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语文九下《老王》word教学实录
老王优质课课堂实录
老王优质课课堂实录老王优质课课堂实录篇一:老王教学实录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一等奖《老王》教学实录该课获2014年全国新课程中学课堂教学展示观摩活动特等奖师:同学们,我们喜欢关注明星,因为他们有着耀眼的光环;我们愿意关注伟人,因为他们做出了非凡的成就;我们关注家人,因为血浓于水。
然而生活中有很多和我们非亲非故、不起眼的普通人,他们虽然没有耀眼的光环,没有做出非凡的成就,却有着一颗金子般的心。
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杨绛先生的一篇文章———《老王》,来共同关注这类被遗忘的边缘人。
下面老师想了解一下大家掌握字词的情况。
(屏显生字词。
)师:我们找第一组的同学来读。
(生很紧张,误读“伛”,师纠正。
)师:你看,你已经战胜了自己。
如果我们有充分的预习时间,或者养成随时带字典的习惯解决这样的问题会很容易的。
大家通过读课文,了解到老王的身份是什么呢?生(齐):三轮车夫。
师: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情感来为这个车夫撰文的呢?生(众):惭愧。
师:你们是从哪里读出来的?生1:我是从文章的最后一句话知道的。
师:你能为同学们解释一下什么是愧怍吗?生1:应该是惭愧吧。
师:对,惭愧是愧怍的近义词。
找近义词也是释词的一种方法。
作者怎么会对一个蹬三轮的心怀愧怍呢?下面我们就走进文本来一探究竟吧!读了文章,大家认为最后这句话中“幸运的人”指谁?“不幸者”指谁生2:“幸运的人”指杨绛一家“,不幸者”指老王。
师:为什么说老王是不幸者?你从文章中读出了老王的哪些不幸?(板书“:不幸”。
)师:请同学们速读课文,从课文中提取信息。
(生读课文。
)生1:老王没什么亲人,有一个哥哥死了,侄儿也没出息。
而且老王的眼睛也不好,一只是瞎的,一只到晚上也看不清。
师:你介绍了老王两个方面的情况。
没有亲人是说他的家庭情况,他无依无靠。
眼睛不好是说他的身体情况,有眼疾。
生2:我从第 4 段的叙述中还知道老王住的条件不好,生活贫困。
师:大家提取信息的能力非常强。
那么,这样不幸的一个人,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呢?生3:老实、善良。
《老王》教学实录
王是 个怎样 的人 。 ( 读课 文 。 ) 生
以他 常 会 有 失 群 落 伍 的 惶 恐 , 身 跳 读 课 文 , 出 文 中 “ ” 老 王 交 他 找 我 与
体 残 疾 , 应 得 到 同 情 , 被 人 恶 往 的 几 件 事 。 看 这 样 两 个 地 位 悬 本 却 看
乘 特 殊 的 年 代 ,一 起 走 进 老 王 的 世 因 为 只 有 一 只 眼 , 客 们 都 不 愿 坐 当 时 的 情 况 下 , 者 非 但 毫 无 幸 运 作
界。
他 的车 , 以他 只 有 住 在 塌 败 的 小 可 言 , 且 就 如 文 中 所 说 , 一 个 所 而 是
《 老王》 教学实录
⑩唐
( 景音乐 , 背 营造 气 氛 。 ) 师 : 学 们 !你 们 每 天 都 生 活 同
在 幸 福 之 中 。 而 就 在 你 们 享 受 幸 然 福生活 的同时 , 是 否 留意 到我们 你
琦/ 执教 、 整理
该 是 多 么 幸 运 。 而 在 故 事 发 生 的 然
那 只 送 生1 :我 眼 中 的 老 王 是 个 病 魔 远 蜷 缩 在 不 为人 知 的 角 落 。 他 是 人 大 一 倍 , 收 一 半 钱 ; 默 存 上 缠身、 家境 贫 寒 的人 。
师 : 从 哪里看 出来 的? 你
怎 样 引 起 杨 绛 关 注 的 ? 绛 又 是 一 医 院 , 要 钱 : 我 们 送 鸡 蛋 、 杨 不 给 香
个 怎样 的 人 呢 ?有 哪 位 同 学 能 说 说 油 。
师 : n , 王 总 关 心着 我 们 , 是 阿 老 生 1著 名 作 家 。 :
生 1 病 魔 缠 身 是 从 “ 的 另 一 你 所 知 道 的 杨 绛 ? : 他 只 眼 是 田 螺 眼 ” 出 来 的 ; 境 贫 看 家 寒是 从 “ 面 有几 间塌 败 的小屋 ” 里 看 出来 的 。 ( 件 展 示作者 简介 。 ) 课
初中语文课堂实录 老王教学实录9篇
初中语文课堂实录老王教学实录9篇老王教学实录 111月8日,我参加了组里的上公开课活动,我上了一堂公开课《老王》。
在这堂课上我坚持两个原则。
1、体现洋思的理念。
2、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前后知识联系,适当地进行德育渗透。
一、课堂45分钟内容环环相扣,十分紧凑。
同学们充分利用时间思考、回答,学生情绪高涨,气氛十分活跃。
一堂课紧张而有序。
下课后同学们反映收获很大。
无论是洋思也好、新课标也好,不管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其实都要体现“懂”、“会”、“用”三个层次。
二、在备课和设计课时贴近学生的实际非常重要。
这样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
无论生活中的实例还是我们所学的课文内容俯拾皆是。
如:1、课前的导入环节,我请了两位同学,(其中一位是德育委员)小结上周加入红十字会和为奎屯市三中丁俊同学捐款情况,学生很自然地归结到人道主义和关爱不幸者,这一主题上。
2、延伸拓展部分让学生谈一谈你是怎样对待不幸者的。
3小结引用前面所学的课文〈〈大道之行也〉〉中的句子,“矜、寡、孤、独、废疾者有所养”,让我们共创和谐社会。
三、这节课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
同时也提出了不足之处:写作背景不宜千篇一律全在进行新课前进行,若在课文精彩片断也是最感人的场面,老王在临终前给作者杨绛送香油和大鸡蛋。
如果在这里介绍文革的背景,知道那个时代香油和鸡蛋的珍贵,才能理解作者愧疚的原因。
在如学生归纳问题时,必须指出在第几页、哪一行,让全班同学都掌握。
老王教学实录 2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层次,理解文章内容,学习作者取材于日常生活琐事的艺术手法。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3.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品味作者的语言风格。
4.学习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并以平等和人道主义的精神关注他们的疾苦。
教学重难点1.理清文章层次,理解文章内容。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3.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品味作者的语言风格。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设计1.爱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美德。
《老王》课堂实录
《老王》教学实录一、导入新课师:今天我们学习《老王》。
刚刚听到有的同学咱们班已经学过。
老师教过很多遍,还常常问自己:我读懂了吗?同学们你真读懂《老王》了吗?到今天,我还不敢说完全读懂了。
对老王,杨绛用几年时间才逐步明白。
同学们,看看杨绛明白了什么?生:“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的人的愧怍”。
师:“幸运者”是谁?“不幸者”又是谁?生:杨绛、老王。
师:“那”又是指什么?生:她内心感到不安。
二、初读感知师:幸运者的幸运文中没有正面提及,不幸者的不幸倒是描写了很多,表现在哪里?请在文中找出最能表达老王不幸的几个关键词。
