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消费主义时代的大众文化产品——以海岩的作品为例
[海岩一流的室内设计师]海岩作品
[海岩一流的室内设计师]海岩作品海岩这样评论自己:三流的作家,二流的管理者。
这位“三流”的作家均匀年产80 万字小说,部部热销:《便衣警察》《永不瞑目》《你的生命这样多情》《玉观音》《拿什么挽救你,我的爱人》他被评为 2003 年中国十大文化人物之一。
作为“二流”的管理者,海岩曾任上海新锦江大酒店的总经理、北京昆仑饭馆总经理,现任锦江国际 (企业 )企业董事、高级副总裁,锦江(北方 )管理有限企业董事长、总经理这些,海岩漠然一笑,却常常快乐地带朋友观光他的室内设计作品:北京昆仑饭馆的阳光酒廊、锦园餐厅、保龄球俱乐部、雪茄吧;亚洲大酒店的老船坞餐厅、樱桃园咖啡厅专业人士对这位非专业人士的设计作品是这样评论的:“海岩的设计是华丽的,但海岩的华丽绝非对声色犬马的攀高接贵,而是为现代文明找寻拥有示范意义的生活风格;海岩的设计是厚重的,他把眼光投向古今中外全部文化遗产,咀嚼扬弃,用最新的语言现其光辉;海岩的设计是新鲜的,他不囿守学院的金科玉律,不拘泥传统的清规劝条,听凭创意的灵性恣意驰骋;海岩的设计是人本的,他在建立酒店独有的弘大空间时,又着重经过温馨亲和的细枝末节,表达家居气氛的人文关心。
”听海岩说设计,商讨的是对文化的理解和表达。
听海岩说设计,固然详细指向的是酒店,但对家居装饰相同会有启迪。
设计与写书问:您是一位热销书作家,但仿佛更热中于室内设计,据我认识,您做这些设计是没有回报的。
答:做设计完整出于兴趣。
我经过自己的学习累积,感觉自己具备这样的能力。
我到上海新锦江大酒店当总经理的时候,想变动部分营业场所的装饰,但新锦江是当时企业最好的五星级饭馆,企业钱总又以前是上海民用建筑设计院的院长,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
我的压力相当大。
改好以后,钱总说动得很好啊。
此次是我的首次设计体验。
问:设计与写书都是一种创作,但感觉很不一样吧?答:我感觉室内装饰是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联合最为密切的一种创作。
写小说自然也会表现中国的文化,也会参加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对照,固然写的是中国城乡的某一角落,但波及的主题可能是世界性的,只管这样,也很难像装饰设计那样,能够把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和对时代潮流的感觉,把这个时代物质文明和社会风俗的发展水平直接地表达出来,而后产生那样一种多重的享受和赏识的欢乐。
由小说到剧本——海岩创造的大众化神话
什么拯救你 , 我 的爱 人 》 《 你 的生命如此多情 》 。尽 管 小 说 在
改 编 的过 程 中 或 多 或 少 会 损 失 文 本 的 原 有 内 涵 , 但 是 电 视 剧 独 特 的音 效 、 画 面 会 带 给 观 众 的 视 觉 冲 击 力 以及 情 绪 上
警察 , 而 另 一 方 面 也 是 出 于 商 业 的考 虑 。 中 国 大 陆 近 几 年
由 \ 说至 I J 居 I J 本
海 岩 创 造 的大 众 化 神 话
刘 惜 予
( 四川师 范大 学 文学 院 ,成都
6 2 5 1 0 0 )
[ 摘 要 ] 社 会 进 入 消 费 时代 后 , “ 视 觉文 化” 成为 了主要 的文化现 象 , 也 给 纸 质 文 学 带 来 了不 小 的 冲 击 。
一
一
、
用 现 代 化 传 播 工 具 使 大 众 神 话 深入 人 心
海 岩 在 谈 青 春 偶 像 剧 时说 到 : “ 一 部 电 视 剧 比如 在 央 视
一
套 黄 金 时段 播 , 一个 百分点的收视率就是 两千万 , 它 的 平
均收视率是 五百个百分点 , 也就是一亿人在 看 , 它 的影 响 力 和 受 众 面 完 全 是 小 说 不 可 比拟 的 , 小 说 和 电视 剧 的传 播 平 台 是 完 全 不 一 样 的 。通 过 电 视 剧 使 你 的 作 品 被 人 知 晓 , 对 你的文学作 品 的普 及是 很有 帮 助 的。 , , E 1 3 把 小 说 改 编 成 剧 本, 本身 就是文学发展一个 巨大的变革 , 将 文 字 转 化 为 声 音
突兀 。
二、 运 用 多 种 方 式表 达 改 编 的 美 学 需 求 ( 一) 大众 化 题 材 展 示“ 案件 加 爱情 ” 模 式
大众文化的审美特征—从海岩作品所想到的
众
文
化
的
审
美
特
征
从 海 岩 作 品 所 想 到 源自 齐 晓 雨 ( 辽宁 师 范 大 学 文 学 院 , 宁 大 连 1 6 2 ) 辽 1 09
摘 要 :文 化 产 业 , 一 种 市场 倒 向 的 大 众 文 化 , 是 文化 产 业 的 产 品 一 定 是 迎 合 大众 的 , 大众 文化 的 特 征 如 下 : 。 一 与人 们 的 日常 生活 紧密 结合 。 , 二 强调 即时 的 审 美快 感 。 , 追 求 三 不 意 义 的深 刻 性 。大众 文 学 是 大 众 文化 的 代 表 . 海岩 的 文 学 作 而 品 无疑 有 着这 样 的 特征 。 关键 词 :大 众 文化 特 征 海 岩
