义,主要还是强调教学系统设计是一种“过程”或“程序”,教学系统设计是在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系统方法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的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是设计活动的一个子集合,是一种在教育活动中普遍存在的后理性认识活动,是理论的应用活动。

它与一般设计不同之处在于教学情境的复杂性和教学对象的丰富的个体差异性。

应用教学系统设计理论与实践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创造性地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

关于教学系统设计含义的几种不同观点:(1)“计划”说——把教学系统设计界定为用系统的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研究解决问题途径、评价教学结果的系统规划或计划的过程。

这种论点的代表当推美国学者肯普。

(2)“技术”说——“教学系统设计是一种用以开发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的技术,这些经验和环境应该促进学生获得特定的知识和技能”。

(3)“方法”说——把教学系统设计看做是一种“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和制定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

(4)“过程”说——主要有:①教学设计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②教学设计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资料、教学活动、信息资源和评价的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

③教学设计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或教学目的)、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

2.查阅近几年我国有关教学系统设计的文章和书籍,分析我国教学系统设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试提出解决该问题的设想。

答:教学设计作为教育科学领域的一门应用性学科,首先于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发展起来。

它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很重要的实践领域,因此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并且作为知识形态要素的核心成分在教育技术学科体系中占据着核心地位。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第2版)(教学系统设计)【圣才出品】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第2版)(教学系统设计)【圣才出品】

第5章教学系统设计一、单选题1.在教学技术中解决问题的表现形式是依靠开发、使用学习资源与学习者相互作用来提高人的()。

A.素质B.学习质量C.接受能力D.理解水平【答案】B【解析】在教学技术中解决问题的表现形式是依靠开发、使用学习资源与学习者相互作用来提高人的学习质量。

学习资源包括信息、人员、材料(教学媒体软件)、设备(硬件)、技巧和环境。

但要使它们在学习中发挥作用,就必须进行系统的开发和使用。

2.设计教学活动的主要理论依据是()。

A.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B.加涅的学习信息加工论C.香农-韦弗传播模式D.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答案】B【解析】设计教学活动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加涅的学习信息加工论。

加涅在揭示学习内部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与各内部过程相应的、对内部过程起促进作用的外部条件,即教学活动,从而较完整地论述了产生学习的内因和外因。

3.教学设计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分析,重视激发、促进、辅助学生内部学习过程的发生和进行,从而使()发生在每个学生身上。

A.自学能力B.学习技巧C.有效学习D.创新意识【答案】C【解析】教学设计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分析,重视激发、促进、辅助学生内部学习过程的发生和进行,从而使有效学习发生在每个学生身上。

因为教学设计是以帮助每个学生的学习为目的的。

无论何种教学形式,学习最终是通过学生自己完成的。

二、多选题1.()是传播过程中的基本要素。

A.传播者B.信息C.媒体D.接受者E.效果【答案】ABCDE【解析】不论哪种模式的传播过程,通常可包括五个基本要素:传播者、信息、媒体、接受者和效果。

2.静态视觉图像构成的基本要素是()。

A.线条B.形状C.大小D.质感E.色彩【答案】ABDE【解析】静态视觉图像构成的基本要素是线条、形状、质感和色彩。

这些基本要素都可以单独存在,但是在视觉图像中往往形成一定的组合,使其具有一定的表现力,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和影响他们的感受。

三、填空题教学系统是为了实现特定的______而由多个组成要素通过互相联系、相互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具有一定______的整体。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章节题库(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圣才出品】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章节题库(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圣才出品】

第2章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一、填空题1.多媒体、数字化、________是信息化教育内容在呈现、存储和传递方式上体现的显著特征,它改变了以往单一的教学内容呈现、存储和传递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习内容。

[河北大学2011年研]【答案】网络化2.现代教育技术在研究、设计学习过程时,着重利用了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________。

[中山大学2011年研]【答案】系统方法二、简答题1.简述信息化教育的特征。

[河北大学2011年研]答:信息化教育相对于传统教育表现出以下鲜明的特点:(1)信息化教育的特点首先体现在终身学习目标的确定。

20世纪60年代以前,人们在大学里学到的知识可以使用20年,20世纪80年代以后知识的平均寿命已经缩短到13年。

因此,持续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成为新世纪教育中至关重要的问题。

(2)信息化教育强调的是学生的学习效果,注重学习者学习之后能够做什么,能够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即学习效果导向问题。

效果导向是指把改善学习效果放在首要地位,内容是可以改变的。

因此,在教学中引入科学的效果导向才有可能打破传统的教学体系,吸收新鲜的教学内容,执行少而精的教学原则。

(3)信息化教育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向导和辅导员,教师的作用是及时而有效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帮助。

学生所需要的帮助不只是简单的传递和获得信息,而是要把所获得的信息转化为自己能够运用的知识和能力。

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使得学生与教师能够同时获得多种最新的教学信息。

教师的主要任务除了要研究如何传输自己掌握的知识外,更多的是要持续更新和扩展自己的知识,分析和研究学习者可能发生的种种学习困难,思考和设计出有助于学习者学习的系统科学方法。