生:失群落伍。
生:单干户。
(板书“单干户”)生:没亲人。
生:老光棍。
师:能不能把“有人说”这句话读一读?(学生语气平平,教师范读。
)师:“老光棍”是口头语,我们将老而无妻的人称之为——生:鳏。
师:对,我们称之为“鳏身”。
(板书“鳏身”)生:一只眼是田螺眼,另一只眼瞎了,看不清。
(板书“瞎眼”)三、细部研读师:一个幸运的大学教授,一个不幸的三轮车夫,会是一种怎样的社会关系?生:杨绛是他的客户。
生:主人与佣人。
师:我们可叫做雇佣关系。
(板书“雇佣”)表达在何处?生:给我家送冰。
生:他没看出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
生:我常坐老王的三轮。
师:仅仅是雇佣关系吗?生:还理应是朋友关系。
(师板书“朋友”)师:验证一下。
生:“我常问,老王,你好些了吗?”说明杨绛很关心他。
生:杨绛“烦老王送他上医院。
”从这个“烦”字能够看出来,有请朋友协助的意思。
生:老王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也能看出老王是把杨绛一家当朋友看。
生:“后来我在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
”从中可看出他们经常闲聊,这是朋友关系的表达。
生:“我”女儿送老王鱼肝油。
师:老王有没有送什么给我们?生:香油和鸡蛋。
师:他们之间有互赠,所以不应该是单纯的雇佣关系。
师:“我”经常照顾老王的生意,送他鱼肝油,从很多车钱,所以“我”心里怎样?生:心安理得。
《老王》课堂实录
《老王》课堂实录今日我共享的是《老王》课堂实录,盼望能够关心到大家。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杨绛的散文《老王》,我们已经读了一遍课文,那么请大家看有关老王写了哪些内容?生:职业生:家庭生:身体缺陷生:居住条件生:送冰生:送钱先生去医院生:临死前送鸡蛋香油师:从这些内容你获得了一些什么信息?生:老王孤苦无依。
师:证据。
生: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可见老王很孤独。
师:对。
也就是说老王得不到?生:关爱。
太想有个亲人了。
生:我读出了老王生活艰苦。
由于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
赚不下多少钱。
生:老王住的地方很破旧。
从破破落落塌败荒僻这些词语可见。
也说明他生活很苦。
师:这位同学筛选信息很厉害。
完整全面。
生:老王为人狡猾。
从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可以看出。
师:你记得前文作者怎么写的?。
生: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不狡猾。
师:此处这么写说明什么?生:作者对老王转变了看法。
师:老王需要钱吗?生:他那么苦,太需要钱了。
师:那老王为什么要半价送冰,在我执意给他钱时,他送的冰又比前任大一倍。
生:作者一家待他好,他再需要钱也懂得做生意得讲仁义良心。
师:厉害。
生: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愿拿钱。
他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
我肯定要给他钱,他哑着嗓子静静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着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
从这一段可以看出老王善解人意。
师:为什么用这个词?生:他知道钱先生一家境况不好,需要钱,就不要钱。
师:你从哪看出钱先生家境况不好?生:文化大革命开头,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
这句话虽轻描淡写,但是背后大有深意。
说明钱先生惨遭迫害。
师:火眼金睛。
太厉害了。
文革时期,学问分子不受敬重,备受打击,钱先生夫妇本是学术权威,可却被盖以反动二字。
那个社会荒唐黑暗。
可是老王有没有受到这种歪风邪气的影响?生:没有,始终保持着一颗水晶般的纯净的心。
生:老王欣然在三轮平板的四周装上半寸高的边缘,似乎有了这半寸边缘,乘客就围住了不会掉落。
《老王》教学实录
半价 , 要 比原来 大 得 多。而 且他 冰
他 大 概 压 根 儿 没 有 想 到 这 点 ” 。
一
从 师 : 能 为 同学们 解释 一 下什 “ 没 看 透 我 们 是 好 欺 负 的主 顾 , 你 么是愧 怍L q?
生 1 “ ” 是勉 强 的 意思 , :强 应 该 是 三 声 , ( in 笑 。我 刚 才 读 强 q ̄ g) t
养 成 随 时 带 字 典 的 习惯 , 决 这 样 困 。 解
的 问 题 会 很 容 易 的 。大 家 通 过 读 课
文 , 解 到 老王 的身份 是什 么 呢? 了 师 : 家 提 取 信 息 的 能 力 非 常 大
们 解释 ~下 , 吗7 好 生 1 我 觉 得 这 里 应 该 是 分 散 :
生 3 应该是 指 欺负 别人 。 :
侄 的 一 篇 文 章 — — 《 王 》 来 共 同 关 个 哥 哥 死 了 , 儿 也 没 出 息 。 而 且 程 中 画 出 你 认 为 描 写 老 王 的 精 妙 老 , 注 这 类 被 遗 忘 的 边 缘 人 。 面 老 师 老 王 的 眼 睛 也 不 好 ,一 只 是 瞎 的 , 语 句 。 下
星 , 因 为 他 们 有 着 耀 眼 的 光 环 i 家 ,不 幸 者 ” 老 王 。 我 “ 指 非 凡 的 成 就 我 们 关 注 家 人 , 为 从 文 章 中 读 出 了 老 王 的 哪 些 不 幸 ? 因
师 : 什 么说 老 王 是 不 幸 者 ? 为 你 送 物 , 个 “ ” 突 出 了 老 王 的 善 一 送 字 良。 作 者 选 取 了这 么 多 的材 料 , 记
想 了解 一 下 大 家 掌 握 字 词 的 情 况 。
( 显 生 字词。 ) 屏
老王优质课实录四篇
《老王》课例赏鉴——该课例获江苏省中学语文教学优秀课评比活动高中组一等奖第三名(宿迁)执教/颜敏观察/朱芒芒【课例实录】第一环节:检查预习,聚焦讨论的核心话题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杨绛先生的散文《老王》准确地讲,是一起研究同学们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这篇文章我读了很多遍,越读越不敢说自己读懂了课前同学们提了很多问题,其中有一个问题让我很惊讶,就是蔡珊珊同学提出的问题,她说“这篇文章真的是杨绛先生在那个时代写出了人性的缺点和社会的缺点吗?如果这样考我,我有点想撒谎”我不想去深究小蔡同学怎么想去撒谎,我想到的问题是:我们的语文教学是不是也存在一些虚假?今天,我们约定,遵从内心,诚实地面对老王同学们提得最多的问题集中在文章的结尾:“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愧怍”什么意思?(生答:惭愧)这是一个书面语,课本中没有注音,你能在预习中查字典了解,非常好这个问题王谦等十二位同学感到不解,我觉得抓得非常好我们就以这个“不解”人数最多的问题作为解答本文的突破口师:“幸运的人”是谁?这似乎没有什么疑问幸运者是——生:杨绛师:那么“不幸者”呢?生:老王第二环节:讨论不幸者老王“更深的不幸”师:先看不幸者的不幸文章14节写得很明白这里有一个问题,也是王重等几个同学提出来的,第三节最后一句“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只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师:王重,你好我问一下,你不理解什么?生:为什么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师:为什么?