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版精品教案学案-专题22+邹忌讽齐王纳谏-届九年级下册语文每课时精讲精练系列(人教版)

合集下载

【精品】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精品】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22.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 继续学习文言中一些实词、虚词的用法过程与方法:学习本文运用设喻讲道理和表明见解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邹忌劝说齐王纳谏是爱国的表现。

【教学重点】文中出现的句式和词类活用现象。

【教学难点】本文第二段邹忌以自己的事情设喻,劝说齐王纳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启发式提问法【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看过《封神榜》的肯定知道,在殷商时代,有一位大臣比干因进谏国君而被纣王剖心致死,像这样悲惨的结局足以使谏臣望而却步。

但是,各朝各代仍有不少智勇双全的忠臣义士,为了国家的前途而勇于进谏,在那伴君如伴虎的时代游刃有余的生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一位杰出的人物邹忌,看看他是如何讽谏齐威王纳谏除蔽,修明政治的。

二.相关知识介绍1.解题参照注释⑴明确:邹忌是齐国人名。

讽:是讽谏的意思,即用暗示、比喻之类方法委婉地规劝。

纳是接受、采纳。

谏是臣子向国君提建议。

全题合起来就是邹忌委婉地规劝齐王采纳臣民的意见。

2.《战国策》初三学习《唐雎不辱使命》时作过简介。

可参照预习提示内容。

注意:这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与前面学的《史纪》(纪传体)、《资治通鉴》(编年体)不同。

三.教师范读课文四.学生齐读全文后自己理解其内容五.课文重点内容讲解教师串讲一段,请两名学生串讲两段,在此过程中将重点字、词、句随时讲解并板书。

1.实词zhāo 早晨(名词)私人,自己(代词)朝cháo 朝廷(名词)私私下,偷偷的(形容词)cháo 朝见(动词)偏爱(动词)身长,长(形容词)修修建(动词)整治(动词)今义是一个名词2.虚词:莫:无定代词,指人。

译为“没有谁”。

弗:fú,否定副词,译为“不”。

3.词类活用A.形容词意动用法吾妻之美我者(“以……为美”“认为……美”)B.形容词作动词私我也(“偏爱”)C.名词作状语面刺(当面)D.使动用法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4.句式A.固定句式(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2)吾与城北徐公孰美?这两句都是比较相关两项得失高下的选择句,是文言文的固定句式。

《邹忌讽齐王纳谏》 学案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 学案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学案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邹忌讽齐王纳谏》学案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1《邹忌讽齐王纳谏》学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邹忌的生平、思想和作品。

2.理解《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含义和艺术特点。

3.分析文本中的形象语言、修辞手法、语言特点和艺术魅力。

4.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文本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分析1.文本内容分析《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篇战国时期邹忌的议论文,是一篇揭露即将发生的危险与忠告的文章。

文中作者通过对比邹忌与大臣们的意见,阐述了一个智者与常人思维的差异,更强调对国家利益的维护。

2.知识点分析(1) 邹忌的生平和作品(2) 人物对比的特点和作用(3) 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效果不同的修辞手法和艺术表现,不同的思想和情感的表达方式,都凝聚在一篇篇名篇佳作中,构成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三、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环节通过《古文观止》中的部分名篇佳作的阅读,讨论古代文学作品的特点和魅力。

2.知识点讲解讲解邹忌的生平、思想,以及他的代表作品之一《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背景、内容、结构和修辞手法。

3.课文解读分组阅读,理解篇章结构和蕴含的思想,运用所学的分析技巧进行分析,并对文本中的名词和句子结构进行分析。

4.表达和运用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写一篇文章,与讲座的主题相关。

通过此次写作活动,使学生学到用清晰、严谨、准确的语言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5.总结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稿件,老师也予以评价。

鼓励学生评价不仅关注结构和语言,更重要的是关注思维。

四、教学方法1.授课法通过讲解、讨论、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并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2.分组活动法通过分组阅读和讨论,让学生交流观点和思考,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学会团队合作。

五、教学评价1.通过学生的回答,检测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

2.通过学生的写作和讲解,检测学生在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上的能力。

最新九年级语文下册-22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最新九年级语文下册-22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精品文档《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教材分析《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齐策》,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