海 岩 在 《 场 风 花 雪 月 的 事— — 心 中 的 梦想 — — 代 总 序 》 一 中 自述 :我 所 占的 便 宜 , 从 小 喜 欢 听故 事 , 罢 又 喜 欢 卖 弄 “ 是 听 给别 人 , 此锻 炼 , 到 了几 处 推 波 助 澜 . 唱 三 叹 的 窍 门 。 ” 经 摸 一 海 岩 尽 量 做 到 在 大 的 情 节 方 面 海 阔 天 空 地 虚 构 。在 细 节 方 面 定要真实 , 只要 细 节 真 实 , 一 定 能 吸 引 人 , 人愿 意相 信 。 就 让 当代 都 市 生 活 , 安 题 材 , 爱 故 事 , 亮 潇 洒 的 主人 公 , 些 公 情 漂 这 都 是 其 固有 模 式 , 其 中 又 夹 杂 着 许 多 细 节 . 每 个 故 事 都 各 但 使 有其动人之处 , 这正 是 他 会 讲 故 事 的 标 志 。 为 了找 回一 把 名 贵 的小 提 琴 . 同时 进 展 的是 吕月 月 和 潘 小 伟 的爱 情 ;玉 观 音 》 线 是 和 毛 杰 的 斗 争 , 线 是 安 心 与 三 《 明 暗 个 男人 的情 感 纠 葛 … … 此 外 的几 样 副 线 围绕 着 主 线 . 着 把 故 事 深 化 . 分 展 开 起 充 人 物个 性 的作 用 。 另外 , 念 的 成 功运 用 也 是 吸 引 读 者 的 重要 因素 大悬 念 悬 套 小悬 念 , 环 套 一 环 , 事就 等 于 是众 多 的 悬念 把 故 事 串起 一 故 来的 , 比较 典 型 的 像 《 不 瞑 目》《 什 么 拯 救 你 , 的爱 人 》 永 ,拿 我 。 这 就是 使 故 事 具 有 可 读 性 , 给 读 者 极 大 的 审美 愉 悦 。 带 海 岩 正 是 以这 样 高 明 的故 事 叙 述 抓 住 了读 者 的神 经 , 使 其 在 或 是 险 象环 生 或 是 温 情 脉 脉 的 情 节 中 欲 罢不 能 .从 而 获 得 审 美 愉悦 。 种 愉悦 并 不 能带 给 人 们 深 刻 的启 示 。 只存 在 这 它
时尚文学的奇葩——海岩艺术魅力浅析
时 尚文学 的奇葩
— —
海岩艺术魅力 浅析
王 3 6 0 0 0 )
[ 内容 提要] 海岩是 当代 的作家之一,他文 笔细腻,风格独特 ,作 品中总是有着 能够 与时代相 契合 的时 尚元 素 ,并且在 当代文坛上掀起 了一股 时尚风潮 ,成为一位创造 畅销书和 收视率双料神话的艺术大师 。本文 就从手法 和创作风格 的几 次转变等 角度 分析 了海岩文学作 品的风格及特 点,并 阐述 了其作 品能成为时尚文学而 日益流行的 原 因。 [ 关键词】 时尚文学;时代意义;艺术魅力 [ 中图分类号] 1 2 0 6 [ 文献标识 码] A [ 文 章编 号] 1 0 0 8 . 7 4 2 7( 2 0 1 3 )0 6 . 0 0 7 7 . 0 1 随着 一些优 秀文学作品搬上荧幕 , 一些作家 的作 品也被 更 为广泛 的人 所接 受,从而影 视剧 与文 学紧密地 结合在 一 起, 一些平 日无暇读书的人 以这样一种特殊 的媒介来 欣赏文 学作 品,从另一个角度说 , 影视作 品的播 出也刺 激了相关 图 书 的销量 ,提高 了作家 的知名度 。 这便 是文 学界的一种新的 时尚。而 刚被评 为时 尚作家的海岩 ,便是这所 “ 时尚作坊” 里最 为耀 眼的工匠 。 海岩 只有小学 四年级的学历 , 却凭借后 天的努力成为 了 高级经济师,著名作家 ,重 点大学兼职 教授 。创作 了 《 便衣 警 察》 、《 一 场风花雪月的事》 、《 永不瞑 目》 、《 你的生命如此 多情 》 、《 玉观音》 、《 拿什 么拯 救你我的爱人 》 、《 平淡生活》 、 《 深牢大狱 》 、《 河流如血 》等 多部优秀 作品,并且 由 自己改 编为 电视剧 , 创下 了极 高的收视率。 此外 , 他还 是一位 商人 , 并在一些企业和协会身担要职 , 同时他在室 内设计方面又有 极高 的造诣 。 我想 ,大概 也只有有着这样丰富人生经历 的人 才会对生活有那么 多感悟 ,创作 如此精彩 的作品。 海岩不会千篇 一律 、平铺直叙地道 出一个个故事 , 而 是 不停地转换叙事角度 、方式把读者 引入其 中。如 《 一场风花 雪 月的事 》就 是运用记 者采访 当事人 的对话形 式结构全 文 的,令人耳 目一新 ,足可见海岩 的匠心独具 。与之相类似 的 还有 《 平 淡生活》 ,它是通过 记录作家 “ 海岩 ”和 当事人 优 优 的聊天 来进 行叙 述的 。 还有 《 玉观音 》是通过杨瑞在 追寻 安心途 中的火 车上来回忆往 事的 。 这样别具一格 的角度和 方 法就令读者如 临其 境,而不至乏味 。 并且海岩 也十分注重细节 ,在 《 你的生命如此多情》中 他展示 了他对 于官场及商场的独到见解 ,并且谈及 了天 文、 古籍 。而在 《 玉观音 》中显示 了他作 为旅游饭店协会会 长对 于地 理风 光、人文习俗 的了解 。在 《 永 不瞑 目》中他对于欧 庆春 、欧阳兰兰 以及 肖童 的家居布置进行 了详细 的描绘,又 体现 出了其对于室 内设计 的极大兴趣 。 这一 切都是 由于他有 着丰 富的人生经历 , 有着多重身份 ,并且涉 猎的知识面特别 广 。能够准确地体验不 同人群 的生活 。所以他总能把现实描 摹得 细致、扎实、透彻 。 海岩在推 出处女作 《 便衣警察》时,海 岩刚结束 自己的 警 察生涯 ,成为一个 自由撰稿人 ,所 以那一时期 ,乃至后来 很长的一个时期 , 他 的作 品都是 公安题材 ,主要写一些案件 的侦 破。直到 《 你 的生命如此 多情 》出炉时,他才逐渐有所 转变 ,注重在显微镜下看主人 公的情 感,作品也更加细腻 、 成熟 ,被称为 “ 琼瑶叔 叔 ” 。因为在那 一时期 ,读者 已不再 只满 足于那些主人公是如何破案 , 如 何成为英雄的 , 而是想 进一步 了解他们 的生活 , 甚至情 感,并且单纯 的刑侦题材也 日益被大家所熟知 , 读者更想知道其他领域 的知 识, 如 商场 、 官场 , 海岩的作 品因为满足 读者 的这些需求,紧跟 了时尚的 步伐 ,所 以风靡一 时。而到了 《 平淡生活 》 ,他又完成 了另 个 转变 ,那是一种冷峻 的平 民风格 ,有着浓 厚的现实感 , 情感上也不再是 以往作 品中那样 的富有传 奇色彩 。 那是 因为 流行 的时尚文学 有 了新 的标准 ,人 们 的英雄 意识趋 近平 民
解析海岩《玉观音》的爱情特质
解析海岩《玉观音》的爱情特质摘要《玉观音》“爱情+公安”的叙述模式和“一悲到底”的悲剧意识都暗合了当下大众审美情趣,而具备了消费主义时代典型的特征,促使了“偶像”消费的形成,体现了大众文化的本质。
这部作品一个最大特征是对“爱情”这一主题的渲染,爱情是具有理想性、矛盾性和悲剧性的。
它是一种英雄主义模式的呈现与出这种表现理想主题,其悲剧性是“一悲到底”的终身悲剧。
结合内外在的意义构成,提出其可能的走势。
