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15《诫子书 》课件(35张ppt)优质课件PPT
合集下载
第15课《诫子书》课件(共47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残。落:凋落。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 没有用处。
习 目 的
多不接世: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是
穹庐:穷困潦倒之人的陋室。复:又。
成 才
何及:怎么来得及。何:怎么。
,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岁月而
为 社
消 么失贡,献。最只终能凋悲落哀衰地残坐,守大着多那对穷社困会的没居有舍什,会所用
C、“学须静”也中的“学”和“静”的含义。
此句中的“学”意境不只是一种一般的学习方法,而含有修养自己
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
的意思。
D、本文句子特征?
本文多用对偶句,如“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等,句
式整齐,节奏感强,文义周密深刻。
26
课堂小结
《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其子诸葛瞻的,全文短短八 十六字,虽阐述的是敬业奉献、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 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 总结。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 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通过这些智慧理性、简 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如此 深切。
到淡泊和宁静,才能使志向坚定、明确,最终
实现远大目标。若心不静,则陷入险躁,则不
能专心学习,不能长才干,更谈不上修养心性
了。
22
问题研究
3.作者围绕一个“静”字,告诫儿子成才 成学的条件是什么?
第一个条件是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
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第二个条件是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
聆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教诲。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诫子书》优质课件(共72张PPT)
七擒孟获挥泪斩马谡诸葛亮长眠五丈原草船借箭借东风火烧赤壁诸葛亮巧收姜维舌战群儒智激周瑜三气周瑜增灶退兵诸葛亮造木牛流马三顾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诸葛亮的事迹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俗语歇后语诗句对联
七年级语文上册
15 诫子书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记“夫、淫、躁”等字的读音,熟记“淫慢、节俭” 等词语的字形,掌握文中的判断句式及重点古今异义词。
(重点) 2.理解文意;结合作者生平,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 义。(重点) 3.感受传统文化,接受古典作品的熏陶。(素养)
知识备查
作者介绍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 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东汉末年,隐居邓县隆中(今湖北 襄樊市襄阳区),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建安十二年(207 年),刘备三顾草庐,他向刘备提出占据荆、益两州,谋取西南各 族统治者的支持,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即所谓 “隆中对”。从此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建兴十二年,与魏司 马懿在渭南相拒,病死于五丈原军中,葬定军山(今陕西勉县西 南)。曾革新连弩,能同时发射十箭,又制造“木牛流马”,利于 山地运输。有《诸葛亮集》。
精读细研
3.“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俭以 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 始终保持内心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 劳力。“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
精读细研 说一说: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合作探究 古今异义
古义: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夫君子之行 今义:丈夫 夫君子之行 古义:操守、品德;
七年级语文上册
15 诫子书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记“夫、淫、躁”等字的读音,熟记“淫慢、节俭” 等词语的字形,掌握文中的判断句式及重点古今异义词。
(重点) 2.理解文意;结合作者生平,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 义。(重点) 3.感受传统文化,接受古典作品的熏陶。(素养)
知识备查
作者介绍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 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东汉末年,隐居邓县隆中(今湖北 襄樊市襄阳区),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建安十二年(207 年),刘备三顾草庐,他向刘备提出占据荆、益两州,谋取西南各 族统治者的支持,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即所谓 “隆中对”。从此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建兴十二年,与魏司 马懿在渭南相拒,病死于五丈原军中,葬定军山(今陕西勉县西 南)。曾革新连弩,能同时发射十箭,又制造“木牛流马”,利于 山地运输。有《诸葛亮集》。
精读细研
3.“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俭以 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 始终保持内心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 劳力。“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
精读细研 说一说: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合作探究 古今异义