(4)传统教育偏重于记忆和考试,信息化教育更多的强调思考、理解和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获得知识。

(5)教育的整体结构将越来越不强调层次,而会越来越强调交叉和网络。

比如学校和社区的结合、不同背景学校的结合、乡村和城市的结合、社区与社区的结合等。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教育技术学概述)【圣才出品】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教育技术学概述)【圣才出品】

第1章教育技术学概述1.1 复习笔记一、教育技术学的基本概念(一)教育技术研究对象及范畴1.AECT'94教育技术定义(1)AECT'94定义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所发表的教育技术领域定义(简称AECT'94定义)的内容为: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根据谢弗勒对定义的分类,AECT'94教育技术定义是一个规定性定义。

它规定了教育技术的内涵及其理论与实践领域,与其他定义相比,操作性比较强,更便于不同领域的教育技术工作者进行交流。

(2)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有关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

其中学习过程既包括无教师参与的学习过程又包括有教师参与的学习过程,即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两个方面;学习资源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可被学习者利用的一切要素,它有人力资源和非人力资源之分。

人力资源包括教师、同伴、小组、群体等,非人力资源包括各种教学设备、教学材料和教学媒体等。

(3)教育技术学的研究目标教育技术学的研究目标是影响并促进学习。

2.教育技术的五个范畴(1)设计①定义:设计是详细说明学习条件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生成策略或产品。

②设计范畴:从设计范畴的理论研究和实际探索的落脚点出发,可将其分为教学系统设计、讯息设计、教学策略和学习者特征四类。

③影响设计范畴的因素:a.设计者的知识观;b.学习理论在设计中的运用;c.新技术对设计过程的影响;d.系统方法的影响;e.设计者的经验。

(2)开发①定义:开发是指针对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方案予以实施将其转化为物理形式的过程。

②开发范畴:从技术发展的历史过程来划分,可将其分为印刷技术、视听技术、基于计算机的技术和整合技术四个子领域。

(3)利用①定义:利用是通过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来促进学习者学习活动的过程。

②范畴:运用范畴包括媒体的利用、革新推广、实施和制度化、政策和法规这四个子领域。

教育技术学课后答案 何克抗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技术学课后答案 何克抗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技术学北京师范大学)第一章教育技术学概述教育技术:教育技术是技术的子范畴,是人类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一切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的综合体,它分为有形的物化形态的技术和无形的观念形态的技术两大类。

AECT’94定义: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是专门用于研究教育技术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是在教育心理学、媒体技术与系统科学方法的发展、彼此渗透、综合的基础上产生的。

系统科学:系统科学把事物、对象看作一个系统,通过整体的研究来分析系统中的成分、结构和功能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过信息的传递和反馈来实现某种控制作用,以达到有目的地影响系统的发展并获得最优化的效果。

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有整体原理、反馈原理和有序原理。

传播理论的7W、六阶段、四律:教学传播过程所涉及的要素(7W——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产生什么效果、为什么、在什么情况下),教学传播过程的基本阶段(六阶段——确定信息、选择媒体、通道传送、接收解释、评价反馈、调整再传送)及其教学传播基本规律(四律——共识律、谐振律、选择律、匹配律)行为主义:(见笔记)认知主义:(见笔记)建构主义对学习理论的发展体现在(补充):一、传统的学习观念是基于“世界是客观的、客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观念,基于这种观念,知识被视作对外部客观世界的被动反映,有关世界的知识是可靠的;而教学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获得有关客观世界的现实映象。

而建构主义则不将知识看作是有关绝对现实的知识,在建构主义看来,知识主要是个人对知识的建构,即个人创造有关世界的意义而不是发现源于现实中的意义;于是学习过程是知识建构。

二、区分了知识与信息(或者说区分了简单知识和复杂知识),信息(简单知识)是稳定的、自足的、结构良好的、客观的,而知识(特别是复杂知识,是以智慧的高度看待的知识?)是不稳定的、开放的、结构不良的、主观的。

简单知识观把知识看成是可以以某种方式捕捉到、记录下来、可以积累、加工、储存、分配,可以分割,可以以语言和符号明示,可以以现成方式打包并加以传递;因而,教学就是对这种简单知识的传递、传授、传播,而学习就是对所教知识的复制与同化的过程。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学与教的过程【圣才出品】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学与教的过程【圣才出品】

第4章学与教的过程4.1复习笔记一、学习过程(一)学习的涵义1.广义的学习广义的学习是指人类以经验的获得去适应其周围不断变化环境的过程。

人类的广义的学习过程是经验获得的过程,并表现为个体对环境或生活条件的一种适应活动。

2.狭义的学习狭义的学习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过程。

3.各派学习理论对学习的界定在学习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进程中,不同的学习理论对学习的界定是不一样的,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学习是指由经验引起的行为的相对持久变化,常用“刺激—反应—强化”来概括。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学习是指由经验引起的能力或倾向的相对持久地变化。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是学习者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二)学习目标的分类1.以布卢姆为代表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1)认知领域目标分类认知领域的目标是指知识的结果,根据布卢姆的分类,包括以下六个层次:①知道:是指对先前学习过的知识材料的回忆,包括具体事实、方法、过程、理论的回忆。