《玉观音》结构独特,齐头并进的双线索、充满悬念的故事情节和留有想象空间的情节空白增添了作品的可读性;爱情悲剧、女性悲剧的叙说令小说充满浓郁的悲剧色彩。
关键词消费主义大众文化叙述模式有人称海岩为“中国第一言情作家”,他的小说一向集唯美、细腻、煽情于一体、具有强大的“杀伤力”,而《玉观音》更是海岩近年来最成功的一部代表作品。
这部小说推出后引起巨大轰动,女主人公安心的美丽、善良、柔弱、坚强让她成为了众多男性“梦中情人”的范本。
这部电视剧在2004第二十二届金鹰奖评选中独得五项提名。
综观海岩《玉观音》的创作过程及海岩的其它作品,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一些特点与规律,首先在创作题材的选择上,“警匪+爱情”是海岩作品的主要题材取向。
在扑朔迷离的刑侦故事中,穿插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纠葛,而悲剧主人公最后的结局往往是一悲到底的毁灭性结局,再加上作品中“英雄人物”的大众化、个性化,使海岩作品具有极强的故事性与可读性。
基于这样的创作技巧和特色,我想以海岩的作品《玉观音》为例,试图从爱情方面对海岩的创作风格作一番粗浅的分析。
一、《玉观音》中爱情的理想性亘古至今,爱情是人们永恒的话题。
《玉观音》也不例外的以爱情为暗线穿插起整个故事情节。
但是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其作品展现的多角恋却没有给我们一种厌恶和世俗感,相反它给我们的却是一种哀怜惋惜和同情,这在安心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其作者爱情的理想性。
《玉观音》中的爱情不仅单纯真挚,也来得炽热强烈,像作者其他作品一样。
由海岩及其作品浅谈对文如其人的认识
由海岩及其作品浅谈对“文如其人”的认识对于“文如其人”这个常谈常新的命题,至今仍有着许许多多的争议,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最早提出这一观点的是汉代的扬雄,他在《法言·问神》中说过,“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
”也就是说,在他看来言传心声,言表书画,所以通过一个人的书画文章就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于是就有学者在作家的性情与文学风格之间划上了等号。
“文如其人”也就因此而有了现实的依据。
不管是中国古代的“文如其人”,还是法国布封所说的“风格就是人本身”都说明了人格即是风格。
而所谓的风格是指作家在文学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带有综合性的总体特征。
这些总体特征在许多情况下都会若隐若现地向读者阐释作家本身的各方面特征。
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的是“文如其人”也存在着片面性。
接下来,我们就通过著名作家海岩及其作品的分析,从正反两个角度来谈谈我对“文如其人”的看法。
一“文如其人”的合理性海岩,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要从事小说、散文以及剧本创作,是一个著名的畅销书作家。
在他的笔下诞生了曾经风靡一时的小说《便衣警察》,《一场风华雪月的事》,《那什么来拯救你,我的爱人》,《深牢大狱》,《玉观音》等等优秀作品。
从这些小说作品的题材背景来看,他的小说大多数是以警察的身份为主线展开的一系列爱恨情仇的故事。
如果偶尔一两篇我们可以理解,但是当数量随着作品数量的增加而增加时,我们不禁要把问题抛向:海岩对于警察是不是有着一份解不清,理还乱的情感?为什么在他的小说中,我们可以无时无刻的看到警察的身影?于是,当他讲到曾经的自己也是一名警察的时候,我们便不再疑惑。
他对于警察的热爱也由此可以得到证实。
那么所有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所以说“文如其人”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后来,当他把小说改拍为剧本,将文学文化通过媒体的形式推向范围更广的受众群体时,便掀起了一场炙手可热的“海岩热”。
人们对他的争议也由此变得更加白热化了。
大众文化的商品——海岩小说
得极为精彩。他的故事是传奇的, 情节总是离奇曲折, 紧张激 烈, 悬念总是环环相扣, 惊心动魄, 总让读者欲罢不能。《 拿什 么拯救你, 我的爱人》 韩丁、 中, 罗晶晶、 龙小羽、 祝四萍构成一 个恋爱上的多角关系。 爱上了罗晶晶的青年律师韩丁, 好不容
化领域内目前无人逾越今后也很难逾越的高峰。 凭借 电视剧 ”
浪漫纯真的享受和感动。悬念代表理性, 爱情代表感性, 他们 可以并行发展, 也可以对立, 海岩喜欢对立来写, 使得在人性 的挖掘上有较强的深刻性,另外由于爱情依托与案件面向社 会, 折射社会现实的公安工作, 这就使海岩小说中的爱情比琼
瑶营造的爱情故事更深厚一些。
摆, 最后她的一个电话无意中送了潘小伟的命。《 玉观音》 中安 心最终离开了杨瑞, 痴心的杨瑞苦苦等待与寻找, 却不可得。 也 许悲剧更能给人震撼, 更能引人思考人生的价值吧。 (二) 商业化是海岩小说流行的一种推动力。 海岩曾说过: “ 如果说我的作品是‘ 商业小说’我也没有 , 意见。因为我是从商的, 商品这个词儿, 在我心目中的是非常 高尚完美的, 最优质的东西, 才能称得上“ 商品” 。我们在工作 中提出一个 口号:要我们的产品完美无缺, 我们还不断在挑我 们产品的缺陷, 使其不断变化以适应变化着的客人。” 在商人 海岩眼里的商品是高尚完美的, 甚至是神圣的。 海岩把他的小 说当作商品, 尽管是业余时间生产的, 但丝毫不马虎。 首先, 他 的“ 商品” 小说适应“ — 市场” 需要, 满足“ 变化着的客人” 的 要求。 著名网络作家李寻欢说:“ 我很崇拜海岩, 因为海岩了解 中国的阅读市场, 为读者们写了一些非常优美的东西。 在海岩 的笔下, 很多故事都展开在群众生活最基层的层面上。 读他的 故事, 你可以感觉到, 他了解大多数读者的阅读心理。正因为 这样 , 他取得了成功。” 他的作品是贴近生活, 关注现实的, 他 始终与时代同步走。八十年代出版的《 便衣警察》 以年轻的公