古义: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夫君子之行 今义:丈夫 夫君子之行 古义:操守、品德;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5诫子书(共36页)
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 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 性。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三、读出意思
翻译方法 1.借注释。 2.前后文推测。 3.组词替换。 4.联系已学(文言文、成语)。
诫 子 书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智慧的化身,其实 他不但是一位智者,更是一位慈父,今天就让我们
学习一篇诸葛亮写给他儿子的家信——《诫子书》, 去体会慈父的殷殷情怀,智者的谆谆教诲。
诸葛亮(181—234),复姓诸葛名亮,
字孔明,卧龙先生。琅琊阳都(今山东沂
南南)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
家。作为一代历史伟人,他最大的功绩就
明确志向,明,明确 坚定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
句首发语词 摒除杂念和干扰 内心恬淡,不慕荣利
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
增长才干 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
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
放纵懈怠。淫,放纵。慢,懈怠。 振奋精神。励,振奋。
险躁则不能治性。
轻薄浮躁。险,轻薄。
年与时驰,
疾行,指迅速老去
修养性情。治,修养。
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凋落,衰残。 大多对社会没有贡献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又怎么来得及。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君子的行为操守, 以宁静来修养身心, 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一、读 准 字 音
夫君子之行
夫学须静也
fū 旧时称成年男子 旧时称服劳役的人 与妻结成配偶者 fú 文言发语词:夫天地者。 文言助词:逝者如斯夫。 文言指示代词,相当于“这”或“那”: 夫猫至。
三、读出意思
翻译方法 1.借注释。 2.前后文推测。 3.组词替换。 4.联系已学(文言文、成语)。
诫 子 书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智慧的化身,其实 他不但是一位智者,更是一位慈父,今天就让我们
学习一篇诸葛亮写给他儿子的家信——《诫子书》, 去体会慈父的殷殷情怀,智者的谆谆教诲。
诸葛亮(181—234),复姓诸葛名亮,
字孔明,卧龙先生。琅琊阳都(今山东沂
南南)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
家。作为一代历史伟人,他最大的功绩就
明确志向,明,明确 坚定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
句首发语词 摒除杂念和干扰 内心恬淡,不慕荣利
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
增长才干 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
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
放纵懈怠。淫,放纵。慢,懈怠。 振奋精神。励,振奋。
险躁则不能治性。
轻薄浮躁。险,轻薄。
年与时驰,
疾行,指迅速老去
修养性情。治,修养。
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凋落,衰残。 大多对社会没有贡献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又怎么来得及。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君子的行为操守, 以宁静来修养身心, 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一、读 准 字 音
夫君子之行
夫学须静也
fū 旧时称成年男子 旧时称服劳役的人 与妻结成配偶者 fú 文言发语词:夫天地者。 文言助词:逝者如斯夫。 文言指示代词,相当于“这”或“那”: 夫猫至。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15《诫子书 》课件(35张ppt)
对照注释,翻译课文 补充注释:
诫:警告,劝诫。
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夫:语气词,文言虚词的一种,用于句首。如“夫”、“盖”。表 示将发议论,起引出下文的作用。古代称之为“发语词”。
以:用来。 修身:修养身心。
广:扩展 。
成学:成就 年与时驰:年华
励精:振奋 意与日去:意志;岁月
遂成枯落:最终;枯败;凋零。
作者简介
❖ 作为一代历史伟人,诸葛亮最大的功绩是辅佐刘备开创蜀国 基业。东汉末年,群雄并起,问鼎逐鹿。建安十三年(208), 诸葛亮出使东吴,舌战群儒,最后促使孙刘联合,共抗曹操,并 经赤壁一战奠定三国鼎立局面,而后为刘蜀集团运筹策划,东征 西讨,开疆拓土,富国强兵,直至病逝于五丈原军旅之中。他有 济世爱民之心,经天纬地之才,“智绝千古”,特别是隆中决策, 高瞻远瞩,不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可谓“专待春雷惊梦回,一
通译全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高尚君子的行为,以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互文)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通译全文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能来源于学习。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掌握重点文言词,背诵课文,积累警句。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考点分析: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可结合老子的“静为躁之君”这句名言以及 诸葛亮自身临终遗嘱“掘棺材之地,穿平常服饰,不配器物”,留给子孙的财 产只有桑800株,薄田15公顷的故事来引导理解。“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 无以致远”中抓住“澹泊”“宁静”与“立志”“致远”的关系,让学生联系 正面事例与反面事例来赏读,使学生心灵受到震撼,明白在充满诱惑的滚滚红 尘中,切不可随波逐流,迷失志向。“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点拨 学生联想已学过的名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 跎”,体会出人生短促,如白驹过隙,要倍加珍惜青春年华。
第16课《诫子书》课件(共35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提出论点
正(静)反(躁)论 证(治学、修身)
劝诫惜时勤学
七年级—部编版—语文—第四单元
15 诫子书
第二课时
1、诸葛亮在这段话中,哪句话劝勉儿子要珍惜时光,把握现在?你由 此想到了哪些诗句?