②领会:是指理解和把握知识材料意义的能力。

测量是否对知识材料产生了领会,可以借助转换、解释、推断三种形式。

③运用:是指将所学到的规则、方法、步骤、原理、原则和概念等运用到新情境的能力。

运用的能力要以知道和领会为基础。

④分析:是指把复杂的知识分解为若干组成部分并理解各部分之间的联系的能力。

⑤综合:是指将所学到的片断概念或知识、原理、原则与事实等整合成新的知识整体的能力。

⑥评价:是认知目标中最高层次的能力,它要求超越原先的学习内容,并需要依据某项标准做出价值判断。

(2)情感领域目标分类美国教育学者柯拉斯霍等人于1964年出版了情感教育目标分类专著。

他将情感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以下几个层次:①接受:是情感目标中最低层次的学习结果,是指对某种现象和刺激的感知。

教师如果要引导学生学习,首先要使学生愿意接受。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课后习题及详解(学习资源)【圣才出品】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课后习题及详解(学习资源)【圣才出品】

第3章学习资源1.简述学习媒体的特性,结合具体媒体说明学习媒体的分类。

答:媒体是指能够承载并传递信息的任何载体或工具。

也可以被看作是实现信息从信源传递到受信者的一切手段。

媒体有两层涵义:一是指用以存储信息的物理实体;一是指非实物的、承载信息意义的符码系统。

当某一媒体被用于传递教学信息时,就称该媒体为教学媒体或学习媒体,它是教学系统的四要素之一。

(1)学习媒体的特性各种学习媒体对受信者的感官刺激不同,不同的媒体具有各自固有的特性。

除此以外,学习媒体还具有以下特性:①固定性:可以记录存储,在需要时能再现信息;②散播性:可以被远距离传播,突破信息呈现的空间限制;③重复性:可以重复使用,使用者越多越能显示媒体所负载的信息的价值;④组合性:媒体可以组合使用;⑤工具性:媒体是工具,不能替代人(教师)的使用;⑥能动性:在特定时空下,媒体可以脱离人独立起作用。

(2)学习媒体的分类随着科技的发展,学习媒体种类越来越多。

由于分类标准不同,学习媒体的分类方法也不同。

①学习媒体按表达手段可以分为:a.口语媒体:指口头语言,如教师和学生所说出的话;b.印刷媒体:如教科书、报纸、杂志等;c.电子媒体:分为两类,模拟信息的电子媒体如录音磁带、录像带、电视等,数字电子媒体如VCD、DVD、计算机等。

②学习媒体按作用的感官及信息流向可分为:a.视觉媒体:指发出的信息主要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的媒体。

如教科书、黑板、挂图、标本、幻灯、投影等;b.听觉媒体:指发出的信息主要作用于人的听觉器官的媒体。

如广播、录音等;c.视听媒体:指发出的信息主要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的媒体。

如电影、电视、视盘等;d.交互多媒体:指使用多种感官且具有人机交互作用的媒体。

如多媒体计算机。

此外,按历史发展可将学习媒体分为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

传统学习媒体如黑板、挂图等;现代媒体如录像、多媒体计算机等。

2.“我们淹没在网络数据资料(data)的海洋中,却又在忍受着知识的饥渴”。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课后习题(教育技术管理)【圣才出品】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课后习题(教育技术管理)【圣才出品】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课后习题(教育技术管理)【圣才出品】第8章教育技术管理1.教育技术管理与一般管理有何区别与联系?为什么说教育技术管理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设计、开发、利用和评价的重要保证?答:(1)教育技术管理与一般管理的区别和联系①教育技术管理的含义教育技术管理是教育技术应用领域的各级管理人员,通过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等一系列的方法、手段和制度来调度所有资源、协调各种关系,以便有效地达到既定目标的教育活动过程。

其目的是充分调动教育技术系统内外的一切积极因素,全面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保证教育技术有效地开展,实现教育效果的最优化。

②二者的区别教育技术管理在指导思想、地位作用、运行机制等方面有自己的特点,表现在:教育目标的主导性、管理思想的现代性、管理工作的开放性、服务的广泛性、地位的从属性、管理的复杂性、事业的开拓性。

③二者的联系教育技术管理是一般管理在教育人、培养人为特征的教育领域的具体的、特定的应用,它具有一般的共性。

(2)教育技术管理对提高教育技术应用的水平,改进教与学的效果有重要意义,它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设计、开发、利用和评价的重要保证,具体原因分析如下:①推进教育技术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要使教育技术有效地发挥整体功效,主要靠管理,特别是要实行科学化管理。

实践证明,教育技术发展的快慢和效益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管理水平的高低。

②对整个教育技术工作起着计划、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和全面协调的重要作用要正确把握方向、合理配置资源、协调各种关系,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系统目标都取决于管理工作。

③实现教育技术目标的关键教育技术管理就是要有效地协调总体目标与分支目标、集体目标与个人目标、系统与环境等之间的矛盾,解决矛盾,使整体和谐一致地达到预定的总体目标。

