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交响曲解说词
音乐欣赏: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赏析
音乐欣赏: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赏析
介绍
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是一部广受赞誉的作品,被许多音乐评论家称为音乐史上
的经典之作。
这部交响曲不仅展示了贝多芬卓越的作曲才华,更突破了传统音
乐形式,引入了合唱和独唱声部。
第一乐章:序奏
第一乐章以雄壮而震撼人心的序奏开场,通过庄严宏伟的旋律激发人们内心深
处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起初静谧温和,随后递增至高潮,为后续各个乐章铺垫。
第二乐章:田园诗
第二乐章名为田园诗,带给听众一种宁静和安详的氛围。
该段描绘了大自然万
物生机勃勃的景象,并通过柔和动听的旋律传达出关于生命、宁静和喜悦等主题。
第三乐章:舞曲
第三乐章是一支富有活力和活泼的舞曲,充满了韵律感和动感。
这一乐章快速
流畅的旋律将听众带入一个欢快喧闹的氛围,使人们陶醉于音乐中。
第四乐章:合唱
第四乐章被称为合唱乐章,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最为著名的部分。
这一乐章引
入了声乐独唱和合唱团体,并演绎出了强大并具有振奋人心意义的主题。
其着
名的“欢乐颂”,宣扬了人类团结、友爱与自由的理念,成为音乐历史上具有强烈社会意义的作品之一。
结尾
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华丽绝伦,以其杰出的音乐构思和深远的主题内涵赢得了世人赞誉。
通过对序奏、田园诗、舞曲和合唱这几个不同音乐风格组成的部分进行赏析,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这部伟大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字数:约263 个字)。
贝多芬--合唱交响曲(第九交响曲)赏析
合唱交响曲---贝多芬赏析Ⅰ.第一乐章庄严而不太快的快板奏鸣曲式,D小调,2/4拍子描写了巨大而紧张的斗争面开始深沉、失望、孤寂的引子是复辟时期令人窒息的空气的写照。
第一主题严峻有力,表现了艰苦斗争的形象,充满了巨大的震撼力和悲壮的色彩。
这一主题最开始在低沉压抑的气氛下由弦乐部分奏出,而后逐渐加强,直至整个乐队奏出威严有力,排山倒海式的全部主题。
作曲家一上来就用一种严肃、宏大的气势表达出了整部作品的思想源泉。
其实这是贝多芬很多作品中反复表现过的主题——斗争,也折射出斗争的必然过程——艰辛。
旋律跌宕起伏,时而压抑、时而悲壮,我们似乎看到的是勇士们不断冲击关口,前赴后继企盼胜利的景象。
宏伟的乐章,仿佛在描绘无限的宇宙,序奏部非常精采。
瓦格纳评论道:“这明暗的、失去了欢乐的气氛好像巨人似地膨胀,它在那包容一切的祟尚和庄严之中,占据了现有的世界,也就是占据了为了神的欢乐而创造的这个世界。
” 音乐由弱奏加颤音开始,呈现出一种遥远、朦胧而又平静的、原始的远古景象,但平静的同时,又使人稳约感到有一种力量的燥动,感到平静中正孕含着一种前所未有的生命。
紧接着音乐由弱到强,由平稳、低沉、朦胧、渐渐发展到明朗、刚劲、节奏鲜明和震撼人心。
表现出在远古时代的自然界,生命从无到有,由低等到高等,由弱到强,发展壮大起来,不可抗拒。
这个过程也包含着人类的形成、生存和发展,与异常险恶的自然界进行顽强的搏斗,在斗争中,人类变得更加强大。
人类的出现是神圣的、必然的,必将成为自然界的主人。
Ⅱ.第二乐章极活泼的快板 D小调,3/4拍,庞大的诙谐曲式紧接着的,按照传统通常应该是慢版,但是贝多芬打破了这一惯例,居然用了极活泼的而且是庞大的诙谐曲式。
整个第二乐章主题明朗振奋、充满了前进的动力,主旋律中具有精力充沛的奥地利民间舞曲“连德勒”的特征,和谐而具有舞蹈性。
似乎给正在战斗的勇士们以积极的鼓励,似乎让人们一下子在阴云密布的战场上看到了和煦的阳光和蓝色的天空。
第九交响曲
第九交响曲,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的作品。
因为乐曲第四乐章加入了大型合唱,故后人称之为“合唱交响曲”。
也是音乐史上第一部加入合唱的交响曲。
《第九交响曲》和《庄严弥撒》被称为是贝多芬晚期作品中规模最大的两首作品。
第九交响曲大约创作于1819至1824年间,于1824年5月7日在维也纳首演,即获得巨大的成功,雷鸣般的掌声竟达五次之多。
这部交响乐构思广阔,思想深刻,形象丰富多样,它扩大了交响乐的规模和范围,超出了当时的体裁和规范,变成由交响乐队、合唱队和独唱、重唱所表演的一部宏伟而充满哲理性和英雄性的壮丽颂歌。
贝多芬通过这部作品表达了人类寻求自由的斗争意志,并坚信这个斗争最后一定以人类的胜利而告终,人类必将获得欢乐和团结友爱。
令人惊奇的是从作品的酝酿到完成,第九交响曲倾尽了贝多芬数十年的心血,是其音乐生涯的登峰造极之作。
全曲从头至尾的演奏时间至少需要一个小时以上,但并无任何冗长拖沓之感。
作品共分四个乐章第一乐章是不太快的略呈庄严的快板,d小调,2/4拍子,奏鸣曲式。
第一主题严峻有力,表现了艰苦斗争的形象,充满了巨大的震撼力和悲壮的色彩,这一主题最开始在低沉压抑的气氛下由弦乐部分奏出,而后逐渐加强,直至整个乐队奏出威严有力,排山倒海式的全部主题。
紧接着的第二乐章,按照传统通常应该是慢版,但是贝多芬打破了这一惯例,居然用了极活泼的快板,极活泼的快板,d小调,3/4拍子,庞大的诙谐曲式。
贝多芬打破了古典交响乐中第二乐章为慢板的传统。
这一乐章的主题明朗振奋,充满了前进的动力,具有精力充沛的奥地利民间舞曲的特征,但其中还带有不安的情绪。
第三乐章倒是慢板乐章了,如歌的柔板,降B大调,4/4拍,不规则的变奏曲式。
两个主题,其中第一主题充满了静观的沉思,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哲理性。
第四乐章是整部作品的精髓,急板,D大调,4/4拍。
这一章通常划分为两个部分——序奏以及人声。
其中的人声部分所演唱的也就正是德国诗人席勒的诗作《欢乐颂》。
一部经典音乐赏析