文章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

文字易懂,语句流畅,人物生动,故事性强,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教育意义。

文章结构严谨,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道德情操熏陶的是对学生进行文学素养、宜于在为人处事、交际修养等方面启迪学生心智,好教材。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掌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虚词和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

.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

2 .理解本文结构的精妙和语言的内在深意。

3 .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4过程与方法 1.学生预习,教师重点讲解,辅导课堂讨论。

.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点拨法。

2 3.以问题研究的方式分析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精品文档.精品文档体会古代志士为了国家利益勇于讽谏的思想,理解古代明君勇于纳谏的大度胸怀。

1. 认识语言艺术在创建和谐人际关系及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2.三、教学设想(一)设计理念理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建立以探究、教学过程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亲身实践、分享与合作为特征的新型学习方式,让学生理解知识的意义,培养和发展创谈话导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本文的教学思路基本上可分为:造性,资料助读——阅读感知——理解文意——问题探究——品味结构——课文总结——自编自演。

(二)重、难点以小喻大的设喻方法。

重点:理解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

2. 难点:反复诵读,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三)教学方法(.用以读带讲的方式,使学生在自读、齐读、默读等各种形式的朗读中感知课文,体味情1 感。

,从不同角度多设疑,巧设疑,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2.讨论点拨法(四)教学时数 2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看过《封神榜》的同学肯定知道,在殷商时代,有一位大臣因进谏国君而被纣王挖心致死——比干。

【精品】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案: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

【精品】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案: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

22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宾语前置的句式特点。

2.了解《战国策》。

能力目标1.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德育目标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1.理读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

2.反复诵读,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人贵在自知。

”齐国的谋臣邹忌就是这样一位贤人。

他是一位美男子。

但与徐公相比却还不及,妻子偏爱他,妾怕他,客人有求于他,都说他比徐公美。

邹忌由此联想到什么?他是如何做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寻找答案。

二、资料助读1.《战国策》《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的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

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

全书共33篇。

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

战国时代七雄并立,兼并战争比春秋时代更为频繁激烈,各诸侯王纷纷招揽谋臣策士为自己出谋划策,于是“士”这一阶层活跃起来,有的主张连横,有的主张合纵,所以,史称这些人为策士或纵横家,他们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斗争策略,为某些统治集团服务,并且往往利用当时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游说诸侯。

《战国策》就是着重记述这些策士们的言行的。

《战国策》语言活泼流畅,粗中有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如善于讽涑的谋臣邹忌,任性顽固的贵族老妇人赵太后,追逐功名富贵的策士苏秦。

另外,还特别善于运用一些讽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

《战国策》不愧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后世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录音,学生边听边在生字、多音字、通假字下作记号。

听毕,借助注释、词典自行理解。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优质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优质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优质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大臣邹忌以巧妙的方式劝说齐王接受忠言的故事。

文章通过邹忌与齐王的对话,揭示了齐王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不足,同时展现了邹忌的智慧和高尚品质。

本课要求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分析邹忌的劝说技巧,体会文章的主题思想。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但对于古代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邹忌的劝说技巧和文章主题思想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历史背景,分析邹忌的劝说技巧,并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熟练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邹忌的劝说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邹忌的劝说技巧,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启发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学会接纳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培养良好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邹忌的劝说技巧及其作用。

2.难点:邹忌劝说技巧的本质含义及其现实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背景,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邹忌的劝说技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了解历史背景,设计教学问题和讨论话题。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查阅相关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出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2.呈现(10分钟)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检查字词掌握情况,并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邹忌的劝说技巧。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总结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部编版】九年级下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邹忌讽齐王纳谏》是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言文,选自《战国策》。

文章通过邹忌与齐王的故事,展示了邹忌善于辞令、聪明才智的特点,同时也表现了齐王从善如流、勇于改过的品质。

文章语言优美,富有韵味,充满智慧。

教学本课旨在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同时领悟到为人处事的智慧。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但对于古代的文化背景、词语释义等方面可能仍存在困难。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结合现实生活,理解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意义,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

此外,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也需要激发,以提高课堂参与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准确地朗读、翻译文言文,理解邹忌与齐王的故事;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式,了解古代文化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到为人处事要善于辞令、聪明才智,培养勇于改过、从善如流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准确地朗读、翻译文言文,理解邹忌与齐王的故事;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式,了解古代文化背景。

2.难点:领悟到为人处事要善于辞令、聪明才智,培养勇于改过、从善如流的品质。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3.情境教学: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智慧。