(1)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 及!(2)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明日 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4.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这几个条件之 间有什么关系?
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要想成才,需先立志,之 后必须努力学习,要想学有所得,就必须确立珍惜时间,刻苦学 习。“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志向的培养又必须砥砺品德。
2、诸葛亮认为成才的条件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诸葛亮认为,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诸葛亮主张以俭 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要想成才,就必须 努力学习,要想学有所得,就必须确立大志(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 成学)所以,三者中,志是成才的前提的基础。那么如何培养志向呢?必须“宁 静”,即清心寡欲、专心致志(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如此说来,一 个人要想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就必须修养自己的品德,那如何修养品德呢?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看来,“志”是成才的前提,而“修身、养 德”是成才的关键。这也正是诸葛亮的观点所在。
告诫、劝勉之义。
诫子书
即诸葛亮写给儿子的旨在告诫、劝勉的信。
1.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告诫儿子要修身养德。
第15课《诫子书》课件(共46张PPT).ppt
合作探究
作者又明确了“静”与“明志”“成才”的关系,“静”与“明志”“成才”分 别有怎样的关系?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中强调了“明志”“致远”是“淡 泊”“宁静”的目的,即作者认为明确志向和达到目标是目的,其途径是“淡 泊”“宁静”,并用双重否定句的句式强调“淡泊”和“宁静”的重要性。
读出情韵
我们如何读出文中这位慈父拳拳爱子之心呢?
这封书信虽历经千年,闪耀 着不仅是一位智者的谆谆告 诫,也是一位慈父殷殷叮嘱 与期望。所以这不仅是一封 告诫书,也是一封爱的遗言。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父亲是充满智 慧、立意深远、用心良苦的, 应该读得字字铿锵,读出慈 爱柔和、语重心长的语气。
合作探究
诸葛亮认为成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
他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 缺一不可的。要想成才,就必须努力学习,要想学有所得, 就必须确立大志(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所以,三者中,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而“修身、养德” 是成才的关键。
肆
明事理,读情韵
伍
知家训,抒胸臆
读出情韵
除了本文,还有哪些家训的力量鼓励着你呢?
1.小组内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家训资料。 2.以书面的形式推荐你们小组喜欢的名家家训,谈谈你的理 解并阐述推荐的理由。 3.结合自己的现实情况,谈谈你学完本文的认识和收获。
古人家训
博士买驴,书券三纸,尚未见一驴字。——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朱子家训》。 今诲汝等,居家孝,事君忠,与人谦和,临下慈爱。——《贾昌朝家训》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我性不喜华靡。——司马光《训俭示康》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敕后主辞》 一曰慎独则心安,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仁则人悦,四曰习劳则神钦。——曾国藩《家书》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欧阳修《示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15《诫子书》 精品课件(共28张PPT)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 养锻炼的,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 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 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 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 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 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纵欲放荡,消极怠慢 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陶冶性情使 节操高尚。如果年华与岁月虚度,志愿随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 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而益于社会,只有 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悔也来不及了。
诫 子 书
诸葛亮
作者介绍
诸葛亮
1.(181—234),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 书法 家、 散文家、 发明家。
2. 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
3.早年避乱于荆州,隐居陇亩,时称“卧龙”。刘备三 顾茅庐,他提出联合孙权抗击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 此后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刘备称帝后,任为丞相。 刘禅继位,被封为武乡候,领益州牧,主持朝政。后 期志在北伐,频年出征,与曹魏交战,最后因病卒于 五丈原。有《诸葛亮集》 、 《诫子书》等 。
展现自我
标准答案
第一,要经常性的静思反省。这也是我们所提倡的要经常性地自我对照检查,要善于 自己发现自己思想、灵魂深处的缺点、错误,彻底反省、检查自己,防止在不知不觉中放 任自己的思想道德不足的错误,缺点泛滥。
第二、要俭朴节约。每一个善于吃苦耐劳的人,知道“锄禾”的道理,而如果不善于俭 朴节约,或者因为一时高兴而忘记了以前所遭受的痛苦,仍然会陷入不应有的错误境地。 时刻保持俭朴节约,实际上也是保持清醒的头脑,经常对照检查自己,不因生活、待遇改 善而沾沾自喜,甚至走向腐化、堕落。从古至今,几乎每个朝代走向衰亡,都是因为没有 能够保持艰苦创业时的俭朴节约,一度挥霍无度,放松了思想警惕,就会犯下不可饶恕的 错误,其后果是无法弥补的。例如战国时期的吴国,吴王夫差 整天迷恋于美貌的西施,不 再理朝治和加强国防建设,结果在派兵攻打别国时,被越王勾践乘虚发兵灭掉吴国,导致 吴王夫差自杀,国人流亡的惨状。俭朴节约,时刻警醒是多么的重要啊!