一部经典音乐赏析《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赏析》。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是世界音乐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它不仅是贝多芬的杰作,更是音乐史上的一座丰碑。
这部交响曲不仅在音乐上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是因其深刻的内涵和情感而被世人所推崇。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进行一次深入的赏析,探究其音乐结构、情感表达以及历史意义。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音乐结构。
这部交响曲分为四个乐章,分别是慢板、快板、舞曲和终曲。
在整个交响曲中,贝多芬巧妙地运用了交响乐队的各种乐器,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音乐效果。
尤其是在终曲中,贝多芬引入了合唱团和独唱演唱,使得整个交响曲更加宏大壮丽。
此外,贝多芬还在终曲中引用了弗里德里希·席勒的诗歌《欧地那》,使得音乐与诗歌相得益彰,表达出了对人类幸福的美好向往。
其次,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情感表达也是其引人注目的地方。
整部交响曲充满了激情和力量,尤其是在第三乐章的舞曲中,贝多芬以欢快的旋律和活泼的节奏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而在终曲中,贝多芬则通过合唱团和独唱演唱,表达了对人类团结、和平与幸福的美好愿望。
整个交响曲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使得听众在欣赏时不禁被其深情打动。
最后,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还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作为世界上第一部引入合唱团和独唱演唱的交响曲,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在音乐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它不仅开创了交响曲的新局面,更是在音乐表达上开辟了新的天地。
此外,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还成为了世界和平与团结的象征,被广泛地用于各种庆典和纪念活动中,成为了世界音乐史上的一颗明星。
综上所述,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是世界音乐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它不仅在音乐结构上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是因其深刻的情感表达和重要的历史意义而被世人所推崇。
在欣赏这部交响曲时,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贝多芬的音乐天才,更能被其对生命和美好未来的热爱所打动。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将永远被铭记在世人的心中,成为世界音乐史上的一颗明星。
音乐欣赏:欣赏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
音乐欣赏:欣赏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导言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是世界音乐史上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作品之一。
该作品结合了管弦乐、声乐以及合唱团,富有深度和情感。
本文将为您带来关于这部伟大交响曲的详细解读和欣赏指南。
作曲家简介路德维希·范·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最重要的古典音乐作曲家之一。
他出生于德国,因其卓越的才华和创新精神被誉为音乐史上的伟大先驱。
第九交响曲概览第九交响曲是贝多芬最后一首完整交响作品,也是他创造了许多突破性变革的作品之一。
这部作品由四个乐章组成,分别是:第一乐章:威风凛凛地奏鸣曲形式这个揭开序幕的乐章以其雄壮而激昂的气势著名,以强大的管弦乐声表达内心矛盾和战胜困难的决心。
第二乐章:慢板,精力充沛这一乐章是一个优美而富有表情的中间段,平静地回应了第一乐章的激烈气氛。
第三乐章:舞曲风格这个活泼轻快的乐章带给我们欢快与愉悦的感受,展现出贝多芬对音乐多样性的追求。
第四乐章:合唱与大合奏这是整部交响曲中最为知名和令人期待的部分。
在这里,贝多芬引入了合唱和声乐独唱家,振奋人心地演绎了强烈而庄重的主题。
音乐解读与欣赏指南以下是您在欣赏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时可能会有所启示和帮助的一些指南:1.了解背景:学习关于贝多芬、他当时所处时代及其影响因素等背景知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作品。
2.深入听觉体验:尝试以不同的角度聆听,并留意节奏、旋律和和声。
3.观察乐团配置:注意交响乐团的构成和不同乐器的声音贡献,这能让您更好地理解作品的结构和演奏技术。
4.品味合唱部分:关注合唱与声乐独唱家演绎的部分,感受其中包含的情感和意义。
5.行文式思考:拿起笔或打开键盘,记录您对作品中特定部分或整体的想法和感受。
结论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是一部震撼人心且传世经典的作品。
通过深入了解其背景、聆听并欣赏指南提供的指导,您将获得对这部伟大交响曲更深刻而全面的认识与欣赏。
希望您享受每一个音符所带来的美妙体验!。
贝多芬与第九交响曲
贝多芬与第九交响曲志鸟荣八郎每当我聆听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时,就要想起雄伟的富士山的黎明。
那强烈的感受似乎令你浑身都为之震撼。