海岩作品的女性形象分析
1绪论如今,“海岩”成了一个文化品牌,造成了一种文化和影视现象。
在旁人看来,海岩的身上散发着神秘的气质,他总是以一种独特的姿态存在于中国的文学界和影视界,“平波秋水,狂澜深藏”是文艺界对其经典评价。
究其作品畅销、热映的原因,很多研究者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海岩小说论》作者杨子彦认为文学作品也是消费品,海岩小说正是集侦破和言情小说长处于一身的娱乐兼情感消费品,扑朔迷离,扣人心弦的刑事案件,使读者在远离日常生活的空间里悬念迭起的情节吸引,在正邪势力的斗志斗勇中获得阅读快感。
然而,海岩又是一个富有争议的作家,长期以来,围绕其作品的是是非非从未间断,有人说他的作品深刻,打动人心,有人却对他冠以“琼瑶大叔”的“雅号”。
尽管如此,一直以来海岩作品能保持着较高的销售量,改编成的影视作品保持着极好的收视率足以说明海岩作品必有其过人之处和成功的道理。
我认为他之所以热销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他塑造了一大批性格突出的女性形象,本文便是围绕这些女性人物形象刻画展开分析,解读海岩笔下的女性形象的塑造密码。
从海岩第一部公安题材处女作《死于青春》到近期的《河流如血》,其中女性形象群的刻画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海岩曾经说过,他最喜欢写也最擅长写的是女性,他笔下最打动人的也是那些悲情女性,我们在海岩的笔下看到了一系列从容貌到内涵都几近完美的女性形象。
当然其作品中也不乏肖童、杨瑞等个性鲜明极具魅力的男性形象,但相比男性形象的描写,女性形象的塑造显得艺术性更强,人物性格命运更具“海岩”特色。
《海岩小说主题论》作者纪海龙认为海岩小说体现了对真善美价值取向的推崇与追求 ,在作品中 ,他塑造了一系列美好的女性形象 ,赞美了纯真的爱情 ,歌颂了崇高的英雄主义精神。
海岩小说最突出的特征是理想性,这种理想性从社会价值层面来说,是对理想中的真善美的执着追求,具体而言,就是对正义的守护,对人道的关怀,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和向往。
小说的理想性主要借助于理想化的女主人公表现出来,在这些人物身上,寄托了海岩的全部理想,并与传统的“美少女”形象自然叠合。
论“海岩现象”
论“海岩现象”作者:马志伟来源:《速读·上旬》2014年第06期摘要:海岩的作品受到了大众的欢迎,善于捕捉具有时代特点的社会现象,主人公人道主义的理想化色彩和悲剧结局成为海岩作品最为明显的三大特色。
关键词:海岩;现象;特色近几年来,海岩的作品受到了很多人的欢迎,在十大影视作家评选活动中,他被评为仅次王朔和张爱玲的第三位影视作家。
其实,他的作品似乎没有什么非常的深度,甚至有些类型化,连他自己也在《死于青春》这本集子的序言中说:“像我这样从自己的精神需要出发,依据生活印象和想象妄自涂抹的小说,当然不可能成为上品和精品,何况有些作品明显沾染了当代人流行的浮躁,一看就知道是速成的东西。
”然而,他的这些并非“上品和精品”的浮躁的东西,为什么受到那么多人的欢迎呢?这无疑是有原因的。
首先,从题裁方面来看,海岩从1987年的成名作《便衣警察》至九十年代的《一场风花雪月的故事》、《你的生命如此多情》、《永不瞑目》,再到新世纪初的《玉观音》、《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平淡生活》等七部长篇和若干短篇,都直接或间接地写到了警察,所以有人称他的作品都是警匪剧,他被认为是公安文学的代表。
他笔下塑造出了各种各样的生动而又鲜明的充满个性的警察形象。
例如《便衣警察》中的周志明,《一场风花雪月的故事》中的伍立昌,《永不瞑目》中的李春强,《玉观音》中的潘队长等。
海岩自己解释说:“与其说是源于我对警察生活的熟悉,还不如说是我对这个职业的迷恋,在和平年代,很少能找到另一种职业比他更酷,这个职业就像一个引力强大的‘场’,有一种深刻的向心力在凝聚。
”从二十岁至三十岁所从事的职业就是警察,他写起来自然轻车熟路。
更重要的是在和平年代的今天,警察这一职业是风险性最大,又不易被普通大众所了解,但又与我们的社会生活紧密相连。
海岩不仅热衷于警察题材,而且善于捕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的社会现象。
例如八十年代的《便衣警察》、《死于青春》等表现了阶级斗争的余波,尤其是《便衣警察》,直接借周志明之口说出:“我们的国家究竟怎么了?”这是当时人们普遍的反思,引起了人们广泛的认同感;《我的孩子,我的故乡》则表现了九十年代初,海外华侨纷纷回国后,对大陆严重的拜金主义的批判;《永不瞑目》、《玉观音》以缉毒事件为题材,描写了经济体制改革后,贩毒活动的猖獗。
论海岩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论海岩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发布时间:2023-01-16T13:50:31.494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2年18期作者:王利杰[导读] 作为中国现当代高产作家,海岩在其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的女性,在他的创作中不再拘泥于传统文学模式王利杰云南省文山州丘北县第一中学校 663200摘要:作为中国现当代高产作家,海岩在其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的女性,在他的创作中不再拘泥于传统文学模式的创作,而是突破了世俗的风格,在他小说中的女性,既伟大,又平凡,既有兼济天下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也不失凡夫俗子的爱恨平常心。