我也问一下你有没有注意,这句话中的“后者”指什么?生:得了恶病师:谁讲老王得了恶病?生:别人说的师:谁?他怎么说的?生:“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候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一只眼”师:是这么说的吗?把语气读出来,你觉得应该怎么说?模仿一下生(平淡地读):害了什么恶病……师:这个人说话的语气你揣摩一下,应该怎么来表达它?生:有人说,这老光棍……师:比刚才好多了,我继续问你“大约”在这里意味着什么?生:猜测师:老王不老实吗?文中怎么讲?生:很老实师:是“最老实”老王害了什么病?生:不知道师:不知道老王害了什么病,又猜疑老王不老实,这人说话有没有依据?生:没有师:没有依据,他凭什么污蔑老王?生:老王外貌师:仅仅因为外貌吗?生:老王是一个很老实的人,是个弱者师:丑陋、老实、地位卑微,所以被欺负到此为止我们已经可以得出结论:因为老王的长相、老王的地位,就有人断定老王是一个品行不端的人现在能否理解:更深的不幸是由于什么?是生活的不幸吗?生:老王这个人很老实,但别人还是因为他的相貌和地位而鄙夷他师:“更深的不幸”就是被人鄙视和污蔑、凌辱师:课文中有没有介绍老王的外貌?在哪里?请看大屏幕,读一读(大屏幕出示老王外貌描写片段)师:留给你总的印象是什么?生:很恐怖,很可怕师:如果在沭阳街头遇到这样的车夫,问你坐不坐车,你怎么办?生:我只会摆摆手,克制住自己的恐惧慢慢走开师:你很坦诚请问:你有爱心吗?生:我啊?我,我不太明白了师:不不,不要作自我检讨(生笑)你有点不太肯定,我相信你有爱心我们都以为仁者爱人很容易,其实不然爱父母爱朋友爱亲人是不是容易些?可是爱穷人,爱丑陋的人,爱被生活折磨得不像人形的人,肯定比较难我们刚刚批评以貌取人的人,可是到了自己走近老王时,才发现想说爱他比较难同学们,读课文一定要把自己读进去,当我们读进去之后就会有对比,有触动,有反省有的人歧视老王,以貌取人,我们同学看到这样的穷人,社会底层卑微的生命,第一个反应也是想跑可是,在有人歧视、有人逃离的时候,杨绛先生只是做了一件简单的事,那就是文章第一段第一句,大家一起读一下生(齐):“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师:“我常坐”,一个“常”,平平常常,现在听来,是不是有点振聋发聩?我们跑了,杨先生稳稳当当、气定神闲地坐下了,在座的同学是不是有点坐不住了?如果把自己带进去,是不是发现:杨先生的散文,外表很平静,但是文中有刺,刺得人隐隐作痛大家不要太沉重,这个故事就让它到此结束我们看得出,第一个故事告诉我们:幸运的杨绛对不幸者老王很关心我们再来看看幸运的人——杨绛第三环节:讨论幸运者杨绛的“幸运”师:李星同学提了一个问题,刚才我没说,他说他看不明白最后谁是幸运的,谁是不幸的李星同学你说一下,你为什么看不明白,别人可是一眼都能看穿的生:我觉得老王和杨绛都是不幸的人师:你为什么觉得杨绛也不幸?生:她明明是一个大知识分子,却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打到干校去劳改了生:她的丈夫生病了,还有她自己生病了,以及后悔自己没有给老王更多的关爱师:杨绛在散文《丙午丁未年纪事》中有详细的介绍他们夫妇二人被打成资产阶级学术权威,受尽凌辱还有哪些地方能看出杨绛的不幸?生:从第六段老王他决不收杨绛的钱,但是后来杨绛一定要给他钱,他哑了嗓子悄悄问:“你还有钱吗?”然后他拿了钱去还不大放心,从这里可以看出杨绛还是比较贫困的师:这个问题涉及到了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同情一般来说是幸运者对不幸者发出的,第二个故事中我们发现,老王居然也可以同情幸运的人同学们,老王同情杨绛,坦然地帮助地位比他高的杨绛的举动总让我有点感动为什么?我觉得老王真是个人物老王在关心杨绛的时候,有没有想到她是个大知识分子?如果想到,他会不会有点紧张、局促?而这些毛病,我活了四十多年都没改掉我为什么就不能以平常心对人对事呢?你再看老王,赤子之心,毫无自卑、怯意!他那么不幸还去关心人,多真诚!我对老王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第四环节:讨论两个“好故事”与社会责任师(结合板书):幸运的人关心不幸的人,不幸的人反过来又同情幸运的人第一个好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善良的教授关心着一个贫穷的人;第二个好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不幸者关心着一个政治上斯文扫地的落魄者这两个好故事叠加在一起,我们有的人就这么理解了:原来杨绛讴歌了善良回馈善良,信任回馈信任,他们在那个不幸的时代,那个人妖颠倒的时代,两个落魄的人在寒冷的岁月中抱团取暖,用他们的良知守护着我们社会的公平法则大家满意这样的答案吗?(生沉默不语)师:我们再来看一看课文,不幸者对幸运者关心的这样一个好故事,我们愿意它发生吗?生:不愿意师:为什么?只有杨绛不幸了,老王才可能来关心她,这样的事情你愿意它发生吗?看来,第二个好故事肯定不愿意它发生那第一个呢?第一个故事我们太熟悉了,有钱人关心帮助穷人,多么温暖动人的故事!第一个故事你愿意它发生吗?生(部分学生小声地):愿意师:愿意的话就等于承认老王的不幸是天然的,公正的,是应当的我,不愿意但是这个故事一直有,假设没有杨绛,有人歧视,有人逃离,那是不是老王就只有死路一条,谁有责任关心老王?生:没有杨绛,还应该有其他人师:说得也是,没有杨绛还有李绛,可能还有其他善良的人……生:我觉得应该由国家和政府来关心师:大家不要笑,有没有道理?生(部分学生回答):有道理师:社会应当给予他们公正,如果像老王这样勤劳善良的人都不给他活路,那就是我们这个社会的耻辱第五环节:讨论杨绛的愧怍师:有人要问,既然造成杨绛不幸是时代的原因,造成老王不幸是社会的因素,杨绛何愧之有呢?这个问题不太容易回答我们看课文最后一段杨绛为这件事情想了多长时间?生:“几年”师:怎么明白的?生:“渐渐明白”的师: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想了几年才渐渐明白,说明思考得艰难再往前看看,她为什么想这件事呢?“我”一再想老王和“我”对答的话,老王又和她对答了些什么?再往前看1114节(生默读)师:“我不是要钱”,这是老王说的,老王不是要钱,老王要什么?(生沉默)师:老王和杨绛一家的交往,课文中共有几次?生:三次师:送冰,送钱先生看病,送香油、鸡蛋,最后都得到了什么?三次都是钱怎么杨绛对他的帮助最后都是钱呢?给钱好不好?生:好师:所以我们喜欢捐款,十块八块,捐上去以后很省力很简便但是我要问:穷人最缺的是什么呢?就是钱吗?联系老王,老王最缺的是什么?老王最大的不幸是什么?生:被人欺负凌辱师:既然如此,老王最需要什么?生:尊严师:他最后一天到杨绛那里去,是希望——生:是希望证明他也可以关心人,他也有这个能力师:他怎么说的?生:他说“我不吃”,还有“我不是要钱”师:他要证明他是能关心人的,而最后从杨绛那得到的依然是什么?生:钱师:想一想,赤子之心的老王,抱着报答之心的老王最后到杨绛那儿,得到的依然是钱,而不是自己想要的尊严而这最后一次给钱,也许造成了老王致命的不幸为什么?别人的诋毁我们可以接受,最亲的人总是——流行的那句话怎么说的?生:伤我最深师:杨绛可以说是老王生命中最重要的亲人了,然而给予他的还是钱(叹息一声)杨绛愧怍,她为什么愧怍,愧怍什么?生:没有给老王以做人的尊严师:她没有关心老王的尊严和精神需求,这就是她的愧怍当然,我也要和同学们帮杨绛辩解几句:人永远生活在自己的阶层中,知识分子和劳动人民有着天然的鸿沟杨绛是个大知识分子,在对老王的关心中,更多给予的是同情和物质上的支持,偏偏缺少的就是对一个穷人尊严的这样一种尊重所以杨绛愧怍杨绛的愧怍其实就如我们刚才讨论的,应当更多的是社会的责任,而杨绛先生用她柔软的心和柔弱的双肩,负起了社会的责任所以我要说:杨绛的愧怍代表了中国的良心师:文章学到这儿,我们再讨论一个问题课前我布置一个作业:老王死了,最后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有没有同学查到缠了多少尺?