正如那座富士雄峰,第九交响曲傲然耸立在古今众多的交响乐之林。
罗曼·罗兰评述《第九交响曲》时写道:“《第九交响曲》是汇流点。
从非常遥远的地方,而且是从完全不同的地方汇集来的许多奔流——一切时代的、人类的各种各样的梦想和希望,都混杂在里边。
而且,它和另外8部交响乐也不一样,也可以说它是从山顶俯瞰过去的一切。
由于《第八交响曲》和《第九交响曲》之间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它的视野变得格外宽阔,所以才能俯瞰着他的‘生涯的全书’而飞翔。
”这部《第九交响曲》,可以说就是贝多芬的“生涯的全书”。
罗曼·罗兰还说:“贝多芬的一生,有如暴风雨的一天。
”的确,他的一生就是悲惨的苦难的延续。
他出生在“不幸的星光”之下,少年丧母,他不得不为了照顾酗酒的父亲和弟弟们而苦斗,好不容易才盼到他和朱丽叶塔·格依恰尔蒂的恋爱将要成熟,却又横遭失败,26岁就患了可诅咒的耳疾,终于导致他决心自杀。
“我向你们(弟弟们)告别。
我本来相信能够治愈到某种程度,但是,连这一线希望也失去了。
就像秋天的树木叶落枯萎……”这是摘自俗称“海利根施塔特遗书”中的一段。
是1802 年10月10日写给他的弟弟们的。
这是一部催人泪下的、悲痛的遗书,贝多芬在海利根施塔特遗书中写道:“唉,我总不能不完成应该做的工作就离开这个世界吧。
我就是抱着这个心愿,才继续活下去的。
”鲍尔·贝加说:“尽管尘世的欢乐拒绝了他,但是,他深知亲手创造的喜悦远远大于那些。
”贝多芬鼓起勇气站起来了,他扼住了命运的咽喉,而且是挤命地把它咬断。
现在,在他的面前闪烁着晨曦,一条新的道路敞开了。
罗盘针恢复了正常,扬帆启程了。
他那英勇的求生的精神,终于赶跑了死神。
他的第二人生,是他奋发图强、勇于创造的时代。
他从社交场里摆脱出来,与大自然和自己的心灵作伴。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赏析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赏析音乐刚开始从朦胧的引子到主部主题出现时就非常吸引人,仿佛是混沌初开时的太虚,一开始就预示着这是一个宏大的音乐戏剧:再现部那遏止不住的悲壮气氛轰鸣时,伯恩施坦处理得既慷慨激昂又不至失控;第二乐章茫然无着又勇符直前的力量和迷惘情绪,复杂的感情纠葛和大动态的对比,伯恩施坦都恰到好处:第三乐章是伯恩施坦最动人的演绎之一,那赤诚心灵的跳动、深藏的感情流露大海般的胸怀和偶然泛起的浪花,都在伯恩施坦全身投入的指挥中得到最充分的展露:第四乐章紧张的引子、从一片寂静中引出的《欢乐颂》、欢乐情绪自然而又艰难地蔓延、男低音端正傲然的吟唱都非常令人信服;中间乐队气象万千的大赋格动感十足而又清晰分明,而后全体乐队的大合唱高潮如此感人;之后四声部合唱的庄严圣洁、轮唱的此起彼伏、直至最后尾声全体乐队的欢呼,小号手和长笛手已经近乎疯狂了,全体乐队和合唱团也近乎疯狂了·-+《第九交响曲》公认是贝多芬在交响乐领域的最高成就。
甚至有很多作曲家普乐家认为已经没有任何作品能够超越《贝九》的成就,无论这种说法是不是有偏颇的地方,《贝多芬第九交响曲》都将是永恒的!欢乐颂精神永不灭!构思《第九交响曲》这部宏伟巨作的岁月,正是贝多芬的垂兽之年。
那时,英雄的作曲家正在悲苦的深渊中奋击。
1814 年 9 月,维也纳会议开始了欧洲封建反动复辟的时代,贝多芬痛苦地叹息:“共和国的精神在满是尘埃的角落里腐朽了。
”在窒息的低沉气息下,贝多芬也发出— 1 —向暴君的挑战,他说:“象这样的家伙,应该首先吊死在第一棵最好的树上。
”这时,维也纳的艺术风尚也有了改变;上流社会认为“莫扎特和贝多芬是老学究,只有荒谬的老一辈才赞成他们。
”在这种气氛下,贝多芬的朋友和保护人,有的离去,有的丧亡,加上完全的耳聋,清贫的作曲家“差不多到了行乞的地步”;他在笔记本上愤激地写道:“没有朋友,孤零零地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
”《第九交响曲》的前三乐章,大师通过突显大调凌驾于小调的技巧,表达了较《第五交响曲》更为复杂的情感和心理的奋斗历程(人性被压抑,强烈的要求自由解放)。
贝多芬音乐畅想--第九交响曲
贝多芬音乐畅想学生:潘凤杰学号:09301097学院:商学院摘要贝多芬是一位音乐巨人更是一位人中之杰,他不仅在音乐上受人敬仰,更在他那坚毅的品格上让人心生敬佩。
他既有英雄豪情的一面,也有深沉、忧伤的一面,还有天真的、温柔的、童性的,这些的不同都成就了他音乐的多样化。
贝多芬的作品包括32首钢琴奏鸣曲、9部交响曲、5部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三重协奏曲和弦乐四重奏。
而其中让大家最为惊叹的,也是让我感触比较深的却是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
关键词:贝多芬敬佩坚毅的品格第九交响曲贝多芬音乐畅想路德维希·范·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是一位集古典主义大成的德意志古典音乐作曲家,也是一位钢琴演奏家。
他一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后32首带有编号)、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等等。
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在华文世界,贝多芬被尊称为乐圣。
贝多芬于1770年12月16日诞生于德国波恩。
父亲是该地宫廷唱诗班的男高音歌手,喜怒无常、嗜酒如命;母亲是一个厨司,心地善良、性情温柔。
艰辛的生活剥夺了贝多芬上学的权利,他自幼表现出的音乐天赋,使他的父亲产生了要他成为音乐神童的愿望,成为他的摇钱树。
他不惜打骂,迫使贝多芬从4岁起就整天没完没了的练习羽管键琴和小提琴。
8岁时贝多芬首次登台,获得巨大的成功,被人们成为第二个莫扎特。
此后拜师于风琴师尼福,开始学习作曲。
11岁发表第一首作品《钢琴变奏曲》。
13岁参加宫廷乐队,任风琴师和古钢琴师。
1787年到维也纳开始跟随莫扎特、海顿等人学习作曲。
1800年,在他首次获得胜利后,一个光明的前途在贝多芬的面前展开。
可是三四年来,一件可怕的事情不停的折磨着他,贝多芬发现自己耳朵变聋了。
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没有比失聪更可怕的了。
因而人们可以在他的早期钢琴奏鸣曲的慢板乐章中理解到这种令人心碎的痛苦。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赏析