④提高教育技术效率和效益的保证目前,教育技术存在的问题,除了投入不足,设备更新缓慢以外,更主要的是管理不善,导致资源利用率不高。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课后习题及详解(教学系统开发)【圣才出品】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课后习题及详解(教学系统开发)【圣才出品】

第6章教学系统开发1.请你谈谈AECT’94定义中的设计子范畴和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开发中的设计阶段这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答:AECT′94定义中的设计子范畴既包括微观水平的设计,又包括宏观水平的设计。

宏观水平的设计如教学系统设计,微观水平的设计如某一课、某一单元或者微观的讯息设计。

它有包含四个子范畴:教学系统设计、讯息设计、教学策略和学习者特征。

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学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而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教学系统开发中的设计阶段主要指在教学方案的具体实施开发工作时,针对具体教学情景做的进一步的细化设计。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这三个“设计”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区别:教学系统开发过程中的设计可以比作是软件工程中的设计(包括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是系统开发中的重要步骤,以迭代的方式覆盖系统开发绝大部分的时间进程。

教学系统开发的“设计阶段”不仅包括宏观层面的教学系统设计,更强调微观层面的设计。

微观层面的设计指依据学习者特征和教学策略,运用视觉思维理论、视觉学习理论、视觉传播理论、交互学习原则以及美学等方面的知识对教学讯息进行具体的设计。

这些内容原本是AECT′94定义中的设计子范畴中的三个方面。

(2)联系:AECT’94定义中的设计子范畴和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开发中的设计阶段都是服务于学习(教学)、面向学习(教学)系统,都属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理性过程。

2.举例说明教学系统开发技术与教学系统开发模式之间的关系。

答:技术的发展一直是教育技术开发范畴最主要的驱动力量。

教学系统开发技术指的是印刷技术、视听技术、基于计算机的技术、整合技术等所提供的不同的有各自特征的技术形式。

教学系统开发模式是在教学系统开发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再现教学系统开发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形式。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教学系统设计)【圣才出品】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教学系统设计)【圣才出品】

第5章教学系统设计5.1 复习笔记一、教学系统设计概述(一)教学系统的概念和结构模式1.系统系统是由相互关联的部分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其特征有:具有稳定的结构、有确定的功能和有一套系统规则。

2.教学系统(1)概念:教学系统作为系统的子范畴,是指为了达到特定目的而由各组成要素通过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的、具有一定教学功能的整体。

(2)四个核心要素:教师、学习者、教学内容和媒体。

(3)教学系统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见图5-1所示。

图5-1 教学系统构成(4)根据教师和学习者之间教学内容的表达和传递方式的不同,在实际教学应用中存在下面五种典型的教学系统结构图式。

(如图5-2所示)图5-2 典型教学系统的结构图式(二)教学系统设计的含义及本质1.关于教学系统设计含义的几种不同观点(1)“计划”说以美国学者肯普为代表。

“计划”说把教学系统设计界定为用系统的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研究解决问题途径、评价教学结果的系统规划或计划的过程。

(2)“技术”说“技术”说认为“教学系统设计是一种用以开发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的技术,这些经验和环境应该促进学生获得特定的知识和技能”。

(3)“方法”说“方法”说把教学系统设计看做是一种“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和制定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

(4)“过程”说①“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乌美娜,1994)。

②“教学设计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资料、教学活动、信息资源和评价的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史密斯,雷根,1999)。

③“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或教学目的)、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何克抗,2001)。

目前教学系统设计的定义,主要强调教学系统设计是一种“过程”或“程序”。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课后习题(教育技术与教育改革)【圣才出品】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课后习题(教育技术与教育改革)【圣才出品】

第10章教育技术与教育改革1.请你结合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的特点,谈谈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改革的关系。

答:21世纪是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的世纪,传统的教育体制不能满足信息化人才的需求,迫切需要进行教学改革,而教育技术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

教育技术是当代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的应用可以全面促进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师生角色、教育思想理论等方面的变革。

下面我就结合21世纪信息人才的需求特点,来谈谈教育技术与教学改革的关系。

(1)教育技术的应用能促进课程内容及形式的变革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新型人才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

所谓信息素养是指综合运用图书情报检索技能和计算机技术的操作技能所形成的信息问题解决能力,而最能体现信息素养的基本知识和能力素质是与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和信息利用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实际能力。

教育技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充实和更新课程内容,能更好地适应科学技术综合和高速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教育技术的应用要求从不同途径获取、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成为对学生的第一素质要求,这就要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变革,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教育技术能促进师生教与学模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1世纪知识经济的形成与发展要求新型人才富有较强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紧密联系,而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创造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人才,其核心是创造性思维。