他以爱情作为小说的叙事基础,对女性形象及其意义承载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挖掘,他的小说以男性作家别样的女性想象和对女性的关怀而显示出其特有的价值。
所有这一切让我们看到了这些女性的真实性以及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本文主要以《玉观音》、《便衣警察》、《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来对海岩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进行研究。
关键词:海岩小说;女性形象;爱情有人说海岩小说虽趋同于言情小说,但又高于言情小说,因为他不同于一般言情小说,海岩通过自己独具匠心地对情的酿制,运用自己特殊的创作手法和独特的思维方式,使理想性和现实性并重,思想教化与爱情色彩并举,极致其外,悲情其中,是构成其小说的重要特质。
这些特殊的手法让我们在海岩笔下看到了一系列从容貌到内涵都几近完美的女性形象,总的来说,海岩塑造女性形象的特殊手法大至可归为以下两点。
(一)特殊的爱情与特殊的职业在海岩的小说中女主人公大多都有着特殊的职业,而警察是作者比较热衷的形象之一,这和海岩的生平经历也有着密切关系。
海岩的人生经历可谓丰富多彩。
他小时候身体十分瘦弱,1969年十五岁的海岩被应征入伍,退役后当过工人、警察。
他也曾担任过北京市公安局和国家公安部的干部,关于海岩的警察经历他曾这样说过:“在这些作品中警察是我最热衷表现的人物。
与其说是缘于我对警察生活的熟悉,不如说是我对这个职业的迷恋。
档案专业论文题目
档案专业论文题目本科生论文题目1.档案文献与中国近现代史研究2.口述历史与档案价值研究3.中国档案学术发展史的分阶段研究4.企业信息管理、知识管理与档案管理5.档案学术评论与学术发展6.档案文化价值研究7.家族档案与家族社会、家族文化 8.档案鉴定过程控制与主观意识 9.信息化背景下的档案人才培养 10.信息立法与档案立法研究本科毕业论文题目1. 档案馆的文化功能2. 档案工作与文化产业3. 档案开放与信息安全4. 关于文档一体化的构想5. 传统文件与电子文件的比较6. 档案建筑的文化特征7. 档案建筑与风水8. 风水在档案建筑上的体现 9. 档案信息开发方法(新论) 10.档案保护工作中的土文化 11.档案馆与信息资源开发 12.我的档案人才观本科毕业论文题目1. 澳大利亚电子文件管理的理论与实践2. 加拿大档案鉴定的理论与实践3. 中美档案(信息)法规建设比较研究4. 中美文件管理理论的比较研究本科毕业论文题目1 法制化与电子文件管理2 现行文件开放政策述评3 秘书角色定位问题研究4 秘书辅助决策问题研究5 电子政府与电子文件管理研究6 WTO与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对策7 行文规则对机关管理现实意义问题研究8 秘书腐败问题研究本科生论文选题1.古代某种专门档案(户籍/舆图/石刻/律法等)探析12.析雍正对文书档案工作的整顿与改革3.略述清代书吏之弊害及整顿4.近代档案史料真实性探析5.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档案专题研究6.档案馆文化功能评析7.中国档案网站建设现状研究8.信息化建设中档案管理者素质论 9.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的采集与利用 10.政府信息公开对档案利用的影响 11.论档案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12.信用档案的构成及建设13.论人事档案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效用本科毕业论文题目1、我国档案网站建设研究2、信息时代档案管理工作变革研究3、电子文件的真实可靠性研究4、电子文件的安全保护研究5、电子文件的长期可读性研究6、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安全研究7、新时期档案高等教育改革研究本科毕业论文题目1. 论文学籍档案的价值及其实现途径2. 档案馆参与社区服务的途径3. Web2.0环境下档案信息传播路径创新4. 档案馆文化功能探析5. 国内档案期刊网站建设模式分析6. 网络环境下科技文件的质量控制策略考古专业论文题目本科毕业论文题目1、夏商时期墓葬用玉的男女之别2、周代楚文化随葬铜礼器的男女之别3、二里头遗址布局的演变与夏、商王朝更迭本科生论文题目1.先秦时期某一考古学文化的分期与年代研究2.先秦时期某一考古学文化演变发展的原因或背景研究23.先秦时期某一类遗存的形态、功能或演变研究4.先秦时期某些考古学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本科毕业论文题目1.夏商周时期的城址及特点、意义2.夏商周时期的钱币初探3.夏商周时期文字资料的考古学发现4..夏商周时期的墓地研究5.新时期的博物馆学研究毕业论文题目1、中原地区岳石文化因素分析2、珍珠门文化相关问题研究3、齐国陶文与田氏代齐研究4、近年山东出土铜器铭文考察5、周代东夷古国地理考证6、山东出土的东周铜礼器研究7、近年山东出土铜兵器研究8、周代葬玉研究9、周代乐器与五音研究10、周代车制研究11、西汉水流域的秦文化12、山东秦代遗存断代研究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1(良渚文化玉器研究综述2(试析海岱地区龙山时代的城址3(略论中原龙山文化和二里头文化的绝对年代本科毕业论文题目中国植物考古文献综述中国环境考古文献综述本科毕业论文题目1、海岱地区史前时期玉器研究2、燕辽地区史前时期玉器研究3、小河沿文化研究本科毕业论文题目1.