关于贝多芬《第九交响曲》音乐刚开始从朦胧的引子到主部主题出现时就非常吸引人,仿佛是混沌初开时的太虚,一开始就预示着这是一个宏大的音乐戏剧;再现部那遏止不住的悲壮气氛轰鸣时,伯恩施坦处理得既慷慨激昂又不至失控;第二乐章茫然无着又勇往直前的力量和迷惘情绪,复杂的感情纠葛和大动态的对比,伯恩施坦都恰到好处;第三乐章是伯恩施坦最动人的演绎之一,那赤诚心灵的跳动、深藏的感情流露、大海般的胸怀和偶然泛起的浪花,都在伯恩施坦全身投入的指挥中得到最充分的展露;第四乐章紧张的引子、从一片寂静中引出的《欢乐颂》、欢乐情绪自然而又艰难地蔓延、男低音端正傲然的吟唱都非常令人信服;中间乐队气象万千的大赋格动感十足而又清晰分明,而后全体乐队的大合唱高潮如此感人;之后四声部合唱的庄严圣洁、轮唱的此起彼伏、直至最后尾声全体乐队的欢呼,小号手和长笛手已经近乎疯狂了,全体乐队和合唱团也近乎疯狂了…构思《第九交响曲》这部宏伟巨作的岁月,正是贝多芬的垂暮之年。
那时,英雄的作曲家正在悲苦的深渊中奋击。
1814年9月,维也纳会议开始了欧洲封建反动复辟的时代,贝多芬痛苦地叹息:“共和国的精神在满是尘埃的角落里腐朽了。
”在窒息的低沉气息下,贝多芬也发出向暴君的挑战,他说:“象这样的家伙,应该首先吊死在第一棵最好的树上。
”这时,维也纳的艺术风尚也有了改变;上流社会认为“莫扎特和贝多芬是老学究,只有荒谬的老一辈才赞成他们。
”在这种气氛下,贝多芬的朋友和保护人,有的离去,有的丧亡,加上完全的耳聋,清贫的作曲家“差不多到了行乞的地步”;他在笔记本上愤激地写道:“没有朋友,孤零零地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
”《第九交响曲》公认是贝多芬在交响乐领域的最高成就。
甚至有很多作曲家、音乐家认为已经没有任何作品能够超越《贝九》的成就,无论这种说法是不是有偏颇的地方,《贝多芬第九交响曲》都将是永恒的!欢乐颂精神永不灭!构思《第九交响曲》这部宏伟巨作的岁月,正是贝多芬的垂暮之年。
音乐的魔力解析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
音乐的魔力解析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是一部世界著名的音乐作品,它以其杰出的音乐特点和深沉的情感而闻名。
本文将探讨这部交响曲的魅力所在,以及它对音乐界的影响。
第九交响曲是贝多芬晚期作品的代表,作于1824年,是他最后一部完成的交响曲。
与其他交响曲不同的是,第九交响曲加入了合唱声部,这在当时是一种突破性的创新。
它的主题是人类团结和兄弟情谊,与贝多芬对音乐表达性和哲学思考的探索相契合。
首先,第九交响曲以其庞大而雄伟的音乐形式展示了贝多芬的创作天赋。
曲子由四个乐章组成,每个乐章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
第一乐章以其激昂的旋律和强烈的情感引人注目,它传达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挑战。
第二乐章则展示了贝多芬对美的追求,平静而优美的旋律使人感到平和与宁静。
第三乐章以其欢快的节奏和鲜明的对比,呈现了一种活力四溢的氛围。
最后,第四乐章是最具标志性的部分,它以合唱团的加入展示了对人类团结的讴歌。
这种明确的表达方式使第九交响曲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其次,第九交响曲对音乐界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这部作品开创了交响曲中加入合唱声部的先河,为后来的音乐家提供了无限的创作灵感。
贝多芬通过音乐将人类团结和友谊的理念传达给世人,这种情感的表达超越了音乐的边界,成为一种文化符号。
不仅如此,第九交响曲也影响了之后的音乐发展,许多音乐家受到它的启发,并在自己的作品中融入了类似的元素。
最后,我们来分析第九交响曲的魔力所在。
这部作品以其丰富的情感和深入人心的旋律触动了人们的心灵。
无论听众的文化背景如何,他们都能通过音乐的语言和情感共鸣。
尤其是最后一个乐章中回旋出现的强烈合唱声部“欢乐颂歌”,以其激昂奔放的旋律,引发了听众心中的激动和愉悦,使人们感受到团结和希望。
正是这种情感上的共鸣使得第九交响曲超越了音乐本身,成为一部具有社会意义的作品。
总结起来,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以其庞大的形式、深邃的情感和突破性的创新,成为音乐史上的杰作。
它对音乐界的影响深远,同时也通过音乐的语言传达出人类团结与友谊的思想。
音乐鉴赏:欣赏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音乐鉴赏:欣赏贝多芬第九交响曲1. 引言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的第九交响曲(Symphony No.9)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也被视为经典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交响乐之一。
本文将以音乐鉴赏为主题,带领读者深入了解并欣赏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2. 贝多芬简介在开始探索第九交响曲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位作曲家。
贝多芬是出生于18世纪末的德国作曲家,他对音乐发展和创新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音乐风格充满激情和情感,与时代其他作曲家形成鲜明对比。
3. 第九交响曲概述第九交响曲是贝多芬所创作的最后一部交响曲,也是他唯一一部加入合唱团和声独唱部分的作品。
该作品由四个乐章组成:3.1 第一乐章:开场宏伟第一乐章以宏伟的开场奏鸣曲形式展开,通过悠扬的旋律和庄严的气氛引领听众进入贝多芬的音乐世界。
3.2 第二乐章:优美舒缓第二乐章是一个柔和而优美的间奏曲。
它通过轻盈的音符和温暖的旋律,为听众提供了舒适而愉悦的体验。
3.3 第三乐章:激情四溢第三乐章是全曲最具活力和激情的部分。
贝多芬采用了快速而有力的节奏,使整个乐章充满紧张感和动力。
3.4 第四乐章:命运交响第四乐章是这部交响曲最引人注目的部分,其中融入了合唱团和声独唱。