生:我上网查到,回民有一句谚语,“无论穷,无论富,都是三丈六尺布”师:人赤条条来到这个世界,但有了区别,比如老王和杨绛,有了幸运的人和不幸的人如果我们把定语去掉,只剩下了人(板书:人)人与人之间是应该是什么关系?生:是平等的关系师:(板书:人=人)这可能才是杨绛最终要告诉我们的老王死了,最后终于得到了一次平等的待遇我要问,对于穷人而言,难道死亡才是最大的公正吗?(生集体沉默、思索)师:杨绛的散文,看上去不动声色,但每每读完,总有一种浓浓的悲凉从心底弥漫上来杨绛用她高贵的笔在拷问着我们每一位同学的灵魂师:学完本课,请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表达一下你的感受(生表达感受,略)师:最后我想说,我在沭阳中学和大家分享了这样一节课,我想和大家一起读这样一句话——(出示沭阳高级中学核心价值观:万物人至上)生(群情激越,高声齐读):万物人至上!师:相信大家对这句话一定有了新的体验和认识下课【执教感言】我认为用道德的感人故事遮蔽真实,泛抒情、泛道德,已成为语文教学中一种浅薄的人文价值标杆杨绛先生的散文往往平易其外,幽邃其中,于不动声色中传达出对人生世相的洞察与彻悟高中学生除了感知并理解“老王”的善良本性和底层光芒外,还应当达到更深层次的人性领悟与社会思考如何开掘文本的人文价值?首先应杜绝“瞒和骗”,要让学生放出眼光,直面真实人生“拷问”是一种把学生一下子推至风口浪尖的强迫性教学策略,让学生突然置身锋利尖锐的真实情境中,感受刺痛,产生困惑,催发顿悟,袒露心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呼唤理性的力量和思想的重量,呼唤建构基于塑造国民人格、促进精神发育的人文尺度,并以此丈量我们的人性高度,耐心地打捞光明(颜敏江苏海安县教育局教研室;226600)【名师观察】追问直抵心灵本节课可圈可点之处颇多,这里提三个要点略作诠释一、以学导教,于不明白处着手学生善于提问,学会学习是语文课堂学习的追求,是师生共同努力的方向本节课的设计理念便基于此点预习环节和教者对问题的梳理归类,是课堂教学得以顺利开展的厚实基础,它保证了师生能够共同诚实地面对文本进行深度沟通开课伊始确定了学习目标后,师生均坦诚地表达了自己的见解,形成了“学习共同体”和“智慧联合体”,最终通过讨论,达成了大家都由衷认同的观点语文是一门很容易使师生迷失的学科,往往稍不留意就会迷失于微观教学内容,陷入“见木不见林”的境地本课始终聚焦讨论的核心话题,预习中学生已经自主构建了对文本的理解和疑惑,教者以学定教、顺势导学,不蔓不枝,抓住学生的疑惑处引导他们进行思维的冲撞和重组,真正解决了“学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二、反复追问,直抵心灵最深处本节课教者的意图很明显:学生除了感知并理解“老王”的善良本性和底层光芒外,还应当达到更深层次的人性领悟与社会思考如何达成这个目标?追问是有效策略之一,它是对前次提问的紧承型后续,直接指向了学生思维的深度和过程把握追问的时机很重要,如在表象的矛盾处、内容的比较处、知识的生长处或思维的盲点处等进行追问,往往效果最好本节课中教者的追问便给听课老师和学生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第二环节“讨论不幸者老王的不幸”时,教者追着那个处于思维盲点处的学生问了一连串的问题,为什么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谁讲老王得了恶病?是怎么说的?语气如何?“大约”又是什么意思?说话有依据吗?凭什么污蔑他?更深的不幸究竟是什么?直到学生自己答出“老王更深的不幸是因为相貌和地位而遭到鄙夷和凌辱”时,方告一段落追问到此时,本来似懂非懂、仅仅停留在文字表面的学生恍然大悟而追问之中的“拷问”更是在表象的矛盾处挑战学生,逼迫他们读出自我,此种情境下学生不得不直面自己,实现从“跪着读书”到“站着读书”的转变同样在第二环节,学生说如果是她碰到老王这样的人,也会摆手拒绝他的邀请,然后克服住恐惧心理慢慢走开教师问:“你有爱心吗?”这一拷问,让学生难以自圆其说,一时都怀疑自己是否真的有爱心教者随后肯定了学生的爱心,提出“我们都以为仁者爱人很容易,其实不然”这一观点这是言语细节的拷问,而对真情爱心、世态人心、道义良心的拷问其实一直贯穿本课始终三、紧扣文本,细微之言见真义教师在开课伊始跟学生坦诚地说:“这篇文章我读了很多遍,越读越不敢说自己读懂了”这里涉及到文本细读的问题文本细读的前提是多读,教材需反复读,较之于文本解读,更强调“充分阅读”,要求教师对文本所蕴涵的丰富内涵进行充分发掘在细读的视野中,文本逐渐变得饱胀立体起来,琢磨其中的一句话,一个词,甚至一个字或一个标点,都能够达到“窥一斑以见全豹”的效果很多时候我们的语文教学都有“故事好找,细节难求”的困惑,而本节课教者却抓了比较关键的四句话:“我常坐老王的三轮”“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我不是要钱”“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尤其抓住了“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这句话作为课堂教学的原点,带领学生在字里行间走了个来回紧扣文本,从细微之言中读出深意,这亦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手法,不同的是本课中并没有滥用这种手法,点到即止,留有余地“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中的“常”,“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中的“几年”和“渐渐”,都只是恰到好处地点拨和渲染对于高中学生而言,教同样是为了不教,在阅读时能够适当为一些朴实有味的词句作些停留和思考,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最后将很多听课老师在现场共有的困惑提出来请大家思考毫无疑义,追问乃至于拷问是这节课最大的特色之一,有几个勇于回答问题的学生经历了“话筒拿起后就放不下”的过程我不清楚这些学生的感受,但这样穷追不舍的“拷问”有可能使学生陷入紧张、尴尬的状态,以致难以真正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或者让其他学生想回答问题也不敢举手,因为他很有可能回答问题后就坐不下来了,被老师一连串地追着问直面惨淡的人生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语文课引领学生直面现实、思考真实、剖析自己也需要相当的魄力,如何让追问和拷问成为教学中引发学生思考的有效策略,而又不至于让学生退缩回避或者害怕,我们还可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朱芒芒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文科部主任,中学语文教研员)“活”出高贵的生“命”──《老王》课堂教学实录授课/王君(课前三分钟让学生抄写诵读字词,自由选择词语造句)第一部分:感受老王的“活命”状态生:起立!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请坐。
(初中语文课堂实录)《老王》教学实录.doc
《老王》教学实录初中语文课堂实录《老王》教学实录 (发散思维课 )课时:一课时[ 课前准备 ]在上课前一天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在预习时,按照上课惯例,从三方面做预习工作:一是不解之处;二是精彩之处;三是有误之处。
每个同学至少要有一处发现,准备上课发言。