“即墨北阡遗址2007年发掘的哺乳动物分析”2.“广饶南河崖遗址2008年发掘的动物遗存分析”3.“南朝墓葬内随葬的犀牛(穷奇)”4.“中国境内发现的外来货币”35.“山东地区青铜车马器的发现与研究”本科毕业论文题目本科毕业论文题目(陈雪香) 1.山东地区青铜时代的农业2.先秦时期的香料与礼仪3.纳吐夫文化与西亚农业的起源4.试论史前社会的武力冲突与战争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本科生论文选题(同学们可以从以下题目中选定,也可以自拟题目,自选导师)本科毕业论文题目1.关于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2.中国文化产业比较优势探析3.××市(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4.××市(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模式选择5.论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开发路径6.我国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现状浅析7.论农村文化产业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8.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浅论9.论发展文化产业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关系10.如何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丰厚的民族文化资源 11.论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本科毕业论文题目1.浅谈日本动漫产业的盈利模式2.谈谈国产电影的票房收入3.谈“韩剧”在中国热播的原因4.也谈网络小说的原创性5.浅谈网络动漫的版权问题6.复兴传统节日文化的措施本科毕业论文题目1.社会环境与文化消费心理研究2.家庭、年龄、社会文化与文化消费趋向3.影视作品消费心理研究4.大学生文化消费状况与心理研究5.山东文化产业发展经典案例调查与分析6.国外文化产业经典案例分析47.需要、动机与文化消费行为8.“长尾理论”与文化产业发展9.信息化与国际化背景下的文化发展趋势研究本科毕业论文题目1.试述文化资源产业化的意义2.试论某省(区、地)某类型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得与失3.试论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保护的重要性4.我国文化贸易现状及其对策述论5.试述发展文化贸易的意义6.近年来我国文化资源产业化研究综述本科毕业论文题目1.地方文化资源的产业化运作与经营注释:地方文化资源可以按照如下分类进行:?有形文化资源和无形文化资源;?工艺;音乐;舞蹈;戏曲;杂艺;服饰;饮食;民居;礼仪;节庆;人物;名胜。
海岩作品及其艺术特点分析
海岩作品及其艺术特点分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创作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大众文化的加盟和空前壮大,使得这一时期的文学发生了明显的分化,形成了
当下雅与俗、精英与大众并行不悖的文学格局。
这一时期海岩通过改变小说自身的叙事方式,其作品成为国内的文学畅销书。
可以说,海岩畅销书从形式上摆脱了精英与大众的简单二元对立的模式,包含了商业利润和文化内涵双重的价值。
笔者将海岩作品置于文学生产、文学传播、文学接受中来加以审视,试图解开海岩作品畅销的奥秘。
文章内容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交代海岩的生平经历与创作历程;第二部分说明海岩作品的主要审美风格;第三部分解释海岩影视作品改编的窍门和缺失。
笔者在文中将从海岩文本本身和文本外部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分析其文本吸引大众的因素,特别是其中“俗”和“雅”共存的特征,另一方面,通过对主题、情节、人物和艺术风格等几个方面的分析,来论述海岩作品的主要审美风格。
通过这两方面的论述,进入对海岩文本畅销的深层原因的探讨,进而找出海岩影视作品改编的窍门和缺失,在此基础上,力图对20世纪90年代文学畅销书创作情况做出一定的解释,为我们理解现时代整个文学创作大环境、当前时代价值标准和精神维度的重建提供参考。
文学市场化背景下的个性写作——海岩小说代表作简评与反思
作者: 吴立彬
作者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党委办、校长办,湖南长沙410028
出版物刊名: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105-107页
主题词: 小说;理想性;情感性;海岩
摘要:海岩是当代公安类小说创作的代表人物,从20世纪80年代《便衣警察》的轰动一时到近期系列小说的畅销,海岩创造了小说艺术性和商业性兼收的神话。
在简要评价海岩小说代表作得失的基础上,对海岩小说的热销现象进行了反思。
海岩小说热销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眼球时代的阅读需求,二是海岩小说与众不同的小说题材与叙事模式。
在文学市场化背景下,作家只有亲近读者又和读者保持适当的距离,其作品才能彰显其经济、文化的双重价值。
消费时代的和谐变奏
消费时代的和谐变奏
海岩作为中国内地最负盛名的编剧,以《便衣警察》(1987)为先锋,他的一系列小说相继改编搬上电视荧屏,风光一时,并有高潮迭起之势,让众多的读者和观众,也让电视界普遍对他看好。