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 养锻炼的,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 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 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 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 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 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纵欲放荡,消极怠慢 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陶冶性情使 节操高尚。如果年华与岁月虚度,志愿随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 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而益于社会,只有 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悔也来不及了。
诫 子 书
诸葛亮
作者介绍
诸葛亮
1.(181—234),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 书法 家、 散文家、 发明家。
2. 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
3.早年避乱于荆州,隐居陇亩,时称“卧龙”。刘备三 顾茅庐,他提出联合孙权抗击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 此后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刘备称帝后,任为丞相。 刘禅继位,被封为武乡候,领益州牧,主持朝政。后 期志在北伐,频年出征,与曹魏交战,最后因病卒于 五丈原。有《诸葛亮集》 、 《诫子书》等 。
展现自我
标准答案
第一,要经常性的静思反省。这也是我们所提倡的要经常性地自我对照检查,要善于 自己发现自己思想、灵魂深处的缺点、错误,彻底反省、检查自己,防止在不知不觉中放 任自己的思想道德不足的错误,缺点泛滥。
第二、要俭朴节约。每一个善于吃苦耐劳的人,知道“锄禾”的道理,而如果不善于俭 朴节约,或者因为一时高兴而忘记了以前所遭受的痛苦,仍然会陷入不应有的错误境地。 时刻保持俭朴节约,实际上也是保持清醒的头脑,经常对照检查自己,不因生活、待遇改 善而沾沾自喜,甚至走向腐化、堕落。从古至今,几乎每个朝代走向衰亡,都是因为没有 能够保持艰苦创业时的俭朴节约,一度挥霍无度,放松了思想警惕,就会犯下不可饶恕的 错误,其后果是无法弥补的。例如战国时期的吴国,吴王夫差 整天迷恋于美貌的西施,不 再理朝治和加强国防建设,结果在派兵攻打别国时,被越王勾践乘虚发兵灭掉吴国,导致 吴王夫差自杀,国人流亡的惨状。俭朴节约,时刻警醒是多么的重要啊!
部编版15《诫子书》课件 (共37张PPT)
15 诫 子 书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识记并积累文中的文言实 词和虚词。(重点) 2.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感情;赏析精彩论点,积累 名言警句。(重难点) 3.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难点)
“诫”是“告诫、劝勉”的意思。“子”在文中 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书”是古代一种应用性文 体。以“诫子书”为题,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简 洁明了。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翻译:不学习就没办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不能使学习 有所成就。 精析:从立志方面来谈,双重否定句强调“志”的重要性。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 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翻译: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 性情。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于是年老志衰,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等到那时可 悲地守着贫寒的陋室,又怎么来得及! 精析:对爱子反复告诫,人生短暂,要珍惜时光,刻苦 学习。
(2016·山东聊城中考,12分) 阅读【甲】【乙】两文, 完成下面问题。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 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 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 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 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_依__靠__屏__除__杂__念__和__干__扰__来__修__养__身__心__,__依__靠__节__俭__来__培__养__自__己____ _的__品__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
【注释】①淫慢:放纵懈怠。②励精:振奋精神。③接 世:接触社会。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识记并积累文中的文言实 词和虚词。(重点) 2.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感情;赏析精彩论点,积累 名言警句。(重难点) 3.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难点)
“诫”是“告诫、劝勉”的意思。“子”在文中 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书”是古代一种应用性文 体。以“诫子书”为题,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简 洁明了。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翻译:不学习就没办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不能使学习 有所成就。 精析:从立志方面来谈,双重否定句强调“志”的重要性。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 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翻译: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 性情。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于是年老志衰,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等到那时可 悲地守着贫寒的陋室,又怎么来得及! 精析:对爱子反复告诫,人生短暂,要珍惜时光,刻苦 学习。
(2016·山东聊城中考,12分) 阅读【甲】【乙】两文, 完成下面问题。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 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 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 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 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_依__靠__屏__除__杂__念__和__干__扰__来__修__养__身__心__,__依__靠__节__俭__来__培__养__自__己____ _的__品__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
【注释】①淫慢:放纵懈怠。②励精:振奋精神。③接 世:接触社会。
诫子书[PPT课件白板课件]部编人教版初一七年级语文35页PPT
10、一个人应该:活泼而守纪律,天 真而不 幼稚, 勇敢而 鲁莽, 倔强而 有原则 ,热情 而不冲 动,乐 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诫子书[PPT课件白板课 件]部编人教版初一七年
级语文
6、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黑格 尔 7、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 集体的 动作, 集体的 表情, 集体的 信念。 ——马 卡连柯
8、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 否则一 切都会 陷入污 泥中。 ——马 克思 9、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 —夸美 纽斯
第15课《诫子书》课件(共36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内容回顾 书信的内容?