技术的发展和建构主义学习思想的共同影响,出现以“学”为主的教学结构,这种教学结构的最突出的优点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教育信息化迄今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答:回顾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迄今国内外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1)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起步阶段(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强调教育信息化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在数量上的快速发展,并对信息与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和教育、教学行政部门的普遍应用做了初步的探索。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3章)【圣才出品】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3章)【圣才出品】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教育技术学概述1.1复习笔记一、教育技术学的基本概念(一)技术与教育技术1.技术的涵义在信息社会,技术是人类在生产活动、社会发展和科学实验过程中,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根据客观规律对自然、社会进行认识、调控和改造的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等的综合体。

它包含有形的物质设备、工具手段和无形的、非物质的、观念形态的方法与技能。

2.教育技术由于教育技术是技术的子范畴,因此教育技术就是人类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一切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的综合体,它可以分为以下两类:(1)有形技术(物化形态)有形技术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运用的物质工具,它往往通过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具,或者幻灯、投影、电影、视听器材、计算机、网络、卫星等各种教育教学媒体表现出来。

(2)无形技术(观念形态)无形技术既包括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过程中所运用的技巧、策略、方法,又包括其中所蕴涵的教学思想、理论等。

(二)教育技术研究对象及范畴1.AECT'94教育技术领域定义(1)AECT'94定义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所发表的教育技术领域定义(简称AECT'94定义)的内容为: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根据谢弗勒对定义的分类,AECT'94教育技术定义是一个规定性定义。

它规定了教育技术的内涵及其理论与实践领域,与其他定义相比,操作性比较强,更便于不同领域的教育技术工作者进行交流。

(2)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有关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

其中学习过程既包括无教师参与的学习过程又包括有教师参与的学习过程,即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两个方面;学习资源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可被学习者利用的一切要素,它有人力资源和非人力资源之分。

人力资源包括教师、同伴、小组、群体等,非人力资源包括各种教学设备、教学材料和教学媒体等。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章节题库(教育技术学概述)【圣才出品】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章节题库(教育技术学概述)【圣才出品】

第1章教育技术学概述一、单选题1.根据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发表的教学技术新定义,教学技术的研究领域是对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方面的理论与实践。

[中山大学2011年研] A.设计、传递、利用、管理、评价B.设计、开发、管理、检索、评价C.设计、开发、利用、管理、评价D.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修改【答案】C【解析】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领域包括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5个方面的理论与实践。

二、填空题1.根据目前世界各国教育技术的实践和教育技术研究的实践,可以把教育技术学研究对象归纳为______和______两个方面。

[河北大学2010年研]【答案】学习过程、学习资源2.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学会(AECT)对教育技术的定义为:“教育是为了学习而对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河北大学2011年研]【答案】使用管理3.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_ 。

[河北大学2011年研]【答案】情境性三、名词解释1.教学媒体[河北大学2010年研]答:媒体是英文media的译名,意思是指信息的载体和加工、传递信息的工具。

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承载信息所使用的符号系统,二是指存贮和加工、传递信息的实体。

当某一媒体被用于传递教学信息时,就称该媒体为教学媒体或学习媒体。

在教学系统中,包含了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即教学信息)和教学媒体等四要素,这些要素之间通过教育信息的流动,维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学习环境[河北大学2011年研]答:学习环境,是指支持学习者学习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

狭义地讲,就学生的学习环境可分为学校学习环境、家庭学习环境和社会学习环境。

学校学习环境是指学校的校舍、师资、教学条件、教学手段、校风、学风等,这些都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家庭学习环境是指家庭为学生学习而提供的物质条件,如安静舒适的房间,和睦的家庭关系,能够辅导学生学习的家庭成员。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课后习题(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圣才出品】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课后习题(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圣才出品】

第2章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1.如何从技术的两个发展方向和三个发展阶段去研究教育技术发展历史的概况和特点?答:(1)从技术的两个发展方向和三个发展阶段分析,教育技术历史的发展概况是:①从技术的两个发展方向来把握教育技术的内涵教育技术是技术的子范畴,从技术角度来看,教育技术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物化形态的教育技术与观念形态的教育技术,它们构成了教育技术发展的两个主要方向。

实际上,这与教育技术发展史上的“媒体论”和“过程论”的观点相对应,而且涵盖了教育技术发展中出现的两个核心概念,视听媒体和系统方法,它们分别代表了物化形态的教育技术和观念形态的教育技术。

这两个并行的发展方向此起彼伏,互相影响,互相促进,融合起来构成了教育技术学。

②从技术的三个发展阶段来把握教育技术发展概况在人类文明史上,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即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技术体系;不论技术发展处于哪个阶段,它都包含物化技术和观念技术两方面内容。

由于教育技术的发展起源于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所以可根据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将教育技术的发展也划分为三个阶段: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教育技术体系;以机电技术为基础的教育技术体系和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育技术体系,并根据各个阶段的特点分别简称为传统教育技术、视听媒体教育技术和信息化教育技术。

(2)从技术的两个发展方向和三个发展阶段来看,教育技术发展历史的特点如下:①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教育技术体系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这个时期的教育技术主要是指教育者的言语技巧和教学技能以及黑板、粉笔、图片、模型、实物等的运用。

②视听媒体教育技术是以各种视听教学媒体的使用为标志,初期只重视硬件的使用,后来逐渐重视软件的开发和应用。

在视听媒体物化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观念形态的技术也取得辉煌的成绩,教育技术中的“过程论”的观点逐渐形成。