[ 教学过程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 79 页,这幅图中所画的是一位普通的老人,在平时我们往往对名人的一言一行非常的关注,可在我们的生活中,更多的却是普通人,你是否关注过这些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人呢?今天我们所要关注的就是这样一位普通车夫的故事——老王。
师:相信大家都已经预习过这篇课文。
现在我们就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开始提问发言。
请语文科代表做好发言记录。
生1:文中“脑袋慢”、“没绕过来”、“慢了一步”为什么要用引号引起来?生2:引号是为了引用老王说的话。
生 3:引号是为了直接引用老王说的话,为下文做铺垫。
师:看来大家对引号的作用掌握的不错,回答的很好。
给提问和回答的同学各加 1 分。
生4:怎样理解“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是更深的不幸”?生5:第一个不幸是指的从小营养不良,第二个不幸指的是得了恶病。
师:那么由这两个方面来看,可以反映出老王生活的一个侧面,是什么呢?生6:苦!师:头脑真是灵活,给两位同学各加 2 分。
生 7:为什么我自己不敢乘三轮车?师:给这位同学先加 2 分。
是啊!为什么有三轮车不敢坐,而要去挤公共汽车呢?生8:因为老王的一只眼睛是瞎的。
生9:因为当时是文革时期,社会动荡,所以作者不敢自己独自乘三轮车。
师:能联系文章背景思考问题,说明预习工作做的不错,各加 2 分。
生10:在老王去给作者送鸡蛋的时候,为什么说“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的记忆里多的数不完”?生 11:因为作者当时被老王的样子吓到了,所以记不清数目了。
生12:因事情隔了很久,所以作者不清了。
生13:因作者很惊,老王在个候能自她送蛋。
:同学分析的很不,想的也很全面,做了真的思考,各加 2 分。
鄂教版语文九下老王word教案
片断四:去逝前一天硬撑着身子给“我”送香油、鸡蛋。
四、研讨老王的“苦”
1、说一说老王是是怎样的一个人?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言之成理即可肯定,最后引导学生认识到:老王是一个充满苦难的人,同时又是一个很善良的人。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老王的“苦”处。
2、研讨老王之“苦”。
从中我们可知“我”及家人善良,富有同情心、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优秀品质。概括起来也是一个“善”字。
六、老师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老王在我们心目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老王虽苦,但是精神上没有受到任何污染,是极其纯朴的好人。作者一家人也是以善良去体察善良,对不幸者老王抱着一颗爱心。他们交往的故事,让人感动,让人思索。请同学们雇记住:以善良体察善良、回报善良;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只要人人都奉献一点爱,世界就会变更美好。
五、预习学习过程中的各要点。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二、老师导入
三、整体感知课文
第一部分(第1—4段):写老王的基本情况:职业;生理缺陷;居住条件。第二部分(第5—文末):回忆与老王交往的几个片段。
片断一:愿意给我们送冰块,车费减半。
片断二: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
取缔:明令取消或禁止。
扶病:带着病(做某件事)。
伛:曲(背)、弯(腰)。
翳:指眼睛角膜病变后遗留下来的疤痕。
滞笨:迟缓、笨拙的样子。
愧怍:惭愧。
三、了解作者
杨绛,生于1911年,钱钟书夫人,本名杨季康,著名的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学者。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等,译有《堂吉诃德》,著名作品有《我们仨》,《澡堂》。
初中语文《老王》教学实录
——《老王》教学实录“四两”怎样拨“千斤”?一、检查预习,探测学情(师生问好)师:今天我们学习杨绛先生的《老王》。
同学们课前都预习过吗?生:(众)预习过。
师:你们怎么预习的?生1:我是先把课文看几遍,然后再把一些不认识的字注音。
其实就是熟悉课文。
师:哦,熟悉课文,把生字勾出来并注音。
你有什么字认不得?生2:我觉得是那个伛(yǔ)。
师:伛,几声啊?生2:三声。
师:哦,三声,这个你把它勾出来了,非常好的习惯。
生3:我就是先把课文看了几遍,然后再把内容理解了。
师:哦,读课文,理解内容,你?做了这么多事情。
理解什么内容了?生3:理解了文中的老王十分平凡,做的这些事也让我十分感动。
生4:我看了课文前方框里面的要求以及课后习题。
师:哦,课文前的要求、课后的习题外,还做了什么事情?生5:我先是看文学常识。
本文的作者是杨绛,她的著名作品是《我们仨》,她的丈夫是钱钟书。
师:哦,钱钟书,钱钟书是谁?知道不?生5:就是杨绛的丈夫。
(众生笑)师:知道钱钟书有个著名的作品是什么?生:(众)《围城》。
师:好吧,我们一块儿看一看有关杨绛的比较全面的介绍。
(ppt显示杨绛钱钟书一家三口的照片,以及杨绛的生卒年,简单介绍)师:同学们觉得这个课文好懂不好懂?生:(众)好懂。
师:认为好懂的请举手。
(大部分学生举手)师:哦。
这么多同学都认为好懂。
认为不好懂的请举手。
(少部分学生举手)师:(面向一个举手的学生)你读了几遍?生6:三遍。
师:三遍?你读了三遍还没读懂。
你还有什么没读懂?生6:不知道老王为什么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师:有没有同学能帮他解释一下?他不知道老王为什么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生7:老王是一个善良的人。
师:哦,这个金子般的心是指老王心地善良。
好,请同学们在旁边批注一下。
看来同学们还是挺懂的啊。
二、拈精撮要,暴露矛盾师:那么,同学们觉得,要读懂这一篇文本,哪一句话特别重要?生1:我认为,在最后一自然段,“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鄂教版语文九下老王word教案1
《老王》学案一、导入新课:二、学习目标:1、有情感地朗诵课文,理解老王的“苦”与“善”2、学习用简朴的语言记平淡的杂事和人物的技能3、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感悟爱的博大,陶冶美的情操三、了解作者:杨绛,原名杨季康,生于1911年,江苏无锡人。
作家、文学翻译家。
主要译著有《堂·吉诃德》,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等,长篇小说《洗澡》。
译著有《堂.吉诃德》。
四、字词通关:攥z uàn伛yǔ翳yì惶恐h uán g荒僻pì塌败tā取缔dì骷髅kūlóu滞笨z hì愧怍k uìz uò五、整体感知课文思考问题:1、阅读全文,谈谈对老王这个人物的观感。
2、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理线索]本文记叙的线索是什么?14、用一句话回答以下的问题。
(1)老王的生活过得如何?(2)老王是一个如何的人?五、他人是怎么对待老王的?六、深切研讨探讨:1、研讨老王之“苦”精读课文1—4自然段,学习明确文中交待了老王的哪些情况?(1)课文第1自然段:交代了老王的职业--- 谋外行段(2)课文第2自然段:交代了老王的家庭情况--- 孤苦无依(2)课文第3自然段:交代了老王的身体状况--- 生理缺点(4)课文第4自然段:交代了老王的居住条件--- 生活条件2、研讨老王之“善”朗诵读课文5---22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①作者记叙了与老王交往中的哪几件事?这几件事说明老王品质(为人)如何?完成表格事件老王的品质2②老王所做的哪一件事最令你感动?为何?七、拓展延伸作为中学生,咱们如何力所能及去帮忙周围的“老王”3。