最著名的部分是“欢乐颂”(Ode to Joy),表达出对人类团结、友爱和希望的向往。
4. 音乐鉴赏指南在欣赏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时,以下几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并体验这部作品:4.1 注意乐曲结构贝多芬的音乐结构通常非常复杂,通过对交响曲的结构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把握整个作品的逻辑和发展。
4.2 留意动态变化贝多芬经常运用动态变化来表达情感,包括音量的增减、速度的改变和强烈的对比等。
留意这些细节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他想要传达的情感。
4.3 聆听合唱团与声独唱部分第四乐章是这部交响曲的高潮所在,合唱团与声独唱将带给我们一种全新的体验。
聆听他们表达出欣喜和希望的歌声,将使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贝多芬对人类友爱精神的表达。
听觉盛宴--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听觉盛宴--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听觉盛宴--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在谈我对这部曲子的感悟前我们先来了解贝多芬!只有了解作者当时的心境才能真正的感悟到曲子的真谛。
贝多芬(Ludwigvan van Beethoven,1770-1827)生于波恩。
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贝多芬的父亲是波恩科隆选侯宫廷的歌手,他为了使孩子成为莫扎特式的音乐神童,从4岁起就迫使小贝多芬学习小提琴和钢琴。
零乱的学习和恶劣的家庭环境摧残了贝多芬的童年生活,也锻炼了他的独立精神。
贝多芬12岁当上宫廷剧场首席小提琴师和教堂助理风琴师。
法国大革命的强烈冲击,无不反映在以他的《第三交响曲》为代表的一系列作品中,然而也就是从这首作品起,他开始真正捕捉到了自己音乐的风格气质。
在反对法国扩张侵略的战争中,他写了应时作品《威灵顿的胜利》和康塔塔《光荣的时刻》。
尽管拿破仑称帝后他憎恶这位独裁者,但他始终为拿破仑的伟大而心荡神怡,这位社会地位低下的科西嘉岛炮兵少尉的成功鼓舞着他的民主思想。
他是长期抱定一种思想的人,在革命已时过境迁的封建复辟时期,《第九交响曲》、《庄严弥撒》最后申明了他自由、平等、博爱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理想。
《第九交响曲》是贝多芬全部音乐创作生涯的最高峰和总结,作品大约创作于1819至1824年间。
这部交响乐构思广阔,思想深刻,形象丰富多样,它扩大了交响乐的规模和范围,超出了当时的体裁和规范,变成由交响乐队、合唱队和独唱、重唱所表演的一部宏伟而充满哲理性和英雄性的壮丽颂歌。
作者通过这部作品表达了人类寻求自由的斗争意志,并坚信这个斗争最后一定以人类的胜利而告终,人类必将获得欢乐和团结友爱。
第一乐章:2/4拍子,庄重、适度的快板,奏鸣曲式结构。
引子开始于弱奏,由圆号奏着空洞的五度,第二小提琴和中提琴演奏的动机也由同样的五度音构成,因此它的调性并不确定,贝多芬称其为“充满绝望的境况”,似是生命的呻吟。
展开部:展开部可分两个段落,开始段落,引子音乐再现和变奏后,引出了在g小调上由进军音调变化形成的乐:它接以主部主题第三小节动机的变奏和前两小节的再现与变奏后,又在c小调上出现上面曲例的乐汇和主部主题第三小节的变奏,这一段落给人以连番挣扎的不屈形象。
交响曲第九号 音乐鉴赏
交响曲第九号音乐鉴赏古典音乐交响曲第九号,又称为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是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范·贝多芬的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交响曲是贝多芬的最后一首交响曲,也是史上第一首使用合唱的交响曲,被誉为世界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
第九交响曲的整体氛围庄严肃穆,其音乐表现力非常强。
开场的前奏以欢快的小提琴和管弦乐器的混合声音展现出一种独特的轻盈感,为听众们打开了一扇音乐之门。
随着乐章的进行,管弦乐器的音色不断变换,交替出现的音乐主题和旋律使得整个乐曲显得富有变化。
第二个乐章是著名的舞曲乐章。
开头是一段美妙的小提琴独奏,随后整个乐队开始了一段轻松优美的旋律。
这个乐章音乐节奏轻松,节奏感强烈,给人以欢快的感觉。
第三个乐章是一个慢板,它通过柔和的音乐节奏和温柔的旋律,带给听众们一种深情的感受。
主旋律被分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着不同的情感表达,从而展现出一种愁绪中的美感。
第四个乐章是贝多芬创作的最有名的乐章,被称为“合唱乐章”。
它以勃然大怒的样子展现了音乐的热情和力量。
一开始是一段宣布着的乐章,接下来引入了低沉的大提琴独奏和木管乐器的演奏。
随后,由合唱团带来的“合唱部分”将乐曲推向高潮。
这部分是由强大而有力的交响乐器伴奏的,深情的合唱引领着整个乐曲的氛围。
最后,乐曲结束于一声如雷的掌声。
古典音乐交响曲第九号也因其卓越的音乐水平而广受赞誉。
乐曲以其高度复杂的旋律和和声而闻名,贝多芬运用了各种乐器和演奏技巧,将这些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无与伦比的音乐体验。
总的来说,古典音乐交响曲第九号展示了贝多芬作为一个创新者和音乐大师的风范。
整个乐曲充满着不同音乐元素的变化和对比,展现了贝多芬对于音乐结构和形式的独特见解和探索。
他在这部作品中首次采用了合唱和独唱的形式,通过音乐和歌词的结合,表达了人类对于自由和爱的追求,传达了一种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贝多芬作为一个音乐大师的无尽才华和创造力,为我们展现了一种深邃的思想和情感,它是音乐史上不可或缺的珍品之一。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赏析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赏析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孕育于1814年,1823年完成,1824年5月7日在维也纳首演,前后经历了十年的时间。