4.欣赏教学: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了解古代文化背景,准备相关讲解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词语释义,了解故事情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战国策》及本文作者,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停顿等,感受文言文的韵味。

九下-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案.doc

九下-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案.doc

九下-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案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案教与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学习分析人物性格,引导学生学会从小事中悟出一定的道理,见微知著。

3、认识除弊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与学重、难点:1、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通过反复诵读领悟文章的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

教与学方法:1、诵读法。

多种形式、反复朗读。

2、提问法。

通过精心设计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象,并理解设喻说理的手法。

3、练习法。

练习能够及时反馈课堂教学的效果,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课时:2课时教与学过程:第一课时教与学要点:疏通文意,把握故事情节一、导入新课:看过《封神榜》的肯定知道,在殷商时代,有一位大臣比干因进谏国君而被纣王剖心致死,像这样悲惨的结局足以使谏臣望而却步。

但是,各朝各代仍有不少智勇双全的忠臣义士,为了国家的前途而勇于进谏,在那伴君如伴虎的时代游刃有余的生存。

战国时齐威王就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

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看看他是如何讽谏齐威王纳谏除蔽,修明政治的。

二、解题:1、请一位同学解释一下题目。

生交流。

师出示幻灯:邹忌是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讽,是讽谏的意思,即用暗示、比喻之类方法委婉地规劝。

纳是接受、采纳。

谏是臣子向国君提建议。

全题合起来就是邹忌委婉地规劝齐王采纳臣民的意见。

提示:课下小注一定要留心哦。

2、请同学们回顾作家作品知识。

师出示幻灯片,提示:刘向(约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

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本文选自《战国策•魏策》。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整理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

共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

九年级下册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最新7篇)

九年级下册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最新7篇)

九年级下册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最新7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战国策》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和史学上的地位。

3、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4、理解文中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用自学、质疑、答疑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来学习课文,鼓励学生发表自已的见解。

2、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文章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的领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要有勤于思考和自知之明的精神。

2、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掌握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二)难点:体会邹忌劝谏的技巧。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中国历史上不乏忠臣进谏的故事,但他们的命运都各不相同:比干劝商纣王不要沉湎于酒色而被挖心,蹇叔劝谏秦穆公不要出兵伐郑而被嘲讽羞辱,屈原劝谏楚怀王连齐抗秦而被放逐,伍子胥劝谏吴王夫差除掉勾践而身为戮没,但邹忌劝谏齐威王却收到成效。

这是什么原因呢?让我们从今天要学习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寻找答案吧。

(板书课题)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1、简介《战国策》《战国策》原名《国事》《短长》《事语》等,由于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所以传到西汉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

至于这部书的作者已不可考。

《战国策》主要记述战国时代策士们的言行和主张。

其语言活泼流畅,粗中有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善于运用一些讽喻性的故事作比,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等。

《战国策》不愧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2、简介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3、简介齐威王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

人教初中语文九下《22邹忌讽齐王纳谏》word教案 (2)

人教初中语文九下《22邹忌讽齐王纳谏》word教案 (2)

邹忌讽齐王纳谏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阅读浅显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2、中招考点:(1)概括文言文语段内容。

(2)联系现实,谈所受启发。

3、学情分析:学生在第一课时突破字词和翻译障碍后,理解文章内容和人物形象应该比较顺利,但是更深一层的对文本的把握,以及关联当下,需要老师问题引导。

二、学习目标:1、通过抓住“三”速读全文,能梳理出全文层次。

2、通过细读邹忌的行为、心理、语言描写,能说出邹忌的劝说技巧,以及对现在人际交往的启发。

三、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一,设计一个活动: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生能总结出“三问”、“三答”、“三思”、“三比”、“三赏”、“三变”。

2、针对目标二,设计两个活动:通过朗读相关语句和小组讨论,学生能在教师引导下总结出邹忌的劝说技巧;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说出邹忌的劝说技巧带给自己的启发。