《老王》(鄂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老王》(鄂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老王主讲人:黄宗高地点:多媒体教室教学目标:1、品味作者平淡简捷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2、把握老王的性格特点3、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
4、学习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并以平等和人道主义的精神关注他们的疾苦。
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
2、学习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并以平等和人道主义的精神关注他们的疾苦。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二、设问导读(一)、画说老王今天老师要给你们介绍一个十分不起眼的普通人,请看画像。
他叫老王,从画像上看,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二)、问询老王(三)、走近老王1、老王是一个普通人,写老王的作家可不是一个普通人。
简介杨絳。
2、面对陌生的老王,你们有那么多的揣测,和那么多的关切,现在你们循着杨绛的笔墨,去走近老王,解开心中的谜团。
三、点拨导思(一)、评说老王(二)、品味老王快速阅读5--22段, 作者回忆了老王一生中哪几个生活片段?体现老王什么样的性格?最让我感动的是哪个情节?(三)、善待老王1、面对老王的遭遇,你认为作者及其一家表现怎样?具体写到了哪些事情?2、作者为什么能够那么关心老王?四、拓展延伸(一)、怀念老王1、善良老实的具有金子般心灵的老王就这么去了,在他生前经常照顾他的杨絳有什么样的感受?2.假如你是老王的邻居或一个熟识的人,面对老王的遗像,你心里好受吗?你有什么话要对老王说吗?(二)、关注“老王”我们的身边还有许许多多的“老王”,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他们?五、欣赏歌曲《爱的奉献》,感受生活。
六、课外练笔请赶快拿起你的笔,把发生在你周围的“爱”的故事真实的描述出来,让“爱”的主题永驻人间,让人们体会到人间的那一份真情吧!板书设计:老王苦不幸的人善平等互爱作者幸运的人(人道主义精神)。
《老王》教学实录.doc
《老王》教学实录-课前学生充分预习课文。
上课开始,我在黑板上板书王老二字。
同学们看后,异口同声大叫不是王老,是老王。
同学们发现了老师的错误,乐呵呵地,课堂气氛调动起来了。
我说:写成王老行不行呢?生:不行,老王他是个平凡的人,连名字也不被人知道。
王老好像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有点尊敬的味道。
我说:巴金老了的时候,我们叫他巴老,我将来老了你们叫我什么? 学生齐答:严老。
我笑眯眯地说:谢谢同学们!大家读了课文后,对老王有了深刻的印象。
下面我们来评说老王。
用老王是个____的人,表现在的形式表达出来。
(学生纷纷发言。
)生:老王是个不幸的人,表现在他瞎了一只眼,住在破落大院的塌败的小屋里。
生:老王是个孤独的人,表现在他没有老婆,没有孩子,精神孤独。
生:老王是个勤快、本分的人,表现在他每天跑上三楼给我们送冰,冰比别人大一倍而冰价相等。
生:老王是个善良的人,表现在他送我先生看病,坚决不肯收钱。
生:我不同意叶龙的表达,应该这样表达:老王是个善良的人,表现在他送我先生看病不收钱,在我非给不可的情况下。
才勉勉强强收了钱。
生:老王是个懂得感恩的人,表现在他临死前送鸡蛋和香油给我家。
(用这样一个句式来评说老王,既训练了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又让学生对老王这个人物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在这个基础上,我问学生如果只用两个字来评说老王该怎么评,学生讨论回答后,我板书:苦、善。
我接着说:同学们,有看电影电视流泪的体验吧?那是感动,是共鸣。
读文章也应如此。
文中哪些句子敲开了你的心扉?哪些细节拨动了你的心弦?哪些文字让你张开了想象的翅膀?哪些场景引起了你对往日某段生活或某个场景的联想?哪些妙语让你对人生有了深刻的感悟?请你拿起笔在书上做好批注。
然后,我们一齐来交流分享。
(5分钟后)生:我觉得第8段的肖像描写很感人。
他面如石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
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说的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的白骨。
【最新精选】鄂教初中语文九下《14老王》word教案 (2).doc
第14课《老王》教案教学目的:①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老王的“苦”和“善”。
②品味作者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③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
④体会作者的平等意识与人道主义精神,引导学生关心普通人。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重点语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第1课时教具准备:幻灯片、幻灯投影仪、电脑作业:见自测板书设计:略时间教学过程一、导向:1、导语:人心与人心就好比是一坐山与你一样,当你对着高山喊——我爱你!高山的回音也是“我爱你”:决不可能你对着高山喊——“我恨你”,而高山的回音是“我爱你”。
所以,人与人之间(诸如同学之间、朋友之间、父子之间、邻里之间、国与国之间)都要讲求团结友爱、互相关心,诚挚待人。
俗话说:“尊人者,人尊之。
”尤其是对待地位比自己低下、命运比自己不幸的人,就更应该伸出一双援助的手来帮助他。
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杨降的散文《老王》,从“作者与老王”之间的关系中我们得到什么样的启示?2、揭示目标:①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老王的“苦”和“善”。
②品味作者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③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
二、自学:1、自读课文后,把文中不认识的字写在黑板的左边,认识的同学就把拼音注上去。
伛(yǔ) 荒僻(pì) 攥(zuàn) 塌败(tā) 取缔(dì) 骷髅(kūlóu) 滞笨(zhì) 愧怍(zuò) 惶恐(huáng)2、积累下列词语:①体悟②落伍③惶恐④荒僻⑤取缔⑥欣然⑦镶嵌⑧抱歉⑨追忆⑩愧怍2、作者作品及相关知识简介:杨绛,原名杨季康,生于1911年,江苏无锡人。
作家、文学翻译家。
生于北京。
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
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