这部作品是贝多芬音乐艺术创作成就的总结,它集中地体现了贝多芬的思想境界、生活热情和艺术造诣,是他的艺术创作中占首要地位的作品。
就像瓦格纳所说:“第九交响曲,是贝多芬登峰造极的作品。
”这部四乐章作品,从悲剧性的斗争场面经过积极的行动和哲学性的静观思考,发展成为一首全人类胜利的欢乐颂歌,体现了贝多芬通过斗争得到自由欢乐的崇高理想。
把席勒的诗《欢乐颂》用人声写进交响曲,以表达对人类和平、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是贝多芬生平的一大夙愿。
为实现这一宏伟的构思,他经过长时间的酝酿,终于创造性地将《欢乐颂》用合唱的形式写进了《第九交响曲》的第四乐章。
这是这部交响曲中最为辉煌的部分,也是贝多芬交响曲发展的顶峰。
经前三个乐章的铺垫后,进入了急板的第四乐章----人们经历了艰苦的斗争和深沉的思考,所期待的欢乐就要到来。
这一乐章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是器乐部分,包括序奏、宣叙调、前面三个乐章的回忆和欢乐主题的出现;第二是声乐部分,是一部用庞大的人声合唱写成的回旋变奏曲。
这个乐章是整部交响曲的总结,即前三个乐章是“通过斗争和思索,寻求自由和欢乐”,而这个乐章是作出“斗争取得了胜利,欢乐战胜了苦难”的结论,这个结论也是作者一生的总结。
“亿万人民团结起来”是乐章的中心思想。
乐章开始是一段狂风暴雨般猛烈的号角声,这是引子,它嘹亮雄伟,像怒潮般的冲击,瓦格纳称之为“恐怖的号角声”.但它立即被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的宣叙调所否定:“不,这会使我们想到过去的苦难,今天是胜利的日子,应该用歌舞来庆祝”。
原来,贝多芬的构思是在这段宣叙调的地方加入人声,但后来又觉得还不是时候,因此,他把唱词乐段向后推移。
不过这些原稿中留下来的唱词,有助于我们理解贝多芬的构思。
接着,前面三个乐章的主题一一重现,又被一段段宣叙调一一打段。
音乐艺术:名曲赏析——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音乐艺术:名曲赏析——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简介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是奥地利作曲家路德维希·范·贝多芬创作的一部重要音乐作品。
作为贝多芬晚期创作的巅峰之作,这部交响曲以其宏大的规模、深沉的主题和无与伦比的创新而受到广泛赞誉。
其中,第四乐章中引用了著名合唱诗《欢乐颂》,使得这部交响曲成为了有声音乐、唱诗等元素结合在一起的杰出代表。
贝多芬简介贝多芬(1770年-1827年)是古典音乐时期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也是文化史上最杰出的音乐人物之一。
他的作品涵盖了各个体裁,包括交响曲、钢琴奏鸣曲、弦乐四重奏等。
由于他在自己生活中遇到了聋病等苦难,在创作过程中呈现了极度坚毅和矛盾对抗的性格特点。
第九交响曲结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共分为四个乐章:第一乐章:慢板(威严而庄重)该乐章以浩大的开场乐句迅速吸引听众。
其氛围凝重、庄严,展示了贝多芬成熟的作曲风格。
第二乐章:舒缓而优雅的行板这个悠扬轻柔的行板部分为整部交响曲增添了一抹温情。
与第一乐章相比,节奏更加宽松、旋律更加抒情。
第三乐章:田园风光这个充满活力和愉悦感的乐章展现了贝多芬喜爱自然与农田景色,并通过音乐表达出生命的力量和欢愉。
第四乐章:合唱和声这是最具标志性和令人难忘的部分。
起初,交响曲中没有人声出现,但到了第四乐章,贝多芬引入了合唱团以及独奏演唱家来表达人类团结、爱与欢乐。
对朗诵《欢乐颂》的引用在第四乐章中,贝多芬插入了强烈而悲壮的合唱惯例,演唱《欢乐颂》这首原本是德国诗人弗里德里希·舒勒(Friedrich Schiller)创作的诗歌。
这部分以“欢乐,千万物之鼓舞”的动情旋律出现,成为交响曲中最具突破性和震撼力的部分。
影响与意义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被视为一部社会与政治意义上的杰作,它代表着对人类团结、自由和普世价值观的追求。
无论是音乐家还是听众,都认为这部交响曲给他们带来了启发和情感深处的触动。
除音乐界外,在流行文化、电影等各个领域,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也广泛应用并产生了重要影响。
德沃夏克 第九交响曲赏析
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赏析德沃夏克(Antonín Dvořák)是捷克最杰出的作曲家之一,他的创作涵盖了交响乐、室内乐、歌剧以及合唱乐等多个领域。
其中,他的第九交响曲被认为是交响乐的巅峰之作,今天我们将对这部作品进行赏析。
德沃夏克的第九交响曲于1893年创作完成,是他在美国时期的代表作品。
他在美国担任纽约国立音乐学院院长期间,获得了肯尼迪家族的赞助,并在此期间创作了这部交响曲。
它被称为“新世界交响曲”,以其丰富的旋律、热情奔放的风格和美国民族元素而闻名。
这部交响曲共有四个乐章。
首先是慢板的序曲,它以庄重的氛围为听众打开了大门。
乐队的柔和演奏与弦乐的悲情旋律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德沃夏克独特的创作风格。
接下来的第二乐章是强烈的舞曲,节奏活跃且富有活力。
德沃夏克巧妙地融入了美国黑人音乐的元素,通过强烈的节奏和重复的旋律营造出一种独特的韵味。
第三乐章是柔和的悲怆乐章,通过弦乐器的合奏以及木管乐器的默契演奏,描绘了一种寂静而神秘的氛围。
这部分音乐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沉思的空间,让人感到忧伤但又不失美丽。
最后一个乐章是充满激情和能量的大团圆结束。
在这个乐章中,德沃夏克容纳了他所热爱的自然与宇宙的音乐表达。