这些年,《永不瞑目》、《玉观音》、《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都创下了极高的收视率。
更难得的是,这些电视剧还都有很好的口碑,甚至有人认为他是“电视剧这一通俗文化领域内目前无人逾越今后也很难逾越的高峰”。
海岩剧于是成为了内地电视界中无人比肩的持续稳定地叫好
又叫座的著名品牌。
但是,与海岩剧在观众中的极大号召力和影视制作中的大受吹捧相比,影视理论界对于“海岩现象”似乎并不太热情。
以致这位热闹一时的电视剧编剧在理论评述下尚显孤寂。
本文试图在影视类型学、叙事学、女性主义电影批评有关理论的烛照下,通过大量的文本分析和理论归纳,以2007年前(含该年)播出的九部海岩剧
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涉案剧与偶像剧的杂糅、多元话语共存的叙事变奏、两性视阈的双重视点三个角度来解析海岩剧的类型化特色,并针对社会各界评论海岩剧时所产生的褒贬不一、观点相左的现状,以辨证的思维探讨了海岩剧的商业意义和它存在的问题,以求在给海岩剧一个公允评价的同时,也能给国产电视剧的类型化创作带来些微启示。
以海岩现象为例论中国当代消费主义的文学的开题报告
以海岩现象为例论中国当代消费主义的文学的开题报告题目:以海岩现象为例论中国当代消费主义的文学摘要:海岩文学是中国当代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流派,该文学倾向于描绘社会现实,特别是以揭露社会问题为主要目的。
本文以海岩现象为例,探讨中国当代消费主义的文学现象,并分析海岩作家在这一背景下的写作风格和策略。
关键词:海岩文学;消费主义;社会问题;写作风格;写作策略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费主义已成为一种全面的文化现象。
消费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主要内容,这也导致了社会问题的出现和文化思潮的多样性。
因此,以消费主义为主要背景的文学作品也越来越多。
本文将以海岩文学为例,探讨中国当代消费主义文学的压力以及海岩作家在这一背景下的写作风格和策略。
正文:一、消费主义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已经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改变和文化变革。
消费主义被认为是一种重要文化现象,它在中国的大力推广和支持下不断发展壮大。
在这一背景下,不少作家开始尝试写作基于消费主义的主题,希望通过作品来揭示社会现实和问题。
二、海岩文学的特点和贡献海岩文学是中国当代文学中的一股重要力量,该文学主张在文学创作中揭示社会问题和社会现实。
在消费主义的背景下,海岩文学也通过作品所描绘的真实社会,揭示了人们对生活的渴望和对幸福的追求,同时也表现了社会的不公、不平等以及人们的困境。
三、海岩作家的写作策略和风格在消费主义的浪潮中,海岩作家继续批判和反思社会中存在的问题。
在他们的作品中,他们采用了一系列的写作策略和手法,例如使用大量的细节和场景表现生活,同时也采用了一些象征性的手法来强调作品中的主题。
海岩作家从不同角度和视角,对社会问题和现象进行了精细的刻画和反映。
结论:中国当代消费主义的浪潮已经深刻影响了文学,海岩文学是其中的一股重要力量。
在这一浪潮中,海岩作家发挥了自己的创造力,在作品中反映社会现实,批判社会问题,为这个时代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人民为何喜欢编故事的海岩
人民为何喜欢编故事的海岩在当代中国作家里,海岩算得上一个异数。
他从来没有先锋过,但又似乎一直都在大众的视野里活跃着。
从《便衣警察》开始,海岩就获得了许多编剧梦寐以求的银屏缘儿,到后来的《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永不瞑目》《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玉观音》《阳光像花儿一样绽放》《金耳环》《五星饭店》等,他的小说几乎是一部接一部地被搬上电视,通过音像传媒连续不断地轰炸依赖遥控器生活的人们。
而且,和专事清宫戏的大诗人邹静之不同,海岩走的是正儿八经的都市路子,靓男婧女,星级酒店,光怪陆离的生活现场,离奇百怪的人间离合,的确让已经疏离思考的老百姓过足了戏瘾。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海岩先生对时代的贡献。
而且,海岩先生的作品基本上纸质与电视的双赢。
或许,这也是海岩先生能荣登作家财富排行榜的重要原因。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海岩保持了这种持续的“火”呢?通读海岩的作品,我渐渐得到了一些也许只是猜测的答案,我把它归纳为海岩成功的三件法宝。
其一,是海岩的风格,是现代的故事,传统的叙述。
这一点很重要,故事本身的好看与否,是大众接受的首要条件。
但这里面又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故事的叙述风格不能过于乖张和晦涩。
它应该符合国人章回小说与评书的阅读习惯,故事不能太散,需要不间断的悬念推动。
那些意识流、荒诞派肯定是不适合大众的阅读口味的,在这个崇尚速度的年代,已经远离深度阅读的人们没有义务去啃那些艰涩的隐喻和象征。
而海岩这一点做得非常到位,他的故事永远是吸引人的。
在他的笔下,是监狱、缉毒前沿这样相对陌生和刺激的现场,是星级酒店这样暧昧的地方,是扑朔迷离的线索,是环环相扣的悬念,是险象环生和加速度推进的情节,是主人公们劫后余生、两世为人的命运突转和传奇人生,这一切都如飞速旋转的霓虹灯,构成一个巨大的阅读旋涡,让人迷失其中,欲罢不能。