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
《老王》教学实录
《老王》教学实录下面是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分享的《老王》教学实录,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前学生充分预习课文。
上课开始,我在黑板上板书“王老”二字。
同学们看后,异口同声大叫“不是王老,是老王”。
同学们发现了老师的错误,乐呵呵地,课堂气氛调动起来了。
我说:“写成‘王老’行不行呢?”生:“不行,‘老王’他是个平凡的人,连名字也不被人知道。
‘王老’好像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有点尊敬的味道。
”我说:“巴金老了的时候,我们叫他——巴老,我将来老了你们叫我什么?”学生齐答:“严——老。
”我笑眯眯地说:“谢谢同学们!大家读了课文后,对老王有了深刻的印象。
下面我们来评说老王。
用‘老王是个____的人,表现在’的形式表达出来”。
(学生纷纷发言。
)生:“老王是个不幸的人,表现在他瞎了一只眼,住在破落大院的塌败的小屋里。
”生:“老王是个孤独的人,表现在他没有老婆,没有孩子,精神孤独。
”生:“老王是个勤快、本分的人,表现在他每天跑上三楼给‘我们’送冰,冰比别人大一倍而冰价相等。
”生:“老王是个善良的人,表现在他送‘我’先生看病,坚决不肯收钱。
”生:“我不同意叶龙的表达,应该这样表达:老王是个善良的人,表现在他送‘我’先生看病不收钱,在‘我’非给不可的情况下。
才勉勉强强收了钱。
”生:“老王是个懂得感恩的人,表现在他临死前送鸡蛋和香油给‘我’家。
”(用这样一个句式来评说老王,既训练了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又让学生对老王这个人物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在这个基础上,我问学生如果只用两个字来评说老王该怎么评,学生讨论回答后,我板书:苦、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生命温暖体,用善良体察善良——《老王》课堂实录(课前播放视频歌曲《感恩的心》。
)师:人生如花,花开有声,花开花落一样会珍惜,人无论幸与不幸都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我们同学们正值花季年华,能在阳光下,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知识,我们是幸运的。
可还有一些人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寒风飘雪中卖菜的父子,一双渴求知识的泪眼(苏明娟),失去爸妈的孤儿,为了三个大学生卖艺的老人,泥泞的路上艰难前行的父女,他们更需要关爱。
请同学们看这幅图中所画的是一位普通的老人,一名不幸的老人,一位普通三轮车夫,他就是著名女作家杨绛心目中的老王,让我们一起走近杨绛,走近《老王》。
(依次播放学生学习,生活照片,寒风飘雪中的卖菜父子的图片,希望工程大眼睛(苏明娟)的图片,失去爸妈的孤儿的图片,卖艺的老人的图片,泥泞的路上艰难前行的父女等图片,课本插图中的老王。
)师:看本课的学习目标,同学们齐读一遍。
生:(齐读。
)学习目标:1、走近作者2、美读课文3、重点字词4、走近老王5、品味老王6、怀念老王7、感悟老王8、关注“老王”(大屏幕显示。
)走近杨绛师:谁来介绍杨绛?生:杨绛:杨季康的笔名,作家、文学翻译家和文学研究专家。
师:再详细一点。
生:祖籍江苏无锡,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
1931年于苏州东吴大学毕业,考入清华大学研究院,为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生。
1935年与钱钟书结婚,是年夏季与钱钟书同赴英国、法国留学。
1938年秋回国,曾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教授,业余从事创作。
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我们仨》、长篇小说《洗澡》等,译有《堂吉诃德》等。
师:介绍得很好!了解钱钟书吗?生:钱钟书的小说《围城》很有影响。
师:请同学们听听杨绛的自述: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我和默存也在劫难逃。
1966年8月9日,我被“揪”了出来,3天后,默存也被“揪”了出来。
那时候,他在文学所,我在外文所,同属学部,命运也相同。
每天上班,各自挂着自己精心制作的牌子,我原来是个“资产阶级学者”,自幸级别不高。
尖顶高帽都需缴还。
帽子上的名目经过规范化,我就升级成了“资产阶级学术权威”,和默存一样。
自己用毛笔工整地写上“资产阶级学术权威”等罪名,然后穿上绳子各自挂在胸前,互相鉴赏。
他的专职是扫院子,我的专职是扫女厕。
一天,默存在被揪斗中,头发给人剃掉纵横两道,成了“十”字怪头,我赶紧将他的“学士头”改为“和尚头”,抹掉了“十”字。
有一晚,同宿舍的“牛鬼蛇神”都在宿舍的大院里挨斗,有人用束腰的皮带向我们猛抽。
默存背上给抹上唾沫、鼻涕和浆糊,渗透了薄薄的夏衣。
我的头发给剪去一截。
斗完又勒令我们脱去鞋袜,排成一队,大家伛着腰,后人扶住前人的背,绕着院子里的圆形花栏跑圈儿,谁停步不前或直起身子就挨鞭打。
发号施令的是一个“极左大娘”——一个老革命职工的夫人;执行者是一群十几岁的男女孩子。
我们在笑骂声中不知跑了多少圈,初次意识到自己的脚底多么柔嫩。
等我们能直起身子,院子里的人已散去大半,很可能是并不欣赏这种表演。
我们的鞋袜都已不知去向,只好赤脚上楼回家。
有一家的大娘却狠,口口声声骂“你们这种人”,命我爬进铁丝网拦着的小臭旮旯,用手指抓取扫帚扫不到的臭蛋壳和烂果皮。
押我的一个大姑娘拿一条杨柳枝作鞭子,抽得我肩背上辣辣的痛。
那是八月二十七日晚上。
剃了“阴阳头”的,一个是退休干部,她可以躲在家里;另一个是中学校长,向来穿干部服、戴干部帽,她可以戴着帽子上班。
我没有帽子,大暑天也不能包头巾,却又不能躲在家里。
默存急得直说“怎么办?”我说:“兵来将挡,火来水挡,总有办法。
”我从二楼走上三楼的时候,果然灵机一动,想出个办法来。
我女儿几年前剪下两条大辫子,我用手帕包着藏在柜里,这会子可以用来做一顶假发。
我找出一只掉了耳朵的小锅做楦子,用默存的压发帽做底,解开辫子,把头发一小股一小股缝上去。
我想不出别的方法,也没有工具,连浆糊胶水都没有。
我费了足足一夜工夫,做成一顶假发,害默存整夜没睡稳(因为他不会帮我,我不要他白陪着)。
我笑说,小时候老羡慕弟弟剃光头,洗脸可以连带洗头,这回我至少也剃了半个光头。
果然,羡慕的事早晚会实现,只是变了样。
我自恃有了假发“阴阳头”也无妨。
可是一戴上假发,方知天生毛发之妙,原来一根根都是通风的。
一顶假发却像皮帽子一样,大暑天盖在头上闷热不堪,简直难以忍耐。
而且光头戴上假发,显然有一道界线。
剪下的辫子搁置多年,已由乌黑变成枯黄色,和我的黑发色泽不同——那时候我的头发还没有花白。
街上的孩子很尖利,看出我的假发就伸手来揪,幸有大人喝住,我才免了当街出彩。
我托人买了一只蓝布帽子,可是戴上还是形迹可疑,出门不免提心吊胆,望见小孩子就忙从街这边躲到街那边,跑得一溜烟,活是一只过街的老鼠。
默存愿意陪我同走,可是戴眼镜又剃光头的老先生,保护不了我,我还是独走灵便。
他们全所是一九六九年十一月十七号走。
我们“连”是一九七0年七月十二日动身下干校的。
干校的地点在河南罗山,上次送默存走,有我和阿圆还有得一。
这次送我走,只剩了阿圆一人;王得一已于一月前自杀去世。
工宣队领导全系每天三个单元斗得一,逼他交出名单。
得一就自杀了。
默存烧锅炉,我种菜,第一项是建造厕所,挖井浇菜。
“文革”结束后,我们获得了自由,终于又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中。