这阶段的教育技术的领域既包括媒体又包括系统方法。

③信息化教育技术主要是指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为基础,以信息处理为核心,并更加注重对人的作用。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圣才出品】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圣才出品】

第2章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2.1 复习笔记一、教育技术发展鸟瞰(一)从技术的角度看教育技术的发展1.从技术的两个发展方向来把握教育技术的内涵(1)教育技术的两个发展方向教育技术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物化形态的教育技术与观念形态的教育技术,它们构成了教育技术发展的两个主要方向。

(2)教育技术发展中的两个核心概念教育技术两个发展方向与教育技术发展史上的“媒体论”和“过程论”的观点相对应,而且涵盖了教育技术发展中出现的两个核心概念,视听媒体和系统方法。

2.从技术的三个发展阶段来把握教育技术发展概况由于教育技术的发展起源于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所以可根据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将教育技术的发展也划分为三个阶段:(1)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教育技术体系,简称传统教育技术;(2)以机电技术为基础的教育技术体系,简称视听媒体教育技术;(3)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育技术体系,简称信息化教育技术。

3.教育技术发展的“2×3”模型从技术的两个发展方向和三个发展阶段,可以比较清楚地了解教育技术的发展概况。

这就形成了关于教育技术发展的“2×3”模型,如表2-1所示。

表2-1 教育技术发展的“2×3”模型信息化教育技术主要以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为基础,以信息处理为核心,并更加注重人的作用。

信息化教育技术不但包括硬件、软件,也包括潜件如各种观念、方法、理论体系和相关科学的研究成果。

与视听媒体教育技术阶段相比,信息化教育技术阶段具有以下重要特征:(1)信息化教育技术是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为主要标志。

(2)信息化教育技术将直接用于促进学习,而不仅仅是辅助教学;还要考虑基于信息技术和建构主义理论的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3)教育技术在企业培训方面有愈来愈强烈地应用需求。

(二)教育技术发展的特点1.教育技术的发展是非替代性的,而是表现出一点的累积性;2.教育技术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选择性即“适者生存”;3.在教育技术发展过程中对人的作用的认识越来越深刻;4.教育技术的发展需要新的观念,并且要通过积极推进教育的整体改革才能使自身获得快速发展。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章节题库(学与教的过程)【圣才出品】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章节题库(学与教的过程)【圣才出品】

第4章学与教的过程一、单选题1.在交流与讨论中,()的目的是小组的学生解决共同的问题。

[中山大学2011年研]A.头脑风暴B.同步讨论C.辩论D.合作性讨论【答案】D【解析】在交流与讨论中,合作性讨论的目的是小组学生解决共同的问题。

头脑风暴法是要求学生之间对各自提出的观点不做肯定或者否定的评价和讨论,而是尽可能多的提出与讨论问题相关的观点。

2.教学目标的结构或分类并不是唯一的,不同的教学理论有些不同的看法,但最有影响的是布鲁姆的分类,他把教学目标分为()。

[中山大学2011年研] A.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B.了解、理解和应用C.生理、心理和情感D.认知、情感和学习策略【答案】A【解析】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以布鲁姆为代表的美国心理学家提出的。

在这个理论体系中,布鲁姆等人将教学活动所要实现的整体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心理运动三大领域。

3.()比较稳定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体系,它具有特定的教学理论指导,具有特定的教学目标定位,对教学因素及其组合结构具有特定的要求,对教学活动及其流程具有特定的规定。

[中山大学2011年研]A.教学模式B.教学结构C.教学设计D.教学方法【答案】A4.学生的特征分析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中山大学2011年研]A.学生的年龄、学历、初始能力B.学习的一般特征、初始能力、学习风格C.学习风格、初始能力、学习兴趣D.学生的社会环境、初始能力、一般特征【答案】B【解析】学生的特征分析包括学习准备分析和学习风格分析。

其中对学习者学习准备的分析包括两个方面:①一般特征;②初始能力。

5.“发现学习法”就是要求学生在学科的学习中()[中山大学2011年研]A.自己发现规律B.有所创造发明C.独立学习,独立解决问题,并作出发现D.培养学习和探究的态度,推测和解决问题的态度【答案】C【解析】发现学习法指教师在学生学习概念和原理时,只是给他一些事实(例)和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课后习题(教育技术学概述)【圣才出品】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课后习题(教育技术学概述)【圣才出品】

第1章教育技术学概述1.技术、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学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答:(1)定义①技术是人类在生产活动、社会发展和科学实验过程中,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而根据客观规律对自然、社会进行认识、调控和改造的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等的综合体。

包含有形的物质设备、工具手段和无形的、非物质的、观念形态的方法与技能。

②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一切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的综合体,它分为有形的物化形态的技术和无形的观念形态的技术两大类。

③教育技术学是专门用于研究教育技术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是在教育心理学、媒体技术与系统科学方法的发展、彼此渗透、综合的基础上产生的。