四、教学过程:1、自学指导二:内容:细读课文中邹忌的行为、心理、语言描写的句子,能说出邹忌的劝说技巧。

方法:带着问题速读文章,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时间:8分钟要求: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五、当堂训练:【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景公好戈,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召吏欲杀之.晏子日:”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日:”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日:”独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已毕,请杀之.公日:”勿杀!寡人闻命矣。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5篇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5篇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5篇Teaching plan of Zou Ji satirizing king Qi Najian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5篇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邹忌讽齐王纳谏模板2、篇章2:邹忌讽齐王纳谏范文(2020版)3、篇章3:邹忌讽齐王纳谏范文4、篇章4:邹忌讽齐王纳谏范文5、篇章5:邹忌讽齐王纳谏模板标准版篇章1:邹忌讽齐王纳谏模板教学目标1.结合工具,读准字音。

2.结合注释、积累,明确文言重点字词含义,疏通文意。

3.质疑讨论,明确人物形象,体会邹忌讽谏的艺术。

4.背诵全文,培养文言语感。

教学重点1.结合注释,掌握部分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及特殊文言句式的用法,理解全文内容。

2.背诵全文,培养文言语感。

教学难点质疑讨论,熟悉人物形象,欣赏邹忌讽谏的艺术。

教学过程一.导入离罢春秋激烈的战场,我们走入了战国的风云。

今天,我们将跟随邹忌,一同在《战国策》中去感受君臣间的一段轶事。

二.结合工具,明确字音1.生结合注释、字典,扫清生字障碍。

2.师生交流疑难字词。

3.师出示投影,明确重点字词(投影)形貌昳丽朝服衣冠入朝见威王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皆朝于秦4.齐读课文,读准字音。

5.师纠正误音。

三. 结合注释,疏通文意1.梳理第一小节①生结合注释,梳理第一小节.②生质疑,师生讨论共同解决疑难字词.③师明确第一节重点字词﹑语句.(投影)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徐公何能及君徐公来,孰视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22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战国策》。

(2)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宾语前置的句式特点。

(3)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能力目标:(1)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2)小组合作交流,体会邹忌的讽谏艺术,从而理解文章讽喻说理的特点。

情感目标: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二、【重点难点】1.重点:学习用设喻讲道理的写法。

2. 难点:反复诵读,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人贵在自知。

”齐国的谋臣邹忌就是这样一位贤人。

他是一位美男子。

但与徐公相比却还不及,妻子偏爱他,妾怕他,客人有求于他,都说他比徐公美。

邹忌由此联想到什么?他是如何做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寻找答案。

<二>预习展示《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的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国别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历史散文总集。

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

全书共33篇。

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

《战国策》语言活泼流畅,粗中有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如善于讽谏的谋臣邹忌,任性顽固的贵族老妇人赵太后,追逐功名富贵的策士苏秦。

另外,还特别善于运用一些讽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

《战国策》不愧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后世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三>整体感知师: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朗读课文。

生:(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昳(yì)丽朝(zhāo)服衣冠(guān) 窥(kuī)镜期(jī )年朝(cháo)齐间(jiàn)进(2)再读课文,理解字句。

(学法指导:清除文字障碍)感知内容师:巡视指导生:学生根据文下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九年制学校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制学校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新人教版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题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结合工具、注释,读准字音,明确文言重点字词“修、私、书、间”等含义,疏通文意。

过程方法质疑讨论,明确人物形象,体会邹忌讽谏的艺术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古代志土为了国家利益勇于讽谏的思想,理解古代明君肯听臣民意见,认真纳谏的大度胸怀。

教学重点结合工具、注释,读准字音,明确文言重点字词“修、私、书、间”等含义,疏通文意。

教学难点质疑讨论,整体感知文意。

教学设计备注一、导人新课有一句话叫“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请同学们举出古代谏臣的例子来……同学们举了比干、魏征、司马迁、海瑞……接着我又说:“今天我们学的课文里邹忌却以顺耳的方法达到讽谏的目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20课《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解题《邹忌讽齐王纳谏》问:题目包含几层意思?是什么句式?包含两层意思:1、邹忌讽齐王;2、齐王纳谏问:“讽”和“纳”分别是什么意思?明确:“讽”指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

“纳”指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改正错误。

题目意思:邹忌用设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齐威王接受自己的进谏主张。

讽喻文特点:用设喻来讲道理,从近到远,从小到大,从家事到国家大事等。

三、《战国策》简介《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人编集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

作者已不可考,最初有《国策》、《国事》、《短长》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为《战国策》。