从故事层面上看,海岩的作品是明晰的,他不追求形式上的先锋,而是紧紧抓住故事这个关键,恰倒好处地照顾了大众缺乏耐心的猎奇心理和阅读期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填充它 , 它已从事件中移开它们的人性意义 , 而使它们能 意指作用人类的无意义0 【 ” 】 现代传媒作为大众文化传播 的最有效的手段 , 正在利用它的魔力来制造各种神话 , 供 大 众享 用 , 海 岩 的作 品可 以看 作是 我们 这 个 时代 的 “ 而 现 代都市 的传奇神话 ” 。 海岩给我们塑造 了一批偶像 , 并且让这些偶像为我 们 演 绎 了 一个 个 现 代 传 奇故 事 。 家 公 子 的无 限 真 情 以 富 及 美丽女 子的真挚纯情满足 了人们对 新时代 偶像的渴 望。 以陆毅为代 表的男性偶 像无一例外拥 有有钱人的大 气, 却为感情而奋不顾身 , 实在是标准的“ 白马王子” 以 ;
不过 , 随着 社 会 的发展 , 种 游 戏越 来 越 复 杂而 已 。 海 这 而
论消费主义时代的大众文化产品
以海岩的作品为例
李 书 萍
( 北 电 力 大 学 人 文 与 社 会 科 学 学 院 , 北 保 定 0 10 ) 华 河 7 0 3
摘 要: 海岩的作品制造 了一系列“ 现代都 市的传奇神话” 并成 为一种流行时尚。 , 这些作品满足 了大众 浅层 次的审美需求和心理需要 , 但作品本身“ 深层 意义的虚无” 却是它的致命缺陷。 从文化发展 角度来看, 海 岩以其作品实现了大众文化与主导文化 的交融, 这对于多元文化的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
孙 俪 为代 表 的 女 性形 象 则 是 美 丽 与纯 情 的 象征 , 们 共 他 同编织 着 “ 的 神话 ”来 满 足现 代人 对 真情 的渴 望 。 岩 爱 , 海 笔 下 的爱情 双 方往 往 是处 于法 律 规定 的正义 和非 正 义 的
收 稿 日期 :0 6— 4— 0 20 0 2
将 现实 内外 翻转 过来 , 它将 本 身 的历史 掏 空 , 且用 自然 并
庆春的爱而铤而走险最终毁 了自己美丽 的人生。 在这个 爱情已经被金钱腐蚀得伤痕累累的时代 , 海岩用语言为
我 们 构 筑 了一 个 个 富 有 传奇 色 彩 的 爱情 神 话 。 如 文艺 正 理 论 家 所 言 ,言情 作 品的 价值 并 不 在 于 ‘ 映 现 实 ’它 “ 反 , 构 成 了 自身 的价值 系统 。 言情 的世 界是 一个 真情 的神话 , 青 春 的神 话 ” 】 【。 2 特征之二 : 以满 足大 众 浅层 次 的审 美需 求 及 心 理需 要 为最 终 目标 。
众文化统一的标签 , 这是研究大众文化 的学者们的共识。
最近 几年 , 赏海 岩 的作 品无 疑 已经 成为 一种 流行 时 尚。 欣 书 店柜 台上 摆 满 了海 岩 的 作 品 , 多家 电视 频道 中充 斥 着 海 岩 的电视 剧 , 文 学 已经被 边 缘化 了的今 天 , 在 当许 多文
心 和 毛 杰 。 为惊 心 动 魄 的是 作 者 精 心设 计 了许 多错 位 更
2 0世 纪 9 代 以来 , 费 主义 的 意识 形 态 闪 亮 登 0年 消
场, 正在主导着充斥我们生活 的声影图像 。 一个新的文化 时代 即 以消 费 主 义 为特 征 的 、 大众 文 化 为 主 角 的 时代 以
关键词: 消费主义 ; 大众文化 ; 海岩 中国分类号 : 0 .2 1 745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8— 54 2 0 )3 0 2 —0 10 4 8 (0 6 0 — 0 5 2 两方 , 最具冲突 的如警察与罪犯 的爱情 , 吕月月和潘小 伟、 安心和毛杰 ; 最少也与犯罪集 团有关或者曾经是罪犯 身份 , 肖童和欧阳兰兰 、 肖萌和周志明等等。 如 施 纠葛在 许多矛盾 中的爱情双方都是 为爱而 生 、 为爱而死的“ 情 种”这就注定他们 的感情不会像平常人的情感一样波澜 。 不惊。 当他们都身不由己地步入爱河时, 却发现 自己要为 这份感情付出巨大的代价, 有时甚至是鲜血和生命 , 如安
我们不能否认 : 海岩是位讲故事 的能手 , 他在《 一场
风 花 雪 月 的事 ・ 中的梦 想 —— 代 总 序 》 自述 :我 所 心 中 “
占的便宜 , 是从小喜欢听故事 , 听罢又喜欢卖弄给别人 , 经此锻炼 , 摸到了几处推波助澜 、 一唱三叹的窍门。警匪 ” 之 战本来就是通俗文学 中很 吸引读者的要素 , 这主要是 因为我们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在潜意识 中蛰伏着一种暴 力情结 , 读者可以通过这些虚拟 的暴力场景把 内心的压 抑 释放 出来 。 因此 , 捉 老 鼠的游 戏 一 直 没有 停 止 过 , 猫 只
维普资讯
2 06 链 0
7月
保 定 师 范 专 科 学 校 学 报
J OURNAL OF BAODI NG EACHERS COL EGE T L
J 12 0 u. 0 6
V0.1 1 9 NO. 3
第 1 9卷 第 3期
已经 到来 。 岩 的 作 品 以及 影 视 剧 正是 这 个 消 费 主 义 时 海 代 的 大 众文 化 的代 表 。 者尝 试 结 合 大众 文 化 的 几 大 明 笔 显 特 征来 分析 海 岩 的作 品 以及其 背后 的 深刻 含 义 。 特 征 之 一 : 速 流 行 。 该 说 , 行 是形 形 色 色 的 大 迅 应 流
的爱情 , 这种错位往往导致一种极端情感的发生 , 最典型 的就 是 《 不 瞑 目》 永 中的欧 阳兰 兰之 于 肖童 以及 肖童之 于
欧庆 春 。 阳兰兰 不惜 用 毒 品控 制 肖童 , 海岩的作 品以及 由作 品所 改编的影视剧却取得了巨大成功。 罗兰 ・ 巴特认为 , 大众文化, 包括一切符号体系均有 “ 神话 ” 的特性 , 种 现 代 神话 的“ 力 ” 这 魔 即在 于 :它 已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