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 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不能
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 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
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学习必这须封静信心告专诉一孩,子而什才么干道来理自?于
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
过程安排
• 圈画出文中的“静”。 • 结合课下注释和上节课的翻译,思考:“静”指的是什么?“静”
有哪些作用?如何做到静? • 小组内分享对静的含义和作用的分析,并结合原文说明理由,整理
出小组对于“静”的理解的结论。 • 小组讨论:作者是如何论述“静”的重要性的?
课程导入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成果展示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
只有淡泊宁静才能明确内心真 正所求,才能坚定自己的志向,不
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 为外界诱惑,最后实现自己的目标。
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突出“静”对于 “学”的“志” 的重要作用。必须保持宁静专一,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 才能立志,才能勤学,才能成才。
2学习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3惜时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
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课程导入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合作探究
探究任务
对于“俭以养德”,文中提到的内容似乎不多。 你是如何理解“俭以养德”的?
过程安排
有关诸葛亮的诗
蜀相
【唐】杜甫
第15课《诫子书》课件(共34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课文讲授
3.诸葛亮既希望儿子“淡泊宁静”,又希望儿子能“明志”“致 远”, 这是否矛盾?为什么?如何理解《诫子书》中的“接世”观点?
课文讲授
并不矛盾。“淡泊”不是弃世,“宁静”也不是无为。“淡 泊”“宁静”是“明志”“接世”的前提,“淡泊”的目的在于修 身养性、静心学习,进而达到“接世”的远大目标。
新课讲授
(二)再读课文 读懂文意
夫 君子之 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助词,用于句 品德高尚 操守、
首,表示发端。 的人。
品德。
非淡泊 无以明志,非
宁静
无以致远。
内心恬淡, 明确志向。明, 这里指安静, 达到远大目标。 不慕名利。 明确、坚定。 集中精神,不 致,达到。
分散精力。
新课讲授
译文:有道德有修养的人的品行,依靠屏除杂 念和干扰来修养身心,依靠节俭来培养自已的品德。 不淡泊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集中精神就 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
非学无以广才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广 非志无以成学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成 非宁静无以致远 形容词做名词,远大的目标
新课讲授
(四)课文解读
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告诫儿子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 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 望。
课堂小结
诸葛亮通过这封家书劝勉儿子勤 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做 起,切忌“淫慢”“险躁",在生活中要珍 惜时间,坚定意志。全文字里行间无 不渗透着诸葛亮对儿子的殷切期望。
课文讲授
1.请按照议论文的结构来给文章分层。
论点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治学(静) 正面论证 修身(躁) 反面论证
劝诫惜时,有所为
第15课《诫子书》课件(共51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穷庐,将复/何及!