全书共33篇,分国别编辑。

所记史实从东周贞定王十七年(前452年),到秦始皇三十一年(前216年),共245年。

九年级下册人教版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教学设

九年级下册人教版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教学设

九年级下册人教版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优秀教学设教案《九年级下册人教版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优秀教学设计》1.1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1.1.1 细节说明:教师简要讲述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强调邹忌的聪明才智和敢于直言的精神。

1.1.2 细节说明:引导学生思考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意义和价值,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1.1.3 细节说明: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邹忌能够成功讽谏齐王,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知识点讲解2.1 课文内容理解:通过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1.1 细节说明:教师详细讲解课文,让学生理解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过程和结果。

2.1.2 细节说明:分析邹忌的聪明才智和敢于直言的精神,引导学生学习邹忌的优点。

2.1.3 细节说明: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邹忌讽齐王纳谏对齐国的影响,理解课文的主题。

三、教学内容3.1 课文朗读与理解:通过朗读课文,帮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提高朗读能力。

3.1.1 细节说明:教师组织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动作的准确性。

3.1.2 细节说明: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邹忌的聪明才智和敢于直言的精神。

3.1.3 细节说明: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及时纠正发音和表达不准确的地方。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掌握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4.1.1 细节说明:学生能够准确复述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情节。

4.1.2 细节说明:学生能够分析邹忌的聪明才智和敢于直言的精神。

4.1.3 细节说明:学生能够理解邹忌讽齐王纳谏对齐国的影响,领会课文的主题。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通过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难点知识。

5.1.1 细节说明: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难点知识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并能够运用。

5.1.2 细节说明:教师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和运用课文中的难点知识。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教学案讲学稿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教学案讲学稿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教学案讲学稿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教学案讲学稿课题:22 邹忌讽齐王纳谏主备:罗有志九年级备课组姓名:班级:学习目标一、明白得和把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二、熟悉除弊纳谏在那时的踊跃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一、预习导学【链接材料】1——解题:①题目“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地用一个兼语句式点明了文章内容地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

②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勇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齐威王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睬政事,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那么已,一飞冲天;不鸣那么已,一举成名。

”从尔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链接材料】2——《战国策》介绍:《战国策》由于书中要紧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因此传到西汉末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

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阻碍极为深远。

一、读准字音。

昳( )丽朝( )服衣冠( ) 窥( )镜期()年朝( )于齐间( )进二、明白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邹忌讽齐王纳谏(讽:用委婉的语言暗示、劝告或指责。

谏:臣子向国君提出的意见。

)能谤讥于市朝 (公布指出。

谤,公布地指责,没有贬义;讥,微言挖苦。

注意区别:诽,背地里议论、嘀咕)能面刺寡人之过者()上书谏寡人者(信函,亦泛指文书、文件。

那个地址指奏章)期年以后(期,一周年叫期年;一整月叫期月)3、词类活用:①朝服衣冠(朝,名词作状语;服,名词作动词)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容词意动用法)③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作状语) ④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使动用法)4、一词多义①、修a.乃重修岳阳楼()b.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c.雨村便急忙修书()d.邹忌修八尺有余()②、朝a.相如每朝时常称病b.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③、孰a.我与城北徐公孰美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④、诚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d.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五、古今异义①今齐地址千里( ) 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22邹忌讽齐王纳谏word教案(1)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22邹忌讽齐王纳谏word教案(1)

忌讽齐王纳谏第一课时学习目标设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2)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

(3)阅读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意积累、感悟和运用。

2、教材分析本文语言浅显,故事情节生动,内容并无费解之处,所以教学的基本方式应是以学生自读为主,以教师点拨为辅。

点拨,主要是抓住劝谏和讽喻手法来启发学生,使他们悉心体会邹忌委婉劝说的方式,明确邹忌劝说艺术在当代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另外,梳理文言知识,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也是教学重点之一,不宜忽略。

3、中招考点近年来,河南省中招以课标推荐背诵的16篇古文为考查范围,注重对词、句、篇的考查。

2012年河南中招对《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考查点出了实词的解释和句子翻译外,还有文意理解和迁移运用。

4、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一定量的文言重点词语,对阅读文言文的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也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具体如何运用方法去理解文本解决问题还是掌握不好,有待提高。

二、学习目标1、通过朗读课下注释和有关资料,能说出《战国策》的作者和基本内容。

2、通过朗读课文、识记课下注释,同桌合作,能说出不同语境下的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通过默读课文、查找工具书、结合课下注释,能准确翻译课文。