师:钱钟书夫妇被浪费了整整10年的光阴,文化大革命后他们整天闭门自守,什么地方也不去了,终日沉入自己的学问事业。
被选为政协委员的钱钟书也总是因病“逃会”,不理“政事”。
1997年钱媛去世,1998年,钱钟书去世。
作者就介绍到这里。
美读课文师:请同学们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出感情、标出段落序号。
师:同学们课文读完了,看大屏幕,这一课主要掌握这几个字词,并给加点的字注音,请写在当堂训练本上。
伛攥惶恐荒僻取缔翳骷髅滞笨愧怍走近老王师:我们根据课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老王的职业是什么?2、老王的身体状况如何?3、老王的家庭环境怎样?4、由此看来,老王是个怎样的人?师:看第一个问题:老王从事什么职业?生:蹬三轮的,三轮车夫,单干户。
师:第二个问题,老王的身体状况如何?生:有生理缺陷,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
师:第三个问题,老王的家庭环境怎样?生:住在破落的大院,塌败的小屋。
师:同学们读课文非常到位,根据老王的职业、身体状况、家庭环境可以看出老王是怎样一个人?生:老王是一个非常不幸,身体不好,贫穷,生活很苦的人。
师:根据课文内容说说老王的生活很苦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生:1、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
2、“文革”期间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他的生计就更加窘迫,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
3、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
4、眼睛不好,瞎了一只眼。
5、住在荒僻的小胡同,塌败的小屋。
师:老王虽然很苦,却很善良,老王的善良表现在哪里?生:1、愿意给我们家带送冰块,车费减半。
2、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
3、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
师:老王既清苦又善良,送冰,送人,送香油、鸡蛋。
我们可以看出老王是怎样的一个人?生:老王老实厚道,心地善良。
生:老王知恩必报师:回答得很好,老王是一个老实厚道、心地善良、知恩图报的人。
品味老王师:对老王的描写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打动你的又是哪些细节?生:运用了外貌描写,“他面如死灰……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形象描写出老王临死前病重的可怕情状。
生:运用了神态描写,“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直僵僵”写出老王临死前的呆板、僵直的神态,没有一点活气。
生:运用神态描写,“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双手”。
“直着脚”写出老王机械、不灵活的神态。
生:运用动作描写,“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镶嵌”写出老王象死物一样,钉在门框里,形象、直观地描写了老王临死前的病重状态。
生:运用动作描写,“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
滞笨地转过身子”,“攥”字是握住的意思,老王开始并不想要钱,接过我给的钱,很是珍惜,紧握在手。
生:运用语言描写,“他‘嗯’了一声”。
老王知道自己的病情,不想多言。
生:运用语言描写,“我不吃”,“我不是要钱”。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道出了老王讲感情,讲仁义,知恩图报的美好心灵。
师:作者通过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描写方法栩栩如生地描写了老王给我送香油、鸡蛋的全过程,整个过程老王说话很少,正如文中所说“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请你揣摩老王心理:老王当时是怎样劝说我收下香油、鸡蛋的?生:老王对我说:“感谢你们全家这么多年来对我的关心照顾,我没有什么可以报答你们全家的恩情,这是一瓶香油和十几个鸡蛋,请你收下”。
生:老王对我说:“谢谢你女儿的鱼肝油,让我的眼睛重见光明,我没有什么可回报,这里有一瓶香油和十几个鸡蛋,请你务必收下”。
师:作者接过老王的香油和鸡蛋后,却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这里“强笑”一词有什么作用?生:我被老王病重的神态惊吓,心存顾虑,当接过香油、鸡蛋后,勉强的笑。
生:我不明白老王如此病重,为什么不吃香油、鸡蛋,却送给我们,所以发出勉强的笑。
生:“强笑”用词准确、含蓄,透出心理说不出的悲酸和感动。
师:“强笑”一词含义是勉强的笑,由于生活的艰辛、穷苦,老王患上了不知什么病,花钱吃了不知什么药,总不见好,以致病得像一个僵尸,在重病时还不忘来感谢我,所以我认为老王送的香油、鸡蛋是好香油,大鸡蛋。
用词准确、含蓄,透出心理说不出的悲酸和感动。
师:作者送走老王后心理有什么愧疚?生: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的愧疚。
师:为什么当时“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生:当时我害怕得糊涂了。
师:既然“害怕得糊涂了”为什么还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的愧疚之心?生:作者不嫌弃老王,把他当作朋友来对待。
生:作者具有平等的观念,没有贵贱之分。
生:作者具有一颗善心、爱心。
师:作者最主要的是具有平等的观念。
在作者眼里,人是生而平等的,没有贵贱之分,由于个人境遇不同,存在幸运与不幸的区别。
幸运者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
再是作者具有一颗善心和爱心,正是这颗善心和爱心,作者一家人才能这样关爱老王,“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的愧疚之心。
怀念老王师: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王就这么去了,作者杨绛有什么样的感受?课文中哪句话概括了作者的感受?你是怎样理解她的感受的?生: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师:是的,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在思考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看看杨绛一家是怎样对待老王的?生: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车;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
生: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关心老王的生计:三轮车改装后,生意不好做,关切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
生:她的女儿也如她一样善良,送老王大瓶鱼肝油,治好他的夜盲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