(2)区别①范畴不同。

教育技术是技术的子范畴,它是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这一领域的研究与应用;而教育技术学这门学科是研究教育技术现象及其规律的。

②内涵不同。

教育技术和技术是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的综合体,而教育技术学是一门研究现象与规律的学科。

③历史背景不同。

技术和教育技术的历史源远流长,而教育技术学是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实践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形成的学科体系。

(3)联系技术、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学这三个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教育技术是技术的子范畴,它是技术在某一个特定领域的运用。

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教育技术发展,同时也扩大了教育技术学的研究范畴和应用领域。

2.请你谈谈对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研究方法的看法。

答:教育技术学是专门用于研究教育技术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是在教育心理学、媒体技术与系统科学方法的发展、彼此渗透、综合的基础上产生的。

我对这门学科的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的看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对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的看法①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科学领域的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

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科学领域的一门新兴的二级学科,是连接教育科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桥梁,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

它的理论部分包括与知识体系有关的概念、理论构架和原理等;实践部分是指这些知识在解决问题上的应用。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章节题库(教学系统设计)【圣才出品】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章节题库(教学系统设计)【圣才出品】

第5章教学系统设计一、填空题教学系统是为了实现特定的________而由多个组成要素通过互相联系、相互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具有一定________的整体。

[河北大学2011年研]【答案】教学目的;教学功能二、名词解释1.系统科学[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研]答:系统科学(系统理论)是以系统为研究和应用对象的一门科学。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部分)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科学是以系统为研究对象的基础理论和应用开发的学科组成的学科群。

它着重考察各类系统的关系和属性,揭示其活动规律,探讨有关系统的各种理论和方法。

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正在从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向社会科学广泛转移。

人们将系统科学与哲学相互作用,探讨系统科学的哲学问题,形成了系统哲学。

2.活动理论[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研]答:活动理论是研究在特定社会文化历史背景下人的行为活动的理论。

其基本思想是:人类行为活动是人与形成社会和物理环境的事物以及社会和物理环境所造就的事物之间的双向交互的过程。

人的意识与行为是辩证的统一体,也就是说,人的心理发展与人的外部行为活动是辩证统一的。

3.教学系统设计[河北大学2010年研]答:教学系统设计是以系统观、系统理论为指导,以系统方法分析教育、教学问题,在需要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目标,并应用系统分析方法来设计教学系统、建立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的方案,评价试行的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一整套理论和方法。

4.专家系统[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研]答:专家系统是与人工智能技术息息相关的计算机程序,能模拟人类的思维方式,在面临不同问题情境时做出一定的判断和决策。

要开发教学设计专家系统,最核心的任务就是知识库的建立,以事实和规则的形式清晰地表征各种问题情境。

5.教学设计[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研]答: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课后习题
第1章教育技术学概述
1.技术、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学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答:(1)定义
①技术是人类在生产活动、社会发展和科学实验过程中,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而根据客观规律对自然、社会进行认识、调控和改造的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等的综合体。

包含有形的物质设备、工具手段和无形的、非物质的、观念形态的方法与技能。

②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一切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的综合体,它分为有形的物化形态的技术和无形的观念形态的技术两大类。

③教育技术学是专门用于研究教育技术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是在教育心理学、媒体技术与系统科学方法的发展、彼此渗透、综合的基础上产生的。

(2)区别
①范畴不同。

教育技术是技术的子范畴,它是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这一领域的研究与应用;而教育技术学这门学科是研究教育技术现象及其规律的。

②内涵不同。

教育技术和技术是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的综合体,而教育技术学是一门研究现象与规律的学科。

③历史背景不同。

技术和教育技术的历史源远流长,而教育技术学是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实践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形成的学科体系。

(3)联系
技术、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学这三个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教育技术是技术的子范畴,它是技术在某一个特定领域的运用。

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教育技术发展,同时也扩大了教育技术学的研究范畴和应用领域。

2.请你谈谈对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研究方法的看法。

答:教育技术学是专门用于研究教育技术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是在教育心理学、媒体技术与系统科学方法的发展、彼此渗透、综合的基础上产生的。

我对这门学科的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的看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的看法
①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科学领域的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

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科学领域的一门新兴的二级学科,是连接教育科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桥梁,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

它的理论部分包括与知识体系有关的概念、理论构架和原理等;实践部分是指这些知识在解决问题上的应用。

②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研究中的技术学层次的学科。

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存在三种不同的研究层次,即教育哲学层次、教育科学层次和教育的技术学层次。

教育哲学的研究目的是探索教育的本质,研究内容是教育的本质、价值、目的;教育科学研究的重点在于研究教育、教学活动的内在关系和规律;教育的技术学层次研究在于探索如何分析、解决具体教育、教学问题的办法,获取改善教学的处方。

教育技术学研究的内容是有关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

所以,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研究中的技术学层次的学科。

③教育技术学是具有方法论性质的学科。

教育技术学的研究目标是影响并促进学习,它
的学科特点在于达到既定目标而采用的方法——系统方法,所着重研究的是运用系统方法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具体操作过程、操作方法及方法论。