管弦乐队中每个部分都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技巧和感情,展现出德沃夏克的音乐激情和力量。
德沃夏克的第九交响曲在当时引起了轰动,也在之后成为了世界各地交响乐团演奏的经典曲目。
它不仅展示了作曲家对音乐的独特理解和表达,也突显了他对美国文化和自然景观的深深的喜爱。
德沃夏克的第九交响曲无疑是他的杰作,它通过丰富多样的音乐元素、旋律的流畅性以及独特的美洲风情,为听众带来了一次视听的盛宴。
它的影响力延伸至今,成为了经典乐曲中的瑰宝,也为后来的作曲家们树立了榜样。
总结起来,德沃夏克的第九交响曲是他在美国时期的代表作品,以其丰富的旋律、热情奔放的风格和美国民族元素而闻名。
每个乐章都展现了德沃夏克作曲的独特风格,由慢板序曲到活力四溢的舞曲,再到柔和的悲怆乐章和激情四溢的大团圆结束,每一个乐章都有着独立的魅力。
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
初次听德沃夏克的《第九交响曲》,就被那开始舒缓而又优雅的旋律所吸引,然后突然像是一声号角响起,接着旋律开始循环反复,每一个跳跃的音符犹如一块块石头,深深击中我的内心,扣动着心弦更是让人精神一聚,节奏变得强烈起来。
我了解到德沃夏克作为捷克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是捷克民族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其辉煌的一生创作了多部作品,而在这当中《e小调第九交响曲》可以称得上是他的光辉代表作。
由于德沃夏克的交响曲深受古典乐派的影响,所以他的作品结构坚实、牢固。
另外,由于他具有天生的旋律才能和丰富、敏锐的旋律感,因而他的作品充分发挥了旋律的魅力,而不像传统的古典交响乐那样单纯地发挥技法。
这就是德沃夏克交响曲的特殊之处。
尽管不懂乐理知识,但我感受得到这首交响曲其中强烈而热情的节奏,给人心里带来冲击,像是能身处于美国当时那种紧张,忙碌的快节奏生活一样,渐渐地,第一章在急躁的音乐声结束迎来了第二章。
第二章给人感觉如此的哀伤,旋律在忽高忽低的情绪中流露出无形的凄凉,感觉像是一个远离家乡的游子在表达着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我好像能看到德沃夏克身处他乡时,对着祖国方向远眺,眼里饱含着对祖国无比眷恋之情的泪水的情景,这一乐章是他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写照,背井离乡,只能把最真挚的情感寄予在这一个又一个音符上。
而这无限充满乡愁的美丽旋律,曾被后人填上歌词,而改编成为一首名叫《恋故乡》的歌曲,在后世也广为流传,家喻户晓,让这些带有乡愁的旋律感染每一位听众。
德沃夏克 第九交响曲赏析
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赏析摘要:1.德沃夏克简介及作品背景2.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的结构分析3.音乐风格的独特之处4.社会意义及影响5.个人感悟与欣赏建议正文:德沃夏克是捷克著名的作曲家,其作品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在他的作品中,第九交响曲堪称巅峰之作。
本文将从德沃夏克的简介、作品背景、结构分析、音乐风格、社会意义及影响以及个人感悟与欣赏建议等方面,全面剖析这部伟大的作品。
首先,德沃夏克生于1841年,逝世于1904年。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其中《新世界》交响曲(即第九交响曲)是他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
这部作品创作于1893年,正值美国庆祝哥伦布发现新大陆400周年。
德沃夏克受美国纽约音乐界邀请,为庆祝活动创作这部具有美国特色的交响曲。
其次,从结构上来看,德沃夏克的第九交响曲共分为四个乐章。
第一章为缓慢的奏鸣曲式,第二章为活泼的谐谑曲,第三章为抒情的慢板,第四章为热烈的舞曲。
这种布局使得整个交响曲既富有层次感,又具有连贯性。
在音乐风格方面,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德沃夏克在美国期间,深受当地土著民歌声的影响。
他将这种独特的音乐元素融入作品中,使得整个交响曲充满新世界的活力与神秘。
此外,德沃夏克还在作品中运用了黑人灵歌的风格,使作品更具多元化。
德沃夏克的第九交响曲具有极高的社会意义。
在当时,美国正处于民族融合的时期。
德沃夏克通过这部作品,表达了对新世界多元文化的赞美。
同时,这部作品也传递了民族团结、共同进步的理念。
时至今日,它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个人感悟与欣赏建议方面,德沃夏克的第九交响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每当我聆听这部作品时,总能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力量与美好。
我认为,这部作品不仅是德沃夏克的巅峰之作,也是世界音乐史上的瑰宝。
欣赏这部作品时,建议关注其独特的音乐风格、丰富的情感表达以及深刻的社会内涵。
通过深入了解这部作品,相信你会对其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神秘的第“九”交响曲(Symphony?No.9)
神秘的第“九”交响曲(Symphony No.9)神秘的第“九”交响曲(Symphony No.9)制作人:雪父爱因斯坦说:“神秘性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之一"。
第九交响曲魔咒,又称为“九”字咒,是西方音乐界的一大迷信,主要是指在贝多芬之后的作曲家,都会在创作第九交响曲后不久离世。
自从贝多芬谱写交响乐的笔停止在“欢乐颂”之后,第九这个数字就永远似乎是作曲家们是一道难以逾越的神秘天堑,同时也意味着艺术旅程的终结。
为这个故事不断添加浪漫色彩和迷信气息的是舒伯特、布鲁克纳和马勒。
马勒为了绕开这个“不祥的蛋”,把第九改成《大地之歌》,可最后还是留下第十的草稿撒手人寰。
勋伯格在1913年写道:“似乎第九已臻极限, 那些意图逾越此界限的凡人必遭天谴的舛运。