三、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查阅有关《战国策》及作者刘向的资料,2.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朗读、识记后,同桌合作完成ppt呈现的题目。

3、针对目标3,设计一个活动:以推火车的形式逐人逐句翻译课文。

四、教学过程两类结构(略)五、当堂训练: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巨,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__________。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以”和文中“皆以美于徐公”的“以”意思相同的是:()A.以勇气闻于诸侯B.秦以城求壁而赵不许,曲在赵C.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D.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2.解释文中两个“于”的含义:①臣之客欲有求于臣()②皆以美于徐公()3.以下三句是从原文横线处选出来的,它们合理的排列顺序是()①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③朝廷之臣莫不畏王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①③D.②③①4.“王之蔽甚矣”的正确意思是()A.大王的毛病实在太多了。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精品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精品教案

学习目标:1.知识和能力(1)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战国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3)全面、正确地认识和分析人物形象。

2.过程与方法(1)朗读课文,培养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2)合作探究,体味本文写作技巧之妙,分析邹忌劝谏成功的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2)领会文中类比推理和比喻说理的方法,学习“三叠式结构”的写法;(3)体会“讽谏”的妙处,认识纳谏除弊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4)初步培养学生快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组织语言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引发兴趣敢于直言进谏的忠臣比干,被商纣王剁成肉酱;“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屈原,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被唐太宗李世民当做自己一面镜子的魏征,因直言进谏而险被杀头;“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的韩愈,因进谏反对供奉佛骨,触怒唐宪宗而被贬。

历史上此类事件屡见不鲜。

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一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有的进谏成功,有的失败,而进谏能否奏效,不仅要看君王是否贤明,还要看谏者是否注意进谏的策略,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

战国时的齐威王就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领略它的语言艺术。

第二环节把握字词,整体感知1、《战国策》是战国时代的一部国别史,杂记东西周及齐、楚、燕、韩、赵、魏、秦、卫、中山诸国之事。

由汉代刘向整理加工而成,以国别体例记录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的韬略之书,共33篇。

《战国策》长于叙事,描写人物形象,极为生动,善于运用巧妙生动的比喻,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在我国散文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2、掌握字音词义:形貌丽(yì)时时而间进(jiàn)朝服衣冠(zhāo)期年之后(jī)群臣进谏(jiàn)皆朝于齐(cháo)讽:是动词,讽喻的意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邹忌讽齐王纳谏》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3.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注音。

皆朝于齐()形貌昳丽()朝服衣冠()孰视之()窥镜自视()谤讥于市朝()期年之后()邹忌()间( )进2、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皆以.美于徐公()形貌昳丽..()邹忌修.八尺有余()齐王纳.谏()朝服..衣冠()()孰.视之()何能及.君()私.我()客之美.我者()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期.年之后()3、解释下列词语词类活用(1)邹忌修八尺有余(2)朝服衣冠(3)私我也(4)王之蔽甚矣(5)闻寡人之耳者(6)吾妻之美我者(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古今异义词(1)今齐地方千里地方:古义:今义:(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左右:古义:今义:(3)明日,徐公来明日:古义:今义:掌握一词多义上①受上.赏()下①乃下.令()②上.书谏寡人之过者()②受下.赏()若①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朝①朝.服衣冠()④于是入朝见威王()②门庭若.市()②能谤讥于市朝.()③皆朝.于齐()之①齐国之.美丽者也()于①欲有求于.我也()②孰视之.()②皆以美于.徐公()③暮寝而思之.()③能谤讥于.市朝()④吾妻之.美我者()④皆朝于.齐()4、古文默写①、文中写邹忌对妻认为他美的看法的语句②、文中写邹忌对“妾之美我”看法的语句③、写齐威王奖赏进谏的政令初下的情景的语句④、写齐威王奖赏进谏的政令下达“期年之后”的情况⑤、文中与“王之蔽甚矣”相照应的句子是5、文学常识本文选自《》或《》,是西汉末年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的。