请找出文中与“静”和“俭”相
静
关的句子。
俭 怎样 心态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志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疏通文意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静: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疏通文意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须:需要。 译文:学习需要宁静专一,(增长)才能需 要(刻苦)学习。
围绕“志向”,请思考右侧的问题。
静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俭
怎样 状态
以:连词,用来 广:形容词用作动词,增长。
志
基 础
前提
成:完成,这里引申为“成就”。
目的
围绕“志向”,请思考右侧的问题。
静
怎样 状态
志
围绕“志向”,诸葛亮认为怎样的状态才
能达到做君子的目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 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
静 俭 怎样
状态
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
志
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
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
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
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俭 怎样 状态
译文:不学习就不能增长才干,没有志 向(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学有 所成。
志
基 础
前提
学
目的
才
文意小结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 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 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句赏析】
(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是逻辑学中“双重否定”的句式,否定之否定便是肯定,以强烈而委 婉的语气表达了他对儿子的谆谆教诲与无限期望。
“淡泊”、“宁静”,看起来是不想有所作为,但现在“不为”正是为 了将来“有所为”。 “淡泊”、“宁静”正是韬光养晦、卧薪尝胆的阶段,等待时机成熟就 可以“致远”,轰轰烈烈干一番“惊天地,泣鬼神”的事业-------更加 有所为。 “淡泊”与“宁静”,不是消极颓废的无奈感伤,而是以“明志”与 “致远”为终极目标和远大理想的、真正有志者的无声誓言,是积极向 上和进取的,是催人奋进的。 “淡泊”与“宁静”,不是消极地逃避现实,而是志在修身,进而“齐 家、治国、平天下”。这就是老子《道德经》中所倡导的,“无为”的 结果是“无不为”。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虽只寥寥八字,却被诸葛亮钟爱一生,而且 贯穿诸葛亮一生,成为他的精神的集中体现。
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使学习有所成就。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放纵懒散就不能振奋精神,冒险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通译全文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守着那穷困的居舍, 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呢!
拓展延伸
又诫子书
夫酒之设,合礼致①情,适体归②性,
礼终而退,此和之至③也。主意④未殚,宾 有余豪⑤ ,可以至醉,无致⑥迷乱⑦ 。
【注释】①致:表达。 ②归:符合。 ③至:达 到顶点。 ④意:情趣。殚:尽。 ⑤豪:酒量大 的意思。 ⑥致:达到。⑦迷乱:分辨不清,丧失 理智。
宴席上的酒的设置,在于合符礼节、表达情意,适应身体 和性格的需要,礼节尽到了就该退席,这就达到和谐的顶点了。 主人的情意还未尽,客人也还有余量,可以饮到酒醉,但也不 能醉到丧失理智而胡行乱来。
问题研究
薛谭学讴,自足而归,知不足而得返。就是 “躁”的最好的例证。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1)讴:不用乐器伴奏的歌唱;这里指唱歌 ; (2) 于:向; (3)穷:尽,完; (4)遂辞归:于 是就告辞回家;辞:告辞 (5)弗止:没有劝阻; (6)饯行于郊衢:在城外大道旁给他用酒食送行; (7)饯于:于:向; (8)抚节:打着节拍: (9)遏:阻止; (10)谢;古义:认错,道歉;今 义:感谢 (11)反:通假字,通“返”,返回。
2020年秋季学期统编版初中语文第四单元15课
诫 子 书
• 目标分析:
1、知识能力目标:①熟读成诵,正确理解文中的字词句,积累本文重点文言词;②赏析精彩 妙点,积累名言警句。③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2、过程、方法目标:①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自译文本;②引导学生精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把握文章主旨。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聆听先哲教导,汲取精神养料。
莫使惹尘埃。其实心灵如住室,想保持长久的洁净就要时时
清扫。只有在宁静中,才能静下心来,反省、清理心灵的尘
埃与污浊,而对诱惑、名利之累,如何让自己的心时时保持
如水般清净?心灵宁静了,自然一切都和谐美好,海阔天空。
❖
淡泊宁静不是弱者面对现实无能为力的逃避,更不是愤世
嫉俗者的孤芳自赏, 而是一种成熟的、和谐的、积极的心态。
探究新知
读准字音,熟读成诵
夫(fú) 澹泊(dàn)(bó) 淫(yín)慢 遂(suì) 庐(lú)
读准字音,熟读成诵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 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 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 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 穷庐,将/复何及!
问题研究
4.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 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俭以养德” 与“静”有何关系?