所以,教育技术学是具有方法论性质的学科。

除此之外,教育技术学还具有明显的应用性学科和综合性学科的特点。

(2)对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的看法
教育技术在研究过程中需要使用的方法有以下三类:
①哲学方法。

如辩证唯物主义方法,它是研究教育技术的宏观性的、指导性方法。

②一般研究方法。

它是指在具体研究过程中针对某类学科、某些问题而使用的方法。

一般研究方法又包括三种:
a.质性研究方法,如访谈法、实地观察法、社会调查法、实务分析法、行动研究法;
b.量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法、追因法、统计法、测量法、建模方法等;
c.综合的方法,包括系统论方法、信息论方法、控制论的方法、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以及软件工程的方法。

③专门研究法,是指针对专门问题所采用的特殊的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以及课堂信息分析法,基于量规或者学生档案的评价研究法等。

3.请你谈谈对教育技术概念的认识?
答: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出版了《教育技术:领域的定义与范畴》一书,书中给出的教育技术的定义和教育技术的研究领域,这就是著名的AECT'94定义。

(1)AECT'94教育技术定义与认识
①定义,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程度理论与实践。

这个定义是一个规定性的定义,它规定了教育技术的内涵及其理论与实践领域。

②认识,该定义也存在一些不足:
a.局限于美国的社会文化背景与行业背景,强调了定义的实用性和规定性,对教育技术本质的认识仍不够深入;
b.在一定范围内强调教育技术实践的道德规范性是必要的,但要注意避免矫枉过正。

(2)教育技术研究对象是有关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

但这里的学习过程是广义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学与教”的过程。

学习是指由经验引起的行为、知识、能力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影响并促进学习既是教育技术的出发点,又是目的和归宿,教育技术所包含的各部分都要围绕学习来进行,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思想。

(3)教育技术的范畴
教育技术的范畴包括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它们既是工作过程,也是工作方法。

这五个范畴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渗透。

4.为什么说系统论、传播理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是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答:教育技术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它受很多学科相关理论的影响,这些学科的相关理论逐渐形成了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

其原因具体分析如下:
(1)系统论是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系统论包括系统科学和系统方法两部分。

①系统科学
系统科学是从现代工程科学、生物科学、信息科学等学科中抽象处理的共同理论,是研究一切系统的原理、模式和规律的横断学科。

系统科学为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使人们摆脱了传统思想的束缚,摒弃了那种静止、孤立、僵化的眼光去看待运动的、相互联系的事物的观点;改变了那种企图把复杂系统分解为互不相关的简单系统,再用简单系统来解释复杂系统的传统习惯。

教育技术以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合理运用为出发点和归宿,把系统科学的思想渗透到教育技术的各个领域,从而促进了教育技术中的各个分支的融合,并直接孕育了教育技术学。

系统科学的思想、观点和方法对教育技术学学科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是教育技术学最重要的理论基础之一。

②系统方法
系统方法是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

它侧重于系统的整体性分析,从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中去发现系统的规律性,从而指明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一般步骤、程序和方法。

上世纪60年代末期至今,许多教育技术研究者一直致力于系统方法应用于教育实际的研究。

到70年代,由于系统方法在教学媒体设计、个别化学习过程设计和教学系统设计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使得媒体教学、个别化教学和教学设计三者综合为一个以系统方法为核心的整体教育技术领域。

(2)传播理论是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传播是由传播者运用适当的媒体,采用一定的形式向接受者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的一种社会活动。

用传播理论的观点和方法解释教育现象,探索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是教育技术学的一个传统研究领域,并由此诞生了教育传播学。

教育传播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送给特定对象的一种活动,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传播理论对教育技术学
的主要贡献是它对教学传播过程所涉及的要素、教学传播过程的基本阶段及其教学传播基本规律的归纳。

由于教学过程也就是教学信息的传播过程,所以传播理论是教育技术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它在认识教学传播现象和规律的基础上,为改善教学过程各要素的功能条件和追求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提供了理论支持。

(3)学习理论是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从20世纪50年代末至今,学习理论历经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等不同发展阶段,对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影响特别显著。

由于学习者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教育技术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因此研究人类学习过程内在规律的学习理论,显然在教育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教育技术学的核心——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指导作用,即学习理论应当是教育技术学最重要的理论基础。

(4)教学理论是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学习理论是教学技术学的理论基础,在教育技术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指导作用,对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影响特别显著,是教育技术学最重要的理论基础。

但是,教学与学习毕竟是两个不同的研究对象。

要运用教育技术的思想解决教育问题,不但要有正确的学习观,还要对教学过程的性质和规律有清楚的认识,后者是教学理论要着重研究的内容,同样也是教育技术学重要的理论基础。

5.请谈谈你对因特网的出现及发展对传播理论、教育传播理论的影响?
答:因特网的出现及快速发展,使得网络媒体正得到飞速发展,这种数字化的媒体被称作第四媒体,第四媒体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模式影响着人类知识的组织、传递与获取。

它与前三种媒体有着截然不同的特:数字化、网络化、多元化、全球化、多媒体化、实时化、交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