....而那些创作了第九交响曲的人,又与禁忌仅隔一步之遥。
”1:贝多芬(1770—1827):1824年他的最后一部交响曲完成了。
演出大获成功。
欢声如雷,掌声如潮,然而双耳完全失聪的贝多芬全然听不见,演出酬金也只有120马克。
此后他穷愁潦倒,郁郁寡欢,终于在1827年一个风雨交加之夜病逝。
贝多芬这最后一部交响曲即《D小调第九交响曲》,俗称《合唱交响曲》。
2:弗朗兹·彼得·舒伯特(Franz Peter Schubert):他曾前往医院看望病中的贝多芬。
而后在1828年,舒伯特在写完了他的《第9交响曲》后也去世了,离贝多芬辞世只有一年之隔。
虽然这位奥地利作曲家最后完成的《第9交响曲》并不是他最好的交响曲,但显然死神并不考虑这一点。
3:安东·布鲁克纳(Anton Bruckner)也倒在他的《第9交响曲》前。
从此以后的古典音乐作曲家们开始变得小心谨慎,企图使用各种小小的花招来瞒过死神的眼睛。
:4:安东尼·德沃夏克(Antonin Dvorak)别有用心的将他的第9交响曲命名为“第5号”。
然而他还是没活多久,于1904年就断气了--当然还是在他完成第十部交响曲之前。
第九交响曲赏析
第九交响曲赏析The Ninth Symphony, composed by Ludwig van Beethoven, marks a pinnacle in the history of symphony. Completed in late 1823, it premiered on May 7th, 1824, at the Kärntnertortheater in Vienna.第九交响曲,由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创作,是交响乐历史上的巅峰之作。
该曲于1823年底完成,1824年5月7日在维也纳的凯伦特纳托尔剧院首演。
Composed of four movements, the symphony is renowned for its grandiosity and depth, blending classical symphony with choral music.这部交响曲由四个乐章组成,以其宏伟与深邃著称,将古典交响乐与合唱音乐融为一体。
The inclusion of choir, solo, and ensemble singing in the fourth movement gave it the moniker of "Choral Symphony", a testament to Beethoven's innovative spirit.第四乐章中融入了合唱、独唱和重唱,因此被冠以“合唱交响曲”之称,这充分证明了贝多芬的创新精神。
Beethoven's mastery lies in his seamless integration of vocal and orchestral sounds, creating a harmonious tapestry that delights the senses and touches the soul.贝多芬的精湛之处在于他无缝地将声乐与管弦乐声音融为一体,创造出一幅和谐的织锦,令人感官愉悦,触动心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交响曲》全曲72分钟左右,我们今天欣赏的这段影片12分钟左右,浓缩了四个乐章的精华部分,影片艺术化地再现了1824年《第九交响曲》首演的盛景,电影将我们带入
第一乐章斗争主题
那个激动人心的夜晚,让我们一起来体验一次身体每个细胞都被贝多芬的“欢乐”所充斥的美好感觉,你准备好了吗......
今天的作业是请同学们课后自己到网上下载完整版的《第九交响曲》,用好一点的音响设备,用接近于音乐厅演出的音量,静静地去欣赏、感受这部作品,体会美妙无比的欢乐感受。
第二乐章谐谑曲主题这是拍摄于2005年的影片《复制贝多芬》中最感人的场景。
各领域的艺术家们重现了1824年贝多芬《第九交响乐》首演的场景。
影片的女主角安娜是虚构的,她的工作是给贝多芬抄谱,“复制贝多芬”由此得来。
首演之前,贝多芬已经听不到任何声音了,侄子卡尔偷走了他的钱,也没来参加他的音乐会,他深深地感到无助,安娜是有音乐天分的维也纳音乐学院的学生,于是安娜拿着自己抄写的第九交响乐的乐谱,在乐池里面对贝多芬,给他必要的提示————
第四乐章欢乐颂主题
剧组在匈牙利的考托纳剧院模拟这幕场景,由当地的卡其卡梅特交响乐团和合唱团协助演出。
为了让声音与画面能够配合,扮演贝多芬的艾德*哈里斯面对由55人组成的交响乐团和60人组成的合唱团的指挥表演尤为重要,哈里斯自然使出浑身解数,几乎达到忘我的境
宣叙调人声加入
界。
“在拍摄终曲前的段落时,导演已经喊停,但我们却停不下来,我继续指挥,交响乐团啊朋友,别唱那老调,快让我们唱出更愉快的歌声,更快乐的歌声吧!
也在继续演奏,曲终之后,整座剧院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那一刻太具有成就感了,”哈里斯回忆道。
可以说,这段场景的拍摄是极其严格的,重拍多达数十次,但在场的所有人都乐
欢乐颂
此不疲。
几百名临时演员身着华丽的服装齐聚一堂,群情激昂。
圣咏
这段“圣咏”,是贝多芬在经历了一系列常人难以想象的身体及精神上的痛苦折磨后,将所有苦难承受之后,超凡脱俗的神来之笔。
贝多芬用浓厚的宗教音乐风格,将“欢乐颂”发展成一首庄严的颂歌,音乐中已经实现了他的理想中的世界:全世界人民拥抱在一起,大家相亲又相爱!贝多芬一天都没有享受过欢乐,但他确通过音乐将欢乐颂带给了每个人,这是他作品的最大价值。
给大家个欣赏建议,下次你一个人静静地欣赏时,在“圣咏”时,可以闭上眼睛,双手举过头顶,随音乐挥拍,你会觉得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会随着音乐歌唱......
今天你看到这段字幕时,再体会可能已经来不及了,课后自己试试吧,非常美好的感觉我试了很多次,真的能帮助我们体会到。
(以上感觉,纯属个人感受)
贝多芬的侄子卡尔
卡尔是贝多芬弟弟的儿子,也是他唯一的亲人,卡尔离家出走后,在首演日回归,给贝多芬精神上带来安慰。
四重唱,美轮美唤,将听众带入他创造的精神世界......
终曲全曲高潮
终曲,没有对原作做任何删减,电影中大量运用的“蒙太奇”手法,给这段音乐
带来更强的视觉冲击,比一般的音乐会实况视频更具震撼感,在最后25拍的整和弦“轰鸣”中,同学们可以跟着影片中的贝多芬一起挥拍,感受这种酣畅淋淋地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