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 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 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 质享受而分神劳力。“俭以养德” 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
课堂练习
课后作业: 背诵默写这篇文章。
小结
1、本文的名句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2、 本文表达中心意思的关键句(提出论点):夫君子之行: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 诸葛亮写信的用意是:劝勉儿子勤学励志,须从澹泊宁静 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
作者简介
❖ 作为一代历史伟人,诸葛亮最大的功绩是辅佐刘备开创蜀国 基业。东汉末年,群雄并起,问鼎逐鹿。建安十三年(208), 诸葛亮出使东吴,舌战群儒,最后促使孙刘联合,共抗曹操,并 经赤壁一战奠定三国鼎立局面,而后为刘蜀集团运筹策划,东征 西讨,开疆拓土,富国强兵,直至病逝于五丈原军旅之中。他有 济世爱民之心,经天纬地之才,“智绝千古”,特别是隆中决策, 高瞻远瞩,不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可谓“专待春雷惊梦回,一
通译全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高尚君子的行为,以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互文)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通译全文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能来源于学习。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问题研究
A、淡泊: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 记》);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陶渊 明);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白 居易);心闲天地本来宽。(陆游)
B、立志: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 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 志(王勃);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掌握重点文言词,背诵课文,积累警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难点: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考点分析: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可结合老子的“静为躁之君”这句名言以及 诸葛亮自身临终遗嘱“掘棺材之地,穿平常服饰,不配器物”,留给子孙的财 产只有桑800株,薄田15公顷的故事来引导理解。“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 无以致远”中抓住“澹泊”“宁静”与“立志”“致远”的关系,让学生联系 正面事例与反面事例来赏读,使学生心灵受到震撼,明白在充满诱惑的滚滚红 尘中,切不可随波逐流,迷失志向。“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点拨 学生联想已学过的名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 跎”,体会出人生短促,如白驹过隙,要倍加珍惜青春年华。
古今 声长啸安天下”,引后世无数英雄竞折腰,被称为“ 第一贤相”。
背景简介
诸葛亮在政治、军事上计谋超群,对后代的教育问题也十分 重视。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军中的前夕,还写信给诸葛瑾:“瞻今 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同时写下了流 传百世的《诫子书》。他在《诫子书》中告诫儿子,“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学以广才,励精治性,珍惜 光阴,务求“接世”。30年后,邓艾率魏军攻蜀,兵至绵竹,诸 葛瞻拒不接受邓艾的高官诱降,英勇战死,时年37岁。其子诸葛 尚一同战死,时年16岁。《诫子书》中关于道德、修养、教育方 法的至理名言,影响着近二千年来诸葛家后裔的持续发展和我国 有志青年积极进取。
对照注释,翻译课文 补充注释:
诫:警告,劝诫。
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夫:语气词,文言虚词的一种,用于句首。如“夫”、“盖”。表 示将发议论,起引出下文的作用。古代称之为“发语词”。
以:用来。 修身:修养身心。
广:扩展 。
成学:成就 年与时驰:年华
励精:振奋 意与日去:意志;岁月
遂成枯落:最终;枯败;凋零。
问题研究
1、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励志,修身养 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 险躁。
问题研究
2、本文就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这几个方面是如 何展开论述的?你能再补充一个论据(道理或事 实均可)吗?
A.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B.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都强调一 个“静”字,修身要静,学习要静,获得 成功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于“躁”字, 把静、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的效果。
问题研究
3.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一要有志,二要淡泊宁静。这就 是“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 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的完整意 义。这就是诸葛亮的治学之道。
千古良相诸葛亮
不但是杜甫笔下的精 英忠魂,更是后人眼 中的智慧化身。他一 生立志“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为此鞠 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更以淡泊明志,宁 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 传身教,惠及子女。
拓展延伸
诫外生书①
夫志当存高远②,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③,使庶几之志④, 揭然有所存⑤,恻然有所感⑥;忍屈伸⑦,去细碎⑧,广咨问,除 嫌吝⑨,虽有淹留⑩,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 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 矣!
【注释】①外生:外甥。生,同“甥”。 ②存:有。 ③滞:拘泥。 ④庶几:指圣贤。 ⑤揭:显露。存:保存。 ⑥恻:恳切。 ⑦忍:容忍。屈:委屈;挫折。伸:舒展, 顺利。 ⑧细碎:细小烦杂。 ⑨嫌:埋怨,不满。吝:悔恨,遗憾。 ⑩淹:停留。淹 留:停留。指暂时得不到官做。 济:成功。徒:白白地。碌碌:平庸无能。滞:停滞, 滞留。 窜:躲藏。伏:藏匿。 下流:地位低微。指没有出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