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情况和社会面貌,着重记载了的策略和言论。

文章题目中“讽”意思是,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用含蓄的话劝说或指责)。

二、重难点1、这篇课文记述了一个什么家庭小事?要说明什么道理?是用什么方法说理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2、邹忌为什么会劝谏成功?他的劝说有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3、简要说说本文比喻说理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三、典型例题分析1、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2、揣摩“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说说这段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活动,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3、齐威王下令后,进谏者由“门庭若市”到“时时而渐进”,再到“无可进者”,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四、专项练习(一)基础练习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明日徐公来,孰视之(明天) B.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土地)C.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常常) D.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满一年)2.下面这个句子朗读时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B.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C.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D.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3.对下列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徐公比,哪个美?)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我的妻子之所以认为我美是因为偏爱我。

)C.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由此看来,大王您受的蒙蔽很深啦。

)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敌国都来朝见齐国。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邹忌的妻子偏爱他,妾害怕他,客人有求于他,所以都说他比徐公美。

B.邹忌把家事与国事进行类比,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

C.从齐王的两个举动,一是曰“善”,二是“乃下令”,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贤明的君主。

D.文中最后一段写了齐王纳谏后进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使齐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邹忌讽齐王纳谏的目的在于是使齐王广开言路,以修明朝政。

B.本文是一篇设喻说理的文章,设喻从实处着眼,虚写邹忌之“蔽”;说理从虚处着眼,实写“王之蔽甚”。

C.本文连用三层排比的手法,如妻、妾、客;私我、畏我、有求与我;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等等,这种排比结构,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本文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如“察纳雅言”的行政风格,“兼听则明”的行事态度,层次递进、排比对称的行文技巧等。

(二)提升练习古诗文阅读(24分)【甲】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闻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乙】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丙】优孟哭马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

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

左右争之,以为不可。

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致死。

”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

王惊而问其故。

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

请以人君礼葬之。

”王曰:“何如?”对曰:“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为椁,楩、枫、豫章为题凑,发甲卒为穿圹,老弱负土,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卫其后,庙食大牢,奉以万户之邑。

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

”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为之奈何?”优孟曰:“请大王以六畜葬之。

以垄灶为椁,铜历为棺,赍以姜枣,荐以木兰,祭以粳稻,衣以火光,葬之于人腹肠。

”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

注释①棺椁:套棺②穿圹:掘墓穴,挖坟坑③赍:送人东西④属:交付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邹忌讽齐王纳谏(讽:讽喻)B.明日,徐公来(明日:第二天)C.邹忌修八尺有余(修;长.这里指身高)D.暮寝而思之(之:代指妻、妾、客)2.指出划线字意思相同的项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视之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官妇左右莫不私王C.吾妻之美我者徐公不若君之美也D.朝服衣冠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3.下面对《山坡羊潼关怀古》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峰峦如聚”,一“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群山攒立之状,化静为动,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

B.第二句写黄河之水奔腾澎湃,一“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怒”字还把河水人格化,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令的悲愤之情。

C.“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一句概括了历代帝业盛衰兴亡的沧桑变化,为后文表达参破功名富贵、世事终归虚无的思想作铺垫。

D.《潼关怀古》以难得的沉重、深邃的目光,揭示了封建社会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4.下面对《邹忌讽齐王纳谏)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邹忌与妻、妾、客人的对话虽然写出了三种不同的语气,但他们都是为了共同的目的对邹忌说了谎话。

B.本文采用了设喻说理的方法,第一部分的叙事为下面的说理做铺垫。

C.文章从生活中的小事写起,由己及君,由家事到国事,由而庄,以小见大,道理深刻而警策。

D.邹忌以自己的故事对君王进行现身说法,使人更觉真实,更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5.下面对《优孟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写楚庄王爱马并与群臣商议善待名马的故事。

B.故事写优孟讽谏楚庄王不要“贱人而贵马”。

C.优孟采用异于常理的方法功谏,使楚庄正得以幡然醒悟。

D.优孟建议把马交给厨师,让人们饱餐一顿。

6.(3分)请用“/”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三处)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情将下面文段中引用的古诗文补充完整。

时间是什么?自古多有言说。

在桃花源,时间是停滞的: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在黄鹤楼,时间是虚无的:黄鹤去不复返,()。

陈子昂说时间是孤独的存在:前不见古人,();李白说时间是烦恼之源:乱我心者,();晏殊说时间是青春如梦:(),元是今朝斗草赢;苏武说时间是青春不老:谁道人生无再少,()。

抬望眼,时间是代际延续:江山代有人才出,();放眼量,时间是胜意达观:自古逢秋悲寂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